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風景園林景觀設計論文
時間:2023-08-21 16:55:4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風景園林景觀設計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城市道路;動態園林景觀;設計要點
1動態園林景觀設計特點
動態園林景觀不同于靜止的園林景觀,靜止的園林景觀是以公園景觀為代表的靜態物體。但動態園林景觀有一個十分明顯的特點就是其具有相對性,道路兩旁的景觀靜止不動,但道路上行使的車輛和人員卻運動著,參考系的不同給與了運動者對于靜態園林景觀不一樣的享受美感。
2動態園林景觀的設計原則
2.1動態美學
通過陀螺在靜置和旋轉不同狀態下觀看效果的對比試驗,很好地詮釋了有關動態美學的原理。影響動態美學呈現效果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運動者的運動速率,既包括速度也包括方向2方面,這是由于速率直接關系到對于靜態景觀的視覺變化速度。因此,在進行動態園林景觀設計時,一定要考慮到本路段的平均車速和實際行駛方向等問題。
2.2安全導向
動態園林景觀的設計,要遵循不妨礙正常行駛的重要原則,要時刻考慮正確的安全導向,以人為本。道路兩旁的園林景觀可以保障道路交通安全、正確導向,有效減弱汽車眩光,降低司機的駕駛疲勞度等,創建舒適宜人的行車與人行的道路環境,體現人文關懷。
2.3因地制宜
在進行園林景觀設計時,要充分考慮因地制宜的原則,多利用本地的樹種進行栽植。
3動態園林景觀設計趨勢
3.1植物選擇多樣化,推動可持續發展
動態園林景觀的建設是為了更好地實現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生態效益更為主要。因此,正確的植物樹種選擇很關鍵,要遵循多樣化和時效化特點。眾所周知,喬木的日常維護和種植都很簡單,對環境有很強的適應能力。但對于中小型喬木來說,要少修剪、少移植、揚長避短地發揮其生理優勢。植物選擇多樣化可發揚其茂盛的生長效果,又可降低遠期的養護成本打造節約型社會。
3.2設計與環境相適應,最大程度促進生態效益
動態園林景觀的設計,不但要以美的顯示為目的,同時還要充分考慮適應與融合當地自然環境。生態景觀的設置,要選擇多種植被來進行構建,要以此形成混合的植物空間結構。不同形狀、不同花色、不同造型的樹種都是進行全面美化的參與者,通過此起彼伏、高低錯落、疏密相間等方式來突出城市的生態與景觀效益。
4需要注意的設計誤區
4.1重視生態效益忽略經濟效益
動態園林景觀的設計要充分發揮生態效益,但不意味著要不惜消耗巨大的經濟效益。城市生態效益的發展要依靠植被等自然資源的完善,要充分符合當地的自然條件,不要為了生態而毀壞生態。
4.2美感不等同于生態
在設計領域普遍存在著美感勝于一切的觀念,在于平面、產品的設計環節正確,但在實際的動態園林景觀設計上卻存在缺陷。動態園林景觀的設計是為了給城市增添美感,但要建立在保障生態環境的基礎上。
5動態園林景觀設計方法
5.1景觀分段
景觀分段是為了更好地從宏觀上對長距離的景觀進行分界,按照實際的地理環境對景觀進行段落式的劃分。各個路段上的景觀配置要遵循整體的設計主基調,雖然每段具有不同的特點,但整體上要具有一定的景觀連續性。
5.2景觀定位
5.2.1城市景觀大道:城市景觀大道的車速大致為<60km/h,是城市動態園林景觀的設計重點。一般來說,城市景觀大道在設計過程中,要選擇觀賞性較高、大小相對適宜的植物,園林喬灌草立體結合及垂直綠化的有機配置設,體現一個城市的園林風貌與景觀特色。
5.2.2城市快速道:城市快速道的車速大致為80km/h。在設計環節與上文提到的城市景觀大道存在很大的差異,城市快速道的設計前提應該是正確的導向作用,而不是觀賞性,植物配置強調大尺度的變化,使其有一個長期穩定的綠化效果,形成一種整體的景觀基調。5.2.3一般道路:道路在城市中處于次干道的地位,設計時速不高,除非特殊要求,觀景要求一般不高,因此園林設計應滿足安全與生態的要求。
6結語
通過上述內容簡要敘述了動態園林景觀設計特點、動態園林景觀的設計原則、當前盛行的動態園林景觀設計趨勢以及動態園林景觀設計方法,希望通過本論文能進一步的推動動態園林景觀的設計發展。
作者:閆雪峰 單位:中國市政工程華北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
【關鍵字】中國風景園林特色現展趨勢
中圖分類號: K92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一、風景園林的構成
簡單來說,所謂風景園林是指綜合利用科學和藝術手段營造人類美好的室外生活境域的一個行業和一門學科。它是以“生物、生態學科”為基礎,并與其他非生物學科(例如土木、建筑、城市規劃)、哲學、歷史和文學藝術等學科相結合的綜合學科。風景園林的四大要素:地形、水體、植物和建筑是形成園林空間和園林景觀的基礎。其中地形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它是所有室外活動的基礎,也是其它諸要素的基底和依托,地形布置和設計的恰當與否,對于景觀空間環境的質量的優劣意義重大,同時它對其它設計要素的作用和重要性具有主導作用。除了地形、水體、植物和建筑四大要素以外,有的專家還將鋪裝和其它園林構筑物也納入園林的構成要素之中。
二、園林景觀設計
這里我們將重點介紹園林植物景觀設計、園林水景景觀設計、園林園路景觀設計三部分的設計。
1、園林植物景觀設計
植物造景可謂藝術在其中起很大作用。植物造景定義為“利用喬木、灌木、藤木、草本植物來創造景觀,并發揮植物的形體、線條、色彩等自然美,配置成一幅美麗動人的畫面,供人們觀賞。”植物造景區別于其他要素的根本特征是它的生命特征,這也是它的魅力所在。所以對植物能否達到預期的體量、季節變化、生態速度要深入細致考慮,同時結合植物栽植地、小氣候、干擾等多因素的考慮。在成活率達標的基礎上,利用植物造景藝術原理,形成疏林與密林、天際線與林緣線優美、植物群落搭配美觀的園林植物景觀,隨著生態園林建設的深入和發展以及景觀生態學、全球生態學等多學科的引入,植物造景同時還包含著生態上的景觀、文化上的景觀甚至更深更廣的含義。
2、園林水景景觀設計
水在常溫下是一種液體。本身并無固定的形狀,其觀賞的效果決定在于:盛水物體的形狀、水質、周圍的環境。水的各種形狀、水姿,都和盛器相關。盛器設計好了,所要達到的水姿就出來了。當然這也和水本身的質地有關。一般來說。水要求是透明、無色、無味的,各種水體用途不同,對水質要求也不盡相同。但是污染的水就不是這樣,它是景觀的反面。個別的時候,也有人為了觀賞需要。把水染色的,又當別論。水體周圍環境的風、溫度、光線等自然因素,也會影響水體觀賞效果。例如刮了大風。波濤洶涌,哪來欣賞水面倒影?溫度下降,水結成冰,波光瀲滟的湖面,變成光滑耀眼的冰場,觀賞的趣味,使用的方向就聚然不同。光線對水體觀賞效果更為明顯,每一個人都知道白天和夜晚如何去欣賞水景。為了達到效果,往往要在水體中補充人工照明,而這時的觀賞效果往往是優于白天的最佳景觀。
3、園林園路景觀設計
園路也可以根據功能需要采用變斷面的型式。如轉折處不同寬狹;坐凳、椅處外延邊界;路旁的過路亭;還有園路和小廣場相結合等等。這樣寬狹不一,曲直相濟,反倒使園路多變,生動起來,做到一條路上休閑、停留和人行、運動相結合,各得其所。園路的轉彎曲折。這在天然條件好的園林用地并不成問題:因地形地貌而迂回曲折,十分自然,不在話下。為了延長游覽路線,增加游覽趣味,提高綠地的利用率,園路往往設計成婉蜒起伏狀態,但是上海園林用地的變化不大,往往一馬平川而根據不足。這時就必須人為地創造一些條件來配合園路的轉折和起伏。例如,在轉折處布置一些山石、樹木,或者地勢升降,做到曲之有理,路在綠地中;而不是三步一彎、五步一曲,為曲而曲,脫離綠地而存在。陳從周說:“園林中曲與直是相對的,要曲中寓直,靈活應用,曲直自如?!?/p>
三、中國風景園林的特色設計理念
1、以人為本理念
中國風景園林的特色設計的目的是為了滿足人們的使用要求,因此在進行風景園林的設計時首先要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把人跟風景園林的特色結合起來綜合考慮,如何使用更合理,滿足各種生活工作尺度,并在實現風景園林的基本功能的前提下,盡量提高園林的舒適度和美觀,為人們營造一個良好的生產和生活環境,增強人們對生活的熱情和積極性。
2、生態理念
為了經濟發展的需要,人類大量開采和開發自然資源和能源,導致環境破壞、生態失衡、自然災害頻發,造成了巨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近年來,人們逐漸認識到了環境保護的重要性,開始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在園林的設計中把生態理念作為一項重要的設計理念,風景園林定會受到更多人的青睞。
3、整體藝術理念
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使一些人過于追求物質生活,導致精神世界貧乏,成為社會發展的一大弊端。因此,必須要把人們從物質世界中解放出來。這就需要在園林的設計的過程中堅持整體藝術理念,實現園林的整體美。具體來說就是風景園林的環境應是形體、色彩、空間、以及虛實關系的整體把握,意境創造的整體把握、功能組合的整體把握。
4、個性化理念
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的不斷深化,國際間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交流更加頻繁,使得人們的思想觀念更加開放,越來越追求生活的個性化。因此,為了滿足人們個性化的需求,在園林的設計中需要堅持個性化理念。
四、中國現代風景園林的發展趨勢
當前,全世界對于低碳風景園林營造理論與實踐的探索都是方興未艾。建設生態園林、建設設低碳風景園林成為未來風景園林發展的方向。低碳風景園林營造,將會從操作層面上切實降低能源消耗。例如:通過本地或就近選擇材料,即可大幅度降低材料在交通運輸中的碳排放,從而達到降低總體能源消耗的目的;通過選擇“低碳”材料來替代“高碳”材料,來降低風景園林建設中的碳成本,比如減少鋼材、玻璃、水泥的用量;鼓勵、促進可再生能源(太陽能、光能等)和低能耗、超低能耗技術及其產品在風景園林中的推廣應用,例如采用太陽能光伏發電的路燈來照明等;通過規劃設計手段合理延長園林的使用壽命,進而減少風景園林設計中的能源消耗總量。杜絕單純為所謂景觀效果,而設計高耗能(如大面積的玻璃墻,易散熱的薄墻體,不必要的大空間等)的建筑或構筑物。由此可以看出,以低碳為目標的風景園林營造,將成為建設可持續發展社會的必然選擇。現代風景園林營造中,在滿足城市居民對休憩等城市功能的需求的基礎上,同時還需要積極降低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園林的整個生命周期(從設計、施工到管理維護)中最大限度地減少每一個環節所需的碳成本及碳排放,始終貫穿以低碳為導向的設計準則和管理規范,使其符合生態和可持利用的基本原則。
簡言之就是,遵循低碳、自然的藝術的心境和發展的趨勢,從中國傳統風景園林的設計和遺跡中,吸取中國傳統風景園林的思想和哲學,特別是在自然觀方面,達到超越社會制約的、歸復自然的自由與完美。
總結
為了適應時代和社會發展的要求,建設富于中國特色和現代化氣息的城市,必須要做好風景園林的設計。由于風景園林是一個較為復雜的體系,因此設計師在進行風景園林的設計時要充分考慮和把握各種因素,掌握設計的主要方向。同時還要注意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和藝術素養,設計出更多更好的建筑產品,促進我國建筑設計行業的健康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謝斌峰試論景觀設計中地域文化的挖掘及設計要點[期刊論文]-城市建設 2010(30)
關鍵詞: 園林植物;空間營造;植物景觀
Abstract: The modern landscape design is to design and create a distinctive visual image and create enough green as primary task. Garden plants is one of the constituent elements of the garden space, the importance and irreplaceability in modern gardens, are increasingly evident.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relevant information to explain the garden space, and explores how to use plant material to shape the landscape space, puts forwar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application of landscape plants in the landscape to create the.
Keywords: landscape plants; space construction; plant landscape
中圖分類號:文獻標識碼:[C].文章編號:2095-2104(2012)文章編號:
1.園林空間的內涵
1.1山、水、建筑、植物等等一些因素構成了我們整個園林空間,但是因為每個因素的大小不同、組合不同,所以就造就了我們多種形式的園林空間。園林植物是我們整個園林空間重要的構成的要素之一,其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在現代園林中,正在日益明顯的體現出來。園林的設計是一種環境布局,也可以理解成是對我們空間的設計。根據園林綠地中植物空間的數量性質,可將其分為圍合式植物空間、半圍合式植物空間以及開敞式植物空間。
1.2、園林植物空間的構成
園林空間的構成因素有很多,比如:建筑、植物、山、水、裝飾物等等。園林綠地中,植物空間主要由喬木構成,灌木地被的高度與豎向郁閉度決定植物空間圍合的程度。同時,園林空間還會隨著我們時間的改變而進行一些相應的改變,這種改變一般會體現在植物的季相演變方面。從園林規劃設計的角度發,根據外部形態,通常將園林比較低矮的植物分為灌木、藤本、竹類、花卉、草皮六類。當然由于受氣候等自然條件的影響,各類植物在不同地區景觀設計中運用也不同不僅僅用來愉悅人們的身心、體現特色、弘揚思想等。可見,基面、垂直分隔面、覆蓋面和時間這四個維度組成了我們整個園林植物空間。園林植物有著多變的形體和豐富的季相變化,其它的構景要素無不需要借助園林植物來豐富和完善。植物與地形相結合,可以強調或者消除由地變化所形成的空間感。
園林植物空間與建筑空間有很大的區別,主要表現在“時間”上。植物空間可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及我們季節的變化以及植物自身生命周期的發展,構成了四季分明的景象變化。而建筑空間一般就不會出現這樣的變化。
2、如何營造園林景觀
2.1、植物因為擁有時序景觀變化,所以在某種程度上豐富了整個園林景觀的空間構成,也給我們設計者提供了可以滿足各種需求的各種各樣空間類型。
2.2、園林植物有著多變的形體和豐富的季相變化,其它的構景要素無不需要借助園林植物來豐富和完善。從西方國度的各種神殿到具有風景油畫般氣質的荷蘭風光,從中國的“囿”和“圃”到大氣的山水園林,“園林景觀”這一詞匯容積了整個人類的智慧和財富,成為一個時代的明顯標志。
2.3.雖然大部分植物都能使人從視覺上、精神上得到美的享受,帶給人們健康、安靜的生活環境,但是,還有個別的園林植物本身散發的氣味和分泌物對人體是有害的,需要園林工作者了解和掌握的, 以觀賞植物為主,適當地運用鄉土樹種, 可使植物在較短的時間內形成較好的景觀效果。
3、園林植物對空間景觀研究的重要性
園林植物以其既能改善人類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又能創造優美的境域空間,而被人們廣為接受并逐漸成為造園的主體。因此園林植物這一構園要素,在今后的園林空間景觀營造中也必將起到重要的作用
3.1、美好的園林生態基質我們必須要積極的去采納,然后讓它們成為這個景觀設計中不可缺少的一個主要部分?,F代景觀設計中存在著關于大地理尺度景觀這樣的景觀概念,它包含了生態基質、藍帶、灰帶等等。
3.2在現代景觀設計中,生態功能是我們在整個植物空間的營造時首先需要考慮的問題,如果以綠籬、樹墻為背景來設置花境,則能夠打破這種沉悶的格局,綠色的背景又能使花境的色彩充分顯現出來。園林中多用常綠籬作為某些花壇、花境、雕塑、噴泉及其它園林小品的背景,以烘托出一種特定的氣氛。如在一些紀念性的雕塑旁常配植整齊的綠籬,給人一種莊嚴肅穆之感,在一棵古樹旁,植一排半圓形的綠籬,利于遮擋游人視野,使古樹更加突出
3.3落葉植物和常綠植物通過不同的空間效果以及時序景觀變化的效果,極大的為我們園林景觀空間構成添姿添彩,也為人們提供了比較多的空間類型讓我們進行選擇?!皼]有量, 就沒有美”, 此區人行道前設計
大面積植物色塊, 開敞景觀空間形成強烈的視覺沖擊, 引導行人視線, 植物搭配色彩豐富, 種類多樣, 營造四季景觀, 行人置身于此,可以感覺到身邊的環境隨著季節的變化而在改變。
4、植物園林的主要特點
4.1、如今現階段我們所了解的園林的狀態:因為外界環境決定了園林景觀的微生態環境,比如塵土、噪音、建筑等等一些因素都可能給我們的整個園林景觀造成了不良的影響。而我們現在提出的修正景觀環境就是需要我們基于以上不良因素進行園林設計。
4.2、植物園林在造景的時候需要我們因地制宜、適時而生以及因地取材。這樣才能保證我們環境和景觀和諧的本質。植物與地形相結合,可以強調或者消除由地形變化所形成的空間感;園林中通過島嶼、堤岸及水中的植物造景,則可豐富水面空間的色彩和層次。
4.3、隨著人類社會、城市環境和文化水平的變化、發展與提高,人們的藝術情趣和審美意識也在改變,園林植物以其既能改善人類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又能創造優美的境域空間,而被人們廣為接受并逐漸成為造園的主體。
4.4、因為變化中的色彩能夠引起大家的注意,而植物景觀中的葉色、花色都會隨著四季的變化而出現各種顏色??梢?園林景觀是一種具有生命力的景觀。論是廣場還是草坪、樹林,其周圍及其中間的種植設計一定要考慮到植物的形態習性與其空間布局距離,并要考慮時間帶來的樹木生長變化,滿足園林設計的場地需求,為人們創造出宜人的植物空間
5、 如何加強體現營造園林空間的美感
5.1、我們一般使用低矮灌木或者是地被植物當做景觀空間的限制條件。當人們身處這樣的植物景觀中的時候,不僅僅可以保持視線通透,讓我們心胸開闊,而且還容易產生非常輕松自由的滿足感。大片密植的水杉林孤傲挺拔的樹形, 欒樹的黃花紅果搭配綴滿小紅果的火棘, 藤本月季、紅瑞木附以地被, 實行喬、灌、草和諧搭配, 注重植物色彩的季節變化借助山、水、飾物等與植物進行完美配置。半
5.2、不關我們從哪個角度去設計園林,我們最終都需要保持在人的角度去進行設計,雖然不同的人對于同一個事物會有不同的感覺,但有的時候我們感知的結果卻是趨同的。在特殊功能的小區設計時慎用某些植物。如:蘭花的香氣會令人過度興奮而引起失眠;紫荊花的花粉可能會誘發哮喘;含羞草的草堿會使毛發脫落;月季花散發的濃郁香味會使某些人憋悶甚至呼吸困難;百合花的香味會使人中樞神經興奮而引發失眠;
5.3、我們需要加強自然之美的應用:一是借景于自然山水之美;二是借用自然本質之美。園林空間無論是大是小,適當的運用植物材料往往能夠使空間環境顯得更為協調,如大空間選用體形高大的樹種或以植物群體造景,小空間則選擇體形相應較小的樹種,便可滿足空間比例、尺度協調的要求。
5.4、雖然意會空間之美在園林景觀的設計原則中是抽象的,但我們不能否認它是確實存在的,它的本質直接體現在人們的內心中。人的視線被四周的景物所屏蔽的空間,稱為封閉空間,它無方向,具有私密性、隔離性。在設計中盡可能反映城市的歷史文脈, 在景觀柱、置石、門墻等上面可鐫刻反映愛情、名人、名樓的歷史典故和名人名句, 體現古城的靈韻和詩情畫意
結語:
植物空間營造應該是一種有意識的設計活動,植物不只是人們欣賞的對象,同時也充當著人們活動的范圍界定者,還是人們停留、活動的心理依靠。在園林景觀設計現實及開創中需要兼顧的因素,使得設計人員能夠明白的了解怎樣高效能、高質量地開展園林景觀設計的辦法, 對植物景觀空間營造的探討, 已不僅是一個理論問題, 而是一個實踐問題。因此,園林空間的營造研究將直接影響環境景觀的質量及藝術水平。
參考文獻
[1] 王曉俊.風景園林設計[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1993.1
[2](丹麥)揚·蓋爾.交往與空間[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2.10:68:69
[3] 梁蘊.植物配置中若干數量關系的研究.碩士論文:北京林業大學.2004.6
[4](美)克萊爾·庫珀·馬庫斯,卡羅琳·弗朗西斯.人性場所[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1
[5](美)拉特利奇.阿爾伯特J.大眾行為與公園設計[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0
[6](美)南希A.萊斯辛斯基.植物景觀設計[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4
[7](英)克勞斯頓(Clouston.Brian)主.風景園林植物配置[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
社,1992.12
論文摘要:人居環境是人類與自然之間發生聯系和作用的中介,人的生產生活以及具體的人居環境建設活動都離不開更為廣闊的自然背景。因此,在實踐景觀設計的過程中要充分以科學的發展觀踐行大自然的生存法則,達到所謂的“天人合一”,人居環境學的系統思維給了景觀設計以理論的指導。
研究當今各種城市環境景觀形態設計失敗的原因,多為設計脫離了人類作為環境的主人的行為感受和需求,或為忽略了當地環境的生態規律。21世紀的社會要求我們更加關注“人”,但又不能一味的滿足“人”的欲求,而是從人的需求出發,創造符合生態發展規律的生活方式。而“人居環境科學”(The Science of Human Settlements)正是一門以人類聚居(包括鄉村、集鎮、城市等)為研究對象,著重探討人與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的科學。它強調把人類聚居作為一個整體,了解、掌握人類聚居發生、發展的客觀規律,以更好地建設符合人類理想的聚居環境,這為景觀設計帶來了指導方法,使得對環境的理解更為人性化和合理化。
一、人居環境學發展原則
依據吳良鏞院士所著的《人居環境科學導論》,我們可以得知人居環境的概念及其構成。引用其書中觀點,人居環境,是人類的聚居生活的地方,是與人類生存活動密切相關的地表空間,是人類在大自然中賴以生存的基地,是人類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主要場所。而人居環境科學就是圍繞地區的開發、城鄉發展及諸多問題進行研究的學科群,它是聯貫一切與人類居住環境的形成與發展有關的,包括自然科學、技術科學與人文科學的新的學科體系,研究對象即是人居環境。
1、人居環境的框架及原則
人居環境的核心是“人”,人居環境研究以滿足“人類居住”的需要為目的。就內容而言,人居環境包括五大系統:自然系統、人類系統、社會系統、居住系統、支撐系統。其中,“人類系統”與“自然系統”是兩個基本系統,“居住系統”與“支撐系統”則是人工創造與建設的結果。在人與自然的關系中,和諧與矛盾共生,人類必須面對現實,與自然和平共處,保護和利用自然,妥善的解決矛盾就必須堅持可持續發展。
在任何一個聚居環境中,這五個系統都綜合的存在著,五大系統也各有基礎科學的內涵。在人居環境科學研究中,建筑師、規劃師和一切參與人居環境建設的科學工作者都要自覺的選擇若干系統進行交叉組合。另一個方面,根據中國存在的實際問題和人居環境研究的實際情況,也可將人居環境科學范圍簡化為全球、區域、城市、社區、建筑等五大層次。
對于人居環境的建設大概有幾個方面的要求:提高生態的意識;與經濟良性互動;發展科技;重視發展整體利益;與藝術的創造相結合等。
2、人居環境學的系統性
人居環境學是涉及人居環境的有關科學。與“環境科學”、“環境工程學”等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偟膩碚f,它們都以環境為研究對象,但各自的研究范圍、內容、與側重點及所采取的手段并不一致。環境科學與環境工程學涉及的是具體的科學技術問題,全球變暖、臭氧空洞的產生等,而人居環境科學關心的則不僅是如何把環境科學與環境工程的理論和方法引入人類聚居形態,對五大系統的各個層次的人工與自然環境的相關內容均應引入到規劃中去,用以提高環境質量、形成宜人的居住氛圍。
從人居環境不同方面可以有不同的學科核心和學科體系,就人居環境的物質建設、規劃實際來說,則可以以建筑、地景、城市規劃三位一體,構成人居環境科學的大系統中的主導專業。依據我國的情況,當前大規模建設實踐需要面向21世紀的建筑發展,宜將這三者融貫綜合的進行規劃設計與研究。
人居環境科學是一個學科群,人居環境科學是發展的,永遠處于一個動態的過程中,其融合與發展離不開運用多種相關學科的成果,特別要借各自相鄰學科的滲透和展擴,來創造性的解決繁雜的實踐中的問題。因此人居環境科學是一門龐大的系統科學,研究建筑、城市、以至區域等的人居環境科學,也應當被視為一種關于整體與整體性的科學,目標就是獲得整體的協調發展。若能將此系統的設計原則貫徹在景觀設計上,也同樣將具有高瞻遠矚的發展潛力。
二、景觀設計原則
景觀設計雖然是建立在環境藝術設計概念之上的設計門類,但它所蘊涵的內容卻涉及到美、建筑、園林和城市規劃四個方面。景觀設計最通俗的解釋就是美化環境景色,可以說是以塑造建筑的外部空間的視覺形象為主要內容的藝術設計。這是一個綜合性很強的環境系統設計,它的環境系統是以園林設計所涵蓋的內容為基礎,設計概念是以城市規劃設計總攬全局的思維方法為主導,其設計系統是以美術與建筑專業的構成要素為主體。
同樣是一門兼具多學科知識的交叉學科,建立在人居環境學的系統框架之內,景觀設計同樣需要貫徹整體的系統思維,以面對21世紀下,對環境的綜合發展要求。在第20屆建筑師大會上,吳良鏞院士在《世紀之交展望建筑學未來》的報告中指出:廣義的建筑應走向建筑、地景、城市規劃的融合。他所謂的地景,即景觀設計,用景觀設計的手段來改善城市的生態環境是必然趨勢,而景觀設計也就成為居住區規劃設計中很重要的一個部分。 轉貼于 1、景觀設計的人性化原則
景觀設計要做到“以人為本”的人性化原則,就要求設計者必須在充分了解所住居民的年齡結構、職業、生活、工作習慣、生理要求的基礎上進行全方位的人性化設計。目前我國許多居住區內園林綠化在很多方面忽略了這一點。比如:有的樓盤用綠地做隔離帶,卻忽視了人們生活的方便,兩分鐘的路程可能得走上十幾分鐘,導致許多人直接從綠化帶穿過,破壞了綠化;有的居住區綠化設計沒有把殘疾人的行為考慮進去,給殘疾人的出行帶來不便;有的居住區沒有為老人和幼兒開辟專用活動場地;有的居住區景觀設計粗糙,沒能真正、準確地創造人們所需環境。
根據奧斯卡紐曼所作的人們行為活動與城市形體環境關系的研究,認為人的各種行為活動要有相應的領域,他提出了由私密性空間、半私密性空間、半公共空間及公共空間構成的空間體系設想。運用在居住區園林環境設計中,就是要按照人們的不同需求和不同的活動內容,適當地進行區域的劃分,以適應不同年齡層、不同興趣群和不同文化層的人們開展社交和活動的需要,既要有綜合的集中空間,又要有適合集體和個人的分散性活動空間,空間類型盡可能豐富,以滿足不同層次人群的需求。
例如:調查表明,當前居住區的綠地空間,老年人日常使用率最高。老年人的活動特點是以我國特有的各種健身功、舞、拳、劍等群體活動和小范圍的交往、談心等活動為主,為滿足這些需求,應有針對性地以山、水、綠籬、樹叢或建筑小品進行隔離,形成相對獨立且視線干擾小的綠地空間。
2、景觀設計的生態持續性原則
人居環境學是以人工環境和自然環境相結合的綜合構成,它是尺度不一、形式不一的綜合構成。人們的生活與人工環境之密切不難理解,但與自然環境的密切性卻往往受到忽視。1872年美國建立的黃石公園,第一次公開確認原始荒野是文明生活的象征,不能不顧后果的把自然環境僅僅用于經濟開發,因為風景也是一種社會文化資源,也是一種生態資源。被稱為上個世紀最后一位偉大的人文主義者——芒福德,進一步指出:如果環境文化已經深入人心,我們的審美觀念就不會只停留在一些風景名勝震撼人心的地貌上,而應該同等對待大地的每一個角落,還必須強調綠色空間不僅是為了游憩和觀賞,更重要的是為了人作為自然的一貫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
從生態學的角度把人類看作自然界的一部分,我們強調生物的總體和環境的作用。地球上的所有生命一起構成了一個實體,所有的需要都從這個人居環境取得,因此,不能只著眼于它的各個部分建設,還要達到整體的完滿,既達到作為“生物的人”在這個生物圈內存在的條件的滿足,又達到作為“社會的人”在社會文化環境中需要的條件的滿足。因此,人工建設必然以人居環境的和諧作為前提和目的,園林景觀設計實踐同樣不例外。
新時代的園林景觀設計, 賦予新的形式、材料、科技、革新的同時, 傳統的民族文化及特征需與現代設計理念相結合。中國豐富的自然景觀和卓越的園林文化遺產是現代風景園林師的寶貴財富,其中蘊涵的自然文化理念、園
林生態美學和再現地域景觀的手法, 值得我們認真研究、借鑒, 并融會貫通于實踐之中。
三、結語
21世紀我們面對的將是一個全球性的生態意識覺醒,并開始進入積極行動的時代。人居環境是人類與自然之間發生聯系和作用中介,人居環境建設本身就是人與自然相聯系和作用的一種形式,理想的人居環境是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或如古語所云“天人合一”。因此,現代的景觀設計應積極為居民創造舒適宜人的室外公共空間及私密性空間,以及符合各年齡層居民行為特點的景觀環境活動空間,加強居民與綠地的聯系,調動居民參與景觀環境設計與管理的積極性。在發揮景觀環境、景觀功能的同時,最大限度地提高城市住區的生態環境質量,滿足居民進行社會性活動的需要,保持和發展其地域文化傳統,共同營造人居環境的和諧美好。
參考文獻
[1] 吳良鏞.關于人居環境科學.城市發展研究.1996 (1) 1.
[2] 吳良鏞.芒福德的學術思想及其對人居環境學建設的啟示.城市規劃.1996.1.
關鍵詞:現代主義景觀;中國古典園林;審美
中圖分類號:J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3)18-0181-01
一、現代主義景觀設計
現代主義景觀是在二十世紀初期隨著現代主義建筑思潮的興盛,而在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興起的景觀設計思潮與實踐?,F代主義主張建筑和設計應該隨著工業時代的發展而發展,注重實用功能與經濟問題,積極采用工業時代的新材料、新結構并應用與建筑設計技術革新。
現代主義景觀也如現代主義建筑所提倡的理念與設計表現方法一樣。在理念上十分注重科學性和社會性,并具有功能化、工業化、標準化的特點。同時在設計與表現手方上強調簡潔的風格與理性的設計。然而現代主義的景觀并不是完美的,由于現代景觀從現代建筑和工業設計發展而來的,過于注重“功能化”而顯露出來的單一的價值取向以及對地域文化的忽視,受到諸多的批評與詬病?,F代主義的景觀缺乏地域文化的融入,使得景觀缺乏地域特色,而出現“千佛一面”的現象。
二、中國古典園林
中國古典園林是我國古代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中國文化四絕”之一,以精湛的藝術手法,優美獨特的風格聞名于世。自然詩意的居住理念一直是中國人所追求的。無論是山水詩、山水畫還是山水園林中計成的“雖由人作,宛自天開”都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思想,也就是莊子的“天人合一”的哲學理念。
意境是中國文化所獨有的美學范疇,創作者把主觀的情感、理念熔鑄與作品之中,從而引發鑒賞者的思緒的聯想以及情感的共鳴。同樣,意境是中國園林營造者們最求的最根本的核心。特別是中國私家園林,有一大批的文人,親自參與到園林的建設中,他們在園林的建設過程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園林在造園者的心中就如同天與地的縮影,是寄托人生理想,抒感的途徑,在造園的同時,把造園者的個性、修養通過對園林的空間與時間的,將造園者的思想情感融入到造園的過程中,這讓中國的傳統園林被文人士子賦予了深層次的文化思想。
園林美學在中國審美哲學的影響下不斷地發展,寫意性成為中國古典園林的典型特征,同時也是塑造園林意境的重要手段。寫意,中國古典美學術語,是文學藝術作品中重要的表現手法。它是作者對客觀對象某些典型特征的提取與表現,并在這個過程中加入了主觀的情感以及思想。清代王夫子提出“情中景,景中情”的論點,“情景名為二,而實不可離。神于詩者,妙合無限。巧者則有情中景,景中情”。說的就是要將自身情感與作品相互融合,才能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三、中國景觀設計現狀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社會需求不斷增加,景觀設計的價值也越來越得到廣泛的認同。中國的景觀設計行業獲得前所未有的迅速發展,但是同時也出現很多問題。
改革開放后現代主義傳播到中國,隨之而來的是大量的西方景觀設計思維與理念。這使中國的景觀設計開始學習和采用西方景觀的風格形式和手段。但多數設計師無法理解西方設計作品背后的理念,所以景觀設計中形式的借鑒變成了抄襲。同時為了景觀效果的豐富而在設計中盲目堆砌視覺元素,以致景觀繁瑣累贅。這些都說明中國園林景觀設計界關于現代主義理論的匱乏。另一個問題是,幾乎大部分的現代景觀都是一個模式,缺乏特色。其原因就是不重視地域文化的融入,純粹強調景觀設計的視覺美、過分追求形式,這必然導致了景觀功能性的單一與缺失。
上個世紀末,錢學森教授提出建立山水城市的概念,山水城市是從中國傳統的山水自然觀、天人合一哲學觀基礎上提出的未來城市構想。而山水城市的內容就是把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山水詩詞、山水畫和中國古典園林與現代城市建設結合起來。這為我國景觀園林的發展提出一個合理明確的方向。
四、西學東漸,中西結合
(一)以往案例
以后,隨著中國被迫開通諸多口岸,西方建筑也紛紛進入天津、青島、上海、廣州等沿海城市。這一時期產生了不少的中西合璧式的宅院以及與中式花園結合的花園洋房也別有韻味。在這一時期,中西方文化開始交流與融合,一批傳統私家園林受到很大影響,如上海的愛儷園,仿《紅樓夢》中大觀園,中西風格交融,1910年建成之時轟動上海灘,被稱為“海上大觀園”。嶺南地區也有了主動學習西方的趨勢,提出西學東漸的理念。嶺南園林采取博采眾長、兼容并蓄的積極策略,以中國傳統園林為基礎,吸收了大量的西方文化,結合了西方的園林的思想和手法。其中,潮陽西園是一個中西合璧的典型代表??傮w布局不同于中國傳統的造園手法,而是因地制宜地吸收西式建筑格局,中西結合,巧妙經營。
(二)中西結合,今后趨勢
景觀與文化整體有著緊密的聯系,不同的景觀的形式都是特定的地域文化的產物。其格調與內涵,都是社會生活模式,生活水平和生活情趣的反應。深入研究特定背景下的社會生活模式,生活水平以及欣賞水平,了解地域人文精神,研究地域文化的傳承,研究在其背景下的園林發展,對強化現代景觀的地域風格、傳承當地的文脈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對于我們來說,要努力向中國古典園林學習。主要是學習造園者的思維方法,體會造園者的意境以及表達意境的方法,而不是簡單的形式抄襲與技法上的生搬硬套。中國古典園林中所表現出來的意境根植于中國傳統美學文化,在意象的營造上,介于具象與抽象之間,于似與不似之間徘徊。并且注重意象與鑒賞者的情感上的交流,達到一種此情此境似曾相識的境界。在體會學習造園意境以后,要向中國傳統文化學習種種意境的表達方法。
中國古典園林與書畫文化是分不開的,書畫與造園藝術都為我國傳統文化藝術門類,它們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耙庠诠P先”、“計白當黑”是我國重要的書法理論,它對園林的營造與意境的表達有著最為直接得、極為重要的影響?!巴鈳熢旎?,中得心源”、“ 墨分五色”更是畫學的不朽名言。而“雖由人作,宛自天開”,“自成天然之趣,不煩人事之工”的園林美學思想也滲透在書法與繪畫之中,可見兩者之間存在著內在聯系性和一致性,所以我們更應向中過傳統書畫文化藝術中尋找共通點以及突破點。
幸運的是我們有足夠的機會來通過研究中國古典園林藝術,來彌補現代景觀設計中的不足。所以要提高自身鑒賞水平,完善自身造景理論體系,將有助于研究中國古典園林的審美理論,這樣才能走出一條與現代環境相融合,具有民族特色的,適合現代國人生活需求和審美需求的道路。
五、總結
景觀在中國一直屬于藝術形式的范疇,除了功能性與生態型,藝術性也一直是造園者們孜孜追求的。只有充分吸收融合地域文化,積極借鑒其他藝術領域的精華,才能豐富設計思路,創新設計手法。在當今社會景觀設計要滿足當今社會需要,并能反應社會精神,同時也要符合自然規律遵循生態原則。只有達到了以上這些條件的要求,景觀才有持久的生命力。
參考文獻:
[1]曹林娣.中國園林文化[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5.
[2]中國風景園林學會.中國風景園林學會2011年會論文集[C].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1.10.
關鍵詞:園林設計;營造;心動的美景;興慶宮林
人們常說“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泵滥芴找比说男撵`,給人以身心的愉悅感。那么我們怎么樣才能通過美的語言和行為去塑造能讓人心動的美景供人們欣賞和愉悅呢?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在人們心目中什么是美的含義,以及如何運用美的規律去建造令人心動的美景。
1 美的涵義以及表現的形式
1.1 美的涵義
什么是美(Beauty)呢?在《美學簡明詞典》上,美被解釋為“用以對現實、社會生活、人們的活動、藝術中的最完美的現象下定義和給與肯定的評價” 。在哲學中,在講美學的篇章中,美又被解釋為物質世界相互聯系中和諧和完美的結果,看成是物質世界的屬性和特征的結果,人把握這些屬性和特征、評價它們,就會在其身上產生美感。黑格爾在他所著做的《美學》中解釋美為美是客觀事物的一種屬性。
以上所復述的都是以書面語言、理論概念上來解釋美的。那么,美最初還是來源于人自身最原始、最樸實的對外界客觀事物的認識。我認為最普通、通俗的對美的認識有以下3點:
1.1.1 讓人有視覺的愉悅感。也就是說這是最帶有實用性、功能性的一點——能夠滿足人們對視覺上的生理、心理的審美需求。
1.1.2 能讓人心動。也就是說展現在人們眼前的畫面或景致,能夠打動人們的心靈,使人矚物思人或流連忘返,陶醉在這一場景之中。
1.1.3 一定要具有能夠感染人的形象。
但是世間萬物各有其態,每個人對美的認識和見解都各有不同,都會有一些共同或相似的地方,我們把它叫做共性。美學家們把這些共性的見解和特征、規律總結為美的規律或叫美學原理,美就運用各種元素通過這些規律表現出來。
1.2 美的表現形式
把美的學問歸納起來并形成一門學科就叫美學。而美學作為理論化、系統化的學科出現卻只有近2個半世紀的歷史。240多年以前的1750年,普魯士哈列大學的鮑姆嘉通教授以《埃斯特惕卡》的書名出版《美學》第一卷,他把“埃斯特惕卡”界定為感性認識的科學。鮑姆嘉通強調美學是以美的方式去思維的藝術,是美的藝術的理論。鮑姆嘉通被稱為“美學之父”。
除了以上鮑姆嘉通教授提出的美學理論以外,歷史上對美學的說法還有黑格爾“藝術哲學說”、利普斯“移情說”、布洛“距離說”等。通過學習了很多關于美學的理論和不同美學家對美的詮釋以后,我對美學及其原理有了新的認識,歸納為:
(1)美學——研究美的規律的科學,以美為研究對象的,研究美的存在、構成及發展規律的學科。
(2)美學原理——美的規律、構成,演繹出來的、受到社會大眾認同的美的構成、形成的規則理論。
(3)美的表現形式。
美之所以能夠呈現在人們心里,首先,它必須是具有美的客觀的現實事物展現出來的;第二,必須是人這個具有主觀能動性、獨立意識的高級動物,看到或者發現后,才能認可、感悟這個現實事物是美的。第一是物質美的呈現,第二是精神美的反應。物質美可以具體指向的是形態美、形式美,精神美可以直接指向的是意境美、心靈美。意境美是難以用理論去規范它的,但可以用繪畫、音樂、詩歌去渲染、描述,而形態美、形式美我們可以通過美的形式法則去總結、去對應,因為這些都是有一定共性、規律所在。所以,美是可以通過形式規律表現出來的,美的形式可歸納為:
①單純齊一:在單純中見不到明顯的差異和對應的因素,在法則中最簡單的形式。
②對稱均衡:差異中保持一致?!皩ΨQ”:指一條線為中軸,左右(或上下)兩側均等,對稱還可以襯托中心。均衡較對稱有變化,均衡在靜中傾向于動。
③調和對比:調和對比反映了矛盾的兩種狀態。調和是把兩個接近的東西相并列,異中求同;對比是把兩種極不相同的東西并列在一起,使感到鮮明、醒目、振奮、活躍。
④比例:是指一件事物的整體與局部,以及局部與局部之間的關系。(蔡辛克——黃金比例分割:實際上是大約3:5的比例關系,主要有變化感、安定感)美的事物中包含比例關系是有條件的。因人們在美的創造活動中,都是按照事物的內在尺度來確定比例關系的。
⑤節奏韻律:指運動過程中有秩序的連續構成節奏。主要有兩個重要關系:一是時間關系,指運動過程;二是指力的關系,指強弱的變化。把運動中的這種強弱變化有規律的組合起來加以反復便成節奏。
⑥多樣統一:形式美法則的高級形式,也叫和諧。
2 園林設計與美學原理的關系
園林設計中,若要營造讓人心動的美景,除了園林設計中所運用的一些元素(如:植物、水、小品、地形等)外,我們還要通過美的原理、規律把所謂心動的美景設計、實施、并表現在人們的面前。
首先,達到美的第一步之前,我們要通過設計、構圖,對地形、植物、交通、空間尺度上,達到對整體空間格局的控制,在這個基礎之上,第二步再滲入美學的形式規律,使其觀者有移步換景,在任何一處停下腳步去觀賞眼前的景色,都可以構成一幅美景畫面。景觀要素和美的規律互相滲透、相輔相成,才能建造出所謂心動的美景來。
3 案例分析(以興慶宮林景區為例)
興慶宮,唐長安城3大宮殿區之一。位于長安外廓東城春明門北側隆慶坊。于開元二年(714年)7月,五王獻宅為宮,九月起建造,新宮因坊為名,諱隆為興,稱興慶宮。因在大明宮之南,又稱南內,宮城東西寬1080m,南北長1250m,面積1.3km2。1958年在原興慶宮的遺址上修建了一座文化娛樂與遺產保護于一體的西安市興慶宮公園。
讓筆者心動的、印象當中不可磨滅的一處景象是位于興慶宮公園興慶湖東邊湖岸約178m長的林到進水橋的這一段林蔭道的步行園路。為什么覺得是最心動的美景呢?為什么要把這一處場所區域作為營造心動的美景的優秀案例呢?筆者通過以下幾點進行解析:
3.1 從規劃平面的空間序列來分析
林蔭道的整個空間呈帶狀性,其曲折的道路設計,形成了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的空間序列形式。它利用了造園手法中疏密相間、開合有致、有收有放的布局手法。形成了空間流動時的節奏感。
3.2 從空間視域的節奏變化上分析
整個興慶公園在整體的造園設計手法上,大量運用了中國古典的園林設計手法,尤其體現在對空間的對比上,對景、借景、藏與露、虛與實、蜿蜒曲折、移步換景的造園特點。我們把這種空間的變化形式歸納為兩種空間;即流動空間和聚集空間。流動空間——在游客、觀者走動時,這里的道路蜿蜒曲折,眼前的喬木和遠處的構筑物給人以起到引導和暗示的作用;聚集空間——利用遠處的構筑物或建筑形成借景,給美景增添虛與實、景物互相滲透,空間形成開與合的秩序變化,游客與游客之間形成看與被看的流動畫面效果,更加增添了景色的趣味和變化的效果。
3.3 從構成景物的要素上來分析
3.3.1 建筑。遠處的亭帽在林中的若隱若現,成為借景之物、點景之物,有“畫龍點睛”的作用;
3.3.2水景。水在幾個要素中,起到柔化景致的效果,它與蜿蜒曲折的小徑和駁岸線形成了相映成趣的和諧之美;
3.3.3 鋪地。青色的橫向鋪石,形成景園樸實、自然的美感;
3.3.4地形。地形坡度的起伏,形成空間構圖多樣變化又富有節奏起伏的韻律感;
3.3.5植物。植物在這一塊區域起到了主導性的作用,設計者運用植物有層次的配植方式,形成了整個空間立面構圖的層次感、韻律感和節奏感。并透過植物的植栽距離,形成空間景物的相互滲透關系。
3.4 從這一場所的整體景彩來分析
色彩的搭配也是構成景觀美的原因之一,這一塊的景象,通過我們的提取,大體有以下幾個色塊組合的,形成了北方園林中秋冬季比較靜謐、沉穩的色調美感。由于植物給我們所帶來的艷麗的色塊和較高的飽和度,所以在道路鋪裝時,所配置的色調較為灰亮、淡雅。形成明暗對比、主次色調相互映襯的和諧視覺效果。
3.5 從它的空間尺度設計來分析
兩旁較高的喬木、灌木(大約13~14m高的喬木,1.7~1m高的灌木)和中間小徑(約1.7~2.7m,)形成了林蔭道半私密的空間性質,使游客散步其中倍感到親切和安全感。
3.6 從它的畫面構圖美來分析
從畫面的整個比例關系上來看,是基本按照黃金分割的比例原理,使整個構圖張弛有度。
3.7 從它的意境之美的構建來分析
意境離不開人五官感知、心情和環境氣候時間(日照、溫度、季節、地理位置)的集合感受。這里日出東方時,能隱約看到日光慢慢照射著林蔭小道所透出來的光亮,到了夕陽西下,在西邊我們又能看到太陽快落山時,和湖中的倒影相映成趣,美不勝收,使人心動不已,難以忘懷。
4 小結
美景到底美不美,美在哪里,可能有些人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但是通過這篇論文總結出美景到底美不美,是可以通過美的規律、設計上的手法程序來分析出它美在哪里,美景的形成過程,人們看到這樣的美景為什么會心動的原因,如何通過運用園林要素營造心動的美景。
參考文獻
1 [蘇]奧夫相尼柯夫,拉祖姆內依主編,蘇杭譯.美學簡明詞典[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7
2 城市建設研究院風景園林所,美國EDSA(亞洲).環境景觀—室外工程細部構造[M].北京:中國建筑標準設計研究所出版,2003
3 蘆原義信,尹培桐,譯.外部空間設計[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85
4 劉軍,任曉麗.普高藝術設計國家“十二五”規劃教材,創新系列教材:平面構成[M].北京:北京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