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20 14:46:1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金融市場動態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課程特色
傳統的投資學教學模式由于教學方式單一、手段落后,長期停留在靜態板書、口頭講解、課堂灌輸上,缺乏模擬實踐手段和實際操作流程的展示,學生無法獲得感性認識,教學效果也大打折扣。為更好地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培養更多創新型、實用型人才,目前,大多院校都已建立起以多媒體和網絡為代表的現代信息技術為核心的現代教學環境。(1)本課程主要面向本科生教學,在理論內容上力求全面、完整,理論體系嚴密,使學生系統接受本課程的理論教育。(2)本課程注重理論分析的力度和深度,重點講授金融投資的基礎理論、運行理論、決策理論和調控理論,涉及金融投資技術、技巧分析時,在理論上也側重于理論方法的闡釋,以期在理論層次上體現出“金融投資學”作為一門學科的特點和要求。(3)本課程注意與金融相關學科如金融經濟學、金融工程學、風險管理等理論知識以及數理統計方法的交叉融合,使學生形成較合理的知識結構。(4)理論課程注意吸收學科最新成果,特別是關注國內外證券市場的發展動態及最新知識,及時補充到課程教學中,盡可能地將傳統理論與現論進展有機結合起來。(5)精心設計與理論教學的配套案例,運用到教學中。
2.基于行業標準《金融投資學》教學
隨著國內金融市場與國際市場的接軌以及發展,金融行業對人才能力的要求向多元化發展,非常注重金融從業人員的應用能力,注重其對金融市場變化進行決斷的膽識、氣魄和把握機會的能力。金融市場的需求是高校培養人才的導向和目標,因此,作為金融學專業的核心課程《金融投資學》,應該在研究金融行業對人才的真正需求后,增加對多教授理論內容的針對性和實際應用型,培養學生領悟、理解金融市場的能力,從而達到社會需求的目的。
2.1師生互動式教學模式
以往傳統的教學模式為填鴨式教學,即老師在課堂上講授,學生聽,這種講課模式對于《金融投資學》這樣的應用型課程而言,不能達到增強學生應用能力的目的,而應該提倡能夠調動學生積極參與的師生互動式教學,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方法是對于瞬息萬變的金融市場,作為老師,應該能夠做到對金融市場動態有深刻的關注和了解,試試關注社會經濟新聞熱點,在課堂中經常穿插與理論知識相關的市場動態,形成問題與學生進行探討,引導學生思考事件發生的背景、原因,以及如何避免以及改進。對于《金融投資學》的教學案例,將學生進行分組,每組去尋找金融市場自己最為關注的熱點話題,形成PPT,在課堂的最后二十分鐘,上臺進行分析。這樣不但鍛煉了學生查閱資料,而且培養了學生運用自己所學的理論知識和分析方法,進行當前事件進行分析的能力,而且學生積極參與教學,調動了學生上課的積極性,活躍了課堂氣氛,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
2.2進行案例教學
《金融投資學》理論體系比較復雜,且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實踐性和應用性強,運用案例教學可以幫助學生深入體會和掌握金融工具的基本知識和投資的基本原理,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金融問題的能力。進行案例教學,首先要對實際可得的金融案例進行精心選擇,選擇最有代表性、典型的教學案例,并對其進行必要的加工和整理。在學生對所選案例進行分析的基礎上,獲得關于案例的問題及討論對問題的見解后,便可進入案例的分析討論環節??刹捎玫姆绞接行〗M討論,班級討論等方式。討論中,授課教師不僅要引導和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和發表獨到見解,還要把學生的各種想法進行聯系,實現教學目標,進行及時的案例總結和評價。
[關鍵詞]一帶一路;金融;創新發展
在市場經濟深入發展的今天,金融產業的能動效用越發突出,尤其是在經濟轉型升級階段,金融產業甚至成為首要動力。在“一帶一路”戰略實踐中,金融不單單表現在可利用其獨特聯合功能發揮動力效用,還在于其對區域經濟結構調整和優化有著重要引導效用。在此背景下,如何推進金融創新和發展是社會關注的重點。
1基于“一帶一路”金融創新的意義
“一帶一路”戰略的制定和落實,在國家層面的意義在于穩定區域局勢、妥善轉移國內產能、創造沿線人民福祉。同時,戰略的落實對融資、資金清算及風險管理等有了更高要求,要求國內金融業進行革新,逐步建立國際性金融體系,有助于提升國內金融業的市場化水平,增強金融市場的流動性,并有助于增強人民幣的匯率彈性,更好地實現國內資本賬戶國際兌換。而對于沿線地區的金融產業而言,戰略落實有助于增強地區金融實力,整合和優化區域金融產業資源,推進金融區域化、一體化發展。
2“一帶一路”下金融創新及發展對策
2.1金融市場方面
一是加快政策性金融發展。因海外投資存在較大風險性,當前大多數商業性金融在海外融資中未能涉足,進而使以政府為支持的政策性成為國內金融對外投資建設初期的主導支持力量,打破了國內企業投資的瓶頸,有效彌補了金融市場空缺。政策性金融有著政府扶持性,對某個行業或商業行為的支持,往往能引導、吸引大量的商業資本參與進來,這會引起資本“虹吸效應”,進而使資本價格發生變化,促進社會對某個產業進行投資,更好地配置金融資源。二是構建多層次健全的資本市場。為更好地契合“一帶一路”建設需求,可嘗試開發和建立針對該戰略的具體投資項目的直接性融資市場,并嘗試把投資項目收益當作參股分紅或債券浮動利率,逐步建立多層次資本市場。三是推進新型金融市場建設?;凇耙粠б宦贰睉鹇缘慕鹑隗w系,構建完善的能聯通供應鏈相關企業的金融服務系統,有助于帶動供應鏈上所有企業對外投資。具體而言,在投融資方面要強化電子網絡平臺建設,利用好“大數據”和“云技術”,為供應鏈上的供應商、投資商、商等參與方提供信息資源共享平臺。在金融服務平臺上,國內外企業不僅可進行融資業務,還可得到綜合性金融服務,比如東道國的行業發展現狀、行業市場動態、產品信息等。
2.2金融機構方面
一是要推進金融機構市場化建設。一方面,重視加快市場化進程,特別是金融信貸機構的市場化,最大限度降低政府政策的影響,基于市場為導向對金融資源合理配置,把相對優勢、稀缺的金融資源分配到有較強投資實力的企業及潛力大的項目上,減少以往競爭力不強、過度投資的項目上,如此確保我國對外直接投資的增長。另一方面,推進金融機構的創新,更廣泛地吸引社會資本,增加資金資源,讓有投資意愿的企業或個人參與到金融業中,增強社會資金流動性,更好地緩解國內對外投資企業,特別是中小型民營企業融資難問題。二是要推進金融機構“一帶一路”沿線布局。在東南亞,特別是在西亞、中東等地區的金融分支機構建設,充分發揮金融機構的專業性,為國內企業的對外投資和“一帶一路”沿線地區提供及時、優質的離岸金融服務,主要是投資信息、產業動態、海外融資及上市、資產管理等方面。此外,對外直接投資相應的資金清算服務要求國內金融推進“一帶一路”沿線地區的布局,同時要和區域內的金融機構積極展開國際性合作,以保障國內投資企業的資金轉移、存儲、結算的時效性、安全性。
2.3金融產品方面
一要推進多元融資產品創新。當前,企業集團化發展和擴張中,逐步出現了直接融資、重組并購等多種需求,這需要有多元化融資產品支持。根據“一帶一路”戰略投資重點,學習西方發達國家的金融創新經驗,基于基礎設施投資項目的特征及風險,創新融資產品,主要對標的物收益、開發性貸款、大型設備資產等進行證券化。二要推進風險管理產品創新。一方面,根據“一帶一路”戰略投資活動特性,研發不同風險、期限、保費、保價的投資保險產品,不只是單一由進出口銀行所提供的產品。另一方面,研發與投資企業海外資產保值和風險對沖理財產品及衍生產品,并提供財務咨詢、投資、風險管理等金融服務。三要推進資金結算業務創新。在傳統收付款、賬戶管理等結算產品上,為企業提供投融資管理的多渠道、多產品服務。比如:對向“一帶一路”有關地區投資的企業,金融機構可通過自身掌握的信息、專業知識及專業服務,為有關投資企業在所投資國選擇最為適用的融資方式、購買合適的理財產品,提供財務、投資、金融咨詢等服務。與此同時,自通用產品往個性化產品轉變,以便滿足投資者的個性化結算需求。
3結語
總之,在“一帶一路”戰略的深入落實形勢,應在明確金融創新發展意義基礎上,積極推進金融創新。一方面,要發展政策性金融,構建多層次金融市場,同時借助現代信息技術構建新型金融市場;另一方面,推進金融機構市場化發展,做好布局,創新金融產品,以滿足“一帶一路”建設的金融需求。
作者:倪健惠 單位:河南大學
[參考文獻]
[1]支大林,于尚艷.區域金融理論與實證研究[M].商務印書館,2008.
[關鍵詞]VaR;歷史模擬法;RiskMetrics;Kupiec
[中圖分類號]F8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6432(2011)1-0056-02
近年來,我國A股市場波動非常劇烈,這給金融機構和監管當局帶來巨大挑戰。世界上,金融機構由于金融市場風險管理不善而導致巨大損失的例子也屢見不鮮,如2008年美國雷曼兄弟等一大批金融機構倒閉。因此,金融機構和監管部門必須準確辨識、測量金融風險。VaR 即Value at Risk,已逐漸成為各種金融機構、非金融機構和監管者測量市場風險的重要工具。與傳統的風險測量方法如β值相比,其優點在于簡明、綜合性。Value at Risk按字面解釋就是“價值風險”,其含義指:市場正常波動下,某一金融資產或證券組合的最大可能損失,即在一定概率水平(置信度)下,某一金融資產或證券組合價值在未來特定時期內的最大可能損失,用公式表示為:
其中,Prob.表示資產價值損失小于可能損失上限的概率;1p表示某一金融資產在一定持有期1t的價值損失額;VaR表示置信水平α下的風險價值,即可能的損失上限。
目前常用的計算方法有:歷史模擬法、分析法和蒙特卡羅模擬法。本文主要討論歷史模擬法和分析法中的RiskMetrics方法。
1 歷史模擬法
歷史模擬法就是用歷史時期上市場因子的變化,來表示市場因子未來的變化。在估計模型中,歷史模擬法采用的是全值估計方法,即根據市場因子的未來價格水平對頭寸進行重新估值,計算出頭寸的價值變化(損益),最后,在歷史模擬法中,將組合的損益從小到大排序,得到損益分布,通過給定置信度下的分位數求出VaR。如對于1000個的可能損益情況,95%的置信度對應的分位數為組合的第50個最大損益值。
歷史模擬法的優點有:①簡單直觀,實施容易,容易被風險管理者和監管當局接受;②歷史模擬法是一種非參數方法,不需假定市場因子變化的統計分布,可有效處理非對稱和厚尾問題;③歷史模擬法無須估計波動性、相關性等各種參數,也沒有參數估計的風險,歷史模擬法不需要市場動態模型,因此避免了模型風險。歷史模擬法的缺點有:①歷史模擬法假定市場因子的未來變化與歷史變化完全一樣,服從獨立同分布,概率密度函數不隨時間而變化(或明顯變化),這與實際金融市場的變化不一致;②需要大量的歷史數據;③歷史模擬法計算出的VaR波動性較大,當樣本數據較大時,歷史模擬法存在嚴重的滯后效應,尤其是含有異常樣本數據時,滯后效應就更加明顯,這會導致VaR嚴重高估。
2 RiskMetrics模型
RiskMetrics模型是1994年由J.P.Morgan風險計量部門提出的。在假定資產的對數收益服從條件正態分布的前提下,RiskMetrics模型利用指數移動加權平均的方法得到收益的條件方差,它的基本思想是采用EWMA對時間序列中的數據根據距離現在的遠近施加不同的權重,距離現在越近的歷史數據被賦予的權重越大。計算公式為:
4 實證檢驗
4.1 歷史模擬法
通常歷史模擬法需選擇較大的樣本,以保證估計結果的準確性。本文分別選擇上證A股和深證A股2004年7月16日―2010年10月13日的收盤數據,然后轉化為收益序列,根據歷史模擬法,利用Matlab編程,進行515次VaR估計。估計結果如下:
由上表可知,5%置信水平下,LR的值小于3.841,表明VaR的估計準確,但是在1%的置信水平下,LR的值大于3.841,失敗次數分別為22次和18次,顯然低估了風險。
5 小 結
由以上可知,歷史模擬法在1%和5%的置信水平下,準確地估計了風險,而RiskMetrics方法在5%的置信水平下,準確地估計了風險,但是在1%的置信水平下,低估了風險。對于1%置信水平下,RiskMetrics方法低估了風險,可能是由于證券市場收益率分布具有尖峰厚尾的特征,不符合標準正態分布,與RiskMetrics模型的前提假設不符合。2010年4月16日,我國股指期貨正式上市,以后市場的運行的特征是否會發生變化,有待以后有足夠多的數據,再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J.P.Morgan.RiskMetrics-Technical Document[M].4th ed.New York:J.P.Morgan and Reuters.
[2]張玉.基于RiskMetrics模型的單個期貨合約保證金比例設計[J].統計教育,2008(11).
[3]周澤炯.基于VaR-GARCH模型對證券投資基金風險的實證研究[J].華東經濟管理,2009(2).
一、金融監管模式改革的政策背景
1.金融業混業經營的程度不斷加深。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以新型化、多樣化、電子化為特征的金融創新,改變了英國傳統的金融運作模式。發生在銀行業、保險業、證券投資業之間的業務彼此滲透,使英國金融業多元化混業經營的趨勢加強。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以后一浪高過一浪的金融業并購浪潮,使銀行、保險、證券、信托實現了跨行業的強強聯合、優勢互補,銀行與非銀行金融機構間的業務界限愈來愈模糊不清。越來越多的非金融機構也開始經營金融產品和業務,如英國的房屋建筑業協會通過開展住房信貸業務日益銀行化,事實上已經成為金融業的有機組成部分?;鞓I經營的日益發展,使英國成為全球金融業混業經營程度最高的國家這一。
2.金融業分業監管的缺陷日漸暴露。1998年6月1日之前英國實行的是“分業監管”,共有9家金融監管機構,分別是英格蘭銀行的審慎監管司(SSBE)、證券與投資管理局(SIB)、私人投資監管局(PIA)、投資監管局(IMRO)、證券與期貨管理局(SFA)、房屋協會委員會(BSC)、財政部保險業董事會(IDT)、互助會委員會(FSC)和友好協會注冊局(RFS)。這些監管機構分別行使對銀行業、保險業、證券投資業、房屋協會等機構的監管職能。由于在英國已經形成了一個跨行業的金融市場,銀行、保險公司與投資基金都在爭奪共同的顧客,經營著類似的金融產品。分業監管雖然表面上無所不包,但一個金融機構同時受幾個監管機構政出多門的“混合監管”,不僅成本增加,效率降低,監管者與被監管者間容易產生爭議,而且某些被監管者可以鉆多個監管者之間信息較少溝通的漏洞,通過在不同業務類別間轉移資金的方法,轉移風險,人為地抬高或降低盈利等方法,以達到逃稅、內部交易甚至洗黑錢等目的。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后分業監管有效性的降低,使英國朝野上下對改革金融監管模式,逐漸有了較為統一的認識。
二、金融監管模式改革的主要內容
1.頒布新的金融監管法律。英國曾實施過較長時期的自律式監管體制。英格蘭銀行對銀行業監管的主要特點是以金融機構自律監管為主,英格蘭銀行的監管為輔,且以“道義勸告”為主要監管方式。20世紀后期,英國制定了一系列用以指導相關金融業的法律、法規,這種情況才有所改變。2000年6月,英國女王正式批準了《2000年金融服務和市場法》(FinancialServicesandMarketsAct2000)。這是一部英國歷史上議院對提案修改達2000余次創下修改最多記錄的立法,也是英國建國以來最重要的一部關于金融服務的法律,它使得此前制定的一系列用于監管金融業的法律、法規,如1979年信用協會法(theCreditUnionsAct1979)、1982年保險公司法(theInsuranceCompaniesAct1982)、1986年金融服務法(theFinancialServicesAct1986)、1986年建筑協會法(theBuildingSocietiesAct1986)、1987年銀行法(theBankingAct1987)、1992年友好協會法(thefriendlySocietiesAct1992)等,都為其所取代,從而成為英國金融業的一部“基本法”。該法明確了新成立的金融監管機構和被監管者的權力、責任及義務,統一了監管標準,規范了金融市場的運作。這一整套新的“游戲規則”為英國適應新世紀金融業的發展和監管,提供了一個空前嶄新的改革框架。
2.設置新的金融監管組織。根據《2000年金融服務和市場法》的規定,英國成立了世界上最強有力的金融監管機構——金融服務監管局(FinancialServicesAuthority,簡稱金管局,FSA)。FSA是英國整個金融行業唯一的監管局,其內部職能部門設置分為金融監管專門機構和授權與執行機構兩大塊,前者包括銀行與建筑協會部、投資業務部、綜合部、市場與外匯交易部、退休基金檢審部、保險與友好協會部,后者有授權部、執行部、消費者關系協調部、行業教育部、金融罪行調查部、特別法庭秘書處。FSA的目的和任務主要有:(1)保持公眾對英國金融系統和金融市場的信心;(2)向公眾宣傳,使公眾能夠了解金融系統及與特殊金融產品相連的利益和風險;(3)確保為消費者提供必要的保護;(4)為發現和阻止金融犯罪提供幫助。FSA作為英國唯一的、獨立的、對英國金融業實行全面監管的執法機構,擁有制定金融監管法規、頒布與實施金融行業準則、給予被監管者以指引和建議以及籍以開展工作的一般政策和準則的職能。根據有關法律,FSA擁有監管金融業的全部法律權限,并從2001年12月1日起開始行使其全部監管職能,但其并不是政府機構,而是一個獨立的非政府的監管組織,它的經費收入直接來源于它所監管的金融機構。FSA雖然要全面負責對擁有100多萬員工的英國金融業的監管,但其機構并不龐大,現有雇員僅2100人,現任主席為戴維斯(HowardDavies)。
3.制定新的金融監管規則。根據英國《2000年金融服務和市場法》的授權,FSA已經制定并公布了一整套宏觀的、適用于整個金融市場各被監管機構的“監管11條”。其具體內容有:(1)被監管者一定要誠實地開展業務;(2)被監管者一定要勤奮和細心地以應有的技能開展業務;(3)被監管者在適當的風險管理機制下,一定要負責和有效地采取適當的謹慎態度組織和管理其業務;(4)被監管者一定要保持適當的金融資源和財力以應付可能的危機;(5)被監管者一定要遵守相應的市場行為準則標準;(6)被監管者一定要公平對待其客戶,并對客戶的利益給予應有的考慮和重視;(7)被監管者一定要對其客戶的信息需求給予應有的重視,提供給客戶的信息應該明了、公平、不能誤導;(8)當被監管者對其客戶的資產負有責任時,一定要作出適當的安排以保護這些客戶的資產;(9)被監管者一定要以公開及合作的態度接受FSA的監管,被監管者一定要將必須及時通報的情況報告給FSA。
4.確立新的金融監管理念。監管理念即監管哲學,指的是金融監管的指導思想及基本原則,如監管尺度的“嚴”與“寬”、“松”與“緊”等。改革后的英國金融監管,不能一概而論是更松了還是更緊了,FSA的基本原則是圍繞風險管理這個核心,對不同的金融機構采用“量體裁衣”式的金融監管。FSA對英國的銀行業,將采用以風險控制為基礎的監管原則,并擬根據《巴塞爾資本協議》的規則和要求制定英國銀行業的實施法規。近期內,FSA將對銀行業批發業務的監管進行改革,給予從事批發業務和零售業務的銀行以不同的市場準入條件和監管條例。對英國證券業,FSA將吸收歐共體改革證券業監管的成果,將其有關內容納入監管英國證券業的法律框架。FSA將打破倫敦證券交易所(LondonStockExchange)壟斷證券市場信息的格局,推進證券市場信息披露制度的改革。未來12個月內,FSA將逐條審查證券交易和基金管理的規章制度,修改現有的“上市規則”,制定新的資本守則(CapitalAccord),以保護投資者的利益。對保險業,FSA將在近期內對其進行大規模的整頓,并從嚴制定新的保險業規則。概括起來,新時期內FSA的監管理念是:(1)運用謹慎的規則來監管,而不是以“控制”為基礎去實現監管;(2)大量運用在“外部”的保持一定距離的監管,而不是以頻頻到銀行內“查賬”為基礎去實施監管;(3)在監管中充分重視被監管機構的會計報告;(4)充分發揮專業技術人員的作用進行監管。
5.建立新的金融監管制衡機制。為確保FSA能夠正確地行使《2000年金融服務和市場法》所賦予的權力,全面履行其負有的監管職責,避免冤、假、錯案的發生,同時也為了制止FSA在金融監管中可能發生的、瀆職行為,英國成立了專門的金融監管制約機構“金融服務和市場特別法庭”(FinancialServicesandMarketTribunal),并于2001年12月1日與FSA同時開始運作。該法庭主要審理發生在FSA與被監管機構之間且經雙方協商難以解決的問題。根據有關法律規定,該法庭對金融監管案件的審理采取閉門(對公眾保密)審理、公開審理兩種方式,并以公開審理為主?!敖鹑诜蘸褪袌鎏貏e法庭”的成立,無疑能夠促使FSA認真依法進行監管,有助于提高英國金融監管甚至整個金融業的法制水平。[NextPage]
三、金融監管模式改革的若干影響
1.金融監管的權力高度集中。FSA繼承了原有9個金融監管機構分享的監管權力,如從英國的中央銀行英格蘭銀行手中將銀行業監管的權力接過來;與英國財政部簽定協議,將原由財政部擁有的保險立法的職能移交給FSA;對上市公司的審核責任也從倫敦證券交易所轉到FSA手中。換言之,英國對金融機構、金融市場及服務于該市場的專業機構和個人、清算和支付系統、有問題的金融案例進行謹慎監管的全部權力,都由“唯一”的金融監管機構FSA“統一”行使。FSA除接手原有各金融監管機構的職能以外,還負責過去某些不受監管的領域,如金融機構與客戶合同中的不公平條款,金融市場行業準則,為金融業提供服務的律師與會計師事務所等的規范與監管。
2.金融監管的職能從中央銀行分離。英格蘭銀行的監管職能始于20世紀40年代,但直到1987年,其監管職能才被《1987年銀行法》所規范與定位,權力得到強化。進入20世紀90年代,英格蘭銀行由于對銀行業及金融市場具有精湛而透徹的了解,經常對政府的貨幣政策與財政方針給予技術性的建議,其在整個金融、經濟發展中的作用得到加強,獨立性亦有所提高。FSA成立后,英格蘭銀行對銀行業的監管職能被移交,而操作貨幣政策的職能被強化。新的形勢下,英格蘭銀行負責英國金融和貨幣體系的整體穩定,并對支付系統等基礎設施發揮獨特的支持作用。英格蘭銀行有權獨立地設定基準利率,獨立制定并實施貨幣政策。鑒于貨幣政策與金融監管之間的密切聯系及相互影響,監管職能從英格蘭銀行分離出去后,法律規定英格蘭銀行與FSA負責人交叉參加對方的理事會,實行互相介入,以保證二者之間的有效協調。這種安排能保證FSA負責的金融監管與英格蘭銀行負責的貨幣政策,在重大的宏觀層面上的決策能夠保持較強的互通性。
3.金融監管的方式與內容發生重要變化。FSA成立之初就表示將要采取嶄新的監管方式,發表了《新世紀,新監管》報告,闡析了FSA如何開展監管。FSA負責人也十分強調FSA管理的“嶄新性”。與昔日英格蘭銀行、證券與投資管理局等9個金融監管機構不同的是,FSA在監管別強調以下環節:(1)最節約和有效地使用資源進行金融監管;(2)被監管金融機構管理層是否盡職盡責是相當重要的;(3)加強金融監管的同時盡可能不壓抑金融機構的創新活力;(4)鼓勵被監管的金融機構之間開展有序的金融競爭;(5)努力保持英國金融業的競爭力及其金融服務和金融市場的國際化特征。另外,在監管目標方面,FSA將通過積極關注金融發展動態,實現瞻前監管,以維持一個“高效、有序且清潔”的金融市場,幫助客戶達成公平而合理的交易。在監管手段與規則方面,FSA所擁有的監管手段都是以風險控制為核心的,尤其是業務風險與控制風險;FSA正在全面修定監管條例,預計條例總數將比原有金融監管條例減少30%;在監管重點方面,FSA吸收了原監管者英格蘭銀行對銀行業風險監管的經驗,對整個金融界特別是三大金融業務的“零售市場”實施“以控制風險為出發點”的監管;為此,FSA制定了清晰的市場行為守則(Codeofmarketconduct),并將把嚴重違反市場行為守則的金融機構送上法庭,其主要管理者也將同時受到懲處。
四、金融監管模式改革的簡要評價
1.促進了金融監管效率的提高。FSA專司金融監管、英格蘭銀行負責貨幣政策的金融制度安排,能充分發揮專業化分工帶來的效率優勢。一方面,英格蘭銀行無須在貨幣政策與銀行監管雙重目標之間取舍,從而更有利于宏觀貨幣金融的穩定;另一方面,FSA統一集中監管,消除了多頭監管時代司空見慣的交叉監管現象,被監管對象負擔的監管費用下降。盡管FSA的業務范圍比原有9個監管機構的業務范圍寬泛,但FSA在1999/2000年度的預算比原來9個機構預算,總額低很多;更重要的是FSA的各業務部門通過有效利用集中的監管設施,可以共享監管信息,便于監管人員全面地了解金融市場動態,從而提高FSA實施金融監管的準確性與有效性。
關鍵詞:利率市場化;經濟增長;金融抑制;金融約束
一、引言
利率是借貸資金的價格,是聯系實物部門與金融部門的變量,是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主要樞紐。從古至今,對于利率的存在是否合理以及應否被管制的討論就一直在進行。世界利率市場化改革潮流始于20世紀70年代,美國著名經濟學家麥金農和肖得到相似的結論:即,發展經濟的至關重要的途徑之一就是實行利率自由化和金融自由化,轉變利率管制政策。我國的利率市場化改革已經進行了一些年,但我國對利率市場化改革目前上還停留在初始階段,沒有涉及根本性的改革。國際國內經濟金融形勢已經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對于我們來說,必須加快利率市場化改革。因此,此時探討利率市場化問題無疑是具有積極意義的。
二、我國進行利率市場化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1.我國現行利率體制管理的弊端
這幾年我國金融和金融體制的改革雖然有了很大的發展,但是我國仍滯后于經濟領域里的其它行業部門的改革,這是因為在我國,現行的利率體制是管制型的利率政策,即利率由央行這一主管部門確定,各大商業銀行以及其他金融機構按照央行規定的利率執行。這一模式存在一定的弊端,分析如下:
(1)利率集中管制體制影響了國內資金的最優利用,削弱了中資銀行的競爭地位
利率的管制使國有銀行出現了存在大量閑置資金頭寸卻無法向中小企業貸款的現象,與此同時,一些外資銀行可以在銀行同業拆借市場以較低成本將國有銀行吸收的存款借為已用,再將這部分存款借貸給那些需要資金的企業。這就會使國有銀行在貸款這一竟爭業務中處于劣勢。
(2)利率的設定不夠合理,不能正確的反應市場的真實利率
一方面,我國規定,利率是由市場上長期國債收益率上加一定的基點數構成。由于我國長期國債收益率相對固定,不能真正的反應國債的收益,且也沒有一個合理的市場機制來反應長期的利率預期,這樣就不能夠公允反應的市場利率。另一方面,我國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利率的管理體制缺乏約束力,央行的調控程度不足,銀行同業間拆借市場交易內容不夠豐富。這就導致了利率不能緊密聯系在一起,不能夠正確反映資本市場的資金供求情況。
(3)違反市場效率原則,違背市場公平的原則
在發展中國家的金融市場內,大多進行利率管制的政策。這種政策雖然能以較低的資本成本獲得資金,夠在短時間內迅速發展經濟,但由于利率是在均衡利率水平之下,對資金有超額的需求。通常,發展中國家在面對這一情況時,就只能采用信用配給的方式實現,但這很難符合市場效率原則,也不符合市場公平的原則。
綜上所述,我國現行的利率體系阻礙了我國金融業乃至國民的發展,進行利率市場化改革刻不容緩。
2.我國進行利率市場化的必要性
對于利率市場化來說,一個國家只有在具有一定的基礎和條件之下才能實現。對我國來說,應該采取積極措施來為利率市場化創造條件方面。如何增加利率的靈敏度和可調性,增強利率的市場功能,是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的一個核心內容。
(1)對企業的要求
如果企業是一種自負盈虧的法人類型,這樣企業就會具有明確的風險機制,企業就能對利率的變動具有一定的靈敏度和可調性,而企業對利率的預期會影響企業的融資成本和利潤預期,進而影響企業的投資需求。因此,在我國,要使利率市場化,就要求我國的企業建立起現代企業制度。只有當企業真正成為自負盈虧的市場經濟主體,就能夠合理預期市場動態,并能抵御一定風險,使其資金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2)商業銀行的改變
利率市場化的實現要求商業銀行進行一系列的改變。首先,要使利率市場化,商業銀行應該要有一定的利率自。利率市場化則意味著利率由市場資金的供求所決定,只有這樣資金才能得到最有效的配置。銀行業的公平競爭能夠促使銀行增強風險意識,強化經營管理,拓展業務范圍,從而促使其高速發展。
(3)金融監管的完善
可以預期,進行利率市場化改革會引起社會經濟秩序的一些波動。健全金融監管可以維護金融系統正常的秩序。這就要求央行要放棄對金融市場交易的直接干預。此外,政府必須制定相應的法律來約束經濟主體的行為,并且對各金融部門進行監督,尤其是強化對銀行系統的監管,以保證金融市場健康、穩定的發展。
三、利率市場化改革政策建議
利率市場化得改革是不可阻擋的趨勢,如何有效的進行利率市場化改革是至關重要的。在改革的過程中,我們必須有針對性的,全方位的進行。
1.逐步形成市場化相關行為主體
市場化的行為主體,包括企業,政府和銀行三方,即企業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成為自主經營的主體;政府成為一個行為很規范的高效的政府;商業銀行治理的結構和管理的水平不斷提高,能對利率變動做出積極反應。從而使資金價格有效的約束資金的需求者,進而讓資金的提供者能夠定價。其次,在市場體系建設方面要建立一個完善的金融市場體系。這就要求迅速發展直接融資,擴大貨幣市場的容量,提高貨幣市場彈性,并且增加交易產品的種類及數量,支持金融產品不斷創新。
2.減少行政干預和民間資金融通限制
政府的利率管制人為的干預阻礙了經濟發展,表現為部分資金配置受到了政府的行政干預,銀行方面并不能有效的監管、充分地利用該部分資金,導致非正規金融市場上等額資金創造的價值比正規金融市場上等額資金創造的價值多,正規金融市場受到壓制。因此政府應該要停止對資金配置的行政干預。
3.打造新型銀企關系
在利率管制時政策影響下,銀行在競爭性的分配資金的時侯只有選擇風險最小的企業,這是以借款人的品質優劣為判斷的。借款人的品質是根據借款人過去的財務報表情況、信用的等級高低、違約情況的多少等外部信息辨別的,這顯然是不精確的。銀行還必須更多地取得與企業的日常經營或者與特定的投資項目有關的內部信息清楚借款人的品質。為此,銀行就必須加強對企業的監督,這種監督是銀行作為潛在的貸款人,為取得與特定借貸決策相關的各種信息或者作為現實的債權人為保障其自身利益為目的而采取的“監督”,這種“監督”能夠彌補信息的不完備的缺陷和防止道德風險。同時,如果中央銀行建立和完善金融宏觀決策所需的信息系統,就能做好運用利率政策為調控經濟的物質準備。
4.理順利率與經濟增長間的傳導機制
“利率儲蓄經濟增長”、“利率消費經濟增長”和“利率投資經濟增長”的機制是利率與經濟增長關系的核心。利率市場化為我國宏觀經濟的平穩運行提供了條件,利率市場化改革使我國儲蓄、消費、投資和實際利率的變化趨勢變得平穩,對經濟的長期穩定增長有利。在短期,利率的提高對消費的增長存在著一定的抑制作用,應該要逐步理順利率與消費的長期作用機制。同時我國利率軟約束依舊存在,使利率作為我國貨幣政策中介目標時,政策的效果與政府初衷發生偏離。因此政府應該進一步理順利率與經濟增長之間的傳導機制。
參考文獻:
[1]麥金農.經濟發展中的貨幣與資本[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2]薩奇.利率市場化與高利率關系的國際經驗[J].國際金融研究,1996.
[3]賓國強.實際利率、金融深化與中國的經濟增長[J].經濟科學,1999(3).
[4]馬勝杰.從國際經驗看中國的利率市場化改革[J].世界經濟,2001.
[5]陳海明,段進東,賈宏剛.我國農村實際利率與農村經濟增長相關性的實證檢驗及比較分析[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03,(01).
關鍵詞:金融加速器;金融杠桿;利率市場化;貨幣政策;動態隨機一般均衡
中圖分類號:F8315;F8220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
10085831(2017)03002312
一、研究背景與問題
金融與經濟的聯系日益緊密,金融領域發生的危機可能造成世界性的經濟沖擊。近年來,美國金融危機和歐洲債務危機沖擊,和與之伴隨的全球股市價格的震蕩,以及國際原油價格和重要原材料價格的劇烈波動,給中國經濟穩定的發展造成巨大的沖擊。此外,外部沖擊導致的匯率變動也將影響貨幣政策的實施效果。在國內,股票市場價格暴漲暴跌現象屢見不鮮,房地產也呈現急劇震蕩態勢,直接危及金融市場和經濟穩健發展[1]。資產價格波動會對貨幣供應產生結構性影響,改變貨幣政策的傳導機制,尤其是金融資產價格泡沫破裂,對實體經濟會產生嚴重沖擊,從而影響貨幣政策最終目標的實現[2]。
金融助推經濟發展的金融加速器作用機制可以解釋很多經濟現象,相關文獻也十分豐富。金融加速器(Financial accelerator)是指金融市場中的各種狀態如信息不對稱、成本會放大經濟沖擊的一種現象,根本原因在于金融市場不完備、金融摩擦和外部融資溢價。它的提出可以追溯到Bernanke,Gertler,Gilchrist[3-4],他們首次將動態均衡模型的分析方法引入金融加速器中,以便更好地分析市場摩擦對經濟波動的影響。此后,學者對此深入研究,逐漸擴大應用范圍。Claudia和Pierdzioch[5]指出,金融市場越發達,經濟波動程度越小,造成經濟波動加大的主因是金融摩擦。Gilchrist[6]建立兩國一般均衡模型分析金融摩擦的國際傳導機制,發現發展中國家金融市場信息不對稱程度相對嚴重,金融摩擦導致經濟波動的程度較發達國家也相對嚴重。Gertler,Gilchrist和Natalucci [7]研究了金融加速器機制和匯率制度之間的關系,發現固定匯率制較浮動匯率制而言,金融加速器的傳導效應更大。其他相關研究還從不同行業角度分析金融加速器效應。如Aoki等[8]從金融加速器角度研究了英國房地產融資對實體經濟的影響,發現英國房地產投資與房價具有周期性波動特征;鄭忠華、邸俊鵬[9]在包含金融加速器機制的DSGE模型中模擬了房地產借貸對經濟波動影響;劉蘭鳳、袁申國[10]以BGG模型為基礎,研究了貨幣政策沖擊對住房價格與住房投資及消費的影響,結果發現金融加速器機制下貨幣政策沖擊放大了對三者的作用;劉蘭鳳、袁申國[11]通過構建三部門的DSGE模型,從微觀角度證實了中國金融加速器效應的存在,并進一步驗證了金融加速器機制能提高解釋周期波動的能力。
金融市場沖擊對經濟波動影響顯著,并在全球范圍內傳導。2008年以來,美國為應對次貸危機引發的流動性驟減,多次實施了“量化寬松”貨幣政策,造成全球經濟的巨大流動性沖擊。2013年以來,美聯儲的“量化寬松”退出,全球經濟再次受到影響,導致中國資本外流、匯率貶值等一系列問題。面對經濟下行壓力,新一屆政府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其中去杠桿化、利率市場化等都牽涉到金融穩定的核心領域。在金融加速器機制作用下,經濟、金融領域的微小變動可能形成“蝴蝶效應”,因此,χ泄金融加速器的傳導機理、作用效果等的全面深入分析研究,不僅能夠豐富中國金融加速器傳導機制的理論研究,而且還有助于通過實證模擬為制定和實施宏觀調控政策提供參考,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論文安排如下:第二部分較為詳細地描述了基于金融加速器機制的DSGE模型;第三部分對DSGE模型進行貝葉斯估計和實證模擬,側重分析了金融杠桿化、利率市場化對經濟的影響;第四部分給出了結論并提出了四個政策建議,以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
三、模型估計和實證分析
(一)參數校準和貝葉斯估計
上述DSGE模型參數之多,依靠有限的時間樣本數據顯然無法擬合得到各個參數,需通過校準(calibration)即根據現實得到一些參數的值,然后根據模型擬合,比較模型與現實的擬合程度[14]。
結合中國實際經濟情況,表1給出模型各個參數的先驗分布、均值和標準差。符合AR(1)以及MA(1)過程的參數均為05,獨立擾動項標準差均為01。得到投資調整成本φ(4)、消費替代彈性σ(15)、消費偏好h(07)、工資的卡爾沃調整系數ξw(05)、勞動供給彈性σL(2)、價格的卡爾沃調整系數ξp(05)、工資指數Iw(05)、價格指數Ip(05)、穩態時的資本利用率zk(05)、生產固定成本φp(125)。基于中國貨幣政策實效,貨幣政策對通脹的系數小于1,名義利率對通貨膨脹ρπ、產出(缺口)ρy以及產出增長率變化ρdy的系數分別為08、0125和0125。近10年,中國年均通脹率約3%、名義利率約4%、經濟增長率約8%,所以有季度穩態通脹率π(075)、穩態名義利率r(1)、增長率trend(2)。資本份額在經濟中獲益很大,α為06,杠桿比lev為22014年4月博鰲論壇,央行行長周小川直言,中國的企業部門或者公司部門杠桿率偏高。在5月17日的新供給經濟學50人論壇“新供給金融圓桌”首期會議上,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副司長徐諾金給出的測算結果是:2012年中國非金融類企業部門的杠桿率為106%,2013年進一步增至1096%,分別對應本文杠桿比206和2096。因此,杠桿比lev定為2是合理的。,金融費用彈性為005。
為防止先驗分布帶來的誤差,在金融加速器存在與否兩種情況下,結合貝葉斯方法的后驗估計,結果如表1所示??傮w而言,估計結果差別并不大,均圍繞先驗分布的均值波動,但是標準差存在較大差異,側面表明使用貝葉斯方法的合理性,可以防止人為設定先驗分布帶來的誤差。
(二)數據描述與處理
采用2001年第一季度至2013年第四季度數據,它們分別是實際產出GDP、通脹CPI、社會消費C、社會投資I、就業人口LAB、總人口N、工資W、利率R、融資利差S。利率以七天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利率替代,因為央行關注同業拆借市場進行公開市場操作,同時它也是目前中國利率市場化程度最高的地方。融資利差S代表金融擴散沖擊,如果經濟運行總體平穩,融資利差應該不大且較為穩定,反之,經濟受到較大沖擊,融資利差就會劇烈波動。借鑒利率期限結構,采用銀行間拆借市場利率的月度數據與年度數據之差替代。所有序列以2005年作為基準。為研究波動性,對數據進行差分處理。數據來源中國國家統計局數據庫、中國人民銀行數據庫以及wind數據庫,論文對數據進行了整理和季節調整。dy、dc、dinve、labobs、pinfobs、dw、robs、sobs分別表示季度GDP、人均消費額、投資、勞動供給、通貨膨脹、工資的差分以及利率和融資利差。
(三)金融參與對經濟的影響
通過比較金融加速器機制存在與否可以分別研究和分析對經濟的影響。當金融加速器存在時,即金融費用彈性ω不為零,杠桿率lev不為1,以及金融擴散效應存在。圖1- 4刻畫了存在(右側)和不存在(左側)金融加速器情況下,各種沖擊對產出、投資、消費和通脹的影響。顯然,存在金融加速器時,外生擾動沖擊放大了經濟擾動效應。
由表2方差分解結果可知,一旦金融加速器進入一般均衡方程中,金融擴散沖擊解釋了內生量擾動的絕大部分信息,貢獻度大多在90%以上,而其他沖擊對內生變量擾動的影響則顯得微乎其微。金融擴散沖擊對經濟影響顯著的政策意義在于,央行必須密切關注市場融資利差所反映的信息,必要時采取宏觀調控,引導預期,確保經濟平穩運行。
從歷史分解角度分析。以產出和投資為例,分析金融加速器存在與否兩種情況下的歷史分解,圖5-6顯示,貨幣政策沖擊在存在金融加速器作用下效應顯著提升。主要原因在于,金融杠桿對金融市場中的諸如信息不對稱等摩擦具有放大效應,但央行的宗旨在于糾正這些市場非理。央行負有維持經濟平穩發展的重任,當面臨能威脅經濟、金融穩定的外生沖擊時,應迅速甄別沖擊來源和原因,果斷采取措施,利用其在金融市場中的特殊地位,綜合運用各種政策指導和貨幣政策,力保經濟、金融平穩健康發展。
(四)杠桿率對經濟的影響
為研究不同杠桿率下不同外生沖擊對經濟的影響,分別以高中低三種杠桿率為研究對象,側重分析不同沖擊對產出、消費、投資和通脹的影響(圖7-10)。
通過比較不同杠桿率下各種沖擊對產出、消費、投資和通貨膨脹的影響,發現當杠桿率為2時,外生沖擊對經濟的影響最大,而當杠桿率為15或是25時,各種沖擊對經濟的影響反而較小。主要原因在于,當杠桿率較低時,金融體制不完善導致沖擊傳導機制不通暢,客觀上起到了抗風險的作用,如1997年亞洲經濟危機,當時中國沒有完全開放外匯市場,客觀上阻礙了危機的傳導;而當杠桿率較高時,完善的金融體制又具有一定的自我穩定能力,提高了抵御沖擊的能力。就政策而言,為防止去杠桿化帶來的風險,政府需有充足準備,避免造成經濟過度波動。
表3是在杠桿率為15和25時的方差分解(杠桿率為2的方差分解見表2右側)。一個最大的區別在于當杠桿率為2時,金融擴散沖擊解釋了諸多內生變量波動的主要部分,而當杠桿率為15和25時,金融擴散沖擊對內生變量擾動的貢獻力度十分有限。當杠桿率過高或過低時,貨幣政策對內生變量的貢獻力度會提高。聯系實際,當面對中國經濟下行壓力時,總理提出要去杠桿化(作為克強經濟Likonomics的重要內容之一),降低金融風險,則在此過程中,央行的貨幣政策須十分謹慎,避免給經濟帶來過度干擾。
(五)利率市場化對經濟的影響
與杠桿率直接進入動態隨機一般均衡模型中不同,利率市場化并不直接進入模型,但這并不影響對利率市場化的分析。所謂的利率市場化就是把利率的決策權交由金融機構,由金融機構根據自己的資金狀況和金融市場動態判斷自主調節利率水平。如果央行全面放開利率政策,利率波動隨著市場供求狀況而加大。模型中,利率市場化主要帶來兩方面的間接影響:貨幣政策執行過程中的沖擊(em)和用融資利率替代的金融擴散沖擊(eb)加劇。
貨幣政策沖擊給所有內生變量造成類似駝峰狀的軌跡。其中,勞動供給和投資受到沖擊最大,一個百分點的貨幣政策沖擊導致勞動供給瞬間下降12個百分點,8個季度下降45個百分點后,起止回升。因為貨幣政策沖擊影響人們預期行為,以至于就業壓力在較長時期內存在。投資一直是中國經濟增長的驅動力,它受到貨幣政策沖擊有一個先下降23個百分點,后逐漸回歸至穩態的動態路徑,歷時12個季度左右。因為正向貨幣政策沖擊引起名義利率上升,投資成本隨之升高,壓縮凈收益空間,導致部分經營效率不高的企業逐漸退出投資領域。因此,央行改革利率市場化過程中,需密切關注就業市場和投資領域的影響。
金融擴散沖擊對產出、消費、投資和勞動供給影響較大。一個百分點的金融擴散沖擊瞬間引起產出增加,然后逐漸回落,歷時12個季度左右。對消費而言,金融擴散沖擊的作用較為溫和,經歷3個百分點下降后逐漸回歸穩態。投資的軌跡正好與消費相反,從3個百分點的正沖擊逐漸回歸穩態。而勞動供給的軌跡呈現發散狀態。如果融資利差變大,在長期融資成本不變的情況下,市場對短期資本需求增加,提高短期融資成本,造成利率上升的替代效應大于收入效應,此時消費減少,勞動供給增加。因此,金融加速器效應得以體現??v觀世界發達國家,資本市場的任何風吹草動都可能引發一系列較為嚴重的經濟問題。因而,處在改革開放進程中的中國,政府要對逐漸放開利率市場化引起的金融擴散沖擊帶來的經濟沖擊影響有清醒的認識,做好應對準備,防止經濟出現“過山車式”的大起大落。
四、結論和政策建議
本文在金融加速器機制下,運用中國2001年第一季度至2013年第四季度的經濟數據,使用貝葉斯技術,通過動態隨機一般均衡模型估計,分析了金融杠桿、利率市場化對經濟的影響,得到以下幾個結論。
第一,與不存在金融加速器情形不同,存在金融加速器機制時,沖擊擴大了對經濟的影響。主要是存在金融加速器機制時,各種經濟變量之間的關系更加密切,彼此受到的影響也會增加。從方差分解結果看,金融擴散沖擊解釋了大部分內生變量擾動信息。
第二,存在金融加速機制時,不同杠桿率水平下,外生沖擊對經濟的影響效應不同。實證結果證實,當杠桿率為2時,外生沖擊對經濟的影響最大,當杠桿率為15或是25時,各種沖擊對經濟的影響反而較小。方差分解進一步表明,當杠桿率為2時,金融擴散沖擊解釋了諸多內生變量波動的主要部分,而當杠桿率為15和25時,金融擴散沖擊對內生變量擾動的貢獻力度十分有限。
第三,利率市場化進程中,形成貨幣政策沖擊和金融擴散沖擊的間接影響。對貨幣政策沖擊而言,所有內生變量都遵循類似駝峰狀的動態軌跡,其中影響最大的是勞動供給和投資。對金融擴散沖擊而言,對產出、消費、投資和勞動供給影響較大。
鑒于此,為保障經濟、金融健康穩定發展,提出以下幾點政策建議。
第一,去杠桿化過程要有一定的緩沖期,以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為主要目的。去杠桿化需要一個過程,需要給企業一個消化時間,提高金融資源配置效率。事實上,去杠桿化的目的是要防范高杠桿率帶來的金融風險,而不是讓去杠桿化成為影響穩增長、控通脹、調結構新的不穩定源。
第二,不斷深化和穩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利率市場化改革的宗旨不是調節利率水平,而是改革利率的形成機制,使之成為反映宏觀經濟運行狀態的準確價格信號。利率市場化也是各國經濟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穩步推行改革方式將是可操作的最佳做法。
第三,實行穩健的貨幣政策以應對各種外部沖擊。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采取微{的操作模式,提高信息溝通,增強預期管理,維護經濟增長處于穩定區間內,防止通貨膨脹突破上限。
第四,實行適當積極的財政政策。適當擴大財政赤字和國債規模,進一步完善結構性減稅政策和調整財政支出結構,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進一步深化財稅改革,促進經濟轉型升級,增強經濟內生增長動力。參考文獻:
[1]朱培金.擴展的泰勒規則及其在中國的適用性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13.
[2]趙進文,高輝.資產價格波動對中國貨幣政策的影響――基于1994-2006年季度數據的實證分析[J].中國社會科學,2009(2):98-114.
[3]BERNANKE B,GERTLER M,GILCHRIST S.The financial accelerator and the flight to quality[J].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1996,78(1):1-15.
[4]BERNANKE B,GERTLER M,GILCHRIST S.The financial accelerator in a quantitative business cycle framework[M]// Taylor J B,WOODFORD M.Handbook of Macroeconomics.Edition 1,Vol.1.North Holland:Elsevier,1999:1341-1393.
[5]BUCH C M,PIERDZIOCH C.The integration of imperfect financial markets: Implications for business cycle volatility [J].Journal of Policy Modeling,2005,27(7):789-804.
[6]GILCHRIST S.Financial markets and financial leverage in a twocountry world economy[C]//AHUMADA L A,FUENTES J R.Series on Central Banking,Analysis and Economic Policies,Vol VII: Banking Market Structure and Monetary Policy.Central Bank of Chile,2004.
[7]GERTLER M,GILCHRIST S,NATALUCCI F M.External constraints on monetary policy and the financial accelerator[J].Journal of Money Credit and Banking,2007,39(2/3):295-330.
[8]AOKI K,PROUDMAN J,VLIEGHE G.House prices,consumption,and monetary policy:A financial accelerator approach [J].Journal of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2004,13(4):414-435.
[9]鄭忠華,邸俊鵬.房地產借貸、金融加速器和經濟波動――一個貝葉斯估計的DSGE模擬研究[J].經濟評論,2012(6):25-35.
[10]劉蘭鳳,袁申國.住房價格、住房投資、消費與貨幣政策――基于金融加速器效應的DSGE模型研究[J].廣東金融學院學報,2011(3):3-15.
[11]劉蘭鳳,袁申國.中國經濟金融加速器效應的DSGE模型分析[J].南方經濟,2012(8):102-114.
[12]MEROLA R.The role of financial frictions during the crisis: An estimated DSGE model[J].Economic Modelling,2015,48:70-82.
[關鍵詞]資產管理;金融監管;信用風險;金融杠桿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06.097
[中圖分類號]F83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16)06-0-02
0 引 言
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增長,社會財富的不斷累積給資產管理行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目前中國整個資產管理市場規模約為60多萬億,雖然其中可能包含交叉計算但是保守估計仍然有40多萬億的規模。由于資產管理發展是跨界的、混業的,所以從這個角度出發,可以稱當前資產管理市場正處于“大資管”時代。
我國的資產管理業務主要從事場內金融理財產品投資和場外各類融資業務,而商業銀行在其中扮演主導地位的角色。因此,目前資產管理業務背后風險管理的邏輯主要是傳統金融投資機構風險管理邏輯和商業銀行資產負債結構的風險管理邏輯。
“大資管”背景下,各類金融機構都在參與資產管理市場。截至2015年底,銀行理財規模已逾16萬億元,保險業總資產規模逾11萬億元,保險行業自身發行的資管產品規模超過1萬億元。根據基金業協會數據,基金管理及其子公司、證券公司、期貨公司、私募基金管理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總規模約38.2萬億元,其中券商及基金子公司的資管規模分別都在12萬億元左右。
但是資產管理行業高速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著越來越多的問題,比如:資產管理主體法律關系不明、監管政策不統一、交易結構高度不透明、虛增融資規模。本文分析了當前我國資產管理市場的現狀和若干風險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若干行業發展建議。
1 資產管理市場存在的問題
1.1 行業監管政策無法統一
目前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對各自所屬監管行業內機構的資產管理業務分別制訂了監管工作計劃。為了更好地管理銀行理財產品,銀行業理財托管登記中心有限公司將成立,扮演備案托管平臺的角色。保監會計劃修訂高現價產品監管規則,進一步規范保險公司推出的資管產品。證監會把監管的重點仍然放在去杠桿上,對一些創新產品進行重點審核。但是由于三會各自為政,監管政策無法統一,使一些違規的金融產品通過不斷轉移尋找到監管的漏洞。這在提高監管成本的同時又降低了監管的效率,使風險不能及時得到控制。
1.2 銀行理財資金加杠桿進入股市
根據權威數據,目前投向股票、債券或期貨的資管產品有7.4萬億元,其中1.7萬億元是存在優先、劣后分層的結構化產品,而其中的優先級資金一般來自銀行理財資金。在1.7萬億元結構化產品中,有9 000多億元投向股票,平均杠桿為3.87倍。目前股票質押融資、二級市場結構化配資業務、上市公司定增配資還有創新類資本市場項目都可以參與融資活動,杠杠比例也比較高,最高可以達到1∶3。杠桿資金會放大投資標的上漲或降低的幅度,如果單純簡單地劃定預警線或平倉線不僅無法起到降低風險的作用反而會加大資管產品平倉時共振的可能性。由于目前很多機構的資產管理理財產品只是作為銀行理財資金的“通道”,因此,如果大量的銀行資金涉及股票質押貸款、銷售股票,一旦股市持續低迷那么作為金融市場核心的銀行資產質量和盈利能力都會面臨不小的壓力。
1.3 “資金池”模式增大監管難度
所謂資金池,實質上是以資管業務名義從事的類存款貸款業務。資金端是發行預期收益率的類存款產品,資產端則投向類似貸款的非標業務,存在滾動發售、期限錯配,以流動性風險換取超額收益的現象。由于這種業務模式主要是向不特定對象募集資金投資于不特定的領域,因此,如果風險管控不嚴很容易出現非法集資風險。目前銀監會、證監會都下發了有關加強資產管理理財產品管理的監管文件,并叫停了一些資金池業務,為的就是能提高資管的透明度并且能和基礎資產相對應。但是資金池的存在源于理財產品收益調節的問題,普遍存在于理財產品之間、資產組合之間的資金相互交易,因此,徹底清理資金池仍然是個艱巨的任務。
1.4 保險資金進入資管市場后異化
隨著保險行業的不斷發展,保險資金運用的渠道越來越廣,包括以賣方的身份進入資管市場。由于保險公司開展資管業務起步較晚,因此在業務操作上也比較激進,其中最大的問題是在保險資金運用上涉及關聯交易,比如:一些保險資金投資的信托計劃背后,保險機構與融資人為同一控股股東控制的關聯方,甚至與信托公司、信用增級方都有主體關聯關系。這樣的投資方式儼然成為作為股東的保險公司與其關聯方之間的融資通道。這樣的資產配置方式違背了險資多元化以應對風險的策略,一旦經濟下行,行業形勢下滑,風險就可能集中爆發。
2 應對資產管理風險的措施
2.1 應用FOF、MOM等更先進的資產管理模式
隨著資產管理規模的不斷擴大,FOF(Fund of Funds,基金中的基金)和MOM(Manager of Managers,管理人的管理人基金)受到越來越多金融機構的關注。銀行傳統的信貸規模在下滑,但是大類資產配置的需求卻在提高,通過MOM或FOF形式進行資產管理可以提高管理的專業性。FOF模式的投資組合往往比較分散,這可以讓母基金的收益更加穩定和持久。而且目前FOF和MOM的配資渠道越來越寬,配資公司可通過資金通道加入母基金,申請私募基金牌照或發行陽光私募產品,這樣就可以低利息拆借資金,優先資金年化最低至4%??傊瓼OF和MOM這兩種資產管理新模式相對傳統資產管理方式而言使投資資金更加分散,降低了投資管理的風險。
2.2 合理在二級市場進行結構化投資
目前資產管理行業的交易結構并沒有發生顯著變化,因此,資金投資的機會可能仍然在二級市場,但這種投資不能簡單地轉移到股市或債市,而是要注重結構化投資。資產管理機構需要分析各個產業的發展狀況,按照價值投資的眼光通過股權投資將資金注入優秀的企業。打開投資視野,通過創設非標資產的模式,通過股權合作介入一家企業運營發展的生命周期,比如:一家剛起步的企業可通過風險投資的方式注入資金,并獲得相對應的回報,如果是轉型期的企業也可參與它的并購重組??傊@樣的結構化投資必須建立在對企業以及市場充分理解的基礎上,在收獲一定回報的同時也能為資本市場帶來流動性。
2.3 提高資管業務基礎服務能力
這里的基礎服務是指為資產管理相關的業務運行和管理提供基礎服務,包括有關市場動態數據服務、信用評級服務、資管公司基礎文檔管理服務及系統運行監控服務等。筆者建議在基礎服務方面能做到資產管理業務內容與金融市場動態變化數據相對應,提供更多的參考數據,并實時分享相關服務平臺運行狀況。及時地反映資產管理業務可能面臨的風險,同時也能發現更多潛在的投資機會。
3 結 語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社會財富的累積使人們的理財意識不斷提高,各類資產管理產品逐漸進入人們的視野。各類資產管理機構開展相關業務時間較短,很多資產管理產品存在潛在的違規操作風險。為了提高資產管理機構的專業水平,在滿足大眾理財需求的同時能合理控制好風險,需要對目前整個資產管理市場發展現狀進行分析。本文分析了當前資產管理市場存在的若干問題,并提出了一些應對措施,以期更好地促進資產管理業務的不斷發展和進步。
主要參考文獻
[1]巴曙松,劉少杰,楊.2014年中國資產管理行業發展報告:新常態下的大資管轉型[J].董事會,2015(z1).
[2]王大軍,賈麗博.“大資管”時代商業銀行績效管理研究[J].財會學習, 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