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20 14:46:2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高中歷史知識點梳理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
1當前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弊端
1.1傳統教育模式忽視了高中生的個性
在高中階段,學習任務打,歷史知識相較于其他學科是具有較多瑣碎的知識點的,因此每堂歷史課都有較大的學習任務,歷史教師基于教學任務對于課堂時間占據著主導的地位,幫助學生梳理知識點,給學生構造時間表,往往忽視了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雖然歷史教師的講解工作是最高效的為學生梳理了歷史事件的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以及意義,但是這樣的教學沒有學生一定的時間進行知識點的自我消化,學生在學習歷史知識的時候也缺少了自主的感受和感悟,久而久之就使得高中生對于歷史知識的學習缺少了自我發掘的樂趣,對于歷史學科的學習積極性也會大大的降低。
1.2高中歷史課堂上學生習慣于聽講而對于歷史課本缺乏基本的閱讀以及理解
在高中歷史學習階段,歷史教師對于知識的講解都是基于沖刺高考的目的,這個時候的講課方式往往是缺乏趣味性的,而學生在傳統學習模式之下,習慣于在課堂上接收知識,缺乏主動探究以及思考的能力,由此學生對于高中的歷史教材也就沒有養成基本的閱讀習慣,對于歷史教材的忽視使得高中階段的學生學習是機械的,也是盲目記憶的,學生往往忽視了優秀歷史教材中文字的意義,忽視了歷史事件的發生背景,了解這些知識有助于學生對于重點知識點的記憶和印象加深。
1.3高中的歷史教師在課堂教學的時候不能做到給學生獨立自主的學習空間
高中的歷史教師對于學生的教學往往延續了填鴨式教育的傳統教學模式,對于學生的自主學習根本不放心,將所有的知識都梳理清楚之后教給學生,歷史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往往忽視了學生的課堂學習感受,對于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考慮不足導致歷史課堂的學習氛圍往往是十分沉重和壓抑的,嚴重的時候,會給學生的記憶力造成很大的影響,學生對于歷史課堂的排斥情緒會逐漸增長。
2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優化高中歷史課堂的教學策略
2.1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
良好的課堂氛圍能夠給學生創造良好的記憶環境,有助于學生提高學習興趣以及樂觀的學習心態,在這一過程中,高中的歷史教師應當學會充分的尊重學生的學習需求,從學生的個性出發,使得學生對于新知識有探索的欲望,并且,為了給高中階段的學生樹立學習自信心,高中的歷史教師在歷史課堂學習的過程中應當給學生適當的肯定與鼓勵,在教學講解的時候為其營造寬松、自由以及民主的學習氛圍,充分的調動學生的思維,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想法,也使得學生大膽的將自己的疑問表述出來,這樣高中的學生對于歷史課堂的參與度更高,對于當堂課學習的知識也有更深刻的印象。
2.2利用信息技術給學生搜集更多的圖文資料加深
在高中歷史學習的階段,學生對于歷史事件的認知不深,為了強化學生對于歷史知識的影響,高中歷史教師應當采用多樣的方式進行課堂歷史知識講解,確保學生在課堂學習的時候對于歷史知識的認知是全方位和多角度的,為此,高中的歷史教師可以在歷史教材的基礎上搜集一些有關歷史事件的視頻資料、圖文資料,這樣學生對于這一歷史事件的印象是深刻的,課堂的開展形式是多種多樣的。
2.3高中的歷史教師在課堂上進行教學形式的創新
在歷史課堂上,歷史知識是既定不變的,歷史教師為了提升學生的探究學習興趣,應當在課堂教學的時候不斷的創新教學形式,為此,高中的歷史教師應當深入的分析學生的個性特征以及學習需求,在課堂上采用創新的教學形式,給學生更多的發言以及思考的機會,在課堂上注意與學生交流溝通,確保高中的歷史教師對于學生的學習現狀有更深入的了解,在此基礎上發現學生學習的不足,分析學生遇到問題的原因,用科學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改正不良的學習習慣,提高歷史學習的效率,與此同時,高中的歷史教師還要不斷的提升自我的教學素質以及歷史知識儲備。
3總結
高中階段的學習任務是十分繁重的,歷史知識的學習是需要大量的時間的,歷史學科相較于其他學科具有較多的知識點,且歷史是一成不變的,學生對于歷史的學習態度往往是認為其是枯燥無味的,為此,高中的歷史教師應當改善這一教學現狀,在課堂教學的時候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深入的探究學生的學習需求,從多個角度創新歷史課堂的教學方式,滿足學生個性化的歷史學習需求,促進學生的學習歷史學科的興趣大大提高,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之后高中生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關鍵詞:高中歷史;主題式教學;應用
新課程改革推動著我國高中歷史教學模式的完善與發展。《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歷史教學大綱》明確指出:“歷史教學要重視對學生理解能力的培養,讓學生能夠自主結合歷史看問題,讓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分析歷史問題?!币虼?,在當前高中歷史教學中,要切實轉變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法,讓學生能夠積極性、主動的進行歷史知識學習,并在此基礎上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一、高中歷史課堂中運用主題式教學法的必要性
1、“主題式”歷史教學模式是新課改的需求。在傳統的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歷史課程的教學內容具有一定的政治功能,且忽視了其社會功能。為了能夠讓歷史課堂教學得以科學進步,新課程改革便對歷史課堂教學提出了新的標準。在新課程改革以來,高中歷史教學的目標被分成了三個組成部分:知識與能力、方式和過程、情感表達和價值觀,新課程改革后強調高中歷史教學摒棄單純的背誦歷史知識,強化學生在歷史課堂中正確價值觀的樹立,并運用所學到的歷史知識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相結合,從而將歷史課堂教學的實踐意義得以最大化發揮。然而,“主題式”教師便符合新課改的需求,從學生的綜合素養培養為出發點,積極強化學生的情感表達和價值觀建設[1]。2、“主題式”符合當代歷史課堂教學的理論要點。建構主義者認為學習者的知識是在他人之間不斷的相互幫助和協作中獲得的,唯有人們通過合理的協作研究,將彼此之間的知識相互分享才能夠豐富的總體儲備量。這一重要思想正式當前我國歷史教學的理論要點,即重視學習者之間的協作學習以及相互學習經驗的共享?!爸黝}式”教學法在歷史課堂中的運用能夠讓學生以最高的效率了解到課本中所表達的核心觀點,加之每個學生的價值觀存在差異性,便會形成不同的歷史認識。此時,“主題式”便能夠讓學生們通過相互經驗的交流與合作構建出良好的學習情境,從而促進歷史課堂教學意義的實現。
二、主題式教學法在高中歷史課堂中的運用
1、創設歷史情境,把握課堂主題。在課堂教學前期,部分教師可能會對課程主題的設計不夠精準,而因此導致許多學生在課堂上的思維方向偏離教材的核心。例如,在必修二中《新航路開辟》這一課的教學中,教師要盡可能以提問題的方式進行引導,例如:“同學們,現在假設你們是歐洲的一個普通家庭,而哥倫布發現美洲之后會給你們的生活帶來哪些改變和影響呢?”在學生積極踴躍發言的過程中,為了能夠讓學生的思想不過于偏離主題,教師便可以通過創設歷史情境的方式來轉變學生的認識。例如,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新航路開辟》的紀錄片,讓學生先對故事的發生背景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再組織學生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還原”歷史。最后,教師再讓學生通過分組分層的討論的方式加深對歷史課本主題的領悟,增加學生的情感體驗[2]。2、突出課本重點,激發學習積極性。高中歷史課本各個章節的知識點關聯性較強,完全打破了初中歷史那種章節的獨立性,使得許多學生在背誦學習時感到雜亂無章,并將諸多歷史事件和時間混淆。究其原因,鑒于高中歷史課本中各個章節的關聯性較強,很多學生在學習時便難以把握課本知識的主題,盡而導致在學習時缺乏明晰的學習思路。然而,在歷史課堂教學中結合主題式教學思想便能夠良好的打破這一現象,不僅能夠讓學生明晰學習思路,掌握各個章節的主題內容,亦能讓學生通過參與小組討論將歷史知識進行明確梳理。例如,在《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這一章節教學中,教師可先為學生創設一個主題,即“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演變”,使學生們進行積極討論并分析中央、地方的演變過程。此外,教師再結合教材內容布置一些其他的知識點進行討論,通過這種主題式教學法的推進,學生不僅能夠沿著主題方向對歷史課本知識進行學習,還能打破傳統“背景概括意義”的單一教學模式,從而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3、完善主題關系,強化教學重點。完善主題關系是主題式教學在歷史課堂有效融入的重點。首先,教師要明確主題式教學并不是單純的將各個存在一定歷史關系的知識點貫穿在一起,而是將統一知識點進行升華,讓學生能夠根據某一個知識點延伸學習其相關的知識內容。之后,教師要對教材中講述的內容以及相對性的任務進行精確劃分。最后,為了能夠保證學生對內容能夠熟練記憶,并了解其事件發生的背景和影響,便需將整個事件歸類為一個主題,讓學生能夠了解不同的歷史事件。例如,教師在對《的崛起》這一課進行教學時,可以將其成幾個“小主題”,即重大會議、主要事件和主要人物等。通過將主題進行整體貫穿的形式進行教學,便能夠讓學生對歷史知識系統的認識[3]。
“主題式”歷史教學法的運用,是當前我國歷史教學中一次大膽創新,教育工作者在運用此方法進行歷史教學時,要注意發現其中所隱藏的問題,并及時加以修正,進而保證“主題式”歷史教學法的意義得以充分實現。值得強調的是,歷史教育是一項長期的教學任務,其課堂教學與主題式授課模式相結合亦要循序漸進。
作者:張東梅 單位:江蘇省新沂市第三中學
參考文獻:
[1]喬儀晴:高中歷史主題式教學設計的研究和探索[J],學周刊,2012,02(06):45.
一、橫向延伸,提高課堂記憶
高中歷史知識在內容上與初中歷史相比,需要學生記憶的知識點更多、難度更大,這就增加了教師在課堂上講解的難度。為了讓學生記住課本中的難點、重點問題,高中歷史教師一般都選擇枯燥的填鴨式教學法,這就無形中加大了學生的學習壓力,使學生面對繁多的歷史知識產生一定的厭倦情緒,不利于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也對課本知識的記憶設下了障礙。我在歷史課堂的講解中,經常通過信息化技術教學法對課本的知識進行橫向延伸,通過對知識的全面了解,增加知識的興趣性,提升學生的課堂記憶效果。
例如:人教版高中歷史高一上冊《近代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一課中,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對我國近代經濟發展變化的學習,認識到洋務派思想對我國近代經濟發展的影響,通過對自然經濟逐漸解體的過程來增強學生對中國資本主義產生的理解。本文在歷史中非常重要,因此,需要學生記憶大量的知識點。為了提高學生對課堂知識的理解,降低對課本知識的記憶難度,我在課堂上將知識進行了橫向延伸,通過信息技術的創設,導入了和反映當時歷史事實的影像文件在課堂上播放,使學生借此提高對本課內容的認識,提高自己對歷史的理解,對課堂知識的記憶提供了有效的幫助。
二、縱向延伸,強化知識串聯
歷史是對過去事件的真實反映,通過歷史知識的學習,可以讓學生了解社會的發展規律,使學生明事理通古今,增加學生的綜合素養。為了使學生在高考中取得好的成績,高中歷史教師普遍使用傳統的歷史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希望能夠讓學生學到更加全面的知識。但是這種教學模式與新課改精神是相違背的,不利于學生自主學習習慣的養成,并且枯燥的知識加大了學生的心理壓力。我在歷史課堂上,常常將歷史知識進行相關的串聯,使學生通過知識間的關系加深自己的理解,避免了因時間的推移而對知識產生記憶模糊的現象。
例如:人教版高中歷史高一上冊《資本主義政治制度在歐洲大陸的擴展》一課中,難度較大,要求學生理解的地方較多。需要學生對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的憲法內容進行分析,也要理解第一帝國憲法的內容??此坪唵蔚膬热萜鋵崒W習起來很困難。我對課堂時間的安排采取了科學合理的管理,將一定的時間留在了對學生的縱向內容啟發上。如:我在講解完本課的內容后,將前兩節課的內容進行了梳理,通過三節課的知識進行比較,使學生對比出西方國家政權發展的特點和不同之處,并在這個過程中強化了自己對學過的知識串聯分析的能力。
三、反向延伸,提升思想高度
高中學生對歷史知識的學習,主要是為了增強學生對歷史發展規律的認識,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和理解問題的能力。由于高中學生的年齡關系,其在思想上已經趨向成熟化,因此,學習歷史知識可以提高其在問題分析上熟練掌握唯物主義精神的運用能力,讓其看待問題更加理智和客觀,使其在今后的道路中少走彎路,讓學生的思想向更高的方向發展。我在歷史課堂教學中,常常創新自己的教學思想,通過反向的思維方式來引導學生對歷史知識進行分析,讓其將歷史作為一面鏡子,照出事件的瑕疵,養成學生透過現象去看清本質能力。
例如:人教版高中歷史《從“師夷長技”到維新變法》一課,主要是對后國人向西方學習新知識并急于改變我國當時的狀態的歷史情況介紹,本文的重點是要求學生通過課文的學習了解維新思想的發展歷程,并了解維新變法思想對中國的影響。但是學生很少去對問題進行更深入的思考,只是注重知識點的記憶。我在講解結束后對學生提出了幾個問題:“同學們,大家思考一下,當時的社會中,如果沒有維新變法思想,那么會是什么情況呢?閉關鎖國和學習外國的思想,哪個更有意義?我們該怎樣去看待師夷長技這一現象呢?”通過反向思維的引導,可以提高學生對問題的思考深度,學生通過對歷史的解讀培養了其辯證思維能力。
學生學習歷史知識并不只是為了面對高考,主要是通過對歷史的解讀來“明智”,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人文情懷。作為高中歷史教師,我們要讓國家的歷史文化在我們的手中得到流傳,讓每個學生的骨子里都流淌著愛國的血液。
參考文獻:
關鍵詞:教學積極性;自主學習;教學方法
一.高歷史教學積極性
傳統的高中歷史教學相對枯燥乏味,基于此,本文在此對歷史影像及圖片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重要作用進行分析,以期能夠為相關人士提供有益參考與借鑒,推動高中歷史教學的發展與建設。從某種程度而言,影像及圖片相比于單一的文字性敘述,其表現力無疑更強,不僅擁有更強的視覺效果,同時還能夠更好地展現歷史中的趣味性和生動性。根據實踐調查研究顯示,大部分學生認為高中歷史教學枯燥無味,認為自己對歷史學科沒有興趣,其原因就在于教師只是按照教材進行闡述,教材中少量的歷史圖片根本無法表現歷史學科的生動性和趣味性,也無法引起學生的興趣。
由此可以看出,歷史影像及圖片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第一大作用在于提高高中歷史教學的生動趣味性,讓課堂教學充滿活力,提高學生的主動積極性。例如,在《戊戌》這一課的教學中,大部分學生都渴望對這一段特殊的歷史有深刻的了解,希望能夠瞻仰戊戌六君子的遺容,希望能夠看到當時時代背景下清朝廷的狀態。因此,僅僅依靠歷史教材,學生根本無法得到滿足。此時,教師可以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給學生展示相應的圖片,圖片的內容可以是當代的皇帝、戊戌六君子,同時圖片的下方可以是每個人的簡介。通過圖片的形式,學生就能夠將戊戌中的主要人物對應起來,感受到他們的豐功偉績和偉大情操,這就能夠突出歷史中的生動性,讓學生感受到歷史的沖擊,進而提高自身的學習興趣。
二.引導學習歷史自主學習
(1)高中歷史教學不僅僅是為了讓學生熟悉歷史現象,了解歷史事件,認識歷史人物,而是應該重視學生歷史知識的積累,不斷地深化歷史同現實生活之間的聯系,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該鼓勵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課堂的活動當中,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避免課堂成為教師的一言堂。比如說在高中歷史必修二當中“民國時期民族工業的曲折發展”這一部分知識時,就可以采取情境創設的方式,通過學生對的產生、發展、衰亡的再現、梳理與反思,在參與的過程中自己歸納出制約發展的原因。
(2)引導學生自學,促成終身學習社會的進步要求構建終身學習的成長模式,這樣才能夠適應整個社會的發展步伐,因此在高中歷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積極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促進學生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在借鑒歷史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吸取歷史的教訓,不斷學習完善自己,與時俱進,成為具有終身學習意識的新一代人才。
三、高中歷史教學中問題教學法的具體應用
(1)制定預習任務,鼓勵學生發現問題
為了促使高中生能夠投入到歷史課程學習當中,在對學生進行具體的歷史課程教授之前,結合歷史教材內容,制定預習任務,要求學生投入到歷史課前預習這項學習當中,培養學生課前預習的良好習慣。課前預習不僅可以使學生對所要教授的教學內容有一定了解,還是為問題教學法的有效實施做鋪墊。另外,為了充分發揮問題教學法的作用,歷史教師一定要適當的鼓勵學生發現歷史問題。在預習教材的過程中如若遇到不懂或有疑問的部分,做下標記或提出問題,以便課堂教學中可以得到解決。
(2)營造歷史情境,引導學生思考問題
在課堂教學中,單純地依靠文字或語言來講述一段歷史或說明一個事件是很難讓高中生理解和掌握的。所以,為了促使高中生可以理解和掌握歷史知識,教師應當注重營造直觀的歷史情境,并引導學生思考歷史問題,可以促使學生投入到歷史問題思考和歷史知識學習當中,這將大大提高歷史課程教學質量。那么,如何營造直觀的歷史情境,引導學生正確的思考歷史問題?利用先進的多媒體教學設施,利用圖像、視頻、音頻等,在課堂上播放相關的歷史視頻,營造直觀的歷史氛圍,促使學生通過視覺和聽覺可以真實地感受到中國歷史。在此基礎上,教師提出學生疑惑的問題,要求學生共同思考、討論、解答問題,引導學生正確理解和掌握歷史知識。例如,某歷史教師為了更好地講解中國近現代史,特意向當地電視臺借用了我國近現代史的一些資料和相關記錄片,并從圖書館尋找了一些資料,做出歷史課件。在歷史課堂上,首先,歷史教師提出具有代表性的中國近現代史相關問題;其次,要求學生帶著問題觀看中國近現代史記錄片;最后,在學生觀看完記錄片后要求學生思考問題、討論問題、解答問題。學生在思考問題、討論問題、解答問題的過程中,不僅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歷史課程學習當中,還積極發散思維,主動參與問題作答,這對于學生理解和掌握歷史有很大幫助。所以說,營造教學氛圍,引導學生解答問題是非常必要的。
(3)課堂總結,指導學生解決問題
問題教學法最終的目的是幫助學生解惑。所以,在每堂歷史課程的尾聲,教師應當進行課程總結,說明歷史知識難點和重點,并幫助學生解決問題,有效的處理這堂課程的所有疑問,這樣才能夠使學生真正掌握歷史知識。當前教師不應當只注重歷史知識點的講述,而是從學生掌握歷史知識程度出發,對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不明白、不理解的部分予以詳細的分析和講述,輔助學生解答困惑、排出疑問,從而使學生正真理解歷史知識。
四、結束語
高中歷史課程學習比較枯燥、乏味,傳統的、單一的教學方式難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培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針對此種情況,最佳的解決措施是利用問題教學法來代替傳統教學法,通過問題教學法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答問題的能力,促使學生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這對于提高學生歷史知識水平、提高歷史教學質量都是非常有幫助的。所以,在素質教育的今天,將問題教學法有效地應用于高中歷史教學中是非常有意義的,這就需要眾多教師在實踐中不斷總結和交流,完善歷史影像和圖片的應用,推動高中歷史教學的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 姜智.知識點關系、知識點結構圖與知識點網絡的應用研究[J].鞍山師范學院學報,2005,(05).
[2]劉麗群.從結果到過程DD論知識觀的轉變與我國新課程目標的建立[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
[3] 曾世旺.淺談問題教學法在歷史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3,(03).
[4]樸春花.當前歷史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J].新課程(上),2011,(06).
[5]王艷.問題教學法在現階段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3,(04).
關鍵詞:高中歷史;有效教學;問題;對策
高中歷史是一門內容十分豐富的學科,其內容貫穿古今,涉及多個學科的知識。要構建高效的高中歷史課堂,需要教師具有較強的專業素質,更要具有超強的業務能力。在新課程標準背景下,教師要重視課堂教學效率,認識到自己教得好是學生學得好的前提。有效教學目標的實現需要教師解決現存的教學問題,開發創新的教學方法。
一、新課程背景下高中歷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新課程改革沖擊了歷史教師的傳統教學思想,也讓學生的歷史學習需求更豐富。在改革過程中,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仍然存在一些問題:
1.傳統教學理念與創新教學理念矛盾突出
素質教育在我國已經實行了一段時間,取得的成績是有目共睹的。但在考試制度沒有改革的現在,傳統教學模式仍然左右著教育工作者的教學思想。課堂教學的主導地位沒有改變,教師在課堂中的控制者地位沒能,許多學生并不能積極地學習歷史知識,也沒能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認識到歷史學科的趣味性。許多教師認可素質教育理念,但并沒有認可它,不能將創新的教學理念落實到教學活動。傳統教學理念與創新教學理念矛盾的存在,影響歷史教學有效性。
2.歷史學科教學內容編排不合理
歷史課本上的教學內容是以時間為線索安排的,許多教師也因此在課堂中采用通史方法進行教學,忽視專題講解及模塊講解。在以歷史進程為線索的課堂中,學生會更重視歷史事件發生的時間點,而忽視其他內容。教師與學生都偏向于以時間軸為去梳理歷史事件,理清歷史脈絡,影響歷史學科特色的突出;教學內容編排不合理,影響歷史教學方向。
3.歷史教學思想與方法單一
單一的教學模式與落后的教學思想,不利于高中學生積極歷史學習態度的培養。許多學校的歷史教學內容與當地的教學能力不盡相符,教師在實施教學時也忽視了學生學習能力的分析。單一的教學模式無法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不利于學生歷史能力的整體提高。
二、新課程背景下高中歷史教學的優化方法
1.更新高中歷史教學思想
教師要對個人角色進行重新認知,認識到自己在課堂教學的引導者,學生才是課堂活動中的主體。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有利于學生積極接收教師傳遞的信息。作為教學活動的設計者與組織者,更新自身的思想,才能提高教學活動的有效性。教師要多給學生留一些自主學習的空間,尊重高中學生的個性化想法,并對其進行引導。比如在講解《“人是萬物的尺度”與人性的復蘇》時,教師可以與學生就“人的價值”進行討論。一些學生說“自然應該是高于人的存在”,這與教學主旨是相悖的。但教師要學會尊重學生,鼓勵學生分享自己這樣想的原因,通過課堂的引導,讓學生認可人的價值,以此營造和諧的氛圍,促進教學有效性的提高。
2.探究符合學生需求的教學方法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歷史教學內容得以更新,知識框架也有所不同。教師要更多地關注學生的需求,對教學方法進行改革,改變重視內容傳授,忽視方法傳授的教學思想。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讓學生掌握適合自己的歷史學習方法,這是高中歷史教學的重要目標。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合作學習法組織學生共同梳理歷史知識,開發不同的線索去建立歷史知識結構,打破時間線索對學生歷史學習的限制。比如在學習中國近現代史時,在復習階段,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四到六人的小組,讓學生分別從經濟、政治、文化等角度建立知識體系,為每一個小組安排合理的任務,規定時間,促進學生高效學習,自由學習。
3.引進信息技術實施歷史教學
信息技術的發展,讓高中歷史教學又多了一項教學技術。推動高中歷史教學有效性提高,需要教師正確應用信息技術,豐富教學內容,用全新的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多個感官,促進學生進步。比如在講解《開辟文明交往的航線和血與火的征服》時,教師可以用多媒體給學生展示文明交往航線圖,讓學生更加清晰地了解航線的發展過程,以圖片中的航線為線索記憶相關知識點,促進學生歷史學習方法的豐富。鼓勵學生利用課下時間在網絡上搜集相關史實,豐富歷史學習內容,有利于學生學習質量的提高。
三、結語
高中歷史學科是基礎學科,也是高考的必考學科。高中歷史學科內容涉及面廣,難度較大。豐富課堂教學方法,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才能讓教學活動的設計更合理,滿足高中學生的歷史學習需求。教師要針對學生的水平進行授課,解決教學模式死板與氛圍嚴肅的問題,以此保障歷史教學有效性的提高。
作者:劉輝 單位:赤峰市敖漢旗箭橋中學
參考文獻:
1.學生歷史知識的全面性和系統性欠缺
高中歷史知識點多而雜,雖然在新授課時每節課教師都要對所學知識進行歸納總結,但都是局部性、片面性的。學生對所有學過的歷史知識并不能構建起全面系統的知識體系。
2.復習課大范圍撒網,求全求細而忽視針對性
因為學生對歷史知識的掌握程度參差不齊,考綱對知識點的考核要求也有主有次,如果眉毛胡子一把抓,主次不分甚至本末倒置,復習效果勢必事半功倍。
3.復習課中學生的主動性學習發揮不夠
把課堂還給學生,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是新課改的核心理念。然而,如果不以教師的主導為前提,對復習中存在的問題缺少必要的解釋和補充,大撒手完全讓學生自主復習,復習課很容易流于形式。
二、歷史復習課的教學策略
針對歷史復習課存在的問題,我經過深入反思,進行了一些探索性嘗試。
1.把準考點,明確復習的重難點
教師必須深入研究考綱,研究近幾年的高考題,把準高考脈搏,掌好復習課的舵,有的放矢地提高復習效率。
2.以本為本,構建階段和專題知識體系
復習課必須重新回歸教材,引導學生讀課本的目錄、章節、子目標題,以歷史課本的目錄為線索進行知識的系統化整理歸納。還要讓學生讀引言、正文、地圖、圖畫、圖注、注釋、小字、大事年表等,緊扣關鍵詞,這有利于知識點的梳理,構建知識系統。
3.整合知識,突出知識結構的系統性
在課本復習的基礎上,還要通過專題復習將所學知識進行有效重組和整合,從不同角度把握歷史結構、層次、體系??梢詫δ骋粴v史問題從縱向梳理復習其演變史,也可以通過中外對比復習,更有利于學生構建知識系統。
4.訓練有法,提高答題技能
【摘要】新課程背景下,傳統的講授模式已經逐步被裁減,新的講授形式發生。教師不再是刻板的按照書本上的內容照本宣科,而是投入自身對內容的理解,以自己的方式教學,并加入自己的情感,達到教師與學生的融洽。如今高中歷史的教學便是如此。高中歷史課程繁多且內容復雜,那么就需要教師采用主題教學的方式使得學生能將枯燥的課本內容理解并記住。
關鍵詞 主題教學;情感教育;滲透
現下的高中歷史新課程課本的編寫以模塊為框架,以專題為單位,以中外合編為編制。這類模塊框架打破了歷史學科傳統的教學系統,每一模塊所包含的主題都指向必然的教學方針,教材內容也都以一個特定主題為焦點,進而構成一個個主題。因此,在高中歷史教學中,采取主題教學,是大勢所趨。
一、正確理解“主題教學”的含義
“主題教學”就是要以鮮明的講授主題來統領全部講授內容,實施課堂教學。正如寫文章必須具有中心思想來反應作者的寫作用意,同樣,一節課上也必要有中心思想來講明講授方針,這節課的中心思想便是講授主題。
二、高中歷史主題化學習策略提出的依據
(一)新課程改革趨勢的要求
“轉變課程過于重視常識教授的偏向,夸大構成積極自動的進修態度”,“轉變課程實行過于夸大接管進修、死記硬背、機器練習的近況,提倡學生自動介入、樂于探討、勤于脫手,培育學生搜集和處置信息的本領、獲得新常識的本領、闡發和解決問題的本領和交換與互助的本領”等,是基礎教育課程鼎新的詳細方針。而《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這樣規定了歷史的課程性質:“高中歷史是以歷史知識為載體,通過探究歷史問題。提高學生歷史意識和人文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一門基礎課程。”新課程改革趨勢也要求在歷史教學中積極培育學生主動探究學習的能力。
(二)對傳統歷史教學的反思
因為受應試教育的深刻影響,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始終存在側重教輕學和為考而學的狀態,學習往往是被當作是進修者對外界信息的一種客觀的、被動的、機器的反映進程,因此老是將歷史講義常識當做定論,當作無需查驗、只需明白和影象的“絕對真理”,只要懂患了、記住了講義常識,就能夠應付復雜多變的實際問題。因而老師以為經由過程本身的教學就能夠將大量的歷史觀點,乃至全部常識系統傳遞給受教育者。學生的學習就猶如是向電腦里輸入已被教材或教師整理好的信息,然后在考試時輸出標準答案的過程。重歷史知識的存儲,輕歷史思維的培養;重歷史知識的梳理,輕歷史意義的建構;重教師“告訴”水平的發揮,輕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怎么沖破這類功利主義的歷史進修目標觀和以“常識本位”為特點的傳統歷史講學,讓門生以歷史唯物主義的概念去審閱歷史,以歷史的視角闡發現實題目,增加學生進修歷史的樂趣和積極性,都是值得我們沉思的題目。
三、高中歷史主題化學習的具體操作
(一)發散思維,切入主題研究
鉆研主題發生后,教師要充實發散學生的思惟,引發學生的思惟共振,即便學生熟悉之間相互感到、撞擊,不竭激發出聰明和靈感。教師要創設一種讓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環境,通過個案引導學生提出各種有探究價值的主題,有時候某個學生的思路,可能正是其他人已經思維過的設想,其中對問題的一些最有價值的研究,往往是建立在已有的研究的基礎上,經過“思維共振”迅速發展起來的。一旦有學生被鼓動起來,新的思路就會被打開,源源不斷地涌現出來。
(二)激活思維,創新主題探究成果
主題化進修采取師生互助、生生互助這類自立的、又分工互助的進修體例,終究的結果是既帶來了群體思惟的激活,又帶來了個別思惟的立異。由于歷史“主題化學習”的一個重要目標指向是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品質,強調以發展學生創造力為目標,而不是產生新的史論,因而每一個學生的自主探究既是學習的基本手段又是學習的主要目的,還是主題探究的成果。實踐證明“主題探討”的功效不僅僅在于看得見的學習成績的進步,學習樂趣的加強,理論功效(如小論文、課題)的獲獎,更主要的功效是由這類學生的自立學習,由這方法培育的學生的鉆研本領與締造本領,讓學生學會了若何獲得學習常識的方式,及由這類方法所成長的門生汗青進修素養。
(三)搭建平臺,多向交流,感受主題探究成就
在主題化學習過程中,教師為學生交流成果提供了很多的平臺,如課堂匯報、課堂辯論、歷史小論文評比、歷史主題化小報的編寫、評選歷史知識最豐富的同學、學生課題的展示等,讓學生感受一種成就感?!妒⑻苽I的奠基人——唐太宗》這課中,課堂上重點放在互助組探討功效的交換和會商上,各組紛紜拿出本身的功效,派出口才好的同窗賣力代表本組在全班交換本身組的概念,那節課上,門生那種洗沐的表情溢于臉上,整堂課中門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在感觸感染本身的成績的同時,分享同窗的探討功效,獲得了常識、學習方法和自信心的兩重收成。
五.結語
歷史主題化學習主要目的之一是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探究和創新能力,培養學生的歷史素養,因而重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主題化進修后,每當學新的知識點時,起首想到的是學什么,如何去學,由此可知它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改變,培養他們的立異本領方面起到的感化。因此,高中歷史主題化教學在21世紀的高中課程里成為越來越重要的方式。
參考文獻
[1]黃牧航.史學觀念的轉變與高考歷史試題的命制[上][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08(03)
[2]王先明.中國近代社會史研究的歷程及走向[J].歷史教學(高校版),2007(07)
[3]漢娜·西斯勒,鄒建華.世界史:理解現在[J].學術研究.20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