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21 16:55:4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城市景觀藝術設計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 園林藝術設計的概念與應用原則
1.1 園林藝術設計的內涵
園林藝術設計主要是指在特定的區域內,設計人員在美學思想的指導下,采用多種藝術手段以及技術,為市民創造出更加詩情畫意、更加健康的綠色空間,這也為人們提供了良好的休閑娛樂場所,可以凈化城市的空氣。園林藝術設計,可以給人們帶來較好的視覺享受,而且可以增加人們的想象力,在健康綠色的環境中,人們容易觸景生情,而且藝術修養也會得到較大的提升。園林藝術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其有著悠久的歷史,而且種類繁多,其代表了我國民族的特色與精神,可以向世界展現出獨特的東方美。在園林藝術設計美學思想的影像下,園林景觀設計人員可以發揮創造性,設計出內容更加優秀的景觀作用。
1.2 園林藝術設計應用的原則
1.2.1 科學布局原則
將園林藝術設計應用在城市景觀規劃中,需要遵循科學布局的原則,對景觀資源以及相關設置布局的優化,必須具有可行性。在設計城市景觀時,要按照城市整體規劃布局進行考慮,還要對園林中各種要素進行客觀的評定,了解其相互之間的影響以及關系。另外,在設計的過程中,還可以按照一定主題進行規劃,這些主題可以是山、水或者花草等??茖W布局有利于提高資源的利用率,設計人員考慮園林的建造環境以及地域特點后,可以按照規則式、自然式以及混合式的方式對園林進行科學布局。
1.2.2 植物配置原則
園林景觀設計中,有多種植物,這些植物也是景觀設計中重要的資源,在對植物進行合理配置時,有利于提高資源的利用率,也有利于生態環境的保護。植物配置的優劣性影響著城市景觀效用的發揮,設計人員按照藝術美學的設計理念,可以使增加園林景觀的美觀性,園林植物配置還需要與山水、山石相互結合以及協調,這樣也可以設計出更加特色的景觀風格。
1.2.3 天人合一原則
園林藝術設計需要體現天人合一的原則,這也可以更好的展現東方美,體現設計者的智慧以及技術水平。天人合一的原則,體現了人類與生態環境和諧發展的觀念,其可以使人類與自然融合共存。園林藝術設計主要以自然景觀為主體,設計者的靈感也來源與大自然,其可以設計出高于自然的景觀設計方案。
2 園林藝術設計與城市景觀設計探討
2.1 園林藝術設計與城市景觀設計的關系
中國園林藝術歷史悠久,著名的杜甫草堂和蘇州園林,其小橋流水,亭臺樓榭與山水的相互映照和相互映托。無不展現中國園林古典設計深厚的藝術內涵。古典園林與現代城市景觀兩者形式不同,但藝術思想一脈相承,即都是為人民舒適生活和美好家園創造適宜的生存環境。
一個好的園林設計就是一部優秀的中國城市發展史,園林設計反映一個城市的文化脈絡和發展變遷。園林設計記載和反映了發生在這個城市的歷史典故、重大事件和民間廣為傳頌的經典故事,是對城市文化特點、深深蘊含著的城市靈魂等歷史要素和地域要素的疊加。
園林設計藝術可強化城市空間環境文化內涵、高度渲染城市人文色彩,使人們在散步、休息、觀賞同時接受中國傳統文化的熏陶。園林設計體現一座城市的風貌,不僅影響著本市居民對于城市的自豪感,也可給旅游者和異地客商以這座城市深厚的文化內涵底蘊和精神文明的享受,便于他們加深對這座城市的了解。
社會的發展,園林設計風格已越來越帶動城市景觀設計。代表中國古老的傳統文化和先進科技的現代園林設計,對城市景觀設計產生了重大的影響,特別是在文化的傳承、生態景觀、低碳化、生物多樣性等方面,使城市景觀更具縱深感、立體感和歷史感和富有人文色彩。
2.2 園林藝術設計在城市景觀設計中的表現形式
園林藝術設計有建筑、山水、花木等。城市景觀設計中園林藝術設計多以雕塑和不同語境的小品設施展現。雕塑往往是設計場所最具凝聚力的空間焦點,對于城市綠化和烘托節日或歡慶氣氛具有強烈的表現力。綠雕是在結構鋼架上,采用栽培藝術巧妙地把具有一定含義的造型與花卉結合在一起的園林藝術,是充滿生機和活力的藝術作品,被譽為世界園林的奇葩。
2.3 園林設計在城市景觀設計中的應用
園林藝術設計不僅在城市廣場、公園,也在城市住宅小區、中小學、大專院校、科研院所以及橋梁建筑綠色橋梁廊道的設計等領域得到了推廣,設計技術日臻完善。園林設計是一項集傳統文化與現代藝術于一體的創造優美生活環境的綜合藝術,它讓人們置身于自然和諧的環境,享受生活感悟生活,并由此獲得人生啟迪。隨著城市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建設的日新月異,人們對居住地周邊環境越來越重視,住宅小區園林設計就顯得更加重要。教育是社會發展的核心,在大力發展教育的今天,校內公共設施和基礎建設越來越完備,園林藝術設計"以人為本、回歸自然、崇尚環境"的設計理念,也為校園科學合理設置園林景觀發揮了重要的指導作用,為城市文化體現、校園文化氛圍的營造注入了活力。
全書共有六章,第一章對公共藝術概念進行解析,并對新時期中國城鎮化建設下的公共藝術拓展之路進行介紹;第二章將重點分析景觀公共藝術設計理論,包括景觀公共藝術設計的目的、意義、文化、原則等;第三章則是從景觀公共藝術設計與城市空間的關系出發,分析景觀公共藝術設計的空間性質,以及其價值傾向;第四章以景觀公共藝術設計樣式與表現形式為研究內容,通過分析不同形式的城市景觀公共藝術作品,對其材質、色彩等設計進行分析;第五章以重點討論景觀公共藝術設計程序與方法,對城市建設下的公共藝術景觀設計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第六章對多個景觀公共藝術改造案例進行分析,使讀者能夠對景觀公共藝術設計的作用與具體方法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城市建設是一項系統性的工程,除了空間元素的合理搭配之外,還需要綜合考慮城市不同功能區域的配置問題。
其中,城市景觀公共藝術作品不僅具備豐富城市文化氛圍的作用,同時具有導向、警告、提醒等功能,因此,城市化建設下的公共藝術拓展已經不再是簡單的文化藝術行為,而是一種更加復雜的多元藝術行為。根據《景觀公共藝術設計》對景觀公共藝術的研究,城市化建設下的公共藝術拓展之路還需綜合考慮其主題性、文化性、功能性等,以滿足新時期城市建設與公共藝術融合的要求。第一,城市化建設下的公共藝術拓展與城市主題文化的適應性。
對于不同的城市,其城市文化或多或少存在差異,為此,城市化建設下的公共藝術作品應與城市主題文化相互映襯,避免因文化雜糅帶來的違和感。以蘇州為例,作為江南水鄉的代表,蘇州市以水墨文化為代表,尤以老城區最為明顯,蘇州市政府在城市建設過程中,為最大限度弱化現代城市文化與傳統蘇州水墨文化的沖突,在城市景觀公共藝術設計大量使用了傳統文化形式,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公交候車區的書法長廊,現代公共交通與傳統文化藝術的完美結合,恰如其分的呼應了蘇州城市化建設的文化主題。根據《景觀公共藝術設計》第二章所討論的景觀公共藝術中公共性、場域性、文化性三位一體原則,城市化建設下的公共藝術拓展已不再是簡單的個人文化作品,而是由絕大多數居民高度統一的文化意識形態所形成的城市主題文化。第二,城市化建設下的公共藝術拓展與景觀公共藝術的文化性。城市文化是區域文化意識形態的直接體現,城市景觀公共藝術作品能夠更好的突出文化層面上高度統一的意識形態,因此,城市化建設下的公共藝術拓展應側重于景觀公共藝術的文化性。李楠在《景觀公共藝術設計》中的第二章中提到景觀公共藝術的文化要素,即任何形式的景觀公共藝術都有著其獨特的文化內涵,突出景觀公共藝術的文化要素,是城市化建設公共藝術拓展的必然要求。
關鍵詞:環境藝術設計、城市綠化景觀
中圖分類號:TU- 85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432(2011)-04-0264-1
1 概念探討
環境藝術設計是指環境藝術工程空間規劃,藝術構想方案的綜合計劃,其中包括了環境與設施計劃、空間與裝飾計劃、造型與構造計劃、材料與色彩計劃、采光與布光計劃、使用功能與審美功能的計劃等其表現手法也是多種多樣的。著名的環境藝術理論家多伯(Richard P•Dober)解釋道:環境藝術設計作為一種藝術,是一種賦有感彩的理念。
城市的環境綠化景觀,能反映出一個城市的文化內涵和綠色文明的程度,同時還標志著城市的生態環境及生物多樣性是否可持續發展。因而,城市的環境綠化并不是簡單地植樹栽花種草,還應當按照其生態習性和園林美學的要求進行科學的配置,而形成多姿多彩,層次豐富的園林綠化景觀[1]。
在城市發展日益受到關注的今天,人們已經開始逐步認識到環境藝術設計對建立良好的社會心理和社行會為具有重大的意義,環境作為城市綠化景觀的主要構成體,其空間形態關系也日益成為研究的重點。因地制宜則是根據各個地方城市的地理環境、人文類別相適應,環境藝術在其中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讓人們的感官更清晰的看到城市的美感。
2 城市綠化景觀應因地制宜,充分發揮城市景觀特色
堅持因地制宜是城市綠化景觀設計應遵循的基本原則。它主要包含兩層意思:一是對立地條件的合理利用,二是對園林植物的選擇。所謂合理利用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少動土方。這樣不僅可以減少資金投入,降低維護成本,而且顯得樸實無華,真切自然。自然起伏的多變地形比平面整齊的地形更令人感到輕松、溫馨與浪漫,更富有詩情畫意。在園林植物的選擇上倡導以鄉土植物為主,還可適當選取用一些適應性強、觀賞價值高的外地植物,改善住宅小區的植物種植結構。設計施工中應模擬自然生態進行布置,講求喬木、灌木、花草的科學搭配,創造“春花、夏蔭、秋實、冬青”的四季景觀。
天津濱海新區是北方海濱城市,位于渤海出海口,以鹽堿地為主,土壤改良式鹽堿地綠化的重要內容,隨著多年土壤改良的技術措施越來越成熟,植物種類的應用也越來越豐富,逐步從絨毛白蠟、柳樹、國槐、檜柏等向白皮松、黑松、懸鈴木、紫薇等轉換,大量新樹種進入濱海新區城市綠地。天津濱海新區全面啟動2010-2011今秋明春立體綠化工程,將新建和改造提升11個公園,對5條高速公路、86條主次干道路兩側進行綠化與改造提升,新建各類綠地1025萬平方米,并對城市建筑進行垂直綠化。濱海新區將按照“3公里內有市、區級公園,10公里內有大型風景區”的綠化服務半徑要求,加大城市綠化建設,從而改善北方風沙天氣對城市的影響以及綠化景觀給新區人民帶來海濱城市的美感[2]。
3 環境藝術設計在城市綠化中的作用和創新
(1)“亮化、美化工程”的地方特色及藝術手段,環境藝術設計中的景觀照明藝術設計體現城市人文景觀的現代感。城市中開放式的園林空間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對此類“城市綠洲”的景觀照明設計也同樣被提到了越來越高的位置。深化設計過程中,各場景的景觀照明設計必須緊扣總的設計理念,在不同環境分析的指導下,按照景觀節點的主次、景觀照明的強弱、被觀察的先后等關系進行設計[3]。(2)城市小品(雕塑、街牌、公共市政設施)的藝術設計。城市小品是環境藝術的精髓所在,城市小品如同城市綠化景觀的點睛之筆,它能喚起市民對美好時光的記憶,讓外來游人多點眷戀的理由,它是城市的一個符號,更是城市的靈魂。因此在設計的同時融入當地文化色彩才能突出綠化的美感,城市的獨特所在。中國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Expo 2010),是第41屆世界博覽會。于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期間,在中國上海市舉行。此次世博會也是由中國舉辦的首屆世界博覽會。上海世博會以“城市,讓生活更美好”(Better City, Better Life)為主題,總投資達450億人民幣,創造了世界博覽會史上最大規模記錄。世博會的綠化景觀與各國標志性建筑的合理搭配,正是城市小品發揮著主要的作用,是環境藝術設計之于城市綠化景觀完美結合的產物[4]。
綜上所述,城市現代化的重要標志是營造一個良好的城市環境:舒適宜人的生態體系,文明高效的精神風貌,富有特色的優美城市景觀。世界上一些經濟發達的國家都把城市景觀建設視為城市建設的重要內容,對城市景觀設計、建設、管理有一套完善的制度。我國一些經濟比較發達、歷史比較悠久的城市,也都在努力保護和發展自己的城市特色。但多年來,一些城市住宅蓋了不少,卻缺少足夠的公共空間:道路修了不少,卻很少考慮環境的審美和人的需求;高樓大廈建了不少,卻往往忽視了建筑物的公共空間和整體環境:因此城市景觀不但繼承和發展中國傳統園林設計的主要理法,而且應因地制宜,把環境藝術理念融入到園林設計當中去,天津濱海新區正處在起步階段,隨著9大功能區的成立,配套設施不斷完善的同時,應積極應對塘沽老城區的綠化改造工程以及新城區的綠化定位,充分利用環境藝術設計想象思維,建設具有北方海濱城市特色的綠化景觀。
參考文獻
[1] 李尚志,李發友.城市環境綠化景觀[M].廣東:廣東科技出版社,2003:1-3.
[2] 趙菲予.天津濱海新區冬春大規模綠化工程啟動[N].中國建設報,2010,12,16.
[3] 李鑫.景觀照明設計與應用[M].化學工業出版社,2009:3.
1.布局法
結構布局是城市景觀規劃設計需重點考慮的問題,只有在空間布局上把握住景觀的分布形式,才能從宏觀上體現出園林景觀的藝術之美。對于城市園林景觀設計而言,首先,必須要進行合理的地形改造,再進行合理布局,并依低挖湖、據高堆山或適當平整土地,使園林地形富于變化;其次,利用地形組織空間和控制視線,通過與其他園林要素的配合,形成一個自然豐富、優美的空間景域。布局法要求設計人員從局部、整體等雙方面考慮造景規劃,盡可能使園林區與周邊規劃區相互協調起來。
2.自然法
園林景觀是來自于大自然靈感設計的人造景觀,遵循大自然規律是城市景觀藝術性設計的基本要求。設計師應當掌握充足的自然元素,根據綠色景觀中吸取的靈感展開設計,以保證城市景觀規劃達到預期的美觀效果。這些都是自然法設計應當掌握的生態理念。
3.修飾法
并非所有的園林景觀都要重新設計,為了節約城市綠化改造的成本耗資,政府可以采取修飾法進行設計,合理地利用原有綠色景觀的空間區域。從綠化屬性進行劃分,園林景觀主要有軟質、硬質等兩大類別,修飾法在兩者間的應用方式略有不同。軟質景觀主要是自然保留的物質,包括花、草、樹、木等原生態植物,設計人員只需對其稍加修飾或擴大空間,便可產生良好的藝術效果;硬質景觀是人工改造形成的景觀區。修飾法在設計時要考慮人工工藝的改造要求,減小手工造景規劃的難度。
4.綜合法
隨著園林藝術學研究的深入開展,人們對于園林景觀設計有了多方面的認識,這也使設計師工作面臨著高標準的要求。對于城市園林景觀規劃的藝術性設計來說,設計師必須要懂得如何運用綜合式的手段調配景觀區域,才能發揮出最佳的景觀綠化效果。以水陸造景為例,設計人員先以水景設計為主。選定某個水景區域展開布局之后,再考慮陸地造景中植物配置的相關問題。例如,先設計水域景觀的給排水結構,對管道布局詳細地考察規劃;再對周邊配套景觀植物實施綠化改造。只有這樣,才能發揮出最佳的改造效果。
關鍵詞:景觀設計;多元系統;目標;實踐主體
Abstract: the landscape art design science is in exploring phase, from the concept of subject, the discipline nature, subject to discipline target practice subject scope lack of systematic, clarity and directionality, this article from the landscape learned guide, multiple system design and landscape art design practice subject the system is discussed.
Keywords: landscape design; Multiple system; Target; Practice subject
中圖分類號:TU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客觀地講就目前的中國景觀藝術設計學科正處于探索階段,從學科概念、學科性質到學科實踐范圍均缺少系統性、明確性和指向性。那么什么是景觀藝術設計,景觀藝術設計與景觀學是一種怎樣的關系,與傳統意義上的環境藝術設計是一種什么關系,在景觀學體系中它的實踐主體是什么?本文將就以上問題從景觀學的引導、多元系統設計以及景觀藝術設計的實踐主體進行系統的論述。
一、景觀學引導下的藝術設計
景觀藝術設計依托景觀生態學,通過對自然的尊重、表達、展現生態環境的和諧與優美,依托景觀建筑學創建城鄉宜人的環境空間,依托景觀人文學,表達人類行為心理的精神寄托及愿望,景觀藝術設計成為景觀形象高品質化生成的驅動力。
就景觀學而言,景觀藝術設計是景觀學體系中的一個分支,是一個狹義的景觀定義,是微觀層次意義上的景觀設計,在體現景觀形象的創作上常常成為景觀形象品格的重要組成部分,盡管景觀藝術設計也涉及到景觀學內容本身,但它更多的是遵循景觀學的引導,關注景觀形象要素對各景觀環境系統空間進行藝術化處理,其核心任務是協調人與環境空間視覺形象的關系。景觀藝術設計在景觀學的引導下,構成了一個交叉融合的設計系統,它是運用藝術融于景觀科學的手段來協調景觀形象在環境空間的發展關系問題,并使之達到最佳狀態。它融合了園林學、生態學、城市規劃學、建筑學、心理學、藝術學等學科的成熟經驗,以其藝術的視野,從系統、和諧、優美的角度,解決城鄉發展過程中的景觀形象的創新問題。
景觀藝術設計在景觀學的引導下,依據藝術和諧原則干預協調各景觀系統的規劃與設計,在人與環境之間建立均衡關系時,更強調景觀生成時對人精神上、視覺上、生理健康上的基本需求,通過景觀環境空間藝術的創作,用以提升、陶冶公眾的視覺審美經驗,可以說景觀藝術設計也是一種改善人們使用與體驗戶外空間的藝術創造活動。
二、多元系統設計含義的藝術設計
景觀藝術設計與傳統意義上的環境藝術設計是從不同角度研究人類聚居環境空間藝術的二個方面。環境藝術設計從改善建筑室內環境質量的室內設計起步,以室內室外環境一體化設計為核心,注重環境空間的自身形態,以及環境藝術的具體樣式。而景觀藝術設計更強調環境空間的綜合形態、環境藝術的復合樣式、環境表述的多層空間,具體表現在多元系統設計下的互融與綜合。
(一)綜合性系統。
景觀藝術設計是將城市、廣場、街道、園林、建筑、壁畫、廣告、公共設施等環境空間看成一個多層次、多元化的有機綜合體,雖然它們有時是以幾組形式出現,有時是以相對單一的個體出現,然而解決上述問題卻要求兼顧到整體的環境,是在一個被“創造”出來的人造環境空間基礎上實現的二次創造,景觀藝術設計涉及到園林設計、建筑設計、城市設計、環境藝術設計、工業造型設計、平面設計以及生態學、材料學、心理學、民俗學等學科,并將這些知識納入到景觀藝術生成的總體設計系統之中。
(二)復合性系統。
景觀藝術設計是在景觀學的引導下所構成的復合設計系統,由于景觀藝術設計的綜合性特點,因此常常表現出設計內容界定的模糊性、不確定性。其中包括基于景觀空間形態的視覺系統設計,融于區域景觀精神的形象系統設計,反映區域文化特征的風格樣式系統設計,以及關注人的行為、心理的人文關懷系統設計等等。各系統之間相互融合與交叉,共同構建起景觀藝術設計的復合設計系統。
(三)多層性系統。
景觀藝術設計的設計空間呈現為多層性的表述特點,表現在從微觀意義層面上的景觀設計為主體到中觀意義上的景觀規劃、宏觀意義上的景觀策劃的多層與協調。
(四)廣泛性系統。
景觀藝術設計的設計觀念呈現出廣泛性,《亞太景觀》一書在導言中談到現代景觀設計帶來的變化:“首先是觀念上的,宏觀的觀念、生態的觀念、構成的觀念、文脈的觀念、民眾參與的觀念等等。其次是創作方法上……所有這些凝結成現代的、后現代的、結構的、解構的、極簡的、高技的……為景觀設計師提供了廣泛的創造可能性”.廣泛的設計觀念構成了景觀藝術設計多元系統設計的哲學基礎。
三、微觀景觀為實踐主體的藝術設計
正如前文所述,景觀藝術設計學科涉及到多個學科領域,其實踐范圍廣泛,內容綜合而龐雜,既涉及到景觀空間的各個層面又融合了環境要素的全部內容。但是如果只是從廣義的概念出發而缺乏具體目標的限定,景觀藝術設計學科建構將會一直處在模糊不清的狀態。這也是目前很多高校增設景觀藝術設計專業方向后所共同面對的問題,即在龐大的景觀學科中,景觀藝術設計的實踐范圍或者說它的實踐主體是什么的問題。
(一)宏觀層面--景觀策劃。
宏觀層面上的景觀實踐是建立在經濟、旅游、生態等專業的基礎上,包括進行大規模的景觀生態保護、治理改造、景觀資源開發、旅游策劃規劃等。這類景觀實踐主要側重于景觀前期的策劃。核心是協調土地的利用與管理。是在大規模、大尺度上進行景觀體系的把握,具體項目有區域控制性規劃、城市規劃和環境規劃等。策劃是這一層面的實踐主體。
(二)中觀層面--景觀規劃。
中觀層面上的景觀實踐是指有一定的規模,涉及到某一地域歷史、文化、生態及地方特色整體風貌內容的較大型景觀規劃,包括與人類社會、文化相關內容,以及生態、歷史等多學科的應用。規劃是這一層面的實踐主體。
(三)微觀層面--景觀設計。
微觀層面上的景觀實踐主要指規模尺度較小,與人們日常生活相關聯的景觀環境設計。包括城市地形、水體、植被、建筑、構筑物以及公眾藝術品等等。設計對象是城市開放空間,包括廣場、公園、商業街區、居住區環境、城市街頭綠地以及城市濱水地帶等,其目的在滿足景觀環境功能的基礎上,不斷改善提高景觀的藝術品質,已此豐富人的心理體驗和精神要求。設計是這一層面的實踐主體。
[關鍵詞]環境藝術設計;現代城市建設;城市生態;可持續發展
城市在高速發展的過程中遇到了許多問題,如日益擁堵的交通、城市人口密度過大等社會問題,以及隨之產生的城市環境被污染破壞、城市熱島效應等環境問題,這些問題嚴重影響到城市建設的可持續發展。而環境藝術設計包含對物質環境和非物質環境的藝術設計,是現代藝術設計的主要組成部分。由于城市建設在物質和精神層面都有著比較高的要求,因此,為了滿足這些需求,環境藝術設計逐步被應用到城市建設中。
1現代城市建設的生態環境現狀
現代城市建設存在的最大問題是人口分布不均勻,中心城市人口高度密集,城郊人口稀少。與此同時,城市環境是不完全開放的,城市生態環境的正常運轉需要其他生態系統的協調與支持。例如,城市周邊的農林生態系統、海洋生態系統、森林生態系統等。用農林生態系統和森林生態系統中產生的能源和資源來支撐城市的正常運行。同時,城市中產生的生活垃圾和城市廢棄物也無法完全在本系統內分解消化,需要借助其他系統分解消化城市垃圾和廢棄物[1]。城市是一個負載人類活動和動物、植物生長活動的物質載體,是一個復雜的體系。城市景觀與空間形態是人們主觀意愿的表現,不僅凝聚著人類的情感、智慧,而且展示了人們對理想的追求。環境藝術設計正是人們用主觀意愿來引導城市景觀與空間建筑的建設,支持著人們的活動,豐富人們的生活內容,改善城市的人居環境。
2環境藝術設計在現代城市建設中的作用
2.1滿足功能需求
城市建設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滿足人們生活的功能及物質等基本需求,而環境藝術設計則是在滿足基本需求的基礎上,滿足人類生活的精神追求、理想追求等更高層次的需求。通過對城市環境進行藝術設計,滿足人們的休閑娛樂、精神文化等需求,豐富人們的業余生活。同時,使城市文化與歷史在城市環境建設中得到體現與傳承,在豐富城市人文氣息的同時,帶來了良好的商業價值及經濟效益。例如,河道及濱水旁的護坡及風光帶,在美化城市環境、豐富人們業余活動空間的同時,也滿足了排污防洪的城市功能性需求。
2.2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
環境藝術設計是對人造自然景觀的設計,是以人為本,以尊重自然為前提進行的。在進行生態優先及尊重自然的環境藝術設計時,是以人為自然中的一分子,形成新的環境倫理觀念,對環境由破壞變為尊重與愛護,由掠奪變為珍惜與共存。隨著低碳概念的深入,促進生態城市建設,引入環境藝術設計,不僅能夠增加城市整體規劃的合理性,而且能夠完善城市生態系統,改造城市內部環境體系。通過對城市環境的藝術設計,盡量減少在建筑構建及建成后對附近生態環境和人文環境的負面影響和破壞。同時,盡量優化建筑內部環境、城市內部環境,使城市生態系統微循環得以優化,從而改善城市熱島效應,促進城市建設可持續發展[2]。
2.3提高城市建設的藝術品味
隨著現代人們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不斷豐富,人們對于城市建設的藝術品位追求也越來越高,不再一味滿足于生存功能的建設,而是希望在城市中創造出使生活更快樂、更舒適的環境;希望在現代化的城市建設服務中,感受到城市環境的美好之處,享受城市發展帶來的生活品質的提升。在環境藝術設計的過程中,要注意滿足城市居民的實際需求,可以讓全體居民參與到城市環境建設設計中來,吸收社會各界的不同意見,從而設計出更為人性化、藝術化的居住、生存空間[3]。
3結語
環境藝術設計作為一種協調人文、藝術及自然等多種元素的設計方式,設計時要求設計師考慮人類與大自然中各種環境的和諧共生,使人們心理、生理及精神等方面的需求得到充分滿足。因此,在城市建設過程中,環境藝術設計可以起到提高城市規劃合理性,滿足城市功能需求,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提升城市整體美觀性等作用。
參考文獻
[1]王常宏.論現代城市建設中環境藝術設計[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2(23):11.
[2]廖瑞莉.探析環境藝術設計在現代城市景觀建設中的作用[J].四川水泥,2017(1):79.
1.資源再利用
堅持可持續發展,例如海邊廢舊的船只喪失原有功能,為能賦予它們新的價值,使它們融入到濱城景觀當中,可重新刷漆裝飾,使其成為景觀小品的一部分,節約資源且節省空間。積極尋找濱城中類似的景觀要素,通過這種方法獲取解決途徑,不僅提高些廢舊資源的再利用率,還增加了景觀的使用功能。
2.動態景觀設計
動態景觀的含義,一是靜態景觀表現動勢:符號的視覺呈現不穩定性形成動勢感覺,比如動感雕塑;二是濱海景觀景象的動態:比如濱海景觀中洶涌的海浪。在濱城景觀設計中展現動中有靜、靜中有動的意境,適合海洋文化符號的使用。
3.人性化設計
不能單強調城市景觀系統或某元素的功能,而缺少了人與景觀的參與性。在滿足了堤岸防洪功能的前提下,它充分展示了人和水的密切關系,人本具備親水的天性,所以這也是濱水景觀設計中常見的表現方式。
4.特色海洋文化的標志物設計
標志物廣泛的內涵作為辨認濱城的元素,它可以是天際線、建筑物,也可以是城中的廣告牌。海洋文化標志物作為視覺的控制符號,具有特定的意義,規劃布局影響游線安排乃至游人的行為和心理,所以要注意和加強它們之間的聯系。
5.特色海洋文化的專項設計
在現代城市景觀規劃當中,專項設計基本上結合整體、功能、藝術、文化的屬性。作為綜合系統,分為公共設施、視覺系統、景觀構筑物和鋪裝等,特色海洋文化專項設計應當貫穿于濱城景觀元素之中,從城市景觀的細節來展現不同濱城的特色氣息。
6.利用生物景觀
較為常見的是植物景觀,在北方濱城景觀設計中,常見的是將植物配置模式中的灌木修剪成規模不同的動感曲線,以此展現濱城海洋文化。
7.特色建筑設計
建筑具備時代的氣息,有最初起步的滄桑感,也有新時代崛起的現代感。尤其新興的城市建筑,要做到功能性和藝術美的協調,而對于表現不同城市特色的建筑個體或建筑群體,則該有更高的追求。
8.城市色彩設計
提及濱城色彩,在我們腦中浮現的是最能體現大海的藍色,而不同的城市中的“藍”由于提取對象不同,表達的內含也是有所區別的。
二、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