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23 16:26:0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職業探索的途徑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 會計專業;職業素質;職業道德;價值觀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3)17-0226-02
0 引言
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特別是信息技術日新月異、金融市場繁榮與發展,對會計職業人才的職業素質提出更高的要求,也對會計專業學生的培養提出挑戰。會計專業學生職業素質的培養必須適應經濟環境的變化,必須進行有效的會計教學改革和實踐,探索出適應新經濟條件下的會計專業學生職業素質的培養途徑。為此,本文將從注重職業道德教育與培養正確價值觀相結合、專業處理判斷能力與其他學科知識相結合、培養良好的人際溝通能力和創新精神以及建設高素質的會計專業師資隊伍等四方面對會計專業職業素質培養進行分析與探討。
1 注重職業道德教育與培養正確價值觀相結合
會計是企業內部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職業特性決定會計人員會經常與金錢、財物聯系在一起,這一方面容易引起其他崗位同事的猜疑,另一方面自身也會接觸到商業秘密或薪酬等敏感問題。這就要求會計人員必須要具備嚴謹的工作態度和良好的職業道德。但是會計的專業性、實踐性和操作性決定了在會計專業學生培養過程中,勢必會遇到理論與實踐難以結合,課本知識與實務操作嚴重脫節的問題。雖說在《會計法》和《會計基礎工作規范》中都對會計職業道德的內容和要求做出詳細的規定。同時在傳統的會計專業教學中,會計職業道德教育也是會計專業職業素質培養的重要環節。但對如愛崗敬業、誠實守信、廉潔、自律、客觀公正、堅持準則、提高技能、參與管理、強化服務等空洞的職業要求,作為尚未步入社會的專業學生來說,勢必會出現抵制或者難以接受的情況。此時,我們應該從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入手,正確引導學生的世界觀與價值觀。作為在校大學生,正值人生發展的最為關鍵的時期。時代要求他們在學習生活各方面思考如何正確處理個體與社會的關系等問題。其核心問題也就是如何學會做人,學會做一個符合國家繁榮富強與社會不斷進步發展所需要的人格健全的人、一個能正確處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關系并使之能協調發展的人,一個有理想、有道德、有高尚情操的人。其本質就是要求他們在校學習期間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所以,在會計專業學生職業素質培養中應適當結合價值觀的培養。從學生為人處事的角度出發,結合身邊的小事,從客觀的視角去正確的理解會計職業道德的本意和目的。
2 專業處理判斷能力與其他學科知識的結合
作為專業性極強的行業,會計專業的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是職業素質培養中重要組成部分。會計專業學生不僅要熟練掌握填制會計憑證和登賬、對賬、結賬以及編制財務報告等會計事項,而且還要對相關的審計和審核業務也要熟知。這些可以通過校內外的實訓基地的建設和優化教學實訓環境來實現。如建立會計模擬實訓基地,作為會計教學的基本硬件設施,是開展實踐教學重要的場所,一般包括會計模擬實訓、ERP沙盤模擬實驗室等,這些實訓課程可將書本中理論和專業技能知識等轉變為現實的證、賬、表等貼近實際的具體操作。以此同時,對于一些校外資源較好的學校還可以采用校外實訓基地的方式,如通過與財務公司、會計師事務所等建立合作關系,開展校企合作的教育方式,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就業競爭力。做到校內與校外實訓的結合;課內與課外實訓的結合;分崗與綜合實訓的結合;仿真與實際操作的結合;手工操作與會計電算化實訓的結合,使會計專業的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等職業素質教育進一步的優化。
會計準則屬于原則導向的制度,在日常生活中會計職業面對的會計事項,大多都需要職業判斷,依據企業會計基本準則中規定概念框架、質量特征以及具體會計準則等原則來執行是遠遠不夠的。企業所發生的很多經濟業務事項,在企業會計準則規定的要求內靈活性比較強,會計人員可選擇最有利于企業發展的會計處理原則和方法。此時就要求會計人員具備一定的職業判斷能力。作為專業的判斷能力僅僅熟悉專業知識是遠遠不夠的,還要具備金融、貿易、管理、市場營銷、法律、心理學等相關專業知識,這些知識對于專業判斷至關重要,換而言之,會計專業判斷的準確與否也取決于這些方面知識的全面與否。同時,由于會計是完全服務于其他的行業的工作,在日常工作中還需要會計人員了解相關行業知識,對于行業特征和發展等方面有初步量了解。這也要求在會計專業學生的職業素質教育過程中,應該系統全面的進行知識傳授,通過公司實習、案例分析、科技應用和角色扮演等教學方法,不斷的更新教學培養目標、人才培養和評價理念,適當調整會計專業課與其他專業知識課程的設置,培育出專業功底扎實,知識面較廣的通用型和智能型會計專業人才。
3 培養良好的人際溝通能力和創新精神
會計作為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內是企業管理的參與者,對外又是會計信息的提供者。即對內要求會計人員參與企業相關部門或個人溝通協調工作,處理好與領導、同事的關系,對外要應對如投資者、債權債務人、財政部門、工商部門、稅務部門以及銀行等利益相關者的信息需求,維護好企業的利益。良好的人際溝通協作能力顯得尤為重要,在當今社會“關系網”非常復雜的時代背景下,良好的人際關系和溝通能力,不僅能為自己的發展提供機會,也能更好的維護企業的利益,為企業發展謀求更大的空間。如許多跨國公司不僅要求會計人員具備一定的協調溝通的能力,更要求具有談判技巧、參與決策管理的能力。
與此同時,盡管會計是依托于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進行日常的工作,但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特別是企業面對的經濟業務的不斷復雜化,企業也越來越需要會計人員具備創新意識,不僅要敢于創新還要善于創新,在創新中尋求會計工作的新突破,在創新中適應新形勢下的會計工作。為此,在培養會計專業職業素質的過程中,要注意學生的人際溝通協作能力的培養,也要適當的鼓勵學生的創新意識。
4 建設高素質的會計專業師資隊伍
當今社會處于信息爆炸的時代,會計行業也處于日新月異的發展時期,每年的會計繼續教育中,新準則新制度不斷更新,各種制度的出臺、各種會計處理方法的變革、增加了或刪減了原來準則中的要求。一方面需要會計專業師資隊伍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另一方面會計專業教材也應該與日新月異的制度接軌,課程設置與教學內容也應該與時俱進。與此同時,作為專業教師不僅應該掌握會計系統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還應該要熟悉如經濟學、管理學、決策評價分析等各方面的理論和實踐技能。在專業教學內容上注重專業知識的同時,還要關注經濟類、管理類、法律類等相關專業的滲透,完善教學方法,優化教學手段,重視公共基礎學科的滲透和學生職業素養的教育。
5 總結
會計專業職業素質培養是個復雜的過程,在教學中應該樹立以學生為中心,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為理念,以注重職業道德教育與培養正確價值觀相結合為原則,以專業處理判斷能力與其他學科知識相結合為方式,以培養良好的人際溝通能力和創新精神為目標,注重提升會計專業師資隊伍自身的綜合素質,積極推進會計專業課程體系改革和教學手段的革新,不斷改進會計專業職業素質培養的新模式。
參考文獻:
[1]王昌銳,冉明東,許家林.會計教育:三十年成就與未來改革[J].財會通訊,2008(11).
一、企業內部審計職業化的規范建設
(一)建立內部審計的法律法規
古話說得好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審計領域中普遍分為三大部分:外部審計、政府審計以及企業內部審計。目前,我國《注冊會計師法》作為外部審計的依據,《審計法》作為政府審計的依據,而作為企業內部審計這一部分,只存在作為指導作用的審計署頒布的《審計署關于內部審計工作的規定》,卻沒有高級的法律法規加以約束。由于法律束縛的力度不夠,再加上企業為了內部管理制定的內部審計規章制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就會使內部審計在企業中行政化的色彩較濃,從而阻礙了內部審計的職業化建設。因此,從宏觀來講,如果要推進內部審計職業化建設,我們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打好扎實的基礎,建立合理的內部審計相關法律法規。
然而,建立出一部具有高權威的內部審計法律法規,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這需要結合我國國情以及我國內部審計行業建設的實際發展情況,通過不斷的研究與更新,才能逐步建立出一部具有針對性的法律法規。
(二)健全企業內部審計控制制度
由于出臺一部與內部審計相關的法律法規是一項長遠的目標,因此現階段推進內部審計職業化建設,需要企業逐步健全內部審計的控制制度。因為內部審計可以幫助企業的經營管理者隨時發現企業存在的問題,而健全內部審計控制制度能夠將內部審計職能發揮出來,促進了內部審計職業化的建設。首先,要尋找出內部審計這一部門合理的隸屬結構,保證它的權威性和獨立性。其次,制定出適合企業并且容易被企業接受和執行的內部控制評價標準。在工作中,要研究什么樣的內控評價標準,是與財務報告相關的評價標準。然后,根據每個行業對內控的側重點不同,我們也可以分行業研究出更適合本行業的內控評價標準,最后,就是做好內審人員工作職責的定位,不同審計人員負責不同的工作職責,在滿足單位和內部控制的要求下做到工作職責的分離、制約及監督。保證每個審計人員都擔有具體的工作職責和權利,并且定期進行審計人員工作的輪換。
二、從營銷戰略觀探索內部審計職業化建設途徑
(一)營銷組合的基本理論
營銷是以產品為對象,通過適當的價格,在適當的時間和地點,以適當的方式銷售給盡可能多的客戶。營銷組合是一整套能夠影響需求的企業可控制因素。這些因素主要是產品、價格、地點(分銷或渠道)和促銷等,我們將其稱為4P。4P是開展營銷的工具和手段,通過這些手段獲取在目標市場中的特有反應。
(二)營銷戰略在內部審計職業化的應用
我國的內部審計面臨的市場機會中通過營銷組合來推動我國內部審計職業化的發展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營銷戰略。內部審計這一職業就好比是一個公司,而內部審計職業化的建設就是內部審計這一職業的目標,擬定營銷組合是實現這一目標的基礎。如果將營銷戰略在內部審計職業化中應用,這必定是一個推動內部審計職業化建設的良好途徑。
三、內部審計職業化隊伍的建設
(一)加強內部審計行業協會的建設
我國內部審計行業協會的建設仍然需要不斷地完善,不僅要真正的貫徹落實“服務立會,服務興會”的方針,更要做好工作上各個方面的服務工作,全身心的為廣大內部審計協會會員們服務。具體說來一方面要將服務的意識和理念深入到協會的每一條血液中,真正的做到將內部審計協會人員的需求放在第一位,成為傳播內部審計知識的源頭。另一方面拓展內部審計的新領域,不斷擴大內部審計的執業范圍,推動內部審計職業化的建設。并且內部審計協會并不是一個孤立的個體,它應該將自己的內部審計成果宣傳到各個領域,通過網絡等媒體平臺將旗號打響,吸引各界知名人士的認知,不僅可以提高內部審計協會的知名度,更能夠幫助內部審計拓展更多領域的工作,增加人們對內部審計重要性認識。
(二)提高內部審計職業化隊伍的素質
內部審計職業化最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就是有一支高素質的內部審計隊伍。但是,目前在我國內部審計這支隊伍中,大部分的成員是從財務部門或者經營管理部門分離出來的,并沒有經過專業的內部審計職業培訓,并且疏于管理,所以我們應該從建立內部審計職業準入資格開始做起,對內部審計人員的職業道德素養加以培訓,設立內部審計人員層級的考試資格,有助于內部審計人員在競爭中督促自身學習,逐步完善內部審計職業的后續教育工作。
1、建立內部審計職業準入制度
建立內部審計職業準入制度,對進入內部審計這一職業的入門就設定相關的國家統一制度考試??梢院艽蟪潭鹊臏p少內部審計人員的不專業化,優化內部審計職業隊伍。在考試內容方面,應該順應信息時代的飛速發展,不僅僅需要具備會計、審計、財務、管理等方面的知識,更要增加對環境、金融、互聯網等方面知識的涉獵。提高了內部審計人員的綜合素質。并且積極鼓勵內部審計人員考取相關會計從業資格等證書。在建立內部審計職業準入制度的過程中,還要依據相關的內部審計的準則制度,結合實際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編制。同時,實行資格淘汰制也不失為一個好方法,雖然殘酷,但保證了內部審計職業的質量,提高了內部審計職業隊伍的素質,更能夠推動內部審計職業化的建設。
2、增強內部審計人員的職業道德素養
內部審計人員的職業道德素養是決定內部審計工作質量的一個重要因素,同時也影響著內部審計職業化建設的進程。就像會計人員需要具備會計從業道德、老師需要熟知教育道德、公司員工需要遵守職員工作道德守則一樣,內部審計人員也需要對隊伍中職業道德的建設更加重視。只有擁有增強內部審計人員的職業道德素養,才能夠讓掌握的職業技能發揮正能量的作用。
因此,增強內部審計人員職業道德的建設,將良好的職業道德建設作為內部審計職業化發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每一個內部審計人員應該大力推崇的。在國際上,這種觀念,已經成為了重要的環節,并且存在高級法律的約束。與國際接軌,將職業道德的相關內容列入未來在我國形成的企業內部審計的法律法規中,一定會促進內部審計職業化的發展。
3、設立內部審計人員層級的資格考試
在內部審計職業準入考試的基礎上,根據內部審計人員的所掌握的知識結構、程度以及職業經驗的積累,設置不同層級的資格考試。類似于會計層級的資格考試一樣,其包括初級會計師、中級會計師、高級會計師的不同等級的設置;將內部審計也設置初級內部審計師、中級內部審計師、高級內部審計師等??荚嚨囊蟛粌H僅對知識上的技能掌握程度進行嚴格的考試,更要對內部審計師的工作年限加以限制,具備什么樣的工作年限和經理才有資格參加相關層級資格考試。因為內部審計人員的工作能力一方面需要有專業的知識技能,另一方面也需要擁有工作經驗,方能有能力解決書本知識上沒有答案的一些問題,是思維上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判斷能力。在內部審計層級范圍劃分之后,可以對不同層級的審計人員所擔任的職責進行劃分,并予以增加合理的回報。不僅使不同層級的內部審計人員分工明確,更加鼓勵了內部審計人員的職業晉升,從而壯大內部審計職業隊伍,不斷推動內部審計職業化建設。
四、讓“大數據”在推進內部審計職業化建設中“發聲”
一、當前中等職業學校教育教學活動的現狀及原因分析
近些年來,由于教育政策的放寬,普通高等學校在學生的招生數量逐年增多。這樣,勢必造成中等職業學校的生源較少,學生的素質普遍較差。再加上學生的年齡段都是屬于“90后”,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還有一部分學生來自于離異家庭,很多學生有或多或少的心理問題,這樣就導致了“問題”學生較多。在中等職業學校方面,雖然近年來在教育教學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同時也存在著以下幾點問題。
第一,中等職業學校的教師對于學生職業道德方面的教育不明確。
中等職業學校不同于其他普通高等學校,其主要任務是為了培養具有專業技能的人才。像這種專業性強的職業,要求學生在職業道德方面的素養較高。而通過相關的調查與走訪,有相當大數量的中等職業學?;旧蠜]有開設有關于職業道德方面的專業課程。或者有的學校雖然開設了相關課程,但所獲得的教學效果普遍較差。這樣,就導致了學生對于職業道德的理解程度或是認識程度較低。長久以往下去,由于職業道德水平低下,學生的從業水平與質量也隨之較差,最終必然影響整個行業的整體發展。
第二,中等職業學校教師的專業性不高,不能很好的運用多媒體設備。
從中等職業學校的師資情況來看,有著專業性不強、數量較少等特點。一些教師在對于學生專業基礎知識的講授中,沒有在教育教學的方法與手段上有所突破,沒有掌握現今先進的技術。這樣,教師只是單純式的說教,很少利用多媒體設備,在課件的制作和使用上存在著不少問題。這樣,就導致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較差,進而對于專業知識掌握的不牢固,專業技能上操作得也不是很熟練,勢必影響今后工作的效率與質量。
第三,中等職業學校中在相關專業的設置上不很合理,造成專業重復。
中等職業學校的主要辦學目標是培養專業技術性的人才,重點強調對于學生實際技能的培養。一些中等職業學校根據當前就業市場的具體需要,集中開設了相關專業。但是,這樣的舉措并不科學。一方面,很多中等職業學校幾乎在同一年開設此類專業,在一定程度上把未來就業市場的供求狀態改變了,使得供需情況從“需大于供”轉向為“供大于需”。另一方面,一般專業性人才的培養需要兩年時間,這在人才提供上也存有滯后性,不能滿足當前就業市場的需要。可以說,中等職業學校只是集中開設某一當前市場所需的專業人才,沒有長遠規劃,造成專業重復資源的浪費。
二、實現中等職業學校教育教學活動質量不斷提高的有效路徑
1.中等職業學校要加強對于學生職業道德方面的教育,使其具備基本的職業道德
職業道德,是從事任何職業必須具備的道德素養。只有具備了良好的職業道德,從業者才能更有質量的完成工作。中等職業學校作為培養專業技能型人才的學校,要加強對于學生在職業道德方面的教育。在學校層面,要開設有關于職業道德方面的課程,在理論上為學生們講解職業道德方面的內容和重要性。在教師層面,教師要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潛移默化的為學生們灌輸正確的職業道德理念。值得一提的是,學校和教師還可以開展各種形式的實踐活動,在學生具體的實習中,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進而不斷的提高學生們的從業技能。通過一系列的教育活動和訓練,學生的職業道德修養水平不斷提高,同時也能帶動相關行業的整體發展。
2.中等職業學校要加強專業教師的專業技能培養,不斷的提高教學質量
要想完成培養專業技能型人才的目標,一定要有專業知識過硬的教師隊伍。中等職業學校只有具備了優秀的教師,才能不斷的提高教學質量,進而完成中等職業學校教育教學的目標――培養專業技能型的從業人才。在學校層面,要引進在相關專業、相關領域優秀的人才,帶動整個教師隊伍的建設。另外,中等職業學校還要定期的為教師們提供進修與培訓的機會,不斷提高教師的專業技能,提高實際動手能力。在教師層面,要多去了解當下用人市場的需求,并根據市場的變化適時的調整教學內容與方案,進而為學生們講授真正能用到工作中的、與時俱進的知識。值得一提的是,教師要加強對于學生專業技能方面的培養,努力讓學生把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中去,達到學以致用的最佳效果。
3.中等職業學校要配套相關現代化設備,增強學生的專業化技能
一些中等職業學校的教學設備較少,不能滿足教師教學的基本需要。在這方面,學校要加大配套設備的投入。學??梢再徺I一些模擬培訓的材料,讓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下進行仿真操作。通過學校建立的仿真實驗室,讓學生能夠更多的參與工作實踐,有利于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和提高。另外,學校還可以多尋求與企業合作的機會,使學生能夠到相關企業去實習。學生通過實踐鍛煉,不斷的提高自己的實踐工作能力。
論文摘要:探討了職業院校中職業核心能力培養課程的教學方法。通過本校在對學生的職業核心能力培養的途徑、教學組織方式和方法等方面的嘗試,探索高職院校職業核心能力培養的合理課程方案。
我國高職教育已在高等教育中占有半壁江山,每年的高職畢業生數量龐大,雖然高職生在專業上的實際動手能力比較強,但和現在的龐大的就業大軍相比,高職學生在就業市場上還是表現出了明顯的弱勢。除了專業基礎不扎實之外,在與人交流、合作、解決問題、對社會的適應能力,創新、責任感及自我學習等綜合素質方面也存在著較為明顯的欠缺,而承載這些素質的基礎就是職業核心能力。
1職業核心能力培養的必要性
職業核心能力又稱為職業關鍵能力和職業通用能力,是指任何職業或行業工作都需要的、具有普遍適用性和可轉移性的、且在職業活動中起支配和主導作用的能力。我國人社部界定為:與人交流、信息處理、數字應用、與人合作、解決問題、自我提高、創新革新、外語應用等方面的職業核心能力模塊。
如何讓職業核心能力伴隨一個人的終身,成為可持續發展的能力,也是支撐勞動者在職業或崗位上最大限度發揮他們的能力或才干的關鍵能力。高職生就業中表現出的弱勢正是職業能力中需要的極其重要的一個方面,我們的職業教育是為了讓我們的學生更適應社會的需要,現行高職教育在專業設置上已經非常重視結合生產實際的需要,在課程設計和教學上也著重對學生職業技能的培訓,但是,其培養目標和教學計劃往往忽略了對學生職業核心能力的培養。wwW.133229.cOm而正是這種能力的缺乏,嚴重影響著高職畢業生的就業和職業發展。
加強職業核心能力培養是當代國際職業教育與人力資源開發的主流趨勢,是國家倡導的能力本位的有效載體,是提高高等職業教育質量的重要途徑,也是增強畢業生就業競爭力的關鍵措施。
核心能力的提升和培養是一項系統工程,其培訓在我國剛剛起步。澳大利亞的培訓包計劃、德國的行動導向教學方法無疑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經驗,我們可以從中汲取其可取之處,結合我國的國情,對現有的提升職業核心能力的途徑和方法進行改革創新,探索出一些適合我國國情的有效提升學員的職業核心能力的具體方法,完善和促進職業教育的發展,更好地為我國經濟建設服務。
我們以本校的教學改革為切入點,從高職教育的領域開展實踐教學研究,探索培養學員的職業核心能力的不同途徑和有效方法。
2加強職業核心能力培養的途徑
“職業核心能力”自上個世紀70年代初由德國的梅騰斯提出,至今已有近四十年的時間,他把職業人需要的能力分為:專業能力、社會能力和方法能力,后兩者社會能力和方法能力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職業核心能力。我國對“職業核心能力”的研究始于上世紀末。1998年,我國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在一項研究課題中首次將勞動者的職業能力劃分為職業特定技能、行業通用技能和職業核心能力三個層次。2007年底,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職業技能鑒定中心又推出了包括8個模塊的職業核心能力體系。但在實際的職業教育與培訓活動中,如何培養、提升這些職業核心能力,各個學校都都還處在探索階段,因此,根據社會發展和市場需要,開展職業核心能力培養方案的研究勢在必行。
如何把“與人交流、溝通、解決問題”等能力貫穿于培養的全過程,國內外有多種嘗試,也分別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近年來,更多的國內外機構是通過校企合作的形式來提升職業核心能力的,企業可以在生產車間建立“學習島”,使教學直接融于生產環境之中。學生可以盡早接觸生產實際,學會適應真實的職場環境,在向企業師傅學習的過程中,學會與不同的團隊合作,達到優勢互補,解決現實中的實際問題。這樣既節省了學校和企業的開支,又能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和職業核心能力,促進學校和企業的共同發展。
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職業核心能力課程的目標不僅僅是針對某一具體工作崗位的勝任,更強調個體的發展性、彈性、遷移能力,以使個體適應不斷變化的工作環境的要求;不僅重視職業技能的專業化,同時也強調所有學生應學習一些對未來職業生活有價值的、共同的、基本的內容。
我們學院的課程改革已經取得了初步成效,在此基礎上,我們在專業課的教學中滲透核心能力的培養,進一步探尋具有實際成效的方法、途徑,對核心能力培養、訓練內容進行適當的調整補充,充分利用校內資源和校外資源,以及教學改革中廣泛收集到的鮮活的案例、模塊教學的資料、核心能力培養的課程資源,并利用集體研討、公開課等形式進行教師之間的探討和交流,同時結合學校實際建立了職業核心能力訓練管理機構。我們積極把核心能力的培養在實際教學中進行嘗試,滲透核心能力培養到專業教學中,運用自我學習、信息處理、數字應用、與人合作、與人交流、解決問題等獨立模塊或者是組合模塊對學生進行核心能力的培訓和提高,實踐教學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此外,我們還充分利用第二課堂及講座等活動,對職業核心能力課程進行全面普及工作。
3核心能力培養的方法
通過實踐,我們在自我學習、與人交流、信息處理、與人合作、數字應用、解決問題能力等六個模塊的基礎上,探討和研究了適應高職院校學生職業核心能力培養的、培訓的教學組織方式和方法;探索并不斷完善高職院校職業核心能力培養、培訓的課程方案;研究高職院校學生職業核心能力培養培訓效果評價方法。
運用行動導向教學模式,我們把核心能力課程在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分別進行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在教學方式方法上相互綜合,把核心能力的教學培養融會貫通,提出可行的多樣化的教學模式。積極探索多渠道、多途徑培養職業核心能力。在職業學校中,核心能力的培養將專門設置核心能力課程與在一般技能課程中貫穿核心能力培養理念相結合。
研究方法是以人社部的能力訓練模塊中的自我學習、信息處理、數字應用、與人交流、與人合作、解決問題能力六個模塊內容為主,通過調查研究、教學試驗、素質教育課、社團活動、社會實踐、行動研究、專題講座、融入專業課教學、主題班會等途徑開展課程教學,加強核心能力訓練,整個過程體現和貫穿職業教育基于行動導向的教學理念。
4主要試驗方法包括
(1)調查研究法:通過問卷調查、面談、電話訪問、網絡調研、文獻檢索等途徑手段研究學生、行業、企業及社會對職業核心能力的認識和需求程度,為開展職業核心能力教學提供科學依據。并在教學后及時進行調查反饋,以改進和提升職業核心能力培養的渠道和效果。
(2)教學試驗法:按照不同年級、不同專業以公選課的形式選取6大職業核心能力模塊中的某幾項在高職在校生中開展教學,并培訓認證,重點對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條件、產生效應等諸方面進行對比試驗研究,得出總結性報告。通過在教學過程中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落實學習任務、實施多元化評價考核檢測教學效果、以任務驅動為導向實施項目教學法等具體行動,切實將職業核心能力培訓貫穿于專業課程教學的過程中,在行動中教學,在行動中育人。并通過參與國家課題的研究,研究設計比較典型的教學案例、完整的單元設計等教學文件,突出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課程設計和活動載體的任務驅動法的成效。
(3)行動研究法:學生通過承接和完成某個具體項目和任務,來掌握專業技能、方法技能和社會技能。學生所承接的項目完全是依據教學計劃和大綱的要求,從易到難、從簡到繁。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基本上是獨立思考(自我學習能力)、主動獲取加工信息(信息處理、數字應用能力)、組成工作小組(與人合作能力)、設計工作步驟和方法,分析并優化解決問題的途徑(解決問題能力),并通過互幫互學(與人交流能力)來完成項目工作。完成項目期間實踐指導教師給予必要的指導和幫助。按照確實的最優解決方案,學員獨自或以小組方式在各自制定的工作計劃指導下完成工作。工作結果要按照預定的目標來進行自我檢查和相互檢查,并評價達成的效果如何,以鍛煉學員的責任心、質量意識及評估方法。
主要應用情境教學法、案例教學法、角色扮演法、項目化教學等等的學習方法,在具體的教學活動實施中,教師根據學習者的需要、能力、專業素材和教育環境來實施靈活多樣的不同教學方法。我們在實踐教學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的經驗基礎上,還通過對國際級、省級及院級不同課題的研究,探索在職業教育中如何更好地滲透核心能力教學做進一步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教學嘗試,進一步把核心能力教育融合到職業教育的理念中,并探索更多的教學模式。
通過實踐,我們檢測了運用行為導向教學法對核心能力培養的效果。借鑒德國的職業技術教育的方法,注重行動導向教學法,嘗試將職業核心能力的提升整合到培訓包中,對學生進行綜合測評。我們結合學院近四年來推行的課程改革,積極把核心能力的培養在實際教學中進行嘗試,以開設公選課和滲透專業教學的形式進行研究,運用自我學習、信息處理、數字應用、與人合作、與人交流、解決問題六個模塊,對學生進行了核心能力的培訓和提高。10多位教師取得了職業核心能力培訓師資培訓證書,部分骨干取得了測評師資格,200多位學生取得了核心能力認證證書。5職業核心能力培養的發展趨勢
全國各地教育管理部門專項研究,擬將培養學生的職業核心能力有效地融入教學過程中。我們需要積極引導高職院校學習借鑒職業核心能力開發項目的經驗和技術,探索在高職教育領域建立職業核心能力的教學和測評體系,將培養學生的職業核心能力有效地融入教學過程之中??筛鶕鞯貐^的特點,利用人力社會資源部在這個項目上的資源和推廣方式,組織研發一套適合當地特點的教學改革方案,通過培養學生的職業核心能力來有效推動各地高職院校畢業生的就業指導工作,提升他們的就業競爭力,培養適應當地經濟結構調整及發展所需要的人才。教育管理部門應加強對高職院校在有關高技能人才培訓模式、創新或能力本位教學模式改革等課題研究方面的指導。通過開設職業核心能力的課程,推動高職院校的課程改革,推廣先進的行為導向教學法,改變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不僅要學生知道為什么,更重要的是要學生會做什么,重視學生心腦手的全面發展,在重視專門技能培訓的基礎上拓展到重視職業核心能力的養成,深化改革我們高職教育的教學內容和方法,構建就業導向下能力本位的教學模式。要讓全社會都認識到,開發職業核心能力就是要使學生成為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人才。
論文關鍵詞:高職教育;本科;途徑;實踐
積極發展本科及其以上層次的高職教育,系統培養高端技能人才,是建立健全我國職業教育體系的重要舉措,其重要性已成共識,但在高職本科發展途徑選擇方面還存在較大分歧。許多高職教育研究者對這一問題進行了理論探索,由于研究的出發點和視角不同,所得出的結論也存在較大差異,甚至完全對立。一些地區和院校在不同理論指導下開展了高職本科教育的試點實踐,選擇這些試點中的優秀案例,總結提煉經驗,對建立健全職業教育體系具有現實意義。
一、發展途徑和實踐探索
途徑一:將部分本科院校,特別是地屬普通本科院?;蛐袠I特點鮮明的普通本科院校改制,舉辦本科層次的高職教育。
我國部分本科院校是由高職??圃盒:喜⒒蛏穸鴣?,升格后走的多是應用型本科教育之路,有高職教育的基礎,讓其改制舉辦本科層次高職教育,不僅可以節省大量新建高職本科院校所需資源,而且有利于解決當前我國高等學校發展所面臨的同質化問題,實現高等教育的整體優化。我國高職高專院校和地屬本科院校都是由地方舉辦或管理,其辦學主要面向地方,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服務。讓地屬普通本科院?;蛐袠I特點鮮明的普通本科院校舉辦高職本科教育,有利于地方統籌管理職業教育,實現專科職業教育和本科及以上職業教育的有效銜接,系統培養地方所需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提升高等職業教育服務地方產業發展能力。
目前,尚無普通本科院校轉制舉辦高職本科教育的試點案例,但在高等教育發展過程中,一部分地屬本科院校逐步轉變辦學方向,定位于應用型本科教育,這為其舉辦高職本科教育奠定了基礎。應用型本科教育是在特定背景、特定時間有特定內涵的一種界定,它不同于傳統的普通本科教育,更不是三年制高職高專教育的放大與拓展,它既有普通本科教育的特征也有高職高專教育的特征,是溝通本科教育與高職教育的橋梁。應用型本科院校應積極開展高職本科教育相關理論的研究與實踐,成為我國高職本科及以上教育的主體,為我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建設做出貢獻。
途徑二:由高職高專院校,特別是辦學基礎比較好、辦學效益突出的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升格舉辦本科層級的高職教育。
許多職業技術學院,特別是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都是按照職業教育的屬性和特征進行建設的,其職業教育的辦學理念、培養目標和模式、課程設計和實施等方面的辦學經驗豐富,升本后能繼續發揮教育資源優勢,為培養高職本科人才發揮更大作用;允許優秀的高職高專院校升格為本科,可使其有上進的動力,并形成示范效應;當高職??圃盒0l展到一定水平,超過其它高職本科院校辦學水平時,限制其升格可能會導致高等職業教育的本、專層次倒掛現象,不利于甚至阻礙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
高職高專院校升格舉辦高職本科教育方面,2004年教育部等七部委發出《關于進一步加強職業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見》通知規定:“??茖哟蔚穆殬I院校不再升格為本科院校”。自此,除部分民辦高職院校外,高職??圃盒I穸急唤?。按照我國教育體制,高職高專院校一旦升格成為本科,即有可能跨入普通高等學校范圍,就摘掉了“職教”的帽子,脫離原來職業教育的道路。為了穩定高職教育的發展,教育部等部門的上述規定有一定的合理性,但該規定也可能使有能力舉辦高職本科教育的院校因受限制而不能舉辦本科高職教育,因而不能充分利用原有的高等職業教育資源舉辦高職本科教育,打擊了這些院校的積極性。為此,可以有條件地允許部分高職??圃盒I衽e辦本科高職教育,并采取有力措施來防止升格后去職教化。如:可以規定高職??圃盒I裰蟊仨殘猿指叩嚷殬I教育的辦學方向,明確定位,而不能變成普通本科;設置嚴格的準入標準,限制高職??圃盒I緮盗浚荒芤缓宥?,大量升本;制定高職本科院校辦學標準,指導院校辦學。
途徑三:部分普通本科大學辦高職學院實施高職本科教育。
1999年國務院頒布了《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提出“支持本科高等學校舉辦或與企業合作舉辦職業技術學院(或職業學院)”。在這一政策指導下,許多普通本科大學通過成立應用技術學院來舉辦高職??苹虮究平逃_@一政策是在當時我國高職教育非常薄弱,僅僅依靠原有的職業大學、??茖W校和獨立設置的成人高校舉辦高職教育的狀況下出臺的,鼓勵本科院校參與高職教育,對擴大高職教育規模、加快高職教育的發展、提高高職教育的地位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由于能夠充分利用大學的學科和資源優勢,又堅持高職教育定位,部分學院辦出了特色,成為成功的案例,如同濟大學技術學院和重慶工商大學應用技術學院等。但也有很大一部分學院因為受學科教育基本價值取向的影響,被普通高等教育“同化”,未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高職本科教育。普通本科大學通過創辦高職技術學院實施高職教育是當時我國特定歷史條件下的產物,目前我國高等教育正處于結構優化調整的關鍵時期,應該明確高校分類,并有效引導不同類型高校找準定位,集中精力辦出各自特色,如研究型大學應發展學術型普通高等教育而不應繼續舉辦高職教育,地方本科院??煽偨Y和借鑒高職技術學院的經驗,重點發展高職本科教育。
途徑四:選擇部分高職高專院校的某些專業實施高職本科教育。
由于當前教育政策禁止??茖哟蔚穆殬I院校升格為本科院校,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部分高職高專院校優勢專業的發展。讓高職高專院校個別具備條件的專業培養本科以上學生并不會改變整個學校的辦學層次,相反卻既能夠讓院校安心發展??茖哟蔚穆殬I教育,穩定高職高專學院的發展,又不會限制這些高水平專業的建設發展。
遼寧省率先對這一途徑進行了試點探索,2011年8月遼寧省教育廳下發通知,計劃在全省國家示范(骨干)高職院校中遴選7個國家重點專業開展四年制高職本科教育試點,為將來推行高層次職業教育試點提供標準和樣例。目前遴選工作已經完成,計劃利用1-2年時間,開發出具有遼寧特色的四年制高職本科人才培養方案,為實施高職本科教育奠定基礎。
途徑五:通過高職高專院校和本科院校合作,聯合培養人才的方式發展高職本科教育。
受傳統“重學輕術”觀念的影響,當前我國普通本科院校直接轉型舉辦高職本科教育存在很大阻力,短期內難以實現。本途徑是在不改變目前既有高等教育類型結構的基礎上,通過高職??平逃推胀ū究平逃?,特別是應用型本科教育的對接來培養本科層次高端技能型人才。通過合作,本科院??梢哉惺盏絻炐愕纳?,高職高專院??梢詾槠渑囵B的畢業生提供進一步升學渠道,提高學院自身的競爭力和吸引力。
江蘇省首先對本途徑進行了試點探索,《2012年江蘇省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試點工作實施方案》中提出,高職與普通本科分段培養、聯合辦學的模式。具體實施上,先由高職院校和普通本科院校簽訂合作協議,制定合作方案,特別是統籌設計對口專業理論知識課程和技能訓練課程體系,保證兩個階段的教學體系銜接貫通,系統化培養本科層次高端技能人才。招收的學生在高等職業院校學習3年(五年制高職學習5年),經過資格考核(考核的方式由本科院校和對口高職院校共同制定,并突出實踐能力和職業技能的考核),進入普通本科教育學習2年,發展成為既有一定專業理論知識,又掌握實踐操作技能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二、發展高職本科教育需處理好的幾個關鍵問題
(一)應堅持高職本科教育實現途徑的多樣性和階段性
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包括高職本科教育的實施和完善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工作中應堅持分類試點,不搞“一刀切”,根據各地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點,分類指導,分步實施。在確保途徑多樣性方面,國家需出臺專項政策文件,鼓勵和指導有條件的地區和院校開展多種形式的試點實踐,積極探索實施高職本科教育的有效路徑、制度創新和政策支撐等,并在試點實踐的基礎上及時總結經驗,上升為政策措施,逐步推廣試點成果。在實施的階段性方面,高職本科教育的舉辦需分階段進行,如上述五種發展途徑分別處于不同的發展階段,途徑“四”和途徑“五”是在現有高等院校類型結構框架下進行的,處于初級階段,其發展的難度較?。煌緩健叭笔窃诂F有高等教育結構基礎上,對原有教育政策進行調整的情況下進行的;途徑“一”和途徑“二”是通過直接建立實施高職本科教育院校的方式進行的,需對現有高等院校類型結構進行重新調整和優化。因此,各地區和高校需充分考慮本地區社會經濟和高等教育發展現狀來選擇合適的發展途徑和方式。
(二)需處理好高職本科教育和普通本科教育的關系
高職本科教育和普通本科教育既有共性也有差異性:共性方面,二者都屬于高等教育本科層次,都需遵循高等教育發展規律;差異性方面,二者屬于不同的教育類型,前者屬于職業教育,后者屬于普通教育??紤]到其共性,在舉辦高職本科教育過程中,我們不能把高職本科教育與普通本科教育對立,造成高職本科教育封閉化,限制職業教育的發展,而要充分借鑒和利用好普通本科教育的豐富辦學經驗和資源??紤]到其差異性,我們不能沿襲普通本科教育的經驗來辦高職本科教育,而要充分研究二者的區別,特別是高職本科教育辦學的特點,在辦學實踐中不斷探索和發展。如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上,普通本科教育主要培養具有較深厚基礎知識的學術型人才,高職本科教育主要培養實踐能力較強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在專業與課程設置上,普通本科教育主要以學科為依據,而高職本科教育主要以職業崗位群為依據;在教學方式與教學過程上,普通本科教育注重學科知識的系統傳授,高職本科教育強調理論和實踐并重,側重技能訓練;在人才培養模式上,高職本科教育必須以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方式實現;在師資隊伍建設方面,高職本科教育要求必須具備專兼結合的雙師隊伍;在教材等教學資源方面,高職本科教育必須具備較強的自我開發能力。
(三)需處理好高職??平逃透呗毐究平逃年P系
高職??平逃c高職本科教育都屬于高等職業教育,在類型定位上都是為行業培養高級應用型人才,它們之間最大的差異是教育層次上的差異——??婆c本科層次的差異。二者之間存在生源、辦學資源和就業崗位等方面的競爭,但更重要的是二者存在的共生促進關系——高職專科教育的發展為高職本科教育的發展奠定基礎;高職本科教育的發展會增強高職專科教育的吸引力,帶動高職??平逃陌l展。要處理好二者關系,使其有機銜接,協作系統培養高端技能型人才,需注意以下問題:首先,要統籌規劃,合理布局,一方面根據區域和行業發展需要確定二者之間的適當比例,另一方面進一步規范專業設置和銜接,以避免區域間、專本院校間重復建設現象;其次,高職專科院校和高職本科院校要找好自己的定位,錯位協調發展;再次,進一步探索本科院校校內專本一體化培養、校際學分互認等多種途徑,拓展學生進修渠道,增強職業教育整體吸引力,促進教育水平和質量提高。
關鍵詞:職業教育;“工匠精神”;有效途徑;培養
為了適應經濟全球化和實現產業轉型和經濟轉型,我國需要更多的專業化的優質人才,尤其是具備“工匠精神”的人才。職業教育作為我國教育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專門性人才和專業性人才的教育場所。因此職業教育中培育學生的“工匠精神”是十分必要的,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的職業態度和專業精神,向社會輸送更加優秀的人才。因此職業教育需要重視并培育學生的“工匠精神”,探尋培育“工匠精神”的實施途徑。
一、職業教育中的“工匠精神”
從實踐上講,“工匠精神”主要解決的是勞動者專業技術的可持續發展問題以及技能的發展空間,包括技術的推廣、改良等,這需要勞動者具有專業的技能和創造性的思維以及不斷探索的意志。我國職業教育越來越重視“工匠精神”的培養,但是通過分析目前我國職業教育的現狀,發現我國的職業教育對于“工匠精神”的培養正處于起步階段,存在著一些問題和不足,需要不斷的探索和完善。學校和教師應該充分了解“工匠精神”的內涵,認識到“工匠精神”的重要性,探索和發掘培養學生“工匠精神”的有效途徑?!肮そ尘瘛卑▽I性、職業性和人文性,因此在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要從這三個方面出發,從專業技能的提升、職業標準的規范以及職業情懷的培養來實施“工匠精神”的教育和培養。在傳統的職業教育中,教師只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不重視人文素養和個人素質的提升。精益求精、精雕細琢的“工匠精神”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對學習者進行全方位的教育與培養,“工匠精神”不僅僅要求勞動者具有較強的職業技能和技術水平,還要求勞動者具有專注、細致、精益求精,因此職業院校在培養學生時不僅要注重實踐能力,還要注重學生人文素質的培育,提升和構建學生的職業情懷、職業意識和職業思維,培養學生精益求精、不斷探索、追求進步的職業精神。
二、職業教育中培育“工匠精神”的實施途徑
由于精益求精、精雕細琢的“工匠精神”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對學習者進行全方位的教育與培養,不僅要注重實踐能力,還要注重學生人文素質的培育。在職業教育的過程中,應該尊重學生的發展規律,在培養學生實踐技能的同時,也需要全面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修養等人文素質,將一絲不茍、持之以恒、堅韌不拔等“工匠精神”的核心品質融合到職業教育的實踐中。
1、職業教育中堅持職業標準,培育學生精益求精的品質與能力
在職業教育的過程中,要能夠打破傳統的人才培養觀念,樹立人人平等的現代職業教育思想,改變職業教育那種只注重學生實踐技能的培養,而忽略學生人文素質培養的職業教育理念,在實踐教學中,要注重“以人為本”與“工匠精神”的有機結合,將提升學生的實踐技能與人文素質結合起來,堅持現代職業教育的標準,將社會對人才的需求與學校的人才培養標準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培養綜合能力強的應用型人才?,F代企業要求職業工作者具備團隊合作、善于創新、勇于競爭、敢于擔當的能力品質,同時還要求職業工作者具有精益求精的品質與意識,在職業教育中,應該尊重企業的用人標準,并將其作為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標準之一,在實踐教學中嚴格按照相應的人才培養標準執行,不斷提升學生的一絲不茍、持之以恒的精神,通過實踐技能的學習,培養學生的耐心、細致、循序漸進、精益求精的品質。充分考慮學生的個性與職業技能,對學生進行個性化的培養,突出學生的個人實踐能力,特別是對學生的突出的特長進行培養,并將大國工匠的精神融入到學生的日常生活與實踐教學中,使學生掌握與精通一門應用型的技能,并在此基礎上培養學生的職業適應能力與知識遷移能力,根據學生的職業技能的特征,以學生就業能力、適應能力、實踐能力與社會需求為導向,在學生的專業課程學習、職業評價、社會實踐、文化交流等方面滲透“工匠精神”的教育,不僅要注重實踐能力的教學,更要注重思想道德課程、傳統文化課程的教育與學習,將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與人文素質的培養結合在一起,培養學生的精益求精、精雕細琢的精神與品質,改變學生原有的認知態度與思想行為,將提升自身的核心能力作為未來發展的目標。
2、職業教育中要堅持規范操作,培育學生一絲不茍的職業精神
一絲不茍要求學生在職業行動中能夠做到耐心、細致、專注、持之以恒,能夠嚴格執行企業的操作規范與生產標準。在職業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將“工匠精神”的培育融入到職業教育中,教師要能夠關注學生的每一個行為、環節、細節,處處都能夠嚴格按照企業的生產規范要求學生,重點培養學生的耐心、細心、專注的職業品質,在長期的學習過程中,要求學生能夠用心觀察,細心操作、耐心學習,對于學習中的每一個細節都要按照嚴格的規范操作,因為每一個細節的耐心操作和學習,在實踐操作與學習的過程中,形成一種專注的態度,不斷的提升學生的服務意識與服務的技能,培養學生一絲不茍的職業精神,這些都是培養學生的基本職業素養,這些都是“工匠精神”的基本要求和具體的體現。為了培養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型和應用型人才,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和社會的需求,將企業的規范操作引入到課程教學,注重在課堂教學中融入“工匠精神”的教育,將職業精神融入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過程,提升學生的耐心、細心、用心的品質,加強工匠精神的滲透與教育。職業教育的核心不僅要注重技能型人才的培養,也要注重對學生人文素質與思想道德的培養,只有這樣培養出來的人才,才能有效的對“工匠精神”進行傳承與發展,因此,在實踐教學的過程中或者實踐創業的過程中,不僅要培養學生一絲不茍的精神,還需要培養學生的耐心、信心、愛心、用心等職業精神,只有在日常的課程教學中,將“工匠精神”融入到學生的思想中,通過這種行為習慣的訓練,最終將“工匠精神”內化為學生的一種職業意識,幫助學生形成一種敬畏工作的姿態來認識與對待自己職業,才能提高他們的核心競爭力與創造力。
3、職業教育中要培養學生的職業情懷,培育執著敬業的職業精神
在企業的生產實踐中,不僅僅要求職業工作者具備堅韌不拔、耐心、細致、持之以恒、樂此不疲、精益求精、精雕細琢的精神與職業情懷,還需要職業工作者具有愛崗敬業的精神與一身過硬的專業技術能力,還要能夠在工作的實踐中不斷進行創新,只有具備愛崗敬業的精神,才能將“工匠精神”融入到自己的工作中,才能在實際工作的過程中,不斷提高自身的能力。在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中,不能只是注重對學生的職業技能教育與培訓,還要能夠結合學生的專業學習與社會的實際需要,對職業院校的文化課程進行現代化職業的改造,將現代的職業、產業、行業、專業結合在一起,充分的融合到現代職業課程教育體系中,將應用型人才的培養作為職業院校的教育目標,加強對學生的人文素質的培養,培養學生對職業的敬畏和專業興趣,培養學生愛崗敬業的精神,重點培養學生熱愛專業、熱愛工作的職業情懷。在學生的職業教育與學習過程中,將培養學生的責任心、事業心、愛崗敬業的精神、感恩之心、團隊合作精神、競爭精神有機的融合在一起,培育學生對職業的忠誠度,進程形成良好的職業情懷,教師要能夠通過自己的言傳身教對學生實施影響,提高學生對崗位職責的認知能力。職業院校應該與企業進行合作,嚴格的按照企業的生產與實踐規范標準來要求學生,形成良好的校企合作機制,讓學生在實踐學習的過程中,能夠做到躬行踐履、知行合一,規范自己的實踐操作,做到愛崗敬業、團結合作、求真務實、不斷創新,實現從知識、技能、態度到素養、精神、能力的高度融合,形成良好的職業情懷,在職業教育的過程中真正落實“工匠精神”的培育。
三、結束語
在職業教育中對學生“工匠精神”的培養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在現代社會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有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向社會輸出更加有用的人才。文章簡要闡述了我國職業教育中的“工匠精神”,并提出了培養學生“工匠精神”的有效途徑。這就要求學校重視學生工匠精神的培養,在實踐教育中充分的發揮現代校企合作教育的優勢,通過企業的實踐活動,幫助學生認識與理解“工匠精神”的重要性與必要性,并在校企合作的教學過程中,將企業的規范與生產標準有機的融合在教學中,培養學生一絲不茍的精神,提升學生的職業情懷,培育學生的愛崗敬業的精神,使得學生具備“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的業務意識與工作精神,提升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并最終能夠以良好的心態來面對社會的發展。
作者:紀凡 單位:遼寧建筑職業學院
參考文獻:
[1]葉桉,劉琳.略論紅色文化與職業院校當代工匠精神的培育[J].職教論壇,2015,34:80-85.
[2]胡冰,李小魯.論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使命——對理性缺失下培育“工匠精神”的反思[J].高教探索,2016,05:85-89.
[3]劉冬玲.熔鑄“工匠精神”:職業教育責無旁貸[J].職教通訊,2016,14:3.
關鍵詞:高職院校 兩化融合 現代學徒制 人才培養模式
兩化融合是我國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是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推動我國工業由大到強的必然選擇。各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未能實現教學與信息技術、地方產業、社會生產等高效融合,在深入實現專業與產業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對接、職業教育與終身學習對接等“五個對接”基本要求中,人才培養質量與企業崗位對人才的要求,及對接工業生產自動化程度的要求,還有較大的差距。
新興戰略性產業的崛起及傳統優勢產業的升級,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變得尤其強烈,而面對工業化、信息化兩化融合的中國特色戰略,大量學歷較低人員因缺乏職業技能和信息技術能力而被企業拒之門外。
基于上述情況,國內積極探索通過學校、企業的深度合作與教師、師傅的聯合傳授,基于工業化、信息化兩化融合要求的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佛山職業技術學院在現有機制體制下,面向兩種生源,實行“一個主抓、兩個依托、三項靈活”的重要舉措,積極探索“學院進,企業出”“企業進,學院修”的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新途徑,創新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新模式。
一、以科學的理論指導現代學徒制的改革與實踐
我國工業化和信息化的融合需要一批既掌握專業技術又熟悉信息化的創新型復合人才。根據教職成[2011]12號《關于推進高等職業教育改革創新、引領職業教育可續發展的若干意見》,以及2014年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精神,學院應促進校企“四個合作”(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就業、合作發展)、深入實現“五個對接”,聯合開展先招工、后入學的現代學徒制試點。如何實現基于兩化融合要求的現代學徒制教學模式改革,成為亟待探索的問題。
二、構建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及運行機制
1.基于“工業化”,試點典型企業構建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
佛山職業技術學院積極探索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建立了三水合成電器實業有限公司等多個現代學徒制培養試點。
(1)面向高職學生實施培養。佛山職業技術學院地處國家級工業園――三水工業園區。通過調查和分析,我們發現周邊企業對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制造專業、汽車專業、機械制造及自動化專業等相關崗位高技能人才需求迫切,而現代學徒制是對傳統學徒制和學校教育制度的重新組合,可根據企業崗位需求,面向高職學生進行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的主要培養途徑是“學院進,企業出”,即學院招生后,同時成為企業學徒,校企聯合培養,得到企業各項考核認可,包括信息技術應用能力考核,尤其是在企業完成最終的項目綜合考核后,方可“出師”,完成培養,并成為企業員工。
三水合成電器有限公司與佛山職業技術學院合作進行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制造專業現代學徒制培養,企業針對榨汁機、多功能攪拌機、咖啡機等小家電,為學生至少提品設計、檢測等4種以上崗位,并配置師傅(工程師)指導,讓學生擁有學生和學徒的雙重身份。學生將分時段在學校與企業交叉進行理論和技能學習和信息技術能力學習,從原來單純的理論學習或者技能學習轉變為工學交替式學習。完成學院學業,并最終通過企業考核的學生,不僅能同時獲得畢業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還有機會成為三水合成電器有限公司的正式員工。
(2)面向企業員工實施培養。通過調查同時發現,中大型企業,尤其是新興產業迫切需要提高自身員工的技能水平及理論基礎,且有專門的員工培養制度及經費支持。面向企業員工的培養可以以成人教育訂單班為主要探索形式,其主要培養途徑是“企業進,學院修”,企業學員經統考后,成為佛山職業技術學院的學生,同時接受佛山職業技術學院的培養,修完相關課程和學分。訂單班注重根據企業工業自動化程度,補充學員即企業的員工的信息技術能力,提高學員的科技創新水平。這類培養,在教學中更加強調以企業項目為引領,在做中學、學中做,半工半讀,工學結合。
廣東澳美鋁業有限公司、廣東新電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與佛山職業技術學院合作,招工后,經統考,面向員工分別進行機電設備維修與管理專業、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的現代學徒制培養。佛山職業技術學院對其量身定做人才培養方案,構建課程體系,學員實現做中學、學中做,系統完成各科學習,并考核合格后,取得大專學歷證書。
2.加強“信息化”建設,形成具有學院特色的現代學徒制運行機制
(1)建設基于現代學徒制培養模式的專業教學資源庫,采用信息化教學手段,按照企業崗位用人標準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校企聯合構建基于企業需求的課程體系,開發崗位課程,編寫配套教材,建設網站。形成教育資源共建、人力資源共享、培訓資源共用的特色信息化教育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