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15 16:53:2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低碳經濟的基礎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低碳經濟;理論基礎;經濟學價值
低碳經濟的理論基礎對發展低碳經濟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為了促進低碳經濟的發展,必須要有效研究低碳經濟的理論基礎,創建完善的低碳經濟理論基礎體系。而低碳經濟的經濟學價值是造福于人類,有著巨大的影響。自從低碳經濟成為全世界關注的焦點后,主要是從意義和途徑對低碳經濟進行研究,而低碳經濟的理論基礎沒有得到研究,幾乎處于空白。而在創建低碳經濟理論體系時,必須要保證低碳經濟具備著堅實的理論基礎。而低碳經濟在具備著理論基礎后,也要對低碳經濟的經濟學價值進行有效研究,以此促進低碳經濟的長遠發展。
一、 低碳經濟的理論基礎分析
1.經濟學奠基。在早期許多經濟學思想中,都相應的含有低碳經濟思想,在發展經濟過程中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隨著GDP的產生,人們就已經走入一個誤區,認為經濟學研究主要是研究一個國家GDP的增加。而在世界主義經濟學研究中,并根據經濟學的發展,經濟學不僅是關注一個國家的經濟,也對世界經濟發展、人類發展進行研究。世界主義經濟學是造福人類,都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全球思想中的低碳經濟理念,減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2.相關學科比較和發展。低碳經濟的四種經濟體系主要包括生態經濟、循環經濟、綠色經濟和低碳經濟。生態經濟是由生態學和經濟學相互結合,對生態系統、經濟系統的結構、功能和發展的規律進行有效研究。循環經濟是將自然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進行有效結合,構成有效的經濟系統,是自然和經濟和諧發展。按照生態經濟,對經濟發展進行有效指導。綠色經濟的提出在20世紀英國學家皮爾斯在《綠色經濟藍皮書》中提出。具備著平衡的經濟發展模式,對人的生存環境和人體健康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低碳經濟主要是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造福于人類。四種經濟模式都體現了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及高效率。生態經濟是讓人類需要服從生態規律,促進經濟發展。循環經濟是節約資源,對生態化進行循環。綠色經濟是通過節約資源,減少自然資源消耗量。這些與低碳經濟相關學科都會讓人類在發展經濟的過程中不以高碳的排放量。
3.站在氣候經濟學基礎上分析低碳經濟。在《氣候經濟學》中就說明了氣候與經濟之間有著密切關系,而且隨著溫室效應現象日益加重,全球經濟的發展受到重要影響。低碳經濟表明了世界經濟發展與全球生態環境有著密切關系,減少自然資源消耗,減少碳的排放量,以此促進經濟發展。
4.站在資源環境經濟學基礎上看待低碳經濟。資源環境經濟學主要是研究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的關系,讓人類協調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關系。使世界在發展的過程中,可以滿足經濟發展的需求,也保護了自然資源環境。資源環境經濟學是對環境污染對經濟造成影響,所產生的損失進行有效估算。并讓破壞者明白自身的破壞行為是需要付出不同程度的經濟代價。另外,資源環境經濟學可有效制定排污指標轉讓的金額。低碳經濟是在資源環境經濟學基礎上,將自身的理論體系進行構建和完善。
二、低碳經濟理論的初期構想
低碳經濟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也對二氧化碳排放量進行研究。低碳經濟會涉及到較廣的范圍,有著廣泛、綜合的視野。在研究低碳經濟時,首先要將傳統經濟學為基礎,將各類實證分析方法進行熟練掌握。并要對各個國家和地區碳排放量進行全面了解,并要充分了解針對碳排放量所制定的法律法規。其次在環境經濟學基礎上,要有效分析低碳經濟所波及到范圍,并對碳循環及成本進行分析。最后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的超標,大都是由少數國家在排放二氧化碳時,沒有合理控制,導致空氣中二氧化碳超標。因此,在構建低碳經濟理論體系時,可通過相關制度學對經濟理論進行分析。
三、 低碳經濟的經濟學價值分析
1.促進消費方式的轉變。低碳經濟可以有效改善“刺激消費”和“低碳經濟”之間的矛盾。通常發達國家和地區居民是經濟消費的主要人群,使消費逐漸轉化為享受消費。在現今世界,如果在促進經濟發展時,依然是利用物質消費手段進行促進,那么就會導致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加快了自然資源的消耗。這在很大程度上來說會產生巨大的危害。低碳經濟的提出和發展,能夠有效促進消費方向向良性方向發展,能夠使物質消費逐漸向精神消費轉變和發展,讓精神消費取代當前世界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
2.低碳經濟豐富了經濟學內容。為了促進低碳經濟的發展,也相應產生了與低碳經濟相關工具。比如碳交易、碳期貨及碳貨幣等方面。而且這些概念都得到較為成熟的發展,而且還得到不斷的豐富。并且相關的經濟學科也對低碳經濟相關工具進行重點研究,在此過程中,可以進一步豐富經濟學內容。
3.完善國際經濟學體系的經濟合作。低碳經濟的產生與發展,并隨著低碳經濟衍生的相關理論,都是國際經濟的主要部分,將國際經濟學的研究范圍進行有效拓寬。經濟學理論和國際經濟學之間有效相應關系,經濟學理論是國際經濟學的研究基礎,國際經濟學的研究促進了經濟學理論的延伸和應用。在對國際經濟學進行研究時,可以利用相關理論,對本國經濟的持續發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將本國的國家收入和支出進行平衡,建立完善的貿易和金融體系,保證貿易金融體系能夠與本國經濟發展相適應。將低碳經濟的相關理論融合在國際經濟學體系中,形成真正意義上的國際經濟學,促進各國之間的經濟交流與合作。
4.低碳經濟合理解決了環境問題。低碳經濟能夠有效解決環境問題。人們在交易環節中,為了減少交易中的各項支出,利用低碳經濟理論通過界定產權的相關辦法減少支出。在交易支出中,政府機制會受到限制,無法發揮處于更大作用。在處理各國之間的溫室氣體環境問題時,并且溫室氣體也無法界定產權,這在一定程度上產生了環境問題。這時就可以利用低碳經濟中的相關工具,比如碳交易、碳貿易及碳關稅等工具,對各國之間的環境問題進行有效解決。
總結
在低碳經濟研究中,低碳經濟的理論基礎對發展低碳經濟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這時就需要從各個方面研究分析低碳經濟的理論基礎,保證低碳經濟具備著堅實的理論基礎。同時在分析低碳經濟的經濟學價值時,低碳經濟可以促進消費方式的轉變,豐富經濟學內容。并可以完善國際經濟學體系的經濟合作,解決各國之間的環境問題。在對低碳經濟的理論基礎和經濟學價值研究中,可有效促進低碳經濟的發展。(作者單位:商丘經濟貿易學校)
參考文獻
[1]方大春,張敏新.低碳經濟的理論基礎及其經濟學價值[J].資源與環境,2011,36(07):556-559.
[2]丁斯奧.關于低碳經濟的理論基礎及其價值探索[J].商業經濟,2013,34(02):113-115.
[3]成曉彤.有關低碳經濟的理論基礎及其經濟學價值的分析[J].學術論壇,2013,37(15):109-112.
【關鍵詞】低碳經濟;法理基礎;制度設計
一、引言
我國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客觀需要以及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必然要求就是發展低碳經濟。由于低碳經濟涉及一次大的制度調整和秩序重構,法律手段因其特殊的功能和效用倍受人們重視,因而低碳經濟的法學思考已然成為學界的一個全新課題。低碳經濟的法律保障是否必要,國外在發展低碳經濟的立法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我國在發展低碳經濟的立法方面還應該做出哪些實際的努力等等這些問題,都需要我們進行認真的討論。
二、低碳經濟的概念和背景
(一)低碳經濟的概念
低碳經濟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基礎的經濟增長模式。它的實質是能源高效利用和清潔能源開發,核心是通過能源技術和減排技術創新、產業結構和制度創新以及人類生存和發展觀念的根本轉變,通過低碳經濟模式與低碳生活方式來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對全球氣候的影響,實現世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二)低碳經濟的背景
“低碳經濟”最早是由英國在2003年《能源白皮書》中提出的,主要是考慮到能源領域面臨的新挑戰:首先氣候變化主要是因為燃燒化石燃料;其次英國的能源供給越來越依靠國外進口;最后為了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品的市場競爭力,需要提高能源效率。
2008年金融危機的影響波及全球,許多國家出現了經濟衰退、就業率降低等一系列問題。為了應對全球金融危機,世界主要國家都將刺激經濟的重點放在新能源開發、節能技術、智能電網等領域。目前新能源產業已經成為新一輪國際競爭的戰略制高點。根據國際能源署的不完全統計,目前已經有50多個國家和地區制定了激勵可再生能源發展的政策措施,在未來的30~40年,全球每年對低碳經濟的投資將在5000億美元以上。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統計數據表明,目前在全球范圍內與環保有關的產品和服務市值已經達到1.3萬億美元。
三、國外低碳經濟的法律規制概述
目前各國就低碳經濟進行專門立法的國家為數不多,各國的立法進程存在差異。作為低碳經濟積極倡導者的歐美主要發達國家在這方面的立法比較多,其他國家還主要通過政策手段對低碳經濟進行調整。我國的立法還相當缺乏,通過對國外相關立法介紹,對我國下一步立法提供借鑒。
(一)美國
美國盡管堅持不批準《京都議定書》,也號稱不承擔相關義務,但美國的法律法規對國內的能源消耗和污染標準進行了嚴格的限制,2007年7參議院提出《低碳經濟法案》。該法案的關鍵點有:(1)戰略性的溫室氣體減排目標。(2)穩定配額交易價格的“限額――交易(cap,trade)”體系。(3)配額的分配鼓勵科技投入并保護美國的消費和就業。(4)主要獎勵碳捕獲和碳儲存技術。(5)技術、適應和低收入援助。 (6)國際合作。
2009年1月,奧巴馬宣布了“美國復興和再投資計劃”,以發展新能源為投資重點,計劃投入1500億美元,用3年時間使美國新能源產量增加l倍,到2012年將新能源發電占總能源發電的比例提高到10%,2025年將這一比例增至25%。2009年2月正式出臺了《美國復蘇與再投資法案》,投資總額達7870億美元主要用于新能源的開發和利用,包括發展高效電池、智能電網、碳儲存和碳捕獲、可再生能源。2009年6月,美國完成了《美國清潔能源與安全法案》,以立法的形式提出了建立美國溫室氣體排放權“限額一交易(cap-trade)”體系的基本設計,其內容可以歸納為六個方面:(1)排放總量的控制。(2)配額發放。(3)穩定配額交易價格的措施。(4)美國國內和國際抵消量。(5)對發展中國家的援助。(6)治理結構。
(二)英國
作為低碳經濟最積極的倡導者和實踐者,2007年《2007年能源白皮書》;2009年3月《氣候變化法案》得到正式批準,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對二氧化碳排放進行立法的國家:2009年4月布朗政府宣布將“碳預算”納入政府預算框架,并在與低碳經濟相關的產業上追加了104億英鎊的投資,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公布“碳預算”的國家?!稓夂蜃兓ò浮返闹饕獌热輾w納如下:(1)將減排目標納入法律體系。(2)制定碳收支5年計劃。(3)成立氣候變委員會進行獨立評估。(4)建立新的排放貿易體系。(5)建立新的報告機制。
(三)日本
2008年,日本政府通過了“低碳社會行動計劃”,將低碳社會作為未來的發展方向和政府的長遠目標。在未來三至五年內將家用太陽能發電系統的成本減少一半,到2030年,風力、太陽能、水力、生物質能和地熟等的發電量將占日本總用電量的20%;從2009年起將就碳捕獲與埋存技術開始大規模驗證實驗,爭取2020年前使這些技術實用化。
四、中國建立低碳經濟法律體系的探討
(一)建立公平、合理的低碳經濟制度的核心――確立公民基礎碳排放權的法理基礎地位
綜觀目前國際、國內的低碳經濟法律法規及相關制度,整體的法律基礎還是相當脆弱的。除各國沒有統一的交易法律法規和交易制度、規制之外,其最主要的問題是法理基礎的薄弱。應當肯定,《京都議定書》的法理精神具有碳排放權的公平分配世界各國公民碳排放權的內容,是相對合理的一個具有國際法律地位的文本,但遺憾的是并未明確提出“公民的基礎碳排放權”這一概念。而在實際上,由于涉及發達國家經濟利益,一些對碳排放應當承擔歷史和現實責任的發達國家對這一議定書采取了不合作或者消極對待的態度。
更為嚴重的是,在當今世界,作為低碳經濟基礎制度的碳交易制度和碳稅制度的游戲規則制定權目前仍然掌握在碳排放累計額最為嚴重的歐美發達國家的手里。作為發展中國家代表的中國,在這個問題上絕不能隨著發達國家的指揮棒轉,唯一的出路就是盡快建立具有堅實法理基礎的、普遍為世界各國接受的有關碳交易制度及碳稅制度的法律法規體系,占領低碳經濟制度設計這一全球性問題的法律和道德制高點,然后逐步規范國內的低碳經濟制度,發展碳交易市場,在碳排放問題上取得更多的國際話語權。在戰略上取得主動。
我們必須建立中國自己的碳交易制度的法理邏輯起點。這個邏輯起點就是碳排放權的公民屬性。我們應當確認,碳排放權利也是一種公民權利,《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著名的美國《獨立宣言》中也提出:“我們認為下面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賦予他們若干不可剝奪的權利,其中包括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同樣不言而喻,這里所指的人權,首先是生存權和發展權。在現代社會,碳排放權也是一種重要的生存權和發展權,理所當然的應當是世界上全體公民一律平等。因此,從理論上講,無論是一個以在中國荒山野嶺種樹為生的果農,還是一個每天居住美國好萊塢寒冬盛夏恒溫的豪華別墅、乘坐大排量豪華汽車的富翁,其碳排放權的基礎配額應當是平等的。嚴格地講,真正平等的碳排放權交易,應當是全世界全體公民參與的碳排放權利的平等交易。這一基礎性的法理要在國際上獲得認同,首先必須在國內確認人的碳排放權生而平等這一基本法律原則,并以立法形式進行固定和規范。然后據此在國際上向發達國家的碳減排提出合理而公平的要求。須知,提倡人權,提倡人生而平等,正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一再向全世界推銷的價值觀,也是大多數國家法律的法理基礎。以此為法理基礎的低碳經濟制度,才是公平的和具有堅實法理基礎的。
我國現有的關于碳排放同題內容的法律主要是2008年4月1日生效的修改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修改后的節約能源法規定,節約資源是我國的基本國策。國家實施節約與開發并舉、把節約放在首位的能源發展戰略。這樣的立法精神是基本符合我國當前的發展階段和國家利益的。但是,這一法律還基本沒有涉及關于公民碳排放權利公平問題,對建它具有我國特色的碳交易制度。進而取得國際碳交易制度的法律、政策話語權意義不大。作為應對能源問題的基本法律《能源法》,還在立法過程中,擬提交國務院審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能源法》內容中也還沒有涉及公民基礎碳排放權問題,在這個基礎性法理問題上的內容缺失是令人遺憾的。
(二)如何界定法理意義上的公民基礎碳排放權
建立公民基礎碳排放權的法理基礎地位,對于建立一個公平的低碳經濟法律體系和制度體系非常重要,但是從當今世界的現實看,各個國家國情和經濟發展水平差別巨大,碳排放的歷史和現實原因及其復雜,從理論的確立到現實可操作的法律和政策制度的建立,其進程也將是十分復雜和漫長的。從概念出發。公民的基礎碳排放權應當是以整個自然界碳排放可以承受的總量。除以世界人口數,得到一個個人允許的基礎碳排放值,這就是公民的基礎碳排放權值,這在法理意義是可行的。但是,要將其作為制度設計的概念絕對沒有這樣簡單。需要考慮的因素主要有以下方面:第一,理論上的公民個人基礎碳排放權難以在國際上取得共識。第二,碳排放中的隱含因素也相當復雜。第三,碳排放問題還有復雜的歷史積累因素。
五、結語
我們必須承認,推行低碳經濟已是大勢所趨,但就我國如何推行低碳經濟以及如何進行法律規制,這應當是一個需要綜合權衡的具有本土性的話題。2009年12月中國在“哥本哈根氣候峰會”上反對2050年全球溫室氣體減排50%的目標,其中的一個重要理由就是不符合中國國情。因此,我國低碳經濟的全面推行應當立足國情漸進前行。
參考文獻
[1]王利.低碳經濟:未來中國可持續發展之基礎――兼談中國相關法律與政策的完善[J].池州學院學報.2009,23(2):17~21
[2]張清.低碳主義的憲治展開[J].江海學刊.2011,(3):144~148
[3]徐本鑫,陶倫康.論低碳經濟下生態效率的法律調整[J].現代經濟探討.2010,(10):89~92
一、基于低碳經濟發展中國際貿易行業格局的調整和發展
隨著時代經濟的飛速發展,低碳經濟始終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在低碳經濟理念的結合下,注重低能耗低排放的經濟發展。對于國際貿易的發展俄熔巖,低碳化模式的發展和應用,更加注重行業格局的調整。
首先,在商品貿易格局的優化調整中,主要是做好商品貿易的格局優化,將傳統的石化能商品進行不斷的調整,并注重資源消耗性的商品發展,實現低碳經濟的合理有效發展,注重國際貿易的綜合性發展。在新能源以及綠色能源商品的應用中,實現高科技新材料商品的有效性應用,將節能化環保特點實現,注重國際貿易相關比重的不斷提升,注重商品貿易結構的一種優化和調整。
其次,對于地區貿易格局而言,在優化調整中,就要結合經濟結構的一種優化調整過程,實現經濟發展的低碳化形勢,在低碳技術的應用中,體現出生產低碳化的商品過程,做好國際貿易競爭的優勢發展,注重國家貿易地區的平衡性發展。
最后,低碳商品的生產中,就要聯系低碳經濟的一種重要發展過程,結合資金技術的優勢發展,做好低碳經濟的有效性發展,聯系資金技術的不斷創新,實現低碳經濟的不斷和諧有效性發展,最終從根本上調整國際貿易的一種地區格局發展。
二、基于低碳經濟發展中國際貿易內涵的拓展
現代化低碳經濟的一種背景發展中,就要聯系國際貿易的基本內涵,在內涵的拓展中,及時的轉變傳統的國際貿易內涵,實現碳金融理念的不斷融合。碳金融的服務過程中,通過將溫室氣體的排放量逐漸減少,將人類社會活動對于環境的危害逐漸降低。
基于低碳經濟理念的發展中,國家貿易領域的發展,更是聯系金融制度規范的相關標準,注重金融交易活動的充分講解,在碳金融活動的基礎發展中,實現資源上的有效分配,并在資金的不斷配置中,做好排痰技術的不斷支撐和應用,實現碳經濟發展的一種有效保證。
低碳經濟的創新發展中,就要實現國際貿易內涵的不斷拓展,在國際貿易服務內涵的廣泛拖住中,結合國際貿易的相關參與者的動向,做好低碳性的環保,在碳金融發展價值正確認識的基礎上,對更好的國際貿易發展方向有效性的追求。
三、基于低碳經濟發展中國際貿易技術的創新
低碳經濟的有效性發展中,聯系低碳技術的一種技術支持,在低碳經濟的全面發展中,實現低碳技術的不斷開發和利用,在國家貿易的發展中,更要注重技術上的不斷擦紅心,將國際貿易的有效性發展全面實現。
在發達國家的發展中,國家貿易商的發展中,就要結合發展低碳經濟的技術特點,并在資金技術的過多投入中,實現技術上的不斷革命和創新,在自身經濟的低碳發展中,將經濟的低碳發展綜合性的實現,注重國家實力的不斷提升,實現新技術革命的根本創新和發展。這種低碳經濟發展理念的應用中,做好新一輪技術的有效性革命,在國家貿易技術的轉移中,將國家之間的競爭不斷加強,實現國家之間的有效性技術合作。
低碳經濟的有效性發展中,就要聯系低碳經濟的發展過程,在低碳經濟的有效性發展中,注重低碳經濟的單邊貿易過程,避免各種貿易規則的產生,最大程度上避免貿易壁壘的產生。而低碳經濟的發展中,一旦碳標簽的出現,就要聯系發達國家的相關發展過程,注重使用和推廣的過程。碳標簽在始終中,往往是結合相關產品的一種原材料制造,并注重制造儲運相關發展中,溫室氣體排放量的控制,在標簽的形式分析中,對消費者告知。關于貿易壁壘的打破之后,就要結合低碳經濟的有效性發展,在國際貿易的發展中,對碳關稅措施制定,并將碳的排放量監督管理力度不斷加強,做好碳排放量的根本控制。
【關鍵詞】榆林市 低碳經濟 對策
一、低碳經濟的內涵
“低碳經濟”最早見諸于政府文件是在2003年的英國能源白皮書《我們能源的未來:創建低碳經濟》。在此白皮書中,英國政府為低碳經濟發展設立了一個明確的目標:2010年CO2排放量在1990年的水平上減少20%。2006年《斯特恩報告》指出,全球以每年1%的GDP投入,可避免將來每年5%~20%的GDP損失,呼吁全球向低碳經濟轉型[1]。
面對氣候變化的壓力和國際低碳發展趨勢,我國也在積極地實施適應氣候變化的政策和行動。2008年“兩會”,全國政協委員吳曉青明確將“低碳經濟”提到議題上來。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2009年的《中國發展低碳經濟途徑研究》最終把“低碳經濟”界定為“一個新的經濟、技術和社會體系,與傳統經濟體系相比在生產和消費中能夠節省能源,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同時還能保持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勢頭[2]?!?/p>
本文認為:低碳經濟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為主要特征的一種經濟發展模式,其實質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創建清潔能源結構,發展低碳技術、產品和服務,確保經濟穩定增長的同時消減溫室氣體的排放量,以促進整個社會經濟朝向高能效、低能耗和低碳排放的模式轉型。
二、榆林市低碳經濟發展的優勢
改革開放以來,榆林市經濟發展速度很快,被譽為“中國的科威特”,榆林市屬于典型的成長期資源型城市,建設低碳城市具有顯著的優勢。
(一)能源優勢
榆林發展低碳經濟存在潛在優勢,如風能、太陽能資源豐富,具有構建低碳經濟清潔能源的基礎。榆林年太陽能總輻射量5000~5200MJ/m3,為太陽能資源較豐富區;風功率密度可達150W/m3,具備開發大型風電場的條件。資源能源富集的自然稟賦是榆林建設國家能源化工基地的先天條件,這大大緩解了榆林二氧化碳排放的問題。
(二)政策優勢
2007年12月,國務院正式批準榆林市成為第二批國家級循環經濟試點市,2008年12月,《榆林市循環經濟試點市實施方案》通過國家發改委評審,全市循環經全面啟動,成為陜西省第一個被列入國家級循環經濟試點的地級城市[3]。這進一步推動榆林低碳經濟的發展。
三、榆林市低碳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能源結構轉換難度大
能源結構轉換是發展低碳經濟的關鍵,但榆林市沒有全面完成能源結構轉換。目前普遍使用的化石燃料中,煤是碳排放最高的燃料。而榆林市能源的生產和消耗都以煤炭為主。雖然天然氣資源較豐富,但幾乎全部外輸??稍偕茉从捎谫Y金、技術等因素,也不可能短期大規??焖僭黾?,且總量有限。所以在相當長的時間里減排壓力巨大。
(二)能源化工基地建設項目快速實施,能耗總量快速增加,減排壓力加大
隨著該市能源化工基地的建設跨越式的邁進和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大批工業項目和城市基礎建設項目的開發,對能源需求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這必然使得能源消耗總量和碳排放總量加大,同時也加大了減排的壓力。
(三)“黑色”煤炭“綠色”開發是發展低碳經濟必須解決的難題
為追求利益最大化,不少煤炭企業在地方小礦過度開采,破壞生態,污染環境,影響安全;大礦雖有先進的設備技術和管理,也普遍超設計能力生產,進行掠奪式開采,大面積采空區導致地面塌陷、山體崩塌、河流干涸??梢?,把“黑色開采”變為“綠色開發”是發展低碳經濟的重中之重。
四、榆林市低碳經濟發展的對策
(一)著力推進煤炭資源的深度轉化
煤炭產業是該市經濟的主體,低碳經濟不是“無碳經濟”,煤炭產業只要采用先進技術,走度轉化之路,形成循環綜合利用的產業鏈,就符合低碳經濟發展要求。以煤炭熱解為基礎,通過物質集成、技術集成、能量集成、產品集成,對副產物和廢棄物進行再融合利用,拓展產品領域,形成初級、中級和精細加工密切結合,產品鏈有效融合的三級產業體系,最大限度體現節能、低排和循環經濟。
(二)著力推進經濟結構優化
榆林市正處于工業快速增長時期,但服務業在全市經濟結構中的比重過低。對當前的低碳時代,要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應加快現代服務業的發展步伐,促使經濟結構優化,實現由高碳經濟向低碳經濟的轉變。努力推進環保節能、裝備制造產業等低碳經濟產業的發展。針對本市高能耗產業在工業結構中占有較大比重的情況,要加大對高耗能行業和重點耗能企業的技術改造力度,依靠科技創新,大力推廣使用先進的技術和工藝,實現低碳經濟。
(三)著力推進風能太陽能產業發展
榆林市可再生能源資源豐富。由東到西和內蒙古的南緣接壤,處于中國風能分布區劃圖中的三北南部區和中部區兩條風帶區內,正是這種地理優勢使得榆林的風能資源豐富。廣袤的黃土高原和毛烏素沙漠賜予榆林豐富的光照資源,光照時數及輻射量均在全省之首,沙漠地廣人稀耕地少,光照資源豐富,正是發展太陽能發電的理想場所。充分利用當地豐富的可再生能源資源,加強新能源基地建設的力度,加快工業園區向資源高效利用生態園區轉型的步伐,促進低碳產業體系的建設。
(四)注重煤炭的綠色開發
煤炭產業的低碳化發展,首先要從源頭抓起,就是要用“綠色”的理念開采黑色煤炭。要從廣度資源的角度,對煤炭、煤塵、伴生礦產、地下水、瓦斯等進行綜合開發,核心內容是精彩細采、適度開發、最大回收、最少排放。要通過加大煤炭資源整合力度和清潔生產條例的貫徹,伴之以嚴格的管理措施,在推進低碳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堅決遏制掠奪式瘋狂開采,從源頭上把好關口,逐步實現我市煤炭產業走“綠色”開采、低碳化發展的路子[4]。
(五)注重對低碳生活的宣傳引導
當前榆林正處在工業化發展的關鍵時期,依靠資源實現跨越式發展,不能走傳統的“三高一低”之路,要認識發展低碳經濟的重要性,增強全低碳裝修變化的危機意識和責任意識,加強氣候變化和低碳經濟的宣傳教育,研究制定和免費發放低碳生活方式指南,吸引市民關注,倡導綠色消費,打造低碳生活,鼓勵市民低碳旅、低碳購物。以發展低碳經濟,強化低碳管理,倡導低碳生活為切入點,堅持政府推動、示范帶動、公眾參與、循序漸進、重點突破的原則,建設低碳社會,打造低碳城市。
參考文獻
[1]鄧中,李銳,趙方.低碳經濟理論研究文獻綜述及評述[D].中國論文下載中心,2011-04-27.
[2]劉露,李杰.陜西省發展低碳經濟的現狀及對策淺析[J].中國證券貨,2012(11):172.
[3]榆林市發展低碳經濟促進發展方式轉變的研究.決策咨詢委,2011-10-8.
21世紀,產業發展的新模式是綠色低碳循環經濟發展模式。為了能夠在全球的生態安全上做出貢獻,使我國的建設更加的美麗,讓人和自然的和諧發展進入到一個新的格局,就要按照黨在會議中所提出的建立綠色低碳循環的產業體系,在保證保護環境和節約資源的前提下,對城市進行科學合理的布局、打開農業發展的格局、保證生態安全的格局。因此,我國必須堅持綠色發展,促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綠色低碳循環發展就成了推動農業經濟發展的最重要的一個選擇和路徑。
一、在農業經濟綠色低碳循環下的綜合論述
現如今,我國農業經濟發展的新思路離不開綠色低碳循環的發展。對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成了促進農業經濟中最重要的研究課題。一方面全球的氣候都在逐年變暖,要想農業經濟的發展得以實現、可持續的發展策略得到實施,對現有的資源提高循環使用率,我們應在農業經濟的發展當中實現技術、制度等的創新,促進產業轉型,通過這些方式盡可能的做到減少一些溫室氣體的排放問題,像二氧化碳;另一方面是濟綠色農業經的發展,它是在傳統農業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根據市場、經濟的需求,連同生態的共同發展,對農業經濟的生態系統進行良性的循環,從而達到農業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的過程。它是促進可持續發展經濟的一個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二、推動我國綠色低碳循環農業經濟的現實意義
一方面我國土地的人均占有量明顯比聯合國的世界土地人均占有量要低很多,傳統的農業經濟還存在著耗材高、污染高、農業的資源又在過度的消耗問題。要想改善我國農業經濟發展的現狀,只有采取低碳的農業發展模式,發展綠色低碳循環的農業經濟,才能使我國糧食產量得到提高,我國農業經濟的增長才能進一步推動;另一方面傳統的農業經濟發展中,化肥、農藥的大量使用、農業亂推亂放造成的水土污染、我國可用的耕地面積又因為解決溫飽問題對土地進行的大量嚴重的破壞而變小,這些都促使我國農業經濟向綠色低碳循環的農業經濟發展。隨著新世紀的發展,糧食供應問題在不斷的升華,使我國農產品的進出口問題上受到了嚴重的制約。對于此,要保護好我國的生態環境和更好的對我國糧食的安全進行維護,必須加快實施綠色低碳循環的農業經濟發展,糧食的安全問題才能得到更好的解決。
三、我國農業經濟在發展綠色低碳循環中所面臨的問題
一方面建設我國農業基礎的設施不完善。近年來我國對農業產業也出臺了很多輔農、惠農及助農的工業化的優惠政策,但是仍舊出現了可用耕地流失越來越嚴重、耕地面積越來越少、農業資源的大量浪費這些問題,這都是由于農業經濟的基礎設施不夠完善所造成的,再加上有些農業經濟基礎的設施使用年頭過長,出現老化現象,這更促使農業資源被嚴重破壞;另一方面我國的農業基礎相當薄弱,總結出以下三點:第一,在市?鼉?濟的發展中,青壯年集體外出打工的人員越來越多,造成了農業產業的勞動力出現明顯的缺口,造成我國農村的勞動力嚴重的短缺;第二,雖然我國的國土面積相當大,但是人與土地之間的矛盾又很明顯,我國人均的可耕種的耕地面積比世界人均可耕種的耕地面積低的太多了;第三,我國雖然全方面的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對職業技術教育也在不斷加強,但是我國從事農業的文化水平沒有得到根本上的提高,最明顯的就是我國農村人口的文化程度上普遍不高;最后一方面是沒有及時完善我國農業經濟的服務系統。本來對于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的方向上起步就比較晚,農業經濟的服務系統又沒有得到及時的建立和完善,這也使在進行農業經濟的服務工作的開展上得不到順利的進行,其服務水平也就沒有得到很好的提高。
四、我國農業經濟發展綠色低碳循環中的應對措施
一方面對我國農村基礎的設施進行建設完善。在對我國農村的基礎的設施建設中,在更換和檢修上,實行大力開展對農業低碳的經濟發展方向大規模的普及,同時向農村進行多方位的引流,利用好資源開發新技術,使農民的視野更加開闊,讓我國的農業實現經濟的效益最大化;另一方面對我國農業的產業經濟結構上。為了使綠色低碳循環的農業經濟規模越來越大及出現聯動的效應,對基層的農業人員進行綠色低碳循環的農業經濟發展模式的灌輸、普及,對相應的農業技術服務人員多多進行技術培訓和遠程繼續教育的學習,爭取能夠培養出一批在綠色低碳循環農業方面的人才專家,從中對于綠色低碳循環的農業種植小能手進行發掘。最后一方面則是我國對農業技術的專業服務系統的建立。不管是工業技術化的發展還是城市化的發展進程,我國農業的經濟在其技術水平、物質基礎、信息、物流服務等對專業服務系統的建立都已經相當的成熟了。為了能夠促進我國綠色低碳循環的農業經濟在基層更深入的推廣,農業技術的專業服務系統就該包含一系列專門的服務,例如,農產品和其衍生品在銷售模式上進行拓寬、對于病蟲害蟲技術性防治的推廣、對于現代化農業的耕種方式實現技術化的普及等等。
1低碳經濟模式的特點
低碳經濟的特點就是在發展經濟的過程中,盡量減少污染,降低資源的消耗,降低污染物的排放。低碳經濟是和高碳經濟相對應的,在發展低碳經濟的時候,要將先進的管理理念和生產技術應用到生產中來,保證各項指標都能夠控制在最小范圍內。在實現了低碳經濟的發展模式以后,可以使資源結構得到優化配置,最大限度得到利用,是社會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保障。
2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面臨的挑戰
低碳經濟的發展,是全球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新技術,新產品促使其發展的結果。在全球的環境受到污染的背景下,對經濟生產過程中造成的能源消耗,污染物的排放等要給予足夠的重視,如果不將這種進行控制的話,那么將會使全球的環境受到越來越嚴重的危機。所以說低碳經濟是全球經濟發展過程中的一項新的工業革命,預示著對于經濟發展模式的改革和創新,這是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而中國發展低碳經濟也成了大勢所趨,具有重大意義。
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在工業發展上模式由來已久,并且對于資源的消耗依賴性較大,新的技術和產品應用的不多,工業生產受到能源和氣候等因素的影響較大,所以說在全球發展低碳經濟的趨勢下,中國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首先,一直以來中國在工業生產中,都是以煤炭和石油為能源為基礎的模式上進行的發展,這種生產模式是一種高碳經濟發展模式,和國際上的低碳經濟正好相反。中國在煤炭和石油的生產效率上比較大,能源儲備比較雄厚,所以說一直以來都是以這些高碳、高排放、高污染的能源為生產燃料,并且在不斷的市場發展中,對于技術和系統的創新改革也都是建立在這種能源基礎之上的,已經形成了一種固定的路徑發展模式,無論怎么發展,都是離不開高碳的發展模式,實際上已經形成了一種“碳鎖定”的狀態。所以說中國要想改變這種高碳經濟的發展模式,向低碳經濟轉變,將會是一個漫長并且非常艱辛的過程。
其次,中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在發展城市化進程的過程中,大量的人口涌入到了城市之中,為城市的發展提供了動力同時也增加了壓力,對于各方面的資源消耗,污染的排放等都是一個問題。中國正處于工業化的發展階段,各種大規模的工業化基礎性設施建設正在逐步的開展,而在發展工業化建設的過程中,又會有過多的本文由收集整理能源消耗,產生大量的污染物,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都是在工業化發展的過程中勢必會出現的,所以說中國在實現低碳經濟的道路上困難重重。
3中國發展低碳經濟的對策
中國低碳經濟的發展尚處于起步時期。如何在不影響經濟發展的前提下,繼續履行溫室氣體減排的國際責任,是中國政府面臨的較大挑戰。但無論是從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角度,還是從履行減排溫室氣體的國際責任角度考慮,中國都必須抓住這一場低碳工業革命的新契機,處理好能源、環境與經濟發展的關系,加快發展低碳經濟。
3.1實施低碳經濟發展戰略,建立低碳型社會
結合中國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和節能減排的工作需求,盡快開始研究制定國家低碳經濟發展戰略的近、中、長期規劃。當前,要大力開展低碳宣傳,引導低碳社會生活方式,倡導公眾節能減排、低碳消費、低碳經營的理念,引導公眾選擇低碳生活方式。對于企業,則要推行低碳經營的理念,建立清潔生產機制和精益生產方式;提倡消費小型汽車、小排量汽車。健全發展各種環保組織與協會、低碳經濟協會。
3.2調整產業結構與能源結構
在全球氣候變暖的背景下,低碳經濟引領經濟發展正成為世界潮流。中國應以此為契機,調整產業結構與能源結構,加快建立以低碳農業、低碳工業、低碳服務業為核心的新型經濟體系。關于能源結構的調整,中國要逐步改變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發展核能、風能、太陽能。通過結構調整,強化能源節約和高效利用的政策導向,有利于發展循環經濟、提高資源利用率。
3.3加強低碳技術創新與產品創新
低碳技術的創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中國是否能順利實現低碳經濟發展。需要研發的低碳技術包括節能和清潔源、煤的清潔高效利用、油氣資源、可再生能源、核能清潔汽車技術、農業和土地利用方式等涉及溫室氣體排放的新技術。通過把替換燃料、高效使用能源、增加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封存二氧化碳等措施聯合起來,可以有效降低溫室氣體排放。
3.4推進低碳制度創新與法律體系建設
對于中國來說,當前,應該大力加強能源立法工作,建立健全能源法律體系,促進能源發展戰略的實施,確立能源中長期規劃的法律地位。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加快制定和修改有利于減緩溫室氣體排放的能源法等相關法規,進一步強化清潔、低碳能源開發和利用的鼓勵政策;制定與可再生能源法相關配套法規和政策,通過經濟、法律等途徑引導和激勵國內外各類經濟主體參與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促進能源的清潔發展;加快推進中國能源體制改革,建立有助于實現能源結構調整和可持續發展的價格體系;推動中國可再生能源發展的機制建設,培育持續穩定增長的可再生能源市場,改善健全可再生能源發展的市場環境與制度創新。
3.5促使企業承擔發展低碳經濟的社會責任
推行低碳經濟,在要低碳經濟戰略的導向下,出臺鼓勵企業進行低碳創新、節能減排、可再生能源使用的政策,具體實施中,在減免稅收、財政補貼、政府采購等措施上,來引領企業開發先進的低碳技術,研究和實施低碳生產模式。作為企業,要把發展低碳經濟作為社會責任的一種自覺行為,建立起低碳經濟的責任制度。事實上,只有低碳經濟成為企業的一種“集體行動”,更多企業自覺地轉化為低碳企業時,中國向低碳經濟的轉型才有現實的基礎。
【關鍵詞】 低碳經濟 中國經濟 可持續發展
1. 低碳經濟模式的特點
世界各國盡管對低碳經濟模式的特點認識不一,但歸結起來有這樣幾個特點:降低能耗和減少污染物排放,即經濟發展過程中要實現“三低”: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因此,所謂的低碳經濟,是與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為特征的高碳經濟相對應,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基礎的經濟模式,或是含碳燃料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顯著降低的經濟。低碳經濟實質是保持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實現資源高效利用,實現能源低碳或無碳開發。
2. 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面臨的挑戰
低碳經濟的提出,預示著一場國際新工業革命來臨。將來的經濟必然是低碳經濟,將來各國經濟體的競爭必然是低碳技術、低碳產業、低碳規則的競爭,甚至在國際經濟貿易中將可能形成“低碳壁壘”。因此,中國發展低碳經濟刻不容緩,意義重大。
但是,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面臨社會經濟發展與節能、氣候變化的多重任務,這種低碳經濟新模式的提出給中國可持續發展帶來了多方面的挑戰。
首先,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是中國向低碳發展模式轉變的一個長期制約因素。中國的能源結構一直呈現高碳結構。長期以來,中國以煤、石油等化石能源為基礎的技術系統,以及由此基礎上粗放的能源利用系統,決定了隨后的技術系統與利用系統,是一種路徑依賴過程。它在不斷追隨的技術創新與相應的制度創新中獲得遞增的規模收益,路徑依賴過程不斷得以強化,形成了“碳鎖定”狀態。因此,中國能源結構的高碳鎖定的路徑,在未來相當長的時期內難以根本改變,中國經濟短期內難以走上低碳經濟發展之路。
其次,中國正處在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進程之中,高碳氣體排放的大量增加難以避免。中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占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進程遠未實現,21世紀上半葉我們仍然以發展為主,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工業化、城市化、人民生活小康化等社會經濟發展態勢不可避免,都會對能源提出巨大的需求。
3. 中國發展低碳經濟的對策
中國低碳經濟的發展尚處于起步時期。如何在不影響經濟發展的前提下,繼續履行溫室氣體減排的國際責任,是中國政府面臨的較大挑戰。但無論是從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角度,還是從履行減排溫室氣體的國際責任角度考慮,中國都必須抓住這一場低碳工業革命的新契機,處理好能源、環境與經濟發展的關系,加快發展低碳經濟。
3.1實施低碳經濟發展戰略,建立低碳型社會
結合中國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和節能減排的工作需求,盡快開始研究制定國家低碳經濟發展戰略的近、中、長期規劃。當前,要大力開展低碳宣傳,引導低碳社會生活方式,倡導公眾節能減排、低碳消費、低碳經營的理念,引導公眾選擇低碳生活方式。對于企業,則要推行低碳經營的理念,建立清潔生產機制和精益生產方式;提倡消費小型汽車、小排量汽車。健全發展各種環保組織與協會、低碳經濟協會。調整產業結構與能源結構
在全球氣候變暖的背景下,低碳經濟引領經濟發展正成為世界潮流。中國應以此為契機,調整產業結構與能源結構,加快建立以低碳農業、低碳工業、低碳服務業為核心的新型經濟體系。關于能源結構的調整,中國要逐步改變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發展核能、風能、太陽能。通過結構調整,強化能源節約和高效利用的政策導向,有利于發展循環經濟,提高資源利用率。
3.2加強低碳技術創新與產品創新
低碳技術的創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中國是否能順利實現低碳經濟發展。需要研發的低碳技術包括節能和清潔源、煤的清潔高效利用、油氣資源、可再生能源、核能清潔汽車技術、農業和土地利用方式等涉及溫室氣體排放的新技術。通過把替換燃料、高效使用能源、增加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封存二氧化碳等措施聯合起來,可以有效降低溫室氣體排放。推進低碳制度創新與法律體系建設。
對于中國來說,當前,應該大力加強能源立法工作,建立健全能源法律體系,促進能源發展戰略的實施,確立能源中長期規劃的法律地位。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加快制定和修改有利于減緩溫室氣體排放的能源法等相關法規,進一步強化清潔、低碳能源開發和利用的鼓勵政策;制定與可再生能源法相關配套法規和政策,通過經濟、法律等途徑引導和激勵國內外各類經濟主體參與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促進能源的清潔發展;加快推進中國能源體制改革,建立有助于實現能源結構調整和可持續發展的價格體系;推動中國可再生能源發展的機制建設,培育持續穩定增長的可再生能源市場,改善健全可再生能源發展的市場環境與制度創新。促使企業承擔發展低碳經濟的社會責任。
推行低碳經濟,在要低碳經濟戰略的導向下,出臺鼓勵企業進行低碳創新、節能減排、可再生能源使用的政策,具體實施中,在減免稅收、財政補貼、政府采購等措施上,來引領企業開發先進的低碳技術,研究和實施低碳生產模式。作為企業,要把發展低碳經濟作為社會責任的一種自覺行為,建立起低碳經濟的責任制度。事實上,只有低碳經濟成為企業的一種“集體行動”,更多企業自覺地轉化為低碳企業時,中國向低碳經濟的轉型才有現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