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14 16:40:3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醫療風險管理體系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 醫療器械 質量控制 手術室
Abstract: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risk management and quality control of the hospital operating room medical device, this paper proposes the establishment of a monitoring system monitoring the entire process of operating room medical device life cycle to achieve the standard management and safe use of medical devices in hospital operating room.
Key word: Medical Devices Quality control The operating room
無數經驗證明,醫院對醫療器械進行風險管理和質量控制是十分必要的。手術室作為醫院的核心組成部門,在醫院職能中承擔了艱巨的任務。手術室是醫院對病人進行手術診斷、治療和緊急危重病人搶救的場所,是直接對患者進行手術治療的重要部門。手術室中所使用的醫療器械絕大部分都是直接作用于患者身體之上,對患者的醫療風險很高。手術的質量與安全直接決定患者的康復甚至性命的存亡。手術醫療器械越來越高科技化、復雜化,并且在手術過程中起到關鍵性的作用。確保手術室醫療器械的應用質量安全,是安全、成功、高質量完成手術的基本保證。
近年來,我國醫院手術室在規模、技術能力、裝備條件和管理水平等方面都取得了長足進步。尤其是許多大醫院在醫療儀器設備方面的配置已非常的先進和完善。但我們同時也認看到,目前國內對于臨床環境下醫療器械的使用安全管理還缺乏足夠的重視,大多醫療機構只重醫療儀器設備數量不重質量,缺乏對臨床使用醫療儀器設備的安全和質量監管。為此,本文以探討醫院手術室醫療器械進行風險管理與質量控制為目的,提出建立一套手術室醫療器械生命周期全過程的監控體系,以實現醫院手術室醫療器械的規范管理與安全使用。
一、管理體系
2010年1月18日衛生部正式 的《醫療器械臨床使用安全管理規范(試行)》(以下簡稱“規范”)提到醫療機構應當依據本規范制定醫療器械臨床使用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本機構醫療器械臨床使用安全管理體系。建立手術室風險管理與質量安全管理體系并使之有效運行是手術室醫療器械臨床質量安全管理的首要任務。管理體系制定一系列管理措施對手術室醫療器械臨床使用安全因素采取有效的方法進行控制,以提高手術室醫療器械的臨床使用安全。
(一)管理體系的構成
1.管理目標
管理體系的目標是確保手術室醫療器械在手術室中可以安全和有效地運行和維護,保證手術質量,以提高醫院綜合效益。
2.管理結構
設立三級醫療器械安全管理體系:醫療器械使用安全管理委員會――質控技術中心――臨床使用科室。
醫療器械使用安全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由院領導組成,成員由來自醫療行政管理、臨床醫學、護理、醫院感染管理、醫學工程等相關人員組成。其職責是總體指導醫療機構醫療器械安全管理,制定安全管理的規章制度,并對醫療器械臨床使用安全管理進行監督與審核。
質控技術中心主要由臨床醫學工程人員、技術員、本專業研究生組成。負責對手術室風險管理與質量控制的具體實施,和對具體方法與方案的研究與改進。制定工作計劃、作業流程、技術規范、技術培訓和具體實施技術方案。
臨床科室―手術室,由護士長負責,規范手術室醫生、護士對醫療器械的操作、使用和簡單的維護。
3.規章制度
建立涵蓋醫療器械需求、計劃、采購、評估、安裝、驗收、培訓、使用、維護、維修、計量、報廢等環節的全過程的管理制度,它的核心是安全,以實現對醫療器械臨床使用安全的全程控制。
4.技術規范
技術規范是在手術室醫療器械的采購論證、安裝驗收、操作使用、維護保養、檢測評價等環節中的有關具體指標、參數、性能描述和程序要求,它以科學、技術和經驗的綜合成果為基礎。
(二)管理體系的運行模式
安全管理體系的運行需要借助過程管理方法,一個被廣泛采用的方法是PDCA循環,PDCA是計劃(Plan)、實施(Do)、檢查(Check)、處理(Action)的簡稱。PDCA循環式美國質量管理專家戴明博士首先提出,適用質量管理的各個領域,是全面質量管理應遵循的科學程序。
通過風險分析手段,首先分析醫療器械臨床使用各個環節存在的風險因素及其危害,針對各種風險研究措施,制定PM\檢查\培訓等對策和計劃;按照預定的計劃認真執行;通過檢查監督、內部審核和管理評審等要素,檢查執行的效果,分析評估結果,重新調整改進措施,以達到新的安全管理目標。這樣周而復始,不斷循環,持續改進。
(三)管理體系的監控與審核
醫療機構應定期對安全管理體系的運行情況進行檢查和監督,建立定期檢查和監督制度;通過實施內部審核和管理評審,以保證方針目標的實現和安全管理體系的有效運行。
內部審核:檢查、確認體系各要素的實施過程是否按計劃有效實現,是對體系運行是否達到了規定目標所做的系統地、獨立地檢查和評價,根本目的在于發現問題并致力于改進。
管理評審:是對體系的現狀是否有效地適應安全管理體系目標的要求,以及體系環境變化后確定的新目標是否適宜等所做的綜合性評價。內部審核和管理評審都是安全管理體系的監督要素,與檢查監督構成了體系的三級監控。
二、手術室醫療器械質量控制
質量控制是為達到醫療器械臨床使用安全的要求所采取的作業技術和活動。它的對象是過程,即從需求、計劃、采購、評估、安裝、驗收、培訓、使用、維護、維修、計量、報廢的全生命周期過程,控制的結果應能使被控對象達到規定的安全要求。為使監控對象達到規定的要求,就必須采取適宜的、有效的措施,包括技術和方法(見P67 手術室醫療器械全生命周期風險評估和質量控制表)。
對手術室醫療設備、高值耗材、環境體系的狀態進行實時監控,以保證手術室整體硬件的安全狀態(見圖1、圖2)。
三、數字化平臺
利用計算機軟件的數字化平臺來對手術室醫療器械、手術室環境體系、手術室安排進行全程監控。讓手術室在手術準備、手術進行和手術完成之后都能對手術室醫療設備、高值耗材、手術室環境參數和手術信息進行查看和監控,實時了解手術室醫療器械信息與配置狀態、器械質量安全狀態、維修維護歷史和使用記錄。
近年來,如何引導企業完善內部控制、加強風險管理,以便應對日益復雜的經營管理風險,成為理論界和實務界關注的熱門話題。本文運用規范分析、案例分析等方法對我國企業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研究及應用現狀進行了積極的探索。
【關鍵詞】
內部控制;風險管理;關系研究
1.引言
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不斷加快,企業面臨著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經營中面臨的不確定性風險也越來越大,這就要求企業必須更多的關注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的內容。
2.我國企業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的研究現狀
國內對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的相關研究建立在解讀、評價美國COSO報告的基礎上,隨著諸多學者開始從風險管理的視角研究內部控制,并提出了許多重要觀點,對基于風險管理的內部控制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丁友剛、胡興國(2007)認為,隨著經濟與組織環境的變遷,內部控制的思想內涵也在不斷豐富和完善:從簡單經濟環境下的實物風險控制,發展到報告風險控制、經營風險控制以及合規性風險控制。最后,內部控制作為一種內部風險控制機制融入到企業風險管理框架之中。
李國忠(2009)以中國神華為例對建立以風險管理為導向的內部控制體系進行了研究。他認為,企業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提升全面風險管理的水平:(1)構建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基礎框架;(2)建立風險動態重估機制;(3)建立經營指標風險動態監控預警機制;(4)實施風險導向審計;(5)開展風險管理考核;(6)搭建全面風險管理信息系統框架。
陳關亭、黃小琳、章甜(2013)認為我國尚未形成公認的內部控制評價體系的關鍵問題在于內部控制評價指標、指標權數和評價模型的非標準化。他們基于企業風險管理框架(簡稱ERM框架)(COSO 2004)并結合我國相關規范設計內部控制評價指標體系,采用層次分析法(簡稱AHP)研究指標權重,聯合采用模糊綜合評價法(簡稱FCE)構建模糊評價數學模型,實現了內部控制評價從定性分析到定量研究的轉變,合理解決了在模糊環境下綜合評判多因素、多層級內控系統的不易定量、不宜精確判斷問題以及單獨使用層次分析法所致的主觀因素影響,有效提升了內部控制評價結果的可靠性。
李維安、戴文濤(2013)分析了內部控制、風險管理、公司治理三者產生的根源,從戰略管理角度構建了三者的關系框架,既理清了理論方面存在的誤區,又為政府監管部門、企業制定和實施有關公司治理、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的規范和措施提供了指導。
3.我國企業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的應用現狀
3.1 把內部控制體系和全面風險管理體系相互獨立起來
建設內部控制和全面風險管理體系都是一個系統工程,兩者在內涵上也有一定重合,企業需要綜合考慮自身業務特點、發展階段、信息技術條件、外部環境要求等,確定選擇合適的管理體系和建設重點。比如,在監管嚴格的金融業或涉及人民生命健康的制藥與醫療行業,風險管理的迫切性更強,企業以風險管理主導內部控制可能更方便。而在另一些企業,為了符合信息披露中內部控制報告的要求,企業以內部控制系統為主導、兼顧風險管理可能更適合。在相關管理理論和實踐不斷發展變化的今天,有時候先做起來比爭論更有意義。
3.2 內部控制與全面風險管理理念在企業實踐落地難
由于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的引進,與國內企業原有的管理體系和觀點存在較多的差異和差距,目前這些理念和方法還更多的處于導入階段,大多數企業管理人員還不能在這些框架和概念與企業的日常經營管理行為和語言之間建立直接的聯系。這就造成了企業在這方面的理解有差異或者關注度不夠,除非出現強制性的相關規范和要求。其實這些理念、概念的出現并不是說企業就缺乏這些,事實是理論來源于實踐又高于實踐,這些理論的提出有助于我們將散布于企業管理各個方面的相關元素按照框架的要求和標準進行補充、修正和組合。
3.3 國內尚未形成公認的內部控制評價體系
目前我國尚末形成公認的內部控制評價體系,其中尚末解決的關鍵問題為內部控制評價指標、指標權數和評價模型。雖然國內外理論界對內部控制評價模型、指數、指標和權數有所研究,但無論觀點還是結果都不盡一致,甚至存在較大差異。如2012年的廈大內控指數和迪博內控指數(陳漢文,2012;胡為民,2012)即對我國內部控制百強企業的內控水平給予了迥然不同的回答―在百分制下內控指數均值分別為65.67和87.55(差異值21.88),排序差異率100%,指數值差異率100%,入圍差異率77 %(其中,排序差異率指兩家根據內控指數統計出的百強企業順序排名差異率,指數值差異率指相同的入圍企業內部控制指數的差異比例,入圍差異率則表示進入內部控制百強企業的不同企業差異比例)。與此同時,我國99%以上的上市公司管理層自評報告和外部審計師的內控審計報告卻認為其內部控制體系是有效的。
3.4 把內部控制與全面風險管理體系的建設理解為建章立制
在企業實踐中,普遍認為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就是內部控制制度和風險管理制度。把內部控制與全面風險管理體系的建設理解為建章立制。認為按照相關部門或主管單位的要求,建立了相關的規章制度,就已經建立了內部控制體系和風險管理體系。其實從COSO框架的定義中,我們可以看出它們都被明確為是一個“過程”,不能當作某種靜態的東西,如制度文件、技術模型等,也不是單獨或額外的活動,如檢查評估等,最好是內置于企業日常管理過程中,作為一種常規運行的機制來建設。
4.結論
健全的內部控制框架會促進企業全方位的發展,包括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順利運行、企業財產的安全和戰略方針的貫徹和實現。如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出類拔尖,在于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是否完善。因此,我國企業還需在完善企業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的道路上不斷的探索、進取。
參考文獻:
[1]黃麗霞.企業內部風險管理初探[J].管理縱橫,2010(15)
[2]周冀.內部控制理論研究文獻綜述[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4(06)
[3]周莜琪.基于風險管理的內部控制體系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3
關鍵詞:風險管理;臨床護理管理;護理滿意度
目前,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不斷提升,社會競爭力也在不斷加劇,各行各業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醫療市場中,患者選擇就醫區域的主要評判標準就是一所醫院的安全質量。醫院是一個高風險的場所,對患者的生命健康有著直接的影響,要嚴格控制臨床護理工作的每一個環節,降低手術風險和醫療隱患的發生率[1]。風險管理是指對患者、工作人員、探視者可能產生傷害的潛在風險進行識別、評估并采取正確行動的過程。臨床作為患者治療的特殊場所,如何降低手術風險是重中之重。為了探討臨床護理管理中風險管理的應用,選擇2014年4月-6月我院收治的380例患者與2013年12月-2014年3月我院住院患者380例未實施風險管理護理,對其進行比較分析。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以我院在2013年12月-2014年3月期間收治的38例住院患者為對照組,男性患者有198例,女性患者有182例,患者的年齡在18-81歲,平均年齡為39歲。以我院在2014年4-6月期間收治的380例住院患者為實驗組,男性患者175例,女性患者205例,患者的年齡在16-92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5歲。將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的一般臨床資料進行對比,如性別、年齡、病情程度等,結果沒有出現明顯差異(P>0.05),在臨床上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干預措施,在實施常規護理干預措施的基礎上,對實驗組患者實施風險管理干預措施,具體內容和方法如下:
1.2.1設置風險控制小組
在加強風險管理的過程中,要設置相關的風險控制小組,風險控制工作的重點內容是要建立、健全風險管理體系,成立相應的考核小組,根據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制定相應的預防風險的措施,防止風險事件的發生。
1.2.2風險因素的分析
從管理因素的角度進行分析,針對潛在的風險制定出有效的解決措施。明確了護理環節可能發生的風險之后,要確認風險因素的危害及發生概率,根據對資料及數據的分析結果,對風險進行管理,并選擇正確的方法進行處理[2]。
1.2.3加強專業培訓,提高護理人員素質
提高護理人員的素質,可以降低手術風險。使每位護理人員都具有較高的職業責任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嚴格的慎獨修養、良好的心理素質、過硬的操作技術、極強的應急能力。對新開展的手術,邀請有關專家講授相關知識,對大型儀器的使用制定操作規范。隨著新儀器設備的不斷出現,對手術室護理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手術室護理人員必須及時更新知識,掌握技能以適應外科手術發展的需要。熟悉新器械,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變被動工作為主動工作。手術室護理人員在和患者進行交流的過程中,態度應和藹溫和,緩解患者的心理壓力,提高患者配合治療的依從性,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將手術室護理風險預告制度告知患者,維護患者知情同意權,在患者和患者家屬知情的情況下對患者進行手術,使護患雙方共同承擔起生命和健康的風險,建立抵御風險的共同體,提高患者滿意度。
1.3評價標準
將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的護患糾紛發生率和患者的滿意度進行對比,實驗組明顯優于對照組。
1.4數據處理
對實驗結果采取SPSS15.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分析,實驗組明顯優于對照組,結果差異明顯(P<0.05),在臨床上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實驗結果顯示,實驗組的護患糾紛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滿意度明顯優于對照組,結果差異明顯(P<0.05),具體內容如表1:
3討論
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提高,人們的法律意識也在逐漸增強,近些年醫療糾紛案件的發生也呈逐年上升的趨勢,不但嚴重影響了醫院救死扶傷的形象,還嚴重干擾了醫院的正常工作秩序[3]。臨床護理過程中,任何一個護理過程中的風險都將直接影響手術的最終結果。風險管理是指將風險降至最低的管理過程,護理風險管理是醫療風險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臨床護理中應用風險管理理論的重點是建立更加規范的醫療管理體系。不斷提高醫護人員的風險防范意識,建立完善的風險管理體系,及早做好應對措施,防患于未然,確保手術成功,進一步提高了患者的滿意度[4]。臨床風險管理降低了醫療事件發生率、切口感染率,改變了臨床的護理工作模式,完善了臨床工作流程和標準,提高了護理人員的學習自覺性和應對風險的能力。綜上所述,在臨床實施風險管理模式能夠降低醫療事件的發生率、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降低了患者術后切口的感染率,在臨床上具有廣泛的推廣意義。
作者:徐娟 單位:黑龍江省農墾九三管理局中心醫院
參考文獻
[1]杜立,陳彩玲,崔欣,等.風險管理在臨床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4,12(8):135-137.
[2]倪青.風險管理在護理管理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3,5(4):34-37.
關健詞:縣級公立醫院 內部控制 問題 對策
一、強化縣級公立醫院的內部控制體系建設重要意義
醫療體制改革中,縣級公立醫院要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就要高度重視建立完善的內部控制體系,不斷加強醫院的內部管理建設,建立風險預警機制,可促進醫院健康發展,提升綜合能力,防范可能發生的風險,降低醫療服務成本,提高經濟效率,保證醫院的經營活動順利開展。因此,建立健全基于風險管理理念下的內部控制體系,對促進醫院長期穩定發展起到了十分重要作用。
二、縣級公立醫院風險管理下內部控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內部控制環境薄弱
醫院內部環境的建設,既是內部控制管理的基礎, 也是重要組成部分。要想確保內部控制的落實,首先要明確各部門的責任及應履行的義務,并應制定相互制約的機制,可現實中醫院管理上往往表現為決策、監督、執行權利一體化,工作中還習慣于口頭授權,不嚴格執行內部管理制度,同時員工對內部控制的認識不足,理解不夠,這些都可能導致醫療風險,并引發醫療糾紛等諸多問題。大多數醫院還存在文化建設不被重視,缺少鮮明個性,口號只是存在章程里,沒有實際意義,很難發揮引導作用。人力資源開發利用環節也比較薄弱,多數醫院引進人才機制缺失,人員培訓也沒能納入常規制度予以執行。
(二)內部控制制度建設有待于加強
加醫院的內部控制建設,形成一個有效的整體管理體系,對醫院的內部管理起到了一定的免疫功能, 可以消除和抵制不良因素影響,對健全醫院的內部控制,提高經營效率起到積極作用。而在實際工作中大多數縣級公立醫院,往往出現過于重視醫療工作,輕視財務管理,內部控制度缺乏,成本控制不嚴,存在未及時清理的呆賬、壞賬增多,導致應收賬款管理的風險,財務工作還趨于按部就班的日記賬,算賬和報表,缺乏現代化的信息支持, 信息不及時準確,使財務上的風險大大增加,這將給醫院帶來資金管理上的損失,降低資金的使用率,使醫院的財務結構失去平衡,內部控制制度也失去應有的嚴肅性。
(三)內部審計工作薄弱
對縣級公立醫院來說,內部控制中的內審也是薄弱環節,加強內部審計工作會對醫院的內部控制起到一定的監督作用。為確保內部控制建設的完善,加強監督管理,內部審計環節是必不可少的,也是至關重要的,有的醫院將審計工作納入財務管理部門,而沒有設立內部獨立的審計部門,也沒有配備專業技術強的審計人員,這樣就無法充分體現出審計部門的權威性,專業性,內審效果也難以發揮,因此沒有科學有效的內審制度,經營中各環節的風險和漏洞就不能如實反映,起不到內部控制的監督保障作用。
(四)風險評估機制建設缺乏
為了有效地預防和應對風險,合理控制風險帶來的損失,在內部建立風險評估機制,是實施內部控制的重要環節。目前,一些醫院領導存在只重視內部經營的分析,沒有對風險意識引起高度重視,還未建立一套貫穿于醫院內部自上而下的風險防范管理體系,醫護人員的風險意識淡薄,面對風險不知如何防范,特別是醫療糾紛的逐漸增多,醫院更應重視醫療風險規避。目前,大多數醫院沒有制定明確的風險目標,有少數的即使設定了也是空泛、模糊,實際工作中也不能實現。風險預警機制沒有引用,對風險不能感知,風險管理嚴重滯后,在應對風險時往往簡單化處理,只是針對單個風險采取臨時的緊急對策,不能把經驗教訓應用到內部管控中。
三、針對縣級公立醫院的問題應采取的對策
(一)提高內部控制的意識,加強內部控制管理
良好的內部環境是內部控制的基礎要素,對抵御風險起著重要作用,也對醫院的經營活動產生重大的影響,因此,樹立正確的內部控制意識,努力打造良好的內部環境,醫院就要從管理理念上真正的轉變。其內部控制建設的成功根本是要設計健全并完善切實可行的制度,才能更好的服務于人民群眾,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加強內部控制制度建設,要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管控制度并具備可操作性,不但要完善各個層次的規章制度,還要保證制度的權威性,增加領導帶領下全員參與,加入日常的管理中,各部門負責人帶頭,對員工進行提高內部控制管理意識教育,責任義務劃分清楚,機構各部門相互配合, 分工明確,制定獎懲制度。
(二)加強內部預算控制
醫院的經營全過程都離不開內部預算控制,在預算管理方面,應該按制度對預算業務加以規范,預算的編制一定要細化到各部門、每個項目,結合醫院的特點及業務量,根據有關部門規定的醫療項目收費標準進行收入預算,支出預算在保證正常經營支出的同時力求節約,預算制定要準確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同時還要對預算的執行結果進行跟蹤、考核、監督。建立完善的預算管理,醫院根據需要成立預算管理委員會,由預算管理辦負責預算管理制度的制定、編制,并上報管理層審批,通過審核后,方可形成年度預算方案并由預算管理委員會進行監督執行。在預算執行方面,預算方案的制定要根據各部門的實際情況分配,原則上對預算指標要從全局出發遵循定量化、可控性等方面進行分解,方案制定后一定要嚴格執行。在預算監督方面,制定適合的目標,形成獎懲細則,由領導、財務部以及相關部門負責人組成預算考核小組,按完成情況進行嚴格考核。
(三)建立風險評估機制
風險評估是風險管理內部控制體系建設中的重點,長期以來,許多醫院風險意識淡薄,一旦缺失就無法發揮應有的作用,常有的風險評估內容包括:
(1)醫院融資之前對銀行等金融機構, 必須做充分的評估,控制融資數量,不能盲目求多,要做好充分的籌資風險評估工作。
(2)投資風險的評估,建立集體審議責任制度,對想要投資的建設項目進行科學分析、研究,避免盲目投資,根據財務管理需要財務人員也要主動參與制定建設項目的財務管理制度。
(3)醫療政策的風險評估,由于醫療相關政策不斷調整和變化,為能有效應對風險并將其控制在或控范圍內,就必須對醫療政策風險做出科學實切合實際的判斷和評估。
(4)合同風險評估,醫院在進行融資、投資、醫療設備的購置租賃、醫療合作等經營活動在簽訂合同前,必須對合同進行評估,為防范合同的風險,應制定相應的控制措施和程序,必要時可聘請律師參與。
(四)加強內部審計監督
為確保內部的監督管理,內部審計環節是完善和實施內部控制建設必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醫院內審計工作主要是對內部控制制度的執行情況負責,要想真正發揮出內部審計部門的監督作用,必須保證醫院內部審計部門的嗤性、獨立性,不能由其他工作人員兼職,要由專職人員來擔當,同時還應不斷提升審計人員的專業知識和業務水平,并將與之相關的法律和計算機等專業知識作為管理學習范圍內,以促進醫院審計隊伍的整體素質的提高。內部審計監督主要對涉及經營管理的財務活動的關鍵崗位、重要環節進行不定期的檢查,并對檢查的結果分析評價,形成報告,指出存在的缺點并及時給出整改建議,真正發揮出內部審計的作用。
(五)建立良好的信息溝通,強化信息系統建設
醫療工作需要的是相互協作,相互配合,相互溝通,建立科學有效的信息與溝通,加強內部信息管理才能為醫院各項業務的正常開展及經營活動提供有力的保證,也能更加促進醫院內外業務的規范化、實時化。加強信息建設的目的是提高工作效率與對內外的協作能力,為患者提供優質的服務,樹立醫院良好的形象??衫秒娫挕?、網絡、座談會、通知、集體活動、媒體等多種方式傳遞醫院的信息,加強醫院各科室之間的溝通,讓信息在不同層次和職能部門間及時傳遞,溝通,不斷優化醫院內部信息管理的流程,使信息及時通暢有效,在實行內部信息控制的工作中,還要明確系統操作人員的權限,明確責任,實行相應的獎懲制度。針對近年來醫療機構所帶來的一些負面新聞,醫院還應建立危機管理組織結構,并完善對外信息的管理機制。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為適應醫療體制的不斷改革與深化,加強縣級公立醫院的自身建設,應以建立風險管理為手段,以強化內部控制體系建設為著力點,健全完善內部環境、風險預警、監督保障、信息技術現代化等一體化管理體系,從而提升醫院的綜合競爭能力,促進醫院經營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1]鄭寬晨.公立醫院內部控制體系構建的探討――從內部控制要素角度[J].管理觀察, 2014(26):61-63
摘要對于醫院的財務管理來講,必須要不斷的適應新形勢的要求。筆者從醫院財務管理的現狀出發,針對醫院財務管理模式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在新形勢下構建現代化醫院財務管理新模式的策略。
關鍵詞醫院新形勢財務管理模式
在現階段市場經濟的條件下,醫院為了能夠更好的為廣大人民群眾服務,在不斷的提高其醫療技術和水平的同時,還要注重其本身的經濟效益。對于醫院本身來講,提高經濟效益的方法有兩種,一種就是依靠醫院本身的贏利,而另外的就是依靠醫院的財務管理體系。對于任何的盈利性機構和單位來講,財務管理模式都是保證自身經濟效益的關鍵所在。所以,對于醫院這樣的單位來講,其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也是醫院自身的財務管理模式。
一 現階段醫院財務管理模式的缺陷分析
1.財務管理人員的管理意識問題
對于醫院的財務管理人員來講,其本身的素質問題已經在很多文章中有所討論。本文所關注的是在新形勢下現代化醫院財務管理模式下,財務管理人員需要具備的相關管理意識問題。這主要體現在,隨著醫療改革的深入和外部經濟條件的變化,醫院的財務管理模式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在這樣的條件下,醫院的財務管理人員就必須要形成一定過得財務風險意識和現金流意識。但是現階段雖然醫院的管理制度在不斷的變化中,醫療改革也在不斷的深入過程中,但是其財務人員的管理意識卻沒有得到轉變,這是現階段醫院財務管理人員存在的問題之一。
2.醫院缺乏成本控制和預算管理的體系
傳統的財務制度的缺點,在醫院的管理中主要的體現在成本的控制和預算的管理方面。首先,醫院在其財務管理的過程中,對于本身的成本控制和預算管理不夠重視,沒有建立比較科學的管理體制。而在日常工作中主要的表現就是下屬部門對于成本控制和預算管理的執行力度不夠,很多的時候執行方式大都流于形式,在相關工作中主觀隨意性比較強。這樣的話就使得醫院的成本控制和預算管理成為口頭上的事情。同時,大部分的醫院缺乏一定的規范和工作方法,在開展成本控制和預算管理的過程中根本不能夠進行實際的操作。這也是醫院本身財務管理缺失的一個重要方面。
3.缺乏財務風險控制機制
對于一個單位來講,財務的管理不僅僅體現在財務的控制上,還在于對于企業的財務體系可能存在的風險以及將要出現的風險進行有效的預警并且能夠有效的進行控制?,F階段大部分的醫院為了能夠有效的對于財務風險進行控制,大都制定了一定的財務預警機制,并且從內部風險控制和外部風險控制兩個角度制定了相關的策略和應對方法。但是,對于醫院的財務風險管理體系來講,首先是現階段已經建立的體系不夠科學,這主要體現在很多的財務預警指標并沒有得到體現。同時還體現在企業的財務預警體系沒有發揮出其本身的作用,這主要是由于企業的財務風險控制機制本身是對企業財務工作中存在的風險進行有效的預測,并且能夠針對其風險進行一定策略上的探討。風險的預測不是目的,風險的控制和排除才是根本的目的。對于企業財務風險控制機制的設計和應用是目前醫院財務管理工作中的又一個問題所在。
二、新形勢下現代醫院財務管理模式的創新探討
1.從醫院財務管理的價值觀念角度分析
(1)培養風險價值觀念
醫院的財務管理活動始終是存在著比較大的風險性和不確定性的。任何財務管理活動在外部經濟環境的變化中也是存在風險的。離開了風險因素存在的財務管理活動是無法正確的評價的。在醫院的財務管理活動中,就要對于風險與報酬之間的關系進行衡量,這樣的關系也是財務決策的根本依據所在。醫院的財務管理人員就必須要理解和掌握對于這些風險管理的方法,從而對財務管理活動中存在的風險作出有效的預測。
(2)培養現金流觀念
現金流在財務的管理和決策活動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F金流對于決策的重要性正在被人們逐漸的認識,并且在現階段的醫院財務管理活動中有所體現。隨著近年來我國醫療衛生體系的改革,醫院傳統的現金流模式已經開始改變。隨著財政部門以及衛生主管部門對于醫院的撥款支持逐漸的較少以及藥品購銷收入的下降,在醫療保險制度下的醫院應收醫療賬款也在不斷的上升。這些改變都為醫院的現金流管理產生了一定過得考驗,所以,對于醫院財務管理來講,現金流的觀念是非常重要的。
2.從醫院財務預警的角度分析
財務風險的存在對于醫院整體的運轉有很大的影響,其不僅僅影響到了醫院經濟效益的增長,也對醫院的資金運轉以及財務狀況都有比較大的影響。所以,對于醫院的管理者來講,進行有效的財務預警和風險排除工作是保證醫院財務安全必須要做的工作。
對于醫院的財務風險預警工作來講,其應該是一種相對比較綜合的預警方法,在醫院的經濟管理體系中要占據很重要的地位。對于不同的利益相關者來講,其也有不同的功能。對于醫院的上層管理者和決策的制定者來講,其主要的功能就是進行有效的監督和決策的支持。監督的功能指的是上層的管理者對于醫院本身的才運轉狀況進行有效的監控,根據相關的財務指標了解醫院當前財務運轉的詳細狀況。這樣能夠在相關的預警信息出現的時候,進行有效的決策。而對于醫院的投資人和債權人來講,醫院的財務預警機制能夠保證對于醫院的財務運轉狀況進行有效的掌握,從而對于其本身資產狀況有一定的了解,并且能夠及時的做出投資或者是放貸等的決策。
醫院本身是一個很神圣的地方,是救死扶傷的地方,但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條件下,醫院也只有在生存的基礎上才能夠更好的做到為人民服務。而對于醫院本身來講,只有不斷創新單位的財務管理模式,將財務管理的工作放到應該的位置上,才能夠更好的為人民的健康服務。
參考文獻:
[1]劉西芬.淺議醫院財務管理模式及制度的改進.中國商界(下半月).2009(09).
[2]牛玉.對如何加強醫院財務管理的思考.時代金融.2011(15).
[3]王娟.加強醫院財務管理的思考.經營管理者.2010(03).
[4]王相軍.醫院財務管理體系的構建探討.財經界.2010(12).
[5]白瑩.市場經濟環境下的醫院財務管理.企業導報.2009(11).
【關鍵詞】醫院財務風險防范
隨著我國醫療衛生改革的逐步深化,政府的衛生投入重點正從醫療服務等個人衛生服務領域向疾病控制、衛生監督等公共衛生服務領域轉變,國家對醫療衛生機構的經費投入逐年減少。而醫療市場的競爭卻日趨激烈,加上實行藥品招標后藥品利潤空間壓縮等因素,醫院財務管理工作者面臨巨大壓力和挑戰。如何化解和防范財務風險,成為財務管理的重要課題。但現階段就這方面問題研究的相對較少,筆者將在本文中,就如何加強醫院財務風險管理提出自己的看法。
一、醫院財務風險產生的背景分析
1、宏觀風險管理環境復雜多變
財務管理宏觀環境包括經濟、政策、社會、自然條件等各種因素。隨著我國加入WTO,醫療市場逐步放開,民營、外資和合資醫療機構陸續興辦,現實或潛在的競爭者其競爭策略的變化,造成醫療市場競爭環境的不確定性。與此同時,國家醫療衛生改革逐步深入,衛生補償機制進行了重大調整,藥品利潤空間逐步壓縮,醫療定價不合理等境況都對醫院收支結余產生重大影響,加上醫院建設自籌資金比例過高,只能借助于負債籌資,這些都給醫院的經營管理帶來一定的風險。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醫療消費需求日益提高,疾病也出現了新的變化,這使得醫院提供的醫療服務是否符合患者需求,存在許多不確定的因素,也給醫院財務造成風險。
2、醫院微觀風險管理環境不容樂觀
財務風險存在于醫院資金籌資、投資、運營及分配的各個環節中?;I資環節中的風險主要表現為負債總量過度、負債結構不合理等。一定的負債有利于降低醫院資金成本,與此同時,過度的負債籌資會加大醫院的財務風險。在投資環節上,醫院對固定資產的投資后,經營環境的變化和投資者自身的投資決策能力都會影響投資的最終成敗。此外,醫保部門監管措施嚴密、力度加大,醫院為此墊付了大量資金,對營運資金產生重大影響。在使用資金環節中,為了日常業務活動的需要,醫院要購置藥品、衛生材料、其他材料物資等,這部分業務花費在醫院流動資產中占很大的比例,各類物資購進比例、采購計劃、周轉情況等,都會產生財務風險。
二、財務風險產生的具體原因分析
1、醫院財務管理人員對風險的認識不足
財務風險是客觀存在的,只要有財務活動就必然存在財務風險。在現實工作中,很多醫院的財務管理人員缺乏風險意識,認為只要管好用好資金就不會產生財務風險。風險意識淡薄是財務風險產生的重要原因之一,財務決策缺乏科學性導致決策失誤是導致財務風險的又一主要原因。避免財務失誤的前提是實現財務決策的科學化,目前財務決策普遍存在經驗決策及主觀決策現象,導致決策失誤經常發生,財務風險也就隨之而來。
2、內部財務監控機制不健全
內部財務監控是醫院財務管理系統中一個非常重要而且相當獨特的系統,為了使其能充分發揮作用,醫院不僅應該設置獨立的組織機構,而且要根據本醫院的特點,建立起一套比較完整的、系統的、強有力的內部財務監控制度,來保證醫院內部財務監控系統的高效運行。而我們國家的醫院大多沒有建立有效的內部財務監控機制,即使有,其財務監督制度執行也不嚴格,在實踐中難以將醫院管理與監督合二為一。同時,缺乏資產損失責任追究制度,對財經紀律執行不力,難以進行有效的約束,財務風險極易發生。
3、重視具體風險的管理,缺乏風險管理整體策略
目前,醫院更多地將精力投入到具體風險管理中,缺乏系統、整體地考慮醫院風險組合與風險的相互關系,從而導致風險管理的資源分配不均,影響醫院風險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另外,醫院尚未建立一套嚴謹、規范、完整的財務風險管理體系,現有的管理體系中風險管理功能與協調功能較為欠缺。三、醫院財務風險的控制與防范
1、完善醫院財務管理系統
財務管理的宏觀環境雖然客觀上存在于醫院之外,醫院無法對其施加影響或加以控制,但并不意味著醫院面對環境變化就無能為力。首先,醫院應對不斷變化的財務管理宏觀環境認真分析,把握其變化趨勢及規律,制定多種應變措施,適時調整財務管理政策,改變財務管理方法,從而提高醫院對財務管理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和應變能力,以此降低和規避因環境變化給醫院帶來的財務風險。其次,面對不斷變化的財務管理環境,財務管理體系應與時俱進,不斷更新、完善。醫院應設置合理、高效的財務管理機構,配備高素質的財務管理人員,健全財務管理規章制度,強化財務管理的各項基礎工作,使醫院財務管理系統高效運行,以防范因財務管理系統不適應環境變化而產生的財務風險。
2、建立有效的財務風險預警機制
營運資金的管理體現于醫院流動資產和流動負債的管理。醫院的流動資產包括貨幣資金、藥品材料、往來賬款等,一般占醫院總資產的30%左右,因而,財務風險預警機制要以此為重點。同時,要認識到財務危機通常都是經歷了一個漸進積累轉化的過程,各種危機因素都將直接或間接地在資金運動的“晴雨表”——一些敏感性財務指標值的不同變化上反映出來。這樣,通過觀察這些敏感性財務指標的優劣變化,便可以對醫院的財務危機發揮監測預警作用。為此,醫院在負債經營過程中,建立一套規范、全面的風險預警機制是非常必要的。為了更好地監控醫院負債狀況,有效規避負債運營風險,可以根據各個醫院自身特點和負債規模的大小,結合資金運營狀況,采用綜合評分的方式,建立全程風險監控和預警機制。通過收集有關財務信息,設立風險預警指標體系,對醫院獲得能力、償債能力、運營狀況和發展潛力等敏感性預警指標進行動態跟蹤,進行事前、事中、事后的經常性監控,在警情擴大或風險發生前及時發出信號,使其充分發揮“警報器”的作用;并通過對醫院每一重要決策活動將帶來的財務狀況變化,進行預先分析測定,評價醫院的償債能力,考核醫院運營業績,及時發現潛在的風險,并提出有效的風險防范對策,為醫院管理者做出正確經營決策提供重要參考和合理建議。
3、健全行之有效的風險防范機制
在建立醫院財務風險預警機制的同時,要輔以一套有效的風險防范機制。具體說來,首先要成立財務處風險防范小組。風險防范小組成員一般由財務審核、賬務處理、票據管理和門急診、出入院處組長等各個崗位人員組成。其次,風險防范小組要引入流程再造的管理理念,對目前習以為常的財務流程進行梳理,找出重點風險環節和風險控制點,針對性地制定規章制度和操作細則,并確保制度的落實和執行。對醫院來說,主要的風險控制點包括財務退費、業務款收繳、病人欠款管理、住院醫藥費減免等環節,據此需要制定的相關的規章制度和操作細則如《業務收入解繳制度》、《財務收費退費管理制度及操作細
則》、《住院病人費用核改操作規范》等項目。與此同時,還需要設立了與之配套的日常審核和定期抽查相結合的監督機制,以確保各項制度的落實,在實踐中構建一套完善的風險防范機制。
4、加強醫院內部控制制度建設
科學合理的財務管理制度是企事業單位搞好經濟管理工作的前提,也是有效防止財務風險的基礎,因此建立起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就顯得十分重要,這一點對醫院來說也不例外。首先,醫院應根據2006年衛生部印發的《醫療機構財務會計內部控制規定(試行)》,分別從預算、收入、支出、藥品及庫存物資和固定資產等方面結合本單位實際境況細化內部控制制度并組織具體實施程序。同時,加強對醫院經營和決策的管理與分析,重視內部審計工作,發揮審計再監督職能,在財務部門建立會計人員崗位責任制財務處理程序、內部牽制、稽核、原始記錄管理、計量驗收、財產清查、財務收支審批、成本核算、財務會計分析等制度,足額提取折舊基金、大修理基金、壞賬準備金,及時清理應收賬款,并切實貫徹執行,從而防范財務風險。
5、加強醫院的流動資產管理
醫院的流動資產占醫院資產的絕大比重,因此是醫院財務風險防范的重要環節。醫療應收款、應收住院病人醫藥費、其他應收款則是醫院流動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周轉速度快,說明資產流動性強,短期償債能力也強。為了降低這方面的財務風險,要加強住院病人的預交金管理和催交欠費工作,做好各病區、醫技科室與收費處對住院病人的收費協調工作,建立完善的制約機制,使病人的欠費與科室的經濟效益掛鉤;加強對醫療保險費的管理,把醫療保險費的超支控制在最低范圍內;及時清理債權,按照財務制度規定,及時足額提取“壞賬準備”。
醫院存貨中藥品、材料占據比重較大,其周轉速度快,則說明藥品材料所占用的資金就越少,即醫院的速動比率越高、財務風險越低。藥品材料管理要遵循“計劃采購、定額管理、加速周轉、保證供應”的原則,周轉不超過醫院財務預警機制制定的天數。超過周轉天數應查找原因,減少庫存數量,保持良好的資產流動性。同時,還要建立健全三賬一卡制度,財產物資部門要定期與財務部門進行核對,做到賬賬相符。對于貴重物資設備、藥品實行專人管理,建立物資技術檔案和使用情況報告制度。
【參考文獻】
[1]王曉琴:淺議醫院財務風險與預防[J].當代醫學,2007(12).
[2]雒敏:試論醫院財務風險的成因與對策[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08(1).
【關鍵詞】風險管理 腹瀉門診 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515(2012)3-001-01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existence of the risk factors and corresponding risk management measures in nursing work of diarrhea outpatient clinic. Methods There were 97 cases of patients treated in diarrhea outpatient as a control group before 5 months in 2011,and there were 100 cases of patients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 later 6 months.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Comparing of nursing effect , the observation group a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in the nurses' risk awareness, the nursing risk events, and patient satisfaction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risk management. Conclus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risk management in diarrhea outpatient is effective measures to reduce nursing risk events and, and improve the nursing quality and patients satisfaction.
【key words】Risk Management Diarrhea Clinic Nurse
風險因素是指在工作過程中能對患者及親屬探視者,醫護人員產生潛在危險的某些因素。風險因素管理是指對風險因素進行識別、評估并采取正確行動的過程[1]。而護理風險是指在對患者的護理過程中有可能發生的所有各類不安全事件的總和[2]。護理風險管理是指護理人員對工作中不安全因素進行充分識別、評價與采取相應安全防范措施的全過程。其目的在于盡量規避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并通過有效防止風險事件為患者及醫院減少危害及經濟損失[3]。腹瀉門診是指預防控制某種急性病期間,正規醫院門診設立的專門用于篩查治療該急性病患者的專用診室。本文將我院腹瀉門診患者風險管理的效果進行評價?,F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2011年1―5月我院腹瀉門診收治97例患者作為對照組。其中男48例,女49例,年齡12―60歲體溫37.6―39.5℃。將2011年6―11月我院腹瀉門診收治100例患者作為觀察組,其中男44例,女56例,年齡3―80歲,體溫37.7―39.4℃。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體溫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一般常規護理,觀察組采用風險管理措施。具體如下:
⑴在科室成立風險管理小組。定期開展風險因素管理檢查和風險評估,盡量避免風險事件的發生。⑵護理部完善風險管理預案,定期學習討論,并將護理工作的隱患、風險進行匯總,研究針對性防范預案。⑶合理配置人力資源。彈性排班,優化組合,新老搭配。⑷提高醫護人員的專業水平及和溝通技巧,履行告知義務,提高患者的滿意度。⑸尊重保護患者的隱私權,對醫療資源的享有權,對疾病的知情權,對治療方案的選擇權等。⑹應用PDCA方法不斷改進管理機制,對于已經建立的風險管理體系,流程執行情況應定期進行檢查,效果評估及改進,促進風險管理體系的不斷完善。
1.3 數據處理 所得數據均采用SP.SS15.0軟件包進行統計處理,計量資料組間比較行T檢驗,計數資料用x2 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組患者護理效果比較見表1。
表1 2組患者間的護理效果比較
3 討論
護理風險是指患者在接受護理的過程中所可能發生的在法律和法定的規章制度允許范圍之外的心理機體結構或機體功能上的損壞障礙、缺陷險因素[4]。風險貫穿患者就診的各個環節,盡管某些臨床活動看似微不足道,但依然有可能存在風險因素[5]。腹瀉門診護理風險因素包括以下幾方面:⑴護理人員的風險因素。護理人員的風險因素是最主要內容。腹瀉門診就診人員多,流量大,病情急,造成護理人員工作強度大,護理壓力大,因而難以保證護理人員長時間的積極主動狀態,這就導致了存在如下風險因素:缺乏必要的衛生法規及法律知識,造成對于可能發生的風險事件難以自我保護;主動服務意識淡薄。護理人員必須時刻牢記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意識,并積極主動完成護理工作及掌握護患溝通方式。對于因服務意識欠缺而導致的主動不夠或溝通無技巧,則易引發臨床護患糾紛的發生;護理人員在執行醫囑時須嚴格遵循“三查七對”的工作原則,避免出現醫囑執行有誤的問題。同時對于存在疑問的地方及時向醫生核實。有研究報道,給藥問題(包括給藥錯誤及藥物配伍不當)、護士執行醫囑錯誤、意外事件3項屬于臨床最為常見的護理風險事件。合計占到護理問題的75%左右[6]。 (2)護患溝通風險?;颊呒凹覍俚姆梢庾R在不斷增強,護患間若存在溝通欠缺,一旦發生不好的結果則往往引發糾紛。(3)醫源性風險。主要體現在醫護人員對醫療設備的維護、保養、操作不當、運行故障等導致救治延誤等狀況發生,屬潛在風險。
風險管理是指如何在一個肯定存在風險的環境中將風險減至最低的管理過程,其核心理念是對業務流程進行最為準確的描述、理解并執行,以便能有效組織并加以實施。而護理風險管理是指醫院有組織、有系統的消除或減少醫療風險的危害與經濟損失,并通過風險分析研究針對性的防范措施,盡可能的減少醫療風險的發生進而減少醫院風險與經濟損失。
4 結論
在腹瀉門診實施護理風險管理有助于完善各項規章制度的有效實施,護理人員的風險意識及自我防范意識進一步增強,提高了護士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增強了工作責任感。護理風險的防范由被動應對提升為主動防范,大大降低了腹瀉門診工作中的護理風險,減小了差錯事故的發生率,大大提高了護理工作質量和患者滿意度,保證了病人的安全。因此該管理模式在臨床上值得推廣與應用。
參考文獻
[1] Zamorano J,Erdine S,Pavia A,etal,Proactive multiple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 rnanag emtnt Compared with usual care in patients withhy ptrtension and additional risk factors:thecrucial trial Curv med Res Opin,2011,27(4):821_833.
[2]田鳳芝 心血管內科的整體護理管理 國際護理學雜志 2008,27(12):1281_1282.
[3]馬穎 手術室護理風險管理體會、中國誤診學雜志 2008,8(35):109_112.
[4]李曉慧 牛耿 國內外醫院護理風險管理研究進展、中華現代護理雜志 2008,14(1):65_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