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保險和風險管理的關系
時間:2023-08-16 17:04:1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保險和風險管理的關系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當前壽險公司風險管理的主要問題
一是風險管理意識不強。目前風險防控意識尚未在壽險行業內真正形成,在業務發展上,注重規模速度,強調數量增長,忽視質量改善。在發展戰略上,為達到暫時優勢,注重短期行為,忽視長期隱患。在執行制度上,不能很好地履行崗位職責,對易發生風險的業務部門,“以習慣代替制度,以信任代替原則”現象仍然存在。在企業文化建設上,堅持唯業績唯保費論英雄等等,這些現象反映出部分壽險公司風險管理理念淡漠,如不加以改進,將貽害無窮。
二是風險管理制度落后、管理手段單一。風險控制制度尚不健全,對業務操作人員的責任和權限缺乏有效控制,對可能存在的風險缺乏具體的防范措施,重要部門和要害崗位人員定期輪崗換崗制度難以落實到位,個別部門、崗位之間缺乏有效制衡的約束力,容易造成風險隱患甚至誘發腐敗。內審、事后監督等部門對決策管理層和同級部門負責人的權力缺乏有效制約,導致“控下不控上”的現象普遍存在。同時,普遍缺乏科學先進的技術管理手段,尚未建立起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統,沒有形成數據集成,不能對保險數據資源進行整合、分析、開發和利用,導致保險業務經營缺乏數理基礎和有效依據,加劇了未來經營風險。
三是風險管理人才不足。壽險業風險管理既包括核心業務管理、投資管理,也包括人力資源、公共關系、法律事務的管理,還包括保險行業風險管理,而在我國,能夠領會、實施全面風險管理的人才在數量和質量都顯不足,培養和引進工作亟須加強?,F有的風險管理人員對自己行業、公司內部的風險管理還做不到全面了解,對國際上發達國家保險業通用的風險管理觀念、方法和技術也比較陌生。
2.完善壽險業風險管理的主要措施
我國壽險公司全面風險管理的總體內容是,深刻把握壽險行業的運營規律,依據公司科學的經營發展戰略和風險管理策略,構建包括信息系統、預警系統、評價系統和控制系統在內的風險管理體系,科學合理地確定公司的風險容忍度,追求風險和收益的動態平衡。使公司在可接受的風險狀態下,始終運行在持續、穩健經營和良性、有效發展的軌道上。
一是強化風險管理的組織建設。 董事會作為風險管理系統的最高機構,對各種風險最終承擔責任。管理風險是董事會的第一要務,要在董事會授權下建立風險控制委員會或獨立的風險管理部門,整合各類業務檢查以及內審、紀檢監察、事后監督等再監督形式,構建“大監督”格局,加強風險管理的組織領導,統一整合各類風險管理資源技術,發揮監督的整體效能,同時明確內部風險控制責任。風險控制涉及到所有管理行為、服務行為和業務行為,涵蓋了所有業務流程和操作環節,覆蓋了所有部門和崗位。同樣很重要的是,必須配置相應的專業人才。如首席風險執行官的設立就是全面風險管理框架下公司治理結構中最大的變革。首席風險執行官(CRO)與首席執行官(CEO)、財務總監(CFO)同為公司的高管,并專門負責風險管理事務。CRO作為最高層的戰略規劃團隊中的一員,他經常向CEO匯報。更重要的是,他可以獨立地、直接地向非執行董事或董事會匯報。CRO不僅肩負著企業全面風險管理的總職責,還負責與監管當局保持聯絡。他可以協調各運營部門,確保全面風險管理的措施落實到位。
二是全面規范風險管理制度流程。全面風險管理流程要從風險識別入手,對企業風險進行全面普查,并進一步進行準確計量和有效的控制管理,不斷檢查調整管理的戰略和執行。包括風險定位、風險識別、風險計量、風險控制和動態監察五步流程。風險定位是確定經營方向的指南,是企業風險管理的基礎,風險定位應根據企業自身的風險應對能力和風險偏好共同決定。企業可以根據自己的目標和價值觀找出適合自己的風險管理戰略目標與風險對策。全面風險識別強調全面,是從公司全面、系統的整體角度認識風險,是對企業風險進行的全面普查和對風險因素間關系的分析;是對整個宏觀經濟運營環境、金融保險行業改革發展方向進行的分析;是對資本市場波動、貨幣市場走勢進行的研究。風險計量需要一個統一的風險尺度,可以利用風險價值(VAR)、經濟價值等風險管理技術方法,對企業整體風險進行計量和資本配置。風險控制是站在企業全局角度,充分利用風險因素的相關性,盡量從產品設計、投資選擇等著手,使風險相互減輕或抵消,使管理措施的成本與風險程度達到“可接受平衡點”,通過選擇最佳的風險管理策略組合,實現風險管理目標。動態監督。全面風險管理是動態過程,需要隨時檢查管理的執行力度和效果并及時反饋,根據修正后的資源配置計劃,重復上一個流程進入下一個管理周期。
(一)風險導向內部審計釋義
風險導向內部審計突出“風險”二字,要求內審人員在整個審計過程中都要以降低風險為導向,在審計項目計劃制定階段對被審計機構進行風險分析,確定審計范圍和審計重點;在審計項目實施階段,以降低風險為導向實施各類審計程序,對企業各類業務和控制實施獨立評價,并針對發現的重大風險和內控缺陷提出審計建議。風險導向內部審計與企業內控體系建設相伴相生,它以風險管理為基本理念,既是基于降低審計風險,又是為了降低企業的經營管理風險,是企業總體風險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歸納而言,風險導向內部審計主要有以下特點:
(1)風險導向審計的首要目標是評估與改善風險,不僅關注風險管理,同時也是風險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試圖通過風險規避、風險轉移、風險控制等有效的風險管理手段來提高組織整體的效率和效果。
(2)風險導向審計的視野較為寬闊,從被審計機構經營風險分析入手,全面剖析被審計對象的風險水平、經營環境和誠信程度等,審計范圍、深度和廣度都大大擴展。
(3)風險導向內部審計重心前移,把審計起點設為風險評估,并將風險評估作為重心工作,全面了解被審計單位的基本情況及面臨的經營環境。
(4)風險導向內部審計要求更高的審計技術,引入風險管理工具和最先進的審計技術,并要求在審計程序和方法上與特定審計環境相適應,針對不同的風險領域和業務環節以及特定的審計目標實施個性化的審計程序。
(二)企業風險管理與風險導向內部審計的關系
風險貫穿于企業經營管理的各個環節。企業內外部經營環境千變萬化,業務流程和經營管理錯綜復雜,任何偏離預期的變化都會導致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失敗。而企業風險管理,正是根據決策管理層的風險偏好,結合風險承受度及風險預警能力,對企業內可能產生的各種風險進行識別、評估和分析,并及時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范和控制,以最大限度為企業提供安全保障的一種管理方法。那么,企業風險管理的效果如何呢?這就需要專業的監督、評價與改進?,F代風險導向的內部審計承擔了這一職責,其實質就是在企業風險管理基礎之上的再監督,其目的是強化并促進企業風險管理更加規范有效。可以說,風險導向審計與企業風險管理是相輔相成的,風險導向審計是企業風險管理的一個重要手段,通過評價和發現風險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并促其有效整改,進一步促進風險管理的規范和發展;反之,風險管理內容的不斷豐富和風險管理手段的不斷創新,也推動著現代風險導向內部審計和手段的提升與發展。根據英國與愛爾蘭內部審計協會頒布的“風險導向內部審計”立場公告(PositionStatement),在風險管理水平的較低級別,如未采取任何正式風險管理方法的風險暴露階段,內部審計只能以協助采用風險管理方法為目標,并在審計風險評估的基礎上開展內部審計;在風險管理融合的較高階段,內部審計完全可以將風險管理過程作為審計對象,在管理層對風險評估的基礎上進一步推進內部審計??梢?,以風險為導向的內部審計應該結合企業的經營特點和風險管理水平,合理確定具體的審計目標和方法,從而更有效地發揮內部審計在企業風險管理方面的作用。
二、實證分析:風險導向內部審計在保險公司證券投資審計中的應用
(一)保險公司證券投資業務風險特點與分析
1.保險公司證券投資業務面臨的內外部風險保險公司證券投資業務具有較高的風險性,對保險公司證券投資業務進行內部審計,首先就是要確定其面臨的內外部風險,并逐一進行評價與分析。從保險公司面臨的外部環境看,證券投資業務面臨的風險主要包括政治風險、市場風險、行業政策風險及信用風險等;從保險公司證券投資業務的內部環境來看,面臨的風險主要包括資產風險、戰略風險、操作風險、聲譽風險及流動性風險等。
2.保險公司證券投資業務風險的具體評估在分析保險公司證券投資業務可能面臨的主要風險后,還應對其業務運行與管理過程的潛在控制點和風險點進行識別與分析,并考慮風險的重大性和可能性。保險公司證券投資業務面臨的最重要、最具有投資業務典型性的重要風險領域及其主要風險因素。在識別風險的基礎上,還要通過分析判斷各類風險發生可能性的大小、發生的條件、對實現工作目標的影響程度等,以綜合確定風險等級。風險評價可以采取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方法。定量方法如可對風險程度進行1、2、3之類的評分,定性方法一般指文字描述。
(二)以風險為導向實施保險公司證券投資業務審計的關鍵點
近年來,保監會、證監會等監管機關出臺了一系列規章制度,對保險公司風險管理、合規管理及保險投資業務的具體操作要求進行了規范。這標志著保險企業進入全面風險管理和合規經營階段,保險企業對于風險管理的認識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目前國內大多數保險公司在外部合規監管部門的要求以及自身業務發展的需要下,搭建了全面風險管理的組織架構,設置了專門的風險管理部門,建立了更加完善的投資風險控制制度、業務管理規則等,逐步形成了事前風險控制、事中風險控制防線與事后風險控制相結合的全面風險管理架構,內部審計也具備了充分發揮第三道防線作用的必要條件。具體而言,以風險為導向對保險公司證券投資業務實施內部審計重點應關注以下內容:
1.以風險為導向制定審計計劃,明確審計項目和審計范圍。審計部門在制定審計計劃時,應圍繞保險投資發展戰略,結合監管要點,重點關注董事會和公司管理層關注的流程和控制點,并對保險投資面臨的主要風險進行初步識別和綜合評估,充分考慮組織風險、管理需要和審計資源等因素,在此基礎上制定證券投資業務審計規劃和計劃。
2.以風險為導向編制審計方案,明確審計方向和審計內容。在制定證券投資審計方案時,應對保險公司證券投資的相關風險要素進行全面系統評估,了解證券投資的業務流程及其內外部環境,評估各流程、各環節風險點,據此確定重點審計內容。
3.以風險為導向執行審計程序。在執行審計項目過程中,審計人員應將風險導向理念滲透于審計實施的全過程,增強風險審計意識,把風險管理意識和方法融入到審計實施全過程中。在審計方案的引領下,審計人員可以將時間和精力集中于風險較大或可能存在重大問題的證券投資領域,嚴格執行審計程序,以風險識別為基礎,通過風險評估、分析性復核、控制測試、實質性測試等方法,發現證券投資過程中的風險控制的漏洞和薄弱環節,以便將審計風險控制在既定范圍內。
4.以風險為導向編制審計報告。應對保險公司證券投資業務的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狀況進行總體評價,對發現的具體問題進行定性和定量的評估和分析,指出問題、分析原因、提出對策和建議。
三、審計實務探討:保險公司證券投資業務內部審計實施要點
根據保險公司證券投資業務重要風險領域及其風險特征,與前文第三部分風險分析所列五大內容相對應,內部審計應著重關注以下幾方面內容:
(一)財務會計控制目標與審計重點
1.是否建立并實施規范的會計核算流程,及時、準確、完整編制財務報表,確保會計信息的可靠性、真實性和對外披露的準確性。
2.是否建立嚴格的審批制度和預算控制制度,明確預算的編制、執行、分析、考核,及時分析和控制預算差異,控制費用支出,確保預算的執行。
3.是否妥善保管公司各類資產,及時登記,定期盤點,及時對帳,確保各項資產的安全和完整。
4.是否對資金運用專戶進行統一管理和運作,專戶的設立符合資產委托方的要求,及時掌握資金頭寸的變化,資金劃撥是否符合專戶資金運用的要求和具體投資業務的要求。
(二)投資決策控制目標與審計重點
1.是否建立完善的投資決策組織架構,制定透明、規范的投資決策程序和議事規則,投資決策流程是否包括研究、論證、決策、實施和報告等內容。
2.是否建立健全相對集中、分級管理、權責統一的投資決策授權制度,對授權情況進行檢查和逐級問責。
3.投資決策是否嚴格遵循國家法律法規和公司的規章制度,符合保險資金運用的投資范圍、投資限制等要求。公司投資決策是否有充分的依據及書面記錄,有關責任人是否在記錄上簽字,重要投資決策是否有詳細的研究報告;投資品種的選擇標準是否合理并定期評估調整。
4.是否兼顧資產與負債的匹配。
5.是否建立了相關的監督機制,保證投資的安全性與投資渠道、投資比例的合法合規性。
(三)投資操作控制目標與審計重點
1.是否建立獨立的交易部門和規范的投資操作流程。所有投資指令是否都經交易部門審核,確認其合法合規后予以執行。
2.是否對業務經辦人員建立了有效的監督和制約機制,談判、詢價應與交易執行相分離,密切監控交易過程中的談判、詢價和簽訂等關鍵環節。
3.是否建立交易監測系統、預警系統和反饋系統,嚴格控制投資過程中各種交易風險,確保投資交易的順利進行。
4.是否建立并有效執行嚴格的公平交易制度,確保不同性質或來源的保險資金的利益能夠得到公平對待。
5.是否建立完善的交易記錄制度,每日的交易記錄應及時核對并存檔。
6.場內投資(股票、基金、債券)是否實現投資與交易職能相互分離,是否建立并實行集中交易制度,是否建立對日常投資比例的監控機制,保證投資比例符合相關監管部門和公司的規定。
風險評估是保險風險管理的重要職能,也是保險公司在經營過程中極易被忽略的領域之一。近年來,重大自然災害及意外事故頻發,單一事故造成的損失巨大,雖然事故發生后保險公司根據保單約定進行了積極的賠付,但事前的風險管理與評估工作仍未能引起足夠的重視。筆者在與各保險公司人員進行交流過程中了解到,從認識上各保險公司都能夠意識到風險評估工作的重要性,但在具體開展工作的過程中,除了風控經費不足之外,更重要的是對風險管理的思路、流程以及方法認識不清,尤其是面對各種風險時,把握不住重點,存在畏難情緒,所開展的風控工作也僅限于現場識別風險,缺乏統一的風險評估思路,所取得的成效不大。通過對保險承保風險特征的分析,保險風險存在大量風險與同質風險的特征。因此,在風險管理過程中引入標準化的思路,將保險的風險評估過程標準化,按照標準化的要求對風險進行識別、分析和評價,對于有效提升我國保險公司的風險管理水平,降低風險事故的發生的概率具有積極的借鑒意義。
二、保險風險及標準化的概念特征
(一)保險風險的特征
保險是分散風險、消化損失的一種經濟補償制度。從風險管理的角度看,保險是風險管理的一種方法,或風險轉移的一種機制。通過保險,將眾多的單位和個人結合起來,變個體對付風險為大家共同對付風險,從而提高風險損失的承受能力。保險的經濟補償制度,既是風險的集合過程,又是風險的分散過程。保險公司通過保險將眾多投保人所面臨的分散性風險集合起來,當發生保險責任范圍內的損失時,又將少數人遭受的風險損失分攤給全體投保人,通過保險的補償或給付行為分攤損失或保證經營穩定。保險風險的集合和分散應具備兩個前提條件:一是大量風險的集合體。保險在于集合多數人的保費,補償少數人的損失。大量風險的集合,是基于風險分散的技術要求,也是概率論和大數法則原則在保險經營中得以運用的前提。二是同質風險的集合體。所謂同質風險,指風險單位在種類、品質、性能和價值等方面大體相近,如果風險不同質,那么風險損失發生的概率就不相同,風險也就無法進行統一集合與分散。此外,不同質風險損失發生的頻度、幅度也不同,若對不同質的風險進行集合與分散,極容易導致保險公司財務的不穩定。
(二)標準化的基本概念
根據標準化法條文解釋,標準化是“在經濟、技術、科學、及管理等社會實踐中,對重復性事物和概念通過制定、實施標準,達到統一,以獲得最佳秩序和社會效益的過程”。因此,凡具有多次重復使用和需要制定標準的具體產品,以及各種定額、規劃、要求、方法、概念等,都可作為標準化的對象。標準化的對象一般可分為兩類:一類是標準化的具體對象,即需要制定標準的具體事物;另一類是標準化的總體對象,即各種具體對象的總和所構成的整體,通過它可以研究各種具體對象的共同屬性、本質和普遍規律。標準化的基本原理包括統一原理、簡化原理、協調原理和最優化原理。統一原理就是為了保證事物發展所必須的秩序和效率,對事物的形成、功能或其他特性,確定適合于一定時期和一定條件的一致規范,并且這種一致規范與被取代的對象在功能上達到等效。簡化原理是為了經濟有效地滿足需要,對標準化對象的結構、型式、規格或其他性能進行篩選提煉,剔除其中多余的、低效能的、可替換的環節,精煉并確定出滿足全面需要所必要的高效能的環節,保持整體構成精簡合理,使之功能效率最高。協調原理是為了使標準的整體功能達到最佳,并產生實際效果,必須通過有效的方式協調好系統內外相關因素之間的關系,確定為建立和保持相互一致,適應或平衡關系所必須具備的條件。最優化原理是按照特定的目標,在一定的限制條件下,對標準系統的構成因素及其關系進行選擇、設計或調整,使之達到最理想的效果。標準化是實現科學管理和現代化管理的基礎,是合理發展產品品種、組織專業化生產的前提條件,是提高產品質量保證安全、衛生的技術保障,也是資源合理利用、節約能源和節約原材料的有效途徑。實施標準化的重要意義是改進產品、過程和服務的適應性,防止貿易壁壘,促進技術合作。
三、保險風險評估標準化的必要性
標準化的目的是為了在一定范圍內獲得最佳秩序和社會效益,通過制定和實施標準,使標準化對象的有序化程度達到最佳狀態。對于保險中的風險評估,不同的主體,甚至同一主體如保險公司內部的不同層級和部門,對其有著不同的理解,關注的焦點也存在差異,造成了各相關方之間的不配合,難于開展對風險管理效果的客觀評價,也就難于達到最佳秩序和最佳社會效益。通過將風險評估活動標準化,為風險管理活動提供一種共同的語言和公式,有了統一的標準,實施風險評估的各相關方就可以使用相同的風險管理過程,有了相同的決策、處理基礎,對風險評估活動持有共同的認識,有利于規范保險的風險管理活動。保險所面對的風險具有“大量、同質風險”的特征,風險評估標準化的過程,也就是針對各類大量同質風險進行科學分析研究的基礎上,結合技術進步的新成果以及實踐中累計的先進經驗,使之相互結合,加以消化、融會貫通、提煉和概括的過程。人們在生產實踐中為了規避風險或減少損失,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也取得了大量的科學技術成果,這些成果和經驗如果以標準的形式來表達,對于保險公司在實施風險評估過程中提高效率具有重要意義。
四、風險評估過程的標準化分析
保險風險評估標準化體系的構建,要基于標準化的統一、簡化、協調和最優化原理,根據保險風險因素的特征,將風險識別、風險分析和風險評價過程中的共性的、重復性的可能導致風險發生的因素識別出來,使決策者及有關各方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各類承保風險,以及現有風險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和有效性,為確定最合適的風險應對方法奠定基礎。根據《風險管理風險評估技術》(GB/T27921-2011),結合保險風險評估的特征,將風險識別、風險分析和風險評價環節中的標準化重點進行逐一解析,分析各環節中需要重點關注的因素和方法,實現風險評估過程的標準化。
(一)風險識別標準化
風險識別是發現、列舉和描述風險要素的過程,也是風險評估過程中的基礎環節。風險識別的目的是確定可能影響保險事故發生的事件或情況,一旦風險得以識別,保險公司應立即對現有的控制措施進行識別。風險識別的范圍包括對風險源、風險事件及其原因和潛在后果的識別,識別的方法包括:1)基于證據的方法,例如檢查表法以及對歷史數據的評審;2)系統性的團隊方法,例如專家團隊遵循系統化的過程,通過一套結構化的提示或問題來識別風險;3)歸納推理技術,例如危險與可操作性分析方法等。此外,也可利用各種支持性技術來提高風險識別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例如頭腦風暴法和德爾菲法等,但無論采用哪種技術,其關鍵是在整個風險識別的過程中要認識到人的不安全行為、物的不安全狀態以及組織管理制度的有效性。
(二)風險分析標準化
在風險分析過程中,重點應當考慮導致保險風險發生的原因和風險源、風險事件的正面和負面的后果及其發生的可能性、影響后果和可能的因素、不同風險及其風險源的相互關系以及風險的其他特性,還要考慮控制措施是否存在及其有效性。為確定風險等級,風險分析通常包括對風險的潛在后果范圍和發生可能性的估計,該后果可能源于一個時間、情景或狀況。在某些情況下,風險可能是一系列事件迭加的結果,或者由一些難以識別待定事件所誘發,在這種情況下,風險評估的重點是分析系統各組成部分的重要性和薄弱環節,檢查并確定相應的防護措施。風險分析的方法可以是定性的、半定量的、定量的或以上方法的組合。定性的風險分析可通過重要性等級來確定風險后果、可能性和風險等級,如“高”、“中”、“低”3個重要性程度。半定量法可利用數字評級量表來測度風險的后果和發生的可能性,并運用公式將二者結合起來,確定風險等級。定量分析可估計出風險后果及其發生可能性的實際數值,并產生風險等級的數值。
(三)風險評價標準化
風險評價將包括風險分析的結果與預先設定的風險準則相比較,或者在各種風險分析結果之間進行比較,確定風險的等級。風險評價利用風險分析過程中所獲得的對風險的認識,對外來的行動進行決策,包括:1)某個風險是否需要應對;2)風險的對應優先次序;3)是否應開展某項應對活動;4)應該采取哪些途徑。依據風險的可容許程度,將風險劃分為如下三個區域:不可接受區域、中間區域和廣泛可接受區域。不可接受區域內無論相關活動可帶來何種收益,風險等級都是無法承受的,必須不惜代價進行風險應對;中間區域內的風險應考慮實施應對措施的成本與收益,并權衡機遇與潛在后果;廣泛可接受區域中的風險等級微不足道,或者風險很小,無需采取任何風險應對措施。
五、結語
【關鍵詞】 水電勘察設計 全生命周期 項目風險管理
傳統水電勘察設計項目的風險管理是分散于項目全生命周期的各個階段,存在著項目各階段的管理條塊分割和風險管理的連續性被割裂的嚴重缺陷。因此,要實現水電勘察設計項目風險管理的系統性和連續性,必須基于全生命周期對水電勘察設計項目進行系統的研究和分析。
1 水電勘察設計項目全生命周期風險管理的內涵
1.1 全生命周期風險管理的概念
水電勘察設計項目全生命周期風險管理是指項目風險管理的全部過程覆蓋水電勘察設計項目全生命周期內的各個項目階段,包括概念階段、開發階段、實施階段和結束階段,從而實現對水電勘察設計項目從啟動到停止整個生命期內風險的有效控制。
1.2 全生命周期風險管理的必要性
在以往的勘察設計項目風險管理實踐中,風險管理模式一是局限于對項目的各個階段進行管理,二是局限于各個項目相關單位分散管理。這種管理辦法不可避免地將水電勘察設計項目運作過程割裂成各個獨立的階段,和水電勘察設計項目和風險因素的連續性和風險管理的持續性相違背。科學的風險管理應該是是一個系統、完整、連續不斷的、閉合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不斷反饋的過程。只有基于全生命周期的風險管理才能解決當前水電勘察設計項目風險管理相對獨立的、相對封閉、條塊分割的問題,從而實現對全生命周期風險因素的有效控制和應對。
2 水電勘察設計項目全生命周期風險管理模型
2.1 風險管理建模的思路
首先,要實現對風險管理各個有關要素的綜合集成,建立風險管理集成平臺。
其次,在風險管理體系集成平臺上,實現全生命周期項目各階段和風險因素的集成,使得項目各階段和項目風險因素成為一一對應的邏輯關系,如圖1所示。
再次,在風險管理體系集成平臺上,實現全生命周期項目各階段和風險管理流程的集成,使得項目各階段和風險管理流程成為一一對應的邏輯關系,如圖2所示。
最后,實現風險管理平臺、風險因素和風險管理流程三方面的集成,來構造風險管理模型。
2.2 風險管理系統模型
3 水電勘察設計項目全生命周期風險管理平臺
3.1 組織機構集成
水電勘察設計項目全生命周期風險管理必然要求建立一個符合全生命周期管理總體目標的風險管理組織形式,來全面考慮全生命周期風險管理問題,是基于全生命周期風險管理的組織保障。
首先,基于全生命周期水電勘察設計項目風險管理組織機構應該由建設投資單位(業主)、勘察設計單位、工程監理單位、施工安裝單位、物料供應單位等多個參與主體共同組建;其次,基于全生命周期水電勘察設計項目風險管理組織機構應該在風險管理經理的統一領導下開展工作,并汲取風險管理專家的意見;最后,根據項目風險管理的任務和內容,風險管理組織機構的內設機構應該包括風險規劃管理部門、風險信息管理部門、風險分析處置部門、風險監控預警部門、風險成本管理部門。綜合上述分析,本文提出水電勘察設計項目全生命周期風險管理的組織架構,如圖4示。
3.2 應對策略集成
盡管風險因素眾多,但是所有的風險因素發生概率有高有低,后果損失有大有小。把風險發生可能性,即風險概率的發生率分為高、低兩類,把損失的嚴重性分為大小兩類,那么這兩個風險維度就組成了一個四維空間:①概率發生率高,后果損失較??;②概率發生率比較低,后果損失??;③概率發生率高,后果損失大;④概率發生率比較低,后果損失大。
針對四種情況,在項目全生命周期內可以采取不同的應對策略;①如果發生概率高,損失比較小,可以采用化減風險或者風險減輕的措施;②如果風險發生概率比較高,后果損失也較大,可以采用回避風險策略;③如果發生概率比較低,后果損失較大,設法將風險轉移。就是設法把工作通過保險、外包或其它方式轉移出去;④如果發生概率比較低,后果損失比較小,這種風險適合自承擔。因為它本身不會對目標產生太大影響。
3.3 信息系統集成
基于全生命周期的水電勘察設計項目風險管理信息系統集成化開發建設過程中必須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水電勘察設計企業應將信息技術應用于風險管理的各項工作,建立涵蓋風險管理基本流程和內部控制系統各環節的風險管理信息系統,包括信息的采集、存儲、加工、分析、測試、傳遞、報告、披露等。
第二、水電勘察設計企業應采取措施確保向風險管理信息系統輸入的業務數據和風險量化值的一致性、準確性、及時性、可用性和完整性。對輸入信息系統的數據,未經批準,不得更改。
第三、水電勘察設計項目風險管理信息系統應能夠進行對各種風險的計量和定量分析、定量測試;能夠對超過風險預警上限的重大風險實施信息報警。
關鍵詞:全面風險管理;房地產;開發;項目
中圖分類號:C9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198(2008)08-0075-02
1 房地產開發項目全面風險管理的方法
全面風險管理方法是風險管理流程實施的具體手段,建立風險管理方法體系有助于各個流程的具體執行。經過多年的發展,項目風險管理的方法更加成熟和多樣化,為房地產開發項目全部風險的全面分析提供了可能。房地產開發項目風險管理方法體系猶如一個方法庫,將各個流程的風險管理方法匯總起來,比較各種方法的優點和缺點,找出其在房地產開發項目風險管理中的適用范圍,在進行項目風險管理時,可以針對各個階段的特點快速選擇有效的方法進行風險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在全面風險管理框架中目標體系是核心,所有的人員、流程和方法必須圍繞風險管理的目標制定和執行;組織體系是基礎,從組織制度上保證風險管理各項工作的順利進行,培養全員風險管理的氛圍;流程體系是關鍵,房地產開發項目全過程的風險都要按照風險管理流程進行風險識別、風險分析、風險處理和風險監控;方法體系是手段,促進全部風險的管理。四大體系相輔相成,共同構成了一個相對完整的房地產項目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各個體系的具體關系(如圖1)。
2 房地產開發項目全面風險管理的流程
2.1 房地產開發項目風險識別
房地產開發項目風險識別是風險管理的基礎。主要用來確定風險來源和進行風險分類的過程。風險識別是在房地產開發項目工作分解的基礎上進行的,即針對房地產開發項目的不同階段,進行風險識別。不同階段的風險因素不同,風險分類和分組的依據也不同。
2.2 房地產開發項目風險評估
房地產開發項目風險評估是通過對風險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估計房地產開發項目風險發生的概率和可能產生的后果,在此基礎上將風險按照高、中、低風險對風險進行排序,編制風險列表,最后根據風險的程度進行專題風險研究的過程。值得注意的是,房地產開發項目的進度、成本、質量風險分析的范圍比建筑工程項目的進度、成本和質量的范圍要寬,應該從項目可行性研究、項目規劃設計、建設和經營各個階段的工作特點來對其可能出現的風險進行分析。
2.3 房地產開發項目風險監控
房地產開發項目風險監控是對風險應對計劃執行情況的修正和提高的過程,也是房地產開發項目風險管理有效實施的保障。風險監控不僅僅依據風險應對計劃采取風險應對措施,還應該隨著項目的深入,對風險識別、評估的結果進行修正,對風險應對計劃進行修改,即風險識別、評估、應對、監控和再識別的循環過程。
3 房地產開發項目全面風險的應對策略
3.1 風險回避
風險回避是根據風險預測評價,經過權衡利弊得失,采取放棄、中止開發項目,或改變開發項目條件,以避開風險源地,從根本上消除風險隱患的措施。通常潛在威脅發生可能性太大,或可能損失后果太嚴重,又無其他風險管理措施可用時,常采用風險回避。風險回避的做法大體可分為兩種:一種是放棄或終止某項可能引起風險損失的活動;另一種是改變活動方案,或改變工作方法??梢钥闯?,風險回避是一種消極的防范手段,有些迫不得己的意味。因為回避風險雖然能避免損失,但同時也失去了獲利的機會。所以,在選取風險應對措施時最好慎用風險回避這種防范手段。
3.2 風險控制
風險控制是指在風險事件發生前、發生時及發生后,采取的降低風險損失發生概率,縮小風險損失程度的措施。根據風險控制目的,風險控制可以分為風險預防和風險抑制。前者以降低風險損失發生概率為目的;后者以縮小風險的損失程度為目的。風險控制從主動采取預防措施入手,消除和減少風險隱患,降低損失發生頻率和損失程度。因而,它是一種積極的風險管理措施。由于風險控制措施成本低、效益好,不會產生不良后遺癥。因此對于房地產開發過程中的種種風險,應優先采用風險控制措施。
3.3 風險轉移
風險轉移是指開發商在開發過程中,有意識地將自己不能承擔或不愿承擔的風險轉嫁給其他經濟單位承擔所采取的措施。風險轉移與風險回避不同,它不是放棄或中止項目開發,而是將開發活動中風險可能所致損失的法律責任轉嫁給他人承擔。風險轉移也不同于風險控制,它不像風險控制那樣是直接調節風險因素達到降低風險損失概率和程度,而是將風臉轉移出去而間接達到降低自身的損失程度。
風險轉移的主要途徑有合同、保證、期貨和保險。合同形式有固定總價合同、成本報酬合同、單價合同等;保險有財產保險、責任保險和人身險。各種合同的對開發商和承包商的風險影響程度不同,開發商可以根據項目的情況,采取適當的合同形式,合理轉移風險,參見表1。
風險轉移一般在以下情況下采用:(1)風險的轉移方和被轉移方(風險接受方)之間的損失可以清楚地計算和劃分,否則雙方之間無法進行風險轉移;(2)被轉移人能夠且愿意承擔適當的風險;(3)風險轉移的成本低于其他風險管理措施。
3.4 風險自留
風險自留是房地產開發者自己承擔風險事件所致損失。在房地產開發中,對一些無法回避,難以控制和轉移的風險,或因冒該風險可能獲得較大利益時,在不影響開發者根本利益、大局利益的前提下,常采取風險自留措施。風險自留可分成兩大類:計劃性風險自留和非計劃性風險自留。計劃性風險自留是主動風險自留,其具體措施有:(l)自己保險;(2)專屬保險;(3)損失攤銷;(4)借款補償;(5)自負額保險。非計劃自留是被動自留,通過風險應急準備金來應對。風險自留對策應與風險控制對策結合使用,實行風險自留對策時,應盡可能地保證重大項目風險己經保險或實施了風險控制計劃。風險自留對策也應與保險對策相比較,以便做出更利于節約風險管理成本的決定。
3.5 風險利用
風險利用是指開發商利用人們懼怕風險、追求安全的心理,通過參與確實存在風險的開發活動,依靠自身扎實的風險管理工作,興利抑弊,謀求自身最大收益的行為。風險利用是風險管理的較高層次,對風險管理人員的管理水平要求較高,必須具有豐富的項目經驗,嫻熟的技巧和高度的應變能力,才能對風險的可利用性和可利用價值進行分析,有效利用。例如在當前的土地市場化的條件下,經營性土地必須通過招拍掛的方式取得。但是有些精明的房地產開發商卻另辟蹊徑,從土地一級開發入手,通過爭取某地塊土地一級開發的開發權,為獲得二級開發權打基礎。因為如果進行了土地一級開發,就從某種程度上提前對土地的相關信息進行了了解。在進行土地進入二級市場上市交易時具有先天的優勢,獲取二級開發權的幾率就更大。即所謂的“曲線拿地”,就是很好地利用了政策風險。
4 房地產開發項目全面風險應對中注意的問題
4.1 制定風險應對計劃應具有針對性
風險應對計劃的制定是風險管理的關鍵環節,由于項目的獨特性和唯一性,在制定應對措施時不可能照搬現有的模式,必須根據項目自身的條件和項目風險識別、評估的結果,提出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同時在制定應對計劃時必須克服僥幸心理,為了減少費用支出,不對風險做有效的防范。
4.2 注重應對管理方法的組合
無論是風險控制、風險轉移還是風險自留等,每種風險應對措施都有它的局限性,面對復雜多變的風險,應注重多種方法的組合,根據項目的具體情況做出多種方案,按照優先級進行排序,避免單一方案無效帶來的措手不及。
4.3 注意應對管理的經濟性
為了避免或減輕風險獲取較高的回報,必須付出一定的代價。但是本著節省的原則,有必要對應對措施的有效性和經濟性做一個綜合評估。比如在應對不可預測的風險時,往往可以采取保險或風險自留的方法,但是哪個方法更經濟有效呢,就可以根據投保的費用和風險預留金的支出做一個比較,從而選出更加經濟有效的措施。
參考文獻
[1]陳蕾.當前房地產宏觀調控政策特點及政策效應思考[J].中國城市經濟,2007,(8).
[2]陳煌紅,張欣.房地產開發項目全面風險管理[J].西南科技大學學報,2006,(3).
金融業中最重要的支柱之一就是保險行業,保險行業的資本消耗比較快、比較高的一個行業。大多數的保險公司,都是因為發展的速度太快造成資金不足的現象,這是保險公司要面臨的重要難題。伴隨中國發展程度不斷的加深,以及保險市場的更深層次的開放,國內保險機構即將面臨的競爭越加激烈,保險金融方面的集團采用綜合經營模式已經勢在必行,因此其產生的風險管理顯得非常重要。
一、風險管理的概述
風險管理除了防范風險之外,還有包括減輕風險帶來的經濟損失的一些措施。風險管理是一門具有前沿性的科學管理,使企業的分析管理形成一個新階段的管理科學。與之前的風險管理相比較,新階段的風險管理最顯著特點是具有風險處理機制,出現轉移風險、分散風險的保險市場和證券市場。
當前出現很多國際金融的機構利用經濟資本這個工具對金融活動進行風險管理。國家的銀監會已經開始探究“資本工具的創新”的相關問題,關于資本工具的創新配套對策進行一個前期的研究。在國際上,銀行業和保險業都在這個領域展開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所以,金融機構實行經濟資本的管理已經成為主流的趨勢。
二、平安保險公司的風險特征特點分析
(一)分析平安保險公司的經有狀況
根據以上的分析,平安保險公司建立以保險作為核心,非保險金融的業務的單元增加了綜合經營的模式,以此實現盈利多元化。再者,綜合經營的業務板塊間交叉的增多,保險公司資本的使用率開始不斷提升。但因為企業新業務單元的增多,而總資本方面的規模不斷膨脹,這使得經營企業的風險管理的難度必然增加。
(二)平安保險公司的風險特點
1.資金不足:我國的保險行業和發達國家相比較而言,投資的種類少,投資的組合復雜度低,因此保險企業在運用資金方式也較單一。而平安保險公司也一樣存在這種類似的問題。
2.風險類型一般為投資風險:隨著我國的保險業務不斷在拓展,保險公司在經營方面不再只局限于保險,更多的都是走向投資,以此達到企業的最大價值化。但是企業也要面臨的風險由保險的風險轉向投資的風險。
3.風險管理方式落后:保險公司有關的風險措施依然是傳統業務管理、資金管理、財務管理和信息管理。而傳統的管理沒有采取信息化管理方式,對風險的管理也缺乏有效性和時效性。
4.金融產品不斷創新:保險公司要面臨的困難是投資決策增多,這使保險公司在風險管理上具有很大的挑戰性。
三、經濟資本理論的風險管理運用
經濟資本的管理已發展成包括資本充足率、資本回報率和整體風險度量三方面的管理體系,而經濟資本的管理是先進管理工具。經濟資本是作為風險評價的重要參照,這在風險管理的應用中主要概括成下面幾點:
1.產品的風險評估。應用經濟資本的評估保險公司的經營活動和保險產品,可量化保險企業所需要承擔的風險.
2.公司的資本預算,經濟的資本理論要確保公司的經營計劃能夠正常實施。
3.影響企業保險產品的定價。經濟資本的水平能影響到產品的成本,間接地影響到了產品價格。
4.評估風險的限額。若經濟資本計算對風險做出一定的回應時,評估的風險限額就會有效地進行風險控制。
5.績效的評估。經濟資本的應用能簡化保險公司的績效評估的流程,進而可以更好地區服務財務。
四、利用經濟資本來管理保險金融的政策建議
(一)注重實現速度與效益的統一
過去的保險業務發展具有“輕效益、重規?!钡奶攸c,沒有實現企業保險業務的速度和效益的統一,現在的保險公司更重視在保險業務方面的發展之路,業務速度被放緩,積極調整公司業務的發展結構,致力于提高盈利的能力水平,重視業務實現效益和速度的相結合。
(二)發展以保險業為核心的綜合經營模式
加強企業的保險業務板塊的建設,推動保險業務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提升企業的產壽保險盈利的能力。國內外的案例說明,保險業務依然是企業盈利的重要來源之一。保險業務需要實現健康的發展道路:其一,自身貢獻的利潤比較高;其二,業務的快速發展為資產管理的業務提供了更多的運轉資金;其三,提高盈利水平,以此提升企業集團資本的實力,對業務的板塊擴展起到了支持的作用。
(三)加強后援集中化的建設
后援集中化的建設將會提高投資、保險和金融等板塊間的信息資源共享度,以此促進交叉銷售事業的發展,創新新的產品,創新服務,提高其余業務流程標準化,提升每個業務的板塊運營效率,降低其余經營管理的成本費用,促進各個業務單元的協調效益的發揮。
(四)金融板塊格局多元化
我國國內的保險公司在建立多元的盈利格局時,要注重金融業務的板塊建設?;?、證券和信托等的金融機構在直接融資的渠道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對快速提高保險金融的集團貢獻盈利、整體實力方面有其他業務不具備的好處。我國長久存在間接融資的金融市場,而直接融資比重的提高將是未來發揮的必然趨勢。伴隨著利率市場的改革是存款利率的市場化改革的深入,間接融資的比率下降,直接融資的比重必然上升,這將為證券業、保險業和基金業的發展帶來更大空間。
總而言之,目前關于企業的風險管理的方法,總的來說,主要有資產負債的管理、經濟資本的管理和經濟償付能力的管理,在這些類型中有想通之處,風險管理方面有殊途同歸,而且許多方法都是可以間接或直接利用對風險管理的考核。保險金融企業集團可從自身發展的戰略和每個階段對企業風險的承受能力來出發,通過正確風險偏好的指導下,有選擇地或者綜合地使用一些相關的方法。同時,可以根據相關的專業技術方法和模型的要求,依照集團統一的機制運營系統,依靠現代技術的支撐。實現分析和監測各個資產負債的匹配狀況,應及時采取有力的措施來進行管控工作,找到企業自身的風險控制和價值增值的契合點,實現企業資產管理的各個項目目標。
參考文獻
[1]英曉燕,姚云良.基于經濟資本管理的中國保險業風險管理研究[J].金融與經濟,2012,43(4):74.
[2]易志剛,易中懿.基于經濟資本管理保險金融綜合經營風險研究[J].經濟問題,2013,37(5):53.
(一)我國保險業風險管理模式。目前,大多數保險企業的風險管理系統通常是在經典風險管理理論的指導下建立起來的,一般包括兩個操作步驟:(1)將企業所面臨的不同風險按照一定原則進行分類,如果從資產負債角度劃分,風險主要包括資產風險、負債風險以及資產負債的配比風險;(2)對其中認為重要的風險進行評估,利用各種工具加以妥善保護。這種管理模式的缺陷主要表現在:
1、忽視風險之間的相關性。我國保險模式是基于各個風險之間相互獨立的假設之上,但保險企業面臨的風險不是相互獨立的,例如利率風險會誘發信用風險、信用風險會誘發融資風險等。風險的相互關聯性會在一定的條件下釀成可怕的后果。因此,這種只重視關鍵風險的單獨管理模式在實踐中往往是不可行的。
2、忽視企業自身的組織結構特點。相同的風險作用于不同的組織結構其后果不盡相同。以人壽保險公司為例,公司一般會同時經營年金產品和死亡保險產品。這兩種產品均面臨著死亡率風險,按照傳統模式毫無疑問要分別對這兩種產品的死亡率風險進行管理。但這樣很可能是得不償失,原因在于年金產品的死亡率風險與死亡保險產品的死亡率風險存在一種天然的對沖關系,即死亡率上升,年金產品盈利而死亡保險產品虧損;死亡率下降,年金產品虧損而死亡保險產品盈利。所以,人壽保險公司如對死亡率風險進行管理,首先要對企業內部的組織結構進行全面考察,這樣才能更為有效地進行管理。
(二)我國保險業風險管理現狀
1、風險管理水平較低,風險管理理念不強。第一,保險企業實際運營中對財務指標比較重視,風險管理意識淡薄。第二,保險公司經營過程中衡量業績的主要指標仍然是保險費收入,保險公司的決策和發展規劃缺乏風險管理意識。第三,保險風險管理技術水平低,風險評估、保險信用等級評定缺乏有效的評定標準,風險控制和風險融資的方式相當有限。第四,在保險風險控制過程中,事后控制為主要控制方法,對風險的事前控制重視不夠。
2、注重內生風險,忽視外生風險。第一,在展業過程中,片面強調保險業務增長量和保費收入規模,重保費、輕理賠,盲目承保。第二,保險決策和經營中目光短淺,不注重企業發展的長期規劃。第三,對保險中介組織的風險管理力度不夠,不顧中介機構經營資格、業務水平、職業道德狀況等條件進行中介展業,保險公司對中介組織風險管理與保險公司自身的規范經營都應加強。第四,缺乏對保險欺騙進行風險管理的有效手段,保險欺騙給保險公司造成的損失日趨加大。在中國保險理念不強、法律意識淡薄的國度里,對保險欺騙的風險管理需在制度完善和技術創新上加大力度。
3、缺乏有效的風險管理信息系統。我國相當部分保險公司有效的風險信息系統尚未建立,將可能導致保險經營決策缺乏合理依據,使保險經營缺乏合理的數理基礎,從某種程度上,將可能導致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的增加。
通過分析,我國保險業風險管理及保險經營風險管理弱化在相當程度上影響保險業的可持續發展,同時將不利于深化社會公眾對保險的信任,使我國保險業在國際保險市場中缺乏競爭力,導致我國保險業在對外開放中處于更加不利的局面。
二、我國保險公司整體風險管理策略選擇
(一)加強風險控制和內部風險抑制是貫徹整體風險管理的基礎。風險控制是指通過降低損失程度和頻率來減少損失期望的各種行為?,F代保險企業的經營大致分為兩部分:保險業務和投資業務。保險業務即收取保費,建立保險準備基金,進行保險給付。保險業務中的風險控制主要體現在核保與理賠過程中,是對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的控制。保險企業投資業務是指將保險準備金投資出去,獲取更高的收益,滿足保險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需要。由于保險準備金屬于負債資產,顯然不能將其運用到具有過高風險的投資項目中去。保險企業內部以及監管當局要對保險企業的投資活動進行嚴格監督,以防范潛在的巨大投資風險。保險企業的風險控制要貫穿于整個企業經營管理當中,整體風險管理正是在成熟的風險控制基礎上逐步發展而來的。
對于保險企業而言,內部風險抑制一般有兩種方式:一是“經營的多元化”;二是“信息投資”,即對保險企業的風險損失分布進行更為準確的評估,以便更好地進行風險管理。保險企業的經營多元化主要是指險種的多元化,這樣可以有效分散風險。保險企業整體風險管理必須反映企業的內部結構,因此企業內部的險種設置成為構造整體風險管理體系的基礎。另外,保險企業整體風險管理的一個基本前提就是要對企業中各個風險的損失分布、總風險的損失分布、各個風險之間以及單個風險與總風險之間的關系,進行準確充分的估計,這實質上正是“信息投資”的主要內容。保險企業要實施企業整體風險管理就應當加強內部風險管理與風險控制。
(二)將風險融資作為整體風險管理的主體。風險融資指的是用獲取資金以支付或抵償風險損失。風險融資通常有四種手段:一是自留;二是購買保險合同;三是利用金融工具交易進行風險轉移操作;四是利用除上述手段以外的一種或多種合約化風險轉移手段。結合保險企業的實際,保險企業的風險融資主要是風險自留和利用金融工具交易進行風險轉移。由于保險企業的經營目的為承擔風險,獲取收益,因此在風險融資策略中保險企業更側重于風險自留,只有當風險潛在損失極大,使得企業無力承擔時,才選擇利用金融工具交易進行風險轉移操作,即將風險轉嫁給第三方。
保險企業的風險自留策略主要解決兩個問題,即如何確定保險企業的自留風險水平和選擇何種自留方式。風險自留水平的確定,取決于保險企業自身的整體風險水平,即風險評估問題。自留方式的選擇則取決于各個企業整體風險管理的具體安排。
保險企業利用金融工具交易進行風險轉移是在企業風險充分自留的基礎上,處置余下的風險暴露部分的基本策略。保險企業的風險轉移方式一般分為三種形式:一是傳統的再保險;二是利用期權、期貨、互換等金融衍生工具來規避金融風險;三是利用保險市場連接型證券。從風險管理的角度來看,保險連接型證券可以將保險企業的負債風險以證券的形式轉移到資本市場。
(三)建立健全我國保險公司整體風險管理制度路徑選擇
1、應合理地進行分權集權安排。我國保險公司大多是股份制保險公司,其管理模式可以概括為“一級法人、分級管理”。由于經營管理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要保證這個系統的正常運行,建立授權管理體制是必然的選擇。對各級公司的經營管理者,既要保證其決策的獨立性和權威性,又要保證其經濟行為的效益性和廉潔性,其中權力的量度界定是關鍵一環。因此,保險公司如何確定各級公司的責任、權力是實施整體風險管理的核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