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23 16:26:0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生物科學探究步驟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生物教學 培養 生物素養
生物學素養是學生科學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參加社會生活、經濟活動、生產實踐和個人決策所需的生物科學概念和科學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學、技術與社會的關系,理解科學的本質以及形成科學的態度和價值觀。提高生物科學素養是初中生物課標的重要理念之一,新課標將培養學生生物科學素養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此,結合多年來的教學實踐,談談在生物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生物科學素養的一點見解。
一、教師應全面提高個人生物學素養
要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教師就必須成為一名具有較高生物科學素養的人,這就要求教師具有不斷學習的精神,具有系統的專業知識,了解教材編寫的指導思想、內容的選擇、編寫的方式、課程的理念和培養目標,具有指導學生開展實驗和進行探究活動的能力,要更新觀念,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學模式,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通過學習與反思增強教學的吸引力,整合各種教學資源,把握教材,關注教學細節,使自已的教學課堂成為向學生成功滲透生物科學素養的高效課堂,才能使學生具有扎實的基礎知識、科學求實的態度、靈活多變的思維方式和強烈的創新意識,讓學生感受到生物科學與我們的生活生產息息息相關,以培養學生學會探究和實踐,養成嚴謹的科學態度。
二、激發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是提高學生生物學素養的前提
1.巧設導入,激發求知欲
巧妙的課堂導入是引起學生注意、激發學習興趣、引起學習動機的教學活動。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讓學生的注意力圍繞教師的教學設計走是教師的基本功。一個恰當的導入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課堂氣氛,增添課堂活力, 增加學生的參與度,是有效教學的開端,為整堂課的成功打下堅實,如在引入《人的生殖》時問:同學們作為人的個體,你知道自己是怎樣來到世上的?你的身體是如何形成的你知道嗎?從而引起學生的猜想,引發學習興趣,使學生在產生強烈的求知欲的情境中進入學習。
2.與生活實際相結合,以增強學習興趣
新課程理念倡導教學要與生活實際緊密結合,追求理論聯系實際,在教學中我認真梳理了生物科學與人類生活相關的大量事例,如通過遺傳關系、利用雜交技術獲得的雜交水稻,實現糧食增產,解決了人類糧食短缺問題;細胞學、分子生物學、遺傳學在臨床上的運用,為人類帶來了健康等。通過向學生介紹這些例子,讓學生真切感受到生物學與人類生活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以增強學習生物學的興趣,為學生形成生物科學素養打下心理基礎。
三、抓好實驗教學
生物科學是一門以觀察和實驗為基礎的科學。生物學實驗是培養學生生物學素養的重要基礎和有效途徑。在實驗教學中我從以下方面入手。
1.重視對學生實驗興趣的培養
初中學生的實驗技能還很貧乏,由于新鮮感與好奇心的驅使,對生物課特別是生物實驗課興趣較濃。教師要利用好這個有利條件。在對學生進行實驗課的重要意義和實驗目標教育的基礎上,通過開展實驗教學活動進行培養,要避免空洞地說教。
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觀察是實驗課的重點,如果觀察不好,就失去了實驗課的意義。一是要明確觀察的目的要求,避免觀察的盲目性,在觀察中除要求學生按實驗要求觀察外,要引導學生有新的發現,并及時給予鼓勵。二是指導學生學會有順序地觀察。嚴格按順序觀察不僅能提高觀察的效果,還能培養學生嚴肅的科學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3.培養學生的操作技能
操作是實驗成敗的關鍵,如果操作不得法,直接影響實驗的效果,甚至使學生產生畏懼心理,不利于學生愛做實驗,形成素養。操作技能的培養,首先要調動學生“動手”的積極性,使學生都能動起手來,對有懼怕心理的學生,教師要予以幫助,使他們逐步消除懼怕心理,讓他們多接觸儀器和標本,時間長了,就自然地敢動手操作了,教師適時的加以指導,學生的操作技能自然水到渠成。
4.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
實驗的目的是解決實際問題,實驗中要重視問題能力的培養。如在進行“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的實驗前,我向學生提出幾個問題:在這個實驗中,我們的目的是什么?要達到這個目的,我們要解決那些問題?要注意些什么?然后通過學生小組討論、發言和教師的引導,就可讓學生的問題能力得到培養。并通過這些問題使學生明白實驗步驟設計的意圖。對在實驗過程中出現的現象,不要急于告訴學生是什么,怎么辦,要引導學生思考,提出問題,想出答案,通過不斷的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就會得到提高,從而促進學生實驗設計能力,操作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為學生開展科學探究奠定基礎。
對學生來說,科學素養的基本含義是指:學生能夠合理地將所學到的科學知識和技能運用到社會和個人生
活中。新課標中關于提高生物科學素養的理念為:
1.科學態度和科學的世界觀??茖W態度是指學生對科學知識以及科學技術科學精神所抱有的好奇心、自信心、實事求是的科研工作作風以及善于合作交流的能力、豐富的想象力和創新能力等??茖W的世界觀主要是讓學生理解科學,并認為世界是能夠被認知的,科學知識是不斷變化的,并且是一個不斷發展和完善的過程,科學作為一個產生知識的過程,知識的變化是不可避免的,科學雖然處于不斷變化之中,但這種變化是處于緩慢的修正之中,絕大多數知識是相對穩定的,科學不能為一切問題提供全部答案,世界上還有許多事物不能用科學方法來驗證等。
2.科學探究方法與技能??茖W探究方法與技能是可以受益終生的,讓學生們在參與探究的過程中體驗、學習探究的方法和技能,并且科學探索是重過程勝于結果的過程,其過程主要的步驟和技能是: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訂計劃(設計實驗)、作出預期、搜集證據(分析數據)、得出結論、表達和交流等。而在此過程中,學生的思維也得到很大的發展,包括邏輯思維、辯證思維、求異思維、發散思維、批判思維等。
3.生命科學知識和技能。高中階段,要在義務教育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分子與細胞、遺傳與進化、穩態與調控、生物與環境等生物學的事實、概念、原理、規律和觀點,使學生對生物學的核心知識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進而形成科學的自然觀,并掌握觀察、動手、分析、收集和處理信息、撰寫報告、設計實驗等方面的技能。
提高生物科學素養的過程就是對三維教學目標的一個系統的科學化的整合和具體運用過程,通過這一途徑對于有效實現三維目標具有現實的推動作用。生物科學知識與我們的現實生活密切相連,通過生物科學素養的培養可以使學生從現實的生活當中體驗到科學的重要性,意識到只有自己的科學素養提高了才能用科學的眼光看待周圍的事物,用科學的行為來對待周圍的事物,用科學的思維約束自己的行為,當他們能夠認認真真地對待這一切并能不斷地反思自己的所作所為時,自身的科學素質也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那么,在我們的教學中,如何才能達到提高學生生物科學素養這一目的呢?
二、提高生物科學素養的方法
1.借助生物學史和經典實驗,讓學生了解生物學的重要意義。生物課程標準多層面、多角度地強調了科學、技術和社會的相互關系教育的重要性。例如,課程標準突出了人和生物圈的關系,讓學生會健康地生活,運用生物科學和技術解決農業、醫藥、環境等實際問題。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滲透科學、技術和社會相互關系的教育,通過具體事例幫助學生認識生物科學與社會發展的緊密聯系。
2.在觀察、實驗和實踐中,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索能力。――如果你指望學生們最終能在新的情況下運用所學知識嚴密審慎地思考問題、分析情況,把某些科學上的想法公諸于人,能進行邏輯論證,能與他人共同工作,他們就必須有機會在多種多樣的情況下親自進行諸如此類的實踐。這是美國2016計劃中的一個教育原則。
生物學科是一門非常注重實驗的學科,通過實驗教學以及學生親身實驗設計,可以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以及對科學真理追求的欲望,從而提高他們的科學素養。因此教師在實驗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對實驗教學策略的改進,使其真正發揮應有的作用。指導實驗的過程中,教師要講清實驗的目的、原理、設計思想和每一步驟的作用和意義,并讓學生學會如何對實驗現象和結果進行分析,鼓勵他們積極地對其進行假設和猜想,提高他們發現和分析問題的能力,以至于他們能真正透徹地了解每一個實驗,并從中學到一些規律性的科學方法。同時教師也要適當增加些探究性實驗,減少對學生的限制,激勵他們大膽質疑,并創造條件讓他們進行嘗試。因此,實驗過程中教師既要積極引導,嚴格要求,又不能對學生限制過重,剝奪他們的發揮和創造的權利,這樣才能真正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并從中學到科學的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風。
3.倡導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方式,在科學探索的過程中提升科學素養。生物科學作為由眾多生物學事實和理論組成的知識體系,是在人們不斷的探究過程中逐步發展起來的。探究也是學生認識生命世界、學習生物課程的有效方法之一。倡導探究性學習,可以把現實世界帶入教師,融入學生的生活;可以使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的形成過程;可以使學生在實踐中學會交流,學會合作;可以鼓勵學生在多個領域里進行學習;可以有效地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可以為全面評價學生提供實踐途徑;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4.注重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學以致用。生物科學與人們的日常生活、醫療保健、環境保護、經濟活動等方面密切相關。注重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是社會發展的需要;是學生發展的需要;是生物課程的特點;符合學習規律。聯系現實生活,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興趣;有利于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1、回放歷史,培養探究意識
在生物科學研究與發現的歷史過程中,不斷發生著觀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提出假說和設計實驗驗證假說的活動。在《植物生長素的發現》中首先是達爾文注意到人們熟視無睹的植物向光性現象,并設計了簡單而以富有創造性的實驗來研究,提出了胚芽鞘尖端受單側光刺激后,向下面伸長區傳遞某種“影響”,造成伸長區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長快,因而使胚芽鞘出現向光彎曲。這使我們領悟到科學史進程都是從未知開始,從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開始,是科學家努國探索的過程。一個不斷由未知走向已知的過程。教學中我們往往比較重視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易忽視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而實事上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是科學探究的重要環節。有了問題,思維才有了方向、有了動力。對植物的向光性現象,人們熟視無睹,但達爾文卻能提出問題,由此揭開生長素發現史的序幕。
接著詹森實驗證明了胚芽鞘尖端產生的“影響”可以透過瓊脂片傳遞給下部。拜爾實驗則證明尖端產生的影響可能是一種化學物質。溫特進一步證明彎曲生長確實是一種化學物質引起的,并命名為生長素。通過對歷史的回放,我們會對科學家超人的智慧和絕妙的想象力贊嘆不已。進一步對實驗的深入分析可以使學生體會科學家巧妙的構思,體會出從事科學研究的樂趣,使學生對科學充滿了無限的向往。
在教學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處理是:①教師對科學史的材料進行選擇和組織,分階段呈現給學生。②引導學生通過材料主動發現問題、進行分析、提出假設、進行探究,最終得到符合邏輯的結論。③展示科學家的實驗作為參照,進行自評、互評最后教師點評。④引導學生對上述分段實驗進行總結、分析,形成對向光性生長較為完整的理解,體會科學探究的一般歷程和方法。這樣能充分利用生物科學史,使學生很好地體驗探究過程和方法。既強調科學探究的過程,又注重知識生成。同時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教學思路清晰,課堂具有較強的可控制性。
2、感悟過程,掌握探究方法
感悟生物科學探究過程,掌握探究方法,培養學生的實驗設計能力是生物科學史教學應達到的更高的一個層次。掌握探究方法,提高實驗設計能力是探究能力的核心。教學中應充分發掘實驗素材,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獨立選擇實驗材料、用具、設計實驗方法步驟,獨立完成操作等方面的能力。
達爾文、詹森、拜爾、溫特等人的實驗,完整地再現了一個假說的提出和求證過程,是對學生進行科學史教育的極好素材,也是讓學生體會到科學探究方法以及嚴謹思維邏輯極好素材。在探索胚芽鞘向光生長的過程中,可以通過科學嚴密的邏輯思維引導學生層層設疑、合作探究設計實驗來解決。讓學生初步學會遵守實驗設計中的單一變量原則和對照原則,學會分析實驗設計、得出相應結論、訓練邏輯思維的嚴密性,逐步培養探究意識。
教學時,可以結合達爾文、詹森、拜爾、溫特等人的實驗,深入分析,讓學生體會到:①一系列實驗體現出了生物科學研究的基本思路:發現(提出)問題提出假設設計實驗證明得出結論;②實驗中運用了對照思想,增加實驗結論的可靠性;③實驗中體現了設計實驗的單一變量原則。同時實驗設計中也要注意到一些問題,如實驗材料的選擇;自變量的設置及可操作性;因變量的預期及測量方法;無關變量的控制;對照實驗的設置和原則。
剖析經典實驗,讓學生理解和體會科學家為完成實驗目的,是如何設計實驗方案,是如何選材和控制實驗條件的,是如何遵循科學實驗原則的。利用科學史上的許多經典實驗進行教學,是培養學生實驗設計能力的一個有效措施。
3、拓展思維,提高探究能力
創新思維能力的形成,實驗探究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它是一個長期訓練的結果。在學生感悟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之后,應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將科學探究的各個過程分散到日常教學中去,對科學探究的各個環節進行訓練。生物學史中有許多經典實驗,留給了我們很多的思考。我們應用心挖掘并進行巧妙的安排,以提高探究能力。
在《植物生長素的發現》教學中,可讓學生閱讀理解教材內容,同時遷移、發散由達爾文實驗學習中形成的實驗設計方法。如①說出詹森實驗的巧妙之處,你怎樣設計對照試驗?②拜爾怎樣解釋胚芽鞘彎曲生長的原因?對比達爾文向光性試驗想一想該實驗為什么在黑暗條件下進行?③你能否用該實驗得到的啟示來解釋單側光引起彎曲生長的原因?④溫特是怎樣找到這種刺激的?他為什么把這種物質命名為生長素?等等。我們還可以改變實驗條件,進行其它探究活動,以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一、探究式教學基本步驟
學生在課堂上的探究包括一系列活動:如需要觀察研究對象,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需要利用已有的知識,對發現的問題提出假設;需要搜集有關資料,對假設的邏輯含義進行推斷;需要調查或設計實驗方案,并實施;需要收集,分析數據,運用邏輯或證據做出答案或解釋;需要利用各種形式交流得出各種科學結論,并對實驗過程及結果進行反思等。
1、發現提出問題
引導學生從日常生活、生產實際、社會熱點、難點問題入手或者是學習中發現的問題,并能用語言表述出來;教師可根據每節課的教學目的尋找與教學內容密切相關的,可以激發學生興趣的材料,創設出若干情境,讓學生發現并提出問題。教師創設的問題情境可以來自于學生的日常生活實踐,可以來自于生物科學史中的趣味事例,可以來自于生物學實驗,可以來自于學生利用原有的知識解釋不了的問題,可以來自于學生對某一生物問題的不同看法。
2、作出假設
可以讓學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識對問題的最終答案提出可能的設想,即作出假設,可以起到貫穿學習的整個中心主題。
3、制定研究方案
可以讓學生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器具、材料、信息資源,設計一個具有很強操作性的實驗研究方案。
4、檢驗假設
可以讓學生依據自己的實驗設計,通過觀察、實驗、調查等多種途徑來獲得事實和證據,包括實驗操作、記錄實驗結果、收集資料數據、分析結果等。
5、 得出結論
可以引導學生在上述工作的基礎上得出結論,并進行后期處理。
6、表達交流
可以撰寫探究報告,交流探究過程和結論。
二、探究式教學的模式
經過近年來探究式教學實踐總結出探究式教學有如下幾種模式:“問題,閱讀,歸納,結論”、“問題,實驗,歸納,結論”、“問題,閱讀,實驗,總結,練習”、“閱讀(實驗),問題,實驗,結論”等。從上面幾種模式看出實質上把探究式教學過程分為兩個核心部分: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我們認為提出問題是前提,解決問題是核心。我們生物組已把這幾種模式不斷運用到課堂教學中去,并在全校已達成共識。
三、探究式教學的課堂內容呈現形式
1、利用實驗來探究
生物科學是一門實驗性科學,具有很強的探究性.生物科學體系就是人們(科學家)不斷探究的過程中逐步發展起來的。讓學生參加到實驗中來,不僅能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能發展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培養學生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
2、利用資料分析來探究
有時,我們雖不能做科學家們的那些高尖端的實驗,但我們可以利用科學家們研究的歷程,利用他們實驗中數據,引導學生深入思考,領悟科學家探究歷程,一樣能夠訓練學生科學思維,是一種類似于科學研究的方式。
3、利用調查來探究
在學習生物學知識的同時,讓學生了解當代生物科學技術的發展、成果以及對社會發展的影響怎樣,非常有必要。我在設置學生實踐調查中開展探究性學習也有一些體會。
具體的實施步驟如下:①、提出主題:教師指定了兩個主題――基因工程的進展、艾滋病病毒與艾滋病的防治。分組選擇主題。②、收集信息:教師首先強調了在收集信息的過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項,學生便開始分工合作,充分利用圖書館、報刊雜志、互聯網等途徑進行信息的收集。③、寫出報告:教師提供給學生有關寫報告需要注意的問題,如:作者姓名、文章標題、出版物的名稱、出版時間和頁碼、作者的寫作意圖,你從中獲得了哪些信息和事實,你對這篇文章有什么看法或見解等等。④、報告的交流和評價:報告完成后,利用一定的時間讓報告人進行陳述,而其他同學可以進行提問,由報告人進行課堂答辯。。
關鍵詞:探究性實驗;初中生物教學;運用
一、探究性實驗的含義
探究作為一種現代教學模式,指的是探索研究,探尋追究,探究原因。美國教育薩奇曼認為:“在教學過程中,應使學生產生疑問:為什么事件會如此這般的發生?然后由學生為解答疑問,合乎邏輯地獲得資料和加工資料,并形成一般的理智策略,找到‘為什么事件就像現在這種樣子’的答案。這樣有利于發展學生理智素養和能力。”薩奇曼提出的探究是發現知識的一種路線。隨著教育事業的發展,我國教育工作者也認識到探究性學習在教育教學中的重要性?!读x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生物課程是國家統一規定的,以提高學生生物科學素養為主要目的的必修課程,是科學教育的重要領域之一。”它提倡和遵循的課程理念是“面向全體學生”“提高生物科學素養”“倡導探究性學習”。而生物學中的探究性學習旨在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能主動地獲取生物科學知識,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形成一定的科學探究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在新課改理念的影響下,初中生物中涉及的實驗大多是以探究性實驗為主,是指實驗者在不知曉實驗結果的前提下,通過自己實驗、探索、分析、研究得出結論,從而形成科學概念的一種認知活動。探究性實驗往往包括這樣幾個步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通過這些步驟,學生不僅掌握了所需的生物學知識,創造了一個生機勃勃的課堂,更重要的是探究性實驗有利于學生形成概念、掌握理論;有利于學生加強科學觀察、科學分析等科學實驗能力的培養;還能激發學生探索精神、創新精神以及同學之間的合作精神;培養了學生良好的生物學素養以及學生主動去探索、解決生物學問題的能力。
二、探究性實驗的運用
生物學是一門建立在實驗基礎上的自然科學,它研究生物的
結構、功能、發生和發展的規律以及生物與周圍環境的關系等。通過多年在生物教學一線的工作,我充分認識到了探究性實驗對于
初中生物教學的重要性。在這里,我將教學中經常用到的三種實驗設計方案歸納、總結如下:
第一種:教師提供所需實驗材料和主要的實驗方法,提出問
題,讓學生通過探究性實驗得出結論。例如,在八年級下冊第二十章《食品保存》中,探究“食品的腐敗是由微生物引起的嗎?”教師提供了新鮮的肉湯、酒精燈、三腳架、石棉網、大燒杯、保鮮膜等實驗材料和實驗器具,要求小組成員之間相互合作設計出實驗方案,并按照實驗方案進行實驗。在實驗過程中充分體現出小組成員之間的合作精神、各成員之間分工明確,而且實驗過程中有的小組有了新的想法、方案都會及時地和其他小組分享、討論。最終實驗結論以實驗報告的形式上交。其中,出現了好幾個非常有創新的實驗設計,讓教師感到驚喜不斷。例如,有學生提出先將等量的新鮮肉湯分別倒進兩個相同的燒杯中,標上甲和乙;第二步是將甲燒杯中的肉湯煮沸之后冷卻,乙燒杯不動;第三步是將兩個甲乙兩個燒杯都用保鮮膜封好后放置在相同的環境中;最后,進過一段時間后觀察甲乙兩個燒杯中哪個肉湯腐敗得更為嚴重。實驗現象:乙燒杯中的肉湯腐敗程度更大。實驗結論:甲燒杯中的肉湯經過煮沸后可以殺死絕大多數有害微生物,甲乙兩個燒杯都被保鮮膜封好后可以阻止空氣中的微生物進入燒杯中,最終乙燒杯中肉湯腐敗程度更大說明是乙燒杯中微生物的生長導致了肉湯的腐敗。整個實驗過程嚴謹、完整,設計新穎,足以看出是通過積極的思考、充分的討論得到的,同時體現出學生主動探究、自主學習的一種態度。實驗結束后,學生說他們很享受這樣的過程,而且收獲到了比知識更重要的東西——合作、友情、信心。其實,探究實驗的目的并不在于得到全班同學統一的結果,而重在使學生真正參與探究過程。在實驗中獲得具體的經驗體會,讓學生懂得科學的探究方法,培養嚴謹的科學態度,讓他們的創新意識得到發揮,這可以讓學生受益終身,同時也能增進同學之間的友情。
第二種:告之原理,提供研究方法和結論,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驗做出判斷,并運用原理解釋。
第三種:學生可以不限于教材或實驗手冊中的內容,而是自己提出要研究的問題,收集證據,根據他們自己的實驗提出科學的解釋。從學習有關知識,到實驗設計、實驗準備、實驗實施,直到得到實驗結論,每一步都包含著學生主動去探究新知的渴望,充分體現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即自主發現問題,自主探究思路,自主尋找方法,自主歸納結論。
關鍵詞:生物教學 現狀 策略
當前正值新課程改革在全國全面試點和推行,多數高中生物教師已經開始接觸新課程的理念并努力在教學實踐中加以應用,生物課堂已經發生了一些可喜的變化。筆者通過多年對高中生物教學的經驗總結,闡述了高中生物課堂中現狀,并根據新課程教學改革的要求提出應對策略或建議,以饗同行。
一、目前高中生物教學的現狀
(一)師生交流流于形式,缺乏思維深度
從教學現狀看,許多教師主觀上希望強調與學生的交流,但由于未能對學生的基礎進行準確的把握總是流于形式,在課堂上未能提供有效的問題情境,不能在課堂中組織起真正有效的討論和交流,學生在課堂上的思維就會比較膚淺,更談不上產生思維碰撞的火花。出現這一問題的主要根源在于教師未能建立科學的教學觀和知識觀,把教學目標窄化為了知識的傳授和鞏固。
(二)探究教學過于程式化,缺乏學生的有效參與
教師在組織探究教學的過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四種誤區:(1)探究點偏離;(2)探究程式化;(3)探究泛化;(4)動手實驗=探究式學習。從當前高中生物教學來看,較為突出的是前二個問題,教師常會因抓不準值得探究的問題而發生探究點的偏離;而探究教學出現程式化現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師太過于追求一節課中各個探究步驟的完整,使探究過程在課堂中往往比較匆忙,學生像游客走馬觀花,未能收到應有的探究教學效果。
(三)合作學習效率較低,缺乏有效的組織
在許多生物的公開課和優質課評比中,常能看到教師組織一些小組合作學習的活動,但從組織成效看,真正高效的小組合作卻很少。反觀原因,主要是我們的一些教師觀念有誤,似乎為了要體現新課改的理念,而特意安排學生的合作學習。把這種合作學習過于形式化。這樣的直接后果是:由于學生缺乏合作學習的有效訓練,也沒有養成良好的合作學習習慣,再加上合作學習內容的難易度較難把握等原因導致許多合作學習活動顯得比較生硬而膚淺,成為了一種擺設,缺乏學生的有效參與。
二、應對策略
(一)重視教師教學理念的更新
新課程的一個核心理念是以學生發展為中心。每位教師都應充分認識到,學校的一切工作,最終都是為了促進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在人的發展中,最核心的部分是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所以,教師在設計、組織和反思教學活動的全過各中,不僅要關注學生對知識和技能的掌握和訓練,更要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關注他們的人格建樹和智慧生成。在課堂教學目標的設置上,應強調通過豐富的生物實驗實踐活動,使學生形成正面而積極的情感態度價值觀,這是生物科學素養養成的重要途徑,其實這也反映出生物教師的“教學境界”。在當前生物課堂里,許多教師把知識的記憶和理解當作教學的一切,這樣做是很不利于培養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和理解生物學的學科思維的,其實若能圍繞一些知識點教師常能開展一些學生參與的活動,如引導學生分析相關的科學史實和科技新聞、生物學原理在實踐中的應用、學生動手進行一些生物實驗、野外考察等實踐活動或者在課堂里圍繞某個學生關心的生物學命題引導學生搜集資料開展辯論(如到底能否支持克隆人類的研究等)等,這樣既能發揮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能動性,又能為學生提供機會進行多種能力的鍛煉和提高。
(二)加強學校的教研組和備課組建設,開展有成效的生物校本教研活動
抓好學校教研組和備課組的建設,要重視以下幾個方面:(1)學校要重視研究和制定教研組的詳細發展規劃,根據生物的學科特點和教師實際,善加壓力,為生物教師的專業發展提供目標和動力支持;(2)生物教研組長要重視幫助每位生物教師確立明晰的發展目標和工作任務,重視發揮組內名師和骨干教師等的幫教作用,發揮每位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形成校本教研工作的合力;(3)重視設計和組織好每次生物教研活動,做到有主題、有分工、有討論、有總結,建立有良好合作氛圍的生物團隊。
(三)致力于提高生物探究教學的成效,避免程式化
探究學習應成為高中生物課堂教學改革的重點,教學中如何才能組織好生物的探究教學?筆者認為要做好以下幾點:
第一,要使教師正確認識探究學習的教學價值。在教學中不能僅為追求探究而進行探究教學,最重要的是要理解探究學習是學生養成生物科學素養的必要途徑。
第二,因地制宜,圍繞教學重難點問題,盡量設計一些利于學生實施的生物實驗、調查、考察等探究活動。通過這些活動,一方面,可有效防止探究活動設計的泛化和探究點的偏離;另一方面,有利于培養學生對生物科學現象和問題的探究興趣,增強學生對實際生活中的生物科學實踐問題的關注和分析,還學生以學習的主動權,提高他們的探究能力和意識。
第三,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問題意識的培養是促進探究學習的重要一環,在教學中怎樣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呢?教師要重視二個轉變:一是改變課堂教學的目標觀,即要把教師解決學生的問題轉變為讓學生產生新的疑惑作為課堂教學的終極目標;二是改變問題教學的順序和方式,即要把教師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轉變為教師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
(四)強調對合作學習組織的訓練,重視提高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的意識和技能
首先,要加強學生對合作學習重要性的認識,同時加強學生對合作學習技能的訓練和合作交流習慣的養成,教師在有計劃、有步驟地對通過訓練,使學生將在小組內和小組間的合作形成一種默契,訓練時應堅持“由易而難,由意識到行為,循序漸進”的原則。
其次,要重視合作學習小組的組建形式,在人數上一般以4人~6人為宜,在組員的組成基本做到“同組異質、異組同質”的基礎上,既要保持一段時間的相對穩定,同時又要根據學習任務的不同變換學習小組,使學生學會與不同個性的同學進行合作和交流。
【關鍵詞】課題研究;生物學原理;生物科學素養;能力
筆者參加了我校報批的《初中生物教學中培養學生生物科學素養的途徑與方法的研究》市級課題研究?!袄蒙飳W原理,培養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是其研究的項目之一。為了通過實際的課堂教學實踐驗證“利用生物學原理,培養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是“初中生物教學中培養學生生物科學素養的途徑與方法的研究”中的一種切實可行的方法和手段。茲將本人負責的項目作如下總結:
生物學原理是生物科學素養的主要載體,而生物學原理的教學則構建了培養學生生物科學素養的主要平臺。生物學原理科學課程倡導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科學素養的中心特點是,理解重要的科學觀念,懂得科學技術潛含的力量及各自的局限性;具備科學思考的能力;能夠將科學知識和科學思維方式運用于個人決策或參與公共文化事務之中 。生物學原理是觀察、實驗、思維相結合的產物,它不僅呈現了生物科學的事實觀念和特點,而且還呈現了生物科學的探究方法和探究方法。因此,生物學原理是生物科學素養的重要載體,而生物學原理的教學則構造了培養學生生物科學素養的重要平臺 。
生物學原理的重要特點生物學原理反映了生物界中的現象、過程在一定條件下必然發生、發展和變化的規律,反映了生命活動中的本質關系,是生命活動的基本規律及形成機理 。生命性生物學原理重要闡明生物生命活動的規律,而生命活動規律重要表現在新陳代謝、應激性、生長發育、繁殖、遺傳變化、進化及系統發生等方面 。生命性是生物學的根本特性,生物學原理是圍繞生命活動這個中心展開的。綜合性生物界具有少樣性,生命系統具有少層次性,而且是高度組織化的,如生命系統的層次有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個體、種群、群落、生態系統和生物圈 。在生物系統不同層次上有著各自的生物學原理,但每一具體的原理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們之間存在著一定的關系 。許少原理不僅超越了生物科學單一學科分支的范疇,涉及到各種生物類群,而且涉及數學、物理、化學等其它學科,特別是近代生物科學的綜合性發展更加注重了學科知識與技術的綜合運用 。因此,生物學原理的綜合性特點為培養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提供了更為廣泛的資源和空間 。
加強生物學中心觀念的教學生物學原理是建立在生物學觀念基礎上的更深一層次的生物學知識,它反映了生物學事實或觀念之間的相互關系 。學生形成生物學觀念和掌握生物學原理之間存在著不可分割的辯證關系 。一方面,形成生物學觀念是掌握生物學原理的基礎,觀念不清就無法掌握生物學原理;另一方面,掌握生物學原理可以使學生從生命活動變化中去進一步地理解鞏固生物學觀念 。教師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生物觀念是使學生掌握生物學原理的前提,沒有這個前提生物學原理的教學就無從談起 。加強觀念教學必須使學生獲得足夠的感性認識 。教師要創設便于理解觀念的良好環境,提供探索生物學觀念所必須的感性材料或典型事例 。
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公民的素質,提高素質不等于片面追求高學歷,教育必須與生產勞動相接合,必須為現代化建設服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但在現實的教育形式下,學校片面的追求升學率的提高,而普遍忽略其他方面的教育及培養。在很大程度上與素質教育相背,教育與素質教育和實踐相互脫節,學生畢業走入社會,技術、技能等能力極其低下,創新意識薄弱,知識面狹窄,應用能力不足等缺陷。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極其低下,嚴重影響了教育事業的發展進程,中學生物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嚴重制約著學生生物素養的培養和提高。因此,利用生物學原理培養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顯得尤為重要。
生物科學素養是指參加社會生活、經濟活動、生產實踐和個人決策所需的生物科學概念和科學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學、技術與社會的相互關系,理解科學的本質以形成科學的態度和價值觀。它反映了一個人對生物科學領域中核心的基礎內容的掌握和應用水平,以及在已有基礎上不斷提高自身科學素養的能力。其最基本的含義是指學生能夠合理地將所學到的科學知識運用到社會及個人生活中。生物學素養是公民科學素養中重要的組成成分。是人們在認識自然和應用生物科學知識的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內在本質,包括人們所掌握的生物科學知識、技能和方法,以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生物科學能力、科學觀以及科學品質等方面。是公民參加社會生活、經濟活動、生產實踐和個人決策所需的生物科學知識、探究能力、以及相關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它反映了一個人對生物科學領域中核心的基礎內容的掌握和應用水平,以及在已有的基礎上不斷提高自身科學素養的能力。
良好的科學素養是一個人成功的基石??茖W素養是一個人綜合素質和能力的體現。需要在長期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逐步培養和建立起來。作為一名從事一線教學的生物學教師,深知自己的責任和義務,必須更新觀念、改進教法、改進評價方法、重視理論和實踐的聯系、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和能力。
在科學技術不斷地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改變我們周圍世界的今天,具有科學素養是現在每個初中生畢業后必不可少的能力。通過此課題的研究,轉變教學觀念,將生物教學與個人和社會相聯系,加強書本知識與生活相聯系,使學生從生活中走進書本,再從書本回歸生活,使生物學與學生生活之間架起橋梁,引導學生善于思考生活中的生物學,善于捕捉、獲取、積累生活中的生物學知識,使抽象、枯燥的生物學知識具體化、生活化,使學生進一步對生物學產生親切感、真實感,同時感受到生物學的趣味與作用,領悟科學探究的各種技能,培養科學精神,形成良好的科學態度和科學情感,進而增強對生物學知識的應用意識,有效地提高生物科學素養。
在教學中要使學生通過生物課學習能在以下四方面得到發展:科學的態度和科學的世界觀, 科學探究方法與技能 ,科學、技術和社會,生物學的知識和技能。
生物學屬于一門自然科學課程,是一個內容豐富的知識體系。其中包括人類認識自然界的一些途徑和方法,這些方法反映出自然科學與其他領域認知模式的不同,也體現了科學最基本的特征和本質。生物學教育的宗旨是培養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不僅要傳播科學的事實和概念,更要體現科學是一個探究的過程。理解這一新的課程理念,將有助于生物教學改革和實踐,通過生物課培養學生興趣、動手能力,以及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生物科學素養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實現的,它需要我們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從點點滴滴做起,切實把新課標的理念貫徹于課堂教學之中。有目的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態度和價值觀,重視方法、技能的提高和訓練,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科學行為和習慣,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的生物學科學素養。
生物科學是21世紀發展最為迅速的學科之一。生物科學素養的教育內容應主要包括科學知識、科學方法、科學態度、科學精神和科學價值五個方面。培養學生具備一定的生物科學素養和創新精神,掌握生物研究的科學方法,才能夠適應社會經濟和生命科學的發展。筆者根據參加課題研究的實際教學經驗,將義務教育階段有關利用生物學原理能提高學生生物科學素養的教學內容大致分為植物、動物、人體生理、微生物、實驗等五個方面。例如實驗教學方面,眾所周知,生物學是一門實驗性很強的學科,科學實驗是生命科學最基本的研究方法,是培養和提高學生生物科學素養的最佳方法之一。通過實驗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社會生存能力。同樣對生物學知識的學習、生物學能力的獲得和生物科學素養的達成同樣也離不開實驗。實驗教學既是生物學教學的重要內容,又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手段,更是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重要環節。在中學生物學實驗教學過程中重視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有利于學生獲得系統生物學知識,掌握科學的實驗方法,發展各種能力,樹立良好的科學態度,養成科學的協作精神。生物實驗教學為學生提高生物科學素養搭建了一個發展平臺。
生物學課程中的實驗教學是學生積極主動地獲取生物科學知識,領悟科學研究方法而進行的各種活動。通過設計實驗過程、收集和分析資料并得出結論,使學生認識、經歷科學研究的過程,并訓練其使用有關的具體方法完成每一個步驟,是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等能力的有效操作方式。
把實驗課和理論課、活動課、課外實習、野外考察及社會實踐結合起來,使實驗課教學開放空間向課外和校外延伸,突出地方特色,充分利用當地的生物資源。如:植物學實驗中植物各器官形態結構的觀察,可以和野外考察結合起來,以野外的植物為材料,觀察記錄不同植物根、莖、葉的形態特征,花及果實的類型,植物各器官系統的功能,以及植物形態結構和功能與植物生活環境適應性,使學生以新的目光新的角度,發現一些課堂上沒有接觸到的新知識新問題,開闊學生學習和思維的空間,將學到的知識應用于實際,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命科學和思想情懷。充分發揮學生在生物學實驗教學過程中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對生物學實驗課的興趣,增加師生之間、同學之間溝通與交流,學生的學習由“被動注入式”變成“主動吸收式”,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動手能力、科研創新能力、獨立思考獲取知識能力、信息收集鑒別處理能力、合作交流能力;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協作精神、進取精神、創新精神和科學探索精神,加深學生對生物科學過程和科學方法的理解,切實提高學生生物科學素養[1]。
生物科學知識與我們的現實生活密切相連,通過生物科學素養的培養可以使學生從現實的生活當中體驗到科學的重要性,意識到只有自己的科學素養提高了才能用科學的眼光看待周圍的事物,用科學的行為來對待周圍的事物,用科學的思維約束自己的行為,當他們能夠認認真真地對待這一切并能不斷地反思自己的所作所為時,自身的科學素質也就自然而然的提高了,而科學素質的提高對于我們國家建立和諧社會以及執行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決策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因此學生科學素養的提高對于我國的現代化建設以及國家精神文明的提高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生物學新課程開創了科學、技術和社會(STS)教育的新局面,新的課程標準把了解科學、技術、社會的相互關系,關注和參與生物科學技術有關的社會問題的討論和決策,作為生物科學素養和重要組成部分。在STS教育中,如何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如何培養學生對自然和社會的責任感,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須思考和面臨的問題。通過實際的教學實踐,體會到教師對活動內容的選擇很大程度上決定著STS教育的效果。課堂上若選擇一些學生感謝到親切、實在、能接觸到相關問題或與社會生產、生活、發展有關的熱點問題組織教學活動,通常能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