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風景園林規劃設計理論
時間:2023-08-21 16:56:0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風景園林規劃設計理論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專業教育具有一定的獨特性、研究性以及相當的實用性,。因此,隨著行業的發展進步,也要求教師的教學方法與手段應隨之調整與更新, 從而保證各個不同時代的學生能更好地掌握專業知識,滿足時代的需要。對于園林專業的教學,當然也同樣具有這些特點?,F代風景園林的教學內容隨著園林學科的發展,也不斷地在擴展。要實現教學內容如此規模的擴展,就必須按照園林專業的現代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框架設置課程。
一、“風景園林規劃設計”的課程內容和要求
“風景園林規劃設計”課程是風景園林專業的必修課程, 此課程是以園林設計初步為基礎,與園林樹木學、花卉學、、園林建筑等課程息息相關,同等重要的課程, 也是風景園林設計等后續課程的重要依據。本課程是集理論與實踐于一身的綜合性課程。學生通過本課程的學習, 掌握園林規劃設計的基本原則及布局,通過熟練的表現技法,將設計理念清楚表達在圖紙上。不僅如此,學生可將該課程所學與其它植物類、建筑小品類專業課程結合,從而將設計思想表達得更充分,更詳細。風景園林規劃設計的課程由理論及設計兩部分組成。理論部分包括對園林中外史的簡介,園林的美學特性、布局形式、植物建筑造景的特點,以及各類園林景觀設計的程序;設計部分則是通過案例解析及實作練習,掌握地形、道路、山水、建筑、植物等園林要素的搭配。
由于風景園林規劃設計是一門設計類的學科課程,因此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設計表現能力和藝術審美情操。同時,要求對園林四大要素的特點、布局掌握扎實。這樣,才能保證所設計的作品美觀、實用。
二、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基礎知識不扎實
中職教育的學生整體上來講,基礎知識薄弱、學習習慣不夠規范。這就意味著學生在學習中會容易放棄,不夠堅持。再加上學生的文化藝術修養不是太高、少有學生具有較好的手繪表現能力。從而在設計訓練當中會失去耐心,頭腦中缺乏所謂的“靈感”,造成所設計的作品空洞、表現不規范、美感差。
(二)課程時數不夠,教學內容繁多
過去,園林規劃設計課程是兩學期、周學時為4學時以及一周實習的教學安排。教改以后,直接濃縮為一學期,減少一半。這就打破了理論和設計的比例。因為理論知識繁多,若刪減過多,設計階段難保設計質量;若不刪減,設計訓練的次數不夠,也會影響學生的實際設計能力的訓練。所以在課程安排上著時困難。
(三)外出實習機會不夠多
鑒于園林專業對園林要素,尤其園林植物的要求,外出參觀實習對于學生專業提高有相當大的幫助,尤其是對園林要素、園林布局的直觀認識。隨著課程時數的減少,首先就是外出教學時數的減少,從而造成學生對園林的認識僅僅限于書本和圖片,不夠全面。
三、教學改革的初探
(一)正確適當縮減風景園林規劃設計的理論部分
該課程的理論知識包括園林中外史簡介、園林美學特性、園林布局、園林要素和各類綠地園林設計。其中,中外史簡介作為園林鑒賞部分,對于學生對園林分類及特點的了解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在課程時數足夠的情況下,盡可能的講解一些中外名園。而園林美學特性作為純理論部分可大幅度縮減。作為園林基礎知識的園林布局和園林要素部分,是園林設計好壞的根本。所以這部分內容需要花較多的時數。
該課程的設計理論部分包括道路、廠區、居住區、學校、醫院、公園、屋頂等不同類型的園林綠地的設計訓練。整體來講,每一類綠地的設計訓練都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通過例案掌握此類園林設計布局和要素的特點;第二階段,進行設計實作練習;第三階段,通過方案講解,評獎,找出方案不足之處進而不斷完善。因此,這部分需要占據更多的時數,需要盡可能多的時間去體會各類綠地的特點并且掌握。
(二)欣賞借鑒優秀的風景園林設計案例
風景園林規劃設計作為一門設計類課程,要求學生在掌握基本設計理論,繪圖表現技能的基礎上,更多地是要具有豐富多樣的設計創新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因此,為了加強能力的培養,在教學中將理論的講解、設計作業的練習、園林設計案例的引入有序地交叉結合起來,使學生的專業學習能與社會發展步伐保持一致。通過自然與園林設計、社會生活與園林設計—游憩空間、視覺景觀與園林設計、審美意境與園林設計這四個主題內容,分別融入介紹先進的設計理念和一個或幾個獨特而又具有代表性的設計作品,讓學生在案例的閱讀、思考、分析、討論中,建立起一套適合自己的完整而又嚴密的邏輯思維方法和思考問題的方式[1]。
(三)加強學生實作練習及實踐性教學
首先是通過分組設計方案、演示方案、口述講解設計理念等練習形式,來訓練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及個人設計理念的表達能力,豐富活躍學生的設計思想。其次,在教學中適當安排學生外出參觀實習。通過對一些優秀園林作品的參觀及到施工現場的學習,可以促進學生對植物配置的認識。對于植物的觀賞特性和規格大小,有更直接的感性認識,從而可以提高學生植物造景設計立面圖、效果圖以及種植施工圖的繪制能力。
四、小結
風景園林規劃設計是一門應用性較強的設計類課程。通過這門課的學習,讓學生能將不同類型園林植物靈活配置,將園林植物與其他園林景觀要素合理搭配,做出更好的設計作品,是我們專業教師需要不斷努力,為之不斷探索的方向。
[參考文獻]
[1]田雨.園林專業種植設計教學改革探討?安徽農學通報AnhuiAgri SciBull2009,15(11)
[2]劉華.現代園景設計創意祥解,廣東科技出版社,2000
[3]胡長龍.園林規劃設計,中國農業出版社,1999
[4]鄭曙旸.景觀設計[M].杭州: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01
關鍵詞:風景園林;規劃設計;專業基礎課;優化
風景園林專業課程是農林院校園林和風景園林專業課程的主要方向之一,尤其是風景園林專業,一系列的課程均是圍繞風景園林專業而設置。專業基礎課是學生進入專業的入門課,是學好專業課的前提保障,因此對于風景園林專業的其他課程的學習至關重要。
一、風景園林專業類課程專業基礎課分析
(一)教學目標
風景園林專業類課程專業基礎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掌握風景園林專業的基本概念與基本理論,并能通過理論的學習,能夠分析園林設計的作品;掌握風景園林專業的圖紙繪制的規范與表現技法,掌握從方案設計的平面圖、立面圖、剖面圖、透視圖、鳥瞰圖以及施工圖的表達方法,并通過一些園林空間與建筑空間的模型制作,讓學生初步掌握園林三維空間的尺度,以及與空間功能的關系,為今后的一系列課程設計打下理論、繪圖以及空間感知的基礎。
(二)教學主體的特點
教學的主體由兩部分所組成,即教師與學生。風景園林專業類的課程講授的教師主要是風景園林專業的專業教師與美術教師,專業教師主要講授《風景園林專業原理》、《設計初步》、《園林制圖》、《園林建筑設計初步》等專業基礎課程,《景觀表現技法》、《構成設計》等課程是由美術老師開設。風景園林專業的學生是參加全國高考統一招生錄取的理科學生,有較好的邏輯思維和自主學習的能力。但入學沒有美術類課程的測試,絕大部分的學生沒有美術基礎,對于繪圖等技法比較陌生,入學需要一年的時間進行素描、水彩等基礎美術課程學習的基礎上,學習專業基礎課的繪圖表現的學習。
(三)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風景園林專業類專業基礎課是學生接觸專業的入門課,一開始學習專業課都投入了極大的熱情,但隨著課程的不斷深入,學習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課程的學習中與規劃設計的課程設計中。
(1)風景園林專業的理論課理解問題
《園林藝術設計原理》作為設計理論的基礎課,對其內容的理解與應用應貫穿于整個園林設計的相關課程的整個學習中,但由于該門課程開課時間較早,而且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并不是十分明確對相關課程設計的指導作用,加上時間的遺忘。因此,該門課在其后的設計課中的學習會出現一些“斷檔”現象。
(2)圖紙表現問題
圖紙表現問題也分為兩個方面,一是制圖規范,二是技法藝術性。圖紙表現的規范主要是在《園林制圖》與《設計初步》課程中講述,是園林設計相關圖紙的繪制需要遵循的制圖規范,學生在課程學習中,大部分是以臨摹相關的圖紙為主,在其后的課程設計中就會出現由于概念的不清而出現的一些不規范的繪圖,如立面圖與透視圖的混淆、施工圖的標注、索引等等問題。表現技法藝術性一直是困擾園林與風景園林學生的一個問題,主要原因是學生沒有美術基礎,雖說大一上了一年的美術課,但是課時相對較少,且一周只一次美術課,對于圖紙色彩關系的處理以及鳥瞰圖、透視圖繪圖的技法教難,很難一時掌握,在相繼的課程設計中表現并不是很理想。
2.教師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師的專業不同導致教學方法不同
園林設計類課程的專業基礎課理論的開設是風景園林專業的教師,而技法類的課程大部分是美術老師。美術老師都是長期受藝術的訓練,其授課的方法大部分是以美術的訓練的過程為基礎,而園林專業學生的美術基礎較差,單純美術的訓練在短期內很難見成效,學生的訓練大部分是以臨摹為主,很難掌握設計表現的實質與內涵。
(2)對學生的要求不夠嚴格導致教學不夠嚴謹
并不是所有的學生都能在基礎課階段進入到專業的狀態,隨著課程的深入,內容的增加,圖紙量的增大,學生會出現厭學的情緒,從而導致學習熱情下降,拖圖的現象比較嚴重。而有些教師礙于情面,加之課堂教學評估的壓力,對學生姑息遷就,影響了教學效果。
(3)實踐性教學環節薄弱導致對學生基本技能的培養不足
由于風景園林專業屬于理工科專業,學生缺乏美術基礎,更要加強藝術審美能力的培養。因此,在一入學,就加強學生美術基礎的培養。但是,單純靠課堂的時間很難建立起學生的形象思維的能力。而且近幾年,由于計算機輔助設計的普遍應用,學生普遍輕視手繪,導致在專業的規劃設計類課程中,方案能力和手繪表達圖紙的能力都較弱。
二、風景園林專業基礎課的優化策略
從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出,風景園林專業類的專業基礎課不僅是課程本身的要求,更是規劃設計一系列課程的應用,最終的培養目標是提高學生的規劃設計與實際應用能力。因此,為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使學生打下更加堅實的基礎,需要對上述存在的問題提出優化的策略。
(一)教學內容的優化
1.增加理論教學的實例,加深學生對理論的理解
專業基礎課中的理論課最終是應用到專業課程的實踐教學之中,在理論教學中增加一些風景園林專業的實例,一方面減少理論教學的枯燥性,加強學生對理論的理解,另一方面,提高學生對理論實際應用的能力,將理論更好地應用到規劃設計中,提高園林設計的水平。風景園林專業是藝術設計的一種重要形式,以繪畫藝術、音樂藝術、造型藝術等綜合時空藝術設計,因此,理論課之初以各種藝術形式增強學生對于藝術的直覺和敏感,從同學們熟悉的藝術形式自然過渡到園林藝術設計。
2.加強繪圖技法培養,增加繪圖量,提高學生的圖紙表現力
近幾年的專業基礎課的教學中,為了鍛煉學生的手繪表達能力,有機地將圖紙表達的手法貫穿在《設計初步》和《景觀表達技法》中,課堂上,老師有的放矢地加強風景園林平面圖及其效果圖的直接訓練,做到“形象的思維”邏輯化,注重一些技法的表達;同時,加大作業量,課上課下一起抓,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二)教學方式的優化
1.教與學結合,加強學生學習目標、學習態度與學習興趣的培養
興趣是學好一切知識的前提,培養學生對專業的興趣是專業基礎課的主要任務之一。可以通過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如利用多媒體增加教學的直觀性,可以到現場感受的實際的空間與尺度,課程設計由淺入深,逐漸建立學生對專業的信心與興趣。
2.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緊密結合,加強學生的應用能力
風景園林專業的最終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學生規劃設計的能力,因此,在專業基礎課教學階段就應該加強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的結合。如《風景園林規劃與設計原理》增設了對不同園林設計形式的臨摹與分析,訓練學生能夠按照園林藝術規劃設計理論來分析園林設計的空間布局與景觀的設計,引導學生學會賞析一些設計作品的優劣;《設計初步》、《園林制圖》等課程在講述制圖規范等基礎上,實例以實際項目的園林總體平面圖、剖面圖、立面圖以及透視圖、鳥瞰圖、施工圖的繪制,要求學生不僅識圖,而且掌握各種圖紙的基本制圖規范。
3.多媒體教學與手繪相結合,增強課堂教學的信息量與藝術性
多媒體作為現代教學的一種手段,在風景園林容藝術與與科學一體的學科,更是不可缺少的一種手段。在理論課的教學中,注重“圖文并茂,聲像結合”,一方面傳授風景園林規劃設計的基本原理,一方面注重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與藝術修養。如在ppt中,多插入一些手繪的、電腦繪制的設計方案及其實際項目的實景照片,還注重播放一些視頻資料,這些視頻資料以專業為主,同時,還增加一些藝術價值較高的視頻,以不斷加強學生的藝術素質修養,同時使枯燥的理論課,能夠愉悅學生們的心情,加強學生對專業課的興趣。
4.專業基礎課與專業課的有機結合,不斷調整專業基礎課的內容與講課方法
專業基礎課無疑是專業課的基礎,專業課反過來也可以促進基礎課的教學。都是基礎課在低年級開設,在專業課的教學過程中,如果學生專業基礎不扎實會在專業課的學習過程中暴露出來,就要及時反饋給專業基礎課的任課教師,分析出現這些問題的原因,調整教學內容或方法??傊?,風景園林專業的基礎課的教學質量直接關系到風景園林專業學科的教學質量,關系到園林以及風景園林專業學生的培養質量,因此,抓好專業基礎課的教學至關重要。同時,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東西方文化的不斷交流,也促使專業基礎課的教學首先是立足于本專業,同時也要按照社會對園林專業人才的需要,不斷調整教學計劃、教學內容與方法,以培養出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綜合性素質的人才。
參考文獻:
[1]劉濱誼.風景園林學科專業哲學風景園林師的五大專業觀與專業素質培養[J].中國園林,2008,24(01):12-15.
[2]吳良鋪.人居環境科學與景觀學的教育[J].中國園林,2004,20(01):2-5.
[3]王紹增.論風景園林的學科體系[J].中國園林,2006,22(05):9-11.
[4](英)安娜•約根森著,趙紀軍譯.英國謝菲爾德大學景觀學系風景園林碩士設計課程簡述[J]風景園林,2006,2(05):20-29.
一 前言
在日新月異、突飛猛進的中國聚居環境建設中,景觀的規劃與設計曰是舉足輕重。面對迅速發展變化的中國景觀規劃設計市場,置身于如火如荼的景觀規劃設計工程實踐。明確景觀規劃設計的根本目標,具備掌握評判景觀旅游規劃設計方案的眼界標準,熟悉景觀規劃設計作為一門學科的理論原理,從而發展創新、規劃設計出更多的景觀杰作,是每一位從事景觀規劃設計實踐的同行首要解決的根本問題。 歷經百年,時至今日,景觀規劃設計的內容已擴展得越發廣泛。時空范圍上,從數萬km2的區域旅游發展規劃到數hm2的城市廣場、公園、居住小區景觀環境;項目內容上,從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旅游度假區策劃規劃、主題公園規劃到城市綠地系統規劃、道路景觀規劃設計、濱水帶規劃設計;項目性質上,從自然原始景觀的保留到人工生態的再造,從傳統文化的發掘到現代精神的追求,從基于理性的解析重構到基于浪漫的隨心所欲,從基于工程技術的計算論證到基于文學藝術的靈感頓悟,總之,落實在各個具體項目中的現代景觀規劃設計時空跨度之大、項目種類之多、呈現結果之豐富,已遠遠超越了傳統意義上的景觀園林。詩情畫意還要,疊山理水也不可少,但僅靠這些園林的傳統已難以滿足今天社會對于景觀的需要。目標的大眾性、項目內容與參與人員的豐富性、規劃設計實踐的環保生,這三個特性代表了現代景觀有別于傳統園林的基本特性。
二 景觀規劃設計實踐的三元
從國際景觀規劃設計理論與實踐的發展來看,筆者認為,現代景觀規劃設計實踐的基本方面均蘊含有三個不同層面的追求以及與之相對應的理論研究:
1、景觀感受層面,基于視覺的所有自然與人工形態及其感受的設計,即狹義景觀設計;
2、環境、生態、資源層面,包括土地利用、地形、水體、動植物、氣候、光照等自然資源在內的調查、分析、評估、規劃、保護,即大地景觀規劃;
3、人類行為以及與之相關的文化歷史與藝術層面,包括潛在于園林環境中的歷史文化、風土民情、風俗習慣等與人們精神生活世界息息相關的文明,即行為精神景觀規劃設計。如同傳統的風景園林,現代景觀規劃設計的這三個層次,其共同的追求仍然是藝術。這種最高的追求從古至今始終貫串于風景園林理論與實踐的三個層面。筆者將上述三個層面予以概括提煉,引出了現代景觀規劃設計的三大方面:景觀環境形象、環境生態綠化、大眾行為心理。筆者稱之為現代景觀規劃設計的三元(或三元素)。
現代景觀規劃設計的三元素,源于景觀規劃設計的實踐??v覽全球景觀規設計實例,任何一個具有時代風格和現代意識的成功之作,無不飽含著對這三個方面的刻意追求和深思熟慮,所不同的只是視具體規劃設計情況,三元素所占的比例以及側重不同而己。
景觀環境形象是從人類視覺形象感受要求出發,根據美學規律,利用空間虛實景物,研究如何創造賞心悅目的環境形象。
環境生態綠化是隨著現代環境意識運動的發展而注入景觀規劃設計的現代內容。主要是從人類的生理感受要求出發,根據自然界生物學原理,利用陽光、氣候、動物、植物、土壤、水體等自然和人工材料,研究如何保護或創造令人舒適的良好的物質環境。
大眾行為心理是隨著人口增長、現代信息社會多元文化交流以及社會科學的發展而注入景觀規劃設計的現代內容。主要是從人類的心理精神感受需求出發,根據人類在環境中的行為心理乃至精神生活的規律,利用心理、文化的引導,研究如何創造使人賞心悅目、浮想聯翩、積極上進的精神環境。
景觀環境形象、環境生態綠化、大眾行為心理;元素對于人們環境感受所起的作用是相輔相成、密不可分的。一個優秀的景觀環境為人們帶來的感受,必定包含著三元素的共同作用。這也就是中國古典園林中三境--物境、情境、意境一體的綜合作用?,F代景觀規劃設計同樣包含著傳統中國園林設計的基本原理和規律。
強調景觀環境形象首先需要的呈鮮明的視覺形象強調環境生態,首先要有足夠的綠地和綠化強調群體大眾的使用,首先要有足夠的場地和為大多數人所用的空間設施。這三個看似簡單的問題,恰恰是現代景觀規劃設計與傳統風景園林規劃設計實踐側重的差異所在,也正是中國現代景觀規劃設計和建設自始至終所面臨的三大難題,考察時下中國的景觀規劃設計實踐,只要能夠首先把著眼點放在解決這三萬面的問題上來,就可以算是成功了一半。
當前中國景觀規劃設計在形象問題上,從南到北,照搬模仿、少有個性鮮明、耐人回味、境界高遠意味深長的作品。不少設計仍然被僵化地局限于西方傳統園林的模仿、照搬。
環境綠化設計中,目前我國大多數的景觀規劃設計往往側重于構成景觀環境的,“硬質景觀“,而忽視了綠地林陰一類的“軟質景觀“的規劃設計。景觀環境建設中,各類缸磚、花崗巖、石料、不銹鋼等金屬材料所占比例仍然過大,相比之下,綠地草皮、林木花卉、河池水體則往往處于從屬地位。
景觀規劃設計中的場地意識淡薄,更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司題。由于人口眾多、幾千年來城市戶外環境場地一直極度缺乏。習以為常之后,就連景觀規劃設計也喪失了“提供足夠的活動場地“來滿足游憩行為這一景觀規劃設計的基本目標。對于居住,人們都知道建筑面積、人均居住面積等術語;可是,對于居住的景觀環境,若要問一下,一個人起碼應該有多少戶外活 動場地才適合,就連我們專業人員也很少去認真思考。 對于處于起步階段的中國現代景觀規劃設計實踐,鮮明的視覺形象、良好的綠化環境、足夠的活動場地是基本的出發點,隨著景觀環境建設的發展,僅僅滿足這三方面,也許還遠遠不夠。但這畢竟是遠期景觀發展的基礎、對于未來景觀建設的騰飛、將起到重要的作用。
正是基于景觀規劃設計實踐的三元,在眾說紛紜的各類景觀規劃設計流派中,三種新生流派正在脫穎而出:
1、 與環境藝術的結合--重在視覺景觀形象的大眾景觀環境藝術流派;
2、 與城市規劃和城市設計結合的城市景觀生態流派--以大地景觀為標志的區域景觀、環境規劃,以視覺景觀為導向的城市設計,以環境生態為導向的城市設計;
3、 與旅游策劃規劃的結合--重在大眾行為心理景觀策劃的景觀游憩流派。這三種流派代表著現代風景園林學科專業的發展方向。轉貼于 三 景觀規劃設計觀念目標的三元
游憩行為、景觀形態、環境生態是最觀規劃設計觀念目標的三元。就目前中國現狀而論,景觀規劃設計、園林、城市規劃、建筑學、環境工程、環境藝術、專家學者、部門領導、管理人員,不同學科專業和不同職業背景的人對于景觀規劃設計觀念目標的理解、解釋各不相同,甚至差別很大。為此,人人都需要跳出學科、專業、職業、經歷的局限,根據中國社會的需求,以景觀規劃設計的實踐檢驗作為立足點,來看待自身也在不斷演進的景觀規劃設計。根據多年的景觀規劃設計實踐,筆者以為,對于中國,全面的景觀規劃設計應包?quot;游憩行為“、“景現形態“、“環境生態“這三個方面的規劃與設計?!坝雾袨椤暗囊巹?,其核心是對景觀資源(分為自然天成的和人為創造的兩類)、人們的行為心理與項目經濟運作,這相互交織的三者進行揣摩、分析、設定、預測,統稱策劃“景觀形態“的規劃設計,又稱為風景園林規劃與設計,其核心是對游憩行為、景觀項目、設施建設,這二者進行空間布局、時間分期、設施設計,統稱規劃設計;環境生?quot;的規劃設計,其核心是對景觀環境、景區、景點的自然要素環境與因景觀開發建設而引起的影響,進行識別、分析、保護的規劃設計。一個幾萬km2的區域旅游發展規劃也好、一個風景旅游區的項目策劃也好、一個景觀場所的修建性詳細規劃也好,雖然規模、層次、深度各種相同,但是,規劃設計中都必須將這三方面作為基本內容予以考慮,所不同的只是三方面的比重、深度有所十同而已。
四 景觀規劃設計操作方法論的三元
多學科專業人員介入、層次明確的系統理性、規劃與設計的專業素質,這是景觀規劃設計操作方法論上的三元。
景觀規劃設計的多學科專業性,要求操作中,首先要保證一定數量人員的同時介入。根據筆者的實踐經驗,一個稍上規模的景觀規劃設計項目,通常需要來自不同領域總共數人乃全數十人的介入,其中至少要有四五位專項負責人員參與,若要保證起碼的質量,哪怕是再小的景觀規劃設計也不是一兩個人所能完成的 其次,在眾多學科專業同時介入中,必須樹立規劃的層次級差觀念,哪些方面是重要的?那些方面是次要的?哪些是潛在決定的因素?哪些是間接甚至是引起誤導的表象?目的是抓綱帶目、綱舉目張。誰是綱,誰是目?必須達成共識,否則綱目混淆,主次顛倒,反而給規劃幫了倒忙。這就如同城市規劃,社會經濟、人口、文化、總體、道路、景觀綠化、市政管線,在眾多分工專項中,需要由“總體“作為龍頭,也如同建筑設計,建筑、結構、水、暖、電、概預算中要由建筑作為統領對于景觀規劃設計,經濟、心理行為、游憩、資源、文化、歷史、景觀、園林、環藝、交通、設施、環保、生態等等,在這些眾多因素的專項規劃中,也需要一個“龍頭“,這個龍頭必須是游憩行為一時空形態布局一環境生態保護三結合的“規劃“。結合國情,基于實踐,筆者堅持以景觀與城市規劃師的規劃專業素質作為景觀規劃設計師的實踐根基。這種規劃的根基,除了時間空間布局與形態設計,其根本的素質在于:一方面要具備條分縷析、辨別綱目的嚴密的理性思維與行動;另一方面還要具備靈活應變、始終創新、自由浪漫的感性思維與行動。這也正是“規劃“與“設計“的本質所在,景觀規劃設計更不例外。
五 景觀規劃設計理論研究的三元
明確觀念、分清綱目、不斷創新,要在景觀規劃設計的實踐中做到這些,還必須借助于理論,借助于結合中國國情的景觀觀劃設計理論。對于目前我國剛剛起步、眾說紛紜、觀點各異的景觀規劃設計理論,筆者提倡以下三方面的研究側重:
1、從景觀規劃設計的核心內固入門,研究以人為中心的游憩規劃設計和以環境為主導的景觀資源籌劃;
2、從景觀規劃設計的操作落實著手,研究各類景觀活動項目空間與時間分布的規律以及相應的規劃設計;
3、從景觀規劃設計諸綱目因素的分析評價突破,分析判定景觀規劃設計的價值觀念,把景觀經濟、社會、環境的三大效益評價與景觀規劃設計關聯的各個要素掛鉤量化,尋求發現滿足社會市場需求的中國景觀規劃設計的內在規律。
六 景觀規劃設計學科專業的三元
當今中國景觀觀劃設計作為一門新興學科專業正在迅速擴展,傳統園林學一統天下的局面正在打破,代之而起的是風景園林、環境藝術、旅游游憩三大專業分爭景觀規劃設計天下?“。不足為奇,現代景觀規劃設計,其核心就是這三大方面的綜合。一是藝術,即以視覺形象為核心帶動的景觀藝術,在這方面,環境藝術專業最為擅長;二是物質環境的規劃設計,即以環境綠化、水土整治為核心的園林綠化藝術與技術,這是園林專業的強項;此外,園林綠化也好,環境藝術也好,所營造的景觀園林環境終究是為人類所使用的。這就涉及到研究人的心理行為,什么樣的環境為人們所喜愛,什么環境下會引發什么樣的行為活動,等等,進一步通過組織人的活動、安排娛樂休閑時間,這樣只引出一個大的分支,國際上叫“游憩娛樂學“。在中國名義上沒有這個專業,但實際上正在從旅游管理、風景園林學科中產生。目前,在全國,設有環境藝術專業的大專院校約100所;櫨性傲腫ㄒ檔拇笞ㄔ盒S?0所左右;設有旅游管理(旅游規劃方向)類專業的大專院校約80所。由此就構成了現代景觀規劃設計這一學科。從學科發展演化來看,環藝、游憩娛樂都是近現代、工業革命以后引入的,園林專業則較為傳統。
具有競爭生存力的現代學科,往往需要若干個專業的共同支撐。面對未來學科之間的競爭,應當變群雄逐鹿的“三國格局“為現代景觀規劃設計學科的“三位一體“。
風景園林學(LandscapeArchitecture)是規劃、設計、保護、建設和管理戶外自然和人工境域的學科。其核心內容是戶外空間營造,根本使命是協調人和自然之間的關系,是人居學科群支柱性學科之一。風景園林學主要涉及兩類問題:如何有效保護和恢復人類生存所需的戶外自然境域?如何規劃設計人類生活所需的戶外人工境域?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學科需要融合工、理、農、文、管理學等不同門類的知識,交替使用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綜合應用各種科學和藝術手段。因此,也具有典型的交叉學科的特征。
二、國內風景園林專業辦學現狀及存在問題
(一)辦學現狀據統計,2009年我國共有38個風景園林類學科博士培養點、88個學科碩士培養點,25個風景園林碩士專業培養點和184個本科專業培養點,覆蓋全國175個學位授予單位,其中高校為172個。1998—2009年間,我國風景園林學科和專業培養點高速增長,學科博士點年平均增長約20%、學科碩士點年平均增長約20%、本科專業培養點年平均增長約14%。在風景園林學成為一級學科之前,這些專業培養點分設在工、農、理3個學科門類多個一級學科內,名稱混雜重疊,即使是業內人士都很難說清楚。2012年,教育部對風景園林學進行了學科評估,參評高校共計38所,其中建筑背景類19所,農林背景類18所,藝術背景類1所,從評估結果來看,排在前5名的高校中(含并列),建筑背景類有7所:同濟大學、清華大學、東南大學、天津大學、重慶大學、華南理工大學、西安建筑科技大學;農林背景類有7所:北京林業大學、南京林業大學、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四川農業大學、東北林業大學、福建農林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就專業特色而言,建筑背景類院校的風景園林專業側重于空間形態塑造,農林背景類院校的風景園林專業的優勢在于植物材料的應用。就應對中國當前日益復雜的戶外環境問題而言,無論在專業知識結構方面,還是規劃設計理論與方法等方面,各校均需要繼續發展完善。從發展規模來看,參評的學校有些是一個學院,如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現有教職工約100人,其中工程院院士1名,教授21人,副教授30人,現有學生3145人,其中本科生2014人,全日制學術型碩士研究生366人,全日制風景園林專業碩士研究生205人,博士研究生142人,在職研究生418人。有些則是一個系,如同濟大學景觀學系,現有教師21人,其中教授9人,博導13人,每年招收本科生60人、碩士生100人(其中普研40人、專碩60人)、博士15人、博士后1~2人。人數雖少,但無論是科研水平、教學質量,還是畢業生質量,都在國內處于領先地位。
(二)存在問題多年來,針對風景園林教育中出現的問題,眾說紛紜,歸納起來有如下幾個方面。
1.風景園林學的科學性問題如雨后春筍般涌現的風景園林專業培養點,一方面說明了本學科發展的強勁勢頭,另一方面也提出了一個問題,是不是任何學校都可以辦風景園林專業?辦學是否有專業門檻?風景園林的科學性如何考量?
2.專業教育的規范性與各高校辦學的獨特性問題強調規范辦學,最直接的就是要確定專業核心課程,而發揮高校各自的優勢,則可以實現人才培養模式的多樣化。隨著《高等學校風景園林本科指導性專業規范(2013年版)》的出臺,專業教育的規范性問題已經得到了根本的解決,然而各高校辦學的獨特性問題仍然懸而未決。3.高校與用人單位在培養目標上的錯位問題設計單位希望學生畢業后便能獨立工作,是成熟的專業人員,而不是設計院的實習生;希望學生在學校內通過系統的訓練,掌握全過程的設計知識,而不是僅僅停留在方案階段。設計單位不希望學校通過設計院實習來彌補設計教學中的不足。高校則認為用人單位對畢業生存在急功近利的要求,認為學生在校讀書是為了發展智力、學習理論、提高創造力和培養綜合素質,為未來的就業和職場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4.教學方法問題作為一門應用性的學科,風景園林具有藝術和科學的雙重屬性,很多問題的答案都可以不止一個,因此,培養風景園林師應注重創造性,注重與實踐對接。國際風景園林師聯合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風景園林教育》指出,在學習階段,教師指導、師生互動及討論式教學應占各課程體系的實質性內容的一半左右。目前,很多高校受到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教學模式影響,教學方法有待改進。另外,教學環節上還存在不完整的現象。以法國國立凡爾賽高等風景園林學院為例,其非常注重對場地的觀察分析,每個課程設計對場地的考查次數一般不少于3次。國內高校對這一環節一般不太重視,有時甚至不會到現場去,很多課程設計所選的題目本身就是假題。
5.教學資源問題國外風景園林教育非常注重教師隊伍建設及教學資源的整合。以美國佐治亞大學風景園林專業為例,其所在的環境設計學院擁有世界一流的教學團隊,全院37名教師多數既是學者,又是注冊風景園林師。學院注重與校內眾多學院(如人文學院、生命科學學院、社會科學學院、物理學院、藝術學院等)的交流、合作教學與科研。風景園林五年制本科教育要求學生每年必須選修2~3門其他院系的專業課程,以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學院還不定期從校外、國外以各種形式聘請著名教授、設計師及社會成功人士來系里參加教學、評圖和講座,開闊學生的視野。美國哈佛大學是全球第一個開設風景園林專業的大學,至今仍在美國處于領先地位。該學科的領軍人物全都有在事務所從事規劃設計的工作經歷,高級選修規劃設計課主講教師全是風景園林大師級的教授。除了建設自己精干的師資隊伍外,哈佛大學還從校外、國外以各種形式聘請著名教授、設計師來系里參加教學、講座和評圖工作,從而使師生時刻能接觸到最新和最先進的知識。法國國立凡爾賽高等風景園林學院有廣泛的社會資源,眾多法國一線風景園林師都在此任教,其中不乏大師級人物。學院實行項目輪換制,根據不同的項目來安排導師。幾乎所有的導師都擁有自己的設計事務所。學生四年學習期間可以直接接觸到不少于20位活躍在風景園林界的設計師。相比之下,國內很少有高校能做到這一點。
三、華東理工大學風景園林專業概況及辦學特點
(一)風景園林專業發展概況華東理工大學風景園林專業設在藝術設計與傳媒學院里,起始于藝術設計專業的環境藝術設計(后更名為公共藝術設計)方向和旅游管理專業,2012年新增景觀學本科專業,2013年統一更名為風景園林專業,同年增設景觀規劃與設計碩士點。至此,形成了從本科教育到碩士研究生教育的風景園林專業教育格局。
(二)風景園林專業辦學特點1.原公共藝術設計方向植根于藝術學門類設計學一級學科之下,課程設置偏重于形態訓練、設計中的創意構思、藝術處理,在工程技術方面較為欠缺,把握宏觀尺度規劃設計能力一般。再者,課程設置兼顧風景園林和室內設計兩個方向。學生精力分散,受課時限制,兩個方向授課內容都有待于深化。盡管如此,師生經過共同努力,還是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我們在上海市城市規劃學會組織的2013年城市袖珍廣場大學生設計競賽中獲二等獎1項,優秀獎3項,在上海市風景園林學會組織的2013年現代杯風景園林規劃設計大賽中獲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佳作獎2項,并獲得優秀組織獎。2.風景園林專業教師由原旅游管理系的教師和公共藝術設計方向的教師整合構成,現有教授3名,客座教授3名,副教授8名,講師及助教5名,個別教師專業上不對口,特別是風景園林規劃設計、景觀植物學、景觀工程師資存在缺口。景觀規劃與設計碩士點為設計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相交叉后產生,如何加強學科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是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四、華東理工大學風景園林專業教育發展方向
基于辦學基礎、國內外風景園林專業發展背景、中國社會經濟發展背景,我們對華東理工大學風景園林專業的教育發展方向探討如下。
(一)學科交流與融合面對中國城市化進程和環境惡化現實,我們加強與校內其他學院如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生物工程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等相關學科的交流融合,發揮風景園林專業在改善生態環境方面的優勢。加強量化研究,提高風景園林專業的科學技術含量。風景園林專業是科學與藝術結合的專業,那么科學與藝術各自比重是多少呢?有專家認為,科學技術應占到90%,當今的風景園林雖有藝術成分,但主要的理論實踐都基于科學、工程、技術。1999年美國風景園林師協會(ASLA)百年慶典上對該專業的定義也再次體現了風景園林的科學性遠大于藝術性,甚至其中都未提及“藝術”(Art)一詞。對于當今風景園林專業人士,“需要一個全面的科學方面的培養,但同時也必須具有創造力和想象力,這樣我們的設計才會與自然環境和諧,同時保護人類的生活質量,保存地球上豐富的文化遺產”。華東理工大學的風景園林專業應該依托相關優勢學科,大力提升科學技術含量,以理性為基礎,再談感性浪漫,這是今后立足于國內風景園林教育界的一個重要問題,需要我們認真研究落實。
(二)重點教學方向面向日益增長的生活需求,風景園林專業教育應走出城市。近期可以以新興旅游游憩地為對象,探索規劃設計的理論與方法,力求在專業教育及理論研究上有所突破。出于三方面考慮,一是華理風景園林專業以旅游管理系為主體申辦,在旅游游憩方面有一定的基礎;二是在中國,優秀的自然風景資源基本都已經被開發,針對人們閑暇生活的需求,大量新建的或改造的旅游游憩地規劃設計建設方興未艾,亟需要理論與方法進行指導;三是中國傳統風景園林擅長于小尺度的園林設計,對宏觀、中觀層面的規劃設計,無論是理論還是方法都還處于探索之中,這是重塑中國作為世界園林之母形象、形成風景園林教育中國學派的重要契機,值得我們努力奮斗。另外,在歷史文化遺產保護方面,部分教師也有較深厚的研究積累,這也成為另一個可以重點發展的研究方向。
(三)專業教育特色華理的風景園林專業教育不僅要依托學校理工科學科群優勢,不斷加強該專業的科學性、理性特色,而且面向日益提升的大眾審美水平,我們也需要依托藝術設計與傳媒學院,在風景園林細部設計、景點設計上不斷提升藝術設計水平。以風景園林專業為交叉點,可以實現多個專業的交融共生,如工業設計、產品設計、藝術設計、廣告設計等,充分發揮藝術設計學院的學科群優勢。
(四)培養目標與課程體系架構風景園林具有的藝術和科學的雙重屬性,決定了風景園林教育在知識結構上將向人文科學、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所組成的跨學科領域多元化發展。在學生培養目標上,本專業可以以KAQP為基礎框架,進行制訂。K指知識(Knowledge),A指能力(Ability),Q指素質(Quality),P指人格(Personality),Q與P內涵基本一致,二者可以結合,形成由知識、能力、素質/人格構成的KAQP人才培養模式。風景園林本科階段對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學習一般會經歷認知、理解、應用、綜合4個學習階段。將4階段與KAQP相對應,可以建立風景園林本科專業培養的目標結構,并以此為基礎確立本科教育的課程體系。
關鍵詞:生態理念;園林景觀;設計研究
中圖分類號:K928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引言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人類與自然生態和諧共處發展越來越重要。自從1969年麥克哈格《設計結合自然》的問世,將生態學思想理念成功運用到風景園林景觀設計中。而作為園林景觀設計出現的生態學理念, 也使園林景觀設計的思維和設計方法發生了重大變化,改變了景觀園林的傳統和單一形象。使園林景觀設計不再停留在花園設計的狹小天地,它開始介入更為廣泛的環境設計領域,體現了濃厚的生態理念。并以“設計尊重自然”、“以人為本”的設計原則,把園林景觀設計與生態學完美地結合起來,把園林景觀的設計要與土地、各種生物、自然氣候、生態系統等生態學和空間等要素完美的結合起來,并能達到良好的美學設計效果。使園林景觀生態要素和功能結構表現出來。
1生態設計理論的應用研究與現狀
在園林景觀設計中,景觀設計師應注意將生態科學技術和景觀美學理論原則相結合起來,規劃設計出人與自然生態合一的最佳景觀園林作品。而在園林景觀設計時,要更多的考慮對生態發展、能源及環境保護等多方面的影響。同時在進行園林景觀設計時,要尊重自然發展規律過程,追求生態和人類生活的和諧統一。建立可持續發展的具有生態學理念的風景園林景觀設計,如把各類生態學,包括動植物生態學、水文地理生態學、自然環境生態學、城市與農村田園式生態學等,都在景觀設計中起著重要的指導作用。但隨著生態學的發展,園林景觀生態學理論逐漸完善,對我國景觀園林規劃設計,也具有越來越重要的指導作用。并且對景觀設計產生了深遠影響。所以生態設計理論在現代園林景觀設計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園林景觀生態設計理論研究
2.1生態設計研究的基本要求
生態園林景觀設計必須體現出對于大自然的尊重和維護,綜合考慮園林景觀內的地理特征和水、氣、地質等條件及長遠發展要求,選擇園林區的最佳方位和發展規模。尊重自然,積極創造人與自然的和諧景觀。在開發建設前期努力保護原場地的植樹與獨特景色,建筑形式與環境自然景觀相協調,特別是尺度、色彩、形式等,盡量采用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材料。且現代園林景觀設計對藝術、科學和社會等三方面也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如應充分考慮景觀園林空間上要與自然的各物種生態習性和環境條件,如不同物種在空間、時間和氣候方面都有不同變化,合理運用和進行科學的搭配,形成結構合理、功能健全、相互協調、相互發展、種群穩定的生態式景觀園林。因此,把生態設計思想作為景觀設計中科學要求的重要部分,必須貫穿于園林景觀設計的全過程,才能保證良好的設計效果。
2.2園林景觀設計的原則
園林景觀設計都必須以尊重自然和建立生態平衡的原則,如在生態園林景觀設計中,反應在原有建筑系統的結構、布局形式與人文自然地理風情及江河湖泊水系的協調,并根據生態平衡原理,要充分的保護利用,尊重場地原有的自然環境的生態特征,根據自然生物的區域性;合理利用土壤、植被和其它自然資源;盡量減少對環境的破壞,充分利用當地的自然氣候條件,并以”以人為本”為宗旨的設計思想,因地制宜充分發揮當地自然自身功能、充分調動人類對自然生態的熱愛、充分挖掘自然的潛力,并且根據環境的條件來改變設計方案,從而達到人與自然的高度和諧且良性循環發展的自然生態景觀園林,體現自然元素和自然過程。并合理布局、科學生態設計。使景觀園林被理性地融合于生態的原則之中。
2.3生態設計思想與園林景觀設計的結合及應用發展
2.3.1在生態園林景觀設計時,不要把重點主要放在設計上面,也不能完全放在自然生態本身上面,而是應該把設計思想與自然現象相結合。作為一個優秀的景觀設計師,他尋求的不應是武斷的硬性的設計,而是去充分地利用當地自然本身提供的條件潛力來設計。體現出具有自然生態與人類和諧發展的景觀設計理念,如充分利用場地上原有的建筑和設施,賦予新的使用功能。在設計中要盡可能使用再生原料制成的材料,盡可能將場地上的材料循環使用,最大限度地發揮材料的潛力,減少生產、加工、運輸材料而消耗的能源,減少施工中的廢棄物,并且保留當地傳統的一些文化特點。
2.3.2
在景觀園林設計中應該因地制宜運用當地生長本土植物,尊重場地上的自然再生植被。尊重自然演變和更新的規律,在生態景觀園林設計時,必須重視對植物的設計和布局,并且,還要保證景觀內所有植物能夠獲得良好的生長環境。設計師可以憑借植物的生態原理和相生相克的特點,設計景觀內的植物群落,保證景觀和植物群落能夠協調統一,實現植物群落的穩定和有序生長,發揮生物多樣性的最大效益。從生態的角度看,自然群落比人工群落更健康,更有生命力。如是花費人力、物力和財力才能形成和保持效果的景觀,并不是生態學上的真正生態。所以,景觀設計師要理解生態的概念,了解生態理論與景觀園林設計相結合的重要意義。如在設計中或者充分利用在原有基址上的自然植被,或者建立一個框架,為自然再生過程提供條件,這也是發揮自然系統能動性的一種體現。從大的尺度來看,一片森林作為一個森林生態系統,一片水域作為一個水域生態系統,一片濕地作為一個濕地生態系統;從小的尺度上看,景觀內的一個池塘、一小片樹林、一條溪流同樣可以被視為生態系統。在對某一尺度上的景觀進行規劃設計時所要考慮和實現的目標,是運用生態學原理使各個生態系統內部的結構與物質和能量流盡可能達到動態平衡,同時與相鄰生態系統保持有機的聯系。任何尺度意義上的景觀,特別是城市景觀系統,與其關系最緊密的是人類自身。
2.3.3生態系統的和諧統一發展,其目的就是要滿足人類對于生態環境的需求。且人類的影響和活動始終貫穿于園林景觀設計的全過程,使得人的活動空間、時間、物質和精神需求等,都在不同的角度方面對園林景觀設計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比如,在對城市風景園林區進行土地整體規劃、設計布局時,應該首先想到要保護規劃區內的原生態濕地或林地、歷史文化或名人遺跡等。同時,以生態學的理念和因地制宜方式對土地資源結構進行合理的設計調整,使之符合規劃設計出新型土地模式和生態類型體系。也可主張運用生態原理營造園林植物群落,強調植物群落功能和景觀的統一性,從而形成一個和諧有序、穩定的植物群落,最大程度地實現生物多樣性。如在園林風景區的種植規劃設計為古建園林景觀區、生態保護林景觀區、山體彩化色葉林景觀區等。彰顯出各風景園林區的的獨特的自然和人文特色,逐步開發出具有旅游價值的與眾不同的風景園林區。
3結語
隨著人們對生態理念意識增強和對大自然環境生活的向往,大自然生態系統與人類生活和諧共處發展,是人類追求美好的生存環境,更是二十一世紀園林景觀設計師的首要任務。所以現代生態設計理念在園林景觀設計領域必將得到高度重視。因園林景觀設計是溝通人與自然的具體途徑和手段,所以園林景觀設計師要以生態學的設計思想為主導,把生態學設計理念和園林景觀設計相融合,并掌握了解生態設計理論的基本要求、生態設計理論、園林景觀設計的融合基本要素。設計出更美的生態式的風景園林藍圖。
參考文獻:
[1] 楊一寧. 基于生態學原理的園林景觀設計研究[D].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 2010
[2]陳六汀,梁梅.風景園林藝術設計 [M],中國紡織出版社,2004
[3]符氣浩.城市綠化的生態效益 [M],中國林業出版社,1995
【關鍵詞】 園林設計,造園理論,發展趨勢
魏晉 (公元220年~420年) 時期,“園林”已出現在張翰的詩詞中:“白日照園林”,以及陶淵明的詩詞中:“靜念園林好”。至此我國獨特的風景式園林風格形成。此后造園的設計經驗和藝術理論不斷發展演變。1634年,計成的著作 《園冶》 系統地總結了我國古典造園理論。所以說,園林景觀乃是為了補償人們與大自然環境相對隔離而人為創設的“第二自然”。它們并不能提供人們維持生命活力的物質資料,但是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彌補城市中的人們由于自然缺失所造成的生理方面及心理方面的各種需求。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人類文明的進步,人們的這些需求勢必相應地亦從單一到多樣、從簡單到繁復、從低級到高級變化發展,即醞釀了園林發展的最基本原動力,園林景觀發展趨向性不言而喻。
趨向性- (TAXIS) 是一生物或細胞天生的行為反應,指其對一指向性刺激 (由特定方向給的刺激) 而會有趨近(正趨向性) 或遠離 (負趨向性) 刺激源的動作。趨向性和向性不同,生物學上的趨向性有移動性且表現出趨進至遠離刺激源的指向運動 (Kendeigh1961),例如眼毛蟲屬的鞭毛原生動物會趨向光源。這里,指向性刺激為光,而其動作為趨向光,而趨光性正是對光刺激的反應。在自然科學中“趨向性”一詞主要是描述低等生物的一系列應激反應,在科學理論的研究中不乏有不同領域學科相互借鑒科學原理的例證存在,正如湯因比在 《歷史研究》 一書中報闡述的:“人類歷史中存在著從局部的統一 (分裂的文明) 向最后的大同 (統一的全人類文明) 發展的趨勢。”意即文明如此,那么作為文明的一個表現形式―――園林藝術同樣也會顯現出這樣的發展趨勢。將園林景觀的發展方向理論以“趨向性”類比,拓展研究領域,深化研究層面,總結園林景觀設計發展趨勢,探討其未來發展方向問題。將園林藝術的發展置于文明社會發展中來觀察,園林的產生、發展、演變各階段也伴隨著社會文明的漸進而發展演變。以一種文明的藝術發展為例,園林藝術的產生是受當時社會文化形態、當地氣候環境等多方面的因素影響,不斷地進步完善,逐漸形成該體系下的藝術形態。文明的發展是在不斷地“挑戰-應戰”模式中上升的,因此,在園林藝術發展的過程中,也會受到來自外來文明的沖擊和影響。對這種外來文化棄其糟粕,取其精華,將注入到本土文明中,順應融合、循環、進化的進程,最終形成一種完全適應本土文明的文化意識形態。在此過程中,文明形態一直進行著自下而上的變革,自上而下的反饋交流,在社會上層建筑與經濟基礎的相互影響之下,形成本土的園林景觀藝術形式,最終完成改造。在各種不同的園林藝術波形的不斷交錯行進中,相互影響、干涉,然后相互疊加,逐漸趨同,相互影響,繼之重新形成一種受到前面多種不同波形曲線共同作用的波,就可以被稱作最后的大同,也就是全人類的文明交融。
日本是中國的鄰邦,中國文化對日本文化發展影響深遠。日本自明治維新以來,吸取了大量西方有益的文化,東西融和,使本國的新文化有了長足的發展。日本景觀設計是從人們認知周遭生活環境的角度出發,力圖構建全體公民身心再生的空間,即“場所理論” (19世紀60年代中期稹文彥),使景觀逐步融入普通人生活,滿足普通人的需要。日本現代景觀擺脫了單純圖案或風景畫式的先驗主義,不再用一組畫來設計,比較注重形式上的簡潔,力求給觀賞者以最直接的視覺感觀沖擊。例如桑德藥品筑波綜合研究所內庭,即通過“形”來體現“通過視覺的直觀感受來表達設計的目的”設計理念,這種設計手法,注重視覺上的刺激,并通過整體氛圍渲染出獨到的日本民族特色氣質。日本園林設計已建立起融合了民族文化精華、藝術風格獨到的城市園林景觀設計理論體系。
當今,園林已經從少數貴族階級享受生活的奢侈品,逐漸成為大眾所受用的公共必需品,在類型、功能等方面也逐步向人與自然協調共生的關系方面考慮,相應地,園林藝術 (garden) 的學科范疇也逐步向其他學科領域延伸。19世紀,奧姆斯特德首先提出了“景觀規劃設計 (landscape architecture)”這個內涵更強的新名詞,逐漸得到各國園林界的接受和采納,此后迅速發展,并于1948年成立了“世界景觀建筑師協會 (IFLA)”。在歐洲,巴黎區域總體規劃在20世紀初城市化進程開始初期便被提出,巴黎是對城市化加速進程采取措施最早的城市。隨著巴黎地區的發展,第一個區域規劃法案―――PROST規劃的提出,就強調了“保護自然空間”,為巴黎地區現代風景園林規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隨后幾十年的區域規劃發展過程中,始終貫徹這一理念,并不斷完善、強化,區域規劃的日趨成熟也推動了區域綠地景觀系統規劃的完善。20世紀70年代間,大量優秀的公園設計作品將風景園林的發展推至巔峰。在不斷探索前進的過程中,巴黎現代風景園林規劃對區域規劃、領土景觀、地域特征的關注以及整體環境的改善是最值得借鑒的方面。
從環境角度看,現在城市生態失去平衡,亟需通過整合景觀網絡,恢復城市生態平衡,逐步收復失地。這也就是西方景觀設計師們對城市景觀空間設計十分重視的實質所在。因此,現代景觀設計師們留給我們的不僅是精美的藝術作品,而且是他們對城市、對自然的態度,和把景觀作為對話自然,復興城市的媒介的理念。同時,功能、藝術風格以及人與自然的關系,是現代城市景觀設計亟需解決的難題,因而在今后的設計中更需強調景觀是功能性、藝術性與生態性三者的有機融合。現代景觀設計還應具有對古典園林藝術理論的深刻理解及發揚,通過設計實踐將“傳統”寓于“現代”之中,從本質上把傳統理念和現代技術相結合,從而開辟出具有中國化印象的、和諧的、可持續的現代城市園林景觀設計之路。
參考文獻:
[1] 程緒珂,胡運驊主編.生態園林的理論與實踐 [M] .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9.
1.相同的學科源頭東西方國家的環境設計與景觀設計從發展來說都是建筑學的一個分支,與建筑學有深厚的歷史淵源。環境設計與景觀設計兩專業不僅在工作對象上相似,從學科傳統上尋找,它們的源頭都是建筑學。雖然景觀設計學作為一個獨立的學科存在,還很年輕,但從事這兩個專業的工作人員的工作方法是相通的。在人類發展的歷史長河中,在安排土地這件事上,環境設計和景觀設計一直貫穿其中,只是這項工作由不同身份的人員從事著,沒有正式稱為景觀設計師(landscapearchitect),而是由建筑師扮演了這個角色。早期的建筑師承擔了城市的選址布局、市政設施的構筑、建筑物的營造、甚至建筑內外裝飾,包括自然環境的美化等營造人居環境的職責。我們可從維特魯威的《建筑十書》中獲知,包括目前園林專業的工作范疇,原本也隸屬于建筑學,也是由當時的建筑師承擔的。我國第一個園林專業由梁思成發起,設置于清華大學建筑學院,稱為造園專業,后來移至北京林業大學,改名為園林。因此,園林的早期經驗就已植根于建筑學的傳統中,包括后來分流出的與園林專業因學科定義發生過學術爭論的景觀設計專業,其基本概念和方法都包含在建筑學的范疇里面。
2.不同側重的專業理論體系環境設計始于二戰后,并迅速在歐美發展且受到重視。作為一門新興的學科,它一步到位地把實用功能和審美功能作為有機的整體統一起來,是20世紀工業與商品經濟高度發展中,科學、經濟和藝術結合的產物。在中國,開設環境設計專業的各大院校本科教學計劃中,含有的設計歷史理論課程基本上都是西方美術史、中國美術史、現代設計史等。藝術設計的發展很大一部分源于工業設計,而工業設計發展及其理論成果在中國比較滯后,甚至可以說是空白,因此目前中國的藝術設計理論與思想基礎基本上是歐美傳入,或受其影響非常深刻。在這種設計理論思想的影響下,環境設計專業的學生要往中國景觀或園林設計方向發展,在追求造園意境方面是與農林院校、建筑院校學生存在一定差距的,原因是兩個專業的學科的教育體系不相同。比如北京林業大學風景園林專業,同濟大學城市規劃與風景園林專業的本科教學計劃,其設計歷史理論課程都包括中國古典園林史、外國古典園林史、園林歷史與理論,但不同學校培養出來的學生具有不同的專業特長,前者偏向西方理性的形式與裝飾化的藝術設計,后者偏向中國儒家學派含蓄委婉的場地設計。綜合以上分析,不難看出,由于不同的教育體系,不同專業院校培養出來的學生具有不同的設計表達能力。在教學上,形成了在農林院校綠化設計會偏重一些,而在工科院校,工程技術、空間設計思維會偏重些,而在藝術學院,則美學的要求則更高些的現象。
二、系列課程改革的思路
針對以上的分析,在具有相同學科淵源,但同時又存在不同側重點的教學體系的支撐下,藝術學院環藝專業景觀(園林)設計方向的教學應該朝著發揮專業特色優點,克服缺點,即重視園林歷史文化在教學中的滲透,避免流于形式的、缺乏功能考慮的裝飾藝術設計的思路進行改革。
1.建立人居環境設計整體的思路人居環境設計的整體思路的確立,旨在從一開始就讓學生有意識地將整體環境要素放在一起綜合思考,而不是單一、孤立地就建筑室內外裝飾、室外環境設計。江南私家園林中的建筑裝飾設計其分量并不比室外園林設計輕,但是如果只留意園林而不去關心園中的建筑,甚至整個江南地區蘇杭一帶的街道、宅院,其園林的存在便缺乏依據與說服力,也有悖于江南地區宅園一體的事實。而傳統園林專業教育中,偏重生態的自然環境設計,關乎園林以外的部分比重太小,比如園林建筑設計,學生可以完成建筑外觀的設計創作,但是涉及到室內的裝飾材料選擇,工程裝飾構造、風格設計等問題,就難以深入下去。相反的是,環藝專業的學生都能很好地把握建筑及其室內的設計。因此建立整體的人居環境設計思路是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
2.加強學生對中國園林文化歷史的學習與理解在參與實際項目中引導學生融入傳統園林設計的文化精髓,有目的地進行具有代表本土文化的園林設計創作訓練,彌補環境設計專業學生普遍存在的重效果而輕內涵的缺點。園林一直以追求意境為最高境界,在設計作品中,融入本土歷史文化,并以抽象的藝術手法表現,既寫實又寫意的作品才能使觀眾產生共鳴。3.培養建筑空間思維應該把環境設計專業中對建筑空間的理解與設計、裝飾藝術的方法與技巧、各種體現形式美的元素、動靜態五官感覺滲透到園林設計中,從而提高整個環境下園林包括景觀建筑在內的藝術效果。對空間設計的把握一直是景觀專業學生的弱項,把從建筑學專業和環藝專業中室內設計的教學思路借鑒到園林景觀課程教學中,強化學生的建筑空間思維能力,有針對性地進行訓練,可以更全面地提高學生的設計能力。以廣州美術學院設計學院建筑與環境專業為例,該課程名為“景觀設計”,設于第7學期,60學時,與“室內設計”、“建筑設計”并列為三大核心專業課程。同時,作為這三門核心課程的前期準備,第5學期還設有若干學時的“空間設計方法”課程。
4.系統的課題設計必須強調的一點是,由于教學計劃的課程設置的限制,環藝專業缺少城市綠地系統規劃、城市規劃原理這類課程教學,學生對規劃方法和規范的不了解,嚴重影響了他們的專業水準與就業競爭力。因此在教學中,尤其是在課題設計過程中,務必給學生增加這部分的知識點。在課題設計設置中,一般的教學方法都是從小庭院、別墅庭院做起,然后再到規模較大的公園、居住區綠地設計,在此基礎上,補充公園綠地、居住區綠地規劃、城市廣場設計,甚至是一些風景區的規劃設計,適當增加規劃原理知識點以訓練學生的規劃邏輯思維,提升他們的綜合設計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5.系列課程的整合與優化環境設計專業內的景觀設計方向的課程由于整個專業的學分學時限制,不可能完全開設出與正規的風景園林專業或景觀設計專業相同的課程。景觀設計方向的系列課程在環境設計專業中開設的時候應該避免重復。如開設了景觀(園林)規劃設計,就沒有必要再開景觀設計學基礎之類內容相似的課程,浪費有限的教學學時。因此,應以開設園林規劃設計、城市規劃原理、園林植物與應用(植物景觀設計)、中外園林歷史這三門核心課程為佳。結合環藝專業傳統課程如中外建筑史、空間設計、建筑模型、3DMAX等的搭配,使其能夠各自發揮專業特長和優點。景觀設計方向的課程設置,結合環境設計專業課程,可以去掉某些針對性不夠的課程,如家具設計。因為這門課程在不少院校是作為一個專業單獨列出來的,在有限的教學學時里,有針對性地重點開設與室內外裝飾設計相關的課程才能培養高素質的專業設計師。把課程體系做深、做精,把節省出來的教學學時,用于開設景觀建筑課程。其原因,一是該課程內容涵蓋了如前所述的基本建筑的裝飾與藝術設計方法,彌補了景觀設計方向的對基本建筑設計造型的需要;二是該課程彌補了環境設計專業學生室內強、建筑外觀造型弱的不足,有利于畢業設計選題的深化及完成(課程體系優化可參考表1)。通過整合與優化,合理配置,為畢業設計和就業時給選擇不同專業方向的學生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課程改革與執業資格考試接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