首頁 > 精品范文 > 發展集體經濟存在的問題
時間:2023-08-23 16:26:3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發展集體經濟存在的問題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近年來,各地紛紛積極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好處也不斷體現出來,與此同時,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面臨的問題也日益凸顯,這些問題值得我們重視,主要表現為:
1 發展農村現狀及存在問題
1.1 缺少政策支持和扶持
集體經濟發展不僅缺乏總體規劃,而且有關集體經濟發展狀況的基礎數據也模糊不清,給政策制定帶來了相當大的難度,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當前農村集體資產管理比較混亂、集體經濟發展缺乏規范指導等問題。當前,農民群眾迫切希望政府給予土地使用、啟動資金等方面的優惠政策。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落后的,因資金短缺,普遍感到起步難;發展到一定規模的村級集體企業,因建在集體所有土地上的房屋沒有產權,面臨隨時拆遷的窘境,對今后的發展感到很困惑。
1.2 意愿不強。村干部客觀上對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意愿不強。認為市場經濟主要是鼓勵農民創業創新闖市場,發展民營經濟,沒有必要化心思再去發展集體經濟,“經營成功了――成果是集體的;經營失敗了――群眾要埋怨,債務難化解”,不愿意去冒風險,思想上有壓力和阻力。原有村辦企業都已然改制,重新強調由村班子集體經營“屬于全體村民”的股份制市場主體,在機制體制上看也存在矛盾,難于有大的作為。
1.3 管理難度加大,集體資產流失嚴重,使部分干部群眾對發展集體經濟喪失了信心。由于集體經濟在體制上存在先天不足,導致集體資產流失比較嚴重,挫傷了干部群眾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積極性。對發展集體經濟,部分干部怕搞砸了受埋怨,思想上有顧慮;部分群眾怕搞毀了受連累,背上新的債務,思想上有阻力。
1.4 集體資產產權不明晰且管理體制不順暢。農村集體資產形成時間長,構成復雜,目前多數沒有進行確權登記,產權不明,容易造成資產流失。加之目前集體資產的經營和管理主要還是村兩委成員,多數沒有建立現代企業管理制度,經營管理缺乏有效監督,制約了集體經濟的發展。個別得益于地緣經濟優勢,靠土地征用積累較大集體資產的村,沒有及時進行量化固化,集體資產名義上“人人有份”,實際上掌握在個別或少數人手里,有的出現決策失誤,有的資產流失,審計中發現多起違規問題。
2 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對策
2.1 增加農民收入,為集體經濟補充實力
農民個體的貧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集體經濟的實力,農民富裕了,反過來又能增加村級集體經濟的收入。所以要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圍繞農民需求和區域特色經濟的發展,建立健全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不斷提高服務水平、拓展服務范圍,促進村級集體經濟實力增強。引導農民在經濟實體內自主投資、自主經營,瞄準市場,選擇適合家庭經營的投資少、見效快、效益好、風險小的項目,使農民愿意投資經營,并且在經濟上承受得起。對于有發展前景的,社區集體也可以投入啟動資金、場地、房屋等參股,進一步夯實社區集體經濟。
2.2 強化村級集體經濟管理機制創新,確保集體資產的保值、增值。一是要創新領導機制,根據各村集體經濟發展現狀和村級班子素質,幫助村班子建設適合村實際的工作領導體制,重點解決好目前比較普遍存在的決策盲目、債權不清、缺乏約束等問題,確保集體經濟項目能按市場化要求運作,實現債、權、利緊密結合,最大限度地激發內在活力。二是規范財務管理機制,要針對村級財務管理中的薄弱環節,研究制定相應的對策,規范財務管理,加強民主監督和審計監督,不斷提高村級集體經濟經營管理水平,確保集體資產的保值、增值。對集體資產,無論是土地、果園等資源,還是小型水利設施等固定資產,凡是不再由集體直接經營的,都要合理確定集體與承包、租賃者之間的分配關系,加強承包、租賃合同的動態管理,防止集體資產流失和分配過分向個人傾斜。
2.3 加大激勵扶持,優化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環境。一是要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列入農村經工作的總體規劃中,各級黨委政府要切實制定好本地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規劃,合理確定指標,組織職能部門抓好實施,并從信息、人才、技術、立項等方面給予幫助。二是各級財政應每年安排一定數額的村級集體經濟專項發展資金,重點扶持集體經濟年收入在1萬元以下的薄弱村。要整合資金資源,調整投入結構,將農業產業化經營、扶貧開發、鄉鎮企業發展、農業綜合開發等資金和項目投入適度向發展農村集體經濟傾斜。農村信用社等金融部門應安排一定的貸款扶持發展集體經濟,在稅收、工商管理上,對村級興辦的集體企業和各種經營項目適當給予減免。三是對集體經濟發展好的村干部制定獎勵政策,使村干部的報酬增長與集體經濟的發展,集體積累的增加有機掛鉤,形成內在的激勵機制。四是要借助外力發展壯大集體經濟。通過招商引資、聯合開發等形式,大搞資源開發與利用,增加集體經濟收入。五是加強對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典型和事跡的宣傳,形成發展集體經濟的良好社會氛圍。
關鍵詞:集體經濟企業;發展途徑;探索
一、引言
2004年石景山區八角農工商公司和劉娘府農工商公司作為改革試點單位率先進行了產權制度改革,到2015年年底,12家農工商公司相繼完成產權制度改革,為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并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通過多年的改制改革,石景山區集體經濟企業不僅明晰了產權、理順了機制、規范了管理、壯大了實力、加快了發展、維護了穩定、而且還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集體經濟發展。與此同時,在集體經濟企業發展過程中遇到了許多新情況、新問題、面臨著新的挑戰,需要我們不斷地分析、論證、總結。通過探索新的經濟發展途徑,明確集體企業未來發展方向,全面提升集體經濟水平。
二、石景山區集體經濟發展現狀
(一)企業關停、固定剛性支出逐年攀升
石景山區作為疏解非首都功能先行區,城市綜合管理體制改革試點區,集體經濟企業相繼關停,造成企業經濟負擔重。一是企業關停造成員工待業,同時企業每年還要支付這部分人員的社會保險費和工資,而且隨著上年社平工資的增加每年的保險基數也在增加,保險費用每年都有10%左右的增幅。二是產權制度改革后,企業還要擔負股東的生活補助。以上的固定剛性支出給企業帶來了巨大的經濟負擔,嚴重阻礙了集體企業的發展。
(二)企業經濟收入來源少,增收后勁嚴重不足
集體土地被征占后,企業經營收入幾乎為零,物業返還面積無限期,造成無產業支撐且剛性支出壓力過大,導致部分集體企業靠土地補償款填補日常支出,這種現象制約著集體經濟的發展。
(三)經營模式單一、科技含量低
目前石景山區集體經濟企業大部分是依靠以不動產租賃來獲得經營性收入,這種科技含量低經營模式單一使集體經濟逐漸出現收支失衡,增長乏力,效益下滑等問題,因此企業尋求多元化經營模式迫在眉睫。
三、阻礙集體經濟發展的原因分析
(一)高端資源要素匱乏,集體經濟提升源動力不足
缺乏高端人才,智力資源整合與開發的能力相對較弱,創新尚未成為產業發展的主動力,文化要素和創意功能未得到深入開發是目前集體經濟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當前集體經濟企業主要從事簡單的勞動,技能單一,其本身的就業技能難以滿足新興產業對勞動力要素要求,集體經濟發展差異化問題短期內難以解決。
(二)政策要素制約經濟發展空間拓展困難
“治亂疏解建高端”將集體經濟企業發展融合到區域高端綠色發展之中,給集體經濟發展帶來了新的挑戰。企業要從增量高端,存量提升,依法治亂這三件事上開創新基業,這三件事契合集體經濟工作的實際,只有相關政策支撐,集體經濟才能穩步發展,“治亂”在政策上要有資金保障,“提升”在政策上要有支撐,“建高端”在政策上要有鼓勵。
(三)缺少穩健的投資項目
目前集體經濟企業缺少穩健的投資項目,這是集體企業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土地征占后,土地資源愈發稀缺,企業可以投資的土地越來越少帶來了諸多矛盾。集體經濟發展中一部分企業把這些閑置資金放在銀行通過收取利息來賺取微薄的收益。
四、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有效途徑探索
(一)科技園區帶動型
借助區域發展優勢,依托石景山區高科技園區的產業載體。一是要整理有效資源,使發展空間更加明確,充分利用集體資產積極尋求合作伙伴,引導企業通過合資、合作、參股等形式,逐步優化集體經濟組織結構,推動優勢互補,形成科技創新驅動強,經營管理水平高,規模經濟效益好的旗艦企業。二是創新合作開發模式,為園區完善企業產業鏈提供有效的空間,為園區產業發展提供綜合性配套服務,充分利用增量樓宇空間資源,選擇環境友好,交通敏感度低的高端產業,以此來促進集體經濟蓬勃發展,為集體經濟企業的發展帶來全新活力。
(二)資產經營型
以區委區政府提出的“前面深度轉型、高端綠色發展”的戰略要求,充分利用資產集體所有,通過長線持有,加強資產管理,通過盤活閑置固定資產及流動資金,找準市場需求點,開展資產運作,增加集體收入。對集體存量資金較多但本地可利用資源較少的企業,可采取“走出去”戰略,通過異地購買資產、開發資源增加集體投資收入。
(三)服務創收型
通過企業產業結構調整,充分利用環境、資產、資源優勢,針對自身的經營特點,借勢發力,將高端物業服務管理融入到第三產業,打造為民服務的有效平臺。這樣有利于集體資產保值增值,有利于形成穩固的收入來源,有利于城鄉統籌協調發展,是新形勢下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的優先選項。
(四)政府扶持型
針對當前宏觀調控下,集體經濟在發展中遇到的用地難,引進項目要求高等實際問題,提出以下措施。一是完善政策配套設施,大力實施支持集體經濟發展壯大的優惠政策。二是進一步提高相關工作人員的思想認識,尤其是各級黨委、政府部門的工作人員要深刻認識集體經濟企業發展壯大的重要性并將其作為一項重要任務。深入基層進行調查研究,了解集體經濟企業實際發展現狀和遇到的政策瓶頸問題,切實抓緊、抓實。并通過制定和出臺相關政策來支撐集體經濟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一系列難題和突出矛盾。
(五)強管理促發展
發展和管理是促進集體經濟企業發展壯大途徑的關鍵,通過完善相應的制度和嚴格的規范化管理來提高集體經濟企業的資金使用率和資產收益率,從而確保集體經濟資產的保值增值。首先對于集體經濟企業的資產出租進行規范化管理,出租資產時必須采用公開招標的方式來實施。集體經濟中項目的實施初始要從立項開始抓起,通過對項目綜合效益的準確評估來實現集體經濟科學性、合理性、綜合效能的全面提高。另外對于集體經濟企業的財務管理方面要進一步加強監管力度,全面推行財務規范化建設和集體經濟審計;這樣一方面保證集體經濟的財務監管能夠做到合理化、規范化,并對集體經濟的財務風險進行全面、綜合、及時的評估,同時合理利用相關財務監督管理措施將財務風險控制在萌芽階段。在審計方面也要進一步的加強和規范,集體經濟審計的加強能夠幫助企業準確、及時的發現財務監督管理中存在的各項問題,并可以有效的提出具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確保企業將風險控制在可控范圍之內。
五、小結
集體經濟企業的創新和發展并不是短期內就能完成的任務,它是一個綜合性的系統工程,需要我們在長期的堅持和探索中加快改革創新的步伐。本文以石景山區集體經濟企業發展為例,通過分析探索了五點可供集體經濟企業發展的有效途徑,并從中得出發展集體經濟企業要結合內外部環境尋找創新和發展機會;另外在發展集體經濟時要對相關理論進行深刻的認識、理解和系統的研究,并不斷總結改革實踐過程中的經驗。當集體經濟發展的基礎條件逐漸成熟和穩定后,必然能夠實現企業可持續健康發展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左臣明.農村集體經濟有效實現形式的路徑探索[J].中國財政,2016(11).
[2]袁昌菊.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問題與建議[J].農家致富顧問,2016(20).
[3]伏傳英.積極探索村集體經濟發展的方法和途徑[J].農民致富之友,2015(03).
[4]彭海紅.探索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途徑[J].前線,2015(05).
關鍵詞:農村集體經濟;財務審計;財務管理;監督審查
中圖分類號:F30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61132139
農村集體經濟的財務管理工作直接關系到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社會的穩定和黨群干部和人們群眾關系的和諧穩定。為進一步加強農村地區財務審計監督工作的管理,要提高農村財務規范化的管理水平,針對性的解決和處理問題。
1 農村集體經濟財務審計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1.1 農村集體經濟財務審計工作財務管理中的問題
在我國農村管理集體經濟的部門主要是財務管理辦公室,不同地市級別的管理部門歸屬于不同的財務部門管理和領導,縣級和鄉鎮的農村財務管理部門是受到財務部門的管理和領導,部門財務管理辦公室甚至會受到農業部門和財務部門2個部門的監督和管理。從實際情況可以看出,農村財務管理辦公室所進行的財會工作方式由于涉及范圍較廣,情況非常復雜,部分單位領導對于具體的財政管理狀況不了解,使得我國農村集體經濟財務管理審計工作和監督中存在著許多不容忽視的問題[1]。
農村集體經濟的財務管理和監督制度不完善,有些鄉鎮建立的管理制度不完善,很多內容涉及不清,甚至和具體的實際情況存在本質的差別,不能互相配合,甚至部分農村地區并不能制定出科學合理的監督管理機制。部分地區的監督管理力度不夠,無法真正發揮出財務監督和管理的水平。財務管理部門的領導干部缺乏必要的法律知識和法律意識,在工作過程中有著絕對的話語權,不能按照財務管理的正常程序來開展相應的工作。如何從根本上提高和加強農村審計工作,對于提高和確保農村集體經濟的健康發展、加強對基層農村財務管理和監督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
1.2 農村集體經濟財務審計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農村地區審計工作的發展嚴重滯后,主要表現在農村地區審計人員稀缺的局面上,甚至部分地區沒有專業的工作人員進行財務審計工作,而且農村地區的財政部門的審計人員缺乏獨立操作的能力,許多農村審計人員都是由會計人員擔任,使得他們在進行審計工作時缺乏足夠的說服力,而且農村地區的工作人員普遍存在著業務能力低、綜合素質差的現象。
2 提高農村集體經濟財務審計工作質量的解決措施
2.1 建立完善的農村集體經濟財務管理體系
根據目前我國的農村地區存在的問題,我國相關政府部門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規來進行,并且各地區的政府也針對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除了符合當地發展的規則和條件,引導農村地區財務管理制度向著更加合理的方向發展,進一步加強農村地區財務管理體制的管理水平和質量,盡快將一些區域從農業管理部門轉移到財政部門中進行集體管理,改變傳統的管理方式,制定出更符合現代農村地區發展和進步的財務管理體系,促進農村地區的和諧穩定發展。
2.2 完善農村地區的審計體系
農村地區要建立起本地區專門的審計機構,并且按照專門的工作人員進行審計工作。要確保審計機構的獨立性,并且提高審計部門工作的質量和效率,在上級審計機關的領導和監督下,全面開展農村財務審計工作,交由專門的部門進行財政撥款,將民主工作在基層中徹底展開,共筑和諧農村。
2.3 增強國家在財務監督和審計工作的作用
國家審計部門要強調農村審計機關的培訓和指導工作,提高農村審計部門相關人員的綜合素質和專業能力,提高業務處理能力,強調審計業務人員的政治思想,將為人民服務的根本思想牢牢根治在工作人員的思想中,真正從農民的實際生活出發,培養出為人民服務、綜合素質高、業務能力強的農村審計隊伍。加強和鄉鎮政府的聯系,宣傳審計工作的重要性,認真開展各類審計工作的調查。農村審計機關在開展涉農專項資金審計時要將側重點選在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上。
2.4 提高審計工作的質量
制定出和鄉鎮審計工作的各項規章制度有關的規定,明確鄉鎮審計對象和主要的工作任務,明確審計工作中的各項規章制度等環節,使審計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使鄉鎮審計工作走向規范化和秩序化的道路上。還要創新審計方法,財政管理部門要合理利用現有的鄉鎮審計人員和財政人員,使用交叉審計的方式,對各階級和各部門開展全面審計工作。從根本上解決鄉鎮設計機構缺乏獨立性的問題。加強各個鄉鎮之間的交流學習能力,推動農村地區集體經濟財務審計工作的正常發展和運行。
在社會快速發展的今天,我國農村地區集體經濟的財務審計工作仍然存在著較多的問題需要解決,這就需要各級部門和相關工作人員給予這些問題足夠的重視和關注,針對性的制定出科學有效的措施,推動我國農村集體經濟財務管理水平的提高,促進我國農民經濟收入的提高,為農村地區經濟的快速發展打下牢固的基礎。
參考文獻
關鍵詞:農村集體經濟;財政政策;發展路徑
伴隨著經濟的發展,農民的經濟收入得到了大量的增加,農村和農業經濟結構調整的進程也得到了加快。農村集體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財政相關部門應當以繁榮農村集體經濟作為金融工作的重點,走有效的支持路徑,確保農村集體經濟健康、繁榮、長期發展。從財政支持的角度看,要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更好地促進農村集體經濟的長遠發展,還有許多問題需要進一步研究。
1農村集體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在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下,近年來,各地雖然結合自身實際,在管理體制、實行方式等方面取得突破。但仍然有以下方面的問題存在:
1.1經濟基礎薄弱,發展意志薄弱
農村集體經濟出發點不高,資源匱乏,資金匱乏。一些經營收入相對穩定的企業,卻對正在發展壯大鄉村的集體經濟之中毫無作用。更糟糕的是,發展鄉村集體經濟的過程漫長,效果緩慢。
1.2收入渠道少,商業理念少
集體經濟的收入渠道很少。大多數農村都只有兩個方面:一是土地租賃。二是讓舊村、舊校舍和違章建筑交給民營小企業辦產業,從而獲得物業租金收入。這樣子總體收入不高,而且由于缺乏充分發揮現有土地和財產資產的運行能力,資源增值潛力也未得到充分的發掘。而且,一些村級集體經濟項目也存在水平低、市場競爭力差的問題,尚未形成產業化發展和規范化運作。1.3資本積累不足,外部融資困難大多數村在保持村級組織正常運轉的基礎上,將資金用于公益性建設,缺乏資金積累,部分經濟薄弱村甚至存在經營困難。同時,由于歷史原因,部分農村固定資產激活較少,集體債務較多,缺乏信貸抵押。即使現在中央和省級政府不斷加大對“三農”的投入,但支農資金不是一個部門管理的,而是具體到每個農業職能部門,導致資金使用分散,效率低下。而且,支持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財政資金很少,使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瓶頸更加突出。
2金融支持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路徑分析
受多種因素制約,農村集體經濟自身發展困難,必須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動。金融作為政府支持的重要一手,在促進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方面具有巨大的潛力。財政部門要充分發揮公共財政職能,從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統籌考慮。它可以通過直接參與、間接促進和外圍支持三種方式支持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
2.1直接參與
村組織可以設立股份制,財政可以提供一定的資金,同時動員村集體資產、農民資產和社會資本投資入股,這種直接讓村民參與其中的方式,可以增強農村集體經濟的活力,還可以提高村干部工作積極性。當然,政府支持不是為了牟利。在經濟正常運行后,財政資金將從中提取,然后投入其他需要的地方。
2.2間接推動
農村集體經濟要想發展,就要注意金融不能包羅萬象,要以市場經濟情況為前提。金融直接參與農村集體經濟只是一種暫時性的引導性措施。支持的重點是培育和促進其他參與者,從而間接推動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調動全民參與的積極性,使農村集體經濟得到根本發展。
2.3外圍支持
農村所處環境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道路、物流、水利都很重要,政府若想對此地進行發展,可以先從這三方面進行改善,加大財政收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充分發揮財政的作用。這樣不僅可以改善農村環境,同時也可以帶動農村集體經濟發展。
3金融支持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政策建議
3.1加大財政投入
繼續加大農村金融投入,建立直接轉移支付基本運行資金制度,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能開能辦”的標準,對村級組織實行一般轉移支付,確保其正常運行,鞏固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組織基礎。
3.2加強稅收政策支持
加大稅收政策支持,努力減輕農村集體經濟運行的負擔。對當地保留的部分房產稅、村集體繳納的土地使用稅和村公用工程建設項目征收的稅款實行全額退還。村集體的財產項目和村公益性項目建設,除上交部分外,應當免收相關審批費用,按成本收取服務費,深入農村基地,積極鼓勵參與和建立各種合作經濟組織的企業和個人。
3.3管理和使用村集體資產
農村集體資產是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基礎。鼓勵村集體經濟組織投資承包、租賃經營,機器設備、魚塘、閑置土地等方式方法,以存量換增量,嚴禁村集體經濟亂花錢亂用。努力構建農村集體“規范管理、有力監管、高效運行、充滿活力”的“三資”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確保村集體適當收入,不斷提高村集體資產利用率。
3.4確保農村集體經濟平穩運行
加大對組織和人員的培養力度,完善管理層的管理制度,設立出新機制進行運行。規范對內部資金的運用,建立發展基金,抵御風險,大力培養農村專業技術人才,完善人才引進政策,大力招收專業性人才對農民進行多層次、多形勢的培訓,以家鄉創業動力為動點,鼓勵青年人返鄉創業,提高整體水平為重點,真正建立一支結構合理、素質優良、服務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農業隊伍。總之,金融支持對與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長遠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要使農村集體經濟更好地發展,就要加強稅收支持,保障運行平穩,建設基礎設施,加大財政投入,充分利用集體資源,改善金融服務,促進農村集體經濟長期穩定發展。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如火如荼,作為政府支持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主要部門,財政應當積極肩負這一重要使命,結合當地農村集體經濟的實際情況,采取科學合理的支持路徑,采取有效的解決辦法,改善農村集體經濟發展不暢的現狀,更好地推進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參考文獻
[1]鐘燦.財政支持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路徑及建議[J].山西農經,2019(19):35+37.
[2]馮所彥.關于財政支持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發展的探討[J].中國集體經濟,2019(20):3-4.
村級集體經濟調研報告1
新津縣地處四川省成都市三圈層,全縣轄12個鎮鄉,86個村、15個涉農社區、1256個組。近年來,隨著推進城鄉一體化,“三個集中”進程加快,農村集體經濟特別是組級集體經濟有較大發展,但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仍然較慢。長期以來,由于農村實行的是三級所有、組為基礎的體制,村級只是一個行政管理機構,絕大多數村(社區)沒有經濟實體。20XX年以來,縣委、縣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鼓勵和扶持村級經濟發展,取得了一定成效,全縣農村集體經濟正在積極穩步發展。
一、現狀
1、經濟現狀。全縣村級現有資產6602.75萬元,其中:貨幣資產1219.67萬元;應收款1198.71萬元,其中50%以上是農戶三金尾欠;庫存物資4.73萬元;林木資產417.41萬元;長期投資53.23萬元,短期投資1.6萬元;固定資產3658.38萬元;在建工程49.02萬元;負債總額963.94萬元;所有者權益(積累)5638.81萬元,主要是固定資產積累,大部分資產是非經營性資產。
2、收益情況。20XX年,全縣村級總收入3387.04萬元,其中:發包收入520.89萬元,補助收入73.61萬元,投資收益14萬元,其他收入300.04萬元(大部分是農戶土地流轉收入,要分配給農戶)。支出總額3016.16萬元,其中:經營支出2480.78萬元,管理費用299.96萬元,其他支出235.42萬元。收益370.88萬元。在全縣101個村(社區)中,無收益的村13個,占13%;有收益的村88個,占87%。當年收入5萬元以下的村64個,5-10萬元以上的村9個,10萬元以上的村15個。
由此可見,我縣村級集體經濟比較薄弱,大多數村組的收入只能維持日常工作開支,部分村組基本無集體經濟收入,因此全縣村組基本無集體經濟收益分配,農村村組集體經濟分配主要是資產性的分配(土地征占費)。
二、主要做法
1、落實責任,增強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自覺性。為提高村干部工作質量,增強村級發展集體經濟的自覺性,各鎮鄉建立了黨支部崗位目標責任制,把黨建和經濟工作任務下到支部,責任落實到支部書記,按照表現評優樹先,按照能力選拔干部。調動了村級班子和村干部的積極性,增強了發展農村集體經濟的主動性和自覺性
2、突出抓了村級財務的管理,防止集體資產流失。將村級財務全部收歸鎮鄉農村經濟服務中心,統一管理,實行“社有鄉管”。取消了村級招待費,每年可節省開支20多萬元,減少了集體資產浪費,增加了農村積累。同時針對各村債權債務嚴重制約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問題,通過對帳目進行認真地清理、公開,給群眾一個明白,還干部一個清白,為村集體經濟發展減了負,松了綁。
3、更新村干部思想觀念,解決發展集體經濟信心不足的問題。為增強村干部發展集體經濟、帶領群眾致富的信心和決心,各鎮鄉經常組織村干部加強對市場經濟知識的學習,走出去參觀學習,從而解放了思想,增強了競爭意識、超前意識和開放意識。
4、幫助貧困村理清發展路子。貧困村由于家底子薄,村干部對發展集體經濟往往缺乏信心??h上相關部門針對貧困村致富無門路,發展無思路的實際情況,幫助他們重新制定發展目標,結合各村實際,按照“宜工則工、宜商則商、宜農則農”的原則,因地制宜,各打各的優勢仗,各唱各的拿手戲,尋求自己適宜發展集體經濟的路子。
二、存在的問題
1、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不平衡。臨近城鎮、集鎮的村,集體經濟較為雄厚,集體經濟發展較快,特別是二、三產業發展較好。而邊遠的村,由于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信息閉塞等原因,集體經濟一般比較薄弱。目前,除新平、五津、鄧雙、永商四個鎮外,其他鎮鄉集體經濟都很薄弱。
2、村級集體經濟基礎薄弱,缺乏發展的資金和資本。從目前村級經濟現狀看,全縣村級收入5萬元以下的村64個,占63%。在5638.81萬元積累中,主要是固定資產積累,而固定資產大部分是非經營性資產,如村委會大樓、提灌站、學校等,難以形成資本。
3、地域條件影響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在丘區,雖然土地資源較豐富,但受交通不便、信息閉塞、投資環境差的影響,集體經濟發展的難度也較大。在全縣20個薄弱村中,丘區就有9個,占45%。
4、個別村干部開拓創新精神不夠,發展集體經濟思路狹窄。當前村干部抓集體經濟發展有兩怕:一怕擔責任,創辦經濟實體失敗后,給集體造成重大損失,遭群眾譴責;二怕困難,由于村級經濟薄弱,發展集體經濟面臨諸多問題,往往過分強調缺乏資金、人才、技術等客觀條件,不能立足已有的土地、資源等優勢求發展。
三、案例情況
1、主動出擊抓機遇。20XX年以來,隨著推進城鄉一體化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步伐加快,社區干部一方面做好宣傳教育群眾工作,積極投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另一方面,積極爭取政府和有關部門的支持,開展土地整理,鼓勵農民集中居住。通過格田整理、廢溝處理、完善水利設施、撤院并院等,將新增土地中的360畝由社區經營,為發展社區集體經濟打下了堅實基礎。
2、依托專合組織發展集體經濟。社區依托川浙花碑蔬菜瓜果專業合作社、方興鎮創新合作社、方興鎮食用菌合作社規模種植蔬菜瓜果,社區不僅實現了土地流轉收益28.8萬元,同時也帶動當地600戶農戶增收。
我縣經濟狀況最差的村是金華鎮五星村。金華鎮五星村有9個村民小組,農戶678戶,農業人口2028人,耕地面積1116畝,人均土地0.55畝。村集體資產總額3.41萬元(均是非經營性資產),負債總額49.73萬元,村級無集體經濟收入。多年來,村級開支主要是村民小組、農戶集資和鎮鄉的支持,其原因是:上世紀80年代,村辦企業(磚廠)虧損倒閉,使村上背上了40多萬元的沉重債務,嚴重制約了集體經濟發展。企業虧損倒閉,給干部、群眾留下深刻教訓,重新發展集體經濟的基礎和信心不足。為此,我們建議:
1、該村要發展集體經濟,首先要解決債務問題,單靠村級經濟償還十分困難,擺脫了債務,才是發展村集體經濟的起點。
2、該村地處金華鎮政府所在地,與津華路、金普路、火車站相通,交通便利,有較好的投資環境,要充分利用自身有利條件,以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契機,積極爭取農村新型社區建設項目,鼓勵農民到新型社區集中居住。農民集中居住后,可以發展第二、三產業,增加農民收入。通過土地整理、撤院并院后的增加土地,全部留作村集體統一經營或通過招商引資聯營等方式,逐步增加村集體收入。
3、積極向上爭取項目、資金扶持,同時在信貸、稅收等方面給于支持和優惠,使該村集體經濟盡快發展壯大起來。
四、對策和建議
1、大力培育和發展農民專合組織。以專合組織為紐帶組建經濟實體,發展集體經濟。各村(社區)要根據本地實際情況,結合本地的產業優勢、產品優勢、地理環境優勢,以村委會為主體,村社合一組建相應的專業合作社或創辦經濟實體。通過開展產、供、銷服務和創辦農產品加工企業,增加村級集體收入,壯大集體經濟。
2、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應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發展模式,結合本村的地理條件、產業優勢確定發展項目,制定發展規劃。由于各村地理位置、外部環境、資源狀況、干部思想解放程度等情況不同,發展集體經濟的模式也應該從實際出發,采取多種形式,不搞“一刀切”要“一村一策”。要立足優勢,選準路子,引導各村立足資源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梢猿浞掷没纳交牡氐韧恋刭Y源引進業主投資,盤活非耕地資源,加快土地資源向土地資本的轉化,增加集體收入;可以依靠村級成立服務組織,開展有償服務,增加集體收入;可以集體興辦農副產品加工企業或收購公司,使農副產品在加工、儲藏、運銷等環節中實現多次增值,使集體收入與農民收入同步增長;可以依托地理優勢,開發飲食服務、商業流通、運輸等產業,增加集體收入。
3、結合推進城鄉一體化和新農村建設,鼓勵農民集中居住,修建農民集中居住區,通過撤院并院,新增土地由村上通過調整,集中成片統一經營,其收益在保證組級和農民利益的前提下,村上參與收益分成,增加村級收入。
4、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應加強村級班子建設,選好帶頭人。一是要認真選優配強黨支部一班人,特別是村黨支部書記。從能人、大戶、科技致富帶頭人中選配村干部,提高村級班子發展集體經濟的能力。二要堅持不懈地抓好農村干部的培養教育。通過市場經濟知識和科學文化知識的教育,使他們轉變思想觀念,增強領導經濟工作的能力和經營管理的水平,增強他們發展集體經濟的恒心和本領。
5、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應加強農村集體資產的管理。一是制定集體資產保值增值辦法,盤活現有資產,防止集體資產流失。對集體原有的廠房、設備等資產及農村“四荒”資源,要通過采取承包、租賃、拍賣、股份制等形式交付農民開發利用,以此盤活集體資產,壯大集體經濟實力。二是加強村級債權債務清理。村級債權債務是當前制約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對各村債權債務進行一次徹底的清理整頓,應回收的各種欠款一定要收回;三是要進一步完善村社集體資金“社有鄉管”制度。嚴格規定集體資金的使用方向和原則,搞好民主理財,嚴格控制各種非生產性開支,管好用好集體資金。
6、各級政府應加大對村級經濟發展的政策支持和資金扶持,改善投資環境,在交通、水利、生態環境方面加大投入,為農村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環境,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村級集體經濟調研報告2
一、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基本情況
(一)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基本情況。
鄉地處華鎣山中段,位于區東部,距離城區16公里。川陜公路、襄渝鐵路縱貫全鄉。本鄉東接達州市大竹縣,南與區龍灘鄉相鄰;西與區觀閣鎮、廣興鎮接壤,北靠渠縣。全鄉面積46.2平方公里,人口13575人。20XX年全鄉13個行政村目前僅村、村兩個村存在集體經濟收入,共計25500元,平均每村1961元。有收入的村3個,占總村數的23%;收入在10000元以上的村2個,收入在5000元至10000元的村0個,收入1000元至5000的村1個。
(二)村級集體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
全鄉村級集體經濟收入來源單一,主要靠資源承包、從企業收取公路維修費取得集體經濟收入。
村:出租10畝塘堰一口,租期5年,每年取得村集體經濟收入2000元。
村:出租閑置空地900畝,租期5年,每年取得村級集體經濟收入13500元。
村:收取煤礦村村級公路損壞維護費用10000元。
(三)村級集體資產現狀。
截止20XX年,全鄉各村集體資產總額約為5萬元,主要為村級活動室、遠程教育設備、電腦、電視等固定資產,貨幣資產因維修辦公室、辦公經費開支、墊支保險費用等基本用完。
(四)村級集體債務狀況。
全鄉13個行政村目前有2個村負債,總計負債36000元。村因墊付社長工資負債21000元;村集體資金2000元因日常辦公經費開支目前已沒有剩余;村集體資金10000元因維修公路目前沒有剩余;村集體資金13500元因業主搞開發占用農民土地,已全部撥付群眾,此外,因維修村級公路滑坡負債15000元。
二、村級集體經濟狀況分析
(一)集體收入開支入不敷出。
全鄉13個行政村除極個別村有集體經濟收入外,絕大部分村都沒有集體收入,全靠上級撥款維持日常開支,部分村只能依靠上級財政投入辦公經費維持日常運轉,無力興辦公益事業,也無力增加村民福利,更無力發展創收實體,全鄉收不抵支的村占絕大多數。
(二)主要收入增量不足。
土地收益成為村集體的.主要收入。20XX年村級集體經濟收入靠土地取得的收入為15500元,占全鄉集體經濟收入的60.8%,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增長乏力。
(三)收入來源途徑單一。
村級產業發展嚴重滯后,村辦企業破產,集體資源開發力度小是目前全鄉各村存在的普遍狀況。僅有的集體經濟收入也只是靠出租土地資源的方式取得,收入來源單一且集體收入低。
三、村級集體經濟存在的主要問題
多年來,集體經濟始終處于低落狀態,主要是受思想觀念、創業意識和生產資源的影響,使集體經濟停滯不前,甚至倒退,嚴重地阻礙了集體經濟的發展和積累。
一是村級領導班子素質不高,年齡結構、文化結構不合理。
有的長期處于軟弱渙散狀態,有的村干部一提及發展,往往過分強調缺乏資金、人才、技術等客觀條件,不能立足已有的土地、資源等優勢求發展,很好地帶領群眾發展集體經濟。
二是集體資金積累來源渠道單一,相當一部分村集體積累為負數,集體全部收入幾乎僅來源于少數的機動地。
除利用土地資源為集體增收外,沒有其他更好的增收渠道。
三是資源沒能得到充分開發利用,閑置、浪費現象嚴重。
如、五星、內槽、等村地處華鎣山區,林地資源異常豐富,村干部未能充分把握資源優勢引領群眾致富。
四是非生產性支出過大,財務管理不嚴。
部分村干部亂支濫用,管理上有漏洞,導致集體積累流失的現象較為嚴重。個別村集體賬目混亂,常年未向群眾公開賬目,在工作中甚至存在挪用集體資金支付黨報黨刊的情況。
五是產業帶動無助集體經濟發展。
部分村除傳統的種養殖業外,大力發展了特色產業,如五星村萬畝油牡丹種植、村千畝茶葉基地、內槽村百頭山羊養殖,發展勢頭良好,為業主和群眾增收起到了積極作用。但集體經濟從中受益甚微,甚至沒有受益。有的村雖然成立了農民專業合作社(如村山羊養殖專業合作社)但沒有規范化運作,沒有形成集約化經營,村集體也沒有參與其中,更沒有任何受益。
村級集體經濟調研報告3
如何在家庭承包經營基礎上,構建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新格局,培育壯大集體經濟實力,改變“空殼村”現狀,成為加強基層政權、推進新農村建設需要探討的重要課題。
這些年來,省州黨委高度重視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扶持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是我們也看到,受歷史和現實因素的影響,當前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困難和問題。
一是思想認識有差距。
有的認為國家公共財政將覆蓋農村,不需要發展;有的認為村級集體經濟在農村經濟乃至整個社會經濟體系中比重小,無礙大局,尤其是在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后,集體土地和山林承包到戶,沒有預留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資源和空間,現在想發展也發展不起來;有的顧慮重重,村級組織三年一換,到時候怎么處理等等。
二是缺乏發展集體經濟的人才隊伍。
以村級組織領導班子成員為主體的集體經濟發展和管理者,缺知識、缺經驗、缺抓手,如何培育、引進和打造一批人才成為集體經濟發展面臨的一大難題。
三是缺少政策支持、資金扶持和工作指導。
大多數村缺乏總體規劃,而且有關集體經濟發展狀況的基礎數據也模糊不清,給政策制定帶來相當大的難度,集體經濟發展也還缺乏規范指導等問題。
四是集體資產管理混亂。
農村集體資產形成時間長,構成復雜,絕大部分沒有進行確權登記,產權不明,經營管理缺乏有效監督,容易造成資產流失等問題。
五是發展模式單一。
大多數村一村一個發展項目,風險大且資源初級開發、產品粗加工和一般性的服務創收居多,經濟效益低下,發展質量不高。這些問題給我們造成了很大困惑,集體經濟到底要怎么做?
前段時間我們在XX、XX兩縣的農村隨機調研,基層的一些做法給了我們一些啟示和鼓舞。
一是理清思路做規劃。
集中時間抓調研,對集體資產進行確權登記,摸清家底,做到心中有數。同時調研市場導向,確??茖W規劃有力推動。
二是盤活現有人才。
發揮村干部、本地經濟大戶優勢,送出去學、到兄弟縣市看,接回來思考論證,不搞竭澤而漁、不舉新債、不搞一錘子買賣,堅持村級主體,突出市場主導,慎重選定發展項目,確??沙掷m發展。
三是加大政策支持。
資金項目整合力度大,村干部積極性高,干勁十足。XX縣西山村發揮村干部大多是菜農的優勢,在明年春節節令培植葡萄產業的時差內,在基地培育馬鈴薯,2噸薯種已到位,村干部和指導員準備打一個時間差,要把抓集體經濟的信心和效益首先體現出來。
四是探索發展集體經濟的抓手。
XX縣碧溪鄉采取“專業合作社+支部+農戶”等模式發展集體經濟,探索制定《股份構成(村干部、經濟大戶、村民),股權配置(村集體30%),股權流轉,管理辦法》等操作層面的配套文件,保證規范運作。
關鍵字:集體資產 問題 對策
一、農村集體資產概述
農村集體資產定義為歸鄉(鎮)、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全體成員所有的資產。屬于組或生產隊集體所有的資產,仍歸該組成員集體所有。這是山東省近期頒布的農村集體資產管理條例的明確界定,但其實農村集體資產由于各種原因一直沒有當做明確界定的資產來管理和使用,上一次我國全面清查農村集體資產是在1998年。與當年相比,如今的人們更關注清查之后集體經濟組織的產權改革,改革的目標是什么?因此農村集體資產的改革實為當務之急。自2009年頒布《關于認真貫徹落實中發[2009]1號文件精神促進山東省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的意見》起,截止到2012年初已經基本完成了鄉鎮機構的改革任務,但是農村集體資產還有好長的路要走,如何更好的發展農村集體資產,我們值得討論。
二 、農村集體資產的發展存在的問題
多年以來農村集體資產一直是相對薄弱的環節。大部分地區基本處于停滯狀態,我們的農村集體資產改革起步較晚,管理滯后,管理機制的不完善以及沒有一定的追究責任懲罰措施使得我們的農村集體資產改革存在許多先天性的難題。
1.農村集體資產定義不明確,產權關系不清晰。
農村集體資產定義不明確,產權關系不清晰是農村集體資產存在眾多問題中的基礎問題??偨Y起來可大體概括如下:第一,一些集體在國家行政事業單位的資產被登記為國有資產,有些本該屬于集體經濟組織的土地辦理了國有土地使用證;第二,由國家、集體和農民同時出資建立的基礎設施往往使集體的產權得到侵蝕,第三,集體經濟組織投資建設的固定資產產權關系不清。這些問題都是由于資產定義不明確,產權信息不清晰所造成過的。
2.農村集體資產的資產以及財務管理不規范,管理制度不完善。
農村集體資產的資產管理和財務管理在制度和定義不清晰的基礎上存在管理的難題,資產管理方面比如家底不清,好多地方的的賬簿上都沒有非常清楚的反應出機子資產的詳細登記;集體資產的發包和出租不規范;專項資產管理不善,使用不當;有些債權無法收回以及收支失衡等問題。財務管理方面的問題有支出簽批不規范、賬務處理不規范、檔案管理不規范、以及工作交接不規范等問題。
3.農村集體資產流失嚴重,農村集體資產效益退化。
農村集體資產流失是一個相對復雜的問題,盡管說集體資產的流失是不可避免的持續存在的現象,但是流失的不合理性使得這一問題變得尤為突出,總體來看,既有集體經濟組織自身的原因,也有一些客觀的因素;既有歷史遺留的問題。也有現實中存在的不可避免的瓶頸。侵占、糾紛、圈占等現象時有發生。造成了農村集體資產生態的不穩定性。
4.部分地區現象嚴重,侵蝕農村集體經濟良態。
由于農村集體資產產權模糊,農民對于集體資產,尤其是農村資源狀況大都一頭霧水,有的也不會去了解爭取自己的權益。農村集體資產腐敗現象是管理制度不健全基礎上滋生出來的,有些地方政府消極執行相關規章制度,造成了部分地區政府現象嚴重。近幾年在網絡上提出申訴的農民“冤情”,大都涉及農村集體資產。因農村集體資產管理不善而引發的上訪,也一直是各級部門處理的要務之一。雖然我們采取了很多措施來加強農村集體資產的管理,但是好多制度不一定能落實到位,比如在我們農村集體資產的清查中,大小的貪污案件屢見不鮮,有的數額甚至到達數千萬之巨。
5.缺乏民主管理和審計監督,集體資產發展很難完善。
農村集體資產不及時民主公開,公開內容及形式也欠缺完整及規范,造成了部分集體的“暗箱操作”缺乏民主管理。另外審計監管不力,審計監督力度薄弱工作開展難度很大,知識一些問題流于形式。
三、 農村集體資產發展的對策建議
1.建立集體資產管理組織,健全產權管理制度
農村集體資產管理制度是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基礎和根本,建立健全的農村集體資產管理制度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進行:首先確農村集體資產的經營方式,在農村集體資產經營中堅持農村的增值保值以及集體經濟優先的原則,其次要界定明確的職責分工,建立專門的管理部門,對出現的各種情況能做出最正確的解決方案,最后要在各方面有所保障制度的實施以及維護,建立合同機制,做到及時入賬,及時公開。
2.加強集體資產管理,防止資產流失
加強資產管理。防止資產流失,最重要的一點要是必須要充分發揮農村集體和村民的積極性,確保兩方面協調運行。另外要健全集體資產的行政監督體系。實行公民參與監管,公民參與決策的村民監事會制度。
3.堅持完善資產和財務管理,規范資產管理制度。
規范資產和財務管理首先要做到公開,民主,監督。公開要做到全面。民主要做到決策,監督要做到正式。另外要建立高效的業務流程,建立功能完善的財務決策支持系統,還要建立跨部門跨組織的信息系統,切實努力做到農村集體資產的良態發展。
4.消滅干部牟利空間,嚴防腐敗現象發生
防止腐敗現象是各方面資產管理都要涉及到的問題之一。針對此問題各項措施的實施相對于其他缺點是提前的,為達到這一目標,目前已經實施的集體產權改革中,量化到個人的集體資產,其產權已經得以明確界定,村干部再想要無償使用難度極大。這是目標得以體現的重要進步。但是還是要更加嚴格把關,切實做到認真嚴肅。
關鍵詞:土地流轉;集體經營;發展
中圖分類號:F301.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50632088
前言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改革是農民一種自由處置土地權利的象征,是農村農業發展帶來的成果。這樣的土地承包模式促進了市場化、社會化的發展。土地流轉對我國農村的發展和對于解決我國的三農問題能夠起到積極的作用,本文就對農村土地流轉問題與集體經濟的發展關系做簡單的分析和概括。
1 土地流轉與集體經濟的相關概念
1.1 土地流轉
農村的土地流轉是指以前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或者是國家給予農民的土地使用權,在權利的主體上發生了變化和轉移。這種轉移能夠對土地的規?;?、農村的經濟發展水平和農民的生活水平帶來積極的促進作用,從而更好的促進農村的發展。土地流轉是一種資源的配置,能夠有效的提高土地的使用率。形成一種規?;耐恋亟洜I之路。
1.2 集體經濟
農村的集體經濟是指農民按照一定的模式自愿組織起來的隊伍,在生產過程中以集體的方式進行土地的作業、勞動的付出、資金和人力的合作經營模式,按照按勞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的原則實現集體經濟的發展
1.3 流轉土地與集體經濟的關系
農村土地的流轉與集體經濟的發展是一種密不可分的,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關系。農村的土地流轉為農村的集體經濟健康發展提供了條件,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是農村土地流轉的支持。通過集體經濟的發展,農村的土地流轉得到了實踐的檢驗,對于解決農村的三農問題有積極的效果。
2 農村土地流轉與集體經濟之間的內在聯系
2.1 農村土流流轉是集體經濟發展的基礎
農村的發展離不開土地,土地的集中發展能夠給農村的集體經濟的發展創造條件。在我國一些南方的省市,通過土地流轉進行招商引資,并且成績效果突出,招商引資的項目一般為無公害農產品的種植和生產。這一舉措給農村的集體經濟帶來了重要的發展良機。
2.2 農村土地流轉是農村集體經濟的信用來源
根據馬克思的理論,小規模或者小塊的土地經營對其發展是極為不利的,主要表現在稅收方面的壓力、生產資料的費用以及信用制度的缺失。我國的農村發展一直受限于技術和信息以及資金的缺乏,特別是缺少資金的支持。農村實行的家庭承包制度的規模不大,相對較小,這樣在融資方面就缺少相應的信用度,導致融資困難的局面的出現。很多的銀行不敢給農業貸款是因為其風險較大、沒有完善的擔保機制,這樣農村的經濟發展缺少了資金的支持,就制約了農村經濟的發展。
這樣的問題就需要農村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解決。農村為了解決融資難這個問題,就要把融資同農村現有的市場優勢結合起來,通過農村土地的流轉形成適度的規模經營,讓農民在自己的土地經營模式上走產業化的道路,形成一種規模經濟,這樣對增加農村融資的信用度能夠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在銀行的貸款也能順利的進行。為農村的集體經濟融資奠定信用基礎。
2.3 發展農村集體經濟能夠順應國家的農村土地流轉政策
我國對于農村的發展是能夠通過土地的流轉實現農村產業化的規模適度經營,以此來推動我國農村經濟的發展,推動我國農業現代化的進程,這樣不僅有利于農民的增收也有利于保障國家在農業方面的政策的實施、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如果在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動力不足、集體經濟的功能沒有得到很好的實現那么中國的土地流轉政策也很難得到實施。國家的有關政策就不能夠被落實。
我國支持農村的土地流轉政策,但是存在的一個問題就是土地流轉的部分是在農戶之間沒能夠形成適度的規模經營,這樣就不能達到農村產業化經營的目的,對突進我國的農業產業化作用不大。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就要從家庭承包制的基礎上發展農村的集體經濟。先解決農村一部分人口的就業問題,加強土地的流轉從而更好的加快適度規模經營的腳步。為了保障農民的利益就要加大農業科學技術的支持,以現代的機械化代替傳統的人力勞動,發展現有的集體所有制。
2.4 土地流轉的制度要漸行漸近
我國的地理環境差異比較大,全國各地的農村發展水平也不一致,貧富差距比較大,這就要求國家和農村立足于農村現實,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不能籠統的全部按照一個模式進行發展。土地的流轉在不同的地區會產生不同的作用,甚至在同一地區的不同時期作用也不同。為了發展農村集體經濟而進行的土地流轉制度要充分的考慮各地的發展狀況,按照現有的客觀規律辦事、按照市場的需求和供給進行產業化的經營。不能夠急于求成、盲目的進行土地的流轉制度,要循序漸進的進行以免給農村的集體發展帶來消極的影響。要在保障農民的利益和尊重農民意愿的原則上進行土地流轉。
3 總結
農村土地流轉制度對農村的集體經濟的發展能夠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提高農村的信用度,對于農民的集體經濟增長和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農民的的增收都產生了積極效果。但是在運用這一產業化規?;霓r業模式前要充分的考慮農村的實際情況,從農村的實際出發,不能全盤皆使用同樣模式,要根據不同地區的不同發展狀況進行分析和研究,走適合各地的發展之路。要充分的尊重農民的意愿,配合中央下達的有關政策對土地的流轉制度進行推進。土地的流轉制度代表著一種新的集體化發展模式,是農民增收的新途徑。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