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20 14:46:1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高校教育現代化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現代化高校網絡教育提倡的理念是學生自主學習和畢生學習。在網絡教育發展的歷史中雖然日益進步,但是網絡教育進程仍出現了許多問題令國內外學者無從解決。在現代社會,教育愈來愈趨勢于國際化,在此大形勢下,自主學習的理念愈發突顯,高校的網絡教育需求大大增加,大學的國際化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基于我國教育資源欠缺的基本國情,加快教育發展,最有效的捷徑便是提高網絡教育質量,同時網絡教育也是知識經濟時期人們達成構建學習型社會的有效的工具。本文就高校網絡教育現代化研究與發展,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闡述。
一、高校網絡教育的意義及問題
跟隨著時代的步伐,人們已不再只關心飽暖問題,更高層次的重視精神文明。而基于我國當前的基本國情,高校教育雖已向大眾普及,但仍有相當一部分人因為某些原因而未能接受高等教育。高校網絡教育有充足的教育資源,為那些想要學習的人提供了方便。特別是對無法在校園內完成學業的成人學習者而言,網絡教育讓他們的求知欲得到滿足,同時貫徹落實了繼續教育和終身學習理念。施行現代網絡教育工程,是在我國欠缺教育資源的條件下開闊國民文化視野、提升國民文化素養最有效的手段。然而,任何東西都是利弊結合的,網絡教育也不例外。伴隨著網絡教育的發展,許許多多的問題層見疊出。首先,國民的觀念無法響應現代網絡教育的號召?,F代社會方方面面(政治、經濟、科學、文化、教育等)都在飛速發展,人們不想被時代所淘汰就必須不斷地學習新的東西。而建立時代需求的現代學習型社會最有力的武器就是提升現代網絡教育質量。國民只有更新觀念才能把終生學習變成現實而不再只是虛無縹緲的概念,從而順應現代新時期的要求。第二,網絡教育可以幫助我們提高自身發展。自從出現網絡教育之后,它的發展便一直與時代的發展保持一致。以計算機和網絡信息技術為代表的當代社會經歷了信息革命后,人們的生活迅速改變,網絡教育在各國的許多所高校蓬勃發展,尤其是英國和美國的高校。但是,中國的網絡教育的發展現狀需要提高現代教育質量。目前,我國的網絡教育的試點院校的發展并不是很好,我們應該怎樣正確對待網絡教育,怎樣借鑒國外的經驗,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怎樣去發展網絡教育,使它最大限度的發揮自己的作用,取得最大的利益,是學習型社會建立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大課題。網絡教育理論一直是教育理論的薄弱環節。理論研究的開放式網絡教育和網絡教育在國內外的發展有助于中國開放網絡教育的理論建設。網絡化教育是我國教育發展重要的轉型,它就像燈盞一般為我國的教育現狀指明方向;以國內外的實際經驗教訓為借鑒,得出質量貫穿網絡教育,是網絡教育的生命,并通過對網絡教育質量保證體系建設的深入研究,使用一些基本理論,開辟出一條與我國國情相輔相成的現代化網絡教育之路。
二、高校網絡教育的發展史
網絡教育以前又叫做遠程教育,它在中國已經有了三展史。它的第一代是函授教育,函授教育雖然存在著大量的局限性,但是它的發展還是為我國培養了許多的人才,為網絡教育打下了基礎;第二代是在80年代廣播電視教育的興起,中國的遠程教育在世界的中央電視大學享有盛譽;第三代網絡教育是基于90年代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發展的現代網絡教育。在國家教委的主持下,1994年底“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CERNET)示范工程”由清華大學等10所高校聯合建立。1996年清華大學王大中校長率先提議發展現代網絡教育;1997年,湖南大學與湖南電信共建第一所網絡大學。清華大學在1998開設了在線研究生課程。1998年9月,教育部正式準許為國家現代網絡教育第一批試點院校的有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郵電大學、浙江大雪和湖南大學。1999年教育部制定了《關于發展現代遠程教育的意見》;九月,CERNET高速骨干網絡建設項目;2000年7月教育部頒布了《教育網站和網上管理暫行辦法》,同時試點高校繼續擴大辦學規模。2012年,試點院校已有68所。
三、高校網絡教育的質量標準研究
每個國家都存在自己的評價主題和質量觀,因此不同的國家對網絡教育的質量標準的界定也存在著異同。評判網絡教育的質量高低包含多重標準:(1)傳統教育的資格標準一樣,即以得到社會的肯定、成功申請到政府支持資金為其評判質量標準;(2)根據學生綜合素質的素質要求,即在識別和量化教學績效指標的基礎上衡量網絡教育的優劣;(3)以能夠成功為人們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和學習資源作為他們的質量標準。我國和外國相比較,我國對高校網絡教育現代化研究仍處于初級階段,相對來說還比較稚嫩,不像外國,有專業的團隊和專業的資料對網絡教育現代化進行研究。在翻譯過程中,他們也提出了一些網絡教育質量標準。在學術界,大家普遍認為網絡教育質量標準有兩種取向:一是體現在人才職業分類的市場取向的標準;二是教育標準分類中的學術定位標準。但不管是什么取向,都存在很多形式.。
四、提高高校網絡教育質量的對策
關于如何提高高校網絡教育質量,有以下幾種對策:(一)始終保持正確的思想觀和價值觀,加大考試管理力度,嚴抓考風考紀,積極上進,勤奮務實。(二)提高中國網絡教育質量的對策,首先要明確網絡教育的發展方向,進而完善管理模式,強化學習支持服務,精品課程設計,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三)根據中英網絡教育的現狀比較,它的結論是,在中國的遠程教育質量的提高,可用于構建基于實證研究,實證研究的框架。(四)通過現代網絡教育理論、實際實踐的經驗、心理學的研究成果及先進的信息網絡技術,得出“以學習者為本”的核心思想,充分激發網絡教育學習者主動學習、終身學習的思想。(五)要規范招生入學制度,確保生源質量,加大高校網絡教育教師團隊建設、提高師資力量,開發網絡教育資源和采用系統化的教學質量管理。(六)從教師的自我突破和自我提升,教育教學能力的進步,教學方法的創新等方面來提高網絡教育的質量。綜合以上論述,當前人們對高校網絡教育十分關注,頗有許多研究與見解,從不同角度進行分析,自然就會發現網絡教育大多問題集中于教育質量標準與教育評估??v觀國內外相關研究文獻,發現網絡教育還存在以下缺點:一是我國高校網絡教育研究缺乏系統性,相對比較松散,沒有整合;二是我國高校網絡教育研究沒有針對性,不能一刀見血的指出我國網絡教育的問題所在,對我國網絡教育的質量發展沒有太大的幫助,不能充分發揮它的作用。所以,本文在結合我國網絡教育發展的基礎上根據當前網絡環境下遠程開放教育的特點和質量,分析了各個時期遠程教育的主要質量問題,為了衡量網絡教育的質量,有必要根據網絡教育的特點對遠程教育質量進行評估。我國的一些教育者通過對高校網絡教育的特點和影響進行分析,從而把網絡教育質量保證歸結于五個方面:教育系統的設計;網絡課程的設計與審核;課程的學習率;網絡教育院校的招生率以及學習使用者的支持率和評價。網絡教育要學會自身持續發展,要得到社會的認可和大家的支持,若要如此,便就要有嚴格的質量標準進行不斷的實踐檢驗。
五、高校網絡教育的質量保證研究
說到教育質量的保證,首先,什么是教育質量。有些文件是這樣進行詮釋的,教育質量即是指教育水平的高低和教育效果的好壞,最后的成效自然是體現在接受教育的人身上。根據國內外對網絡教育的研究與實踐,可以把網絡教育質量歸納為以下幾點:質量即是評論;質量即是效果;質量即是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質量即是提升;質量即是自我發展;質量是一種復合的概念。只有通過定期或不定期地對高校網絡教育進行監控才能保證高校網絡教育的質量。由此便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網絡教育監控體系。按照教育的目標和質量標準進行監督與管理,從而發現問題并及時加以改正,從而達到不斷完善網絡教育的效果。教育監控體系可以使教育的每個過程都得到監控,從而使教育質量更上一層樓,有效緩解當前我國教育所面臨的困境。
六、高校網絡教育質量及質量觀研究
學術界對于高校網絡教育質量及質量觀研究提出了幾種看法。首先是教育質量觀要科學。在“遠程教育”一書,遠程教育機構的質量的教育服務輸出,滿足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培養專業人才和提高勞動力素質培訓需求和能力。我們必須堅持以質量觀為科學發展觀的滲透,樹立質量科學的質量觀念,作為高校網絡教育健康發展的第一前提;堅持以學生為本,支持服務,促進質量改進;堅持質量全球意識,使系統的運作沿著內涵的發展道路。其次,是網絡教育質量要滿足觀念多元化、多樣化。如在《論高校遠程教育的定位》中認為網絡教育與傳統的高校教育應有明顯的質量區分,即質量的好壞與學生的喜愛程度影視評判高校網絡教育定位的標準。陳乃琳在“遠程教育”思想素質作為遠程教育質量評價應堅持教育質量多元化和指導原則的基礎上,認為像黃蓉懷、曹苑一樣。除此之外,網絡教育的質量觀還必須具有特色性。隨著網絡教育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網絡教育院校開始廣招學生,競爭日益激烈。若想在如此多的院校中脫穎而出,就必須有屬于自己獨特的教學方式,使學生通過網絡教育能真正學到對自己有用的知識。網絡教育是人們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實行者,所以高校必須根據學生的不同來因材施教,從而培養不同的人才,充分展現網絡教育的優點?!皬埧≡诮①|量遠程教育新概念”的文章還談到了看法。
七、關于網絡遠程開放教育的現狀研究
當前國內的高校網絡教育發展趨勢較為平穩,大體局面已基本形成。國外的高校網絡教育已發展較為成熟,國內的還比較稚嫩,并且還存在著很多問題需要去解決。但這并不影響網絡教育的發展,現在已有好多所院校用實際效果向人們展示了網絡教育的優點。網絡教育當今已成為一種潮流,正在以破竹之勢的勁頭向前發展。當下,我國正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發展階段,這樣的情況是不足以保證人人都能接受高等教育的,而網絡教育正好解決了這一難題,使每個人都成為有知識的文明人。
八、高校網絡教育的未來發展前景
關鍵詞:高校管理;教育現代化;高校信息安全
引言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指出:“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基石,是提高國民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根本途徑,寄托著億萬家庭對美好生活的期盼。強國必先強教。優先發展教育、提高教育現代化水平,對實現全面小康社會奮斗目標、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具有決定性意義。”
我國高等教育教育現代化指的是,目前世界經濟、政治、文化等發展進入到工業化、信息化、全球化時代,隨之而來的高等教育的改革趨勢和發展方向。我國高等教育現代化是在大的國際環境和我國建設背景下的教育現代化,主要表現在高等教育的大眾化、國際化、信息化、科學化和個性化。
我國的高等教育現代化的基本特征表現在受教育者的廣泛性和平等性、教育本身的終身性和時空性、教育的社會性和生產性、教育的創造性和創新性、教育的數字化和信息化、教育的多樣性和變革性、教育的國際性和科學性、教育的開放性和法制性。高校管理在高校人才培養中起著重要的基礎性作用,直接關系到高等教育現代化的建設實現。
一、高等管理科學化的背景
高校的管理科學化,應建立在高等教育現代化基本特征的把握上。高校的管理的科學化需要在思路、機制、職能、制度、理念、隊伍建設等方面改革。
高等教育大眾化根本是人的現代化,以高等教育的廣泛型和平等性為原則。這要求高校管理本身要重服務,堅持育人為本,堅持以生為本,以學生的成長成才為目標,建立健全學生民主參與機制和學生自我管理的途徑和辦法。
高等教育的社會化強調了教育的社會性和生產性,這要求高校管理思路的社會化,高校管理者和高校發展必須跟隨時代的變革和社會的發展,引導和培育學生在思想、德育與個人業務素質方面滿足社會要求和時代需求。
高等教育的個性化,學習國外高等教育的模式,在共性與個性教育中尋求平衡,體現在教育的多樣性上。高校管理要把握學生特點,根據個性需要,提供有關學生個體成才的指導和輔導工作,充分和總是學生個性化發展需要。
高等教育國際化是隨著國與國的競爭和經濟、政治全球化的要求應運而生的,其體現在教育的國際性上。高等教育必須與世界經濟、社會、教育接軌。高校管理需積極融入國際教育發展進程,融入國際教育變革進程,吸收國外教育管理的先進經驗,適應國際發展要求。
高等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時代科技發展的基礎上,引起的教育管理方式方法的變革。實現學生、教師在教學、科研、日常管理的信息化,采用教育制度,教育手段與信息技術相結合,提高教育管理質量和水平。
高等教育科學化,是與教育信息化相呼應,跟隨科技發展,在符合我國教育科學規律和教育法治建設的要求下,應用科學技術手段,逐步完善高等教育管理的科學化。增強高等教育管理規范化,尊重教育規律、遵循學生成長成才規律,建立完整科學的高校管理規范和程序。
高校管理科學化已經是當前信息時代下的亟待解決的問題,在把握好高等教育現代化要求和教育根本規律的前提下,建設符合時代進程和我國發展要求的科學的高校管理規范和手段。
二、高校管理科學化新要求
高校管理歸根結底還是人的管理,其放在高等教育的框架下,根本的目的還是學生學習成長的培養過程管理,即高校學生工作管理。在與我國高校和國外高校學生工作管理的比較重發現,我國的高校管理黨政合一,功能相互結合,行政導向較強,校院兩級制度,條塊結合。我國高校管理行政層級過于分明,使得我國高校管理形式單一,過于僵化效率較低,所有事物均要經過校領導、行政職能部門、院領導、班主任、輔導員、學生干部的層層通知,導致信息還原度大打折扣。此外,學生在高校生活學習過程中的需求,均需要明確相關職能部門后,找到管理人員或服務機構,各部門條塊分割,手續繁瑣,協調困難,導致高校管理部門的功能弱化,適應能力差。我國高校學生在校級層面對應黨政兩條線,院級二級層面就是“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的局面,使得工作權責不清。因此,高校管理現代化的要求中,首先要明確高校學生工作的職能定位,根據社會發展需要和學生實際強化組織結構的功能設置,實現高校管理各部門組織機構的優化。
貫徹以生為本的理念。我國高校是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責任制,使得高校在教書育人方面忽略了學生工作的管理效率和服務理念。在高校管理中,應將學生的日常事物與教育類事物區分開,在學生日常事務中細分思想政治教育、行政管理、咨服務類管理、第二課堂等,根據劃分開的事物構建高校管理部門組織形態,確保高校學生事物的功能定位。
論文摘要:對現代教育技術與高校體育教育改革的相關問題進行了研究。闡述了現代教育技術對高校體育教育的影響,以及應用現代教育技術深化高校體育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 現代教育技術對高校體育教育的影響
現代教育技術就是在現代社會的教育活動中人們所采用的一切技術手段的總和,它是當代教育改革的一個重要內容。它的合理應用必將對高校體育教育觀念、教育內容、教育方法、教育主體、教育環境、教育管理等方面產生重大影響。
1.沖擊傳統的高校體育教育觀念
觀念是行動的先導,教育觀念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人的教育價值取向和教育教學行為,控制著教育的發展方向,現代教育技術應用于教育,特別是多媒體技術的應用、計算機輔助教學的開展、校園教學網和國家教育網的建立、網上課程的開設以及虛擬大學的出現等,都在沖擊著高校體育教育,它對高校體育教育的終身化、多樣化、個性化、綜合化等諸種觀念的形成,都將產生強有力的支持和影響,特別對教學觀念和人才觀念的影響巨大。
2.加快高校體育教育內容的變革
體育教育內容是指以體育教育為目的,以身體練習、體育表演和運動競賽為形式,并進行了組織加工后,可以進行體育教育的材料的總稱?,F代教育技術作為一種在現論和思想指導下的教育手段在高校體育教育中的應用,將促使高校體育教育內容發生變革。
3.促進高校體育教育方法的改進
多年來,由于受應試教育影響,高校體育教育得不到應有的重視,致使許多硬件建設如場地面積、器材數量等達不到要求,加上教學時數較少,教師很難在有限的時間內使學生在有限的示范中觀察動作結構,了解動作特征。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特別是多媒體技術進入體育課堂后,教學過程漸漸發生了變化,打破了學生單向獲取知識的渠道,開闊了學生的眼界。
二、應用現代教育技術深化高校體育教育改革的必要性
1.現代教育技術是提 高高校體育教育質量的必要手段
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可改善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為教師創建了一個全新的工作環境,促使教師主動學習,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現代教育技術應用為課堂教學提供了全新的教學模式,促使教師學習和掌握現代教育技術理論與操作技能;現代教育技術應用革新了教與學的環境,促使教師轉變觀念,實現角色的轉變;現代教育技術為教師提供了改革與創新的大舞臺,促進了教師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提高。另外,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還有利于克服教師技能、動作難度等原因對示范動作效果的影響,能充分發揮教師 “教”的主導作用,并能減輕教師的重復勞動,使教師有更多的精力用于教學研究和課件建設,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和教育教學水平。
2.現代教 育技術是實現體 育教 育現 代化 的主要途徑
《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中已明確提出了實現教育現代化的目標。作為教育重要組成部分的體育教育,自然也不容回避的要實現體育教育現代化。體育教育現代化是指運用科學理論、方法及先進技術于體育教育的各個領域,進而實現理想目標的動態過程。其目標是培養出高素質的復合型體育人才,最終實現體育教育思想和觀念現代化、辦學條件現代化、師資隊伍現代化和管理現代化。實現體育教育現代化的主要途徑是深化體育教育改革,建立適應時代要求的現代化體育教育體制現代教育技術是深化體育教育體制改革的出發點和主要途徑是實現體育教育現代化的必由之路。
5.應用現代教育技術是促進高校體育教育可持續發展的有力工具
可持續發展是年代國際上形成的有關人類發展的新概念是人類在不斷深化對發展的科學認識的基礎上產生的一種新嶄新的發展觀??沙掷m發展的目的是社會發展,其核心是人的發展。因此,高校體育教育要實現可持續發展 ,關鍵還在于人力資源的開發與挖掘,特別是體育教師資源的開發與挖掘,現代教育技術是促進體育教師人力資源開發與培養的有力工具,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促使教師教育觀念的改變,特別是教學觀、人才觀的轉變;(2)促使教師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信息時代知識總量猛增,知識更新周期縮短,每隔三至五年,知識的3O%一5O%將陳舊、淘汰,教師要不斷學習,跟蹤學科前沿動態,了解、掌握國內外最新體育知識和技、戰術動向;(3)提高教師信息素養。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人類社會逐漸進入信息時代,知識信息必將成為科技進步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資源和戰略資源。
三 、應用現代教育技術深化高校體育教育改革的可行性
1.硬件技術深化是高校體育教育改革的物質保證
這里的硬件技術主要是指應用于教育的各種先進科學技術和由此而形成的教學系統。當前,多媒體計算機、人工智能、網絡技術及虛擬現實技術不斷涌現和發展并在教育中逐步形成了相應的多媒體教學系統、智能教學系統、網絡教學系統、虛擬現實教學系統等,在推動高校體育教育進一步發展的同時,也為深化高校體育教育改革奠定了不可或缺的物質基礎。
2.軟件技術深化是高校體育教育改革的推動力量
論文摘要:本文系統論述了我國體育教育的發展態勢基本特征,從深化體育教育改革的全新視角,論述了體育教育的目標體系及其面臨的體育社會化的必然進程,概括了體育現代化,體育科學化和體育人本化的有關問題,對體育教育改革作了較為詳盡的探索。
1、整合中的高校體育教育的發展態勢和特征
1.1高校體育教育發展的現實和趨勢
當前,我國高等教育進人了深化改革迅速發展的關鍵時刻,大規模的校院合并和擴大招生規模,使高校體育獲得了資源整合,為迅速提升奠定了有利基礎。體育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進人了極為有利的發展時機。
面對高校教育深化改革的浪潮,體育教育改革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動力,明確了發展方向,具備了良性的有助于發展的有利條件和可能的態勢。
我國體育教育的發展態勢,必然使體育教育在深化改革中獲得新的積極成果,為造就千百萬的高級體育綜合人才做出應有的貢獻,其發展態勢主要在如下幾個方面的狀況。
1.1.1體育教育從封閉走向開放的發展態勢
在深化改革的實踐中,人們已經認識和把握體育教育要徹底擺脫封閉狀態,必須從體育的教學目的、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方法等實行全方位開放.引進新的體育教育的理念、思想、觀點、要求、技術、知識、技能,貫徹大體育思想,從宏觀視角審視體育教育,使體育教育與現實的需要、未來的發展和要求有機地結合起來。
1.1.2體育教育從專業走向綜合的發展態勢
在深化改革的實踐中,人們已經認識和把握體育教育要徹底擺脫純專業性的狀態,必須從教學體系、教學工程、教學管理上推行綜合性的教學,把體育教育中的技術專業與體育內涵的知識、智慧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高校體育教育的系統工程,以全新的體育理念,現代教育思想出發進行高層次的體育教學,使專業性的體育教學向綜合性的體育教學發展,以培養全能的、全方位發展的人才為己任。
1.1.3體育教育從傳統走向現代化的發展態勢
在深化改革的實踐中,人們已經認識和把握體育教育要盡快擺脫傳統狀態,必須從教學指導思想、教學目標體系、教學基本任務上加速體育教育的現代化的進程,把現代社會生活的發展基本要求引人到體育教學中去,要把體育教學與人的全面發展、社會的現代文明、社會現代生活方式的建立和發展聯系起來,與推動體育現代化、科學化和社會化的進程聯系起來,使人們從根本上懂得體育是現代人的基本需要之一,是現代文明和社會的標識之一。
1. 1,4體育教育從灌輸式走向啟發式的發展態勢
在深化改革的實踐中,人們已經逐步認識和把握體育教育要從灌輸式盡快轉向啟發式,必須從教育的每一個環節,課堂教學、課外教學和教學比賽等所有環節上,實行啟發式、廢除填鴨式、廢除單純技術性教學,加大趣味性的教學活動,啟發學生從根本上懂得體育的必要性、重要性和實效性,調動學生學習和掌握體育理論、知識、技術、技能以及有關活動組織的積極性,為學生自覺地實行終身體育打下良好的基礎。
1.2高校體育教育的基本特征
高校體育教育的發展具有幾個明顯的特征,并可以進行必要的理論概括和提升。認識和把握這些特征對于深化高校體育教育的改革具有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
1.2.1明顯的指向性
高校體育教育改革的發展具有明顯的指向性,這就是說,其發展有確定的目標以及實現這一目標的方式和手段。其發展的指向就是要實現以人為本的基本指導思想,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基本工程—人的全面發展的根本要求,作為高校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基本方針,體育教育改革的指向確定是以這一基本方針為依據的,任何不利于體現這一方針的活動其指向就違背了這一原則,所以,要自覺地堅持體育教育改革的指向性。
1.2.2不斷的變動性
高校體育教育改革的發展具有不斷的變動性,這就是說,它的發展目標雖然在整體上確定的,但是實現的方式,手段和具體內容上是不斷變動的、動態發展的。因為就改革來說,不可能是按常規進行的,而是要與時俱進,在深化改革的過程中,不斷增加新的內容和不斷改變發展的實現形式,而且體育教學改革的內容、方式、手段總會具有階段性、相對性,所以,在認識和把握體育教育改革發展中要深刻了解其與時俱進的不斷變動性。
1.2.3客觀的多元化
高校體育教育改革的發展具有客觀的多元性,這就是說,它的發展是體育多元結構的發展,這是由體育的基本性質所決定的。就體育教學來說,它一方面是發展人體自身發育和培育的需要,是人發展自身的現實需要,而人的需要是多層次的、多元化的需要,有人的物質性需要,也有精神化需要,有技術結構把握的需要,也有意志磨煉的需要;另一方面是社會發展和提升的需要,是社會結構的本質規定之一人作為社會生活的主體,對體育發展要求具有突出的社會屬性,并且是社會生活主體交互關系中的重要內容和手段,這是體育發展中的客觀多元性,是由體育在社會生活和人的活動中所處的特殊地位和巨大的作用所決定的
2、高校體育教育改革的目標體系
2.1科學發展觀是確定體育教育改革目標體系的指導思想
科學發展觀強調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的發展,對于確定體育教育改革目標體系來說,它無疑是處于根本的指導思想的地位。
作為人類特有的一種活動,體育對于社會生活主體的人是不可以或缺的根本性的活動,在科學發展觀指引下,體育教育改革目標體系的確認就是要自始至終貫徹以人為本,這正是體育教育的根本目標。因此,體育教育改革要堅持對人的體育教育的全面施教,堅持協調發展和教育的可持續發展。從本質上來講,體育教育就是實施以人為本方針的重要途徑和方式,一代一代的教育傳遞下去,正是可持續發展體育的基本體現。因為體育教育既能不斷滿足人的身體發育和培育的需要,而且也能滿足人對體育內涵的精神享受的需要,有利于實現社會主體高層次的生活實踐的需要。
2.2人的全面發展是確定體育教育改革目標體系的根本點
人的全面發展,是科學發展觀的實質所在,也是社會生活發展的根本所在,體育教育改革應以有利于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根本點,這是體育的基本屬性決定的。
體育作為社會生活主體的有意識有目的的一種活動,既是社會生活主體的人的具有自然性,又具有社會性的一種特殊的活動,它既能有利于發展人的自然屬性、也有助于人的社會屬性的發展和提升。所以,在確定體育教育改革目標體系中,必須確定有助于人的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的發展和提升。因此,在體育教育改革的過程中,要緊緊圍繞人的全面發展來確定體育教育的方案,體育教學的要求、內容、方法以及有關的一系列問題。體育教育從一個側面,并從自身特點出發去體現以人為本的要求,去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是一個非常迫切的問題。
2.3塑造人的發展是體育根本的任務
體育教育改革的內容是要使體育教育有利于人的全面發展,使之成為全面發展的人。
人的發展是具有客觀必然性的大趨勢,要求人在發展中實現人的全面發展,這是人對自身發展需要而提出的目標。體育教育擔負著塑造人的任務,塑造全面發展的人的任務,這是人對自身發展的期望,體育教育的改革有利于實現這一根本任務。
體育教育有利于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因為通過體育教育的改革,可以加強在體育教學中貫徹目標體系的規定和要求,可以使教育過程中的施教者和受教者在教學實踐中統一起來,加強體育教學中理論性和實踐性的統一,加強體育技術性和知識性的統一,加強體育技能與人的智慧的統一。體育在塑造人的活動中具有特定的使命和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人的全面發展不僅是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而且就其中每一項而言、如體育本身也要實現全面發展,在一定意義上體育更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本質要求。
2.4體育社會化是體育教育改革的深化的重要途徑
在體育教育改革的深化過程中,必然會遇到深層次的矛盾和許多教學中的問題,并且與改革過程中的老矛盾、老問題交織在一起,對于教育改革中存在和出現的問題只有通過不斷探化才有可能解決。體育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環節,因此體育教育改革應與高校教育改革同步進行和發展。決不能使體育教育改革游離在高校教育改革之外。當務之急在于高校教育小斷發展和提升的浪潮中,體育教育要從體育本質規定服務于人的全面發展要求出發,加速體育教育改革的社會化進程,實現體育社會化的既定目標,使社會生活主體的人,在體育教育改革中獲得直接的利益和好處,真正地體現“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的要求,這是解決體育教育改革中的困難和問題的出路所在,由此可見,學校體育教育改革是與體育社會化的進程不可分割的客觀地聯系在一起的,體育社會化是深化高校體育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
3、體育社會化和改革的深化
3.1高校體育教育改革的體育社會化
當前我國體育教育同整體教育一樣,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條件下,有它自身的特性,將可能成為體育現代化的一個內容和象征。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體育教育所具有一定的特征,使它要面向市場,要體現其相關的特性,至為關鍵則在于實現體育社會化,這是高校體育教育面臨的新形勢和新特點,這一點與計劃經濟年代所提出的體育社會化具有質的不同。在計劃經濟年代,體育社會化主要是要求參與體育活動的人深人到社會主體的各個階層,體育不僅滲透到城市居民的生活中,而且應深人到廣大的農村去,而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體育社會化的基本著力點是要通過體育、市場的形成及體育市場機制的作用,實現體育資源的優化配置,以加速體育社會化,包括體育現代化、科學化和人本化的進程。
3.2高校體育教育的現代化
高校體育教育改革的體育社會化進程的決定性一步,是要加速體育教育現代化的進程。體育教育的現代化,是其深化改革的決定性環節。體育教育的現代化,首先要求施教者和受教者觀念的現代化,要求體育活動的主體觀念現代化,要明確體育在社會主體的現代生活方式中占有的特殊地位和起到特定的作用,明確是人類文明發展不可缺少的內容,是建立現代社會中人們交往的重要方式,使體育教育的現代化要求,不僅“人體”,而且“人腦”,使之成為人的、現代化的標識之一;其次要在體育教育的實踐中,引進現代化的教育內容和手段,特別是作為體育教育基礎設施的現代化,應成為高校教育現代化的一個主力軍。此外,體育教育改革中要在體育教學、體育訓練、體育競賽中體現現代化的要求,實行全方位的推進,尤其是體育教育課堂上應有很濃的現代化氣息,決不能停留在陳腐的教育觀念和方式上,使人們從心底里熱愛體育。
3.3高校體育教育的科學化
高校體育教育改革的體育社會化進程的關鍵所在是要大力加速體育教育科學化的進程。體育教育的科學化,是其深化改革推進現代化進程的關鍵環節和有力武器體育教育的科學化首先要把推進科學化擺在體育教育改革的頭等地位,無論是體育教學,體育訓練和體育競賽,對于高校的體育教育或高等教育的全局來說,科學化勢在必行,把現代科學的最新成果引人到體育教育的各個環節中去,包括體育設備,體育場、館、池及體育的管理科學化;其次要在體育教育的各個環節實現體育的信息化、體育組織科學化、體育資源共享和社會化,是實現體育教育科學化的有力措施和基本保證此外,體育教育要實現科學化,必須堅持科學發展觀、改革的核心就是發展,尤其是體育教育,決不能停留在一個水平上,所謂的體育教育改革的科學化,總的來說,就是要從始至終,從里到外,都要使體育教育合乎規律地獲得迅速的發展。
【關鍵詞】高等學校;行政管理;現代化
隨著網絡信息時代的來臨,網絡信息技術正在憑借其自身獨特的優勢作用被廣泛應用于社會各個領域當中,極大地促進了社會各領域工作方式的變革。再加上社會法制化程度的逐步完善,極大地彌補了當前各個領域在法律、法規層面發展中的不足之處,為各行業的發展提供了一個相對完善的法制環境。這其中就包括了對高校日?;顒泳哂泄芾?、規劃職能的高校行政管理部門。將現代化信息技術以及管理規定應用于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當中,能夠極大地提升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效率,促進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方式、理念、方法的變革,對于高校行政管理的現代化程度有著直接的影響。為此,從促進高校長遠發展的目標考慮,有必要將現代化管理辦法引入到高校行政管理當中,并對現代化行政管理相關內容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一、行政管理現代化概述
現代化管理即倡導通過對社會科學以及自然科學兩項研究成果的運用實現企業管理的現代化,促使企業管理水平能夠與現代科技發展情況相適應?,F代化管理是企業適應現代化生產要求的結果。而行政管理現代化作為現代化管理其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主要應符合以下幾點要求:一是在管理思想上要符合現代化管理的要求。行政管理人員必須能夠積極樹立民主化、現代化、以人為本、公開競爭等管理思想。二是在管理技術層面要與社會大生產相適應,能夠積極采用以現代信息技術為代表的各種先進化的管理手段,促進行政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三是在組織機構的設置方面,要適應社會現代化發展的要求,采用更加符合現代化生產要求的管理組織形式。四是從法治化方面來說,行政管理需要逐步完善自身的管理法制規定,根據法律規定開展管理工作,使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避免在管理過程中違法違紀現象的發生。
二、我國當前高校行政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角色錯位
在新一輪教育改革的作用下,教育管理部門除了要求高校必須積極提升教學質量外,還對高校的行政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必須適應教育改革的發展,積極改進傳統的管理工作方式,發揮其在教育改革中的輔助作用。但也正是在教育改革實施的作用下,由于一些高校對教育改革內容的理解存在誤區,導致高校行政管理中的一些人員在自身角色定位上出現了一定的偏差,認為教育改革的重點應放在各科教師身上,需要授課教師作出努力,跟自己一點關系沒有,認為只要做好教育改革對教師的傳達工作即可,于是就采取“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懶散工作態度。要知道教育改革的對象雖然在教師身上,但高校的行政管理人員在其中卻起著重要的監督、促進作用,只有做好行政管理工作,使行政管理人員認識到自身的工作職責所在,才能夠為教育改革在高校中的實施構建起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保障高校教育改革的實施。此外,由于高校的有些行政管理人員在日常工作中難免會涉及到金錢、權利,在行政管理人員職業道德修養不足的情況下也有可能出現角色的錯位。從而在享樂主義、拜金主義等腐朽思想的影響下,出現行政管理工作失職、玩忽職守的情況。
(二)體制不健全
現階段,我國高校的行政管理部門主要采取科層建制,主要分為院級和校級管理這兩個層次。而且,部分高校還采取校、院、系三級管理的方式。在這種情況下,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存在著部門交叉、官僚主義、條塊分割等現象。當管理工作出現問題的時候,各管理部門往往相互推諉責任,嚴重影響管理工作效率。另外,在這種從上到下管理模式的影響下,導致高校部分行政管理人員,常常只對自己的上級負責,想方設法討好上級,認為只要工作獲得上級認可即可,而忽視了日常行政管理工作質量的提升。如,對于上級部門傳達下來的某些管理措施,管理人員在執行的過程中即便是發現其規定并不符合高校自身的實際情況,但依然按照上級領導要求進行硬性實施,認為只要領導滿意就行,將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對領導進行隱瞞。這就在很大程度上扭曲了上級部門制定管理措施的目的,不利于高校行政工作質量的提升。
三、高校行政管理現代化的實施路徑
(一)增強管理隊伍專業化程度
一是高校行政管理部門應積極組織管理人員學習基本的現代化管理知識,通過各項管理實踐工作的開展,不斷促進高校行管理人員行政管理工作業務能力的提升。與此同時,高校管理者還必須重視行政管理人員的組織學習工作,定期組織其學習理論知識、高等教育管理知識、國家法律政策、行政法規以及現代信息技術,以促進管理人員知識層面的拓展;二是高校管理者要重視培養管理人員的專業能力,重點培養行政管理人員文字寫作與語言表達能力、教育管理能力、科研能力、創造能力等,促進行政管理人員工作的達優;三是高校應在全校范圍內針對在校工作者倡導樹立服務理論,使包括行政管理人員在內的各崗位工作者認識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意義,改變傳統的行政人員居高臨下的印象,加強行政管理人員與學校師生的平等交流,優化行政管理服務工作效率。
(二)完善管理理論和管理方式
理論源于實踐,但對實踐又具有著指導性的意義。為此就高校行政管理工作而言,高校管理者應積極引入先進的管理辦法,加強管理理論研究,構建完整的行政管理體系。具體而言,一是高校要憑借相關管理法律體制,對自身的管理法制體系進行完善。明確各部門、崗位的責任范疇,通過崗位責任制,使高校各部門的行政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避免在事情發生時部門之間互相推諉現象的發生。二是作為高校重要的行政管理部門要積極深入高校實際,加深對高校管理實際狀況的了解,熟悉高校行政工作的內容和具體流程,將現代化的管理理念融入到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中,提高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效率。三是高校應積極采用現代化的管理方法,在管理工作中積極運用信息技術、自動化技術等先進科學技術,改變高校行政管理工作辦法,提高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效率。
(三)加強部門合作
一是高校應積極創設公平、平等、民主的管理環境,積極健全行政管理部門之間的協調機制,認真落實聽證制度,加強行政管理各部門之間的溝通與了解。并且,高校行政管理部門應增強政務信息公開度和透明度,構建流暢的信息渠道,使高校的各項政令能夠盡快到達各個部門,提高信息在高校中的傳輸速度。二是高校行政管理部門應積極構建信息交流平臺,建立行政管理工作信息數據庫,實現各部門之間的信息共享。三是高校應定期組織各行政部門關鍵人員開展聽證組織研討會,就各部門的工作情況進行總結,對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原因的查找,對先進的工作事例在全校行政管理領域進行推廣。以此在促進各部門之間了解的基礎上,加強部門之間的合作。
【參考文獻】
[1]劉家明.我國高校非行政化改革的實施構架[J].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
[2]畢憲順.建立現代大學制度:高校管理體制改革的目標[J].山東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4
關鍵詞:黑龍江;教育發展;社會現代化;運河戰略
中圖分類號:G52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08)13-0239-02
一、人的現代化是實施社會現代化運河路徑的關鍵
社會現代化是現代化的一個重要領域,是國家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18世紀到21世紀的400年里,廣義社會現代化進程可分為第一次社會現代化和第二次社會現代化兩大階段[1]:
第一次社會現代化是從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的轉變,特點包括:城市化、福利化、專業化、自動化、技術化、公平性、普及初等義務教育、大眾傳播等。
第二次社會現代化是從工業社會向知識社會的轉變,特點包括:知識化、信息化、城鄉平衡、綠色化、創新化、婦女兒童權益、普及高等教育、終身學習等。
目前我國面臨兩次社會現代化的雙重壓力:一方面需要彌補以城市化和福利化為特點的第一次社會現代化的缺課,另一方面需要追趕發達國家以知識化和信息化為特點的第二次社會現代化的先進水平。瞻望中國實現社會現代化的前景,可以說困境與希望同在,風險與機遇共生。國際經驗表明,欠發達國家走發達國家老路,升級為發達國家的概率只有0.2%~1%。如果不采取跨越式發展戰略,2050年中國成為中等發達社會的概率只有20%。因此,有學者提出實現社會現代化的運河戰略[1],即中國式的社會現代化發展戰略:如果按部就班地先實現第一次社會現代化后再朝向第二次社會現代化邁進,先建設工業社會再走向知識社會,無論無何是追趕不上發達國家的。因此,必須在工業社會和知識社會之間,開辟一條人工運河,沿著這條運河航行,就相當于同時推進兩次現代化,就有可能迎頭趕上發達國家知識社會的先進水平,而不是亦步亦趨,步步落后。其基本思路是:采用綜合社會現代化原理,協調推進兩次社會現代化進程,加速從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和知識社會的轉型;2020年完成城市化和普及九年免費義務教育;2030年基本完成社會信息化、普及十二年免費義務教育、消滅絕對貧困、建成和諧高效的新型福利國家;2040年基本普及高等教育、消滅知識和信息鴻溝;2050年達到世界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基本實現社會現代化;21世紀末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全面實現社會現代化。
縱觀實現社會現代化的運河路徑的每一步戰略目標,提高全國人民的生活質量是重中之重,而提高國民素質是當務之急。任何社會領域的任何現代化都離不開人的現代化,人的現代化是實現社會現代化的堅實基礎。現代化并非只是“宏大敘事”,它與每個人都息息相關,最早使用現代化概念的美國社會學大師帕森斯就是從個人觀念與行為的角度提出現代化問題的,他的得意門生、美國斯坦福大學教授英克爾斯則系統研究了人的現代化問題:“痛徹的教訓使一些人開始意識到,如果一個國家的人民缺乏一種能賦予這種制度的真實生命的廣泛的現代心理基礎,如果執行和運用著這些現代制度的人,自身還沒有從心理、思想、態度和行為方式上都經歷一個向現代化的轉變,失敗和畸形發展的悲劇結果是不可避免的。再完美的現代制度和管理方式,再先進的技術工藝,也會在一群傳統人們的手中變成一堆廢紙”。[2]因此,人的現代化是國家與社會現代化必不可少的因素。它并不是現代化過程結束后的產品,而是現代化制度與經濟賴以長期發展并取得成功的先決條件。
二、黑龍江省人口文化素質及教育的現狀剖析①
人的現代化首要一點就是國民文化素質的現代化。國民文化素質是反映人力資源綜合質量的重要指標,隨著黑龍江省經濟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口文化素質不斷提高,但也存在教育發展不均衡,地區差異較大等問題,這種情況若長期存在,必將成為影響和制約我省社會現代化運河戰略實施的瓶頸。在大多數現代國家,教育是促使個體社會流動,獲得較好社會經濟地位和生活機會的重要機制。教育經濟學家認為,教育收益率總是高于非人力資本投資的收益,同時各教育階段的邊際收益隨著小學、初中、高中和大學教育的提高而出現穩定的遞增趨勢[3]。因此,要提高人的素質,實現社會現代化,大力發展教育是必然選擇。
(一)我省人口文化素質現狀
2005年1%人口抽樣調查資料顯示,全省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學、高中、初中和小學文化程度的人口分別為232.7萬、529.3萬、1 590.4萬和1 046.1萬,與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大學、高中和初中文化程度人口分別增加了55.7萬、17.3萬和156.4萬,小學人口減少了107萬。全省普通高校、成人高等教育和高中在校生分別為54.1萬、14.2萬和94萬,分別比2000年增長了1.7倍、1.4倍和0.7倍,初中畢業生升學率和九年義務教育完成率分別提高15.7個和2.0個百分點。2005年15歲及以上文盲人口占6.18%,較2000年普查的6.33%文盲率下降0.15個百分點,全國文盲平均下降1.96個百分點,下降幅度低于國家水平,依然是多文盲省份。
(二)我省教育發展現狀與社會現代化運河戰略的實施
1.高校與技工學校在校人數增加較快,成人職業學校適度減少。從學校在校學生數量上來看,2005年高等院校在校生與2000年相比人數增長了2.55倍,成人高等學校、中等專業學校、職業中學在校生數分別增長了2.3倍和9.3倍,技工類學校人數增長了5.5倍, 2005年高等院校和技工學校招生數比2000年招生和畢業生數量適當減少,這種變化有利于各專業學科的健康協調發展,使整個受教育人口不僅從數量上更從質量上有了明顯的突破,使人才教育向高層次和多元化方向邁進,為社會的現代化轉型奠定了了人才基礎。
2.城鄉人口的受教育程度差別依然明顯。2005年在校學生人口中,鄉村受教育程度依然以初級教育為主,高中以上在校生比重依然大大低于城市。從性別構成上來看,城市受高等教育男女人口數比例為0.92:1,而鄉村受教育男女比例則隨受教育層次提高而提高,鄉村受高等教育人口數比例為4:1,比例差距依然較大,鄉村女性人口進一步受教育意識還需加強引導。由此可見,我省農村人口文化素質低,必將阻礙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
3.高等文化教育發展地區差異較大。我省受地域等條件制約,教育事業發展不平衡,高校數量及教職員工特別是高級教職員工差異較大,哈爾濱、大慶、牡丹江、齊齊哈爾高校數量占全省數量的80%,教職工數占全省87.9%,高級講師(教授、副教授)占全省90.1%,其他地市的高等文化教育發展相對滯后。
三、進一步提高黑龍江省文化教育水平的幾點建議
1.加強對掃盲工作的投入力度,著重關注女性文盲。2005年黑龍江省文盲比重較2000年下降僅為0.15個百分點,與高等教育成倍增長相對比,初級教育需進一步加強;女性文盲率為8.91%,明顯高于男性的3.50%,性別比例依然較大。在基礎教育已經普及多年的今天,女性掃盲工作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女性的現代化程度是衡量社會進步的重要指針,沒有女性的現代化則不會有社會的全面進步。
2.創造條件逐步解決高校分布不均,制約偏遠地區居民的進一步受教育機會和選擇的問題。全省65所高校58.41萬在校學生,其中哈爾濱高校數占55.38%,在校學生占65.63%,5~6所的城市分別是牡丹江,齊齊哈爾和大慶,其余各地市只有1~2所高校,因而偏遠地區高等學府求學費用和投資較城市偏高。針對這種情況一方面可增加偏遠地市的高等學府的數量和資金投入、加強對當地政府教育投資的督導力度;另一方面在對獎學金的發放和困難學生補助方面加大力度擴大范圍,對家庭有困難的學生予以幫扶。
3.多渠道多方位引導求學方向,促進各方面人才全面健康發展。2005年全省高校應屆畢業生比2000年增長2.18倍,就業壓力凸顯對部分普通中學在校學生產生消極影響,造成學習并不特別突出并且家庭條件一般的學生放棄進一步受教育的情況比較普遍,建議鼓勵并引導在校學生適當關注技工類院校,以一技之長取得就業競爭中的優勢;進一步加大對技工院校和就業方面的指導和正規化管理力度,使這類學生能夠得到更高更適合自己興趣和愛好的專業教育。
4.進一步提高農村人口的文化教育和生產技能培訓的水平。首先應將當地群眾光懂加減乘除就可以生活,靠天吃天,靠地吃地等陳舊思想徹底摒棄;其次應積極引導群眾因地制宜地學習,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讓廣大鄉村群眾針對本地地域特色和本人特長愛好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科和專業,此外當地政府應在教育上加強對基礎設施投入的同時,還應通過加大對教職員工人才資金的投入吸引優秀的教育工作者投身鄉村教育,以先進的教學思想和教育理念替代本地落后傳統的教育模式,達到以教育改造思想,從思想上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進而推動當地經濟發展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中國現代化戰略研究課題組.2006中國現代化報告[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1-385.
【關鍵詞】:高校黨建 “碎片化” 宣傳模式 傳播研究
引 言:
在現如今的二十一世紀中,有很多高校已經開始加強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視,在未來的社會發展中,我國對于人才的需求已經不僅僅局限于理論,更多的則是需要多元化的人才,所以加強高校黨建工作的建設就顯得十分重要。高校黨建宣傳的過程中可以借助現代化社會的一些先進技術,例如運用計算機、智能手機等多功能設備進行宣傳,與傳統教學理念有所不同的是,這些現代化的教學設備都能夠實現“碎片化”的宣傳,也就是從完整演繹為破碎的現象,將重點的內容進行細分,能夠實現短小精煉,這也就是“碎片化”宣傳的優勢所在[1]。
1 傳媒“碎片化”及其對高校黨建的影響
1.1“碎片化”概念及其“碎片化”的特征
“碎片化”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就被學者認為是一種傳播信息最快的方式,因為“碎片化”實現了將問題肢解的過程,運用同樣的方式和最短的時間來實現傳宣,這些都是現代化社會中人們所關注的問題。在這個快節奏的社會中,越來越多的人們已經有了時間觀念,對于高校大學生而言,這種時間觀念更加重要。而運用碎片化則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加強人們對于事物的理解和認知能力。尤其是高校黨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因為高校黨建工作實際上就是對學生自身素質的一種培養,在未來社會中,我國對于素質性人才將會更加需要,所以只有不斷的提升當代大學生的自身素質教育,才會更好的為我國未來社會的發展輸送更多的高素質人才。
1.2傳媒“碎片化”對高校黨建帶來的挑戰和機遇
傳媒“碎片化”在現代化的社會中正在面臨著一定的挑戰,隨著社會競爭激烈程度的加劇,我國對于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嚴格。高校教師應該充分的運用信息化教學體系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加強高校黨建文化的建設,為學生的未來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八槠钡慕逃J绞嵌皇兰o的一種新興模式,在傳統的教學領域中,人們都運用紙質材料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這種教育模式雖然具有較好的效果,但是無論是經濟成本還是時間成本都較高,并不利于學生的長期發展,也不利于黨建文化的建設。而現如今有了信息化的教學技術,教師可以運用信息化教學體系將黨建文化進行“碎片化”教育,這樣既節省時間,又會節省增加學生的知識面。這種“碎片化”的宣傳模式在未來的社會發展中將會受到越來越多教師的喜歡,也會為我國高校黨建文化的宣傳給予有力的保障[2]。
2 高校黨建平臺建設構思
2.1定位重點目標
重點目標的定位將會關系到學生能否有著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現階段由于信息化技術飛速發展,網絡已經成為了學生互相之間交流和溝通的主要媒介,但是在實際的學習和生活中,有很多學生也受到了網絡不良信息的侵害,例如黃色網站、涉黃信息等,這些對于大學生的身心健康都有著很大的影響,對此筆者認為有關高校的教師應該為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只有在保證學生思想理念正確的情況下再進行碎片化的媒體信息宣傳才能夠起到更好的效果。這樣也會擴大學生的自主選擇權,為實現創新碎片化的發展提供一定的條件。高校黨建文化的建設和發展是促進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進步的主要環節,搭建有效的載體,建立傳媒教育機制,讓高校大學生在“碎片化”傳播方式中學到更多更有用的知識[3]。
2.2明確重點對象
對于學生而言只有清楚的認識自身的未來發展方向和發展趨勢,并選擇正確的學習方式才會更好的實現全方位的發展。由于高校大學生對于外界事物接觸較少,所以在實際的黨建中,一定要嚴格的對學生進行管理,避免出現學生思想偏激的情況。高校中的大學生對于新鮮事物接觸往往較快,所以“碎片化”的教學更能夠引起高校大學生的重視和關注,采用快捷地接受形式能夠提升學生對于黨建文化的理解。所以筆者建議在傳媒“碎片化”宣傳中一定要注重對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進行正確的引導,只有清楚的意識到網絡環境對于學生影響的重要性,才會不斷的實現創新式的教學理念。高校黨建典型宣傳對于學生有著很大的促進作用,在我國有80%的大學生存在素質問題,對此筆者認為只有高校教師加強對學生的管理和培養才會不斷的實現創新式的教育方式,讓“碎片化”教學在未來的發展中充分的彰顯出自身的魅力。
2.3確定重點內容
教育通常會分為多種形式,一般情況下的高校黨建教育會有著自身完善的教育體系和教育目標。在現如今信息化的教育模式中,只有清楚的認識到黨建文化對于學生的影響力。才能夠更好的運用“碎片化”對學生進行引導和教育?!八槠苯逃饕褪峭ㄟ^運用現代化技術將視頻和圖片等信息更加短小精煉的形式展現給學生,讓學生通過觀察這些視頻和圖片等信息來更好的理解和學習黨建文化知識。很多黨建宣傳片從頭到尾只有少部分是核心的內容,這樣的宣傳不僅起不到實際的作用,還會浪費學生和教師的時間,所以筆者建議有關部門的將思想政治教育應該深刻的認識到這一問題,并且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通過運用信息化的社會和“碎片化”傳播途徑來更好的實現對學生的黨建教育和黨建文化的宣傳[4]。
2.4占領重點領域
在信息化技術日益發展的現代化社會中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是非常有必要的。大學生的思想政治觀念將會是我國未來社會發展的主要影響力,只有從根本上對當代大學生進行素質教育和心理教育才會為我國未來社會的發展和進步輸送更多的多元化人才。高校黨建工作要結合當代學生的特點來開展,只有積極主動的占領重要的的領域,才會充分的展現出“碎片化”傳播的重要性。提高黨建工作主要應該從三方面入手,首先教師應該主動出擊,占領主導地位,然后運用現代化教學體系對學生進行教育,最后要保證“碎片化”宣傳模式能夠更好的適應現代化高校教育體系的發展。高校學生肩上承擔著很大的重任,而高校黨建工作的開展將會關系到學生的未來發展[5]。
2.5選擇重點時間和路徑
在傳統的黨建文化建設中,教師都是采用一味的灌輸模式對學生進行教學,這種教學方式實際上并不利于學生接受和學習。只有采用科學有效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教學才是最好的。在現代化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碎片化”的宣傳形式來實現黨建文化的傳播和宣傳。這種黨建文化教育模式與傳統的教育模式相比更具有優勢,因為這種“碎片化”的教育模式能夠讓學生在短時間內就掌握很多的信息,避免了傳統黨建中的枯燥與乏味等問題,對于提升學生思想政治課程的教育有著很大的幫助。據有關調查結果顯示,一些高校運用了互聯網手機平臺和PC終端以及墻面電視等進行“碎片化”的黨建典型宣傳,并且收到了很好的成效。筆者認為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不僅要學會運用理論知識進行教育,還應該在潛移默化中讓學生深刻的意識到“碎片化”知識傳播的高效性,只有利用新媒體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才會引領潮流,讓我國高校黨建文化實現更好的發展。
2.6搭建重點載體
無論是傳播任何的信息都需要搭建載體,現如今高校大學生已經將“微博、QQ、微信”等作為日常生活和學習中不可或缺的一項軟件,實際上這些現代化的交流軟件也是促進學生學習和黨建文化宣傳的主要載體。高校有關教師可以通過運用這些軟件對黨建文化進行大力宣傳。這也能夠充分的發揮他們的優勢使他們成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設立一些電子閱覽廳,在電子閱覽廳中學生也可以學習黨建文化和黨建知識,在豐富自身思想政治理念的同時也會及時的了解我國的一些實時政治,為促進學生的未來發展有著很大的幫助[6]。
2.7建設重點隊伍
由于傳媒“碎片化”環境下自由化和多樣化的特征,意味著“碎片化”的很多信息存在著良莠不齊的情況,對此筆者認為有關高校的教師可以采用非主流文化對思想政治教育進行消解,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除加大主流意見表述之外,還應該建立必要的教師隊伍,對實現高校黨建文化的專業化發展給予有利的保障。無論是對于學生還是對于學校而言,強有力的師資隊伍對促進高校長久發展的核心內容,也是必要的條件之一。建設強有力的師資隊伍就應該從根本上認識到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在加強教師自身素質的同時來不斷的完善我國高校的黨建工作。
結束語:
綜上所述,筆者簡單的論述了高校黨建典型宣傳的“碎片化”傳播等內容,通過分析可以發現我國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只有從根本上認識到黨建工作存在的問題,并且及時的給予解決,才會更好的實現高校黨建典型宣傳的可持續發展,為我國未來社會輸送更多高素質的人才奠定堅實的基礎。
基金項目:本文系桂林電子科技大學黨建立項課題“高校黨建典型宣傳的“碎片化”傳播研究”的研究成果,桂電黨[2016]1號。
【作者簡介】廖克敏(1982-),女,湖北潛江,碩士研究生,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廣西桂林 541004)
參考文獻
[1] 葛海霞,徐小鳳.碎片化傳播語境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創新研究[J].福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09):145―167.
[2] 賈聚,李冬梅,馬月.全媒體時代創新高校典型宣傳策略的思考[J].新聞傳播,2014(07):109―117.
[3] 農藝.傳媒“碎片化”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平臺建設的探索[J].新媒體思政,2014(06):213―231.
[4] 謝濤麗,張繡力,李闖.微時代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研究[J].和田師范??茖W校學報,2015(04):132―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