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18 17:25:2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初中地理教學重難點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初中地理教學活動電教媒體應用地圖在二十一世紀,電教媒體已經不再是教學活動中的新興事物,電教媒體與教師早已成為老朋友。但是,在共同存在的這些年中,仍然有大部分教師不能正確利用電教媒體,大大影響了電教媒體對教學活動積極作用的發揮。電教媒體具有集成性,能夠將圖畫、文字、聲音與視頻進行很好地結合,突破教學重難點。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應用電教媒體,會加快高中地理學科的改革步伐,提高其改革效果。
一、調用電教媒體,創設地理教學情境
創設一個真實有效的教學情境,是教學活動有效開展的前提。特別是在教學改革的今天,更多的教育工作者認識到教學情境創設的重要性。在初中地理教學中,利用電教媒體為學生創設一個真實的教學情境,通過電教媒體強大的動畫與音像功能,學生可以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地理課本中文字所指。一個真實的教學情境,會讓學生的地理學習抵觸情緒降低,還會幫助學生解決地理學習中的難點,讓學生整合各方面的學習資源,更好地理解文字。情境還能促進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享受初中地理學習。
比如,在講解《多民族的家庭》的時候,教師可以通過講解一個多民族家庭的故事,讓學生體會到多民族的魅力,讓學生在聽故事的過程中了解我國的多民族文化。教師更可以利用信息技術來為故事做映襯,呈現一些圖片,播放一些民族紀錄片,都會為學生的地理學習創設真實的情境。在情境中,學生能夠更為深入地理解人文地理知識,提高地理學習興趣。
二、調用電教媒體,實現地理資源共享
將電教媒體課件應用于初中地理教學中,是在地理教學中應用電教媒體的主要渠道。多媒體課件具有許多現代化的表現手法,它的應用,可以很大程度上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的多個感官的作用得以發揮,有利于課堂效率的提高。但是,多媒體課件的制作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一個完美的多媒體課件需要教師長時間地開發與設計,還要在實踐過程中不斷地改進,每位教師都各自制作課件,會加大地理教學的負擔。為了更好地使用電教媒體,學校要組織學科教師進行教學資源的共享,一起針對教學重難點去開發教學資源,設計教學課件,不斷修正與升級。只有這樣,才能讓電教媒體應用更有實效性,也會促進教學資源的豐富。
比如,在針對《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的時候,地理教師可以分工合作,一部分教師負責開發與設計西北地區相關課件,一部分教師負責青藏地區課件。在制作中,教師一起討論,解決難題。在制作完成后,教師互相分享與借鑒,根據本班學生的特點與水平進行修改,實現高效課件的制作,促進課件的有效使用。
三、調動電教媒體,科學安排教學內容
要促進初中地理課堂達到最佳的效果,教師需要根據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具體學習能力,對教學結構以及教學環節進行有效地調整,讓教學活動的開展可以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地理教學內容包涵了宏觀與微觀知識,也關系過去與未來。合理使用電教媒體,讓重點內容在該出現的時候出現,才能降低學生的地理學習難度。
比如,在講解《我們生活的大洲──亞洲》的時候,教師需要從自然地理與人文地理兩個角度對相關內容進行講解。教師可以利用電教媒體,將自然地理與人文地理知識進行整合,穿插在一起講解。當講解到平原地形時,為學生穿插講解因為平原地形而產生的生活方式或者農耕方式等。在課件中用圖文結合的方式呈現新的知識,加強自然與人文的聯系,會提高地理教學的說服性,促進學生學習質量的提高。
四、調動電教媒體,加強課堂模擬演示
地理現象在課堂中的模擬演示,是提高初中學生地理學習興趣的有效策略。在電教媒體的支持下,教師可以選擇一些重點地理現象進行動畫模擬,讓學生在課堂中可以接觸到形象的地理描述,促進學生地理知識理解能力的提高。
比如,在講解《海陸的變遷》知識時,教師就可以利用電教媒體向學生展示二維動畫,讓學生通過大屏幕去了解地理現象,更加形象地去認識海陸的變化。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多個感官得到調動,這些地理知識會在學生的腦海中變得更加具體與形象,有利于學生下一步學習相關的地理概念。利用電教媒體,教師對諸多地理信息進行立體化處理,將地理知識融化在聲音、圖像以及文字中,會激發學生思考能力的提高,讓學生的思維運動起來,自然而然地投入到地理學習中。在課堂中針對地理知識進行模擬演示,是提高初中地理教學效率的重要方法。
五、結語
綜上所述,在信息時代,將電教媒體引入到教學活動中,是課堂教學模式創新的重要之舉。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正確調用電教媒體,可以加強學生多個感官的調動,讓初中學生在更加輕松與愉快的氛圍中進行地理學習,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充分調動電教媒體,會讓初中地理教學更快地突破傳統教學限制,促進學生地理素質的全面提高。
參考文獻:
[1]趙康娜,張衛青,崔志鑫,陳強.從地理課程標準看我國初中地理教學方法的發展[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2012,(04):117-123.
[2]王亞平.現代信息技術教育與初中地理教學整合應用[J].甘肅聯合大學學報,2012,(S4):101-103.
[3]鄒勇,嚴志強,黃秋燕,黃植廷.人文地理知識在中學地理中的權重及教學――以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為例[J].廣西師范學院學報,2002,(04):95-98.
關鍵詞:微課;初中地理;教學;探究;興趣
微課是一種新型教學資源,技術上符合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趨勢,它堅持短小精悍的課程單元,以突出重難點為優勢,能提高教學效率,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初中地理運用微課進行教學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激發學生的興趣,開闊視野,讓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微課作為一種有效的課堂教學補充,非常有利于學生對于學科知識的深入學習和探究。本文從初中地理課堂教學實踐出發,探討如何有效運用微課教學進行初中地理教學。
一、合理有效導入微課,激發學生興趣
初中地理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學科,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往往因為知識性較強以及有明顯的教育意義,所以逐漸對地理產生厭學的感覺,使得學習效率明顯地下降,不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以往在進行地理教學時,一般采用填鴨式的方法進行教學,教師最多使用多媒體將課本中需要展示的圖片以及文字以視頻的形式展現出來,局限性較大,不能總結重難點,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能抓住重點,也不利于教師專業性的體現。而微課的出現改變了這一現象,通過將課本中的重難點用地理專業的形式展現出來,不但可以讓學生感受到與時俱進的新鮮感,還可以啟發學生在生活中尋找地理知識,通過趣味性的教學不斷地擴充學生的知識網,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微課還可以通過動畫表現出復雜的地理現象,相較于教師的講解來說,這種表現方法更容易讓學生理解。例如,在講解如何治理黃河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將主要治理方法以圖片的形式通過微課表現出來,還可以適當地制作治理黃河的小視頻,讓學生更加容易理解,進而達到教學目的。
二、精益求精,整合章節知識
微課具有短小精悍的特點,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微課將教學內容進行濃縮,通過微課將濃縮的精華展現出來,這樣既不會顯得課堂內容較為空洞,教學資料較為膚淺,還可以讓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所以,在地理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認真地看待微課,深度地挖掘微課的優點,在設計的過程中還要突出教學的重點。例如:在進行內力作用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將微課的設計思路固定在地殼以及變質的方面,收集更多的關于內力的知識以及圖片,然后制作成微課的形式,所有內容需要限制在10分鐘之內,這樣才有利于塑造地理微課的形象,進而提高教學質量。運用微課的主要作用就是及時并且充分地整合整節課堂的知識,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思路更加清晰,有利于學生的自我歸納。在平常的復習過程中運用微課,可將所W的知識重現在學生的眼前,使學生牢固掌握知識的同時還可以感受到微課的力量,進而更加有興趣地學習。
三、凸顯重難點,培養學生地理思維能力
地理部分重難點問題有著較強的抽象性,如果依然借助于傳統的教學模式,無法讓學生及時了解,且影響到了學生學習的信心;針對這種情況,可以將一些比較生動形象的微課給加入到教學活動中,促使課堂氣氛活躍,增強感染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例如:在學習《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時,要引導學生掌握“等降水量線”的概念。學生通過對課本內容的閱讀可能僅僅形成了模糊印象。此時教師出于對多種降水形式的考慮(包括雨、雪等),應通過短視頻、圖片資料以及Flas等微課形式,向學生展示南北方的降水情況,引導學生進行對比,以“為何會形成這種降水差異”為引入點,對降水的影響因素以及其他相關問題進行進一步深入分析。再如以地球運動為例,本章節的知識比較抽象,學生年齡較小,很難理解地球運動,因此,就可以借助于地球運動的Flas制作微課,地球運動到公轉軌道二分二至日的位置時,對太陽直射點的位置、晝夜長短以及光熱等方面的知識詳細講解;采取這樣的教學模式,更加地生動和形象,課堂氣氛活躍,知識難度降低,學生思維能力也可以得到有效激發,加深了知識的學習和記憶。
四、強化知識拓展,實現層次化教學
一、教師應當具備淵博的地理及相關領域知識
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就要具有一桶水。對于初中地理教師而言,地理專業方面的要求越來越高,教師應當對地理教學中所涉及的知識、原理具有較深研究,同時對與地理教學相關的學科、領域也要全面關注。一方面,廣大初中地理教師應當時刻注重地理專業知識方面的學習活動,不能滿足于課堂教學所涉及的內容,要與時俱進,廣泛涉獵社會發展與地理學科之間的聯系知識,在地理教學中才能夠旁征博引、揮灑自如。例如在《世界的語言和宗教》教學中,為了生動地開展教學,教師應當在課前進行充分準備,精心搜集與了解世界上的不同語言種類、特征,以及宗教的分布與特點等方面內容,只有具備了淵博的關聯知識,才能夠保障整個教學活動發揮自如、深入高效。另一方面,初中地理教師還要樹立專業方面的發展方向,尤其是要選擇好地理專業研究方面的課題,以此為抓手開展專業方面的專門研究。
二、教師應當具備深刻分析學生的心理學素養
教育教學工作不同于一般的生產勞動,其工作的對象是具有獨立思維的學生個體,教師在教育教學工作中不能簡單地以自己的眼光思維去看待對待學生,要學會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分析問題,整個教學工作要適應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對此,每一位初中地理教師都應當堅持學習心理學知識,并結合教育教學工作實際學以致用。首先,教師要通過學習研究,掌握青春期初中生的一般身心特點,對這一時期學生的叛逆性、獨立性等方面具有清楚的認識,不要將這些問題放大,這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正常的經歷,老師對待這些問題首先要理智、平靜,進而在引導中要尊重、平等;另一方面,教師還應當學會分析特例學生,運用個案分析法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心理發展狀況,以便于為他們量身定做教育引導的方案,側重于引導學生消除地理學習中的消極情感,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鼓足勇氣,重新投入到地理學習活動之中。
三、教師應當具備敏銳領悟新課程要求的能力
當前,教育改革的深入發展要求廣大初中地理教師能夠敏銳領悟新課程提出的各項要求,并將其有效貫徹落實到教學工作實際之中。初中地理教師首先應當積極參加新課程改革方面的學習研究,聽取專家學者的講座,通過觀摩課、指導課等形式進行觀摩學習,對新課程理念的各個方面具有更加全面深刻的理解,對其如何有效貫徹落實到教育教學工作中具有直觀形象的感知,從而進一步提高對新課程要求的領悟能力。教師在地理教學工作中還要學會改革與創新,只有通過改革創新才能夠深入貫徹新課程理念。教師一方面要注重學習地理教學刊物、教學網站以及優秀教師的先進教學經驗,另一方面要結合教師自身工作實際,融會貫通地加以運用,將先進的教學經驗與自己的教學工作緊密結合起來,并在教學實踐過程中總結經驗、提煉成果,達到螺旋上升、相互促進的效果。
四、教師應當具備熟練掌握運用電教設備技能
電教設備是初中地理教學工作得以順利開展的重要輔助工具,對于初中地理教師而言,尤其是中青年教師,應當強化學習,熟練掌握這些電教設備的使用。一方面,教師要學會正確、熟練地使用。許多教師缺乏電腦與網絡方面的能力基礎,在電教手段運用方面不夠熟練,針對這樣的狀況,教師應當強化學習,既要積極參加教育部門組織的各種信息技術手段學習,提高自身的信息技術運用能力,同時還要通過自學、在線研究等各種方式充實自我、提高自我,使自己能夠熟練地運用電教手段,服務于地理教學工作,從教學設計到教學組織、教學鞏固各個方面發揮電教媒體的作用。例如在《地球的運動》教學中,為了幫助學生直觀形象地掌握地球自轉與公轉的規律,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課件進行地球自轉與公轉的模擬演示,形象直觀地將這一規律展示在學生的面前,對于提高學生的掌握效果方面具有積極意義。另一方面,教師在電教手段的運用中還要逐步提高自主設計能力,尤其是多媒體課件的運用方面,要逐步從拿來主義轉變為自主創新,獨立地設計制作地理教學課件,將各種文字、圖表、圖像、影音資料融合起來,設計與制作成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更具吸引力的教學課件,有效提高地理教學活動的生動性。
五、教師應當具備良好的團隊協作意識
在地理教育教學工作中,廣大教師應當打破個人單打獨斗的狹隘思維,應當崇尚集體協作、共同前進的理念。在教學設計上應當通過集體備課的形式,大家坐下來一起研究教學的重難點及其突破途徑,分析學生的思維與思想特點,探討如何優化教學設計、提高地理教學效率。在這一工作中,廣大教師要樹立團隊協作的意識,尤其是平行班地理教師更要打破各自為陣的狀況,勇于將自己的教學經驗技巧表達出來,供大家分析研究借鑒吸收。在每一位教師都能夠暢所欲言開展教學研究的過程中,大家能夠汲取到更多的教學技巧,吸收融合為自己的教學經驗,這樣的教學研究活動才更具實效性。有了團隊的支撐,有了大家的相互協作,地理教學工作中的各項重點難點就能夠迎刃而解、逐個突破。由此可見,具備良好的團隊協作意識也是當前初中地理教師必須具備的基本素養。
關鍵詞:初中地理 地理教學 教學方法
初中地理學科是中學階段一門基礎課程,它以地理科學知識為基礎,結合能力培養、思想教育于一體,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學科。新編各個版本的初中地理教材,編寫體系科學、內容精煉、重點突出、圖文并茂、形式活潑,突出了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理念。然而,作為非中考科目的初中地理,在教學實踐中處境尷尬。長期以來,受中考指揮棒的影響,初中地理學科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學生學習地理積極性不高,課堂參與度不夠,學習效果差強人意。因此,怎樣利用利用地理學科的特點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教學,是我們在地理教學中值得探討的問題。
一、利用圖象導入新課,激發學生學習欲望,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直接興趣是構成學生對學習動機的重要成份。對學習的直接興趣是指對學習內容本身有一種積極的注意傾向,同時伴隨著一種積極的情緒狀態,這種情緒狀態鼓舞著學生主動而愉快地學習,而不會感到學習是一種沉重的負擔。課堂教學教師要盡力激發學生的直接興趣。初中地理新教材,在課本的封面、封底和扉頁上,增加了大量引人入勝的彩圖(約150余幅),在課文中穿插了內容簡明,重點突出的素描圖、示意圖、模型圖、剖面圖、統計圖、組合圖以及漫畫等共645幅,約是舊教材的兩倍多。這些圖象與課文結合緊密,起到了以圖引文、以圖釋文、以圖解文、以圖代文,形象直觀地反映和說明地理問題的作用,有濃厚的趣味,對學生產生很強的吸引力。在教學過程中,我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借助相應的圖象導入新課,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欲望起到了顯著的作用。例如在講《地球在宇宙中》一節時,先引導學生讀“人們在地球上看月亮和星星”和“宇航員在月球上看地球”兩幅圖,然后以我們是生活在“天上”還是“生活在地球上”為爭論話題引入新課。講《美國》這節課時,先讓學生看課本上美國星條旗的彩圖,提出“美國國旗上有多少顆星和多少道條紋,其含義是什么?”使學生在一開始上課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和新的期待,為主動學習新課營造了最佳的課堂氣氛,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提高了教學效果。
二、認真鉆研教材,分析和確定教材重點和難點
通過對初中地理新教材的鉆研,對教材重點、難點的確定可以從以下方面著手,實施目標教學:
1、依據地理《教學大綱》和《教學參考書》確定出重、難點。從《教學大綱》和《教學參考書》的教學要求中可以看出重點之所在,如其中反復出現的內容及一般要求識記和理解的內容,其中便包含著重點成分,有的甚至點明了重點。至于難點的確定即在《教學大綱》和《教參》中同樣對難點給出了概括性的說明,并且對一些難點還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突破的建議。
2、通過教材分析確定出重、難點。教材中有些內容的影響范圍較廣泛,如自然地理中的太陽輻射、大氣運動、氣候要素、人文地理中資源、基礎產業等要素。對這些內容的影響范圍,可作具體的分析,凡是影響所涉及范圍較大的知識就比較重要。當然,也不能絕對化,有的內容,如一些要求掌握的數據,雖然出現的次數很少,但也是重點之所在,不過這類重點的層次不高。此外,課文后那些綜合性較強的習題所涉及的內容多數也是章節的重點,或者對章節重點的闡述。
教材難點是多方面的,這就需要教師進行全面綜合的分析。諸如:理性知識的難點等等。應當明確教材難點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前期學習中突破了難點,在后期學習中可轉化為易點。反之,有些原本不難的,由于學習方法不當,或掌握不牢固,“欠債”多了也會轉為難點。
三、創設良好的課堂氣氛,促進學生主動參與地理學習
所謂良好的課堂氣氛,主要是師生在課堂上所表現出來的情緒、情感狀態,是師生在課堂上共同創造的心理和社會氛圍。課堂氣氛會影響到學生在課堂中的行為態度。創設良好的課堂氣氛,為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地理的課堂教學創設了有利條件。
新課程強調,教學過程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的認知過程。芝加哥大學教授萊恩·艾斯奎斯認為:教學應該是真正意義上的雙邊活動,不僅要看重結果,更要看重過程。課堂教學如果沒有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無論怎樣高明的教師也無法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學中,教師應關注學生參與教學的程度。
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也說:“教育的奧秘不在于傳授,而在激勵、喚起和鼓舞。”教學過程中,不失時機地在各個環節激勵學生,使他們產生內部驅動力。在學生回答問題時,教師要給予期待或鼓勵,注意維護學生的自尊心,調動他們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另外,開放性的答案能使學生人人都覺得“我能行”“我愿意嘗試”,使學生感到教師對其信任與尊重,主動參與課堂教學。例如,在學習“經度變化規律”時,教師鼓勵學生觀察經度圖,總結判斷東、西經的方法。有的學生說找零度經線;有的同學說在度數最小的那根經線上畫“十”字,再利用“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來判斷;也有的同學觀察得到:經度越向哪個方向變大,就是該方向上的經度。每一種方法教師都給予客觀積極的評價,學生受到鼓舞,士氣很高,學習效果好。
四、課堂教學回歸生活、創建和諧師生關系
地理教學要“回歸生活”,要將教學內容納入學生與自然、社會、自我以及學生與文化的關系中。皮亞杰的知識結構理論指出,學生是在自己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在主動的活動中建構自己的知識。也就是說,走進教室的學生并不是一無所知的,而是在日常生活、學習和交往活動中已經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一定的經驗和觀點。新課程也強調教育要“回歸生活”,要將教學內容納入學生與自然、社會、自我以及學生與文化的關系中。
而在教學中師生關系是學校環境中最基本的人際關系,對學生心理素養、思想品質和社會能力的形成,對教師工作的心情與成敗得失,對實現預期的教學過程和教學效果等有著很大的影響。新課程改革更要求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利用融洽的師生關系與和諧的心理氣氛來促進地理教學的順利進行。
【關鍵詞】新課導入;教學目標;學生興趣;創設情境;利用地圖;空間思維;教學反思
【導讀】初中地理課要加強書本理論知識和實際生活相聯系,讓學生學到的知識感到學有所用,學到的不是干巴巴的“死知識”,而是生活中的“活知識”。
地理學科是素質學科,不參加中考,只在七八年級學習,作為考查科目。其意義相比較中考科目而言顯而易見,因此,學生、家長在思想認識上不能做到足夠的重視,思想上的懈怠,在行動上漠不關心。如何改變這種現狀呢?使地理課堂成為有效課堂,讓學生在地理課上愿意學、有所學,學有所用呢?
一.常言道:施教之功,貴在引導。
地理課堂教學中,新課導入在教學過程中起著承上啟下、穿針引線的作用。導語是課堂教學的起點,就像樂曲中的“引子”,戲劇中的“序幕”,起著醞釀情緒,激發興趣,滲透主題,創造情景的作用。如果教師采用恰到好處、引人入勝的導入方法,從課的一開始,學生就能以最佳的心理狀態,必備的基礎知識和較好的方法手段進入對新知識的學習探究。這樣,學生在學習中不僅學習了地理知識,而且發展了思維能力,提高了精神品格,使師生雙邊活動更加融洽地開展。同時,導入不僅只在于一節課的開始,在每個知識點的講授之間,知識點間的過渡和新知識的導入也同樣重要,在地理課堂教學中,這里根據教學實踐和平日的積累,舉例探討一些方法。 一、“設置懸念”導入、二、圖片導入、三、歌曲導入、四、視頻導入、五、復習導入、六、詩歌導入、七、地圖導入、八、設置情景導入??墒切抡n導入因人因時因地不同,方法多種多樣,不拘一格。教無定法,貴在得發。
二.常言道:有目標才有航向
明確的目標就是知教學目標、知教學重難點,知學生三者相集合,使用恰當的方法使學生有明確的前進方向。教師做到心中有數。課前讓學生清楚的知道本節課的學習內容、重點、難點。我每上一節課前提前2---3分鐘進班,把本課的學習目標、學習重、難點注在黑板的左上角,讓學生清晰的知道本課的結構,在課堂進程中,不斷的提醒學生,目前我們完成了哪個目標,將要學習哪個目標,進行到重、難點時,更是重復提醒。學生由于了解了課堂的結構,學習時目標更明確,在教師的不斷提醒下,分神的情況少,其投入課堂的有效時間自然就增多了。教學效果你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地理教學要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感到學有所用,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 。地理課要加強與實際生活的聯系,讓學生覺得學到的不是干巴巴的“死知識”。這些知識,在今后的生活中會有重要的應用,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如去海南島旅游時,讓學生自己設計一份從學校出發到海南島旅游的最佳旅游陸上交通線。看誰設計的路線花費最低,觀察景點最多,內容最豐富。認識學習那里的熱帶雨林景觀、熱帶動物,觀察民風,了解民俗和特有的建筑風格等。對于初中學生而言,興趣是學生學習驅動力之一。如果學生不喜歡地理課、不喜歡地理教師,那么怎么會喜歡“地理”?怎么能學好地理?所以,在初中地理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密切和實際生活的聯系,更要做到“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持之以恒”。努力創造一個輕松、和諧和舒暢的師生關系。因此,地理課堂教學中應該有歡聲笑語,更需要地理教師注意增強自己的組織能力與親和力。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教師精湛的語言、詼諧與幽默、機敏的教學機智、可親可敬的教態等,都能提高學生對地理學習的濃厚興趣。
四.常言道:情景教學 使學生如聞其聲,如見其人,
現在的時代進步了,學生的學習環境變化了,地理課已經不是學生獲得地理知識與技能的唯一渠道。因此地理教師應該轉變“教師角色”,改變過去教師單向講授為主的習慣性教學方法,將師生“互動教學”引入地理課堂。堅持“以學生活動為主,教師講述為輔,學生活動在前,教師點撥評價在后”的原則。由于初中生心理的特點,他們很樂意參與教學過程。初中地理課堂教學時往往需要創設教學情境,把學生組織起來親歷這些過程。如講青藏高原時,讓學生通過多媒體觀察青藏高原的氣候特征。從而讓他們感受到青藏低壓缺氧、寒冷干燥、日照時間長,太陽輻射,再利用多媒體讓學生觀察。接著引導學生分析它形成的原因,再講“世界氣候”時,利用多媒體創設不同氣候條件下的自然景觀。
五.常言道:地理就是生活中的一張地圖
由于長期以來不少初中地理課由其他學科教師兼任,在教學中往往沿用了其他學科的教學方法。忽略了地圖教學,把以地圖教學為主的地理課變成看書劃線的枯燥的文字教學課。初中地理教師應該努力用“學習”或“討論”來代替“講”,用翻“圖”來代替翻“書”?!皼]有地圖就沒有地理學”,學習和掌握地圖知識,對于學生學習其它科學知識以及開發學生的智力都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一些地理教師不愿用、不會用地圖的情況導致教學要求不高或教學能力低弱的現象。目前在地理教學中普遍存在的“死記硬背”現象,恰恰與地理教師不重視提高自己的地域空間思維能力有關。在用好地圖的同時,結合多媒體教學技術,讓學生在頭腦中建立地域空間想象能力。地圖來自課本、地圖冊、生活中自己拍的一些圖片,讓學生貼近生活,熱愛生活。有效引導學生投入到課堂來。課堂45分鐘使每個學生每分鐘都在學習。教師應盡可能多的使用能夠吸引學生注意力或者學生熟悉、有感覺的材料,在課堂上教師除了按照授課的內容要求向學生傳授課本知識外,還有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如何結合相關的教學內容,做到有意識,有針對性的將相關圖片畫面融入其中,切實做到沒有圖就沒有地理教學。
關鍵詞:目標教學 突出重點 突破難點 氛圍 收獲
初中地理課堂教學是整個中學基礎教育計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因此要想使地理“雙基”教育行之有效,必須加強對教材的重點和難點的研究,實施課堂目標教學。
縱觀整個初中地理教材,其內容豐富,頭緒較多,如何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時須根據教材的教學目的,教材內容的本質及相互作用,通過認真思考,分析出重點、難點,在授課過程中把握住它們,依據學生學習水平,引導他們加強對這些知識的掌握,從而保證其學習效率和學習收獲。
一、分析和確定教材重點和難點
對教材重點、難點的確定可以從以下方面著手,實施目標教學:
1、依據《教學大綱》和《教學參考書》確定出重、難點
從《教學大綱》和《教學參考書》的教學要求中可以看出重點之所在,如其中反復出現的內容及一般要求識記和理解的內容,其中便包含著重點成分,有的甚至點明了重點。至于難點的確定即在《教學大綱》和《教參》中同樣對難點給出了概括性的說明,并且對一些難點還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突破的建議。
2、通過教材分析確定出重、難點
教材中有些內容的影響范圍較廣泛,如自然地理中的太陽輻射、大氣運動、氣候要素、人文地理中資源、基礎產業等要素。對這些內容的影響范圍,可作具體的分析,凡是影響所涉及范圍較大的知識就比較重要。當然,也不能絕對化,有的內容,如一些要求掌握的數據,雖然出現的次數很少,但也是重點之所在,不過這類重點的層次不高。此外,課文后那些綜合性較強的習題所涉及的內容多數也是章節的重點,或者對章節重點的闡述。
教材難點是多方面的,這就需要教師進行全面綜合的分析。諸如:理性知識的難點等等。應當明確教材難點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前期學習中突破了難點,在后期學習中可轉化為易點。反之,有些原本不難的,由于學習方法不當,或掌握不牢固,“欠債”多了也會轉為難點。
二、突出要點,突破難點,實施目標教學
確定了教材重點和難點,下一步,也是至關重要的一步,就是要研究如何突出重點和突破難點,實施目標教學了。
1、如何突出重點
首先,在授課前要為重點掃清障礙。有的重點內容常要聯系到舊知識,教師有必要在課前闡明,以使學生在思維方向上與老師一致;其次,對教材中類似的問題,可重點講述其一,指導、啟發學生推出其它,使之能達到舉一反三。如氣壓帶、風帶的季節移動,教師可只講二分、二至日其中之一的情況,其余日期的情況可由學生來總結。課后練習也是鞏固掌握重點的必要手段,應選擇典型的、綜合性強的練習題,以加強重點知識聽復習鞏固和學生運用知識能力的培養。
2、如何突破難點
突破難點的具體方法,可據不同的知識點。不同的學生情況和教師的思維習慣做具體安排。但總體上可概括為以下:
其一,分解難點,即將難點內容分解成小的知識點,如風的形成是氣壓、梯度力、地轉偏向力和磨擦力共同作用的結果,可以將之分開來分別加以分析,最后聯系物理學力的合成,學生便能很容易理解了。再如恒星日與太陽日,也同樣可以分成地球自轉和公轉兩種情況來分別講述,再結合教具及圖示,啟發學生得出結論。
其二,由于學生準備知識不足而形成的難點,需復習舊知識來補救,不過這樣做,教師首先要有計劃地安排課時。
其三,對于學生習題中地理思維方面及技能方面的難點,教師除了進行具體分析題目外,更重要的是從解題思路、角度上給學生以指導,使學生在解題中達到熟能生巧、觸類旁通。轉貼于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作為地理教師,在上課之前必須刻苦鉆研教材,認真分析教材重點和難點,通過備課設計安排好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方法、程序,然后按計劃、有目的、有步驟地實施目標教學。并在教學中運用生動的形象,引人入勝的語言,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以達到提高教學效率之目的。
參考文獻
董耀、馬啟星,《教育教學文論》,文化藝術出版社,1998:1
《中學地理教學大綱》,地理教學教師參考書
1當前初中地理教學的現狀
初中地理是一門極具自身特點的學科,盡管屬于文科范疇,但是又稍偏向理科,因此對于教師教授和學生學習而言均具有一定的難度。這就表明,選用合適的教學方法對于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其形成科學合理的學習方法十分重要。當前,我國大多數的初中地理教學依然延續著傳統的教學模式,將教師視為教授中心,采用單一的“填鴨式”,學生被動接受知識,難免產生系列問題。一方面,教師進行按部就班的講解,學生死記硬背,難以融入教學過程中。另一方面,教師將學生考試成績作為衡量學習效果的唯一標注,不僅會錯誤估量學生理解程度,而且會挫傷學生的學習熱情。長此以往,學生的自主思索、創新能力均得不到培養,也很難形成正確的學習方法。
2新課標下初中地理教學的方法
2.1以新課標要求作為教學的指南
當前,在全國范圍內存在四個版本的地理教材,“一標多本”特點十分典型,且編排依據均為“新的課程標準”。在這種情形下,初中地理教師需要做的便是深入挖掘課程標準,從整體把握教材設計。盡可能避免出現考試試題非課堂講授重點,甚至未在課堂上教授等現象的發生。我們以人教版中講授“區域自然資源的綜合開發利用”為例,其中此部分將美國田納西河流域作為綜合開發利用的典型對象,深入探討了如何利用大河流域的自身地理優勢,進行綜合治理。在這一部分講解中,若教師過分強調田納西河,而未將知識進行橫向遷移,如采用聯想教授法,類比黑龍江、黃河等區域的開發利用,并對比其之間差異,那么顯然是教師未讀懂、堵頭“新課標要求”所致。另外,新課標強調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這是由地理學科獨特的人文特性和較廣的涵蓋面(如水文、土壤植被、氣候等)所決定的,因此這對于學生綜合分析能力提出了較高層次的要求。
2.2以現代教學手段輔助學生更好地完成課堂學習任務
當前,地理課堂教學環境與以前相比獲得了極大的改進。通過運用先進的教學手段,課堂教學氛圍變得更活躍了,很多學生之前空間感、地理方位感不強的問題也能夠被部分解決。教師可以從互聯網上下載教學課件,以多媒體資料,如圖片、視頻等為學生展示生動、全面的地理教授內容,不僅更好的符合了初中學生活潑、求知欲強的心理,更能夠降低地理教學講授難度。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也可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在課前查閱以便預習,在課后查閱以解決疑難點并加以鞏固。以此,地理教學課本與現代教學手段便能夠得到有機的結合。如,在“西氣東輸”一課中,教師可以準備關于我國西部地區能源分布圖,及東部資源緊俏相關資料,通過對比讓學生了解能源分布的不均勻,理解西氣東輸重要性。通過這種教學方法,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學習興趣便能夠被有效培養,課堂師生地位也能夠很好的被置換,地理教學課堂的深度及廣度也能夠有效改善。
2.3鼓勵學生進行課堂延伸
初中地理學科的特殊性決定了教師不但要為學生傳授必要的書本知識,而且需要將該學科與學生實際生活密切聯系,可以選取具有代表性的地理事件作案例進行分析與探討,從而有效提升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隨著現代社會的迅猛發展,很多版本的初中地理教材早已與時事應用不相同步,不僅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也不利于培養學生理論與實際的結合能力。例如,針對汶川地震、日本海嘯和大家切實關注的霧霾問題等,教師可以設立專題,將與上述事件相關的地理現象進行全面分析,重點突出新課標要求下的提高學生運用地理知識“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又如,教師可以組織同學在課下自主收集當地形貌、建筑及水文資料,在課堂教學中加以適當分析,達到與書本結合的目的。通過簡單的地理實地調查,學生的理解及記憶能力便能夠有效的提升。有效的課堂延伸,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便能夠有效調動。
2.4形成科學的課堂教學改革觀念
新課標要求以“自主、合作、探究”的課堂學習模式進行初中地理教授,強調對學生獨立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以及團隊意識的塑造。課堂教學的改革朝著有利于學生視野的開闊、問題整體分析能力的角度出發。我們認為新課標具有十分靈活的特點,不強調固定的課堂教學模式,提倡學生以小組分析、討論、整合等形式來將書本原理、難點及重點等剖析與理解。教師在學生已有認知水平的基礎上制定有針對性的課堂教學方案,主要解決學生們普遍困惑、存在異議的方面,這樣的課堂教學模式次、重點清晰,且時間利用率較充分。例如,在進行初中地理“大氣循環”部分講解的過程中,針對大氣運動內容抽象、學生頭腦中知識點勾畫難度大的問題,教師可以借助PPt制作動畫,模擬大氣循環,而課本上較為淺顯的基本概念、理論等則留給學生自主討論以便掌握。
3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