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17 17:34:1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男生聲樂訓練的方法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聲樂教學;變聲期;嗓音訓練;嗓音保護
一、變聲期情況概述
變聲期主要指的是14-16歲的青少年,具體情況根據性別有所不同。男生的變聲期一般在14-16歲開始,一般在18歲結束;女生的變聲期一般在13-15歲開始,在16歲結束,除了有性別的差異以外,還有個體的差異,有些早熟的人甚至在9歲就開始變聲了。變聲的原因,是由于喉頭、聲帶增長會伴隨發音疲勞、局部充血水腫、聲音嘶啞、音域狹窄、分泌物增多等現象,導致青少年在平時開口說話時的聲音與少兒時期不同。在變聲期剛開始的那段時間,青少年說話時聲音會出現容易疲勞、持續性差、并且還會有聲音的不穩定等現象,此外,男女生的聲音變化還有差別。男生的聲音會有些沙啞,女生的聲音則會有些澀滯,但這些特征不會持續多久,過一段時間后就會消失,此時的聲音會逐漸豐滿。到了變聲期中期,男生會出現第二特征,喉結會變大,聲帶也會增加,聲音隨之變得渾厚。但是這時期也會有聲帶充血的現象出現,不注意保護的話會有失聲現象出現。女生到了變聲期中期,雖然表面沒什么變化,但是在體內,聲帶和咽腔黏膜等地方會出現分泌物,阻礙發聲。男生變聲期快結束時,聲帶充血現象會慢慢消退,喉嚨處慢慢發育完全,喉結明顯突出,聲音也慢慢像個成年人。而女生在變聲晚期的聲音會比男生高8度左右,聲音顯得尖和細,特征明顯。
二、變聲期嗓音的訓練
女生的話,由于變聲階段的聲音變化并不明顯,音域和音色的前后變化都很小,所以女生在變聲期之前或者期間就可以慢慢接受聲樂訓練。但男生不行,男生因為變聲期階段的聲音變化明顯,特別是早期和中期,沙啞的聲音容易走調,聲帶還會充血,正常訓練很難進行。所以只能等到變聲期快要結束時,聲音穩定后,才能逐漸開始聲樂訓練。男女生在變聲期的聲音差別十分明顯,所以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區別性對待。讓女生發音主要胸腔和頭部,而男生的話,則教他們依靠胸腔發音。變聲期是對一個人的聲音來說十分重要的一個時期,這對于聲音練習來說同樣十分重要,因此教師需要采取一些特殊的訓練法來幫助青少年進行聲樂練習。具體而言的話,可以采取以下幾種方法來訓練學生嗓音。
(一)教學內容選擇要合適,音域范圍要合理
教師在挑選聲樂的教學內容時,要考慮好音域這一因素。音域在8度以內的歌曲比較適合練習,聲調變化合理,太高不好,同時針對學生變聲期的具體情況進行調整,正確指導學生發聲,但也要控制好音量大小。
(二)采取科學的聲樂練習法,強化氣息練習
教師應該指導學生,讓他們學會科學的發聲練習,并強化學生在氣息方面的練習,讓學生運用平穩的氣息進行聲樂演唱。此外不要忘記提醒學生在練習時音量不要太高,循序漸進就好,尤其是處于變聲期的學生。
(三)科學制定教學內容,讓嗓子避免疲勞
變聲期階段,保護嗓子是一件很重要的事,特別是男生,在嗓子疲勞時會導致聲帶充血,損害嗓子的健康。所以教師要注意在設置教學內容時,避免學生嗓子疲勞。
(四)傳授變聲期的相關常識,在日常生活里保護聲帶
保護學生嗓子,除了在課程和一些聲樂練習上下功夫以外,教師還應該教學生們在衛生和飲食方面保護嗓音的注意事項,讓學生們在平時生活里避開會危害嗓子的潛在威脅。
三、變聲期嗓音的保護
(一)學習科學合理的發聲方式
學生在學習聲樂的過程中要改掉自己以往錯誤的發聲方式,加強自己的發聲技巧,掌握氣息和呼吸與共鳴腔之間的調節技巧。同時,保持一個平靜的心態,不要激動、大聲喊叫,這會造成聲帶疲勞。
(二)聲樂練習不要圖快,以免聲帶疲勞
教師在指導學生練習的時候要把握好練習的時間和強度,避免造成聲帶疲勞,學生練習的時候不能聲調太高,也不要長時間練習,避免損傷聲帶。訓練結束后也要注意聲帶休息,減少說話次數。
(三)保持正確的唱歌姿勢與狀態
抒感的有效方式是聲樂,保持良好心態有利于演唱時表達出歌曲里的真情實感。除了良好的心態,標準的姿勢也是十分重要的。標準的姿勢是身體站直,兩腿略微分開,距離保持與肩一樣寬,身體重心放在雙腿,收腹保持身體放松。演唱時用深呼吸調整氣息,為發生做好準備。
(四)保持生活的規律性
學生在日常生活里要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少抽煙喝酒,規律飲食,少吃辛辣等刺激性食物,還要注意保暖,防止感冒咳嗽,這些都會損害喉嚨健康。
四、結語
【關鍵詞】聲樂;氣息;方法;教學
普通中學的音樂教育,內容豐富多彩。作為一名中學音樂教師,不僅要懂得基礎知識,有一定的欣賞能力和鍵盤樂器的使用能力;在演唱方面不僅自己能唱,也要使青少年懂得歌唱生理及歌唱心理,歌唱的技能上也要適當掌握。本人就從心里、方法、基礎訓練三部分淺談我工作這幾年的聲樂教學經驗。
一、注重心理教學
當代心理學家普遍認為,人的心理素質的形成既含有先天遺傳的因素,亦有后天鍛煉的因素以及環境影響的因素等,正是因為每個學生的先天遺傳氣質不同,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就要根據學生的不同特征,因材施教。
初中階段的學生大多在變聲期內,上課時會提醒學生這是成長階段的一個重要過程,不必擔心及煩惱,只要適當的保護和正確的用嗓就行。如遇到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來的現象,就把歌曲適當降調,使用正確的唱歌技巧等,來消除學生對自身嗓音的疑慮。教師要做到動腦教學,讓每一位學生愛唱歌。我們學校的百靈社團,是針對愛唱歌的孩子開的一個社團,孩子們都愿意唱歌,非常不錯,但我的要求是,不允許大聲唱,不允許用最大的力量唱。起初孩們不懂,可經過一段時間后,這些孩子的聲音有了一定的共鳴力,其他同學聽到后都覺得很美,她們都受到了影響,現在在音樂課堂上幾乎所有學生都愿意唱歌,因為他們認為不用大的聲音也能唱好歌。在教學中我不斷鼓勵他們,我會說:“某某同學,你的聲音不錯,很有特點,加油啊!”具體什么特點他們不知道,這個時間段的孩子希望與眾不同,所以他們愿意用他那與眾不同的聲音唱歌?,F在在我的課堂上除了愛唱歌的學生之外就是有很多與眾不同的唱歌者。只有愿意唱歌,他才能去學習唱歌,才能在這個堂上講述關于唱歌的知識。
二、注重方法教學
學習歌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們歌唱的器官小部分暴露于體外的在歌唱時可直接受大腦支配外,其余大部分必須通過科學訓練才能達到間接控制生理功能的目的。所以要想立刻改掉歌唱時的弊端,需要科學的方法和時間的磨練。
發聲是根據發聲生理學研究,人的嗓音的整個音域中,最自然、最容易發出的又最省力的,是人們用于說話的一段音區的聲音。聲樂上稱為“自然聲區”,也叫“中間聲區”。發聲是建立良好歌唱狀態的基本手段,是有效改善與發展嗓音、提高歌唱能力的必不可少的途徑。
變聲期嗓子的明顯變化就是啞嗓,這是一個正常的生理變化反映,合唱隊中有位女同學這種現象非常明顯。在一次練習中發現這位學生的牙關并沒有打開,偶爾一次打開聲音狀況還不錯,我讓她單獨演唱了兩遍。第一遍,不予她說方法,讓她用自己的方法唱,可唱到一半她停下來說老師我高音唱不出來。確實牙關沒打開怎么唱都覺得壓抑,怎么能唱上去,怎么能有好的聲音,在鼓勵下她吃力的唱完了一遍。第二遍的演唱我要求她每個字都要打開牙關,要撐住氣息。這位學生也挺聰明,看著我的嘴形帶著氣息很輕松的唱完了第二遍。而同學們也驚奇的發現,這位同學第一遍的演唱聲音是沙啞的,高音上不去,而第二遍的聲音卻是非常干凈。所以接下來的集體演唱中,幾乎所有的學生也能夠盡量的打開牙關。我把這個例子在每個班上音樂課時講出,現在學校每一位學生都知道唱歌要打開牙關。
抓住一些特殊的學生,讓他們成為一個典型的例子,不予學生講空話,在實踐中讓學生自己得到概念,獲得方法。讓學生用腦袋去思考音樂,去實踐音樂。
三、注重技能訓練及基礎訓練
歌唱的方法很重要,呼吸卻是重中之重。歌唱呼吸是一門廣泛而深奧的學問。在意大利美聲學派中就有著這樣的說法:“呼吸是歌唱的基礎和動力,誰懂得呼吸誰就懂得唱歌?!倍谖覈糯穆晿防碚摾镆灿姓f到“善歌者必先調其氣”和“氣動則聲發”。今天,我們強調呼吸是發聲的源泉,是歌唱的動力,是歌唱的生命。不僅是對呼吸重要性的深刻認識,而且更加突出了呼吸在歌唱中的重要作用。正確的發聲,良好的共鳴乃至對歌曲思想感情的表達都與呼吸密切相關。因此,在歌唱時只有掌握最自然、最深長、最正確的呼吸,才能具有豐富表現力的歌唱物質動力,才能更為自如地進入歌唱藝術創造的境界,達到精神和身體的和諧,聲音形象和角色形象的統一。
初中階段的學生練習聲樂不能夠用喊嗓的方式進行,尤其是男生更不行。必須要用氣息帶動,這樣才不會造成嗓子受損。到底怎樣運用氣息,實際上很復雜、很難。在教學過程中我模仿迪里拜爾教學中的彎腰找腰部氣息的方法,效果很明顯,學生找到了腰部的氣息位置。要把氣息保住我讓學生在腰部系一條繩子,用力繃住腰部,要求學生把握好吸氣的狀態,頂住氣息。這個效果也很不錯。有充足的氣息,可以更好地抓住音準,可以讓你的聲音更佳的有質感。
合唱隊中只有一位男生,嗓子一般,音樂感覺也并不是特別好,唱歌老走調,在社團課中一半以上的時間都是走調或找不到調。很想勸其退出,可怕打擊他的積極性。再說,有個差點的同學在內,可以給其他同學做個反面例子,這樣所有同學進步可以大一點,起初我的想法就是這樣。可上了一段時間后,發現這學生并不是天生條件不行,而是后天的培養不夠,我開始每節課特意在他身上花了一點時間,從練氣息開始,還不錯,小孩抓住了氣息點。因社團中男生較少我讓他坐在了鋼琴旁邊,盯著他唱譜,在氣息的帶動下,現在音準抓得還不錯,進步不少。該男生有個優點,每次唱歌都會把嘴巴張得大大的,所以現在即使不讓他唱大聲,他在同學中的聲音還是挺明顯的。他從一個反面教材的學生通過氣息、方法、音準的訓練現在都成了每次正面示范的學生。音樂教育是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人才的培養有著積極的意義。聲樂藝術又是音樂教育中最容易普及的一門藝術,它不依賴其他樂器,而能提高學生的音樂文化素養和修養,因此成為音樂教育中一種最簡潔、最廣泛的實施手段,所以在初中課程里也應當重視學唱的科學教育。
以上所述都是一些簡單實用的教學經驗,在實踐運用當中還有待探索、提高??傊踔幸魳氛n聲樂教學,還是應該給學生以深入淺出的技能方法,輕松和諧的環境氣氛為學習的基礎,使學生想唱歌、愛唱歌、能唱歌。
參考文獻:
[1]張重輝.聲樂基礎通用教程[M].浙江大學出版社,2003
[2]鄒初本.歌唱學―沈湘歌唱學體系研究.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12
[3]周小燕.聲樂基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關鍵詞:歌唱教學;高中聲樂特長生;換聲區;訓練
在歌唱訓練中,要掌握好聲區的統一、聲音的流暢及寬廣的音域,其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要掌握好換聲區唱法。無論男女聲都會碰到換聲區問題。
我們在“聲樂特長生”聲樂訓練中,常常會碰到這樣的問題:女聲常見的“真假聲”打架,或者中聲區用真聲,特別是初學者,唱到高聲區突然變成假聲,中聲區到高聲區之間總有一個坎兒,形成中高聲區的不統一,也就是我們常講的“兩截子”聲音。男聲常見的是高聲區唱不上去,或者唱到一定的音高,喉頭就上提,發出一種白聲,甚至喊叫的聲音,高聲區總是掌握不好。這些問題都是因為不懂換聲區的唱法及沒有掌握好換聲區的唱法而出現的問題。
我們知道人聲的自然音域是非常有限的,不經過專業訓練,人聲的自然音域僅有一個八度或者一個八度多點,如果超過了這個自然音域再往上發展,恐怕大多數人都唱不上去,唱上去也可能是喊的聲音。所以,超過了自然音域再往上發展,就必須轉換成另一個聲區的唱法,這種自然聲區到高聲區的連接區域,就稱為換聲區。各聲區從自然聲區轉入高聲區,都有相對固定的轉換點,這個點就稱為換聲點。男女各聲部的換聲點分別是在:女高音:#f2、女中音:be1、女低音:#c1、男高音:#f2、男中音:be2、男低音:#c2。清楚了各聲部的換聲點后,各聲部在唱到換聲點時,就不能再用自然聲區的唱法,而是要使用換聲區的唱法。
一、女聲的換聲區訓練
女聲各部經過換聲點時,不能再用真聲唱,而是適當摻入假聲,形成真假聲,也叫混聲。假如女聲經過換聲點時不摻入假聲,那么中聲區就會真聲太多,再往上發展聲音就會產生破裂,并且將失去高聲區,或者形成中高聲區的不統一。所以,女聲的換聲區訓練,我認為主要是解決用混聲過渡,而不能用真聲,只有掌握了用混聲過渡才能順利進入高聲區,才能使中高聲區統一起來。
女聲的換聲訓練多采用以下幾種辦法:
1.采用“真聲”和“混聲”對比的辦法
因為初學者往往不懂什么是混聲,所以,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真聲”,什么是“混聲”。教師可先示范一句真聲,然后再示范一句混聲讓學生分辨,在分辨的基礎上,再讓學生自己掌握用混聲過渡。
2.采用戲曲喊嗓的辦法
我們知道戲曲喊嗓時,聲音位置高,而且多采用混聲去喊,所以,才開始練習可先不用音階,而是直接用i和a兩母音做喊嗓練習,要求必須用混聲,而不能用真聲。掌握了i和a后,再練習其它音。
3.采用下行音階練習的辦法
在分辨、喊嗓的基礎上,再做音階練習,開始最好用下行音階,注意起音不要太低,太低了不易摻進假聲,起音最好在換聲點以上,但也不要太高,可先在b1或c2處做下行練習。因為下行音階容易找到混聲,特別是起音找到后,其它音只要保持住起音的狀態,然后慢慢過渡到換聲點以下。所以,最好先采用下行音階,然后再用其它方法練習。
4.采用半聲唱法的辦法
換聲點過渡時,還要注意不要用太強的音量,因為太強的聲音容易發出真聲,很難控制聲音,而且容易產生真假打架,所以,要耐心有控制的用半聲過渡,只有控制音量,才容易順利通過換聲區。
二、男聲的換聲區訓練
如果女聲的換聲區過渡是解決真假聲結合的問題,那么男聲的換聲區過渡,我認為主要是解決“敞開”和“掩蓋”的關系。也就是所有男生各聲部在通過換聲點時,不能再用敞開的聲音唱,而是采用掩蓋的手段,比如:a母音唱到換聲點時,不能再唱成純a母音,而是略帶點u音,形成一種a和u音的混合音,使a母音變暗變圓,這就是換聲區的掩蓋手段。這里不僅僅是指a母音,無論什么母音,在唱到換聲點時,都不能再敞著唱,而是慘入u音的音色,形成換聲區的掩蓋唱法。所以,男聲換聲區的過渡,只有明白了這個道理,掌握了換聲區的掩蓋唱法,才能順利進入高聲區。
男生換聲區的訓練多采用以下幾種辦法:
1.采用母音摻u音的辦法
可先采用上行階,三度、五度、八度都可,注意唱到換聲點時,所有母音都要摻進u音的音色,達到掩蓋的目的。最好先用a母音練習,因為a母音過渡時摻入u音容易體會掩蓋的效果。掌握了a母音的掩蓋技巧后,再用同樣的辦法練習其它母音的掩蓋方法。
2.放下喉頭保持穩定
通過換聲區時,還要注意放下喉頭,找到打哈欠時的喉位,并保持喉頭的穩定,不能隨著音的升高而隨意抬高喉頭,同時,抬起軟腭打開咽腔,使聲音順利掩蓋過渡。
3.保持頭腔共鳴位置
換聲區過渡時,要保持頭腔共鳴,使聲音全部進入頭腔,形成意大利關閉唱法。不能忽前忽后,更不能使聲音掉進喉嚨里,造成一種舌根下壓發緊的聲音,這樣既影響換聲,又影響吐字。
4.將聲音焦點集中
進入換聲區時,還要注意聲音不要太散、太大,這樣能很難控制聲音的掩蓋,而且容易造成聲音吃力、疲勞,而是要將聲音焦點集中,在保持聲音管狀的同時,將元音變窄,使聲音形成上小下大的金字塔形狀,上小是指將聲音焦點集中,下大是指將喉嚨充分打開,這樣掩蓋后的聲音就會省力、明亮、有穿透力。
5.采用下行音階練習
關鍵詞:嘆氣哼鳴呼吸控制面罩位置喉頭向下
在聲樂學習中,氣息穩定和腔體打開是聲樂水平提高的重要基礎。嘆氣哼鳴是一種較為獨特的哼鳴練習,通過不斷的摸索體會,在實踐中得到驗證。一旦正確掌握這種哼鳴練習的方法,聲音在較短的時間內會有明顯的提高。從而縮短聲樂訓練的路程,尋找到歌唱發聲中發聲器官正確的協調運作狀態,達到整體歌唱的效果。
一、嘆氣哼鳴是啟蒙學習的基礎
嘆氣哼鳴是一種聲樂基礎訓練的手段。對初學者來說它是達到學習控制、支配嗓音器官高效、快捷的訓練方法。只要方法科學,練習得當,就會有很好的收效。聲樂大師蘭培爾蒂曾說:“如果你不能閉著口唱好,你就不能張開口唱好?!惫P者認為這樣講是很有道理的,其實閉口哼鳴練習就是在為張口歌唱做準備。正確的哼唱是最有價值的練習,它能夠將聲音引導到正確的發聲上來。哼鳴練習只要得當,對于聲帶的負擔是非常小的。因此學習唱歌的人要盡可能多地練習哼唱。
二、嘆氣哼鳴能使喉頭保持向下
嘆氣哼鳴是聲樂基礎訓練的重要環節。它并不是簡單地閉口用鼻子哼,掌握它還需要一個過程??蓮囊韵聨讉€方面進行準備:先以單項嘆氣哼鳴穩定各個發聲器官的狀態。在站立好的基礎上,頭微微低一些,嘴張開(以一個雞蛋大小的形態為宜)。雙唇稍向前伸,上唇用力稍大些,舌頭放平,注意下巴一定要放松,這一點很重要。這時,口、鼻同時以半打哈欠的狀態吸氣(以聽不到聲音的深吸氣為佳)。氣息吸至腰腹,以“hèn”或“èn”的呼氣(或嘆氣)方式哼出聲音,動作要自然放松,干凈利索。感覺到聲音沿后咽壁進入頭腔內。這時的喉頭也會自然,松弛,處于一個最佳位置。以這種狀態進入下面的嘆氣哼鳴練習。
1.嘆氣哼鳴的狀態。將嘴唇輕輕閉上(應注意的是嘴唇不要用力,頜關節是打開的狀態,里面的腔體打開的狀態也要保持不變)。在開始哼唱之前,喉要先擋一下氣,用向下嘆氣的方法把第一個音嘆到橫膈膜之處,并要保持住這個喉頭所處的位置,不要有任何精神負擔,再開始哼唱。這種方法為打開鼻腔、咽腔,穩定喉頭、拉緊聲帶以及在橫膈的支持力上提供了一個一舉多得的方法,為美好的歌唱藝術打下了一個堅實的基礎。
此哼鳴練習要求聲音輕松明亮,位置高,喉頭穩定向下,喉嚨保持打開,舌根放松。
2.喉頭向下的嘆氣狀態。用第一個音往下,然后帶下面一個音的方法去哼(如:上行1帶3,3帶5,下行5帶3,3帶1),練習時要注意連貫,音與音之間不能出現任何斷、卡、不均勻等現象。換音時要精神集中,稍不留意,喉頭就容易往上跑。在哼唱的過程中要注意始終保持一種喉頭向下的嘆氣狀態。如果一開始不能完成這種三度練習的話,也可以用1帶2,2帶3,下行3帶2,2帶1的方式進行練習,等適應后再加大難度也可以。
練聲曲:2
此練習由低向高進行,易找到與氣息搭配的起始音,保持氣壓及喉位穩定,促成聲區的平衡統一,練唱前運用正確的無聲呼吸方法,在唱的過程中始終保持住橫膈膜和兩肋的張力,一直往下嘆著唱,并抓住起始音氣息控制的狀態,喉位穩定,使每個音都搭在氣息上,要求聲音連貫、靈活、勻稱,一氣呵成。
三、嘆氣哼鳴練習能鍛煉聲帶的張力
1.練習聲帶拉緊的感覺。在歌唱中聲帶始終要保持一種繃緊的狀態,并感覺到聲帶上有一個拉緊閉合的著力點在不斷地向下、向后(后咽壁)帶著用力。隨著音階的上升,這種力要逐漸加強(但要注意整個腔體要保持打開、放松的狀態,這樣聲音聽起來就會輕松、自如)。在向下走的低聲區時,聲帶的下壓力相對減弱,但聲帶并不是就可以松懈了,而應該繼續保持一定的張力,這時可以用上胸腔共鳴,讓聲音處于豐滿、統一的狀態。同時聲音的位置要保持住,不能掉下來。聲帶收緊的同時,喉嚨張開,狀態是里收外展。喉兩邊的肌肉是向外、向下用力擴張的,并不是向里用力。每一個音都要感覺是從身體的深處發出,千萬不要用力去壓迫喉頭。注意氣息流動要均勻、舒暢,整個哼唱過程要始終保持在橫膈膜和兩肋的支持狀態下,有氣息吸到腰腹的擴張感,并保持在這里,使整個狀態形成一個上下貫通的共鳴通道。
2.面罩共鳴練習,高位置的共鳴效果。學生在充分建立起口咽腔、胸腔的整體共鳴后就可以加入頭腔面罩共鳴練習,可以用哼鳴和半打哈欠等狀態送氣,感受從眉心向面部發射出的一種高頻率聲波;混聲練習,注意男女生在聲音練習中換聲點的不同,讓學生尋找最舒適的發聲練習,在混聲練習時要注意學生的中聲區處于穩定狀態的基礎上加以訓練,在做到以上幾點的同時,要特別注意:鼻腔、咽腔、喉要始終保持一種打開的狀態,同時感到后鼻咽腔處有一個著力點,使咽腔處于一種拉長、繃緊的狀態并向深處用力,這樣就會產生一種緊貼咽壁、直上面罩的氣流感,同時發出明亮、集中、結實、高位置的富于穿透性的共鳴音響效果。如這種哼鳴效果與藝術歌唱的整體共振聲道緊密配合形成一體。在進行藝術歌唱時,只需把嘴唇張開,保持里面腔體的狀態,即可發出一種美好、動人的音色、音質、音量來。這也正是歌唱者們渴望尋求的那種演唱狀態和歌唱技能。
四、嘆氣哼鳴能鍛煉呼吸控制
嘆氣哼鳴對一些聲音空、散、共鳴薄弱、咽肌無力、下巴僵硬等歌唱方面的毛病也有較為明顯的改善和解決。在逐漸掌握這條哼鳴要領以后,音域會較快地獲得拓展,把這種哼鳴歌唱的方法正確運用到聲樂教學中,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它訓練上有一定的難度,在教學中要克服。
(一)練習前的準備要充分
在練習開始時,學生可能會遇到一些不同的問題和困難,但應注意的是,一定要從低聲區向高聲區以半音高的遞增進行練習。每個環節都要密切配合,協調一致,切忌出現局部過分用力的現象。喉頭必須要自然向下(即保持嘆氣的狀態),喉外肌肉不能緊張,注意下巴一定不能僵硬,要以自然放松、被動的狀態為佳。要注意不要急于拓展音域而是以自然聲區為主,將自然聲區的基礎鞏固好,再向兩邊擴展。在練習時還應該注意男生女生練習上的區別,以“男生不求太高,女生不要太低”為原則循序漸進,逐步擴展。因為男生大多在高音時比較困難,在此練習沒有鞏固的時候不要盲目拔高音,以免出現不必要的問題。而女生也不要練得過低,這樣會對女生聲帶增加不必要的負擔。
(二)呼吸控制的基礎練習
1.重視深呼吸練習。先將嘴唇閉上,用鼻子聞花的感覺來深吸氣,聞花時要自然放松,不用猛吸,練習時感覺花的“香味”隨著緩慢、柔和的吸氣動作,同氣息深深地吸進小腹。小腹在吸氣時完全放松,邊吸邊向外膨脹,這一切都是在松弛、自然的狀態下進行的。胸部舒展而又通暢,絲毫不緊張,從而解決吸氣的誤區。在這種感覺獲得后,再用張開嘴巴的辦法吸氣,但氣深的部位與閉口聞花的一樣。注意開口時胸一定不要上提。
2.訓練快吸快呼。要求練習者迅速地將氣息正確地吸到肺的底部,然后小腹用力往里收縮并迅速返回的狀態,橫膈膜要保持擴張。在這個正確呼吸下,保持住氣息的控制,就是氣不能松,橫膈膜保持擴張狀態。以此循環地把每個音唱完。在吸氣練習時,讓學生以半打哈欠的狀態和腰腹的擴張來體驗歌唱中吸氣的感覺,在呼氣練習中,以母音的練聲曲和嘆氣的感覺加以練習。
(三)起音的練習
1.軟起音。聲樂學習中的“打哈欠、嘆氣”是有效解決錯誤呼吸方法的途徑。首先練習模仿“打哈欠”的動作,做好“打開喉嚨”的準備,把這種下意識的動作當成有意識的體驗,可使我們較容易找到建立在氣息支持上且位置較高的起始音。相反,“打哈欠、嘆氣”的動作可使學生感覺氣息撫摸聲帶發聲的軟起始,感覺呼吸往下走的力量,這有助于改善聲帶滯重、聲帶逼緊的歌唱不良狀態。
2.硬起音。在訓練中可針對聲音的虛、漏,聲帶機能差的學生練習硬起始。發音前先將聲門緊閉、喉頭向下擋氣,再由彈性的支持力量,將氣息沖開聲門振動聲帶發聲,以此激起的力量使聲音清晰集中,并延續于歌唱之中,硬起始也可通過生活中“打噴嚏”的自然狀態來體會,這也是下意識地將氣、聲良好配合的結果。正符合一剎那吸氣狀態時腔體的打開、快速吸氣的動作要領。
3.斷音練習。斷音練習速度較快,主要是訓練快吸快呼,要求練習者迅速地將氣息正確地吸到肺的底部,然后小腹用力往里收縮并迅速返回的狀態,橫膈膜要保持擴張。在這個正確呼吸下,保持住氣息的控制,就是說氣不能松,橫膈膜還需要擴張。以此循環地把每個音唱完。
練聲曲:3
mimimimamama
練習3在練習的過程中,首先要注意保持呼吸的支點和呼吸的彈跳,做到聲斷氣不斷。同時找到嘆氣哼鳴的面罩位置,使聲音音色純美而動聽。
綜上所述,嘆氣哼鳴對于初學者或是在聲音上還存在一些問題的人,都可以在短時間內得到明顯的提高和改善,使他們盡量減少甚至是杜絕走彎路的可能。對于在練習中盲目喊叫的練習者來說,也有很好的養護聲帶的作用。在聲樂教學實踐中,注意嘆氣哼鳴的教學方法,重視基礎,方能使學生在聲樂技巧學習和實踐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避免學生在技巧學習上盲目求高求大,而掉入歌唱學習的誤區,使學生在歌唱的道路上走得更加順利。因此聲樂啟蒙教學要首先強調嘆氣哼鳴的基礎訓練,這是一種有效方法,更是一種教學思想和教學理念。我們期待著更多的同行對此進行研究,使之更加完善,并能推廣運用,更好地服務于聲樂教育事業。
參考文獻:
①鄒本初.歌唱學[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
②王如湘.美聲唱法卷[M].湖南:湖南文藝出版社.
③湯雪耕.怎樣練習歌唱[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
關鍵詞:聲樂 小組課 共性 個性
一、師范院校的培養目標
高校擴招后,師資普遍緊張,各師范類高校大多改變“一對一”的傳統聲樂授課模式,采用聲樂小組課的方式進行教學。聲樂教學的改革勢在必行,但不管怎樣改,都必須遵循聲樂藝術的發展規律。我們一直強調師范聲樂課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合格的中學師資,培養一支具有高素質高能力和創新精神的中小學教師隊伍,培養成為具有現代教學理念和扎實廣博的音樂學科基礎知識和深厚的音樂教學理論修養和技能,成為中小學音樂教學改革和實驗的合格人才。因此,聲樂課的主要教學目標,并不是培養專業尖子和專業演唱人才,不是培養歌唱家和演奏家,而是更注重是否能夠勝任中小學音樂課教學,是否具有輔導群眾文化歌詠活動的能力的復合型人才培養目標。因此,小組課可以在這些方面不斷充實內容,發揮小組課更廣泛的作用。
二、小組課訓練與傳統聲樂“一對一”授課模式的比較
聲樂小組課的實行,打破了傳統聲樂“一對一”的授課模式,出現了“一對二”,“一對三”等多人一組的聲樂小組課。通過聲樂小組課的實行,使單位學生數容量加大,的確可以節省教師資源,從而提高了整體的效果,但在嗓音訓練方面,同樣帶來了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認為小組課可以提高整體的聲樂水平,擴大訓練范圍,但學生“個性”發展不如“一對一”的形式好,聲音指導的不細致。
應該說,傳統聲樂教學歷經百年,在嗓音訓練中,學生“個性”差異性能得到良好的發展,但這種授課形式最適合嗓音條件好的學生,否則,費時費力、效果不大。如今在師范類的招生中,條件好的一般是占少數,大多數是一般條件的學生,還有少數條件較差的學生,從這個角度上說,聲樂小組課也是一種實際的選擇。
“二對一”聲樂小組課,從練聲環節方面來看,每個學生平均可以得到20多分鐘的訓練時間,教師可以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進行指導,因此教師施展對學生個體教學手段空間比“三對一”要大,但多于三人,聲樂課很難對個體學生發揮細致的指導作用,指導感到時間緊張,從訓練聲音的角度來講,“二對一”的授課比較好。
筆者承認,小組課在嗓音方面的發展不如“一對一”的形式,但如果從嗓音發展的規律出發,找出其“共性”和“個性”的關系進行科學訓練,同樣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基礎階段的“共性”訓練
高師聲樂教學從本質上與音樂學院是一致的,都必須尋求嗓音科學發聲與歌唱、聲樂訓練規律,并將之貫穿于學習的全過程。嗓音發展的科學性,一般是按照美聲方法的要求,在正確呼吸的基礎上,運用嗓音在人體的各個共鳴器官達到良好的混合共鳴效果,這種效果的獲得,是要經過不斷反復的練習才能達到。
聲樂課的嗓音訓練,歷來是個重點,對于嗓音的訓練,可以分為由兩個部分,第一個部分為“開嗓”,目的是加強聲帶的拉力功能,如可以采用機械練聲法,將一些練聲曲進行十分鐘的練習。第二個部分為嗓音“美音”訓練,教師可以在這部分兼顧學生的個性特點訓練,如在練聲過程中,可以采用集體為主,個別為輔的形式,但要針對個別反映的問題,提出改進意見,強調課余時間多練習。筆者將第一部分視為“共性”訓練過程,第二部分為“個性”訓練過程。“共性”訓練的種類有很多,如筆者采用的“共性”機械式的“開嗓”過程,常用放錄音的形式,就是將一系列包含各種功能的練聲曲集合在錄音或磁盤上,進行放音練聲,方便有效,學生也可以在業余時間,集體按時進行,一般三十分鐘為宜,也可以獨自在宿舍或琴房進行自習練聲。在課堂上,教師所做的工作,只是指導這些練聲區的具體方法和要求。對于做不到位的學生,則應進行改進方法的重點指導。通過不斷的練習,使嗓音得到了加強。
嗓音訓練與聽力有關,如,在實際教學中,筆者發現有不少學生的音準是個大問題,對于音高的判斷和發音存在音不準的現象,這樣就大大阻礙了聲樂的進步。耳音的訓練在聲樂教學中不容忽視,就這個問題,聲樂小組課進行和聲方面的訓練,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目前師范專業的學生中,基本可以分為高、中、低、三個層次,在這三個層次的學生中,一般中等程度的占多數,因此,教師應將中等程度的學生作為聲樂小組課訓練的重點,制定可行的教學大綱和訓練計劃。“基礎”性的學生如同白紙,思想大多沒有條條框框的束縛,訓練相對容易。對于這些基礎性學生的訓練,小組課是最為合適的選擇,為了實施“共性”的訓練,在小組課的編組上可以考慮男女生搭配,或根據聲部男女生各分為一組,在唱法上也可以將,民歌、美聲進行分組,并由相應的專業教師指導訓練,方便練聲,容易達到聲音統一效果;而針對練習過程中的“個性”差異,如有的男生聲音位置低,找不好假聲,這樣可以調整適合的女聲讓其一組,男聲可以通過女聲的練聲,模仿女聲以便找到假聲,獲得高音唱法的有效方法。在小組課中,有的學生嗓音不怎么突出,但其他方面也許不錯,如有的鋼琴很好,這樣就可以把唱的好的同學與彈的好的同學進行組合,在課堂上就可以讓這個彈琴好的為其伴奏歌曲,在進行歌曲處理上得到更大優勢,雙方都能得到特長的發揮,這樣學生雙方也能得到相互影響,認識到歌曲伴奏對歌唱的影響是很大的,學生也能重視伴奏學習。
四、提高階段的個別指導
為了使一些有條件的學生進步更快一些,教師可以定期對小組學生中個別學生進行單獨示范課,通過觀摩達到學習的目的。
聲樂課的嗓音訓練,歷來是個重點,對于嗓音的訓練,可以分為由兩個部分,第一個部分為“開嗓”,目的是加強聲帶的拉力功能,如可以采用機械練聲法,將一些練聲曲進行十分鐘的練習。第二個部分為嗓音“美音”訓練,教師可以在這部分兼顧學生的個性特點訓練,如在練聲過程中,可以采用集體為主,個別為輔的形式,但要針對個別反映的問題,提出改進意見,強調課余時間多練習。筆者將第一部分視為“共性”訓練過程,第二部分為“個性”訓練過程?!肮残浴庇柧毜姆N類有很多,如筆者采用的“共性”機械式的“開嗓”過程,常用放錄音的形式,就是將一系列包含各種功能的練聲曲集合在錄音或磁盤上,進行放音練聲,方便有效,學生也可以在業余時間,集體按時進行,一般三十分鐘為宜,也可以獨自在宿舍或琴房進行自習練聲。在課堂上,教師所做的工作,只是指導這些練聲區的具體方法和要求。對于做不到位的學生,則應進行改進方法的重點指導。通過不斷的練習,使嗓音得到了加強。
聲樂小組課,教師要重點強調方法的訓練要領和動作的規范要求,因為在很多情況下,教師只能聽出學生的整體聲音效果,對他們中的個體聲音出現的毛病很難聽辨,即使能聽辨出他們聲音毛病,如果單對一個學生進行糾正,時間也不允許。實際在授課時,教師往往在很多情況下不可能不去對個別學生進行指導,特別是對一些條件比較好的同學,如果控制不好時間,就容易拖堂。訓練原則是,盡量能在較短的時間內達到良好的上課效果,如在歌曲的處理方面,教師可以把歌曲的難點找出來重點處理,對一時難解決的,可以分幾次課解決,并且要求學生課余時間多進行練習,教師只能在課上提出問題和解決的方案,并要求學生利用大量的課余時間自己去練習和體會。
關鍵詞:關閉;男高音;頭腔共鳴
中圖分類號:J6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2)20-0109-02
“關閉”技術可謂是男高音的法寶。時至今日,這源于西方的“關閉”技術,已在我國被廣泛的運用和研究。然而以具體的發聲練習及在作品中的應用來詮釋“關閉”技術的卻鳳毛麟角。筆者迄今所見有關男高音“關閉”的文章中,“關閉”技術的訓練基本上都是直接引用沈湘先生的方法,因沒有結合自己的實踐經驗而顯得相對空洞,缺乏實用性。因此,筆者結合自己的所學及心得茍膽做一次嘗試,敬請各位同行和專家不吝賜教。
一、“關閉”的發聲訓練
歌唱發聲機能的練習,是在不違背自然規律的基礎上,運用人體各器官的有機配合、運動協調來符合演唱要求。這些器官的配合非常微妙,同時也很復雜。當它配合恰當時就會發出美妙悅耳的歌聲,相反,則會出現不理想的聲音。所以發聲訓練是歌唱機能練習的最有效方法。筆者三年的研究生學習,最大的收獲就是掌握了“關閉”技術的基礎理論和相關訓練技巧,認為“關閉”的發聲訓練要進行以下三個階段的練習:
(一)第一階段的練習
沈湘教授曾說過:“‘關閉’最重要的練習,是練好換聲區開始的三個半音音階?!币阅懈咭魹槔瑩Q聲點是f2,其換聲區即是(#f2、g2、降a2)這三個半音音階。這個階段不能急于擴展音域,經過較長時間的練唱,真正掌握換聲的感覺,在高音區演唱不感到吃力,才算確立換聲區的唱法。確立換聲區唱法的標志是:聲音自如、音色“空、暗、柔、小”。
練習曲1
此條練習曲是一條“閉口哼鳴”練習曲,哼鳴時在心里念出a、e、i、o、u五個母音,用“內聽覺”注意傾聽各種母音的不同音色,體會“混合母音”的聲音感覺。練習時首先要打開咽腔,讓你的小舌頭輕輕地翹起,也就是打哈欠的狀態;面部表情還要自然放松,略成微笑狀,這樣有利于掛住“高位”,同時喉位也會自然下方,比較放松;在變換母音時,舌頭必須放松,注意舌頭的微小變化。此條練習曲比較適合中聲區的訓練,先找到“混合母音”的感覺,做到穩定的呼吸和共鳴,為換聲區的“關閉”奠定基礎。
練習曲2
此條練習曲是用以練習(u屋 o 歐)混聲的練習曲。練習時注意唱清楚每個音,不能變音,聲在氣上行,保持聲音的legato, 用貼著咽壁吸著唱的感覺,“順著嗓子眼兒往下唱”, 音越高,感覺“嗓子眼兒”越小,音色越明亮、越集中;特別到換聲區用(o 歐)“關閉”時,仔細體驗咽腔柱肌將音“攏住”的肌肉動作,仿佛后頸被一只無形的手“拿住了”,此時在后頸處就形成了“帶有o音色彩的u音管”,為高音的共鳴提供了良好的通道。此條練習曲比較適合過度聲區和換聲區的訓練。
(二)第二階段的練習
這個階段的練習主要是在“換聲區”狀態確定之后,再向高音區擴展的階段。一般以擴展一個全音為好,男高音的兩個半音音符是a2和降b2.這個階段也可以用上述的練習曲或其他練習曲練唱,練聲曲要簡單、易記,多練慢的,少練快的,多練延長音的練習曲,這樣便于集中精力注意發音的狀態。
練習曲3
此條練習曲是一條八度大跳的練聲曲,也是男高音最常用的擴展音域的練聲曲。練習時要用貼著咽壁吸著唱的感覺打開喉嚨(喉位下降,感覺聲音像從喉嚨吞下一樣),同時抬起軟腭和小舌頭,讓聲音向鼻腔里集中;低音唱a 母音時找真聲的感覺,高音混合o母音時找真假聲混合的感覺,回到低音時再找回真聲的感覺;練唱時還要注意唱到a2和降b2這兩個半音音階時,(a+u)的音色要向(a+o)的母音音色上靠攏,以便增加高音的響亮度。這條練聲曲不僅能找到(a啊、o歐)的混合共鳴,擴展音域,而且還是鍛煉呼吸強度的有效手段,非常適合男生高音區的訓練。
(三)第三階段的練習
這個階段的發聲訓練,必須建立在第二階段(a+o)混合共鳴已經成熟的基礎上。用“關閉”的開放感覺,讓聲音貼著咽壁向后往鼻咽腔的最頂端集中,全身像喊人一樣積極地唱,唱到最高的音符時,母音由o向a開放,這時的a母音與中聲區的a母音有著質的區別;當喉底和頭腔以“吸氣”的感覺“打開”時,這個最高音a好像翻到了后頭頂上發聲,訓練時一定要前面掛住“高位”,往后像打哈欠似地“吸著唱”,永遠保持咽柱肌往里靠攏的“u”的感覺,然后利用后腰的力量,興奮地向上、向前“一翻”,高音就上去了。上述的練習曲2和3,也是這個階段發聲練習的最好選擇。
這個階段的“關閉”訓練是擴展音域和統一聲區的最后階段。在這個階段除了練出了兩個八度的音域之外,更重要的是,不同聲區的音色都得到統一,并且不留任何換聲痕跡。男高音唯有達到這種程度,才可以說,基本上掌握了換聲區的“關閉”唱法。
二、“關閉”在具體作品中的應用:以歌劇《星光燦爛》為例
《星光燦爛》是歌劇最著名的詠嘆調之一,是音樂會和聲樂比賽男高音經常演唱的曲目。它是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的歌劇《托斯卡》中男主人公卡伐拉多西演唱的一首感人肺腑的詠嘆調。
“甜蜜的親吻,和多情的目光”這一部分是前的鋪墊,音高逐步邁入換聲區(ci,o),演唱時要用貼著咽壁吸著唱的感覺,前邊掛住“高位”,順著嗓子眼兒往u通道里唱,聲音要連貫,多往o音色彩靠攏,要唱出幸福的感覺;“美麗的容貌和溫情的撫愛令人終身難忘?!边@一部分是全曲的部分,音高也由過渡聲區跨越到高聲區a2。演唱此部分時,聲音力度和情緒的渲染都要增強。當唱到(di-scio)的前兩個音(for-me)時就要做好“關閉”的準備,口鼻同時全身性吸氣,在強有力的氣息支持下,感覺“ao”母音正往鼻腔的頂端集中,仿佛聲音在頭頂開花。此時的聲音色彩略暗而不失明亮,是成功的“關閉聲”。
此部分是全曲的最后一句,用“如今才感到對生命的渴望”的呼喊再次把情緒推向,繼而在低音的無可奈何的悲嘆中結束。
演唱第一個音E時,用打哈欠的狀態打開喉嚨,放低喉位,往“U”通道里唱,要保持“松、透”的感覺;當唱到(non-ho a)時,就要做好關閉的準備,由換聲區向高音區過渡。演唱時一定要貼著咽壁帶著哼,喉底擴張打開,柱肌向里靠攏,使咽管變細拉長,這樣容易把聲音“攏住”,同時也為關閉高音提供了良好通道;演唱最高音to時,前面掛住高位,保持咽柱肌往里靠攏的“u”的感覺,然后利用后腰的力量,興奮地向上、向前“一翻”,高音就上去了。
由此可見,男生要演唱音域較高、難度較大的作品,勢必要掌握突破高音的“關閉”技術。
“關閉”技術發聲訓練及應用過程中難免會出現誤區,應該引導歌唱者放松喉嚨,保持低喉位,用“打哈欠”的感覺去唱藝術、唱修養,去尋求集中的頭腔共鳴即可。若想掌握好“關閉”技術,務必戒驕戒躁,保持良好的心態,打好中聲區的基礎,按照文中所提的三個階段科學的訓練,持之以恒,竟能成就您的“高音夢想”。
參考文獻:
[1]鄒本初.歌唱學—沈湘歌唱學系統研究(第一版)[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7.
[2]周小燕.聲樂基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10.
首先,學習聲樂要掌握好以下三點:
氣息的支持、打開喉頭、保持高位置,這三點是密不可分的,不可以單單追求一個方面,否則就不會有完美的歌聲。
1、氣息的支持
在我學習聲樂的過程中,每一位老師都很強調呼吸,正確的呼吸是歌唱的基礎,氣息是歌唱的動力。如果在歌唱中沒有氣息的支持,而是用喉嚨控制聲音就會使女高、男高聲音“捏”,男女中低聲部“壓”或“撐”。
用鼻子聞花的感覺來練習深吸氣。聞花時要自然輕松,不用猛吸。練習時感覺花的“香味”,隨著緩慢、柔和的吸氣動作,將氣息深深的吸進小腹。小腹在吸氣時完全放松,邊吸邊向外膨脹,這一切都是在松弛、自然的狀態下進行的。胸部舒展而又通暢,絲毫不緊張。吸氣時,將意念很快集中在小腹部(意守“丹田”)。繼而,留意于鼻子聞花時小腹起伏的動作上:小腹鼓則為吸氣,小腹收則為呼氣。久而久之,就能練成用小腹吸氣而不是用鼻子、口腔、胸腔主動吸氣的快捷的吸氣方法,好象吸氣用小腹,而不用肺。
有了這種呼、吸協調一致、具有支點的呼吸,就可以獲得氣息支持的好聽的聲音。
2、打開喉頭
“打開喉頭”最常用的方法是“打哈欠”,這是聲樂界盡人皆知的有效方法。人在“打哈欠”時喉結會自然下降,同時,軟腭也會自動抬起,咽管隨著“打哈欠”的動作拉開了上下的距離,擴張了腔體的空間容積,使聲音的共鳴通道寬敞而又通暢,給聲音和氣息的流通大開方便之門。
“打哈欠”分三個過程:“引發―擴張―消退”。在三個過程中以“引發”狀態為“打開喉嚨”的最佳狀態。因為這時的鼻腔與咽腔肌肉剛開始消退。這種舒展、擴張的力量非常含蓄。法國著名生理聲學家于松稱它為“隱蔽的哈欠”,英國著名聲樂理論家荷伯特.凱薩利則把它叫做“半打哈欠”。這兩位專家均強調“打哈欠”的分寸感,也就是說,在“引發“的狀態下,用“打哈欠”的感覺“打開喉嚨”。
3、保持高位置
歌唱要想得到充實的頭腔共鳴,必須保持聲音的高位置,只有高位置的聲音才會明亮,才有穿透力,解決聲音發悶的毛病。
到了高音區,歌唱者感覺在上口蓋與鼻咽后的鼻咽腔里,有一種吸氣狀態。這種吸氣感使頭腔的空間向后上擴張,軟腭與小舌頭含蓄的上抬,硬口蓋有一種緊張感。這種空腔充氣聲音膨脹的感覺,就是“打開頭腔”的正確感覺。“打開頭腔”的同時,在心理的想象中使聲音的音色集中成點狀,它既能使頭腔共鳴音色變的明亮,聲音結實而富有穿透力,又能使高音唱的輕松、自如。所以說:“打開頭腔、集中音色”這是獲得頭腔共鳴最關鍵的方法。
在練習高位置時,可用母音u練習,這時舌位低,軟腭和小舌頭向上抬起,口腔內開度較大,氣息能很集中的呼出。
其次,要想使一首聲樂作品唱的很完美,還需要掌握演唱的姿勢、氣息的控制、歌唱的共鳴、學量的聲樂作品、做到字正腔圓、聲情并茂等。
1、演唱的姿勢、氣息的控制
演唱時,要保持身體的放松、歌唱狀態的積極,男生可以雙腳開立與肩同寬,女生可以采取“丁字步”的站姿,身體要處在“松而不懈,緊而不僵”的狀態中。氣息要做到“三分吸氣,七分保持”。
2、歌唱的共鳴
剛才說到了頭腔共鳴,但是在歌唱中,僅僅靠一方面是遠遠不夠的。要想發出音色豐富多彩,洪亮的聲音,還要有口咽腔和胸腔共鳴。歌唱中的共鳴實際上是一種“混合共鳴”,只有混合共鳴,才能更好的把握聲音色彩和保持共鳴腔體的內在平衡,達到聲音在換聲時自如、靈活、統一、充分的體現出人聲的美妙。
3、學量的聲樂作品
在學習的過程中,剛開始對自己聲音的正確與否不太清楚,可以多聽一些聲樂作品,確立正確的聲音概念,還可以模仿的去唱,對學習聲樂也有一定的提高。多學量的聲樂作品,對我們分析處理歌曲的感情、風格、語言等問題都有一定的提高,同時也可以提高我們的審美觀。
4、字正腔圓、聲情并茂
歌唱是用科學的方法發出優美嘹亮的歌聲,聲音是通過音樂化了的文學語言來表達作品和完成歌唱。所以要求歌唱者咬字一定要準確、口型要標準、音色融和、節奏準確、音高到位、抑揚頓挫要分明,不同的作品要唱出不同的風格和不同的韻味來。
5、聲情并茂是聲樂藝術的審美標準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