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18 17:25:1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高效農田建設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高標準農田;建設;做法;成效;民樂縣
民樂縣地處祁連山北麓、河西走廊中段,總面積3687km2,耕地面積8.6萬/hm2,轄10個鎮和1個城市社區管委會,總人口24.7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0.86萬人。全縣氣候干旱、降水稀少,是典型的干旱缺水地區,同時農田水利設施薄弱是影響農業可持續發展尤其是糧食穩定增產的“最大硬傷”和“明顯短板”,人均水資源占有量不足全國平均水平的57%,農業灌溉畝均用水量不足全國平均水平的29%。近年來,民樂縣堅持將高標準農田建設作為穩產增收的基礎,大力推進農業供給側改革,將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立足資源稟賦優化產業發展布局,穩定糧食生產空間,強化耕地保護,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杜絕增量、消化存量、嚴治拋荒、深挖潛力,不斷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增加高標準農田建設面積。隨著事業單位分類改革的深入推進,民樂縣把過去在水務、農業、國土、農業綜合開發等單位實施的項目相近、投入相同的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項目及資金集中整合到民樂縣農業農村局組織實施,逐步加大農業投入力度,統一規劃、整體推進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徹底結束了過去涉農項目各自為戰、建設資金“撒胡椒面”的狀況,將耕地保護、地力提升和水肥一體化滴灌技術有機結合打出一套“組合拳”,走出了一條高效節水灌溉項目從示范點建設到全縣整體推進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的富民之路,不斷補齊制約農業產業發展的基礎短板,提高農業發展質量,有力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加快建成“旱澇保收、高產穩產”的良田,提高耕地質量和糧食生產能力,促進了全縣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截至2020年底,民樂縣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2.441萬hm2,全縣糧食總產量達31.91萬t。
1主要做法
1.1加強組織領導,推行項目建設“雙管”法人制
為加強對民樂縣高標準農田建設工作的組織領導,健全“政府牽頭主導、部門分工協作、鎮村齊抓共管、群眾廣泛參與”的工作機制,民樂縣委、縣政府成立了高標準農田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并作為“主管”法人,全面負責節水灌溉工程建設,重點加強部門間的技術交流和工作協調;同時為有效保障土地平整工程建設、群眾籌資籌勞、矛盾糾紛化解、工程建設管理及質量安全等工作的實施,項目鎮成立由鎮長任組長、項目村村干部為成員的項目建設協調工作組,作為“片管”法人,嚴格落實項目主體責任和質量終身責任制。項目實施過程中廣泛宣傳,引導各項目村群眾積極參與項目建設全過程,上下聯動、形成合力、整體推動全縣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形成了由點到面、集中連片的良好局面。進而推動了土地資源的有效整合,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集約化經營水平。
1.2加強資金整合,多元融資重保障
民樂縣耕地南北落差大,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單位面積投入資金較多,按照國家統一標準補助,項目缺口資金比較大。為切實解決項目建設資金不足的問題,民樂縣按照“渠道不變、用途不亂、各記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則,充分利用中央和省級財政補助資金、積極落實縣委、縣政府加快高標準農田建設、發展現代絲路寒旱農業的優惠政策,通過爭取地方專項債券、整合各類項目資金、引導群眾籌資投勞等方式,統籌安排、形成合力、集中建設。提高資源配置合理性,突出重點,高效配置公共財政資源,形成項目資金科學、合理、規范、高效、安全的使用管理機制,充分發揮農田建設資金整體效益,建成高標準農田,真正實現旱澇保收、高產穩產。
1.3規范工程建設管理,帶動區域協調發展
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過程中,把水肥一體化灌溉技術推廣應用作為戰略重點和優先領域,科學規劃、精心組織,認真落實項目法人制、招標投標制、工程監理制、合同管理制,健全“建設單位負責、施工單位保證、監理單位控制、政府部門監督”的質量保證體系和安全控制體系,確保工程建設任務按期全面完成。同時,將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與農業產業布局、設施農業發展、現代農業示范園建設、鄉村振興緊密結合,有效改善項目區的農業生產條件,推動土地資源的有效整合,提高土地利用率和集約化經營水平,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著力在規模、布局、灌溉效果上充分體現水肥一體化灌溉技術要素,為發展現代農業、調整農業種植結構提供了良好的灌溉基礎條件。
1.4推行企業委托代建,集約經營提效益
在“確保所有權、穩定承包權、搞活使用權”的前提下,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積極推行企業委托代建,引導有能力的企業或專業合作社參與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采取以土地流轉費抵頂群眾自籌資金的方式,確保項目投資足額到位,助推項目建設按期順利進行。同時,針對長期以來土地分散化、碎片化不利于農業耕作機械化實施的實際情況,積極推行以“小塊并大塊、分散變集中、零碎變連片”為主要內容的“一戶一田制”,形成“一村一大塊,一塊一產業”的基地生產模式,有效破解了耕地碎片化、耕作不便等問題,方便了機械化作業,機耕費由原來的3000元/hm2下降到2100元/hm2,有效降低了勞動成本,實現了以土地整理推動土地流轉、以土地流轉促進規模經營、以規模經營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的模式,推動農業向集約化發展、農民向職業化轉型、農村向城鎮化邁進。
1.5突出建設管護并重,健全機制促長效
堅持把高效節水灌溉新技術作為高標準農田建設的重要內容,全面推廣水肥一體化灌溉技術,采取“管灌+滴灌”雙模式設計,實現了粗放農業向精細農業轉變、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按照“建管結合、建管并重”“誰受益誰管護、誰使用誰管護”的原則,積極探索政府主導、村集體管護、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參與的長效管護機制。制定了《民樂縣高標準農田建后管護實施方案》,明確了產權歸屬和管護主體,項目村按照75~150元/hm2的標準向土地流轉經營主體收取管護資金,由村委會統一支配,用于高標準農田設施后續管護與維修。強化管護責任,把工程建設與運行管理機制有機銜接、有效統一,建立健全工程良性運行與管護制度,形成建管護一體化的新機制,確保工程“建得成、管得好、長受益”,確保農田水利設施長期良性運行。
1.6深化“三變”改革拓展,利益聯結助農富
為充分發揮高標準農田建設在推動農業規?;l展、農民持續增收中的帶動作用,結合農村“三變”改革,將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形成的各種固定設施資產,通過市場化運作變成股金管理,讓村集體和農民群眾享受入股分紅的收益。同時,將新增耕地全部歸集體所有,按照“村集體資產+經營主體+收益”的模式量化入股,持續壯大村集體經濟收入,使后續管護經費得到有效保障。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實施以來,逐步形成了以現代戈壁農業為引領、六大特色產業為支撐的現代絲路寒旱農業產業體系。
2建設成效
通過大力實施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農業基礎設施及農業生產條件明顯改善,土地利用率和產出率明顯提高,項目區抗御自然災害的能力明顯增強,農田灌溉保證率明顯提高。同時,降低了灌溉成本,特別是水肥一體化灌溉技術的實施極大地改善了灌水條件,減輕了田間灌水、施肥的勞動量,大量節省了田間勞動力,使得農民有更多的時間通過勞務輸出創收。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持續提升,糧食安全得到有效保障,促農增收作用日益凸顯。
2.1保障了糧食安全
通過整體推進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民樂縣形成了“田成方、林成網、路相通、渠相連”的現代農業生產新格局,農業生產條件大幅改善,農田抗災減災、旱澇保收能力明顯增強,耕地質量至少提升了1個等級,單位面積產量穩步提升。玉米等糧食作物平均產量提高了1500kg/hm2,平均產能提高了10%~20%;馬鈴薯(大西洋)平均產量由原來的37.5t/hm2提高到現在的52.5t/hm2,產能平均提高了40%。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明顯提升,進一步夯實了全縣糧食安全根基,有效實施了“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
2.2促進了企業增效、財政增稅
通過實施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項目區耕地變成了旱澇保收、高產穩產、節水高效的高標準農田,更適合大型機械作業,龍頭企業、合作社、種植大戶等經營主體競相流轉土地,2021年民樂縣規模流轉土地面積達3.773萬hm2。大力推行“一企一基地、一業一基地”規?;洜I模式發展產業,積極引導發展訂單農業,帶動全縣種植馬鈴薯1.467萬hm2、高原夏菜0.667萬hm2,為全縣的農產品加工企業提供了充足的原料,產業鏈條不斷延伸,企業生產成本明顯降低、產出效益明顯增高、財政稅收貢獻突出,實現了企業增效、財政增收的“雙贏”目標。
2.3拓寬了群眾的增收渠道
通過實施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農業耕作機械化水平普遍提高,土地逐步趨向規?;洜I,吸引了更多的龍頭企業或農民專業合作社大戶前來洽談土地流轉事宜,項目區土地流轉費用由原來的3000~4500元/hm2增長到現在的7500~9000元/hm2,群眾財產性收入明顯增加。土地規模流轉將青壯年勞力徹底從農業生產中解放出來,外出務工收入大幅度增加。同時,吸納富余勞動力就近就地務工,增加了農民的工資性收入,農民獲得感、幸福感全面提升。
2.4提升了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水平
通過實施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積極引導新型經營主體規?;⒕毣l展中藥材、馬鈴薯、高原夏菜等特色產業得發展,在耕、種、防、收等環節,開展專業化、社會化托管服務,實現規模種植、集約管理、訂單銷售,促使土地、資本、技術等生產要素向現代農業產業集中,推動全縣農業從傳統、粗放、低效型向現代、集約、高效精細型轉變。
2.5筑牢了西部安全生態屏障
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過程中,廣泛推進水肥一體化滴灌技術,農田灌溉由大水漫灌轉變為精準滴灌,化肥利用率由40.3%提高到61%,農藥利用率由40.2%提高到60%,水資源利用率由50.3%提高到72%,實現了“一控、兩減、三基本”目標,著力改善了土壤性狀,提升了耕地地力,提高了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將節約的水資源用于發展戈壁農業和生態綠化,大幅度提高了水資源利用率,使民樂的山更美、水更清,實現了戈壁變綠洲、荒灘變良田,筑牢了西部生態安全屏障。
3結語
【關鍵詞】高標準基本農田;必要性;管理措施
【中圖分類號】F205:F30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158(2012)10-0435-02
一、什么是高標準基本農田
所謂的高標準基本農田就是在我國當前現代農業發展模式的基礎上提出來的一種適合于農村集中連片和生態良好,高豐收,設施配套、抗災能力強,與當地經營方式相配套的基本農田。開展高標準農田的建設,必須要以國家的政策為導向,以規劃作為積極的引導,因地制宜,統籌兼顧,進行個別化整治。在建設的過程中,還要體現農民的主體地位,堅持生態環境與農業的數量和質量并重,并積極發揮農民的勞動積極性,尊重農民的意愿,切合實際,聚合相關涉農資金,集中投入,引導和規范社會力量的積極參與。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的內容主要有灌溉與排水、農田防護土地平整、田問道路與生態環境保持等5項工程。具體組織形式是政府主導,國土資源部門牽頭、企業競爭介入、相關部門配合,然后通過農民積極參與,老落實共同的責任。同時在“十二五”時期,國家又提出建成4億畝旱澇保收高標準基本農田的任務,這個任務非常艱巨,面臨在大家面前的挑戰也十分嚴峻,所以,高標準基本農田的建設,正好有一個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
二、項目建設的必要性
大地是人類生命的搖籃,也是人類祖祖輩輩得以安居樂業的家園。她為人類創造了豐富的文化財富和精神文明財富,也提供了無限的資源?,F代農業要發展,首先就要建設高標準基本農田,繼續貫徹落實可持續發展觀,切實做好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工作,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既能滿足當前經濟發展的需求,又不以犧牲后代的利益為代價。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糧食安全問題一直是我們共同關注的問題。面對糧食短缺,我們應該著眼于實際,立足于我國基本國情,然后來建設我國的高標準基本農田。耕地作為糧食補充的重要途徑,其肩負的作用是不可輕視。可以說,基本農田的建設計幾乎是耕地中的精華,也是保證我國糧食供應的安全底線,它承擔著我國全部的糧食生產任務。但是,當前,由于我國可耕地的面積本來就十分有限,再加上,一些土地利用形態破碎、零亂,使得我們可作為耕地的土地利用效率低規劃中也提出,建設有利于項目區農民耕作技術及農業科技水平提高,該規劃設計項目區通過實施河道治理、排灌工程、土地平整、興建機耕道及生產便道工程,可使當地群眾受益,項目規劃設計實施后將產生良好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生態效益。這對解決“三農”問題,促進和諧社會和農村經濟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三、當前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的管理現狀
新時期,我國積極推進了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項目的規劃,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它基本實現了由田、路、水、林等綜合整治,幾乎有2億多畝高產穩產基本農田建成,其中糧食平均畝產提高10%-20%,生產成本也相對普遍降低10%-15%。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又提高了農民的經濟效益。
但是筆者在調查中發現,很多目前正在實現高標準基本農田的企業或者個體,都有一個共同的問題,那就算重建輕管?;巨r田建成后,很少認真研究過如何進行科學化管理,出現的直接問題便是不到兩年左右,水渠出現裂縫,當然更沒有人來進行維修;還有極少數農村,把高壓線上的線就偷走了,水泵也不敢放在井里。可以看出當地有些人的素質極低,影響著現代農業的健康發展。在調查中,我們還發現,如果在后期不進行管理,群眾根本得不到實惠。要想使項目成為“民心工程”,唯一的途徑便是加大農田建設項目,做好后期的項目實施管理工作。
四、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項目的實施管理對策
1 提高管理的思想認識
據有關數據顯示,要經過1.2萬年到4萬年時間才能形成良好的土質,但是如果想隨意破壞還用不到一年的時間。所以,對于每個農民朋友而言,提高加強項目實施管理思想認識是十分有必要的。國家制定的《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標準》指出,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后,必須要進行科學管理,不然,花費的大量金錢都會在很短的時間內成為灰燼。加強績效評價制度,實現高標準基本農田的項目實施管理的科學化和規范化,加強和提高項目實施管理人員的文化素質和管理水平,因為只有在懂得管理技能和文化知識的基礎上,才能做好科學、規范的管理,也才能在項目實施管理工作中運用農業新技術設備,新服務手段,來實現農業的穩產高收。而且,國家政府部門關于高標準基本農田的項目建設管理工作,也先后出臺了相關的政策性文件,特別在今年以“建設高標準基本農田,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為宣傳主題,其目的就是增強全社會的國家法律意識,進一步增強民眾對土地的節約,促進科學發展,在建設已有的高標準基本農田的項目實施管理中,要提高項目實施管理的科學性和規范性,讓化過的錢不要白化,切實把管理做徹底做下去,這樣才能真正實現高標準基本農田項目建設的目的和意義。
2 加強法律監督,推動節約集約用地
我國是一個法制國家,以法律約束是實現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項目的實施管理問題的當務之事。尤其隨著我國人口的不斷增多,城鄉二元化趨勢的明顯加劇,大片優質的耕地被一幢幢拔地而起的高樓大廈所代替。面對這個現實問題,只有加強法律監督的力度,才能有效推動節約集約用地。有關政府部門應該建立耕地保護責任追究制度,健全基本農田四級管護網絡,完善土地管理綜合監管平臺,形成查辦、監督等一體的法律體系。突出動態巡查,強化執法監察,嚴肅政紀法綱,嚴厲打擊非法占用耕地特別是占用基本農田的行為。不斷提高土地基本國策的意識,切實推動節約集約用地工作,確?!敖ǔ梢粔K、保護一塊”,進一步提升耕地質量。在改善耕地的基礎上,不斷優化產業空間布局,科學安排建設預留區,強化土地調控管理和用途管制,嚴防寬打窄用、多圈少用、違規冒用等問題發生。積極引導新上項目和規模較小項目首先使用存量土地、閑置土地以及利用效率較低的土地,突出保障工業經濟、城市建設、民生事業等重大項目用地,不斷促進土地資源的高效利用。
3 搭建基本農田項目建設的新平臺
面對用地需求逐步增加和耕地面積不斷減少的現實壓力,積極探求與時俱進的基本農田建設的項目實施管理措施,搭建實現基本農田建設的項目實施管理保護工作平臺,項目承擔單位在基本農田的地塊處,設立公示牌、村保護標志牌、田塊標志牌等,按照有關規定,做好項目公告,利用各種媒體開展項目實施宣傳工作,接受社會和群眾監督,并在沿主要道路兩邊的基本農田地塊埋設基本農田區界址樁,以此基本農田建設項目總量的不減少,質量不降低。
4 加強基礎建設的管理,提升隊伍素質
科學的管理,必須要有高素質的管理隊伍。國家制定的《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規范(試行)》中強調了基本農田建設項目實施管理隊伍的素質問題。因此,當地政府,應該把提高農民或者基本農田建設項目實施管理的專業人員的基本素質放在核心位置,投入大量的資金,對他們進行業務知識的培訓,或者組織他們到別的基本農田去參觀交流,學習經驗,把有效的、科學的項目實施管理的經驗和方法,學到手,可以回到家鄉,再為其他農戶做經驗交流、和短期培訓。只要管理者的素質提高了,意識增強了,實現科學現代化基本農田建設項目實施管理,就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
關鍵詞:高標準基本農田;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灌溉排水;塔營子鎮
中圖分類號:S15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432(2012)-11-0033-1
1 項目區概況及土地限制因素分析
阜蒙縣位于遼寧省西北部,行政隸屬阜新市,是以種植旱地為主的基本農田保護區,也是遼寧省商品糧基地之一。項目區位于遼寧省阜新市阜蒙縣塔營子鎮六家子村,地貌上屬低丘平原,其土地利用類型以旱地為主,項目區建設規模內基本上沒有灌溉設施可以利用,其排灌系統骨干設施不具備,局部地塊土壤質地偏砂,有機質含量較低,土地產出率低,嚴重浪費了有限的耕地資源,所以在耕地資源有限的情況,急需提高地力,提高單位耕作面積土地產出率。
2 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的意義
高標準農田可以定義為:具有充足的水源保證,同時土地相對成片且肥力較高,排灌、交通等基礎設施完善的穩產高產、旱澇保收、節水高效的耕地[1-2]。而以建設高標準基本農田為目標,依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土地整治規劃,在農村土地整治重點區域及重大工程建設區域、基本農田保護區、基本農田整備區等開展的土地整治活動為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3]。積極開展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對于緩解人地矛盾,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和生態環境,防治水土流失,促進農村現代化建設和經濟發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按照遼寧省對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任務的要求及《阜蒙縣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土地利用方向,選擇阜蒙縣塔營子鎮六家子村的基本農田和一般耕地為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申報項目。
3 建設內容
3.1 土地平整工程
項目區內分布19塊其他草地,土地平整面積13.5168hm2,總平整土方量為:挖方3.3788萬m3,填方3.3788萬m3。
項目區需要客土1處,面積為0.1989hm2,根據現狀客土地塊與周邊耕地的高差確定填土深度為0.6m,共需回填土方量為1193.4m3。
3.2 灌溉與排水工程
3.2.1 水源工程 項目區北部需打179眼機電井,井徑0.4m;項目區以南實際打沉圈井93眼,井徑1m。
3.2.2 排水工程 項目區地處繞陽河河谷平原,其地勢由北向南傾斜,務歡池河和押京河形成天然的排水系統,承泄項目區的地面徑流和外來客水。本次規劃僅對部分水泥路布設土質邊溝,邊坡比1:1,上口寬1.6m,下口寬0.4m,溝深0.6m,規劃19360m,采用機械挖土質排水邊溝土方量11616m3。
3.2.3 渠系建筑物工程 (1)農橋工程。項目區內排水溝道與田間道相交時,均布設農橋,項目區共布設農橋5座。(2)涵管工程。為了方便農民生產、生活,在道路與排水溝交叉處以及跨越排水溝下地共布設涵管34座。結構型式采用管徑Φ=300mm。
3.3 田間道路工程
項目區修建水泥路6條,路寬5m,總長12595m,填筑30cm厚的碎石路基,鋪設20cm厚的水泥混凝土路面;項目區修建砂礫石路18條,路寬5m,總長21138m,填筑30cm厚的山皮石路基,鋪設20cm厚的砂礫石路面。
3.4 護坡工程
在通往下興隆地的3號水泥路南側規劃護坡工程,長53m,采取漿砌石砌筑,坡面斜長2m,邊坡比1:1,厚30cm。漿砌石工程量31.8m3。
4 效益分析
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后將新增耕地13.5168hm2,新增耕地率為1.65%。項目實施后土地墾殖率將提高0.92個百分點。
本項目總投資預算為1826.5900萬元,按建設規模816.9867hm2(12254.8005畝)計算,每公頃投入量為22357.59元,每畝投入量為1490.50元。通過經濟效益分析計算,項目區每年純利潤為1305.2521萬元,扣除現狀產值902.9546萬元后,每年凈增產值402.2975萬元。按還本年限法進行靜態分析,預計投資回收期為6年。靜態投資收益率為22.02%。
5 結論
通過對阜蒙縣塔營子鎮六家子村土地利用現狀分析,根據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標準,規劃對其進行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主要采取土地平整、灌溉與排水、田間道路、農田防護與生態環境保持等工程,預計新增耕地13.5168hm2,新增耕地率為1.65%,每年凈增產值為402.2975萬元,經濟效益十分明顯。
參考文獻
[1] 程炯,李新通,謝劍斌,等.丘陵地區人均半畝(333m2)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研究[J].福建地理,2000,15(4):10-13.
[2] 馮守杰,李有慶.加強山區高標準農田建設 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J].財會研究,2009(17):64-66.
一、繼續加大農田水利建設投入力度
2013年,中央財政繼續優化支出結構,進一步加大投入力度,重點支持農田水利薄弱環節建設。
一是支持小型農田水利建設。安排180億元,新增400個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以重點縣為平臺,分類分片推進農田水利建設。繼續實施東北四?。▍^)“節水增糧行動”,集中連片發展西北高效節水灌溉工程,優先支持華北地下水超采區綜合治理,大力加強西南山丘區“五小水利”工程建設,著力推進糧食主產區高標準農田建設,擴大農村河塘清淤整治試點,啟動1萬畝-5萬畝中型灌區配套改造試點。
二是支持中小河流治理和重點小型水庫除險加固。安排218億元,對2013―2015年實施方案確定的中小河流治理項目和58個中小河流重點縣綜合整治予以支持。安排專項資金,支持四川、黑龍江等7省水毀工程修復和治理。安排95億元,支持規劃內3958座小(2)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作。安排資金15億元,支持貴州等西南嚴重缺水地區抗旱應急水源工程建設。
三是提取土地出讓收益用于農田水利建設。安排中央財政統籌從土地出讓收益中計提的農田水利建設資金63.25億元,重點支持糧食主產區、中西部地區和老少邊窮地區。
四是加大農業綜合開發對農田水利的投入。農業綜合開發用于中低產田改造和高標準農田示范工程的中央財政資金達到214.5億元,其中60%以上投入農田水利建設。同時,安排15.43億元,支持308個重點中型灌區節水配套改造。
五是用好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資金。安排獎補資金238億元,其中約60億元用于引導農民群眾建設村內水渠、飲水管線、堰塘水窖、小型橋涵等水利設施。
此外,中央基本建設投資、新增建設用地有償使用費、現代農業生產發展專項資金、旱作農業技術推廣經費等用于農田水利建設的投入也有較大規模的增加。在加大投入的同時,財政部還配合有關部門,積極推動建立健全農田水利項目建設和管理體制。
二、著力推動農田水利投資與管理體制改革
財政部將按照本次會議的要求,落實好各項政策和工作部署,積極支持農田水利建設,著力推動農田水利投資與管理體制改革。
一是突出支持重點。財政部已將部分用于農田水利建設的專項資金提前通知地方,為地方落實資金和開展建設創造條件。2014年,各級財政部門將加大投入力度,統籌整合資金,突出支持地下水超采區綜合治理、抗旱水源建設、高效節水灌溉發展、高標準農田建設、“五小水利”工程建設等重點工作。
二是推動管理改革。加大農田水利投資與管理體制改革力度,深入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小型水利工程產權制度改革、農田水利設施運行管護機制改革,建立農民、農民合作組織和村集體組織參與農田水利項目建設管理的長效機制,推動形成農田水利可持續發展的良好局面。
Abstract: Due to low vegetation coverage, there is serious water erosion in Langcha Project area, not only restri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agricultural economy, but also seriously affecting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the project area. Through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including terrace construction the region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an be effectively improved.
關鍵詞: 特色產業;高效;節水灌溉
Key words: special industry;high efficiency;water-saving irrigation
中圖分類號:S34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3)27-0100-02
0 引言
為了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從根本上改善生態環境,合理開發利用水土資源,加快山區生態建設步伐,促進貧困地區經濟發展,水利部、國家農業綜合開發辦公室決定自2010年開始,啟動實施國家農業綜合開發陜甘寧坡改梯建設項目。西吉縣也在對縣情進行認真分析研究的基礎上,堅持因地制宜、統籌兼顧、集中連片、規模治理的原則,確定上報《國家農業綜合開發陜甘寧梯田建設項目寧夏西吉縣郎岔項目》。
1 基本情況及現狀
郎岔項目區位于渭河流域上游葫蘆河支流,西吉縣東部,距縣城約23公里處,總面積83.2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積70.9km2,涉及硝河鄉的郎岔、紅泉、隆堡、范家灣等8個行政村,農業人口12847人,根據地理位置和坡耕地面積情況,可將項目區劃分為三個項目片。該項目區屬黃土丘陵溝壑區第Ⅲ副區。流域溝壑發育,地形破碎,水土流失嚴重,土壤侵蝕模數4800t/km2·a,年產沙量約39.94萬t,長期以來受惡劣的生態環境和嚴重的水土流失限制,農作物產量低下,經濟發展緩慢,項目區群眾對興修基本農田要求迫切,具有極高的熱情和積極性。
1.1 水土流失狀況 項目區水土流失特點為:一是水土流失面積大。項目區水土流失面積為70.9km2,占總面積的85.22%;其中強度以上侵蝕面積占35.9%。二是產沙時間集中。項目區產沙主要集中在汛期,來沙往往集中于幾場大暴雨所產生的洪水中,且以推移質泥沙為主,汛期產沙量占年產沙量的91.4%以上,造成下游河道和水庫淤積十分嚴重。三是復合型侵蝕嚴重。項目區內一年中幾乎每一季節都有較強的侵蝕存在。冬春季項目區內地表干燥、植被稀疏,風力侵蝕最為嚴重,而且冬春季日溫差很大,凍融風化作用也很強,斜坡、谷坡瀉溜侵蝕嚴重;夏、秋季水蝕、重力復合侵蝕最為嚴重。四是人為水土流失嚴重。項目區內人口居住密集,耕墾指數過大,對地表植被破壞造成的水土流失十分嚴重。
1.2 坡耕地現狀 項目區總土地面積124800畝(83.2km2),耕地總面積89438畝,其中5°以下的耕地28901畝(基本農田18825畝,坡地10076畝),占耕地面積的32.31%;5-15°的坡耕地32066畝,占耕地面積的35.85%;15-25°的坡耕地11279畝,占耕地面積的12.61%;
25-35°的坡耕地17192畝,占坡耕地面的19.22%。
1.3 梯田建設現狀 到2008年底,項目區現有基本農田面積18825畝,其中機修梯田面積6360畝,占基本農田面積的33.78%,占耕地總面積的7.1%;水地8865畝,占基本農田面積的47.09%,占耕地總面積的9.9%;臺地3600畝,占基本農田面積的19.12%,占耕地總面積的4.0%。人均基本農田1.5畝。
2 項目建設的緊迫性
①實施基本農田建設項目,是改善當地群眾生產生活條件的迫切需要。由于項目區內降水比較集中,植被覆蓋率低,水力侵蝕比較嚴重,多年平均侵蝕模數為4800t/km2,年輸沙量為39.94萬t,且輸沙量的91.4%主要集中在6~9月份,使項目區內有限的水土資源大量集中流失,造成土壤肥力下降,農作物產量低而不穩,嚴重影響著當地群眾的生活。②實施基本農田建設,是夯實農業基礎,提高農業生產抵御自然災害能力的迫切需要。項目區多年平均降水量430mm,且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份,約占全年降水量的71.2%,并多以暴雨形式出現,而主要作物春小麥生育期3-6月份的降水不足全年的32.9%,供需矛盾極為突出,干旱是制約當地農業生產及農村經濟發展的最大障礙,當地政府及群眾強烈要求建設基本農田,以有效改善當地農業生產條件,提高農業生產防御自然災害的能力。③梯田建設是有效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態環境的迫切需要。由于項目區植被覆蓋率低,水力侵蝕比較嚴重,多年平均侵蝕模數為4800t/km2。年輸沙量為39.94萬t。每到汛期造成流域內水分和土壤肥力大量流失,不僅制約著當地農業經濟的發展,而且還嚴重影響著項目區內的生態環境。
3 梯田建設潛力分析
①土地資源方面:項目區農耕地總面積89438畝,土層厚度在15-150m,其中5-25°范圍內適宜修建基本農田的坡耕地面積43345畝,對發展機修農田具有很好的發展潛力。②技術力量方面:西吉縣在多年的基本農田建設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總結出了一整套切實可行的做法與措施,培養了一大批懂經營、善管理、高技術的專業隊伍,擁有數量充足、性能優良的施工機械,目前,農田施工企業擁有推土機210臺,每臺年平均修建旱作基本農田按450畝計算,一年可修建旱作基本農田9.45萬畝,完全可以高標準如期完成項目建設任務。③制度保障方面:西吉縣在多年的水土保持綜合治理中,逐步建立和完善了項目建設和運行管理制度,在建設過程中,能積極采取政府推動、政策調動、適當扶持、各部門協作、地方群眾積極參與等綜合措施,確保項目的順利實施;在項目的運行管理中,建立了一套科學有效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能保障梯田建設順利開展。
4 建設規模與目標
4.1 建設規模 本次規劃將30550畝機修農田全部布設于項目區內5-15°的坡耕地上,占5-15°坡耕地面積的95.3%,占5-25°坡耕地面積的70.48%,使人均累計基本農田達到3.6畝;為了充分利用項目區的水資源條件發展節水灌溉,規劃在郎岔村配套建設小高抽3處,發展水澆地面積1220畝;根據項目區群眾意愿,為發展畜牧業和便于收割管理,在項目實施期內為使期末戶均牧草達到3.0畝,本次規劃在新修梯田地埂上種植牧草660畝,占坡改梯面積的2.2%;按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向以及生態建設的需要,將5-25°的12795畝坡耕地和25°以上
17192畝坡耕地全部規劃到今后的退耕范圍內,退耕措施主要采取種植有后續發展和保障力的喬、灌、經果林及多年生牧草。在25°以上的退耕坡面上宜種植成活率較高的沙棘、檸條等生態灌木林,在15-25°的退耕坡地宜種植杏樹、桃樹等經濟林和紫花苜蓿。根據以上規劃,建議政府盡快采取措施、落實任務,對項目區實施退耕還林草。
4.2 建設目標 根據西吉縣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十一·五”國民經濟發展規劃,在對項目區自然條件、社會經濟發展狀況及生產發展方向,綜合考慮分析的基礎上,結合項目區水土流失面積大的特點,優化配置治理措施,促使項目區逐步建成農、林、牧、副各業長期持續穩定、協調發展的生態經濟體系。使項目區嚴重的水土流失基本得到控制,確定項目區建設目標如下:①水土流失治理目標。根據項目區內自然條件、水土資源、土地利用現狀等綜合分析,應積極開展水土保持為中心的綜合治理,期末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積30550畝,使水土流失治理程度由現狀21.88%提高到51.23%,各項水保措施綜合產生作用年可新增攔泥9.63萬t,蓄水855.3萬m3。水土流失防御體系初步建立,水土流失得到初步控制。②發展農村經濟目標。通過梯田建設工作,到治理期末,農村各業總產值由3839.17萬元達到4745.73萬元,人均年產值由2988元達到3502元,人均年收入由初期的1836元達到2152元,可使項目區經濟較快發展,經濟結構更趨于合理。交通道路、供水、供電和文化教育事業進一步得到發展,農業生產和群眾生活條件有較大改善,實現群眾脫貧致富,安居樂業。
參考文獻:
[1]范堆相.大力推進農業綜合開發不斷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N].山西日報,2004-10-17.
某區域內的農業配套設施比較薄弱,區內大部分的農田灌溉還以自然降水為主,農田產量受自然因素影響比較嚴重,如遇降水較少的年份,農田產量就會大大縮減。同時,部分可灌溉農田的水利用率也比較低,造成巨大的水資源浪費,增加了地區水資源的匱乏程度。該項目計劃開發高標準農田533.333hm2,涉及區內的主要灌溉設施為水源井工程。工程主要包括:新打水井40眼,改造舊水井5眼,配置潛水泵45套,修建機電房45座,鋪設地下灌溉管路30km,架設高低壓線路分別為11.6和2.5km。
2水源井工程設計原則
1)項目工程治理要全方位進行,綜合考慮農田、山區和水資源因素;并要對當地的耕地結構進行實時的調整,調整方針應圍繞農產品特色,最大程度地發揮當地的農產品特色種植。2)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高標準農田建設要合理開發和利用有限的水土資源,積極推廣節水灌溉技術和優良品種。3)做好統籌規劃,科學制定工程項目的年度計劃及長遠計劃,明確重點開發區域和資金的投入方向。4)要時刻把握科學的布局,根據區域特點采取不同的開發建設方式,重點把中低產農田建設成高產高效的高標準農田。5)堅持政府主導和以農民為主體的原則,政府相關部門應起到積極指揮引導的作用,充分調動起廣大農民的熱情,使他們成為項目的建設主體和受益主體。
3水源井工程具體的設計計算
計劃在該項目區內改造5眼舊水源井,然后再打40眼新的水源井,確保533.333hm2高標準農田的灌溉工作。以下是水源井工程的設計計算。項目設計中,應制定農田灌溉的覆蓋程度,本項目設計農田灌溉率最少達到72%。管灌工程改造后,灌溉水利用系數將會達到0.85。根據該項目的整體規劃以及本著方便管理、經濟節約為原則,該項目區內管道采用干支兩級固定式管道系統,管道的長度設計為90~150m/hm2,出水栓的間距設計為30m。根據地形,決定采取單向供水還是雙向供水。該項目的每一眼水源井都是獨立運行的,管道布置應遵循節約耕地、便于檢查和維修的原則。
3.1水泵選擇
水泵的選擇應綜合考慮水泵的功能需求,如水泵的下井程度、管網的水頭損失、水源井的深度以及水井的動水位深度等幾個方面,最主要的參考標準是水泵的額定流量必須超過管網的設計流量,以防出現憋泵的情況。額定揚程應本著大于或等于管網工程設計的總揚程、選擇電機功率較小的水泵型號的原則,本次設計潛水泵揚程為65m,出水量為40m3/h。根據水泵的選擇原則,確定項目水泵型號為200QJ40-65/4;選擇與水泵相配套的電機型號為YQS200,電機功率為7.5kW;電路用電纜連接,規格為3×42。
3.2管道埋設深度
區域內的凍土深度為1.4m,供水管道的埋設深度應大于凍土深度,本項目取1.5m。管道開挖截面為倒梯形,上寬下窄,管道溝底部寬度為0.5m,坡度控制在1∶0.5。
3.3配套管件及附屬建筑物的設計
配套管件主要是給水栓,數量973個,給水栓與輸水管道之間的連接采用承插方式,外部用鐵絲加固,并用膠圈進行封閉止水。水泵出水口安設安全閥和壓力表,如管路爬升坡度較大,還需要安設逆止閥。管路到達井房內時,將水泵管路出口直接與地下輸水管路相連接。
4結語
2009年,內蒙古高標準農田示范工程項目落實在7個盟市的10個旗縣,包括通遼市的科左中旗、奈曼旗,呼和浩特市的和林縣,鄂爾多斯市的達拉特旗等,總面積約20萬畝,總投資2.4億元。
高標準農田示范項目的建設,使項目區農業現代化裝備水平和農業綜合效益顯著提高。通過示Q范項目建設,項目區形成了“農田、灌溉設施、防護林、農田作業路、農機”五配套及“統一作物種類、統一機耕播種、統一測土配方施肥、統一灌溉、統一機收”五統一的生產格局,大力推進了土地經營規模化、種植品種優良化、灌溉節水化、作業機械化、生產標準化、管理現代化,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勞動生產率,使項目區向現代農業方向邁進,實現了農業的高產、穩產、優質、高效。通過項目的實施,項目區新增節水灌溉面積20萬畝,年新增糧食生產能力3447.4萬公斤,年新增種植業總產值 5700.6萬元。
二、取得的主要經驗
(一)以科學規劃為核心
科學規劃是項目建設的核心,規劃設計標準的高低決定著項目建設水平的高低。各地按照“圍城沿路、靠近村莊、集中連片、規模發展”的總體思路,與當地總體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新農村建設規劃和生態環境規劃實現有機銜接,實現了規劃的科學性、實用性。通遼市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規劃委托給通遼市水利勘察設計院,同時旗縣農發辦抽調業務骨干協同參與,保證了工程規劃設計的專業化。在實際工作中,以旗縣為單位,按照灌區、流域和一定的行政區劃統一規劃,選擇土地資源潛力大,集中連片,可供多年連續開發的區域作為項目區。在單項工程規劃設計上因地制宜重點抓好主要建筑物布局規劃、項目區溝渠配套規劃、田間道路建設規劃、項目區林網建設前期規劃,所有項目區的井、管、線、林、路等單項工程都有規范性的設計圖紙,充分利用現代化辦公軟件,采用GPS定位,利用航拍和谷歌地圖,結合CAD制圖軟件進行規劃設計,做到現狀圖、林路規劃圖、管灌設計圖、井位圖、低壓線路圖、高壓設計圖、竣工圖等均出于一張基礎圖,使單項工程與整體工程內在統一,形成整體,提高了工程建設標準。
(二)科技推廣是關鍵
項目建設最終要服務于當地農民和農業生產發展,因此各項目區高度重視示范區的科技推廣工作,將高產新品種和先進實用生產技術集成組裝進來,組織技術人員和農民現場觀摩學習,加大典型輻射帶動作用,確保示范區高效利用。敖漢旗重點突出主導品種、主推技術和主體培訓等三個方面的內容:(1)選用優質品種,以高產耐密型玉米浚單20、鄭單958、豫奧3等品種進行推廣;(2)推廣應用“一增四改”技術,即增加玉米種植密度、推廣機械化播種、測土配方施肥、大小壟種植、病蟲害專業化防治等技術;推廣應用“全膜雙壟溝播技術”;(3)圍繞項目區農作物類型與特點、新品種新技術推廣的具體要求,提升農民科技文化素質的需要,切實加強應用性技術培訓、科技知識普及性培訓。在項目實施中,嘗試與旗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全膜雙壟溝播技術推廣”項目投資整合,推廣“全膜雙壟溝播技術”面積0.4萬畝,投入項目資金18萬元,用于地膜補助。同時,以示范區建設為載體,重點突出建好“科技示范戶”、“科技示范區”兩個關鍵環節,培育先進典型,加強科技推廣示范引導。
(三)在建設中強化管理
各項目旗縣在高標準農田示范工程建設中認真貫徹落實國家農業綜合開發政策,嚴格項目管理和資金管理。一是規范項目前期工作,嚴格把關,提高立項水平;二是嚴格項目計劃管理,嚴禁擅自調整變更項目建設計劃;三是嚴格執行招投標制度;四是加強檢查監督;四是全面提高項目建設水平;五是進一步加強建成項目的運行管護,保證竣工項目持續穩定地發揮效益;六是嚴格實行縣級報帳制,項目資金執行專人管理、專帳核算、專款專用的“三?!敝贫?;七是加大項目資金檢查、監督管理,積極推行資金公示制。通遼市科左中旗、奈曼旗針對建設期短,項目工程點多、線長、面廣的特點,實行了由農業綜合開發部門、專業監理公司、項目區鄉鎮干部和群眾代表參與監督“四位一體”的項目工程監理機制。(1)農業綜合開發部門監督。開發旗(縣)農發干部在施工時期,堅持與基層干部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監督工程質量,實施現場管理。(2)專業監理公司監督。監理公司參與項目工程全過程監理,包括項目質量、數量、驗收、決算等,并定期提交監理報告和檔案資料。(3)項目區鄉鎮干部監督。每個項目區鄉鎮干部都安排專職干部參與施工管理,積極協調施工環境,現場監督工程質量。(4)項目區群眾代表監督。在項目村組選擇威望高、品行正、責任心強的老黨員、老干部、村民代表參與工程建設質量管理,使施工隊置身于群眾代表的監督。這種 “四位一體”的項目工程監理機制,充分調動了各方面參與項目建設管理的積極性,確保了工程質量和進度,為建設高標準工程提供了強有力的組織保證。
(四)積極探索新的經營形式
隨著農業基礎設施的改善,如何實現由單戶分散經營向土地適度規模經營過渡一直是現代農業生產經營的熱點、難點。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在高標準農田示范項目建設中,逐步形成了三種合作經營模式:一是大戶承包,合伙經營。由有能力、懂管理、善經營的種植大戶牽頭,以噴灌控制面積為基本生產單元,以每年每畝300元承包、整合散戶土地,按照統一農田規劃、統一種植結構、統一機械作業、統一技術服務、統一組織銷售的方式進行管理、生產。二是農戶協商、合作經營。由暫時不愿離開土地,仍想從事種植業生產的農戶成立合作組織,以噴灌圈為單位組建合作社,由合作社選派有威望的社員統一管理。三是公司承包、規模經營。由公司承包土地,農民來公司打工,成為產業工人。農民在穩定獲得土地承包費的同時,還可掙得日工資50-80元。組織形式的變革,為項目區農民人均增加收入590元。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少數農民認識不到位
少數農民對高標準農田示范工程建設項目認識還不足,群眾籌資投勞難以落實,部分耕地難以調整。高標準農田示范工程建設資金由國家無償投入和群眾籌資兩部分構成,其中群眾籌資部分約占30%左右,其比例偏大,標準偏高,加上項目區群眾外出務工人員多,投勞折資嚴重不足。
(二)財政資金畝投入標準低
隨著開發建設逐步推進,全面推行膜下滴灌、滲灌等高標準節水技術措施勢在必行,但項目建設投資總量明顯不足,特別是項目建設的財政投資標準已明顯偏低。在同等投資情況下,自然條件差的新建項目區需要的工程比自然條件好的平川地區多,工程量和施工難度大為增加,而新建項目區的自然條件惡劣,經濟實力不足,使得項目建設的資金缺口加大,遠遠不能滿足高標準農田建設標準。同時,由于建筑材料價格大幅度上漲,對高標準農田建設的影響也很大,造成年初編制農發實施計劃時核定的項目工程預算與市場脫節,項目建設實施難度加大。
(三)項目管護運行制度不健全
新項目區配備了大量的儀器設備,基礎設施煥然一新,隨著高標準農田建設規模的擴大、時間的推移,如何做好項目工程運行管護,確保各項工程設施能夠發揮長期效益已成為非常緊迫的一項課題。
四、今后工作的建議
(一)提高認識,加強宣傳
要充分認識建設高標準農田對保障糧食安全,發展農業生產的重要作用,加大宣傳力度,不僅要向農民宣傳,還要向主管部門領導宣傳,爭取更多的政策、項目和投資。
(二)提高標準,降低門檻
根據各地實施高標準農田示范工程的經驗,現有投資標準難以滿足現代農業生產需要,建議適當提高投資標準。對一次性建設集中連片的高標準農田面積規模,不強制要求連片面積萬畝以上,對有條件的、確需改造的中低產田項目區,連片面積達5000畝以上即可。
(三)加強建后管護,改變生產方式
制定項目建后管護制度,明確項目管護責任、管護內容和管護辦法。按照誰受益誰管護的原則,簽訂《項目設施管護合同》。根據實際,對不同的基礎設施,采取不同的管護方式。如對水利基礎設施,由村委會統一管理,并根據所在位置,落實到直接受益農戶負責。建議增加公益工程(如機耕路和防護林)的維護經費,延長管護經費的報賬期限。
(四)因地制宜,科學開發
應參照有關行業標準,因地制宜、因區制宜確定建設模式和重點建設內容。比如中西部地區,風大沙多、干旱缺水,實現“水、田、林、路、機”綜合配套,重點建設內容應是節水灌溉、農田防護林和改良土壤,地面建筑物應與新農村面貌建設相吻合。
(五)整合項目,綜合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