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14 16:40:3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傳統文化的特點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中國傳統元素;風格;傳統裝飾圖案
中圖分類號:J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2)24-0160-01
一、中國傳統元素的概念
中國傳統文化是五千年來中華民族共有的、以儒家思想為基線的、包括其他各種不同思想文化內容的有機構成體系。中國傳統文化是針對中國文化的傳承而言的,它所強調的是中國文化的淵源和傳承下來客觀存在的文化遺產,而從傳統文化中吸取出有代表性的精華部分就可以稱之為傳統文化元素 。
二、中國傳統元素的特點
中國傳統文化元素是東方文化中的獨特景觀和寶貴財富,有它獨有的特點:首先它具有多樣性,題材廣、內涵豐富、形式多樣。中國傳統元素語言的資源極其豐富,尤其是吉祥圖形符號,它是中華文化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典籍”。在現代設計中將其逐步的挖掘、變化,內涵豐富意義深遠。傳統元素從裝飾內容到裝飾技巧都達到了一定的高度,在創作時可將其好的裝飾形式和處理手法應用到現代室內設計中。傳統元素中有很多極其藝術性的圖形,我們可以直接挪用,但是,不是任何的傳統元素都可以直接照搬的,我們更多的是對其部分圖案、造型的吸取,裝飾技藝上的采用,以及裝飾內涵、裝飾風格等元素進行采納。直接使用傳統裝飾元素的做法同時要注意兩點:一是量要適度、手法要合理,講究文脈,盡量不具要把不同風格的裝飾元素同時堆砌。二要注意現代裝飾對象和裝飾題材上的吻合,要考慮其暗含的文化寓意,在造型、色彩中選用切合主題.其次它具有歷史性,中華民族在這五千年文明歷史進程中,形成的文化知識流傳久遠,在世界藝術大森林中,它那獨特的東方文化魅力正熠熠生輝。傳統裝飾元素的提取和重構傳統裝飾元素中的造型、圖案、色彩等進行裝飾形象上的概括,設計者運用各種設計元素、造型規律、文化內涵和藝術設計法則,將傳統圖形元素加以提煉、組織、整合,運用,融入現代的審美理念,最終創作出富有現代設計感作品。在設計時,需要按照現代設計手法,將部分傳統元素進行現代形式感的抽象與變形,再按照傳統設計手法進行組合。我們可以從中國傳統元素中,挑選出可以被現代室內設計所吸取的圖案元素,再將其重構。這種方法在將傳統裝飾藝術進行現代創新性設計中是非常有用的,具有很強的運用性,運用得比較廣泛。但是它并不是簡單機械的拼接與羅列,而是在理解對象的前提下進行有機的組合。因此,設計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和分析傳統元素的特點和組合方式,保證提取的元素具有獨立性和代表性,合理將傳統裝飾元素提煉出最符合現代審美傾向的裝飾元素,在設計里體現一種傳統性格.中國傳統文化元素是在對傳統文化藝術表現方式的理解基礎上,加以改造提煉和運用,使其更加富有時代的特色。中國傳統文化元素是中華民族在改造和創造世界的實踐過程中產生的藝術精華,它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種載體,是人類不斷完善生命力的自由表現,是人類智慧的結晶。
三、中國傳統元素在現代室內設計中運用
對中國傳統裝飾元素在現代室內設計中的運用的研究,探索傳統元素與現代設計其科學技術的融合所達到的實用性和審美性的藝術效果,體會其視覺美感和文化精神,對現代室內設計十分的重要。由于傳統文化和審美意識的影響,中國傳統裝飾元素存在著一定的限定性。人們在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的今天,對室內空間的實用性和審美要求也越來越高,這樣就出現了人們日益爭長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矛盾,設計師們在傳統形式和現代時尚之間的矛盾沖突之中,需要努力的調和達到美的和諧。怎樣在現代室內設計中充分體現時尚中國傳統裝飾元素的精髓呢,怎樣巧妙的因地制宜,構造民族文化特色的個性空間設計是我們永無止境探索和研究的,我們不能只一直關注表面傳統裝飾元素,還要對其進行深入透徹的研究,分析,理解。學會積累,提煉,分解重構,變換形式,結合現代科技和綜合化材料,學會古為今用,從而運用到現代室內裝飾設計中,達到現代人的實用和審美標準,只有對中國傳統裝飾元素在現代室內設計當中,達到現代人的實用和審美標準。只有對中國傳統元素在現代室內設計中的運用進行深入的研究,分析,清晰的理解,得出其精髓,才能有所創新,做到個股鼎新,古今融合,才能使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在現代室內裝飾元素在現代室內裝飾設計中的運用發揚光大,更加趨向于理性良好的發展,有著充分的理論研究基礎,做到形變但意在,需要創新使藝術設計感生生不息,而不是盲目的沿襲傳統。中國傳統裝飾元素有著濃郁的歷史沉淀,其外在以其形式表達,內在文化綜合創新運用到現代室內設計中,充分體現了實用性和審美性的融合,有著非常重要的實踐意義,現代室內設計的發展已經到了科學的,理性的軌道上來,人們越來越重視人文精神和懷舊情感的需求,設計師分別從不同角度探尋中國傳統元素的人文價值切實努力實現其價值。這個選題和探討,將對設計實踐有著很強的指導作用和應用作用,有著積極的重要意義。
四、中國傳統元素在現代室內設計的發展趨勢
在眾多的現代家居設計元素中,中式風格占著舉足輕重的位置。隨著時代的發展,國際設計界開始越來越重視中式元素和符號的使用,如今在我國的室內設計作品中中國元素的廣泛運用正是說明它在設計中具有極其廣泛的使用基礎。我們可以運用新技術新材料在原來傳統文化元素的基礎上,運用現代的材料和技術,在不失去傳
統韻味的基礎上添加了科技美,創新美.從而保持著新與舊,古與今,傳承與發展的高度契合。無論現在還是將來,中國元素都將會成為室內設計中的重要元素之一。作為設計師,如何古為今用,推陳出新,將傳統的中國元素完美的融入室內設計當中去是一門必修的課題。將現代元素導入其中,結合實用主義和功能主義,利用人體工程學,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對其形式進行重新組合創新,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中式設計。傳統的中式設計,由于主要運用對稱均衡的手法,四平八穩,色彩上多采用樸素穩重的顏色,材質上主要運用木材和石材,總體上顯得過于陳舊沉悶。所以需要有所突破,在布局上對稱均衡中尋求變化,豐富其空間變化;在色彩上增加亮色,以畫龍點睛,帶來活潑生氣,添加音樂的跳躍感;在材質上可以運用現代材質,采用對比手法,如使用玻璃和不銹鋼燈與巖石、實木等材質的對比,則能增強現代感, 此外每年還應當力求開闊視野和舒展創作心態,精心全面地處理中式理論中的理性與感性,藝術論中的空間與環境,消除“虛偽、造作、精陋”的劣跡。要賜予空間與環境中以獨特的表情——豐富的中式文化內涵及其令人難忘的外顯特征而獨具風采。在整體景象的創造方面力求做到:“熟悉中又不失整體中式感,協調中有刺激,平淡中有味道.隨著全球化的東方潮流和新式古典主義的流行,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又將被重新發掘,并延續到我們的現代生活中來,更起到一個民族文化傳承的作用,隨著人們對現代室內空間的認識,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將會以不同的方式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
參考文獻:
關鍵詞:傳統文化;滲透;文化教育
中華民族是一個具有五千年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不僅影響了中國,也影響著世界。作為幼兒教師在尊重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的前提下,讓傳統文化滲透在幼兒日常生活的各個環節,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感受傳統文化的精華。
一、營造傳統文化環境
從幼兒的認知特點來看,讓他們對某事物感興趣就必須根據幼兒發展水平以濃烈的氣氛渲染,他們才會去感受、想象和發揚、創造。首先必須為幼兒創造了一個能與之親近的傳統文化環境氛圍。其次依據教學活動創設生動、具體、形象的情境,使幼兒身臨其境;創設多種具有傳統文化特色的活動區角,如“農家院”“戲曲服飾表演”“傳統小吃坊”,使幼兒受到傳統文化的熏陶。
二、在主題活動中進行中華傳統文化教育
專門性幼兒中華傳統文化活動是教師按計劃專門組織的、集中的、全班或小組的各種類型的教育學習活動,它的種類豐富,并且各自具有不同的特點,不同的中華傳統文化對幼兒園教學來說,它的教育價值也是不同的。
圍繞幼兒熟悉且喜歡的中華傳統文化作品開展主題教學活動。通過音樂《鬧龍宮》,了解京劇是中國的一種藝術表演形式;通過泥工《捏面人真好玩》等活動塑造不同的人物形象。在一系列活動中感受中華傳統文化作品的藝術魅力。
三、在游戲活動中進行中華傳統文化教育
將中華傳統文化教育與幼兒喜歡的各類游戲活動相結合,可以使幼兒在愉快的游戲活動中獲得中華傳統文化經驗,同時還能豐富各類游戲活動內涵,使各類游戲活動最大限度地發揮傳統文化的教育功能。在自主、愉快的游戲中幼兒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傳統文化的理解與認識,充分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獨特美。
四、在日常生活中滲透中國傳統文化教育
在日常生活中可將中國傳統文化教育滲透到幼兒一日生活中的各個環節,合理利用各種活動培養幼兒創造、協作的能力。飯前、教學活動之間、午睡前、離園前等小塊時間也可以對幼兒進行傳統文化的熏陶。
在幼兒教育活動中滲透傳統文化教育,使幼兒體驗到傳統文化的精華,提高了幼兒一定的素質和能力,喚醒了幼兒對燦爛的傳統文化的熱愛,也激起了幼兒的民族自豪感。
參考文獻:
[1]小巫.給孩子自由.民主與建設出版社,2007.
關鍵詞:中國傳統文化元素;作用;環境藝術設計;應用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文化審美程度顯著上升。目前,我國傳統文化元素在環境藝術設計中應用比較廣泛,并出現了大量極具特色的優秀作品。當前形勢下,我國受西方審美思潮的影響,環境藝術設計向西方趨勢靠攏。為了保護我國的傳統文化,提高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在環境藝術設計中應用,我們需要重視研究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在環境藝術設計中的巧妙應用。
一、中國傳統文化元素與環境藝術設計的內涵
(一)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內涵
我國作為一個文化古國,具有豐富的文化財富。中國傳統文化元素,指運用在建筑、服裝等領域中的一些意象,其凝聚著中國傳統文化民族性精神,體現了我國的尊嚴與民族形象、符號,具有多樣性、內涵豐富及形式多樣的特點。比如,我國重視中庸和諧的儒家思想與道家的無為而治。
(二)環境藝術設計的內涵
所謂環境藝術設計,其包含了環境、藝術、設計三方面的內容,并形成了一個綜合體。在一定的地理環境條件下,根據對環境綜合承載力、成本等客觀因素的分析,從而進行環境的藝術設計。它包括室內房屋設計、城鎮規劃設計、居住建筑設計等,具有相互獨立又相互聯系的特點。另外,環境藝術設計基礎的內容還有美術繪畫、色彩構成等[1]。
二、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在環境藝術設計中的作用
對于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在環境藝術設計中巧妙融入,設計者要打破傳統的設計思路及觀念,以我國傳統文化為基礎吸取其精華,結合現代西方設計的理念,巧妙設計出符合現代需求的藝術作品。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在環境藝術設計中的作用,主要體現在賦予了環境藝術設計持久的生命力、增強了中國環境藝術設計的含蓄性及增強了中國環境藝術設計的和諧性,以下呈現的是具體的內容:
(一)賦予環境藝術設計持久的生命力
對于環境藝術設計者,其需要樹立民族傳統文化理念,并在此基礎上,根據現代化的設計手段,在實際的環境藝術設計過程中引入中國傳統文化特色,表達出各個地方的民俗風情及人文特色,以此構建良好的環境藝術設計發展氛圍,從而將環境藝術作品賦予持久的生命力。這種環境藝術設計模式不僅具有中國特色,還符合了現代環境藝術設計的時代需求,有利于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與弘揚,促進了我國藝術設計事業的穩步發展。
(二)增強了中國環境藝術設計的含蓄性
我國傳統文化元素具有含蓄性的特點,而環境藝術設計不僅是一種形態式語言,還是一種感性語言。在實際的環境藝術設計中,設計者應該借助環境來打動人們的內心,在此過程中避免過于泛濫使用藝術語言,導致藝術設計只有直觀性。應該讓人們對環境藝術設計作品產生聯想及回味,并為充分發揮每個人的主觀能動性創造機會,使中國傳統文化得以繼承與弘揚,這就是我國傳統文化元素的含蓄性力量[2]。
(三)增強了中國環境藝術設計的和諧性
我國傳統文化元素蘊含著和諧統一發展的思想,強調了人與自然應該和諧共處。然而,目前我國生態環境不斷惡化,這需要設計者打破傳統的設計觀念,以我國傳統文化為設計理念,并結合現代西方理念,設計出具有現代與傳統特色的藝術作品。
三、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在環境藝術設計中具體應用
我國傳統文化元素凝聚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精神,體現了我國的尊嚴與民族形象、符號,具有多樣性、內涵豐富及形式多樣的特點。對于其在環境藝術設計中的應用,主要體現在對傳統文化元素復制及仿制、對傳統文化元素的變異及進化、對傳統文化元素的繼承與創新及對傳統文化元素的隱喻及創新方面。這既符合現代環境藝術設計的時代需求,還有利于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與弘揚,彰顯了現代與傳統藝術的完美結合,以下呈現的是具體的內容:
(一)對傳統文化元素復制及仿制
傳統文化具有象征意義的視覺形態,在環境藝術設計中進行一定的滲透,進而創造出一種全新的視覺形態,表達了一種全新思想、情感等,使環境藝術設計不僅呈現傳統文化元素的形態,還包括其神韻,同時具有其顯著的意味及形式,呈現出某一個民族的氣質、精神及理念。因此,設計人員可以將傳統文化元素融入新的載體之中,在打破傳統的設計觀念基礎上,以我國傳統文化為理念,結合現代西方的一些設計理念,設計出現代元素與傳統文化元素相結合的藝術作品,從而體現出一種全新的視覺形態,使傳統的圖形信息傳達出現代意義。這充分體現了設計者的創造力,以及對傳統文化元素應用的豐富想象力[3]。
(二)對傳統文化元素變異及進化
現階段,設計者通過一定的抽取、轉化及重構的方法,將傳統文化元素巧妙融入環境藝術設計中,使觀賞者在豐富的傳統文化元素下捕捉及發現傳統文化的美,然后根據時代的實際需求,選擇適用的元素作為環境藝術設計的創作素材。設計者可以對這些素材進行充分加工,然后根據設計形象,通過運用現代設計理念,對這些傳統文化元素進行藝術重構與設計,挖掘與闡釋傳統文化的本質與精華,使中國傳統文化得以繼承與弘揚,找出了東西方文化的結合點,賦予環境藝術設計作品新的傳統文化氣息。例如,上海經貿大樓的設計,設計師根據古典的“塔型”結構,以我國傳統文化為理念,吸取精華去其糟粕,結合現代西方的設計理念將中國塔型美與整個建筑比例相融合,將我國傳統文化元素融入現代摩天大樓的設計中,再現了傳統建筑的精神意象,使傳統文化與現代設計理念相得益彰[4]。
(三)對傳統文化元素繼承與創新
目前,對于環境藝術設計,其繼承了中國傳統文化元素,還再現了現代審美與形式結構的完美融合。比如,在現代傳統建筑設計中,既表現了對中國傳統建筑文化的繼承性,又凸顯了現代建筑的風格,表現出一定的創新性。例如,蘇州園林的設計,其就是對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繼承與創新的展現。設計者在兼顧傳統遺產及人文精神的基礎上,以我國傳統文化為理念,吸取精華去其糟粕,通過利用現代環境藝術設計與園林設計的理念,將現代建筑材料巧妙應用于設計中。它再現了蘇州古城的特點,又與古今融合的和諧建筑群相統一。其幾何體造型采用方形、三角形等,運用現代構成的形態特點,使大眾產生一種賞心悅目之感。
(四)對傳統文化元素隱喻及創新
在環境藝術設計中,設計者通常采用隱喻的手法,根據一定的環境構成要素與形式,使環境藝術設計作品呈現出本體以外的全新內容,比如文化內涵、寓意等文化信息。例如,在中國傳統建筑及室內設計中,采用的文化圖案及陳設,體現了深刻的文化內涵,含蓄表達了人們想要的情感。而在目前的社會條件下,我們在環境藝術設計中,多要求對傳統文化元素進行創新,使之符合現代文化的特征,此外,在某個地區還要彰顯該區域的民族及文化特征,這才是優秀的設計作品。例如,孔子研究院的園林設計,主要采用“書院”的方式,在布局上十分嚴謹,建筑群堆土在北面聚集,象征著坐山,而南面堆土,象征著案山等。設計者對整個布局的設計,充分使用了隱喻手法,體現了傳統文化觀及風水說,是對傳統文化元素的隱喻與創新的體現,堪稱經典之作[5]。
四、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通過對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在環境藝術設計中應用研究,了解了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在環境藝術設計中的巧妙融合。對于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在環境設計中的巧妙應用,應該根據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呈現的特點,結合設計的需求,使中國傳統文化元素與環境藝術設計完美結合,避免生搬硬套。這既符合現代環境藝術設計的時代需求,還有利于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與弘揚,彰顯了現代與傳統藝術的完美結合,對環境藝術設計事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張璐.試論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在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的運用[J].智能城市,2017,(02):10.
[2]劉天執.傳統文化元素在環境藝術設計中的應用[J].工業設計,2016,(11):122-123.
[3]謝勇.試論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在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的運用[J].才智,2015,(23):288.
[4]廖娟.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在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的運用[J].品牌,2015,(06):126.
傳統是世代相傳、具有特點的社會因素,如:風俗、道德、思想、作風、藝術、制度等,它是人類創造的不同形態的質,經由歷史凝聚而沿襲著、流變著的各種文化因素構成的有機系統。著名學者徐復觀說:“我們所說的傳統,是某一集團或某一民族代代相傳的生活方式和觀念。因為是代代相傳,所以從時間上看,有其統續性;因為是某集團的,所以從空間上看,有其統一性?!敝腥A文明經歷了幾千年,積累了無數先人的聰明智慧和寶貴財富,不論哪種文明都不是完美無缺的,都有精華和糟粕,傳統文化也是如此。作為教育資源意義上的傳統文化,是指那些積極的、精華的、能夠維系民族發展和繁榮的、被人們不斷地予以認可和接受的各種文化要素。傳統文化教育資源能夠滿足人們的各種精神需求,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促進人們的全面發展。中國傳統文化資源豐富多彩,從表現形態上來劃分,傳統文化資源包括以下幾種重要類型:文獻形態,即通過文字方式表現出來的傳統文化資源。如歷史文化典籍,它蘊藏著中華各民族的歷史發展、社會生活、歷代中國人的創造智慧和經驗。此外,歷代文人墨客、仁人志士譜寫的膾炙人口的著作,蘊含著豐富的智慧和哲理,也是文獻形態的重要表現。她們分布在各社區中,對社區居民文化素質的培養和提高具有十分寶貴的借鑒意義,是社區教育的重要資源。器物形態,即通過各種器具、實物等有形方式表現出來的傳統文化資源。如園林、古典建筑、名人故居、服飾、陳設等,它們不應該只成為旅游觀光的看點和藝術品市場的拍賣品,還應該成為表現某種歷史文化精神的物質具象,成為學校、社區、社會等各方面教育的生動素材。藝術表演形態,即通過各種藝術手段表現出來的傳統文化資源。如各類民族民間音樂、歌舞、地方戲曲等。技能技藝形態,即通過手工作品表現出來的傳統文化。如刺繡、蠟染、剪紙等工藝和一些頗具地方特色的民間技能。節慶活動形態,即通過各種民間節日活動方式表現出來的傳統文化資源。如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節日活動方式,其間包容了中國人的諸多習俗文化,搞好這些傳統節慶活動,有利于弘揚傳統美德、凝聚民族精神。
二、傳統文化資源的特點
由于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內容博大精深,因而其基本特征在表現形式上就不可能是單一的,而是豐富多彩,有著眾多層次和方面的一個系統結構,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鮮明的地域性特點。由于意識是存在的反映,對同一客觀對象會出現多種多樣的反映,從而出現了文化的多元化,經過一定時期演變,在一定地域內,會出現從多到一的趨勢,即某一種文化得到該區域民眾的共識,信奉者日益增多,并長期存在下去,形成傳統文化,這就造成了傳統文化資源的鮮明的地域性的特點。中國五十六個民族既吸取著傳統文化的營養,又在各自的地理環境中保有和發展著自己的傳統,其民情風俗、工藝技術和構成一道多姿多彩的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風景線。
2.歷史的傳承性特點。傳統文化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形式,其產生符合當時的社會存在、經濟基礎。它成為一種精神凝聚體、歷史遺傳基因,以人和物為載體而獨立存在并代代相傳。當社會存在、經濟基礎發生根本性變化時,傳統文化有極大的慣性,不會隨著社會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變化而迅速變化。當社會結構發生重大變化而導致出現一系列反映社會變化的新文化,傳統文化會潛伏些時,但是不久又會重現。其原因在于新文化是由一些知識精英或主政者倡導的,在民眾中要扎下根需要經歷相當長的歷史時期,而傳統文化在民眾的心中有牢固的根基,從不中斷、代代相傳,這就使得傳統文化資源具有歷史的傳承性。
3.非凡的包容會通性特點。中國傳統文化在自己的發展歷程中從不抱殘守缺、固步自封,而總是能以非凡的包容和會通精神來豐富和完善自己,其首先表現在對諸家學說、諸家思想采取兼容并蓄的學術會通。中國傳統文化資源中,宗教文化是其中重要代表,儒、釋(佛)、道三家的精神得以長期并存,就反映了這一特性。它的包容會通性還表現在對外來文化的吸納和同化上。例如印度的佛教傳入中國后就發生了變異,成了中國化的佛教。同時在外來文化中國化的過程中,中國傳統文化資源也得到了豐富和充實。傳統文化的包容會通性不僅表現在宗教文化中,生活方式、思想方式等方面也具有這一特點。
4.無形的滲透性特點。傳統文化資源總是以一種“借山光以樂人性,假湖水以靜心情”的方式潛移默化、潤物細無聲地影響人們的意識和心理。例如當人們看到岳飛廟、中山陵這些傳統的鮮活的文化資源的時候,會不知不覺地產生一種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愫。傳統文化資源的這種無形的滲透性,使人們在游覽園林故居、欣賞歌舞戲劇、行走街頭小巷時就能學習和內化生活這部精彩的教科書。
三、傳統文化資源在社區教育中的作用
社區是以一定地域為基礎,具有相互聯系、共同交往、共同生活的人群以共同利益、文化和社區意識為紐帶而形成的生活共同體。要使社區居民過上安全祥和、健康快樂的生活,必須要加強社區教育工作。社區教育是指在一定地域社會內,社會各方整合社區內教育資源,為滿足社區民眾的學習需要而提供的有組織的教育服務,其宗旨在于順應社會現代化發展要求,實現人的終身社會化,振興社區文化,促進社區發展,創造和諧共生的生活家園。在開展社區教育工作中必須整合和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傳統文化資源作為社區教育的一個手段和載體,在提高社區成員的整體素質、促進社區的全面發展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具體表現如下:
1.利用傳統文化資源進行社區教育,有利于培育和弘揚社區居民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從傳統文化發展而來的,它是傳統文化的提煉,是傳統文化中的精華?!霸谖覀兠褡灏l展的過程中,一切最美好、最崇高、最富于理性的、最具有生命力的民族文化傳統,經過選擇和積淀,從而造成了我們的民族精神?!痹谏鐓^教育中,我們要大力培育和弘揚社區居民的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就必須回歸傳統,從傳統文化資源中尋找民族精神的力量之源;從傳統文化資源中確認民族精神的合法性,形成民族的自豪感、自信心;從傳統文化資源中去發掘民族精神創新的基因,重新獲得新時展的源動力。悠久豐富的傳統文化使我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財富,必將成為我們對社區居民進行民族精神培育的良好寶藏。
2.利用傳統文化資源進行社區教育,有利于增強社區居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從社區這個“小家”而言,傳統文化資源是一個社區的遺傳密碼,深藏在社區的血液中,是一個社區的精神結構,它不會直接產生GDP,但離開了它整個社區就失去了凝聚力,千萬不能“塞其源而欲其流遠,伐其根而欲其木盛”。著名的英國歷史學家湯恩比曾經指出:“就中國人來說,幾千年來,比世界任何民族都成功地把幾億民眾,從政治上、文化上團結起來,他們顯示出這種在政治、文化上統一的本領,具有無與倫比的成功經驗。”傳統文化資源在其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其中許多精彩的內容和資源對于提高人們的文化素質,維護社會公德,增強凝聚力和向心力等方面的作用不可低估。
3.利用傳統文化資源進行社區教育,有利于提高社區居民的素質和修養。一個民族的素質,代表著這個民族的發展水平。我們也可以說,一個社區的居民素質,代表著這個社區的發展水平和教育程度的高低。所謂內強素質,外樹形象,對于一個社區的教育來說更應如此。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積淀了無數優秀的精神文化成果,經久不衰、歷久彌新,激勵著一代代中華兒女。利用其中的傳統文化資源對當代社區居民進行教育,對于提高社區居民自身素質和促進整個社區的進步來說,都是不可言喻的。它將滲透到社區居民的政治素質、思想素質、能力素質、心理素質等各方面,從而提高整個社區居民的教育水平。
一、精選適合小學生的傳統文化教育內容
對小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教育不可貪多、貪深,適合的就是最好的。針對小學生年齡特點、認知規律和興趣需要,我們可以將自己身邊的傳統美德、文學經典、民族工藝(布依族的織布、蠟染等)、傳統體育、古典音樂(布依族的木葉、八音坐唱等)、民風民俗(布依族每年三月三、六月六等)等領域的內容,作為對小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教育的主要內容。
二、營造濃郁的傳統文化教育氛圍
一是打造環境文化。對學校環境進行整體規劃,充分利用每一間教室,每一面墻壁,開辟傳統文化經典長廊,講述傳統美德故事,展示傳統文化經典代表,使學生身處校園,能時時處處感受到偉大祖先創造的燦爛文化。二是建設班級文化。把圣賢智慧、經典名著、璀璨藝術和傳統節日文化等與班級文化建設進行有機融合,營造富有特色的班級文化。開辟學習園地,展示學生的剪紙、書法、繪畫作品,體會傳統文化的魅力。三是鑄造精神文化。致力形成具有學校特色的校風、校訓,班風,使其成為師生思想的引領,詮釋傳統文化在現代教育中的新內涵。
三、開展學生喜聞樂見的傳統文化實踐活動
一是參觀名勝古跡。結合當地優秀傳統文化資源稟賦,因地制宜地組織學生參觀名勝古跡(下五屯劉氏莊園、泥凼何應欽故居等),使學生了解祖國悠久、豐富的文化遺產,通過現場視聽真切地感受中華民族藝術的博大精深,進而激發他們學習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情。二是開展民俗文化采風活動。組織學生深入當地社區開展民俗文化采風活動(布依族的編、織、染布等),直接參與到當地民風、風俗中去,真切領略民俗風土人情,親身感受這些久傳不衰的民間文化的魅力,激發他們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三是開展經典誦讀活動。古往今來,經典文化長久不衰,燦若星辰。經典誦讀氣勢磅礴,可以震撼學生心靈,給學生帶來各種感官的刺激,使其直觀、有興趣地參與其中,用傳統文化來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和自豪感。例如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更是向世界展示了一幅厚重而宏偉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歷史畫卷,令人震撼而又倍感親切,也勾起了世界人民包括廣大小學生對中華傳統文化的濃厚興趣,這為我們進行傳統文化宣傳教育提供了一個絕佳機會。在21世紀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人們被科學技術帶來的利益所迷惑,對傳統文化的了解卻少之又少,從而形成了價值取向的多元化,年青一代最為明顯。因此,對于小學生的德育教育,學校應大力發展傳統文化教育,向學生講解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意義,講清學生自己肩上所負的責任,樹立傳承傳統文化的責任感,讓學生知道沒有民族文化的傳承和發揚光大,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復興,就沒有中國的獨立品格。如果離開了傳統,割斷傳統文化的血脈和根,就會迷失自我、喪失根本。
四、利用節日滲透傳統文化教育
中國的傳統節日具有繼承和發展的文化價值。諸如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等重要節日,涵蓋了民族習俗、歷史故事、神話傳說等諸多知識,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積淀。充分利用節日進行傳統文化教育,不但增長學生的課外知識,而且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這對文本的解讀也會起到觸類旁通的作用。寒假結束,學生帶著對春節的留戀走進了課堂,對貼春聯、包餃子、看花燈等地方習俗還是記憶猶新、回味無窮。教師可專門拿出一節課以口語交際的形式進行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例如,由學生任意組合,分成春聯小組、餃子小組、花燈小組,通過小組合作搜集貼春聯、猜燈謎、包餃子等關于春節習俗的材料;在交流環節,鼓勵學生大膽提出不懂的問題,對于感興趣的知識也可以摘抄積累。如果學生的交流背道而馳,或抓不住重點,教師可以把事先準備好的材料讀給他們聽,以達到收放自如的效果。又如,清明節時可以在少先隊大隊部的組織下,帶領學生到烈士陵園掃墓、祭奠英靈、憑吊先烈,現場給學生講一講革命先驅的豐功偉績,然后讓學生寫一寫作文,洗滌心靈、提升素養。再如,端午節自然要引出屈原,教師鼓勵學生搜集屈原的愛國故事,品讀屈原的《離騷》等,觀看賽龍舟的視頻,從視覺和感覺上領悟偉人的愛國情懷,欣賞地方習俗的熱鬧和喜慶。又再如,中秋節期間可以開展中秋詩詞比賽,鼓勵學生踴躍搜集,并利用閱讀課展示表演;還可以組織開展中秋節系列主題教育活動,以調查研究、訪問、查找資料等多種形式,了解各地和家鄉過中秋的習俗;然后,每人制作一份手抄報,在交流會上,同學們以解說形式匯報。這樣,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感受到了節日的意義,激發了學生們的創造精神,營造了濃郁的文化氣息。
五、利用校園宣傳陣地滲透傳統文化教育
校園文化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德育滲透的主渠道之一,是無聲的傳統文化教科書。我校雖屬農村學校,但是文化氛圍濃厚。教學樓的墻壁上則戎有名的人物像、中國有名人物的事跡,操場上的《五心童謠》等都是滲透傳統文化的主要陣地。此外,學生在課間活動的時候進出教學樓,必然可以欣賞到文化長廊上那些圖文并茂的經典詩文,通過走一走、背一背,積累古典文化,感悟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教師也可以利用三分鐘口語訓練引導學生加深記憶,既訓練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又達到了積累目的。
六、做到學科教學滲透與校本課程開發相結合
關鍵詞:傳統文化;小學語文;閱讀;課堂;滲透
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蘊藏有極其豐富的傳統文化教育內容,在小學語文的閱讀課堂之中,可以充分滲透和融入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教育知識,使小學生接觸和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文化內涵,較好地提升小學語文閱讀學習興趣和熱情,實現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弘揚和傳承。
一、中國傳統文化教育滲透到小學語文閱讀課堂的意義分析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是傳承我國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徑之一,它可以增加小學生的閱讀量,開闊小學生的視野,增強小學生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認知深度,中國傳統文化教育知識滲透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必要性,具體體現于以下幾個方面:
1.與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規律相吻合
在小學語文閱讀課堂上滲透和引入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內容,與小學生現階段的認知特點和規律相吻合,由于小學生具有極強的記憶力,可以極為容易地記憶瑯瑯上口的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內容,從而較好地豐富小學生的語文知識體系,與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規律充分契合,極大地增強了小學生的閱讀水平和能力。
2.與語文閱讀教學任務相契合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滲透和融入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內容,還可以使小學生充分感受和體悟到愛國主義精神和優秀的道德品質,從而領略到中國漢語的獨特魅力,更好地揣摩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思想道德情感內涵。
二、傳統文化教育在小學語文閱讀課堂中的滲透路徑探索
1.明確傳統文化教學目標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之中,要充分意識到文化多元化的趨勢和潮流,認識到語文學科作為基礎性學科的重要意義和作用,要通過明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傳統文化教育目標,奠定小學生基本的文化素養,塑造小學生的人格品質。教師要適應新時期的變化,突破傳統的語文閱讀教育理念,以系統的、開放的視野和眼光,全面設計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傳統文化教育策略,更好地實現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傳統文化教育目標。
2.注重層次化的小學語文傳統文化教育
在小學語文閱讀課堂教學之中,教師要根據不同階段的小學生,提出不同的閱讀要求,要針對不同階段的學生提出不同的傳統文化教育方法,采用層次化的教育措施和手段,較好地實現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傳統文化滲透。具體來說,在小學低年級階段,要將視線集中于小學生的語言學習能力的培養,以學生的語言學習為主、思想和情感的指導為輔助,奠定學生的語言學習基礎。以語言為例,可以借助于字謎這種特有的漢字文化,使學生了解和學習漢字,體味到漢字所具有的獨特趣味性,更為深入地理解中國傳統漢語言文化的內在神奇和奧妙。另外,還可以結合中國傳統書法、象棋等傳統文化,增進小學生的識字能力,并且還可以利用詞串的方式了解和熟悉中國傳統藝術和文化內容,在潛移默化中實現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浸透;在小學中年級階段,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多閱讀,并倡導學生在閱讀時進行相互的交流和合作,以充分激發學生的語文傳統文化教育內容的閱讀興趣。以對子歌和對聯為例,可以讓中年級的小學生朗讀對子,如:“山花對海樹,赤日對蒼穹”、“雨中山果落,燈下草蟲鳴”,通過對子的讀誦,可以充分激活學生的語文傳統文化的學習積極性和熱情,也較好地實現記誦;在小學高年級階段,要求學生對傳統文化教育內容進行系統的分析和理解,并對傳統文化教育內容中的部分詞句進行深入的探討和體會,以增強學生的語文閱讀素養和能力。以“對聯”這個中國傳統文化為例,要增加高年級學生的語文閱讀難度,可以讓學生學習和把握不同類型的對聯。同時,還要鼓勵學生進行傳統文化的探究性閱讀和個性化閱讀,增進學生在傳統文化閱讀中的情感理解和道德體悟,豐富學生的語文閱讀知識。
3.將傳統文化融入到小學語文閱讀之中,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
為了更好地在小學語文閱讀課堂中滲透傳統文化教育內容,可以從以下幾個內容入手:(1)古詩詞的背誦閱讀??梢栽谛W語文閱讀課堂上穿插古詩詞的背誦閱讀,通過對古詩詞的背誦閱讀,感受和體味古詩詞獨特而優美的意境,體悟古詩詞中精練的語言、深遠的思想情感,可以利用古詩詞的易記易背的特點,實現中華傳統文化的廣泛傳誦。如:《墨梅》、《竹石》、《石灰吟》、《菩薩蠻》、《卜算子》等,使學生通過意境悠遠、文化氛圍濃郁的古詩詞,領略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與精妙。并且,在講授和閱讀《氓》、《采薇》篇章之后,還可以讓學生閱讀和學習《詩經•鄭風•子衿》、《詩經•魏風•碩鼠》、《詩經•魏風•伐檀》等其他閱讀名篇,以實現延伸和拓展閱讀,更好地提升小學生的閱讀能力。(2)寓言、傳說及歷史故事的閱讀??梢栽谛W語文閱讀教學中滲透和融入家喻戶曉、耳熟能詳的寓言、傳說及歷史故事等,如:《掩耳盜鈴》、《守株待兔》、《牛郎織女》等,通過簡潔、傳神的寓言、傳說故事,刻畫出鮮明而生動的人物形象,并以其詼諧幽默的特點令人印象深刻,難以忘懷。同時,通過對傳統文化中的歷史故事的閱讀,可以培養小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如閱讀歷史故事《負荊請罪》,就可以使學生明白這個歷史故事所蘊含的知錯能改、寬容大度的道德品質,體悟其中內蘊的深厚的文化內涵。通過閱讀和學習《坐井觀天》的寓言故事,可以讓學生理解思想目光短淺的自負心理的害處,增強自己的心理素質和人格修養。(3)傳統歷史文化的閱讀??梢宰寣W生在小學語文閱讀課堂中,學習和了解中國傳統歷史文化知識,通過閱讀《圓明園的毀滅》了解八國聯軍侵略中華的史實;通過閱讀《絲綢之路》把握各民族之間友好交流的歷史,從而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歷史文化情感。(4)中國四大名著的章節選讀??梢栽谛W語文閱讀教學中穿插和融入中國四大名著的章節選讀,小學生通過對《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紅樓夢》的章節選讀,可以領略到孔明的有膽有識、足智多謀;周瑜的心胸狹隘、小氣善妒;魯智深的智勇雙全等,從而更為全面的了解歷史背景和文化狀態,較好地實現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
4.實現傳統文化閱讀與學生日常生活的相融
為了更好地提升小學語文閱讀課堂的教學效果,可以將傳統文化閱讀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相結合,使學生將傳統文化閱讀的情境與生活情境相融合,感受到真實的、可以觸摸的情境和氛圍,則可以更為深入地體會傳統文化的內在精髓,增強對于傳統文化的理解和體悟。例如:在指導學生閱讀傳統文化教育內容時,可以結合《牛郎織女》的閱讀故事,使學生感受到古代人民對于自由美好情感的向往之情,教師可以將這個傳統文化閱讀內容與生活中的傳統節日乞巧節、傳統情人節相結合,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之感,更好地凈化自己的心靈,激發內心對于美好生活的熱切向往之情。
5.開展豐富多樣的民俗文化活動,滲透傳統文化
在小學語文閱讀課堂教學中,還可以結合豐富多樣的民俗文化活動形式,使學生領略和體會到獨特別致的中國傳統文化內容,例如:可以將閩南文化引入到小學語文閱讀課堂教學之中,通過鮮明富于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動,使學生喜愛閩南民俗,增進對閩南文化的了解和認識,更好地實現對民俗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教師可以在小學閱讀課堂中讓學生學習閩南歌曲和閩南語言,并播放閩南流行的歌仔戲,呈現豐富多樣的閩南歌仔戲中的樂器,使學生領略到閩南文化民俗之美。還可以在小學語文閱讀課堂中了解閩南文化和語言,如:龔自珍的《己亥雜詩》中有“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一句,其中“斜”字的閩南發音為“xia”,而非“xie”,從而使學生感受到閩南文化民俗與漢語的差異和音韻的變化。另外,還可以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向學生介紹閩南的宗教文化、民間藝術等,如:可以向學生講述閩南文化信奉的媽祖、道教等;并向學生介紹閩南文化極為流行的紙畫、剪紙、木偶、高甲戲、梨園戲等,從而更好地豐富學生的傳統民俗文化知識??偠灾?,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之中,教師可以結合小學生的特點和認知水平,選取適宜的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內容,將其滲透和融入到閱讀課堂的教學之中,引領學生細心地揣摩和體悟中國傳統文化內涵和情感,在教學中不斷推陳出新,充分發揮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育人功能,使學生的人文素養得到較大的提升,豐富學生的文化底蘊,更好地實現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弘揚。
參考文獻:
[1]楊丹.探析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閱讀中的引用[J].新課程學習(上),2014,(03).
[2]劉瑛.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傳統文化教育[J].小學時代(教育研究),2013,(08).
[3]楊偉紅.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17,(12).
關鍵詞: 傳統文化; 小學美術; 滲透策略;
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雖然歷經時代變遷但是依然熠熠生輝,其中蘊含了豐富的藝術教育資源,對小學美術教學而言,優秀的傳統文化不僅能夠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拓展學生知識視野,同時也能夠增強美術專業知識的生機和活力,使學生獲得美的享受和思想的熏陶,促進了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和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我國繪畫歷史文化源遠流長,在小學美術教學日常課程中滲透傳統文化的教學,能夠加深小學生對于藝術作品的理解,讓學生充分地感受到傳統文化的蓬勃生機,實現學生美術素養的全面提升。通過賞析傳統名畫的課程學習,能夠幫助學生提高審美能力和繪畫的技巧,實現學生繪畫能力的提升。在實際的美術教學過程中,美術教師要注意傳統文化教學素材的篩選和貼近學生理解水平,循序漸進地增強學生的藝術涵養。
一、在名作欣賞中,滲透傳統文化
中國的傳統文化種類繁多,內蘊豐厚,不僅有熟知的詩詞歌賦、書法繪畫、京劇戲曲,同時也有雕塑、刺繡、陶瓷、銅器等多種文化形態,種類豐富的傳統文化與美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不僅體現出當時的文化內涵,同時也展現出豐富的美術技藝,因此在小學美術教學中老師借助名家作品賞析來使學生感知到不同階段的歷史特點、藝術特點,使學生深刻感知到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內涵,激發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1]比如學習“珍愛國寶——古代的陶瓷藝術”這課時,老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為學生展示中國歷代陶瓷藝術的發展,不同的朝代、不同的地域生產出的瓷器也有著不同的特點,引導學生將藝術作品的形態、圖案、色澤與風格、形式、流派等結合起來進行多角度的分析和欣賞,使學生不僅感知到各個時期陶瓷的造型美、紋飾美、釉色美,同時也體會到中國的陶瓷體現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使學生在欣賞的同時激發起學生對中國古老藝術和優秀文化底蘊的熱愛。中華民族五千年文化積淀底蘊深厚,傳統名作的欣賞能夠促進學生與傳統文化的交流和互動,能夠陶冶學生的美術情操,學生能夠吸收傳統文化的精髓,并將其應用到實際的美術學習中,學生在掌握更多的美術專業基礎知識的同時,還能對傳統文化進行長久的傳承與發展。
二、結合技能傳承,滲透傳統文化
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技能教學是非常重要的教學內容,老師可以結合技能教學來為學生滲透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使學生將美術技能與傳統文化進行有機融合,在學習技能的同時繼承和弘揚中國的傳統文化,拉近了傳統文化與學生的心靈距離,使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內容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進而積極主動地結合教學內容完成傳統文化內容的理解和內化。比如“陶泥的世界”中涉及捏制法、盤條法、泥板拼接法等多種制作方法,老師可以在為學生展示制作技藝的同時為學生滲透傳統文化,使學生從制作技法中感知中國勞動人民的智慧,不同的技法有著不同的作用和美感,從而既學習了陶泥的制作方法,同時也滲透了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促進了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2]小學美術教學中很多的教材內容都與中國的傳統文化有著密切的聯系。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有效地滲透傳統文化教學,能夠加深學生對于傳統美術技能的直觀印象,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繪畫技巧的形成和應用過程,促進學生的美術技能提升。小學美術教師在進行美術課程的設計過程中要注意貼近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來進行教學內容的設計,進行分層教學,將傳統文化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應用落到實處。
小學美術教學中傳統文化的融入路徑
三、實行課堂拓展,滲透傳統文化
小學美術教材中收錄的內容大部分都與傳統文化有著緊密的聯系,但是由于篇幅的限制只能保留部分的傳統文化內容,如果單純進行照本宣科的教學很難滿足小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學習需求。因此在小學美術教學中老師要立足教材的同時進行拓展和延伸,引入更加豐富的傳統文化內容,使傳統文化與學生的學習、日常生活進行完美融合,從而使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從理論走向實踐,流淌進學生的內心,使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得以真正地繼承和發揚。[3]比如學習“學畫山水畫”這課后,老師帶領學生走進博物館去欣賞歷代名家的山水畫作品,引導學生從美術的角度去賞析不同時代、不同題材、不同技法的名家作品,使學生在欣賞的同時品味中國山水畫的美,加強了學生對山水畫的深刻認識,提高了學生的審美情趣,感知到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小學美術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對于美的發現和創作,將多元化的傳統文化拓展活動引入教學中,加強學生的全方位審美能力的提升。小學美術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去發現生活中的藝術和傳統文化之美,促進學生更加自主地去發現美和鑒賞美。我國傳統文化的發展和形成凝聚著無數人的智慧結晶,是中華民族的珍貴精神財富。小學美術教師要積極進行美術課堂的拓展和提升,宣揚傳統文化,這是小學美術教師的光榮使命。小學美術教師要將傳統文化的滲透落實到每一個教學環節中去,這不僅僅是對于傳統文化的弘揚,更是加強小學生愛國主義和民族自豪感的有效途徑。
四、融入文化元素,滲透傳統文化
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傳統文化中豐富的文化資源不僅能夠使學生對美術作品擁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同時也能夠強化美術作品的文化底蘊,使學生了解美術的文化內涵,提升小學生的文化素養。老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融入美術作品的時代背景、繪畫流派、創作者的生平歷史、藝術成就等文化元素,深入挖掘其中蘊含的優秀傳統文化內容,使學生在掌握美術知識,學習美術技巧的同時與創作者產生思想與情感的共鳴,將自己的審美情趣、思想情感與美術實踐進行融合,既能夠使學生體會到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同時也提升了學生的美術能力。以“陶泥的世界”這課為例,老師為學生展示各種式樣的彩陶作品,激發起學生對陶作品的濃厚興趣,進而引出中國關于陶文化的知識內容,老師結合陶作品的展示圖片引導學生觀察不同時期彩陶的特點和風格,使學生在欣賞彩陶文化的同時體會到其中蘊含的中國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審美,感知到中國悠久傳統文化蘊藏于藝術作品之中的思想內涵。將美術作品與文化元素進行有機融合,不僅豐富了學生的知識底蘊,拓展了知識視野,同時也使學生對美術作品由表面欣賞走進深層次感悟,激發起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促進小學生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傳統文化的落實開展,有利于小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和藝術審美能力的提高。我國傳統文化中書法、國畫等文化元素的融入能夠讓學生更加直觀地感受傳統文化的深厚魅力,推動小學生精神文明的構建和發展。
五、結束語
小學美術教學是滲透中國優良傳統文化的基本載體,小學美術教師要立足于美術教材的同時拓展小學生的美術知識寬度,用充足的傳統文化素材來為小學美術教學注入新鮮的血液和活力,使小學生在學習美術知識的同時領悟到中國傳統文化的豐富價值和無限魅力。小學階段的學生是培養他們美術素養的關鍵時期,作為小學美術教師要加強對小學生的藝術內涵培養,在小學美術教學課堂中不斷滲透傳統文化,激發學生對于美術學習的熱情,促進小學生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在小學美術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注意利用傳統文化的優勢來提高學生的美術涵養,增強學生的繪畫能力。小學美術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進行傳統文化的學習和深度發掘,將傳統文化融入日常教學設計中,讓學生通過傳統文化的熏陶和促進,有效激發學生的藝術創造潛力。小學美術教師要注意在美術教學中利用傳統文化來豐富教學內容,拓展學生的學習途徑,通過民間藝術和工藝手工主題活動的開展,來有效促進傳統文化的傳播和發揚。小學美術教師要從傳統文化中選擇文化性強、藝術價值高、教育意義大的教學素材進行教學內容的擴充,引導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進行美術課程的學習和探索。利用傳統文化元素進行美術課程的高效開展,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獲得更好的感官體驗,學生能夠豐富美術的聯想和產生創新型思維,促進小學美術教學的教學水平大幅度提升。小學美術課程是小學階段基礎課程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將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有效地滲透到小學美術教學中,對于提高小學生的美術學習能力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 雷娜.中國傳統文化藝術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滲透[J].科學咨詢,20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