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20 14:46:0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初中歷史導學案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導學案由于在我國基礎教學中處于剛剛起步階段,所以對于其概念還未能有一個具體統一的結果。當前最為權威的一個概念是說導學案是以新課程標準為指導、以培養學生的全面發展能力為目標、通過教研組提出一個方案讓教師們加以備課實踐再反饋回來重新制定教學案例的方式來提高課堂有效性的的一種教學模式。在反饋環節主要是根據學生的經驗基礎及學習水平來對原有備課進行調節,保證學生通過導學案能做到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導學案突破了原有的教師課堂教學的傳統模式的禁錮,將教師的課堂任務大部分轉移到課前備課中來,讓導學案成為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載體,通過預習—討論—展示—測試—點評—小結等一系列環節幫助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所學知識。
2提高導學案教學效率的有效措施
當前在初中歷史課堂中運用導學案教學已經成為一種大眾化的趨勢,筆者在總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結合近幾年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對如何將導學案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更好運用進行了詳細獨到的分析。
2.1教師要完成心理和能力上的轉變:
在思想觀念日新月異的今天,傳統的教育觀念也在逐步的被人們摒棄,導學案教學這一創新理念應運而生。但是對于絕大多數教師而言,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和理念是一項實屬不易的工作,而且對于教師的教學要求也有了更高程度的標準。教師首先要從心理上接受導學案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全面應用,根據筆者的調查研究,我國近幾年的導學案教學幾度中斷的原因之一便是來自于教師的抵觸心理,造成導學案教學效率低下的不利現象。其次,導學案是一種全新的新型教學方式,其所依據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都需要教師進行一定程度的學習才能應用在教學中。因而教師要對導學案的教學理論有著正確的理解和認識,并且對導學案教學中可能使用到的教學技能做到熟練掌握,如此才能在導學案的編寫和運用中做到得心應手,真正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2.2導學案的設計遵循以學生為主的原則:
好的導學案不僅能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能在良好的上課氛圍中將學生引入教學情境。在進行導學案編寫時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主體地位,將課堂盡可能的全部教給學生來進行自我教學,因而設計一些能夠吸引學生的設計思路尤為關鍵。如在《》這一章節,教師在導學案中可以提出“鴉片從何而來”、“如果你是林則徐,你要怎么開展禁言措施,如果你是英國人,你怎么看待林則徐的行為”、“沒有林則徐的禁煙是否有”等問題,學生在探討總結這三個問題的時候不自覺就會認識到英國推行殖民擴張戰爭的必然性,有助于學生對課本知識內容加深印象。
2.3導學案要有重點和層次性:
教師在編寫導學案初期難免會出現將所有知識點都囊括在內的問題,這樣容易造成每節課的教學任務不能高效的完成。因而教師要在設計時要抓住重點內容,做到從易到難。如在進行《美國的誕生》這一章節授課時,教師可以首先對自由女神像進行描述,讓學生們對其產生興趣,然后順勢提出“為什么被稱作自由女神”、“她手中拿著的是什么”“美國獨立戰爭和自由女神像的關聯性在哪里”,如此學生便會在老師的積極引導下帶著這些重點問題進行學習,容易在學習過程中讓學生養成明確思路直追中重點的學習習慣,同時也更加使得導學案具有說服力。
2.4從課后的反思來鞏固導學案的有效性:
導學案在課堂應用的過程中,學生會得到很多收獲的同時也存在著很多不可避免的問題,建議教師可以采取下節課前首先對上節課進行回顧的復習模式,方法主要就是老師通過提問或者學生自問自答的方式來檢驗上節課所學。如在學習有關原始居民的章節時,教師可以提出“如果現在讓你回到原始生活,你覺得自己生存的概率有多大”或是通過圖片展示的方式讓學生選出哪些是原始居民的生活用品,一來可以讓學生明確原始生活與現代生活的不同之處,二來教師也可以認識到導學案的不足之處不斷進行調整,大大提高課堂的教學有效性。
3總結
關鍵詞:歷史教學;導學案;運用
中圖分類號:G427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3)02-064-1
一、什么是導學案教學
導學案有助于對傳統教學模式的改革和創新,為逐漸喪失生命力的歷史教學帶來了新的希望。那么,為什么要在歷史教學中運用導學案呢?
二、運用導學案的原因
之所以在中學歷史教學中使用導學案,主要基于以下三個方面的考慮:歷史教學改革的需要、導學案的優勢、中學生的特點和全面發展的需要。
多年的應試教育使歷史教學積累了諸多弊端,例如:教師在滿堂灌中剝奪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在教學中的“包辦行為”使學生對教師過多的依賴,其自學能力的培養無從談起;教師僅僅把學生當作整體來看待,忽視了對個體學生的因材施教;學生在機械記憶、死記硬背中視野受到限制,思維受到束縛,能力受到制約。在推進素質教育的形勢下,歷史教學改革勢在必行。對于弊端纏身的歷史教學,運用導學案可以說是對癥下藥,因為它具有以下明顯優勢:
首先,它改變了傳統教學的知識傳遞方式。傳統教學大多沿用“教材—教師—學生”的知識傳遞過程,學生基本處于被動的接受狀態,缺乏自主探索和學習的動力。導學案的應用則建立起“教材—教師—學案—學生”的新型傳遞過程,這既增強了學生學習的導向性和目的性,又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其次,學案有利于彌補教材的不足。多數學生面對教材時,往往只滿足于看懂內容,記住知識,很少關注知識之間的邏輯聯系,領會其中的思維方法。學案不僅能夠提供相關的背景材料,而且有助于啟發思維,引導學生找出規律,總結方法。最后,學案導學既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又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導學案為學生提供了自學的平臺,而教師從繁重的講解中解脫出來后,不僅可以集中釋疑解惑,還能有針對性地進行個別指導,學生的“學”和教師的“教”達到了和諧統一。
中學生的特點和全面發展的需要是在歷史教學中運用導學案的重要原因。中學生在學習上具有以下顯著特點:有強烈的求知和探索欲望,已不能滿足于對知識的機械記憶;學習的自主意識增強,希望擺脫教師的過多干預,但又渴望得到教師的指導;學生的學習能力參差不齊,需要教師改變一刀切的教學模式,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導學案不僅能滿足學生的求知和探索欲望,而且將學生自主學習與教師指導相結合;同時,學案的編寫充分考慮了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教師能夠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使用導學案也是基于中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在知識更新速度日益加快的今天,學生不僅要掌握一定的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有自學能力和自學習慣,掌握學習的方法,而學案導學不僅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自學習慣,而且更側重于在學習方法上給學生以指導,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綜合以上三個方面,在中學歷史教學中運用導學案不僅可行,而且勢在必行。那么,怎樣在歷史教學中運用導學案?怎樣才能使導學案在歷史教學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呢?
三、學案導學的實踐、運用
學案導學一般分為以下幾個環節:
1.編寫導學學案。教師在編寫學案前應做兩手準備:一方面,要結合新課程標準、教學大綱和教參資料,研究和分析教材;另一方面,要了解學情,包括學生的知識基礎、認知能力、認知水平等。在設計學案時,教師應遵循以下基本原則:第一,主體性原則。學案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參與,全員參與,真正做學習的主人。第二,指導性原則。學法指導是學案導學的一大特色,其目的在于為學生發揮聰明才智創造必要的條件。第三,層次性原則。為落實因材施教,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在學案的設計上體現出層次性和梯度性。層次性旨在使不同水平的學生都各有所得,梯度性是指問題的設計要循序漸進,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
2.學生依案自學。對于課前自學,教師要提出明確的預習目標,學生帶著問題對課文進行預習。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檢測學生的預習效果,以便為學生進一步的自學提供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在自學中要注意知識之間的邏輯聯系,抓住重點,把握本質,總結規律??傊?,學生的自學過程就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將課本由薄讀厚,由厚讀薄的過程。
3.討論交流。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教師應組織學生就自學中遇到的問題以及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問題進行分組討論。需要指出的是,教師應通過巡視,有選擇地參與到小組討論中,一方面對討論給與必要的指導,避免討論流于形式;另一方面,發現和匯總學生在討論中不能解決的共性問題,以便在精講釋疑中集中解決。
4.精講釋疑。在學生自學和討論交流的基礎上,教師結合教學重點、難點,就學生遇到的共性問題進行講解。教師的精講要有針對性,切忌面面俱到;要有啟發性,要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一、學案設計
在備課組集體備課的前提下,多人一組設計學案。學案應包括學習目標、學習重點、難點、學習內容、學法指導、達標訓練、認知擴展等。
1、學習目標要明確,讓學生一目了然,知道本節課要探索的內容及主攻方向。
2、學習內容的設計不是課本所學知識簡單的羅列,而是根據教材特點、學生的實際水平能力,聯系生產生活實際,設計成不同層次的問題,編排出合理的知識體系。
3、學法指導即學習方法、活動方(式)式的指導及疑難問題的索引、提示等。讓學生掌握方法性、規律性的東西,逐步由“學會”變為“會學?!?/p>
4、達標訓練。為了使學到的知識及時得到鞏固、消化和吸收,進而轉化為技能、能力,要精心設計有“階梯性”、“層次性”的訓練,發展各類學生的潛能,升華學生的理性認識。
5、認知擴展。為了學生能靈活掌握知識點,教師應當設計與知識點有很大聯系的內容與學生學習,共同分析與知識點的同與不同,達到觸類旁通的效果。
二、“學案導學”模式操作及注意的問題
學案導學過程是按照“五步走”的程序進行的。
1、示案自學,確定個體疑點。
教師把學案發給學生,可運用導言、現代教學技術等手段創設適當情景,明確學習目標,學生以學案為依據,以學習目標、學習重點難點為主攻方向,根據學法指導,主動查閱教材
工具書,通過自學等發現問題,確定疑點,在隨記中記錄下來。
2、分組討論,解決基本問題。
教師組織學生分組討論個體疑點,教師繼續巡回指導。討論時,大家各抒己見,在交流評議的過程中,學生已經在嘗試講道理了,在小組取得一致意見的情況下,推選出一個代表將討論的結果和疑難問題列出提綱。
3、點拔引導、全班解疑。
經小組討論解決不了的問題,全班集中解決。在這個過程中,老師真正起到主持人的作用。每一小組把未解決的問題由代表提出來,老師不要急于回答,而是讓已解決此問題的小組做一次“老師”,面向全體同學講解,教師適當補充點撥,實在解決不了的問題,教師要迅速進行第二次備課,快速確定講的內容,講的起點,抓住問題要害,一語道破天機,使學生在渴望解釋的心理狀態下,明析事理,收到教與學的高效益。
4、達標訓練,強化鞏固知識。
要限時完成達標訓練題,讓學生當眾批改,以檢查學生對學習目標的掌握程度,并及時反饋。
5、反饋小結。
根據老師課堂收集到的反饋情況。引導學生歸納概括,梳理知識,使知識系統化。通過對比、分析、綜合把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歸納學習方法,從“學會”到“會學”產生新的認識飛躍。
討論中,要注意以下問題:
①開始討論的問題要具體,要帶有啟發性和趣味性,在學生逐步養成討論習慣后,將討論問題加深。
2要打破學生顧慮,形成自由討論的氣氛。 轉貼于
③在討論中要不斷啟發學生,在一位學生發言后,還可以請其他學生補充,或者請另一位學生來判斷前一位學生講得對不對,還可以要求學生發表自己的觀點的同時說明理由。
4要從鼓勵學生出發,當發現學生發言出錯時,不必忙于糾正,而讓他講完,然后請別的學生繼續發言,了解學生的思維角度和邏輯,最后引導學生來判斷并說明理由,要鼓勵后進學生參加討論,把一些易答的問題留給他們,讓他們品嘗到成功的喜悅,重新鼓起學習的信息;要鼓勵學生大膽質疑,除向未知質疑,它可向已知質疑。
⑤在討論結束以后,教師要比較全面地了解討論情況,要及時對討論的問題進行小結,要讓學生十分明確討論中的一些有爭議的問題孰是孰非,不能得出結論的或現在還沒有定論的,要鼓勵學生積極研究、探索。
⑥教師要有較高的課堂駕馭能力。提倡學生質疑求問,允許學生各抒己見,對教師的課堂調控能力及知識修養有較高的要求,教師要善于處理放與收、問與答、個體與全體、學生與教材等幾方面的關系,既要使學生暢所欲言,又不能浪費時間,偏離主題,做到活而不亂,難易適中,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
三、學案導學的優點
1、學案導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
素質教育著眼于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在學案導學教學的各個環節中,都力圖讓學生通過動手、動口、動腦,發展學生的身體素質和思維能力;課堂上給了學生更多的自學時間,教給了學生自學的方法,使學生由“學會”向“會學”轉變,為學生以后的自我發展打好基礎,為實施素質教育提供了有力保障。
2、學案導學能“減負”不“減質”。
減輕學生課業負擔,是時代的要求,學案導學不失為一種與這種要求相適應的好的教學方法。突出學生主體地位,讓學生真正學會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是學案導學的核心。由于學生學會學習,疑點、難點都在課堂解決,原來的課下作業在學案導學中基本完成,從而減輕了學生的課業負擔,學生主動求知的能力發展了,教學質量得到大面積提高。
3、學案導學能培養學生創新精神。
教師、學案、學生、學具是歷史學案導學教學模式的主要結構,但是在這些主要的結構中,我們要明確的是,學生是整個教學模式主要受眾,是學案導學教學模式的核心目標,所以要注意學生的主體性,其他的結構都是圍繞學生學習產生的。在整個歷史教學的過程中應該穿插啟發性的教育。學案中教師要融合啟發性問題開動學生的自主思維,課堂中教師營造問題情境激發學生自主求知欲望。培養學生學習能力延展性的發展,不僅僅是知識、理解能力的提升,教師要注重學生性格與情操的發展性培養。注重學生學習思維的開放性,師生之間關系的開放性。課堂中教師培養學生根據歷史材料的數據分析,開放性探究問題不同角度的立場關系。
2、學案導學教學模式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
2.1初中歷史教學在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特點
歷史教學的建立出發點是學生的認知程度以及學生已具備的知識積累情況,基于這種情況對學生展開歷史教學活動。歷史教學的核心動力是學生,要在教學的過程中開發學生的自主性與創造性,激勵學生對歷史教材自我解讀理解的主動性,同時引導學生創新學習思想,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立、獨特個人思想。以主動學習為切入點,是學生能夠達到自主學習、師生合作學習、學生之間探究學生等學習模式,教師在歷史課程中應該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自主空間,給學生自主表現的機會。保證歷史課堂民主教學的氣氛,讓學生能夠在自由的課程當中參與教學的過程,并且為其參與的部分提供自我發揮的空間,引導學生參與教學的時效性。學生是完整的個體,尊重學生本身的差異不同,提倡建設新型師生之間的關系,使歷史課堂充滿磁性教學的韻味。
2.2學案導學教學模式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步驟
歷史教師在準備教學學案,在課前的時間段發給學生。這個步驟的目的是讓學生在課程開始之前對自己的學習確定一個明確的學習目標,然后有目的性的將要學習的內容做好預習,教師分發給學生的歷史學案中會要求學生在預習之后,針對學案中提到的學習內容中的重點部分、難點部分做好標識。這樣引導性的教學就會避免學生在學習中產生的盲目地,那么在進行學習的過程中就會有的放矢。通過課前學生利用學案進行的預習,有針對性的將課程中的內容、難點、重要部分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心中有了學習的目的性。那么教師在課堂開始的時候首先要對學生講明的是,教學的目標以及教學的任務,讓學生能夠明白本篇課程在單元教學中的重要地位以及這段歷史在整個歷史發展過程中產生的作用。之后課堂的教學以小組交流的形式做問題討論,以解決教學中提出的課本基礎問題。學生小組討論、自由學習的模塊中,需要教師在其中起到重要的主導作用,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1)點撥作用,課堂上學生以小組討論的模式進行學習,在遇到難點、疑點的解決過程中是需要教師參與的,適當的對該問題做出點撥。如果某以小組針對這一問題已經處理解決,那么要求他們對其他學習小組進行講解,教師加以點撥補充;(2)精講內容,在討論、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會遇到難度較大的問題,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就要求教師能夠針對這一難題的疑點進行準確的剖析,抓住問題的要害理清思路,快速的明晰問題。初中歷史課程教學中最重要的教學組成部分就是課堂小結,在通過引導教學、小組討論、自主學習之后,需要教師幫助學生做一下思路的清理,這樣能夠使學生明確歷史知識結構,不僅僅能學習到其內在的知識聯系,也能夠掌握外在的知識形式,這樣能給學生一個穩定的歷史知識框架,形成有效的歷史知識體系,對于以后的歷史教學有一定基礎作用。檢查學生對本堂課程歷史知識的理解運用能力以及掌握程度,這是學案導學教學模式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最后一個步驟。為了能夠鞏固學生的課后練習,使學生能夠培養成求異延伸的主動學習性,需要教師在擬定學生的練習題時做到以下兩個方面的延伸:(1)學生練習題的擬定要基于本堂課程的教學內容進行設計,符合學生的學習能力、認知能力,以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為主要教學目標;(2)教師擬定歷史練習題的過程中要掌握題量以及題目內容難易程度,要做到由淺入深的擬題設計形式,引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是由表入里的,練習題以課堂完成為最佳狀態,不要給學生增加過多的課業負擔。學案教學模式在初中歷史教學應用中的注意事項:(1)引導基礎知識的學習進度;(2)教師指導能力的體現;(3)教學中創新研究力度的加大。
3、結論
【關鍵詞】初中歷史;學案;自學能力
我們常常說,授人與魚不如授人予漁。在如今知識大爆炸的時代,僅僅靠學校傳授的知識已經遠遠無法滿足個人長期發展的需求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培養學生具備一定的自學能力才是長久之策。正因為如此,在如今不斷深入發展的新課程改革中,才會把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放在了一個十分重要的位置上。而在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眾多措施中,利用學案來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是其中一種非常有效的措施。在初中歷史教學中,通過學案進行導學,可以給學生提供更大的自由發揮的空間,使得學生的自學能力獲得顯著的提升。那么,怎樣的學案才能夠保證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呢?教師在設計學案的過程中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
一、學案設計要具有明確的目標
學習目標是指導學習活動的指向標,有了明確的目標以后,接下來的學習活動才能有據可依,從而保證學習活動沿著正確的方向前行。因此,教師在設計學案的時候,首先就要明確本節學案的教學目標。在設計目標的過程中緊扣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制定出適合學生發展的學習目標。為了讓學生在使用學案的時候對學習目標做到一目了然,增強學習目標的可操作性,教師在設計目標的時候,一方面,要注意讓學習目標盡量條理化、系統化;另一方面,要控制目標的數量,一般一課學案的學習目標控制在三個左右為適,如果教師在學案上羅列的目標過多,會影響目標的達成,造成學生的心理負擔。例如,在設計《》這課的學案時,就可以設計這樣三個目標:(1)記住的時間、地點、導火索;(2)分析爆發的原因;(3)認識給當時的歷史以及整個中國近代史產生的影響。這樣,有了簡單明了的學習目標以后,學生自然可以根據學習目標有效地開展學習活動。
二、學案中的問題設計要考慮學生的實際
在導學案中,問題的設計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適當的問題設計,可以有效引導學生思維的方向,激發學生思維的興趣。然而,很多教師在設計學案問題的時候往往簡單化地把教材上的知識用問題的形式呈現出來,使得問題缺乏深度、缺乏層次性,從而無法起到引導學生思維活動的作用。因此,教師在設計學案的過程中,一定要結合學生的實際來進行問題的設計。一方面,在設計問題的時候要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把握問題的難度,保證問題既不能太簡單也不能太難,而是要符合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另一方面,在設計問題的時候,要注意問題的層次性,因為層層遞進的問題設計與學生的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的認知規律相符合,因此,更有利于學生思維活動展開。例如,在講到“匈奴的興起及與漢朝的和戰”時,就可以結合學生實際設計一組由淺入深的問題:秦始皇在位時修筑了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城,你們知道他為什么要花費巨大的財力來修筑萬里長城嗎?(為了抵御匈奴的入侵)匈奴與秦漢兩朝的關系怎么樣?(有和也有戰)到了漢朝以后,漢朝與匈奴和戰的基本概況是怎樣的?(雙方各有勝負)在西漢的不同階段,對匈奴的政策發生了哪些變化?為什么會有這些變化?(漢朝前期以和為主,因為這時候西漢剛建立,百廢待興,沒有強大的財力、軍力做后盾,無法長期與匈奴進行戰爭對峙,而到了漢武帝時期,西漢政治日趨穩定,經濟也得到了恢復和發展,軍事實力也有了很大的提升,這時候的西漢已經具備了與匈奴對抗的能力,從而多次出兵匈奴并取得了勝利)這一組問題就是通過層層遞進的方式加以設置的,前幾個問題直接在課本上就能夠找到答案,而到了最后一個問題,則要結合整個西漢的政治經濟發展背景以及基本狀況才能夠獲得答案,問題的深度顯然大大增加了。這樣,通過這種層層遞進的問題,使得學生的思維在問題的引導下一步步地深入發展,從而有效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注意在學案中明確學習方法
我們實施學案教學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學會學習,提高自學的能力,因此,在進行學案設計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明確學習的方法,例如,在學案中,要明確指出,哪些內容只需要讀一讀了解一下,哪些問題需要記一記,把它留在頭腦中,還有哪些問題需要想一想,認真地進行思考和探究等等,這樣經過學案的學習方法的指導,學生就會逐漸地了解,在一課內容中,哪些知識是需要記住的,哪些知識是需要深入了解的,哪些是需要簡單知道的。這樣,掌握學習方法以后,在未來的學習活動中,學生就能夠通過自學來獲取知識,培養能力。
四、在學案中要留給學生反思的空間
在學習過程中,反思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過程,通過反思,不僅可以總結學習過程中的成功經驗,還可以及時發現學習過程中遇到的一些不足,并及時改正。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能都會發現,那些在班級中學習佼佼者基本上都是非常善于反思的學生。因此,教師在設計學案的時候,要留給學生一定的反思空間,例如,經過這節課的學習獲得了哪些收獲?還存在哪些問題等等。這樣,在學習活動結束以后,教師就可以帶領學生對這些課后反思進行歸納總結,從而鞏固學習成果。
總之,在歷史課堂上,通過學案導學的方式開展教學活動,可以有效打破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幫助學生轉變學習方式,由過去被動的學習轉化成主動的學習,從而在教學過程中充分激發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而學案教學模式要想有效的開展,高質量的學案是前提條件,因此,作為教師,在設計學案的時候,一定要圍繞學生的發展需要,結合學生的特點和歷史學科的特征設計出有利于學生各方面能力發展的優秀的學案。
【參考文獻】
[1]羅連喜.“學案”教學法在歷史教學中的應用[J].考試周刊,2008年46期.
[2]羅姍姍.“三段式”歷史學案導學教學之我見[J].學生之友(初中版),2010年05期.
關鍵詞 層次 引導 學情 教材 形式 合作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ki.kjdkx.2016.11.055
Abstract In the new education form, the traditional teacher's monologue "cramming" teaching has been unable to adapt to the demand of quality education. How to embody the main body position of the students, how to maximize the efficiency of classroom teaching is a practical problem that we have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whole group of teachers. To this end, the city launched a "teaching -learning-doing interactive" teaching model,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 learn to cooperate. We are also trying to "learn from the teaching as a carrier of interactive teaching mode -- efforts to set the guiding case on the search for ideal teaching efficiency.
Keywords level; guide; learning situation; material; form; cooperation
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提出并開始實施素質教育。2001年《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指出:“鼓勵合作學習,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共同發展,促進師生教學相長?!雹贋檫m應改革,我們教師必須舍傳統,爭創新,實行素質教育。我校學生家庭條件參差不齊,無法通過現代化的手段推行整齊劃一的課前自學―新課講授―課后鞏固為一體的現代化教學模式。為此,我組織我校歷史教研組以導學案為載體,開展了《初中歷史“學教做互動”模式導學案問題探究研究》,嘗試以導學案中問題的探究為切入點,改變教學理念,改進教學方法,促進學生的素質成長。
《初中歷史“學教做互動”模式導學案問題探究研究》是在我市課題“學教做互動”探究的一個子課題,旨在從“學教做互動”的問題設置,啟發學生思維,挖掘學生的潛質,并通過設置的不同問題,調動學生的主動性,通過合作完成教學目標,實現“以學定教,以教導學,學教做互動,做中達標”的教學效果。借鑒前人的研究成果,我們將問題探究分為學生個人自主探究、學生小組內部探究、學生小組之間合作探究、師生整體合作探究四種探究形式。經過近一年的實踐,有了一些收獲,下面來談談我們的一些感悟,以期拋磚引玉。
筆者認為,導學案問題的設置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 顯層次
問題設置要突顯層次性,在難易程度上,要先易后難,層層遞進,有明顯的梯度;從邏輯聯系上,要符合初中學生的認知規律。設計的問題,要由淺入深,環環相扣,從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等表象到人類歷史發展的規律。我們導學案問題的設置嚴格遵循以上原則:
學生個人自主探究,本部分內容難易程度相對較易,一般為新課程標準的“知道”、“了解”部分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等有關的客觀史實,學生通過自學在課前即可獨立完成。學生小組內部合作探究,這一探究相對于學生個人自主探究難易程度,相對有所提高,需要一定的歸納、比較和概括能力,一般為一些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歷史現象的原因與結果、歷史事件之間的橫向與縱向聯系等內容,學生須同伴的支持去驗證自己的結論。學生小組之間合作探究,所涉及的是歷史信息獲取與感悟、歷史探究方法等教學三維目標中的過程與方法方面的內容,需要小組之間在合作學習中,通過討論、爭辯等途徑來實現。師生整體合作探究,這一探究形式主要用于處理難度較大的開放型問題,尤其須高度概括的理論觀點、認識歷史的意識和態度等教學三維目標中“情感、態度、價值觀” 方面的內容,學生需要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合作探究才能完成。
2 重引導
導學案是新課程標準為指導、以素質教育為目標編寫的,用于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參與合作探究、優化發展的學習方案。導學案重在“導”, 即通過導學案各個環節的設置,為學生搭建一個學習的平臺,而問題的設置正是實現學生“學”的一個關鍵環節,它的最高境界是學生可以在教師講授新課前在導學案的引導下就能掌握或基本能掌握新知識,讓導學案充當引路人的角色。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改變傳統教學模式的先灌輸理論再反復訓練的“題海戰術”思路, 要通過問題去啟發引領學習思考,以問拓思,把問題作為杠桿去撬開知識的大門。如:在學習八上第一單元第一課《》時,的影響是本課的一個學習重點,又是本課的一個難點,尤其是對中國社會性質的變化“以后,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難以理解。為了讓學生輕松掌握這個知識點,我在問題設置上作了如下處理:(1)簡要概括中英《》的內容,由學生個人自主探究完成,一方面強化重點知識,又鍛煉學生的概括能力。(2)將中英《》的內容繪制成表格,并逐一探討條約各款內容對當時中國的影響,由小組合作探究完成。這一合作探究活動將會讓學生逐步認識到中英《》讓中國的領土、關稅權等政治權利受到破壞,自給自足的封建自然經濟受到資本主義的影響。由此導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這個概念(半殖民地的含義是形式上獨立,但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都受到帝國主義的控制和壓迫的國家。半封建社的含義是原有經濟遭到破壞,有了一定資本主義成分,但仍保持著封建剝削制度。②就水到渠成。
3 近學情
蘇聯著名心理學家維果茨基指出:“教學的最重要性是教學創造著最近的發展區這一事實?!奔从瑟毩⒔鉀Q問題所決定的實際發展水平與通過成人的指導或與能力更強的伙伴合作解決問題所確定的潛在發展水平之間的距離。③按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的觀點,初中生正處于智力與思維發展的最高階段,這一階段已經具備理解和使用抽象概念的能力。但因為社會閱歷淺,使其理解和運用能力受到很大的限制。教師設置的問題務必適合初中學生的年齡特點,問題的設置要貼近其認知水平并開發其“最近發展區”,使現有的認知水平和即將開發的空間的銜接程度_到最大化。讓設置的問題既能與學生現有的認知對接,又屬于其認知未知的區域,引導他們將自己的生活經驗作為開啟新知識的鑰匙,挖掘新知識,同時將抽象的、枯燥的理念具體化、生動化,活躍課堂。
如:在學習九下第16課《世界經濟的“全球化”》時,為了讓學生輕松獲取經濟“全球化”這個概念,我設置了一個“七嘴八舌”的問題――說說身邊的“洋貨”哪來的?怎么來的?學生整個情緒抗奮,爭先恐后,“中外合資的公司生產的”、“全球購的”、“外商投資公司生產的”,我就只需要將這些認知歸類后一一與新知識對接,引入“國際投資”、“國際貿易”、“跨國公司”、“生產活動全球化”等概念,自然引出經濟“全球化”的表現,這樣對經濟“全球化”的理解也就迎刃而解了。
4 扣教材
這既是問題設置的出發點,也是其落腳點。問題的設置要做到從教材中來,到教材中去。在設置問題之前,要深研教材,認真研讀《新課程標準》及考綱要求,設計出符合教學三維目標的問題,才能使學生在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各方面得到均衡發展,能力得以提升。問題正如課堂的生命,但離開教材的問題就如同空中樓閣,當然也就失去了生命力,更談不上探討價值。
5 講形式
“學教做互動”教學模式,關鍵就是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讓全體學生都能通過合作積極、主動地參加到教學活動中來。如何達成有效的生生合作與師生合作,問題的設計的科學性就至關重要。長期的教學實踐告訴我們,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除了從問題所涉及的知識點的重要性去考慮以外,還必須在問題設計的形式上作文章,形式要力求多樣化。初中學生好奇心強,要善于捕捉他們的興奮點,調動他們的學習熱情。同時,學生之間的知識結構、智力水平、思維方式、興趣愛好各不相同,要注意兼顧,問題的設置還要有一定的互補性。因此,我們導學案的問題設置還一并做到了形式多樣新穎,如辯論賽、競猜、動手動腦、雞蛋里挑骨頭(即指出對方的不足)等,每一個學生都有平等參與的機會,學生們樂此不彼。譬如:在學習“百家爭鳴”內容的時候,考慮到各學派的理論有一定的抽象性,我們設置了一個現實版的“百家爭鳴”,讓不同組的學生代表分別飾演墨家、儒家、法家、道家、兵家等其中的一派進行爭辯,小組其他成員均可相互啟發、相互補充,使學生在合作性任務進行學習的互動過程中獲得彼此的支持。經過一番激烈的爭論之后,學生群情激昂,不僅對各家的歷史觀點有了全面深入的了解,印象深刻,而且對各家思想的現實意義也有了透徹的認知,目標達成非常理想。
以上是我們探究《初中歷史“學教做互動”模式導學案問題探究研究》這個課題一年來的一些感悟,通過這一年的實踐,學生在學習歷史的興趣上更加濃厚,在學習歷史的態度上更加積極主動,在學習歷史的方法上更加科學化,正如成長中的雛鷹,由嗷嗷待哺轉向主動覓食。初步實現了由“填鴨式”的教學轉向“先學后教”自主學習模式。當然,在探索過程中仍有一些困惑,譬如:如何使設置的問題能兼顧全體學生,不僅吃得飽,還要吃得好,如何實現小組分組的最合理化,如何讓學生不僅能解決問題,還能有效地生成問題等等。在接下來的教學實踐中,我們將進一步地探求,進一步地改進,也希望得到先行的各位同仁的指點,獲取他山之石,取長補短。
注釋
① 劉靜玉,高艷.合作學習教學策略[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124.
蘇霍姆林斯基所說:“只有能夠激發學生去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边@首膾炙人口的絕句,是南宋理學家朱熹所寫的關于看書感受的名篇。其中的“源頭活水”成為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的代名詞。那么,教師的角色擔當正應是這“源頭活水”。
“導”更多地表現為一種啟迪:當學生思維迷路時,教師不是輕易告訴學生方向,而是引導學生如何去辨別方向;“導”還可以表現為一種激勵:當學生登山畏懼時,教師不是拖著他走,而是喚起他內在的精神動力,鼓勵他不斷向上攀登??傊?,教師們要牢記:教會學生獲取知識不是課堂教學的終極目的,學生學習知識是為了解決問題。
教師角色要及時轉變。面對初中新課程改革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我們老師應該清醒地認識到,我們的觀念還是比較保守,我們的教學能力是需要不斷提高的。教師大力弘揚理論聯系當前初中課改實際的優良作風,深入課堂,相互聽課、相互探究,研教法、訪學情、解難題,求策于實踐、問計于團隊,不斷總結教育教學中的好經驗、好做法,在加強與改進中促進工作,干出業績。2.抓好學生成長共同體建設。在教學上構建以小組為單位的師生合作學習的“學生成長共同體”。
以蘇教版歷史課程為例,認真研究分析學生,“科學構建學習小組,按照‘兼容差別,優化組合’的原則,采用‘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小組編排方式,組建合作學習小組?!币詫W習小組為單位,進行面對面的“團團坐”。全班被分成了6—8個學習小組,組員之間既有競爭,也有協作,你超我趕、共同進步。這對發展學生的合作能力、競爭精神、創新精神和自主探究能力十分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