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20 14:46:0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數學探究小報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我最喜歡的作業莫過于探究作業了。不用在數學的世界里列式解答;也不用在語文的海洋中寫字思索;更不用在英語的天空上冥思苦想。
每周一老師都會給我們上探究課,有一次褚老師給我們留了一個家庭作業:搜集你家鄉的資料。于是,我回到家,做完作業,就和媽媽一起討論怎么做。上海的特色景點很多,又有悠長的歷史文化,可我怎么向同學介紹呢?看著我苦惱的樣子,媽媽和悅地對我說:“你可以到‘百度’去搜索,看你能找到什么需要的圖片和資料?!甭犃藡寢尩慕ㄗh,我上網上輸入“上海的特色景點和風俗”,結果,一下子跳出來很多信息,還有好多漂亮的圖片呢!我和媽媽精挑細選,把我們要的資料都復制出來,還選了12張具有上海特色景點和風俗文化的圖片。
我把資料和圖片放在一起,一邊請教媽媽看有啥問題,一邊做著更合適的調整。媽媽在一旁問我:“你們老師是要做成PPT還是要拉出來做成小報的?”“要拉出來做小報的。”我興奮地說。“哦,知道了,”媽媽溫柔地說,“那我明天到單位里幫你打印出來?!?/p>
第二天晚上,媽媽回家后,把小報給我看,我覺得做的還不錯。第三天早晨,我就把小報帶到學校交給了王宜男,她把我的小報貼到了班級后面的學習欄地,那幅小報至今還貼在上面呢!
?。√骄孔鳂I令我快樂,探究作業開發我的動手能力,探究作業讓我感到愉快,我怎能不喜歡探究作業!
同志曾在全國科技大會上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一個沒有創新能力的民族,難以立于世界先進的民族之林。”他又強調說:“教育在培養民族創新精神和培養創造性人才方面,肩負著特殊使命。”誠然,要樹立全民族的創新意識,培養更多的創新型人才,必須高度重視創新教育。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喚醒學生的創新意識,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是創新教育的關鍵,不僅是順應教學改革的需要,也是適應科學技術迅速發展的需要,更是適應社會日新月異的需要。
在整個教育格局中,基礎教育對于全民族素質的提高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小學數學,作為一門基礎學科,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人才的重要起點,這就要求我們的小學數學老師應該把開發小學生數學的創新潛能、培養小學生的數學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為己任,順應學生認識的發展規律,在不斷探索和實踐的基礎上,啟迪學生的思維智慧,鼓勵學生進行創新。
一、營造探究情境,激發創新意識
探究,是對“未知”的一種探索。學生探究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往往來自于一個充滿疑問和問題的情境。創
設問題情境,能給學生提供一種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創造,自我表現和自我實現和實踐的機會。通過問題情景的創設,使學生明確探究目標,給思維以方向;同時產生強烈的探究欲望,給思維以動力。
在課堂上,老師可以選擇一些典型生動的例子,比如與數學相關的“智力題”、“腦筋急轉彎”,讓學生在快樂中啟迪心智,擴展思維,激發興趣,喚醒他們潛在的創新意識。
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和創新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里,這種需要更為強烈?!痹谔綄?、思索的過程中,小學生經常會表現出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是錯誤也在所難免。此時,老師要俯下身子,站在學生身邊,鼓勵他們多問“為什么”,多想“怎么辦”,多動手“試一試”。在濃郁的探究氛圍中,給學生創造一個自由、安全、放松的心理環境,使他們從思想到行為都能感受到充分的尊重與認可。
二、突破教學定勢,訓練創新思維
創新思維是一種發散的求異思維,指從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去想別人沒有想到,去找別人沒有找到的方法和竅門。當前的教育方針是提倡素質教育,而素質教育的核心便是尊重個性、發展個性,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要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突破舊的教學定勢,打破常規,巧妙設計問題,引發學生多角度,全方位思考問題,訓練學生的創新思維,鼓勵學生伸展智慧的觸角去觀察和探索,去想象和創新,做開拓創新的新型人才。
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提出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學生的思維活動,總是由問題開始,又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得到發展。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在教學過程中,老師應力求打破常規,精心設計富有啟發性和趣味性的數學例題,巧妙設置疑問,引導學生進行全方位思考,培養一題多解、一題多思、一題多便、去一番三的創新思維。
另外,老師要鼓勵學生大膽設想,大膽質疑,經常開展一些趣味活動,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在學習和實踐過程當中,養成善于提問,勤于思考的習慣。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也在不知不覺中訓練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三、增強創新實踐,培養創新能力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鼓勵學生多動手,多動腦,多參與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環節。在教學過程中,僅老師在課堂上的演示是遠遠不夠的,沒有學生自己親自參與和實踐,他們獲得的知識相對要膚淺。在教學中,老師不僅要創設民族、自由、輕松、良好的學習氛圍,還要有意識地將課堂教學和學生的生活實踐聯系起來,這樣,既豐富了教學的內容與形式,也使學生的積極性得到了提高。
一、優化作業設計,讓學生感受數學作業趣味
可以以教材中“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實踐與綜合應用”四個領域為內容,設計以下幾種新型數學作業:基礎性作業、拓展性作業、開放性作業、合作性作業、探究性作業。設計新型的作業,使學生感到形式新穎,挑戰性強,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更為重要的是,孩子們對這樣的作業非常感興趣,在練習中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1.基礎性作業設計。
基礎性作業是指為實現基本的教學目標而設計的體現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作業形式。其主要目的是幫助學生構建數學知識,形成基本技能。它是面向全體學生而設計的。如在復習“圓柱和圓錐”這一單元時,我們布置了這樣的作業:當一次小設計師,把這一單元的知識繪制成一張數學小報,要求設計的簡潔、美觀,便于比較,并對作品并進行評選。當學生們把作品呈現出來時,那美觀的插圖,精巧的布局,知識點呈現的清晰程度都讓我感到驚喜萬分。
2.拓展性作業設計。
拓展性作業是指在學生已經掌握了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基礎上,將所學知識進行必要的延伸和發展而設計的作業形式,其主要目的是為了提升學生的觀察、比較、綜合、推理等數學思維能力。它是面向學有余力的學生而設計的。如學習圓的認識后,我要求學生以圓為基本圖形,為學校設計一個?;眨⑴渖显O計解說。
3.開放性作業設計。
開放性作業是指條件開放、問題開放、解題策略開放的作業形式。其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思維的開放性、靈活性等。它是面向全體學生而設計的,不同基礎的學生可以提出難易程度不同的條件、問題和策略,這樣便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樹立信心。如教學長方形的周長和面積后,老師可布置了這樣一道題:用一根長24米鐵絲圍成一個長方形(長和寬為整厘米數),長方形的面積是多少?學生會發現要求長方形的面積缺少條件:長方形的長和寬,經過計算和比較,又會發現,當周長一定的時候,長方形的長和寬數據越接近,面積就越大,這樣可促進學生思維廣闊性的發展。
4.合作性作業設計。
合作性是相對獨立性作業而言,合作性作業是指需要小組成員共同討論完成的作業形式,它強調學生在一起學習,對自己和組內其他成員的學習都要負責,具有更多的責任感,更加重視培養學生的協作能力增強集體主義精神。由于強調合作,以及需要互相幫助,組內成員有機會進行深入接觸,這樣使他們彼此的關系顯得更融洽,也更加密切。如在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和球等立體圖形后,教師要求學生小組為單位拼搭一個自己喜歡的圖形,要求所搭出的立體圖形力求美觀,并在拼搭過程中體會各種立體圖形拼搭得難易程度。
5.探究性作業設計。
探究性作業是指學生在一定的數學原型的啟發下,歸納、推理、探究出事物的規律。目的是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掌握初步的探究方法,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它是面向有探究興趣的學生而設計的。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對學生數學的評價,既要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關注他們情感與態度的形成和發展;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與發展?!币虼耍仨毟母飩鹘y的“只見分數不見人”及“非對即錯”式的評價,使數學作業評價能幫助學生發現與發展潛能,認識自我、展示自我,促進學生生命整體的發展。
二、優化作業評價,為學生舞動數學作業靈感
1.對于鞏固性作業評價。
用好“等級+評語”的方式。這種評價方式是對學生一次作業水平與學習行為進行綜合評價的一種方式。試題是錯是對,成績是高是低,無法改變,它從某種意義上說是無情的。因此,批改完試卷、評定好成績后,我在每張試卷等第上面的空白處,針對該學生的特點以及近期表現,寫上幾句充滿愛心的鼓勵話語:“一份耕耘,一份收獲。相信品嘗到甜美果實的你會繼續努力的!”“今天的你不是最優秀,因為你有一點小迷糊。明天的你肯定會清醒頭腦,演繹你的精彩?!薄皬娬吒矣诿鎸κ?,我相信你不是懦夫,只要腳踏實地,成功一定會屬于你!”……每每試卷下發,它的重要性遠勝于分數,這一句句話語,不僅讓學生擺脫分數的奴役,更使師生間的情感距離愈來愈近。學生讀出了祝福,讀出了期待,讀出了鼓勵,讀出了老師對自己的絲絲關愛,縷縷深情。同時也溝通了和家長的聯系,讓他們也從評語中讀到了孩子的優點與不足,把教師、學生、家長的心拉得很近、很近。
2.對于拓展性作業、開放性作業、合作性作業、探究性作業的評價。
用好“評獎激勵”的方法。根據學生好勝心強的特點,對數學日記和數學小報采取了多種類型的評價活動,如:根據學生完成質量設“最佳創意獎”、 “最佳合作獎”、“ 神童獎”、“優秀獎”等。為了能給孩子們營造一個能施展才能,開發潛能的環境,我以教室內的墻壁、墻角、黑板等為資源,開辟了以及時了一系列結合學生作業內容的數學作業展出評比,使展示區成為學生張揚個性、展示自我、真情流露的地方。對學生精心完成的獨具特色的作業進行展覽,是一種莫大的鼓勵,對還需努力的學生也有啟發、示范的作用。
關鍵詞:設計原則;評價路徑;創新思路
一、小學數學作業設計原則把握
1.設計理念上要體現創新性原則
育教學的創新體現在多個緯度多個層面。作業內容設計要合理,不能不顧學生的身心健康搞題海戰術,勞民傷財,得不償失。教師設計作業時,一是要有啟發性,二要從經典的老題中提煉精華,加以發展創造,再次還要注重作業形式的創新。通過載體的創新變化,來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和創新能力。
2.價值情感上要體現自主性原則
新課程標準倡導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精神。自主,就是要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因此一是數學教師要給予學生足夠的人文關懷。在自主學習中要多關心學生,二是作業設計本身要具有合作探究的特點,讓學生在合作中學會探究,在探究中學會合作,在合作探究中培養自主創新精神。
3.知識結構上要體現連貫性原則
小學數學作業設計要注意知識結構的連貫性。一方面要注意已做作業和新做作業前后之間的聯系;另一面數學知識的整體性系統性比較強,教師設計作業時要融入多個知識點使學生形成網狀的知識面。同時在小學數學作業設計上注意知識的反復性和前瞻性。
4.基本技能上要體現實踐性原則
在作業設計的內容上要貫徹實踐性原則,注重學生基本技能的提高。通過搜集數學信息資料、撰寫數學日記、設計數學小報、開展數學調查等培養學生的實踐意識和數學技能。
二、小學數學作業評價路徑選擇
1.引導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
促進學生良好數學習慣的養成。教師應該分層教學,根據個體差異、性格特點、知識掌握程度、學習方法、存在的問題使用不同的評語,指引他們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引導學生創新思路的開拓
教師在進行作業評價時,要積極啟發引導學生的發散思維,樹立信心,改變缺點,完善自己,同時努力發揚自己的優點和長處,謀求更多的老師表揚。其次教師在評價時既要主客觀統一、多鼓勵,多引導,致力于學生思路的拓寬,學習效果的提升。再次教師應引導師生情感交流的構建。
傳統教學中教師在學生的心目中高高在上的形象,嚴重影響學生與老師的有效溝通,所以,教師需要建立新型的和諧的師生關系,加強師生的互動與交流。
一、讓學生在生活情境中感受數學魅力
在教學中,教師只有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為學生設計生動有趣、喜聞樂見的學習內容,才能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魅力。
1.在生活情境中,感悟數學的重要性
數學知識在學生的眼里既枯燥又抽象,這對于以具體形象為主、生活經驗匱乏的小學生來說,學習知識永遠是那么費勁,因而教師要善于把抽象的數學知識還原成學生看得見、摸得到、聽得到的生活情境,讓學生走進生活,感受生活,從而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例如:在教學圓周率時,先讓學生說說生活中的圓形物體,知道圓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再介紹一些有關數學家祖沖之的故事與圓周率的數學史料,使學生了解數學知識的產生與發展首先源于人類生活的需要,體會數學在人類發展歷史中的作用,感悟數學知識的價值。
2.在生活情境中,體會數學的實效性
現實世界是數學的豐富源泉,也是數學應用的歸宿,數學教學應時時關注熟悉的生活素材,不斷地溝通數學于生活的聯系,使數學與生活緊緊相連,讓學生伴隨豐富的生活情境走進數學世界。如實踐活動課《旅游中的數學》:在教學前,我結合學生要春游的實際情況,課前讓學生收集信息,了解本市哪些景點比較適合學生團體旅游,然后進行整理和歸納,并制作一份數學小報,讓學生先在小組內展示數學小報,然后推薦出最棒的數學小報。其次研究租車問題,我先給學生提供一些數據,然后組織學生討論怎樣的租車方案最合理……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深深地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3.在生活情境中,感受數學的趣味性。
最好的學習動機莫過于學生對所學材料本身具有內在的興趣。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努力為學生創設各種愉快的情境,時時引起學生的驚奇、興趣、疑問、新鮮等情緒。教學中喚醒學生的最好辦法是向他們提供有吸引力的數學游戲、智力題、魔術、笑話、謎語、打油詩……例如在教學“分數的基本性質”時,我組織學生開展了“猴王分西瓜”的游戲,先后將一西瓜分成了1/2、2/4、4/8、8/16……引導學生觀察每次分得的結果,從中學生自然總結出了分數的基本性質。
二、讓學生在原生態環境下學習數學知識
小學生的課堂應是一種生活化的課堂,在教學中,讓數學知識回歸生活,變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作為數學研究的對象,可以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主動投入學習,積極探究新知。
1.挖掘生活中的數學素材
讓學生觀察生活中的數學,既可積累數學知識,更是培養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有效途徑。例如“年、月、日”的教學:首先請同學們認真觀察自己手中的年歷卡,問:你能發現些什么?學生獨立觀察、思考后在小組內交流。當同學們觀察得都很仔細,從一張年歷卡上發現了很多有價值的信息時候,讓學生把剛才發現的一些有用信息整理出來,學生進行小組活動,教師參與學生的討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利用學生的這些經驗,讓他們先借助年歷卡等學具去自主探索,發現更多的與“年、月、日”有關的知識,再通過小組的合作交流,相互補充,相互質疑,逐步完善相關的知識。
2.創設課堂上的生活情境
創設教學情境是模擬生活,使課堂教學更接近現實生活,使學生如臨其境,從而強化感知,使其興致勃勃地投入課堂學習活動中。以“小數的意義和讀寫”為例,談話:我們班張鳴搬新家了,我們看一看她們所選的書桌是什么樣的?(課件演示),提問:張鳴挑選的書桌的桌面長、寬各是多少?現在要求用米作單位,6分米、5分米究竟是多少米呢?運用前面所學到的知識想一想,通過提問,引起學生的回憶和思考,就輕松找到了解決問題的途徑,然后可直接告訴學生:6/10米還可以寫成0.6米,5/10米還可以寫成0.5米。創設的情境與學生生活及學習內容相適應,促使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主動學習數學,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3.喚起學習中的生活體驗
一、利用多媒體演示講解的教學設計,發揮教師主導作用
信息技術教學的基本原則之一是直觀性,有關信息技術基本知識與操作技能,僅憑老師的口述,學生難以形成準確的概念,因此,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的講授應精心選擇使用多媒體數據,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并在此基礎上得出正確的結論,使教學取得最佳效果。創造民主、輕松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二、利用發現探究的教學設計,提高教學效率
在信息技術教學中鼓勵學生用自己的頭腦去獲得知識,重視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不要把學生當作學習的被動的接受者。其教學設計為:簡述操作要領操作嘗試啟發引導操作學習反饋指導鞏固練習歸納總結的教學設計。這種教學方法,一是使學生掌握知識和技能,二是發展學生的智力。如在學習word制作表格時,學生學起來很簡單。但是否很簡單,通過布置一個任務(制作課程表),學習效果就一目了然了。至于鞏固練習和歸納總結,道理是很顯然的。這充分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師教學與學生的操作時間密切結合的教學設計。
三、及時進行教學反思
相信很多教師對“信息素養的培養”這一基本理念耳熟能詳,但新課標的一個重要的理念“構筑健康的信息文化”更需要在理解基礎上應用起來。這一理念是指信息文化的構筑不僅取決于文化的承載物(如信息技術教材及其他教學資源),而且取決于文化活動的主體(信息技術教師、學生、信息技術課程管理者)之間的動態性關系。所以,對于課程的建設及發展,信息技術教育教師肩負著很大的責任。
(1)在不斷的學習中成長信息技術教師不能以任務繁重為由,忽略對自身能力的提高。在這個知識不斷更新的時代,作為這個學科的老師更應時刻注意自我提升,應該通過參加培訓或者學習優秀案例等形式,深入學習新課標的理念、目標、實施和評價,學習教育理論、研究教學方法,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在教學實踐中,要注意師生角色轉換,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精神和創新意識。另外,參加一些科研活動,也會培養教師們嚴謹、科學的作風和優秀的科學素養。
(2)增強對教材的利用能力,超越教材的能力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或許會造成教材具有相對的滯后性。教師們在進行教學時,如果僅局限于教材的知識,不僅會招來學生們的不滿,也會讓自己的課堂缺乏生命力。
四、 精心設計教學環節,培養學生探索、創新的素養
計算機的很多操作不是唯一的,而且也有很大的開放性。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常采用任務驅動法,在任務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其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電腦知識。比如講文件的“復制”與“移動”時,這部分內容是比較重要,也是很難掌握的。我就設置了一聯串的任務,利用菜單欄操作,把文件從一個盤復制或移動到另一個盤,通過操作讓學生掌握兩者的區別與操作方法,并讓學生根據前面所講的菜單欄與工具欄的關系,自己探索其他的操作方法。又如在講word制作電子小報時,我讓學生觀看許多獲獎的優秀作品,讓學生在欣賞中去感知制作優美小報的方法,先剖析每個小報精美處的制作去模仿,再讓學生在此基礎上發揮想象,創新、探索,制作出自己風格的作品。
五、構建“主體—互動—探究”的教學設計,激發學生創作興趣
關鍵詞:數學閱讀;多元開放;成長袋評價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0X(2012)01-0055-02
前蘇聯數學教育家斯托利亞爾在《數學教育學》一書中指出:“數學教學也就是數學語言的教學”。那么,如何在數學教學活動中,培養孩子的數學閱讀習慣和閱讀能力呢?
一、激發興趣――播撒閱讀之種
與文學故事相比,數學閱讀素材沒有動人的情節更缺乏鮮艷的色彩,學生一般不會自發地對其產生興趣。數學沒有吸引兒童興趣的外表,于是我想方設法引導學生參與數學學習,讓他們在學習中真正體驗到數學內在的魅力,產生對數學的興趣。
(一)營造書香氛圍,感受閱讀樂趣
濃厚書香氛圍的營建,是學生產生數學閱讀興趣的基礎。譬如在教室兩邊墻壁粘貼“讀書標語”、“名言名畫”等,像高爾基的“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狄德羅的“不讀書的人,思想就會停止”……寥寥數語,既營造出了濃濃的書香氛圍,又讓學生充分認識到了閱讀的重要性。
再如,在教室的一角開辟“數學園地”,內容都是學生親自開墾出來的,是從他們平時撰寫的數學學習體會、數學小故事、數學趣題賞析、我欣賞的數學家……眾多作品里精心挑選出來的“佳作”,當然在考慮作品質量的同時又盡量使每個學生都獲得展示的機會,園地內容一般兩個星期更新一次。每個月,學生還會從自己本學期的所有作品中挑選出滿意的,制作成一份數學小報在全班展示,班級再制成“數學展板”在年級部乃至全校展示。通過此類活動的創設,不但培養了學生搜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更開闊了他們的閱讀視野。
(二)創設多彩活動,體驗閱讀趣味
開展喜聞樂見的活動,是保持學生閱讀興趣的最佳途徑。譬如舉辦“數學故事會”,學生通過報刊雜志、網絡收集自己喜歡的數學故事,并在全班交流評選出“最吸引人的數學故事” “我最喜愛的數學故事”……孩子的收集能力、演講水平還真不可小視,更有甚者自編自創自演,真是讓人刮目相看。
我還開展“數學科普知識競賽”、“數學小報評比”、“數學趣味閱讀比賽”“我是預習小能手”等豐富多彩的數學閱讀活動,并鼓勵學生養成記數學日記的好習慣,鼓勵幫助學生向報刊雜志投稿,增加學生的興趣和信心。
(三)巧借特色課程,激起閱讀熱情
學校每天安排了10分鐘的特色課程時間,年級部數學組確定活動主題為“數學閱讀與欣賞”。這個時間段師生共同欣賞古今中外數學家的故事、品味數學名題介紹、了解數學文化歷史……讓學生對數學感到親切有趣。一次我和學生一同欣賞了《數學的童年》后,有一個學生悄悄地走到我身邊:“老師,我覺得古代數學真有意思!”,能在學生心中播下這樣的種子,這正是10分鐘短課的特色所在。在培養學生閱讀興趣的同時,他們又充分感受到了數學發展和人類文明的價值,從而激起對數學的熱情,并增強學習數學的持久動力。
二、掌握方法――扎下閱讀之根
讀書方法決定了閱讀效果。進行課內閱讀應做到:
(一)多動口
數學閱讀不同于讀小說,快速瀏覽便知故事情節。數學課內閱讀時要對數學概念、公式、定律等知識反復咀嚼,準確理解。譬如引領學生與有關概念對話時,可借助“概念的關鍵詞語是哪幾個?”“去掉或換成別的詞語合適嗎?”“能舉出正反例嗎?”“倘若用自己的語言該如何敘述呢?””等等來理解。經過抓住關鍵詞,反復推敲,有助于學生理解一類事物的本質特征,準確把握結論的內涵。進行數學課外閱讀必要時也需做到精讀。
(二)多動手
讀寫結合,手腦并用,能促使思維展開,是提高閱讀效率的重要途徑。譬如可以動手做標記,學生嘗試運用各種符號來表示不同的意義,可以強化閱讀重點與關鍵,做到自我閱讀理解,掌握心中有數;再如動手去操作,憑借自己已有的生活閱歷和知識經驗多次閱讀數學文本,并借助算一算、擺一擺、折一折、填一填、畫一畫等實踐活動,去發現、探索、感受、體驗文本蘊蓄的信息,從而實現與文本的有效對話;在進行數學課外閱讀時還可將書中精彩的部分、有用的知識進行適當的摘抄。
(三)多動腦
思考是對輸入大腦的閱讀文字信息的識別與加工,邊讀邊思,尤其對重點、難點內容要字斟句酌,咀嚼體味數學語言的內涵,探究領悟知識的來龍去脈,理解例題的算理、思路,形成自己的見解。
當然,由于學生的個性差異,他們對文本的理解是各具千秋,如果只停留在個體的理解上,那就達不到提升思維的目的。于是,要進行適時引導,同伴間相互交流合作,取長補短,互相促進,更助于閱讀能力的調整和提高。
三、多元開放――綻放閱讀之花
在學生有了濃厚的數學閱讀興趣,并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后,應采用多種渠道,全方位地開放數學閱讀的空間、時間。
(一)專欄設置――建立“數學閱讀小屋”
數學閱讀不僅僅包括數學課本的閱讀,還包括數學科普知識等課外材料的閱讀。我們在“數學園地”下方設置了“數學閱讀小屋”,里面的書籍來源渠道:有學生自己訂閱的相關數學課外書籍;有學生定期從學校圖書室借來的閱讀書籍;還有向學生推薦的學生閱讀網站。
(二)練習關注―― “練習中穿插閱讀理解題”
在數學練習中巧妙地設計數學閱讀理解題目,從而達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境地,悄然中培養了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
(三)資料儲備――“我的日記我做主”
學生在數學日記中記錄自己在學習中的活動、不同的想法、收獲以及看到的一些數學現象,還有的記敘自己異想天開的質疑和創造性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解決問題的想法和過程等。學生在寫數學日記的過程中養成了有意識地收集、整理、儲備寫作素材的習慣,從而有效地幫助學生理解文本內涵。
(四)時間保障――“校內校外常閱讀”
除了每天的10分鐘特色課之外,每周兩次的數學早讀課,中午30分鐘的閱讀時間,學生都會沉浸在數學閱讀之中,充分享受著數學閱讀的快樂。另外,還通過家校合作,由家長給孩子提供良好的家庭閱讀環境,親子共讀氛圍,進一步拓展了數學閱讀的時間和空間。
四、體驗成功――結出閱讀之果
我借助“成長記錄袋”將孩子的自我反思、生生互評、教師家長參與評價等多種評價形式相結合,學生充分經歷過程性評價,享受其間的樂趣,體驗成功的幸福。
(一)每月一評,自我反思
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開展一月一次的成長袋評價活動。成長袋里收集著學生的“數學小報”“預習記錄單”“數學日記”,大家還用各自喜愛的方式記錄下自己在“數學故事會”、“數學科普知識競賽”、“數學小報評比”、“數學趣味閱讀比賽”“我是預習小能手”等活動中的表現,談自己在活動中的收獲及不足,暢想后續活動中的新表現。有的學生把作品用藍絲帶和紅絲帶扎起來,其中用紅絲帶扎起來的是自己認為更為滿意的作品。
(二)展示作品,同學互評
學生將各自的成長記錄袋帶到教室里,其他同學按照一定的順序打開,互相欣賞、交流,并分別對作業、作品、記錄卡上的記錄等予以評價,對其好的地方予以贊揚、欣賞和學習,對其不足之處提出希望。此時教師適時地參與評價,并將好的作品展示在教室里或年級部的展示板上,學生在展示自己收獲同時,體驗著數學閱讀帶給自己成功的快樂。
(三)家校聯系,促進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