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12 09:05:2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統計學經典理論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貝葉斯統計;后驗分布;比較法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 and the teaching difficulty of Bayesian statistics, we introduce the definition of posterior distribution by comparing the Bayesian formula in classical statistical. Combining with case study and using mathematics software, students can understand the meaning deeply and calculate quickly. Through the importance of posterior distribution in Bayesian statistics, students could have deep experience in the future study. We should also cultivate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interest and the ability of creative thinking to solve the problem.
【Keywords】Bayesian statistics;Posterior distribution;Comparison method
貝葉斯統計是統計學專業中唯一一門非經典統計學的學科。英國學者貝葉斯的遺作《論有關機遇問題的求解》,提出了著名的貝葉斯公式和一種歸納推理方法,成為了貝葉斯學派的奠基石。之后,在Jeffreys、Good、Savage、Berger等學者的不斷努力下,把貝葉斯方法在觀點和理論上不斷完善,并在工業、經濟、管理等領域獲得了成功的應用[1]。目前,貝葉斯學派已發展成為一個有影響的統計學派,打破了經典統計學一統天下的局面,占據了統計學的半壁江山。
1 貝葉斯統計的特點和教學難點
貝葉斯統計是在與經典統計的爭論中逐漸發展起來的。其基本思想和觀點是:總體分布中的未知參數可以看作隨機變量;事件的概率除了用頻率解釋外,還可用個人經驗和歷史資料來獲得,即承認主觀概率;在經典統計所用的總體信息和樣本信息外,還充分利用了抽樣之前的信息―先驗信息,并可根據先驗信息獲得先驗分布。而這些觀點在經典統計學看來都是不合理的。實際上,人們在生活中都在不知不覺的運用貝葉斯的思想解決問題。比如,醫生在做手術之前會根據病人的病情和自己的經驗估計手術成功的概率;免檢產品的鑒定需要利用該產品以往的不合格品率的歷史資料,若多次在零附近,且每隔一段時間抽查,仍保持該結果,則認定該產品為免檢產品。這些實例都是在運用了先驗信息后才得到了更好的解決,因此,若能充分利用先驗信息,對于解決很多統計問題,無疑是非常有利且有效的。
然而正是由于貝葉斯統計獨有的思想和方法,學生在習慣于以往所學的經典統計的課程思路情況下,接受起來有一定的困難。因此,教師在教授過程中一定要深入淺出,運用實例,易于學生理解。將貝葉斯統計與經典統計比較講授相關內容,讓學生從熟悉的知識進入,循序漸進逐步認識貝葉斯方法和理論。
2 比較法引入后驗分布定義,案例加深理解,數學軟件輔助教學
后驗分布的定義是貝葉斯統計中第一章課程的內容,學生剛剛接觸,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捎山浀浣y計中所熟悉的貝葉斯公式引入講解,比較容易接受。另外通過實用案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能更好理解定義。
2.1 貝葉斯公式
這就是概率統計中著名的貝葉斯公式,也叫逆概率公式[2]。我們可將事件B看作是試驗結果,A1,A2,…,An看作是導致結果B的原因。則該公式表明了結果B發生條件下由第i個原因導致的概率。即執果索因[3]。
案例1
已知5%的男人和0.25%的女人是色盲,現隨機挑選一人,檢驗為色盲,若男人和女人各占人數的一半,問此人是男人的概率。
設B為隨機抽取一人為色盲,A為隨機抽取一人為男人,A為隨機抽取一人為女人。則P(A)=0.5,P(A)=0.5,且P(B|A)=0.05,P(B|A)=0.0025。故根據貝葉斯公式,有:
在貝葉斯公式中,結果B可認為是已經出現的樣本數據x,發生結果的原因Ai可認為是未知的隨機變量θ的取值。于是將貝葉斯公式推廣可得到后驗分布的離散形式定義。
2.2 后驗分布的離散形式
設總體x服從分布密度p(x|θ),其中θ為離散型隨機變量,取值為有限個或可列個。即θ=θi,i=1,2,…。θ的先驗分布為π(θi)=P(θ=θi),i=1,2,…。樣本的觀察值為x=(x1,x2,…,xn),樣本聯合分布密度為,則θ的后驗分布為:
將離散形式推廣得到連續形式的后驗分布定義。
2.3 后驗分布的連續形式
2.若總體x為離散型隨機變量,則總體分布密度p(x|θ)改為分布列P(X=x|θ),后驗分布的離散形式和連續形式就不難寫出來了。
先驗分布π(θ)反映了人們在抽樣前對參數θ的認識,而后驗分布π(θ|x)則是在獲得了樣本后,對參數θ的認識,是人們利用總體信息、樣本信息(統稱為抽樣信息)對先驗分布π(θ)的認識作調整的結果。
案例2
英國統計學家Savage(1961年)考察一個統計實驗:一位常飲牛奶加茶的婦女聲稱,她能辨別先倒進杯子里的是茶還是牛奶。對此作了10次試驗,結果她都說對了。
若不考慮該婦女的經驗,則應認為每次她猜對的概率為0.5,則10次猜對的概率為0.510=0.0009766非常小,顯然與實際不符,不合理。因此應該充分利用經驗,即先驗信息。對該婦女的了解,認為有可能她每次猜對的概率為0.95。設θ為她每次猜對的概率,則取值為0.95或者0.5。
可見,抽樣前后,對于猜中的概率θ=0.95的可能性從先驗概率0.6變為后驗概率0.9989,提高了很多,這主要是由于考慮了樣本(10次全部猜對)的緣故。后驗分布正是在樣本參與下對參數θ的認知的改變,這個案例生動形象的說明了后驗分布的含義。在進行計算和分析過程中,如上述的后驗概率計算,可以運用Matlab等數學軟件輔助教學工具。適當安排數學實驗課程,使得學生能夠很好的掌握有關貝葉斯統計課程的數學軟件的使用。
3 后驗分布在貝葉斯統計中的地位及作用
后驗分布是基于總體信息、樣本信息和先驗信息三種信息的綜合結果,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定義,在整個貝葉斯統計學中起著基石一樣的作用。貝葉斯統計的點估計、區間估計、假設檢驗及預測等統計推斷問題都是建立在后驗分布基礎之上進行的。而在后驗分布引入損失函數之后,便構成了貝葉斯決策理論的基本框架。顯然,后驗分布在貝葉斯統計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可以說任何貝葉斯統計問題都離不開后驗分布。因此,在學習該定義之初應使學生能夠理解好,并靈活運用定義。在后續其他貝葉斯理論的講授中應逐步加深對該定義的認識和應用。
4 結束語
貝葉斯統計課程是在統計學花海中的一支獨秀。通過對后驗分布定義的教學研究探索,我們可以將其方法推而廣之,運用到貝葉斯統計中的其他理論知識的講授中。在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過程中,貝葉斯方法和思維方式都是與其他統計學科非常不同的。因此,可以在與熟知的經典統計學的對照中比較學習,深入淺出,列舉實際案例,易于理解。通過案列的講解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主動思考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應用能力。當學生遇到某個問題時,若能不僅局限于經典統計方法,還能考慮到使用貝葉斯方法結合解決,也就具備了貝葉斯思想,那么該課程的開設便達到了目的。若能有部分同學有興趣進一步拓寬貝葉斯方法的應用領域,深入研究學習,那么我國的貝葉斯統計研究就后繼有人了。
【參考文獻】
[1]茆詩松,湯銀才.貝葉斯統計[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2:5-6.
【關鍵詞】獨立學院教學改革
計量經濟學是經濟類專業本科學生必修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程,1998年7月被教育部定位經管類核心課程之一。開設此課程的目的在于讓學生領會如何利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去分析實際的經濟問題。獨立學院作為我國本科層次的院校,經濟類各專業也陸續開設了這門課程,然而當前獨立學院計量經濟學教學中普遍存在教學計劃安排不合理,教材選擇不當,教學方法單一,教學內容過多等問題,同時獨立學院的學生學習的基礎不扎實,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差。眾多因素結合使得獨立學院計量經濟學的教學質量和效果差強人意。基于這種狀況,改善獨立學院計量經濟學的教學迫在眉睫。
一、獨立學院計量經濟學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課程體系安排不恰當
計量經濟學是一門集數學,經濟學和統計學為一體的經濟學課程。學習計量經濟學,要求學生必須具備經濟學,微積分,線性代數,概率論和數理統計學以及經濟統計學的知識。因此在開設計量經濟學課程之前,必須開設宏微觀經濟學,高等數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學課程。但是因為教學體系安排的緣故,有些經濟學專業在同一學期安排計量經濟學和統計學課程的教學,這樣使得學生在學習計量經濟學課程時候并沒有足夠的統計學的理論知識做支撐。另外因為獨立學院的學生數學知識較差,講授高等數學和數理統計學的老師為了滿足大部分學生的要求,講解的知識內容過少以及過于簡單。這樣使得學生在學習計量經濟學時,缺乏足夠的數學和數理統計學的理論基礎。
(二)教材選擇不合理
當前國內大部分的計量經濟學教材強調理論方法和數學推導,課本內容注重參數估計和假設檢驗理論介紹,對如何利用計量經濟學的理論知識分析實際的經濟問題,說明甚少。另外雖然國外的計量經濟學書籍內容體系完整,案例資料豐富,但是考慮到獨立學院計量經濟學的課時較少,學生的理論知識相對缺乏,學習起來比較有難度,因此并不適合作為獨立學院計量經濟學課程的教材。
(三)教學內容設置不恰當
計量經濟學的內容包括經典計量學知識和現代計量經濟學知識,經典的計量經濟學知識主要以回歸分析為主,現代計量經濟學知識包括有時間序列計量經濟學,空間計量經濟學和非參數計量經濟學等。獨立學院教師上課時選擇的教學內容偏少,只包含回歸分析的一元線性回歸模型,多元線性回歸模型以及多重共線性、異方差和自相關,不涉及任何現代計量經濟學的知識。這種教學內容的選擇使得學生對現代計量經濟學的知識基本一無所知,不利于學生更好的理解計量經濟學的發展。
(四)教學方法單一
目前大部分獨立學院計量經濟學的講授都是以教師講,學生聽這樣的方式進行,教學方式簡單,教學方法單一。在教學過程中,大部分教師結合多媒體課件進行理論知識的講解,同時對一些理論進行板書推導。在這個過程中缺乏良性的師生互動,課堂的氣氛沉悶乏味,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差,學生開小差,玩手機的現象非常普遍,導致的后果就是教學的效果普遍較差。
(五)考核方式不全面
目前獨立學院教師對計量經濟學課程的考核較為簡單,期末最終成績由平時成績和期末考試成績組成。平時成績包括考勤和作業,占總評成績的30%或者40%,期末考試占總評成績的70%或者60%。這樣的考核方式單一,不全面。同時期末考試的試題主要是對單一知識點的考察,很難綜合考察學生利用計量經濟學知識分析實際經濟問題的能力。因此最終得出的成績很難綜合評價學生對計量經濟學整體知識的理解程度。
二、獨立學院計量計量經濟學教學改革的建議
根據當前獨立學院計量經濟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本文提出幾點對應的建議:
(一)合理安排課程體系
根據計量經濟學課程內容的要求,合理安排課程體系。時間上,計量經濟學適合在大二下學期或者大三上學期開設。課程上,提前安排微宏觀經濟學,微積分,線性代數,概率論數理統計學課程教學;內容上,講授這些課程的教師在講解這些基礎理論課程時,既要強調理論性,也要強調應用性,以幫助學生更快形成對經濟學整體內容體系的認識,也為學生更好的學習計量計量經濟學打下良好的經濟學,統計學和數學基礎。
(二)合理選擇教材
一本優秀的教材是學好計量經濟學的基礎。教材選擇不恰當,會大幅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根據獨立學院學生的綜合情況,一般不適合于選擇國外的經典的計量經濟學書籍作為教材。一般來說選擇一些國內的專家編寫,邏輯結構比較完整,應用資料相對豐富的計量經濟學書籍作為教材比較合適。比如西南財經大學教授龐皓編寫的《計量經濟學》。該教材邏輯結構完整,內容豐富,案例詳實,淺顯易懂,很適合作為獨立學院計量經濟學課程的教材。
(三)合理設置教學內容
計量經濟學包含的內容非常的豐富,即包括經典計量經濟學的知識,也包括現代計量經濟學的知識。教師在選擇的教學內容不能過少,結合獨立學院學生數學基礎薄弱,學習的獨立自主性較差的情況,可以以經典的回歸分析的知識內容為主,輔以時間序列分析。在講授內容的時候,以基本的思想和方法為主,理論的證明推導為輔。講授時,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重在應用。
(四)創新教學方法
在課程內容講授中,多媒體課件與板書相結合。課件展示主體的教學內容,板書展示理論的演繹。為了活躍課堂氣氛,多采取案例教學和提問教學。要選擇與學生的生活貼近,學生關心的,并且了解的案例材料;講解中注重通過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幫助學生形成一套完整的利用計量經濟學方法解決實際經濟問題的框架體系。同時可以增加小組課程論文,并要求每組學生上講臺把自己組所做的論文詳細的講解給學生聽。在聽的過程中,學生可以積極提問,并給與提問的學生適當的考核加分。
(五)創新考核方式
獨立學院是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的學校,那么計量經濟學課程的考核也應該以這個大方向為基準,在平時作業,期末考試,出勤的基礎上可以增加其他的考核方式,首先,增加隨堂作業,并規定完成時間,增加學生的學習壓力和積極性。第二,增加小組課程論文,要求學生用所學的計量經濟學知識分析一個實際的經濟問題,考核學生對應用計量經濟學知識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這樣多種考核方式相結合,更有利于學生掌握和理解計量經濟學的方法和理論。
參考文獻
[1]龐浩主編.計量經濟學(第三版)[M].科學出版社,2014.
[2]李文潔.本科計量經濟學教學改革的探討[J].創新教育,2013(30).
關鍵詞:移動互聯網;統計學;教學效率
統計學是收集、處理、分析、解釋數據,并從數據中得到結論的科學。在政府部門、學術領域、日常生活、公司或者企業的生產、經營、管理都會用到統計[1],它是經濟類和管理類學生必修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由數學、經濟學、統計方法和計算機應用四個方面有機結合,需要數學作為統計分析理論的基礎,經濟學作為背景,統計方法作為手段,利用計算機軟件應用實現,具有很強的理論性和應用性?;诮y計學課程的特點,學生普遍感覺復雜難懂。復雜難懂主要有幾個原因:一是理論較為難懂,聽不明白;二是聽得明白,但是不知道有什么用;三是聽得懂,題也會做,但實際解決問題時無從下手?,F在,隨著移動互聯網的迅速發展,從高校實際情況來看,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其他移動設備終端在學生手中已經隨處可見,移動終端已經能夠滿足學生隨時隨地學習的硬件要求,移動互聯網進入課堂成為一種趨勢[2]。本文將談談如何利用移動互聯網提高統計學教學的效率。下面我將從三個方面提出關于統計學課程教學的想法。
一、基礎理論部分教學,讓學生聽得懂
統計學課程的理論部分會涉及很多數學公式和復雜的運算,對于經濟類和管理類學生來說,由于其專業課程要求,數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的基礎不扎實,他們對理論部分的學習是難以理解和掌握的。這一部分教學,教師可以采用多媒體和板書結合的教學手段。對于概念性的文字,圖形,例子可以用多媒體展示出來,教師充分利用色彩、圖形,聲音等技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課堂充滿活力。而對于公式的推導及運算則用投影幕布旁邊的黑板加板書進行說明。板書可以讓學生緊跟老師的思維推導數學公式及步驟計算,在板書的同時,學生有充分的時間思考,掌握教學內容,有利于教師啟發和引導學生掌握相關的知識點[3]。這樣能充分利用多媒體和板書的優點增強教學效果。在課后,關于教學內容的復習,教師可以通過移動互聯網隨時隨地給學生補充分享知識,解答疑難,針對課堂內容的重難點制作成5至15分鐘微課視頻推送給學生,學生可以利用零碎的時間在線瀏覽、下載。這樣“碎片化”的學習方式方便學生查找學習,節省時間,同時學生的學習不再局限于課堂,不再受到時間、地點的限制,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可以基于移動互聯網建立QQ群、微信群等進行實時遠程教學,加強與學生的交流,讓答疑不再局限于“面對面”;學生也可以將有疑惑的問題及時拍下圖片,發送給老師及時解答,提高復習效率。
二、案例部分教學,讓學生知道有用
統計學是一門應用的科學,最終目的是應用于實際,解決實際問題。案例是統計學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案例教學可以將學習的理論部分和實際問題緊密聯系起來[4],讓學生學以致用。案例部分教學采取多媒體展示的教學手段,用PPT呈現案例,以及具體演示統計軟件如何實現分析數據的過程。教師所選的案例要緊密結合所教學生的專業,做到經典例題和實際應用相結合,知識點和相關問題相結合,使得學生聽得懂、學得會、用得好。經典例題可以讓學生加快對知識點的理解,而實際的案例應用可以讓學生切實感受到統計學的用處,讓學生對統計學更有信心、更有興趣,從而學習起來更主動。針對一些特別的或者熱點的案例,還可以制作出5至15分鐘的“專題實例講解”視頻,通過移動客戶端與學生分享交流,感受到統計學的“無所不在”。如一段關于“統計學在汽車銷售中的應用”,講解銷售人員如何根據以往銷售得到的用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準確定位不同年齡、性別、收入的客戶人群不同的消費傾向,從而提高汽車的銷售量和對不同客戶的服務質量。
三、實踐部分教學,讓學生知道怎么用
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統計學應解決的實際問題之后,若不著手實踐活動,當他們遇到實際問題時就會不知如何解決。只有多開展一些統計學的科研活動,才有利于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有利于他們在今后工作崗位上解決實際問題[5]。老師在這一過程中扮演的角色就是有效引導學生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如就大學生感興趣的課題做市場調查,教師和學生一起討論調查方案與調查問卷的設計,教師具體指導他們如何利用統計分析方法對收集到的數據進行分析,結合相關專業知識得出結論,然后撰寫出高質量的調查分析報告。實踐教學中,如何利用有效渠道獲取有效數據是應用的難點之一?,F如今的手機客戶端發展已經相當成熟,如果將信息推送和移動互聯網結合起來,對數據的收集和整理就有很大的提升作用。如“基于網紅營銷方式對大學生群體購買力影響分析———以桂林高校為例”這一類型的問卷調查,研究對象為大學生,則可以以大學生所在地區為例,展開紙質問卷和網絡問卷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調查,進行抽樣后,網絡問卷可以在QQ空間、微信朋友圈等媒介上進行推送。相比較于單純地發放紙質問卷,紙質問卷和網絡問卷相結合要更節省人力、物力,得到的數據同樣具有合理性。
四、結語
移動互聯網教學具有巨大的優勢,針對不同課程的特點,合理地將移動互聯網融入課程教學必將提高教學效率。在未來統計學課程教學中,必然要求我們在教學模式上更多地改革和創新。本文提出了關于統計學課程教學的幾點想法,以后要更進一步地創新教學手段,探索更多基于移動互聯網的教學,以順應時代的發展。
作者:劉艷萍 戢偉 單位:桂林理工大學
參考文獻:
[1]賈俊平.統計學[M].清華大學出版社有限公司,2006.
[2]鄭瑋.“互聯網+”思維模式下高校英語教學探究[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6(2):130-132.
[3]白日榮,蘇永明.非統計專業統計學教學的改革與創新[J].統計教育,2007(12):25-26.
關鍵詞:市場調查;內容;方式與方法;成績評定
中圖分類號:G64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3)11-0-02
目前在本科院校尤其是獨立學院的統計學專業教學中,市場調查實務課程的教學現狀大都沿用傳統方式,即重視理論知識的灌輸,缺少學生的主動投入和實踐技能培訓。這種模式對于傳統理論性較強的課程,其教學效果的弊端尚不明顯,然而對于實踐性要求較高的就顯得很不適宜。隨著經濟和管理現象日益復雜,市場情況瞬息萬變,社會對人才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這也促使目前以講授為主導的課程教學模式培養的學生必須加以改革。
一、課程的培養目標
西安財經學院行知學院(以下簡稱西財行知學院)統計學專業的課程培養目標是培養具有良好的數學與經濟學素質,掌握統計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具有統計數據搜集、加工、整理、傳輸與分析的能力,能在企事業單位從事統計和管理工作或在科研、教育部門從事研究和教學工作,適應社會經濟與科學技術發展要求,富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
《市場調查實務》課程是繼西財行知學院統計學專業開設《統計學》、《抽樣調查》、《市場營銷學》、《多元統計分析》、《市場預測與決策》、《SPSS統計分析軟件》等課程之后開設的一門教學實踐課程。該課程的開設目的主要是運用上述課程的理論知識來進行市場調查、市場分析、以及市場研究,是我院統計學專業的核心實踐課程之一。
二、現有的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方法的實際缺陷。目前在西財行知學院的統計學專業教學中,市場調查實務課程的教學是沿用傳統方式,即重視理論知識的灌輸,缺少學生的主動投入和實踐技能培訓。這種教學模式對于傳統理論性較強的課程,其教學效果的弊端尚不明顯,然而對于實踐性要求較高的專業課顯得很不適宜。市場調查實務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主要有:教學方法手段缺乏靈活性,重視理論灌輸,輕視職業能力培養;教學內容為書面知識,忽視綜合素質和就業能力的培養;沒有圍繞用人單位對人才的需要進行教學等。傳統的教學模式導致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參與性方面效果欠佳,不僅缺乏對學生主動性學習精神的激發,也不利于培養學生真正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隨著我國經濟又快又好的發展,市場情況的瞬息萬變,社會對人才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這也要求我們必須對目前以講授為主導的實踐課程教學培養模式加以改革。
(二)考核方式單一。學院現有的市場調查實務的成績評定為平時作業占30%與閉卷考試占70%相結合的考核方式,閉卷考試側重理論知識的考核,學生需要靠死記硬背,而學院則以成績定學生的優劣,嚴重束縛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動手能力。
(三)市場需要。市場調查已逐漸成為各類企業獲取市場信息的主要工具。市場經濟越發展,競爭越激烈,市場信息就越重要。傳統的海量市場調查數據大都是人工整理的,工作量大,準確性差,工作效率低下。在計算機快速發展的今天,如果《市場調查實務》引入計算機技術后,其分析計算能力將會得到突飛猛進的發展。近年來,我國的市場調查發展很快,涌現出大批從事市場調查、咨詢的專業性機構。這些調查企業對專業的市場調查人才需求也是很龐大的,如何培養專業的市場調查人員是統計學專業的培養目前,也是市場調查實務課程的主要目標。
三、課程教學改革的內容
本文試圖研究適合西財行知學院統計學專業學生學習《市場調查實務》課程的理論體系和技能,達到培養統計學專業綜合型人才的要求。具體從市場調查實務課程的教學時間安排、教學內容、教學方式與方法以及成績評定三個方面進行初步的改革與探索。
第一,在教學內容的選取方面,根據統計學專業的先修課程及市場調查能力的需求對傳統學科內容進行了取舍,并且對不同的調查能力有所側重。第二,課時的安排方面,將原有的純理論課時分配成“理論課時+實踐課時”的模式。第三,對《市場調查實務》課程的教學方式和方法進行改革。研究和探索如何改進教學方法,增加實踐教學環節,使學生更好的掌握市場調查的流程和技巧,能將所學知識靈活應用到實際調查中。第四,試圖設計出一套公平、公正、合理、可行的課程考試方式。
四、課程教學改革的具體措施
(一)調整課程時間安排。在教學體系安排方面將市場調查實務課程安排在《統計學》、《抽樣調查》、《市場營銷學》、《多元統計分析》、《SPSS統計分析軟件》等課程之后,為學生學習市場調查實務課程知識打下良好的理論基礎。通過多年教學,我們發現有相當多的學生未先行修學《市場營銷學》、《SPSS統計分析軟件》等課程,導致教師的授課難度加大,教學效果降低,因此學院對學生開設該課程的先修課程應該有一條剛性規定,即先學習《統計學》、《抽樣調查》、《市場營銷學》、《多元統計分析》、《SPSS統計分析軟件》等課程,再學習《市場調查實務》。
目前學院將《市場調查實務》課程安排在本科教學階段的第七學期,這個時間段剛好是大四學生考研、考公務員、找工作等重要事情的關鍵期,對于此學期的課程的學習積極性不高,嚴重的影響了教學目標的完成,教學效果不是很明顯。因此建議學院盡量將時間課程安排在第七學期之前或者第六學期,保證教學任務的完成,提高教學質量。
(二)整合課程內容。課程內容的調整具體如下:
1.教學內容的調整。(1)在調查內容方面,側重于消費者行為及態度調查,淡化其他內容甚至可以省略。(2)在調查方法方面,加強一手資料調查方法的運用能力訓練、加強定性調查方法深度訪談的運用能力訓練、加強觀察調查方法運用能力訓練。(3)在抽樣方法方面,因為先修的抽樣調查課程對各類抽樣方法做了詳細的學習,該部分內容可以略去。(4)調查流程方面,側重對擬定調查方案、設計問卷、調查數據整理與分析、調查報告撰寫等能力培養,并增加學生對實地調查方案的設計與實施的實踐教學環節。(5)數據分析方面,側重將SPSS數據分析軟件,R軟件等引入教學,加強學生的數據分析能力,提高數據分析工作的效率。
2.教學內容次序的安排。教學內容的次序完全可以遵循市場調查項目開展的工作流程展開,打破傳統按知識體系的章節結構開展教學的模式。根據調查主題將工作流程可以拆分成六個階段的工作任務,學生在開始每個階段任務之前,教師先提出任務的要求,由學生去探索完成。完成后學生展示成果,教師進行點評并補充必要的知識,學生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工作,然后再展示成果,教師再進行點評。這樣反復幾次后,學生對相關知識印象深刻,并且相關能力得到重復訓練。
3.整合課程內容,壓縮課堂學時,增加實踐指導。根據實際授課經驗,即使不考慮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僅采用教師“滿堂灌”的方式授課,要在18課時內將“市場調查”部分的全部原理、方法、技巧等知識講述清楚也是有一定時間壓力的,更何況在“實踐能力訓練”的教育理念下,還必須抽出部分時間加強學生在課程實踐環節的培養,這就使課時壓力進一步加大。初步的構想是將原來18課時的教師課堂授課時間改變為6課時(課堂講授課) +12課時(實踐指導課),以促進課堂教學與課外實踐的結合,理論知識與實際運用的結合。具體實施方式為:課堂教學6學時僅講授重點和難點,并結合案例,突出知識的應用性,其余內容則少講或不講。通過布置實踐作業來引導學生,促使其帶著問題去思考和自學,在此階段教師應及時跟進實踐指導環節,對學生在課外按照教師要求完成的與課程有關的實踐調查作業實施指導。
(三)教學方式方法的改革。課堂教學方法的改革。改進傳統的純理論課堂教學方法,加入項目教學、課堂模擬調查、學生討論等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數據分析的效率,鍛煉學生的獨立性,培養學生的專業綜合能力。
1.案例教學法。教師在教學中可以試圖加入經典案例的教學。在課堂上,教師可以講解一個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引導學生對案例進行分析、討論、從而有效地掌握理論知識。課后給學生留多個經典的調查案例進行自學,并要求撰寫讀后感。
2.影視教學。隨著計算機技術和多媒體技術大量地引入到大學生的課堂教學中,視頻教學的應用越來越廣泛,也深受大學生的歡迎。因此授課教師可以構想將收集到的經典的市場調查視頻在課堂上播放,也可以留給學生課后自己觀看。
3.情景模擬教學法。目前學院的實踐教學課程都有課時限制,并且該門課程由一個教師講授,如果讓老師全程跟蹤學生的調查過程不太符合現實情況,因此可以考慮在課堂上讓學生進行模擬實施調查,發現學生實際調查中的問題,教師給予現場指導,要求學生將模擬調查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指導和總結、
4.小組討論學習法。市場調查實務課程重在實踐上,教師可以組織將班級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各個小組成員一起討論與思考。各個小組確定出一個調查主題,并且進行調查問卷設計、調查問卷修改、調查數據整理和分析、調查報告撰寫等。分小組討論學習法,一方面減輕了個人調查的工作壓力;另一方面培養了大學生團隊合作的意識和精神。
5.競賽教學。目前社會上關于大學生市場調查的各類競賽很多。學院可以鼓勵和組織大學生積極報名參加。大學生通過參與競賽,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學習和熟悉市場調查的流程和相關知識,達到教學的目的。
(四)成績評定方式的改革。初步探索采用平時成績占30%),實踐考核占70%相結合的適合當前該課程的新考核方式。平時成績的評定主要考察學生出勤情況、課堂提問、課堂討論等方面的表現情況,實踐考核內容包括提交作業、實施具體調查項目,提交調查報告、分小組答辯等環節。增加的分小組答辯考核可以讓教師更清楚地知道學生對該課程的學習和掌握情況。
關鍵詞:“互聯網+”;《計量經濟學》;教學優化
中圖分類號:G4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25.060
0引言
“互聯網+”理念早在2012年就被提出,在2015年“互聯網+”作為一項行動計劃正式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意在通過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前沿的信息技術與傳統行業的深度融合,創造新的發展生態。高等教育作為傳統的行業之一,本就具有開放包容的環境,“互聯網+”的引入是借助先進的信息技術和網絡平臺,實現教育雙向互動、實時互動的模式,推動高校之間教育資源的共享,幫助高校打造更科學、合理行業生態?!盎ヂ摼W+高等教育”的核心在于創新,真正做到以學生核心。
計量經濟學是經濟學科的一個分支,是一門經濟學方法論。在經濟理論的指導下解讀現實生活中的經濟現象、揭示經濟規律,并利用經驗數據檢驗經濟關系。自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進入我國后,迅速得到我國經濟學界的認可,并在各大高校推廣普及。在1998年7月,教育部高等學校經濟類學科專業指導委員會在第一次會議上將《計量經濟學》確定為高等學校經濟學門類各專業的共同核心課程,此后各大高校廣泛開設《計量經濟學》課程。
1目前本科《計量經濟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課程設置不合理
首先,課時量不足?!队嬃拷洕鷮W》這門課程主要講授經典和現代經濟學理論與方法,該課程的主要內容是以經濟理論為導向建立計量經濟模型,既要求學生學好經濟理論知識,又要求學生熟練運動計量經濟模型方法分析經濟關系,大概需要70個課時。但經過調查發現,國內各大高校安排的課時普遍偏少,在所有985高校中,北京大學課時最高,設置68學時。而一些農業院校計量課時設置更少,如中國農業大學、南京農業大學、華南農業大學、西北農業大學等農業院校本科計量教學課時平均僅為48學時。課時量的限制給學生學習該課程帶來重大阻礙。
其次,課程銜接困難?!队嬃拷洕鷮W》學習《計量經濟學》之前,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西方經濟學、統計學、數學三方面基礎。經調查發現,經濟學理論作為經濟學專業的基本課程,各大高校對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等經濟理論基礎知識是比較重視的;而數理統計作為《計量經濟學》建模的基礎課程,學生通過系統的訓練能更好的理解一些統計指標、數據的收集、計算方法,更能深入的、全面的解釋經濟問題的一些數量關系,為今后寫課程論文或畢業論文打下堅實的基礎。但部分高校在數學課程設置與《計量經濟學》脫節,如《概率與數理統計》這門課,在大多數經濟學專業的學習中,側重講解概率部分的知識,對數理統計知識講解甚少;再如《線性代數》這門課,各大高校在該課程中講授矩陣及其特點,并未將其與多元回歸的分析相結合,以至于大多數學生沒法將其與計量經濟分析方法很好的融合。因此,教師在《計量經濟學》課上得花時間講解有關數理統計的基礎知識,因而大量減少對《計量經濟學》的授課內容?!队嬃拷洕鷮W》對數學基礎要求比較高,各大高校的基礎數學課程教授內容過于簡單,與經濟學結合不夠緊密,這就加大了學生學習該課程的難度。
1.2教學模式傳統
其一,課堂教學常以教師講授為主。由于《計量經濟學》課程存在大量的模型和公式,這種單一傳送知識的授課方式,會在短時間把教學內容強加給學生,從而增加了學生對知識理解難度。并且會讓課堂氣氛沉悶、學習熱情低、依賴性強,學生也難以理解,最終導致學習效果差。
其二,重理論輕實踐。受課時量的限制,教師在教學中主要針對重點理論知識所有側重的闡述說明,爭取在有限的時間內,以最有效的方式幫助學生掌握《計量經濟學》課程的重要理論知識。《計量經濟學》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專業核心課,需要學生掌握從選擇研究的經濟問題、構建模型、到利用經驗數據進行檢驗這些過程。因此,對本科生而言,要學會利用《計量經濟學》這門工具研究經濟行為和經濟現象,而不是只了解理論知識。
1.3考核方式不科學
大多數高校對《計量經濟學》考核,70%-80%的成績由期末考試成績決定,這種單一的考核方式主要是測試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難以測試出學生是否能將所學的理論知識應用于解決現實的經濟問題。在本科階段,《計量經濟學》課程的目標是定位在既能掌握其基本理論與方法,還要能構建理論模型,并利用經驗數據進行檢驗、修正,還要求對估計結果進行合理的經濟解釋,培養學生解決實際經濟問題的能力。而期末考試只能檢測學生對理論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并不能測試出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互聯網+”背景下《計量經濟學》教學優化路徑
基于《計量經濟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結合“互聯網+”的特性,本文從課程設置、教學方式和教學考核三個方面進行探討,有利于促進《計量經濟學》課程教學的優化,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2.1改善《計量經濟學》課程設置
首先,合理安排學時。自克萊因教授等世界著名經濟學家到北京舉辦《計量經濟學》講學班后,計量經濟學在我國開始普及并得到廣泛應用。李子奈(2005)提出本科階段至少要掌握單方程計量經濟模型、經典模型的基本應用,并適當引入現代經濟學的理論方法分析。在本科階段需要掌握計量經濟學的基本理論與方法,還要學會熟練運用經典的計量經濟模型,所學的內容較多。但是從調查的資料看,目前高?!队嬃拷洕鷮W》課時偏少,難以保證基本理論與方法的講授,更無暇顧其次,加強相關課程的銜接。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統計學等課程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數學建模、數據處理,而且還能有效增強學生的《計量經濟學》理論思維。沒有扎實的統計學和數學的基礎知識,對《計量經濟學》的理論、方法的掌握會很困難。目前,我國大多數高校經濟類的招生不分文理,相對而言,文科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需要花費更多的課時。因此,在《計量經濟學》課程學時無法達到理想數量時,應加強數理統計的教學,并在課程內結合經濟現象進行基礎的經濟數量分析,提升學生對經濟數據的理解和應用,增強分析經濟問題的能力,為《計量經濟學》打下夯實的基礎。
2.2教學形式的多樣化
利用“互聯網+”的信息優勢,讓學生能夠隨時隨地反復學習課程內容。在開課初期,教師針對導論和一元、多元線性回歸模型章節進行講授,讓學生掌握《計量經濟學》初級理論知識。然后利用智能手機、IPAD等移動終端開設“超星學習通”,將前沿的信息技術與課程進行整合,營造“互聯網+”的教學環境,讓課堂更加多樣化。具體每節課安排如下:首先,提前把每章的重要知識點、拓展學習材料以文檔、視頻等形式放在“學習通”上,讓學生課前自主預習;其次,課中學習討論,課堂上教師可利用專題和討論等方式,通過小組討論、小組發言、學生互評和教師點評四個環節,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將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最后,教師可利用“超星學習通”布置課后作業,針對任務點設置練習題和小測試,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針對不懂的知識點,學生可反復觀看視頻及學習材料,還可在“超星學習通”平臺上和教師實時互動,增加教師和學生互動時間,從而使得學生更有效率的完成測驗。
其次,還應優化實驗教學。課時量的限制使大多數高校重理論輕實踐,教師應當將《計量經濟學》理論內容與專業案例相結合,利用“互聯網+”的信息技術,建立線上案例教學庫,案例以我國經濟社會熱點問題為主,比如將熱議的話題轉為案例分析,將這些案例與每一章知識點緊密結合,并適當引導學生在案例的基礎上進行拓展。另外,教師采用啟發式教育形式,引導學生從選題開始,選擇學生自己感興趣的熱點問題,學生通過查閱文獻、實踐調查、收集數據、建立模型最終形成學術論文,讓學生真正利用《計量經濟學》的工具分析現實的經濟問題,將教學成果轉化為科研成果。
2.3完善考核評價機制
實施過程化多維考核制度?!盎ヂ摼W+”的教學模式一方面擴展學生的學習資源,另一方面增加學生課外自主學習的時間;教師可在課堂上隨機抽取學生進行提問或上機演示,根據學生課堂表現給分,避免搭便車現象。加大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考核,包括“超星學習通”上的學習、階段性實驗報告和課程論文,綜合考核學生對計量經濟學理論與時間相結合的能力。最終成績可設置成:平時表現(10%)+實驗報告(20%)+課程論文(20%)+期末成績(50%)。其中,平時表現包括“超星學習通”上課程視頻的學習、的小節作業以及簽到;實驗報告布置兩個綜合性的練習,讓學生自主選擇問題,建立理論模型、收集數據、估計模型、檢驗模型,完成建立經典模型和非經典模型的全過程;課程論文按學術論文的要求,考察學生利用計量經濟學的工具解決現實經濟問題,可采用師生互動評價法,學生自評(30%)+教師評價(30%)+同學互評(40%),從而強化學生學習過程的考核,充分反映學生學習效果。
【關鍵詞】SYSTAT;項目分析;經典測量理論
【中圖分類號】G420【文獻標識碼】A 【論文編號】1009―8097(2011)02―0077―04
一 引言
將現代信息技術運用于語言測試研究是當今測試研究的趨勢所在?;诂F代信息技術的教育測量統計軟件運用于外語教學及測試的研究在我國起步較晚,許多外語教師對其如何用于試卷質量分析還感到陌生。Microsoft Windows系統自帶的Excel軟件可以處理經典測量理論(Classical True Score Theory,簡稱CTT)中的項目分析(Brown,2005)[1]。除此以外,SPSS可能是外語教學和測試研究中使用最頻繁的統計軟件(劉寶權、席仲恩,2004)[2],但該軟件也只能完成經典測量理論中的相關統計任務。隨著項目反應理論(Item Response Theory,簡稱IRT)的發展,一些專業統計軟件如BILOG-MG,FACETS等被用于試卷分析中,與Excel,SPSS軟件相比,能夠呈現考生的答對概率和能力之間的關系,估算傳統意義上的項目難度、區分度,甚至考生答對題目的猜測概率。但是這些軟件蘊含晦澀難懂的數學和統計學原理,價格比較昂貴,普及程度較低。SYSTAT是一款集CTT和IRT為一身的統計分析軟件,界面友好,自學方便,但是目前在外語教學研究中的應用卻不多見。
語法詞匯是外語教學研究與實踐的一大重點?!陡咝S⒄Z專業四級考試大綱》(2004年版)(高校英語專業四級考試大綱修訂小組,2004)[3]提出通過語法詞匯題測試學生掌握詞匯、短語及基本語法概念的熟練程度。語法詞匯屬于語法能力及語法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培養學生的交際語言能力至關重要(Bachman,1990;Bachman & Palmer,1996)[4] [5]。《高校英語專業口試大綱》(高校英語專業四級口試大綱編寫小組,2005)[6]將語法和詞匯納入口語能力評價體系,足顯其重要性。英語專業四級考試(以下簡稱TEM4)已有近二十年的歷史,專門針對TEM4語法詞匯項目質量的相關研究卻不多見。
本文嘗試運用SYSTAT統計軟件分析TEM4語法詞匯質量,同時希望借助詳細的介紹,與更多的一線外語教師和研究者分享SYSTAT軟件在定量分析的應用功能,其目的在于讓現代信息技術更好地服務于外語教學與測試研究。
二 SYSTAT軟件概述
SYSTAT是統計學家T.省略/products/mystat)。MYSTAT12具有SYSTAT 12大部分的核心統計功能,常應用于本科和研究生初級階段的統計相關課程。本文探討將這一工具引入語言測試客觀題的質量控制環節,使外語教師和研究者都能了解并學會該軟件。
圖1顯示了 SYSTAT 的TESTAT(項目質量分析模塊)功能界面。數據的輸入準備大致和EXCEL、SPSS等一樣,不同之處在于,變量屬性的設定需點擊變量名,根據需要設定變量名的類型。圖1所示的Classical分析指CTT的項目難度、區分度和信度分析,Logistic分析指IRT的單參數和雙參數模型分析(彭康洲、李清華,2009)[7]。SYSTAT只適合以0,1計分(答對記為1,答錯記為0)的客觀題的項目分析。
目前,常見的試卷質量分析方法包括三類:CTT、概化理論(Generalizability Theory,簡稱GT)和IRT(Bachman,1990;漆書青、戴海崎、丁樹良,2002)[4][8]。從CTT的角度來講,試題的質量分析主要對其難度和區分度等指標做統計分析,測量誤差籠統,信度和效度單一,但目前使用仍較多。概化理論中,多種誤差來源可以在同一個分析中分別估計(楊志明、張雷,2003)[9]。IRT采用統計概率的量表化模型,將被試能力與項目難度定義在同一量表上,引進信息函數概念,處理信度問題的方法更為準確。目前的項目反應理論已從單維模型發展到多維模型。限于篇幅關系,本文著重介紹傳統的題目質量分析方法,項目反應理論的分析方法將另文講解。感興趣的讀者可參閱Henning(1987)[10],余嘉元(1992)[11],Brown(2005)[1],鄒申(2005)[12],彭康洲和李清華(2009)[7]。
三 TEM4語法詞匯題的質量分析
1 研究問題
本研究借助SYSTAT擬解決2個問題:(1)從CTT和IRT角度來講,2007年的TEM4語法詞匯題的難度和區分度如何?(2)考生能力分布如何?TESTAT所顯示的統計結果除了兩種測量理論所含的項目難度和區分度指標以外,還顯示不同能力水平上的考生人數,類似于傳統的各個分數段的人數比例,以及不同能力水平段上的考生答對題目的概率。第一個問題可以采用SPSS和SYSTAT來完成,但是第二問題只能采用SYSTAT來實現。為了檢驗語法詞匯項目是否考查一個維度的能力,我們需要進行探索性因子分析,若提取的一個因子能夠比其他因子更能解釋這個項目,則說明這個項目考查的能力是單維性的。
2 操作方法
本文旨在通過范例操作,詳解SYSTAT的試題質量分析功能,并非專門研究語法詞匯題的質量,所以從2007年TEM4考生中隨機抽取1%的樣本,共計2490個考生。SYSTAT的操作方法和SPSS一樣簡便,只需將所需統計的題目選中,添加到右邊的“測驗項目”(Test items)方框內,如圖2所示。
3 結果分析和討論
(1)語法詞匯項目的單維性檢驗
本研究采用該軟件多維方差分析模塊(Multivariate Analysis)的因子分析功能,使用反復迭代主軸模型(Iterated Principal Axis)的正交旋轉法。結果顯示,語法詞匯項目只有一個特征根值(eigenvalues)大于1,而且第一個因子的特征根值比第二個因子的特征根值大4倍以上(如表1所示),可以認為該項目考查單一的知識或能力,達到了出題者測試學生的語法詞匯能力的目的。
(2)語法詞匯項目的難度、區分度和信度
使用該軟件的Scale模塊,統計項目的Cronbach信度。結果顯示,依據現有的樣本(2490),語法詞匯項目的信度為.6479,比較理想。該項目的平均分為14.29分,標準差為4.16分,最高分為25分,最低分0分。統計結果同時還呈現了考生的原始分數和標準分數(Z分數),這樣便于對學生做選拔和排名(如表2所示)。和SYSTAT相比,SPSS軟件無法直接估算題目的標準分數。為便于了解考生整體的水平,該軟件還用柱形圖的形式呈現出各分數段的人數和累積百分比(如圖3),其中分數段參照15個標準分1(從-3.25~+3.25)。從圖3可以看出,語法知識掌握非常好的考生2(累積百分比為90.36及以上)不多,大約為24.37%(14.74%+6.35%+2.65%+0.64%),語法知識中等的考生約為16.75%,而58.88%的考生語法知識沒有掌握好。和SYSTAT相比,SPSS可以對成績做累積百分之比排列,但是不能像SYSTAT那樣從項目反應理論的角度將分數轉換成以0為平均分,1為標準差的標準分數。
該軟件詳細地呈現出每道題目和整個項目信度的關系,即題目的區分度(如表3所示)。如果去掉某道題目后,整個項目的信度反而提高,說明這道題目對整個項目的影響很大,不利于區分考生,其區分度較低,需要進一步改進。如前所述,語法詞匯項目的信度為.6479。這樣,2007年的語法詞匯項目有7道題目的區分度不甚理想(第58、63、66、71、75、76和78題),需要依據情況做修改。SYSTAT的這一功能在SPSS中也可以實現。
為了解區分度較差的題目的問題,該軟件提供了不同能力水平的考生在該題的分布情況(如圖4所示)??梢钥闯?,71題的難度非常大,只有3.5%的考生(Mean = 0.035)答對,無論哪種水平的考生,答對此題的機會都較少。和SYSTAT相比,SPSS無法實現這一功能,而SYSTAT非常直觀地呈現出試題區分度存在的問題。
又如,第58題,能力水平極低的考生(Z = -.250)答對此題的人數高達71.43%,而與此對應的能力水平極高的考生答對此題的人數卻為62.5%(如圖5所示),說明此題的區分度存在問題。
(3)試題質量的定性分析
有問題的題目需要從定性角度來分析問題的根源。定性分析通??梢越柚忌拇痤}過程,借助有聲思維發現問題,也可以直接分析題目本身,找出個中原因。本文就試著從試題本身來分析,限于篇幅,僅舉一例。
71. This sort of rude behavior in public hardly ________ a person in your position.
A. becomes B. fits
C. supports D. improves
此題給定的答案為A。圖5顯示語法能力最好的考生(Z = 2.5)中只有12.5%的能答對,而能力很差的考生(Z
四 結語
本研究僅從項目難度和區分度示范了SYSTAT對試題質量控制的作用,并且指出和SPSS的異同,沒有提及語法詞匯題的效度問題。雖然效度驗證較為復雜,但是題目的難度和區分度也會影響題目的效度。教師們掌握外語教學研究中新的統計軟件,就會多一種角度來審查試題的質量,提高命題質量,更加有助于診斷教學問題。測試和教學有著相輔相成的聯系,試題質量決定著教師了解學生語言能力的準確性,從而促進語言教學。
注:1標準分數是一個統計術語,它描述的是某一個分數在群體中所處的位置。在統計學中,標準分數的計算公式:Z=Xi-XS。公式中Xi表示某人實測成績,在統計學中稱為原始分;公式中的X和S表示標準化群體某個學科某次測驗的平均分和標準差。
2根據圖3所示,語法詞匯題得分的累計百分比在80%以上的考生屬于優秀,成績累計百分比位于70%-80%之間的考生屬于良好;累計百分比在60%以下的考生屬于差生。
參考文獻
[1] Brown, J.D. Testing in Language Programs: a Comprehensive Guide to English Language Assessment [M]. New York: McGraw-Hill, 2005.
[2] 劉寶權,席仲恩.SPSS在英語試卷統計分析中的應用[J]. 外語電化教學, 2004, (1): 63-65.
[3] 高校英語專業八級考試大綱修訂小組.高校英語專業八級考試大綱[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004.
[4] Bachman, L.F. Fundamental Considerations in Language Testing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0.
[5] Bachman, L.F., & A.S.Palmer. Language Testing in Practice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6.
[6] 高校英語專業四級口試大綱編寫小組. 高校英語專業四 級口語考試大綱[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005.
[7] 彭康洲,李清華.應用IRT模型分析TEM4聽力理解項目的質量[J].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 2009, (3): 49-56.
[8] 漆書青,戴海琦,丁樹良編著.現代教育與心理測量學原理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9] 楊志明,張雷.測評的概化理論及其應用[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2003.
[10] Henning, G. A Guide to Language Testing: Development, Evaluation, Research [M]. Rowley, Massachusetts: Newbury house. 1987.
[11] 余嘉元.項目反應理論及其運用[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1992.
[12] 鄒申.語言測試[M]. 上海: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005.
Application of SYSTAT to Language Testing Research
――A Case Study on Grammar and Vocabulary of TEM4
ZHANG Yan-li1 PENG Kang-zhou2
(1.College of International Cultural Exchange, Shangha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83, China;
2.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 Nanchong, Sichuan, 637009, China)
Abstract: SYSTAT boasts the statistical features of Classical True-Score Test Theory and Item Response Theory. This article intends to illustrate its function and operation by an empirical research in TEM4, hoping to be a good beginning of the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language testing research.
Keywords: SYSTAT; item analysis; classical true-score theory
根據生物統計學學科的發展特點,加強生物統計的實踐技能訓練和素質培訓對于幫助學生牢固掌握生物統計這門基礎工具以及今后參加科研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義。為培養該專業學生具有較強的實踐動手能力和科學研究素質,進行一系列的、創新性的課程體系改革和特色實驗體系的構建非常必要。中國計量學院生命科學學院教學團隊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總結構建了生物統計學科的“能力素質培訓”課程體系,經實踐發現,能夠較好地提高教學效果,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1生物統計學課程改革現狀
1.1生物統計學課程特點生物統計學的教學內容前后章節關系密切,環環相扣,層層深入,并且需要較好的概率論和數學基礎。同時,由于公式多、概念多、計算多,學生感到枯燥無味,難懂,而且部分統計概念容易混淆,比如:u分布和t布、標準差和標準誤等。學生對概念掌握的難度大,直接影響了學生對統計知識的掌握和運用,使得很多學生的計算結果是有偏差的。此外,統計分析方法多而且難,各種分析方法又有特定的適用范圍和使用特點,課程學時少,每章節的內容都講不透,使得學生一知半解,不會應用。
1.2生物統計學課程目前存在的問題因生物統計學課程的特點決定了其與其他課程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①拘泥于舊的教學模式,不能科學規劃該課程新形勢下的教學導向和編排,忽視試驗設計,只注重統計分析基本方法、基本原理;②教師對素質教育在課堂上的要求不清晰,自身知識結構和科研能力弱;③重課堂講授,少課外實訓,尤其是與科研活動相結合的實訓活動和統計分析;④對學生素質能力教育意識薄弱,教學環境營造意識缺乏。
2能力素質培養體系的設計
針對生物統計課程的特點以及對學生實際操作能力和素質的要求,中國計量學院生命科學學院經過多年實踐,對生物統計學課內教學學時(51學時)進行合理安排,并充分利用開放實驗室平臺,結合學校的開放實驗項目等,增加了課外綜合實訓(2周)的進程。將整個生物統計的課程教學分為3個階段(圖1):①理論教學階段,30學時,生物統計學基礎理論和方法的教學,給學生打好結實的統計學基本理論知識的基礎;②教學實驗階段,18學時,操作技能和相關統計軟件的教學與培訓,培養學生的統計分析能力;③綜合實訓階段,3學時+2周,結合專業知識的科研活動及統計分析,培養學生實際應用能力和科研能力。在進行基礎理論和方法-實驗操作技能-綜合實踐分析能力3個階段的學習和訓練的同時,注重學生或然性歸納推理思維和科學研究素質的教育。
3課程體系的實施
3.1教學團隊的組建為更好地實施能力素質培養體系,筆者整合資源,優勢互補,組建教學團隊,使生物統計學課程形成了一支素質優良,年齡、專業、學歷結構合理,理論知識和技能水平并重,思維活躍、團結合作、能適應專業發展需要的專業教師隊伍。在教學、實踐和科研等各方面都具有扎實的工作基礎。主要人員教學經驗豐富,注重對中青年教師的培養。4名成員分別畢業于浙江大學、上海大學、江南大學等著名學府,學緣結構合理。課程組配備主講教師2人,實踐環節教師2人,可以穩定、高水平地開設該課程。課程組教師嚴謹治學,愛崗敬業,無私奉獻,注重教書育人、言傳身教,甘于在教學第一線默默耕耘,具有強烈的事業心、責任感和團結協作精神,在生物統計學課程教學工作及研究生培養及科研工作中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3.2精選教學內容強化以“實際應用為導向”的知識點選擇原則,試驗設計和統計分析并重,強調試驗設計的重要性,擴大充實試驗設計方法的應用技術,如正交設計、趨勢面分析的設計等。對那些實際應用價值不大的章節,實行適當的合并和刪節。有機結合試驗設計與統計分析,注意統計分析對試驗設計的反饋作用。統計分析既是在試驗設計的基礎上進行,又對試驗設計具有反饋作用,而這些反饋信息將有助于提高試驗效率,更新試驗進程。注重案例講解,理論結合實踐。利用科研成果豐富教學內容,將教學與科研相結合,多講原理和方法的實踐應用案例,少講統計分析基本方法、基本原理的推導;多講試驗設計、統計分析結果的專業解釋和剖析反饋信息,少講統計分析計算過程。
選擇常用的統計軟件SAS和DPS,以及常用的且包含較多統計和數據分析功能的Excel軟件,結合統計教學的內容和各統計軟件的特點,制訂統計實驗教學的主要教學項目。實驗使用的數據資料為經典數據和最新的科研實驗數據,讓學生在對經典生物學相關規律(如遺傳學三大定律等)進行探討的同時跟蹤學科前沿,提高學生的操作能力和處理實際資料的能力,有利于學生掌握各種復雜的生物統計方法,也有利于拓展教學內容。
3.3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實行形式多樣的教學方式,提高教學效果。如,采用精講與泛講有機結合的啟發式教學,突出重點,分解難點,循序漸進,進行啟發式教學。比如,精講試驗設計和方差分析這兩大生物統計的核心內容,泛講顯著性測驗的基本原理這一難點,由于顯著性檢驗的基本思想貫穿在每一種統計方法之中,所以先概括性地介紹一下有關基礎內容,使學生對原理有一個輪廓性的了解,然后在隨后的教學內容里(如F測驗、Χ2測驗等章節)逐步加深講授,反復強調,使學生們能夠熟練使用。實行計算機結合傳統模式的互補教學方式,將有些章節制成圖文并茂的多媒體課件。利用傳統的教學手段(靠粉筆板書、陳列數據、書寫公式)在統計學公式的演算、推導方面的優點,加大使用計算機的頻率,這種傳統教學與多媒體教學相結合的方式,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盡可能多地講授相關的教學內容[3],使學生能夠輕松地解決實際問題,增強其自信心和使用生物統計學的愿望。同時,也借鑒滾動式教學方法[4],以解決教學內容連貫、學生復習時間少等問題。
3.4改革實驗教學理念利用計算機和統計軟件等先進教學手段進行實驗,有利于將學生從繁瑣的計算中解放出來,把注意力放到對問題的討論、分析和評價統計結論上去,而生命科學行業正需要“懂設計,會分析”的人才。因此,在實踐教學中,重點引導學生選擇合理的設計方法和正確的統計方法,正確理解統計結果的意義,掌握評價和分析這些數據的方法,將獲得的統計結論結合生物專業,去發展并闡述其內在規律。
建立綜合實訓體系。綜合實訓體系既要考慮學生的專業知識背景和實驗室條件,又要考慮不同知識的融會貫通,因此必須注重實訓項目設置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綜合鍛煉學生的研究能力和知識運用能力。綜合實訓過程:結合生命科學和生物計量等專業背景,給出3~5個選題方向,學生自由組隊(3~5人),在選題方向內確定選題,專題陳述選題依據、意義,教師指導修訂并確定選題;學生討論確定人員分工,查閱資料確定技術路線并開題,教師審核技術路線提出修改意見,最終確定實驗方案;組織實施實踐項目,總結實驗結果,以論文和PPT形式匯報實驗結果;教師綜合評定學生實驗成績。課內3學時主要用于實驗結果的匯報。
3.5科學合理的考核辦法有學者針對生物統計學課程公式、概念多的特點,提出“一紙式”考試方式[3],但仍是以期末考試成績為主要決定因素的終結式考核方法。本課程組改革傳統考試方法,采用平時成績(課堂表現+平時作業)、實驗報告成績、期末考試成績(開卷)和綜合實訓成績相結合的“全程評價、綜合評定”的考核方式。減小學生生記硬背的壓力,加大對學生靈活應用能力的考核??己朔椒ㄖ芯C合實訓的考核必須綜合考慮學生在綜合實訓各個環節的表現,根據學生查閱文獻、設計方案、實施實驗、論文總結和結果匯報等各環節,建立實驗室使用考查、學生評價和教師評價相結合的綜合評定方法。建立信息反饋機制,開通多種溝通途徑和平臺,課前、課內、課后實時反饋信息,及時調整和優化綜合實訓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