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14 16:40:4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高職學校勞動教育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高職護理;實習階段;勞動教育;人才培養
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迅速,在此背景下教育也隨之發展,隨著教育改革的推行,我國的教育環境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是,在廣大高校中技能型人才和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卻依舊存在一些問題。我國很多高校雖然勞動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大多數高校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業能力有待提升。社會實踐是高職院校根據對人才的培養目標所制定的一項教學環節,有組織、有計劃、有目的性地帶領在校生進入社會,深入工作崗位,依靠社會的力量完成人才培養的最后一個環節,以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對于高職學生而言,在社會實踐中開展勞動教育也可以提高自身的身體素質,為進入社會工作崗位打下堅實的基礎。隨著近幾年來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高校的實習勞動教育也出現了新的形勢,面臨著新的機遇與挑戰,新經驗、新問題不斷涌現出來。
一、實習勞動對于高等職業教育的積極作用
實習勞動對于高職護理學教育而言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和作用,是理論與實踐相互對接的平臺。護理專業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專業,在臨床護理過程中,學生要有足夠的能力對病患的日常生活護理、突發事件的處理等做出反應,為病人的康復提供必要的服務,為醫生的治療爭取更多的時間,在臨床中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和價值。因此,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過程中要加大力度對學生的實踐能力、勞動能力進行重點培養,以滿足社會對于護理人員的實際需要,確保學生的實踐能力、勞動能力滿足工作崗位的需求。(一)實習勞動是理論知識教育與工作崗位結合的重要環節。教育理論所提出的中心問題就是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問題,這一問題的提出也深刻地反映出高職教育的本質規律。高職院校人才的培養目的是為了向社會輸送一批有知識、有技能、有思想、有擔當的技能型人才,尤其對于高職護理學教育而言,護理人員的工作能力一定程度上決定了病人的康復質量,對于社會醫學的發展和進步有著重要的作用。高職教育是向新一代人才傳授理論知識和經驗能力的過程,若僅有理論依據而輕視實踐,則培養出的人才的知識結構是不完整的,學生雖然有著滿腹理論知識,但卻不能將其與工作實際進行結合,無法滿足工作崗位的需要。因此,組織學生進行實習勞動是實現學生理論與知識結合的一項重要手段,也是從學校邁進社會的重要環節。在實習過程中,學生可以積累大量的臨床護理經驗,同時有針對性地對自身在護理過程中所犯下的錯誤或認識的誤區進行改進,不斷提升自己,發展自己,成為一名獨當一面的合格護理工作人員。(二)實習勞動是高職院校培養人才的重要環節。近年來,隨著高校的不斷擴招,高職畢業生的就業也面臨著嚴峻的考驗。雖然高職院校的教育體系一直以來都以實踐為主,但畢業生的知識結構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失衡,學生的綜合素質不能很好地滿足社會的實際需求。此外,由于大多數學生都來自獨生子女家庭,在家庭中受到豐厚的待遇,往往養成了怕苦怕累的習慣,勞動觀念不強,而護理行業又是勞動強度相當大的一個行業,對于高職畢業生而言是一個相當大的挑戰。因此,強化勞動教育和專業實踐能力的培養,幫助學生做好充足的心理準備,幫助學生面對社會的挑戰。(三)實習勞動可以進一步培養高職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高職院校人才的培養開始逐漸提高了對學生思想道德素質方面的要求,如何培養學生遵紀守法、艱苦奮斗、熱愛勞動、積極奉獻的精神,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成為新時代高等職業教育的一項重點要求,而通過實習勞動的教育模式,讓學生在社會勞動中感受到奉獻社會所帶來的成就感,增強社會責任心,逐步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素質,立志成為一名對社會發展做出貢獻的新時代青年。(四)實習勞動教育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畢業后的就業率。醫院在招聘應屆畢業生時,往往對學生的實際工作經歷和臨床護理經驗有著一定的要求,而對于高職畢業生而言,積累工作經驗的主要機會和來源也就在實習勞動這一環節。因此,在勞動實際中積累經驗,可以幫助學生適應社會,更加快速的適應護理工作的崗位,提高就業率。
二、現階段高職院校勞動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一)部分學生的勞動觀念不強,勞動價值弱化。對于高等職業教育來說,培養學生正確的勞動觀念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教學任務。現階段,大學生大多數出于獨生子女家庭,家庭對孩子優厚的待遇和功利主義心理的不良影響嚴重影響了高職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許多大學生的勞動觀念不強,不愿意吃苦,從主觀上不愿意參與到勞動過程中,對自己的專業認同感不強。(二)高職院校勞動教育開展模式單一。大多數職業學院將專業技能的教育列在教育教學的主體地位,忽略了對勞動本身的教育,缺乏利用勞動對學生人格進行培養和刻畫的意識,忽略了勞動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在勞動教育過程中僅僅采用傳統的說教教育,不能帶領學生參與到實際的勞動過程中,無法鍛煉學生的實際勞動能力。更有甚者采用粗暴強制的手段讓學生參與到勞動中,引起學生的叛逆心理,對勞動產生厭惡的情緒,不能結合學生的專業特點設計科學合理的勞動教育方式。
三、在實習勞動中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具體方法
(一)創新實習勞動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專業素質。要想有效提高大學生的勞動和就業素質,就需要在實際勞動過程中不斷對學生的思想進行引導,增強學生的勞動觀念和艱苦奮斗的精神,養成學生不怕吃苦,謹守初心的作風,并將自己的一腔熱血奉獻給臨床護理行業。通過實習勞動教育的開展,學生可以在護理實踐過程中感受到護理工作對于病患康復的重要性,加強對本專業的理解,從思想上做到熱愛自己的專業,提高對護理專業的認識。同時,可以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的思想,珍惜學習的時光,為正式邁向工作崗位,服務社會,為醫療事業的發展做貢獻打下堅實的基礎。現階段,許多學校已經將社會實踐勞動教育納入對學生的綜合測評體系,但對學生畢業所需要的實踐學分要求并不是很高,許多學生在第一個學年就可以輕松完成畢業所需要的社會實踐勞動學分,無法滿足新課標背景對學生實踐勞動時間的要求。學校應積極向社會各界尋找可以為學生提供實踐勞動的平臺,組織學生利用社會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勞動,并利用好志愿匯等網絡APP對學生的實踐勞動進行管理和登記。例如,在當地的圖書館做志愿圖書管理員、為當地敬老院老人表演節目、給當地福利機構捐獻物品等等。在實習勞動過程中,要精選適合的單位開展合作,進行統一的管理。及時獲取最新的學生實踐情況和數據,了解學生的勞動情況,并設計科學合理的獎罰機制,對積極參與社會勞動的學生給予表揚,并督促其他學生積極參與到社會勞動中去。(二)開展職業道德專題培訓課程,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能力。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社會崗位的競爭力度逐漸加大,對畢業生的勞動能力、職業道德、誠信等方面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一大重點就放到了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方面,以此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能力。學校要加大力度開展勞動道德專題教育,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樹立良好的職業道德,培養和鍛煉學生良好的身體和心理素質,以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和競爭能力。對于護理工作而言,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心理、身體素質是必不可少的,醫護工作的勞動強度很大,并且承擔有一定的風險。護士在工作過程中必須保持高度的集中,為患者提供優質的服務,護理過程中一旦出現疏漏,極易引起患者得不到及時的治療。因此,高職院校在人才的培養過程中要著重培養學生的上述幾點能力,同時鍛煉學生的環境適應能力、人際交往、團隊合作、自我表達等能力,提高其專業技術,以確保學生畢業后可以勝任其所從事的崗位。學??梢越M織實習生定期下基層、進社區開展勞動或者義務活動,也可以邀請醫院中優秀護士實行勞動交流并進行職業素養的培訓等,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職業道德素養,以滿足工作崗位的需要。(三)組織學生參加集體活動,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在社會勞動期間,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勞動工作,能為內心帶來極強的震撼,真正意識到自己的勞動和貢獻對社會發展的重要性作用,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念,晚上可以在學生總結工作經驗之余,組織學生開展集體活動幫助學生舒緩緊張的情緒,豐富學生的業余生活,幫助學生正確處理學習、工作與娛樂之間的關系,同時培養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使其在正式進入企業后可以盡快融入集體中,建立感情,更好的在工作中相互配合,為病患提供更加細致的護理服務。
四、結語
高等職業院校學生的實習勞動對于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和作用,學校要提高對學生實習勞動環節的重視,在實踐中完善實習勞動制度,最大程度發揮出實習勞動的育人作用,提高學生畢業后的就業能力,為社會培養一批有能力、有思想、有擔當的醫療護理工作人員。
【參考文獻】
[1]徐嘉玲.文化育人視域下高職護理學生實習階段勞動教育的途徑探索[J].現代職業教育,2020,19:62~63
[2]劉素芹.江蘇省衛生高職院校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現狀的調查研究[D].東南大學,2014
[3]儲珍珍.高職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學生頂崗實習期心理問題的社會工作介入研究[J].人力資源管理,2017,9:287~288
[4]張娜.民辦高職“基礎護理學”實訓教學過程中的問題分析及對策探究———以民辦四川天一學院為例[J].科教文匯,2019,23:121~122
[5]高洪貴,張永杰.服務型鄉鎮政府行政自由裁量權的倫理規范研究[J].三晉基層治理,2020,7
[6]梁佩佩,沈寶國.基于PBL教學模式的高職高等數學分層教學分析和研究[J].現代職業教育,2020,12
[7]胡瑩瑾,呂麗,胡月陽,狄娜,李艷,李輝.高職院校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優化研究[J].農家參謀,2020,1
[8]張麗肖,李麗娟.云課堂在基礎護理學課程中的應用[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20,2
關鍵詞:中職生;職業道德;行為養成;途徑
職業學校的主要任務是為社會培養合格的應用型人才,這就需要重視對學生職業道德的培養。多年來,甘肅煤炭工業學校一直重視對學生的職業道德養成教育,在教育實踐中探索出一些有效的途徑和方法。
一、中職生職業道德行為養成的作用
在當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職業道德建設對從業者個人是十分必要的,也是提升個人素質和事業發展的前提。因此,職業道德行為養成具有現實意義。
第一,提高綜合素質。隨著社會的發展,對入職員工綜合素養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良好的職業道德素養是合格員工的必備條件。一個高素質的從業人員應做到愛崗敬業,不斷提高專業能力以勝任崗位職責。
第二,促進事業發展。職業道德行為養成是實現職業生涯目標的重要保證。從就業者職業關系來講,工作目標就是為從業者職業關系中的各個服務對象提供服務,能否為這些服務對象及時提供相關的高質量的服務,取決于從業人員能否嚴格履行事業行為準則。
第三,抵制不正之風。中職生在努力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要提高職業道德素養。嚴格遵守和執行國家制定的相關法規,積極認真地完成崗位任務,履行職務職能,從而抵制當前社會發展中的不正之風。
二、中職生職業道德行為養成的途徑
第一,在日常生活中培養情感教育。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中職生渴望愛與尊重,教師應對他們進行關心和愛護。以行育情,培養高尚的職業情感。在實踐活動中,學生明確了社會對人才的職業道德要求,陶冶了職業情感,也培養了學生的正義感、責任感、榮譽感。
第二,課堂教育是保證。課堂教育是學生形成良好職業道德信念的主陣地。職業理想、職業行為習慣的養成離不開教師的積極引導。所以,在專業技能訓練中,教師要對學生提出職業道德的要求,加強職業崗位規范,嚴格要求學生規范操作,讓學生在提高實際操作能力的同時自覺養成良好的職業行為習慣。
第三,組織學生實踐活動教育。教師要針對學生實際情況,開展有意義的活動,以學生容易融入的方式進行職業道德滲透,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促進職業道德內化。立足“小而近、低而實”的目標,開展“文明禮儀、從我做起”活動,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覺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第四,合理安排學生專業實訓教育。職業學校的學生畢業后大多數都要走上工作崗位,如何讓他們能正確地處理好與單位同事以及他人的社會關系,體現自己良好的職業道德形象,職業崗位教育是未雨綢繆的好辦法。除了開展一系列社會實踐活動外,還要計劃安排學生頂崗實習、學生校外參加社會實踐、工學結合等,讓學生在具體的職業活動中檢驗能否把內心形成的職業道德情感、信念外化為良好的職業道德行為。
三、提高職業道德養成教育實效的途徑
第一,個案教育。為全面提高中職生綜合素質,需建立學生操行檔案,制定切實可行的考核方案。比如甘肅煤炭工業學校實行的學生德育量化制度,尤其對“問題”學生,實行個案管理。“聯網”互動,綜合評定,全員管理,形成合力。這種教育方式能夠讓學生“量化”自己的行為并加以改正。
第二,激勵教育。根據青少年的心理特征,激勵教育有著很大優勢。尤其對品德“問題”學生,激勵所帶來的愉悅心情會形成動力,從而引起學生更強烈的愉悅體驗,進而自動“軟化”其隱性抵觸,提高其服從集體行為規則的意向。
第三,暗示教育。明示法是直接通過教育者有意識的心理和行為活動而產生影響的方法,暗示法則是間接內隱地通過受教育者無意識的心理活動而產生影響的方法。中職生希望得到別人的尊重,而暗示法沒有明顯的教育痕跡,受教育者易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根據學生的心理實際,讓學生在校園中積極尋找“校園十大文明現象與十大不文明現象”,并寫出自己的感受,這種方法要比說教效果好得多。
第四,勞動教育。很多中職學生勞動觀念淡薄,缺乏責任感和吃苦耐勞的精神,學生就業后承受不了企業的勞動強度而出現頻繁跳槽,為了讓學生能盡快適應企業的要求,就必須把已被遺忘的或忽略的勞動教育納入管理。比如通過每周的公益勞動,班級辛苦一周打掃校園和教學樓等,在勞動中樹立中職生勞動光榮的職業道德理念??傊诼殬I道德養成教育過程中,采取多途徑和靈活多樣的方式方法并進行有效組合使其發揮更大的功效,把職業道德養成教育滲透到課內課外、校內校外??傊ㄟ^職業道德養成教育,學生的行為在改變,素質在提高,職業道德在養成。
參考文獻:
[1]陳穎.工學結合模式下高職生職業道德教育探析[D].成都:西南財經大學,2010.
[2]鄧曉丹,孟桂云.文科大學生的就業瓶頸與職業素質養成[J].現代教育科學(高教研究),2007(5):120-123.
關鍵詞: 高職學生 勞動禮儀值周 職業素養
職業素養是指職業內在的規范和要求,是在職業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綜合品質。在圍繞五年制高職人才培養目標探討改革時,我校探索了學生職業素養培養的新途徑,提出了勞動禮儀值周的計劃,并加以實施。
一、勞動禮儀值周的提出
勞動禮儀值周的落腳點在五年制高職的“高素質”培養要求上,為學生未來的就業和終身發展打下良好的素養基礎。
(一)理論背景
教育同生產勞動相結合是社會生產的必然產物。在我國,有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論,主張“過什么生活便受什么教育”,把“會燒飯菜”、“會種園”、“會修理”等列入了十六常能之中。①而早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德國就采取了“學生參加生產和經濟工作”、“經濟與教育合作”等多種形式,明確了要在普通學校里加強學生從事未來職業活動的基礎教育。
禮儀作為一種律己、敬人的行為規范或行為模式,是適應時展、促進個人進步和成功的重要途徑。中華民族自古就有崇尚禮儀的優良傳統,早在我國周代就已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禮儀制度。日本設立“道德時間課”、“自愛課”,韓國設立“道德課”,英國將“德行、智慧、禮儀和學問”作為教育的出發點,而美國則把禮儀教育看作是品德教育的入門課,認為理想的楷模就是英國的紳士。
這些理論與實踐對于我們今天開展勞動禮儀教育是很有啟發的。
(二)社會背景
國際著名城市規劃學家沙里寧曾說:“城市是一本打開的書,從中可以看到他的抱負?!蹦壳?無錫地區產業升級轉型催生人才結構變革,人才尤其是高素質高技能人才成為“一座城市的渴求”,這為本地區五年制高職的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而從學生就業推薦的角度來看,很多企業又在嘆息“有些學生的基本素質不高”。
很多事實表明,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滿足企業的用人要求,是職業教育服務地方經濟轉型的必然要求。
(三)學生背景
五年制高職招收初中畢業生,其中考成績往往在當地屬“中尾部”。據省聯合總院對個別地區個別學校進行的調查顯示,有72.24%的學生上高職是因為沒有考上普高的無奈選擇,他們當中在小學到初中從未受到表揚的比例為79.16%。②以上數據都反映了我們的學生存在著缺乏自信、自我要求不高等心理特征。同時,信息社會的紛繁蕪雜、經濟社會的激烈競爭、職業教育的社會地位偏低也隨之帶來一系列高職學校學生教育問題。這些問題如不及時進行正確的引導,則不可避免地會影響到培養的人才質量。
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根據學生的現狀,尋找突破口,以重建學生的自信心,更好地實現人才培養目標。
二、勞動禮儀值周的實施
2009年9月起我校開始在一、二年級學生中實施勞動禮儀值周課程,時間跨度一周,納入人才培養方案和學分體系。2010年3月起將參與學生擴展到三年級全體學生。在一年多的摸索探求中,我們及時總結經驗,不斷調整實施過程,初步形成了一些具體實施方法。
(一)怎么上課
仍舊采用班級授課形式,以班級為單位進行值周,指定班級停止一周理論課程的學習,按照學校統一要求全面參與學校管理和服務性工作。每周排定兩個班級承擔值周工作,主要是清潔校園衛生和學習文明禮儀知識。勞動課程學生在指定的工作區域內進行,禮儀課程每天上午下午各一節,并且在早晨進行禮儀立崗。
(二)怎么管理
1.明確工作規范,樹立學生良好形象。
要求學生按規定統一身著勞動禮儀服裝,在左胸前佩帶好工號牌;站立姿勢端正,精神飽滿;語言文明,禮貌待人,率先垂范;清整衛生做到“一清、二掃、三拖、四擦、五檢查”;嚴禁擅離崗位或對工作不負責任,勞動中要勇于吃苦,工作中要任勞任怨;工作時動作要輕,不要影響正常教學秩序;遇到特殊情況或大事要及時向管理老師或班主任匯報。
2.明確二級管理,指導學生自我管理。
學校遵循著校系二級管理體制,由學工處負責總體安排,兩位勞動指導老師具體負責指導與考察學生勞動情況,兩位禮儀指導老師負責訓練學生禮儀知識并進行禮儀站崗指導。各系具體安排班級值周運轉計劃,具體負責班級考核評比。班主任在保證自己課務的同時協助指導教師管理,值班班長、小組長是最基層的管理人員,擔負著協調溝通的重要任務,充分發揮學生自我管理的作用。
(三)怎么具體實施
1.準備階段。
首先,做好宣傳動員工作,由班主任統一組織學習《勞動禮儀值周工作實施細則》,使學生充分認識勞動禮儀值周的重要性。其次,根據任務和班內實際,認真制定《班級勞動禮儀值周計劃安排》,做到定人、定崗、定責任。
2.實施階段。
各班根據一周的任務分區設崗,定崗到人,明確職責任務,提出要求。嚴格按時間上崗,并按要求高質量地完成各項任務。加強值周管理,做到各崗區分工明確,逐級負責,勞動禮儀管理人員、班主任和班干部要巡回檢查,做好值周日記,及時總結講評。
3.總結階段。
班主任和班干部要每天匯總和講評值周情況,值周結束后,要召開總結會,按總人數20%的比例評出值周明星,將名單連同值周總結一并交學工處。
(四)怎么放大教育作用
學校利用升旗儀式定期對值周明星和值周先進集體進行表彰,全體學校領導給獲獎學生頒發勞動禮儀之星獎牌,并與每位明星合影留念,作為成長的見證。每周制作勞動禮儀之星墻,布置于學校櫥窗內,發揮榜樣的作用,放大勞動禮儀的教育作用。
三、勞動禮儀值周的原則
我校勞動禮儀值周課程的開設緊扣學生職業素養的養成教育,堅持“課程開發―瞄準職業素養;課程建設―緊貼學生就業;課程服務―適應學生發展”的指導思想,值得注意的是,在實施中我們還要堅持下列原則:
(一)知行合一的實踐性原則
態度是職業素養的核心。陶行知先生倡導“教學做合一”。勞動禮儀值周就是遵循了這一實踐性原則,從清潔打掃到禮儀問候,在實踐中引導使學生把勞動禮儀意識轉化為勞動禮儀態度。
(二)顯隱合一的綜合性原則
勞動禮儀值周把隱性課程與顯性課程相融合,以具體的活動承載了學生職業素養的養成教育。目前我校一至三年級開設了勞動禮儀課程,四年級學生走進實訓車間開始“理實一體化課程”學習,五年級學生走進企業進行“頂崗實習課程”學習,形成了一個有梯度的綜合體系。
(三)身心合一的量力性原則
勞動禮儀教育要根據學生的年齡、性別,選擇學生力所能及的無毒、無害、無危險的勞動內容和禮儀項目,既要確保必要的訓練時間,又要嚴格控制強度。禮儀立崗我們一般控制在早晨半小時左右,送水、打掃廁所等勞動強度大的工作不作為勞動的任務,仍舊采用后勤服務外包形式。
(四)校企合一的對接性原則
校企合作是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重要模式。勞動禮儀值周不是為活動而活動,而是主動把企業對員工的要求引進學校,使企業文化和校園文化實現對接。
注釋:
①引自《陶行知文集》.江蘇教育出版社,2008.6:882-883.
②以上數據引自馬能和著.五年制高職教育發展及實證研究.江蘇教育出版社,2008.10:32.
參考文獻:
[1]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N],2010.
[2]陳茂旺.強化職業教育公益性的戰略選擇[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0,(19).
高等職業教育是為國家現代化建設培養應用型人才的職業性教育,在高等職業教育的礦山測量教學中存在一些問題,導致教學效果不夠理想,高職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不利于礦山測量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項目教學法在礦山測量教學中的應用,加強了師生的課堂參與度,激發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本文在對項目教學法的內涵進行概述的基礎上,分析了項目教學法在高職礦山測量教學中的應用,并對應用進行了評析。
關鍵詞:
項目教學法;礦山測量;高職教育
傳統的高職礦山測量教學模式以教師單一化教育為主導,缺乏師生的互動和學生的課堂參與,導致學生對礦山測量學的興趣不高,曠課現象嚴重。礦山測量教學是培養應用型礦山測量人才的基礎性課程,礦山測量學習的質量關系到未來學生的職業技能,對礦山測量專業來說至關重要。為了改變這種教學狀況,高職教師可以運用項目教學法,加強師生課堂互動,激發學生的探索精神。
一、項目教學法的概述
項目教學法是現代教育的一種形式,起源于歐洲的勞動教育思想,在國外有了較為成熟的發展,在我國發展較晚。項目教學法將學生置于生產化的背景下,改變了過去以教師主導的教學模式,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參與制作項目的整個過程,從而改變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處境,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達到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學生潛能的目的。教師的教學過程也要注意將教授的知識與項目做得銜接和融洽,便于學生在對項目的操作中實現對課堂知識的掌握和重溫,以項目為教學活動的中心,以學生的參與為目的,實現以項目驅動教學,在學生與老師的合作中實現學習效果最大化,實踐技能最優化的結果。
二、項目教學法在高職礦山測量教學中的應用
為了更好地應用項目教學法服務于礦山測量教學,需要在教學設計上首先對課程教學有個整體性的認識,從全局的高度設計教學框架,結合項目設計的要素與礦山測量教學的要素,優化配置要素間的比例,以項目為教學活動的中心,以學生的參與為目的,設計出項目驅動型礦山測量教學方案。并且在教學中結合實際工程的情況,保證學生學到最實在、最實用的技術,更好地適應社會需要。在教學研究中采用頭腦風暴法,組織教師、礦山測量領域的專家,一起為項目教學與礦山測量教學提供可行性教學設計。在礦山測量課程的設計思路上,建議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有效地將課本知識與各個項目有效的結合起來,教師事先對書本的基礎知識進行梳理,根據不同內容劃分模塊,在應用項目教學法之前讓學生對礦山測量的知識有個整體的了解,在工程背景知識下,教師建構起礦山測量的知識體系,講解完基礎知識后拋出與項目相關的問題,引發學生們的思考,勾起學生的好奇心和興趣點,并通過劃分小組,為學生們布置項目相關的任務[1]。教師不能僅僅布置了任務就了結課堂教學,而是對學生的任務進行一定的幫助和引導,進行簡單的舉例示范,隨時準備為學生答疑。接下來,鼓勵學生獨立完成任務,在完成任務后,教師要注重對任務完成情況進行評價。評價是發現問題,實現進步的重要途徑,也是教師及時監督的方法之一。學生任務實施階段是項目教學法的重點與核心內容,決定了工程項目的質量,是體現學生主體作用的關鍵環節,是提升教育科研能力和技術修養、促進理論把握與實踐技能齊頭并進、相互平衡的重要內容,是以項目為導向、任務驅動的課程教學為高職教育改革的路徑,符合教育部對高等職業教育的培養要求。
三、項目教學法在高職礦山測量教學中的應用評析
項目教學法作為職業教學的新方法,是探索高等職業教育實現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重要路徑,這種教學方法實施后,對教學應用的評價是發現教學問題,促進教學更上一層樓的關鍵方法。“教不嚴,師之惰”,教師的教學方法對學生的專業素養來說非常關鍵,因此,需要高職學校在教學層面及時反饋教學效果,對教學效果進行評價,不斷完善教學方法,及時反思教育理念,結合社會實踐、工程項目的發展水平設置教學內容,通過教學成果的分析,找出進步和差距,優秀的地方繼續發揚,有差距的地方極力彌補,通過學校師生的不斷努力,盡量消除社會對高等職業教育的歧視[2]。只有這樣,才能不斷完善我國高職礦山測量教學體系,并且在一線教育工作者的探索下,能夠結合項目教學法及其他方法,創新教學模式,為高職學生提供高質量、實用性的教育,為國家培養更加符合社會實踐要求的應用型人才。
四、結語
高職教育為國家建設培養應用型技術人才,對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和國家現代化建設具有戰略性意義。我國的高職教育起步較晚,項目教學方法尚未成熟,但是其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效果是十分明顯的,高職礦山測量教學應該將項目教學法充分應用到專業教學中去,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將專業學習真正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
作者:孫立鵬 單位:赤峰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關鍵詞:高職;服務型人才;模塊化
高等教育發展的本質特征是適應和服務,適應是時代的要求,服務則是根本宗旨[1]。服務型高職的辦學理念是基于社會經濟發展、產業結構調整和生態危機的客觀局勢下提出的高校建設理念。服務型高職教育使人才培養與社會服務直接接軌,看重高校社會服務的量化和最大化。服務型高職以人才培養質量為績效標準,其培養出的人才社會適應程度高[2]。本文以醫學營養專業為例,探索高職服務型人才模塊化培養的實施路徑,為高職教育人才培養工作提供參考。
1高職服務型人才模塊化培養的意義
服務型工作是以人為勞動對象,為其提供時間、空間、信息、心理舒適等非物質形態需要的勞動[3],服務型高職側重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術能力和社會服務能力,需要在不同情境下及時滿足不同類型、不同習慣的人提出的服務要求。服務型工作的質量評價基本上源于服務對象的主觀體驗和滿意程度,這既取決于服務質量,也取決于個人的心理感受,所以服務型工作中與服務對象相處的技巧、溝通的能力、主觀的態度尤為重要[4]。服務型人才培養模式與傳統人才培養模式的區別在于它雖然依托學科,但不以學科為導向,而是以就業為導向,培養各級各類具有創新素質的應用型人才,以滿足社會發展對職業人才的要求。近年來,我國的高職教育為了滿足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現實需要開展了不少探索,如專業群和產業群的建設、與社會用人單位的廣泛合作等,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現為確定崗位任務時只進行了簡單的任務解析,并未將崗位需要的知識、技能等要素在教學中融會貫通,脫離了工作過程,只強調學生對能力要素的學習,使得最終的教學形態成了孤立的技能訓練和知識學習,難以形成實用性的職業能力。同時,將服務型勞動者的職業意識等同于個人的人文素養,僅在課程設置中加強對傳統文化、外語、禮儀、職業道德、心理學等知識的教育,但是并未將其學習過程與具體的與工作過程進行有機融合。知識的形成和能力的提升是人與環境交互作用下逐漸建構起來的,離開合理的學習方式,單純增加人文課程的數量難以確保職業技能和服務意識的提升。此外,工作技能并不等同于服務質量,雖然服務型勞動中的技術能力很重要,但影響顧客心理感受的服務意識、服務態度、溝通能力也不容忽視。高等醫藥職業院校肩負著培養面向醫藥衛生服務崗位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使命,隨著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深化,社會對醫藥衛生人員的要求也發生著轉變。營養服務工作已成為公共衛生服務體系的新興重要組成部分,面向大眾提供合理的營養指導和服務成為營養專業就業的發展趨勢。目前醫學營養人才面臨著職業能力與市場需求有一定差距,服務型人才數量和素質還達不到發展要求的困境,成為限制醫學營養專業進一步發展的瓶頸。以醫學營養專業為例,探討服務型高職教育就業能力的提升策略,不僅對醫藥衛生類高職院校專業學生發展研究有借鑒意義,對其他高職專業學生的教學改革也有重要的啟示。
2高職服務型人才模塊化培養的實施路徑
2.1根據行業調研確定人才培養的目標和方向
為了解行業對于人才培養需求的現狀,筆者于2019年8月至10月對與專業密切聯系的行業企業進行了人才需求的情況調查。調查的方式主要有問卷調查、電話訪談等,共調查相關行業企業36家(醫院營養科28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家、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家、健康管理公司2家、學校及幼兒園2家),得到醫學營養專業的人才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和專業素質要求(見表1)。通過對行業企業調研的結果,確定人才培養的目標和方向,為進行模塊化培養提供基礎和依據。
2.2基于崗位需求構建以營養服務為核心的專業能力模塊課程體系
基于崗位需求的調研結果,將專業主干課程的教學內容和方法進行模塊化的整合,以分析、解決實際問題出發,著重培養適應崗位需求的服務型應用技術人才。醫學營養專業的職業面向是臨床營養技師和公共營養師。臨床營養技師要求能夠輔助營養醫師工作,具備相應的醫學、營養學知識和技能,掌握一定的與患者溝通的技能,能提供全面的營養服務并能在疾病的預防、治療過程中為患者提供營養服務;公共營養師要求能夠進行不同人群營養咨詢與指導、營養配餐和評價,能夠對特殊生理人群進行針對。根據專業的職業面向和培養目標,確定在高職營養課程設置中構建以營養服務為核心的幾大模塊:基礎醫學模塊、營養科學模塊、專業拓展及社會行為學模塊?;A醫學模塊主要包含:正常人體結構與技能、生物化學、病理學基礎、微生物與免疫學基礎、藥理學基礎、臨床醫學概要等課程。培養的知識和能力包括本專業必備的醫學基礎知識及公共道德和職業道德。營養科學模塊包含:營養學基礎、公共營養、特殊人群營養、臨床營養、食品安全、營養烹飪技術、藥膳與食療等課程,培養的知識和能力包括專業所需要的絕大部分專業知識和職業技能,并將團隊協作和溝通能力、社會交往能力、創新、創業能力、就業能力等有機融入教學模塊中。專業拓展及社會行為學模塊包含:健康教育、保健食品與營銷、社區營養、營養診療技術、中醫基礎、人際溝通、專業英語等課程。相關課程根據工作崗位對營養專業人才的復合性要求設置,主要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和綜合素質,如膳食營養管理能力、指導保健醫生營養知識的能力。在專業教育中滲透人文精神,借助專業實踐和情境化教學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質和人文情懷,切實提高服務型高職專業學生的就業競爭力。以復雜多變的工作情境為服務活動開展的出發點和依據,鍛煉服務型人才對工作情境的分析和判斷能力,培養解決具體問題的豐富經驗和智慧。此外,在各個模塊中有機融入思政教育元素,結合課程特點有機融入勞動教育內容,開展勞動精神、勞模精神、工匠精神專題教育,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使學生成長為具有健康的身體和健全的人格,具有奉獻精神、吃苦精神的高素質應用服務性人才。
2.3高職服務型模塊化教學體系的建立
根據專業模塊化教學體系的培養目標和內容,確定人才培養模式,包括模塊化的教學目標、教學要求、配套的教學資源(教材、教學資源庫、案例庫等在線教學資源)、實驗實訓基地的建設、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教學團隊的構建等。2.3.1模塊化教學資源的建設通過校企—校校合作,共同開發高職醫學營養專業配套的專業主干課程(含實訓內容)的規劃教材。同時建設教學資源庫、案例教學庫、試題庫等多媒體教學資源庫,充分利用核心課程教學資源和在線課程,用于課程教學各個環節。創建網絡互動平臺,建設在線情景互動教學環境,采用實時在線情景互動教學,推動教學模式、方法、手段、評價等系列改革,同時進一步改革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2.3.2規范化實驗實訓基地的建設積極開展校企合作,建立適應服務型人才培養的實訓基地,加強校內實訓基地建設,根據工作場景和職業氛圍,營造真實的工作環境,配備能滿足職業技能實踐教學需要的儀器設備,滿足學生進行仿真訓練的需要。通過仿真或模擬實際工作環境,使學生在實訓過程中提前模擬執業過程中的工作場景,改變實踐教學依附于理論教學的狀況,建立相對獨立的實踐教學體系。選擇能夠提供開展醫學營養實踐的醫院或醫療衛生機構作為校外實訓基地,要求校外實訓基地的醫學營養技術實訓設施齊備,實訓崗位、實訓指導教師確定,實訓管理及實習規章制度齊全。2.3.3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改革采用角色模擬、情境教學、案例教學、PBL等進行教學,創設營養科工作情境,強化實踐性教學環節,積極開展營養項目實訓,提高學生的崗位適應能力。以提高課程建設的整體水平為抓手,加強學生職業素養和服務意識的培養,加強學生的創業意識教育和創業能力培養,提高高職人才培養質量。結合專業特點,結合每年“全民營養周”“520學生營養日”等特殊時期開展形式多樣的對外技能服務。2.3.4教學團隊的提升建設一支專業基礎扎實、具有較強技術應用能力的“雙師”素質教師隊伍;吸引高層次人才和具有行業一線工作經歷的行業骨干和專家充實到專職教師隊伍中,逐步形成專業實踐課程由兼職教師擔任的機制,成立專兼職教師組成的專業課課程組,提高兼職教師比例,提升專職教師學歷和在職培訓比例,提高專業帶頭人的社會影響力。
2.4服務型人才的考核評價體系和監督機制的建立
改革考試方式,注重過程性評價。在平時教學過程中完成考核評價,學生課后及時查漏補缺。改革醫學營養專業畢業考試模式,采用全國衛生專業技術職稱(營養士)及注冊營養技師考試的內容和方式,使學生更早地融入臨床工作實際,積極開發1+X項目,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和就業競爭力。構建服務型人才培養模式的保障體系和監督機制,建立教學質量雙向監控體系,突出教學實施過程監控,建立科學合理的評判標準體系,涵蓋提高教育質量的各種因素。綜上所述,高職服務型人才模塊化培養,首先需要樹立服務型的人才培養理念,根據行業需求確定人才培養的目標和規格,通過模塊化教學,將知識、能力與素養培養相融合,建設“教學—技術—服務”一體化的校內實訓基地,打造專兼結合的教學團隊,將專業考核與行業職業資格考核相結合,通過多種形式的技能訓練,培養實踐技能、職業素養和服務意識,打造適應市場需求的新型服務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徐挺,應德燁.服務型高等教育體系績效評價研究:以應用型人才培養基地績效評價為重點[J].寧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3):1-4.
[2]王春柳.服務型高職與創業型高職人才培養的實踐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4(9):92-96.
[3]徐國慶.服務性職業與生產性職業的職業教育差異研究[J].職業技術教育,2001(4):10-13.
高職院校主要是為社會和企業培養具備熟練技術操作的技能型人才,現階段,社會和企業更多的需要也是新型的技術型人才,這樣能更大程度上實現技術轉型帶來更大的經濟發展。
因此,現在的高職院校實行的教育也慢慢得到了社會上各界人士更多的關注目光。而高職的中式烹調工藝學的教學,因為生活水平的提高,飲食文化的多樣性,更是吸引了廣大民眾的關注。而今在高職中式烹調工藝學中開展項目教學法,對它的說明以及價值意義探討對于今后在高職發展中式烹調工藝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1項目教學法的說明
項目教學法就是在老師的指導下,將一個相對獨立的項目交由學生自己處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設計、項目實施及最終評價這幾個環節,都是由學生自己負責,學生通過這一個項目的進行,了解并把握整個項目進行的過程以及每一個環節中的基本要求。項目教學法最顯著的特點是“以項目為主線、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改變了以往“教師講,學生聽”被動的教學模式,創造了學生主動參與、自主協作、探索創新的新型教學模式。具體表現在:目標指向的多重性,培訓周期短,見效快,可控性好,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項目教學法是師生共同完成項目,共同取得進步的教學方法。
項目教學法起源于歐洲的勞動教育思想,在源于18 世紀歐洲的工讀教育和19世紀美國的合作教育之后,經過發展到20世紀中后期逐漸趨于完善,并成為一種重要的理論思潮。總的來說,項目教學法是一種在教師指導下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在這種模式中,學生是信息加工的主體、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和被灌輸的對象;教師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幫助者和促進者,而不是知識的傳授者和灌輸者。項目教學法中通常有六大教學步驟,分別是情境設置、操作示范、獨立探索、確定項目、協作學習和學習評價。
2項目教學法在高職中式烹調工藝學中的價值探討
2.1 簡單易操作
在高職的中式烹調工藝學中應用項目教學法,首先,要清楚烹調工藝學到底是一種怎樣的學科。烹調工藝是人類在烹調勞動中積累下來并經過總結的操作經驗,是烹調技術的積累、提煉和升華,是有計劃、有目的、有程序地利用烹調工具和設備對烹飪原料進行初加工、切配、調味、加熱與美化,使之成為能滿足人們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的菜肴的工藝過程。烹調工藝學是以烹調工藝流程為主線,以崗位能力與知識為主要內容,研究菜肴烹調原理、方法和工藝流程的一門學科,它是一門綜合性學科。
而項目教學法在高職的中式烹調工藝學中應用,第一就是簡單易操作,學生會比較容易來開展學習活動。因為項目教學法的步驟清晰,分工也比較明確,每位學生都能分配到一小部分的內容,比如在中式烹調工藝學的分工中,會有原料初加工、原料切配、爐灶等的任務,這些通過分配,學生在教師的指導和帶領下,積極的相互配合完成一項菜肴的加工制作過程。其實這種教學方法,比起教師講授,學生做筆記的方式要好的多,相比其他的教學方法,這對于學生而言,也是簡單易行的,也更容易學會其中的理論知識,并能運用于實踐。
2.2 培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項目教學法應用于高職的中式烹調工藝學中,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培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得更多的學生參與到共同合作學習當中來。過去,很多學生會因為怕出錯誤或者擔心完成不了?W習任務和目標,而選擇不參與學習當中,做一個旁觀者,這使得他們失去了很多實踐探索學習的機會,逐漸的也就會失去對學習的積極性。
而當開展了項目教學法,在教師的安排指導下,必須要和其他同學一起來努力完成一項學習任務的時候,他們也就不得不發揮自己的力量,來將自己平時所學習到思維內容全部應用上。當遇到問題或者疑惑時,也就會從心里萌發出想要弄清楚的想法,從而會自發的去學習那些自己不懂的。
比如中式烹調工藝學當中所要學習的內容包括鮮活原料的初加工、加工性原料的加工、制作各種蓉泥、切配宴席套菜、食品雕刻與冷菜拼擺造型以及熱菜烹制這些。這其中又分為很多細小的操作分類和步驟。高職學生在參與到烹調工藝學的項目教學法中時,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細節的問題,這是他們在平時理論學習當中所不能發現的。
2.3 合理有效評價促進改進學習
在高職的中式烹調工藝學中應用項目教學法,最后會進行評價,這個評價的環節有很多種形式,可以是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點評,也可以是學生之間進行互相的評價等等。課程的學習,后期的評價尤為重要,而且項目教學法中的評價也不同于試卷的評價。因為項目教學法里的評價是對學生的實踐進行不同的評價,這會讓學生知道自身哪里存在不足,從而進行改進,這比紙質的考核評價更有效也更合理。
職業素質教育歷來深受重視。早在2005年,《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中要求“職業院校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全面推進素質教育”;2006年,教育部16號文《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就明確提出了高職教育“高素質”的人才培養目標。2014年2月26日,總理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中,提出了要部署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其中就提到了“創新職業素質教育模式”、“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如何培養出較高職業素質的旅游人才引起了很多學者的關注。如賀麗霞[1]認為要從課程設置、課堂教學、團隊組建、學生考評中來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鄭莉紅[2]認為應從日常教學、仿真實訓教學、社會實踐等渠道提升高職高專酒店管理專業學生的職業素養;朱海岳[3]提出了“五位一體”旅游專業職業素質養成教育實施體系;雷晚蓉[4]在對國外著名旅游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經驗的總結下,從專業定位、實踐教學、師資隊伍、課程體系等方面來構建高素質人才培養模式。這些研究從多個角度為高職院校旅游類專業職業素質的培養提供了很好的建議和措施,本文正是受這些研究的啟發,考慮到職業素質教育的滲透性和長期性,構建了“一核雙輪四驅全過程”的職業素質養成教育模式。
二、高職院校旅游類專業職業素質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重實踐輕理論。不少院校將旅游類專業人才的培養定位為“能適應各類旅游企業服務一線需要的應用型人才”,再加上畢業生去向基層性特點,使得一些院校過于注重實踐技能的培養而忽略了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另外,實踐技能的提高具有短期性和顯著性等特點,這也是院校重視對學生實踐技能培養的一個重要原因。
(二)教育內容和教學形式的單一化。很多院校意識到“職業素質教育”的重要性,但對職業素質的理解不夠深入,往往以開設幾門素質文化課程作為素質教育的全部內容,而忽略了隱性課程的開發;在教學形式上,以傳統的“講授”形式為主,缺乏對于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的引導和發揮。
(三)忽視了學生日常行為的培養。學生職業素質的提升不僅體現在職業生活中,也應該貫穿到日常生活中。一些教師在教育學生時,傳授給學生“工作中要遵守企業的規章制度、要尊重企業領導、要記住‘客人永遠是對的’”等理論,而對于學生上課遲到、課堂中玩手機、見到老師繞道而行等行為不予制止和引導,那么,職業素質的教育就很難有真正的成效。
三、高職院校旅游類專業職業素質養成教育模式的構建
在職業活動中,職業素質是具有決定性作用并相對穩定的重要品質,它是一個人通過自我的內在修煉和外界的教育、引導而逐步形成的[5],包括職業意識、職業道德、職業理想、職業技能等。因此,職業素質的養成教育具有長期性、滲透性和連續性,是一個內外合力的過程。因此,本文秉承“理論與實踐并重、校內和校外并驅”的理念,嘗試構建“一核雙輪四驅全過程”(圖1)的養成教育模式,以期為各高職旅游類院校高素質人才的培養提供參借鑒和參考。一核:以職業素質的提升為核心;雙輪:理論和實踐;四驅:家庭、學校、企業和社會同時發揮作用;全過程:職業素質的培養貫穿到從新生入學前到畢業后的全過程。
(一)入學前———營造良好氛圍,提高職業認同感
1.提供專業填報咨詢。通過長期教學發現,有不少學生是因為“別無選擇”、“缺乏了解”才選擇了旅游類專業。各高職院??梢栽诿磕甑母呖贾驹柑顖笃陂g,請旅游類專業的骨干教師、企業的代表在主要的生源地城市為學生及家長提供專業報考咨詢。這樣既可以讓學生對將來所學專業有個清晰的認識,變被動接受為主動選擇,也可以讓家長參與其中,便于今后教育過程中的雙向溝通。
2.樹立行業先進典型。先進典型人物、典型事跡的正面影響往往比單純的說教效果好。充分發揮微博、微信、QQ群等校園媒體的作用,在學生及家長中積極正面宣傳行業的先進代表人物,讓學生在潛移默化的影響中形成、內化正確的職業理念和積極向上的職業信心。
3.量身打造素質提升方案。根據高考錄取結果,為每一個填報旅游類專業的考生提供個人素質提升方案。結合測試結果和家長提供的信息,全面了解學生的職業潛能和不足,為其制定素質提升方案。
(二)學校中———扎實理論和實踐基礎,增強職業意識
1.課程設置“多元化”。課程的學習是學生職業素質提升的主渠道。各院校應該構建一套合理的課程體系,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不僅要有基礎課程、專業核心課程,還應有通識課程,以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增強其職業勝任力。
2.教師隊伍“專業化”。師資力量是教育教學效果以及教學計劃完成的重要保障,教師的言傳身教對學生職業素質的提升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學校應為學生配備專業化的老師。一是要提高教師的進入門檻,除了常規的企業經歷、學歷、科研能力等方面的考核外,更要注重教師“職業道德”的考核;二是要加大“雙師型”教師的比例,“雙師型”不僅是教師擁有職業資格證書,而是要參與相關職業活動。專業教師要定期到校企合作企業進行頂崗鍛煉,熟悉行業發展動態,了解企業最新人才需求,增強實踐能力,更好地服務于教學;三是聘請行業專家進課堂,行業專家擔任部分課程的主講教師或與其他專職教師共同承擔一門課程的教學任務,將實際的工作場景搬進課堂。
3.實踐活動“常態化”。實踐活動是完善和補充課堂理論學習的重要載體,而這也是深受學生歡迎的教學形式。如新生開學第一周,安排學生到星級酒店、旅行社、旅游景區等企業參觀學習,使學生對行業有個直觀的認識;每學期安排一定的時間進行專業技能實訓,有助于學生掌握操作技能,深化職業認知;開展義務勞動教育,由學生負責校園指定區域的衛生和草坪的維護,有助于服務意識提升;定期舉辦職業技能大賽,提高動手操作能力,激發學生對專業的熱愛;開展“讀書月”活動,督促學生廣泛閱讀書籍,充實大學生活,提升人文素質和自身內涵。
4.班級管理“企業化”。班級是學校教育管理中最基本單位,班級管理“企業化”使學生在學校不但能夠學好理論知識,提高專業技能,同時能感受到企業氛圍和企業精神。首先,設計出符合職業特點的校服,規范學生的職業形象;其次,制定出一套班級管理制度。例如,競選出班長為“總經理”,學習委員、團支書等為“部門經理”;小組長為“主管”,宿舍長為“領班”等,分別管理相應的事務;上課要簽到,穿職業裝,不允許帶手機……;最后,在期末考評時,除了卷面成績和教師給的平時成績外,還要有各自“領導”根據“員工”平時表現(班規的執行情況)的打分,最終優秀的員工可以發放獎狀及“年終獎”等。
(三)畢業后———加強跟蹤調查,評價職業素質
畢業對于大多數學生來說,意味著學校學習的結束和職業生涯的開始。對畢業后的學生進行跟蹤調查,是對職業素質的培養過程進行動態的管理,及時發現問題、總結經驗,不斷調整和完善,以使職業素質養成教育能夠朝著正確的方向進行。
1.評價主體多元化。要客觀、全面地對職業素質的培養情況進行跟蹤測量評估,就要構建家庭、學校、企業和社會的“四方”職業素質教育評價體系。家庭是學生較為放松和隨意的地方,學生的思維和言行的變化在家庭中能真實流露,而且一個家庭對應著一個學生,家長的評價就具有針對性和相對權威性。家長可以對比學生大一入學前和畢業后的意識和行為的變化,對變化的具體方向和表現進行記錄或直接反映給學校教育者;學校是學生職業素質培養的主導者,更能深刻地察覺其中的成效與不足。學校的領導、學生輔導員(班主任)、任課教師、后勤工作人員等和學生有較多交流和接觸的工作人員,都是參與評價的重要主體;企業是學生畢業后的去所,也是檢驗其職業素質的重要基地。企業的領導、人力資源部的工作人員、學生的企業導師、部門同事等可以對學生實際工作情況以及工作中體現出的職業素質進行評價;社會對學生職業素質的評價比其他主體都要苛刻,旅游類企業的消費者、其他行業的招聘者、兄弟院校的教師等可以作為評價的主體,他們的評價和建議是我們高職院校旅游類專業的教育工作者應高度重視和努力完成的重要任務。
2.評價內容多維度。學生的職業素質提升是一個從生理到心理、從知識到能力的過程,其評價也應該包括多方面。如:在具備社會公德的基礎上,學生是否具有良好職業道德;在具備職業技能的基礎上,是否具有較好的理論素養;在具備職業能力的基礎上,是否具有良好的職業態度和服務意識;在具備社會適應力和崗位從業能力的基礎上,是否具有較強的創新能力等。誠然,任何一個要素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任何一個主體也很難全面考察這些素質,因此,需要將各主體提供的評價內容進行提煉和挖掘,運用定性和定量的評價方法,得出的結論才具有較高的真實度和較強的說服力。
3.評價方式多樣化。依據不同的評價主體,采用靈活多樣的評價方式,充分挖掘學生職業素質中的隱性部分。家庭在評價時,可以通過觀察法、面談法獲得真實的資料;學校在評價時,可以通過理論考試、問卷調查、技能比賽等方式,了解學生在知識、能力方面的實際情況;企業可以通過民主評議、現場服務觀察、業績考核等形式,給學生的職業素質進行階段性評價,檢驗學生人際關系的維護能力、工作能力等;在星級酒店、旅游景區等隨機采訪旅游者,通過個別訪談和問卷調查收集顧客意見;采訪其他行業的招聘者,了解高職旅游類專業畢業生在求職過程中的表現及職業的適應情況。當然,在評價時,既要注重結果性評價也要加強過程性評價。過程性評價意在發現不足并及時糾正,避免在培養過程中出現問題;結果性評價旨在鑒定和驗證,避免出現不良結果。
四、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