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農村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時間:2023-08-17 17:34:0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農村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近年來,咸陽市秦都區在農村金融發展中,以切實改善農村的經濟條件為基本出發點, 在加大對農村的財政資金投入外, 金融系統加大了對農村的信貸資金投入,這也是秦都區新農村建設的著手點。本文以咸陽市秦都區為例,在對農村金融現狀分析的基礎上,深入探討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對未來的發展提供幾點對策建議。
一、當前農村金融發展存在的問題
1、農村金融網點覆蓋率低,涉農資金供給不足
隨著金融體制改革的發展和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經營理念的轉變,國有商業銀行逐步將農村機構網點撤離,農村地區金融機構網點覆蓋率大幅下降,農村地區基層機構的貸款逐漸萎縮。目前農村金融的供給主要以農村信用社、農業銀行、郵政儲蓄銀行為主,以及剛剛成立的新型農村金融組織為輔,資金的供給難以滿足農民和農村經濟的需要。另外,這些正規的銀行為了避免各種商業風險,手續相對繁瑣,要求比較苛刻,很多農民無法從中獲得貸款,在這種情況下農村民間金融借貸逐漸發展起來,但這種農村民間借貸不受市場政策的調控,具有較大的風險,經常會出現金融詐騙的現象。
2、農村金融產品單一,服務方式落后
隨著農業產業化和市場化程度的不斷加深,需要農村金融在信貸、結算、委托、信息咨詢、投資理財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和引導。目前農村金融在產品和服務方式上有了一定的創新,但是占主導地位的仍然是傳統的存、貸、匯業務,信貸產品除了農戶小額信用貸款、小額存單質押貸款和少量的農戶聯保貸款外,其余就是擔保抵押貸款,而農民本身能做擔保的抵押物十分稀缺,特別是農戶在住房、就醫、求學等方面的消費性需求難以得到有效滿足。同時,基于現代金融服務的ATM 機、商戶POS 機等基礎設施缺乏,農民不能充分享受到農村金融改革和金融發展的成果。
3、民間融資需要進一步規范化
由于正規金融組織無法滿足農民及大量涉農企業的需求,導致民間金融大量存在。然而,民間借貸的利率和風險比正規金融機構高,且缺乏必要的監管和規范,高風險使農民面臨較高的經營成本和交易成本,成為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隱患。特別是民間融資存貸利率不對稱,貸款利率普遍過高。這樣,受到高利率的利益驅使,民間融資易演變為非法社會集資。
4、農村金融環境不佳
農村金融環境不好也是阻礙農村金融發展的一大問題。因為,環境的好壞直接關系著農村金融發展的步伐,好的金融環境能夠對農村經濟起到很好的幫助作用。近年來,秦都區農民的水平有了長足的進步,但總體來講,法律意識、金融知識仍然欠缺,意識也相對淡薄,在農村沒有形成很好的金融服務文化氛圍,這些問題綜合起來導致了信用環境整體的不完善,支農信貸風險增大,信貸資金的安全性和盈利性無法保障。
二、完善農村金融體系的對策建議
現有的農村金融體系已經不能完全適應經濟發展對金融的需求,因此,完善農村金融體系,構建適合自身發展的多元化、多層次金融體系勢在必行。
1、營造開放的農村金融市場,進一步增加農村金融供給
當前,農村金融供求仍然失衡。首先,應該統籌農村金融發展規劃,在現有的基礎上,重點確立鄉鎮金融服務網點的鋪設計劃,提高農戶貸款覆蓋率;其次,營造寬松、開放的農村金融市場,降低農村金融市場的進入壁壘,激勵和促進更多的商業銀行、外資金融機構和非銀行金融機構等進入農村市場,推動商業銀行在縣域以下設立機構網點,切實解決農村金融機構網點覆蓋率低,金融供給不足,競爭不充分等問題;再次,繼續鼓勵和扶植農村信用社、農業銀行和郵儲銀行立足縣域,承擔服務“三農”主力軍的作用。
2、積極推進農村信貸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
隨著新型城鎮化的發展,要求農村金融機構提供多樣化的信貸產品和服務方式。第一,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積極探索小額信貸、農戶聯保、惠農卡綜合授信等貸款模式,簡化審批手續,推廣一站式金融服務。第二,逐步推進農村金融服務信息化、電子化發展,通過手機銀行、網上銀行、POS 機、信用卡等服務手段,加快推進農村金融服務現代化。第三,積極探索多種擔保方式,多層面、多渠道解決農戶貸款擔保難的問題,例如,通過大型農用生產設備、林權、水域灘涂使用權、農牧飼料等抵押貸款方式。
3、發展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完善相關配套設施
新型農村金融組織發展速較快,在農村金融中的作用不斷增強。首先,可以進一步放寬農村金融市場的準入標準,大力發展村鎮銀行、小額貸款公司等微小金融組織,科學設置,合理布局,有序推動;其次,政府和有關部門要積極搭建資本運作平臺,引導新型農村金融機構通過吸收銀行資本、產業資本、民間資本和實體組織等多種途徑拓寬融資渠道;再次,政府應該加大對新型農村金融組織的扶植力度,落實相關的財稅優惠政策,尤其是對于小額貸款公司,建議參照農村信用社和三類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的相關財稅優惠政策標準執行。
4、引導和規范民間金融健康發展
作為我國的第一產業,農業是我國國民經濟不可動搖的基礎,在黨的十報告中明確指出: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城鄉發展一體化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途徑。當前我國的基本國情是,人口眾多,幅員遼闊,地大物博,資源豐富,但是農村地區社會經濟發展極不平衡。對于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狀況進行劃分,所依據的標準也有所不同。按照經濟發展水平和發達程度劃分,可將我國農村地區劃分為東部、中部、西部三大部分,東部經濟水平發展最高,中部其次,西部較為落后。
二、我國農村區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我國農村經濟發展迅速,農民的生活水平以及生活質量均有很大提高。但是,在農村區域發展中仍然存在著諸多問題,通過閱讀大量文獻以及相關材料,筆者認為農村區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是以下三方面。
(一)環境問題
我國地勢呈現出西高東低,西部屬于大江大河的上游,是我國生態環境安全的屏障,而東部地區是人口和經濟密集區,環境壓力大,中西部地區占全國國土面積的88.9%,人口占全國人口的60%以上。當前我國農村區域發展中環境問題突出體現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水土流失和土壤污染。人口基數大,耕地面積小,這是我國的基本國情。為了獲取更多的糧食,人們大量開發土地資源,已經接近其承載極限。一方面,由于人們對于土地資源保護的意識薄弱,亂砍濫伐大量存在,造成了嚴重的水土流失;另一方面,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現代化農業發展中大量使用、濫用化肥、農藥等,對土壤造成了嚴重的污染,土壤質量大大下降。
第二,生活污染。當前我國農村基礎設施與城市基礎設施相比存在著較大的差距,新農村建設的推行使得小城鎮和鄉村聚居區的人口規模逐步擴大,超出了農村基礎設施的承載力,臟亂現場突出,引發嚴重的生活污染。
第三,城市發展對農村環境的影響。一方面,城市產生的大量垃圾無法處理,向農村延伸,而生活垃圾具有高度的污染性,對土壤以及地下水都會造成嚴重的影響;另一方面,一些高度污染的企業及工廠已經嚴重影響了城市環境,為了改善城市環境,這些企業向農村遷移,同時也對農村環境造成了嚴重的污染。
(二)發展不平衡。我國農村區域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體現在:我國東、中、西部三大經濟區域的發展存在著明顯的梯度差異,從東至西呈現依次弱化的態勢,東部屬于相對發達地區,中部為次發達地區,西部為欠發達地區。20世紀90年代,我國“六五”至“八五”期間,國家推行地區非均衡發展戰略,這使得我國東中西部地區差距開始出現。盡管在“九五”計劃和十四屆五中全會后,“解決地區差距擴大問題,實現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成為我國區域發展戰略的指導方針,加大對中西部的扶持力度,2007年以后,中西部經濟增長幅度開始高于東部地區,但是由于東部地區有著優越的自然條件、區位條件、科學技術等,東部與中西部的差距仍在不斷擴大。
(三)勞動力流動
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的加快,農村剩余勞動力涌向城市的現象普遍存在。當前,我國農村勞動力流動的特點主要體現在:從農村向城市流動;從內陸向東南沿海流動;近距離省內流動。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大量轉移,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城市經濟的發展,同時也對農村經濟的發展帶來了負面的影響。農村剩余勞動力的流動,對象大多數是有文化、有技術的中青年,留在家中的多為老弱病殘以及婦女、兒童,這將導致農村中會出現許多社會問題。
三、農村區域發展的對策建議
農業是我國的第一產業,關系著我國國民經濟的基礎。因此,我們應當高度重視農村區域發展,這也是實現社會主義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當前我國農村區域發展存在著諸多問題,結合相關知識學科,筆者就如何解決我國農村區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給出以下三點建議:
(一)推廣農業科技,提高環保意識。在農村大力推廣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和耕作制度,以及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新農藥,推廣病蟲草害綜合防治和秸稈綜合利用技術,努力實現農業產業結構合理化、生產過程清潔化、生產產品無害化,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另外,加強宣傳教育,提高人們的環保意識。利用各種媒體輿論的力量,加大對于環保的宣傳力度,同時,還應向廣大農民宣傳公益意識、環保意識,從而在生產生活中營造出人人關心環境、人人保護環境的氛圍,引導農民改變之前不良的生產生活方式,幫助農民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全球經濟時代的到來,帶動了互聯網金融在我國的發展,在線市場交易已成為市場交易的新型方式,P2P網絡借貸平臺這種新型的金融服務也逐漸發展起來。最新的調查數據顯示,2015年9月國內已經發展了3448家P2P網絡借貸平臺,產生交易額高達6274億元,而且這一數據還在持續不斷的增長。由于市場份額有限,進入P2P行業較早的網絡借貸平臺已占據行業的主導地位,后進入的P2P平臺面臨巨大的競爭力。面對如此巨大的競爭壓力,迫使P2P借貸平臺對市場進行細分,如借款人資產類別、借款人需求、借款人身份等方面。農民借貸市場屬于對借款人的身份實現細分,有利于P2P借貸平臺進入農村經濟市場,也引導資金流向“三農”領域。
二、涉農P2P網貸平臺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
1.農民征信數據缺失
我國目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沒有健全的社會信用體系,人們普遍缺乏契約精神。當前城市居民正在開始建立征信數據網絡,而農村地區經濟不夠發達,商業交易行為較少,大部分農村還沒有建立征信數據網絡。農村居民的消費對象主要為農業生產成本、衣食住行等基本的生活消費,交易額度偏低,主要以線下交易方式為主,難以形成有效的社交、消費數據。由于消費對象不同,農民的消費行為受到自然氣候和市場經濟等多種因素制約,增加了風險度,提高了信用評估的難度。所以征信數據的不完善成為了制約P2P借貸平臺在農村地區發展的重要因素,增強了P2P平臺的風險管理難度。
2.信息收集成本較高
相比城市而言,農村的信息采集成本更高。首先,農民的農業生產和生活相互影響,生產生活信息無法分離,收入、消費、資產、債務等信息不夠全面。部分P2P借貸平臺依靠當地的加盟商采集農民的信譽、習慣、人際關系等方面。但這些信息屬于“軟信息”,無法進行量化,采集方式復雜,導致信息獲取難度較大。其次,農民居住地區相對分散,信息采集技術相對落后,大多信息采集需要手工統計和入戶采集,增加了信息采集成本。
3.抵押擔保方式單一
農民家庭經濟條件較落后,一般難以提供價值相等的抵押物品,所以P2P平臺大多為農民提供信用貸款。目前提供信用貸款的方式主要有三種:第一,借款人需有一人及一人以上的親友為擔保人,且必須承擔借款人違約后產生的連帶責任;第二,P2P借貸平臺通過分析借款人的“軟信息”評估風險度;第三,加盟商為借款人提供保證擔保。大多數P2P平臺都選用第三種方式。加盟商作為擔保人,一旦借款人出現違約責任,由加盟商負責催款并承擔連帶責任,有利于P2P平臺的風險管理。
4.加盟商質量參差不齊
P2P借貸平臺的加盟商主要有三類:擔保公司、小貸公司和民間投資公司。加盟商的經濟實力、風險管理水平、企業素養都能影響P2P借貸平臺的發展。但大多數加盟商的經濟實力較弱,風險意識薄弱,企業人員素質較低,一旦加盟商出現造假、風險管理不善等問題,將使P2P借貸平臺遭受嚴重損失。所以,加盟商和借貸平臺之間要合理分配利益,加強對加盟商的管理和激勵,才能降低借貸平臺的經營風險。此外,P2P借貸平臺不斷發展壯大,加盟商也不斷增加,將更多的增加平臺的經營風險和管理難度。
5.聲譽風險隱患較多
P2P借貸平臺在農村地區的發展還不夠成熟,風險管理、借貸信譽等問題有待解決。平臺主要依靠加盟商在農村地區進行信息收集和推廣宣傳。但農村地區信息采集成本較高,采集方式復雜困難,加盟商信息采集不夠全面,無法真正了解農民的貸款需求和個人信用等。而且加盟商采用的宣傳方式以“掃街”、張貼廣告等為主,宣傳效果不明顯。加盟商在農村地區的貸款工作人員多以兼職人員為主,風險意識薄弱,業務水平較低,催款方式粗暴,容易引發糾紛。近些年國家加大了法律的宣傳力度,增強了農民的法律意識,一旦加盟商與借款人之間發生糾紛,直接影響借貸平臺的聲譽,造成經濟損失。
6.監管政策風險較大
農村P2P借貸平臺不斷發展,經營規模也在逐漸壯大,但部分平臺內部沒有建立完善的信息監管機制,投資人難以清楚貸款投向和貸款質量。所以一些信息透明度不高的P2P借貸平臺將會逐漸被市場淘汰。作為中間環節,加盟商具備兩種職能:一是擔保職能,二是監管職能。加盟商不僅要承擔起借款人的擔保責任,也要對借款人進行風險監管和貸后催款。所以加盟商和P2P平臺相互合作、相互獲利,這種雙重關系增加了P2P平臺對加盟商的監管風險。同時,部分P2P借貸平臺內部也存在違規行為,如自建資金、金額錯配、期限錯配等,造成信息不透明,增加了相關機構對平臺的監管難度。
三、推動涉農P2P平臺持續健康發展的有關建議
1.適時引入戰略投資者
戰略投資者一般指擁有雄厚資金、核心技術、先進管理、牢固的實業基礎和較強投融資能力的個人或組織。P2P借貸平臺在農村地區的發展壯大,需要戰略投資者提供資金、技術管理、市場、人才等方面的支持。一旦平臺引入戰略投資者,不僅可以增強平臺的資金量,也可以完善平臺的內部管理機制,提高風險意識度,大大增強了平臺的實力和信譽度。例如翼龍貸成功引入了戰略投資者聯想控股,迅速提升了翼龍貸的知名度。目前,大多數借貸平臺根據自身的發展情況,正在積極的引入戰略投資者,期待平臺能取得在農村地區的快速發展。此外,銀行也可以設立子公司或者基金組織參股或控股涉農P2P平臺,為“三農”領域引入更多的資金。
2.加強與商業銀行戰略合作
當前,一些大型的涉農金融機構在農村地區發展較早,擁有自己的渠道和網點,且自身的資金雄厚。所以大型涉農金融機構與涉農P2P平臺合作并不能達到雙贏的效果。近年來,商業銀行越來越關注農村市場的發展且自身在農村地區設立網點較少,所以二者相互合作能夠實現雙贏的效果。一方面,商業銀行在農村地區設立網點成本過高,覆蓋面不廣,與P2P借貸平臺合作可以增加貸款渠道,在客戶營銷、銀行卡支付結算、貸款催收等方面實現突破。另一方面,P2P借貸平臺與商業銀行合作可以獲取雄厚的資金支持,提高自身的信譽度和知名度,提高業務拓展能力。
3.完善加盟商體系建設
加盟商與涉農P2P借貸平臺相互影響,所以要加強對加盟商體系的建設。(1)加強對加盟商的管理與培訓。目前加盟商主要以小貸公司、民間投資公司和擔保機構組成。這些機構的資金問題、內部管理、企業素質、風險意識都存在許多問題。所以涉農P2P平臺應加強對小貸公司、民間投資公司和擔保機構的培訓和管理,例如提供必要的技能、資金、風控培訓和系統支持,傳遞平臺的經營理念,使平臺和機構實現共同發展壯大。(2)完善對加盟商的激勵約束機制。涉農P2P平臺與加盟商之間存在利益分配關系,加盟商的信譽度、資質越高,利益分配比例越高。所以涉農P2P平臺應制定合理的利益分配制度,對加盟商實行激勵和約束的雙重管理。(3)依托加盟商做好品牌宣傳與推廣。農民文化程度普遍較低,金融意識薄弱,對P2P網絡借貸了解不夠。加盟商了解當地農民生產生活習慣,可以有針對性的在農村地區進行宣傳推廣。(4)是鼓勵加盟商探索創新抵質押擔保方式。支持加盟商因地制宜,挖掘盤活農民的資產,在試點地區嘗試開展兩權抵押,確保平臺經營風險可控。
【關鍵詞】“三農”;農村經濟發展;問題;對策
我國的農村經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我國用世界上百分之七的土地養活了百分之二十一的人口,解決了接近14億人口吃飯穿衣的問題,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我國農民的收入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也水漲船高,農業、農村、農民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近幾年來,中國農村社會空心化嚴重、農業生產水平不斷下降、農民增收困難等諸多問題日益顯現,為“三農”事業的發展、新農村建設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帶來了巨大的挑戰,這些問題的解決對于農村經濟可持續、健康發展至關重要,也是涉農工作的突破口。
一、農村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農業生產基礎設施不完善
1、水利設施破舊。長期以來,在中國農村,很多的水利實施成為擺設,有的還得到人為的破壞而未能給及時的修繕,導致水利設施的抗旱、排澇等功能逐步丟失,大量的塘壩、小型水庫等水利實施投入不足,農業生產基本上靠“天”吃飯。
2、基本農田遭到破壞。農田是農民口糧保障基礎,也是農村經濟發展最重要的基礎條件之一,但在經濟利益的驅使下,中國鄉鎮一級的政府大肆搞工業園,發展工業獲取財政稅收,為了獲取工業發展所需的土地,不得不將手伸到基本農田,將基本農田直接或變相的變更為工業用地,導致農業生產用地越來越少,農業生產產出不斷降低,“十八億畝農田”岌岌可危,紅線已經被超越。
3、農業生產配套措施嚴重不足。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農業生產越來越不被重視,農業生產所需的道路、供電、水利、信息化建設等配套措施嚴重不足,農業生產基礎十分脆弱。
(二)農村集體經濟基礎脆弱
發展農村集體經濟是提高農村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確?!叭r”事業穩健發展的基礎,是文化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舉措,但長期以來,農村集體經濟基礎十分脆弱,抗市場風險能力低下,經不住市場風雨的考驗,很多的農村集體經濟融資困難、經營不善,面臨關門歇業,甚至有的背上沉重的債務抱負,成為制約農村經濟發展的“攔路石”。從中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軌跡看,大多數農村集體經濟撐不過五年,鮮有華西村、南山村這樣成功的案例。
(三)農村土地政策不合理
農村社會空心化的問題日益嚴重,很多的農村青壯年都外出進城務工,農村人口逐步被轉移到城鎮,從事農業生產的人員大多數是婦老病弱,大量的農田被限制,嚴重阻礙了農村經濟的發展。盡管我國已經出臺了土地流轉制度,但這項制度仍然不成熟,不科學,不完善。在農村,很多的村民寧愿落荒,也不愿意將自己家的土地流轉出去,因為流轉土地的政策不透明,產權不清晰,收益分配不明確。
二、推動農村經濟發展的對策
(一)加大農村經濟發展基礎設施投入
基礎設施是農村經濟發展的雙翼,完善的基礎設施能夠讓農村經濟發展水平得以迅速提升。因此,我國的各級鄉鎮政府應高度重視農村經濟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對農村基礎設施的投入,主動承擔起農村經濟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的責任和義務,重點做好農村道路、農村通信、農村信息化建設、農村供電、農村水利設施的投入,不斷改善農村經濟發展條件,將每一分財政資金都花到“農村經濟發展基礎設施”這個刀刃上,為農村經濟發展保駕護航,提供政策上的、資金上的支持。
(二)增強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實力
發展和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實力,是確保農民增收的關鍵所在,也是推動新農村建設、在農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因此農村基層管理者贏想盡一切辦法來搞活農村集體經濟,增強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實力,從而更有力的推動農村經濟不斷發展:
1、采取多元化模式。在農村集體經濟發展過程當中,鼓勵有實力的農民開展合作社模式的集體經濟發展,采取多元化發展模式,比如建立特色種植合作社、特色養殖合作社、工藝品加工合作社等,引導農村集體經濟“百花齊放”,增強市場抗風性的能力。
2、采取規?;l展模式。規?;l展能夠彰顯規模效益,從而帶來一個上下游和終端消費完成產業鏈的形成,對于農村經濟發展來說可以說是如虎添翼?;鶎余l鎮政府要大力培育農村集體經濟龍頭企業,依靠龍頭企業來吸引更多的投資,使得農村集體經濟發展逐步走上產業化、規?;?、集約化發展,不斷壯大農村經濟發展的實力。
3、加強政策扶持力度。農村集體經濟發展離不開政策支持和資金支持。作為鄉鎮政府,要積極主動的加強與農村信用社、農行、農業發展銀行、村鎮銀行等涉農金融機構的協調溝通交流,提供政策支持,為農村集體經濟提供更多的融資貸款,確保農村集體經濟“供血充足”。
(三)提高農業生產力
農業生產是農村經濟的基礎和“秤砣”,有著“四兩撥千斤”的作用,鑒于農村農業生產基礎薄弱,人才匱乏的問題,我們要加強勞動力的培訓工作,加大農村實用技術的培訓力度,定期組織開展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讓農村留守人員掌握一技之長,提高他們的農業生產能力,幫助他們掌握一技之長,提高農業生產效益,增強農業生產的連續性和可持續性,提高農業生產力,推動農村經濟不斷向前發展。
三、結語
總之,我國的農村經濟發展質量不高,速度不快,模式單一,形式粗放,體量不大,還存在著空間狹小、資金和政策短缺、勞動力素質不高、人才匱乏、基礎設施薄弱等一系列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嚴重制約著農村經濟的發展,因此我們必須高度重視農村經濟發展工作,將農村經濟發展提升到國家安全、社會和諧穩定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高度上,大力支持、扶持農村經濟發展,讓農村經濟發展突破瓶頸,跨越式、穩健發展。
作者簡介:郝琛瑋(1987-),女,漢族,湖南衡陽,研究生在讀,湖南省衡陽衡州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主要從事金融行業工作。
參考文獻:
一、當前農村幼兒教育存在的普遍問題
1.農村家庭幼兒教育觀念薄弱。在農村,傳統農業文化的影響根深蒂固,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農民的觀念,使得農民的觀念相對傳統和保守,制約了農村幼教的發展。在這種環境下,農民自給自足,自己完全可以在家照看孩子,沒有必要讓別人來照看孩子,幼兒教育對他們來說是可有可無的。此外,大部分農村父母的文化程度較低,加之忙于工作和農活,無暇顧及孩子的教育問題。他們對幼兒接受學前教育的愿望不夠迫切,在觀念上也很難意識到兒童早期教育對其一生的價值。
2.農村幼兒發展投資不足。長期以來,農村幼兒發展的經費一直不足,政府對于農村幼兒教育的投資不足,導致農村幼兒教育不具體的現象時有發生。就目前情況來看,在政府的學前教育整體投資當中,只有百分之一左右投入到了幼兒教育中,與國際水平相差甚遠。這些僅有的幼兒教育資金并沒有完全應用到農村的教育活動中,而農村的幼兒教育收費還會受到農村經濟發展水平的限制。對于一個貧困的農村,農民不能接受正常的幼兒教育費用,這就使得農村的幼兒教育缺少經費的支持,無法像城市的幼兒教育那樣正常發展。
3.農村幼兒教育師資力量薄弱。城市的幼兒園會有幾名教師,而農村的幼兒園一般就只有一名教師,并且很少有專業的幼師。農村的幼兒教師也很少有機會接受繼續教育,增加他們的知識。農村幼兒教育師資力量薄弱的問題很明顯,大部分農村的幼兒園教師有小學化教育傾向,農村的幼兒教育難以讓孩子們在幼兒教育學習中學到豐富的知識,從多方面鍛煉提高。
4.農村幼兒教育缺乏科學合理的方法。當前我國大部分地區特別是農村地區,幼兒教育中缺乏科學合理的管理制度與工作制度,幼兒教育各種機制不健全,缺乏相關的制約與監督機制,幼兒園辦學的目的是為了謀取經濟利益,而不是促進幼兒的發展,工作觀念與工作制度都有待完善,認為幼兒教育就是幫助家長帶孩子,孩子不出安全事故即可,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幼兒教育的長遠發展,教育水平難以得到有效的提升。
二、農村幼兒教育發展對策分析
農村幼兒教育的發展水平,直接關乎著該地區生活的幼兒發展。從總體上看,農村幼兒教育普遍存在的問題有機構不健全、幼兒教育管理制度不完善等重要問題,導致教育管理工作者將眼光都放到了義務教育上,相對來說冷落了學前教育。當前,農村幼教事業是機遇與挑戰共存,教育工作者必須客觀看待當前面臨的困境,抓住跟下的機遇,大力發展幼兒教育。
1.改變家長落后的教育觀念與認識。孩子教育的第一啟蒙者是家長,其次才是學校、因此家長一定要改變自身落后的教育觀念,為孩子的未來著想。要改變農村家長的幼兒教育觀,就必須對幼兒教育的重要性進行宣傳,使農村地區的家長們更關注幼兒教育,從而對幼兒教育投入更多的精力和心血。除了要對農村幼兒教育的重要性進行宣傳之外,當地政府還應當注意對家長的教育價值觀進行轉變,在取得群眾的支持后,在基層打下良好的幼航逃群眾基礎,通過科學的教育方法、教育手段等,轉變家長的教育觀念,提高幼兒家庭教育的質量。
2.增加對于農村幼兒教育的經費投入。教育有利于提升人類的文明程度,弘揚真、善、美,有助于促進社會和諧,更有利于推動國家經濟、社會的發展。因此國家應該積極重視教育事業的發展,對于教育發展比較落后的農村地區,要大力扶持,尤其是農村幼兒教育,要讓每個孩子都能在適齡階段進入幼兒園,接受教育。加大農村幼兒教育的資金投入,必將改善農村幼兒教育落后的教學設施,這對于提高農村幼兒教育的水平與質量是非常重要的。
3.建設一支素質好、結構合理、數量充足的農村幼兒教師隊伍。一是要全面推行園長、教師、保育員、保健醫生、食堂工作人員持證上崗制、上崗培訓制和全員聘用制。針對當前小學富余教師較多的實際,可以在小學選擇一些符合幼教任職條件的人員,通過專職培訓,取得幼師上崗合格證書以后,充實到幼兒園任教。要建立幼兒教師培訓機制,將幼兒教師培訓工作納入教師培訓規劃,納入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管理范疇,做到有計劃、有經費、有考核。組織和鼓勵幼兒教師參加學前教育學歷提高培訓,培養一批幼教骨干隊伍。二是對幼兒教師建檔立卡,從政治思想、工作態度、文化專業水平、教學技能等方面定期考核,對長期不達標者應責令其離崗學習。三是鼓勵專業人才充實幼教隊伍。應制定優惠措施,廣泛宣傳,積極爭取,吸引有專業知識和專業水平的幼兒教師,帶動幼教事業的發展。
4.完善農村幼兒教育的教育機制。作為我國各種類別的教育之中最為基礎性的教育,幼兒教育應當是我國教育體系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其教育體制中存在的問題應當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我國的各級政府及下屬的職能部門應當通過制定本地區幼兒教育的發展規劃,將其納入地方經濟與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將幼兒教育提上政府議事日程并將其作為政績考核內容等手段,確保幼兒教育的普及率及教育質量得到保障。
三、結語
雖然現在農村的經濟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但仍然沒能跟上社會經濟發展的整體速度。加強農村的經濟發展,使農村經濟發展與城市發展水平相匹配是維護社會和諧的重要實踐。
二、農業及農村經濟發展現狀
總體來說,農村經濟在穩步發展,農民收入在繼續增加。稅費改革取消農業稅和糧食補貼的發放到位進一步減輕了農民的負擔,也調動了農民種糧的積極性。
農業的科技含量明顯提高,農業結構調整初顯成效。一是農業適用技術應用面擴大,地膜覆蓋、配方施肥、秸稈綜合利用,機械精播面積不斷擴大;二是優質農產品的比重上升,種植結構得到了進一步優化,發展優質的專用糧食基地,對農業產品的銷售實施訂單化管理,蔬菜、瓜類、油料等經濟作物面積不斷擴大,普通糧食作物繼續萎縮;三是優質畜產品明顯增加;四是林果業發展迅速,經濟林、用材林、生態林的面積大幅度增加。
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在進一步加強。近年來,在農村加快了其沼氣養豬,鄉村的道路,人畜飲水問題,節水灌溉和農田水利基礎設施等方面的建設。非公有制經濟快速發展,其結構趨于多元化。對外推介力度不斷加強、投資環境不斷優化、優惠政策不斷落實。勞務輸出不斷擴大,勞務經濟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通過外出務工就業信息、培訓農民工的技能和中介服務,引導農民工有序流轉,提高農民的擇業能力或水平。外出務工已成為農民增加收入的重要渠道,拓展了農民外部的增收空間,對農民增收貢獻率較大。農民的負擔明顯減輕。土地延包政策得到了落實,農村稅費改革也進行得十分順利,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效。
不斷加大對農村各項社會事業的投入力度,促進了農村經濟和社會的協調發展。對農村教育、科技、衛生、文化等事業加大了經費投入,這逐步縮小了城鄉社會事業發展之間的差距。開展了農村合作醫療,改善了農村的醫療條件。開展的“文明村鎮”“文明戶”“科技下鄉”等活動在農村形成了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移風易俗、蔚然成風。
三、農村經濟建設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第一,農業產業化程度不高,農村和農業結構矛盾依然突出表現在:思想不解放、保守,當某些項目需要資金時希望政府給予扶助,“等、靠、要”的思想嚴重;二是農產品種植結構單一,科技扶持的力度不夠,農產品附加值低,市場競爭力不強;三是林牧業在農業總產值中比重不高,農村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發展緩慢,沒有發揮主導產業的優勢,導致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的收入增幅較慢。第二,基層債務負擔重。財政收入減少造成對農村經濟和社會事業的支出減少。各村失去了原來的村提留收入,又沒有創收渠道導致對發展經濟投入資金減少,農村經濟負重前行,是制約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第三,農資漲價過快。由于農資價格上漲過快加重了農民的負擔,在一定程度上讓中央的涉農優惠政策打了折扣。第四,輸出的勞務人員的整體素質不高。一些地方的青壯年外出打工,收效較大,但普遍存在文化差異大、技術水平不高的現象。他們主要在建筑工地打工或從事于餐飲行業等,從整體隊伍來看素質不高,影響了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第五,農村公共事業投入不足。對農村教育事業的資金投入不夠,農民缺乏科技知識和精神文化生活。
四、大力發展農村經濟的對策
(一)加快農業結構調整步伐,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重點在農業,焦點在農村。作為農業鄉,“民不富則鄉不興”。因此必須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進一步加大對農業結構的調整力度,強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一是立足本地區實際,發揮區域優勢,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發展高效農業和特色農業,要把優勢農產品做大、做強,增強其市場競爭力。擴大經濟作物的種植面積,壓低品質差、市場滯銷糧食作物的種植面積,促進農產品種植結構的進一步優化。二是以規模化養殖為重點,加快優質農產品生產加工基地建設,這是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途徑。要大力發展規模經營,優化區域布局,搞好農產品深加工,吸引農村富余勞動力從事畜牧養殖業,增強企業輻射和帶動能力。
(二)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推進工業化進程
工業化是振興區域經濟的必經之路,實現跨越式發展的跳板和撐桿,“工業興則鄉興,工業強則鄉強”,這已被許多地方的實踐證明,而招商引資進行資源共享則是加快工業化進程的有效途徑。一方面要把發展非公有制經濟作為振興經濟的突破口,堅持放心和放手的原則,鼓勵和支持個體、民營等經濟形式在數量、規模、效益上取得突飛猛進的進步。另一方面要加大招商引資的力度,立足做大項目,進一步優化經濟發展環境,改善投資條件,整頓和規范市場秩序,創造良好的政策、法制、服務和輿論環境。發展農村經濟要加大自我推介力度,立足優勢在資金、技術、人才等方面支持企業,拓寬企業的融資渠道,解決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促進非公有制經濟沿著健康的道路發展。要以發展壯大優勢產業為核心,用先進技術改造傳統產業,提高其檔次水平,盡快打造競爭力強的骨干企業,使其形成優勢企業,提高其在市場中的競爭力。
(三)強力推進城鎮化,加快其城鄉一體化進程
“三農”問題一直是困擾經濟發展、社會公平、實現現代化的核心問題之一。解決“三農”的問題的根本出路在于減少農民的數量,使農村富余勞動力向城鎮轉移。城鎮化有利于工業產業的聚集,也有利于服務行業的成長和農村勞動力轉移。同時城鎮化為工業化提供載體,為農業產業化創造條件,城鎮化進程的快慢,直接影響經濟發展的速度和質量。將鄉鎮企業和城鎮規劃有機地結合起來,發揮集體作用和輻射作用,綜合利用資源,提高其經濟效益。
(四)做好對外勞務輸出工作,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牢固樹立抓勞務輸出就是抓經濟水平,抓勞務輸出就是抓農村人員的增收,抓勞務輸出就是抓就業,抓勞務輸出就是抓開放的觀念。加強市場建設,為居民提供信息服務;加強培訓務工人員的技術,提高他們的素質和勞務技能,提高其就業增收能力;加強教育引導,保證他們有序流動;避免盲目外出、無功而返,變無序輸出為有序流動;對外出人員回鄉創業進行引導,就近消化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
(五)落實中央在農村的各項政策,促進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
一是加強農村各項事業建設的投入力度。二是通過工業化、農業現代化、城鎮化等方式實現經濟的多元化,廣開創收渠道,化解基層債務,增加其財政收入。加大對經濟發展的投入力度,調動干群干事創業的積極性。加大對農資市場的監管力度,完善農資流通渠道,降低農資價格,切實給農民減負。相關部門要穩定農村土地承包關系,落實涉農優惠政策,保障農民的合法權益,以保障社會大局的穩定。
加快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產業化、統籌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根本途徑,也是從根本上解決“三農”問題和發展農村經濟的主要途徑,促進農村經濟快速而健康的發展,為提前實現小康社會的目標奠定堅實的基礎。
五、結束語
在農村中小學教師隊伍中,近年新開設的小學英語課程的教師隊伍最為薄弱?,F階段,我國的農村小學英語教學還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與其他學科相比,農村小學英語教師資源匱乏,學歷達標教師短缺,轉崗教師仍然占有很大的比例,農村小學英語教師的專業化發展程度遠遠不能滿足小學英語教學的需要。因此,提高農村小學英語的教學質量,關鍵在于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促進農村小學英語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提高農村小學英語教師這一群體的整體素質。
1.農村小學英語教師專業化水平低下的原因
1.1 教育界的各級領導對農村小學英語教學重視不夠。教育界的各級領導受傳統思維的影響,還認為英語教學應是初中才要重點學習的課程,小學開設英語課程也就是應付上級的要求,認為語文和數學才是主課,英語只是一門"副業",甚至連體育課都不如,致使課時分配上不足,師資的配備也不到位。很多小學的領導對英語知之甚少,平時接觸英語的機會也很有限,甚至都有恐懼的心理。領導的態度也必然影響到教師的教學態度,很大程度上也必然影響到其自身的專業發展。
1.2 農村小學英語師資嚴重不足。在農村小學,嚴重缺乏小學英語教師。有的山區學校由于沒有英語教師,是幾所學校共同用一名英語教師,或者有的學校是隔周上一次英語課。小學英語教師的年齡結構和學歷層次還遠遠不能滿足基本英語教學的要求,中青年教師占絕大多數,35歲以下的教師占到83%。學歷結構還是以大專和中專為主,很少有英語專業本科的畢業生來參加農村小學英語教學的工作。
1.3 落后的教學評價體制也制約了農村小學英語教師的專業發展。在實施新課程改革,重視素質教育、生本教育的今天,對于教師評價不能僅限于學生的分數,而應該更多地注重學生的學習技能、學習興趣的培養,引導小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英語的習慣。但是在很多農村小學,家長和領導只是把分數作為衡量教學成績的唯一標準,甚至和教師的評獎評優、職稱晉升相結合,這必然把教師的專業發展引向歧途。
1.4 英語教學設備簡陋。由于領導的不重視和財政投入的不足,在很多學??床坏饺魏斡⒄Z教學必備的設備。雖然有錄音機、電視機等基本教學設備,但是真正能用的卻不多。很多教師因為錄音機的破舊,在教學過程中就直接不讓學生聽了,在小學英語教學階段非常重要的聽力內容就這樣被刪除了。
1.5 農村小學英語教師落后的教學觀念也制約了其自身的專業發展。教育理念是影響教師專業發展的主要因素,是影響課堂教學的主要因素,也是教育科研能力發展的關鍵因素,它決定著教師的課堂教學模式和課堂教學行為,反映著教師課堂教學方法的靈活性、教學手段的多樣性和課堂活動的豐富性。而農村小學英語教師教科研能力差,外語教學理論知識和教學法知識欠缺,教學方法單一,經驗不足,不了解語言學習規律,教育心理學知識缺乏,不能按照小學生的特點和認識規律設計教學環節、安排教學活動。
2.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我覺得我們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2.1 基層領導要高度重視農村小學英語教學?!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2010-2020)》指出:教育大計,教師為本,要以農村教師隊伍為重點,提高中小學教師隊伍素質,加強農村中小學薄弱學科教師隊伍建設。在這一背景下,基層教育領導也充分認識到了農村小學英語教育的現狀和小學英語教學的重要性,把小學英語放到和語文、數學同等重要的位置來看待。如此,小學英語教師的專業發展必然如日中天。
2.2 城鎮教師和農村教師互換交流。在教育部門的領導下,城鎮教師和農村教師可進行互換交流。把真誠優秀的教師交流到農村,農村的教師也可以到城鎮,在大環境下提高自己的專業素質。這樣會全面提升農村教師的專業素質,也能很大程度上縮小城鄉差異,達到教育資源的均衡化。
2.3 規范完善農村小學英語教師繼續教育體制,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在教育部門進行的各類繼續教育或培訓中,應該向農村小學英語教師傾斜,放更多的人數在農村小學英語教師中,或者針對農村小學英語師資的薄弱性開展專門的繼續教育或者培訓,有針對性地對其培養、培訓,促進其更好更快地發展。同時,地方教學行政部門也應加大農村小學與地方高校的聯系,充分利用高校優秀的外語教育資源。
2.4 加強自身的教學反思,逐步積累經驗,促進自我發展。美國學者波斯納提出:教師成長=教學經驗+教學反思。教師的成長是一個不斷總結教學經驗、反思教學實踐的過程。教學反思能很好地認識到教學中的不足,及時彌補,也可以根據教學效果來總結經驗,在此基礎上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形成良好的思維模式,同時也可以提升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提高小學英語教學質量的同時也促進了自身的專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