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23 16:26:2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文化產業經營模式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精神產業 民營文化企業 文化資源 文化產業鏈
一、從四維文明視野看文化產業
文化產業這一術語產生于上世紀初。它最初出現在法蘭克福學派代表人物霍克海默和阿多諾合著的《啟蒙辯證法》一書之中。它的英語名稱為Culture Industry,漢語可以譯為文化工業,也可以譯為文化產業。文化產業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形態和特殊的經濟形態,影響了人民對文化產業的本質把握,不同專家學者從不同角度看文化產業,完全有不同的理解。本論文從四維文明劃分的角度認識文化產業的精神屬性,以區別于認為文化產業只是文化藝術產業或創意產業的狹隘認識。
自從梁啟超提出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區分以來,關于兩個文明建設的論述越來越多。但是僅有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二維文明不足以概括人類文明全貌,一些人為了彌補這一缺陷,曾經提出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態文明的分野,也有人把人類文明區分為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三個層面,最為流行的是就人類文明的主干部分簡單分為政治、經濟和文化三大板塊。其實,人類始終生存于自然與社會、物質與精神的對立統一體系之中,人類文明可以大而化之地分為自然文明與社會文明、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四個區域。自然文明是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社會文明是處理人與人和社會的關系;物質文明是處理人與物質的關系;精神文明是處理人與精神的關系。
四維文明之間互相貫通彼此滲透,相互依存相互作用,融為人類文明整體。在上述劃分之中,四維文明之間也是互相交錯,彼此交融的,并沒有一條截然分明的界線,但是各自的主干是相對明晰的,大致說來,政治屬于社會文明,經濟屬于物質文明,文化屬于精神文明。
而現代經濟已經早已突破了物質經濟的狹隘概念,走向“大經濟”的廣闊天地,涵蓋了自然經濟、物質經濟、社會經濟和精神經濟等多個領域。在經濟中心時代,從經濟視角透視人類文明的一切方面,所有的活動均可以經濟尺度加以衡量。國民生產總值(GDP)可以相應分解為自然生產總值、物質生產總值、社會生產總值和精神生產總值四個基本方面,各自在國民生產總值中所占比例成為衡量一個經濟體系內部結構的重要指標,進而自然生活消費、物質生活消費、社會生活消費和精神生活消費在人們生活總消費中所占比例也成為衡量人們消費結構和生活質量的重要尺度。從這個角度出發,滿足人們自然需要,擴展人們自然自由的產業群落為自然產業;滿足人們社會需要,擴展人們社會自由的產業群落為社會產業;滿足人們物質需要,擴展人們物質自由的產業群落為物質產業;滿足人們精神需要,擴展人們精神自由的產業群落為精神產業。
從四維文明視野看文化產業,文化產業屬于精神產業。
二、浙江民營文化企業投資文化產業特點分析
浙江是民營經濟大省,民營企業的發展走在全國前列,民營企業撐起了浙江經濟的大半江山,在生產總值(GDP)中超過國有經濟成分。國家工商聯公布的數據表明,全國民營企業綜合實力500強中,浙江總量居全國第一。
浙江省還按照文化產業規?;?、集約化、專業化發展的思路,搭建產業平臺,以基地園區的形式吸引民營文化企業集聚發展。廣廈集團、宋城集團及寧波文體用品、德清鋼琴制造、富陽古籍影印等一批民營文化企業和特色文化產業區塊迅速崛起,浙江正成為全國文化產品的制造基地和集散中心。杭州國家動畫產業基地、杭州數字娛樂產業園和LOFT49創意產業基地,在較短時間內吸納了70多家民營文化企業……集聚效應正在轉化為文化產業發展的新優勢。
歸納浙江民營文化產業主題文化企業發展有以下特點:
1.民營文化企業發展迅猛,規模不斷擴大,經濟總量急速增長。宋城集團、橫店集團、廣廈集團等一批龍頭民營文化企業已在全國產生較大影響。
2.民營文化企業形成文化產業集群,表現為區域塊狀經濟結構。如德清鋼琴制造中心。
3.民營文化企業家素質不斷提高。一是民營文化企業主素質有了明顯地提高。在早期,浙江民營企業主體是鄉鎮企業,經營者絕大部分是剛剛從田地里上岸的農民,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在20多年的發展中,相當一部分鄉鎮企業的經營者通過各種途徑的學習,文化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已完成了資本原始積累,有著擴大再生產欲望和能力的企業,產生了希望提升素質的自發要求,開始加強自身的學習。二是注重引進專業人才,提高企業管理水平。民營文化企業普遍認識到人才的重要地位,因此千方百計吸引各類人才。
4.注重文化創新,品牌意識不斷提高。如:橫店影視城的全國品牌推廣。
5.民營文化企業國際化迅速提升。浙江義烏文化商品國際貿易覆蓋世界各國,宋城集團籌辦2006世界休閑博覽會。
6.民營文化企業已融入市場,面對競爭找市場不找政府,形成開發文化資源、整合文化產業鏈、打造文化產業集群的獨特運營模式。
三、結語
近期,國務院頒發的《國務院關于非公有資本進入文化產業的若干決定》對于民營資本而言,無疑是一大利好和政策的強心針。這既拓寬了民營資本的投資渠道,又能對文化產業起到很重要的推進作用,能充分調動全社會資源參與文化建設。
浙江民營文化產業的發展在全國是具有典型意義的。各省市要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充分認識到民營文化產業在促進和諧文化、和諧社會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文化產業的發展需要民營企業及民營資本的進入。政府通過規劃引導、技術創新、法制保障、人才支撐、品牌引領、產業集聚、開放帶動、政策扶持等各個方面來加快民營文化產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胡惠林.文化產業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8,(1).
[2]柳士發.從經濟學看文化產業.文化市場信息,1999,(2).
[3]“浙江省私營經濟發展前景的思考”課題組.當前浙江民營企業發展的特點——浙江民營企業的抽樣調查報告.
[4]李思屈.文化產業概論.浙江大學出版社,2007.1.
【關鍵詞】金融 文化產業 蘇州
近年來,在相關政策的大力推動下,蘇州市文化產業發展不斷加快,初步形成了有一定競爭力的旅游、動漫等文化產業集群。同時地方金融機構支持文化產業發展的力度不斷加大,各種創新方法、模式不斷涌現。但我們也必須看到傳統的融資模式并不適應文化產業發展需要,需要制定相關的引導扶持政策,提高金融支持的力度和效率,促進文化產業快速健康的發展。
一、金融支持文化產業發展情況和進展
(一)政策性文化產業資金支持體系初步形成
蘇州市已經建立了一個初步的政策性的文化產業資金支持體系,主要是把政府的財政資金通過與擔保公司、銀行等各類資本相結合,從獎勵、擔保、投資等不同角度支持文化企業發展,改變了財政資金傳統的安排模式,可以更好地發揮引導作用,以帶動、吸引更多的社會各種資本進入文化產業投資領域。
市文廣新局(市文產辦)會同市財政局對市預算內每年安排的3000萬元文化產業發展資金按一定比例進行安排,主要包括扶持資金、擔?;鸷彤a業投資基金三個部分。
1.文化產業發展專項扶持資金
主要以項目補貼、獎勵等形式對文化產業重點項目進行扶持,著重推動創意設計、文化旅游、傳媒影視、動漫游戲、娛樂演藝等產業的發展。
2.文化產業擔?;?/p>
在專項資金中拿出三分之一的資金與擔保公司合作建立“文化產業擔?;稹?,擔保公司按照與文化產業專項資金3∶1的比例配套建立擔?;?,再與銀行合作,按照5倍以上的放大倍數,獲得銀行的授信額度,達到文化產業專項資金與銀行授信貸款額度1∶20資金擔保放大效應。
3.蘇州市文化產業投資基金
通過與創司合作,以三分之一以上的文化產業專項資金與社會資本按1∶9的比例建立蘇州市文化產業投資基金。
(二)文化產業貸款呈現加快增長態勢
近年來,蘇州市文化產業類貸款呈現加快增長態勢。初步統計顯示,到2011年末,蘇州市文化產業領域貸款總量為56.9億元,較2009年末增加28.6億元,2010和2011年文化產業貸款分別增長15.02%和74.78%,呈現加快增長態勢,反映隨著各類支持文化產業發展的政策出臺后,金融支持文化產業的力度逐步加大。同時對文化企業的表外融資也在增加,以銀行承兌匯票為例,2011年末文化企業銀票余額為47.1億元,2010-2011年的增速分別為46.75%和44.3%。
(三)支持文化產業的金融創新不斷涌現
蘇州市各銀行機構積極把支持文化產業作為調整信貸結構、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有效途徑,根據文化產業特點,調整業務模式,開發有針對性的融資產品,有效支持了文化產業發展。
以“文貸通”產品為例,該產品是蘇州市文廣新局和銀行、擔保公司合作開展的擔保類融資產品?!拔馁J通”的擔保對象是蘇州市區符合政府支持文化產業政策的文化產業企業和項目,主要包括創意設計、素質動漫、新聞出版、會展廣告等。借款人需持貸款擔保申請等相關資料,經由市文廣新局向擔保公司提出貸款擔保推薦,獲得擔保后再向合作銀行申請貸款。這一產品可以分擔商業銀行的貸款風險,保證貸款債權的實現,增強金融機構對文化產業企業和項目提供貸款的信心。
中國銀行蘇州城中支行與玉石協會合作,開發“玉石貸”的聯保融資產品。由玉石協會推薦資質良好的企業,采用聯合保證的方式,辦理無抵押的貸款。此類貸款期限在一年以內,融資金額根據企業上一年的營業流水折算,一般不超過300萬元。目前該行已經發放文化企業的經營性貸款50筆,融資總額近億元。
二、蘇州金融支持文化產業中存在的問題
(一)文化產業經營不穩定
從文化企業經營情況看,目前文化產業還處于發展擴張階段,相當部門如文藝演出、工藝品制造、動漫制作、影視制作等領域企業往往經營規模不大,收入穩定性和可靠性不高,使得融資的第一還款來源不夠穩定,金融機構提供融資支持時存在一定顧慮。如游戲動漫制作時間較長,制作期間沒有現金流,項目制作策劃及推向市場能否獲得成功存在不確定因素,融資的風險較大。
(二)文化類資產定價困難
雖然近年來我市文化產業質押類貸款快速增長,但調查中大量金融機構反映文化類資產定價困難,影響質押融資的開展。
文化產業領域企業一般經營規模和有形資產數量較小,能提供不動產抵押的資產更是有限。而文化企業同通常的質押物是知識產權、商標等無形資產,專業性較強,價值評估比較復雜,相關質押市場并不成熟,使得金融機構難以把握文化企業貸款的第二還款來源保障,阻礙信貸大規模進入文化產業。
(三)“文化”特質與傳統信貸管理方式不匹配
文化產業自身特有的文化性特質與傳統信貸管理方式不相匹配,影響了金融機構對其的金融支持。
1.傳統的文化產業如蘇繡、玉石等往往經營主體較為分散,缺少規模型、龍頭型企業,傳統的信貸模式出于降低成本的考慮,傾向于將資金投向大型企業而不是分散的小企業。
2.以往銀行進行融資注重抵押擔保等第二還款來源,而在抵押擔保中又尤其重視不動產,而相當數量文化企業缺少符合條件的資產,不滿足抵押擔保條件。
3.部分文化產業自身的專業性較強,也就存在一定的封閉性,財務管理不規范,不符合銀行對企業的財務管理要求。四是部分文化產業的發展十分依賴于一些特定的文化資源或者人物,產業發展不穩定,而目前金融機構普遍實行貸款風險的終身問責制度,使得具體業務人員對風險較大的文化產業信貸顧慮較大。
三、政策建議
(一)加強文化產業金融扶持力度
目前蘇州市文化產業還處于成長階段,市場前景仍不明朗,面臨的各種困難和風險較多。因此建議要進一步完善目前文化產業金融扶持政策體系,幫助文化產業盡快成長。一方面要擴大目前三項扶持資金的規模,擴大受益面。二是可以考慮設立完全政策性的文化產業發展基金或風險補償資金,發揮財政資金對貸款的杠桿撬動作用。
(二)金融機構建立專業經營模式
文化產業類別多,經營特點突出,專業要求高,傳統的信貸模式難以適應其發展要求,因此金融機構要建立專業經營模式,滿足其融資需求。一方面要建立專業經營隊伍,專職經營文化產業融資業務。另一方面要針對文化企業經營特點,根據行業特色開發新型融資產品,為企業提供合理優質的授信方案和一攬子融資服務,培育企業發展。
(三)改善文化產業整體發展環境
[關鍵詞] 北部灣經濟區 民族體育休閑旅游 發展導向選擇
《北部灣經濟區旅游發展規劃》是國家“十一五”重點旅游規劃項目,目前進入設計調研階段。北部灣地區地理位置優越、旅游資源豐富,發展旅游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前景十分廣闊。北部灣經濟區民族體育休閑旅游產業發展環境與條件的生成,走一條產業化、規?;?、市場化與社會化發展的道路,需要產業等發展導向有效的選擇。本文擬對產業發展所需宏觀投資導向選擇、重點發展項目選擇、產業布局導向選擇、產業組織結構與規模導向選擇等幾個方面進行積極的探討。成果將會對《北部灣經濟區旅游發展規劃》設計、編制工作有著積極的參考作用。對發揮旅游業在北部灣北部灣經濟區發展中的先行和先導產業作用,推動北部灣經濟區建設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宏觀投資選擇
北部灣經濟區民族體育休閑旅游資源種類多,分布廣,等級和品位高,特色突出等優勢,與旅游業有機結合,走一條產業化、規模化、市場化與社會化發展的道路。這一時期,政府如何有效地選擇宏觀投資的經營模式是值得探討的問題。北部灣作為一個新的經濟特區,經濟發展處于特殊時期,需要提出一種新的休閑民族體育經營模式。認為,北部灣經濟區民族體育休閑旅游產業發展宏觀投資應該選擇政府主導的休閑體育產業的經營模式,這種經營模式在北部灣經濟區是很適合的。主要是考慮到我區在這一經濟發展特殊時期,人們的經營意識還未完全象經濟發達地區那樣能選擇商業化的休閑體育產業經營模式,但和諧社會的建設又必須追求高目標來提高人們的日常生活質量。政府在全部過程中處于主導作用,前期投入仍然由政府或社會承擔,但后期維持正常運作的經費必須通過經營來獲得。這一過程特別強調是“主要”而不是“全部”,實際是利用行政手段加以調控或進行干預的一種經營模式。從體育產業經濟理論來看,政府基礎設施投資是具有一定投資乘數作用的帶動性投資。當前北部灣民族體育休閑旅游基礎設施的直接投資乘數并不高,估計為3左右,后期可采用市場管理與經營,比賽、觀賞、體育廣告等間接收入,可以使投資乘數達到5~7之間。因此,政府在宏觀投資的選擇問題上,根據不同發展階段來確定投資重點及經營模式,確定的投資和經營模式應與產業整體布局相適應,達到分期、分片、綜合、鏈條推動的效果。在投資中政府應主導只負責能夠起產業帶動作用的主體設施部分,其余設施的投資權可以進行拍賣轉讓,讓其他投資者介入。
二、項目投資選擇
至于如何確定民族體育休閑旅游產業化發展項目,通過對民族體育休閑旅游資源進行分析來確定,若從項目選擇角度來看,首先從各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中選擇出最具有本民族特色和風格的體育項目,從而塑造出獨特的市場形象,針對目標市場對少數民族體育商品的需求,進行較為準確的市場定位,才能使少數民族體育休閑旅游產生一定的市場,在產業發展初始階段可依據項目的形態、功能按觀賞類、參與類、健身類、休閑類、探險類分類別、分階段推向市場。把民族體育休閑旅游資源進行商品化分類,如表。
目的是在于能夠確定北部灣民族體育休閑旅游資源現存或者潛在的開發價值與前景。對于政府來說,看到潛在的商業化價值的項目,就應該確定項目的發展思路。至于哪些項目真正能夠實現產業化,并不取決于政府的主觀愿望,而是由市場進行選擇和決定。因此,認為,重點項目的投資的選擇,重點應當是建立市場,打好基礎,使市場對民族體育休閑旅游產業化的篩選提供必要的條件與建立必要的機制。具體來說,就是把商品化分類民族體育休閑旅游項目利用目前北部灣旅游業發展的總體思路:一個旅游龍頭、兩條黃金旅游帶、兩大旅游集散中心、四大旅游特色、五大旅游品牌、六大特色旅游線路、七大旅游區,依托共同發展。綜合分析,政府在目前《北部灣經濟區旅游發展規劃》設計調研階段應考慮對重點項目投資的有效選擇,把北部灣打造成中國與東南亞進行民族傳統體育文化交流合作的平臺,并由此而促進自身的開放和發展。
三、產業布局選擇
產業經濟理論提示:產業地域集中有利于市場的形成,節省資源,提高效率,但在一定程度上也會擴大地區之間的差距。因此在產業布局選擇上只有通過合理的產業布局,提出科學的項目發展思路,就可以減輕地區之間的差距。北部灣北部灣經濟區民族體育休閑旅游產業如何制定市場布局,認為,定位于國內市場、東南亞市場及依托旅游業和文化產業協同發展這三個思路。具體思路;首先,定位于國內市場,將北部灣民族體育休閑旅游項目推向全國。具體做法是從各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中選擇出最具有本民族特色和風格的體育項目,來塑造出獨特的市場形象,針對目標市場對少數民族體育商品的需求,進行較為準確的市場定位,使少數民族體育產生一定的市場,通過這一初始的市場需求,再進行擴張,才能為民族體育產業化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在產業發展初始階段可依據項目的形態、功能按觀賞類、參與類、健身類、休閑類、探險類進行分類開發上市。有了項目市場形象,再根據市場結構分析,結合其他旅游資源配套開發,并依托現有風景名勝區部署開發一些地方性、民族性突出的體育旅游活動,逐步形成優勢和增大的吸引力。比如:結合南寧――桂林――陽朔旅游熱線,推出瑤族、苗族、侗族傳統體育旅游和民俗文化旅游專線;結合南寧――百色――樂業旅游熱線,推出壯族、仡佬族民族獨立傳統體育旅游探險專線;結合南寧――宜州――河池旅游熱線,推出漂流、對歌的民族文化體育旅游專線;結合南寧――欽州――北海旅游熱線,推出京族地方特色休閑旅游專線;結合南寧――河池旅游熱線,推出毛南族、仫佬族傳統體育觀賞、風情旅游專線;以及南寧――百色旅游熱線推出壯族、水族、彝族傳統體育競技及休閑旅游專線。因此,我們認為北部灣民族體育休閑旅游市場該應定位于國內市場、東南亞市場及依托旅游業和文化產業協同發展,特別是通過依托旅游業、文化產業的綜合發展,相互促進,相互推動,相得益彰來進一步開發國內與東南亞兩地的旅游業和文化產業,也將給北部灣民族體育休閑旅游產業提供更加廣闊的前景和空間。
四、產業組織結構與規模的導向
據產業經濟理論分析,在產業化發展的初期階段,建立一定規模的產業離不開政府的主導作用,在政府的主導作用下,其他的投資主體才會進入該產業,通過自己投資的組織機構的建立,形成產業組織,北部灣經濟區內的民族體育產業的組織結構與規模也不例外。諸如南寧國際民歌節先期由政府主辦運作,結果不盡如人意,2000年后南寧國際民歌節由政府主導產業組織結構與規模,企業組織運作,最后成為集文化產業、旅游業、商務交流、購物等一體的國際知名品牌節日,為中國――東盟落戶南寧創造投資環境。隨著由政府主導產業組織結構與規模成功例子,南寧青秀山民族文化廣場、桂林印象劉三姐、田陽布洛陀民俗原生態文化園等產業組織也是政府出臺引導,由企業組織按市場化、法制化原則有序地進行產業化。因此,建立一定規模的體育產業組織,使民族體育休閑旅游項目的經營具有一定的規模性,是提高規模經濟效益,降低成本,吸引消費者的必要途徑。經營民族體育產業的經濟組織必須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使之成為自主決策、自擔風險、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經濟組織,在特殊的情況下,可以采取股份制的方式進行組建,按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組織民族體育企業,做到產權明晰、責權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以適應市場需求,提高市場競爭力。因此,當前民族體育休閑旅游要發展成為北部灣旅游新的經濟增長點,建議在產業組織結構與規模的導向下進行資產的重組,組建體育產業集團,走公司化、集團化的發展之路,按照市場規劃來運作,堅持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
五、項目階段性發展導向
體育運動的精粹與魅力在于競技性,作為一種向外推廣傳播,能被其他地域、民族接受的體育活動,必須具備較強的娛樂審美性,而且能作為人類體育最基本的功能――強身健體。具備這種基本功能的民族體育項目,是最易為社會接受,走向市場,從而走向國際。當前北部灣經濟區內民族體育資源種類繁多,每個項目都蘊含各少數民族文化的精華,但有些也混雜一些封建落伍的內容,比較原始、粗糙、難以適應國外游客的參與。如果不經過科學的開發,民族體育資源就不會轉化為經濟資源。因此,對于區內的民族體育項目進行加工、改造、實施科學化開發是非常有必要。所以在目前設計調研階段政府就應該考慮出臺項目階段性發展導向。具體做法是:依據產業發展初始階段的重點項目將民族體育休閑旅游項目分三種層次推向市場;第一層次是有完善的競技與游戲規則的觀賞性、娛樂性較強的項目。第二層次是通過挖掘整理、改造,在外表演多、宣傳多,但仍需要進行一定的雅化、包裝后可上市的項目。第三層是屬于目前上市條件不成熟,有待培育發展的項目。同時,民族體育休閑旅游資源的開發,還可以依據項目的形態、功能按觀賞類、參與類、健身類、休閑類、探險類和旅游商品進行開發上市。
六、結論
北部灣經濟區和東南亞都擁有豐富的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民族旅游資源。中國與東盟建立自由貿易區后,人員往來增多,出入境的手續簡化,北部灣經濟區可以借助旅游業和文化產業進一步開發與東南亞兩地的民族體育休閑旅游資源。因此,制定鼓勵民族體育休閑旅游產業化發展政策等、建立民族體育休閑旅游產業社會支撐體系。可以促進北部灣經濟區民族體育休閑旅游產業化發展制度環境與條件的生成,真正走一條產業化、規?;⑹袌龌c社會化發展的道路。而且通過把東南亞和國內的民族體育休閑旅游資源、東南亞和國內的市場與北部灣的地理位置有機地結合起來,優化自己的民族體育旅游資源配置,使民族體育休閑旅游成為北部灣經濟區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品牌產業,推進廣西民族文化建設和旅游產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楊 放:廣西民族傳統體育旅游市場定位與秩序研究[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6(02):52~54
[2]何江川:“兩廊一圈”框架內民族體育休閑旅游業整合社會經濟價值研究[J].山西師大體育學院學報2008(3):38~41
[3]劉少英:陵山區民族傳統體育旅游開發的問題與對策[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8(01):46~48
【關鍵詞】文化產業 管理體制 體制優化
早在二十世紀初,文化產業就已被西方國家作為重點發展的項目,而中國的文化產業起步較晚,發展相對滯后。文化產業屬于第三產業,其利潤來源主要是依靠服務與質量。長期以來,我們過于重視經濟建設,而忽視了文化產業的發展,造成文化產業發展后天不足,因此,中國文化產業長期以來沒有很好的創造性,大多數都只是照搬照抄西方的模式來管理和運作,這種模式在文化產業發展的新時期已明顯不適應社會發展潮流。其主要表現在:文化產業沒有形成鏈性發展;管理制度與發展模式不協調;產業管理人才運作人才十分匱乏;對于管理理論的研究十分滯后。因此,很有必要對我國文化產業管理體制進行優化改革。
文化產業體制的概念及范圍
文化產業管理體制是指政府管理文化產業的職能和組織體系、政府管理文化產業的方式、政府與文化單位之間的關系,合理規范文化單位之間與社會其他經濟組織、社會團體之間關系所確定的制度、準則和機制等。文化產業管理體制的覆蓋面十分廣泛,既包括產業結構的管理,又涉及文化產業的生產、管理、傳播等方面,它能影響整個文化產業的各過程、發展方向和價值取向。文化產業的管理體制是一種政府職能,文化產業管理體制的建立和完善,可以從根本上建立起文化產業的價值觀,體現出文化產業的社會價值。
從國內外的普遍經驗來看,文化產業的出現是基于經濟的發展和文化的進步,從根本上可以反映出社會的文化現狀和社會的整體價值觀。長期以來,中國在自主創新方面十分不足,而文化產業恰是對于創新能力要求很高的產業。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經濟迅速發展,居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但文化產業仍沿然用西方的管理模式,成為文化產業發展的巨大障礙。筆者認為,文化產業管理體制的關鍵在于創新,創新意味著管理體制的改變,體制變革意味著社會文化價值的改變。
現行文化產業管理體制存在的問題
宏觀管理不足,微觀運作混亂。這是我國文化產業管理體制存在的主要弊病之一。宏觀管理主要是指政府的干預行為。長期以來,我國對于文化產業的宏觀控制管理缺乏相關經驗,違背了文化產業科學發展的規律與特點,具體來說,政府的多度干預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文化產業的自主發展。干預手段是一把雙刃劍,何時需要政府的強制手段加以干預,何時需要政府放手讓企業自主發展,這是需要相關部門清楚認識的。當前,文化產業已逐步演變為政府的附屬部門,對于文化產品的運作和文化企業的目標任務,政府都是直接管理和指定,甚至有些地方政府對于文化企業的人事任免都具有決定性作用。但是,用計劃手段管理文化事業十分不可取,因為這種制度下的文化企業失去了其應有活力和固有特點,成為政府直接操作下的“事業單位”,這對于文化企業的發展沒有任何好處。由于政府的強制干預,很多文化企業直接與市場經濟脫節,失去了創新能力和競爭活力。離開了市場競爭,企業的競爭能力和危機意識都會不斷下降,最終導致企業走向“死亡”。
微觀運作混亂,其主要原因在于政府的強制干預政策。在微觀運作方面,政府對于文化企業的產品與計劃任務的管理具有強制力,但是政府本來的監管職能沒能落實到位,這使得政府在文化產業發展中的地位十分尷尬。在文化產業的門檻問題、文化產品的質量問題和文化市場的規范問題等本來需要政府使用強制手段干預的方面,卻明顯可以看到政府的監管力度不夠。只是由于與當地的文化產品向沖突,很多本可以進入市場的文化產品就很有可能難以進入市場,這破壞了文化市場的公平性和開放性;政府干預文化企業的人事任免,但對于文化企業職員的各項保障制度卻落實不到位,人員聘用制度不健全,吸引不了真正有素質的人才。
融資渠道不暢。這是影響企業生存和發展的根本性問題。文化產業是我國的新興產業,隨著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國外投資者十分看好中國本土的文化企業,同時中國的民間資本也十分充足,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文化產業發展前途十分光明。但是由于政策的限制,外國資本和民間資本都不能滿足投資文化產業的相關政策和制度的要求,很多投資者只能望而卻步。概言之,資金缺乏問題嚴重制約了我國文化產業的健康發展。
管理體制不合理。長期以來,我國文化產業發展一直未能形成自身的管理模式,其主要原因在于缺乏相關的專業人才,以及受我國固有文化發展模式的影響。就文化市場來說,市場分割現象十分明顯,各自為政。任何文化產品都需要經過文化、廣電、新聞、出版等行業主管部門的審批和微觀運作,無論是宏觀調控,還是文化產業的市場監管都沿襲以往的計劃經濟模式,這是十分不可取的。此外,行業壁壘十分森嚴,基本是由國家事業單位統籌管理,私人運作的文化企業勢單力薄,各自為政現狀導致行業之間的交流出現障礙,資源無法共享,各種生產要素的配置出現明顯的結構性問題。在這種管理模式下,文化企業不可能實現快速發展和進步,對于文化產業管理體制的優化構建也十分艱難。
從市場現狀來講,文化企業的經營模式至今尚未完全建立起來,存在很多問題,市場規范尚未健全。對于準入機制和退出清算機制都沒有明確的制度規范,市場公平性缺失,企業競爭力不足。就文化企業內部來說,很多文化企業的經營模式模糊,發展方向也不明確,產業化程度較低,發展活力不足,內部人員的執行能力不足,管理模式落后。
人才管理機制不健全。任何產業的發展都離不開高素質的人才,但是文化產業在人才培養和管理機制方面卻存在明顯的缺陷。整體而言,文化產業的人才管理制度具有以下特點:高素質人才普遍缺乏;人才培養計劃不完善;激勵機制不健全;人才流動性強。然而,“平均主義”思想在文化企業中普遍存在,導致高素質人才流失。企業沒有適當的激勵制度,留不住高素質人才,因此企業的發展舉步維艱。在人員編制上存在很大不足,部門人員過多,人員冗雜,在其位不謀其政現象十分明顯。
優化構建文化產業管理體制的途徑
樹立科學合理的文化產業管理理念。正確的思想認識關系到文化產業管理體制優化構建能否成功。首先,需要劃分好政府在文化產業中地位和職能,保證政府在文化產業發展過程中起到積極作用,這是文化產業體制改革的重點問題,政府在文化產業發展過程中應保證其管理權利,做好市場監管、文化產品質量監督等工作,協調好文化企業與各單位之間的關系,處理好文化市場上的糾紛,保證文化產業的健康發展。其次,企業應充分認識到市場的作用,積極融入市場,在市場中接受挑戰并保證自身獨立的經營權。最后,確立在黨的領導和政府的管理下自律地發展文化事業的方針。從管理體制到經營模式都需要進行優化與變革,思想變革將會更好地引領文化企業的進步。
體制創新。創新是企業發展的動力之一,也是企業發展的源泉所在,因此,必須改變政府以前在文化企業發展中的作用。政府不是文化產業的壟斷者和提供者,而是文化產業的領導者和管理者,為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更加完善的科學管理模式,更加合理地進入規則,更加有效地進行市場監管。同時需要改善各文化企業行業間的問題,打破各自為政的現狀,將這些企業全部引入市場競爭之中,優勝劣汰。企業的管理機制需要創新、突破、進步和改革,以前的舊制度與舊模式已不適應文化發展的新要求。在發展模式上,應堅持多元化市場的戰略,加大對于文化產業的投資力度,培養文化產品,建立起以國有資本為主導的文化產業鏈,使文化產業更好地發展。同時加快建設文化市場監管政策,提高政府部門的監管水平,為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良好的法律保證,創造出更加適合文化產業發展的市場環境。
融資體制改革。當前,資金已成為制約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關鍵。長期以來,融資制度的不合理導致很多文化企業發展緩慢,舉步維艱,這對于文化企業的發展十分不利。因此,需要政府相關部門改善以往的融資政策,積極吸納各種資本,拓寬融資渠道,降低投資門檻,吸引民間投資。文化企業可以通過直接上市或與上市公司合作等方式來積極吸收資本,根據相關政策,逐步擴大對吸收國外資本的限制。為文化企業融資提供良好環境,促進文化企業的發展。
集團化發展。長期以來,我國文化產業發展滯后,其主要原因是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沒有形成規?;瑳]有形成完善的產業鏈。面對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任何公司要想獨立生存和發展都不現實,文化企業也如此。文化產業要想在進入市場后發展壯大,就要團結起來,形成集團化發展模式,建立完整的產業鏈,這可以使各文化企業的資源得以充分利用和共享,進而共同進步,共同發展,最終形成規模效應并保證自身市場。
結語
作為當今社會的黃金產業,文化產業的發展前途光明,但由于長期以來受舊體制和舊思想的束縛,我國很多文化企業的發展活力明顯不足,這是需要我們深刻認識的現狀。如何針對我國文化企業的現狀做出改革并優化文化產業體制,這是需要認真探討并實踐的。在此過程中,企業、政府、個人都需要履行本職責任,以保證文化產業管理體制改革的順利進行,促進文化產業的穩定發展。
網絡傳媒相較于傳統的傳媒有著自身的特有優勢,其信息量之大、傳遞速度之快是傳統傳媒不可企及的。依靠著自身技術上的充足優勢,近些年網絡傳媒不斷的發展,普及速度也越來越快。從傳播的形式上來看,網絡傳媒可以傳遞包括圖像、文字、視頻、音頻等等一系列的信息資料,傳播的方式極為簡便,傳播速度也非常的迅速。還有從傳播的范圍上來看,通過網絡可以很快的接觸到全球各地的信息,極大的拓展了對于客觀世界的認識。
一、網絡傳媒的概念和類型
1.網絡傳媒的概念
網絡傳媒實際上就是網絡的媒介,是信息在現代化網絡技術之中的傳播,信息與信息之間的流通是通過具體的計算機硬件、軟件和互聯網系統作為媒介進行的傳播。從商業發展的角度上來看,網絡傳媒可以說是以計算機為基礎的一種商業經營的表現形式,其中傳播的內容涉及比較廣泛,在傳播過程中可以為相關的商家獲取營利。而且近年來我國國內的商業網站經營的十分活躍,很多的網站已經逐步的走向了規范市場化經營,網絡傳媒作為一種文化產業已經開始逐步的發展起來[1]。
2.網絡傳媒的三種基本類型
網絡傳媒在經營過程中還是主要以提供信息為主,有的是信息之間的相互流通,所以網絡傳媒大致的可以分為三個主要的類型:信息內容提供型;信息交流平臺型;混合型。網絡傳媒在發展過程中有著自身的很多功能,信息傳遞功能、查詢功能還有就是一些娛樂功能,這些功能分為商務性的和非商務性的。對于網絡傳媒而言在商務開發過程中一般分為兩個具體的方面。第一是將網絡資源轉化為有價值的信息與服務,第二個是將信息與服務真正的推向市場,增加其服務的商業價值。在網絡傳媒交易盈利的過程中為了更好的獲取最大化利潤,會利用網絡傳媒自身的特性進行商業化的轉變來提供更為有價值的信息與服務。在市場化的競爭中網站所提供的信息與服務是否更加的及時與有價值,這個決定了其在市場上的競爭力的大小,在市場競爭過程中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網絡傳媒文化產業經營的意義
1.“第四傳媒”的受眾在我國增長迅速
互聯網自從開始進行商業化運作之后在全球范圍內開始了迅速的發展,我國的互聯網用戶增長速度也是非常迅速的,現在還在以成倍的速度在增長。網絡傳媒以此自身的絕對優勢,逐漸的占據著傳媒行業的大批市場,隨著互聯網用戶不斷的增長網絡傳媒作為文化產業也在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占據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
2.網絡文化產業正在蓬勃的發展
互聯網技術的普及在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開啟了一個全新的信息化時代,在全球范圍內信息的傳遞越來越簡便,信息傳遞的速度與形態也發生了革命性的轉變。所以在現如今對于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我國的市場經濟發展應該抓住這個機遇,大力的發展我國的相關文化產業,促進我國的傳媒市場的不斷拓展。經過一些調查得出現如今在我國新型的網絡傳媒在不經意間已經超過了傳統的傳媒行業,成為了傳媒市場之中的黑馬。網絡傳媒在近些年的發展過程中已經有了自身的較為完善的產業鏈條,在市場化的發展中也逐漸的有了自己的經營模式。而網絡傳媒作為文化產業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必定在之后的市場化發展中發揮出無限的潛力。現如今網絡傳媒已經不僅僅是應用在信息傳播上了,還在教育、醫用等等很多方面都有涉及。網絡傳媒利用自身的數字化技術開啟了一個大的數字化終端,將這些產業連接在一起形成一個巨大的數字信息流通系統,從而形成一個巨大的信息服務產業鏈條,不斷的拓展著自身的發展領域[2]。
3.網絡傳媒已經躋身于主流媒體之列
在網絡傳媒剛剛興起的時候很多的主流媒體對于網絡傳媒都是相當排斥的,認為其有悖于主流媒體的整體發展形態。但是隨著網絡傳媒的快速發展,人們已經逐漸的適應了網絡傳媒的信息傳播方式,它已經融入到了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對于社會發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F如今如果你在生活或者學習的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很多時候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上網查查看吧”。這種信息的流通與傳遞的形式已經融入到人們的潛意識之中不可分割,網絡媒體通過自身的特有屬性在發展的過程中展示出了自己的生命力與影響力?,F如今網絡的發展對于社會經濟政治都產生了相當深刻的影響,網絡傳媒的發展不僅僅是對于傳媒行業本身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更加是對于社會發展與人類的生活方式產生了革命性的影響。在之后的國家政治經濟發展過程中,要想真正的在世界范圍內立足就要借助于網絡傳媒的發展。網絡傳媒的發展對于傳統的媒體也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在這個過程中網絡傳媒逐漸的變成了主流的媒體,成為了現實生活中信息傳遞的不可取代的角色。在發展之中網絡傳媒不僅僅成為了主流的信息傳遞載體,還有就是推動網上購物、網上交友、網絡廣告等等一系列的電子商務的發展,在之后的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的價值的顯示會越來越明顯,市場地位也會不斷的提升。
三、結束語
一、繼續做大做強基礎產業,開拓廣播電視節目經營領域
廣告經營依然是城市臺今后較長時期內的基礎產業。城市廣電在堅持新聞立臺、強化本土化新聞品牌建設與受眾意識、為廣告經營搭建優質平臺的同時,應充分利用城市廣電處于收視終端與消費終端的優勢,精耕細作本土廣告,拓展廣告經營空間,積極開展活動營銷,實現城市廣告經營“換跑道競爭,換模式發展”,繼續做大做強基礎產業。當前,電視節目市場的初具規模,使節目經營成為城市廣電產業的發展明顯的推動力量。重視與開發節目經營,既有助于城市廣電向節目生產、制作 、營銷和播出機構為一體的機構轉變,也有助于改善城市臺產業經營結構。近年來,民營傳媒機構不斷成長,制作了一批較為優秀的節目,豐富了電視節目市場,也產生了可觀的經濟效益,如光線傳媒的《娛樂現場》、歡樂傳媒的《歡樂總動員》。但民營制作公司與國有廣電企業相比,受政策、資金、設備、播出平臺等限制,還處于弱勢地位。城市廣電應當在廣播電視節目市場尚未成熟階段,充分發揮自身人才、資金、設備、播出平臺等優勢,克服體制中的不利因素,積極開拓廣播電視節目經營領域,使之成為產業經營的核心內容。
二、大力發展以數字技術為支撐的衍生產業,積極實施城市廣電資本運營戰略
以有線電視收費為主要內容的網絡經營多年來一直是城市廣電經營體制中的中間層面。自2004年國家廣播電視業數字化進程全面推進以來,城市廣電通過收視費增加收入的經營模式,有效擴大了城市廣電產業經營規模。采用以下路徑擴大城市廣電產業經營中間層面的經營內容與規模,是發展廣電產業的必然趨勢。
開拓數字化增值項目。在做好基本數字電視業務的基礎上推廣付費電視業務,開通并引導廣大客戶使用數字電視金融支付系統,開發終端用戶資源,實現與實體經濟網絡的鏈接與合作,做大做強數字電視增值業務蛋糕。
在三網融合的背景下,探索城市有線電視網和寬帶數據網融合下的贏利模式。實現城市有線電視網和寬帶數據網的融合,完善雙向化改造,建立形成技術高新化、開發深度化、市場規?;㈨椖慷嘣?、效益綜合化的數字網絡。探索實踐綜合性數字電視產業平臺的建設,包括廣播電視服務平臺、數字電視經營平臺、城市公共服務平臺、綜合數字信息平臺以及依據數字頻道打造的符合城市地方特色的產業銷售體系,充分實現數字電視網的綜合開發與多元化經營。
突破傳統傳媒業發展模式,構建新媒體產業發展體系。以國家廣電總局大力發展移動多媒體(CMMB)為契機,加強與電信運營商的緊密合作,大力推廣CMMB手機業務,重點打造手機電視、公交移動電視、網絡電視(IPTV)等新媒體產業,發展以手機與其他移動設備為接收終端的移動新媒體產業。
資本經營是廣電企業實現快速擴張和跨越式發展的必經之道。我國廣播電視資本運作經過探索嘗試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和經驗。如通過對網絡經營企業的股份制重組,既能吸納社會資金參與到廣電企業發展,也為今后廣電企業多元化經營提供資金保障。城市廣電可以學習借鑒國內外廣電企業這方面的成功案例,在國家政策允許的范圍內通過股份制重組、合資合作、積極介入本地或外地優質項目的合作開發等方式來發展以資本為紐帶的項目產業。
三、加快發展以媒體為依托的延伸產業,穩步推進城市廣電產業多元化經營
多元化經營是城市廣電企業增加贏利模式,改變收入結構單一,增強抗風險能力的重要方法。涉足新領域發現新商機,必要時促成城市廣電產業戰略轉移。
會展業是新興的商務服務業,是前景廣闊的低碳行業,是一個城市文化產業發展、城市知名度與綜合競爭力水平的體現。城市廣電可充分利用廣電的媒體影響力,積極進軍該行業:開展體現本地特色產業或特色資源的節慶活動;舉辦面向本地市場的消費展;圍繞市場熱點開展房產、汽車、家裝建材等會展活動;運用有效手段,吸引省級、國家級重要展事,逐步培育形成一批有影響力的高端會展。
在藝術特色教育培訓與婚慶禮儀等產業方面,城市廣電同樣可以利用人才與設備優勢,尋求教育機構、群團組織等方面的支持合作,搭建特色產業平臺,打造廣電品牌,在地區同行中異軍突起。
[關鍵詞]文化經濟一體化;文化產業;山西會館
[中圖分類號]F719.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6432(2012)48-0108-02
1“山西會館”概況
山西會館餐飲文化有限公司(簡稱山西會館)前身為創立于1991年的太原白云樓餐飲服務有限公司。2004年,在山西省全面實施“文化強省”戰略的大背景下,企業的創辦人決定在經營企業的同時進一步弘揚山西文化和晉商文化,將晉商會館文化融入到餐飲經營中,并于2006年創辦了山西會館。山西會館繼承了明清之際晉商會館“聯絡鄉誼、感懷鄉情、會聚會議、祭祀神靈、聚眾演戲、同鄉互助”的經營定位,同時將山西五千年人文歷史、民間風俗、地方特色融入企業經營,被譽為“能吃飯的博物館,山西人的會客廳”。
截至2011年,山西會館在太原市開辦三家分館,分別是山西會館體育路分館、山西會館勝利街分館和山西會館下元分館,三家分館在品牌文化上既一脈相承又各具特色。體育路分館主題為“三晉五千年”,提煉和濃縮出了“人的文化”、“大院文化”、“家的文化”、“佛教文化”,成為用文化鑄就的飯店,受到中外來賓普遍贊譽。勝利街分館主要突出山西匾額文化,填補了山西省沒有牌匾博物館的空白。分館一樓懸掛著百余塊體現個人成長意義的牌匾;二樓陳列著百余塊當年晉商的字號匾以及能表現晉商輝煌的牌匾;三樓陳列著百余塊官宦牌匾,記載著朝代的更替,歷史的變遷。把這些歷史遺留下來的寶貴遺產集合起來,儼然可以再現一部國史、地方史和晉商家族史。這座用牌匾鑄就的飯店,由于其文化內涵豐富,被譽為“古匾文化博物館”,令前來就餐的客人流連忘返。下元分館以“晉商之路”為主題,將晉商之路的艱辛與輝煌以大量真實的歷史文物展現出來。其中還突出反映了山西人走西口的艱辛和勇氣,傳承了晉商文明與文化血脈。很多學者都給以這座用晉商文物鑄就的飯店高度的評價,稱其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研究價值。
2“文化”與“餐飲”的互利共生發展模式
從20世紀末到21世紀初,科技的快速發展和變革引發了全世界翻天覆地的變化,尤其是伴隨文化產業在各國不斷成為支柱產業或主導產業的大趨勢,“文化與經濟的一體化發展”成為人們在認識領域質的飛躍。這充分地說明不管是國家、政府、商業組織或是個人,在這樣的時代如果不能及時得更新觀念、創新手段,找到轉變發展方式的突破口,那必將陷入無比尷尬的境地。正是在這個階段,山西會館不但順應了時展的必然要求,而且通過變革及早地突破了傳統餐飲服務業的發展方式,使得企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尤其在突出企業社會效益、提升企業文化內涵、打造企業特色產品與服務和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等方面走出了成功之路,從而完美演繹了經濟與文化的有機融合。
2.1產學研相結合,做好經營創新準備
文化企業首先應該注重并不斷提升自身的文化內涵,建立學習型組織,才能確保企業經營管理創新的有效落實。多年以來,在經營企業的同時,山西會館的創辦者就特別熱愛山西文化并且熱衷于向外界宣傳山西文化。企業于2000年成立了“山西民俗文化研究會”,吸引會聚各方人才,專門從事山西文化的研究。經過10余年的不斷學習、交流和研究,研究會分別在山西歷史、人文、地理、民俗、藝術和古建文化上積累了豐厚的基礎,尤其具備了獨立進行古建筑設計、裝飾的能力,為山西會館的發展提供了智力保障。同時,企業將山西文化作為建立學習型組織的落腳點,不斷在全體員工中開展山西文化普及培訓,并將山西文化精髓融入到企業文化建設中,使得每位員工都能“知文化,講文化”,為山西會館打造“山西人的會客廳,山西的文化窗口”文化品牌做好精神上的準備。
2.2用“餐飲”弘揚文化,提升企業社會價值,實現“經濟文化化”
(1)依托餐飲業態,弘揚傳統文化?!吧轿鲿^”本是明清時期山西商人在全國各地晉商所到之處聯合捐資建設的用于聚會、娛樂、議事的場所,即山西商人的會館,它所表現出的是晉商的豪邁與大氣,彰顯了晉商精神,在明清商業史上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吧轿鲿^”這一文化符號,是三晉文化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蘊涵著巨大的文化價值,必須給它以很好的保護與傳承,才不負歷史給予今人的重托。
(2)依托餐飲資本,保護文化資源。山西文化的表現必然離不開實實在在的載體,只有歷史遺留下來的古物才能承載這種深厚的文化底蘊,讓人領略到古時韻味,這些文化遺產是不可復制的,而這些文化遺產隨著戰爭、災害和人為原因漸漸消失殆盡。山西會館作為弘揚山西文化的文化餐飲企業,在很早以前便對山西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給予高度重視,一直致力于文化遺產的搶救保護工作,他們遠赴山西各地搜集、整理民俗文化,積極保護歷史遺留下來的文物。歷時10年,累計投資1.5億元,會館先后搜集搶救到文物一萬余件。其中石刻兩千多件、石雕六千多件,各種木牌匾一千多件,大型門樓五十多座,古戲臺十二座,古民居七十三套及其他文化遺存若干件。除在會館內對這些珍貴文物進行部分展示外,山西會館還把它們展示于山西省民俗博物館,為世人搭建起了解山西歷史文化的橋梁。2008年山西會館被山西省民俗博物館榮譽授予山西民俗博物館分館,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能吃飯的博物館”。
2.3以文化帶動“餐飲”,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實現“文化經濟化”
“山西會館”這一文化符號,時至今日已然就是品牌,就是無形資產,如果將它恰當地植入企業經營過程,它還可以釋放出無限的經濟價值,必定會為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提升插上健碩的羽翼。
(1)文化注入餐飲,提升企業產品價值。山西面食是山西的一張名片,隨著多年來的對外宣傳,山西面食已經婓聲海內外。山西會館有近25年的晉菜經營史,很好地延續了山西傳統面食“一面多吃,百面百吃”的文化精髓,從選料、和面到制作,每個環節均十分講究。為了進一步傳承山西面食文化,提高菜品的文化品位,山西會館嚴格控制制作工藝,不斷加強人員培訓和生產管理,同時將山西的“剔尖面”和“莜面栲姥姥”申請并注冊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這項面食技藝的法定傳承人。2008年,山西會館在山西省烹飪協會和中央電視臺舉辦的代表山西面食最高水平的“山西面食超人賽”中一舉奪冠。
(2)文化融入餐飲,提升企業服務價值。山西會館是山西首家引入文化導游服務的文化餐飲企業,將文化落實為一種基本服務,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餐飲搭臺,文化唱戲”。山西會館每創辦一家分館,便由其民俗文化研究會設計編輯出一套與館內陳設和裝飾特色相匹配的文化講解詞,然后由會館內的專職導游為顧客進行現場講解。這些導游全部具有導游從業資格證書,具有相當豐富的山西文化知識底蘊,再經過專業人士地嚴格培訓,能在輕松地講解中引人入勝,令顧客陶醉于山西濃厚的歷史文化當中,為顧客更深入地了解山西起到積極的作用。
同時,山西會館率先組建了山西面食技藝表演團,向顧客展示山西面食制作技藝。表演團隊經過多年的訓練和不斷地改進與創新,將多種面食制作技藝轉化為富有觀賞性的面藝表演,受到國內外來賓的熱烈歡迎。表演團隊曾多次走上央視“挑戰群英會”、湖南衛視“快樂大本營”等著名電視節目,并多次遠赴北京、大連、廣州、無錫、香港、澳門、臺灣等地區展示山西面食技藝;還多次代表山西面食參加各種大型展會,并于2010年將面食技藝表演搬上了上海世博會的舞臺,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國面食文化的魅力。
山西會館把山西文化融入餐飲經營過程的新舉措,讓省內外客人在吃飯當中了解山西文化,用這種方式既保護了山西本土的文物,也擴展了餐飲業的經營范圍。山西會館的這種特色,為它創下了“三個唯一”:即將導游講解引入餐飲業,更全面有效地宣傳山西文化,這是山西唯一;將餐飲業與傳統文化相結合,成為一個新型的文化產業發展模式,這是山西唯一;將晉商文化精髓體現在會館的企業文化建設中,使山西會館形成具有教育性質的山西省青少年素質教育基地,這是山西唯一。
3結論與啟示
文化雖然不是表層的和顯性的,但文化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它在無形之中影響著人們的思想觀念和思維方式。山西會館正是抓住了文化的這一本質特征,加以創新應用才走出了一條成功之路。山西會館的成功關鍵因素就是有效地把文化和餐飲結合,走出了“文化與餐飲”的互利共生發展模式。這是山西會館在發展中獨特的戰略決策,是在餐飲業經營同質化的今天做出的明智選擇。餐飲和文化結合,既用文化帶動了餐飲,也用餐飲弘揚了文化,二者互相促進,不斷提升。同時也很好地展示著太原的城市文化,為太原的城市發展畫上了絢爛的一筆。
山西會館的發展也給我們帶來了更深層次的啟示,為我們具體理解“文化經濟一體化”提供了有益的實證參考。
參考文獻:
[1]焦斌龍.文化企業營銷學概論[M].太原:北岳文藝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