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21 16:56:0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脊柱手術的護理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2409(2007)05―0930―02
脊柱結核是一種慢性破壞性疾病,居全身骨與關節結核的首位,約占50%。正規的抗結核化療、嚴格的臥床休息是脊柱結核最基本的治療方法。手術治療的目的是清除結核病灶、改善血運、加快骨病灶愈合、防止或解除脊髓壓迫性損害、維持脊柱穩定性及縮短療程。我科2000~2006年12月共做脊柱結核手術65例,術后恢復良好?,F將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1 臨床資料
本組患者65例,男37例,女28例;年齡14~71歲,其中不完全截癱15例,行椎管減壓12例,植骨8例,無護理并發癥。
2 護理措施
2.1 心理護理
患者對疾病和手術缺乏了解,對手術治療缺乏信心,有恐懼感?;颊呷朐汉螅o理人員應多與患者談心,關心體貼患者,使之產生安全感、信任感,鼓勵其說出自己的心理感受,向患者介紹醫院的技術水平,讓他們與接受同種手術治療或已治愈的患者交談,解除其思想顧慮,增加患者對手術治療的信心,以良好的心理狀態接受手術。
2.2 休息
此時的休息不單純指體力休息和對脊柱的制動,還應包括使患者減少對疾病的顧慮,前者可以控制疾病的發展和減少疼痛及截癱的發生率,后者可使患者樹立正確對待疾病的思想,增強抵抗力。
2.3 抗結核藥物的應用
患者在術前就應進行3周的抗結核藥物治療,且術后還應繼續用藥6~18個月,時間較長,若不了解,難以全程用藥。因此在術前就應使患者清楚手術和藥物治療是治療該病均不可缺少的前奏,注意觀察藥物的毒副作用。
2.4 雙下膠感覺及運動功能的觀察
術后72h內,護士要密切觀察患者雙下肢的感覺、運動、肌張力及腱反射等及膀胱的感覺情況。因為任何脊柱外科手術都有可能意外地損傷相應部分的髓節,造成雙下肢及膀胱運動的不同障礙,因此檢查雙下肢的感覺及運動狀況是一項甚為重要的工作。
2.5 并發癥的預防
由于患者術后須臥床3個月,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加上傷口疼痛,容易發生褥瘡、墜積性肺炎、泌尿系感染等并發癥,故護理上要注意:①要保持床鋪整潔,皮膚干燥。②為防止褥瘡的發生,術后早期翻身1次/2h,翻身時,協助患者肩、臀部一致翻動,注意檢查皮膚受壓情況及雙下肢的活動情況,側翻時,用枕頭墊于背部,沙袋固定,保持功能位,并建立翻身卡,記錄翻身時間、臥位、皮膚受壓情況。③術后6h麻醉清醒后,鼓勵患者深呼吸,協助翻身、叩背幫助咳痰,以利于肺復張。④術后留置導尿管的患者定時,訓練膀胱功能,鼓勵患者多飲水,注意觀察尿液的性狀及量,防止泌尿系感染。
2.6 功能鍛煉
術后指導患者進行雙下肢直腿抬高鍛煉,同時指導患者進行雙下肢足趾、踝、膝各關節的伸、屈活動及股四頭肌的舒、縮活動,次數可循序漸進,根據患者的情況可逐漸增加活動量。對于截癱患者,術后要保持雙下肢功能位,防止足下垂,幫助患者被動進行下肢各關節的鍛煉,并按摩各肌群,3~4次/d,當雙下肢功能恢復,可指導患者主動練習,如伸縮、抬腿鍛煉,防止肌肉萎縮及關節僵直。在床上行抬頭、擴胸、深呼吸及雙上肢的自主活動,以增強心肺活動量及上肢的肌力。下床鍛煉應循序漸進,次數和幅度應以患者能承受為度。
2.7 督導化療管理
術后能否堅持規則抗結核治療也是治愈的關鍵,住院期間必須目睹患者內服每一劑藥品,這項措施至少保持在強化期內,漏服者當日補服,最大限度地保證患者完成規定療程,采用多種形式對患者及家屬進行結核病防治知識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依從性。
3 結果
本組65例患者,48例功能恢復,正常行走出院。17例因經濟原因提前出院,出院后囑繼續臥床,指導患者及家屬掌握正確的翻身方法,做好皮膚護理,功能鍛煉循序漸進,經隨訪,16例恢復良好,1例未按療程服藥,治療失敗。
脊柱內固定術越來越廣泛地應用于脊柱退行性變、脊柱骨折、脊柱不穩癥等疾病的治療。我科就2006年11月至2007年11月之間共收治需行脊柱內固定患者57例,其中6例出現術后置釘不當,發生率為10.5%,對患者心理打擊很嚴重,并且給患者帶來了極大的痛苦,6例患者再次手術后,均接受良好的心理和生理護理,愈后良好,現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本組6例,其中男性4例,女性2例,年齡16~62歲,平均50.3歲,腰椎滑脫3例,腰椎爆裂骨折2例,腰椎結核1例,手術方式均采用腰椎后位內固定術。
2 結果
本組6例患者再次手術后固定位置良好,獲隨訪1月至1年,效果滿意5例,占83.3%,1例感到下肢輕微麻木,占16.7%,通過護理,患者均克服了對手術的恐懼等心理障礙,積極配合,提高了手術的療效。
3 體會
3.1 術前護理
3.1.1 術前心理護理 需再次手術患者的心理護理很重要,這類患者由于受病痛折磨,不同程度喪失勞動力及初次手術的失敗等原因往往產生絕望的心理,針對患者的這種心理,護理人員要經常深入病房與患者交流談心,引導患者進行心理功能鍛煉,在行為上同情患者,了解患者情緒波動和主要顧慮,并給予正確疏導?;颊叱R蚰挲g、性別、文化素養、經濟狀況及患者對醫護人員的信任程度,對人生價值的理解程度和對疾病的認知程度而影響其心理變化。中、青年患者思想包袱沉重但求生欲望強烈,老年患者常因經濟狀況的制約想放棄治療。女性情感脆弱,思想負擔重,而男性則相對開朗。醫護人員應一對一向患者詳細介紹疾病的病因、解剖知識、臨床癥狀、體征,使患者對疾病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并且能夠正確描述自己的癥狀,積極地配合治療及護理,通過引導使其正確的對待手術,明確手術的目的只是調整內固定器的位置,為疾病恢復創造條件,(并爭取多方支持,盡量降低患者的住院費用,如保險機構的賠償,親朋好友的支持援助,科室減免部分費用等)。經過充分的心理支持,本組均平靜地接受了手術治療。
3.1.2 術前準備 本組患者均為臥床病人,術前應認真做好各項檢查,了解患者全身情況,是否有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等嚴重全身疾病,備皮、消毒,注意勿損傷皮膚,預防感冒。
3.2 術后護理
3.2.1 心理護理 主要以幫助患者克服術后的情緒不穩,焦慮多疑為主要目的,術后積極鎮痛,患者常由于再次手術后疼痛產生煩躁不安等消極情緒,應幫助患者樹立信心?;颊叩那榫w、精神狀態對手術效果有直接的影響。術后第一日復查CT,及時與病人溝通,引導患者正確分析手術效果,正確對待遠期逐漸恢復的結果。
3.2.2 生理護理 術后常規平臥硬板床6h,及時監測生命體征的變化,常規吸氧。注意觀察患者雙下肢感覺運動功能,留置導尿者定時開管,1次/3~4h,使膀胱充盈,防止攣縮。如有發現神經壓迫癥狀,及時報告醫生給予處理。
術后保持引流管通暢,避免管道扭曲受壓,認真記錄引流液量、性狀、顏色,發現異常情況及時報告醫生,術后3d引流液少于30~50ml/d可拔管。
患者由于脊髓損傷及手術直接或間接影響了支配消化道的植物神經,易發生腫脹便秘,應指導患者合理進食。術后3d飲食從流質、半流質過渡到普食,進食后詢問患者有無腹脹、腹痛、惡心等不適。強調進食含蛋白質、維生素和粗纖維食物,以利大便通暢。還可采取腹部按摩,以臍部為中心,順時針環行按摩腹部3~4次/d,每次15~30min/次,刺激腸蠕動,幫助消化,必要時使用藥物通便。
術后積極預防并發癥,脊柱手術患者臥床時間長,因術后疼痛患者不愿翻身,易形成褥瘡,骶尾不貼10×10cm康惠爾透明貼,減少摩擦,同時翻身1次/2h,間歇性解除皮膚受壓情況。囑患者多飲水,保證飲水量2000ml/d以上,避免發生尿路感染與結石,長期臥床患者應激能力及免疫力低下,加上切口疼痛不敢咳嗽易引起墜積性肺炎,要勤于翻身扣背,教會患者最大吸氣量和最大呼氣量的呼吸鍛煉,10~15min/次,4次/d以上,鼓勵患者將呼吸道分泌物咳出,痰液粘稠時行霧化吸入,協助排痰。
【關鍵詞】 脊柱骨折;脊髓損傷;護理
脊柱骨折并發脊髓損傷常發生于交通及工礦事故等, 患者脊髓平面以下伴有運動、感覺、反射、自主神經及括約肌等功能障礙, 且容易誘發其他并發癥, 嚴重者可危及生命[1]。為了進一步降低手術并發癥的發生, 促進患者的早日康復以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本文對鄭州市骨科醫院近2年來收治的44例脊柱骨折并發脊髓損傷患者的護理經驗進行總結分析,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2年1月~2013年8月期間收治的44例脊柱骨折并發脊髓損傷患者, 其中男29例, 女15例;年齡19~71歲, 平均(46.9±4.8)歲;交通事故傷15例, 重物砸傷8例, 高空墜落傷21例;胸椎骨折14例, 腰椎骨折23例, 頸椎骨折7例, 均伴有程度不同的脊髓損傷。保守治療6例, 其余均行手術治療, 其中行前路減壓、椎體間植骨融合內固定10例, 行后路胸、腰椎骨折切開復位內固定28例。
1. 2 護理方法
1. 2. 1 術前護理 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 積極采用心理學知識, 對患者進行良好的護理, 諸如與患者親切交流, 及時掌握患者的心理活動, 適時給予體貼及關懷, 耐心向患者解釋手術的原理、目的、預期效果及注意事項等, 幫助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為患者講解平臥硬板床的作用, 積極引導, 以維持脊柱水平位, 有效避免二次損傷, 進而主動配合治療;幫助患者翻身, 可手托患者肩部及臀部, 保持肩部、腰部和臀部呈三點直線, 翻身后將枕頭置于肩胛部, 囑患者不要用力, 略向后靠, 下肢曲髖屈膝位, 兩膝間夾一軟枕;此外, 還應多與患者家屬交談, 以最大程度取得他們的理解與信任, 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
1. 2. 2 術后護理
1. 2. 2. 1 基礎護理 嚴密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 諸如心率、血壓、呼吸、血氧飽和度等, 確保患者用藥及時、合理、有效, 并給予準確記錄, 包括量、形狀等;保持患者各個管道固定引流暢通, 避免打折、扭曲;要求患者嚴格臥硬板床, 保持患者脊柱處在水平位, 并密切觀察患者雙下肢運動、感覺情況[2]。
1. 2. 2. 2 傷口護理 密切觀察患者傷口滲血滲液情況, 并及時給予更換敷料, 保持患者傷口敷料清潔、干燥, 避免發生感染;術后若患者留置傷口引流管接負壓吸引器, 應防止引流管受壓、扭曲, 固定牢固 , 確保引流通暢, 可15~20 min擠壓引流管(由內向外), 以有效預防血塊堵塞而保持有效引流(注:一般在術后24~72 h內將引流管拔除)。
1. 2. 2. 3 并發癥的預防 ①肺部感染及肺不張:強化呼吸肌訓練, 諸如有效咳嗽練習和人工阻力呼吸訓練等, 以進一步增強肺活量及改善肺功能;必要時對患者進行霧化吸入, 以稀釋痰液。②褥瘡預防:患者脊髓損傷, 皮膚調節功能降低, 加上長期臥床, 極易誘發褥瘡, 應在保持床鋪整潔, 干燥及皮膚清潔的同時, 每2 h對患者進行軸線翻身1次, 并按摩受壓部位皮膚。③泌尿系統感染:做好患者會的護理工作, 保持其尿道周圍的清潔, 同時每天對尿液引流管和尿袋進行更換, 每周更換一次尿管;每天采用生理鹽水對膀胱進行沖洗兩次, 有效預防泌尿系結石的發生。
1. 2. 2. 4 功能鍛煉 術后第2天指導患者進行主動或被動功能鍛煉, 對于未癱瘓肢體可做關節屈伸及肌肉收縮運動, 諸如上肢做松拳、握拳活動, 肘、腕關節屈伸練習, 以有效鍛煉上肢臂力及手指功能、軀干肌的肌力;對于癱瘓下肢, 經常幫助患者進行雙下肢按摩, 通過有效的被動運動, 以預防肌肉萎縮及關節畸形等。有效的功能鍛煉能夠有效緩解疼痛, 進一步減輕關節僵硬, 并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 進而有助于加快恢復健康, 因此應向患者說明早期功能鍛煉的積極作用, 使患者知道術后功能鍛煉是恢復健康的關鍵環節。一般初期主要為床上鍛煉, 維持其四肢功能, 大約3周后, 逐步指導患者自主床上鍛煉, 4周后根據患者情況進行離床鍛煉及帶護圍拄拐鍛煉等。
2 結果
44例患者均痊愈出院, 術后隨訪6個月以上, 均恢復良好, 無其他不良反應發生。
3 討論
脊髓損傷是脊柱骨折的嚴重并發癥, 因椎體發生移位或者碎骨片突出椎管內, 導致脊髓或者馬尾神經出現程度不同的損傷[3]。以腰胸椎損傷最為常見, 患者下肢運動及感覺功能障礙, 嚴重者甚至截癱, 而頸段脊髓損傷可致使患者四肢功能發生障礙。
脊髓損傷患者的預后效果不佳, 恢復較為緩慢, 且治療費用較高。本組資料顯示, 44例患者均康復出院, 表明強化對患者的圍手術期護理工作, 對患者的治療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有效地預防了脊髓功能的進一步損傷, 并減少了術后并發癥的發生, 顯著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術前準確評估患者病情, 術后密切觀察患者的預后情況, 并采用正確的方法幫助患者翻身, 預防術后并發癥的發生, 強化術后功能鍛煉等, 均是脊柱骨折并發脊髓損傷的重要護理步驟, 最大限度為患者的康復打下了良好基礎。
綜上所述, 良好的護理措施及方法, 有助于患者的治療與康復, 對患者以后重返社會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趙澤艷, 鄒家柳.優質護理在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損傷內固定術的應用.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 2013, 13(3):295-296.
俯臥位被廣泛應用于脊柱后路手術,但安置時既要符合手術操作的需要,又不能影響正常的呼吸、循環及神經功能,避免局部皮膚長時間受壓而引起壓瘡,尤其對65歲以上的病人,并伴有肥胖、體弱、消瘦等,對手術采取的強迫耐受性較差,術中難免出現壓瘡。為此我科從2002年3月~2007年3月對65歲以上的脊柱后路手術的病人共326人進行了手術的護理干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術前護理
1.1 用物準備:備軟枕、軟墊、脊柱弓形手術架。
1.2 手術擺放:一般先麻醉后再翻身,搬動病人時,應將病人頭、頸、胸椎保持在同一水平上翻轉,避免扭曲而造成脊椎的醫源性損傷,全麻病人應防止氣管導管滑脫,翻身移至架上,頭置于架頭端的頭托上,面部向下,根據患者軀干寬度及長度調節架,使架與病人的身體相適應。膝關節下墊海綿膝圈,脛前放置大軟枕,使足保持自然狀態,防止足過度背伸,兩上肢屈曲放置在頭兩側。
2 難免壓瘡的因素
2.1 病人在全麻狀態下,知覺全部喪失,也就喪失了反射性保護作用,而變化后身體重心也改變了,身體的受力點也隨之改變,若不當,則會造成身體受力部位的皮膚肌肉神經的損害。
2.2 手術中擺放或變換時對身體受力點,尤其是骨質突出部位、大神經血管走行部位保護措施不當。
2.3 手術醫師動作粗暴和護理人員未及時觀察病人的狀態,也是造成難免壓瘡的常見原因。
2.4 手術時間長:脊柱后路手術難度大或其它原因造成手術時間超過2小時。
2.5 病人肥胖:體重>75 kg致壓力增加。壓瘡所承受的壓力是自身體重,按力學原理,體重與壓瘡的受損程度應成正比。
2.6 病人極度消瘦或體弱,皮下無脂肪組織保護,加之全身營養較差。
2.7 潮濕:皮膚消毒液過多,術中沖洗液的外漏,加上鋪墊的一次性床單透氣性差,也是造成壓瘡發生的因素。
3 護理干預
3.1 術前準確收集相關資料,對病人做全面而仔細的評價,制定護理措施,除了解一般情況及全身營養狀況外,特別是病人因腰痛長時間臥床皮膚有無破損,還要了解病人有無下肢活動障礙,如中風后遺癥、髖、膝關節疾患等,并在記錄單上做好記錄。
3.2 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術前訪視病人時向病人做好宣教工作,告訴配合要點使病人在平穩的心態下配合手術,防止術中因煩躁發生移動而增加損傷的危險。
3.3 認真做好術前設備及器械的維護、保養和滅菌,避免或減少因設備器械問題而延遲手術時間。
3.4 術中注意保暖,防止患者因低溫引起外周血運不良,致受壓區域血供減少而發生壓瘡。因此,在患者除手術部外的軀體應給予保暖,術中輸液、輸血可通過加溫器加溫,沖洗術野用溫熱沖洗液。
3.5 加強責任心,安置動作輕柔緩慢,協調一致,注意負重點和支點是否正確,擺好后,應注意保持床整無皺褶,如有異常及時處理,并嚴格做好交接班工作。
3.6 合理擺放手術,保護易受壓部位。既要保證手術野的暴露,便于術者操作,也要注意老年人骨、關節、韌帶老化的特點,凡骨突處,要墊以海綿墊,凹陷部位要墊以軟枕,以保持受力平均,防止壓瘡或損傷神經。
3.7 定時給受壓部位減壓按摩。肥胖及手術時間長的病人,在手術允許的情況下,應注意按摩骨突出處,并嚴密觀察皮膚的顏色及彈性。如果局部軟組織長時間持續受壓,引起組織缺血、缺氧等病理改變,可用0.25%奴夫卡局部封閉,有利于滲出物的吸收,減輕水腫[1]。
3.8 受力面涂石臘油。石蠟油體表涂布可減輕俯臥位手術導致的皮膚損傷[2],摩擦力可能是導致架上俯臥位皮膚損傷的主要因素之一,表面上看患者是靜止地在架上,但隨著術中醫生錘敲、剝離和分離等作,靜止狀態受到破壞,接觸面上會產生阻礙,發生相對滑動的靜摩擦力。
4 結果
觀察結果顯示,對326例難免壓瘡病人實施護理干預后,通過術中詢問觀察,310例病人無明顯不適,配合較好,沒有因配合不當而影響術者操作,從而縮短了手術時間;16例病人局部軟組織出現紅、腫等病理改變,通過減壓按摩和使用0.25%奴夫卡局部封閉后,術后觀察及次日隨訪,受壓部位無紅、腫、熱、痛現象,下肢活動感覺正常,無因手術引發的壓瘡。
5 討論
手術是病人為適應治療需要所采取的一種強迫。根據手術的需要和施術者的要求,在盡量減少對患者生理功能影響的前提下,放置充分暴露手術野的。在手術過程中針對人體各個系統功能的適應能力和各部位所能承受的壓力,采取相應的保護措施。在病情允許的條件下,增進病人的舒適程度,避免組織損傷,是以病人為中心的護理模式的具體體現,脊柱后路手術難免壓瘡護理干預正是遵循現代護理觀念的要求。因其、麻醉等因素造成循環生理的改變較明顯,軟組織和神經、血管、肌肉保護性作用減弱,故對常規操作要求進一步完善,避免人為因素使肢體壓傷。局部組織如果持續受壓2小時以上,就能引起組織不可逆的損害[3]。65歲以上的脊柱后路手術病人,特別是肥胖、體弱、相對消瘦及尿失禁者,術中存在以上諸多難免壓瘡的因素。我科對此實施有針對性的相應的護理干預,在不影響術者操作的同時,去除了壓瘡發生的因素,有效地避免了壓瘡的發生。
參考文獻:
[1] 宋秀棉,趙 悅.0.25%奴夫卡因治療術中壓瘡的療效觀察[J].護理雜志,2005,22(3):7.
[2] 曹穎俐.石臘油體表涂布可減輕俯臥位手術的皮膚壓瘡[J].護理雜志,2006,23(4):13.
關鍵詞:脊柱外科手術;醫院感染;護理管理手術室是一個醫院的心臟,無數的醫生和護士在手術室進行無數的救死扶傷,手術室承擔了手術治療和生命搶救的重要作用,護理人員在手術室的護理工作也同時與經歷手術的患者的生命息息相關。隨著現代化的醫學的快速發展和進步,先進的醫學器材、醫學設備和手術器材在手術室的數量逐漸增多,傳統的手術室的護理管理模式對手術室感染的控制效果也逐漸降低,兩者的矛盾愈加明顯[1]。本文通過我院的脊柱外科手術的患者在醫院感染來分析醫院感染與手術護理的相關性,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收集我院脊柱外科在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000例脊柱外科手術,其中對發生醫院感染的住院患者20例進行回顧性方法研究分析。20例患者中有男性12例,女性8例,患者年齡20~63歲,平均年齡是34歲,20例脊柱外科手術患者符合筆者在文中研究的各項要求。
常見的醫院感染主要分為內源性感染和外源性感染,內源性感染主要包括患者的身體是否受到手術、穿刺、手術插管以及體內放置手術裝置等,外源性污染主要是指患者與醫生、護士、家人朋友在醫院發生的各種交叉感染。
1.2方法對我院脊柱外科在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發生醫院感染的住院患者20例進行回顧性方法研究分析脊柱外科手術發生醫院感染與我院手術的類型、地點、時間、抗生素的使用,手術中是否有觀察人員,手術部位等因素的相關性。使用數據分析法對這1000例患者在手術中發生感染的原因進行分析,找出發生醫院感染的主要誘因,進而總結歸納優化醫院的管理工作,減少醫院感染事件的發生。
1.3統計學分析對于本次的研究筆者需要處理的信息采用了SPSS13.0統計學軟件包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的數據采用(x±s)表示,對照組和研究組之間的比較采用采用x2和t檢驗方法分別對計數數據和計量數據進行檢t檢驗,以 P < 0.01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我院20例脊柱外科手術發生醫院感染與我院手術的類型、地點、時間、抗生素的使用等因素密切相關。見表1。
3討論
我院的手術室的管理工作和手術室的護理工作直接關系到手術的效果以及患者的生命健康和生命安全,是手術質量和手術效果的前提條件,脊柱手術外科手術的醫院感染與手術室護理管理密切相關。在傳統的手術室護理管理中存在問題有:護理人員不重視手術室的滅菌工作和消毒工作;護理人員責任感不強,安全意識較低;護理清潔工作不仔細,工作疏忽;護理監督管理不嚴,缺乏完善的考評機制[2]。隨著我國的醫療技術和醫療水平的不斷進步和發展,傳統的手術室管理方式和手術室護理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現代化的手術室建設和發展的需要,手術室的建設和管理應該與手術護理管理相適應,加快建設和改革的步伐,降低醫院感染的發生率。醫院感染中常見原因有:患者免疫力下降、濫用抗生素、交叉感染、手術器材或手術設備感染等誘因。關于與手術相關的感染因素有:手術室的器材和設備以及整個手術室是否進行全方面的高溫殺菌消毒;手術室的醫護人員是否進行嚴格的殺菌消毒和清洗工作;手術的患者是否選擇合適的手術時間;手術室的隔離措施是否執行到位等。
綜上所述的各個因素都與醫院手術室的管理息息相關:手術室的環境進行全方面的消毒滅菌,手術環境良好且嚴格達標是手術成功的保證;醫院要改進手術室的護理管理,建立嚴格的規章制度,每一次手術的手術室的護理工作都要進行嚴格的檢查和考評,這個直接與護理人員的績效工資相掛鉤;加強我院手術室護理人員的綜合素質和專業素質的培訓,提升護理技能;建立相應的考評機制,與手術室護理管理相結合,保證手術室的護理工作高效、負責、安全、嚴格進行[3]。采取有效的護理干預的措施來降低我院的脊柱外科手術發生醫院感染的發生率。
參考文獻:
[1]王娜娜.手術室護理管理在控制醫院感染中的作用[J].醫學信息.2011.24(3): 456.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0-5749-02
脊柱結核為骨結核中發病率最高者,手術治療多采用病灶清除術,必要時同時行植骨術及植骨內固定手術。我院骨科自2008年1月――20012年12月共施行此類手術254例,現將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1 臨床資料
從2008年至2012年,收治254例脊柱結核病人,其中男147例,女105例,平均年齡31.8歲(范圍4歲-54歲)。胸椎115例,胸腰段84例,腰椎55例。病人均有背痛、低熱、不同程度的后凸畸形,70例可及較大流注膿腫,19例術前有竇道,不全癱53例,有47例病人曾在外院行手術未愈,而入我院治療。病程從2個月到24個月,平均5.4個月。術前病人血沉都有中度以上升高(范圍32mm/h-121mm/h,平均62mm/h)。單純病灶清除術15例,自體骨植骨加植骨內固定222例。
2 圍手術護理
2.1 術前護理
2.1.1 心理護理 脊柱結核患者多經濟情況較差,而相應的手術、麻醉及內固定器材費用相對較高,幾次手術不愈后,更是悲觀絕望;同時該病病程較長,抗癆藥使用時間長達1-2年,用藥過程中可出現毒副作用[1]。因此護理人員應針對病人不同的心理特點,給病人以關心和安慰,向病人講解有關疾病知識,介紹手術成功病例,告訴病人術后可達到良好的功能恢復,不影響以后的日常生活、工作等,使病人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密切配合治療和護理。
2.1.2 監護病人服用抗癆藥物 脊柱結核術前要求正規抗癆2-3周。病人急于手術,向病人解釋清楚,以免引起醫患糾紛,使病人主動自覺服用抗癆藥物??拱A藥物一般有較大的副作用,服藥期間,嚴密監護。
2.1.3 休息 適當休息,使機體代謝降低、消耗減少,有利于疾病的恢復;椎體不穩或病情嚴重患者應嚴格臥床休息,以控制疾病的發展和減少疼痛,防止截癱的發生或原有截癱加重。
2.1.4 加強營養 加強營養支持對手術的耐受及疾病的恢復都至關重要。囑病人多進食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易消化食物,以增加營養,提高機體抵抗力和術后組織修復能力。全身消耗較明顯者,可酌情給予新鮮全血、白蛋白,增強機體素質。
2.1.5 術前常規護理 督促指導病人練習床上大小便,股四頭肌鍛煉(防止下肢肌肉萎縮),做擴胸運動(防止術后肺部感染)[2],做好各種術前準備。
2.2 術中護理 此類手術持續時間長,損傷大,出血多,應密切觀察生命體征,每10min測血壓1次,隨時做好急救準備。對心電監護者,要保證導聯的正確位置。
2.3 術后護理
2.3.1 術后應保持脊柱水平位,平臥于硬板床上,翻身時保持脊柱在一條直線上。
2.3.2 生命體征監測 術后每30分鐘-1小時測體溫、脈搏、呼吸、血壓1次,大部分病人體溫高達39℃以上、血壓偏低,主要是由于術中病灶清除膿液、毒素吸收所致,要積極觀察體溫變化,采取物理降溫。必要時術后即應用消炎痛12.5mg口服,每日兩次,以防止體溫過高,過多消耗病人體力。另外,手術時間長、出血多,加之本病為消耗性疾病,術后應及時監測血常規,盡早輸血,以促進刀口愈合及機體恢復。
2.3.3 引流管護理 認真檢查各管道位置,注意觀察引流物的顏色、量的變化,防止壓迫、扭曲、脫落。刀口引流管于術后24-48小時拔管,而病灶引流管于24小時后更換一次性負壓吸引器,一般于術后5-7天引流量每日少于5ml、顏色呈血清色即可拔管。
2.3.4 營養 大部分病人術后胃腸道恢復較慢,術后2-3天腹脹、惡心等,因此,早期靜脈補充營養、補充電解質,以預防電解質紊亂。
3 并發癥的預防
3.1 預防褥瘡 這是術后護理的關鍵所在。保持床鋪平整、干燥及皮膚清潔,骨突處墊氣圈,定時改變,每2-3h翻身1次,并要講究翻身方法。我們的做法:病人回房后先平臥2h后,酌情每2h-3h軸型翻身1次;翻身時脊柱要保持平直,勿屈曲、扭轉,每次轉動90度,避免拖、拉、推,應將病人抬起,翻后對病人要取舒適臥位,并用滑石粉按摩受壓部位,注意保持床鋪整潔、無渣屑皺折。決不可因病人身體重或管道多而減少翻身次數。237例病人無一人發生褥瘡。
3.2 預防尿路感染 每日清潔消毒尿道口2次,保持導尿管通暢,注意尿色及量的變化。能自行排尿者囑患者喝500ml-800ml水后,3h-4h后拔除導尿管。
3.3 預防肺部感染 脊柱結核術后病人往往因疼痛,不愿意咳嗽,對于開胸病人,尤應盡早開始呼吸功能鍛煉,鼓勵多咳嗽,定期叩背,使痰液振動易于排出。鼓勵病人吹氣球,鍛煉肺功能。術后1d可作霧化吸入2次,以稀釋痰液,有利于排痰[3]。
3.4 預防便秘 病人長期臥床,腸蠕動減慢,常常發生腹脹和便秘,嚴重影響食欲。應指導病人多飲水、吃高纖維素成分的食物,忌煎炸厚膩食物。每日定期作腹部按摩,以刺激腸蠕動,養成定時排便習慣。若術后2d無大便者,給予番瀉葉代茶飲,并配合止溝穴、腹部按摩(循腸蠕動方向推揉)。
4 康復期指導
4.1 術后繼續臥床1.5個月,遵醫囑按時復查,帶腰圍起床活動,臥床期間繼續預防并發癥。
4.2 遵醫囑繼續使用抗結核藥1.5-2年,并定期到醫院檢查肝功能,不可隨意更換藥物、停止或減少藥物劑量,以防止結核病灶復發。
4.3 指導病人進行腰背肌鍛煉,以增強脊柱的穩定性,鍛煉時注意循序漸進;合并截癱的病人可作抬頭、擴胸、深呼吸和上肢運動,以增強心肺的適應能力和上肢的肌力,同時被動運動、按摩下肢及各關節,以防關節粘連、強直。
參考文獻
[1] 楊衛英,趙渾,崔萍.胸椎結核圍手術期的護理[J].臨床肺科雜志,2003,8(1):30.
【關鍵詞】強直性脊柱炎;頸椎骨折;圍手術期;護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1.367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1-0311-02
強制性脊柱炎屬于脊椎的慢性進行性炎癥,因椎間盤、韌帶和椎旁組織骨化,引發功能活動降低和脊椎融合,從而形成固定、僵硬的畸形[1]。由于上頸段的脊柱處于活動度較高的頸段,相鄰的結構復雜,術后影響患者的脊柱的不穩定因素多,并且一期前后路的手術創傷大,風險高,術后的并發癥較多。所以,圍手術期的護理對手術成功與否具有重要作用。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資料選自2010年2月——2013年2月在我院救治的強直性脊柱炎并發頸椎骨折患者92例。其中男58例,女34例,年齡37-63歲,平均年齡(48±6.38)歲,經確診均為強制性脊椎炎。病史12-27年,平均病史(19±6.58)年,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脊椎后凸畸形。有13例有外傷史,其中摔傷7例,從高處墜落致傷6例。C6骨折5例,C6-7骨折8例?;颊咴谕鈧蠖急憩F為頸部疼痛,并且頸部活動受限。其中89例繼發頸髓損傷,按照Franke1分級,可分為A級13例,C級57例例,D級19例。
1.2護理方法
1.2.1術前護理
1.2.1.1心理護理由于強直性脊椎炎患者會有不同程度的神經功能障礙和頸、背部疼痛,部分患者生活無法自理。所以會產生不良的心理反應,包括焦慮、恐懼和抑郁。因此,護理人員應當全面的觀察患者的反應,了解困擾患者的因素,制定個性化的護理方案。給予積極的、正面的鼓勵與引導,以及給患者講解脊髓損傷和強直性脊柱炎合并頸椎骨折相關的診治知識,增加患者對該疾病的認識,增強患者對手術治療的信心,讓患者消除顧慮,主動配合醫護。
1.2.1.2飲食護理強直性脊柱炎患者常伴有消瘦和食欲不振等情況,同時在手術治療和骨折創傷的影響下,體能消耗大。所以應指導患者進行高熱卡、富鈣食物、高蛋白和高纖維素的補充,若是患者無法用口進食,應留置鼻飼管,實施腸內營養乳劑經鼻飼管滴注,增強患者的體質。
1.2.1.3呼吸功能訓練強直性脊柱炎合并頸椎骨折會存在不同程度的呼吸肌麻痹,通氣量減少,呼吸功能受限。所以,護理人員應對患者實施呼吸功能訓練,常采用的訓練方法為有效咳嗽和深呼吸兩種方法。呼吸功能訓練一般控制在5分鐘以內,避免在飲水后和餐后進行。
1.2.1.4氣管推移訓練在頸前路的手術中,需將氣管推向對側,使術野充分顯露。所以在術前,護理人員應指導患者家屬將患者的氣管向非手術側推移,需將氣管推過中線,維持30-60秒,然后再將氣管放松到原位,維持30-60秒,如此往復訓練。
1.2.2術后護理
1.2.2.1生命體征監測護理人員應在患者術后、立即予以心電監護。密切觀察患者的甲床和口唇的顏色,以及血氧飽和度和呼吸頻率,若是血氧飽和度低于90%即為嚴重缺氧,應及時通知醫生處理[2]。
1.2.2.2呼吸道護理呼吸道并發癥是導致頸椎骨折脊髓損傷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應加強對呼吸道的護理。首先應觀察患者的呼吸幅度、頻率和血氧飽和度,病床旁應準備好氣管切開包,以防呼吸道梗阻和呼吸功能不全的發生,必要時實施機械輔助通氣。其次,應協助患者軸向翻身,給予氣道霧化吸入,若是氣管切開的患者,還需進行氣道濕化、吸痰、清潔口腔等護理。
1.2.2.3功能鍛煉患者術后進行正確的肢體功能鍛煉,利于肢體的功能恢復。術后拔出切口皮管引流,待切口的疼痛減輕之后,患者可在頸托的保護下取半臥位。若是患者無惡心、頭暈等不適癥狀,可協助患者坐起,并適度的下床,簡單的活動四肢,但頸部活動仍需要嚴格限制,確保穩定性。
2結果
所有患者經護理后,治愈89例,治愈率為96.73%,有27例患者發生并發癥,并發癥率為29.35%,其中一例因搶救無效死亡,見表1。
3討論
強直性脊柱炎的發病與環境因素和遺傳因素有關。據相關資料證實,強制性脊柱炎疾病和HLA-B27有密切關系,并且存在明顯的家族聚集傾向[3]。通常正常人群的HLA-B27陽性率會因為地區和種族的不同,而存在很大的差別,在我國約為6%-8%,但強制性脊柱炎患者的HLA-B27呈陽性率卻為90%左右[4]。還有資料表明,強直性脊柱炎的患病率在家族病史中為4%,其中呈HLA-B27陽性的患者存在親屬關系的約為11%-25%。這表明HLA-B27陽性者患有強直性脊柱炎家族史患病的可能性增加。但同時,約80%的HLA-B27陽性者,并不會發生強直性脊柱炎疾病,以及約為10%的強直性脊椎炎的HLA-B27呈陰性,這表明,除環境因素和環境因素為,強直性脊柱炎還有其他的發病因素[5]。
對于強直性脊柱炎并發頸椎骨折的患者,除新進的手術治療,圍手術期的護理也很重要。在術后還應注重對患者神經系統的評估、密切關注患者四肢的活動情況,并評估其恢復的情況,同時詳細記錄,并與術前做比較。評估內容包括溫度截癱平面、肢體肌的張力和感覺等變化情況。若是出現肢體肌感覺減退和張力降低,以及截癱平面上移、運動障礙等,該類情況提示脊髓傷進一步的惡化,需立即上報醫生處理。此外,患者在出院后,仍需戴頸托保護2個月左右,以免旋轉運動和避免頸部拉伸,經X線檢查后,若椎骨間隙已完全融合,可除去頸托。
在本次的研究中,由于本組患者中存在不同程度的脊柱后凸畸形,無法正常平臥位休息。對于脊髓損傷和合并頸椎骨折,為避免頸脊髓損傷加重和頸椎骨折、及保持頸椎穩定性,需平臥位休息。所以護理人員應根據患者脊柱后凸畸形的實際情況,采用各類軟枕墊于患者脊柱后凸處的上下背部,獲取最大舒適感。所有患者在經護理和其他護理后,治愈89例,治愈率為96.73,有27例患者發生并發癥,并發癥率為29.35%,其中一例因搶救無效死亡。
綜上所述,對強直性脊柱炎并發頸椎骨折患者在圍手術期的護理,應注意在術前做好心理護理、飲食護理、呼吸護理,以及做好充分的術前準備和在圍手術期的術前指導;術后應做好神經系統的觀察、呼吸道的處理,以及全面的功能鍛煉。由于強直性脊柱炎的病程長,并且手術創傷大,給患者造成較大的思想負擔,所以,應嚴格規范在圍手術期的護理干預,減少并發癥的發生,使患者盡早康復。
參考文獻
[1]徐雯,蔡潔,陳莉莉.1例強直性脊柱炎頸椎骨折患者術后食管瘺的護理[J].當代護士(學術版),2012,4(10):189-190.
[2]劉憶光,應用生物制劑治療幼年強直性脊柱炎的觀察及護理[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3,4(12):289-290.
[3]周亞昭,楊健,許琳,華薇,王巧桂,蕢曉予.強直性脊柱炎患者行后路矯正術的復位護理[J].護理學雜志,2013,3(10):283-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