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14 16:40:2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初中地理教學感悟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小組合作學習使課堂氣氛活躍的同時也給教師調控課堂帶來新的問題,課堂教學存在看似熱鬧、實則混亂的局面,這就需要建立一套“活而有序”的合作規范。首先,小組各成員間應合理分工,在小組成員中應根據活動需要設組長、主持人、記錄員、匯報員等角色。其次,組內各成員應明確職責。主持人主要負責對本組成員的分工,組織全組人員有序開展討論、交流,實驗操作等活動。記錄員是負責記錄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的重要內容。匯報員負責將本組成員合作學習情況歸納總結后,在全班交流匯報。如學習“中國的河流”時,可安排以“保護洞庭湖生態環境”為題進行小組合作討論,討論洞庭湖“圍湖造田的利與弊”及整治措施。
在合作交流的過程中,教師要培養學生學會傾聽、尊重他人的合作規范意識;培養學生的人際交往技能,學會對話和共事。教師必須對各個小組的合作學習進行現場的觀察和介入,提供及時有效的指導和幫助。如果小組活動開展得非常順利,教師要給予及時表揚;小組提前完成任務時,教師應檢查他們是否真正正確地完成了任務;發現小組內角色分工不清、討論混亂無序時,教師要耐心講解,幫助學生明確角色和合作程序,盡快進入有效的討論;討論偏離主題或聲音過大時,教師要及時發現、及時制止,將學生引到任務中來;討論受阻時,老師要引導學生尋找解決問題的恰當方法和途徑;有的問題教師也可提供給各小組思考討論、解決,教師進行適當總結。
合作學習結束后,教師要給學生充分展示成果的機會,并給予及時的反饋和總結。教師要鼓勵學生對問題提出不同的看法、互相爭論,以激發學生深入地思考問題。教師要對各小組展示結果的科學性予以及時的評價,評價是以小組的表現而不是個人的表現為依據,可從不同的角度肯定各小組的合作,并予以獎勵。
【關鍵詞】初中地理 情境體驗 教學原則 具體措施
【中圖分類號】G633.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9-0165-01
在日常生活中和教學中創設多種有效的地理教學情境,可以收獲不錯的地理教學效果。為了更好的滲透情境式的教學方法需要教師在地理教學中把學生放在核心的位置,充分了解學生的需求,在了解的基礎上設定教學方案。
一、情境體驗教學需遵循相關原則
1.遵循合作選擇
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在現代的社會中變得越來越重要。所以我們應該把“合作”運用到教學模式中,并且要在自主的基礎上運用“合作”教學模式。要以教師為主導,引領學生進行合作學習。這樣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合作性,讓學生能夠獲得新的知識,分享成功的喜悅。
在地理情景體驗教學中更不能離開合作性原則,因為學習的主體是學生,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在參與地理情境教學時是需要以團隊的形式進行學習的。所以在初中地理教學中需要遵守合作性的原則,讓學生了解到只有在合作中才能共贏,只有通過合作才能讓自己收獲更多的地理知識,和答題技巧。
2.遵循學生主體性原則
在地理情境體驗教學中要遵循學生主體性的原則,在制定教學計劃和規劃教學目標時要以學生作為中心,以滿足學生心理需求作為教學行為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掌握學生的心理活動,通過課下溝通以及課上互動的形式,培養學生的自信和學習的動力。通過遵守學生主體性原則可以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興趣,和探究的熱情,從而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戰勝遇到的困難,提高學習地理知識的效率。
二、情境體驗教學在初中地理教學中具體應用
1.充分利用故事與圖像,巧設情境
地理學科中有很豐富的地理景觀以及充滿趣味的地理故事。在地理課本上有很多可以向學生展示具體知識的地理圖片。同時為了開拓學生的眼界教師還可以在網上下載一些有關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的圖片,讓學生了解到豐富的大千世界,從而為接下來的地理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除此之外,教師還要了解到動態的圖片和音樂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因此,教師可以把搜集到的圖片通過PPT和Movie做成小電影,讓學生感受到世界各地的風俗民情。例如,在講解七大洲,四大洋時,教師就可以向學生展示大洲和大洋的形狀,讓學生能夠了解到具體的地理知識。同時,為了豐富學生的課外知識,地理教師也可以把地理教學和其他科目教學相結合。在講解七大洲,四大洋課程之前,教師可以穿插著鄭和下西洋的歷史故事,在學生學習地理知識之前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也可以結合自身的經驗創造故事,或者在故事中揉入新鮮的地理知識。在地理教學中,教師如果僅僅以口頭的形式向學生講解抽象的地理知識,那么學生是不能準確的掌握的,教師只有通過具體地理故事或者運用多媒體把知識具體化,才能加深學生對體育知識的理解。所以教師要把科技運用到課堂和室外的教學過程中來,提高地理情境體驗教學的有效性。
2.教學環境應向開放性轉化
在傳統的初中地理教學模式中,形成的是“教師傳授,學生領會”的模式。這一模式雖然提高了整體的效率,節省了一對一的時間,但是從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學生對課程的積極性和自主性。模式的單一與被動使得學生喪失了學習的興趣,所以改善學習環境,轉變學習模式,要以開放的形式來促進學生個體的不斷發展。構建這一開放的學習環境需要在良好的師生關系基礎上,發揮一些模范學生的帶頭作用,要結合具體的教學實際情況根據學生自身的特點進行教學計劃,切勿以偏概全。
以《認識地球》教學為例,在這節地理課堂上,教師除了通過圖片以及多媒體的形式向學生展示地球的形狀以及具體的地理知識以外。教師還需要把課堂搬到室外,以具體的模型向學生展示抽象的地理知識。同時,在教學過程中要選擇適合學生的教學內容,采取合適的教學方式,最主要的就是要給學生足夠的時間空間,讓學生能夠自主的學習并且調動學生對學習上不懂內容進行詢問的積極性。
在地理教學過程中,學生與老師要建立一個良好的和諧的關系,老師要尊重學生,鼓勵學生要勇敢的進行訓練不怕失敗。學生也要尊重老師,和老師建立好關系,尊重老師所制定的教學計劃,通過訓練塑造更完美的自己。
3.搭建活動和表演平臺,巧設地理教學情境
以地理活動帶動地理情境的設立是初中地理教師的又一選擇,學生可以通過參與活動,在增加新鮮感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掌握地理知識。因為只有通過切身體驗,才能夠加深對地理的印象,從而加深自己對學習地理知識的理解。在傳統的初中地理教學中,地理教師側重的是學生對地理書本上知識的掌握程度,以取得的成績高低作為衡量學生掌握知識程度的標準。孰不知這樣的方法,忽視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職能暫時的提升學生的成績。所以在新課標的要求下,初中地理教學把課本知識和課下活動相結合,構建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活動為特征的課堂教學。通過這種活動,可以激發學生探究未知知識的熱情,讓學生在地理活動中感悟,在地理活動中成長。同時,教師也需要了解學生的心理需求,在了解學生心理需求的基礎上,設計教學活動。
總而言之,作為初中地理教師,在情境體驗式教學活動中需要尊重學生的意愿,并結合教學的要求制定正確的、合理的教學方法。筆者認為,只要教師能全身心的投入到情景式教學活動中,便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2]梁世寧.新課標下中學地理情境教學的理論與實踐研究[D].福建師范
關鍵詞:地理教學;素質教育;改革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ki.kjdkx.2015.12.064
0引言
初中地理在學生初中階段的學習和認知過程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通過地理課程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認識到人類發展和地理環境破壞的嚴峻性,樹立正確的全球觀和資源環境危機感,當今世界,人口、資源、環境問題日益突出,通過地理課程學習,探索地球空間和人類發展面臨的全球性問題,促進人與自然的協調與和諧??梢姡踔械牡乩碚n程教學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提高中學生的地理技能和地理意識方面具有重要意義。①然而,當前我國的初中地理課程教學在課程定位、課程教材編寫、教學方法以及評價方法等方面還與素質教育的要求存在差距,為了全面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建立“人”與“地”相對立統一的關系,提高學生的環境危機感和責任感。在新世紀綜合素質教育的視域下,地理教育要適應未來社會發展的要求,必須加強初中地理教學的改革,重新審視傳統的地理課程教材存在的不足,設計符合未來素質教育發展需求的地理教學課堂,培養有創新能力和創新人格的新型人才,②在全球一體化的今天,對基礎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初中的地理教學也是如此,在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的曲折發展中,通過培養基礎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生態環境意識和全球空間意識,主動探究地理問題的學習情境,關注全球性問題,為地理課程革新注入了活力。③
1初中階段地理課程教育的性質與地位
當今世界,人口、資源、環境以及發展等問題成為人類發展主題,在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的今天,人口的膨脹以及資源的不可逆轉性破壞,導致人類發展與自然資源不協調,初中的地理課程正是面向培養學生的地理環境觀的重要學科,通過地理課程的學習,研究地理環境以及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相互關系,使得中學生能夠科學自主學習、主動探究地理問題。④地理環境由大氣圈、水圈、巖石圈、生物圈及人類構成,在地理課程學習過程中,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和空間結構,研究人類面臨的環境,資源,人口,發展問題,建立當代人口、資源、環境和發展的關系模型,為人地協調發展提供理論依據??梢?,初中地理課程是一門基礎性學科,地理課程內容豐富,理論嚴謹,在現代科學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地理課程兼有社會學科和自然學科的性質。通過初中地理的學習,綜合利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的地理知識和技能,增強學生的生存能力??梢?,地理課程教育在培養學生認識地理環境、形成地理技能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⑤
2初中地理課程教育存在的問題分析
當前,我國初中地理課程教育還存在教學目標不明晰,定位不準確,評價體系不合理,以及內容分配上存在結構不合理和重點不突出等問題,要進行改革創新。隨著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當前我國初中地理課程教學的問題也日漸突出,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1)地理課程教學內容分配不合理,對層次,多元化發展問題不夠突出。當前初中地理課程教育的課程設置側重基礎性的地理知識和技能。在地理課程內容分配中,需要重點體現使學生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學素養,體現時展需要,在地理課程的內容搭配上,要堅持教材要反映地理學科的最新成果,培養學生學習地理,掌握地理的意識和情操,學習和生活中,利用層次性和多元化的教學手段,通過各種途徑感知身邊的地理事物,強調地理因素之間的相互作用。(2)初中地理教育的定位目標有偏差,不能全面體現素質教育的需求。初中地理教學的基本要素是地理及與地理有關的各種資源和自然環境現象,在初中地理教育中,需要更加突出培養學生認識地球和保護地球的意識和責任,而不是強調應試教育。在地理教學過程中,必須是一個師生交往并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然而在當前的地理教學中,沒有引進國外的先進教育手段,固步自封,存在著重結論輕過程,重機械記憶而輕理解記憶的現象,與素質教育的要求不符合。(3)初中地理教學的評價機制和教學手段不盡合理。在初中地理教學中,要重視知識“遷移”能力的培養,在素質教育視域下,當前的初中地理教學評價主要還是采用的是考試的方式,對學生體驗人類的認識過程,掌握解決問題的能力的評價機制還沒有形成,導致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夠,興趣不高。事實上,通過地理課程教育,營造認識自然,熱愛自然的整體氛圍,通過各種途徑感知身邊的地理事物,并形成地理表象,在評價過程中,讓學生知道世界、中國和家鄉的地理概貌,強調地理因素之間的相互作用,優化教學手段,實行評價目標多元化,評價手段的多樣化。
3初中地理教學改革的對策
目前的初中地理教育在教學體系和內容分配上存在結構不合理和重點不突出等問題,需要進行改革,在素質教育視域下,研究初中地理課程教育存在的問題,地理課程改革必須轉變“學科本位”、“知識中心”的教育觀念,結合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和空間結構,了解人類所面臨的人口、資源、環境和衛生和能源開發等重大問題,在素質教育視域下,研究初中地理課程教學改革的對策,培養學生在地理學習中所形成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增強學生對社會和自然的責任感。本文結合當前初中地理教育的現狀和出現的問題,給出如下幾點改進措施:(1)優化初中地理課程教學內容,體現層次性和多元性。在新世紀綜合素質教育的視域下,必須重新調整初中地理課程的教學內容,而不能固步自封,在內容設計上,突出自然資源環境及可持續發展,全球變暖與可再生資源利用,全球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等內容。精選促進學生終身發展的基礎知識和技能,實時地反映地理學科的最新成果,在教學內容設計上要引導學生參與地理探索性活動的程度和水平。利用地圖、圖表、圖片、圖解和各種信息源,提高學生學習地理,掌握地理基本技能并應用地理知識解決視覺問題,提高認知水平的能力。(2)革新教學定位,在課堂教學中要變單純式傳授地理知識為地理素質教育的培養。當前的地理課堂教學的弊病主要表現在以單純式的傳授知識為目標,老師為了完成教學目標,進行填鴨式教學,在課堂上重述教材,學生死記硬背,對地理課程教學的靈活性和素質培養方面把握不夠,學生的興趣培養和地理知識的熟練掌握程度也不盡如人意。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學中,需要開展啟發式和體驗式的素質教育,使得學生通過感知地理事物分布,理解地理環境的規律性展示,在生動的課堂上接受地理素質教學,促使學生走入自然,走入社會,走入自然與社會的地球空間,在地球空間的情境獲得地理知識,進而理解可持續發展的思想和觀念,并將所學的地理知識和環境理念應用到今后的工作和學習中,聯系工作生活的實際,接受地理素養的教育。(3)重視素質培養,改革地理教學的評價機制,同時還注重學生的地理品德素質的培養。初中地理教育評價機制應當綜合反映學生的地理綜合素質,評價學生對地理概念、區域的自然和人文特征的理解水平。在地理教育評價機制中,無論是對教師的評價還是對學生的評價,注重評價形式的多樣化和針對性。比如,在學習“認識大洲”時,讓學生閱讀北美洲地形圖,讓學生通過文字表述轉換為地理略圖或模式圖,評價學生實現地理空間圖文間的轉換的能力。在地理素質培養中,要注重評價學生在地理學習中形成的價值觀和環境保護觀以及生態家園可持續發展觀,培養學生關心和愛護人類環境的意識,并通過地理教學評價機制,評價學生對環境保護基本態度。同時,可以開展一些地理教學的配套活動,拓展學生的地理視野,激發學生探究地理問題的興趣,通過地理教學改革,促進未來的初中地理課程教育滿足社會發展、科技進步和地理教學自身發展的需要。
4結語
地球是人類的家園,地理課程教學是解開地球密碼的鑰匙,初中地理課程教育在培養學生了解地球、了解環境資源和了解人類與地球的關系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初中地理課程教育在實現學生全面發展和素質教育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著眼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結合地理學科的特點,進行課程內容和教學手段的改革創新,促進學生形成初步的全球意識和可持續發展觀念,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注釋
①王濤.自然地理學課程差異化教學改革與實踐[J].科教導刊,2015.7.
②伍光和.從綜合走向和諧——自然地理學教學的感悟[J].中國大學教學,2007(6).
③王文福.測繪專業《自然地理學》教改體系的構建[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10).
④戴仕寶,王崠.基于不同授課對象的自然地理學教學改革初探[J].滁州學院學報,2009(3).
【關鍵詞】新課改;初中地理教學;教學改革
義務教育階段地理課程是學生認識地理環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續發展觀念的一門必修課,兼有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性質,以培養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和探究意識,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愛國主義情感,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口觀、資源觀、環境觀以及可持續發展觀念。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帶動了教育理念、教學方式的改革,使地理課程教學呈現出了多元化、現代化的教學局面。那么作為我們初中地理一線教師,我們應該如何進行課堂教學改革呢?
1.將新課改精神和教材融合
為了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創新人才,教師必須正確把握教育改革與發展方向,在“創新”兩字上狠下功夫,從革新教育觀、學生觀、價值觀、教學方法和手段上積極思考和實踐。同時,地理教師更要精心地去備課,不但要備教材內容本身,還要備自己、備學生個體,通過反復鉆研、感悟去挖掘教材潛在的東西,創設適宜的教學情境和學習情境,最大限度地向學生展現知識。要有意識地挖掘教育資源,及時捕捉有價值的教學資源,多用身邊鮮活生動的材料因勢利導,靈活恰當地根據學生反應與參與的狀況調節教學節奏和教學內容。因此,課堂教學中應以知識為中心,以適宜的教學方法和手段為活化、優化課堂的途徑。
2、注重實踐教學,課內和課外有機結合
地理課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咏虒W的場所不應局限于課堂之內,在教學過程中,我認為互動的范疇主要有課堂互動、課外互動、內外互動三種形式。課堂互動是互動教學的主要形式和主要場地,是教師與學生參與教學過程的主要場所。課外互動是互動式教學的重要渠道,是課堂互動的重要補充,是內外互動的重要方面,在教學中我組織學生利用節假日進行社會實踐、野外考察、社會調查、辯論賽、錄像(電影)觀摩、交流會、教學效果評價、主辦地理板報、撰寫小論文等形式的活動,一方面消化了課堂教學的內容,另一方面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消除了學生之間的人際隔閡與學習障礙。內外互動是把課內與課外有機結合起來的一種互動形式,也是常常被忽視的一種互動形式,內外互動要求教師把課內理論教學與課外社會實踐及知識和材料有效地結合起來,使之達到和諧互補、相互促進的理想境界。
3、重視圖在課堂教學中地位和作用
圖具有簡明直觀的特點,充分運用地理圖是地理區別于其他學科的重要特征,地理圖的種類很多,主要有地理地圖、示意圖、統計圖、景觀圖等。其中地圖的作用更重要,利用好地圖,對學生理解、記憶課本中的文字有良好的效果,那么如何利用好圖尤為重要。第一學會看圖,要充分利用地理課本中的圖,講課過程中讓學生多看圖,例如在講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上冊七大洲四大洋時,要求學生記住它們的名稱很容易,可如果讓學生一看圖就記住它們的形狀、分布、它們之間的關系那就不容易了。第二學會填圖,填圖目的是復習鞏固。在講授新知識結束時,出示相對應的空格示意圖,讓學生把所要填寫的地理事物的名稱(或圖例)寫(或畫)在小紙板上,然后貼在相應的位置上。第三學會畫圖,讓學生學會畫簡圖,可增強學生的理解和記憶。例如,在講“地球上的五帶”時,我先讓學生在紙上畫出四個圈,標出回歸線和極圈的位置、度數,然后讓學生填出五帶的名稱,再讓學生離開課本,自己畫,慢慢讓學生養成勤于動手的習慣對學生綜合地理知識起到良好效果。第四、學會用圖,在講完課本知識的同時,還要設計一些問題。這樣既達到了鞏固知識目的,又訓練了學生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能力。
4、注重情感融入,陶冶學生情操
地理知識頭緒多、涉及面廣,若能進行情感引導,可以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愛國主義情感,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口觀、資源觀、環境觀以及可持續發展觀念,潛移默化地陶冶學生情操,使學生更加熱愛這門學科。例如,在講中國的自然資源時,教師既要帶著激情洋溢的民族自豪感,又要帶著強烈的憂患意識,這樣學生就能更加深切地認識到我國自然資源的基本國情,總量豐富,人均不足,從而樹立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意識。另外,地理教學中的情感教育還要培養學生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用科學的、實事求是的眼光來看待事物;強化愛國主義思想,培養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深厚情感;更要注重學生的人生價值觀教育,培養學生掌握科學文化知識,立志成才報效祖國的精神。
5、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課堂教學
要保證地理教學的有效性,就要保證地理教學的直觀性,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充分展示各種地理現象的形成原理和過程,從而讓學生們對地理知識獲得足夠充分的理解,更好地學習和記憶地理知識,這就需要利用多媒體技術。多媒體教學技術集合了聲音、圖像、視頻、文字多種功能,讓課堂教學的呈現方式更加生動、活潑,打破了單一的黑板加粉筆的學習,學生不再感到學習的枯燥乏味,增加了課堂學習的趣味性,激發了學習興趣。在初中地理教學的授課過程當中,教師需要盡可能多的將幻燈片、視頻、音頻等材料結合到課堂教學當中來,讓學生們通過直接的觀看或者聆聽,在頭腦中形成更加直觀、更加貼切的地理概念,學會用抽象思維來理解一些具象的地理問題,這樣才能夠更好地學習和理解地理知識,獲得更好的教學成效。比如,一些微觀的地理現象、立體的空間圖象、動態變化的事物,采用多媒體直觀展示,學生一目了然,降低了學習的難度。
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新課改是教學的指路明燈,它讓我緊跟時展的步伐,掌握教育改革的脈動,積極投身新課改,在努力學習、積極嘗試、勇于探索中不斷提高。作為一名中學地理教師,面對新時期的教學環境,要與時俱進,勇挑教育的重任,更新教學觀念,提高自身素質,探索切實有效的教學措施,促進學生各方面素質能力的發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曾煒.新課標教材教學中的幾點建議[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03(12)
[2]白劍俠.淺談新課改下的初中地理教學[J].21世紀中學生作文(初中教師適用),2009,(12).
學校地理教具較少,活動無法開展。地理在近年來已成為名副其實的副科,家長不夠重視。如何改變這種現狀,使地理教學有一個嶄新的面貌,針對當前農村存在的問題,提出以下建議:落實教育政策,完善管理制度,在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過渡的今天,學校在推進素質教育時,不能光打雷不下雨,教育主管部門在地理師資上要盡量向農村傾斜,不斷的為農村地理教學傾注新的力量,學校領導也要改變意識,更新觀念,用全新的素質教育思想指導學校教育,盡快從應試教育轉到素質教育上來,制定相關的教學制度,完善目標管理,給老師一個寬松的環境,平等對待每一位教師,提高地理教師的地位,充分調動全體老師的積極性,嚴格按教學大綱開課,給地理課開足課。加大對地理學科的資金投入,鼓勵教師開展活動。眾所周知,地理學科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加大對地理學科的投入,將會使地理課堂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地理學科中往往一個有效教具的應用會使學生很快的掌握知識并達到長期不忘的效果,比如在講《地形》的時候,一個地形模型的展示便會讓學生掌握住各部分的名稱,假如在黑板上畫出來,既浪費時間,也達不到讓學生快速記憶的目的,可見在農村地理教學改革中,加大對地理學科的資金投入尤為重要。另外,有條件的學??梢越ㄒ粋€地理園,平時便可以給學生一個地理的空間,是學生對地理學科產生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這樣學生才愿意學習地理。地理學科有它自身的綜合性和區域性的特點,初中地理要求使學生獲得地球、地圖的初步知識,世界地理、中國地理的基礎知識,而這些知識的獲得,直觀教學是教學中至關重要的教學手段,它通過學生的視覺、聽覺直接感悟地理事物的特征,因此學校必須增添一些硬件設備,例如:地球儀、地型標本、圖片等運用投影、幻燈、錄像和多媒體等現代化手段進行教學,尤其是多媒體教學,多鼓勵地理教師做課件,這樣做既可極大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又能幫助學生增加對地理的感性認識,盡量避免紙上談兵。
提高教師自身素質、更新觀念、轉變角色才是一個合格的教師,要適應素質教育,就得在平時教學中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教師可通過網絡交流,不斷的提高自身的素質,高素質的地理教師不僅要有深厚的專業知識,而且要有寬厚的其它學科綜合知識,注重地理學科和國內國外的形勢發展,關注前緣科學。例如在講非洲政治地圖的變化,巴基斯坦與以色列,長江的開發,黃河的治理時,光從地理角度去講,顯得蒼白無力,必須聯系當前國際國內形勢和動態來講。在講“西氣東送”、“南水北調”、“西電東送”、“青藏鐵路”時,還必須關心當前這四大工程的進展情況。因此,學校在推進素質教育同時,要提倡、鼓勵地理教師不斷提高思想政治素質和文化業務水平。
而作為地理教師自身而言,要不斷提高專業知識,拓寬自己的知識領域,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掌握現代教育技術和技能,關注國際國內形勢的發展,地理學科發展的動態,這樣才能具有嫻熟的業務技能和駕馭教學大綱和教材的能力。教師在提高自身素質的同時,應該徹底擺脫傳統教學模式,轉變育人觀念,在平時教學中,要備教材、備教法、目標要明確、重點要突出,難點要突破,更注重備學生,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具體設計教案。在具體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主體,要當“導演”,而不是當“演員”,腳踏實地,因材施教,因地制宜,靈活多變,切不可好高騖遠,機械灌輸和填鴨式喂學生,不僅要向學生傳授地理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能力,在時間上向學生傾斜,鼓勵學生質疑和爭議,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新能力。
關鍵詞:八年級地理;教學生活化;探討
在素質教育不斷深入的背景下,八年級地理教學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地理教材中很多內容都與生活相互聯系。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與生活結合,為學生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讓學生自主學習,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教師要為學生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感悟生活,從而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一、八年級地理教學生活化的重要性
當前,在初中八年級地理教學中,學生在學習中還存在一些問題,而且教師的教學模式較為落后,僅僅是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這就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學習信心逐漸喪失,最終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質量。因此,針對這種狀況,教師必須對自身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革,不斷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帶動學生全面發展。八年級地理教學與生活存在很大的聯系,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必須結合生活實際,根據教材內容,選擇一些學生身邊的事物,以此來進行知識的講解,這樣將會促進學生學習興趣的提升,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加深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教師要不斷鼓勵學生,讓學生有效運用地理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以此來不斷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促進學生對地理知識的運用,從而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促進學生的發展。
二、八年級地理教學生活化的策略
1.提升學生的觀察能力
教師在八年級地理教學中,要想有效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就必須充分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讓學生在思考和觀察中不斷加深對地理知識的理解。讓學生從自身所了解的地理開始,對學習的知識產生親切感。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還要不斷引導學生,對熟悉的環境進行觀察,以便于讓學生養成多看、勤看的習慣。舉個簡單的例子:教師在進行“風向”的內容教學時,可以讓學生對自己學校旗桿上的國旗進行觀察,以此來了解國旗飄揚的方向,之后學生可以根據所觀察的現象來查閱資料,不斷加深自身對知識的理解。
2.將教材知識進行生活化的變動
在八年級地理教學中,為了有效促進教學生活化,教師要將新的知識進行生活化的轉變,以此來加深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不斷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的生活經歷、學習狀態進行全面的理解和掌握。教師可以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教學設計,從而將生活中的內容有效融入教材中,以此來不斷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讓學生更加有效地進行新知識的學習,不斷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引導學生產生新知識。
3.利用圖像代替語言講解
在地理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創設真實的生活化情境,可以利用圖像創設情境,不斷代替語言講解,以此來豐富教學形式,不斷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教師可以整理地理知識,創設出日常生活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學習,對生活有一個深入的理解。教師在教學中,不能僅僅利用語言進行教學,要充分運用多媒體技術,利用生動的圖像為學生創設生活情境,以此來利用生動的圖像吸引學生,促進學生對地理知識的學習,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4.有效運用表演形式
教師可以有效設置情境表演模式,以此進行教材的模擬以及生活化,幫助學生對地理知識有一個深刻的理解。教師在地理教學中要有效模擬生活中的情境,讓地理知識生活化促進學生學習與進步。舉個簡單的例子:教師在進行鋒面雨的內容講解時,可以利用多媒體的動畫形式,將教材講解的鋒面雨形成做成動畫,動態模擬鋒面雨的形成,以及鋒面雨帶的推移,這樣將會促進教師的講解,方便學生的理解,從而幫助學生掌握地理知識。
在八年級地理教學中,教師必須結合學生的特點以及教材內容,采取科學有效的方式,將地理知識與生活實際相互結合,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不斷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提升學生的地理學習效率,帶動學生的發展與進步。
參考文獻:
【關鍵詞】高中地理 探究式教學 適用性
一、影響探究式教學適用于高中地理教學的因素
1.硬式教育的觀念
當今,在我國硬式教育的嚴重束縛下,高中地理教學也專注于提高學生的專業成績,對學生的特長和興趣很少關心,只是一味的看重成績的高低。這使得教師只是不斷地傳輸學習內容,讓學生硬生生的接受,并不能夠讓學生深入到地理的知識深處,自行探究、自主解決。可以說,硬式教育使得高中地理教學缺少了更多的活性和自主探究性,影響了探究式地理教學的發展。
比如,學生在進行地理學習時,想親自體會黃土高原的千溝萬壑,縱橫交錯的景色,希望能夠利用暑假到黃土高原上旅游一番。但是教師對暑假嚴格限制,讓學生在家中進行高中地理沖刺,做模擬卷紙,每天制定相應規劃。教師這樣的決定,無疑讓學生打消了暑假親自學習地理知識的決定。教師在硬式教育的束縛下,缺少了對學生的個性教育,在地理學習中探究式學習方法較少,這樣嚴重影響學生的主動性和探索性。
同樣的,高中教學中,學校加強了對語數英課程的培育,主要想讓學生在高考中能夠拿到足夠高的分數,提高學校的升學率。在此情況下,學校對語數英重點高分數課程安排了充足的時間,使學生能夠更多了在其上面花費精力。另外,初中時期,學生主要是學習區域地理知識,而到了高中,則是成片的對地理進行學習;由于初中硬式考試沒有涉及地理,使得學生的普遍專業素養過低,在高中的學習中難免會表現的過于費力,因此,在探究式教學中學生不能夠很快的體會到教師用意,不能真正投入到探究式教學中。
例如,教師在課堂上向學生提出這樣的一個問題:根據所學知識回答,溶洞是如何形成的?而就是這樣一個簡單的問題,讓學生心里犯了難。學生甚至在問,什么是溶洞?我們知道,在初中時期,一般我們會接觸到溶洞的形成等知識,但是由于學生對初中地理知識的不重視,造成高中知識銜接不上。
3.教師自身素質
目前,學校招聘教師,考核的主要是教師的專業理論知識,對其探究式教學方法、變通教學能力重視不夠。這樣使得在地理教學中,教師由于缺乏探究式教學的知識,在把握學生方面,引導學生進行地理探究式學習顯得有些吃力。
因此,教師的素質也是關系到探究式教學方法能否真正適用于地理教學。學校應該大力加強對教師探究式能力的培養,通過帶薪休假等手段,讓教師不斷學習,加強自身的探究式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使得教師能夠自主進行探究性教學,激發學生的興趣。
二、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學的適用原則
1.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興趣的原則
高中地理教學需要老師運用科學的知識對教學設定一定的情境,引導學生進入到特定的情境中去,通過親身體驗與感悟,對教學創設出一種理想的狀態。而學生們需要在特定情境下,一步步走入教學環境中,通過自己的能力能夠回答老師所提出的問題,不僅如此,而且能夠利用自己的所見和好奇心,對知識提出自己獨特的看法,并對難以理解的知識提出問題。
高中地理教師應該了解學生的興趣與愛好,在自己創設的情境中要能夠體現這一思想。體現這一愛好,不如在情境中恰當引入日常生活中常談的景象,如冰島,刀痕裂谷等,這樣會使學生能夠更加有興趣的對于所提出的問題給予答復和提出新的問題,這對于探究式課堂教學以及教學方式的改進具有重大的意義。
2.學生自主討論,提出解決方法的原則
對于一個地理問題,可以讓學生通過小組自由結合,或者班級討論發言的形式,各抒己見,然后通過合作交流,探討,交換自己的方案和意見,從而能夠實現高中地理自主教學。
例如,在對地球經緯度以及路程長短的計算中,教師不要直接給出學生正確答案,而是給出這一問題,讓學生自主思考,在小組內進行探究,最后在班級中回答,給出正確的答案。這樣做,能夠讓學生體會探究性學習的樂趣,掌握學習的主動性。
3.采取激勵性原則
在高中地理教學中,采用激勵原則,更容易讓學生提高積極性和主動性,投入探究性地理學習中去。地理課堂教學中,教師將探究性理念深入貫徹到教學中,倡導學生能夠自由合作,開放評價。在課堂上,要讓學生能夠積極思考,創造民主氛圍,鼓勵創造思維,提倡地理問題探究解決。
例如,鼓勵學生探究地球圈層結構時,可以讓學生分別在兩個瓶子中放入碎沙和糖果,讓學生自由晃動,探究其中所裝的東西,感受地球結構分布。
當今社會,教學事業在不斷的進行改革,需要新的創新機遇來滿足其需要。研究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學方式的適用性,能夠幫助我們更好的在地理中運用探究式教學方式,促進我國教育事業的創新發展。
【參考文獻】
[1] 左屯生. 淺談新課程標準下的教學反思――以高中地理課程為例[J]. 教育理論與實踐,201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