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20 14:46:1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固定資產的確定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固定資產 計量屬性 歷史成本
計量屬性是指會計要素可計量的某一方面的特性或外在表現形式。新《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列舉了五種計量屬性,并要求“企業在對會計要素進行計量時,一般應當采用歷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變現凈值、現值、公允價值計量的,應當保證所確定的會計要素金額能夠取得并可靠計量”。根據以上規定,新準則規定固定資產會計計量屬性有五種,即歷史成本、重置成本、可變現凈值、現值、公允價值。這些屬性在固定資產初始計量、后續計量和終止計量的時候得到體現。
一、固定資產初始計量時計量屬性的選擇
固定資產的初始計量是指確定固定資產的取得成本。2006年,《企業會計準則第4號-固定資產》(以下簡稱“新固定資產準則”)明確規定:固定資產應當按照成本進行初始計量。固定資產成本是指企業購建某項固定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前所發生的一切合理、必要的支出。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在對固定資產進行初始計量時,所采用的基本計量屬性為歷史成本。歷史成本原則是指企業的各種資產應按其取得或購建時發生的實際成本進行核算。在歷史成本計量下,資產按照購買時支付的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的金額,或者按照購置資產時所付出的等價的公允價值計量。
同時,對于具有融資性質的購入固定資產和存在棄置義務的固定資產,則適用現值的確定方法?,F值是指未來現金流量按照一定方法折合成的當前價值。它主要分為復利現值和年金現值。在現值計量下,資產按照預計從其持續使用和最終處置中所產生的未來凈現金流入量的折現金額計量。而對于以一筆款項購入多項沒有單獨標價的資產,則適用公允價值的確定方法。公允價值是指熟悉市場情況的雙方都能夠接受的價格。在公允價值計量下,資產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況的交易雙方自愿進行資產交換的金額計量。
二、固定資產后續計量中計量屬性的選擇
(一)折舊額以初始計量為基礎
固定資產計提折舊,實質是對固定資產的應計折舊額進行系統分攤的過程,即每期折舊金額的確定是在固定資產應計折舊額的基礎上,采用一定的折舊方法進行具體分攤后的結果。其中,應計折舊額的確定涉及固定資產的成本和固定資產的預計凈殘值。固定資產的成本在固定資產初始計量時予以確定,固定資產的預計凈殘值根據該資產在處置中獲得的扣除處置費用后的金額確定。與固定資產的成本相比,其預計凈殘值的金額一般很小,因而固定資產的折舊計量主要依賴于固定資產的初始計量。
(二)期末減值損失的公允價值和現值雙重計量屬性
根據2006年《企業會計準則第8號-資產減值》中的規定:企業應當在資產負債表日判斷資產是否存在可能發生減值的跡象。資產存在減值跡象的,應當估計其可回收金額。當可回收金額低于賬面價值的,說明資產發生減值損失,應當計提相應的資產減值準備。在對資產減值損失的計量中,可回收金額的確定是關鍵問題。根據資產減值準則中的規定:可回收金額應當根據資產的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后的凈額與資產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兩者之間的較高者確定,即在固定資產的期末計量環節中可回收金額的確定涉及公允價值和現值的計量屬性。
(三)后續支出的歷史成本計量
固定資產的后續支出是指固定資產使用過程中發生的更新改造支出、修理費用等。固定資產發生的后續支出按照處理方式不同劃分為資本化的后續支出和費用化的后續支出。不論何種后續支出一般均按實際發生額進行計量,即以歷史成本予以計量。
三、固定資產的終止計量
固定資產終止計量時,需要注銷固定資產的賬面價值,其中涉及到注銷固定資產的原值、已計提折舊、已計提的減值準備等,而需要注銷的原值、折舊與減值金額在上述各個環節中均已確定,因而對于固定資產的終止計量,不存在需要單獨確定其計量屬性的問題,而是依賴于前面環節中已經確定的金額。
固定資產滿足下列條件之一的,應當予以終止確認:(1)該固定資產處于處置狀態。(2)該固定資產預期通過使用或處置不能產生經濟利益。企業持有待售的固定資產,應當對其預計凈殘值進行調整。企業出售、轉讓、報廢固定資產或發生固定資產毀損,應當將處置收入扣除賬面價值和相關稅費后的金額計入當期損益。固定資產的賬面價值是固定資產成本扣減累計折舊和累計減值準備后的金額。固定資產盤虧造成的損失,應當計入當期損益。企業根據本準則第六條的規定,將發生的固定資產后續支出計入固定資產成本的,應當終止確認被替換部分的賬面價值。
四、固定資產會計計量屬性相關問題
首先,對于資產會計計量屬性的選擇,不僅僅是一個單純的會計理論問題,需要考慮不同計量屬性所提供的會計信息的相關性、可靠性等。其次,資產計量屬性理論的發展還取決于會計目標的變化。決策有用性的觀點已經成為研究財務會計報告目標的主流觀點。在此目標下,公允價值、現值等計量屬性進入會計計量屬性的可選范圍。
關于資產會計計量屬性的問題,一直是會計理論和實務界研究的核心問題。對于固定資產計量屬性選擇的相關問題,將來還有待于結合我國市場經濟環境及會計方法的研究發展等因素進行分析,以使固定資產的計量屬性更能體現資產的貨幣價值。
在固定資產的各個計量環節中,初始計量和期末計量是兩個關鍵的環節。在現存的幾種計量屬性中,歷史成本是財務會計沿用最久的計量屬性,它具有客觀性、可驗證性的優點及計量的簡便性,在初始計量中一般而言對于資產來說是首選的計量屬性,如對固定資產初始計量時,一般從投入的視角來選擇計量屬性。
參考文獻:
[1]財政部會計司編寫組,企業會計準則講解2006,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丁紅燕,關于固定資產會計處理的若干變化,財會月刊2005.5。
[3]楊彥,《國際會計準則與財務報告準則――研究與比較》,立信會計出版社,2006。
【關鍵詞】 新會計準則;固定資產;會計處理
一、固定資產的定義發生了變化
2001年11月21日財政部頒布的《企業會計準則-固定資產》(以下簡稱舊準則)對固定資產所下的定義是:固定資產,是指同時具有以下特征的有形資產:(1)為生產商品、提供勞務,出租或經營管理需要而持有;(2)使用年限超過一年;(3)單位價值較高。2006年2月15日財政部的《企業會計準則第4號――固定資產》(以下簡稱新準則)對固定資產的定義則改為:固定資產,是指同時具有下列特征的有形資產:(1)為生產商品,提供勞務,出租或經營管理而持有;(2)使用壽命超不定期一個會計年度。新準則對固定資產的定義有以下兩點變化:一是不再強調單位價值較高。這一修改變更了原制度中關于生產企業非生產經營主要設備需達到單位價值2000元以上,行政事業單位設備單位價值需達到500元以上的價值量判斷的硬性標準,將更多的判斷自交給企業。更有利于發揮企業管理資產的能動性。二是使用時間要求發生了變化。新舊準則的“使用壽命”均是指企業使用固定資產的預計期間。兩個文件的區別在于:新準則將固定資產的使用壽命由原來的“超過一年”變更為“超過一個會計年度”。
二、固定資產核算范圍發生了變化
在新準則里面,固定資產的核算范圍變小了。新準則第一章第二條規定,作為投資性房地產的建筑物,適用《企業會計準則第3號――投資性房地產》;生產性生物資產則適用《企業會計準則第5號――生物資產》。在舊準則里面納入固定資產核算范疇的這兩類資產在新準則里面不再納入固定資產的核算范疇,較之舊準則,新準則在固定資產的核算范圍上是縮小了。
三、固定資產價值的確認發生了變化
固定資產價值的確認,可分為初始確認和再確認兩個方面,初始確認是指取得固定資產時入賬價值的確認;再確認則是固定資產取得后對后續支出、重估價等的確認問題。固定資產原則上應以原值計價,即以取得固定資產并使固定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前所發生的一切合理、必要的支出作為固定資產入賬的依據。固定資產價值確認發生了變化主要體現在取得固定資產投資方面。在舊準則中,對投資者投入的固定資產的原值,要求按照評估確認或者投資各方確認的價值計算;新準則對此的規定則是,如果有公允價,按公允價值入賬,只有在沒有公允價的情況下,才能按照合同或協議約定的價值入賬。
四、固定資產折舊的范圍和方法發生了變化
在新準則里面,固定資產的折舊范圍變大了,固定資產折舊,是對固定資產由于磨損和損耗而轉移到產品中去的那一部分價值的補償,固定資產磨損和損耗包括固定資產的實物損耗、自然損耗和無形損耗。舊準則規定需要計提折舊的固定資產具體范圍包括:房屋和建筑物、在用的機器設備、儀器儀表、運輸工具、工具器具;季節性停用、大修理停用的固定資產。根據舊準則的這一規定,不用的機器設備是不提折舊的。新準則規定,機器設備不管用或不用,均提折舊。舊準則規定固定資產的壽命及折舊方法一經確定不得隨意改變,新準則強調會計期末對固定資產的預期壽命、凈殘值和折舊方法重新估價,必要時可予以調整。
五、固定資產的核算發生了變化
1.舊準則對棄置費用未充分考慮。新準則對某些行業的固定資產預設了棄置費用,并計入負債。棄置費用通常是指根據國家法律和行政法規、國際公約等規定,企業承擔的環境保護和生態恢復等義務所確定的支出,如核電站核設施等的棄置和恢復環境義務等。舊準則原來對這一類固定資產取得時的賬務處理為:借記“固定資產”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科目。新準則在考慮棄置費用的前提下對這一類固定資產取得時的財務處理為:借記“固定資產”科目,貸記“銀行存款”和“預計負債――預計棄置費用”科目。要特別強調的是,并不是所有的企業都能考慮預計棄置費用,只有電廠等特殊企業才能考慮預計棄置費用并計入負債。
2.固定資產盤盈的會計核算也發生了變化。按新準則規定,固定資產盤盈應作為前期差錯記入“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科目。企業在盤盈固定資產時,首先應確定盤盈固定資產的原值、累計折舊和固定資產凈值。根據確定的固定資產原值借記“固定資產”,貸記“累計折舊”,將兩者的差額貸記“以前年度損益調整”。其次再計算應納的所得稅費用,借記“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科目,貸記“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接著補提盈余公積,借記“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科目,貸記“盈余公積”。最后調整利潤分配,借記“以前年度損益調整”,貸記“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參考文獻
[關鍵詞] 固定資產 會計準則 比較
2006年2月財政部的《企業會計準則第4號――固定資產》(下稱新準則)是在原2002年固定資產準則基礎上,充分借鑒了《國際會計準則第16號――不動產、廠場和設備》后制定的。新準則的頒布,對進一步規范固定資產的確認、計量和報告具有重要意義。
一、新準則的主要內容
與國際會計準則相同,新固定資產準則首先確定了其適用范圍,指出生產性生物資產、投資性房地產的建筑物不適用本準則,然后重點規范以下問題:
1.固定資產確認。企業將一項資產確認為固定資產需要滿足兩項標準,一是符合定義,二是符合確認條件。
固定資產定義是“為生產商品、提供勞務、出租或經營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壽命超過一個會計年度的有形資產"。確認條件是“與該固定資產有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人企業,該固定資產的成本能夠可靠地計量”。如果一項綜合性固定資產的各組成部分具有不同特點,或不同使用壽命,或以不同方式為企業提供經濟利益,適用不同折舊率或折舊方法的,應當分別將各組成部分確認為單項固定資產,而不應作為一項固定資產確認。
2.固定資產初始計量的基本規定。固定資產應當按照成本進行初始計量。不同取得方式有其實際成本計量的具體標準,固定資產準則涉及以下確認:(1) 外購固定資產的成本,包括購買價款、相關稅費、使固定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前所發生的可歸屬于該項資產的運輸費、裝卸費、安裝置費和專業人員服務費等;購買固定資產的價款超過正常信用條件延期支付,實質上具有融資性質的,固定資產的成本以購買價款的現值為基礎確定。實際支付的價款與購買價款的現值之間的差額,符合借款費用準則應予資本化。以一筆款項購人多項沒有單獨標價的固定資產,應當按照各項固定資產允價值比例對總成本進行分配,分別確定各項固定資產的成本。(2) 自行建造固定資產的成本,由建造該項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前所發生的必要支出構成,符合資本化原則的借款費用應計人固定資產成本。(3) 投資者投入固定資產的成本,應當按照投資合同或協議約定的價主確定,但合同或協議約定價值不公允的除外。(4) 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債務重組、企業合并和融資租賃取得的固定支產的成本,應當分別按照有關準則執行。
3.棄置費用。針對某些特定行業固定資產的棄置費用較高,要將其棄置費用折現構支固定資產初始成本。即固定資產初始價值確認時,就把未來處置時的棄量費用計入資產價值,同時確認為一項負債。
4.后續支出的資本化和費用化。新準則規定企業與固定資產有關的后續支出,符合固定資產確認條件為應當計入固定資產成本,不符合確認條件的應當在發生時計入當期損益。
5.固定資產后續計量。(1) 折舊范圍。除已提足折舊仍繼續使用的固定資產和單獨計價入賬的土地外,企業應當對所有固定資產計提折舊。(2) 折舊及相關概念。折舊,是指在固定資產使用壽命內,按照確定為方法對應計折舊額進行的系統分攤;
應計折舊額,是指應當計提折舊的固定資產的原價扣除其預計凈殘值后的金額。已計提減值準備的固定資產,還應當扣除已計提的固定資產減值準備累計金額。(3) 使用壽命和預計凈殘值。企業應當根據固定資產的性質和使用情況,合理確定固定資產的使用壽命和預計凈殘值。預計凈殘值,是假定固定資產預計使用壽命已滿并處于使用壽命終了時的預期狀態,目前從該項資產處置中獲得的扣除預計處置費用后的金額。即固定資產預計凈殘值是現值的概念。(4)折舊方法。折舊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雙倍余額遞減法和年數總和法等。固定資產的折舊方法一經確定,不得隨意變更。準則規定固定資產按月計提折舊,即:企業在實際計提固定資產折舊時,當月增加的固定資產,當月不提折舊,從下月起計提折舊;當月減少的固定資產,當月仍提折舊,從下月起停止計提折舊。(5)變更時不需要追溯。企業至少應當于每年年度終了,對固定資產的使用壽命、預計凈殘值和折舊方法進行復核。使用壽命預計數與原先估計數有差異的,應當調整固定資產使用壽命;預計凈殘值預計數與原先估計數有差異的,應當調整預計凈殘值;與該固定資產有關的經濟利益預期實現方式有重大改變的,應當改變固定資產折舊方法。所有這些改變應當作為會計估計變更,不需要進行追溯調整。
二、新舊會計準則差異比較
1.固定資產定義中未包括單位價值標準。原準則固定資產定義除“為生產商品、提供勞務、出租或經營管理而持有”和“使用年限超過一年”外,還包括“單位價值較高”這一標準。新準則沒有列示這一標準。
2.強調投資者投入固定資產的成本計價必須公允。在對投資者投入固定資產價值確認上,原準則規定“按投資各方確認的價值作為入賬價值”,新準則規定“按照投資合同或協議約定的價值確定,但合同或協議約定價值不公允的除外”。
3.重新定義了預計凈殘值。新的預計凈殘值的定義強調了現值,即確定預計凈殘值時其金額應為其折現值。在企業準備出售固定資產時,應復核其預計凈殘值,應使預計凈殘值等于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后的凈額。重新定義預計凈殘值與國際會計準則保持了一致,對當前會計實務影響不大。
4.規定了棄置費的會計處理。 針對某些特殊行業較高的固定資產棄置費用,新固定資產準則規定,確定固定資產成本時,應當考慮預計棄置費用因素。
5.后續支出的確認原則與初始確認固定資產的原則相一致。新的固定資產準則規定,固定資產發生后續支出時其確認原則與初始確認固定資產的原則相同,即該固定資產包含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該固定資產的成本能夠可靠地計量,不再像原準則單獨表述后續支出的確認原則。發生的后續支出若符合確認固定資產的兩個特征,則應將其計入該項固定資產的人賬價值。這里只是表述方式的改變,對會計處理應該沒有實質性影響。
6.取消了固定資產減值轉回。新的會計準則體系增加了資產減值準則,資產減值準則明確規定固定資產減值準備不得轉回。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制定[M].企業會計準則。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6。
一.賬戶設置的差異
1.增設固定資產明細賬戶。新準則第六條規定:企業與固定資產有關的后續支出,符合本準則第四條規定的確認條件的,應當計入固定資產成本。與舊準則中的后續支出資本化的條件不同,因此需增設“固定資產—后續支出”明細賬戶,用于核算符合確認條件的固定資產后續支出。新準則第十三條的規定:確定固定資產成本時,應當考慮棄置費用因素。而舊準則沒有涉及,因此需增設“固定資產—預計棄置費用”明細賬戶,用于核算固定資產的預計棄置費用。
2.增設預計負債明細賬戶。新準則第十三條規定:確定固定資產成本時,應當考慮預計棄置費用因素。為了全面核算預計的棄置費用,除了增設“固定資產—預計棄置費用”明細賬戶外,還需增設“預計負債—預計的固定資產棄置費用”明細賬戶。
二.主要賬務處理的差異
(一).固定資產初始計量的差異
1.購入固定資產的差異
新準則第八條規定:購買的固定資產的價款超過正常信用條件延期支付,實質上具有融資性質的,固定資產的成本以購買價款的現值為基礎確定。實際支付的價款與購買價款的現值之間的差額,除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17號—借款費用》應予資本化的以外,應當在信用期間內計入當期損益。而舊準則沒有涉及到。在舊準則下,企業購入的固定資產,按應計入固定資產成本的金額,借記“固定資產”科目,貸記“銀行存款”、“其他應付款”、“應付票據”等科目。在新準則下,如是正常信用條件下支付價款的,與舊準則的賬務處理相同,如是超過了正常信用條件延期支付價款(如分期付款購買固定資產),實質上具有融資性質的,應按所購固定資產購買價款的現值,借記“固定資產”科目,按應支付的金額,貸記“長期應付款”科目,按其差額,借記“未確認融資費用”科目。
2.債務重組取得固定資產的差異
新準則第十二條規定:債務重組取得的固定資產的成本,應當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12號—債務重組》確定。新《企業會計準則第12號—債務重組》第十條規定:以非現金資產清償債務的,債權人應當對接受的非現金資產按其公允價值入賬,重組債權的賬面余額與接受的非現金資產的公允價值之間的差額,比照本準則第九條的規定處理。而舊準則規定是以重組債權的賬面價值入賬。新舊準則對債務重組取得的固定資產的入賬價值的規定出現了差異。在舊準則下,債權人因債權重組取得的固定資產,應按重組債權的賬面價值,借記“固定資產”科目,貸記“應收賬款”等科目。在新準則下,則是按受讓固定資產的公允價值借記“固定資產”科目,按受讓固定資產的公允價值與重組債權的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確認為債權重組損失借記“營業外支出”科目,按重組債權的賬面價值貸記“應收賬款”等科目。
3.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取得固定資產的差異
新準則第十二條規定: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取得的固定資產的成本,應當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7號—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確定。新《企業會計準則第7號—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第四條規定: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同時滿足下列條件的,應當以公允價值和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換入資產的成本,公允價值與換出資產賬面價值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1)該項交換具有商業實質;(2)換入資產或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能夠可靠計量。換入資產和換出資產公允價值均能夠可靠計量的,應當以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作為確認換入資產成本的基礎,除非有確鑿證據表明換入資產的公允價值更加可靠。第七條規定:未同時滿足本準則第四條規定條件的,應當以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和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換入資產的成本,不確認損益。在涉及補價時,同樣區分按公允價值和不按公允價值入賬兩種方式。而舊準則則對換入的資產不區分是否按公允價值入賬,均以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和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換入資產的成本。因此在滿足條件的情況下,新舊準則的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取得固定資產的賬務處理出現了差異。如不涉及補價時的固定資產交換,舊準則是按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和應支付的相關稅費借記“固定資產”科目,按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和應支付的相關稅費分別貸記“固定資產清理”、“應交稅金”等科目;新準則則是按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和應支付的相關稅費借記“固定資產”科目,按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和應支付的相關稅費分別貸記“固定資產清理”、“應交稅金”等科目,按借貸差額確認當期損益借記“營業外支出”或貸記“營業外收入”。
4.應當考慮棄置費用因素的固定資產
新準則第十三條規定:確定固定資產成本時,應當考慮棄置費用因素。而舊準則沒有涉及到。因此在新準則下,如固定資產存在棄置義務的,應在取得固定資產時,按預計棄置費用的現值,借記“固定資產—預計棄置費用”科目,貸記“預計負債—預計的固定資產棄置費用”科目。在該項固定資產的使用壽命內,按棄置費用確定各期應負擔的利息費用,借記“財務費用”科目,貸記“預計負債—預計的固定資產棄置費用”科目。
(二)固定資產后續計量的差異
1.固定資產后續支出的差異
新準則第六條規定:企業與固定資產有關的后續支出,符合本準則第四條規定的確認條件應當計入固定資產成本;不符合本準則第四條規定的確認條件的,應當在發生時計入當期損益。新準則第四條規定的內容是: 固定資產同時滿足下列條件的,才能予以確認:(1)該固定資產包含的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2)固定資產的成本能夠可靠計量。同時新準則第二十四條規定:企業根據本準則第六條的規定,將發生的固定資產后續支出計入固定資產成本的,應當終止確認被替換部分的賬面價值。而舊準則規定:與固定資產有關的后續支出,如果使可能流入企業的經濟利益超過了原先的估計,如延長了固定資產的使用壽命,或者使產品質量實質性提高,或者使產品成本實質性降低,則應當計入固定資產賬面價值,其增計金額不應超過該固定資產的可收回金額,發生的應計入固定資產賬面價值以外的后續支出,應當確認為費用。新舊準則對固定資產的后續支出的確認條件不相同,新準則較舊準則更容易理解和操作,可按發生的經確認的固定資產后續支出計入成本借記“固定資產—后續支出”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等科目,同時,被替換部分的賬面價值應當終止確認,按被替換部分的賬面價值借記“固定資產清理”等科目進行清理處置,貸記“固定資產”科目。對于不符合確認條件的后續支出,舊準則沒有明確規定期限,一般是采用預提和待攤方式處理,而新準則明確規定了應當在發生時計入當期損益,即按發生的不符合確認條件的后續支出借記“管理費用”等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科目。
2.固定資產減值準備的差異
新準則第二十條規定:固定資產的減值,應當按照《準則第8號—資產減值》處理?!镀髽I會計準則第8號—資產減值》第十五條規定:可收回金額的計量結果表明,資產的可收回金額低于其賬面價值的,應當將資產的賬面價值減記至可收回金額,減記的金額確認為資產減值損失,計入當期損益,同時計提相應的資產減值準備。第十七條規定:資產減值損失一經確認,在以后會計期間不得轉回。而舊準則規定:如果固定資產的可收回金額低于其賬面價值,企業應當按可收回金額低于賬面價值的差額計提固定資產減值準備,并計入當期損益。如果有跡象表明以前期間據以計提固定資產減值的各種因素發生變化,使得固定資產的可收回金額大于其賬面價值,則以前期間已計提的減值損失應當轉回,但轉回的金額不應超過原已計提的固定資產減值準備。新舊準則在已確認的資產減值損失能否在以后的會計期間轉回的規定有明顯的差異,在舊準則的規定下,確認減值損失時,按確認的損失借記“營業外支出”科目,貸記“固定資產減值準備”,如有跡象表明以前期間據以計提固定資產減值的各種因素發生變化,使得固定資產的可收回金額大于其賬面價值,則以前期間已計提的減值損失應當轉回,按不超過原已計提的固定資產減值準備的金額借記“固定資產減值準備”,貸記“營業外支出”。在新準則的規定下,只在確認減值損失時,按確認的損失借記“營業外支出”科目,貸記“固定資產減值準備”,以后期間即使固定資產的可收回金額大于其賬面價值,也不得轉回,不用做賬務處理。
3.固定資產折舊的差異
新準則第十八條規定:固定資產應當按月計提折舊,并根據用途計入相關資產的成本或者當期損益。取消了舊準則“當月增加的固定資產,當月不提折舊,從下月起計提折舊;當月減少的固定資產,當月仍提折舊,從下月起停止計提折舊”的規定。同時新準則規定,確定固定資產成本時,應當考慮預計棄置費用因素,而舊準則沒有涉及到,因此,新準則在計提折舊時,應加上預計的棄置費用一起計提折舊,借記“制造費用”、“管理費用”、“營業費用”、“其他業務支出”等科目,貸記“累計折舊”科目。另外,新準則第十六條規定:資產減值損失確認后,減值資產的折舊或者攤銷費用應當在未來期間作相應調整,以使該資產在剩余使用壽命內,系統地分攤調整后的資產賬面價值(扣除預計凈殘值)。而舊準則規定:已計提減值準備的固定資產,應當按照該固定資產的賬面價值以及尚可使用壽命重新計算確定折舊率和折舊額;如果已計提減值準備的固定資產價值又得以恢復,應當按照固定資產價值恢復后的賬面價值,以及尚可使用壽命重新計算確定折舊率和折舊額。因固定資產減值準備而調整固定資產折舊額時,對此前已計提的累計折舊不作調整。新準則規定資產減值損失一經確認,在以后會計期間不得轉回,而舊準則規定如果有跡象表明以前期間據以計提固定資產減值的各種因素發生變化,使得固定資產的可收回金額大于其賬面價值,則以前期間已計提的減值損失應當轉回。新舊準則對減值損失的轉回規定不同,導致計提的折舊金額不相同,賬務處理的方式和金額出現了差異。
(三)固定資產處置的差異
新準則第二十一條規定了固定資產終止的確認條件:固定資產滿足下列條件之一的,應當予以終止確認:(1)該固定資產處于處置狀態,(2)該固定資產預期通過使用或處置不能產生未來利益。同時新準則第二十二條還規定:企業持有代售的固定資產,應當對其預計凈殘值進行調整。而舊準則沒有涉及到這方面的規定。因此,當固定資產符合終止條件時,按固定資產的賬面價值結轉借記“固定資產清理” 、“累計折舊” 、“固定資產減值準備”等科目,貸記“固定資產”科目;按實際發生的處置費用與已預計的固定資產棄置費用的差額借或貸記“固定資產清理”科目,按預計的固定資產棄置費用的金額借記“預計負債—預計的固定資產棄置費用”科目,按實際發生的處置費用貸記“銀行存款”等科目;按取得的處置收入借記“銀行存款” 、“原材料”等科目,貸記“固定資產清理”科目;計算結轉處置凈損益,如為凈收益,按凈收益的金額借記“固定資產清理”科目,貸記“營業外收入—處理固定資產凈收益”科目,如為凈損失,按凈損失的金額借記“營業外支出—處理固定資產凈損失”科目,貸記“固定資產清理”科目。另外,新準則在上還增加了新的明確規定:企業固定資產盤虧造成的損失,應當計入當期損益。按盤虧的凈損失借記“營業外支出—固定資產盤虧凈損失”科目,貸記“待處理財產損溢—待處理固定資產損溢”科目。
三.固定資產披露的差異
新準則第二十五條規定:企業應當在附注中披露與固定資產有關的下列信息:(1)固定資產的確認條件、分類、計量基礎和折舊。(2)各類固定資產的使用壽命、預計凈殘值和折舊率。(3)各類固定資產的期初和期末原價、累計折舊額及固定資產減值準備累計金額。(4)當期確認的折舊費用。(5)對固定資產所有權的限制及其金額和用于債務擔保的固定資產賬面價值。(6)準備處置的固定資產名稱、賬面價值、公允價值、預計處置費用和預計處置時間等。與舊準則在披露內容上相比較,新準則不再要求披露:當期確認的固定資產減值損失及當期轉回的固定資產減值損失,在建工程的期初期末數額及增減變動的情況,已承諾將為購買固定資產支付的金額,暫時閑置的固定資產賬面價值,已提足折舊仍繼續使用的固定資產賬面價值等內容,但增加了對有關信息披露的要求更加的具體和明確,如需披露準備處置的固定資產名稱、賬面價值、公允價值、預計處置費用和預計處置時間等。
四.差異對資產結構、權益、損益等經濟事項的
1.新準則對固定資產預計的處置費用以折現金額計入了固定資產的成本,將發生的符合條件的后續支出確認為固定資產,與舊準則相比較,差異會使固定資產在新準則的計量結果增大,導致企業的資產結構發生變化,即使長期資產的比重提高。
【關鍵詞】反傾銷應訴;固定資產;成本;《企業會計準則第4號——固定資產》;IAS
據2008年全國商務工作會議報告,近5年來,我國對外貿易持續快速發展,進出口總額從2002年的6208億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21738億美元,年均增長28.5%,是改革開放以來增長周期最長、速度最快、增速最穩定的時期。在世界的排名由2002年的第6位躍至第3位,其中出口躍居第2位。外貿占全球比重從2002年的3%提高到現在的近8%。①
在對外貿易持續快速發展和綜合國力顯著增強的同時,我國也迅速進入了國際貿易爭端多發期,成為國際貿易保護主義的主要目標國之一。2008年7月9日,據世界貿易組織秘書處報告,2007年下半年,共有14個國家發起了101項新的反傾銷調查案,其中有40項是針對中國的,其后分別為韓國與泰國,各占8項;另有13個世貿成員國實施了58項新的反傾銷措施,其中有將近半數的26項是專門針對中國的,其后為日本、韓國、新加坡和臺灣地區,各占4項。報告顯示,中國仍然是國際社會反傾銷調查的主要對象,事實上,近年來,全球約有1/3的反傾銷指控是針對中國的,每年因此給我國造成數百億美元損失②,使我國成為“反傾銷措施被濫用的最大受害者。③”商務部公平貿易局李玲(2007)還認為,不少國家在貿易摩擦中擬采取的預計技術性貿易措施、衛生和植物衛生措施很可能成為我國產品出口的主要障礙。④
除了意識形態、國際貿易壁壘和新保護主義之外,反傾銷的核心技術問題是成本問題。長期以來,我國企業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IAS)及國際反傾銷法的要求存在很大差距,我國出口企業大多沒有采用符合國際標準的會計準則,因而,在很多時候,國際調查機構對我國企業的產品成本和相關會計資料均不予承認,使我國的反傾銷應訴屢屢失利。影響成本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固定資產及折舊的核算是一個相對重要的環節。而我國在固定資產核算方面與國際會計慣例之間長期客觀存在的差異卻正是誘發國際社會對華反傾銷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國財政部適時了新的準則體系,從2007年起開始在上市公司實行,到2009年,多數大中型企業將全面施行新準則。其中,新的《企業會計準則第4號——固定資產》(以下簡稱固定資產準則)在固定資產的確認、后續支出的核算、借款費用的資本化核算、棄置費用的處理和固定資產信息披露等方面都作了較大幅度的調整,這些對反傾銷應訴有著十分積極的意義。
一、固定資產初始確認的新規定與反傾銷應訴
固定資產入賬價值的確認直接關系到折舊額的高低,而折舊又是影響產品成本的重要因素。就固定資產的初始確認問題,準則主要在兩個方面作了較大調整。
(一)對固定資產在某些情況下的初始計量由以往的用歷史成本為基礎改為用公允價值(fairvalue)為基礎
如準則第十一條規定:“投資者投入固定資產的成本,應當按照投資合同或協議約定的價值確定,但合同或協議約定價值不公允的除外?!钡谑l又規定:通過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債務重組、企業合并和融資租賃取得的固定資產的成本,應當分別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7號——非貨幣資產交換》、《企業會計準則第12號——債務重組》、《企業會計準則第20號——企業合并》與《企業會計準則第21號——租賃》等準則確定。而這些準則在其規定的范圍內,對相關資產進行初始確認時使用的計量屬性亦是以公允價值為基礎的。它符合公允價值計量屬性得到廣泛采用的國際潮流,更多地采用公允價值計量屬性是本次新修訂和的會計準則體系的一個新特點。
(二)固定資產準則應用指南對固定資產初始計量作出了一系列新的規定
固定資產準則應用指南指出:下列各項滿足固定資產確認條件的,也在固定資產科目核算:平常作為存貨確認,但符合固定資產定義和確認條件的備品、備件和維修設備,如企業(航空)的高價周轉件;企業以經營租賃方式租入的固定資產發生的改良支出,如滿足固定資產確認條件的裝修費用等;企業(建造承包商)為保證施工和管理的正常進行而購建的各種臨時設施;企業購置計算機硬件所附帶的、未單獨計價的軟件,與所購置的計算機硬件一并作為固定資產;企業為開發新產品、新技術購置的符合固定資產定義和確認條件的設備等等。這些,在新固定資產準則之前,大多不在固定資產核算范圍之內,此舉必使企業固定資產原值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第一個調整,固定資產初始確認采用公允價值計量屬性符合國際會計慣例,使固定資產核算水平在總體上獲得提升,相關會計信息將更具可比性,它能使我方企業在接受反傾銷調查時爭取主動;第二個調整使得擁有上述資產的出口企業的固定資產規??傮w上揚,使折舊也相應增加,從而使其所生產的產品因所含折舊費提高而使成本相應提高,企業通過執行此規定而獲得的成本數據,在國際會計市場將更具可比性,從而在應對反傾銷調查的成本調查環節中,能夠利用相關成本數據進行有效的會計舉證。
二、固定資產裝修新處理規定的意義
固定資產裝修是固定資產后續支出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固定資產后續支出是指固定資產在使用過程中發生的日常修理費用、大修理費用、更新改造支出等。以往我國在會計實務中的處理一般是將其作為長期待攤項目,分次計入損益。但《IAS16不動產、廠場和設備》規定:與某項已被確認的不動產、廠房和設備有關的后續支出,當超過原先確定的業績標準的未來經濟利益有可能流入企業時,該后續支出應增加資產的賬面金額。因此,在這一問題上,我國以前與國際會計慣例是有實質性差距的。新固定資產準則第六條規定:與固定資產有關的后續支出,如有關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且該支出能夠可靠地計量,則該后續支出應確認為固定資產。
據《企業會計準則應用指南》(2006)所附之“會計科目和主要賬務處理”規定,固定資產裝修支出符合條件計入固定資產賬面價值的,應當在“固定資產”科目下單設“固定資產裝修”明細科目核算,并在兩次裝修期間與固定資產尚可使用年限兩者中較短的期間內,“采用合理的方法單獨計提折舊。”如在下次裝修時,相關的“固定資產裝修”明細科目仍有余額,應將該余額一次全部計入當期營業外支出。而對于融資租入固定資產所發生的裝修費用,符合條件計入固定資產賬面價值的,應在兩次裝修期間、剩余租賃期與租賃資產尚可使用年限三者中較短的期限內,采用合理的方法單獨計提折舊。
固定資產裝修的會計處理是《企業會計準則第4號——固定資產》增加的一個新內容。一般而言,裝修支出是固定資產后續支出中金額較大、發生間隔比較長的一類資本性支出,以往在會計實務中的處理一般是作為長期待攤項目,分次計入損益。而新準則將這類裝修支出確認為固定資產,準確地反映了裝修支出的經濟實質,增加了企業固定資產的賬面價值,相應增加了每期的折舊額,從而使得利用該類固定資產生產的相關產品成本有所提高,賬務處理符合國際會計慣例,從而更有利于企業的反傾銷應訴工作。三、借款費用處理辦法的國際趨同
我國企業在新會計準則體系之前,只有為建造固定資產而專門借入的款項(專門借款)的利息才能有條件的資本化,計入固定資產成本,其他一般借款(如流動資金借款等)如果被用于建造固定資產,其利息支出是不能資本化的。而國際會計準則《IAS23借款費用》第17段規定,對于不是專門為獲取相關資產而借入和使用的資金,符合資本化條件的借款費用的金額,應采用將資本化比例乘以發生在該項資產上的支出的方式來確定。資本化比率應是借款費用相對于企業當期尚未償還的所有借款,而不僅僅是為獲得某項資產而專門借入的款項的加權平均數。據此可見,不管是專門借款還是一般借款,只要是在實質上用于建造固定資產,就應根據其加權平均支出和確定的適當利率計算借款利息,計入資產成本。新準則之前,因在此問題上與國際慣例存在實質性差距,從而使得在同等條件下,我方企業建造的固定資產成本偏低,相應的折舊費和產品成本也偏低,客觀上為境外反傾銷當局提供了口實,使我國企業陷于被動局面。
新的固定資產準則及時對此作了修改,準則第十條規定:“應計入固定資產成本的借款費用,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17號——借款費用》處理”。而借款費用準則第六條的相應規定是:“為購建或者生產符合資本化條件的資產而占用了一般借款的,企業應當根據累計資產支出超過專門借款部分的資產支出加權平均數乘以所占用一般借款的資本化率,計算確定一般借款應予資本化的利息金額。資本化率應當根據一般借款加權平均利率計算確定”,從而使得此類會計事項的處理與國際會計準則體系(IASs)基本保持了一致。
四、關于固定資產棄置費用會計處理的特別規定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是,固定資產準則新增了棄置事項的會計處理規定。棄置義務通常是指根據國家法律和行政法規、國際公約等規定,企業承擔的環境保護和生態恢復等義務,如石油天然氣企業的油氣水井及相關設施的棄置、核電站核設施的棄置等。
長期以來,我國企業的固定資產,尤其是資源類企業的固定資產在開發或購建時一般未將預計的棄置費用計入固定資產原值,而大多是通過攤銷或在實際發生時計入費用或損失等方式,在損益當中作了處理,或由政府進行補助,因而棄置費用并未由產品成本來負擔。這一點,對于世貿組織成員國,站在國際市場上來看,確與慣例不符,還使固定資產折舊費用偏低,從而使產品成本偏低,客觀上為境外反傾銷當局提供了口實,使我國不能獲得市場經濟地位(歐盟一度僅在個案中有條件地承認中國企業的市場經濟地位),因而不承認我國產品的成本資料,使我國企業在反傾銷應訴時,常常陷于被動狀態。
《企業會計準則第4號——固定資產》適時對此作了修改,在第十三條明確規定:(企業)在“確定固定資產成本時,應當考慮預計棄置費用因素。”棄置費用的金額較大時,企業應當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第13號——或有事項》的規定,按照現值計算確定應計入固定資產原價的金額和相應的預計負債。不屬于棄置義務的固定資產報廢清理費,則在實際發生時作為固定資產處置費用處理。
因不是所有企業都從2007年起開始執行新準則,所以,《企業會計準則第38號——首次執行企業會計準則》在第七條及該準則應用指南的第一部分對這一問題作了進一步的補充,指出:“企業在首次執行會計準則時,在預計首次執行日前尚未計入資產成本的棄置費用時,應當滿足預計負債的確認條件,選擇該項資產初始確認開始至首次執行日期間適用的折現率,以該項預計負債折現后的金額增加資產成本,據此計算確認應補提的資產折舊(或油氣資產的折耗),同時調整期初留存收益。”
五、固定資產信息披露與反傾銷應訴
會計信息貫穿于反傾銷調查和反傾銷應訴的全過程,對傾銷存在與否、對傾銷幅度及損害幅度的確定、對傾銷仲裁的措施選擇等都能提供事實依據或數量依據。沒有會計信息,反傾銷和反傾銷應訴就缺乏事實基礎。系統和客觀、真實的固定資產會計信息對企業進行反傾銷應訴,尤其是會計舉證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意義。新固定資產準則在信息披露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準則在第二十五條明確規定,企業應當在附注中披露與固定資產有關的信息,包括:固定資產的確認條件、分類、計量基礎和折舊方法;各類固定資產的使用壽命、預計凈殘值和折舊率;各類固定資產的期初和期末原價、累計折舊額及固定資產減值準備累計金額;當期確認的折舊費用;對固定資產所有權的限制及其金額和用于擔保的固定資產賬面價值;準備處置的固定資產名稱、賬面價值、公允價值、預計處置費用和預計處置時間等。
固定資產會計信息包括國家產業政策、會計政策和產品成本等多方面的信息。新的固定資產準則在固定資產的分類、入賬價值的確定、特別事項的會計處理以及相關會計信息的披露等方面都做到了與國際會計慣例的實質性趨同,從而能使我國出口企業從總體上提高固定資產核算與信息披露水平,在反傾銷應訴中,相應提高了固定資產會計信息的舉證價值,從而有利于我方企業積極爭取應訴主動。
2008年7月,由我國商務部提議,美國管理會計師協會開展的中國企業成本核算研究在沒有任何外部壓力和行業針對性的前提下,對中國會計制度的演變、中國企業成本實踐方法進行了全面深入的調查,形成了《中國企業成本計算方法與成本管理實踐研究報告》。報告認為,“中國企業會計制度與國際標準趨同”,并指出:“不能簡單地由成本核算方法上的差異推斷出中國產品存在傾銷?!蔽覈簧俪隹谄髽I并非上市公司,從會計角度來看,要進一步擴大準則的適用范圍,鼓勵有條件的非上市的出口企業積極采用國家新的具體準則,加強會計基礎工作,提高核算水平,有針對性地研究相關產品成本核算的國際慣例,努力消除實質性的核算差距,把成本核算的基礎工作做在前面,使我國產品成本信息在國際貿易市場中具有較高程度的可比性,從而為我國企業在反傾銷應訴工作中爭取有利態勢。
【主要參考文獻】
[1]商務部陳德銘部長在2008年全國商務工作會議上的講話(摘要)[R].2008,(1).
[2]商務部李榮燦司長在《中國企業成本計算方法與成本管理實踐研究報告》會上的講話[R].2008,(7).
[3]李玲談中國應對貿易摩擦等相關情況.[N].中國商務部公平貿易局局長李玲接受商務部“商務視頻”欄目訪談文字稿./class_onile010671932.html.2007.
[4]在WTO第六屆部長級會議上的講話[R].2005.
[5]企業會計準則第4號——固定資產[S].第六、第十、第十一、第十二、第十三條.
[6]企業會計準則第4號——固定資產應用指南[S].第二部分.
[7]企業會計準則第17號——借款費用[S].第四條.
[8]企業會計準則第38號——首次執行企業會計準則[S].第七條.
[9]企業會計準則第38號——首次執行企業會計準則應用指南[S].第一部分.
[10]企業會計準則應用指南(草案)》[S].中國財政部.2006,(10).
[11]孫鳳英.反傾銷的會計學研究[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4.
[12]WTOSecretariatreportscontinueddeclinesinnewanti-dumpinginvestigationsandnewfinalanti-dumpingmeasures。[R].WorldTradeOrganizationSecretariat.2008,(7).
[13]WorldTradeReport2008:TradeinaGlobalizingWorld[R].WorldTradeOrganization.2008.
一、學習目的和要求
通過本章學習,了解會計的產生和發展以及會計的一些基本概念。理解會計假設與會計核算的基礎。掌握會計信息質量的要求、會計對象和會計要素。
二、學習內容
第一節 會計的產生和發展
一、會計的產生
二、會計的發展
三、會計的概念和職能
四、財務報告的目標
五、會計法規
第二節 會計基本假設和會計核算基礎
一、會計基本假設
1.會計主體
2.持續經營
3.會計分期
4.貨幣計量
二、會計核算基礎――權責發生制
第三節 會計信息質量的要求
一、可靠性
二、相關性
三、可理解性
四、可比性
五、實質重于形式
六、重要性
七、謹慎性
八、及時性
第四節 會計對象和會計要素
一、會計對象
二、會計要素
第二章 會計核算方法
一、學習目的和要求
通過本章學習,掌握復式記賬的基本概念、借貸記賬法下賬戶的基本結構;掌握會計憑證、賬簿的概念、種類及運用;掌握錯賬的更正方法。了解賬務處理程序。
二、學習內容
第一節 記賬方法
一、會計核算方法
二、會計科目與賬戶
三、復式記賬
第二節 會計憑證
一、會計憑證的含義和種類
二、會計憑證的填制和審核
第三節 會計賬簿
一、賬簿的意義和種類
二、日記賬的設置和登記方法
三、分類賬的設置和登記方法
四、登記賬簿的規則
五、對賬和結賬
第四節 財務報告
一、編制財務會計報告的意義
二、會計報表的種類
二、財務報告的列報要求
第五節 賬務處理程序
一、賬務處理程序的意義和種類
二、記賬憑證賬務處理程序
三、科目匯總表賬務處理程序
四、匯總記賬憑證賬務處理程序
第三章 貨幣資金
一、學習目的和要求
通過本章學習,了解現金管理制度和銀行結算方式。掌握現金、銀行存款和其他貨幣資金的核算方法。
二、學習內容
第一節 庫存現金
一、庫存現金管理的有關規定
二、庫存現金的核算
第二節 銀行存款
一、銀行結算方式的種類
二、銀行存款的核算
第三節 其他貨幣資金
一、外埠存款的核算
二、銀行匯票存款的核算
三、銀行本票存款的核算
四、信用卡存款的核算
五、信用證保證金存款的核算
六、存出投資款的核算
第四章 應收款項
一、學習目的和要求
通過本章學習,了解應收款項的有關內容。理解應收票據的概念、種類及應收賬款的確認。掌握應收票據、應收賬款、其他應收款項的核算方法及應收款項的期末計量。
二、學習內容
第一節 應收票據
一、應收票據的種類與計價
二、應收票據的核算
第二節 應收賬款
一、應收賬款的確認和計價
二、應收賬款的核算
第三節 其他應收款項
一、預付賬款的核算
二、其他應收款的核算
第四節 應收款項的期末計量
一、壞賬損失的確認
二、壞賬損失的核算
第五章 存貨
一、學習目的和要求
通過本章學習,理解存貨的概念和確認條件。理解存貨的計價方法。掌握材料按實際成本核算和按計劃成本核算的方法;掌握周轉材料、庫存商品的核算方法;掌握存貨清查的核算及期末計量。
二、學習內容
第一節 存貨的分類和計量
一、存貨的概念及確認條件
二、存貨的分類
三、存貨的計量
第二節 原材料
一、原材料的核算內容
(一) 材料按實際成本計價的核算
(二) 材料按計劃成本計價的核算
第三節 周轉材料
一、周轉材料的內容
二、周轉材料的核算
第四節 庫存商品
一、工業企業庫存商品的核算
二、商品流通企業庫存商品的核算
第五節 存貨清查
一、存貨的清查
二、存貨的期末計量
第六章 投資
一、學習目的和要求
通過本章學習,了解對外投資包含的內容及理解它們的含義。掌握交易性金融資產、持有至到期投資、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和長期股權投資的核算方法。
二、學習內容
第一節 交易性金融資產
一、交易性金融資產的概念
二、交易性金融資產成本的確定
三、交易性金融資產的核算
第二節 持有至到期投資
一、持有至到期投資的概念
二、持有至到期投資成本的確定
三、持有至到期投資的核算
四、持有至到期投資的期末計價
第三節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
一、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概念
二、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成本的確定
三、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核算
第四節 長期股權投資
一、長期股權投資成本的確定
二、長期股權投資的核算
第七章 固定資產
一、學習目的和要求
通過本章學習,理解固定資產的概念、分類和計量。掌握固定資產取得、折舊和處置的核算方法。理解固定資產的后續支出和租賃的核算方法。
二、學習內容
第一節 固定資產的分類和計量
一、固定資產的概念及確認條件
二、固定資產的分類
三、固定資產的計量
第二節固定資產的取得
一、購入固定資產的核算
二、自建固定資產的核算
三、投資轉入固定資產的核算
四、接受捐贈固定資產的核算
五、融資租入的固定資產的核算
六、盤盈固定資產的核算
第三節 固定資產的折舊
一、影響固定資產折舊的基本因素
二、固定資產折舊范圍
三、固定資產折舊方法
四、固定資產折舊的核算
第四節 固定資產的租賃
一、經營租賃固定資產的核算
二、融資租賃固定資產的核算
第五節 固定資產的后續支出
一、費用化的后續支出
二、資本化的后續支出
第六節 固定資產的處置
一、出售、報廢、毀損固定資產的核算
二、投資轉出固定資產的核算
三、捐贈轉出固定資產的核算
第七節固定資產的清查與期末計量
一、固定資產清查的核算
二、固定資產期末計量
第八章 無形資產和其他資產
一、學習目的和要求
通過本章學習,理解無形資產的定義及確認條件。掌握無形資產的取得、攤銷及轉讓的核算。
二、學習內容
第一節 無形資產的分類和計量
一、無形資產的概念及確認條件
二、無形資產的分類
三、無形資產的研究與開發支出
四、無形資產的計量
第二節 無形資產的取得和處置
一、無形資產取得的核算
二、無形資產攤銷的核算
三、無形資產處置的核算
第三節 無形資產的期末計量
第九章 非貨幣性資產交換
一、學習目的和要求
通過本章學習,理解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的確認及非貨幣性資產交換采用公允價值計量的前提條件。掌握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的核算。
二、學習內容
第一節 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的確認和計量
一、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的概念與確認
二、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的計量
第二節 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的會計處理
一、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按公允價值計量的核算
二、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按賬面價值計量的核算
第十章 負債
一、學習目的和要求
通過本章學習,理解負債的概念及包括的內容。掌握主要流動負債如短期借款、應付票據、應付賬款、預收賬款、應付職工薪酬等核算;掌握長期負債如長期借款、應付債券的核算;掌握借款費用的核算;掌握債務重組的核算
二、學習內容
第一節 應付賬款、應付票據及預收賬款
一、應付賬款的核算
二、應付票據的核算
三、預收賬款的核算
第二節 應付職工薪酬
一、應付職工薪酬的內容
二、應付職工薪酬的核算
第三節 應付債券
一、應付債券的概念及種類
二、應付債券的核算
第四節 其他負債
一、短期借款的核算
二、長期借款的核算
三、應交稅費的核算
四、應付股利的核算
五、其他應付款的核算
六、預計負債的核算
七、長期應付款的核算
第五節 借款費用
一、借款費用的概念
二、借款費用的確認和計量
三、借款費用資本化條件
四、資本化金額的計算
五、資本化暫停和停止
第六節 債務重組
一、債務重組的概念及方式
二、債務重組確認與計量原則
三、債務重組的核算
第十一章 費用與成本
一、學習目的和要求
通過本章學習,理解費用和成本的含義。了解費用的分類及劃分費用的界限。理解成本計算的程序。掌握期間費用的核算。
二、學習內容
第一節 費用與成本概述
一、費用與成本核算的內容
二、費用的分類
三、劃分費用的界限
第二節 成本計算程序及賬戶設置
一、成本計算的程序
二、成本計算應設置的賬戶
第三節 期間費用
一、期間費用的概述
二、期間費用的核算
第十二章 所有者權益
一、學習目的和要求
通過本章學習,理解所有者權益的含義及包括的內容。掌握實收資本(股本)、資本公積、留存收益的核算。
二、學習內容
第一節 實收資本(股本)
一、實收資本(股本)的概念
二、實收資本(股本)的核算
三、企業資本(股本)增減的核算
四、庫存股的核算
第二節 資本公積
一、資本公積的概念
二、資本公積的核算
第三節 留存收益
一、留存收益的概念
二、留存收益的核算
第十三章 收入與利潤
一、學習目的和要求
通過本章學習,理解收入的含義及收入確認和計量。掌握所得稅費用和利潤的計算;掌握收入、利潤及利潤分配的核算方法。
二、學習內容
第一節 收入
一、收入的概念
二、收入的確認與計量
三、收入的核算
第二節 利得和損失、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一、利得和損失的核算
二、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的核算
第三節 所得稅費用
一、所得稅會計概述
二、計稅基礎
三、暫時性差異
四、遞延所得稅的確認和計量
五、所得稅費用的確認和計量
第四節 利潤
一、利潤的核算
二、利潤分配的核算
第十四章 財務報告
一、學習目的和要求
通過本章學習,理解財務報告及包含的內容。掌握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的結構及其編制方法。了解現金流量表的有關內容;了解所有者權益變動表的有關內容。
二、學習內容
第一節 資產負債表
一、資產負債表的概念和作用
二、資產負債表的內容和格式
三、資產負債表的編制
第二節 利潤表
一、利潤表的概念和作用
二、利潤表的內容和格式
三、利潤表的編制
第三節 現金流量表
一、現金流量表的概念和作用
二、現金流量表的編制基礎
三、現金流量表的基本格式
四、現金流量表的編制
第四節 所有者權益變動表
一、所有者權益變動表的概念和作用
二、所有者權益變動表的內容和格式
三、所有者權益變動表的編制
考試題型:
一、單項選擇題
二、多項選擇題
三、計算題
四、綜合業務題
五、簡述題
參考教材:
1.劉菁主編,《會計學》,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9月
2.趙敏主編,《財務會計》,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9月
一、高校固定資產管理的現狀
(一)實物管理 大多數高校從固定資產的購置、驗收、登記入賬,到使用、維護、處置等環節,由多個職能部門負責管理。各部門雖能各司其職,但由于管理權的限制,未能從學?!耙槐P棋”的宏觀考慮。高校固定資產重復購置、驗收后未及時登記入賬、閑置、未定期維護造成使用壽命驟減、定期盤點工作不夠重視、效果不佳等現象時有發生。由此可見,固定資產管理需要一個統一領導、統一管理、權力集中的綜合監督協調部門,以保證對固定資產實現合理購置、管理科學、資源共享、高效使用的目標。
(二)財務管理 固定資產的財務管理主要是指固定資產的核算,即固定資產的確認、初始計量、后續計量和處置。一是確認條件。在實際操作中,固定資產的單位價值標準顯然偏低,且部分固定資產的使用年限較短,報廢較快,導致確定為固定資產的設備繁多,管理壓力較大。隨著高校教學研究的需要,自制設備的需求增加,而自制設備的核算,沒有對應的會計科目核算。自制設備尚未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但卻發生了一些支出,確定為固定資產不合適,單純費用化也不合適。對于需要安裝的設備,也直接通過“固定資產”的科目直接進行核算,于是“在建工程”科目的核算十分迫切。另外,對于單位價值低于固定資產標準的大批同類物資,確定為固定資產,“大批”的概念太模糊。在實際操作中,比較難把握,實際中有將大批的同類物資拆分,來回避固定資產管理的現象。二是初始計量。固定資產在取得時,應當按照成本進行初始計量。高校的固定資產以外購為主,其成本包括實際支付的購買價款、相關稅費,使固定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前所發生的可歸屬于該項資產的運輸費、裝卸費、安裝費和專業人員服務費等。在實際操作中,運輸費、裝卸費、安裝費等,由于種種原因,如運輸等費的支付提前或滯后于固定資產的確定;這些費用未寫明用于某項固定資產的支出;費用較小,增值固定資產手續繁瑣等原因,未計入固定資產的成本,而作為費用直接列支。三是后續計量。固定資產的后續計量包括固定資產折舊的計提,減值損失的確定,以及后續支出。就目前高校固定資產的管理而言,不提折舊,不確定減值,故高校固定資產的后續計量就是固定資產的后續支出。固定資產的后續支出是指固定資產使用過程中發生的更新改造支出、修理費用等,符合固定資產確定條件的,應當計入固定資產成本,同時將被替換部分的賬面價值扣除;不符合固定資產確認條件的,應當計入當期損益。在實際操作中,由于高校未使用“在建工程”的會計科目,所以資本化的后續支出,是通過“固定資產”會計科目來核算,在后續支出中,由于更換部件需計入固定資產成本,而被替換部件的價值可能無法確認,導致固定資產的價值虛增。四是處置。固定資產的處置包括出售、轉讓、報廢固定資產或發生固定資產毀損,高等學校固定資產的報廢和轉讓,一般經單位負責人批準后核銷。大型、精密、貴重的設備、儀器報廢和轉讓,應當經過有關部門鑒定,報主管部門或國有資產管理部門、財政部門批準。固定資產的變價收入應當轉入修購基金;但是,國家另有規定的除外。在實際操作中,高校固定資產的處置需要經過上級主管部門的批準,手續繁瑣,時間較長,造成已經到報廢年限的固定資產不能按期處置,賬面上固定資產的價值虛高。
二、高校固定資產管理現狀研究的必要性
(一)財務軟件與實物管理軟件的銜接 隨著本次征求意見稿的面市,就迫切需要能實現對現有的財務軟件與固定資產實物管理軟件銜接的新系統。軟件研發需要一定的時間,經過近一年的時間,適合高校固定資產管理的財務子系統陸續出現,集成了實物管理與財務管理的兩個功能,為高校實踐對固定資產計提折舊等新會計制度作了技術上的準備。
(二)研究結果充分性程度的提高 學術界經過一段時間的研究與討論,產生了一些研究成果與經驗總結,為向新會計制度過渡做好了理論上的準備;但綜合研究不多,只對實物管理、財務管理或新舊會計制度的核算差異某個方面進行研究。
(三)高校固定資產管理重視度進一步加深 對高校固定資產的管理給予了足夠重視,各省市結合國庫集中支付與固定資產報廢手續等契機,推出了統一的固定資產信息管理系統,實現了對高校固定資產信息的監管,為向新會計制度過渡做了管理上的準備。
三、新會計制度視角下高校固定資產管理完善對策
(一)建章立制,理順關系,實現固定資產的制度化管理 高校固定資產實行制度化管理,就是要根據高校自身的實際,建立健全起一套固定資產、流動資產、無形資產和對外投資等管理制度,完善資產的登記、保管、賠償、核查、報告制度,要通過建立資產賬目,對實物形態的資產登記建檔。對無實物形態的資產要弄清來源,理順關系, 合理分類, 有償占用。 定期組織實物盤點,做到賬實相符;加強對固定資產使用的監督,對盤虧、閑置和挪用等未按照規定使用固定資產的情況做出相應的處理。另外對固定資產按重要性加以分類,實施差別管理,提高效率。對價值較高資產,應由專人負責管理和維護,并應列入年末資產清查的必查項目。定期檢查,隨時關注其使用情況;其它價值較低、重要性一般的資產可委托使用部門進行管理,年末清理時由使用部門自查,資產管理部門隨機抽查。
(二)提高管理人員的專業素養 固定資產管理人員的專業素養,直接影響到固定資產的實物管理和核算,也關乎是否造成國有資產的流失。開展多種形式的業務培訓,學習新會計制度改革的內容,為了更好地調動工作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提高固定資產的管理水平,對固定資產管理人員實施必要的績效考核,以達到優化財務隊伍建設,帶動財務隊伍的全面提高。
(三)依托網絡平臺,優化資源配置,實現固定資產動態管理 固定資產管理部門掌握著固定資產的名稱、編號、分類、廠商、單價、數量、金額、領用人、存放地點等信息,財務部門需要設置“固定資產登記簿”和“固定資產卡片”,按固定資產類別、使用部門和每項固定資產設置明細賬,進行明細核算。如果能實現數據的共享,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固定資產實物管理系統與財務系統的數據核對,也會因為信息共享而及時發現未入賬的已購買使用的固定資產,提高工作的效率。
通過建立固定資產管理網絡平臺使各校區聯網,校區與各部門聯網,對所有固定資產從購置到報廢整個周期的全程進行動態管理,及時記錄固定資產增減、調配等變化情況,及時掌握固定資產的采購、使用、處置以及結存等具體情況,使各級管理部門可以隨時了解各個部門固定資產使用,變動情況,以充分利用現有儀器設備,從而實現資源優化配置?,F在能實現數據共享的子系統與模塊陸續研發成功,使得升級管理手段成為可能,加快固定資產的信息化步伐。
參考文獻:
[1]王珍蘭:《高校固定資產管理與核算新模式創建》,《財會通訊》2010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