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3-25 11:58:0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統計交流材料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抓改革,建網絡,不斷夯實基層基礎。
縣全面貫徹落實省市有關統計基層基礎規范化建設的有關文件精神,按照有機構、有人員、有設備、有經費、有檔案資料的“五有建設”要求,加大了對鄉鎮規范化建設的力度,率先打造了坑田、鹿岡等鄉鎮規范化建設“示范點”,其中坑田鎮獲得了“省級規范化建設鄉鎮”。2020年鄉鎮機構改革,各鄉鎮仍然保留統計專崗2人,續聘原來統計人員。目前,全縣各鄉鎮共有專職統計人員28人,兼職8人;縣統計局(含普查中心)定編14人,實有14人。全縣基層統計系統隊伍在保持穩定的基礎上不斷發展壯大。
二、抓制度,促規范,著力提高整體水平。
為更好地規范統計工作,縣建立了統計工作、統計考核、統計獎勵“三項制度”,由縣政府印發了《關于做好全縣主要經濟指標預警監測工作的通知》《關于進一步加強統計工作和統計基層基礎建設的意見》《關于進一步做好“四上企業”入規入統工作》等一系列文件,確保了統計計基礎工作的落實??h統計局制定了《縣鄉鎮規范化建設考核細則》《鄉鎮高質量發展考評辦法》《縣聯網直報企業規范化建設考核細則》等文件,提高了統計數據質量,健全了統計法制建設。同時,為全面提高鄉鎮、企業統計人員的對統計工作的積極性,建立了統計工作獎勵制度,給予鄉鎮和“四上”聯網直報企業統計員給予150元/月的統計補貼,實行按年度考核發放。
三、抓利用,促服務,積極參與政府決策。
縣統計局重點關注經濟發展中的熱點問題,進行多層次的調研分析,充分發揮統計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職能,為領導決策、服務群眾提供更真實準確的統計數據支撐。每年編印《統計年鑒》,每月及時公布月度統計數據,編印《統計月報》,每周在政務信息公開平臺上政務信息,2020年累計各類政務信息100余條。同時,緊跟省市統計工作研究課題,2020年共撰寫30余篇統計報告、統計分析,分別在省市統計內外網??h統計局近年來在省市統計部門領導的關心關愛下,多次獲得省、市統計工作先進單位;連續多年獲縣直單位綜合考評先進單位等榮譽,贏得了各級領導的認可??h統計局作為縣委常委會、縣政府常務會、縣長辦公會常駐列席單位,參與縣委縣政府重大決策。
四、抓學習,促管理,打造統計部門新形象。
關鍵詞:前置性學習;課堂教學;高效化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216(2016)06B-0067-01
為了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有更多的自主空間和學習方法體驗,讓學生的課堂交流更深入,領悟更深刻,我們可以讓學生在前置性學習中做好準備。當學生帶著明確的目標先行接觸這些知識的時候,他們會產生不同視角下的思考,會做出不同角度下的嘗試,從而拓展學習空間。
一、厚積薄發,為課堂學習積累素材
在數學學習中,學生的參與是必不可少的,當他們按照自己的思路做出嘗試時,無論是對是錯,都能給他們的數學學習提供幫助,都能在不斷探究中積累必要的方法經驗。因此,在前置性學習中,我們可以給學生提供自主準備的機會,給他們提出要求,促使學生按照自己的理解來準備素材,長此以往,厚積薄發會起到授人以漁的功效。
例如,在《折線統計圖》的前置性學習中,我給學生提供了這樣的問題:收集幾個折線統計圖,想一想,這些統計圖為什么要做成折線圖,從這些統計圖中你能看出什么?根據這樣的要求,學生在課前進行了精心的準備,收集了很多統計圖:與天氣有關的,與股市有關的,與房價有關的,與旅游人數有關的等。學生帶著自己收集的統計圖走上講臺,互相交流所思所想,隨著學生們的相互補充,折線統計圖的特點被他們勾畫出來:主要反映同一個主題的數據的增減變化。在這樣的基礎上,我引導學生交流如何看出數據的變化,以及變化的快慢,學生很快有所發現。我們一起將這樣的統計圖與之前學習的條形統計圖進行比較,學生立即掌握了折線統計圖的特點,認清了兩者的適用范圍。
在這個案例中,學生在課前收集的材料成為我們課堂學習的突破口,為課堂教學積累了的材料,建立在多樣的學習材料上,建立在學生對多個領域的了解和理解上,學生對折線統計圖有了更深入理解,同時也在深入生活的基礎上讓他們對折線統計圖和條形統計圖各自適用范圍有了更準確的認識。
二、有的放矢,為課堂交流做好準備
數學偏重于學生的理解,而高質量的交流是學生理解的基地,為了讓學生有更充足的準備時間,有更充分的思考,我們可以在前置性學習中就讓他們面對這些問題,做好必要的準備。
例如,在《分數的基本性質》的教學中,課前我給學生提出了這樣兩個問題:1.怎樣理解分數的基本性質?2.想一想:有沒有比五分之一大而比五分之二小的分數?針對這樣的問題,學生在課堂交流中用實際表現給了我滿意的答卷。首先在理解分數的基本性質的時候,學生自然地從除法與分數的關系出發,找到了分數的基本性質的理論基礎。隨后在應用分數的基本性質解決問題的時候,學生成功地發現將五分之一和五分之二這樣的分數用分數的基本性質同時擴大分數的分子和分母(比如變成十分之幾、二十分之幾……),可以找到很多介于兩者之間的分數。當然還有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理解這個問題,他們將兩個分數化成了小數,指出有無數個大于0.2而小于0.4的小數,每個小數都可以化成分數,這樣的交流帶著大家的思路走向了另一片天地。
在課前的自主學習中,學生不僅理解了分數的基本性質,也能運用這樣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體現了學生學習的有效性,在課堂交流時,因為學生預先有了準備,他們的交流顯得有質量、有深度、有層次、有的放矢,這樣的學習必定是有效的。
三、重點突出,為課堂攻堅積累材料
學生的認識基礎是有差異的,認知能力不同,所以對于一些教學難點我們不必強求所有學生能在課前領悟,我們只要讓他們在課前有一些初步接觸,為課堂上的難點攻堅打好基礎,學生在攻堅的時候就不會束手無策、無所適從,而是能從過往的經歷中找到一點突破口,順利高效地完成學習任務。
例如,在《圓的認識》教學中,課前我請學生自學了圓的特點,自己嘗試用圓規畫圓,然后提出一個實踐性問題:你能想辦法在操場上畫一個超大的圓嗎?對這樣的問題,學生做了一些思考,有的認為可以制作一個超級大的圓規,有的認為可以利用一根繩子或者木條繞著一個中心旋轉,在展示這些想法之后,我引導學生總結了不同方法的共同之處,讓學生深入地體會到畫圓的過程體現了圓的特征:一中同長。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完全可以將原本看上去是分割的知識點聯系起來,在不斷實踐和思考中渾化對圓的本質的認識。
四、總結
高效的前置性學習必然會推升課堂教學的高度,提升課堂學習效率。所以我們在教學中一定要利用這個時機,帶著學生去思考、去嘗試、去體驗、去探究,從而為他們的課堂學習準備好墊腳石。
參考文獻:
[1]張婧.小學數學課堂練習設計與實施的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4.
【關鍵詞】教學案例 《扇形統計圖》 反思
《扇形統計圖》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統計》中的內容。
教學目標:
1.通過實例,認識扇形統計圖,了解扇形統計圖的特點與作用。
2.能讀懂扇形統計圖,從中獲取有效信息,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案例:
1.創設情景,提出問題
1.1 師:我們每天都要吃飯,而我們的膳食是否平衡有營養呢?老師這里有一副圖是“我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它是結合中國居民的膳食結構特點設計的,把平衡膳食的原則轉化成各類食物的重量,并以直觀的寶塔形式表現出來,從這個寶塔中,同學們知道我們需要的食物中哪種最多?其次呢?
(反思:以“我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引入,有利于學生體會統計在生活中的作用,又滲透了對學生的健康飲食的教育。)
1.2 師:老師這里還有一張“小麗一家三口一天各類食物攝入量的統計表”,你能把它填寫完整嗎?……
1.3 師:老師把這張統計表制成了一張條形統計圖,從這副條形統計圖中,同學們能獲得哪些信息?你能計算出每一類食物攝入量占總攝入量的百分之幾?
2.引入新知
師:剛才,同學們從條形統計圖中,可以清楚的看出每一類食物的攝入量,能不能看出每一類食物攝入量占總攝入量的百分之幾?(不能。)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一種新的統計圖:扇形統計圖(板書課題。)
(反思:先要求學生計算每種食物攝入量占食物攝入總量的百分比,再呈現條形統計圖與扇形統計圖,主要是讓學生讀懂統計圖,并在與條形統計圖的對比中,認識扇形統計圖。)
3.探索交流,獲取新知
師:從這個扇形統計圖中你清楚地看到了什么?扇形統計圖有什么特點?
(反思:初步認識扇形統計圖后,再組織學生進行交流,說說:“從上面的統計圖中你獲得了哪些信息”,體會條形統計圖和扇形統計圖的不同點與作用。讓學生進行交流與討論,逐步認識扇形統計圖,體會扇形統計圖反映的是整體與部分的關系。
4.鞏固練習
(數學書中85頁:說一說)
師:觀察這些統計圖,說一說你從中獲得了哪些信息?再說說你明白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關鍵詞:自主準備;自主探究;自主訓練
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的心理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毙抡n改正是要求學生的角色發生轉變,從以前的傾聽者轉變為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這就對學生的學習提出了新的要求。學生應該形成自主學習的習慣。我認為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培養。
一、自主準備
自主準備是自主學習的前提。自主準備分為兩個方面:預習和準備材料。
預習是將課本內容進行通讀,看看新學的知識和以前的知識有什么聯系,了解一下新知識的學習中我們會遇到什么困難,或者我們可以解決哪些問題,做到了然于胸,只有這樣才能為準備材料和自主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準備材料,尤其是對于難以理解的知識內容,學生需要通過親手實踐才能理解。因此學生就要聯系生活中的需要準備所需要的材料。尤其是對于剛剛學習數學知識的低年級學生來說,準備材料是很重要的。老師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適當引導。
二、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是自主學習的核心。促進學生自主探究就要激發學生對新學知識的興趣。這樣學生才會有激情,才不會產生畏難情緒。但是讓學生自主研究不是說老師甩手不管,而是要時時引導學生。比如,讓學生學會總結特征;講解例題讓學生學會舉一反三等。以下是教學例題的片段:
1.介紹降水量。
談話:同學們聽說過降水量這個詞嗎?
2.自學課本,完成例題。
談話:了解有關降水量的知識后,就讓我們來解決一些這方面的問題。
請同學們自學課本,獨立完成兩張統計圖。
3.完成后與同桌互相評一評畫得怎么樣,并交流從兩張統計圖中分別可以獲得哪些信息與思考。
4.在班內展示部分學生的制作,交流反饋。
5.討論:比較兩張統計圖,誰來說一說選用不同的統計圖的原因。
老師用問題為學生提供學習的思路,將學生的思維引導到正確的學習內容上來。從學生知道的知識入手,可以激起學生的興趣。在這樣的小活動中帶出了相關的知識,有助于學生探究。
三、自主訓練
【摘要】 應用數理統計是應用性很強的一門學科。在教學過程中深感教學內容抽象復雜、難以理解而又博大精深。因此,正確認識該門課程,在教學過程中若能靈活采用各種教學方法授課,注意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注意對學生實際運用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必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鍵詞】 應用數理統計; 教學方法; 實踐教學
應用數理統計是對隨機現象的統計規律進行演繹和歸納的科學,已經成為越來越多專業的學生必修的一門基礎課。但是學生在學習掌握這門課的過程中普遍感到概念難以理解,思維難以展開,問題難以入手,方法難以掌握,習題難做。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具體可以概括成以下幾種方法。
1 引經據典,消除學生的畏懼心理
應用數理統計作為數學的一門有特色的分支學科,所以比較抽象,很多學生對該門課都有畏懼心理,因此在每學期的第一次課,首先可以向學生介紹應用數理統計的起源和發展,增強學習的趣味性,然后還可以介紹應用數理統計的一些熱門運用。
概率論起源于博弈問題。15~16世紀,意大利數學家帕喬利、塔塔利亞和卡爾丹的著作中曾討論過"如果兩人賭博提前結束,該如何分配賭金"等概率問題。而數理統計的發展史相對簡單一些,在19世紀20、30年代,費希爾提出了許多重要的統計方法,開辟了一系列統計學的分支領域,如相關分析、回歸分析、試驗設計、多元正態總體的統計分析等。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特別注意這些知識背景的補充介紹,一方面讓學生了角前后知識的聯系,同時也在無形之中向他們灌輸了研究問題的思想方法。更重要的是,了解這些知識使他們能更好地理解課程內容之間的內在聯系,學習的時候不再孤立地看待這些知識點 。
2 理論聯系實際,加強實踐教學
傳統的教學方式是知識傳授型的,教師是教學的主體,只重視教的過程,忽視了教學是教與學互動的過程,教師在課堂上滿堂灌,注入式的教學方法不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沒有立足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不同學生的個性發展,現代教學方法主要是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以最大限度地發揮和發展學生的聰明才智為追求目標。因此,在應用數理統計教學中,教師在注重傳授課程內容思想方法和應用背景的同時,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布置一些靈活的題目,讓學生親自實踐、親自收集和處理數據,利用應用數理統計方法解決一些實際的小問題。
案例教學法就是一種很好的實踐教學方法。案例教學法是把案例作為一種教學工具,把學生引導到實際問題中去,通過分析與互相討論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并提出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和途徑的一種教學方法。教師應結合應用數理統計應用性較強的特點,在課堂教學中,注意收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實例,并根據各章節的內容選擇適當的案例服務于教學,利用多媒體設備及真實材料再現實際案例活動,將理論教學與實際案例有機的結合起來,使得課堂講解生動清晰,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3 注重師生間交流,加強啟發教學
應用數理統計的傳統教學是學生忙于應付大量公式的記憶和復雜的計算,沒有時間去進行創造性思考,同時這種教法也不可能讓人有所創新 。要想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師生間的交流是必須的。教學不是你教我學,更不是你講我聽,而是師生雙方互動的結果,師生雙方都給對方提供信息。教師的輸出對學生來說是信息的輸入,學生通過感知、理解、歸納、記憶等活動,接受、處理儲存信息;學生的反饋作為信息輸出對教師和其他同學來說又是信息輸入。教學活動就是為促進這種交流,讓這種交流更有意義。
在課堂交流中,應鼓勵學生積極發言,參與到教學中來,引導學生了解問題的直觀和背景,教會他們如何運用數理統計方法去思考問題和分析問題。此外,還有課前交流、課間交流和課后交流。通過交流隨時了解學生對課堂教學的意見和建議,掌握學生接受知識的程度,及時調整教學內容與進度。這樣不僅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密切了師生關系,還有助于帶來積極的教學效果。
4 利用一題多解,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
應用數理統計這門課學習的目的并不是要求學生僅僅會做幾道題,而是為了能夠解決實際問題,而實際問題是千變萬化的,不是用一兩個公式就能解決的,這就需要學生的創新。所以對學生的創新能力的培養是相當重要的。實踐表明,通過一題多解的鍛煉,不但可以加深學生對概念的理解,使學生將所學知識相互聯系起來,還可以培養學生靈活多樣運用知識的能力,達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的目的。所以在講題時,可以鼓勵學生試著用多種思路去分析題,開發學生的智力,使學生掌握更多的分析問題的方法,以便在今后的學習過程中,更好地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
總之,要加強教師和學生的交流與配合,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過具體的實例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不斷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應用數理統計的學習變得容易起來。
【參考文獻】
關鍵詞 團隊學習 案例式教學 數理統計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數理統計是一門以高等數學和線性代數為基礎的課程,其理論和方法在自然以及人文科學等領域都有廣泛應用。很多統計理論中的思想和方法都來自于實踐,最后又應用于實踐。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以及計算機的普及,很多信息處理以及實驗設計等都要用到數理統計的思想和方法。數理統計的這種實踐特點,要求我們在數理統計教學過程中,有必要實施以團隊為基礎、以案例為主線的案例式教學,這種教學模式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
1基于團隊的案例式教學
1.1團隊學習
1.1.1團隊學習的含義
團隊學習是指不同的學習者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而組建一個學習小組。他們為了完成共同的學習任務,既要積極發揮個人的自主性和獨立性又要相互合作的學習模式。通過小組成員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使得團隊的智慧大于成員智慧之和的學習過程。學生能力的提升是團隊學習的核心。
1.1.2團隊的組成
一般是3-5人組成一個團隊,團隊成員按照內向型和外向型、思考性和演講型等組合的形式分配。每個團隊要選一名管理以及協作能力較強的核心成員,負責團隊的任務協調以及管理工作。
1.2案例式教學法
案例一般是一個現實問題或者現實問題的簡化。在這個案例中,至少包含一個疑難問題,同時也有可能包含著這些問題的解決方法。
案例式教學法是以案例為素材,通過師生共同參與,共同討論,最后給出案例中疑難問題解決方案的教學方法。在案例式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了解與案例相關的知識,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起引導的作用。通過教師的引導以及學生之間的交互作用,來提高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
案例式教學實際上是一種體驗式教學,它以現實問題中的經典案例為素材,引導學生分析案例,并在分析過程中發現問題,然后再有針對性的分析問題,最后給出問題的解決方案。這種教學和傳統的講授型教學方式不同,它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以團隊的形式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案例式教學從案例出發,從案例中總結出規律或者理論,然后把這些規律或者理論應用到現實問題中。
1.3基于團隊的案例式教學的主要環節
1.3.1選取案例
案例是數理統計課堂教學的主要內容,整個課堂都是在圍繞案例進行。所以案例式教學的關鍵是選取合適的案例。教師要根據數理統計教學內容,選取典型的專業或者生活案例,案例中的問題要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樣有利于學生積極主動的投入到課堂學習中。 案例要按照培養應用型人才需要,進行合理的設計,將數理統計理論知識與案例完全融合起來。
1.3.2小組討論
在實施案例式教學前一周,把案例及相關參考材料發給學生。讓學生利用一周的時間,搜集和查閱與案例有關的材料,并根據材料進行小組討論,并確定出本組的解決方案。課前的查閱和交流是為了讓學生對案例有個初步的了解和探索,也可以精簡課堂講授內容。在學生準備的階段,教師也可以給學生提出一些思考題,讓學生有針對性地查閱資料。
課堂上,每個小組推選一個成員,簡單介紹本組解決方案以及分析過程,該成員敘述不完整的地方,本組其他成員可以進行補充。其他組成員可以對本組方案不解的地方進行提問。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充當的是主持人的角色。然后,小組與小組之間以及師生之間進行討論各組方案的優點以及需要改善的地方。
1.3.3總結點評
小組集中討論完之后,由教師對各組方案進行點評和總結,最后將所學理論知識與案例結合進行分析和講解,并將案例的最優方案做成PPT的形式向學生展示。最后讓學生思考案例或者最優方案中還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并布置拓展題目。
2數理統計案例教學過程與舉例
2.1教學過程
(1)案例:在授課前一周,教師把案例以及案例參考材料發給各組學員,并提供案例分析過程中一些關鍵性問題供學生參考。
(2)案例準備:給學生一周的準備時間,課余時間完成,各組學員通過查找資料以及相互交流,確定本組的最佳解決方案以及分析思路。
(3)案例研討:按照數理統計教學計劃,每節知識點一般需要一次課也即是2個學時。案例討論一般安排在前一學時。各組選派一名學員把本組分析思路以及解決方案以PPT的形式向大家簡述。在簡述過程中,組內成員、組間成員以及師生之間可以相互交流,共同探討方案的合理性。
(4)案例總結:案例教學的后一個學時,一般是教師對前一學時研討結果進行點評和總結,然后教師以PPT的形式向大家展示案例的正確分析思路和解決方案。
(5)拓展題目:通過兩個學時的討論與交流,讓學生探討案例或者案例解決方案是否有需要改進的地方,改進之后又如何解決。把這些拓展性的題目布置給學生,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通過查找資料來解決。
3基于團隊的案例式教學實施意見
3.1避免傳統教學影響
傳統的數理統計課程都是以講授式為主,注重理論推導,輕視實踐應用。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扮演的都是聽眾的角色,被動的去接受知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甚至厭學。要想采用基于團隊的案例式教學,就要克服過去教學的影響,以案例為素材,把理論知識與案例融合在一起,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并且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要以問題為中心,不斷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主動的參與到課堂教學中。
3.2設計好教材與案例的關系
數理統計教材側重理論的推導和計算,注重邏輯的嚴密性和知識的系統性。案例是來源于生活實踐,要進行案例式教學,案例中包含的知識點就不能偏離教材。所以,教師在進行案例式教學中,要按照培養應用型和創新型人才的需要,圍繞教材來編排案例。
3.3轉換教師的角色
在傳統數理統計教學中,教師是課堂的主角,整堂課都是教師在講,學生在聽,很少有師生之間的互動。導致了很多學生上課打瞌睡,感到數學枯燥無味。在基于團隊的案例式教學中,教師要從主講者變成引導者,首先是“引”,就是教師要向學生介紹案例背景,通過案例背景引出案例。其次是“導”,針對學生在小組討論過程中,遇到的困惑,及時指明分析方向,并提出案例中關鍵問題,幫助學生理清思路。在以組為單位進行組間討論時,教師充當的是主持人的角色。最后教師再根據學生組內討論方案以及組間討論結果進行總結點評。
3.4擴充教師知識面
數理統計中的案例也都是來源于生活,所以案例中所涉及的知識不僅有數理統計的還有其他專業的知識。比如我們在講參數估計中的最大似然估計時,可以把最大似然估計的知識融合在案例“傳感器與目標間的信號時延估計”中來講,在講解的過程中,教師不但要熟練掌握數理統計中的相關知識,還要了解案例中涉及的有關“隨機信號分析與處理”課程中的知識。因此在進行案例式教學中,教師要想達到預想的效果,就要不斷地擴大自己的知識面。
4結語
一個好的案例結合師生的交流以及團隊的合作,可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實踐應用能力。目前大多高校都在進行數學教學改革,其中案例式教學是各個高校數學教學改革的方向。案例式教學對教師以及學生都有比較高的要求,教師所掌握的知識不能僅限于本專業,要通過自學了解案例教學中所涉及的其他領域的知識;學生除了要學好本專業和公共基礎課之外,還要通過課外閱讀或者查閱資料等了解更多領域的知識。案例式教學首先需要學生通過查找資料來了解和分析案例,在查找和分析的過程中,如果在有限的時間內,僅靠學生個人是遠遠不夠的,這個時候就需要團隊的合作,每個隊員分工合作,然后大家再集體討論,確定本隊的解決方案。在討論過程中,學生通過交流學到了更多的知識。因此,基于團隊的案例式教學是有利于創新型人才培養的。
參考文獻
[1] 李曉康.案例式教學法在概率論與數理統計課程中的應用[J].價值工程,2011(9).
[2] 劉鳴,汪富國,王政敏.電工課程案例式教學研究[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12(11).
[3] 王雙燕.案例式教學在獨立院校運用研究[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4(6).
公共管理類課程實踐性教學方式較多,其中采用較多且很成功的是案例教學法。案例教學是運用典型案例,將學生帶入特定事件的現場進行案例分析,通過學生的獨立思考或集體協作,進一步提高其識別、分析和解決某一具體問題的能力,同時培養正確的管理理念、工作作風、溝通能力和協作精神的教學方式。當然,案例及其教學并非要取論的發展或者實踐的觀察,而是為從一種不同的背景審視理論與實踐的關系開辟了道路,是以情景模擬的方式使學生們置身案例所描述的特定情景中來運用所學的知識獨立地觀察思考、分析問題,而不是直接進入社會實際活動中去直觀感受、觀察實踐。社會調查卻是要通過深入社會搜集直觀感性的第一手材料,進而分析研究材料,形成理性的調查結論,是知識從感性向理性深化的過程,具有鮮明的參與社會實踐的特征。在實踐基礎上從搜集直觀感性的材料、分析研究材料到形成理性的調查結論的認識過程,就是調查的過程。
在鄉村公共管理課程中引入社會調查法來展開實踐性教學,引導學生有目的、有意識地專門搜集和整理課堂學習知識的相關信息,通過觀察社會、了解社會,可以實現課堂學習與社會中的現實問題的有機聯系,促使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釋社會現象,實現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逐步加深,做到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實現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合作,學會生存。
二、社會調查法的框架
作為一種系統的、科學的認識活動,社會調查有著一種比較固定的程序,這種固定的程序可以說是社會調查自身所具有的內在邏輯結構的一種體現。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1)提出調查主題。這是整個社會調查工作的基礎,需要在理論分析的基礎上提出有價值的、有創新的,具有可行性的調查主題或觀點,盡量具體化和精確化,以便界定調查對象、調查區域范疇和實施調查。
(2)調查準備。在明確調查主題后,需要為實現調查目標而進行調查設計和準備調查問卷。調查設計主要是針對需要研究的問題制定研究分析的策略,并選擇適當的調查方法以保證調查資料的收集和分析過程的規范和科學。調查問卷的設計是調查準備階段非常重要的工作,必須要將研究主題放在一定的理論分析框架中,明確需要收集那些方面的資料,緊密圍繞研究主題設計問題,采用可觀察指標,注意構建可操作的變量和指標之間的邏輯關系,選擇適當的問卷結構,這直接影響到所收集的數據質量和后續的研究。此外,簡潔和被調查者易于理解的調查問題能保證調查的順利進行和數據質量的真實,在設計問題時必須要考慮被調查者的時間資源、個體認知能力等情況。
(3)社會實地調查。在這個環節,調查者要深入社會,根據不同的研究主題選擇不同的訪談方法收集資料。在具體調查訪談過程中,往往可能由于現實條件的變化或調查設計與現實之間存在的偏差等,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地調整預定的訪談方法或對調查問卷進行修正。
(4)數據整理和分析研究。社會實地調查完成后,收集到的一手資料需要進行整理、統計和分析,得出調查研究結論并撰寫調查報告。
三、社會調查法在鄉村公共管理課程實踐性教學中的應用案例
筆者將社會調查法引入鄉村公共管理課程的實踐性教學,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下面以“京郊農民對鄉村公共管理狀況的滿意度調研”為例對社會調查方法在鄉村公共管理課程實踐教學中的運用進行說明。
(一)確定調查主題
根據鄉村公共管理課程的教學內容,在選擇什么內容或問題作為社會調查主題時,主要考慮調查主題的有價值性、可行性等,因而選擇“京郊農民對鄉村公共管理狀況的滿意度”作為調查主題。這是因為:(1)本課程學習對象為北京農學校農林經濟管理專業的本科學生,需要從實踐中認識社會,加強專業和課程認知。(2)課程學習的85%以上的學生來自北京郊區,分布于北京市的海淀區、朝陽區以及延慶縣、平谷區等九個郊區縣的44個鄉鎮,調研地點的分布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學生以自己家庭所在地為中心進行輻射式取點或選擇調研樣本進行隨機抽樣調查或滾動取樣調查具有非常便利的條件,能夠保證問卷調查的質量,而且調研成本低。
(二)調查準備
調查準備主要包括了調查問卷設計和社會調查的組織安排準備兩方面的內容。
1·設計調查問卷
調查問卷的設計一定要緊密圍繞調查主題,本著全面、科學、可操作性來設計調查問題和構建變量和指標之間的邏輯關系。根據當前北京郊區鄉村經濟狀況、鄉村公共管理的現狀、鄉村公共管理的教學內容及學生的認知能力等,以了解京郊農民對當前鄉村公共管理的滿意度以及影響京郊鄉村公共管理水平的因素為主要內容,除被調查者及其家庭基本情況的12個問題外,共設計了與調研主題相關的5大類66個問題,其中關于鄉村公共管理主體的有15個問題,關于鄉村基層民主的共計20個問題,有關基礎設施建設及發展的共14個問題,社會保障及參加情況的有11個問題,收入及其他的有6個問題,其中有些問題還設計了子問題以便搜集更詳細的資料,此外還設計了需要補充說明的問題項。通過這些問題,可以考察京郊鄉村公共管理的狀況、村民對公共管理的滿意度等相關情況,能使學生對京郊鄉村公共管理狀況有一個直觀、真實的認識,從社會實際狀況出發來深入而直觀地認識鄉村公共管理的內容、方式、目的等,加深對該課程內容的理解,并從課程學習角度去理解相關政策的實施基礎與意義。
2·前期組織安排
隨著課程內容的推進,在調查前1個月布置具體的社會調查事宜。主要是介紹社會調查方法、調查數據可靠性的把握、調查報告的撰寫以及本次社會調查的要求等,督促學生做相關的知識儲備,尤其是對調查問卷要做詳細的解釋,保證學生理解調查問題及調查目的,減少調查者因對問題的不理解造成的數據錯誤。因為考慮到少部分學生家庭所在地在北京市城區或京外省份,自主聯系京郊鄉村調研存在一定的困難,為了保證每個同學都能實際進入京郊鄉村調研,于是按宿舍將學生分成若干調查小組,并且確保每4-6人的小組中至少有2名以上家在郊區鄉村的學生,要求每組來自城區家庭的學生必須跟隨來自郊區的學生進行調研。各小組自主推選一名組長,主要負責小組調查活動的開展和與教師的聯系,調查分工等由組內成員自行協商。
(三)京郊鄉村調查與資料收集
在調查準備階段,各調查小組根據組員情況,確定調查地點,細化到京郊的村莊。各小組優先選擇家庭所在地、親戚所在地、同學朋友所在地為調查村莊,依靠親戚、朋友、同學等熟人幫助,在被調查村莊有選擇地發放問卷或面對面地調查與訪談,既降低了社會調查的成本而且還能保證問卷的回收率和數據質量。在調查過程中,被調查農民的問題補充說明為研究主題的拓展和深層次分析提供了補充資料。學生在調查總結交流中往往對這個環節的感受最深,從他們的反映來看,更多地集中在學到了課本上沒有的東西、對相關教學內容有了更深的理解、團隊協作精神的培養、調查訪談技巧的掌握和溝通能力的提高等方面。
(四)調查數據整理、分析與報告撰寫
將調查得來的原始數據資料進行整理、分析是撰寫調查報告和定量研究的基礎。這個環節中,指導學生根據調研主題,分析調查問題之間的邏輯關系,撰寫調研報告。各調查小組成員的知識結構和水平的差異影響著各組選擇的數據分析方法。更多的小組選擇EXCEL進行數據整理和分析,分析較為簡單;有些小組選用SPSS統計軟件進行分析,實現了鄉村公共管理課程與統計分析課程的結合,學以致用使分析結果更為深入和全面,并加強了課程學習間的聯系。
(五)調查的總結、交流
前面的工作只是完成了一項社會調查,但要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完善社會調查法的實踐性教學成效,調查的總結與交流是必不可少的環節。進行調查成果的交流,各小組以PPT形式匯報各組的調查情況、調查結論等,就調查中反映出的問題進行討論,分享調查體會與經驗,并且回答老師和同學的提問,實現知識的啟發、碰撞、提升。同時對調查中暴露出問題的總結,比如對于組織安排、問題設計、調查難點等進行總結,以便在今后的社會調查中避免出現相同的問題,完善社會調查法的實施和提高調查效果。從學生對調查交流、總結的情況反映來看,有些小組事先組織安排有所欠缺,導致調查時間和次數比預想的多,很多學生在經過社會調查后改變了原先對社會調查的簡單認識;更多的學生反映經過社會調查后對鄉村公共管理課程中的很多知識有了直觀和更深入的認識,并開始思考相關問題,而且還在調查中取得了許多意想不到的收獲和感受,比如被調查的村民面對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并期望學生們能解決他們說到的問題時,很多學生的反映是認識到專業課程學習的重要性和激發出的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此外,社會調查對交流、溝通能力以及與團隊合作能力的鍛煉也是學生交流總結中反映比較突出的一個方面。
(六)社會調查的評價考核
各小組完成社會調查后,在規定的期限內要求上交調查報告、填寫后的調查問卷、小組成員的分工說明等材料。小組社會調查實踐成績由調查報告成績、交流匯報老師打分和學生評分三部分組成。交流匯報中,參加匯報會的課程組教師和各調查小組根據調查匯報和回答問題情況打分,分別匯總平均后得到教師評分成績和學生評分成績。調查報告成績、交流匯報教師評分和學生評分成績分別按照60%、20%和20%的比例加權得出小組社會調查實踐成績。每個學生的成績以小組成績的85%為基數,15%按照每個學生在小組社會調查中的分工和表現等給出??茖W、合理的評價標準和評價方式有助于借助評價考核來檢驗課程教學效果和學生學習能力與素質的提高情況,有助于完善實踐性教學的各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