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初中地理鄉土地理教學
時間:2023-08-20 14:46:1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初中地理鄉土地理教學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摘 要 利用鄉土地理資源進行初中地理教學具有重要教學意義,有利于充分發揮和調動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從而培養起學習地理的濃厚興趣,更好地學習和掌握初中地理知識。 本文首先分析了鄉土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作用,提出了鄉土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對策。
關鍵詞 鄉土地理 地理教學 作用
中圖分類號:G633.55 文獻標識碼:A
鄉土地理是初中地理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地球與地圖、世界地理、中國地理組成初中地理教學的主體部分。中學階段是接受基礎教育人數最多的階段,有相當一部分學生上完九年義務教育就面臨輟學,所以中學地理教育是他一生中比較正規的接受地理學習,讓中學階段的孩子了解自己家鄉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學習鄉土地理具有很大的作用。
1鄉土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作用分析
1.1借助鄉土地理,有利于對學生進行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思想教育
列寧指出:“愛國主義教育,是從深入認識自己的故鄉開始的?!编l土地理是學生認識祖國,了解家鄉的一扇“窗戶”。結合鄉土地理對學生進行國情教育,生動具體,容易收到實效。例如,通過講青海自然環境的優越性、經濟發展的巨大成就,如黃河上游水電站建設(西電東送),柴達木“聚寶盆”開發(西氣東輸),使學生初步了解自己家鄉地大物博,自然資源豐富,為祖國建設提供強大的資源、能源基礎。更會產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以及生活在家鄉的自豪感;通過講鄉土環境的不利因素,如不合理和過度開采資源,河道大量污染,過度放牧草場退化等幫助學生用科學的資源觀、人地觀分析家鄉的現狀以及發展中面臨的困難,產生責任感,樹立為改變家鄉面貌、為祖國建設而奮斗的志向。
1.2利用鄉土地理教學,有效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興趣
布魯納曾說過:“學習的最好刺激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學生對家鄉的山水田園最熟悉,也最感興趣。如果我們把課堂內容延伸到學生的生活環境中去,即可引起學生的關注,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例如,講到日月山在中國地理區劃中的作用時學生一下興趣大增。從自然和人文兩方面進行講解日月山承擔的地理分界線,日月山是季風和非季風的分界線,日月山以東是季風區,有足夠的降水,可以種植農作物,日月山以西是非季風區,降水稀少,植被以草原為主,適合發展畜牧業,這樣學生很自然就總結出一條界限,即日月山是我國農業區和牧業區的分界線。再分析日月山東西兩邊的河流流向,學生得出,日月山是我國內流區和外流區的分界線,這堂課的效果非常好,學生的積極性很高。當筆者在課堂上講到諸如此類的鄉土地理內容時,學生的神情格外專注,課堂氣氛也異常活躍。
1.3利用鄉土地理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和探究能力
例如,學習了“青藏地區”一節后,結合課后活動題,筆者給學生布置了如下問題:“調查分析青藏地區草場退化治理應采取哪些措施?”學生們通過帶著問題去調查、分析,了解了青藏地區草場退化現狀和特點,并提出了以下治理開發措施:
(1)大力種草種樹,保護植被。
(2)禁止超載超量放牧。
(3)同時減少人為的其它破壞,如挖蟲草,開礦等因素。
可見,將教學內容和家鄉的自然環境、生產生活實際相聯系,可以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和探究能力,也促使學生初步樹立了正確的人地關系,保護環境,熱愛家鄉。
2鄉土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對策
2.1利用地理教學案例展開教學活動
在初中地理教學過程中,有很多抽象的知識點,初中學生很難理解,這時候為了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概念,教師可以通過一些有關鄉土地理資源的一些實際教學案例資料展開教學,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地理學概念,在實際案例中讓學生更加生動、形象地把握初中地理教學知識。
2.2在地理實踐活動中利用鄉土地理資源
新課程標準提出,在初中地理教學過程中,要努力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的地理知識整理和分析各種地理信息資源,同時把整合的地理信息資源運用到實際的初中地理學習過程中去,善于觀察生活,并認真從生活中發現地理問題,從而展開調查研究,不斷解決問題。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學中,老師要善于安排地理實踐課程,讓學生在具體的實踐活動中親身體會和理解地理知識,并且還能提高學生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
2.3鄉土地理資源利用與地理教學內容相結合
教師在地理實踐活動教學中發揮著主導性的作用,因此要指導學生進行實踐活動,利用鄉土地理資源展開地理教學,首先要確定專門的研究學習內容、適當的時機、科學的方法以及適當的場所。在具體活動中,要把鄉土地理資源利用與地理教學結合起來,培養學生的探索和刻苦鉆研精神。另外,還要給學生發揮創造、想象的空間。再具體的教學中,可以根據具體教學的實際情況,把學生分成若干組,然后為各個小組制定不同的學習任務,也可由小組自行決定學習內容,鍛煉學生獨立學習地理知識的能力。
3結語
總之,在中學地理教學中利用鄉土地理教學,可以豐富學生對所學地理原理、規律的感性認識,拓寬 視野,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素質,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參考文獻
關鍵詞:鄉土地理;材料;初中;影響
一、結合鄉土地理材料能夠引起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積極性
我們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并且布魯納曾說過:“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编l土地理的學習都是根據學生周圍的環境開展的,因此,也就是說學生本來就熟悉相關的范疇,能夠產生一定的地理認知,并且能夠將地理事物進一步整合信息并進行相關的分析,很多的內容都是不可言傳的,因此需要教師進一步加強引導,鄉土材料能夠更加貼近生活,因此會讓學生覺得簡而易懂,容易接受,能夠進一步增強學習過程中的地理實踐能力,對于學生興趣的培養有著促進作用。學生對于感興趣的東西往往會充滿求知欲,也就是能夠從眼神中看出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樣學生就能夠進一步增強學習的能力,加強相關的實踐操作以便于自身技能的提高,一般來說,很多地理環境經過時間的變化之后都會發生相關的改變,有的要經過幾千幾百年,而有的甚至要經歷幾億年,這樣就會出現不同時期的地理變化情況,通過鄉土地理材料,我們可以看出地貌變化的相關過程,能夠讓學生對地貌產生一定的興趣和學習的積極性。
二、要將相關的材料進行有計劃的處理,進一步增強事例的連貫性,能夠使學生通過時間的變化而變化,進一步理解地理變化的過程
對于很多學生來說,思維能夠起到促進的作用,實現地理教學的實踐性,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很多問題都是因為概念不明確而形成的,所以要實現直觀的材料,就要讓學生進一步加強理解。
三、要結合相關的材料展開認知,進一步約束學生的慣性思維,增強學生的觀察能力
這樣,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對事物就會有不同的認知,就能夠觀察相關的內容,能夠進一步解決實驗的問題,懂得很多地理現象都是相互關聯的,能夠形成一種依賴的關系。這樣就能夠將學生周圍的信息進行整合,使得鄉土材料進一步增強實踐性。對于學生來說,要不斷明確相關概念,才能夠進一步養成觀察生活的好習慣。現在,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相關的差距還是存在的,主要是結合地理環境的差異來展示,有著對鄉土知識的認識不足,進一步能夠實事求是,寄托學生的希望,讓學生能夠加強進取的觀念,實現實事求是地艱苦奮斗的思想,讓祖國的未來有希望,努力建設家鄉和祖國的明天。
四、經過研究和結合相關的材料,教師需要進一步引導,使學生能夠充分認識到學習的好處和意義
學生應該實現對地理材料的充分了解,并且也是比較容易接受的,能夠進一步展開討論地理問題,形成總結歸納的好習慣。對于家鄉,每個學生應該都有著比較特殊的眷戀之情,只有進一步在這種感情的基礎上展開想象,才能夠實現對鄉土地理的了解,能夠讓學生進一步激發斗志,能夠想到要建設家鄉,留意家鄉的相關地理特點,能夠進行小組討論,整合相關的信息,完善小論文撰寫的工作等等,讓學生能夠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將自己的各種知識服務于家鄉的建設,還可以看到學生家鄉各方面進程的急速,經濟和文化等發展也能夠對地理學習實現一定的促進作用,能夠對學生產生積極的影響。
綜上所述,對于初中地理教學,需要合理引用相關的地理材料,特別是鄉土地理材料,進一步增強課堂氣氛,完善小組之間的合作,實現和諧共進的模式,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和思維能力,完善、觀察學生的地理學習習慣。同時還可以增強學生對本鄉本土的認識和熱愛,能夠讓學生樹立起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高尚情懷,進一步為建設祖國積累力量。
參考文獻:
[1]徐偉.本科生在地理學習過程中的科研能力培養[A].地理教育與學科發展:中國地理學會2002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2.
[2]顧松剛.淺談大學地理教學中學生管理能力的培養[A].地理教育與學科發展:中國地理學會2002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2.
[3]周亞紅.初中學生地理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原因和對策:簡析我校初中生地理學習情況問卷調查[A].地理教育與學科發展:中國地理學會2002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2.
[4]焦龍河.高中地理教學滲透STS教育的探討[A].地理教育與學科發展:中國地理學會2002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2.
[5]王英,王民.利用心理地圖培養學生地理學科能力[A].地理教育與學科發展:中國地理學會2002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2.
【關鍵詞】實踐活動;地理教學;鄉土地理;創造意識
由于在現在的地理教學中,許多教師選擇不講鄉土地理或者只講與考試相關的鄉土地理知識,更不用說代領同學們開展鄉土地理實踐活動。因而不僅不利于鄉土地理教學的展開,更造成了同學們實踐能力的缺失,在倡導素質教育的今天這是不利于學生全面的成長。同時,在我們這個農業人口占多數的農業縣,我們學校也是農村的孩子居多,開展鄉土地理教學其實是有優勢的。因此筆者根據所在學校的實際情況,淺談一下初中地理教學開展鄉土地理實踐活動的重要性。
一、開展鄉土地理課外活動有利于創造型人才的培養
鄉土地理課外活動是地理教學中發展學生智力與能力,提高創造力最為有效的途徑。因為地理學科內容既涉及自然科學,也涉及社會科學,綜合性很強,而鄉土地理的教學,在綜合性的基礎上,更強調了實踐性,因而課外活動內容十分豐富,從而為提高創造性思維能力提供了可能性。
鄉土地理教學要求通過具有實踐特色的教學過程,讓學生認識家鄉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點,了解家鄉人民如何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初步懂得如何注意協調好家鄉的人地關系以及家鄉經濟建設的戰略方向和美好前景。圍繞以上教學目的而開展的課外實踐活動是豐富多彩的,既可開展野外考察、環境監測、資源考察、規劃開發,又可開展社會調查、參觀旅游等活動。錯綜復雜的自然、社會環境,促使學生在考察活動中動心、動手、動腦,不斷地去接觸、分析、思考、解決一連串的問題,這無疑會提高他們地理觀察和調查。運用地圖、分析和運用地理圖表等能力,對訓練他們的理解、判斷、推理、歸納、綜合、評價等思維能力和發展智力有極大的好處。
二、豐富的地理知識儲備是創造的基礎
地理創造能力是指學生學習地理知識和運用地理知識,新穎、獨特地分析、解決各種地理問題的本領,其核心是創造性思維能力。它的形成和發展是以牢固掌握地理知識為基礎的。人們常說,“無知必無能”,這是很有道理的,不愛學習,知識和經驗貧乏的人,他的認識思維活動不可能發展得很好,當然也就談不上發展創造性思維了。因而地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運用各種方法加強地理知識的傳授,精講多練,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于分析解決問題中掌握好地理知識,并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鼓勵學生自己通過閱讀、觀察、分析、比較、綜合概括,尋求更多的知識。
三、敏銳的地理觀察能力是創造的基本技能
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觀察是思維最重要的能源”。思維無論是反映事物之間的聯系,還是推斷和解決問題,都需要有一個觀察事物、發現事物的過程,一個人如果沒有經過周密的、正確的、系統的觀察,就不可能收集到大量有價值的事實材料,并從中發現新的規律。觀察對一般的思維過程尚且如此重要,進行創造性思維就更需要具有敏銳的觀察力了。因為只有具備了敏銳的觀察力,才能覺察到別人所忽略然而意義卻不尋常的事物或事物細節,才能獲得更多更具體的感性材料,才能形成豐富的表象儲備,否則創造性思維就成為“無米之炊”。尤其是鄉土地理野外考察,由于研究對象都活生生地存在于家鄉周圍環境之中,只有堅持實地觀察,才能獲得極為豐富的地理知識,才能進一步經過創造性思維產生出創造性的產品來。因而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應成為教師開展鄉土地理課外活動的首要教學目標。而要在有限的時間內,提高對復雜對象的觀察效果,沒有周密安排是不行的。
四、掌握創造性思維方法是提高創造力的關鍵
1、以形象思維、邏輯思維的綜合運用,增強創造力
地球上的地理事物是在各種地理要素共同影響下的產物,各種地理要素之間存在著相互制約、相互作用的錯綜復雜關系,具有綜合性的特點;同時,一切地理事物都分布在一定的地理空間,表現為一定的“點、線、面”的結合,具有區域性的特點。這使得我們在研究它們的關系或解決地理問題時,既要運用形象思維,形成直覺的表象,經過類比、聯想、想象等活動而使其思維產品具有創造性;也要運用抽象的邏輯思維,去分析資料、形成概念、尋找問題的癥結、檢驗假設。只有這樣才能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2、重視發散性思維能力的培養
發散性思維是對同一問題多角度、多方向尋求答案的思維過程,地理要素之間錯綜復雜的關系,決定了地理事物的形成。變化與發展具有一果多因、一因多果的特性,這就為學生進行發散性思維活動提供了豐富的思維材料。教師應善于捕捉與構想克服思維定勢的問題,提高學生變通求異能力,在活動中可采用逆向、橫向、多向等思維方法,加強對學生發散性思維的培養。
總之,開展鄉土地理課外活動,可以讓學生真實地了解到家鄉的地理狀況,激發和培養創造意識和毅力,在實地考察中,學生們提高了地理觀察力,豐富了地理知識,懂得了如何注意協調家鄉的人地關系,并在分析和解決遇到的地理問題過程中,提高了創造性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柯志坤.淺淡初中地理課中的鄉土地理教學[J].讀與寫雜志,2012(4).
[2]孫智慧.鄉土地理材料在地理教學中的運用――以必修 2《交通運輸布局及其影響》教學為例[J].現代閱讀,2012(5).
[3]蔡梅.鄉土地理教材的開發與應用[J].上海教育科研,2012(8).
[4]周立葉.淺談初中地理教學中的創新教育[J].教學研究,2012(9).
[5]侯麗敏.從實際出發提高初中地理教學的有效性[J].教學研究,2012(9).
【關鍵詞】新課標;鄉土地理;教師要求;南陽市
本文共分為兩部分,分別從鄉土地理教學的目的和意義,教師在鄉土地理教學中的作用來論述新課標下的鄉土地理教學。
一、鄉土地理教學的目的和意義
(一)鄉土地理教學的目的
鄉土地理是指本鄉本土的地理。課程標準把“鄉土地理”作為中學地理教學中的重要內容之一,其目的正如課程標準中所指出的:“幫助學生認識學校所在地區的生活環境,引導學生學以致用,培養學生實踐能力,樹立可持續發展的觀念,增強愛國、愛家鄉的情感?!蔽艺J為課程標準中的這段話包含有四層意思:
1.認識家鄉的地理環境
雖然鄉土地理講的是學生家鄉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也許是學生熟識的,但是,這并不等于學生已認識和理解了家鄉的地理環境,這中間還有一個將感知提升為理性認識的過程。鄉土地理教學的目標之一,就是要幫助學生以實踐和綜合學習為主要學習途徑,認識家鄉的地理環境。
2.增強愛國、愛家鄉的情感
鄉土是學生觀察、了解祖國的“窗口”,通過鄉土地理的學習,可以讓學生對祖國有更深切的感受,從而有助于學生萌發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感。因此,課程標準把增強愛國、愛家鄉的情感作為鄉土地理學習的目標之一。
3.培養學生實踐能力
從上邊的結構圖我們可以看出“鄉土地理”的教學安排在九年義務教育地理教學的最后部分,并作為綜合學習的載體是因為學生通過學習“地球和地圖”、“世界地理”和“中國地理”,已初步掌握了一定的地理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從而有可能將所學得的地理方法運用于鄉土地理的學習;同時.由于"鄉土地理"所屬的范圍就在學生身邊,更加貼近學生生活實踐,因而更利于學生好展野外考察或社會調查等地理實踐活動。
4.培養學生樹立可持續發展的觀念
課程標準中要求:“鄉土地理要結合所在地區的自然、經濟、社會發展實際,突出區域地理特征,體現人地關系協調和可持續發展的觀念?!?/p>
可持續發展觀念,是指即滿足現代人的需求,又不削弱滿足子孫后代需求的發展,是人們在反思人類改造利用自然的實踐中形成的,因此,只通過從書本到書本從理論到理論,是難以真正確立的;而通過鄉土地理的學習,結合觀察、考察、調查等實踐分析自然條件對家鄉社會、經濟、環境、生態、文化、生活諸方面的影響以及當地人民的生產,生活等事件對家鄉自然環境的影響在理論聯系實際中才能逐步確立。換句話說,可持續發展觀念的確立具有很強的實踐性,而鄉土地理的學習只能較好地體現了這種實踐。因此,課程標準也把培養學生樹立可持續發展的觀念作為鄉土地理學習的目標之一。
(二)鄉土地理教學的意義
通過鄉土地理教學,實現上述教學目標也就能充分體現學習鄉土地理的重大意義。
1.一般說來,鄉土是學生自幼生活并在這里成長的地方,因而也是學生所熟悉的地方通過鄉土地理學習,能使學生親身感受到家鄉伴隨自己成長而發生的變化。也就是說,鄉土地理具有更貼近學生生活的特點。因此家鄉的山山水水、家鄉人民的勤勞奮發的精神、家鄉的 變化等等,這些都是學生能切身感受到的生動的事實,其遠勝于一般地理教學中那些只有文字描述、圖片展示或錄像等音像展現的事實因而也就更有助于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感。同時,家鄉的故土情結,可以激發學生樹立改造家鄉、建設家鄉的崇高志向,這就有助于促進學生將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付諸實踐。
2.鄉土地理的學習,因其可緊密聯系當地社會和經濟建設的實踐從而能有力地促進課本知識與實踐活動的聯系。防災減災等地理基礎知識以及繪制地圖、地理野外考察和社會調查等地理基本技能,學生都可緊密結合鄉土地理的學習應用于地理實踐。
3.通過這樣的地理實踐,不僅有助于培養、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而且還可在考察、調查等實踐中,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同他人合作共事的精神、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二、教師在鄉土地理中的作用
教師在鄉土地理教學中的指導作用,應從鄉土地理教學的特點出發,才能發揮其有效的作用,從而才能實現鄉土地理教學的目標。
(一)鄉土地理教學的主要特點
鄉土地理作為小區域地理,其與世界地理、中國地理都作為區域地理,在教學中具有區域性、綜合性和空間性等共同特點;然而其又有不同于世界地理、中國地理教學的特點。
1.實踐性
鄉土地理教學最顯著的特點是教學途徑的實踐性。地理課程標準中的“活動建議”要求開展:“繪制反映學校或家庭所在地的示意圖”;“查閱以前的鄉土地圖,討論家鄉有哪些變化”;“圍繞家鄉的環境與發展問題,開展地理調查”;“開展鄉土地理的野外考察和社會調查”等活動。這些都是實踐性很強的教學活動。由于鄉土地理的教學內容緊密聯系家鄉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的實際,這就為在鄉土地理教學中開展地理實踐活動提供了可能的條件。
2.開放性
鄉土地理教學中的開放性特點是由其實踐性特點和培養學生探究學習能力所決定的。鄉土地理教學的實踐性,要求學生走出課堂,到野外去考察、走進社會展開調查。這是教學形式上的開放,由課堂走向自然、走向社會。
為培養學生探究學習能力,就應結合鄉土地理教學的實踐性放手由學生自由選擇單一的或綜合的地理問題開展野外考察或社會調查。這是教學內容的開放性,由教師選定學習內容轉變為由學生自由選擇學習、探究的內容。
3.綜合性
這里所指的綜合性是指學習的綜合性,這與地理學固有的綜合性特點既有聯系,又有區別。我們在進行世界地理、中國地理教學中,雖也強調綜合性,但在教學中總是按構成地理環境的各要素,分為世界的地形、世界的氣候、中國的地形、中國的氣候、中國的農業和工業等章節進行教學的,其間雖也探討地形對氣候的影響、地理環境對工農業生產的影響等,但是,在鄉土地理學習中,應更強調學習的綜合性,亦即要求學生在學習中,綜合運用所學的地理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通過觀察、考察、調查等實踐,分析認識家鄉地理環境。
(二)鄉土地理教學對教師提出的要求
鄉土地理教學中的實踐性、開放性和學習的綜合性特點,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熟悉家鄉的地理
熟悉家鄉的地理,是教師能按課程標準要求高質量地完成鄉土地理教學的必備的基礎條件。很難想象,對自己家鄉的地理都不熟悉的教師,能很好地教好鄉土地理。當然作為一個地方的地理教師,很可能是外鄉人士,那么你要教好當地的鄉土地理,就必須盡快地熟悉當地的地理環境,將自己融入當地的社會中去。
要熟悉家鄉的地理,應盡可能地收集有關家鄉各方面的資料,如地方志,特別是近期的有關家鄉建設的新聞報道,甚至包括鄉土文學、鄉土歷史方面的資料,拓展自己的視野,加深自己對家鄉的認識。這時,一說到家鄉,你便可如數家珍般地娓娓道來;這樣,就可能以你對家鄉的深情感染學生,激發學生深入了解家鄉的情感。
2.地理實踐能力
實踐性是鄉土地理教學中最顯著的特點,要求教師必須具有很強的地理實踐能力。鄉土地理教學中,作為教師,要組織學生開展地理實踐,因此,還應具備組織、指導開展地理實踐的能力。
3.了解學生
根據素質教育的要求,鄉土地理教學也必須重視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要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必須從學生的認知能力、學生的學習興趣出發。因此,作為教師,必須了解自己的學生,他們的興趣點,他們的認知水平,還要善于捕捉學生的思想火花。這樣才能在指導學生開展野外考察、社會調查中,幫助學生自己選擇、確立課程標準所要求的,而又是學生感興趣的、適合學生認知水平的考察或調查的課題。
(三)鄉土地理教學要求解析
課程標準中關于鄉土地理的教學要求共有十多條(包括“活動建議”),現擇要加以分析。
1.“分析、評價家鄉地理位置特點” 以南陽市為例:
位置:教師可指導學生閱讀河南省地圖,使學生首先認識到南陽市地處河南省西南部,居“襟三山而帶群湖,枕伏牛而蹬江漢”的南陽盆地之中,為豫西、鄂、陜三省交界處的重要城市。市區北、東、西三面均為伏牛山脈所環抱,南面與湖北重鎮襄陽市(原襄樊市)相通,同為“宛襄盆地”。
地勢:然后引導學生結合南陽周圍的地形分析其地理位置的特點,并作出評價。
南陽市的地勢由西北向東南自然傾斜,東北面有盛產碧玉的獨山,標高367.9米,為市區最高點。整個市區處于白河的地勢平坦的二級階地上。
2.“利用圖文材料和歷史檔案,說明家鄉主要地理事物的變遷及原因”
例如;南陽舊城格局為六關。即東關、南關、西關、北關、小東關、小西關。老城內的主要街道布局基本上是三經四緯相互交叉,將城區劃分為十二個方塊,保持著棋盤形的民族特色?,F在由于社會的發展,城市框架的不斷拉大,很多地方已經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引導學生就此問題開展社會調查,利用假期走訪老城老街,感受鄉土文化的變遷。
關鍵詞:鄉土地理;課堂教學;意義
鄉土地理是我國地理課堂內容重要的組成部分,在地理教學中占據著獨一無二的位置。鄉土地理的教學有助于學生更加深入了解家鄉地理環境風俗習慣,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但是目前在很多高中地理教學之中,很多教師忽略了鄉土地理的重要性,造成了地理教學和鄉土地理教學嚴重脫軌,不利于學生地理水平的整體提高。
一、應用鄉土地理有助于提高學習興趣和培養學習習慣
1.提高學習興趣
長期以來,我國的教育方式過于單一,教師的教育方法顯然不能滿足學生如今的學習需求。這就導致學生在學習中沒有學習興趣,地理水平無法提高。由于高中地理知識比初中地理知識更加抽象復雜,學生在學習上表現得也比較困難,間接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要想提高學生的地理水平,應該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芭d趣是最好的教師”,只有學生有了學習興趣,才能主動地學習地理知識。教師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時,可以利用鄉土地理知識誘發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從學生最熟悉的地理環境入手,能讓學生感到十分親切,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鄉土地理教學資源具有易懂、親切、有感染力的特點。教師可以靈活地將其運用在地理教學課堂之中,極大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例如在講解《人口數量變化》一課時,教師就可以結合身邊的現象,對學生進行引導。
2.增強學生自主學習性
學生的自主學習性,是我國教育改革中明確指出的要求。要求教師必須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在地理教學環節設置中,如果教師偏離了學生的生活,那么學生便沒有參與積極性,教學質量也大打折扣。此外,一些教師不注重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讓學生領會不到知識的本質,也使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于高中生來說,鄉土是他們成長的地方。因此,學生對于這個環境是非常熟悉和熱愛的。在地理教學中,不但要注重理論知識,還要注重學生的實踐。教師可以利用鄉土環境讓學生反復觀察,進行實踐,然后得出結論。在學生的實踐過程中,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還增強了學生的自主學習性。
二、應用鄉土地理有助于簡單教學,培養感情
1.利用鄉土地理資源把問題簡單化
高中生掌握地理知識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因此教師在學生的教學中要循循善誘,富有耐心地指導學生掌握知識。高中地理知識對比中學地理知識更增添了難度,同時也變得更加抽象化。那么,如何將復雜抽象的地理知識轉變得簡單明了呢?這一直是高中地理教師不斷探討的難題。對此,筆者覺得利用鄉土地理資源能夠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可以將鄉土資源靈活地運用在學生地理教學中,讓學生明白地理知識并不復雜,而是來源于生活。比如在《氣候的形成與變化》一課中,教師可以利用鄉土的氣候情況為學生進行詳細分析,讓學生在討論中不知不覺地掌握地理知識。
2.有助于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
地理這門學科對于學生來說是一門實用性較強、生活性較強的學科。地理學科的教學終級目標是培養學生愛祖國、愛家鄉的情感。教師在講解地理教學內容時,大膽利用家鄉資源,給學生展現家鄉的風采,激發學生對家鄉的熱愛之情。同時,學生還可以通過教學內容了解祖國的地理環境,欣賞祖國的大好河川,也激發了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
三、應用鄉土地理有助于提高地理教學課堂質量
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才能促進全面提升學生的地理水平。因此,高中地理教師應該通過不同策略來提高教學質量。首先教師應該對教學內容做好充足的準備,在教學前,應該合理設置好教學環節以及教學目標。同時,教師應該抓住本節課的重難點,再將其與鄉土地理資源進行綜合,讓知識難點表達得更加直觀,這樣才能使課堂教學質量從根源上提高。其次,教師應該多安排學生進行實踐,鼓勵學生利用現有的鄉土資源進行實踐操作,這能夠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實踐中,讓學生在實踐中提高地理水平,從而提高教師的地理教學質量。綜上所述,鄉土地理對于地理課堂教學有著很重要的意義,有助于提高地理教學質量。因此,作為地理教師,應該充分利用現有的鄉土地理資源在地理教學中進行綜合運用,提升學生的地理水平,促進學生今后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翁秀蘭.利用農村鄉土地理資源,構建開放性地理課堂:初中地理教學的啟迪[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3(2):74-75.
關鍵詞:新課程 素質教育 鄉土地理教學 發展對策
中圖分類號:G633.5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3)09-0137-03
1 前言
中學地理素質教育是實現全民族素質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1]。中學地理素質教育著眼于長遠發展,以全面提高學生地理知識、地理能力、思想道德水平為宗旨。而鄉土地理是指本鄉本土的地理,鄉土地理教學中對本地區自然條件、人文社會景觀等內容的傳播在提高中學生素質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也逐漸成為現今中學地理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伴隨著國家新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鄉土地理研究本地區地理的特點以及鄉土地理本身教學內容具有的實踐性和時代性、教學方法的靈活性和通過對學生家鄉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的教育,可以讓學生對祖國、對家鄉有更深切的感受,從而也激發了學生對祖國、對家鄉的熱愛,從而培養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觀[2]。
雖然目前已有大量關于鄉土地理教學的研究問世,但大部分都是集中于對鄉土地理教學的應用研究,而對于鄉土地理教學的起源、演變以及發展對策思考卻很少見到。而這種縱向思考卻是對于鄉土地理教學能否在未來以系統化形式發展極具重要意義的一面,也是未來中學素質教育能否有效實施的重要載體。本文立足于對我國鄉土地理教學的實際情況,通過對鄉土地理教學中的基本內容,包括教材編寫、實踐活動、教學研究等方面的發展進行了動態系統的研究,明確鄉土地理教學的發展歷程中的變化特點,以進一步深化鄉土地理教學理論和實踐活動研究,最終科學的開展日常中學鄉土地理教學。
2 國內外中學鄉土地理教學現狀
國外非常重視中學鄉土地理教學,許多國家已經把中學鄉土地理納入中學地理教學的必修課程,并列為成績考核項目。目前對于中學鄉土地理教學課程的安排主要分為兩種類型,一是單獨設置鄉土地理內容,如英國、日本等國家;另外一種是把鄉土地理內容講授穿插到本國和本省地理教學內容中,如澳大利亞。而美國的鄉土地理教育是積極引導學生開展形式多樣的課堂演示獲得和課外獲得,如調查文化景觀的外方法,從而提供學生實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創新精神。
我國在中學鄉土地理教學方面經過多年的努力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大部分省市自治區都編寫了鄉土地理教科書,如《天津地理》[3]、《上海地理》[4]、《重慶地理》[5]等。有些省市還形成了互相銜接配套的教材,編制了鄉土地理地圖冊,開展了以幻燈片、鄉土地理影像片段、鄉土地理課外讀物等多種形式的多元化教學方式。許多學者也深入開展了對鄉土地理教學的研究,如《中學鄉土地理教學與鄉土地理研究》、《中學鄉土地理教學與鄉土地理研究》[6]以及焦洪霞的《高中地理教學中鄉土地理課程資源開發利用研究》等。大量的研究性成果從鄉土地理教學的課程資源建設、教學案例設計、課堂教學、教材編寫、實踐活動等方面在理論性和實踐性上極大地豐富了鄉土地理教學的發展。
3 我國鄉土地理教學的發展歷程
我國鄉土地理教學的發展主要體現在教材編寫和實踐活動兩方面。
3.1教材編寫
我國對于鄉土地理教材的編寫起源于20世紀80年代。當時鄉土地理教材在內容結構上主要以地理要素并列式類型為主;內容選擇緊緊停留在鄉土自然和人文景觀的簡單介紹;在圖像類型上數量偏低,文字篇幅比重占有較大,圖像的類型較為單一;欄目設置主要以作業練習達到回顧知識的目的,教學功能低下。90年代后,鄉土地理教材在編排體系上側重各要素素材并加以提煉;內容選擇上增加了旅游和環境保護等知識性內容;增加了圖像數量并擴大了圖像呈現方式,例如地圖、景觀圖、示意圖、統計圖、表格等類型 [7]。2000年以后,鄉土地理教學進入了快速發展期。編排體系發生了重大改變,既有地理要素并列式,也有地理特征標題式,甚至還有混合式類型;內容選擇上力求簡潔和突出鄉土區域特征,反應鄉土時代鮮明特點和發展情況;圖像數量和圖幅密度也有較大提升,圖像類型和圖文的配置也逐漸趨于合理,生動直觀形象的向學生呈現。
3.2實踐活動
伴隨著地理教材編寫的開展,在20世紀80年代全日制中學地理教學大綱就明確指出了要注意指導和加強地理教學的實踐環節[8]。但是在當時那個年代,能夠開展地理課外活動范圍僅僅局限于少量條件較好的學校,其他大部分學校的教師仍然只能在課堂上進行簡單的演示。進入90年代后,在實踐內容上較為豐富起來,增加了家鄉知識、實習基地等內容,在鄉土人文地理方面也有所提高。21世紀后,中學鄉土地理教學實踐活動開展的內容和形式上發生了顯著的新變化。各個學校舉辦了各種形式的地理實踐活動,如調查型、觀察型、填表型、論文型、分析和討論型等實踐活動類型。此外,還開展了展覽演示、演講比賽、論文征文、地理晚會等活動。而在內容上不僅有鄉土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內容,并且還結合了地理學科和鄉土地理的特點,側重培養了學生綜合思維和想象能力。
3.3 教學研究
同樣,在19世紀80年代,關于鄉土地理教學研究處于起步和探索期,主要集中研究編寫鄉土地理教材和指導地理活動的開展。進入90年代,地理工作者對鄉土地理教材的研究,不管是教材編寫內容的選擇和呈現方式,還是內容的編排體系等方面都發生了實質的變化,提高了鄉土地理教材的質量,此時還融入了對實踐活動的研究。進入21世紀新時期,鄉土地理研究以對鄉土地理教學案例(設計)為側重點進行了探索性研究,通過對案例引入、案例討論、概括總結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生活和身邊環境的地理現象和地理問題。
4 促進中學鄉土地理教學發展的策略
通過對我國鄉土地理教學在教材編寫、實踐活動、教學研究等方面的發展回顧,結合現行中學鄉土地理教學實際,本章重點探討了在中學地理教學中鄉土教學的一些發展啟示和教學建議。
4.1深化鄉土地理教材編寫
鄉土地理教材應有“鄉土味”、“鄉土氣息”,精選最有鄉土特色的素材,采用反映當地人文社會的最新資料,并具有在實踐中引導學生投身于課外實踐的功能,發展學生的地理學習智力與技能[9][10]。教材呈現方式上應注重優化性,科學地激發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構建開發式的教科書呈現方式。文字表述應注意淺顯易懂,易于學生接受和理解,盡可能多使用地圖、示意圖、表格、統計圖、漫畫等圖像類型呈現教學內容,讓學生更直觀的感知學習內容;圖文并茂可以使鄉土地理教材內容的呈現達到更好的效果[11]。
4.2開展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
鄉土地理課堂教學具有重要的地位,主要形式可以采取辯論、競賽、討論、演講、表演、游戲以及觀看影片等。在課堂教學范式上可以采取激發興趣-確定課題-參與學習-小組協作-學會學習的方式實施。以《重慶地理》為教學案例。第一章:巴渝之鄉是從地理位置、行政區劃、人口、面積等方面介紹重慶,主要目的就是讓學生首先宏觀的認識自己的家園。就學生本身而言,由于生活在重慶,對重慶或多或少都有了解,稍加引導便可以自主、合作的開展學習,通過分組,布置課題,學生自己查找材料,以重慶的城市特色為主題來介紹重慶。
課外實踐活動主要是由教師引導學生親自參與的活動形式。課外實踐必須實行開放式教學,給學生提供實踐的機會?,F階段我國鄉土地理實踐活動方式比較少,需充分開發和利用校內和校外資源開展靈活多樣沒內容豐富的實踐活動[12]。教師應鼓勵學生自發組成興趣小組開展各種鄉土地理實踐活動并充分利用當地資源,比如科技館、氣象站、水文站、天文館、公園等豐富鄉土地理實踐活動的形式。以《重慶地理》第五章為例,主題是保護環境,建設美麗家鄉,從重慶環境綜合治理、城鄉建設等方面來介紹重慶。教師便可將學生分成若干學習小組,確定研究課題。例如大氣環境興趣組可以聯系氣象臺參觀訪問;水環境組可以到城市內河去實地調查;固體廢物研究組可以到重慶主城的三個垃圾處理廠調查訪問等。最終形成一個研究性的學習報告,并通過學習交流,對家鄉環境有更全面、更深刻的認識。
4.3 深入拓展鄉土地理教學研究
開展鄉土地理教學研究有助于進一步提高地理教師教學的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實現靈活多樣化和開放性的教學。鄉土地理教學的研究內容應該重視全方位、多角度、多層次研究,擴大研究內容的廣度和深度,進而深化鄉土地理教學研究。我國在鄉土地理研究方面基礎理論層面研究薄弱,主要局限于教材編寫、實踐活動等方面的研究[13],今后應注重以教學實踐者、課程實施者的角度和視野來探索區域鄉土教學的規律和探索鄉土地理教學實施的策略,以推動鄉土地理研究的有效實施。
4.4積極探索鄉土地理教學模式
新課程的教學不以幫助學生掌握知識作為最終目標,而以素質教育為最終目標,地理新課程標準的理念要新的學習方式和教學方式[14]。鄉土地理教學亦然如此,應以其實踐性、直觀性、綜合性、時代性等特點著力推動情景式教學、案例教學以及合作教學模式等[15]。
4.4.1情景教學
情景教學主要有實地活動教學和角色扮演兩種類型[16]。情景教學設計實踐活動前要做好準備工作,比如相關的地圖、 圖片、遙感圖像、文獻和統計資料以及工具等,還要做好地理活動教學設計。在活動進行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有針對地進行指導。地理活動結束后,教師需要及時組織學生整理調查資料,總結結論,撰寫調查報告并組織評價[17]。以重慶“四山”生態屏障重要功能區地理觀測、調查計劃為例,活動要求應包括:(1)了解功能區的歷史;(2)觀測功能區的地質構造、地貌類型;(3)觀察區內主要的樹種,初步了解地帶性植被類型的氣候特點;(4)了解區內地形、地質、氣候、土壤、植被等各個自然條件的相互聯系和作用,培養學生觀察和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準備工作包括:(1)確定考察路線和考察點,熟悉區內巖石和主要樹種分布。(2)帶好指南針、圖紙、小墊板等野外調查工具。工作安排包括:(1)收集有關資料,并且到野外觀察點作好預習工作;(2)指導教師向學生做有關地理研究問題的業務報告;(3)根據實地活動的收獲,寫成鄉土地理研究書面報告。
角色扮演情景教學模式應按選材與改編的內容進行角色分配,使學生清楚角色要求,了解角色特性。在布置任務時,緊密聯系內容,逐步加大難度,從而使學生扮演的角色真實豐滿。鄉土地理的場景可以在戶外與實踐活動相結合,讓學生仔細觀察并做好表演記錄,而教師通過點頭 手勢、眼神、微笑等來表達肯定和贊賞,對學生一時表達不出的內容通過口型或形體語言進行提示,對非嚴重性錯誤可以記錄下來,在活動結束后以引導的方式提出。最后教師通過觀察、討論與評價等形式,使學生進行充分討論,培養其思維與質疑能力,進而引起學生發自內心的思考或見解。
4.4.2案例教學
案例教學是通過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采用案例組織學生學習研究,培養學生地理能力的過程[18]。鄉土地理案例教學設計過程可以首先提出案例,接著分析案例,最終評價案例模式展開。在方法上要注重直觀性和多樣性,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采用師生閱讀、學案配合、圖表展示、實景模擬、多媒體展示等多樣化的方式出示案例,以最適合案例內容最能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展示方法抓住學生的“興奮點”,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4.4.3合作教學
合作教學模式是一種參與式或協作式的教學方法,以學生為中心,充分利用教學手段,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以及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信息交流,使學生深刻體會和掌握所學知識[19]。在實施過程中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的性別、興趣、能力、性格特點、智力差異等因素,根據內容的需要每組分3-5名同學,組內要有學習好的、也要有學習較差的學生。小組成員的作為宜采用就近原則,確定各個成員的職責,使成員感到自己和全體成員的緊密關系。教師當好促進者的角色,發揮好協調、激發、合作監控的作用,并建立評價機制,合理的運用技巧激發成員的參與性。
5 結語
鄉土地理教學是中學地理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和落實地理新課程理念方面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就我國近幾十年來的鄉土地理教學發展的各個方面對比剖析,概括了我國各個階段鄉土地理教學的變化特征,并適當地提出了中學鄉土地理教學今后的發展對策,以及提出了一些易操作的教學模式,可供廣大地理教師在進行鄉土教學時參考。
參考文獻:
[1]付賀梅,王立紅.鄉土地理新課程教學是進行素質教育的重要渠道[J].成都教育學院報.2004,(11).
[2]趙國軍.重慶鄉土地理教學發展變化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1.
[3]仲小敏,李兆江.天津地理[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4]上海教育出版社.上海鄉土地理[M].1984.
[5]重慶教育科學研究院編著.重慶地理[M].2011.
[6]楊慎德.中學鄉土地理教學與鄉土地理研究[M],1992.
[7]陳勝慶.鄉土地理教育新論[M].北京:測繪出版社,2001.
[8]陳爾壽.加強鄉土地理教學,為家鄉建設服務[J].課程.教材.教法,1989(4):94-95.
[9]鄭耀星.地理教學論與地理教學改革[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10]張君政.鄉土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運用[J].大連教育學院學報,87.
[11]古偉僑.淺談鄉土地理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運用[J].科技信息,771.
[12]郭衛紅.對鄉土地理教學實踐方案的探討[J].甘肅教育,2009,(1).
[13]羅莉.研究性學習在初中鄉土地理教學中的運用[J].文教資料,2009,(12).
[14]方剛,王川石,陳建永.中學地理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的途徑探討[J].宿州學院學報,2002(1):118-119,136.
[15]董瑞霞.高中地理教學中如何滲透鄉土地理教育[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0(11):111.
[16]黃貴賢.關于中學開展鄉土地理教育的幾點探討[J].華章, 2010(12): 120.
[17]金明玉.鄉土地理的有效運用策略[J].中國新產品新技術,2009(23):230.
《地理課程標準》在設計思路中指出“提倡把鄉土地理作為綜合性學習的載體”,鄉土地理教學基本理念上要體現“學習對生活有用”、“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功能,讓學生通過“積極探究”、“形成主動學習的態度”。所以鄉土地理教學應該能在“幫助學生認識學校所在地區的生活環境,引導學生學以致用,培養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增強愛國、愛家鄉的情感,樹立可持續發展的觀念等,有著重要而特殊的作用”。
基于地理教學要求并結合漳州“十一五規劃”出臺的新情況,筆者嘗試對新形勢下《漳州地理》教學進行一番探索,并對教學內容與方法提出自己的看法。
一、明確地理教學的指導思想,突出服務地方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功能
鄉土地理教學,其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培養家鄉未來的建設人才。由于受傳統教學的影響,鄉土地理教學常與地方經濟與社會有著“貌合神離”的情況,教學中過分強調地理學科的系統性、科學性,而忽視對地方經濟發展的服務功能。由于以往強調地理學科的系統性、科學性,要求教學內容面面俱到,反而削弱了鄉土地理最主要的功能。由于學習內容繁雜,缺乏實用性,學生學過容易忘。這種鄉土地理的教學對培養家鄉建設人才作用不大。為此,我們要進一步明確鄉土地理教學的指導思想,鎖定服務地方經濟與社會發展目標,開展鄉土地理教學,使鄉土地理教學更具有針對性、導向性與有效性。
那么如何準確把握地方經濟與社會發展脈絡呢?在我國,從中央到省、地市,每五年都有一個五年規劃(原先稱計劃)。它“主要闡述政府戰略意圖,明確政府工作重點,引導市場行為方向,是其后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的宏偉藍圖和行動綱領,是政府履行經濟調節、市場監督、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責的重要依據”。它是根據各地的實際情況而編定的,凝聚了各方智慧,具有權威性、前瞻性、導向性和針對性。從五年規劃中,我們可以把握該地區經濟與社會發展的戰略定位與發展方向。在鄉土地理教學時以此為依據,將鄉土地理與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緊密結合。以漳州為例,在鄉土地理教學時就必須把握“漳州十一五規劃”中幾個關鍵詞:工業立市,對臺、農業、港口、區域比較優勢,兩岸經貿合作基地、新興制造業基地和優質食品供應基地,生態工貿港口城市。這樣的指導思想更具有現實意義。
二、以突出的區域特征為教學重點,注重區域特征的時代特色
鄉土地理教學既然要教出鄉土氣息,學出鄉土味道,就必須選擇有時代特色的區域內容,并合理加以組合,這樣才能發揮其教學功能。在內容選擇上,從鄉土教材的目錄可推知大體。以漳州為例,2002年出版的《漳州地理》的目錄是:
第一章閩南沿海的僑鄉
1.位置優越利于開放2.行政區劃以市帶縣3.重要僑鄉臺胞祖地
第二章南亞熱帶的自然環境
1.山丘廣布海岸曲折2.暖熱濕潤氣候宜人3.河川密布程短流急
第三章穩步發展的“魚米花果之鄉”
1.因地制宜多種農業2.發揮優勢輕工為先
3.交通便利貿易繁榮4.風景名勝二線五區
第四章保護環境與城市建設
1.環境保護初見成效2.歷史名城日新月異
該目錄將漳州區域特征列為四章十二個小專題,在突出特征的同時,又顧及鄉土地理的體系。這樣,從章節到小專題,注意突出鄉土特色,主題鮮明,內容比較簡捷,也能顧及鄉土地理體系。但是從目錄的排列上可以看出帶有“八股”教條的痕跡,特別是割裂自然條件和經濟活動之間的關系,割裂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的關系??紤]2002年出版的《漳州地理》撰稿的時間是在“漳州十五計劃”期間,當時漳州的經濟規模還很小,發展之路還處于探索實踐階段。如今,“漳州十一五規劃”已出臺,工業立市、建設海峽西岸生態工貿港口城市正按照規劃有效實施,基礎課程改革在漳州大地方興未艾。在此形勢下,如仍按上述內容組織教學,已經不能很好地體現出鄉土地理教學鮮明的時代特色來了。
為了突出漳州的時代特色,以目前漳州最突出的區域特征為教學重點,筆者嘗試從六個專題進行教學。這六個專題是:
1.漳州概況2.優質食品供應基地
3.新興制造業基地4.兩岸經貿合作基地
5.環境保護與防災減災6.我的責任
這樣的教學安排,目的不在于標新立異,全盤否認舊有教材,而在于突出漳州新形勢下的地理教學功能,讓學生通過探索與實踐,真正學到“對生活有用的地理”。
三、以探究性實踐活動為主要學習方式,讓學生掌握地理技能,樹立科學的人地觀
在組織學生進行探索與實踐方面,鄉土地理教學的傳統做法是在完成鄉土地理知識教學體系后,安排一次野外考察(地點大多選在旅游景點)。這是鄉土地理教學最吸引學生的活動內容。通過野外考察撰寫心得或小論文。這樣的組織教學形式,多了些“玩”的感彩而少了些深入思考的內容,教育功能比較有限,與《地理課程標準》中強調“對生活有用的地理”、“鼓勵積極探究,使學生了解地理知識的功能和價值”的理念還有距離,同時在現有的“安全第一”的形勢下,這樣的“考察”也難于成行。
在課程改革日益深入的今天,我們可以組織開展探究性的鄉土地理課題研究。這樣做,少了教師的安全責任和課時數少的憂慮、多了學生的獨立鉆研和體驗,對使學生真實體驗地理知識的功能和價值,培養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和探究意識,進而激發愛家鄉,建設家鄉的熱情大有好處。
組織開展探究性的鄉土地理課題研究,教師的作用主要是做好組織策劃引導工作。以《漳州地理》為例,在教學第六個專題“我的責任”中,其核心教學目的就是通過對某一鄉土問題的探究,綜合演練地理技能和技巧,樹立科學的人地觀。筆者認為可從以下三方面入手:
1.提供有價值的鄉土課題。如:持續強降雨天氣對漳州的影響、臺風在漳州的功與過、九龍江的價值、漳州市區生活飲用水現狀調查、漳州市區公交車現狀調查、漳州物業管理和社區、漳州舊城改造與新城區建設、風味小吃與漳州經濟、漳州名片等課題,供學生選擇。
2.協助學生確定課題研究方向;指導學生收集材料,研究前人對這一問題的看法;啟發學生發現新的問題,提出新的研究課題;確定研究方法。
3.匯總探究成果。要求學生對每一研究課題的內容進行整合、提升,寫成鄉土論文或制成課件。之后地理教師對全年段的課題探究成果進行匯總評比,選出優秀鄉土論文若干篇,匯集成冊,供下一屆學生借鑒、參考;最后召開年段學生大會,舉辦“我的責任”鄉土地理探究性學習成果報告會。
當前,在鄉土地理教學評價上,福建省大多數地區還停留在地理中考卷中那10分的量上,與鄉土探究性實踐成果毫無聯系。這與“把鄉土地理做為綜合性學習的載體”存在差距。建議可借鑒理化、生物學科的做法(把實驗分開考查,成績記入總分),將鄉土地理探究性論文折算成分數,計入地理中考總分。
四、結束語
隨著經濟與社會的深入發展,各地區經濟與社會發展的戰略定位和發展方向逐漸科學化、明朗化。鄉土地理教學要適應地方經濟與社會的發展,打破傳統地理體系,轉變教學指導思想,緊跟地方經濟與社會發展五年規劃,為地方經濟與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培養合格的未來建設人才,使鄉土地理教學真正成為“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使鄉土地理真正成為學生“綜合性學習的載體”。
參考文獻:
[1]地理課程標準.人民教育出版社.
[2]福建省課改實驗區初中畢業、升學考試試卷質量分析評價報告(地理).地理學科評價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