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17 17:34:1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環境保護的方法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概述
石油行業是一個重要的行業,其發展的好與壞將從不同程度上影響著社會以及國家經濟的發展。當然石油也是我國重要能源之一,油田企業能夠良好的運行將會對我國經濟的發展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另外,在油田企業發展的過程中還有一方面的內容也是非常的重要的,它是油田企業能夠良好運行的基礎或者說是前提,這一個重要的內容就是企業當中的安全生產問題,油田若要能夠順順利利的發展,或者是說讓整個油田企業的發展都能夠正常平穩的運行,這就必須有安全生產作為其保障。除此之外,對于一個企業的發展來說,在發展的過程中還要考慮環境方面的內容,現在國家都在強調要走綠色可持續發展的道路。這就為企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發展不能以犧牲環境作為代價。在整個油田的運行當中,如果不能對其中的環境進行很好的控制和監管,這樣在生產中會造成嚴重的污染,當環境遭到破壞之后將從一定程度上阻礙經濟的發展。
二、現在油田安全生產與環境保護的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石油行業在前幾年的發展是非常迅速的,但是在發展背后還是存在很多方面的問題,最近幾年,國家采取了相應的措施進行了相應的控制。但是,在生產的過程其兩個方面的管理當中仍然存在一定的問題,需要引起相關的注意。
第一,企業員工的安全已以及環境保護的意識比較的差?,F在國內油田單位當中,從上到小的企業內部員工這些方面的意識都是比較低的,即他們沒有能夠認識到安全以及環境保護對于一個企業以及相關人群的重要性,他們生產工作當中更多的是強調,得到了多大的利益,是否對自身以及國家的經濟有積極的意義。這種只在乎眼前的利益忽略長遠的或者說是更重要的意義的表現是不可取的。企業的安全以及環境問題能夠影響到其長遠的發展[1]。
第二,企業內部一些制度的建設不足,或者說制度方面是不夠完善的。從當前企業的情況來看,我國的多個油田企業的發展過程中,對于安全方面的管理以及環境方面的管理這兩個方面的制度規范來說還是比較的落后的,或者說是在制定相關的制度的時候一些內容沒有明確的說明而是模模糊糊,這樣由于制度本身就存在問題那么要想它能夠在實際中起到相應的作用也是非常困難的。
第三,企業當中對于安全生產以及環境保護這兩個方面的重視程度不夠這樣就會在這兩個方面所投入的資金也是不足的。對于單位當中的制度或者說是一些項目來說,其要想能夠很好的運行必須需要足夠的資金作為支撐才能更好的發展。企業的一個項目要想啟動需要足夠的啟動資金作為支撐,若是資金都不足那么這個項目要想開展相應的工作也是非常的困難的,可以說是缺乏了資金的支撐這個項目在開展過程中舉步維艱[2]。
三、油田安全生產與環境保護管理辦法的討論
隨著發展,人們會逐漸的認識到企業的安全生產以及環境的保護對于整個企業的發展的重要性,但是要想在企業的內部建立高質量的企業安全生產以及環境保護的管理,就需要企業采取相應的措施來進行完善管理,下面將從幾個方面對兩個方面的管理進行一下簡單的討論:
第一,讓企業員工加強對企業安全生產以及環境保護兩個方面的意識,企業員工是企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員工對安全生產以及環境保護的方面的意識程度將對油田當中的安全生產以及環境保護兩個方面的工作有著重要的影響。在具體的生產過程中安全生產問題與一線員工的具體操作是息息相關的,他們操作的時候得到將直接影響著是否能夠進行安全性的生產。只有企業的員工能夠從思想上對于工作中的安全生產一環境保護有了的認識這樣才能夠保證工作的正常進行。
第二,在油田的內部建立健全與環境保護以及安全生產相關的監督機制從而來促進工作的正常開展。在油田的生產工作當中,如果僅僅依靠其員工子自我的約束力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要有相關的機制來講從另一個方面進行相關的約束這樣才能夠有效的促進工作的進行。通過企業內部監管部門的工作的開展,在工作的過程中就能夠及時的發現其中的安全隱患以及相關的環境污染的問題。
第三,在油田實際工作當中要使用先進的生產技術以及相關的設備。只有運用先進的技術以及設備這樣才能夠對安全生產以及環境的保護有所保障。改革開放至今,正是由于先進的生產的技術才保證了國家經濟的快速發展,這也正好與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這句話相符,先進的生產力能夠更好的帶動企業的發展并且促進企業從不同方面進行發展。
四、結束語
石油是重要的能源之一,石油行業的發展對我國各個方面發展都有著不同程度的影響,但是在現階段我國油田當中安全生產以及環境污染問題比較嚴重,這樣從一定程度上也會阻礙我國經濟的發展,為了更好的發展就必須采取相關的措施,制定相關的政策,解決兩個方面的問題,協調好兩者與經濟發展的關系,從而為油田安全、健康以及可持續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環境保護;公眾參與;建議
中圖分類號:D922文獻標識碼: A
引言
近年來,由于制造行業本身飛速發展,導致工業生產廠數量不斷擴大,而相當一部分企業為了能夠擴大利潤,提高生產效率,違規使用廉價工業原料,并且隨意進行排放,使得越來越多的環境污染問題暴露出來。而環境保護工作本身是應當要由公眾共同參與的,但實際情況所呈現出的卻是相關機構管理不當,造成了生產行業與民眾之間的敵對。而這些社會現象的出現,應當要引起深刻的思考和重視。
1、環境保護中的公眾參與問題
1.1、公眾缺乏參與環境保護意識,參與程度低
近年來在相關部門的調查中發現,我國公民參與環境保護的意識是較低的。在調查中發現處在城鎮中的公民有一定的環境保護意識,在農村中的公眾的環境保護意識相對較低。從總體情況來看,我國公眾參與環境保護的意識是較低的。在調查中發現有60%的公眾認為環境保護應該由政府完成,同時大部分的公眾對參與環境保護制度和相關的法律法規了解較少。這些調查充分說明了我國公眾參與環境保護的意識較低,缺乏參與環境保護的主動性。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1.1.1我國的環境保護公眾參與開始相對較晚,許多的政策和法律不健全,這些不健全的法律政策體系使得許多的公民參與環境保護制度沒有法律依據,這樣就大大大降低了公眾參與環境保護的積極性。
1.1.2相關部門對公眾參與環境保護制度的宣傳不足。在相關的調查中發現許多的政府部門只是對公眾參與環境報進行相關的宣傳,但是對公眾參與環境保護的具體方法沒有進行詳細、準確的宣傳,從而使許多的公眾對參與環境保護的具體途徑了解甚少,從而造成公眾參與環境保護的意識較低。
1.1.3許多的公眾認為環境保護是政府部門的事情,與自己無關,所以對環境保護沒有意識。同時由于我國的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相對較少,當公眾的受到環境污染時缺乏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從而造成公眾的環境維權意識較低。同時在我國的公眾參與環境保護制度當中缺少公眾參與環境保護的具體方法,從而造成公眾參與環境保護的程度較低,大大影響了公眾參與環境保護的積極性。
1.2、法律體系建設缺少公眾參與
在我國的環境保護公眾參與制度當中規定公眾有權利對國家政府制定的環境保護政策和法律法規進行相關的管理和監督,對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申訴、控告等。同時在2002年我國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對公眾參與環境保護制度作出了更加詳細的規定。但是從整體上看我國公民參加環境保護法律體系建設的程度是相對較低的。我國相關的法律和法規的制定絕大部分都是相關的部門制定完成之后進行實施的,很少有公眾能夠參與環境法律法規的制定,有些地方政府制定了地方性的環境保護法律法規雖然提取了公眾的意見,但是在具體的制定和實施當中卻沒有對公眾的意見進行相關的考慮,施工中參與環境保護法律法規的建設成為一只空文,使得公眾的意見和建議沒有在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建設層面上形成良好的體系。這種缺乏公眾參與的環境保護的立法體系建設大大降低了公眾參與環境保護的質量,使得環境保護與傳統的環境保護沒有區別。
1.3、制度不健全
1.3.1環境信息公開制度不健全
實現環境信息公開化,保證公眾對環境的知情權,是公眾參與環境保護的前提和基礎。我國目前有關環境信息公開的制度規范大多零散地分布在各種法律文件中,立法上并未明確規定公民有獲取環境信息等方面的權利,更缺少有效的程序性規定和相關制度保障。有些行政機關甚至以法律制度未明確規定民的環境知情權為由拒絕公開相關環境信息。環境知情權無制度保障,公眾參與環境保護也就失去了前提和基礎。
1.3.2環境決策的民主化和監督制度不完善
從我國環境立法的規定可以看出,當前我國公眾參與環境保護的過程主要是末端參與,即在環境污染、環境破壞行為已經發生,并且危害到自身利益之時,才通過檢舉、訴訟等方式來維護自身的權益。公眾參與環境保護的環節主要集中在對環境違法行為的事后監督上,在環境決策的初期并無公眾參與的環節,所謂環境決策僅僅是政府決策者單方的、片面的決定。這種末端參與的方式不僅低效、滯后,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架空了群眾參與環境決策的權利。這種環境決策程序很可能導致事后不必要的浪費和損失。
1.3.3環境公益訴訟制度缺失
環境公益訴訟是指當環境作為一種公共利益受到直接或間接損害時,允許公眾作為環境公共利益的代表人對侵權行為人提訟。但在我國現行的訴訟制度中,環境公益訴訟卻寸步難行。原因有二:其一,在實體法層面上,按照“直接厲害關系說”,只有當環境受到的侵害給公眾造成了直接的經濟損失或身體傷害,公眾才具有提訟的資格;其二,在程序法層面上,我國訴訟法對原告“直接利害關系人”的資格限制,導致公眾無法全面地參與環境保護,只能依靠政府。顯然,環境公益訴訟制度在我國處于嚴重缺位狀態。
2、環境保護中公眾參與的完善措施
2.1、進一步提高公眾環保意識
首先,提高公眾環保意識應從提高公眾保護環境的社會責任感做起,政府要主動邀請公眾參與環境決策或者為公眾提供更多的維權渠道,以提高公眾的主人翁意識,激發大家的積極性。其次,要加強環境保護基本國策和可持續發展觀的宣傳,在不同的年齡段、不同的職業領域以不同的方式廣泛而深入地開展環保知識教育,使人們正確地認識和理解環境保護,并掌握和了解解決環境問題的基本技能。同時,應在群眾中廣泛地宣傳“綠色消費”觀念,開展深入的綠色意識、綠色標志、綠色消費行為的教育和倡導工作,號召大家從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從維護自身周邊環境做起。最后,要加強公眾的法制觀念,加強維權教育,使公眾在充分了解相關環境法律法規的基礎上,勇于、善于使用法律武器來進行環境維權。
2.2、建立健全相關法規與制度
針對相應的法律責任體系進行持續性的完善,尤其是要對于環保部門、建設單位、規劃部門等不嚴格遵守意見征詢的行為進行規定,落實相應的法律后果和責任。除此之外,在進行環境保護法律完善的過程中,還應當依據實際情況,來對于公眾對于環境方面的訴訟條款加以完善,如此一來,任何沒有經過公眾參與同意項目,公眾便能夠利用法律的武器來保護環境。
2.3、建立健全配套制度
2.3.1建立健全環境信息公開制度
借鑒國際上保障公民環境知情權的法律規定,對環境信息的公開范圍、公開程序、救濟措施及豁免事由等予以詳盡規定。同時拓寬政府的信息公開渠道,充分利用熱線電話、新聞媒體、網絡等媒介,定期向公眾公布環境信息,接受公眾的質詢,傾聽公眾的心聲。除此之外,政府在公布環境信息時應盡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確保公眾對環境信息及環境決策有準確、科學的認識,從而真正發揮其建議和監督的作用。
2.3.2建立環境決策聽證制度
《環境影響評價法》規定了公眾在相關環境規劃審批前有參加聽證的權利,但在實踐中對于權利怎么實現、公眾怎樣參加、參加聽證的程序等均未做出具體規定。首先應明確公眾參與聽證的范圍,允許更多的公眾參與環境決策;其次應明確公眾參與人在聽證會上的權利與義務,確保公眾參與人能真正表達自己的意愿和訴求;最后應完善聽證會意見征集和反饋機制,充分聽取聽證參與人的意見,及時解答聽證參與人的疑惑,并就決策過程中是否采納某些意見做出說明,充分發揮聽證會在環境決策中的作用。
2.3.3建立環境公益訴訟制度
第一,應適當放寬原告資格,突破我國傳統訴訟法上的“直接利害關系說”的限制,賦予公民個體、社會團體或檢察機關提起環境公益訴訟的權利。第二,應取消環境公益訴訟時效的限制,這是由于環境問題不同于其他權利侵害,其所造成的損害后果可能會在環境侵害行為發生之后很久才顯現出來,此時往往已經超過法律規定的訴訟時限。第三,應合理地分配舉證責任、承擔訴訟費用。根據不同的訴訟主體分配不同的舉證責任,檢察機關等具有公權力的訴訟主體應承擔比公民個人訴訟主體更多的舉證責任;在訴訟費用上,當原告敗訴時,完全由其承擔高昂的訴訟費用會挫傷公眾提起公益訴訟的積極性,可考慮由相關各方分攤。
3、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環境保護工作之中,公眾參與的發展,實際上就是環保措施的科學、民主發展。公眾參與不應當僅僅只是局限在環境影響評估上,更應當適用于涉及到環境的決策、保護工作上。在日前經濟飛速發展的過程中,雖然說我國的環境保護措施已經有了長足進步,但是由于法律本身的局限性和操作主觀性等,導致實際工作呈現出的效果并不離校。因此,要使得我國真正朝著可持續發展的節約型社會發展,就必須要對于環境保護工作中的公眾參與制度進行深入發展。
參考文獻
2010年11月10日,“公眾參與――環境保護”論壇在浙江省嘉興市舉行。來自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中國環境報社、中華環境保護聯合會、浙江省環境保護廳等單位的60多位環境保護專家和環境保護NGO組織的代表齊聚浙江,共同探討如何推動公眾參與環境保護。
從廈門PX事件、到紫金礦業污染事件,再到番禺市民“散步”反對在自家門口興建垃圾焚燒廠,公眾對環境保護公共事件已不再陌生,并逐步參與到捍衛環境的行列中。如何增強公眾環保意識,形成公眾參與環境保護的制度,是各界頗為關注的問題。
增強公眾環境保護意識
當下,環境愈來愈受到各方重視,環境保護也逐漸成為人們熟悉的話題。您能談談公眾參與環境保護的意義嗎?
■可以從三個角度來看公眾參與環境保護的意義。
從公眾自身來講,公眾通過參與環境公共事務來表達自己的愿望和利益訴求,從而維護自身的合法環境權益。
從政府角度而言,公眾參與使政府獲取民意的方法由政府主導變為公民主動,使政府的決策由過去的“官控”變為“民動”,形成政府與公眾間的良性互動,有助于減少環境決策的失誤,增強環境監管的實效,提高公眾對政府環境決策的支持和認同感,從而提高政府環境行政效率,使政府的決策變得更加科學、客觀。
從社會角度來看,公眾參與能夠使社會公眾的環境需求信息得到有效匯聚,使政府所代表的環境公共利益更具有代表性和回應性。
近幾年公眾參與環境保護的事件,是否標志著公眾環境保護意識的覺醒?
■的確,這幾年隨著公眾參與環境保護機制的不斷完善,越來越多的公眾參與到了環境保護的隊伍中。但必須認識到,公眾參與意識仍需進一步提高。比如現階段,公眾對自身有直接利害關系的環境保護問題比較關心,而對一些普遍性的問題、環境政策制定等關注不夠。當前應當積極推進公眾環境宣傳,并加強對公眾的環境教育。
就我國目前的情況來看,公民參與環境保護處在一個怎樣的狀態或者水平?
■當前,我國公眾對環境保護在點上的參與較多,還沒有形成一定的面。公眾參與缺少系統性和長期性,參與行為常常表現為隨意性、臨時性??傮w來說,當前公眾參與環境保護活動程度不是很高。
此外,公眾參與方式還比較簡單,多局限于政府組織的聽證會、論證會、座談會和公開征求意見等形式。多數情況下還是靠政府主導,公眾參與還沒有成為政府決策和治理的剛性規定。
形成公眾參與的制度保障
我們看到一些公民自發地來參與環境保護活動,比如通過在網絡上發帖來產生影響等。正如您所提到的,這些現象多是一些孤立的點,而沒有形成連貫的面,參與都是一些斷斷續續的片段。您認為,改進的方法是什么?
■從廣泛意義上看,公眾對環境保護的參與分制度內和制度外兩種模式,有依法參與和自發參與兩種類型。在法治已成基本治國方略的今天,實現公眾參與的法制化,堅持“依法參與”至關重要。
如果法制渠道不暢通,民眾難免會不自覺地采取法律以外的手段進行“自力救濟”,這種自發性參與存在組織無序、容易引起混亂、社會成本過高等缺陷,且多為事后的被動性參與,不是公眾參與環境保護的“正途”。
唯有通過健全的法律制度和穩定的法制途徑,實現環境保護公眾參與的法制化,才能夠保障公眾參與的秩序、高效,降低社會成本,促進社會和諧穩定,這是促進環境保護公眾參與必須采取的重要策略,同時也是促進環境保護公眾參與必須堅持的首要原則。
這些是否需要具體的制度來鞏固?
■當然。如果沒有明確、具體、可操作的程序,各種所謂的公眾對環境保護的參與權只能是一句空話。公眾參與環境保護應該成為硬性的規定。如果只是原則性的規定,或者只是倡導性的規定,而沒有將公眾參與列為必須的程序,也沒有明確具體的程序性規定,那么公眾參與很有可能成為政府有關部門操縱民意的工具,比如讓那些跟自己觀點一致的專家或公眾象征性地來參與,而忽視了利害相關人的權利,使公眾參與形同虛設。
有觀點認為,如果不對政府和企業的相應義務尤其是違反義務時的責任作出明確規定,放任政府和企業“消極不作為”,是無法實現真正的公眾對環境保護的參與。對此,您是怎樣認為的?
■一部法律如果不對違反義務的法律后果作出明確規定的話,至少這部法律的剛性是不夠的,因為我們不能依據該法對違法行為作出否定性的評價。我國當前在環境保護公眾參與立法方面的一個普遍性問題,就是對政府或者企業違反義務的法律責任很少作出明確規定,或者規定比較籠統,操作性不強,這就導致在實踐中的執行效果大打折扣。
公眾相對于政府而言,信息資源占有少,往往缺乏對政府行政程序或是事件本身深入的解讀。要讓公民參與到環境保護過程中,首先面對的就是信息壁壘。如何來破解這個問題?
■環境信息公開是公眾有效參與環境保護的前提條件之一。環境信息公開的主體包括各級擁有相關環境信息的國家機關,也包括相關企業。實踐中,相關政府部門的環境信息公開無法滿足公眾要求,很多企業沒有按照法律規定強制公開環境信息,自愿公開的企業就更少。
要推進環境信息公開,首先要從保障公眾環境知情權著手。政府環境信息公開要把握好信息公開的真實性、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要進一步擴大政府信息公開的范圍,進一步明確和完善政府信息公開的方式和程序;要加強對履行強制信息披露義務的企業進行督察,還要采用一些激勵性手段鼓勵企業主動公開環境信息。
從當前我國環境信息相關立法的具體內容來看,重政府義務、輕公民權利的特點非常明顯。法律法規多規定了政府和企業的披露義務,而對于公民申請信息公開的具體范圍、具體程序、權利救濟等規定還比較粗糙。
應當在公民環境知情權上下功夫,如建立公民環境信息查詢制度,規定公民有向各個部門或企業所掌握的關系其切身利益的環境信息的查詢權,并詳細規定公民申請的方式、答復的日期、消極作為或弄虛作假的后果等,真正把公民知情權落到實處。同時,通過公民申請的“陽光透射”,起到對企業和政府行為的強大的“社會監督”效果。
動員公眾力量參與
現行法律關于公眾參與的規定,基本上是對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發生之后的參與,即末端參與。如環境保護法第六條規定:“一切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環境的義務,并有權對污染和破壞環境的單位和個人進行檢舉和控告?!蹦鷮Υ嗽鯓涌创??
■防止損害是環境保護的“黃金規則”,末端參與在一定程度上能彌補環境損失,但遠遠不能滿足環境保護的需要,不利于做到“防患于未然”。在實踐中,要更多地在環境政策、法律、規劃制定的過程中引入公眾參與,讓利害關系人能發表自己的意見,這才是公眾參與環境保護的核心。
公眾參與環境保護,是否需要與其他因素一起形成合力、共同推進?
■公眾參與依靠公眾自身的力量很難取得明顯成效或改變政府決策時,就需要借助媒體等其他力量的參與,形成合力。尤其是當前,新聞媒體和互聯網已經成為公眾獲得信息的主要渠道,各種信息通過網絡平臺等的有效整合,傳播速度更加快捷。一個普通事件通過媒體連續、密集的報道和評論,會很快升溫、發酵,迅速成為地區性乃至全國性的“公共事件”。同時,媒體可以宣傳環境保護理念,營造輿論氛圍,提高公民的環境意識,提升公眾參與環境保護的意愿。
在公民參與環境保護的進程中,我們也看到了不少NGO的身影。對于他們在環境保護中的作用,您能評價下嗎?
■環境保護NGO是指以環境保護為目的的公益性社會團體。由于以環境保護為業且具有高度的組織化,環境保護NGO避免了分散的社會個體力量薄弱、參與能力不足、只關注自我利益的弊端,能夠有效整合公眾的環境利益訴求,形成集體行動。
當今環境保護NGO已經成為環境保護公眾參與的最重要的主體形式。在一些西方國家,公眾以結成環境NGO的組織形式參與環境保護活動已經成為普遍現象。可以說,環境保護NGO的發展程度直接決定和反映著該地區環境保護公眾參與的水平。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環保問題的重要性日益顯現。我國的資源浪費問題以及生態失衡問題已經嚴重制約了經濟的發展,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對生活居民產生了危害影響。黨的十指出,應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把生態文明放在突出地位。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就是把可持續發展提升到綠色發展高度,為后人“乘涼”而“種樹”。
環保問題得到了國內學者的大量關注,目前已有較多的學者從環境保護支出效率、投入產出率等方面進行研究。譬如,朱浩等(2014)[1]從環境保護支出的角度研究了環境保護支出的效率,以及分析了對環境保護支出效率產生影響的因素。孫開,孫琳(2016)[2]基于投入產出率對環境保護支出效率進行了研究。金榮學,張迪(2012)[3]研究了針對省級政府的環境治理情況進行了分析。戚揚(2014)[4]從環境保護的財政投入角度分析了財政保障機制研究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張計超(2013)[5]針對促進環境保護的財政政策進行了研究和分析。李敦亮(2005)[6]從環境保護的財政政策角度研究了治理解決環境污染的主要政策手段。逯元堂(2011)[7]分析了財政環境保護的預算支出,并提出了優化建議。羅賢東(2012)[8]分析了財政預算對環境保護產生的影響。本文受到河南省政府招標決策課題(財政專項,2016BC326)的資助,在以往研究的基礎上從環境保護的現狀、存在的主要問題以及解決方法這幾個主要方面對河南省環境保護進行分析。
二、河南省環境保護的財政現狀
河南省財政環境保護支出情況如下圖:
如圖1所示,近10年,河南省的環境保護財政支出的規模總體呈現增大趨勢,但增速整體較為緩慢,從絕對規模來看,河南省財政環境保護支出從2007的60.92億元上升到2014年的119.95億元,年均增長10.55%,但主要增幅集中在2007至2010年,河南省財政環境保護支出增長率從2008到2011呈現逐年下降態勢,2011年以后有所上升,但沒有回蘇到之前的較高水平。從相對規模來看,河南省財政環境保護支出占河南省財政一般預算支出總額的比重逐年下降,從2007年的3.2567%下降到到2014年的1.9897%。由此可知,河南省政府逐步意識到了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全省公共財政對環保投入的力度不斷加強,財政的節能環保支出規?;颈3衷鲩L,但節能環保支出占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支出的比重并沒有得到持續的提升,比重較低的問題一直存在。
三、河南省在支持環境保護的財政投入上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資金投入占比有所下降
如圖2所示通過與云南和山東相比較,盡管在環保支出方面,河南省的支出總額絕對值要大于云南省,但在環境保護支出占一般預算支出總額的比重上,河南省明顯低于云南省。從長期趨勢來看,河南省財政財政環境保護支出占財政一般預算的比重有所下降。與山東省相比,盡管山東省在前期對于環境支出的比重較低,但在加深對環保方面的重視后一直保持較高水平??傮w來看,河南省對于環保方面的支出規劃依然需要完善。
(二)投入渠道分散,難以形成合力
有限的資金往往被分割在眾多的政府部門中,不僅職責不清,同時也難以形成規模效應。容易出現一個項目由多個部門管理,往往很難有效劃清各部門職責,多頭管理勢所難免,無法有效的進行統一的指揮、監督和協調。而同一個項目可以使用多項資金,會導致地方政府為爭取資金而進行尋租行為或利益博弈。
(三)投入結構和環節不合理
農業資源和環境保護的投入過少,環保資金的有限投入,必然導致生態環境保護的乏力。在支出環節方面,大部分用于流通環節,用于科學研究、技術推廣等生產環節的資金相對較少。
(四)財政投入監督機制落后
財政支農管理體制落后,資金過于分散,而且資金監管不力,財政支農資金應當受財政審計紀檢等部門的監督考核,但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往往重?對資金的分配,對其使用監管較差,缺乏科學的投資預算決策制度和資金追蹤反饋制度。
四、依據現狀、問題與經驗,提“十三五”財政資金保障機制
(一)完善環境保護財政資金支出的績效評價體系
環境保護以及環境質量的改善是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所以我省要實現資金的最大效用,為了使環境問題得到根本的好轉,僅僅靠擴大環境保護的財政資金支出并不能得到有效的解決,還要同時結合財政支出的績效考核體系促使效益發揮到最大,環境保護的財政資金支出績效評價體系的建立和完善增強了資金使用單位的責任意識和績效觀念,防止單位濫用資金,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有利于環境質量的改善及保護。
(二)構建嚴謹的環境保護的財政資金預算決算機制
財政投入是環境保護投資的重要來源之一,財政預算支出政策是加大政府環保投入的重要政策保障。隨著財政預算支出政策不斷完善,環境財政投入力度不斷加強,為環境保護事業的發展提供了有效的資金保障。
(三)加強環境保護的財政資金的監管機制
環保投資監管機制缺乏,污染治理設施運行不佳。目前,針對環保投資實施后的環境效益缺乏相應的監管機制,政府劃出資金用于環境質量改善,對于資金投入之后的污染治理設施以及運行的情況沒有進行有效的監管,導致了“年年造林不見林”的情況。因此,完善有效預算約束以及加強監督制度成為了加強環境保護的必要措施之一。
(四)堅持公開透明,建立財政資金流向網上公示機制
隨著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人們愈來愈重視社會環境的質量。而我省每年對于環境污染治理投資額每年也成上升趨勢,環境污染治理投資額占GDP的比重也在隨之增加,環境質量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是相對于每年的投資額來說改善的程度較小,原因之一在于資金沒有得到充分的利用以及發揮到最大的效用,資金的去向在人們的腦子里始終是朦朧的、模糊不清的,建立網上公示機制,同步通過部門網站、政務微博微信等渠道網上公示,有利于環境保護財政資金使用者以及財政資金下達者充分了解專項資金的流向,并在網上公示的同時應當標明資金使用用途、資金來源、使用資金金額以及相關負責任人等詳細情況以更好的實現環境保護專項資金使用得透明化、公開化。
環境保護是社會、經濟、人口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產業要想實現可持續發展且獲得較大的經濟效益就首先必須展開環境保護工作。各個產業在運行和發展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存在大量的瓶頸,而產業進行環境保護就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解決這些瓶頸,產業環保將促進產業中不同資源的科學合理地配置,推動產業健康發展。還可以將環境資源價值分成無形的生態價值和有形的資源價值等兩個部分。所謂的資源價值即是指可以直接為人們的生產生活提供服務的那部分環境資源價值,而生態價值又能體現出環境資源的功能性價值,它可以起到保護和改進環境的狀態和結構并且還能維持生物種類、數量和生態活動,最終能實現自我維持和調整生態平衡,進而促進人們的健康發展,為人們提供生態服務價值。各產業在進行環境保護的過程中,將會使產業在不同發展時期的價值進一步提高,實現這些時期的價值推動了產業環境保護價值鏈的形成。美國學者邁克爾波特首先提出了價值鏈的觀點,這是一種有效地尋找企業競爭優勢的途徑。價值鏈的中心思想即是企業的價值在增值的過程中,根據技術和經濟的相對獨立性,能將其分成既互相聯系又互相獨立的多個價值活動,再將一系列的價值活動連接成一個獨特的價值鏈。其中,價值活動是根據企業自身的實際狀況確定的,不同的企業的價值活動有著各不相同的構成和劃分,當然所形成的價值鏈也是不相同的。在我國產業環境保護中運用價值鏈理論,構建出完整的產業環境保護價值鏈,主要包括使用價值和非使用價值,其中使用價值又分為直接和間接使用價值,非使用價值又可分為存在價值、遺傳價值和選擇價值。整條價值鏈上的各個環節都需切實完成好,以保證價值鏈的連續性和穩定性。環境保護將會推動產業的結構轉型,有利于使資源的投入量實現最優化,有效降低了資源的浪費,使各項配置升級且更加合理化。關于生產制造和流通等過程,由于環境保護的需要就應該采用清潔生產的技術方法,盡可能地提升產品的質量,使生產過程更加優化。在消費的過程中盡量地降低資源的浪費,提倡節約型的消費理念,對廢棄品進行回收利用,使得廢棄品的二次利用價值進一步提高。因此,要運用先進的、科學的廢棄物處理相關技術和設備,盡最大可能地避免一些可能帶來的損失和危險,就能取得環境資源的無形價值。由上可知,雖然在保護環境在整條產業價值鏈的流動過程中需要進行一定數量的資金投入,然而它產生的價值增值也是巨大的,最終會滲透在整條價值鏈的每一個環節中。
二、提高產業發展經濟效益的環境保護有效措施
產業的發展直接影響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因此,對于產業環境保護,需要政府部門和各企業共同投入力量,在相互配合中促進產業的快速發展,幫助企業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以推動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
(一)產業環境保護的有效措施
1、采取“自愿協議”政府部門代表著人們群眾的公共利益,因此,政府部門肩負著環境保護的責任與義務,在具體的環境保護過程中,應該選擇最有利于實現公眾利益的方法,而不是自身最為熟悉的方法。相比于其他相關的環境經濟手段,“自愿協議“更加符合產業對彈性環境政策的需求,能夠使傳統的環境保護方法更加完善,加強政府與產業的有機結合,幫助產業開展產業保護的工作??v觀我國目前的環?,F狀,可明顯地看出環保部71雖然擔負著環境保護的重要職責卻缺少充分的執法資源和執法權限,而“自愿協議”就有助于改善我國環境保護相關的法律法規的順利實施。自愿協議的優勢主要是能夠彌補傳統的經濟刺激手段和命令控制規范在治理環境中的不足,協助其它的經濟刺激手段,幫助政府和產業更加容易、更好地實現環境保護的目標。
2、完善與環境保護相關的法律法規政府部門應該深刻地分析我國環境保護現狀,再委托司法部門制訂出一套完整的、健全的與環境保護相關的法律法規,并督促環保部門必須嚴格執行。這將充分發揮出政府部門在市場調節中的重要作用,為環保部門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持。其次,在李云具體的經濟手段時也必須以法律為依據,最簡單的如征收排污費,由于環境問題具有極強的外部性,如果沒有健全的法律體系作支持,將使其失去約束力和強制力,這就無法進行有效的經濟刺激。
3、重視環境保護的重要性,依靠科技進步保護環境加強高科技技術在產業環境保護中的運用,選用優秀的技術人員和發揮各方面的科技能力,全面分析企業面臨的環境保護瓶頸,并結合高科技技術來解決這些瓶頸,集中力量研究目前環境與發展領域中的難點、熱點問題,并進一步推廣應用技術,實現資源共享,共同為環境保護貢獻自己的力量。尤其是對于一些化工產業,其污染問題十分嚴重,這就需要運用大量的科學技術,對廢棄物進行多次處理后再允許排放,并且對廢棄物進行回收利用,提高資源的有效利用率,幫助企業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
(二)政府部門環境保護的效益分析
環境保護的投資成本包括:經濟性成本、社會性成本和財務性成本。政府部門在推動產業的發展與環境保護建設上,需要協調好二者之間的關系,實現可持續發展。例如:建設三峽大壩水電站,這就促進了電力的發展,提高了人們的生活質量,且引導灌溉也是一個龐大的中樞機構,推動了環境建設的統一性和整體性.雖然在建設過程中,導致的一些洪澇影響了人們的生活,但是站在量的角度分析,政府部門環境投資的總體收入大于社會成本的外部不經濟性,由此可見,這個投資同樣是有價值的。政府部門幫助產業進行環境保護,雖然在短期內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但長遠看來,這將會促進產業的可持續發展,以及改善人們的生活環境,推動產業快速走向美好的未來,因此,其收獲到的經濟效益將是巨大的。
(三)基于環境保護下的產業經濟效益分析
【關鍵詞】環保教育;化學教學;滲透;策略
【作者簡介】史張莉(1984-),女,陜西洛川縣人,工作單位:陜西省洛川縣石頭鎮初級中學,研究方向:初中化學教育教學。
隨著社會生活的不斷發展,環境問題日益成為影響我們發展和進步的阻礙因素。同時,環境問題的頻發也嚴重影響著我們的身心健康,威脅著我們所居住的環境,成為亟待解決的一大難題。不難發現,不少生態惡化和環境污染的問題都是由于我們自身的疏忽甚至是蓄意造成的??梢哉f,大部分環境問題的出現罪魁禍首是人類自己??梢姡瑥淖陨淼挠^念出發,改變以往的環境保護態度,在行動上真正做到環境保護,是我們面臨的迫切任務。此外,作為一項環境保護的基本國策,保護環境和保護地球是我們不可推卸的應盡職責,理應得到我們的足夠重視。
初中化學中提到的不少問題與環境保護的概念密切相關,甚至化學實驗中經常會產生一些有毒的物質,這一定程度上也加重了環境污染。因此,在初中化學教學中融入環保教育的思想是極為重要且有必要的。這是從科學的角度教育學生提高對于環境污染的防范意識,促進學生自覺地進行環境保護,有效地保障地球的生態環境。同時,化學學科也有著與其他學科不同的資源優勢,可以利用一切手段在教學過程中融入環保教育的思想,為整個人類的環境問題作出自身的貢獻。筆者認為,環保教育滲透初中化學教學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來分析:
一、立足于教材本身,妥善融入環保思想
作為人類社會生存中面臨的三大難題,環境、人口和能源。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環境問題已經成為重中之重,嚴重阻礙了人類社會的進步與發展。而國家工業和農業的迅猛發展勢必會導致一些化學污染物的出現,這對人類的健康和生存是極為不利的。因此,在化學教學中滲透環保教育的思想成為了每一位化學教育工作者必須關注的課題。初中化學課程的教材當中,提到的內容與環境保護相關的存在不少,比如說一些簡單的空氣、氧氣、煤、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等,都可能造成一定的環境污染問題。因此,教師如何將教材內容與環保教育有機結合就成為了極為關鍵的問題。
這就要求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一旦遇到環保問題相關的內容就應及時提出,并向學生講解如何做才能最有效地降低化學物質對于環境保護造成的危害。如今一些嚴重的環境問題,例如酸雨、溫室效應、臭氧層空洞等,都是化學課本中會涉及到的內容,教師應有效利用并妥善滲透到日常教學當中。
二、巧妙運用實驗的方法滲透環保教育
化學教學不同于其他學科,實驗是其教學內容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師大可利用化學實驗的趣味性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并通過實驗的過程來闡述環境保護的重要意義,將教學內容與環保教育妥善結合。比如一氧化碳的還原性實驗,對于尾氣的處理就顯得至關重要,因為這類有毒性氣體對于人體是有危害的。又或是在做氯離子的檢驗時,可采用“微型實驗”的形式,盡可能減少化學試劑的使用,提倡環保使用的過程,這樣不僅減少了環境污染的危害,節省了化學試劑的使用,而且起到了環保教育的作用,使學生意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
三、課外觀察和探索也能幫助學生理解環保教育的意義
除了正常的課堂教學,化學教學的過程也可通過課外的一些觀察和探索活動的開展來開闊學生的眼界,豐富學生的學習內容,讓學生了解課堂之外的化學是什么樣的。這樣活動的開展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對于化學的學習更加充滿好奇心,而且一定程度上也同樣有利于環境保護教育工作的開展。比如可以讓學生去實地觀察和調研某小區附近的環境狀況,尋找具體的污染物和污染源,并撰寫一定的調查報告,這不僅促進了學生社會實踐能力和觀察能力的提高,而且讓學生去實地體會環境污染給人們的健康和生活帶來的嚴重影響,讓他們理解環保教育的重要作用。
四、在課后作業的安排中也應注意環保問題的設置
除了課堂教學與課外實踐活動的灌輸與滲透,教師在進行化學課的課后作業布置時,也應注意融入一定的環保教育內容。比如通過一氧化碳的還原性實驗,學生能夠得出什么結論?;蚴沁@樣的實驗中排放出來的有毒氣體有什么更好的方法進行搜集和處理。類似這樣的問題布置,不僅能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更能夠讓學生真正理解到環境保護的問題刻不容緩,必須想方設法來解決。這就培養了學生從小事做起,抓住每一個生活中的細節來進行環境保護的意識。另一方面,也說明了這樣一個道理,環境保護的工作必須從學生抓起,進行有效的環保教育灌輸,從而改變當前的環境污染狀況,從源頭著手環境保護和建設的工作。
伴隨我國經濟發展水平和綜合國力的不斷提高,我國的社會主義事業發展又向前邁了一大步。然而,也正是由于經濟的發展導致了一系列嚴重的環境問題。生態惡化、環境污染等問題日趨嚴重,甚至已經威脅到我們的日常生活。環境保護的問題已經迫在眉睫。環保教育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滲透,這一思想的提出,使得學生從觀念上認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并在行動中實踐著環境保護的職責,這對減少造成環境污染物質的排放以及提高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等方面有著極為重要的促進意義。
【參考文獻】
[1]曹亞玲.淺談中學化學教學中的環境教育[J].現代教育科學,2006,(06).
[2]張俊.化學教育中如何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J].科技致富向導,2010,(21).
[3]何平.淺議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J].文理導航(上旬),2010,(04).
【摘 要】環境保護是人們現在非常關注的問題,國家在發展經濟的時候,通常都是以犧牲環境作為前提的,這樣就導致環境被破壞的非常嚴重。規劃環評中關于環境保護是為了更好的解決人們日益破壞的環境問題,還有正在潛在破壞的環境問題。鑒于此,討論規劃環評中關于環境保護的對策措施是為了更好的實現人和環境和諧共處的關系,同時也是為了持續保證地發展社會經濟。對環境的保護措施可以從多方面來入手執行,這樣可以更加有效的防止和防范環境不遭受破壞。
【關鍵詞】環境保護;對策措施;規劃環評;案例芻議
0 引言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類城市文明也在進步。 目前,人們對生活環境質量要求也相對提高,環境保護的理念已經形成,但是在城市化發展進程中,以灰塵、噪聲、廢棄物和水源、空氣等為代表的環境污染日益突出,其造成的負面影響已經引起了諸多學者和環保者的注意,因此,加強環境保護是城市化進程的重要任務之一。
1 環境保護的重要性
1.1 依靠宣傳活動
規劃環評中關于環境保護對策的工作包含的范圍面極其的廣泛,首先我們不僅僅要保護自然界的生物,而且還要保護自然界的有效資源。規劃環評中的環境保護其最重要的是為了有效的治理人類在快速的經濟發展過程中對有效的資源過度開采和浪費,現有的國家政策和立法對資源尚沒有形成有效的保護措施。規劃環評中對環境保護措施理念需要經過不斷的宣傳和導向,慢慢的增加人們的行為意識和環保理念,只有通過這種方法人類才能在日常的生活中關注這個問題。因為環境問題是一種積累問題,屬于經過長期的破壞才能有所影響,一旦產生影響很難治理和防范。規劃環評中的環境保護先要樹立環境保護意識,因為環境保護措施不僅僅會影響下一代子孫的生活健康成長,更重要的是影響千千萬萬的人后續的生活。鑒于此,為了使經濟變為可持續可發展的進步,首先要解決的就是規劃環評中的環境保護措施。
1.2 依靠日常行為規范
對于規劃環評中的環境保護措施而言,不能簡單的依靠國家的行政政策,人類的日常行為規范也是極其重要的,約束人類的不良行為也是環境保護措施的一種有效手段。一般來說,在人類的正常生活中,要以身邊的小事做起,不亂扔垃圾,不毀壞綠色植被,自覺的保護環境和有限的資源。例如在日常生活中,水資源是非常寶貴的,人類的生活離不開水,但水資源也是有限的,所以我們要充分的利用現有的水資源,爭取每人少浪費;電池的污染是非常嚴重的,電池的分解一般需要十幾年甚至是幾百年,所以我們要對電池污染進行有效的處理和銷毀;塑料袋是人類平時最常見的,一般來說塑料袋的分解需要幾百年,可以開發一種可降解的塑料袋這樣能夠更好的保護環境。
1.3 依靠環境保護意識
在規劃環境保護措施上,環境保護措施的意識是相當重要的,可以從側面反映出一個人的綜合素質和修養道德。一個人的這些品質是與人的正常生活環境離不開的,同時也受教訓水平的影響。因此,在提高規劃環境保護意識時,可以從教育入手,從小教育子女形成對環境的保護的意識。這樣做不僅可以使人們更加的了解環境保護措施的重要性,也會讓人不知不覺的參與到環境保護的應對措施和環境保護的陣營中。
1.4 依靠政府規定
政府的有效措施和法則是必不可少的,一般來說需要政府部門制定與環境相關的法則和有效的措施,人們的意識雖然可以通過其他手段其高,但是政府的約束也是必不可少的。在進行經濟快速發展的市場經濟的政策下,為了圖發展,環境污染日益嚴重。一旦環境被污染和破壞以后,一定程度上會對人類生活的環境產生重要的影響,如果這種影響持續,導致不可逆的結果這時人們才發現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已經為時已晚。環境保護措施一定要依靠政府制定的一系列措施和政策,這樣才能使得環境保護真正意義上稱為一種約束一種方法。
2 加強環境保護的措施
2.1 保護機構的建立和執行
保護機構的建設和執行是有效的改善環境保護管理的最為基礎設施。環境保護部門對環境資源的保護支撐、并且對環境意識宣教支撐和環境保護措施的支撐,是對環境保護進行合理改善的有效途徑。保護機構的建設和執行特別是在環境信息能力較弱的城市中是最為明顯的,并且環境保護人員的工作展開也需要環境保護機構的支持,進行合理規劃環境信息管理機制和創新環境信息管理體制,是最為有效整合網絡資源、數據資源、應用資源、信息資源和服務資源,形成統一協調的環境信息基礎支撐體系,奠定堅實的環境信息基礎能力,實現環境信息的統一管理、統一和共享,實現環境政務業務協同化、環境管理現代化、綜合決策科學化和環境服務信息化。
2.2 完善環境管理體制
根據區域生態系統管理模式,逐步理順職責分工,加強協調,整個環境監督。建立和完善國家監察,地方監管,在監管制度環境收費單位。國家要加強指導,地方環保工作的支持和監督,改善區域環境監管機構,協調省環境保護,監督檢查的環境問題。地方人民政府負責區域環境質量管理,環境行為和環境工作的下一階段政府監管的重點單位,并建立相應的環境保護監督機制。
2.3 加強環境監管制度
實施的排放許可證制度,禁止無證或超總污水。充分的展示和生態工程評價。根據經濟結構調整,完善強制淘汰制度,根據國家產業政策,制定和調整的污染企業和落后生產能力,強制淘汰工藝,設備和產品目錄。強化限期治理制度,實施限期治理的排污單位對不能穩定達標或超總量,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務的,責令停止生產整頓。提高環境監管制度,加強執法檢查現場。
3 案例芻議
3.1 案例一:樹木的過度采伐
現在環境毀壞程度已經成為一種不可逆的趨勢,人類的過度采伐,導致大片的樹木流失,如果對樹木的采伐這種需要是必須的,首先想到的就是如何對這些采伐的樹木進行更充分的利用,一般來說采伐樹木時會產生大量的樹枝,采伐工人會將這些樹枝扔掉,如果我們進行充分的合理利用這些樹枝,就會很大程度上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從而達到減少樹木資源的浪費。并且要廣泛的植樹,對樹木進行采伐后要對樹木進行植樹,才能彌補采伐的過失,這樣做不僅可以保護樹木的周圍的土壤,也可以防止土壤的沙漠化。
3.2 案例二:瀕危物種的流失
瀕危物種的流失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在于人類的無休止的索取。例如熊貓、黃菠蘿、老虎、紅松等國家規定的瀕危物種的幾乎要滅絕,這些瀕危物種的保護要尤為引起人們的關注,實行有效的保護措施是對瀕危物種的流失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對野生動物和樹種也要加強力度禁止捕殺和濫砍濫伐,以防物種流失和樹木的減少對人類的生存環境和食物鏈的的破壞導致生態威脅。
3.3 案例三:水資源的浪費
水資源的浪費是一個老話長談的話題,也是這么多年尚未解決的問題,保證原有的水資源流失和治理是環境保護措施的最基本的任務。水資源是一種重要的資源,是一種不可循環再生的資源,是一種一旦用光就不會存在的資源。人們日常生活中對水資源的浪費是不可想象的,成百噸成萬噸的水資源被浪費掉。所以對水資源要有計劃有安排的統一進行和管理,設計合理的用水體系和用水策略,對被污染的水資源進行凈化,推廣更為高效、更為健康、更為清潔、更高技術,控制和治理水污染的問題。使得大部分地區不再出現用水難的問題。
3.4 案例四:煤炭資源的浪費
煤炭資源可以結合各地區自身經濟發展的特點,通過改進作業機械和改變作業方式來減少集材作業對環境本身的影響。對采集煤炭和利用煤炭資源的機械設備上的選擇更高效率的利用。經過幾百年的發展,煤炭資源是功不可沒的,正式因為煤炭資源才有了現在社會這么繁榮的景象,現在我們已經找到可以替換煤炭資源的有效方法和措施,這些措施都能減少對煤炭資源的過度開采所帶來的生態環境的影響。
4 結束語
在規劃環評中對環境保護措施的問題討論上其實就是再討論如何處理好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自然環境保護的關系上的問題。鑒于此,調節經濟發展和資源的合力利用,在矛盾中尋求解決辦法,從本質上提高和改善人類的生活水平,并且是在不對環境進行破壞和污染的前提下,實現促進城市、經濟和環境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王立珊,裴順寧,陳義明.淺析公路環境的保護[J].商品與質量,2009(S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