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17 17:34:3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旅游管理的職業精神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獨立院校旅游管理教育機制
[作者簡介]朱瑞雪(1976-),女,遼寧本溪人,天津商業大學寶德學院教務部副主任,助理研究員,碩士,研究方向為教育管理。(天津300384)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3985(2012)18-0097-02
一、獨立院校的含義和影響
1.獨立院校的含義。獨立院校是指由普通本科高校按照新機制、新模式興辦的本科層次的二級學院。這里的新機制和新模式主要是指獨立學院是由普通本科高校作為申請者與社會團體,包括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或個人和其他有合作能力的機構,合作進行的本科層次教育。
2.獨立院校模式對旅游管理專業教育的影響。20世紀80年代起,我國開始建立“旅游管理”這一分支學科,設立之初主要是為酒店培養應用型人才,因此開設這一專業的大多是高職、高專院校,教學內容以實務操作和服務技能為主。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旅游業界開始意識到高素質人才的重要性,旅游管理開始由單純應用走向研究層次,進入本科教育階段。獨立院校同樣進行本科教育,可是如果單純追隨普通一本、二本院校的教育方式,旅游管理專業畢業的學生在就業市場中的競爭力必然會下降;如果仿照高職高專教育,雖然畢業時的就業競爭力得到提高,但是過于強調實踐操作技能培養,而沒有幫助學生掌握應有的系統學習能力和規劃能力,在長遠的發展中學生們仍然會喪失優勢。
針對獨立院校模式對旅游管理專業教育的這一影響,建立起與傳統一本、二本學校不同的教育定位,依據學生的學習訴求和用人單位的需求構建適合三本院校的旅游管理專業教育機制,是幫助學生在未來發展中獲得核心競爭優勢的基礎。
二、獨立學院旅游管理專業教育的現狀
由于旅游管理專業具有實踐性強的性質,所以針對目前獨立學院旅游管理專業教育現狀這一問題,筆者從學生和用人單位兩個角度進行了調查。
1.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對現行教學機制的評價。參與本次調研的學生是我院旅游管理專業2006級學生,受訪時他們已經完成了所有專業課程的學習,部分同學有實習經驗。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200份,實際有效問卷為175份。從問卷回答情況來看,封閉型問題回答情況較好,部分被調研對象沒有完成開放型問題。調研主要分為兩個部分,一是學生對專業課程組成的評價,二是學生對目前教學方式的評價。
調研數據顯示,學生對于較多專業課程的設置是認可的,認為學習這些課程很重要,對自己今后工作有幫助作用。但是,仍然有部分課程不受學生歡迎,特別是一些理論性較強的課程,如旅游財務管理,旅游調研方法等。不受學生歡迎的原因是:第一,這些課程難度較大;第二,學生認為參加工作時,這些課程教授的內容沒有用武之地。由此可以看出,學生對于專業課程體系設置的理解是比較片面的,關注的重點是有意思的課程或能夠直接使用所學知識的課程。
根據學生對現行教學機制的評價,可以發現學生并不將課程體系設置和今后發展緊密聯系起來,僅僅關注眼前的收益。筆者擬對課程體系設置進行調節,通過采用模塊化課程體系設置和職業生涯引導機制來不斷深化學生認識,提高學習自主性,實現解決這一問題的目的。
2.用人單位對現行旅游管理專業教學機制的評價。本次調研所涉及的被調研對象均來自我院合作單位的中高層管理人員,既有飯店、旅行社,也有景區景點和郵輪公司。用人單位對三本院校旅游管理專業教學機制的評價主要是通過學生畢業后工作表現進行的,既有對學生語言能力、服務意識的好評,但同時存在較多的不滿。用人單位認為,與經驗豐富的從業者相比,旅游管理專業畢業生缺乏職業意識,在進入工作崗位后,從學生到服務人員的角色轉換比較緩慢;缺乏職業能力,比如服務操作技能、溝通能力、團隊精神等;知識結構不合理,具體體現在專業知識偏向理論。
由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幫助學生清晰認識旅游行業的需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對所學專業的熱愛程度,是構建三本院校旅游管理專業教育機制所要完成的目標,學生激勵機制和職業生涯引導機制的共同作用,將有助于這一目標的實現。
三、旅游管理專業模塊化課程體系機制設計
模塊化課程體系主要包括理論模塊和操作模塊,其作用在于提高獨立學院學生實踐能力,滿足初期需求;同時加強學生的理論深度,著眼于學生今后的職業生涯發展。其中,理論模塊主要包括理論素養和國際化視角兩個部分;操作模塊則包含語言技能、專業技能和服務技能三個部分。
1.理論素養。理論素養培養體現在以下三個層次:第一,掌握本專業相關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以及定性、定量分析方法,熟悉國家有關旅游方面的方針、政策,初步了解本學科國內外的理論前沿和發展動態,具體實施體現在專業課的設置中;第二,掌握管理學、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同時涉及工商管理的部分核心課程,使學生獲取跨專業、跨學科的學習機會,具體體現在專業基礎課的設置中;第三,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具有獨立學習能力和一定的科研能力,具體體現在學生課程論文、畢業論文的完成及參加相關競賽中。
2.國際化視角。經濟全球化對學生的素質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跨國公司、國際交流合作數量的增加對旅游管理國際性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大。在實施過程中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1)針對本專業中一些專業課,采用雙語授課方式進行;(2)通過參加國際培訓培養優秀教師的國際化視角;(3)幫助學生爭取海外實習機會;(4)與國際相關院校合作,協助學生完成更高階段的國際學歷教育。
3.語言技能。由于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在一線服務過程中,與來自世界各地的顧客直接接觸,語言技能就成為旅游工作的核心技能之一。首先,需要強化在第一、第二學年的基礎英語教學,特別是聽說方面;其次,開展專業課的雙語教育,通過一門語言作為媒介來達到掌握學科知識的目的,進而使學生了解多元文化;最后,鼓勵學有余力的學生學習第二外語,提高學生在實踐中的競爭力。
4.專業技能。專業課、專業限選課和專業任選課共同構成了旅游管理專業技能培訓課程體系,其中專業課主要培養學生的旅游行業意識,懂得旅游的基本理論知識,為后續學習提供理論支持和基礎保證;專業限選課鍛煉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涉及旅游企業運營管理的方方面面,如酒店設施、餐飲、酒水、導游技巧等;專業任選課可以為學有余力同學進一步完善個人技能或發展個人專長提供幫助。
5.職業精神。旅游行業屬于服務業,除了對學生服務技能的要求,還特別需要學生具備職業精神,即強烈的服務意識、敬業精神和團隊合作精神。職業精神的培養除了理論講授外,更多需要通過教師的言傳身教潛移默化,因此,培養雙師型教師是提高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素質的重要途徑。
四、旅游管理專業學生激勵機制設計
1.激勵機制的構建原理。在學生激勵機制的構建過程中,必須遵循一定的運作原理,包括公平性和適宜性。不公平的激勵方式會使學生產生逆反或憤怒的情緒,而不適宜的激勵往往會使學生產生冷漠心理,都對激勵作用的發揮產生消極影響。
2.激勵機制的構建方式。對獨立學院旅游管理學生的精神激勵方式,應根據綜合性激勵模型的原理設計,即人的工作或學習績效以及滿意度會受到角色概念的影響。在學科教育之初,使學生清晰地理解旅游專業的本質特點,強化學生的職業認同感,構建學生自我精神激勵體系。在學習過程中,依據旅游管理專業特點,科學設置目標,如學習目標與實踐目標并重,利用公平的評價體系,提高學生對專業的忠誠度,并幫助學生正確處理好期望與結果的關系。在物質激勵方面,除一般的獎學金設置外,加強校企合作,如允許旅游企業設立專業性的獎學金、助學金,以強化學生對專業企業的歸屬感,降低人才流失率。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獨立學院模式使社會資源與高校資源之間建立了良好的互動關系,旅游管理專業則可以充分利用這一關系,引入企業激勵提高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例如建立校外實習基地,為學生和旅游企業架起一座共同發展的橋梁。采用新的激勵方式,一是實習成績計入學年評優;二是旅游企業在學生實習中發現和選拔人才,優秀學生可以直接留在實習地點就業,并獲得較高的職業起點;三是建立“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即學校與用人單位共同制訂人才培養計劃,共同參與人才培養全過程,使學生明確努力方向,以職業發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五、旅游管理專業職業生涯引導機制設計
1.職業生涯引導機制的構建。職業生涯引導機制的構建,是通過整個本科專業教育順序的調整完成的。通常,本科旅游管理專業的教育次序是“三年理論學習+半年酒店實習”,針對獨立學院,建議開展“學習—實踐—再學習—再實踐”的循環模式,具體表現在三輪循環當中。
第一輪循環是學生在第一學年基礎課學習后專業基礎課學習前,利用暑假時間完成為期兩周的認知實踐。認知實踐的主要方式是參觀旅游企業,參加相關講座,邀請部分本專業畢業生座談,使學生對旅游企業的經營方式和人才需求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其目的在于指導第二學年對專業基礎課的學習。
第二輪循環要求學生在進入到核心專業課的學習之前,必須完成一定工作小時的實踐操作,主要安排在第二學年的暑假或課余完成,使學生充分理解理論對于實際操作的重要指導意義。
第三輪循環要求學生在實習基地完成半年左右的專業實踐,安排在第三學年的暑假和第四學年第一學期,其目的是讓學生依據實踐中所遇到的問題,與各自指導教師商議,完成畢業論文寫作,加深學生對學科專業理論知識的認識和對實踐的感受,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并由此融會貫通,深化學生綜合素質,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
2.職業生涯引導機制的意義。通過對學生的職業生涯進行引導,使學生們能全面系統地了解旅游行業的經營運作情況,并掌握相關的操作與管理技能,在走上工作崗位后能很快進入角色,平穩地實現由學校走向社會的人生轉換。
本文依據獨立學院的特點,提出了一些對三本旅游管理專業教學機制改進的建議。當然,教育機制的創新是一個持續的過程,還需要根據社會需求、學生特點、學科發展的不斷變化而進行相應的調整。
[參考文獻]
[1]何建民.旅游管理教育與學科建設的國際經驗與我國問題及發展設想[J].旅游科學,2006(20).
[2]何健偉.淺論我國高等旅游教育人才培養的調適[J].高教探索,2003(3).
一、前言
職業意識是指人們對于所從事的職業的認識、意向和從事該職業時所具有的觀點。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人們對職業勞動的評價、情感和態度,是職業道德、職業操守、職業行為等等這些職業要素的綜合。對于旅游管理專業學生職業意識來說,是從事旅游行業人員所應該具備的職業素質和風度,主要有:服務意識、團隊意識、安全意識、服從意識及行業忠誠意識等。
二、高職院校旅游專業學生職業素質的具體內容
在高職旅游專業學生的職業素質具體的內容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優秀的職業道德以及高品質的服務意識
在一個城市精神文明建設的進程中,旅游行業是一個重要的“窗口”,通過旅游從業人員素質可以從一定程度上體現出一個城市的文明程度,旅游從業人員的行為和品德通常會被當作一個旅游企業或城市形象的縮影。所以,一個專業的旅游從業人員,都應該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優質的服務意識、無私奉獻的精神品德、熱情負責的工作態度、團結協作的工作精神,從而形成一種良好的旅游職業行為和習慣。[1]
在市場經濟的進程之下,市場競爭也變得更加強烈,顧客的消費意識在不斷的提升,同時還注重了對高附加值的追求,所以旅游行業的競爭,最直接的就演變成了服務質量的競爭。在建設旅游品牌的過程中,最重要的內容就是對旅游服務質量的重視。對員工服務意識的培養,是提高服務質量的重中之重,這就是一種獨特的服務文化,服務意識和服務文化是相輔相成的,不可分割的。因為存在著歷史文化方面的因素,在我國才傳統文化當中,服務文化一種缺乏足夠的地位,我過缺乏足夠的服務意識,就目前來說,西方國家的國民收入在百分之六十以上,甚至是更高的比例都是來源于服務行業,在世界經濟發展當中,服務業是一個重要的支柱。排名全球酒店300強之首的萬豪酒店創始人馬里奧特的名言:“生活就是服務,我們時時刻刻都生活在為別人服務和被別人服務的環境當中”。比如在中國酒店的總經理,很多都不會在大堂之內給客人拉門或提行李,在他們的意識里,只能做好管理的分內之事,服務是分外事,但是在外資酒店,這樣的場景隨時可見,有時候總經理還會到客房給客人端茶送飯,在他們的意識里,酒店生存的根本是服務,只要是對酒店有利,不分級別不分行業,都可以做,所以從總經理自身開始,身體力行,給員工起到了很好的帶頭作用,這樣對酒店服務文化的培養是非常有利的。在所有的服務性行業中,旅游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擁有來自世界各地的服務對象,因此需要從業人員必須具備非常高的語言能力、溝通能力和文化素養,更重要的是要具備足夠的服務意識。 [2]
2. 嫻熟的職業技能
一名旅游從業人員如果只有良好的服務愿望,而沒有嫻熟的職業技能,那么優質服務就是虛的。旅游業是一個綜合性的行業,包括酒店、旅行社、海陸空交通運輸、游覽、娛樂等行業,這些行業相互聯系,但是具有相對的獨立性。每個從業人員必須掌握嫻熟的服務技能,同時還需要具備相應的旅游方面的衛生和救護常識等,這樣才能更好地為游客服務。
3. 良好的心理素質
一個專業的旅游從業人員需要具備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對隨時發生的埋怨和打擊具備足夠的應對能力。因為旅游從業人員行業的特殊性,所以會經常受到游客誤會和呵斥,因此需要承受相應的心理壓力,所以要求旅游從業者,在各種環境之下都要保持一種積極和良好的心理狀態,對心理壓力進行自我舒壓,對自身情緒進行自我控制,因而不會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同時還能進行換位思考,化解矛盾,平和的解決游客矛盾,使游客獲得超值服務。旅游從業人員還需要具備足夠的心理應變能力,對突發的意外情況和事件進行及時處理,并能夠及時的匯報,隨時保持沉著冷靜的狀態,以積極的態度,對情況進行客觀分析,準確做出判斷,及時采取有效措施,然后妥善的解決問題。[3]
4. 優秀的文化素養
對于旅游業來說,所涉及到的知識領域非常廣泛,不管是古今中外,還是天文地理,都能夠泛泛于其中,所以需要旅游從業人員具備優秀的文化素養,因為旅游行業的服務對象來自世界各地,所以存在著文化文化背景和興趣愛好的差異,生活習慣和的差異,同時還擁有不同的個性特征,要是旅游從業人員缺乏足夠的知識,就無法提供提供高質量的服務給游客。
5.優雅的儀容儀態
客人對服務的第一感受就是通過旅游服務人員的儀容儀態來體現。因此旅游服務人員要做到表情自然,面帶微笑,態度和藹,服裝整潔,站姿優雅,坐姿端莊,行姿輕盈 ,服務用語禮貌和藹,肢體語言得體,向游客展示出旅游服務員良好的職業形象。
三、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學生職業意識培養的現狀
為了適應當今旅游服務行業發展的趨勢,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培養的學生應該是合格的應用型人才。這種應用型人才的特征,主要體現為具有較高的旅游行業職業意識和特定的旅游服務職業能力。然而,很多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由于受到我國傳統的教育體制的影響,多采用“學術型”的人才培養模式,培養的旅游人才和社會需求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差距。有旅游行業專家指出:目前,我國很多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培養的學生職業能力不強,職業主體意識淡薄,缺乏旅游行業職業價值意識及旅游行業職業情感,缺乏正確的從事旅游行業的職業態度及職業理想。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培養的是旅游行業服務和基層管理人才,做好服務是管理的基礎和前提條件,學生進入旅游企業通常是從基層服務工作做起。但是,出現學生普遍存在著職業意識不強的情況,因此沒有足夠的了解旅游行業特性,對旅游服務崗位認識模糊,當這些學生走入工作崗位之后,發現工作現狀與職業理想相差甚遠,因此出現嚴重的“失落心理”,一些學生對旅游服務工作出現失望的情緒,因此改行做了其他行業。因此出現了旅游服務行業員工頻繁跳槽和流失率較高的現狀。
四.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學生職業意識培養的策略
1.對入學新生進行足夠的專業性教育
在新生入學以后,就要集中的進行職業意識教育,以如下內容:
1.1針對旅游專業進行培養目標性教育。按照旅游行業的要求,給學生提供幫助,做好職業定向。對于高職旅游院校來說,培養人才的目標就是向旅游業輸送旅游生產實踐第一線的工作者,該院校畢業的學生主要從事酒店前廳、餐飲、客房等部門的服務崗位和基層管理崗位,旅行社、旅游公司的導游、計調、外聯等業務崗位和旅游景區等其他旅游企業的服務、接待、經營崗位。
1.2針對旅游專業課程體系和培養模式,幫助學生完成初步的職業(專業)認知。學校采用專業教育,使學生對旅游專業各個學期的教學安排進行了解,培養學生主動參與培養計劃,幫助學生合理規劃從校園到職場的職業生涯發展途徑。
1.3增強學生的旅游職業道德教育,其中包括了職業服務意識培養等,給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態度提供幫助。在整個專業教育的過程中進行旅游職業道德教育,把專業學習和職業發展中的重要性貫穿到職業道德當中,讓學生理性的對將要從事的行業和服務對象進行理性地認識,讓學生認識到高尚職業情操的重要性,讓學生在校期間能夠自覺培養健全人格、培養誠信品格。
2.對高職旅游管理專業課程體系設計進行創新,使得專業特色課程設置方面突出
2.1在設置課程時按照旅游行業發展需求進行設置。在設置課程時如果要注重職業意識與職業能力的培養的話,因此需要其行業適應性非常的強,這對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的就業能力和職業發展空間的大小來說是至關重要的。[4]
在設置的過程中可以根據國內外的旅游職業資格標準要求來進行設置。對現存的高職旅游管理專業課程體系進行整合,根據工作崗位、工作流程和工作標準對各專業課程進行特色性的設置,將各門專業主干課有機的結合為一個整體,在日常的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過程中,對學生應該具備的職業意識與能力貫穿到整個教學過程中,使得學生學有所成,學有所用,最終達到培養職業意識教育的目的。
2.2以業意識培養為重點,建立合理的高職旅游管理專業課程體系結構。根據現今西方國家培養職業教育的經驗來說,設計課程的模塊化,能及時的體現社會及行業的新知識、新技術及新方法,大大增強教學的適應性,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適應不同學習基礎、發展需求各異的學生的需求。在高職旅游管理專業課程設置中,要把旅游行業人才需求趨向融合起來,分解旅游行業就業崗位的能力,對學生的職業意識及職業能力進行培養和提升。[5]
3.實踐情境學習的強化
想要迅速提升職業素養就可以學習實踐情境,對職業意識進行強化。情境學習可以通過校企合作共建校內實訓室和校外實習基地兩種途徑來實現。
3.1在學校之內建立實訓室,對學生職業能力進行訓練。對學生進行實際操作訓練,讓學生能夠對所學的專業知識,掌握操作技能進行深刻領會,深化職業認識。
3.2在學校之外建立校外實習基地,有助于對職業意識的提升。以正常運轉的旅游企業作為實習單位,在學生進行入崗之前進行新員工崗前培訓,把企業精神、經營理念、服務理念、員工管理條例、服務質量標準等灌輸到學生心中,讓學生快速的進入到職業角色中,為養成職業所需心理素質做好準備。
4.營造足夠的校內外職業氛圍給學生
開展第二課堂活動、參與社會活動、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等,同樣是激發學生的職業意識和職業情感的重要途徑。
4.1開展校內“第二課堂”活動。對學生進行積極倡導,積極引導學生參加各種社團組織的社會實踐活動、公益活動及與專業技能相關的各類比賽,在對學生的業道德修養、社會公益服務意識、團隊協作精神和社會責任感進行營造和強化。比如說在旅游專業當中,在校內可以實行“第二課堂”活動可以有如下幾種:社團活動,如旅游協會、酒店服務協會、校園導游團、禮儀服務隊、演講協會等;職業技能大整齊、說話要使用服務規范用語、舉止要端莊得體等。在教學內容中進行模擬。在進行專業技能教學的時候,對相應的工作流程進行嚴格控制,對實際工作的每一個環節和技能進行模擬教學,加強學生相應的角色意識,比如待人接物的方法、處理問題的靈活應變性。下面是在導游實務課程中地陪“迎接服務”教學所涉及的內容:
如酒店服務技能大賽、導游技能大賽、演講與口才比賽、校園形象大使選拔賽等;其他校園活動,如主辦旅游專業報紙刊物、旅游線路設計評比、旅游攝影作品展示、大學生創業活動、寢室文化活動展示、個人才藝表演等。
4.2開展校外職業體驗活動。學生在校期間,要根據自己所學專業知識和未來所從事的職業要求,進行一定時間和范圍之內的職業勞動或生活的體驗通過在企業、社區等社會組織之內來實現,把對職業的認知和自我認識進行加深和強化,對自己的職業適應特性進行發現和發掘。在旅游專業之內可以開展的校外職業體驗活動有:企業參觀,如參觀星級酒店、旅行社、旅游景區等旅游企業;社會實踐,如社會調查活動、旅游線路考察活動、新農村生活體驗等;還有一些其他的活動,如義務導游、禮儀服務、勤工儉學活動、各類社會義工等。[6]
五.結束語
在高職院校的旅游管理專業,培養學生的職業意識,這是一個全程化與系統化的過程,需要通過長期的積累與沉淀。所以在培養學生的職業意識培養方面要實現學校、教師和旅游企業等多方的共同協作,通過長期的、綜合的、循序漸進的對學生的職業意識和職業素養進行培養,最終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將成為旅游行業歡迎的人才。
參考文獻:
[1]紅娟.高校旅游專業本科畢業生就業指導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 2013
[2]肖寒.旅游專業大學生創新能力影響機制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 2013
[3]于淑艷.旅游管理專業本科學生的能力構成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 2013
[4]朱曉敏.我國民辦院校旅游專業教師隊伍建設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 2013
[關鍵詞]合作治理;實訓基地;地方院校
[中圖分類號]G642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2095-3283(2013)04-0134-03
基金項目:黑龍江省高等教育學會高等教育科學研究“十二五”規劃課題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HGJXHC110058。
一、基于合作治理視角的旅游管理實訓基地的內涵
1旅游管理實訓基地的內涵
旅游實訓基地是指旅游院校根據本行業各崗位的技能要求而設立的較為系統的職業技能訓練場所,包括校內實訓基地和校外實訓基地。校外實訓基地是指旅游院校與旅游企業簽訂協議,由旅游企業提供實習崗位,讓學生到真實的環境中進行訓練的場所。建立旅游管理專業的實訓基地主要是為了培養和提高旅游專業學生的旅游管理技能、職業技能和職業素養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應用價值,因此,在做好實訓基地建設之前要做好實訓基地的選擇。
2合作治理理論的內涵
治理理論主張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等的多元、民主、合作,以實現公眾利益的最大化。我國改革開放以來,政府、社區、社會組織等多元利益主體的發展和作用日益擴大。在多元治理主體并存的條件下,治理主體間的平等互動和合作是一種必須加以接受的治理模式。合作治理是開放的治理,在合作治理模式中,雖然政府在治理過程中發揮著引導的作用,但是,參與到治理過程中的每一個治理主體都能夠平等地在治理活動中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對于關系到公共利益的每一項公共事務,都能夠平等地發表意見和積極地采取合作行動。治理過程處在一個始終與整個社會互動的過程之中,能夠把一切積極的、對治理有益的因素都吸納到治理活動中來。所以,在旅游管理專業實訓基地選擇的過程中,要處理好政府、高校、企業、家長、學生等各個主體間的相互合作關系,而不是僅僅依賴政府或者高校等某一個單一主體,要各個主體間在平等基礎上實現互惠互利的積極合作,以此推動和促進我國旅游行業和院校及旅游產業的長效可持續發展。
二、地方院校旅游管理專業實訓基地選擇存在的問題
我國加入WTO之后,旅游業迅速發展,并成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伴隨著旅游業的迅猛發展,我國高等旅游教育也得到較快發展。然而,高等旅游教育的快速增長只是實現了規模的擴張,質量的提升并不明顯。為此,我們要注重旅游專業質量的提升,做好旅游實訓基地的選擇與建設已成為提升旅游品牌、推動旅游行業健康發展的必由之路。目前,地方院校旅游管理實訓基地選擇存在以下問題:
1實訓基地選擇目標不明確
地方院校由于地域限制、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等因素,各個高校旅游專業發展極不平衡,有的院校發展優勢明顯,而有的院校只能依靠政府和學費支撐。隨著我國人口紅利的逐漸消失,高等學校將面臨前所未有的競爭壓力和沖擊,因此地方院校要通過培養應用型、技能型的優秀畢業生,以提高獲取生源的競爭力。然而在地方院校旅游專業建設中,對于旅游實訓基地存在著“輕選擇,重建設”的問題,各個院?;蛴袘{借個人關系或企業需要臨時廉價員工主動請纓建立實訓基地等現象,高等院校則缺少對于實訓基地的自主選擇,不利于實訓基地的長遠發展。
2實訓基地選擇機制不健全
地方院校在進行實訓基地選擇時,多是旅游院系和企業之間的相互選擇,忽略了政府、學生、教育主管部門等相關利益主體間的交互作用,這樣很難實現合作治理,出了問題院校和企業相互推諉,以致“一拍兩散”。缺乏系統的科學合理的選擇機制,很難實現實訓基地選擇機制科學有效。
3實訓基地選擇缺乏因地制宜、因人制宜
地方院校旅游實訓基地的選擇大多依賴當地具有的旅游資源,在實訓基地選擇過程中也是以本地知名旅游景點、知名旅游企業、星級酒店為主,然而在選擇過程中,缺乏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主要體現在對于當地旅游資源認識不足,對于季節性因素、學生興趣愛好等考慮不足,地方院校在旅游管理實訓基地的選擇上缺少計劃,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層次和多方面實踐能力鍛煉的需求,造成實訓基地的選擇與建設嚴重缺乏梯度。使學生在實訓基地實習或見習過程中出現無事可做、不愿意做和實訓效果不佳的局面。
4實訓基地理論教學與實踐脫節
在旅游專業實訓基地發展過程中,由于基地硬件和軟件不健全,經常出現實訓基地理論教學與技能實踐相脫節的現象。諸如學生只是定崗實踐以技能提升為主,相關企業對其培訓不夠,大多“重使用,輕培養”,或者是校內實訓基地中過于重視理論教學,而缺少實踐環節。因此在實踐基地選擇過程中,要將理論教學與技能實踐相統一。
5實訓基地建設缺乏長效機制
由于在實踐基地設立之初,對其應有的考察與選擇機制不足,致使旅游專業實訓基地出現“重使用,輕建設,更輕維護”,進而出現實訓基地的發展持續動力不足,難以形成長效發展機制。
三、地方院校旅游管理專業實訓基地選擇中應考慮的主要因素
1應具備實訓的基本功能
旅游管理專業實訓基地選擇的基本功能體現在幫助學生選擇良好的創造職業崗位的實踐環境,提供學有所用的場所。良好的實訓基地有助于培養愛崗創業精神和創新能力,提高職業素質和敬業精神。通過實訓基地的良性選擇可以為學生營造濃厚的職業氛圍,激發他們實現職業夢想的熱情,為地方旅游院校長效發展贏得良好前景,為企業樹立良好的形象,為服務型政府建設提供努力方向。
2確保實訓目標與任務的完成
地方院校旅游管理專業實訓基地的選擇要緊緊圍繞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學生職業能力轉化為核心的目標,因此實訓基地應立足為本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培養適應不同層次需求的應用型合格人才的目標。凸顯旅游行業的實際需要,幫助學生取得相應的職業資格后能順利投入到職業角色實踐中。
3彌補院校辦學條件的不足
目前,我國地方院校發展不均衡,相當多的地方院校旅游管理專業校內實訓場所條件較差、功能較少,因此在與相關企事業單位合作選擇實訓基地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和有效彌補院校辦學條件的不足。通過加強實訓基地建設,營造良好的實踐教學氛圍。
4有利于調動各治理主體的積極性
在合作治理模式下,在旅游管理專業實訓基地選擇過程中,注重實訓基地的選擇,有利于充分調動高校、企業、地方政府、社區、學生等多個治理選擇主體的積極性,在各個主體踴躍參與過程中,實現旅游管理實訓基地的科學可持續發展。因此,在旅游管理實訓基地建設之前,要科學合理地進行旅游實訓基地的選擇。在綜合各方意見的基礎上,選擇符合各方實際的、可持續發展的實訓基地。
四、基于合作治理視角的旅游管理實訓基地選擇的策略
1明確選擇目標
地方院校旅游管理專業有著自身的特點,在進行實訓基地選擇過程中,無論是校外實訓基地選擇還是校內實訓基地建設與選擇,一定要因地制宜,符合地方院校發展的規劃,與相關治理主體通力合作,協商對話,充分發揮各方優勢,互利共贏,不能僅注重院校的自身短期利益,忽視長遠發展。所以,在進行實訓基地選擇時要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因企制宜,因行業和學生制宜,以培養學生職業素養和提升學校長久發展服務地方經濟為目標,充分調動各方積極性。
2健全選擇機制,嚴格合作方資質審查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地方經濟也呈現較好的發展態勢,旅游管理專業實訓基地要良性長久發展,就要尋找合作伙伴,若要實現與合作伙伴的長期合作,就要考察合作伙伴是否能為學生提供一個規范合格的實訓環境,能否具有相關資質為學生職業技能和專業素質及職業夢想提供必要指導,能否與地方院校建立長期的教學與實踐合作關系。在健全選擇機制時,要從院校所在區域的企業或景區的資質、經營規模、管理理念、崗位設置等多個角度考慮是否符合專業人才培養計劃,然后從中優選。
3規劃選擇梯度,實現多方利益主體需求
高校旅游管理專業培養的目標是多層次的,要培養既掌握旅游管理的基本理論,又要掌握旅游飯店、旅行社、旅游景區等企事業單位的管理運作規程的應用型復合型人才。因此,考慮到學生實踐知識的掌握和畢業后的就業方向,旅游管理的實訓基地應該是多樣的,至少在旅行社、旅游景區及三星、四星、五星級酒店中都有實訓基地,滿足不同學生、企業等主體的相關需求。
4充分考慮季節性因素
旅游行業有自身的特點,受到地理位置、環境、氣候等多種因素影響,特別是地方院校在選擇實訓基地時一定要考慮季節性因素。以黑龍江省為例,該省景點眾多,各有特色。但是由于氣候原因,每個景區的旅游旺季各異,國家5A景區哈爾濱太陽島旅游旺季在冬季,牡丹江鏡泊湖5A景區、林都伊春的旅游旺季卻在夏季,所以在選擇實訓基地的時候,一定要考慮季節性因素。如果選擇牡丹江的鏡泊湖作為實訓基地,學生的實訓、實習時間應選在6 月~10月,要避免和常規教學的沖突,做好相關的教學安排。
5遵循“四個”基本原則
第一,所選實訓基地要滿足旅游管理實踐教學與提升學生就業能力的需要。既能為學生提供實踐能力訓練和職業素質培養的實踐環境,又可以對校內實訓基地設備、場地和功能缺陷做有效補充,能有效解決學校實訓基地建設所需經費和空間不足的矛盾;第二,所選實訓基地要為地方經濟與發展服務,能提升學校的影響力和知名度;第三,所選實訓基地的合作伙伴間的合作能夠可持續發展。雙方共同制定校企利益共融的發展戰略規劃,企業為院校提供實訓和就業崗位。院校主動為企業開展訂單式的員工培養,實現雙方互動共贏,實現多方主體的和諧發展;第四,建立誠信合作和協調機制。要明確院校與合作伙伴的職責與利益,再充分溝通,通過協議、合同等法律文書的形式明確雙方的權利義務,以及違約責任的處理,使院校、合作伙伴、學生等的利益能夠受到法律的保護。與此同時,建立科學合理的評價激勵機制,能夠對院校、合作伙伴、學生等進行客觀的評價與考核,并通過激勵機制促進實訓基地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永芬高校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性教學的思考[J]中國科技信息,2009(15)
關鍵詞: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模式;創新研究
衡陽財經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旅游管理專業本著理論服務于實踐的宗旨,通過優化整合教學資源,共同打造了認知實習模塊、專業基本素質培養實訓模塊、專項能力培養實訓模塊、綜合實習模塊等多層次的實習實踐基地,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基本操作技能、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解決了人才培養與產業需求匹配難的問題。
一、積極探索和實踐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實踐能力的有效培養模式
現代旅游管理者不僅需要掌握現代管理理論知識,而且更需要善于熟練應用管理技術解決旅游管理問題,即具備旅游管理實踐的能力或執行能力。而現有大多數旅游管理本科生都缺乏來自管理實踐積累的管理技能,僅僅通過管理理論知識的學習,不足以使其勝任將要承擔的旅游企業中層管理人員的重任,因而必須在課程系統學習的基礎上,增加旅游管理實踐能力的培養。為此,該校通過“3大課程模塊”、“4大教學要素”(“師資”、“課程體系”、“編寫管理實務”、“管理實踐能力廣州()平臺”)的改革和“5大教學手段”的建立來提高旅游管理專業本科生的管理實踐能力,從而構建了培養旅游管理專業實踐能力的有效模式。
(一)3大課程模塊
建立提高旅游管理專業實踐能力的3大課程模塊,改革傳統標準化的旅游管理專業課程體系,采取“精中間,延兩邊”,即適當精簡傳統旅游管理專業課程教學內容,增設經理人素質訓練課程模塊和管理技術與實踐課程系列模塊,將旅游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分為3大課程模塊:經理人職業素質訓練模塊(包括經理人團隊精神、創新意識和職業操守等培養)、管理知識學習模塊和管理技術與實踐模塊。
(二)4大教學要素
課程體系。針對標準化旅游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存在的問題,不斷改革課程體系,增設實戰技能強的課程,開發系列模塊,以培養學生的演講技巧、溝通技巧等管理職業的能力,幫助學生掌握現代職業經理人的必備技能。
師資隊伍。一方面,推動旅游管理專業的教師提高學歷水平和學術研究能廣州()力,積極構建一支既從事“學術研究”,又從事“旅游企業管理”的“兩翼型”師資隊伍,要求教師通過承擔旅游企業橫向課題、從事旅游管理咨詢、行業發展和旅游企業管理研究提高教學水平。另一方面,努力建立“校內兼職教師+短期校外專家+企業管理專家”的“3合1”外聘師資隊伍。通過聘任多位具有豐富旅游管理實踐經驗、高級職稱和較高學歷的“兼職教授”,他們通過參與課堂案例討論、開設專家論壇、指導論文、參與論文評閱和答辯、接納學生實習等,進一步提高了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的管理實踐能力。
編寫管理實務。培養教師編寫案例的技巧和能力;組織教師編寫有關本國旅游企業具體經營管理實務的案例100個。
管理實踐能力平臺。為了提高旅游管理專業的管理實踐能力,該校組建了“旅游論壇”,建立了旅游管理專業本科生參加“3大賽”(國際企業管理挑戰賽、全國大學生創業計劃大賽和衡陽市大學生創新大賽)制度;注冊組建了衡陽市地球村旅游管理咨詢有限公司;建立了高質量、高水準、穩定的教學實習基地。
(三)5大教學手段廣州()
旅游案例教學。強化課堂旅游案例教學,通過旅游案例討論、旅游案例書面分析報告、旅游案例角色模擬、旅游案例課堂演講、旅游案例辯論等,提高旅游案例教學效率,讓學生通過旅游案例教學的體驗式和互動式學習,實現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團隊工作精神”,感受、體會和把握旅游管理的真諦和精髓,提升發現、分析和解決旅游管理中的實際問題能力。
旅游管理問題分析報告。為了加強學生旅游管理實踐能力的訓練,要求學生掌握若干旅游管理技術并善于應用,增設10門應用性強的“旅游管理問題導向型”的課程模塊:教師講授1門實用性的旅游管理技術,解剖1個案例,學生討論、分析和報告1個解決實際問題的研究報告。
旅游企業家論壇。設立旅游企業家論壇,邀請具有豐富旅游企業管理經驗的旅游企業家,針對旅游管理實踐中的前沿問題、熱點問題進行講解和評述;通過課程講座,邀請實際部門的專家就課程的某一部分到課堂作專題講座、講解旅游案例背景并參加案例討論;組織旅游管理專業學生開設講座,介紹和探討自己以往的旅游管理問題、經驗與教訓,以實現學生相互之間知識與經驗分享。旅游管理決策模擬和競賽。開設《旅游管理決策模擬》課程,建立學生參加國際企業管理挑戰賽和創業計劃大賽兩大賽制度,將旅游企業實際經營管理系統或某些旅游管理業務簡化,讓學生扮演不同角色,模擬實際經營情景進行決策,以整合旅游管理理論知識,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和參與意識。
旅游管理實習。與衡陽雁城賓館、林隱飯店、華天賓館等省內外旅游公司廣州()建立實習基地,每年暑假選派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到企業進行為期6個月的實習;設立旅游案例調研基金,由相關教師帶隊,組織旅游管理專業學生赴旅游企業進行深入的調研。
二、積極探索和實踐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實踐能力的有效培養途徑
(一)調整旅游管理教學計劃
旅游管理是一項對實踐能力有較高要求的特色性強的專業,其教學計劃的內容應進一步增加實踐教學的課時,而且在上課時間、地點、方式、考核等方面都要考慮到旅游行業的實際,提高資金和時間的使用效率。另外實踐教學還應根據不同的培養方向,每個模塊的實踐教學內容應該有所差別,設立實踐教學必修課和選修課,以滿足不同模塊學生的多樣化需要。
(二)調整實踐教學內容
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具體體現為由較淺層次的教學實驗、課程設計到較廣州()高層次的服
務與管理頂崗實習、畢業設計等環節,要兼顧到系統性和階段性。旅游管理從業者需要具備較強的組織、預測、交際、表達等能力,而且要有強健的體魄和淵博的知識,因此在校期間需要在實踐教學時,對學生進行系統性訓練。但在每個年級應根據其接受能力和教學計劃的階段,有針對性地、循序漸進地開展。
(三)加強教師隊伍的管理
實踐教學需要專門教師進行指導,實踐教師包括旅游實習指導教師、旅游實驗室工作人員、旅游課程實踐教師等。教師隊伍的建設是旅游專業實踐教學改革成功的關鍵。要搞好實踐教學必須有一支高水平的、穩定的教師隊伍。實訓教師應該是主講相關專業課程或參加過相應領域內的科研工作,具有一定實踐能力的專業教師。如主講模擬導游課程的教師應該在導游崗位上工作過。針對當前師資不足的問題可通過兩種方式加以解決:一方面通過系統培訓提高專業教師的實踐能力以承擔一定的實踐任務;另一方面,聘任旅游企業骨干人士擔任實踐教師。
(四)改革實踐課的考核制度
可采用自我考評、企業考評、教師考評、實習作業相結合的方式,主要以學生實踐表現為依據來確定其實踐課的成績,從而提高學生實踐課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根據課程的性質分階段、分步驟、按等級地制定量化考核標準體系,以便對學生進行全面考核。學校應鼓勵教師旅游實踐教學內容和方式的創新,同時把其作為業績考核的指標,與獎罰掛鉤。廣州()
(五)建立校內實訓基地的管理體系
校內實訓室建設成功后,要設立專門的實訓管理員,同時還要有一定數量的、功能齊全的實訓教學師資隊伍。更重要的是有足夠的資金保障,使實訓硬件設備和軟件設備都能跟上科學技術的發展。要求實訓基地必須有完整的管理體系才能保證實訓基地發揮最大的教學作用。
(六)整合利用企業資源,搭建校企聯合辦學平臺,廣泛建立實習基地
目前,該校已建立旅游管理專業實習基地30余處,覆蓋全國,包括旅游景區、旅行社、酒店、游船公司、導游服務公司、旅游人才培訓中心等;同時,邀請湖南中國國際旅行社、長沙通程酒店等企業的老總到該校授課或者舉辦講座。
(七)積極推行職業資格證書培訓,實行“雙證制”
旅游管理專業培養的是面向旅游企業的應用技術型人才,將職業資格考證納入實踐教學內容,讓學生在畢業前完成崗前培訓,畢業可直接上崗;同時要求學生在畢業時既要取得畢業證書,又要取得與本專業相關的職業資格或技術等級證書,方能予以結業,提高學生就業競爭能力。
(八)實踐教學教材建設廣州()
根據實踐教學計劃進度,除采用普通高校公開出版的教材外,對于無教材的實踐環節,應組織行內企業專家和校內“雙師型”教師,結合實踐基地的實際情況,針對崗位(群)的特點,編寫院內實踐教學教材和院外實踐教學講義,建設并完善實踐教學教材體系。
參考文獻
1、陳國生.新世紀高素質旅游管理人才培養與高等旅游教育改革[J].臨沂師范學院學報,2003(6).
我國旅游局對當前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的就業現況進行了調查統計,目前我國的旅游專業學生直接從業人員980萬,并保持平均每年增長50萬的速度,缺口至少有200萬。近年來,我國高職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生就業前景良好,并有廣闊的用人空間,在許多工作領域都能找到合適的崗位。中國高職高專教育網對高職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生就業情況數據進行了公布,國內比較有名氣的高職院校的旅游管理專業的畢業生就業率都達到了100%。學生在大學畢業后,有一部分選擇從事酒店、旅行社等企業的相關崗位,還有一部分也選擇到國家旅游業相關部門機關和其他行業工作。旅游業是操作性很強的一個行業,有著較強的實際操作能力要求。相對于本科生來說,高職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理解更深,對旅游實際業務更熟悉,吃苦耐勞,更加符合旅游企業的全面型旅游管理人才的需求。
2影響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就業因素分析
中國目前的旅游行業企業的旅游管理人才需求遠遠大于人才供應,但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畢業后從事本行業的比例卻越來越小,造成這些現象的原因多方面的。下文主要從四個方面提出影響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就業的因素。
2.1高職旅游管理專業教學與市場需求存在偏差
當前,我國高職旅游管理專業的教學培養目標主要是培養旅游行業的一線人員,從旅游行業的特殊性來說,一線人員的工作具有高變動性,會在工作過程中出現許多不可預測的變動。所以,高校教學培養的高職旅游專業的學生必須具備較高的綜合素質來適應工作的需要。由于我國高職院校創建時間較短,原有的教學基礎相對薄弱,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模式大都不適應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就目前高職旅游管理專業來說,雖然課程體系基本符合專業人才的知識構成,但是由于學校在專業硬件或師資方面條件的限制,實踐教學往往是走過場,流于形式,校內的實踐起不到真正的效果。所以,高職旅游院校的培養目標能否實現,最終取決于其培養的人才是否符合旅游行業的要求;旅游專業的學生最終是否選擇在本行業就業,一定程度上取決于其具備的各種技能是否與旅游行業需要的相吻合。
2.2就業指導工作存在缺陷
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在高校畢業生走出校門,走上工作崗位之前,都應該有一個高水平的就業指導教師對其進行就業指導。學生在校期間,不僅僅是學習專業知識,同時還要參加社會實踐和專業實習,提高自己的專業實踐和操作能力,并提高自己的職業修養,為自己在將來的就業上提供更多的幫助。而在部門高職院校,卻忽視了對學生的就業指導,僅僅片面性地重視學生的就業率。目前看來,我國的高校學生的就業指導發展遠遠落后,就業指導工作存在很大的缺陷。
2.3學生擇業定位缺乏理性思考
高職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生,大部分存在對本專業的擇業定位缺乏理性的思考。許多學生走上對口專業的工作崗位后,盲目地致力于職位的晉升和爭取更多的個人發展空間。然而,旅游行業的工作,尤其是酒店企業,多要求的是管理者從最基層的服務員做起。高職旅游管理人員,需要豐富的旅游管理知識,同時更需要的是實踐與操作能力,和豐富的基層工作經歷。一個出色地管理人員,是充分了解各個基層具體工作和熟練解決基層問題的管理者,沒有經驗,管理只會是紙上談兵,難以服眾。
2.4學生職業認知存在偏差
旅游業高職管理人才欠缺,就業機會充足。然而一部分對口專業的學生存在傳統觀念,認為從最基層的服務員做起不符合本專業性質,甚至認為服務是侍候人的工作,從事服務職業是低人一等的,這種舊觀念影響著大學生的就業觀;一部分同學在最初填報專業時,由于對旅游管理專業的理解存在偏差,認為旅游管理可以滿足自己經常游玩的愿望,在之后了解到本專業真正性質時喪失了信心;還有一部分同學認為旅游業要求具備較強的應變能力和業務能力,而旅游業真正需要的是員工的團隊精神、責任心和綜合素質。
3解決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就業問題的策略
針對上文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就業的四個問題,提出了以下對策。
3.1強化就業指導,合理規劃職業
旅游行業的企業需要的是高素質和具有高度責任心的高職旅游管理人才,因此,在校期間學校應該加強學生的就業指導。一方面,通過專業知識介紹和學習,讓學生加強對本專業性質的認知和對就業方向的了解;另一方面,鼓勵學生參加社會實踐和專業實習,使學生提前具備實踐與操作能力,提高綜合素質修養。
3.2創新教學模式,切實落實高職培養目標
學校應該明確培養方向,創新教學模式,開創結合旅游行業用人實際需要針對性培養旅游行業專業人才的思路。加強與旅游行業的合作,以市場要求規劃教學計劃與教學模式。學校應緊密聯系相關的旅游企業,以實際工作崗位要求修訂教學大綱,以培養旅游行業和市場需要的人才為旅游專業教學的指導目標。做到教學計劃鏈接旅游行業相關模塊,教學內容緊跟旅游行業工作崗位要求,教學方式貼近旅游行業工作模式,實現就業學生所學知識與市場需求的緊密結合,這樣才能從真正意義上完成培養目標。
3.3加強職業教育,培養專業熱情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校期間,應加強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的職業教育,培養其專業熱情。一方面,要從主觀上增強學生對專業的認可,教師要運用靈活生動的教學方法,向學生傳授理論知識;另一方面,通過組織實際工作實踐和開展野外實習、考察等活動,培養學生對本專業的熱情。
4小結
旅游管理專業特殊性決定了旅游管理專業教學內容的滯后性。旅游業作為我國經濟的后起之秀,是在改革開放的大趨勢下發展起來的。由于旅游業的發展日新月異,管理理念也伴隨發展,旅游企業的管理人員多忙于工作,用來進行經驗總結和案例收集的時間和精力不足,而相關專業的教師、學者等科研工作者由于缺乏實踐經驗,也無法及時傳達旅游業的即時發展狀態,導致用來教育的內容遠遠滯后于行業的發展,人才的培養也很難與時俱進。
二、旅游管理專業畢業生遭遇現實的選擇
旅游業的特殊性決定了這個行業重實踐輕理論的特點,剛踏上工作崗位的畢業生由于缺乏相應的實踐經驗,在遇到突發狀況時通常束手無策,在提供熱情周到的服務過程中也不可避免遭遇冷眼......在理想與現實的巨大落差下,很多畢業生選擇換行,在其他行業里摸索著學習和適應,將自己所學漸漸融入到現在的工作中或慢慢忘卻。高校學生的專業見習多安排在畢業前一年,在此期間學生們被安排到各旅游企業,嘗試做各項基層工作。畢業后,有的不堪忍受旅游行業高強度的工作選擇換行;有的繼續深造,畢業后再擇業或讀博,這部分學生后期多進國家機關或高校,鮮有選擇旅游企業工作的。旅游企業只能從其企業“挖”所需人才因此,我們應該改革教學思路,培養能夠與旅游企業對接的可用人才。
三、旅游管理專業教學改革的思路
一、人本管理理論在旅游實踐管理中的必要性
(一)人本管理理論是旅游事業發展的原動力
在企業發展的過程中,發揮主要作用的是人,無論什么工作都是由人來完成的,可以說,人是旅游事業發展的原動力。在人本管理理論中,就是激發人的潛能,讓人發揮出最大的潛力,使企業的發展能夠更上一層樓。如摩托羅拉企業的發展,摩托羅拉企業尊重個人在組織管理中的地位,為員工創造舒適的工作環境,讓員工有更為寬廣的發展空間,因此,摩托羅拉企業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在消費者之間有很好的知名度。
(二)人本管理理論是現代旅游實踐管理的新要求
時代在不斷的發展進步,社會競爭告別了拼體力的時代,而逐漸轉向腦力之間的競爭。企業對于人才的需要也不再只是簡單的看學歷,而是更加注重人才全面素質的發展。人本管理理論更適合當前時展的發展需要,物質需求已經不能滿足員工精神方面的需要,因此必須實行人本管理的管理政策,調動員工的積極性,讓員工不是為掙錢而投入到工作中,而是因為熱愛這份工作而全身心的投入。
(三)人本管理理論能夠使人力資本增值
在旅游管理實踐中,更注重培養員工的綜合能力,這里的綜合能力主要是指員工的應變水平以及對突發事件的處理辦法。這些內容是在大學期間內學不到的,需要在實踐過程中進行培養和鍛煉。人本管理理論就能使人力資本得到增值,人的潛力是無窮的,但這份潛力需要在適當的條件得到激發,才能發揮其有效的作用。人本管理理論注重對員工素質方面的培養,使員工得到全面的發展,潛力得到一定的激發,推動旅游事業的不斷發展。
二、旅游管理實踐中人本管理的應用
(一)滿足游客的需要
游客希望在旅游過程中能夠得到全身心的放松,并且能夠拓寬視野,發現一些平時接觸不到的新事物。因此在對旅游景點的選擇設計上,應盡量從游客的角度進行考慮,讓游客感覺此次出行不枉此行,無論是生理角度還是精神層面都能得到很大程度的滿足??梢詮膬蓚€角度滿足游客的需要:
1、旅游景點選擇的人性化:
由于人們長時間生活在城市之中,奔走于繁忙的學習生活和工作之間,很難有機會和大自然進行密切的接觸,因此在旅游景點的選擇上,要充分考慮到游客的這一需要,選擇有山有水有內涵的旅游景點供游客欣賞,讓游客在與大自然進行密切接觸的過程中能夠得到最好的放松。
2、服務態度的人性化:
旅游事業的工作人員一般是導游或是一些從業人員,這些工作人員的態度、行為會對游客的心情造成一定的影響。若是帶領游客游玩的導游是一個態度和藹可親,愛笑的人,游客在這一段旅程中都能夠感到舒適放松。所以,工作人員要對自己行為以及語言方面的表達進行一定的約束,盡量使自己的言行和做事的態度能夠使游客滿意,要將“顧客是上帝”最為心底的標桿,無論發生任何情況,心底都要默念這句話,時時刻刻提醒自己以及自己所處的工作崗位。
(二)滿足員工的需求
旅游管理者在滿足員工的需求后,員工就會滿足顧客的要求,進而給企業帶來相關的利潤,因此可以說員工是企業組織的上帝,必須滿足員工的需要,使員工獲得精神層面的滿足。旅游管理應做到以下幾點:
1、給與員工適當的鼓勵和夸獎
員工就像學生時期的學生一樣,希望在工作過程中能夠被肯定、被尊重,適當的鼓勵和夸獎能夠激發員工工作的熱情,并能夠在企業中形成良好的競爭氛圍,這種精神層面的滿足是物質獎勵滿足不了的。
2、重視人力資源
企業管理者應該認識到,人力資源是一個企業能否得到發展的重要標志,人才資源不像一個解決方案,能夠很好的解決問題,但其是企業發展的基礎。因此管理者應注重對人才的培養,將利潤放在一邊而將人力資源放在首位。
3、重視對人才的開發和投資
對于旅游事業等服務行業來說,顏值是決定能否勝任這份工作的首要判斷標準,這種判斷方法十分不精確,工作人員能否更好的與人溝通交流,是否具有工作經驗才是首選目標。人才是培養和鍛煉出來的,企業在對人才進行培養時一定不能過于吝嗇,要多給員工外出學習鍛煉的機會,給員工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培養出更多能力后,為公司效力。
三、結束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