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8-24 04:36:0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學生管理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以生為本的管理科學內涵
以學生為本,提倡的是人性化管理,倡導在學生管理工作中正視學生的地位、重視學生的價值、維護學生的尊嚴、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嚴格管理,主張的是制度管人,所謂“無規矩不成方圓”,體現的是制度的嚴肅性、管理的規范性。作為兩種重要的學生管理理念,以學生為本與嚴格管理看似矛盾,其實二者并行不悖。所以學生管理工作者轉念上的轉變是首要的。我們要樹立服務意識,要有責任,要有創新。傳統的做法都是教育學生如何如何、要求學生如何如何,而在為他們著想,從他們的要求出發這方面,我們做得還非常不夠,有時還會自覺不自覺地把自己的意識強加到學生身上。因此改革傳統的管理模式就是要以生為本,重視學生的心理需求,尊重學生的想法,旨在為學生創造更好的學習生活環境,營造更有利于學生進步的空間,這與嚴格管理的最終追求也是一致的。因而在現實中,不能片面強調“以學生為本”,忽視“嚴格管理”,更不能借“以學生為本”之名,行“無管理,做老好人”之實。
二、實施以生為本的學生管理的有效途徑
以往學生管理工作者往往熱衷于“視線”管理,習慣于把學生放在自己的“視線”之內,實踐經驗表明,“視線”管理容易導致學生“視線之內守紀律,視線之外犯錯誤”的情況發生。而強化學生管理以人為本,強調提高人的素質,啟迪人的覺悟,把管理和育人統一起來,這種全新的管理模式更有利于學生管理和學生成長成才。具體要做到以下幾點:
1.真正尊重學生的人格。
學生的思想覺悟好,平等和參與意識強,對這樣的學生如我們要發揚平等的觀念,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理解學生的正當需求和合理訴求;對學習有困難或有其他特殊情況的學生要多關心,多關照,多疏導;對于一貫不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的學生,在批評的同時,一定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使其真正意識到老師的良苦用心。
2.指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
筆者所在的學校為民辦高校,這些學生在高中大部分被認為弱勢群體,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所以這些學生更需要我們給予盡可能多的關懷,養成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要求學生嚴格遵守學校的校規校紀,嚴格執行行為規范,同時還要有嚴謹的學習態度。在這一過程中,一定要把握度,以尊重學生,以學生為本為原則。
3.開展一系列主題教育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當代的大學生可以通過多種途徑了解國內外正在發生的事情,網絡,媒體等等,特別是對于西方媒體對我國正在發生的大事或經濟建設中出現的事情進行不符合實際的報道,有些學生是非觀念混淆,人云亦云,沒有正確的判斷。鑒于此,作為學生德育工作者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關注新聞熱點,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增強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使他們學會做人,學會做事,把學校的管理壓力和紀律約束轉化為努力學習和刻苦訓練的動力和熱情。
4.培養興趣愛好,提供個性發展的空間。
學生管理工作者的主要任務還是要落腳到人才培養,不可以動輒以加強管理為由,限制學生發展空間。要建立和維持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努力拓寬育人途徑,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各類社會實踐和社團活動。根據專業需求,大力開展豐富多彩的各種有益的文化活動,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增長學生能力素養,促進學校的安全穩定。
5.倡導學生自主管理,自我服務,大力加強班級民主建設。
我們鼓勵那些學習成績好、專業思想和學術視野好的同學來擔任干部,并要求班干部學習成績不得低于班級前三分之一。學生的民主意識強,就愿意為班級建設獻計獻策,要把他們的參與民主建設的積極性引導好,把學生干部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融合到一起,促進班級學院民主建設水平的提升。
三、全員育人
我們必須承認,單憑學生工作干部和班主任的力量去做學生工作是遠遠不夠的。我們不僅要廣泛地樹立“全員德育意識”,更要主動地、有意識地去進行資源的整合。資源首先是各位業務教師,他們的知識層次、業務水平對我們的學生都有很大的吸引力,相比之下,學生更愿意聽取他們對問題的看法,因此我們應該特別利用這部分資源,例如,請他們講座,參與學生們的各種討論活動、為我們的學生工作提建議,請他們給我們的工作進行業務把關。其次我們認為資源來源于學生,學生中蘊含著巨大的能量,我們應當充分的相信學生,我們學院很多重大活動的計劃都是由學生完成的,我們只提修改意見,很少反對,極大提高了學生活動的積極性。
四、結束語
1、推動學雷鋒常態化引入學生管理工作是高校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實現共同理想的必要條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全民族團結奮進、開拓創新的寶貴財富,高校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主陣地,高校要把學雷鋒始終高舉崇高理想的旗幟,用實踐觀、世界觀、人生觀來指導自己,感化他人。推進學雷鋒常態化就是要求學生管理工作中大力弘揚雷鋒崇高理想的高貴品質,推進社會建設,經濟建設,實現人民富裕、和諧、幸福生活。雷鋒精神啟迪我們怎樣實現人生的價值。
2、推動學雷鋒常態化引入學生管理工作是加強公民道德,打造雷鋒式高校建設的助推劑。公民是整個社會的良好的細胞,良好的公民素質是實現社會長治久安、幸福指數高的重要因素。學生管理工作在新時期只有讓學雷鋒大眾化、常態化讓每個學生自覺開展學雷鋒文化活動,讓學生凝聚在一起,形成學雷鋒輻射力,營造良好的環境氛圍,讓高校學雷鋒常態化快速健康發展,實現公民道德與城市發展協調和諧。
3、推動學雷鋒常態化引入學生管理工作是高校促進文化發展繁榮的基石,營造高校健康和諧發展的有效途徑。高校文化內涵建設是實現高效快速發展的基石,大力促進文化的共享性、外延性、健康性,助推學生管理工作的方法創新。高校學生管理工作要不斷不斷豐富創新活動載體,開展弘揚雷鋒精神的好故事、好事例、好榜樣,把弘揚雷鋒精神的好文章、好故事、好歌曲,推廣到學生當中。學雷鋒常態化引入學生管理工作可以拓寬高校服務領域、打造專業建設品牌,增強學雷鋒創新力。
二、推動學雷鋒常態化引入學生管理工作的方法
1、堅持引導性,加強雷鋒精神理論研究與創新
推動學雷鋒常態化引入學生管理工作就是要要清楚的認識到雷鋒勇于拼搏、艱苦奮斗、實事求是、克服困難的意志對新時期人們工作、學習、生活的普遍意義。在大學生中大力開展弘揚雷鋒精神的活動,開展形式政策宣講、生態環保宣傳、捐資助學、參與社會重大項目服務等。引導大學生到自身的理想追求與國家、社會、集體的利益息息相關,同民族的興衰一脈相承。只有把個人的努力拼搏、不斷奮斗融入的國家、社會、集體當中,把愛黨、愛人民、愛社會、愛家園等緊緊結合起來,把愛國主義、社會發展與堅持黨的領導有機結合起來,突出個人價值的最大化,才能堅定不移的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理。
2、堅持層次性,突出結合實際和行業特點開展學雷鋒活動
推動學雷鋒常態化引入學生管理工作就是要做好學生管理工作的本職工作,促進大學生立足現實不斷提升自我認識、自我管理、自我素質、自我學習。高校是學雷鋒活動的重要陣地,要深入挖掘雷鋒精神的當代價值,把雷鋒精神融入到學校的各個角度中。在大學生的腦海中樹立起倡導文明的新風,爭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傳承者,使雷鋒精神無時無刻不鼓舞著青年學子為創造美好未來,建設強大祖國而不懈奮斗。
3、堅持大眾性,把握人人共建,群眾廣泛參與學雷鋒活動
推動學雷鋒常態化引入學生管理工作就是要增強全體學生的參與性。學雷鋒活動緊緊圍繞大學生思想狀態有針對性與實效性展開,在創新內容、創新形式、創新手段上入手,利用開會、社會實踐等形式廣泛進行雷鋒事跡、雷鋒精神和雷鋒式模范人物的宣傳教育,在大學生人人參與學雷鋒實踐活動和社會志愿服務活動中,在學生思想中潛移默化地普及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基本道德規范,形成踐行雷鋒精神、爭當先進模范的生動局面,形成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良好氛圍,提升公眾廣泛參與和社會和諧文明。
4、堅持監督性,實現開展學雷鋒活動經常性考評機制與辦法
(二)信息化發展的影響在信息日益發達的今天,互聯網正在改變大學生的生活和學習的方式。網絡對大學生的管理工作利弊兼有?;ヂ摼W一方面為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提供了手段,但同時網絡信息又具有欺騙性和隱蔽性,由于大學生剛成年,社會經驗不足,對信息的甄別能力不強,很容易被誤導;有的學生沉迷于上網交友、網絡游戲、這樣就會誤入歧途,給大學生的身心健康帶來負面影響;網絡上報導的一些明星大款的生活方式,讓大學生一味追求物質生活,從而喪失了集體主義精神和奉獻精神;而高校管理工作傳達的正面的、正能量的教育,卻不能激起學生的共鳴,這樣就會給高校管理工作帶來困難。
(三)管理方式帶來的問題我國高校的學生管理方式比較單一,基本上沿用了輔導員制,造成了管理責任不明確,只要學生不出重大事故就沒有什么責任的情況。另外這種輔導員管理學生的模式使班級活動難以開展,學生的積極性不高;加上輔導員的管理的任務多、學生多、難度大,在管理的過程中,事物繁瑣,沒有量的標準,管理的目標不明確,學生的規章制度的落實不健全,沒有做到學生的人性化管理和以法管理,只能是憑借經驗,化解問題;同時在管理的過程中,忽視對學生的心理教育和德育教育,因此對學生的管理缺乏全面性,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
(四)就業壓力的影響高校合并、新建,民營大學涌現,適齡學生進入大學的機會增加,但大學畢業生的人數也在逐年增多,而社會的用工需求無法滿足大學生的工作需要,這樣就出現了與就業崗位的矛盾,畢業生的競爭日益激烈。大規模的擴招和收費標準的提高,給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帶來的迫切需要工作的心理壓力,使學生的心理健康受到影響,這給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又帶來一個不利因素。如何提高本校本專業學生的就業率,就成為了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亟待解決的問題,是學生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應對措施
社會大環境千變萬化,給高校的學生管理帶來很多不確定因素,學生問題的出現很大一部分是受到社會上不良風氣的影響。高校要積極運用科學發展觀來指導實踐,本著創新學生管理模式,提升管理質量,服務學生。高校學生作為一個高校的主體力量,是高校的靈魂和主體,只有建立適合學生需求和發展的管理體系,學生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發展,因此,,創新管理方法,建立科學、完善的管理體系,建立高素質的管理隊伍,并把學生管理與社會發展有機結合起來。
(一)建立完善的學生管理制度
1.不斷探索,完善制度目前我國的大學校園是比較開放的,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校之間存在利益關系,使得學生管理工作需要通過法律和法規協調各個方面的關系,使得各自的責任和義務明確。近些年來,我國高校在學生管理工作方面一直在探索科學的、適應大學生需求的、管理制度和方法更完善管理模式,這也使得學生管理制度在逐漸完善,同時也存在著一定的不足。例如,學生管理過程出現的問題,沒有具體的配套政策,這樣就導致學生管理工作中沒有管理的量度,給管理工作帶來了挑戰。另外還有一些制度嚴密性的問題,有時易受外界干擾也為學生管理工作帶了不便。
2.建立以人為本的管理制度尊重人的個性發展,注重學生的選擇,這不僅是育人的原則,同時也高校學校管理的理念,那就是要在學生管理中運用“以人為本”的理念,并在學生管理工作中實踐。在學生管理中從實踐和學生的需要出發,改變學校管理制度與學生的對立局面,消除學生被管理的叛逆心理,充分把學生調動起來,進行自我管理。學生工作管理者要深入到學生當中,通過調查、分析和研究,從而解決學生中存在的問題和亟待解決的問題。從而使管理的方法具有人性化,實現學生自我管理,增強自己的責任感和團體意識。
(二)注重管理方法促進管理實效
1.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和價值觀校園是一個大課堂,對學生的教育,不僅僅是局限與課堂,也可以利用校園文化,各種講座、論壇,以及多種社團活動等,從而豐富學生的生活和學習,讓學生建立正確的道德觀和價值觀。大學生們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要進行選擇參與的活動,在社團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中,培養自己的合作意識、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作為學生的管理人員,可以利用網絡、談話、問卷的形式對學生的生活、學習、心理、情感等方方面面的進行及時了解和把握,從而早發現問題,早解決問題。還要廣泛開展建立思想教育活動,并建立平臺,可以把思想政治教育從課堂走向課外,利用實踐基地作為平臺進行教育,從而創新課堂傳授的模式。讓學生充分、切實到相關思想教育陣地進行感受、參觀、學習,對學生的心靈進行感化,,讓其從思想上去武裝起自己,從而推進思想教育的成功,讓學生建立正確的道德觀和價值觀。
2.充分發揮學生干部在學生管理中的主體作用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被管理者數量大,而管理者是少數的,要把多少人組織起來,統一起來,就需要有得力的幫手,學生管理者就要培養自己的管理力,而學生干部是我國高校進行學生管理的主要力量。作為學生管理者要認清學生干部在學生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發揮其管理作用。學生干部來自學生,又服務于學生,有一定的威望,是受學生尊重的,學生干部在學校、老師及學生中起著一個承上啟下、上傳下達的橋梁的作用,在管理不可替代有不可替代的優勢。管理者不可能及時的掌握和了解每一位學生的思想、學習及生活等情況,這時就可以通過班干部了解信息,對出現的矛盾和問題,進行及時處理和解決,從而提升管理的實效。因此必須重視班干部在學生管理中的作用,特別班干部的選定,應該通過民主選舉的方式產生,并經過實踐考驗的,這樣才具有凝聚力和影響力。在學生中間,既會起到團結同學,又具有一定號召力和凝聚力,特別在集體事務中發揮帶頭和統籌作用,使周圍的同學積極參與,共同提高。學生來自不同地方,思想、素質也是不盡相同,學習成績參差不齊,這樣就會導致學生中會出現各種問題,問題的復雜化會加劇矛盾,單純依靠老師去管理和教育,是遠遠不夠的,只有把班干部吸引到學生管理工作中去,協作管理,參與其中,發揮其干部的帶頭和示范作用,從而才能提升管理的實效。
3.利用信息化管理拓寬管理渠道隨著信息化的不斷發展,為高校學生建立電子檔案,完善管理系統,掌握學生各個方面的狀況。只有這樣才能全面掌握學生的情況,從而有效的避免一些問題的發生,防患于未然。管理者可以利用網絡對學生進行有效管理,如可以利用飛信、校園網、QQ群等,通過對學生認證后,可以利用這些與學生交流和溝通,縮短了與學生時空距離,從而使大學生政治教育工作得以順利開展?,F實的需求,需要學生管理的工作的創新,這就要求學生管理者要善于觀察和思考,并進行深入的研究,運用現代化的技術,與學生實時、有效的溝通交流,成為學生學習和生活的朋友。發揮校園網成為師生交流的情報站的作用。利用SNS模式網站,讓學生管理者及時發展問題,深入學生內心,縮短時間,掃除局限,從而形成相對平等的交流方式。QQ群也是交流的平臺,生生之間,師生之間可以隨時交流,管理者可以布置任務,信息。大家在群里,對問題或某種觀點進行討論。例如,考研問題、就業問題等都可以集體進行討論,交流自己的看法,學生解決不了的問題也愿意與老師進行溝通。使用飛信,也是師生交流的主要途徑,輔導員一般情況要面臨幾百人的學生,可以利用飛信就能與這些學生進行聯系,傳達信息或布置任務等。這比平時通過班會等傳統的模式,更快捷、方便,同時也體現了對學生的人性化管理,管理實效得到提升。
(三)加強學生管理隊伍的建設
1.明確職責,積極配合面對當前學校的擴招,就面臨著新的問題,要實現學校的可持續發展,就必須建立一種高水平的學生管理隊伍,從而提升學生管理工作的實效。因此,這就要求高校學生管理隊伍具有高素質。學校就要把學生的管理工作提到重要位置,并加強學生管理隊伍的建設,從而對學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和研究,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讓學生管理人員,有明確的分工,配合學校對學生進行有效的管理,并采用現代化的管理手段,讓高校管理工作實效科學化、人性化,從而發揮管理的實效。
2.加強學習,提升素養當前,我國高校一部分學生管理隊伍素養參差不齊,缺少工作經驗和專業技能,又加上管理的學生數量大,事物繁瑣。這樣要求管理人員要樹立良好的形象,同時也要具備管理的能力,這才能在處理學生的問題使,做到及時,高效。因此,要加強對管理工作者的業務培訓,可以通過自學的形式,也可以到外校學習先進的管理經驗,并結合自己學校的情況進行實踐與研究,從而實效管理隊伍的專業化,從而及時、高效的解決學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棘手問題。
三、總結
(一)學生管理的內涵
學生管理是指高校學生管理工作者通過各種手段,對學生在校期間的學習、生活和行為進行管理和規范,旨在維護高校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和學生的生活秩序,保障學生身心健康,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根據2005年9月1日起實施的《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高校學生管理包括學籍管理、校園秩序、課外活動、獎勵、處分。其中,學籍管理包括入學與注冊、考核與成績記載、轉專業與轉學、休學與復學、退學與畢業、結業和肄業;校園秩序包括學生行為規范、寢室管理、環境衛生維護及其他規章制度;課外活動包括各類社團活動、勤工助學及社會實踐等;獎勵主要指對在思想品德、學業成績、科技創造、體育文娛及社會服務等方面表現突出的學生,給予的物質或精神上的獎勵或表彰;處分是針對違反學習和生活紀律的學生實施的懲罰,包括警告、嚴重警告、記過、留校察看、開除學籍。此外,隨著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不斷創新,高等院校也越來越注重對學生的服務,綠色通道、就業服務、心理輔導等工作也成為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
(二)校園文化對學生管理的重要意義
校園文化與學生管理具有密切的關聯性。第一,二者目標一致。校園文化與學生管理都以育人為目的,以為社會培養高素質的綜合型人才為目標。第二,二者主體一致。校園文化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是校園文化建設的參與者與受益者。學生管理同樣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是學生管理工作的中心。鑒于校園文化與學生管理在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復合型人才上的一致性,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必定可以推動學生管理工作的完善和創新。學生思想和行為內容不斷延展,新時期的學生管理離不開“學生本位”的教育思想。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對于學校和學生的發展以及校園文化的建設大有裨益。因此,“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尊重人格,保護天性”等先進的教育理念必須被廣大學生管理工作者所接受和運用?!耙匀藶楸尽钡挠谁h境和氛圍離不開校園文化的建設。校園文化作為一種群體性文化,通過長期的沉淀與升華,形成了人們共同遵循的價值標準、行為規范和崇高追求。而校園文化所具備的導向、陶冶等功能,潛移暗化地影響著學生的思想和行為。學生在特定的人文環境的熏陶下成長,形成健康的人生信念和價值追求。
二、校園文化建設促進學生管理工作的基本途徑
(一)加強校園環境文化建設,提升服務學生能力
校園環境文化可稱為校園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相對。它是校園文化中的基礎系統,是校園文化建設的前提,是精神文化的有效載體和實現途徑,也是校園文化的直觀體現第一,重視校園“硬環境”的建設。所謂“硬環境”又稱物質環境,主要包括校園建筑、校園景觀、教學設施、體育文娛設施及周邊環境等,這些能看得到、摸得著的實體無不反映學校的教育理念和精神風貌,物質環境是開展育人活動不可或缺的基礎和物質保障。因此,這就要求學校加大對“硬環境”的投入力度,盡可能地完善校園基礎設施,為師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文娛活動提供重要的載體,使師生學有其所、樂有其所。在打造校園“硬環境”的過程中,各類建筑和設施應達到美感教育的標準和功能豐富化的要求。如校園建筑,包括教學樓、圖書館、宿舍樓、體育館等,作為學生學習和生活的重要場所,應具備實用與藝術的雙重功能,愉悅學生的身心,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影響和啟迪。同樣,校園景觀建設也應達到使用與觀賞功能的統一。校園的園、林、水、路、石等人文景觀有助于陶冶學生情操,塑造學生美好心靈,激發學生進取精神,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學生在優美的校園環境中成長,有助于激發其愛校熱情,有利于學生管理工作的實施。第二,重視校園“軟環境”建設?!败洯h境”是相對“硬環境”的一個概念,也是一種精神環境,主要包括校園內的人際氛圍、輿論氛圍等。人際氛圍主要指校園內的各類人際關系,包括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教師與教師、領導與教師之間多層次的人際關系。每個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個體,高校學生所有的學習和娛樂活動都是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實現的,大學是個小社會,社會交往是大學生社會化的根本途徑。學生通過社交建立起相對穩定的人際關系,人際關系網對學生的一言一行和身心發展影響重大。和諧的人際關系有利于維護校園秩序,使學生形成正確的是非觀念。因此,教師在學生人際關系形成的過程中應發揮主導作用,避免學生發生孤僻、嫉妒、自卑等社會交往問題,正確引導學生堅持平等、相容、理解、信用等交往原則,遠離習慣不良、思想扭曲的人,選擇道德高尚、心地善良、積極進取的人交往。此外,教師作為學生間的裁判員,應堅持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化解學生間的矛盾,解除學生間的誤會,做到不偏私、不歧視、不主觀。
(二)加強校園精神文化建設,營造和諧育人氛圍
第一,重視傳統教育。在2013年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指出,要“講清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可見,傳統文化對于公民形成正確的價值理念、行為規范、理想信念尤為重要。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在全面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決議中提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立德樹人,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形成愛學習、愛勞動、愛祖國活動的有效形式和長效機制,增強學生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敝腥A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基和血脈,也是大學生身心成長的指路明燈。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堅持“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傳承與創新相結合”等原則,通過各類教學和文化活動,如實踐教學、演講比賽、征文大賽、文藝匯演等活動形式,傳播優秀的傳統文化,其中包括天人合一的和諧精神、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等。同時,深刻挖掘學校的文化底蘊和歷史傳統,講清楚學校的歷史和文化,使學生感受到學校的魅力所在,從而激發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以及愛國、愛校情懷。學生管理工作者只有本著與時俱進的原則,融入先進的教育理念,方能不斷深化校園精神文化。在優秀傳統文化熏陶成長下的學生,更易于塑造健全的人格、培養高尚的品格,這與學生管理工作的目標相一致。第二,加強校風建設。校風即學校的風氣,是一所學校鮮明的個性特征,它體現在全體師生的精神風貌上。校風是一個多層次、多要素的動態系統結構,涵蓋教風、學風、作風、班風、舍風等各類校園風氣。良好的校風有利于學生思想品德、道德情操、行為習慣的形成。因此,校風建設是育人的關鍵環節。教師是人類心靈的工程師,加強師德建設、提高教師的業務素質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教風。良好的教風對學生汲取知識、培養能力意義重大。班級是學生獲取知識和提高素養的主要場所。和諧、向上的班集體對學生的學習興趣、道德品質、行為習慣和良好學風的形成有著促進作用。為加強班風建設,首先要對班級日常管理進行嚴格要求,用制度來約束學生言行;再者要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通過互幫互助、嘉獎優秀等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使每個學生都能成為群體的典范。此外,宿舍是學生生活起居的唯一場所。良好的舍風有利于學生養成好的生活習慣,如早起早睡、勤奮上進、鍛煉身體、讀書看報等。好的生活習慣對于學生進入社會、成家立業有著長遠、深刻的影響。為加強舍風建設,需要嚴格宿舍制度,對于不遵守宿舍制度的學生加以管教和約束。還要發揮學生干部和學生黨員的榜樣作用,帶動普通學生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
(三)加強校園制度文化建設,建立完善規章體系
生源質量是高職學生管理工作的一大挑戰,也是擺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難題。加大對學生基本素質和能力的篩選,尤其是對獨生子女的教育理念的轉變上,更應該從提升學生綜合素養上,引導學生更好的融入到大學生群體中,給予足夠的思想引導和交流,強化對學生職業技能的訓練。
(2)健全校內管理機制,注重學生制度完善
高職教育中的學生管理要建立在目標機制上,對于管理者要從角色轉變上努力成為學生的朋友,科學的引導學生正確的面對學習與生活,客觀的認識到學校管理對于促進學生的行為規范,提升學生自我成長的重要性,并以制度化的管理來實現學生管理目標。如加大對輔導員準入制度的改革,強化對學生班干部工作職責的明確,以輔導員隊伍和班干部作用來構建強有力的管理模式,增強學生的自律自治能力,促進學生班級責任感與主人翁精神。
(3)注重學生管理長效機制的建設
從學生管理實際入手,構建良好的學風及校風是開展學生管理的前提條件,也是創建校園文化與推動校園文明建設的重要體現。如開展各類藝術文化體育活動,從活動的組織中來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引入積極向上的文化體育形式,激發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和實踐能力,增強學生的自信。同時,在學生成長管理上,注重對職能部門與學生管理部門之間的協調,特別是管理問責制的實施,讓學生工作能夠實現長效管理。另外,強化安全管理,將安全作為學生管理的始終與基礎,做好后勤保障服務,強化對校園基礎設施、文化實施、生活環境的優化與建設,凸顯文化環境在學生思想熏陶中的積極作用。
(4)注重對"和諧宿舍文化"的創建活動
學生宿舍是學生生活的重要場所,對學生宿舍文化的建設與管理是當前學生管理的核心,"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作為對學生宿舍創建的基本要求,更要從具體的實施中來推進。如對宿舍物品的擺放,對床上被褥的疊放,對墻面環境的布置,對書架學習用品的規整,對個人洗漱及日常用品的歸類等,都需要從具體的實施細則上加以規范。同時,宿舍文化離不開宿舍成員之間的和睦相處,從學生管理工作中,加大對宿舍成員和諧團結關系的構建,增強宿舍成員的責任感,如推選宿舍長,以宿舍長來帶領宿舍成員共同進步,維護宿舍集體榮譽。
(5)注重師資育人功能的專業化建設
教育離不開崇高的職業教育工作者,對于專業師資隊伍的建設上,要從師德、師能建設上積極發揮教師的教育作用和典范作用,關注學生的成長和教育,以自身的言行來感化和熏陶學生,并為學生的成長創造積極的環境和條件。強化對自身專業技術的學習,提升自我本職能力,以嚴于律己的心態來發揮道德示范功能,對學生負責,認真對待學生的所感與所想,從"識其人"到"知其心",進而實現"潤物細無聲"的教育目標。
(6)結語
關鍵詞:三本院校學生特點輔導員學生管理
我國高等教育已走上快速發展的軌道,正逐步發展成由精英教育向大眾化教育的重大轉變,高校培養社會主義接班人的歷史使命比以往顯得更為艱巨。近年來,我國三本院校發展迅猛,截止2009年4月,全國共有318所三本獨立學院,三本獨立院校的發展是我國高等教育辦學機制的大膽探索和創新,在擴大高等教育資源和高校辦學規模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是,由于招生批次的不同和招生規模的擴大,使得三本學生與一本、二本學生在生源質量和家庭背景等方面存在明顯差異。因此,如何更為行之有效地在三本院校開展學生管理工作成為當今高等教育面臨的新挑戰。
一、三本院校的學生特點
1.文化基礎普遍偏低,學習主動性不高,學生之間差距較大。
三本學生的錄取決定了大部分學生入學時文化基礎是相對薄弱的,多數三本學生能夠按時上課,但學習效果并不是很好,其原因:一是只求領會膚淺內容,不能集中精力去思考有難度的題目;二是沒有利用好自習時間,學習仍依賴老師和家長的督促;三是缺乏有效的學習方法和良好的學習態度,沒有毅力和恒心,學習注意力不集中,缺乏鉆研精神和進取精神等。四是家庭條件優越感使他們把精力用在娛樂、消費上,影響了學習的積極性。此外依然存在少數基礎較好甚至超過二批線的學生,他們由于高考發揮欠佳或填報志愿失誤等原因而被三本院校錄取,這些學生能夠在學習和生活上約束自己,珍惜大學學習機會,有不服輸的毅力。這些學生有很強的進取心,學習刻苦,學習目的明確,自律性強。
2.自理能力差,思想活躍,交際能力較強。
三本院校學生家庭經濟相對富裕,家庭條件較好,有一種“優越感”。這使得他們的自律性相對較差,缺少吃苦耐勞的鍛煉,缺乏刻苦學習的精神,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在整理和打掃宿舍衛生方面表現出嚴重不足。但同時這些學生愛好廣泛,多才多藝,在文藝體育方面尤為突出,社會活動參與意識強,對學校團委、學生會、學生社團以及院系學生干部的競選及活動表現出極大的參與熱情,功利色彩濃厚,缺乏務實精神。
3.自信心不足,自卑感較強。
由于三本學生在高考中成績并不理想,使得他們來到學校后,自卑感比較嚴重,自信心不強,在學習上總覺得不如一本二本的學生,容易產生“低人一等”的感覺。此外,很多用人單位對三本院校的學生也很排斥,他們在用工時,常常將三本學校的學生拒之門外。這就使部分學生對自己畢業文憑的含金量、畢業后的出路等都表示懷疑,進而對自己的前途和未來失去自信心,表現出一定的自卑感。
二、三本院校學生管理工作的探討
通過分析我們可以看到,三本院校的學生情況有自身的特殊性,這就決定了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復雜性,加之三本院校創辦時間短,沒有直接的學生管理經驗可以借鑒,學生管理工作難做已是不爭的事實。曾有人這樣形容三本院校的學生:三本院校的學生就像一壺燒了七八十度的熱水,如果再繼續添一把柴火,這壺水就開了;如果不再加溫,這壺水就會快速冷卻至冰點。這句話很準確、生動形象地反映了目前三本院校學生的狀態及發展變化規律,同時也很深刻地道出了三本院校學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高校輔導員是學生管理工作的核心力量,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處于第一線,三本院校的輔導員工作有著維護學校穩定、提高學校美譽度、增強學校競爭力的重要作用,因此,輔導員工作至關重要。
1.輔導員要充分尊重和理解學生,幫助學生增強自信,引導學生自我教育。
三本院校的輔導員首先要從實際出發,不能一味地把學生和一本、二本的學生相比較,遇到問題就感嘆三本學生素質差,形成片面思維定勢,帶著情緒工作。我們應理解、關懷學生,調動他們的內在積極性,弘揚學生的主體性,提高學生自我教育的積極性。
首先,我們應善于發現學生的優點,積極正面地引導、教育和鼓勵學生。使學生揚長避短,對每一個學生的每一點進步給予及時的肯定,認同他們的思想與取得的成績并予以鼓勵,使他們增強自信,從而進一步激發他們努力學習,刻苦鉆研。
其次,在班級事務管理中,要確立學生在班集體中的主體地位,充分尊重學生的知情權、決定權、參與權和選擇權。如對獎(助)學金的評定、學生綜合測評等工作,要通過學生個人自評、班級民主推選等形式,讓學生自我認識、自我管理,從而達到自我激勵;同時,發揮好學生干部在班集體建設中的骨干和橋梁作用,通過他們帶動更多學生參與班級活動和集體活動,開展交流、談心、討論、辯論等豐富多樣的班團活動,促進獨立思考、自我選擇、自我評價等能力的提高。
第三,在與學生的交往中,要做到尊重學生,營造尊重、平等的氛圍,以情動人,以理服人。我們要以寬厚的胸懷對待學生?!皩拕t得眾”。我們對學生友好,他們會給我們一個好的反作用力,當然,寬厚對待學生群體與批評、處分少數學生個體不是矛盾的。關愛學生更要體現在一點一滴的小事、一舉一動的行為上。
第四,熟悉和了解學生的生活,理解他們的思想和言論。理解是溝通的基礎,是教育的基礎。輔導員要經常深入學生班級、宿舍,了解學生情況,參與學生活動。工作中既要做到嚴格要求,又要體現人文關懷。對于學生犯的錯誤,要心胸寬廣,幫助他們認識錯誤、改正錯誤。
第五,要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展,善于發現、欣賞和肯定每一位學生的優點、特長和閃光點,不忽視每一位學生。工作中在注重解決學生共性問題的同時,輔導員一定要注重學生的個性特點,表揚與欣賞要多于批評。對于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心理有障礙的學生、差生、后進生、家庭出現重大變故的學生進行個別心理輔導,多鼓勵他們同其他學生進行溝通交流,提供勤工儉學的崗位幫助他們度過難關。
2.輔導員要將思想教育與行為規范相結合,解決學生遇到的實際問題,服務學生成長成才。
首先,要達到良好的“身教言傳”效果,就要做到言傳身教一致。一方面在語言上注意目的正確性。與學生談話圍繞一個中心,就是觸動他們的思想和靈魂,進而讓學生行動起來。“學高為師,身正為范”輔導員不但口頭上說到了,而且行為上做到了,這樣的思想工作就會產生強大的說服力。
其次,要堅持深入到教室查遲到、早退、自習,查到課率,到宿舍查衛生、逗留人員,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紀律情況、生活情況,融入到學生群體中,縮短乃至消除與學生的距離,及時發現問題并把不良傾向消滅在萌芽之中。
第三,解決好學生在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大學生適應能力、學業競爭、家庭經濟困難、就業壓力、人際交往困惑時當前大學生成長過程中面臨的普遍問題,解決不好這些問題,就會影響學生的健康成長。我們輔導員應當努力引導大學新生盡快樹立新的奮斗目標,確立正確的學習目的和學習態度,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引導他們在大學生活中學會選擇。具體來說就是要公平、公正、公開地認真落實國家及學校的各項助學政策,在精神上給予家庭困難學生以鼓勵;引導學生從一進校就開始關注自己的學業和職業生涯規劃,在學生進入高年級后,及時對學生進行考研及就業政策、擇業技巧方面的指導;向學生宣傳心理健康的知識,指導學生學會心理調適,幫助他們正確處理學習與工作、人際交往、戀愛等方面的問題等等。超級秘書網
總之,三本院校的建設和發展離不開學生管理工作,更離不開輔導員隊伍。在高校,教育是核心,管理是保障,制度是約束。每個輔導員都應當掌握學生的具體特點及心理、生理、發育規律,掌握人才成長的科學理論,從而改善和提高三本院校輔導員工作的方法,提高工作效能,推動三本院校學生工作的良性發展。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規范并加強普通高校以新的機制和模式試辦獨立學院管理的若干意見.教發[2003]8號,2003年4月.
[2]周濟.全國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工作會議上的報告.2008.11.
很多學生在實習之前心中就存有很多疑問,比如:到企業里頂崗實習,學校是不是把我們當廉價勞動力送工廠當苦力?所以有些學生在未去之前就打退堂鼓。其實出現這種現象是因為學生不明白此次實習的目的。所以在下廠之前我們就應該打消學生疑慮,讓學生明白實習的目的是什么,意義何在,以及對自己以后的職業生涯有什么幫助。我們應該讓專業教師及企業組織一次動員大會,通過大會告訴學生通過頂崗實習,他們不僅能夠拓展專業知識,培養職業道德和操作技能,而且通過零距離接觸企業,能更快速地適應社會,學會做人、做事,提高獨立工作能力和職業心理素質。要讓他們明白去企業頂崗實習是有目的的,是帶有一定學習要求去的。實習目的: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精神,鍛煉學生承受挫折的心理素質,養成良好職業道德;增加學生對社會的全面了解,豐富學生社會實踐經驗,提高學生綜合素質;通過和企業接觸與社會的交流,改變學生就業觀念,培養學生創業精神和創業意識。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科學工作態度;強化學生動手能力,提高學生專業基本技能,掌握相關專業技術知識,以達到零距離上崗之目的。實習內容:掌握空調曲軸、氣缸、主軸等零件配件加工工藝方面的知識及方法;熟悉、鞏固數控加工工藝及設備方面的知識;了解企業生產管理模式,學習先進的管理方法;加深對機床和數控系統的知識理解,特別是加工中心等典型的數控設備;了解切削刀具的知識,熟悉常用刀具的結構、選擇、用途等;了解并掌握常規量具及先進量具(如輪廓粗造度儀、三坐標測量)的使用。學生明白了實習目的和內容,就很容易接受任務。
2制定相應的管理規定,形成有效的學生管理機制
2.1要讓學生明白職責及要求
①實習期間考勤按期間要求管理,學生必須遵紀守法,既要遵守學校管理規定,又要嚴格遵守企業內部管理規定;②根據企業的生產安排參加車間生產線崗位的操作及生產、掌握設備操作規范安全操作、加工生產工藝和生產流程;③服從企業管理人員的安排管理;④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努力提高專業知識,提高專業技能;⑤理解企業經營模式及在企業實習的重要性,牢固樹立企業意識、產品質量意識、成本意識,為今后就業奠定基礎;⑥不得從事或參與有損學院學生形象、有損學院和企業聲譽、有損社會公德的活動;⑦增強安全意識,做好各項安全防范工作。
2.2制定學生頂崗實習鑒定表
通過該表格對學生頂崗實習進行綜合評價,同時該表與學生畢業推薦表掛鉤,這樣以后學生在面試時,企業對學生工作適應能力就會有初步的了解,能更好地挑選適合的員工。學生明白該表的作用后,為了獲得好的評價,就會努力學習,好好工作,爭取表現得更好。
3及時解決學生在實習中出現的問題
心理反差較大、吃苦精神較差、適應能力較差、溝通能力欠缺、缺乏扎實的工作作風。學生出現以上問題,我們作為帶班老師首先要調節自己的心態,不能操之過急,多給他們時間適應。畢竟他們都是從溫室里出來的花朵,沒有從事過工廠體力勞動。
3.1我們應該教育學生愛崗敬業
在任何一家用人單位,愛崗敬業是對員工素質的基本要求,要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精一行,在工廠、在公司、在機關、都有嚴格要求。每項工作都有特定的作用,猶如一臺運轉的機器,即使是一顆普通的螺絲釘,其作用也是不可忽視的。因此,愛崗敬業從一定意義上講,是企業穩定發展的基石,也是企業用人的基本要求。
3.2要教育學生學習企業員工的吃苦耐勞精神
吃苦精神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我國勞動人民千百年來學習實踐的寶貴結晶。只有腳踏實地、吃苦耐勞,辛勤耕耘的員工,才能成為企業骨干,才能得到企業重用。在艱苦的第一線,臥薪嘗膽,刻苦學習,本次實習必將成為我們人生道路上一筆“珍貴財富”。
3.3要教育學生認真學習員工的嚴肅認真的工作態度
一個管理嚴謹的企業,員工對待工作的態度是嚴肅認真的,這是企業生產經營對員工職業素養的必然要求。因為企業的每項工作都要靠員工去運作,在運作的過程中,不能敷衍了事,特別是在制造生產企業,生產制造的每個機器零件都有公差配合關系,不能有絲毫的馬虎,否則,你生產的工件就是廢品。而由于你的馬虎,所造成的廢品工件,就在無形中浪費了人力、物力和財力,其成本是令人痛心的。同時,所有的工藝流程環節,都毀在你的手中。因此,在頂崗實習中,我們首先就要從基層做起,從小事做起,認真做好每件事,這是職業品質、職業素質。只有具備了這種職業素質的員工,才能得到企業認同,得到企業尊重,你才有發展機會。
3.4我們要教會學生如何更好地與同事溝通
教會他們如何建立有效工作溝通的基本流程:一要確定告訴別人的是什么信息;二要確認對方是否收到了信息;三要對方給出一個明確的理解信息,最好是讓對方把理解的意思用不同方式反饋回來,以進行驗證;四是了解對方在理解了信息之后,是否認同,是否接受這個信息;五要在接近任務完成日期的時候提醒對方,讓對方知道完成任務的時間快到了;六是在完成日期那一天不管對方是否完成了任務,都要給相關人員一個匯報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