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21 16:55:4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金融創新概念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金融創新;內涵;制約因素
金融創新(financial innovation)變更現有的金融體制和增加新的金融工具,以獲取現有的金融體制和金融工具所無法取得的潛在的利潤,這就是金融創新,它是一個為盈利動機推動、緩慢進行、持續不斷的發展過程。
一、金融創新概述
(一)含義
創新概念是由熊彼特提出的,當時指新的產品的生產、新技術或新的生產方法的應用、新的市場開辟、原材料新供應來源的發現和掌握、新的生產組織方式的實行等。金融創新正是循著這一思路提出的。
金融創新的含義,目前國內外尚無統一的解釋。有關金融創新的定義,大多是根據美籍奧地利著名經濟學家熊彼特(Joseph Alois Schumpeter,1883~1950)的觀點衍生而來。熊彼特于1912年在其成名作《經濟發展理論》(Theory of Econoforc DeveloPment)中對創新所下的定義是:創新是指新的生產函數的建立,也就是企業家對企業要素實行新的組合。
(二)形式
按照這個觀點,創新包括技術創新(產品創新與工藝創新)與組織管理上的創新,因為兩者均可導致生產函數或供應函數的變化。具體地講,創新包括五種情形:1.新產品的出現;2.新工藝的應用;3.新資源的開發;4.新市場的開拓;5.新的生產組織與管理方式的確立,也稱為組織創新。
(三)內涵
金融創新定義雖然大多源于熊彼特經濟創新的概念,但各個定義的內涵差異較大,總括起來對于金融創新的理解無外乎有三個層面。
1.宏觀層面
宏觀層面的金融創新將金融創新與金融史上的重大歷史變革等同起來,認為整個金融業的發展史就是一部不斷創新的歷史,金融業的每項重大發展都離不開金融創新。
從這個層面上理解金融創新有如下特點:金融創新的時間跨度長,將整個貨幣信用的發展史視為金融創新史,金融發展史上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視為金融創新;金融創新涉及的范圍相當廣泛,不僅包括金融技術的創新,金融市場的創新;金融服務,產品的創新,金融企業紐織和管理方式的創新,金融服務業結構上的創新,而且還包括現代銀行業產生以來有關銀行業務,銀行支忖和清算體系,銀行的資產負債管理乃至金融機構、金融布場、金融體系、國際貨幣制度等方面的歷次變革。
2.中觀層面
中觀層面的金融創新是指上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以后,金融機構特別是銀行中介功能的變化,它可以分為技術創新,產品創新以及制度創新。技術創新是指制造新產品時。采用新的生產要素或重新組合要素,生產方法,管理系統的過程。產品創新是指產品的供給方生產比傳統產品性能更好,質量更優的新產品的過程。制度創新則是指一個系統的形成和功能發生了變化。而使系統效率有所提高的過程。從這個層面上,可將金融創新定義為,是政府或金融當局和金融機構為適應經濟環境的變化和在金融過程中的內部矛盾運動,防止或轉移經營風險和降低成本,為更好地實現流動性,安全性和盈利性目標而逐步改變金融中介功能,創造和組合一個新的高效率的資金營運方式或營運體系的過程。中觀層次的金融創新概念不僅把研究的時間限制在60年代以后,而且研究對象也有明確的內涵。
3.微觀層面
微觀層面的金融創新僅指金融工具的創新。大致可分為四種類型:信用創新型,如用短期信用來實現中期信用。以及分散投資者獨家承擔貸款風險的票據發行便利等;風險轉移創新型,它包括能在各經濟機構之間相互轉移金融工具內在風險的各種新工具,如貨幣互換、利率互換等;增加流動創新型,它包括能使原有的金融工具提高變現能力和可轉換性的新金融工具,如長期貸款的證券化等:股權創造創新型,它包括使債權變為股權的各種新金融工具,如附有股權認購書的債券等。
二、金融創新的主要原因
(一)規避管制
逃避金融管制是金融工具不斷創新的一個推動力。西方很多創新工具都是由美國金融機構創造的,其原因是美國金融業受政府管制較嚴。因此可以說,金融管制愈嚴,金融創新的推動力就愈大,金融工具創新也愈活躍。
(二)技術革新
隨著信息技術革命的開展并在經濟領域中運用,金融全球化得到進一步發展。科學技術特別是電子計算機的不斷進步與廣泛運用,金融業有可能向客戶提供各種質優價廉的金融工具與金融服務,1990年芝加哥金屬交易所和路透社控股公司聯合開辦了全球交易體系,它把全球電腦終端聯結起來,使加入該系統的會員能在全球進行期貨、期權交易。全球交易體系可以說是當今科學技術在金融界運用的結果。
(三)減少風險
如前所述,70年代以后,由于西方國家通貨膨脹的加劇及浮動匯率的實施,企業及個人面臨了巨大的利率風險和匯率風險,金融期貨、期權及互換業務等新型的金融衍生工具的產生都是為了滿足客戶減少利率與匯率風險,以達到保值或盈利的要求。要各種創新的金融工具中,為減少利率與匯率風險而創新的工具占有相當大的比重。
三、我國金融創新的制約因素
(一)金融市場主體的自身因素
1.金融創新主體不是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金融主體,缺乏創新動力
從本質上看,金融創新之所以能夠產生和發展,主要是因為金融企業自身對經營利潤的追求。我國當前的金融主體沒有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市場主體,創新動力不強,甚至完全沒有。在金融創新體系中,金融市場活動主體的塑造居于基礎和核心地位,如果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現代金融企業,任何金融業務、金融產品的創新都是毫無意義的。
2.思想觀念落后,缺乏創新意識
我國長期實行的高度集中地計劃經濟體質和管理模式,造就了人們低效率、按計劃體制循規蹈矩的僵化思想。雖然這種思想觀念伴隨改革開放的發展而發生了很大變化,但是就目前來看,尚有許多領導干部和員工習慣于計劃經濟體制下的管理模式和辦事方式,對現代市場經濟和市場金融知識知之甚少,缺乏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管理現代金融企業的知識,特別是對金融深化和金融創新認識不清。
(二)外部環境因素
外部環境因素主要包括金融制度因素、市場因素和技術因素。這些環境對于金融創新有明顯的作用。
1.金融制度因素
金融制度包括規范金融交易行為的規則和作為規則承載體的組織結構,如金融監管當局、經營性金融機構等。這個層面影響產品創新的因素有:首先是金融管制嚴格,利率、匯率等資產價格的管制是的金融產品在價格方面的創新余地很小,行業準入受到限制,高進入壁壘使我國金融業成為一個高度壟斷的行業,有效競爭格局無法形成,金融機構也因此缺乏產品創新的外部壓力。其次是金融監管上創新滯后。最后是金融法律環境缺失。從法律環境來看,我國出臺的一些金融法規,對于機構間的重組、兼并、業務交叉以及新金融品種和新技術應用所引發的責任缺乏必要的法律支持和界定。
2.市場因素
市場是促成金融創新的基本環境伊蘇,我國的金融市場,從金融市場對金融創新的效率來看,卻存在著發育不足、市場規模偏小、格局單一、結構不平衡等問題,我國金融市場開放程度低,準入限制過多、價格管理嚴格、市場容量難以擴大、交易不夠活躍和暢通、地區封鎖、條塊分割難以真正實現市場化,市場需求受到抑制,金融創新難以很快得到市場認同,從而導致金融創新緩慢。
3.技術因素
科技進步引起的技術性金融創新是金融創新的主流和方向。技術因素對金融創新的限制主要存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技術投資風險。技術創新依靠技術投資,這就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由于網絡科技的發展日新月異,一些前瞻性的投資和軟件開發,很快就被淘汰,從而形成技術投資風險。另一方面是系統安全風險。網絡銀行、網上交易在實際運行中,銀行與客戶的信息暴露在所有的互聯網用戶面前,信息的保密,系統的安全受到了挑戰,信息的泄漏、修改等會使客戶和金融機構面臨風險。個金融機構間缺乏合作,存在重復建設,使金融創新的效率降低。
從上述分析可見,影響我國金融創新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目前,我國的經濟特別是貨幣信用經濟并不發達,客觀上并不具備進行大規模獨立性創新的基礎和條件,尤其是受許多因素的制約,但是,也正是如此,我國金融創新的空間很大,前景廣闊,具有旺盛的金融創新需求,這就需要結合我國金融業發展的實際情況,有選擇的通過多方面吸納運用他國的金融創新經驗,為金融創新掃清障礙和創造條件,并通過新的思路和措施,改造和提高原有的金融品種和功能,實現以較低的創新成本增加收益,從而促進金融創新的大發展。
參考文獻:
[1]滿玉華.金融創新[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9).
[2]沙景華.投資學[M].北京:中國市場出版社,2004(7).
[3]林清泉.金融工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6).
作者簡介:
關鍵詞:金融創新;次貸危機;監管
中圖分類號:F830.9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10.43 文章編號:1672-3309(2013)10-93-03
2007年在美國爆發的次貸危機,引發了波及全球的世界經濟危機,對世界經濟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負面影響。至今,世界經濟還未完全復蘇。那么是什么產生了次貸危機?許多學者將其歸納為美國過度的金融創新,使許多國家的政府和民眾對金融創新產生了恐懼感。那么金融創新是否真的是一塊不可逾越的禁地?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大家普遍認為金融創新的適度發展有利于經濟的發展,但必須實行嚴格的監管,其中如何權衡是關鍵。為此,下面就我國如何發展金融創新進行分析和討論。
一、金融創新的內涵、產生過程和重要作用
所謂金融創新是指在金融活動中,通過將金融市場的內部要素重新組合或者引進新的事物,從而提高金融市場效率的一種行為。廣義上可以分為三個層次:金融體系或者機構的創新,業務流程的創新和金融產品的創新。狹義上的金融創新僅僅指的是金融產品的創新。在后面的討論中所涉及的金融創新概念都是指狹義上的金融創新,即金融產品的創新。
金融創新興起于20世紀70年代,在此之前,由于發生了20世紀30年代的大蕭條,各國政府對金融的監管極其嚴格。但到了70年代,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國際金融市場進入了大變革時期。為了規避監管,追求更高的利潤,銀行家們增加了金融創新的力度,從此,金融創新發展進入快軌期。據不完全統計,1980年到2001年之間,僅在公司證券領域就出現了多達1836個證券品種。進入21世紀之后,金融創新的速度更加迅速,新的金融產品不斷的產生。
金融創新之所以有如此的發展動力和潛力,主要因為它有以下幾方面的重要作用:
(一)金融創新可以幫助人們規避金融風險
規避風險是金融創新的重要推動力。在市場經濟中,風險無處不在,尤其是在金融市場中,風險更是巨大。所以一直以來,金融從業者一直希望能夠通過金融創新來減少、鎖定、轉移和分散金融風險。例如期權、期貨等金融工具的產生,幫助投資者鎖定利潤,不因市場的波動而對自身產生影響;信貸風險轉移工具(CRT)等則可以有效地幫助轉移信用風險,從而使風險分散化。因此,在規避風險的需求驅動下,金融創新得到了蓬勃發展。
(二)金融創新可以提高金融效率,促進金融市場的發展
金融工具的創新,一方面可以有效降低金融交易成本和成本,更好的發掘市場信息,降低信息的不對稱,發現資產價值,從而提高金融機構決策的科學性,增加金融企業的盈利水平;另一方面,可以為投資者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務,滿足不同層次、不同需求的投資者,吸引更多的投資資金。因此,金融創新的發展有利于提高金融市場的效率,拓寬金融市場的廣度和深度,使金融市場可以在全球各地24小時不間斷運作,擴大了金融市場的影響力。
(三)金融創新可以增加貨幣的流動性,促進經濟的發展
經濟的發展離不開貨幣的供應,而貨幣的供應一方面靠央行提供的基礎貨幣,另一方面靠金融機構的貨幣創造。金融機構的貨幣創造與存款準備金率和貨幣的流通速度相關。金融創新可以加快貨幣的流通速度,使閑置資金充分流動起來,增加了貨幣乘數,提高了金融機構創造貨幣的能力,從而提高企業的利潤和經濟的發展。因此,多年來在許多國家,政府和企業都看到了金融創新的力量,默認和鼓勵金融創新的發展。
(四)金融創新在一定程度內可以促進金融市場的穩定
金融創新中產生了許多新的金融工具,這些金融工具可以更好更快的發現市場的信息和資產的實際價值。因此在信息較為透明的情況下,金融市場波動性就會更少,對外界的沖擊也能起到一定的“減震”作用。例如2007年發生了次貸危機,各國的股票市場都出現了大規模的下跌,但新興經濟體的股票市場下跌要比發達國家下跌幅度大很多,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就是發達國家的金融創新更為發達。但是金融創新對金融市場的穩定作用是有限的,只有在金融市場基本功能沒有發生損害的情況下才能發揮作用。因此,金融創新的這種功能,也成為了它能夠得到快速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金融創新可能會引發的風險
雖然金融創新具有很多作用,受到了許多國家政府和企業的重視,但是不容否認,金融創新也具有很多負面作用,自身蘊藏著許多風險。如果處理不好,會引發更大的危機,2007年美國的次貸危機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下面就對金融創新可能會引發的風險進行分析:
(一)金融創新會導致貨幣需求的不穩定,影響了貨幣政策的效
金融創新一方面改變了人們持有貨幣的動機,使投機性需求大大增加,并變得難以估計,引起貨幣需求的不穩定。另一方面,金融創新改變了貨幣乘數,增加了貨幣的內生性,使影響貨幣需求的因素更加復雜,相關系數不確定增加,對貨幣需求的預計變得更難。因此,金融創新導致了貨幣需求不穩定,并且難以估計。在這種情況下,中央銀行對基礎貨幣的供應就更加難以把握,在實施貨幣政策時,也因為金融創新工具的影響而造成效果的放大或者減少。這是金融創新所引發的其中一個重要的負面作用。
金融創新作為一種特定的金融活動及制度安排均圍繞金融資源的分配展開,這些金融活動和制度變化的宗旨則是在于提高金融效率并一次推動實體經濟效率的提高,使金融經濟和實體經濟的運行相互協調。通過重新排列組合金融要素和創新與之相適應的制度安排來提高和改善金融資源的配置效率,最終達到金融創新的目標。
關鍵詞:金融;促進;實體經濟;創新
中圖分類號:F83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4)09-00-04
一、金融創新分為宏觀、中觀以及微觀的層面
金融創新中的宏觀論是指金融發展可以簡單概括為創新史。這種較為宏觀的思路可以把所有金融業的重大發現都歸納為是金融創新的表現。宏觀上的分析使得創新在范圍上變得更廣和時間上的跨度更大。金融創新在中觀層面的歸納可以分為是技術創新,產品創新以及制度創新。這種歸納方式使得金融創新相比于宏觀更加細分。已經涉及到一些具體的創新的過程,這種過程造成了產品開發制度改變和技術層面的改進。而當創新從微觀的角度展開的時候,金融創新主要指的還是金融工具上的創新。
二、金融創新的概述
1.金融創新的內涵從1970年以后,金融已經成為了社會經濟生活中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且其作用還在不斷的強化中。與此情況相適應的是,金融創新也開始逐步拓展開來,這是社會發展潮流的驅動,也是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關于金融創新的含義,目前在國內外尚無一個統一的解釋。關于金融創新的定義,是由著名經濟學家Schumpeter在《Theory of Econoforc Development》中所下的定義:創新是指新的生產函數的建立,也就是企業家對企業要素實行新的組合。按此觀點,金融創新包括技術與組織管理上的創新,二者都可以造成生產及供應函數的變化。
2.金融創新的特點
熊彼特分析了創新與經濟發展的內在聯系,將創新歸納為經濟發展的原因和動力。他認為經濟的循環是靜態的流轉過程,而經濟的發展是經濟本身的不連續的動態的變化與移動。均衡穩態的提出證明了經濟需要的是穩定的發展,排除了各種偶然的因素的干擾,經濟發展還是被證明需要創新才能夠不斷的創造新的結構,使得原來的結構發生變化來推動資本的發展。
從另外一個角度,熊皮特依然可以證明了創新與經濟周期之間的變化,經濟里各個周期的變化都可以從經濟的創新當中找到答案。雖然金融創新打破了固有的均衡,但是帶來的重新組合的各個要素可以使得利潤提升。從社會的發展可以得到佐證,就是當一個企業家通過創新帶來了更多的利潤,大部分的廠商都會模仿,使得創新成為一種,但是隨著經濟變得繁榮,創新的機會變得減弱,經濟出現了衰退而創新隨著減少,這可以證明創新是和經濟的發展屬于同一波段。資本主義的經濟發展中,N.D.Kondratieff周期,Juglar周期和Jkitchin周期都與創新的時間以及影響的力度緊密的相連著。
3.金融創新的理論基礎
個人認為設計到金融創新所必需探討的就是金融創新概念的來源,發展和流派。這里主要講到的是西方形成的不同的流派這是西方學者通過對金融創新的探討得出的不同的結論。
(1)約束誘導型金融創新理論
這種理論是美國的經濟學家希爾伯在《金融創新的發展》一書中提出的,希爾伯認為金融創新是微觀金融組織針對外部的約束和管制采取的一種自衛的行為。當金融機構面對的政府控制管理的時候,由于外部的壓力使得金融組織的效率變得不高,因此金融機構不得不需求解決辦法防止損失擴大。另一方面也會提高金融機構的機會成本,這些都迫使金融機構實現內部調節。企業必須采取手段去提高內部的運營效率來彌補損失。金融創新因而產生。
雖然這種理論很好的解釋了企業進行金融創新的目的和動機,但是并沒有關聯到其他的企業以及市場,而且無法說明由于宏觀經濟環境變化引出的金融創新。同時該理論的解釋很容易使得金融創新被簡單的定義為逆境創新從而使得金融喪失了本身的特性和個性。
(2)制度改革理論
該理論將金融創新與經濟制度改革相結合,把所有的金融領域發生的與經濟制度改革有關的變動都歸納為是金融創新。因此政府出臺的各項相關的政策以及金融改革的措施不會被定義為金融壓制反而會被理解為是金融創新。該學派將制度創新的步驟當作是金融創新應該有的步驟,即形成第一集團,由之提出方案后進行篩選。在第二集團的介入后,兩個集團共同實現創新。大部分情況下我們所理解的行為主體為金融監管當局即政府。這是在市場未充分發展并且存在各種拒絕金融機構介入情況下的必然結果。
制度學派同樣不否認沉沒成本的存在,并將之歸納為是創新過程必須克服的對已經形成的路徑的依賴的必然損失。已有的制度的形成及實施時間越長,投入新的制度的成本和風險也越大。因此創新過程中,需要考慮各種風險并處理好各種應對措施使得新的路徑對舊有的沖擊不是不可接受。也不至于引起國家的混亂。
(3)規避管制理論
由E.J.Kane提出的規避管制理論。該理論認為金融創新是由于銀行為了獲取利潤同時又要回避金融管制的過程。管制實際上是政府向金融機構征收的隱含的稅收,因此減少了金融機構的盈利性活動以及利用管制以外的獲利機會。Kane認為,規避創新是回避各種金融管制的行為。在市場力量和內在結構的雙向的要求中,對金融制度進行回避的過程產生了金融創新的行為。規避管制理論其實是綜合了以上的兩種理論。對于約束理論持同意的觀點同時也同意了制度改革理論。但是相比于其他兩種理論,Kane的理論更加關注了外部環境對金融創新的影響。但是該理論認為制度創新總是向管制型發展但是現實是不斷讓位與市場創新。
(4)交易成本創新理論
交易成本理論是由??怂购蜐h克斯根據金融創新的支配要素是降低交易成本提出的。意味著降低交易成本變成了金融創新的首要要素。交易成本的降低決定了金融業務和金融工具是有實際的意義的。金融創新實質上是科技進步導致交易成本降低的過程中產生的。
交易成本的概念,有兩種觀點:一種觀點認為,交易成本是在買賣金融資產過程中產生的費用,另一種交易成本包含以下方面,即低收入經濟個體持有貨幣的原因是為了避免風險。其局限性在于把金融微觀經濟結構變化引起的交易成本下降作為金融創新的源泉,但是卻因此忽視了其他因素的干擾。
三、國內外創新現狀
1.國內創新現狀
中國學者所定義的金融創新是金融體系內對于各個要素之間的重新組合所引入的新事物,并將金融創新歸納為三種類別,分別是金融制度創新,金融業務創新和金融組織創新。目前我國的金融創新與之前的狀態相比已經是取得了顯著的突破,在組織制度方面已經建立了中央銀行統一體制,形成了四家國有商行和十幾家股份制銀行為主體的銀行體系;初步的形成了多元所有制體系以及多種金融機構并存的體系。并且初步建立了外匯市場,為以后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在金融市場方面,建立了多種類、多層次、初具規模的金融市場體系。貨幣市場由商業票據,同業拆借和短期政府債券為主建立的;同時建立了外匯零售市場、外匯批發市場、外匯統一市場;在資本市場方面,建立了以承銷商為主體的一級市場和以上海深圳交易所場內交易為核心、以城市證券交易中心為,各地區券商營業部為網絡的二級市場。在金融業務方面,負債業務出現了保值存款,商業票據,回購協議,CDS和政府長期債券,企業債券、金融債券、股票、受益債券、股權證、封閉式基金、開放式基金等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金融工具。在金融技術方面,金融機構的電子化裝備的水平不斷的提升,電子信息技術廣泛的運用、已經可以說是開始實施了廣泛的全面的電子化。
在中國的中商業銀行創新可以說是衡量經營水平和競爭實力的重要標準。在各方面我國的商業銀行都進行了一些創新上的改變。在組織制度方面,在完成了四大國有銀行的改造之后我國形成了一個擁有多重所有制的銀行體系。這種體系的好處就是使得我國的國有經濟體制發生了轉型而同時也提供了一些創新的機會。
2.國外創新現狀金融
在熊皮特離世后,一些西方的經濟學家開始把他的理論引入金融領域,這正是由西方的金融業的發展所造成的。但是西方的經濟學家對于金融創新的概念還是具有分歧。有些文獻甚至不會對這一概念進行解釋,比如Frefric s Mishin所寫的《貨幣金融學》的教材就是如此。西方的銀行創新已經使得銀行具有了相當的競爭力,主要是銀行生存主要就是依賴于業務的創新為主?,F在西方的商業銀行金融創新主要包括了負債業務的創新,資產業務的創新,表外業務的創新和服務方式的創新等。對于負債業務來說,負債業務的主要形式是存款,所以西方的商業銀行在不違背現在的銀行政策的條件下,盡可能的增加存款客戶和存款的總額。手段包括增加活期貸款的收入吸引存款,給定期存款增加足夠高的流動性和靈活性以及,設定新的賬戶并給予新的賬戶足夠的綜合功能。三種功能都可直接增加客戶存款吸引大量的目標客戶。關于資產業務方面的創新主要體現在貸款形式的創新,進入投資銀行業務領域和將貸款業務與證券業務一體化。這三種方式可以給顧客提供足夠的便利,充分發揮了銀行的靈活性,創建了許多新的發行方式。第三種是表外業務的創新,這種創新主要包括了兩個方面,第一個方面是指創建和從事衍生金融產品交易,這些衍生產品諸如期權期貨等。第二個方面是將銀行的表內業務表外化。如備用信用證的使用和貸款承諾等。在服務上的創新西方的商業銀行也進行了不錯的嘗試,他們開設了各種各樣的金融創新服務,滿足了顧客各種各樣的需求,這樣使得顧客幾乎沒有滿足不了的服務。總體來看,西方的金融創新的體系較為完善,開始金融創新的時間也很早,現在各方面也趨于成熟,金融創新對于他們已經不是指標或者是為了創新而創新,和我國這種功利的想法完全的不同。西方已經可以做到發揮銀行本身的優勢,,實現了資產的安全,流動性,盈利等能動行為。
四、我國的金融創新存在的問題及成因
1.存在的問題
從總體來看,我國的創新還是處于較低的層次。主要的表現在,一:吸收性的創新多,原創性的創新少;金融工具大部分是直接從國外引入的,即使是自己原創的也多多少少是模仿國外的優秀產品模式,真正原創的金融工具實在是少之又少。二;數量擴張方面的創新多,質量方面的創新少。以銀行卡為例,今年來國內銀行卡業務的發展十分旺盛,在經過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后,銀行卡的數量雖然客觀,但是使用效率不高、使許多銀行卡沒有發揮作用成為廢卡。三:負債類的業務創新多,資產類的業務創新少。對于各家銀行而言,存款業務的金融創新花樣繁多但是貸款業務方面則顯得有些匱乏,因為貸款是金融機構的壟斷業務所以創新的動力明顯的不足,因而創新明顯少于存款業務四:沿海的城市的創新較多而內地的城市創新較少。這和一個城市的多元文化以及接受外來事物的能力水平有關。沿海城市明顯發展快速,接受外來的先進經驗較多。相對而言的金融管制對于沿海城市也有較大的彈性系數,內陸的彈性明顯不足,行政體系僵化。在金融業務和金融創新方面,沿海的城市率先作為試驗田,之后再逐步向內陸城市推廣。第五,外力推動的創新較多而內部推動的創新較少。我國的金融創新的推動力主要是來源于體制改革等外部因素推動的,央行的管理制度、管理手段的改革與創新已經成為金融機構微觀創新的主要外部推動力,而金融機構及創新主體的創新動力明顯不足。第六,追求盈利的創新較多,在風險防范方面的創新較少?,F在推出的許多產品都是力求盈利而忽視了風險防范方面的創新,比如互換交易、期權交易等創新在我國人名幣業務方面的發展還是相當的緩慢的。顯然,中國的金融機構還不夠重視這方面的金融創新。
2.問題的成因
實體經濟的融資現狀與成因分析:
(1)實體經濟的融資現狀
2012年以來,實體經濟即產業部門的融資渠道長期受到各方面的遏制。雖然一度有較快的貨幣擴張的政策,也未能給實體經濟帶來多少裨益,全國范圍內的企業面臨缺貸、愁貸。企業實現了幾何倍數的銷售數量的增長,卻未實現總銷售收入的提升,陷入了產品售出但也拿不到貨款,轉而只能再次求助于銀行貸款投入再生產的現象中。由于金融深化能力的不足,銀行還同時忽略了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據統計,中國的中小企業約占經濟總量的60%,就業人數的75%,上繳利潤的40%,但是獲得的貸款僅占銀行貸款總量的18%。銀行明顯不重視對于中小企業市場的開發,使得強者越強,弱者越發沒有了資源。
(2)房地產與融資平臺對實體經濟產生“擠出效應”。2013年第一季度我國的社會融資的規模是6.16萬億元,同比增加了2.27萬億,創歷史同期的最高值。13年一季度房地產和地方融資平臺共獲得的融資同比多增達1.3萬億左右,七成多資金流入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特別是房產市場。
據國家統計局網站的資料顯示,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在2013年7月為50.3%,比上月微升0.2個百分點。 PMI指數中的新訂單指數為51.7%,比上月回落0.6個百分點,雖然連續7個月剛剛位于臨界點以上,但增幅收窄。生產指數為52.6%,比上略微回落0.1個百分點,制造業企業生產保持著微增長態勢,增速放緩。
中國制造業PMI分類指數(經季節調整)
日期 2012年7月 2012年8月 2012年9月 2012年10月 2012年11月 2012年12月 2013年1月 2013年2月 2013年3月 2013年4月 2013年5月 2013年6月 2013年7月
50.1 49.2 49.8 50.2 50.6 50.6 50.4 50.1 5.9 50.6 50.8 50.1 50.3
就2008年7月至2013年7月5年間的情況來看,我國采購經理指數(PMI)趨勢圖呈現長期在50%零界點上下波動的景象,(PMI)總體趨勢基本狀況是下降趨勢,PMI最高為2008年3月50.8%;最低為2009年1月49.2%,一直徘徊在榮枯線。這種連續瀕臨榮枯線,說明制造業已到了危險的境地,50.3%的PMI已經為我們敲響了警鐘。因為采購經理指數(PMI)是國際上通用的監測宏觀經濟走勢的先行性指數之一,具有較強的預測、預警作用。PMI通常以50%作為經濟強弱的分界點,PMI高于50%時,反映制造業經濟擴張;低于50%,則反映制造業經濟收縮。目前生產經營活動預期持樂觀態度的比例有所下降。
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3年3月,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同比下降1.9%,其中生產資料價格同比下降2.7%,原材料工業價格同比下降3.2%。整個一季度,PPI同比下降1.7%,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同比下降1.9%。截止2013年3月份,PPI已經連續13個月負增長。PPI連續負增長,同比跌幅進一步擴大。抑制了企業再庫存的意愿,產能過剩施壓,工業品價格低迷,使得企業補庫存的周期一再推遲。工業生產和需求不足造成了制造業不景氣,工業領域面臨緊縮。相對低迷的制造業投資仍是內需和經濟復蘇的主要掣肘問題。2013年1-6月份我國制造業投資同比名義增長17.1%,增速比一季度回落1.6個百分點,制造業投資增速創下近十年以來最低水平。這已經充分的體現了我國的實體經濟的資金不充足及其造成的許多的問題。
《財富》雜志每年評出“全球500強”企業,因為是按照營業收入而不是利潤總額排名,可以把這個排名看成全球500大企業,而不是全球500強企業。2014《財富》雜志按照企業的營業收入公布的“全球500強企業,我國從2010年的11家增加到2013年的85家,其中2012-2013財年中國大陸上榜上網非金融性企業71家,這71家非金融性企業的“營業收入總額是3.9萬億元,其中利潤總額是998億元,僅僅占所有上榜非金融企業利潤總額的。平均利潤率僅為2.6,平均資產周轉率0.70,平均資產周轉率明顯低于相似收入水平的泰國和印尼。平均股本回報率7.7%,資產回報率均值1.8%,資產回報率遠低于500強企業平均值3.4%。我國的非金融性企業中進入世界500強企業,數量逐年增加,速加快,資產周轉率是考察企業資產運營效率的一項重要指標。但就資產回報率平均值一項來看,平均值低于500強企業,我們的平均值只達到500強企業的53%。利潤率、股本回報率、資產回報率、資產周轉率,四項指標充分說明我國實體企業效率不夠高、效益不夠好。在上榜的38個經濟體中,除了杠桿率高居第六名之外,中國在其它指標的排名均在20位以下,而且絕大部分是30位以下。“中國企業大而不強”中國上榜的非金融企業的經營效率相對于同等規模的國際競爭對手而言,差距還是比較明顯的 ,急需國家大力支持和充分發展
多年GDP高速發展后,我國過去依賴人力、資源等紅利正在逐步消退,對于中國而言,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已經至關重要。金融資源的利用是實體經濟資源利用效率來提高服務的,金融資源的合理配置直接關系到社會實體經濟資源的運用效率,是促進效率提高的基礎和前提。由此看來,金融創新作為一種特定的金融活動及制度安排均圍繞金融資源的分配展開,這些金融活動和制度變化的宗旨則是在于提高金融效率并一次推動實體經濟效率的提高,使金融經濟和實體經濟的運行相互協調。通過重新排列組合金融要素和創新與之相適應的制度安排來提高和改善金融資源的配置效率,最終達到金融創新的目標。
3.實體經濟困境帶來的啟示
啟示一:相對滯后的融資發展,實體經濟支持有限
首先,上市公司大多集中于國有壟斷行業,高技術高科技的企業在我國的發展不良,融資結構方面存在諸多的問題亟待優化。其次,即使貨幣市場的發展勢頭迅猛,對于實體經濟的幫助還是有限。
啟示二:實體企業內生型增長的能力較差
71家上榜的非金融企業的平均股本回報率僅為7.7%。利潤率、資產周轉率、杠桿率三個指標的乘數可以合并成為股本回報率。為我們可以看出企業未掌握核心技術以量取勝最終獲利較低。杠桿過高導致成本利息過高,價值準入制度、稅費負擔,所以利潤率偏低。71家企業利潤率偏低:上榜的企業大多數都集中在傳統的中低端行業中,中國目前還不是以高新技術產業為利潤的增長模式,但是其以量取勝的模式不容易保證企業獲得可持續的盈利增長。由于盈利水平較差,通過利潤留成來彌補資本、實現內生型的增長的能力也不太良好,因此主要依賴是借貸,導致杠桿較高。一方面:中國非金融企業過度的依賴銀行貸款等間接性融資。另一方面:中國非金融企業銀行貸款成本過高高杠桿率。所以“如果不通過股權融資或債券等直接融資方式進行的融資擴張,將會導致貨幣供應量的過快增長”。如果信貸增速放緩,企業靠借貸來維持高杠桿率的模式也將難進行,信貸泡沫破裂的危險隨時存在”
啟示三:信貸資金的投向不理想
現在我國的金融市場已經趨向飽和狀態,由于金融創新能力不足,許多業務的同質化嚴重,由此引發了一系列的惡性競爭。許多銀行為了追究利益的最大化,拒絕向中小企業提供服務。而相反的是,經營狀況良好的大企業獲得的資金十分充沛但是小企業卻無米下鍋。這種資金的投向雖然減少了風險但是卻是不良的市場的反應。這可以說是大數定律原則造成的,主要原因還是銀行為了盡量避免不良貸款造成的。
4.實體經濟與金融創新的辯證關系
金融的主要的功能是促進實體經濟發展,實體經濟是金融發展的基礎和前提,金融是服務于實體經濟的資本要素交易平臺。金融是虛擬經濟領域,金融交易過程本身不創造社會財富。金融業與實體經濟是和諧共生、互促共贏的關系,金融的發展尤其要避免脫離實體經濟的自我繁榮和發展。目前我國金融脫離實體經濟現象經常發生。而且抑制了社會資源的最佳配置,影響了實體經濟的快速發展。
五、金融體系與實體經濟發展規律
1.金融體系自身的規律
金融體系與任何的體系的發展一樣,都遵循其內在邏輯與固有的規律,其中涉及很多方面。在主流的經濟學領域,實體經濟與金融本身并沒有充分的被理解。而將金融片面的理解為是與實體經濟相對應的虛擬經濟是沒有科學依據的。然而許多我過的科研工作者都是這樣認為的,這表明二者之間的關系還是給金融本身帶來了許多的困擾,反過來說就是并未能準確的理解金融的含義。金融體系作為現代經濟配置的核心,金融的狀態影響到了實體經濟的運行。從金融體系的運行機制來看,適度的投機行為可以幫助市場提高活躍度以及降低了市場上的價格波動,起到了增強市場的資源配置的效率的作用。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過度的投機會加大市場的波動,這個是與初衷違背的,所以金融體系應當注意不要過度的發展。
2.金融體系與實體經濟發展的匹配度。
六、針對實體經濟創新的模式分析
1.制度創新
(1)制度創新的概念
制度創新即理念、機制創新。制度創新,是通過新的組織方式和政策安排,重啟經濟的活力和活化經濟成分,,尋求“新組合”帶來“新動力”。制度創新為激發實體經濟活力提供土壤和環境。對于中國這樣一個全球最具魅力和復雜性的經濟體而言,制度創新尤為重要,金融領域尤為明顯。這是中國國務院總理近日會見世界銀行行長金墉時對創新的理解和闡述。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的雙輪驅動,既是硬技術的突破,又是軟實力的再造,是經濟硬實力和軟實力的全面提升,為激發實體經濟活力提供土壤和環境。
(2)制度創新的作用
對金融機構的管制將會放松,企業可以和銀行進行雙向的選擇。各個銀行也可以開辦多重業務公平競爭吸引企業存款。同時可以加快融資改革,使得中小企業在融資的過程變短且更有效率。這是深化融資改革建立融資渠道的一種很好的方式。
2.技術創新
(1)技術創新的概念。金融技術創新是指伴隨著科學與管理技術的發展,為了金融交易的成本的降低,金融交易效率的提高而變化與革新了金融交易手段,交易方式和物質條件方面發生的。金融技術創新可以為金融效率的提高提供物質方面的保證,從而從深層次上促進金融生產力方面的提高。目前大量富有效率的技術創新項目面臨著融資方面的困境,很大程度上對于金融發展對TFP 增長的促進作用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制約。
(2)技術創新的作用
3.產品創新
(1)產品創新中應當注意的幾個問題
金融創新中與傳統業務的關系
當我們開始大量的扶持金融創新時,還應該正視的現實是:在存量業務的規模中,傳統的業務仍然占有絕對的比重,創新業務所占有的效益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因此注意處理好傳統業務與創新業務的關系與平衡則是一大課題。
金融創新與風險防范的關系
對于衍生金融產品來說,金融風險是相當的大的。由此我國的商業部門應該注意這些難以預料的風險,提前未雨綢繆,防患于未然。避免遭受巨大的損失。因此既需要開拓創新,也需要量力而為,需要充分的考慮客觀的實際和潛在的風險因素。良性的發展是建立在可控的風險下的,所以銀行需要建立良好的風險防范的機制,處理好金融創新與風險防范的關系。
金融創新與依法經營之間的關系
金融機構進行金融創新時,需要在合法的情況下進行。同時也需要在政策法規允許的條件下進行。
(2)我國金融產品創新存在的問題
我國商業銀行金融產品創新的自主研發能力不足,推出的產品規模大但效益不足
最近幾年間,我國銀行的金融創新十分火爆,創新產品的種類日漸豐富,如浦發銀行就有“匯理財”計劃,廣大銀行有“同升三號”交通銀行有“得利寶”建設銀行有利得盈等,產品花樣繁多但是大多都是以吸納性和移植性的產品為主,許多產品都是模仿國外的產品研發如保理業務是從國外直接引進的。另一方面,我國銀行開發的產品同質化過于嚴重,各個銀行互相模仿,并無實質性的創新。
(3)我國銀行的產品創新缺乏整體的規劃
我國銀行設計產品時明顯沒有長遠的設計與規劃,比如,研發部門主要負責的是部門的利益,并沒有考慮整個銀行未來的發展。研發部門與銷售部門之間的溝通也很缺乏。而且由于是國有銀行的原因,許多銀行的創新都是不考慮顧客的實際的需求。單單是為了創新而創新,造成了效益的慘淡。
(4)銀行開發的產品缺乏多樣化
我國的銀行顯然缺乏市場的定位,產品的研發過程中對于客戶的認知僅僅停留在表面,這樣使得許多客戶的需求得不到滿足。根據著名的“二八定律”,銀行的20%的客戶創造了80%的利潤,于是許多的銀行就專門為了壟斷的企業與大型的企業設計產品。但是相應的,中小產品
4.金融環境方面的問題
(1)國內的建制相對來說是比較的落后的
我國近來的法律法規明顯跟不上金融環境的步伐。例如,銀行理財及電子服務業務缺乏相應的法律的保護。產品創新的要求與相對滯后的法律建設之間的矛盾,會使得新興的金融創新產品存在著法律風險。
(2)金融監管制約了金融創新
金融監管對我國銀行表現出的作用是抑制的作用。主要原因是資本市場尚未完全成熟使得銀行缺乏創新的動力。利率管制剝奪了銀行對于創新產品的定價權,使得銀行沒有研發的動力及熱情。還有金融監管的分業監管使得銀行只能在傳統業務的低層次產品中創新。這使得銀行沒有創新的空間。一味的死守傳統的制度是對于創新最大的抑制。
(4)金融產品創新的內容
5.服務創新
(1)服務創新的概念
金融服務創新
銀行文化:銀行服務走出去?!艾F在的銀行文化是“等”文化,是“坐商”文化。坐在辦公室里面等企業來,不斷按照銀行的要求來,” 將來,銀行應建立“走出去”文化,真正建立一用戶為中心的服務文化。保險文化就是走出去文化,上門服務,站在消費者角度考慮問題,“未來應該讓服務變成產品讓用戶按鍵,服務變成更簡單的操作。甚至互聯網遠程操作?!?/p>
(2)服務創新的內容
資源配置:金融中介的項目審查及其結果,具有重要的市場信號功能,受此信號的指引市場資金將不斷撤離劣質項目,并進入富有效率的項目 。這種市場指引作用要鼓勵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支持創新。金融系統可以通過對企業的技術創新活動進行系統評估并提供資金,有效減輕信息不對稱問題,緩解技術創新項目面臨的融資約束,推動的技術進步。
七、促進創新的對策及建議
1.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增加融資渠道
首先,為了深化金融體制的改革,解決融資困難和實體經濟的困境,金融機構應該放寬準入的門檻,這樣的好處是可以使得民間資本開始發展,諸如中小額的貸款機構,農業貸款機構將會發展起來,同時將金融體系變得更加多層次,多競爭,秩序井然。其次,融資的門檻也應該相應的降低。類似新三板等門檻較低的業務可以用來為高新技術的中小企業服務。
2.針對金融創新帶來的弊端,有效防止風險
金融創新不只是可以帶來市場的驅動力,也同時帶來了市場的風險。所以市場不得不針對金融創新帶來的問題加以防范。我國政府應該通過完善法律和法規提升交易者的信心,使得作假的上市公司不能在資本市場發展。尤其注意的是,對于假借金融創新,包裝低質量的產品進入資本市場的行為應該嚴厲追究。因為這些假創新降低了市場的質量。
參考文獻:
[1]殷勇.關于金融與實體經濟關系的思考經濟觀察報.2014年01月11日 11:18.
[2]首席經濟學家孫明春.中國企業如何走出大而不強怪圈上海博道投資有限公司,2014.
[3]周其仁.改革改革優先序與短期增長風險.2014年3月22日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演講.
[4]回眸2013 2013年中國十大金融事件巴曙松研究[來源:中國證券網.上海證券報]金融服務創新.
優化投資結構布局
本周一市場延續上周五指數回調走勢,受銀行、券商等權重板塊調整走弱,成交量萎縮;創業板則在互聯網科技大漲帶動下再度刷新歷史高點。主板市場在農村土地流轉過程中實行的“土地換股權”模式,未來有望得到推廣的消息影響下,市場熱點從自貿區、金融創新概念轉向養老地產、互聯網金融、通信服務和智能醫療板塊。
大成基金分析,由于經濟有初步企穩傾向,指數更多將呈現出震蕩特征,仍然較為看好估值具備吸引力的藍籌板塊,受益于消費升級的可選消費品板塊,以及具備長期投資價值的部分新興成長板塊,具體體現在金融、地產、汽車、家電和傳媒、環保、互聯網等領域。
益民基金:
股指短期或保持強勢
上周滬市呈現震蕩上漲格局,量能巨幅放大,環比增加超過50%,表明投資者交投活躍,熱情不減。盤中,一方面,上海自貿區帶動的金融板塊表現如火如荼。另一方面,以傳媒為首的新興行業似乎也有卷土重來的勢頭。展望未來,益民基金認為在各方面因素的影響下,股指保持強勢震蕩、而個股輪番表現的格局有望延續。同時建議投資者可以遵循以下幾條邏輯來配置資產:一方面,繼續關注以自貿區、養老、二胎等為首的主題投資機會。另一方面,符合“調結構、促改革”方向,有業績支撐的“真成長”依然值得中長期關注。
銀河基金:
成長股回調可考慮買入
銀河基金認為把握新興經濟發展方向是其近兩年來的主要著眼點。與2010年不同,今年以來成長股的行業特征很清晰,如手游、傳媒、新媒體等,很有邏輯可循。對市場的風險,銀河基金認為,“如果有10%~20%回調就可以作為買點。如果不回調,除非有系統性風險,否則難以有大的虧損。系統性風險:一是經濟增速大幅下降,這個短期無需擔心,但中期會發生;二是金融風險,這一看美國QE退出,二看國內央行如何應對,對此目前看不到大的風險;三是成長股供需改變,這個雖然可能出現,但未必會很快推出,即便推出,開始可能有一次系統性沖擊,但之后會是分化行情?!?/p>
天治基金:
聚餐演講拉人入伙 廣西曾經是大規模傳銷活動的活躍地區,雖經過多年的打擊,但傳銷活動仍然屢打不絕,且形式更多、隱蔽性和誘惑力更強,一些“新概念”“新噱頭”頻出。
在南寧市青秀山公園,時常有一撥撥奇怪的“游客”和“導游”出現。記者前不久在公園大草坪看到,一群操著外地口音的“游客”由一名“導游”帶領,對著大草坪上的十二生肖石頭雕像、刻碑等評頭論足,所談內容也令熟知青秀山公園的南寧本地人大跌眼鏡。
“都過來看看,這個雕塑有大象的鼻子,正對著一棵樹,樹是木頭的,這意思就是此地有‘項目’;再看這雕塑的爪子,伸起來像在抓東西,那就是要‘抓項目’”面對著一座類似“龍”的雕塑,一名操著東北口音的中年婦女向她所帶的20多人隊伍滔滔不絕地講解,這些人似乎個個深信不疑。
在這片區域,類似的講解員不下二三十個,他們對著雕塑指指點點,所講內容大同小異,聽眾也大多操著外地口音。
記者調查發現,傳銷團伙還以大規模聚餐、舉辦商業演講等方式拉人入伙。提及南寧市江南區五一路的一家酒樓,長期在酒樓附近工作的一位市民說:“那里是傳銷人員的聚餐大本營,高峰時幾乎每天晚上都有活動,每餐都會談及傳銷的內容?!?/p>
高利潤項目作誘餌 在南寧工作的汪先生說,最近不斷收到一小學同學發來的“微商平臺創業”邀請,稱首次購物滿128元即可成為會員,之后就可以發鏈接給網友購物。這種模式的邏輯是,只要“下線”網友通過該鏈接購物,“上線”就可以拿到提成,如果這名“下線”再給“下下線”推薦成功,那么“下線”也同樣可以分享提成。
有同樣遭遇的還有南寧市民傅女士,今年以來她所居住的南寧市五一路某小區業主QQ群里經常有人發一些有關“網上投資”“網絡營銷”“新型電商”的內容鏈接,鏈接里充斥著各種如何能夠賺取高額回報的內容。這些所謂的項目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即先要購買一定金額的商品取得資格,然后推薦別人購買成為自己的“下線”后就能獲得回報,或是以一些所謂的投資項目為名吸引民眾投入資金,并設置高額獎勵發動加入的人繼續發展“下線”。
中國反傳銷協會會長李旭認為,以上這些模式完全符合傳銷特征,即交入門費,發展“下線”,通過發展“下線”返利?!芭c傳統的傳銷相比,網絡傳銷不需要召集人員進行一輪又一輪的‘洗腦’,輕輕點一下手機或者電腦就可以,而且傳播更有針對性、隱蔽性。”
三大原因導致傳銷屢打不絕 李旭認為,傳銷屢打不絕的主要原因,一是部分參與者被所謂的高額回報迷惑而鋌而走險;二是傳銷往往伴隨著非法集資和詐騙,利用互聯網金融、招募原始股、P2P等概念來偽裝,既可以欺騙民眾又可以躲避相關部門的打擊;三是借助微信、QQ等社交軟件進行點對點的“拉人頭”,傳播速度快,相關部門難以取證和打擊。
關鍵詞:商業銀行;市場營銷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市場營銷已受到國內商業銀行的普遍重視。但由于營銷活動在我國金融界尚屬一個新領域,無論從理論上還是實踐上都處于探索階段,這就要求我們認真總結經驗,并借鑒工商企業和國外商業銀行的做法,以期盡快形成一套適合我國國情的商業銀行市場營銷體系,促進商業銀行的健康發展。
一、銀行業市場營銷的提出
長期以來,銀行業作為經營貨幣的特殊企業,具有很強的壟斷性,在市場交易中處于主導地位,缺乏實施營銷策略的內在動力。20世紀60年代后期,隨著金融自由化的蔓延,企業的直接融資逐漸盛行,使銀行的金融中介地位大為動搖,商業銀行之間的競爭也日益激烈,歐美的商業銀行開始嘗試用市場營銷原理指導經營管理,在實踐中取得了良好的經營績效。但是,當時市場營銷在銀行業務中的應用還是淺層次的,主要以廣告促銷為主。到了20世紀70年代,西方銀行業以金融工具創新為契機,對延續一個多世紀的銀行常規管理方式提出質疑,從而,市場營銷在銀行業的應用成為廣泛話題。到20世紀80年代,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銀行業已把工商業市場營銷的精髓應用于銀行管理,市場營銷便成為能有效協調內部各部門和反饋外部市場信息的分析、規范、控制系統。
商業銀行市場營銷在我國出現是在上世紀90年代。我國銀行業正經歷一場從未有過的根本性變革:國有銀行向商業銀行轉換,非國有商業銀行、非銀行金融機構逐步發展壯大,外資銀行開始逐步進入。我國金融市場競爭日趨激烈,銀行服務由“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轉變。為了適應這種變革,市場營銷作為銀行經營管理的一種全新理論和方法,在我國銀行業受到了推崇和積極的運用。
二、我國商業銀行市場營銷的現狀及存在的誤區
(一)當前的現狀
我國商業銀行業經過近年來的演變與發展,初步形成與市場相適應的業務拓展,同時也反映出與營銷管理不相適應的問題。表現在:國有商業銀行還未真正引進營銷管理,沒有真正建起市場營銷理念;我國商業銀行在應用市場營銷上還只是淺層次的,沒有形成完整的商業銀行市場營銷體制;以服務質量為核心的服務營銷沒有得到有效的開展;商業銀行的金融工具創新尚未大力開拓。
近年來的金融創新主要表現在存款、儲蓄的諸多新品種上,一大批適合于中國實情的金融創新尚未引進、開發投放市場??梢哉f,我國商業銀行在營銷管理理念和水平上處于幼稚期,業務發展不全面、不系統、遠沒有體現出長遠發展戰略。
(二)存在的誤區
目前我國商業銀行的市場還存在許多誤區,主要有:強調金融產品營銷,忽視服務營銷;熱衷于不斷創新金融產品,忽視了引導客戶進行消費;重視市場競爭,忽視自身準確的目標市場定位;側重存款營銷,忽視貸款及其他業務的組合營銷;片面追求“拉關系”,忽視真正意義的關系市場營銷;偏執于銀行的“外包裝”,忽視真正意義的形象建設等。
三、商業銀行實施市場營銷的建議與對策
(一)加強商業銀行市場營銷觀念的教育
我國商業銀行市場營銷剛剛起步,雖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營銷知識的普及和營銷人才的培養工作仍顯薄弱,亟待加強。一些人至今對營銷與市場、營銷與推銷的區別等最基本的概念缺乏導致工作的被動。因此,商業銀行必須加強對員工特別是營銷人員在營銷業務知識方面的培訓教育工作。
(二)推行全面市場營銷管理策略
推行全面市場管理策略,就是要求商業銀行改變把營銷應用在淺層次表面的做法。改變簡單地、隨潮流地、被動地運用廣告等淺層次的促銷活動的特點,建立、健全完整的系統的營銷管理體系。市場營銷計劃、實施、控制應成為銀行經營活動中自覺的主動的經營行為。具體地說,就是不能把市場營銷看作是單個的廣告、促銷、創新或定位、而必須把它們作為一個整體來看待。為充分了解市場并掌握客戶要求,銀行要對營銷環境進行認真的分析、預測,為使銀行的營銷目標符合其全面戰略,銀行要編制出合理的營銷計劃,包括短期計劃與中長期計劃。有了營銷戰略與計劃后,商業銀行要靈活運用產品、價格、促銷與分銷組合策略來實施計劃。同時由于市場的不確定性及營銷工作人員的能力限制,在營銷過程中為保證營銷目標的實現,必須對營銷工作實施全面的控制。營銷管理應協調銀行各部門關系,激勵各部門員工的營銷積極性,共同以顧客需求和滿意為營業宗旨,達到為顧客提供最佳服務和為組織創造理想利潤的經營目標。(三)實施服務營銷和關系營銷
首先,商業銀行實施服務營銷,在觀念上應當樹立服務質量的有效延伸的思想。銀行作為金融服務業更應重視搞好優質服務。商業銀行要不斷提高服務質量,只有優質的服務才能更好地滿足顧客的需要,也才能得到顧客的長期支持和合作。其次,銀行應最大限度地滿足客戶的需求。不斷制定新的服務項目、服務目標,追求周到、迅速、準確、安全、便利、熱情的服務,同客戶建立良好的關系。
實施關系市場營銷,也是商業銀行“以顧客為導向”開展營銷工作的一個重要方面。關系市場營銷是指企業與其顧客、分銷商、經銷商、供應商等相關組織或個人建立、保持并加強關系。通過互利交換及共同履行諾言,使有關各方實現各自的目的。保持并發展與客戶的長期關系是關系市場營銷的核心內容。
要做好關系營銷,商業銀行應做好以下幾點:首先,應積極維持和發展忠誠客戶。市場競爭的實質是爭奪客戶,客戶忠誠于銀行上營銷追求的理想境界。其次,應發展與競爭者的合作關系,避免無益競爭,達到雙贏雙勝目的。再次,應協調銀行同政府機構間的關系,努力爭取政府的理解和支持,為銀行營銷活動創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
(四)以金融創新為核心,提高商業銀行的競爭力
根據我國商業銀行目前的發展狀況,應主要從兩個方面推進金融產品創新:第一,大力推進產品創新。今后一個時期,產品創新要突出中間業務和個人消費信貸業務。繼續以信用卡、儲蓄卡為媒介,發展電子貨幣、網上支付、工資、代收公用事業費等中間業務;發展理財和商人銀行業務;進一步發展證券市場、保險市場、基金托管、中小銀行支付結算等業務;大力發展信用證、國際結算、外匯買賣及衍生產品;大力發展以住房信貸、汽車信貸、教育消費信貸、大額消費品信貸及旅游信貸等個人消費信貸業務。第二,積極創新服務方式。結合國情,創新客戶服務模式,提高客戶服務水平,穩定客戶關系;創新服務內容,積極滿足客戶的需求。
在浙江,有一家名為“中新力合”的民營金融機構,頻頻成為當地政府部門開展金融創新試點與實踐運作平臺的首選合作方。中新力合不僅成為省市金融主管部門眼中的“金融創新示范典型”,而且還成了全國地方股交市場唯一一家能以非銀行、非券商身份參與中小企業私募債主承銷業務的民間金融機構。在前來參觀、考察、調研的政府官員和業界同行口中:這是一家“看不太懂卻覺得很有意思”的綜合金融服務公司,并且很有一股濃濃的“互聯網金融”味道。
帶著好奇之心,本刊記者專訪了中新力合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杭生,試圖一探他和中新力合的“互聯網金融故事”。
《中國經濟周刊》:互聯網已經滲透到了社會的各個領域,金融也在其中。中新力合如何看待影響日深的互聯網金融?
陳杭生:如何理解“互聯網”和“金融”兩大概念?在我看來,金融的核心是信息,對能夠有效促成交易的信息進行篩選和匹配;而互聯網的核心同樣也是信息,它創造的是高效便捷的信息交互。既然金融與互聯網的結合點是信息,那么理想的互聯網金融模式,就應當是在云計算、大數據等互聯網思維和技術支持下,在商業文明高度繁榮、模式創新快速變化的時代中,用足夠便捷、準確并且高效的信息交互去表達和呈現任何一個商業主體的真實價值,由此促成資金供需的有效匹配和交易,而這種高效便捷的特征,在金融領域中最吻合的服務對象恰是大量中小微企業。
這兩年,我們看到互聯網金融熱起來了,其實這熱起來的背后,也有許多戴著互聯網金融這頂帽子的企業消失了,不少做P2P的倒閉跑路了。為什么?因為它們的生存更多是靠簡單的交易撮合,這種簡單的交易撮合只關注了金融的一面,就是它的貨幣屬性的一面,錢的匹配流動,但是,金融的另一面,也就是被貨幣化的金融資產的一面,恰恰是被忽略的。金融的這個資產屬性的一面,又和信用緊密相關,而中國的社會信用體系還沒真正建立起來,所以,這個被忽略的一面也是最難的一面,沒有金融實踐的積淀基礎,光有互聯網技術做不起來。
貨幣性的一面是表象性的一面,容易看得到,也容易做,就是把錢從這頭流到那頭;難的一方面是表象背后的資產性的一面,也就是怎么保證這錢從這頭流到那頭是安全的,企業(個人)資產質量如何,企業(個人)信用如何。
《中國經濟周刊》:中新力合為什么要去做互聯網金融的?
陳杭生:互聯網金融的核心是金融,互聯網是作為定語存在,中新力合之所以去做互聯網金融,是因為我們是做金融出身,而且是最接地氣的浙江民間金融,我們在長期的服務于中小微企業的基層實踐中。感到信息對稱的服務成本、再服務的重復成本以及服務效率等問題嚴重,而互聯網技術、云計算技術恰恰能夠幫助解決這些問題,也就是說,互聯網能夠作為一種技術、手段和途徑,可以解決金融的一些問題。舉個例子,一個做裁縫的,從手工縫制到縫紉機、到電動縫紉機,再到節能裝置的電動縫紉機,只要有個技術能提升效率效能,一定會朝這個方向去發展。所以,中新力合做互聯網金融,不是出于對互聯網熱本身的推崇,而是出于對金融本質的真正抓取。
中新力合一出生就和中小微企業打交道,積累了對他們進行信用調查、信用評估的經驗和數據,知道怎么給錢是安全的,并且,我們還有很強的金融產品創新能力和風險把控能力。在這個基礎上,有了互聯網技術的進步、有了云計算、大數據等,我們就能夠把這些經驗和數據IT化,提升效率和效能。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成熟,“互聯網金融”模式越來被人們所接收,中新力合也越做越有信心。
《中國經濟周刊》:中新力合是怎么一步步踏上“互聯網金融”之路的?
陳杭生:我們做互聯網金融起念較早。早在2007年,公司還未滿周歲,甚至還末出業績,便萌生了“線上線下互動運作”業務模式的思考,意在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的服務成本和服務效率。心動不如行動,我們開始著手一個平臺式的項目方案,取名“浙江省小企業多方服務平臺”,到了08年后,這個項目獲得了財政部的??钛a充支持,平臺啟動運營,并且在當時首度提出了“金融超市”這個當時全新概念,以解決小企業實際需求出發,整合多方力量,創造多方產品(各類金融機構)“無縫連接”的共同服務模式。其目的就是要將圍繞中小企業的金融服務,基于線上系統和線下組織的互動運作。
2010年,互聯網、云計算升溫,中新力合也在小企業融資服務的基層實踐中不斷深入思考,將融資服務連上了云端,在“小企業多方服務平臺”的基礎上升級,提出了“云融資服務平臺”構想,把云計算的大數據思想直接應用于小企業融資服務實踐。
到了2012年,公司又開始自主研發“小企業標準表達體系”,試圖構建“企業價值判斷與風險識別”的中小企業金融語言范式,云融資服務平臺理念與實踐漸趨渾然。
2013年,風控研究平臺、企業信用調查、數據處理、貸后管理、業務處理、投融對接平臺,一個個平臺系統陸續上線并日益成熟,“云融資服務平臺”算是正式顯現。
《中國經濟周刊》:目前,中新力合的互聯網金融能夠提供什么樣的服務?
陳杭生:在中新力合互聯網金融的主要載體“云融資服務平臺”上,目前已經開放并投入使用的有“云融資數據”、“云融資知識”以及“UPG融資云服務”。這里,我可以給你介紹一些場景,這些都是能在我們云融資服務平臺上實現的:比如,你可以登陸“云融資數據”進行小微企業的信用調查、數據分析與風險評估;也可以通過“云融資知識”獲悉宏觀經濟及行業動態,并接受“行業知識研究”的線上任務委托;還可以借助“UPG融資云服務”提供的網頁端、移動APP工具等,開始企業資料的現場采集、上傳,并通過調取實證數據開展金融業務的實際處理。
我們建設這個平臺的根本目標就是要降低整個社會的融資總成本,提高小企業融資覆蓋率、滲透率和運作效率。用一句通俗的話來說,中新力合“云融資服務平臺”的是在“繪制一幅企業地圖、搭建一個工作平臺、構織一張信用網絡”:“繪制一幅企業地圖”,即基于商業模式要素建立起一整套中小企業基本面表達體系和標準語言,改變單純以財務報表評判企業的傳統方式,從而使繪制企業地圖具備了基礎條件;“搭建一個工作平臺”,即搭建市場化的自主工作平臺,引入銀行等主流金融機構、小額貸款機構等民間資金解決渠道,以及會計師事務所等第三方從業機構;“構織一張信用網絡”,即整合中小企業成長中融資鏈上的信息資源,實現信息流和資金流的有效結合,積累中小企業基礎數據,從而形成中小企業融資信用網絡。
《中國經濟周刊》:是不是可以這樣理解:一般的互聯網公司是通過互聯網工具來開拓業務,而中新力合則是以互聯網思維來設計、打通金融產業鏈?中新力合有什么經驗可以分享?
陳杭生:是的,中新力合在一定程度上的確是希望通過互聯網思維來設計、打通金融產業鏈。所以在過去,很多人來了解中新力合,但常常反饋說“看不太懂”,但又覺得挺有意思,好像有不少“互聯網”的基因在里面?,F在,隨著“互聯網金融”概念越來越多地進入了大家的視野,像中新力合這樣的企業就被冠以“新型金融組織”的頭銜。在我看來,中新力合是交叉思維下的變異物種,勝在這么幾點,即貼近小微、創新思想、組織靈動和知識勞動。
貼近小微是指中新力合專注于服務“三型六新”(“微小型、初創型、輕資產型”和“新經濟、新服務、新農業、新材料、新能源、新模式”)為代表的中小微企業。
創新思想是因為中新力合沒有傳統金融機構的“雄厚家底”,經常需要到“地里刨食”,從中小微企業融資服務的藍海中,邊干邊試地獲得了一系列創新實踐,深度參與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成為全國首家以非銀行、非券商機構身份參與中小企業私募債承銷發行(區域股交市場)……
組織靈動是指圍繞“云融資服務”模式,中新力合相應建立“眾星拱月”式的運營模式。這當中,中新力合就是月亮,旗下各專業子公司為星星,星繞月布并以月的運轉進行價值創造,未來,“月亮”將引來更多的星星,包括在中新力合運營平臺上進行合作的各類金融機構及中介服務機構等,為中小微企業提供源源不斷的金融產品與服務。
知識勞動就是中新力合堅信,在互聯網時代的背景下,金融行業的生產過程就是知識勞動的過程,只有開放性、市場化、網絡化的平臺,才能讓所有知識勞動者充分發揮和貢獻勞動品質與勞動成果。
《中國經濟周刊》:在您的眼中,互聯網金融將給現有的金融格局帶來什么樣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