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21 16:55:5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稅收征管調研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當前,全市地稅系統正在深入貫徹落實市局年初提出的“11216”的工作要點,結合省局數據大集中工程的實施,通過各項措施,切實加強稅收征管工作的精細化管理。但由于農村受地理、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影響,農村稅收征管工作在數據大集中工程實施后暴露出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農村個體稅收征管點多、面廣、難度大的矛盾也日益突出?,F結合本職工作對農村稅收征管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談一點粗淺地認識。
一、農村稅收征管現狀
(一)稅源零星分散,納稅戶難以控管。雙灣稅務所總計129戶固定個體納稅人中,有近三分之二多的納稅人分散在村隊進行生產經營,各村隊還分布有近40戶零散戶,稅源較為分散。在村隊從事生產、經營的納稅人,大都是以農業為主,以經營為輔,大多利用農閑及早晚時間經營,窗口經營、流動經營較多,由于經營的季節性和經營情況的好壞,納稅戶經常變換經營范圍,發生停業、歇業、轉讓等行為,很少有人到稅務機關辦理變更、注銷和停歇業手續,使稅務機關難以真正掌握戶籍變動情況,難以發現,難以控管。
(二)季節性稅源多,納稅意識亟待提高。在管轄的納稅戶中季節性生產經營的小商店、小飯館、小修理店等家庭店較多。這些經營戶場所基本在農戶自己家里,生產經營集中在幾個月,加上納稅意識較差,主觀上不情愿納稅,極少主動上門申報繳納。如果稅務人員找上門,就把門關上,甚至惡語傷人,將稅務人員拒之門外,因為店面在家里,稅務人員也不好強行進入。納稅人的自行申報納稅變成了自由申報納稅,查到就拖,查不到就躲,納稅人的稅法意識亟待提高。
(三)辦理停歇業的意識較差,停歇業后又難以跟蹤管理。農村很多從事生產經營的納稅人由于受知識、觀念等原因的影響都不能按規定辦理開業、變更、注銷稅務登記的手續,又受農忙的影響不能連續經營,又不前來主動辦理停歇業審批手續,因此稅務機關在征稅和處罰時經常引起征納雙方的矛盾。另外納稅人只是將經營作為副業,很難形成規模,農忙則停,農閑則營,即使辦理了停歇業,停歇業也很頻繁,由于距離較遠稅務人員跟蹤檢查難度較大,也增加了稅收成本。
(四)起征點的調整,使征納雙方矛盾變得突出。自從增值稅起征點調整后,雙灣鎮轄區所有國地稅共管個體納稅戶(101戶)都免征了增值稅、城建稅和教育費附加,但有些業戶國稅實行隨時調整定額的辦法管理,即隔一兩個月征一次稅,但地稅不掌握情況,等待情況摸清楚后追征地方稅款時,由于納稅人不了解政策,對地稅的抵觸情緒加大,無形間使地稅征管的難度加大。
(五)現有征管機構設置不盡合理。今年,為了減少征收成本,雙灣稅務所辦公地點搬遷至市區辦公,但由于人員只有兩人,又要在辦公室接待納稅人辦理納稅事宜,又要進戶進行日常檢查,經常出現顧頭不顧尾的現象。另外現在起征點調整后,起征點以上的納稅戶數將大為減少,雙灣稅務所增值稅起征點以下的個體納稅戶達90%,營業稅起征點以下的納稅戶數達95%以上,而且95%以上的納稅人進行了簡并征期。雖然納稅戶數減少,但管理工作一點也沒有減少,致使有些工作不能按照精細化的要求完成,從而影響了整體工作的提高。
二、加強農村個體稅收征管的幾點建議
筆者認為加強農村個體稅收征管總的原則是:規范鎮區個體納稅戶,抓住鄉鎮重點納稅戶,清理村隊經營隱蔽戶;在申報納稅方式方面,積極推行簡并征期、簡易申報等多元化申報功能,更好地方便納稅人。
(一)擴大巡回征收和簡并征期,減少停歇業次數。農村納稅人大都以農業為主,以經營為輔,農忙種地,農閑開店,流動性較大。因此建議對于村隊納稅戶辦理臨時稅務登記,簡并征期,采取一次性巡回征收的方式,每年按八或九個月征收稅款(一次性扣除假期),不再辦理停歇業,這樣就會減少納稅人停歇業的次數,降低管理的難度。重點是做好征收臺帳的登記工作。
(二)進一步做好農村稅源的普查工作。因為農民新開的小商店、小吃店或小加工修理鋪很少主動到稅務部門進行開業登記和納稅申報,所以存在漏征漏管現象。為此建議應做好源頭控管,每年稅務人員要分幾次深入鄉村全面開展一次稅源調查,建立和完善零散戶征管臺賬,對新增個體戶按稅法規定給查補稅款,而后納入正常稅收管理。
(三)進一步加強稅法宣傳工作。廣大農民對稅法知識較陌生,有的農民認為收費也是稅收,認為工商收了稅務就不應在收,對稅收概念認識不清,對納稅人的權利和義務更是不清楚。增值稅起征點提高后雙灣的90%個體納稅人都達不到起征點免征了增值稅,正是由于對稅收政策認識不清,他們認為什么誰都應該免。包括房產稅和土地稅等。稅務人員上門催繳稅款時,有的農民拒絕繳納,甚至漫罵。為此,建議切實做好稅法宣傳工作。首先,稅務部門不僅要充分利用稅法宣傳月活動開展形式多樣的稅法宣傳,而且要把稅法知識宣傳貫穿于整個稅務工作始終,常抓不懈。其 次,建議利用農村的廣播站、文化站等宣傳部門,以及冬季集中教育,協助稅務機關搞好稅法宣傳,使廣大農民群眾對基本的稅收法律法規有一定的了解。
一、物管行業稅收征管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物管企業方面存在的問題
物管行業的納稅意識普遍淡薄,為了達到少繳稅費的目的、不少納稅人千方百計偷逃稅款,究其共性,主要有以下幾種:
1、企業不按規定辦理稅務登記進行偷逃稅。由于企業未辦理稅務登記,致使稅收管理員無法將其納入正常管理,從而偷逃稅款。
2、故意混淆收入類型進行偷逃稅。如:有的物業公司與房地產開發公司是同一法人,房地產開發公司為了扶植物業公司將部分未銷售房產的租賃收入劃歸物業公司收取。而物管企業在納稅申報時套用低稅率或只申報部分稅收,從而少繳稅。
3、采取帳外經營方式進行偷逃稅。企業采取收入不入帳或以成本抵收入等方式隱瞞收入和利潤。如:只對正規核算單位開具正式發票,對其他業主不開具正式發票;直接收取現金或業主以其他方式支付物管費的不開或少開發票;直接將本公司開支取得的發票給業主入帳;直接將在業主處消費的費用與物管費互抵,互不開具發票等。
4、利用發票違章行為進行偷逃稅。一是非法代開發票。一些小規模物管業主為了隱瞞收入規模,便委托具有領票資格的較大物業公司為自己代開發票;二是使用收款收據或國稅部門的商業銷售發票來收取物業管理費;三是開具發票時采取“大頭小尾”(金額填寫欄大,裁剪金額?。?;四是使用虛假發票收取物業管理費。
5、虛列開支增加成本進行偷逃稅。如:物業公司制造虛假的考勤名單,多列工資支出;虛列小區綠化、道路、路燈等維修成本;列支與本公司無關的費用等。
(二)稅務機關方面存在的問題
物管行業普遍存在偷逃稅的現象,也暴露了稅務機關的監管不到位,主要表現在:
1、日常管理不到位。首先是少數稅收管理員稅源管理觀念滯后。在當前稅源管理過程中,陳舊、機械、單一地以實現稅收的多少為標準,籠統地將納稅人劃分為重點稅源和非重點稅源,重點稅源重點管理,從而將更多的征管力量和注意力都放在了納稅大戶的重點管理上,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對物業管理這一新興行業的稅源管理;其次是稅收管理員思想上存在“不好管就懶得管”的想法。在日常的工作中“巡查巡管”沒有真正落到實處,大都是“掛在口上,停在紙上”。從而對物管企業管得不深、查得不細,就賬查賬,沒有深入翔實了解物管企業的經營狀況。再次是打擊力度不夠。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稅務部門在查處物管企業偷逃稅違法行為時,常常以補代罰,以罰代刑,沒有形成強大的威懾力量,助長了偷逃稅現象的滋生和蔓延。
2、發票管理不到位。物管行業發票管理存在的問題也較為突出:一是發票日?;说牧Χ炔粔?,納稅評估和納稅人發票領購使用情況不能有機結合;二發票處罰缺乏一定的公開透明性,不能對用票單位起到足夠的警示作用。
3、稅收征管方式不一,導致稅負不公。在實際征管工作中,對物業管理行業稅收征收方式有核定征收率征收、查帳征收、定期定額征收,由于征收方式不同,從而造成同行業納稅人稅費負擔率相差較大。
4、稅收征管手段不科學,導致稅款流失。管理部門對物業公司核定的稅額不是建立在廣泛開展稅源調查的基礎上,而只是以簡單的評估來確定,使得定額與實際營業額相差懸殊;對查帳征收方式的物業公司的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工作也是流于形式,應稅所得額遠遠小于企業的正常利潤。
5、部門之間協調不力,信息掌握不全。管理部門缺乏與工商、公安、房管、房地產公司等相關部門的聯系,不能及時掌握物管企業的經營信息,從而導致對物管企業的經營規模不清楚,稅收鑒定不準確。
二、加強物管行業稅收管理的建議
1、加大宣傳力度,強化稅收意識。針對物管行業納稅意識淡薄的現狀,采取多種形式開展行之有效的稅法宣傳活動,強化物管企業的納稅意識。同時,積極開展稅收知識宣傳進小區的活動,向小區業主宣傳國家稅收政策,以提高小區業主的協稅意識和索票意識。
2、加強稅源調查,實現精細化管理。稅收管理員應認真進行稅源調查,摸清稅源情況,詳細了解物管企業經營的樓盤名稱、地點、小區建筑面積、業主數量、企業從業人數、管理期限、物管費收取標準以及是否有房屋出租等等,從而全面掌握物管企業的經營信息,并分戶建立健全企業征收臺賬。
3、加強巡查巡管,督促建賬立簿。在巡查巡管中,要根據物管企業的實際情況具體分析,督促、輔導物管企業設置帳簿,規范其納稅行為。對于有建帳能力的企業要求其盡快建帳;對于沒有建帳能力的企業,要輔導其建立收支粘貼簿。
4、加強發票管理、實行“以票管稅”。一是要求物管企業嚴格按規定使用發票,并按經營項目如實填寫發票內容;二是加強發票稽核,對物業公司兼營房屋租賃業務的,隨時抽查物業公司發票使用情況,切實落實對企業在領購、換購發票時進行核對的工作要求,真正發揮發票稽核在發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三是加大發票檢查力度,尤其是要加大對發票各聯次的核對檢查力度,如果企業未按規定使用發票,一律按發票管理辦法有關規定進行處罰,從源頭上減少物管行業發票違法行為的發生。
5、科學分析測算,完善納稅評估。首先要建立科學、實用的物管行業稅收納稅評估模型,分析物管企業納稅申報的真實性,測算實際納稅與應納稅額的差距,從中發現問題,有針對性地加強管理;其次要加強物管行業稅源比對工作,綜合分析行業總體稅收狀況和企業納稅情況,結合實際制定行業平均利潤率和平均稅負評估指標,對企業納稅情況進行縱向和橫向比較,提高稅源監控的廣度和深度;再次要加強對稅負異常企業的嚴格監控。對于零申報、低稅負、不繳不報的異常戶要列入重點監控對象。
通過近幾年來的不斷努力,稅收征管改革取得了顯著成效和突破性進展,但由于受到我國生產力還比較落后、法治化程度還比較低、整個社會和國民經濟的管理水平還不夠高等客觀條件的制約,再加上有些地方急于求成,對稅收征管改革缺乏有力的宏觀指導和組織協調,或者過分強調征管改革的模式化,或者片面理解新稅收征管模式的涵義等主觀原因,新建立的稅收征管機制在實際運行中還存在著一些矛盾和問題,特別是 “疏于管理、淡化責任”的問題在某些地區還比較突出。主要表現為:
(一)計算機的依托作用不能有效發揮?,F行征管模式依托計算機進行稅收管理,而計算機的運用是以信息準確、全面為基礎的,涉稅信息資料的采集和分析應是整個征管活動的基礎。近年來,各地的信息化建設雖然步子大、速度快,但仍存在很多問題:一是各地使用的應用軟件不統一,不符合一體化建設的總體要求,造成運行成本居高不下;二是綜合利用信息化技術的能力還不夠強,應用水平還不夠高,信息化很大程度上仍模擬手工操作,信息以紙質傳輸為主,造成征管各環節信息不暢;三是與工商、銀行、海關、財政、統計等部門還沒有實現網絡連接和信息共享,涉稅信息的采集不充分、不及時,體現不出現代信息技術的優勢。
(二)稅收征管的業務組合銜接不暢。機構關系尚未完全理順,稅收管理權被分散在各個職能部門,機構間職責范圍難以劃分清楚,機構重疊、職能交叉,工作分配環節多,無增值的管理環節多,造成信息傳導不暢,信息衰減和失真;征收、管理、稽查三個系列之間界限明顯,信息相對封閉,協調配合能力弱,銜接不暢。
(三)稅源監控管理乏力。新的征管模式最大的特征是由管戶變為管事。集中征收后,并未根據信息化要求,采取現代化的稅源管理措施。在這種情況下,基層征收人員與納稅戶之間的直接接觸大大減少,基本上處于被動受理的狀態,稅收信息來源渠道窄,且對有限的稅源信息利用不夠,致使稅務部門對納稅戶數、納稅人基本情況、稅源結構及變化趨勢底數不清,情況不明,稅源監控管理乏力,弱化了稅收征管基礎。
(四)稅收的服務功效有所削弱?,F行稅收征管機制運行中既有缺乏管理力度、稅源不清的問題,也存在對納稅人服務不到位的問題。稅務機關的優質服務一定程度上停留在表面的微笑迎送上,沒有從實質上方便納稅人辦理涉稅事項,簡化辦稅流程,提高辦事效率,提供優質服務。最突出的就是納稅人到稅務部門辦理涉稅事項環節過多,程序復雜,要多頭跑、多次跑,重復報送資料,呈單點對多點的狀態;稅務部門需要調查核實的事項分散在不同的部門和崗位,要多頭找、多次找,呈多點對單點的狀態。
(五)稅收征管流程缺乏制約化管理?,F行征管流程,存在制約不夠、監督不力的問題,未能有效地對征管流程進行全面的質量控制,征管模式在運行中往往會出現偏差。主要原因是,基層分局雖已把征收和稽查分離出來,但仍然是綜合管理,專業化分工深度不夠;對管理環節的制約仍然靠層級審批,沒有形成過程控制。
(六)重點稽查達不到預期效果。新的征管模式強調重點稽查、以查促管,實際的效果卻不盡如人意。原因主要有三:一是由于管理缺位,征、管、查協調不力,至使對納稅人情況不能全面掌握,稅務稽查部門僅靠報表的表面數據和舉報提供的情況,很難抓住重點,查案的針對性和準確性都相對降低。二是目前各種管理措施不到位,納稅人違法風險成本低,再加上納稅人對稅法的自覺遵從度還較低,造成偷稅面很廣,稽查工作往往顧此失彼,處于被動局面,達不到稽查的威懾作用。三是稽查體系內部的“選案、檢查、審理、執行”四環節存在相互扯皮問題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稽查的工作效率。
(七)征管質量考核還不能真實反映征管水平。有些征管考核指標標準制定過高,超越了稅收工作的實際,科學的征管質量考核體系還未真正建立起來。基層征管部門在考核中處于被動應付狀態,為取得好的考核成績,對列入考核的工作內容較為重視,沒有列入考核的則不問不管,表面性工作做得多,加上受稅收任務壓力大等原因的影響,很難從真正意義上做到全面提高稅收征管質量。
上述問題的存在,嚴重制約著新征管模式效用的充分發揮,影響著征管質量和效率的全面提高,亟待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加以解決。在征管改革沒有完全到位,新的征管運行機制尚未有效運轉起來的情況下,需要繼續深化稅收征管改革,進一步提高新征管機制的運行質量和效率,確保稅收征管改革整體目標的全面實現。
二、進一步加強稅收征管的思考
稅收征管改革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實踐中出現一些矛盾和問題是符合事物發展規律的。我們只有在深化稅收征管改革中不斷認識問題,解決問題,尊重稅收征管的客觀規律,才能探索出一條由繁到簡,提高征管效率的新路,才能盡早實現改革的目標。
(一)以信息化建設為重點,提高稅收征管的科技含量
1、進一步實現征管信息的集中處理。集中征收是征收場所相對集中和信息高度集中的有機統一,而信息的集中處理是稅收信息化建設的核心所在。只有實現信息的集中處理,才能把分散、孤立的各類信息變成網絡化信息資源,拓展信息數據應用廣度和深度,滿足管理、決策層的需要;只有稅收征管的信息高度集中,征收與檢查的職能才會從分局或所調整、集中到縣局或市局,基層單位才會不再承擔征收與稽查的職能,而是專司管理。這樣,職能和責任也才會更為明確。當前,要把握好兩個重點:一方面依托信息技術和網絡傳輸,加快建立以網上申報為主體的多元化申報方式,使納稅人足不出戶,就可以實現跨區域的納稅申報,從根本上解決納稅人多次跑、重復跑的問題;另一方面進一步提高征管軟件應用準確度,在以縣(市)為單位實現征管數據集中處理的基礎上,努力向橫向拓展,逐步過渡到以市為單位的集中處理,實現征管信息的上下暢通。
2、全面提高稅收征管信息的管理和應用水平。一是要采取嚴密措施,防止涉稅信息失去真實性和時效性。要提高信息資源的安全性,建立和完善稅收信息采集、處理、傳遞、應用等方面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技術措施,防止系統網絡遭受計算機病毒、黑客的侵犯和機密信息的泄露;二是在運用計算機自動控制征管業務流程的基礎上,加快計算機輔助決策系統的開發,充分運用網絡實時傳輸的優勢,加
強對經濟稅源的監控、預測,提高信息數據和網絡資源的使用效益。
3、逐步規范軟件的開發與應用。隨著金稅工程與ctais征管軟件的整合,國際互聯網的廣泛普及、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以及國民經濟信息化、政府公眾信息網進程的加快,稅收信息化應用的廣度和深度必將進一步提高。因此,軟件的開發應用要牢固樹立“一盤棋”的思想,加快推廣應用全國統一征管軟件的步伐,最終達到全國使用統一標準的,覆蓋征收、管理、稽查各環節的,集征收、監控、考核、決策于一體的稅收信息管理系統,實現軟件功能的全面、規范和兼容。各地在一定時期內需要自行開發特殊軟件的,也要與全國統一軟件匹配、共享。只有逐步統一和整合各個稅收信息處理系統,才能發揮出稅收信息化管理的綜合效益。
(二)運用現代管理科學理念,優化稅收征管組織形式
稅收征管組織是否科學、合理,是否適應信息化建設的要求,直接決定著稅收征管的質量和效率。優化稅收征管組織形式是稅收征管信息化的客觀要求,也是稅收信息化建設的基本內容之一,沒有稅收征管組織的現代化,信息化的優勢就無法充分發揮。因此,進一步深化征管改革,應在充分考慮信息技術支撐的條件下,按照信息流相對集中和職責明確的原則,對基層征管機構進行全面整合,減少執法主體的數量和審批環節,歸并一些職責交叉、業務單一的部門,將有限的人力資源用于專業化管理和基層征管一線,建立起扁平式的組織管理結構。研究表明,扁平式的組織管理結構,可以減少稅收管理的縱向層次,加大管理的橫向寬度,拉近管理的距離,實現平面的專業化分工,從而增強稅務機關的應變能力,使稅務機關對外界的反應時間縮短至最小,對納稅人的反應效果最大化。建立新型征管組織機構,從方便納稅人角度講,就是要增大納稅人與稅務機關的接觸面,減少接觸點,凡是納稅人找稅務機關辦理涉稅的事宜均在一個大廳辦結,凡是稅務機關找納稅人的涉稅事宜皆由一個部門負責。因此,應在確定新型稅收征管業務流程的基礎上,按照建立“扁平式征管組織結構”的思路,重新整合現行征收、管理、稽查三類機構,調整職能分工。
1、虛擬化征收機構。隨著信息化建設的加速推進,計算機的廣泛應用與聯網,納稅人不上辦稅服務廳同樣可以辦理申報納稅事項,這是稅收征管現代化發展的必然趨勢。以電子申報、銀行網點申報為主體的多元化申報納稅方式的全面推行及環境條件的逐漸成熟,將給予納稅人在申報納稅的時間和空間上最大的靈活度,傳統的辦稅服務廳的征收功能將逐步弱化。因此,應按照專業化分工的思路虛擬化征收機構的職能,將征收權從征管分局剝離出來集中到市、縣級局,建立市、縣級局數據處理中心,由其對數據信息進行集中處理,統一進行計、會、統分析。
2、理順管理職能。為適應信息化建設和集中征收的需要,應加快調整多層級征管機構并存的格局,根據我國地域遼闊,納稅人素質參差不齊,地域間納稅人規模和數量分布還很不均勻的客觀現狀,地級局征管機構的設置應本著因地制宜、屬地管轄、有利于監控稅源的原則科學分布和設置,并輔以管理責任區制度、巡查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地組織抽查等傳統的管理方式,實行征納緊密型管理,摒棄“管事”就是不要“管戶”的片面認識,在堅持專業化管事方向的前提下,吸收管戶制的合理內核,實行“管事”與“管戶”雙管齊下、互為補充,切實提高管理效能,增強對稅戶、稅源的監控能力,防止漏征漏管。在收縮、減少管理層次的同時,以業務流程為導向把管理職能分為從納稅人到稅務機關、從稅務機關到納稅人、以及稅務機關與納稅人互動三大塊內容,設立相應的內設機構和單獨的納稅評估機構。
3、完善一級稽查。對稽查機構進行重組,在地級市設立一個專業稽查局,負責市區范圍內的一級稽查和對所屬各縣范圍內的稽查管理和重點稽查;在縣級局設立一個專業稽查局,負責全縣范圍內的一級稽查。隨著征管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和信息化程度的不斷提高,逐步過渡到一個市(含縣)只設立一個稽查局,實行全市范圍內的統一稽查,在大環境下統一政策、統一管理,形成專業化的大稽查格局,從機制上形成稽查活力。同時,明確稽查局專司偷稅、逃稅、逃避追繳欠稅、騙稅、以及抗稅案件的查處,使稽查職能實現由“收入堵漏型”向“執法保障型”的轉變,對納稅人有重點地實施稽查,不斷加大處罰力度,提高稽查的針對性和準確性,發揮稽查部門查處稅務違法行為的“威懾”作用。
(三)以重在治權為核心,建立監督制約機制。
完善的征管質量控制體系、健全的監督制約機制,是稅收征管流程得以安全運行的基本保證。作為稅收征管主體的各部門、各環節、各崗位只有在制度的框架下從事征管活動,行為才能得到規范,工作才能更有效率,現代征管模式才能得以協調高效的運行。
【關鍵詞】加強稅收管理;完善征管機制
基層稅收征管是組織財政收入的第一線工作,是稅收的根本基石,受到種種條件限制,也是征管工作的薄弱環節。加強基層稅收管理,完善征管機制,解決基層征管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是基層征管工作的重點。根據上級要求,筆者隨同有關人員深入到牡丹區21個鄉鎮(辦)、100余家企業、國稅分局、地稅分局和基層分局,對該區稅收征管工作的基本情況、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認真調研,針對基層稅收工作的問題提出以下淺見。
一、稅收征管機構設置情況
根據上級文件精神,按照分稅制的有關要求,該區設置國稅分局和地稅分局,隸屬菏澤市國稅局、地稅局管理。區國稅分局下轄9個基層管理分局和一個稽查局。具體管轄區域為:城區管理分局負責區直、四城辦事處企業和轄區內的個體工商戶;其他農村分局交叉管轄2-3個鄉鎮(辦)的稅收征管工作;區地稅分局下轄直屬分局、12個征收分局和一個稽查分局。具體管轄區域和范圍為:直屬分局負責征收區直單位的企業、區所有房地產開發公司和車輛運輸、出租車公司的稅收征管,其他分局交叉管理2-3個鄉鎮(辦)稅收征管工作。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盡管各分局在稅收征管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績,但通過調研了解發現,在征管過程中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矛盾和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管理體制不理順。在稅收征管方面,存在多頭管理的問題。一個鄉鎮(辦)、一個企業同時要面對多個稅收部門管理,比如西城辦事處竟然有5個稅收征管部門管理。多頭管理的方式弊端日益顯現:一是鄉鎮(辦)為完成稅收任務,從自身角度出發,總是想盡辦法協調好與各個稅收征管部門的關系,造成大量人力、物力、財力的投入;對于企業來說,往往為了疲于應付各部門的檢查,影響了正常生產經營秩序。二是由于多頭管理,各自為政,地方政府不能及時、完整的摸清自己轄管的稅源底數,了解稅收征管情況,更不用說發現問題,及時采取措施了。三是多頭管理易造成責任分散,任務不明確問題,從調研中,我們發現存在“誰都能管、誰都管不徹底”的現象,稅收征管中還有一定漏洞,稅收流失現象依然存在。
2.考核指標不一致。政府下達的任務指標與兩稅部門內部下達的任務不一致,往往是政府下達的指標略高于稅務部門內部下達的指標,各稅務分局一般在完成本系統內部安排的指標后,不再全力以赴地完成政府下達的任務,有稅收潛力也不去積極挖潛,甚至出現有稅不征,留作來年的基數問題,往往使政府年初簽訂的目標任務流于形式。二是易導致鄉鎮(辦)拿出更大的精力協調稅務部門關系,甚至用所謂的“政策”來督促完成區政府下達的任務。在考核的壓力下,易造成鄉鎮相互制定優惠政策,惡性競爭稅源,給鄉鎮造成了財政負擔。
3.稅源監控不到位。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一是鄉鎮(辦)對自己的稅源數量、分布、大小搞不準、摸不清,不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少稅源,每年能征多少稅,還有多少稅沒有征收上來。二是征收部門存在應收未征或征收不到位的現象,有的還特別嚴重。在調查中發現,一個鄉鎮竟然有10余家木板加工廠未進行征稅,造成了嚴重的稅源流失。三是在城區內,市直、區直、開發區、辦事處之間稅源管轄相交叉,不是都去管,就是都不管,或者管理不到位,還存在稅收征管盲區。四是個別稅種征管不到位,例如城鎮土地使用稅,課稅對象是土地使用者,無論何種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權,是否交納土地出讓金,都應交納土地使用稅,但是部分鄉鎮因招商引資無償提供土地,使企業逃避納稅義務,土地增值稅、契稅等征管中也有類似的情況。
4.稅收征管信息化還處在較低水平。近年來,我市各縣區不斷加強稅收信息化建設,稅收征管工作信息化管理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就牡丹區而言,與一些先進區(縣)相比,還存在不少差距,稅收征管信息化建設還處在初步階段,信息化管理對稅收征管支撐作用不明顯。一是稅收征管信息化科技含量不高,借助信息技術進行稅收管理的比例偏低,還達不到普及的程度。二是稅收信息網絡化水平低,地稅、國稅、銀行、工商、國土等部門沒有全部實現聯網,各自一方,相互對比程度低,交換能力差,稅收信息渠道單一,信息系統開放性差。三是大部分征管單位雖配備了計算機,但大部分僅實現系統內的簡易聯網,有的還局限于簡單的微機開票,微機的分析、比對、監控、反映等功能沒有完全發揮信息化管理還處在較低水平。
5.稅收監控體系不完善。盡管建立了社會綜合治稅網絡,但沒明確規定各協稅護稅單位的責任和義務,一些部門和單位往往從自身利益考慮,不愿意承擔協稅護稅義務;由于市場機制不完善,個人信息制度未建立,銀行結算手段落后,司法保障體系未形成,難以實現對個人收入的有效監控和制約;個別企業經營指標虛假,有意偷逃國家稅款的行為時有發生。從近年來組織的納稅情況大檢查的情況來看,部分企業存在著偷逃稅款的行為,尤其是房地產業、飲食業、服務業三大行業更為嚴重,有的企業根本沒賬,許多企業有帳不露或建有多套賬目,在上報經營成果或計算稅金時,往往使用虛假帳目,形成稅收監督真空。
6.稅收稽查力度小、處罰難。一是稅收稽查人員少、力量弱,造成稽查戶數少,稽查率低,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稅法的剛性和威懾力,助長了一些企業和個人的投機意識和僥幸心理,偷稅漏稅現象時有發生。二是法人案件處理難。一般來說,對納稅人個人的稅務違章案件比較容易處理,而對法人涉稅案件的處理往往會遇到來自地方的行政干預和社會的壓力,在案件處理上,不得不考慮社會穩定和稅源延續問題,手下留情甚至不了了之的現象時有發生。三是涉稅違法案件處罰難。稅收執法專業性較強,司法立案需要重新取證,存在一些違法案件查處遲緩、久拖不決,處罰不及時、定案不準確、執法不到位等方面的問題。
三、關于基層稅收征管工作的淺見
1.理順征管體制。統一管理,統一任務指標。對多頭管理的問題,要采取各個稅收征管部門統一檢查、統一執法。一方面可減少企業的過多應酬,另一方面各稅收部門可相互協調溝通,及時發現、解決問題,提高稅收征管質量??茖W預測,積極協調,使兩稅部門內部安排的指標與政府下達的稅收任務一致。
2.加強信息溝通與管理,搭建信息共享平臺。一是加強地稅、國稅、財政、工商、銀行等部門之間的協調溝通,盡快實現微機聯網,擴大信息交流,建立統一的信息比對平臺,實現信息共享。二是信息公開。稅務征管部門要將稅收的種類、稅源、數額、稅率等每月定時向各鄉鎮(辦)公開,及時將稅收信息反饋給鄉鎮(辦),以便鄉鎮(辦)及時掌握自己的稅收進度,采取相應的措施。三是不斷推進“金稅工程”進程,大力推行使用稅控裝置,建立嚴密的防偽系統,使稅源監控方式更加科學、嚴密、規范。積極探索運用電子化實施監控管理的途徑,達到人工監控與網絡監控并行,提高監控的科技含量和水平。
3.搞好納稅評估,公平企業稅負。開展納稅評估工作是新時期強化以稅源監控管理為中心的精細化管理的重要內容和手段,是加強稅收征管工作的客觀要求。對納稅評估工作,要在認真落實納稅評估辦法和操作規程的基礎上,建立和完善分稅種、分行業、分規模級次的納稅評估體系和行業平均增值率、平均利潤率、平均稅負率以及平均物耗能耗等評估指標體系,提高納稅評估的科學性。要有重點地篩選評估對象,認真對比分析行業總體指標與納稅人個體指標之間,企業申報納稅情況與統計的增加值、實現利潤等相關信息之間的差異,通過分析比較,摸清規律,找準問題的癥結。同時,對發現的問題要及時處理,對涉嫌偷騙稅的企業和個人要依法移交司法機關查處。
【關鍵詞】稅收成本 稅收效率 稅收征管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作為國家財政收入主要來源的稅收收入不斷增長,但其在GNP中的比重卻呈下降趨勢,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稅收成本過高而導致稅收實際增長下降。因此,在我國,提高稅收征管效率、降低稅收成本是一個重要課題,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我國稅收成本現狀
我國稅收成本偏高,且呈逐年上升趨勢。根據稅務機關公布的數據,1994年分稅制改革以前,我國征稅成本占稅收收入的比重約為3.12%,到1996年這一比重上升至4.73%。在歷史同期,發達國家和地區的征收成本率平均在2%以下,而我國的平均征收成本率維持在5%-8%,顯得過高。
稅收成本結構不合理。我國的稅收成本在既有的征稅成本的龐大總額下還存在著成本結構不合理的問題。如人員支出水平較高,據審計署的調研報告稱,2006年在調查的18個省(市)稅務局中,部門人員人均支出為5.83萬元,招待費、會議費、培訓費和出國費支出高達10.55億元。
稅源分散,不同地區之間稅收效率差距大。由于生產力水平的制約,產業結構比較低,同時幅員廣大,導致我國稅源不集中,征收難度大,征管成本自然高。從地理環境分析,人均稅收收入差距大,且西部稅收效率明顯低于東部,按成本與效率的內在關系,稅收效率高,稅收成本相對就低。數據顯示,東部及沿海地區如廣東的征收成本率為4.7%,而西部欠發達地區如貴州為11%。
三、我國稅收成本過高的原因分析
兩套稅務機構的分設,增加稅收成本。1994年稅制改革后,兩套稅務機構的分設,無論從人員機構、辦公場所,到交易工具、業務經費等都必須增加投入,繼而導致稅收成本的都是要增加。由《中國稅務年鑒2011》和《中國統計年鑒2011》數據顯示,在分稅制的體制下,國地稅未分設的上海稅務機關(雖表面上上海有財政局、國稅局及地稅局,但卻是一套人馬)的人均征稅額是全國國稅的5.36倍、全國地稅9.61倍、全國稅務系統的6.78及廣東國稅的3.69倍??梢?,兩套機構的設置帶來了稅收成本的增加。
現行稅制存在的缺陷,使稅收成本加大。現行稅制中,除了企業所得稅法、個人所得稅法和稅收征管法是以法律形式頒布,其余都是國務院的授權立法或者行政法規,以暫行條例的形式頒布。由于這些稅法的法律地位不高,有許多問題還沒有規定或者規定不清,稅收政策變化頻繁,具體操作復雜,大大增加了稅收征管難度,使稅收成本加大。如“營改增”的稅改過渡期,企業需要同時接受國稅與地稅兩個稅務機關的管理與稽查,造成了社會資源的大量浪費。
征管模式不完善帶來的高成本。1996年以來的稅收征管模式為“以納稅申報和優化服務為基礎,以計算機網絡為依托,集中征收、重點稽查、強化管理”。然而,我國的稅收征管模式忽略了管理的重要性,過分強調了稽查。并且,各級稅務機關在征管機制設計上,出發點往往是最大限度地組織稅收收入,而不是力求以最小的稅收成本業換取最大的收益。
稅務人員素質,納稅人納稅意識影響稅收成本。稅收征管和正常納稅秩序的維護,要依靠廣大稅務人員。我國稅務人員的綜合素質不是很高,受教育程度低,缺乏既精通稅收又掌握現代化科技的稅務人才。資料顯示:國稅系統稅務人員研究生學歷以上僅占0.08%,大學文化程度占4%。
另外,在市場化進程中,許多新辦企業、新興業戶對稅收的本質功能仍缺乏應有認識,千方百計地逃避納稅義務,甚至抗拒、敵視稅務執法行為,這必然會為稅務機關依法治稅帶來難度,導致征稅成本的增加。
四、降低我國稅收成本、提高征稅效率對的有效途徑
完善稅法和稅收政策,加強稅收法制建設。按照簡稅制、寬稅基、低稅率、嚴征管的原則,穩步推進稅收制度改革。盡快制定稅收的基本法,使得稅收立法更為規范,減少目前稅法修改頻繁的現狀。同時,還要完善稅收司法制度,加強法制建設,解決稅收法制和稅收執法存在的問題,依法治稅,依率計征,嚴格執法。
進一步深化稅收征管體制改革,建立科學現代化的征管模式。進一步深化征管體制改革是節約財政支出、降低征稅成本以及提高稅收征管效率的重要舉措。其根本的解決途徑就是實現國地稅合并,中央和地方的稅收分配關系,依靠完善轉移支付制度來實現。同時,必須建立科學、現代化的征管模式,充分利用現代化的征管手段,統一開發征管軟件,統一規范征管業務流程,使辦稅程序公開、簡化,通過計算機網絡,實現數據共享,有效進行現代化的嚴密稅源監控、征管。
優化稅收成本結構,提高稅務人員整體素質。鑒于我國目前征收成本高并且稅收成本結構不合理的現狀,我們應該嚴格控制現有在人員、業務招待、會議以及車輛購置等方面的費用,提高公用經費的支出總額與增長比例。例如,加大人員素質和專業技能培訓的投入,加大信息化技術應用的軟件投入,提高稅務人員的綜合素質。
更新稅收宣傳理念,提升納稅人的稅收遵從。要完善宣傳普及稅法知識的方式、渠道、手段,注意培養全體公民的協稅納稅護稅意識。要從源頭做起,要特別重視對青年的稅法教育,如在初高中階段就進行稅法知識的宣講,在大學階段要普遍開設稅法課程等。
參考文獻:
[1]朱利榮.降低中國稅收成本的有效途徑探討[J].社會科學戰線, 2012,(3).
[2]張秀蓮.對控制我國稅收成本的研究[J].稅務與經濟,2005,(2).
[3]劉靜怡、陳太旭.國地稅合并研究[J].特區經濟,2013,(1).
近年來,我國電子商務保持快速發展態勢,市場規模不斷擴大, 網上消費群體增長迅速。 2013年,我國電子商務交易總額已超過 10 萬億元,5 年翻了兩番;網絡零售超過 1.85 萬億元,5年來年均增長率超過 80%,市場規模已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網絡零售市場。 電子商務已成為我國重要的社會經濟形式和流通方式, 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
二、電子商務稅收征管現狀
(一)現行稅收征管方式。根據稅法和對稅務局的業務調研,本文將我國的稅收征管流程總結為“納稅登記――發票領購――納稅申報――稅款繳付――納稅評估――納稅稽查”六個步驟。審核機制歸納為“以票控稅、銀企對賬”兩種手段。稅收征收方式的特點歸結為四句話:“稅責負”;“代扣代繳”;“抓大放小”;“實際收入來源地優先,居民管轄權并重”。
(二)電子商務稅收政策。我國對電子商務稅收的主流觀點是:根據稅收中性原則,電子商務和傳統商務都應負擔同等稅收電子商務稅收可以以現行稅制為基礎、不必單獨開征新稅,但要結合屯子商務的特點,進行稅收政策和稅收征管方式的研究,以更好地實現稅收征管;應從維護家利益和適當前瞻的原則出發,制定既適應電子商務內在規律又符合國際稅收原則的電子商務稅收政策,促進電子商務在中國的發展。
(三)稅收征管形同虛設。與電子商務快速發展形成強烈對比的是稅務機關對電子商務的稅收政策缺乏統一認識,稅收信息化程度也落后電子商務的發展速度。有的稅務機關認為電子商務是新生事物,但其目的是商品買賣和勞務提供,只不過交易形式發生改變,不影響稅收征收管理;而有的稅務機關則認為,電子商務是全新的貿易形式,現行國家稅收法律法規制定于數十年之前,在這方面缺乏明確的政策,因此暫不征收;更多的稅務機關則處于觀望狀態,不主動應對電子商務的稅收問題。再加上我國納稅人納稅意識普遍不高,納稅遵從度較低,所以電子商務企業,尤其是個人網店大多游離于稅收監督之外,使得稅務機關在電子商務領域的稅收征管形同虛設,跟不上電子商務快速發展的步伐。
(四)我國電子商務稅收流失及其原因分析??傮w上,影響電子商務稅收征管導致稅收流失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無紙化交易和網絡支付影響稅收的征收和管理;(2)個人金融和信用記錄不健全造成稅收管理的困難;(3)難以認定納稅人身份和稅收管轄權;(4)數字化產品和交易的快捷性使得國際避稅有所增加。
三、對我國電子商務稅收政策的看法和建議
(一)應澄清電子商務適用的稅收政策。針對電子商務的有關爭論澄清電子商務的納稅義務。應明確電子商務僅是銷售方式的變化基本屬于我國目前的流轉稅的征收范圍電子商務稅收政策空白”等不正確說法影響了電子商務經營者納稅意識的養成。圍繞著電子商務的特性和稅收素,結合典型案例,分析電子商務的稅收政策和稅收管理,應澄清以下電子商務的稅收要素:第一,需要繳納什么稅一般而言,根據前述有關規定,需要繳納增值稅。第二,按什么身份交稅。對大部分電子商務企業而言,應該是以小規模納稅人的身份納稅,但對超過一般納稅人標準的電子商務企業而言,應該要求認證為一般納稅人。第三,在哪納稅。具有實體店的企業,由于其擁有地點,一般是在注冊點繳納。對于目前僅有網店的電子商務企業,應明確納稅地點。
(二)目前可以考慮制定的若干電子商務稅收優惠。針對電子商務經營特點,根據國家產業結構調整和促進就業的需要,結合國家電子商務各種類型示范項目,研究若干促進性的流轉稅和所得稅稅收優惠,可以考慮制定以下方面的稅收優惠措施:第一,對個人電子商務經營者,本著“加強管理、優化服務、簡化程序、降低稅負”等原則,結合現有的稅收管理制度,在流轉稅中適當提高起征點,在所得稅中適當提高免征額。對電子商務服務企業(平臺、物流、技術服務)等,結合國家營改增稅收政策,參照軟件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實施相應的流轉稅政策所得稅政策。第二,對電子商務經濟中的分項目實行稅收優惠。例如,考慮對符合條件的電子商務企業提供稅收優惠,像國家急需加強質量管理的、人民群眾呼聲較高的產品,如嬰幼兒用品,奶粉,食品等。
四、加強電子商務稅收征收管理
(一)建立健全電子商務的稅收法律法規。近幾年,現行稅收法律法規是建立在有形交易基礎之上的,它無法完全解決電子商務所帶來的新問題。因此加快電子商務的稅收立法,規范和促進電子商務發展,其意義和作用不言而喻。
這次全市發票管理工作會議,是經過市局黨組同意、發票所精心準備的一次重要會議。主要任務是:總結2003年、2004年兩年的發票管理工作,研究部署2005年全市發票管理工作,以解放思想和求真務實的作風,扎實地推進發票管理改革,全面提高我市發票管理工作水平。下面我主要講三個方面問題。
一、兩年來全市發票管理工作簡要回顧
2003、2004年是我市發票管理改革發展之年。兩年來,發票管理工作在市局黨組的正確領導下,緊緊圍繞全省發票管理工作的總體部署,堅持"強化普通發票管理、推進發票管理現代化;理順系統工作關系、提升發票管理水平"的工作思路,深化改革,積極探索應用微機發票,規范發票代開行為,拓寬"以票控稅"領域,打擊發票違章行為,使全市發票管理水平得到進一步提高,對加強稅收征管、進一步做實地方財力、推動區域經濟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1、推行"刮獎發票",促進地方稅收增長。在餐飲、娛樂、洗浴行業刮獎發票銷售量大幅度增長、稅收出現強勢增量的形勢下,旅店業發票的銷售情況則相形見絀。為了進一步加強和規范旅店業的發票管理,堵塞稅收征管漏洞,2004年8月,市局發票所對全市旅店業進行了深入的調研,提出了加強和改進管理的意見和建議,經局長辦公會議研究同意,下發了《關于旅店業實行定額刮獎發票的通知》,于2004年10月1日對旅店業正式啟用定額刮獎發票,原手寫式旅店業發票全部作廢。刮獎發票范圍的擴大,規范了稅收征管,遏制了人情稅和關系稅,有效控制了稅款流失,促進了地方稅收增長。
2、采取有效措施,加強代開發票管理。
為了更好地規范代開發票管理,明確代開發票程序,杜絕人情開票行為,避免稅款流失,我們對全地區代開"臨時經營"發票點開展了檢查和調研。檢查中發現,很多稅務所、代征單位存在著開具發票手續不齊全、管理不規范、使用的綜合稅率不統一等現象。為此,市局在全省率先制定并出臺了《*市地方稅務局代開臨時經營發票管理辦法》。辦法明確從2003年5月1日起,在全市范圍內取消稅務所、代征單位開具臨時經營發票的資格,"臨時經營"發票全部由基層局征收大廳開具?!掇k法》的出臺,使代開"臨時經營"發票管理得到進一步的規范。
3、實行微機打印發票,促進發票管理現代化進程。4、加速微機發票改革步伐、實現真正的"以票控稅"。
按照稅收征管改革的要求,我們在微機發票軟件的開發使用上進行了大膽的探索,先走一步,對省局微機發票軟件進行了全面升級,實現"聯網稅控"。經過發票所與信息中心的緊密配合,相應的工作已準備就緒。目前已在舊機動車交易市場全面實施,企業可在辦公室完成納稅申報、稅款繳納等相關業務,它將成為我省乃至全國第一個"稅企、稅銀"之間的納稅聯網系統,也將為2005年全市各個行業全面使用微機發票和網上控稅的軟件及以票控稅工作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5、規范企業自印發票,縮小自印范圍。 6、改進工作方式、為基層局做好服務
在日常的工作中,市局立足于為基層服務的思想,經局長辦公會研究決定,從2003年4月1日起對縣、區局實行網上購票,并下發了網上購票管理辦法、工作程序。通過網上購票,減輕了基層局的工作壓力,提高了工作效率,規范了基層局發票領、售、存的工作流程,增加了發票領、售、存的準確性及透明度,使微機在發票管理工作中得到了進一步的應用。這樣既解決了基層單位購買發票不方便的實際困難,同時又加強了對發票的日常管理。
7、加大發票檢查力度,打擊偷漏稅現象
為了進一步加強刮獎發票的管理,在市局統一部署下,市局發票所于2003年4月、2004年1月對全市餐飲、娛樂、洗浴行業進行了兩次大規模的定額刮獎發票專項檢查。檢查前制定了具體方案,抽調市局的業務骨干和分局的征管人員一同檢查。檢查中采取明查、暗訪相結合的辦法,堅決打擊不向消費者出具發票的業戶。檢查面達到100%,檢查出有問題業戶159戶,罰款4.4萬元。通過檢查,打擊了部分業戶的違章行為,促進了刮獎發票的銷售量。另外,市局發票所還開通"16017518"刮獎發票舉報電話,接到舉報案件立即轉送給各相關分局進行查處。兩年來發票所共轉交分局處理的發票舉報案件100多起,分局已查處70余起,罰款入庫近3萬元,給予舉報人獎勵3000元,有效地遏制了偷漏稅現象的蔓延。
二、查找問題,正確的認識和評估發票管理工作。
兩年來,我局在發票管理工作上取得了一些成績,有些方面走在了全省前列。但是,我們必須清醒的看到,在發票管理工作上還存在很多不足,可以說發票管理工作在某種程度上滯后于稅收征管改革的步伐。我今天把發票管理存在的問題作為一個專題來講,就是要提醒大家,對發票管理工作現狀要有一個清醒的認識,要像重視稅收一樣重視發票管理工作。發票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六個方面:
1、對發票管理工作認識不到位。
發票管理是加強稅收監控的源頭,管理好發票就等于管理好了稅收,管理好發票就能有效的控制稅收領域經濟犯罪行為的發生,保證財政收入的穩步增長。從前兩年情況看,發票管理工作在全地區還沒有得到高度重視,各級發票管理人員對發票管理的認識不到位。對發票管理定義的理解還僅僅限于發票的保管、銷售上。在發票監督、檢查、內部資料管理方面還存在很多的漏洞。
2、發票管理軟件模塊利用功能不全。
就我們目前微機軟件開發利用而言,發票管理應用軟件還缺乏整體性與系統性,信息共享和利用水平較低,不能完全滿足發票管理的功能要求,我們對監控企業發票的使用、庫存、開具的真偽及以票控稅功能建議信息中心對發票管理模塊進行改進。為了適應新征管軟件的要求,市局發票所經過多次修改,制定了"電子卡"購票方案,一經投入使用,即可取票購買證,防止超范圍售票等違規行為的發生。
3、推廣、使用微機發票工作進展遲緩。4、對舉報案件查處力度不夠。
兩年來,市局發票所轉交分局處理的發票舉報案件達100余起,分局查處只有近70起,查處力度、深度不夠,沒能從發票的檢查為突破口,延伸到涉稅檢查,信息反饋也不及時,有些案件長達半年之久未向發票所報送結果,近一半的案件到現在仍沒有結果,使舉報人對我們的案件舉報查處工作產生了不滿和懷疑,嚴重挫傷了消費者舉報發票違章行為的積極性。我希望各基層局對舉報案件的查處應高度重視,對未落實的舉報案件要抓緊時間進行查處,以給舉報人一個滿意的答復,并及時向市局發票所反饋查處結果。
5、代開發票工作流程需要進一步完善。
2004年發票所下發了《代開發票管理制度》、《代開臨時經營發票管理辦法》,對代開發票工作起到了一定的規范作用,但在細節上還有一定的漏洞(如:沒有設計統一申請表)。各分局在理解和操作上也不夠細致,在實際工作中出現了許多的紕漏。
6、基層局在發票工作中存在的一些細節問題。
我們各基層局在發票管理上做了大量工作,但存在的一些細節問題也不容忽視。細節問題不解決,就會阻礙發票管理工作的開展,必須要認真解決這些"小毛病"。一是上繳發票工本費,個別單位沒有實行內部轉帳,仍然使用現金交付,這不便于內部管理;二是上劃發票工本費不及時,有的分局近一年沒有與市局發票所結算發票工本費。從2005年開始,發票工本費必須一個月結算一次;三是月報表報送不及時、數目不準確。這里我們重申交通運輸業發票清單,每月15日前;刮獎發票領用、銷售月報表,每月30日前必須報送。
市局發票所要將解決上述問題的結果,納入年度績效目標管理考核,從制度和管理手段上進一步規范發票管理工作的細節行為,使我市的發票管理工作上臺階、上檔次。
三、2005年全市發票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務
2005年,全市發票管理工作要認真遵循市局黨組年度工作指導思想,緊密圍繞市局黨組稅收工作的總體部署,認真貫徹落實全省發票管理工作三年規劃,努力開創我市發票管理工作新局面??傮w要求是:以軟件開發利用為依托,積極推進微機發票的信息化進程;以強化系統管理為措施,繼續夯實發票管理的基礎工作;以強化發票管理為手段,努力挖掘稅源增量,為進一步推進稅收征管改革做出積極的貢獻。
1、完善基層發票所科室職責。
按照省編委批復的*局的機構設置方案,各分局都設立了發票管理所,至此全地區發票管理人員已達40余人。由于機構是新建的,目前工作關系還沒有完全理順,各分局發票管理人員對于本身具體的工作內容還很模糊,工作渠道也不順暢。為此,我希望大家在這次會議上能夠集思廣義,就我們本身的發票管理工作提出意見、建議,進一步完善發票管理工作的具體細節,進一步明確發票管理工作的崗責體系,讓大家在自己的崗位上知道應該做什么、怎樣做,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把我市的發票管理工作推上一個新臺階。
2、積極推行微機發票,加快微機發票應用步伐。
推廣微機發票的應用,仍是2005年發票管理工作的重點。我們要在省局推行的三十九個行業的基礎上,將營業稅中所有行業全部推廣使用微機發票。爭取5月份在全地區取消手寫式發票,改為具有現代化管理手段的微機打印發票,在我市形成以微機打印發票為主體以定額刮獎發票為補充的征管模式,為促進稅收征管改革提供支撐和保障。
3、加大專項檢查力度,嚴厲打擊各種發票違法行為。
去年發票所在旅店業調研、交通運輸業等三行業專項檢查及自印企業專項檢查中取得了一些成果,相繼出臺的一些措施和辦法得到了市局黨組的認可。今年市局準備對"定額刮獎發票"和"通用發票"進行兩次大規模專項檢查,加大發票專項檢查力度,發現有發票違法現象必須嚴肅處理。各基層局要結合各自的情況,在有效進行發票源頭控制的同時,組織開展不定期的檢查,將全地區發票違章行為消滅在萌芽中。
4、積極拓寬發票的使用領域,擴大發票管理范圍。
隨著稅收征管改革的不斷深入,發票使用的觸角也將不斷延伸,發票使用領域將不斷擴大,發票對稅收的控管作用將進一步加強。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管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發票管理辦法》的規定,我市還有部分企業使用的發票還沒有統一印制、統一管理。今年,要以行政事業單位的應稅項目收費、預收款項、代收款項的票據為重點,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尋找突破口,將他們納入正常的發票管理范圍,充分發揮發票在稅收征管中的監控作用,規范用票行為保證稅款應收盡收。
5、進一步擴大"定額刮獎發票"獎勵面
從2004年定額刮獎發票的銷售情況看,定額刮獎發票的銷售量有明顯的下滑趨勢(扣除旅店業售票額)。其主要原因是定額刮獎發票中獎面小、獎金少,再加上今年7、8月份沒有及時給經營者兌獎,挫傷了廣大消費者索要發票的積極性。為了堵塞稅收漏洞,市局發票所將認真落實實施方案,在保證經費充足的情況下,對定額刮獎發票進一步完善,擴大定額刮獎發票的使用范圍、增加中獎面。在工作做實的基礎上還要不斷加大宣傳力度,以更大的吸引力,最大限度地增強消費者索要發票的積極性,達到增加地方稅收的目的。
6、深入基層調研,前瞻性地解決工作中的各種問題。
在新核定的機構編制中,各基層局都設置了發票管理所。為了不斷的發現和解決發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進一步完善和改進發票管理辦法。今年市局將由市局發票所牽頭,抽調人員組成工作組,深入所有的基層稅務所進行調研,聽取基層對發票管理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全面掌握基層發票管理狀況,及時改進工作中不足之處,實現發票管理為稅收征管服務、機關為基層服務的目標和宗旨。在此基礎上,市局發票所還將在適當時期,會同各管理局重點對郵電通訊業、保險業的發票使用情況進行深入調研,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并針對上述行業在發票管理使用過程中存在的不規范行為,提出解決的辦法,形成調研材料向市局黨組匯報,特殊情況將一并上報省局,并將兩個行業用票納入正常的發票管理范圍。
7、學習先進管理經驗,不斷開闊工作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