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23 16:26:2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財務費用概念及內容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實際利率法 攤余成本 實際利率 持有至到期投資 債券
一、新準則中對實際利率法的有關規定
財政部在2006年2月15日出臺了具體會計準則和基本會計準則,這使得我國會計準則和國際會計準則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接軌,提升了我國企業會計信息的質量要求,和國際會計準則的可比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升。根據我國相關會計法律法規的規定,采用實際利率法進行核算的范圍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除了采用實際利率法或是直線法攤銷債券的折溢價,另外就是可以采用實際利率法或直接法或是年數總和法對承租人的未確認融資費用的分攤和出租人未實現融資收益的分配,即融資租賃業務處理的過程當中會應用到實際利率法。
二、實際利率的確定
實際利率法運用的第一步驟就是要確定出合理的實際利率,這樣才能以此為依據對每期的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的實際利息收入和利息費用進行核算,然后再根據當期應計利息確定出當期利息調整額進行攤銷。具體而言,實際利率的確定有以下幾種情況:①租賃內含利率;②同期銀行貸款利率;③合同所規定的利率;④最低租賃付款額的現值與租賃資產公允價值相等時的折現率??傊?,實際利率法實質上是復利計息的一種計算方式,無論是金融資產抑或是金融負債,都是以實際取得的金融資產或負債時支付或取得的金額為本金,計算方法都是以投資或籌資的金額在相關期間進行復利的計息。
三、攤余成本的概念及計算
筆者認為,采用實際利率法對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進行計算的攤余成本可以認為是債權或者債務的本金。債權或債務的初始本金或者被成為初始確認金額是債權人實際對外借出的款項和債務人實際對外籌集到的資金。由于實際利率和票面利率之間往往存在差異,每期也就需要對差額進行攤銷。此攤銷額實際上就是在按照復利進行計算的過程當中利息轉化為本金形成的本金金額的增加與按照單利方法進行計算所得本息和的差值。
攤余成本調整的內容主要包括一下幾個內容:①對已發生的資產減值損失進行扣減;②對已經償付或收回的本金進行扣減;③對初始確認金額與到期日金額的差值攤銷形成的累計攤銷額進行處理。
在實際利率法的應用當中,貨幣時間價值的概念得到了充分的體現,權責發生制的要求也更加符合。這主要是因為,不斷調整攤余成本的過程當中,實際利息的計算依據一直是實際應當獲取取得的收益或是耗費的費用。這也就解釋了,為何實際利率法更能如實對資產、負債等相關項目進行反映并輔助信息需求者作出相關分析決策,而采用收付實現制的直線法所得計算結果與實際損益之間存在較大差異。
四、相關業務處理
①購入固定資產、無形資產時的分期付款
根據我國相關會計制度的規定,具有融資性質的延期支付購入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價款的行為,應以價款現值為依據,借記“固定資產“、“在建工程”,以應支付的金額作為貸方“長期應付款”科目的金額依據,兩者之間的差額計入“未確認融資費用”。在應用實際利率法進行未確認融資費用的分攤時,應借記“財務費用”、“在建工程”等科目,貸方記錄科目為“未確認融資費用”。此外,采用實際利率法進行利息收入的計算時,應借記“未實現融資收益”,貸方記錄科目為“財務費用”。
②對固定資產的融資租賃
企業融資租入的固定資產,應借記“在建工程”或“固定資產”科目,借方金額的依據是租賃開始日固定資產的公允價值與最低租賃付款額現值兩者中的較低者與初始直接費用之和;貸方科目為以初始直接費用為依據的“長期應付款”。借貸方的差額計入“未確認融資費用科目”,并在租賃期各個期間內進行分攤。在攤銷未確認融資費用的過程中,借記“財務費用”;貸方科目為“未確認融資費用”。
③貸款和長期借款
根據我國相關規定,在取得貸款時確定的實際利率在該貸款存續期間或適用的短期內是保持不變的,應收未收利息是根據貸款的合同本金和合同利率計算確定的,它的核算應借方登記“應收利息”;貸方根據攤余成本和實際利率計算所得的利息收入登記“利息收入”,兩者之間的差額登記“貸款”科目以進行利息調整。
同理,其他借款也是按照上述計算方法進行相關會計核算的。調整每期利息金額的依據是依照實際利率法確定的每一會計期間應攤銷的折溢價金額。在資產負債表日,以長期借款的利息費用作為借方科目“在建工程”、“制造費用”等科目的登記依據,以按照合同規定的應付未付利息作為貸方科目“應付利息”的科目登記依據,兩者差額計入“長期借款”科目。
④持有至到期投資與應付債券
對于分期付息、一次還本的債券投資,以票面利率計算所得應收未收利息作為借方科目“應收利息”的登記依據。貸方科目“投資收益”的登記依據則是持有至到期投資的攤余成本和實際利率計算所得的利息收入;而對于一次還本付息的持有至到期投資,則以實際利率計算所得應收未收利息作為借方科目“持有至到期投資”的登記依據,以攤余成本和實際利率計算所得利息收入作為貸方“投資收益”的計算依據,差額雞兔“持有至到期投資”科目。
對于分期付息、一次還本的債券,以攤余成本和實際利率計算確定的債券利息收入作為借方科目“在建工程”、“制造費用”等的登記依據,貸方科目“應付利息”登記來源則是票面利率確定的應付未付利息,兩者差額計入“應付債券”;對于一次還本付息的債券,以攤余成本和實際利率確定的債券利息費用作為借方科目“在建工程”等科目的計算依據,應付未付利息作為貸方科目“應付債券”的登記來源,兩者差值計入“應付債券”。
在《企業會計準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中實際利率法的定義為:是指按照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含一組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的實際利率計算其攤余成本及各期利息收入或利息費用的方法。實際利率,是指將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在預期存續期間或適用的更短期間內的未來現金流量,折現為該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當前賬面價值所使用的利率。在現行會計準則中,較多涉及了實際利率法的使用,例如融資租賃、持有至到期投資、應付債券、超過正常信用期間資產購置、分期收款銷售或延期收款銷售等業務中都廣泛運用實際利率法,因此學生需要熟練掌握實際利率法。
二、攤余成本的概念
在《企業會計準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中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的攤余成本,是指該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的初始確認金額經下列調整后的結果:(一)扣除已償還的本金;(二)加上或減去采用實際利率法將該初始確認金額與到期日金額之間的差額進行攤銷形成的累計攤銷額;(三)扣除已發生的減值損失(僅適用于金融資產)。在會計實務中,實際利率是給定的,關鍵就是計算確定攤余成本。
三、公式計算法
有至到期投資期末按實際利率法計息時,運用的計算公式為:每期應收利息=債券面值*票面利率;每期利息收入=債券投資賬面價值*市場利率;每期溢價攤銷額=每期應收利息-每期利息收入。每期折價攤銷額=每期利息收入-每期應收利息。持。對于這一組公式,只是靠記憶,學生感覺容易忘記,更重要的是這些公式只能用于持有至到期投資的計息核算,在其他的領域并不適用,比如在融資租賃中、在應付債券中等等。換一句話說,在其他每一個領域,也可以列出相應的計算公式,但是,每一個領域相關計算公式都不同,即便是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都很難。
四、表格分析法
表1是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收入一覽表,表2是應付債券利息費用計算一覽表,可以看出,表中的項目和內含的邏輯計算公式各不相同。在會計實務中,這一類的核算沒有統一的格式和內容,這給學生掌握表格分析法也帶來很大的困難。
五、賬戶分析法
對于實際利率法,在教學中可以利用賬戶分析計算攤余成本,再根據實際利率和攤余成本計算利息收入或費用的方法,以下簡稱賬戶分析法,在教學實踐中,學生反映學起來容易,也便于操作。在涉及實際利率法計算的業務中,根據實際利息收入或費用分攤的需要,其初始賬務處理時都設計有呈現調整與被調整關系的兩個賬戶,賬戶分析法就是利用“T”型賬戶,把調整賬戶和被調整賬戶數字都統一登記在被調整賬戶的一級賬戶上,期末結出余額,該賬戶余額即是攤余成本,然后再根據攤余成本乘以實際利率,計算的結果就是實際利息收入或費用。
[例1]2006年12月1日,甲公司與乙租賃公司簽訂了一份礦泉水生產線融資租賃合同。租賃合同規定:租賃期開始日為2006年12月31日;租賃期開始日為2006年12月31日:租賃期為3年,每年年末支付租金2000000元;租賃期屆滿,礦泉水生產線的估計殘余價值為400000元,其中甲公司擔保余值為300000元,未擔保余值為100000元。該礦泉水生產線于2006年12月31日運抵甲公司,當日投入使用;甲公司采用年限平均分計提固定資產折舊,于每年年末一次確認融資費用并計提折舊。假定該礦泉水生產線為全新生產線,租賃開始日的公允價值為6000000元;租賃內含利率為6%。2009年12月31日,甲公司將該礦泉水生產線歸還給乙租賃公司。
通過分析,甲公司相關賬務處理如下:第一步,2006年12月31日租入固定資產,最低租賃付款額現值=2000000×206730+300000×0.8396=5597880(元);融資租入固定資產入賬價值=5597880(元);未確認融資費用=6300000-5597880=702120(元)。
借:固定資產――融資租入固定資產5597880
未確認融資費用702120
貸:長期應付款6300000
第二步,2007年12月31日,支付租金、分攤融資費用并計提折舊。賬戶分析如下:在本例中,“長期應付款”賬戶與“未確認融資費用”賬戶之間呈現調整與被調整之間的關系,其中“長期應付款”是被調整賬戶,“未確認融資費用”是調整賬戶,登記被調整一級賬戶如下:
長期應付款
702120
6300000
5597880
根據賬戶分析得出:賬戶余額=攤余成本=6300000-702120=
5597880(元),實際利息費用=攤余成本*實際利率=5597880*6%=
335872.8(元)。
根據題意,則作會計分錄如下:
借:長期應付款2000000
貸:銀行存款2000000
借:財務費用 335872.8
貸:未確認融資費用 335872.8
借:制造費用1765960
貸:累計折舊1765960
第三步,2008年12月31日,支付租金、分攤融資費用并計提折舊。賬戶分析如下:
長期應付款
702120
2000000
6300000
335872.8
3933752.8
根據賬戶分析得出: 賬戶余額=攤余成本=6300000-702120-
2000000+335872.8=3933752.8(元),實際利息費用=3933752.8*6%=236025.17(元)。
借:長期應付款2000000
貸:銀行存款2000000
借:財務費用 236025.17
貸:未確認融資費用236025.17
借:制造費用1765960
貸:累計折舊1765960
[例2]2000年1月1日,甲公司支付價款1000元,(含交易費用)從活躍市場上購入某公司5年期債券,面值1250元,票面利率4.72%,按年支付利息(即每年59元),本金最后一次支付。不考慮所得稅,減值損失等因素。(實際利率10%)。
通過分析,甲公司賬務處理如下:
第一步,購入債券。
借:持有至到期投資――成本1250
貸:銀行存款1000
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整250
第二步,2000年期末確認實際利息,收到票面利息。
賬戶分析如下:在本例中,“持有至到期投資――成本”賬戶與“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整”賬戶之間呈現調整與被調整關系,其中“持有至到期投資――成本”是被調整賬戶,“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整”是調整賬戶,登記被調整一級賬戶如下:
持有至到期投資
1250
250
1000
根據賬戶分析得出:賬戶余額=攤余成本=1250-250=1000(元);實際利息收入=攤余成本*實際利率=1000*10%=100(元);根據題意,則作會計分錄如下:
借:應收利息59
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整41
貸:投資收益100
借:銀行存款59
貸:應收利息59
第三步,2001年期末確認實際利息,收到票面利息。
賬戶分析:
持有至到期投資
1250
41
250
1041
根據賬戶分析得出:賬戶余額=攤余成本=1250-250+41=1041(元);實際利息=1041×10%=104(元)。根據題意,則作會計分錄如下:
借:應收利息 59
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整 45
貸:投資收益 104
借:銀行存款 59
貸:應收利息 59
其他年份期末如此舉一反三。賬戶分析法的重點就是在分清調整賬戶和被調整賬戶的前提下,通過登賬、分析計算攤余成本、然后根據攤余成本和實際利率計算利息收入或利息費用。賬戶分析法,教學直觀,實操簡單,運用范圍廣,便于學生掌握。
Abstract: The debit credit bookkeeping is the most common accounting method in the world. The application of debit credit bookkeeping, the accounting treatment of economic business is main content of the teaching of Basic Accounting. Because the time for learning accounting is short, the beginner will feel clueless to write all kinds of business accounting entries. In order to simplify complex issues and clear the complicated relationship, this paper introduces T type account as an auxiliary teaching method to reduce the difficulty of learning for beginners, and lay the foundation for the application of T type account in the subsequent courses.
關鍵詞: T型賬戶;經濟業務;賬務處理;應用
Key words: T type account;business transaction;accounting treatment;application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7)07-0032-03
0 引言
工業企業的主要經濟業務包括資金的籌集、材料的供應、產品的生產、產品的銷售以及利潤的形成和分配,每一種經濟業務的賬務處理都涉及多個會計分錄。如果在教學過程中只是泛泛的講會計分錄,初學者最大的感受就是內容繁多且沒有頭緒,較難理解!而如果引入T型賬戶作為輔助的教學手段,就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T型賬戶的概念及其記錄的金額
1.1 T型賬戶的概念
T形賬戶又叫丁字型賬戶,為了會計研究和教學的方便,將賬戶的基本結構簡化為左右兩方,其中一方記增加,另一方記減少,而哪一方登記增加,哪一方記減少,取決于記賬方法和賬戶性質。具體圖1所示。
1.2 T型賬戶記錄的金額
T型賬戶記錄兩類金額,即本期發生額與余額。本期發生額是賬戶左右兩方記錄的金額,具體包括本期增加額和本期減少額;余額為發生額相抵后的結果,包括期初余額和期末余額。它們的關系式為:
期末余額=期初余額+本期增加額-本期減少額
2 T型賬戶的應用
2.1 T型賬戶在資金籌集賬務處理中的應用
企業的資金來源主要有兩個渠道,要么接受投資形成企業的自有資本,要么借入資金形成企業的債務。以企業接受投資為例,首先接受投資時必然要形成企業的“實收資本或者股本”,同時要增加資產,具體要看投資者的投資形式,如投入銀行存款,就增加“銀行存款”,投入設備、卡車等就增加“固定資產”,投入商標、專利及知識產權就增加“無形資產”等等。其次,如果投Y者投入資產的價值大于其在注冊資本中占有的份額,即存在資本溢價或者股本溢價,企業就增加“資本公積”。用T型賬戶來表示圖2所示。
2.2 T型賬戶在材料供應賬務處理中的應用
購買材料,材料要增加,必然要借記“在途物資”或者“原材料”,具體為如果發票賬單已到材料沒有入庫,就借記“在途物資”;如果發票賬單已到,材料也已經入庫,借記“原材料”;同時借記“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再根據購買材料采用的結算方式不同,可以分為現購、信用賒購以及票據賒購等,即如果現購就貸記“銀行存款”,如果信用賒購就貸記“應付賬款”,如果票據賒銷就貸記“應付票據”。用T型賬戶表示圖3所示。
2.3 T型賬戶在產品生產賬務處理中的應用
產品的生產過程主要涉及到對原材料、人工費、折舊費及其他費用的耗費。這些費用均為生產費用,按照與生產工藝的關系可以分為直接生產費用和間接生產費用。具體的賬務處理有以下三個步驟:①直接生產費用直接計入產品的“生產成本”,間接生產費用計入該車間的“制造費用”。②月末,通過一定的分配標準及分配方法將“制造費用”總額結轉到相關產品的“生產成本”中。③產品完工入庫后,再將其“生產成本”結轉至“庫存商品”。用T型賬戶表示圖4所示。
2.4 T型賬戶在產品銷售賬務處理中的應用
產品在銷售的過程中,滿足收入的確認條件后,一方面要確認收入,另外一方面到了月末還要結轉已銷售產品的成本。確認收入時,應該貸記“主營業務收入”、“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同時按照銷售產品結算方式是現銷、信用賒銷還是票據賒銷,借記“銀行存款”、“應收賬款”和“應收票據”。月末,結轉銷售產品成本時應貸記“庫存商品”,“借記”主營業務成本。用T型賬戶表示圖5、圖6所示。
2.5 T型賬戶在利潤的形成與分配賬務處理中的應用
2.5.1 利潤的形成
月末,將損益類賬戶結轉至本年利潤賬戶,具體應該將收入類賬戶轉入本年利潤的貸方,費用類賬戶轉入本年利潤的借方,進而算出利潤總額(本年及以前年度虧損的情況忽略);然后根據利潤總額計算出所得稅費用,再將其轉入本年利潤的借方,最后計算出凈利潤。用T型賬戶表示如圖7所示。
例1: 2015年12月31日,將損益類賬戶的本期發生額結轉到“本年利潤”賬戶,詳見表1。
首先,將各收入性質賬戶的貸方發生額全部轉入“本年利潤”賬戶的貸方。
借:主營業務收入 1 250 000
其他業務收入 80 000
營業外收入 6 000
貸:本年利潤 1 336 000
其次,要將各費用性質賬戶的借方發生額全部轉入“本年利潤”賬戶借方。
借:本年利潤 1 077 000
貸:主營業務成本 860 000
營業稅金及附加 125 000
其他業務成本 65 000
管理費用 18 000
財務費用 3 000
銷售費用 4 000
營業外支出 2 000
由此可以看出本年利潤總額為:1336000-1077000=259000(元)
例2:根據本期的利潤總額259000元和所得稅稅率25%,計算應交的所得稅。
所得=259000×25%=64750(元)
借:所得稅費用 64750
貸: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 64750
例3:將本期的所得稅費用64750元轉入“本年利潤”賬戶
借:本年利潤 64750
貸:所得稅費用 64750
本年凈利潤=259000-64750=194250(元)
2.5.2 利潤的分配
“利潤分配”賬戶有三個明細賬戶,分別為“提取盈余公積”、“應付股利”和“未分配利潤”。具體的賬務處理有以下三個步驟:①年末,累計的凈利潤從“本年利潤”賬戶的借方轉入“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賬戶的貸方;②提取盈余公積、向投資者分配利潤,提取盈余公積時,應該借記“利潤分配―提取盈余公積”,貸記“盈余公積”;決定向投資者分配利潤時,應該借記“利潤分配―應付股利”,貸記“應付股利”;③對利潤分配的三個明細賬戶進行結轉,借記“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貸記“利潤分配―提取盈余公積”、“利潤分配―應付股利”,最終計算出“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的貸方余額,表示的是年終分配之后留在企業的未分配利潤。用T型賬戶如圖8所示。
例4:12月31日將本年凈利潤轉入“利潤分配”賬戶
借:本年利潤 194250
貸: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194250
例5:按凈利潤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積,5%提取任意盈余公積
借:利潤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積 19425
―提取任意盈余公積 9712.5
貸:盈余公積―法定盈余公積 19425
―任意盈余公積 9712.5
例6:按凈利潤的20%向投資者分配利潤
應分配利潤=194250×20%=38850(元)
借:利潤分配――應付股利 38850
貸:應付股利 38850
例7:將“利潤分配”賬戶所屬的“提取法定盈余公積”、“提取任意盈余公積”、“應付股利”的數額轉入“未分配利潤”。
借: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67987.5
貸:利潤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積 19425
―提取任意盈余公積 9712.5
―應付股利 38850
未分配利潤=194250-67987.5=126262.5(元)
3 結論
通過上述7個賬務處理圖以及7個例子可以看出,雖然工業企業的經濟業務紛繁復雜,但通過應用T型賬戶畫出各個相關賬戶之間的對應關系,顯然使得原本復雜的問題變得較為簡單,原本錯亂的關系變得清晰。所以,引入T型賬戶這種教學手段對于《基礎會計》,乃至后續的《中級財務會計》以及《高級財務會計》,無論對于老師的教,還是學生的學,都是大有裨益的。
參考文獻:
[1]張志康,陳新.會計學基礎[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6.
【關鍵詞】應收票據 帶息票據 貼現 注意的問題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26-0178-01
近年來,中職學校的生源門檻和學生素質普偏低,學生理解能力差、缺乏自主學習能力。針對這種現狀,在學習《企業財務會計》第三章中第二節“應收票據”內容時,筆者認為必須把基本理論知識講解清楚,這樣才會減少學生的錯誤。在企業經濟業務往來中,不論是同城結算還是異地結算均可使用商業匯票,收到商業匯票的一方稱為收款方,應使用“應收票據”科目進行核算。
一 應收票據的概念及種類
應收票據是指企業在采用商業匯票結算方式下,因發生商品交易而收到的,企業持有的還沒有到期、尚未兌現的票據。
商業匯票按其承兌人的不同分為商業承兌匯票和銀行承兌匯票;按其票面是否標明利率可分為帶息票據和不帶息票據。帶息票據是指票面上標明利率,持票人在票據到期日不僅可以取得票面價格,而且可以取得利息的票據;而不帶息票據是指票面上沒有利率,到期時根據票面值收款并無利息的票據。
二 應收票據到期日的計算
票據的期限是指簽發日至到期日為止的時間間隔,到期日通常有兩種表示方式:
第一,按月表示時,到期日為到期月份中與簽發日相同的日期。會計制度規定月末簽發的票據,無論月份大小,均以到期月份的月末那一天為到期日。例如2013年2月28日簽發的期限為三個月的商業匯票,則到期日為5月31日。又如2012年12月31日簽發的期限為兩個月的商業匯票,則到期日為2013年2月28日。
第二,按日表示時,到期日按實際日歷天數計算,必須遵循“算頭不算尾,算尾不算頭”的原則。例如:3月18日簽發的商業匯票,期限為60天,按“算頭不算尾”的原則確定,計算到期日為3月:31-18+1=14天(18日含在內);4月:30天;5月:16天,合計60天,所以到期日為5月16日;若按“算尾不算頭”的原則確定,計算到期日為3月:31-18=13;4月:30天;5月:17天,合計60天,所以到期日為5月17日。
三 應收票據到期值的計算
應收票據到期值的計算公式為:(1)不帶息應收票據到期值=票據面值。(2)帶息應收票據到期值=票據面值+票據利息=票據面值+票據面值×票面利率×期限=票據面值×(1+票面利率×期限)。
“票面利率”一般指年利率,利率換算關系為:月利率=年利率÷12;日利率=年利率÷360或月利率÷30?!捌谙蕖笔侵负灠l日的時間間隔。
四 應收票據取得與到期收回的核算
1.應收票據取得的核算
應收票據取得的核算有兩種情況,無論是帶息票據還是不帶息票據均應按其面值入賬,其賬務處理為以下兩種:
第一,因銷售商品而收到的應收票據時,按其票據的面值借記“應收票據”科目,貸記“主營業務收入”科目和“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科目。
第二,因債務人抵償前欠貨款而取得的應收票據時,按其票據的面值借記“應收票據”科目,貸記“應收賬款”科目。
2.到期收回應收票據的賬務處理
第一,不帶息應收票據到期收回時,按其實際到期值,借記“銀行存款”科目,貸記“應收票據”科目。
第二,帶息應收票據應在期末計提利息,計提的利息增加應收票據的賬面余額。帶息應收票據到期收回,分別按以下情況進行賬務處理:(1)到期收款的,應按實際收到的金額,借記“銀行存款”科目;按其應收票據的賬面余額,貸記“應收票據”科目;按其差額,貸記“財務費用”科目(即未計提利息部分)。(2)因付款人無力支付票款,收到銀行退回的商業匯票,未付票款通知書或拒絕付款證明等,按應收票據的賬面余額,借記“應收賬款”科目,貸記“應收票據”科目。(注:到期不能收回的帶息應收票據,轉入“應收賬款”科目核算后,期末不再計提利息,其所包含的利息在有關備查簿中進行登記,待實際收到時再沖減收到當期的財務費用。)
五 應收票據貼現所得的計算
貼現是指企業在流動資金不足時,將未到期的商業匯票經背書交給貼現銀行,銀行受理后從到期值中扣除按銀行貼現率計算確定的貼現息后,將余額支付給貼現企業的業務活動,票據貼現實質上是企業融通資金的一種形式。
在貼現中,銀行計算貼現利息的利率稱為貼現利率,企業付給銀行的利息稱為貼現利息,企業從銀行獲得的票據到期值扣除貼現利息后的貨幣收入,稱為貼現所得。
現舉例說明應收票據貼現的計算過程:例如2013年1月31日企業將2012年12月31日簽發的承兌期限3個月,票面利率為8%,面值100000元商業匯票向銀行申請貼現,年貼現利息為10%。
計算過程如下:(1)票據到期值=100000(1+8%×3/12)=102000(元)。(2)貼現期=票據期限-企業已持有票據期限=3-1=2(月)。(3)貼現利息=票據到期值×貼現率×貼現期=102000×10%×2/12=1700(元)。(4)貼現所得=票據到期值-貼現利息=102000-1700=100300(元)。
以上對應收票據的核算進行了詳細的理論闡述,在會計教學中具有較強的操作性。
營運資金是指一定時期內企業全部流動資產與流動負債的差額,也被稱為凈營運資金,它反映企業的短期變現能力和償債能力,因為它將企業實際資金支付能力和債務需求進行統籌比較。
營運資金管理的主要內容包括確定最佳現金持有量、商業信用條件、存貨控制及短期貸款等。它有雙重目標,一是去資金留存并追求利潤最大化,但此時實際支付能力變弱,財務風險升高;二是保證充足的資金流動性,但若現金等存量過多,將影響資產優化配置及企業收益;因此要正確處理好盈利性和流動性之間的矛盾,同時權衡風險與收益。
2 營運資金管理的一般方法
傳統營運資金管理主要從營運資金的定義和性質出發,考察流動資產和流動負債各個項目的管理辦法。一般來說,流動資產包括貨幣資金、應收賬款、存貨等,流動資產管理的重點在于提高資金使用效率,降低資金占用率,降低各種潛在成本,如壞賬成本、缺貨成本、存儲成本等;流動負債包括商業信用(即應付賬款、預收賬款、應付票據)、應計項目(如應付職工薪酬、應付稅金、應付股利)、短期借款等,流動負債管理的核心是要充分利用短期資金融通的好處,但同時需關注短期償債能力,控制財務風險,維護公司信譽。
隨著研究的深入,營運資金管理融入其他管理學的思想,如渠道理論、供應鏈理論、業務流程理論、價值鏈理論等,從而對營運資金管理的范圍和內容進行重新認定,改變以往的各個項目式的研究思路。根據業務流程理論,營運資金可分為采購渠道營運資金、生產渠道營運資金和銷售渠道營運資金,這樣更清晰完整地反映資金的分布狀況和流動情況?;趦r值鏈的營運資金管理認為企業的每個環節都是相互聯系的,并且都可被作為價值環節,很多環節都和營運資金有著密切聯系,因此應對企業內部及上下游價值環節進行優化,從戰略的角度對營運資金進行統籌管理,即分別對各環節的現金、存貨、應收賬款、應收票據、短期借款等要素及營運資金的投融資政策進行有效管控,在保證營運資金流動性與安全性的前提下,實現其盈利能力的提高。
我國對營運資金管理的研究始于20世紀90年代以后,目前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企業在實踐營運資金管理時仍然面臨不同的問題和選擇。下文以某國有企業為例(簡稱A企業),分析其在營運資金管理中面臨的問題,并總結其所采取的管理辦法和實施效果。
3 A企業面臨的資金管理問題
3.1 資金管理觀念薄弱和重視程度不足
一直以來財務管理在企業中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很多企業將財務管理與會計核算工作混為一談,A企業也不例外,在資金管理上表現為管理者資金意識淡薄,認為資金管理就是管好錢,是簡單的銀行收支管理,只要不出現資金短缺,維持好現狀就行,而很少關注資金的使用效率;在組織機構上,資金工作多集中于出納一個人身上,難以改革創新,造成資金管理職能的缺失。
3.2 預算管理水平較低
預算管理是對未來一定期限內全部業務核算的整體規劃,對業務執行有剛性引領作用,資金預算作為預算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借助預算管理辦法實現資金的有效管控。A企業也存在預算,可是尚處在初級水平,對企業日常經營起不到約束控制作用,無預算、超預算的資金收支時有發生;預算管理浮于表面,主要在于應付每年度預算報表的編制,事前預測、事中控制、事后分析沒有落到實處,落后的預算管理制約著資金管理的水平。
3.3 資金管理內部控制不嚴
完善的資金管理離不開嚴格的內部控制制度,收支審批不規范會影響資金管控的力度和效益。在A企業,有時憑借上級領導的同意,資金支出可以越過已有的審批流程,使資金管控處于虛設或無用的尷尬狀態;在收款管理上也存在漏洞,某些部門利用內控缺失來鉆空子,臨時性收款不及時全部上繳財務,私立“小金庫”,如截留變賣廢料收入、備用金不及時處理等。
3.4 未充分發揮資金管理效益
3.4.1 流動資產方面
①現金應保有量估算不充分,管理不科學。A企業是中型國有企業,資金流量總體較大,但銷售回款時間較集中,以至于資金枯水期需要依靠貸款維持經營。由于企業資金管理缺位,經常出現這樣的情形:當銷售已有大額回款,資金量由欠轉豐,但企業仍不及時歸還貸款,造成現金和貸款的雙高,也從未考慮剩余資金的短期投資,從而一方面徒增財務費用支出,另一方面喪失應有的短期收益。②疏于清理應收賬款,有的賬齡已長達十多年,公司尚未形成有效的清收清欠制度。③存貨量大,在產品周轉期長。A企業原材料、配件種類多,數量大,物資管理有欠缺,相似的材料存在重復過度采購的情況。
3.4.2 流動負債方面
①未充分利用供貨方的商業信用政策,采用應付賬款的不多,有的供應商甚至要求先付款再配貨,作為一家中型國企,應該發揮自身優勢,遴選供應商,確定商業信用,延長付款時間;②未主動采取應付票據等結算方式。
4 A企業營運資金管理方案及實施效果
關鍵詞:BT投資;BOT投資; 融資; 回購
一、BT投資的概念及特點:
BT是Build(建設)和Transfer(轉讓)兩個英文單詞的縮寫。BT模式的含義是政府(或其授信機構)通過合同約定,將擬建的某個基礎設施項目授予投資人,在規定的時間內由投資人按照政府要求承擔工程的融資和建設,合同期滿后政府(或其授權機構)按照合同的約定回購該項目。
BT投資是BOT的一種變換形式。BOT是對Build-Own-Transfer(建設―擁有―轉讓)和Build-Operate-Transfer(建設―經營―轉讓)形式的簡稱,現在通常指后一種含義。而BT是BOT的一種歷史演變,通俗地說,BT投資也是一種“交鑰匙工程”,社會投資人投資、建設,建設完成以后“交鑰匙”,政府再回購,回購時考慮投資人的合理收益。標準意義的BOT項目較多,但類似BOT項目的BT卻并不多見。
二、BT投資模式的特點
采用BT建設的項目,所有權屬于政府(或其授權機構),政府(或其授權機構)僅將項目的融資和建設特許權轉讓給投資方。BT模式的投資方是工程項目的投資人,承擔項目法人的角色,既具備融資功能,又具備類似“代建制”中的管理職能。
BT模式的特點是:(1)對建設方無資質要求,只要具備較強融資能力;(2)按照項目融資的方式融資,建設方可采取成立項目公司形式來籌措建設資金,項目建設方為項目公司的銀行貸款提供擔保,為便于項目公司融資,一般需業主出具回購承諾函及第三者回購擔保;(3)在建設過程中,業主對工程的參與度較小,在項目建設期間,項目公司履行職能,負責項目的建設管理,不直接參與項目施工。項目施工單位、設計單位以及建立單位由項目公司通過招標確定。業主的主要職責是確定項目建設標準、驗收標準和支付回購款項。
BT項目能否運作成功的首要問題是政府對項目回購資金的安排與承諾,作為BT模式回購資金來源,除政府財政補貼外,政府劃撥土地開發收益、地方稅收留存等其他政府財稅資源均可作為回購資金的來源。
三、BT投資模式的缺陷
1、BT項目建設費用過大。采用BT方式必須經過確定項目、項目準備、招標、談判、簽署與BT有關的合同,移交等階段,涉及政府許可、審批以及外匯擔保等諸多環節,牽扯的范圍廣,復雜性強,操作的難度大,障礙多,不易實施,最重要的是融資成本也因中間環節多而增高。
2、BT方式中的融資監管難度大。由于BT法律性質的特殊性,法律關系的復雜性,而且是一種合同的組合,因此,融資監管難度大。
3、BT項目的分包情況嚴重。由于BT方式中政府只與項目總承包人發生直接聯系,建議由項目企業負責落實,因此,項目的落實可能被細化,建設項目的分包將愈顯嚴重。
4、BT項目質量得不到應有的保證。在BT項目中,政府雖規定督促和協助投資方建立三級質量保證體系,申請政府質量監督,健全各項管理制度,抓好安全生產。但是,投資方出于其利益考慮,在BT項目的建設標準、建設內容、施工進度等方面存在問題,建設質量得不到應有的保證。
四、如何解決BT投資模式缺陷
1、嚴格適用范圍和條件,量力而行實行BT模式融資建設。
地方政府要通過授權確定項目業主,由項目業主通過招標方式選擇融資人。融資人必須以自有資金和中長期融資能力作為項目建設保障,不得搞項目反擔保。
2、規范BT模式項目審批,完善決策機制。
實行BT模式的項目應做好BT融資論證,編制BT融資建設方案,主要包括內容:BT融資建設的內容、范圍、數量;融資人應當具備的條件和能力;合同雙方的權利和義務;項目資金、質量、進度的監控措施;回購條件與程序;項目建設成本分析;回購資金的來源、依據以及對政府建設資金動態平衡計劃的影響等內容。
3、規范項目發包行為,嚴格招標投標制度。
BT模式項目要嚴格實行招標投標制度。招標選擇融資人的工作應在項目初步設計和投資概算批準后進行。項目業主要對融資人的融資能力、建設管理能力、履約信譽提出嚴格要求。融資人投入項目的自有資金不低于BT合同總價的35%,其余建設資金要提供省級以上金融機構出具的中長期貸款承諾函。分別具有融資優勢和管理優勢的不同獨立法人,可以組成聯合體承擔項目融資建設,但須簽訂聯合體協議,明確雙方各自承擔的工作內容和權力義務。
BT承辦合同價必須控制在批準的概算內,要明確合同總價的構成,分別列出建筑安裝工程費、融資人融資的財務費用、投資收益和進入總價但由項目業主掌握使用的資金額等,其中建筑安裝工程費、融資人融資的財務費用一般應實行固定總價包干。
項目勘察設計、監理、施工、重要設備材料采購必須依法招標。其中,項目勘察設計、監理招標工作應由項目業主組織,融資人參與;項目施工、重要設備材料采購招標工作由融資人組織,項目業主參與。
4、合理確定權利義務,明確合同雙方責任。
項目業主和融資人的權利義務應在BT合同中明確。項目業主要做好項目前期工作,完成項目初步設計前的報批和征地拆遷,監督融資人資金的到位、使用和建設管理情況,審查建設總進度計劃,組織回購等工作。
融資人要籌集和足額到位自有資金、銀行貸款和其他來源的資金,劃入項目的專戶存儲、專帳管理;按設計文件組織工程建設,實施項目管理;負責組織工程竣工驗收、資料歸檔并移交;負責質量缺陷責任期內施工、設備材料供應商保修工作的管理;投保建設工程所涉及的全部保險險種以及完成合同約定的其他事項。融資人及其法定代表人對工程質量實行終身負責制。
融資人要嚴格執行政府投資項目的有關規定,完成合同約定的建設內容。設計項目規模、功能、標準的設計變更,必須經項目業主同意,重大設計變更還應履行審批程序。
融資人不得將合同內容全部或部分進行轉包,不得利用BT模式項目作為擔保物為融資方的其他項目融資行為提供擔保。
5、制定合理的回購條件和程序,保證項目正常移交。
項目業主要制定合理的回購支付條件,特別要根據政府建設資金平衡狀況確定項目支付方式和回購期,預留不低于建安工程費5%的質量保證金。回購期不得在工程質量保修期內結束。項目竣工驗收合格,復核回購條件的,雙方應簽訂回購備忘錄,項目進入回購期?;刭弬渫泩髮徟块T和項目行政管理部門備案。
項目業主應維護融資人的合法利益,不得隨意變更回購條件,違約扣減或截留應付合同款,因融資人或項目公司加強管理或優化設計而節約的資金,項目業主仍應按合同的約定予以支付。項目不能達到回購條件的,且經整改仍不符合回購條件的,雙方應在合同中約定處置辦法。
6、完善管理措施,加強監督指導。
政府職能部門,如發展改革、財政、建設、規劃、國土、環保、審計等,要積極支持BT模式的推行,按照各自職責加強指導、檢查、評估、審計,幫助解決項目實施中的問題。發展改革部門要會同財政部門編制政府投資項目動態平衡計劃,指導和監督項目業主搞好融資人招標工作;建設等行業管理部門要指導項目業主和融資人辦理建設手續,監督施工招標和工程質量;項目行政管理部門要監督BT合同的執行,協調相關問題。建立BT模式財務跟蹤監督制度,委托中介機構全過程跟蹤審核資金到位和使用情況,適時評估項目建設成本和財務風險。
五、總結
完善BT投資已是當務之急,除了完善BT運行機制,強化政府對BT項目的監督之外,建立BT應對風險機制,確定風險種類,擬定相應的風險回避對策也顯得非常重要。另外,政府運作BT應考慮引入獨立第三方的中介服務。目前,國內外著名投資工程咨詢和設計單位都有很強的BT投資專業知識和技能,在融資和資本運作上可以聘請證券公司或著名投資咨詢公司為其服務。
另外,由于我國BT誕生的時間短、經驗少,是新生事物,因此,最基本、最重要的是要有明確的合同法律保護,同時,在管理上,對項目的投資概算、設計方案的確定,工程質量的檢驗以及財務審計都應從法律上確定政府權力。但目前,我國尚沒有關于BT的專門立法,所以更應加快立法步伐。
參考文獻:
[1]國務院關于投資體制改革的決定.國發【2004】20號
關鍵詞:政府補助 會計核算 問題 建議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和完善,為履行WTO協定的有關承諾,政府對企業的經濟支持主要集中在農業、環境保護以及科學技術研究等領域。比如,對糧、棉、油等生產或儲備企業給予定額補助;對符合條件的企業實行增值稅先征后返政策,返還的稅款專項用于環保支出。
一、政府補助準則的改革
政府補助準則與《企業會計制度》相比主要變化如下:
(一)統一了政府補助的核算方法
原制度中政府補助的會計處理比較混亂,有些采用收益法,如按銷量或工作量收取的定額補助計入補貼收入;有些采用資本法;有些采用總額法,如先征后退的增值稅計入補貼收入;有些采用凈額法,如將實際收到的財政貼息沖減“財務費用”或“在建工程”等。政府補助準則統一了政府補助的會計處理,要求采用收益法中的總額法處理,將政府補助全額計入收益。
(二)規范了政府補助的賬務處理
原會計制度規定,具有專門用途的財政撥款,在實際收到補助時先計入專項應付款,待項目完工時,形成資產的部分轉入資本公積,不形成資產的部分予以核銷。政府補助準則規定,首先判斷該撥款是否屬于政府補助。如果屬于政府補助,還應區分是與收益相關,還是與資產相關,并分別進行會計處理,計入當期收益或遞延收益;屬于政府資本性投入的,仍通過“專項應付款”科目核算,形成長期資產的部分轉入“資本公積”,未形成長期資產的部分予以核銷。
二、政府補助準則的內容
(一)政府補助的概念和特征
政府補助,是指企業從政府無償取得貨幣性資產或非貨幣性資產,但不包括政府作為企業所有者投入的資本。政府以企業所有者身份向企業投入資本,將擁有企業相應的所有權,分享企業利潤,體現的是投資者與被投資者的關系,該交易屬于互惠交易。政府補助主要特征如下:
1.無償性。無償性是政府補助的基本特征。該特征將政府補助與政府作為企業所有者投入的資本、政府采購等政府與企業之間雙向、互惠的經濟活動區分開來。即企業既不需要在將來以提供服務、轉讓資產的方式來償還政府補助,政府也不會因為給予了企業補助要求享有企業的所有權。另外,政府補助附有一定條件,這與政府補助的無償性并無矛盾,也并不表明該項補助是有償的,而是企業經法定程序申請取得政府補助后,要按照政府規定用途使用該項補助。
2.直接取得資產。政府補助是企業從政府直接取得的資產,主要包括貨幣性資產和非貨幣性資產,資產形成企業收益。比如,企業取得的財政撥款,先征后返(退)、即征即退等方式返還的稅款,行政劃撥的土地使用權,天然起源的天然林等。如不涉及資產直接轉移的經濟支持不屬于政府補助準則所規范的內容,比如政府與企業間的債務豁免等。
(二)政府補助的形式
1.財政撥款。是指政府為了支持企業而無償撥付的款項,通常具有嚴格的政策條件,只有符合申報條件的企業才能申請,同時在撥款時就規定了資金的具體用途。
2.財政貼息。政府根據國家宏觀經濟形勢和政策目標,為支持特定領域或區域的發展,對承貸企業的銀行貸款利息給予的補貼。貼息方式有兩種:一是財政將資金直接支付給受益企業;二是財政將貼息資金直接撥付貸款銀行,由貸款銀行以低于市場利率的優惠利率向企業提供貸款。
3.稅收返還。是政府按照國家相關規定,通過先征后返、先征后退、即征即退等辦法,將征收企業的稅款部分或全部返還,這是一種稅收優惠。但是,并非所有稅收優惠都是政府補助。如政府對企業直接減征、免征、增加計稅抵扣額、抵免部分稅額等形式的稅收優惠體現的是政策導向,政府未直接向企業提供資產,不作為政府補助。
4.無償劃撥非貨幣性資產。主要包括無償劃撥土地使用權、天然起源的天然林等。
(三)政府補助的會計處理
根據政府補助準則規定,政府補助劃分為兩種:與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和與收益相關的政府補助。
1.與收益相關的政府補助。企業應當在取得時按照實際收到或應收的金額確認和計量政府補助。企業按照固定的定額標準取得的政府補助,應當按照應收金額計量,確認為營業外收入,否則應當按照實際收到的金額計量。而按照《糧食企業執行會計準則有關糧油業務會計處理的規定》(國糧財[2013]311號),應確認為補貼收入。
例1:甲企業屬于儲備糧企業,20×9年實際糧食儲備量2億斤。根據國家有關規定,財政部門按照企業的實際儲備量給予每季度每斤0.039元的糧食保管費補貼,并于每個季度初支付。同年1月20日,甲企業收到財政撥付的第一季度補貼款780萬元。
(1)20×9年1月1日,甲企業確認應收的財政補貼款:
借:其他應收款 7 800 000
貸:遞延收益 7 800 000
(2)20×9年1月20日,甲企業實際收到財政補貼款:
借:銀行存款 7 800 000
貸:其他應收款 7 800 000
(3)20×9年1月,將補償1月份保管費的補貼轉入當期收益:
借:遞延收益 2 600 000
貸:補貼收入 2 600 000
20×9年2月和3月的會計處理同上。
與收益相關的政府補助應當在其補償的相關費用或損失發生的期間計入當期損益,即用于補償企業以后期間費用或損失的,在取得時先確認為遞延收益,然后在確認相關費用的期間計入當期營業外收入;用于補償企業已發生費用或損失的,取得時直接計入當期營業外收入。國糧財[2013]311號規定,計入補貼收入。
例2:2012年3月,A糧食企業為購買儲備糧從國家農業發展銀行貸款4 000萬元,同期銀行貸款利率為6%。自2012年4月開始,財政部門于每季度初,按照A企業的實際貸款額和貸款利率撥付該企業該季度儲備糧貸款利息,該企業收到財政部門撥付的利息后再支付給銀行。
(1)2012年4月,實際收到財政貼息60萬元時:
借:銀行存款 600 000
貸:遞延收益 600 000
(2)將補償2012年4月份利息費用的補貼計入當期收益:
借:遞延收益 200 000
貸:補貼收入 200 000
2012年5月和6月的會計處理同上。
例3:某企業生產一種先進模具產品,按照國家相關規定,該產品先按規定征收增值稅,然后按實際繳納增值稅額返還70%。2010年1月,該企業實際繳納增值稅額350萬元。2010年2月,實際收到返還的增值稅額245萬元。實際收到返還的增值稅額時的會計處理為:
借:銀行存款 2 450 000
貸:營業外收入 2 450 000
企業因綜合性項目取得的政府補助,需要將其分解為與資產相關的部分和與收益相關的部分,并分別進行會計處理;難以區分的,將政府補助整體歸類為與收益相關的政府補助,視情況不同,計入當期損益或者在項目期內分期確認為當期損益。
例4:F公司2009年12月申請某國家級研發補貼。申請報告書中的有關內容如下:本公司于2009年1月啟動數字印刷技術開發項目,預計總投資720萬元、為期3年,已投入資金240萬元。項目尚需新增投資480萬元,計劃自籌資金240萬元、申請財政撥款240萬元。2010年1月1日,主管部門批準補貼協議規定:批準F公司補貼申請,共補貼款項240萬元,分兩次撥付。合同簽訂日撥付120萬元,結項驗收時支付120萬元(如果不能通過驗收,則不支付第二筆款項)。
(1)2009年1月1日,實際收到撥款120萬元時:
借:銀行存款 1 200 000
貸:遞延收益 1 200 000
(2)自2009年1月1日至2011年1月1日,每個資產負債表日,分配遞延收益(按年分配):
借:遞延收益 600 000
貸:營業外收入 600 000
(3)2011年項目完工,假設通過驗收,于6月1日實際收到撥付120萬元:
借:銀行存款 1 200 000
貸:營業外收入 1 200 000
2.與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是指企業取得的、用于購建或以其他方式形成長期資產的政府補助。與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也可能表現為政府向企業無償劃撥非貨幣性長期資產的形式。在這種情況下,企業應當在實際取得資產并辦妥相關受讓手續時按照其公允價值確認和計量,公允價值不能可靠取得的,按照名義金額(即1元)計量。
與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在實際工作中較為少見,如用于購買固定資產或無形資產的財政撥款、固定資產專門借款的財政貼息等,一般按以下步驟進行會計處理:第一步,企業實際收到款項時,按照到賬的實際金額計量,確認資產(銀行存款)和遞延收益。第二步,企業將政府補助用于購建長期資產。該資產的購建與企業正常的資產購建或研發處理一致,通過“在建工程”、“研發支出”等科目歸集,完成后轉為“固定資產”或“無形資產”。第三步,自長期資產可供使用時起,按照長期資產的預計使用期限,將遞延收益平均分攤轉入當期損益。相關資產在使用壽命結束時或結束前被處置,尚未分攤的遞延收益余額應當一次性轉入資產處置當期的收益,不再予以遞延。
例5:2002年1月3日,政府撥付悅華公司900萬元財政撥款(同日到賬),要求用于購買大型科研設備1臺。2002年1月31日,悅華公司購入大型設備(不需安裝),實際成本為960萬元,其中60萬元以自有資金支付,使用壽命10年,采用直線法計提折舊(假設無殘值)。2010年2月2日,該公司出售了這臺設備,取得價款240萬元。假定不考慮其他因素。
(1)2002年1月3日實際收到財政撥款時:
借:銀行存款 9 000 000
貸:遞延收益 9 000 000
(2)2002年1月31日購入設備時:
借:固定資產 9 600 000
貸:銀行存款 9 600 000
(3)自2002年2月起每個資產負債表日,計提折舊,同時分攤遞延收益。
計提折舊時:
借:研發支出 80 000
貸;累計折舊 80 000
攤銷遞延收益時:
借:遞延收益 75 000
貸:營業外收入 75 000
(4)2010年2月1日出售設備,同時轉銷“遞延收益”的余額。
結轉出售設備凈值時:
借:固定資產清理 1 920 000
累計折舊 7 680 000
貸:固定資產 9 600 000
出售時:
借:銀行存款 2 400 000
貸:固定資產清理 1 920 000
營業外收入 480 000
轉銷遞延收益余額時:
借:遞延收益 1 800 000
貸:營業外收入 1 800 000
企業取得政府無償劃撥的非貨幣性長期資產時,應當首先同時確認資產(固定資產或無形資產等)和遞延收益,然后在相關資產使用壽命內平均分攤遞延收益,計入當期收益。但是,以名義金額計量的政府補助,在取得時計入當期損益。為了避免財務報表產生誤導,對于不能合理確定價值的政府補助,應當在附注中披露該政府補助的性質、范圍和期限。
三、政府補助準則存在的問題和建議
(一)政府補助準則存在的問題
政府補助準則的出臺為政府補助的確認、計量和相關信息的披露提供了統一的操作規范和理論依據。盡管如此,該準則在實際應用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
1.政府補助概念模糊。IAS 20 對政府的定義為:“政府,指政府機構,以及地方、國家或國際的類似組織”。而我國政府補助準則未對“政府”給出定義,概念不清容易導致不同企業之間會計處理不一致。
2.政府補助的披露尚欠完善。該準則要求企業應在附注中披露:政府補助的種類及金額;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金額;本期返還的政府補助金額及原因。但鑒于目前政府補助的普遍性以及種類的多樣化,尤其是一些上市公司的政府補助在當年凈利潤中占比重很大等,該準則需要進一步改善。
3.政府補助的會計處理問題。
(1)政府補助的用途。兩種不同的政府補助的會計處理是不同的,對于政府補助的用途,政府往往并不會明文規定,即便有規定也比較模糊,因此,企業界定政府補助的分類時比較困難,容易導致各企業科目運用不當,會計處理不真實、不可比。
(2)政府補助種類繁多,不同形式的補助和不同部門的補助為政府補助的確認計量帶來了很多困難。如出口信保補貼款、促進重點出口產品結構優化資金、土地出讓金土地稅財政補貼等各種名目繁多的政府補助形式,涉及補助的部門有財政廳、對外貿易經濟合作廳等。
(3)因企業整體搬遷政府給予補償,該準則也未作出相應規范。因搬遷涉及的標的多樣性,補償跨度時間長,金額大,核算復雜,不同的賬務處理必然會對從拆除年度開始到未來財務業績產生重大影響,致使某些上市公司視業績需要調節當期利潤。
(4)按照名義金額進行計量與其他會計準則的協調問題。對于公允價值不能可靠取得的非貨幣性資產形式的補助,現行準則規定按照名義金額計量,并直接計入當期損益。以名義金額計價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在賬面上象征性地反映該項資產,以避免因不記賬而可能造成的所謂資產流失。但在我國會計準則體系中,有 17 項具體準則相關業務采用公允價值計量,對公允價值不能可靠取得的,僅有政府補助準則采用名義金額進行計量,與其他會計準則計量屬性不統一,使會計準則之間缺乏協調性。
(二)完善政府補助準則的建議
1.明確界定“政府”的概念及其范圍,這將有助于增強不同企業之間會計信息的可比性。
2.加強對政府補助行為的規范管理。政府補貼的取得必須有相關的政府文件作為支撐,如涉及到有附帶條件的驗收,應在補貼文件中明確驗收條件,以便企業根據不同情況做出相應的財務處理。
3.完善對政府補貼的披露。企業應按政府補助準則的要求進行披露,但對涉及土地拆遷等大額的政府補助還需要設定特定的披露格式,并對整個拆遷事項的會計處理方式及對未來財務業績的影響加以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