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中小企業稅務管理現狀
時間:2023-08-12 09:05:2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中小企業稅務管理現狀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中小企業,財會稅收,對策
中小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主體之一,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和復雜性,并為我國社會穩定和勞動力市場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然而,受到外部宏觀經濟形勢、傳統的經濟體制、技術含量低、資本匱乏和企業規模有限等因素的影響,很多中小企業在財會稅收管理方面都存在著較為嚴重的問題,并成為了制約中小企業發展的主要影響因素。
1、中小企業財會稅收管理的意義。第一,財會稅收管理有助于國家稅收制度的完善,對于中小企業財會稅收中出現的避稅、逃稅問題,國家稅收管理部門可以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不斷完善稅收管理制度以及稅收方面的法律法規。第二,財會稅收有助于中小企業管理水平的提高。財會稅收管理是以企業對自身經營管理清晰了解為基礎的,能夠對企業的資金運動過程進行清晰的反映,也是企業整個經營管理過程所必須貫徹的基本原則。企業經營決策的制定也應以財會稅收為基礎,因此,加強企業的財會稅收管理,有助于企業經營、籌資、投資過程的科學化和規范化,以及企業經濟效益的提高。第三,財會稅收管理有助于降低中小企業的稅務風險,防止企業因稅務問題而遭受經濟損失。財會稅收管理的主要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降低企業所面臨的潛在稅務風險,以及“稅務風險”所帶來的損失,從而有助于實現企業經濟利益的最大化。
2、中小企業財會稅收現狀
2.1中小企業并未充分重視財會稅收問題。很多中小企業并無專門的財會稅收管理人員,對于稅務問題的規劃管理也僅僅流于形式,并未真正開展有效的財會稅收管理。而且,很多企業對于財會稅收重要性的認識層次也較低,對于企業稅務籌劃缺乏戰略性的、整體的、長遠的考慮,在進行稅務籌劃和管理時,僅僅從企業經營管理的一個階段出發,只對生產經營管理過程中安排購銷活動、選擇會計方法和選擇經營規模等問題進行規劃,卻很少涉及新產品的設計開發、生產經營銜接段以及企業設立之前等階段的規劃[1]。
2.2忽視財會稅務風險。在中小企業的實際經營管理過程中,并非全部的財會稅收管理都能夠為企業帶來直接的經濟效益,一旦稅務管理出現漏洞,企業就會面臨較大的稅務風險。筆者通過對財會稅收失敗的中小企業進行調查分析發現,導致企業財會稅收失敗的主要原因包括:中小企業財會稅收信息不真實、企業稅務管理人員主觀判斷不合理、財會稅收管理造成的投資失敗、稅務機關與納稅人之間存在認識差異、企業稅務管理意識較弱等等[2]。
2.3 中小企業財會稅收管理不專業。企業財會稅收管理與會計、稅收等多方面知識都存在直接聯系,同時涉及中小企業經營管理的各個環節,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管理科學。現階段,這種適用于中小企業的“一專多能”的稅務管理人員數量較少,無法滿足中小企業日益增長的需要。所以,中小企業現有的財會稅務管理制度通常經不起稽查和推敲,企業的稅務籌劃方案經常被稅務管理部門,因而不僅需要補繳少繳的稅款,還需要繳納罰款或滯納金[3]。
3、中小企業財會稅收問題的應對措施
3.1強化中小企業財會稅收意識和風險規避意識
首先,樹立明確的稅務管理目標。中小企業通常缺乏明確的財會稅務管理目標,僅僅著眼于近期經濟利益,而選擇不交稅或是少繳稅,而這種行為實際上會對其長期發展造成不利影響。企業應從長期發展需要和戰略目標出發,制定長期的稅務管理目標,為企業的長期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的制度基礎。其次,奠定良好的會計核算基礎。若中小企業財會稅收制度不完整、不健全,就會導致會計信息失真,若以失真的會計信息為基礎進行企業財會稅收管理,則會增強企業的稅務風險。最后,加強企業與稅務機關之間的合作與溝通。各個中小企業應熟悉稅務征管的具體要求和特征,系統學習國家相關的稅務政策和宏觀調控政策,從而為企業財會稅收管理的合理性、規范性與合法性提供保證[4]。
3.2加強企業稅務管理人員的培養工作,加快稅務行業的發展。一方面,國家應制定實施促進稅務行業發展的相關政策。我國應在借鑒國外相關經驗的基礎上,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制定出《稅務師法》、《稅務法》,從而明確規定出稅務的法律責任、義務、權利、范圍、宗旨和性質等,將業務監督、后續教育、規章制度的制定、執業范圍、資格認定和資格考試等內容納入稅務管理體系之中,從而為稅務市場的良好、健康運行提供保證。另一方面,還應不斷加大對于稅務管理人員的培訓投入,為現有的稅務和會計管理人員提供培訓和教育機會,從而提高其執業能力[5]。
4總結
中小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為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然而,受到資金籌集能力、融資渠道單一、管理水平滯后、經濟規模較小等因素的限制,中小企業的長期可持續發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所以,從財會稅收方面入手,建立和實施規范、合理的財會稅收制度,能夠為中小企業的健康快速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蔡楚悅.現代中小企業財務管理的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J].中國商貿.2012,1(6):106--107
[2]金永龍.淺談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存在問題集解決對策[J].企業科技與發展.2007,1(14):45--46
[3]杜學錦.我國中小企業的稅收籌劃研究[J].江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12(1):9--10
[關鍵詞]內控;中小企業;稅務風險;中小企業管理
中小企業是我國數量最大、最具創新活力的企業群體,在促進我國經濟增長、增加財政稅收、緩解就業問題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為我國經濟社會的和諧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但是不容忽視的是,在許多中小企業管理過程中稅務風險已經成為一個不容回避的問題,由于中小企業大多規模小、發展時間短,企業內部管理控制機制建立往往不夠完善,對于稅務風險的防范和承受能力都比較差,而且大多中小企業通常在管理中不夠重視稅務風險管理,因而一旦稅務風險觸及稅收法律,必將給企業帶來重大損失。因此,本文結合中小企業的特點以及稅務風險管理的實際情況,對中小企業稅務風險產生原因從內部控制角度進行分析,并為加強中小企業稅務風險內部管理提出合理建議。
1稅務風險管理的定義及現實意義
企業稅務風險是指企業的涉稅行為因未能正確有效地遵守稅法規定,而導致企業未來利益的可能損失。企業稅務風險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方面是企業的納稅行為不符合稅收法律法規的規定,應納稅而未納稅、少納稅,從而面臨補稅、罰款、加收滯納金、刑罰處罰以及聲譽損害等風險;另一方面是企業經營行為適用稅法不準確,沒有用足有關優惠政策,多繳納了稅款,承擔了不必要的稅收負擔。相比第一種情況,第二種情況更為隱蔽。而企業稅務風險管理是企業在兼顧經營目標的前提下,通過系統、有效的管理,避免或減少其遭受法律制裁、財務損失、聲譽損害、承擔不必要的稅收負擔和機會成本的管理過程。①近年來,在國際經濟持續低迷,國內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經濟背景下,廣大中小企業經營困難重重,面臨市場競爭壓力增大、利潤空間縮小的現狀,在這種經濟形勢下中小企業稅務風險管理的重要性更是大為提高,中小企業只有通過稅務風險管理才能減少稅務風險,使企業損失最小化,保證生產經營環境的安全,促進企業決策的科學化、合理化,使中小企業經營目標得以順利實現。
2基于內控視角的我國中小企業稅務風險形成原因分析
現有研究認為中小企業稅務風險形成原因既有稅收立法制度不完善、稅收相關政策多變、稅收執法不夠規范等外部原因,也有企業稅務風險意識不強、缺乏稅務方面的內部控制體系、納稅專業水平不夠等內部原因,本文主要通過分析企業內部稅務風險產生的原因,將造成中小企業稅務風險的主要根源分為如下三項。
2.1中小企業管理層普遍缺乏稅務風險意識
在調查中發現,中小企業管理層普遍能夠意識到企業稅務風險的存在,但相較于稅務管理專家,甚至大企業的管理層,中小企業管理層普遍對稅務風險意識淡薄,往往低估企業所存在的重大稅務風險,對稅務風險管理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只有很少的中小企業管理層主張進行系統的稅務風險管理,而其他大部分管理者都是打算等到稅務風險暴露時再通過關系人脈來解決,消極守法意識嚴重。因而中小企業管理層通常沒有形成研究國家稅收相關政策和企業稅務風險的習慣,更無法在經營中對涉稅事項處理做到制度化、程序化和標準化,缺乏主動研究國家相關稅收法規政策及防范稅務風險的意識、動機和積極性。管理層對待稅務風險的這種態度在管理中表現為對企業稅務風險相對比較忽視,在企業日常經營管理中不重視對企業各部門人員稅務常識的普及,更不會將稅負成本的高低納入績效考核的內容中,因而在不知不覺間企業的稅務風險就形成了。
2.2稅務相關認識存在誤區
大多數中小企業普遍存在一個認識上的誤區,認為既然企業稅款是在財務部門核算時產生的,那么稅務風險必然就來自財務部門,而忽視對其他業務部門的稅務管理。而實際上企業的納稅義務產生在企業各個部門、各個生產環節中,而非產生于財務部門,企業在經營過程中的各項經營管理都對企業納稅產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例如,企業生產是企業經營生產的核心環節,企業生產過程中在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生質量方面往往都建立了相應的管理制度,但對企業的稅務風險管理則很少有中小企業設置專門的管理制度,以至于企業在生產過程中往往只考慮生產成本、產品質量,而不考慮在生產過程中因不同生產工藝和材料構成對企業稅負的影響,甚至出現為了降低企業生產成本,不惜以提高企業稅負為代價,無形中增加了企業稅負。又如在企業簽訂各類合同過程中,很多中小企業已經有意識聘請法律人士審核合同以規避法律風險,但很少有企業有意識在合同簽訂前請稅務人士審核合同以規避稅務風險,因為他們根本沒有認識到合同內容涉及的合同性質、交易價格和付款方式等因素都直接會對企業稅負造成影響,一旦處理不當就會增大企業稅務風 險。還有在企業對各部門、各環節的績效考核中,往往沒有對稅務費用因素的考核,例如對銷售部門大多只考核銷售量,那么銷售人員在開展營銷活動時,往往只考慮這一行為對銷售業績的影響,而不關注該行為對企業整體稅負的影響,而實際上不同的營銷模式和促銷方式的選擇都會給企業帶來不同的稅負,不當的營銷模式和促銷方式的選擇必然給企業帶來稅務風險。中小企業在各經營管理環節中如果忽視了稅務風險,必然直接導致企業稅務風險的產生,一旦處理不當,就可能給企業帶來慘痛的教訓。
2.3中小企業內部相關管理制度不完善
大多中小企業因為成立時間短、規模小,普遍存在管理制度體系不健全的問題。在企業日常經營管理中,大多存在財務管理混亂、責任不明確、財稅不分家的問題。由于對稅務管理專業性和重要性的認識不足,在組織設計中通常沒有設立專門的部門和崗位進行稅務風險管理,只是以財務管理代替稅務管理,而中小企業的財務人員通常素質較低、工作繁忙,認識不到稅務風險管理的重要性,因而無法在企業日常經營管理中合理評估生產、采購、銷售和籌資等環節稅務風險的大小,更談不到分析、評價和管理。而事實上,稅務管理要求較強的專業性和一定的經驗累積,尤其是稅務風險管理,只有專業的高素質人士投入相當的精力去識別、預測、評估、分析稅務風險,才能真正有效地開展稅務風險管理工作。另外,大多數中小企業目前尚未建立起有效的雙向溝通機制和完善的信息系統,因而在企業的生產經營過程中,上下級和平級溝通都存在一定的障礙,無法確保重要信息的正確傳遞和及時反饋,稅務風險管理相關措施和政策難以落實,稅務管理難度較大,企業稅務風險管理目標難以實現。
3加強中小企業稅務風險內部管理的建議
3.1建立包含稅務風險管理文化的企業文化
首先要求中小企業的主要負責人(通常是企業老板)重視企業稅務風險,認識到企業稅務風險發生對企業的危害性,理解企業稅務風險管理的重要性及對企業健康發展的意義。而在調查中也發現,經營時間較長的中小企業較經營時間較短的企業對稅收風險的認識提高一些,尤其是一些中小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已經在稅務問題上“吃過虧”,隨著經營年限的增加,很多中小企業管理層已經通過經營實踐認識到稅務風險的危害性。只有管理層真正重視稅務風險管理,才有可能在企業內部進行系統的稅務風險管理,營造良好的稅務管理氣氛,在制定企業經營目標時制定與企業相適應的稅務風險管理目標,在企業日常經濟管理中將稅務風險管理貫穿于企業的各個部門、各個生產環節中,對涉稅事項的處理做到制度化、程序化和標準化。要實現這樣的稅務管理目標,首先就是要將企業稅務管理目標傳達到企業各個部門和各層級,使企業全體員工都要充分認識到稅務風險管理的重要性及實現該目標對企業的重要意義,從而在工作中嚴格落實稅務風險管理的制度和措施。加強對與涉稅事項相關人員的稅務風險管理知識與技能的培訓,培養其形成研究國家稅收相關政策和企業稅務風險的習慣,同時在管理中要將稅負成本的高低納入績效考核的內容中,從制度上激勵其在各項工作計劃執行過程中,都要考慮對企業整體稅負的影響。
3.2建立高效的稅務風險管理組織
完善中小企業的治理結構,明確企業治理結構各層面的稅務風險管理責任。對于已經具有一定規模的中型企業,在組織設計中就要設立專門的稅務風險管理部門和崗位,賦予對應的權限和職責,負責整合管理企業的稅務風險,落實各項稅務風險管理制度,統籌管理各個業務部門的生產經營的涉稅事宜,尤其對于合同簽訂過程、生產營銷過程、籌資投資過程等重要的生產經營環節要特別注意防范稅務風險。對于小型企業和新辦企業,因企業規模較小,業務較為單一,企業涉稅相關事宜較少,沒必要設立專門的部門崗位進行稅務風險管理,更適宜外聘稅務人員擔任企業稅務顧問,對企業各項業務進行專項的稅務風險評估并隨時提供稅務咨詢幫助。
3.3構建中小企業信息溝通機制
為順利開展企業稅務風險管理,各中小企業必須結合自身特點,在經營中建立起迅捷高效的信息管理與溝通制度,構建企業稅務風險管理的信息溝通制度。首先,建立企業的稅務風險管理信息溝通制度,對企業相關的稅務風險管理信息溝通內容、方式、負責部門及人員、溝通流程等都要做出明確的制度規定,并依規定認真落實執行。其次,在企業內部設立內部信息反饋系統,各部門凡是在日常工作中涉及與購進、耗用、損失、銷售及庫存的有關日常生產經營情況,都要定時進行信息反饋,尤其與企業資產負債、重大計劃和決策等相關的稅務風險信息要按規定進行反饋。同時設立外部信息獲取系統,企業生產經營的各個部門在開展業務時,要經常與客戶、供應商、稅務機關及其他相關部門進行溝通交流,及時獲取稅務風險管理信息并按規定反饋。通過對內外涉稅信息的及時收集掌握,才能使企業在分析內部的生產經營活動時及時發現并應對稅務風險,并能使企業最大限度地享受稅收優惠政策,根據稅收政策變化及時調整經營策略,有效防范稅務風險的產生。綜上所述,中小企業內部產生稅務風險的原因很多,各企業只有針對自身特點,認真分析稅務風險的特性及產生的根源,才能探索出一套適合本企業的、切實可行的稅務風險管理方法和風險應對措施,從根源上對稅務風險進行控制與管理,保證企業生產經營環境的安全,推動企業穩健發展,實現企業的經營目標。
參考文獻:
[1]羅威.中小企業稅務風險管理研究[D].廣州:暨南大學,2012.
[2]彭喜陽.我國中小企業稅務風險及其管理研究[J].企業研究,2013(4):155-156.
稅收優惠是稅收分配活動固有的一種特殊的表現形式,是政府為了保證管理意向和目標的實現,在法定的范圍內,將本應繳入國家財政收入的稅款,以稅收減免、抵免、扣除、豁免等優惠形式,直接地讓渡給納稅人,以減輕納稅人的納稅負擔。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中小企業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在我國經濟中占據了重要的地位,但由于我國稅收法制等原因,我國的中小企業并不能有效地利用好這些稅收優惠,在實際納稅過程中,卻經常采取偷逃稅的方式。
一、我國中小企業的運用稅收優惠政策的現狀
近年來,我國中小企業取得空前發展,總體數量顯著增加,獲利能力明顯增強。調查表明,從2001年到2004年,中小企業的各項指標均實現了大跨度提高。其中,新增企業10萬余家,增長了61.05%;總資產規模也上升近六成,而工業增長值,產品銷售收入及利稅總額均翻了一番??傂∑髽I數量已占全國企業總量的99.3%、中國GDP的55.6%、工業新增產值的74.7%、社會銷售額的58.9%。由于中小企業在社會經濟中處于弱勢地位,中小企業并沒能獲得足夠的稅收優惠。
根據筆者從成都市武侯區國稅局獲得的數據顯示:成都市武侯區共有中小型開戶企業三萬多家,占該區開戶企業總數的80%。該區的三萬多戶中小企業2000年至2007年共申請稅收優惠397條。2006年至2007年有120家企業申請稅收優惠,新增或仍在享受稅收優惠的項目168條。從成都市武侯區內企業申請稅收優惠的情況來看,該區內的中小企業申請稅收優惠的比率較低。按全區三萬戶中小企業計算,全區申請稅收優惠企業的比率為0.4%。,其中生產性外商投資申請的稅收優惠57條,申請避孕藥品、廢舊物資回收、農業生產資料、飼料生產的低稅率優惠分別為14、5、34、10條,申請享受西部大開發稅收優惠共12條。
通過以上對我國中小企業各種稅收負擔及申請稅收優惠的數據分析。我們可以看出,我國中小企業申請稅收優惠的數量較低,不能有效地利用好國家的稅收優惠政策。
二、我國中小企業不能有效地利用好稅收優惠政策的原因分析
1、我國的中小企業財務制度不健全,財務人員素質差
目前,我國的中小企業由于一般都處在企業發展的初期,規模較小,財務制度不健全或不規范,給企業發展造成了一定的瓶頸,使得企業不能有效的利用好稅收優惠。不少中小企業會計賬目不清,信息失真,財務管理混亂;企業領導營私舞弊、行賄受賄的現象時有發生;企業設置賬外賬,弄虛作假,造成虛盈實虧或虛虧實盈等假象。
有些企業還沒有規范的帳務體系,不能每月根據企業的財務狀況向稅務機關提供有效的財務數據申報納稅,而只能由稅務機關根據企業的銷售收入等數據估定企業應納稅額。有些中小企業財務制度不健全,沒有聘請財務人員建立賬本,只能被稅務機關認定為小規模納稅人,承擔較重的稅負,更無從談及申請稅收優惠。
2、中小企業存在嚴重的信息不對稱,無法完全掌握國家的稅收政策
信息不對稱,是指在參與博弈的各方中間某些方擁有的信息,其他方并不擁有。稅收信息不對稱,就是指稅務機關掌握的經濟稅源信息和納稅人自身所掌握的經濟稅源信息存在差異。企業無法完全地了解國家的相關稅收信息、優惠政策,增加了企業申請稅收優惠的成本。
稅務機關和納稅人都是具有自身利益的相對獨立行為主體,有著各自具體的行為目標。企業作為被征稅主體,一般不會對我國復雜的稅收法規作全面的了解和掌握,特別是中小企業由于人力資源的有限對稅收法規地掌握相對較差。稅務機關對于稅收法規具有較強的掌握和了解,企業和稅務機關對于稅法和稅收優惠的掌握程度上就形成了信息不對稱。因此就需要稅務機關對企業進行稅收法規的全面培訓并且向企業提供相應的咨詢服務。但稅務機關作為自利主體,可以采取行政不作為行為,不向企業提供有關稅收優惠信息的服務,使得企業始終不能有效掌握這些稅收優惠,從而不能有效地行使這些稅收優惠。
3、我國目前的稅收法律體系不規范
我國是一個缺少法制傳統的國家,習慣上把“皇糧國稅”視為天經地義的事情,沒有納稅人權利保護的相關法律。在我國的稅收法律體系中,無論是在內容上還是在操作上都沒有充分滿足納稅人保護自身權利的需要?!稇椃ā分幸矝]有規定納稅人的權利,沒有專門的納稅人權利保護法案和宣言。
稅收母法的缺位。我國稅收法律多是國家稅務總局以稅收法規的形式頒布的,而沒有一本系統的稅收基本法。立法基本由非立法機關國家稅務總局執行,就造成了稅務機關自己制定的稅法自己執行。
由于在稅收立法行政行為上的問題,導致我國納稅人不能正常享受稅收權利。一方面,國家法律沒有為納稅人提供獲取納稅利益的法律基礎;另一方面,我國納稅人納稅意識淡薄,缺乏獲得正常納稅權利的意識,不能有效地申請并享受稅收優惠。
4、部分稅收優惠申請程序過于復雜
關鍵詞:中小企業;稅務風險;稅收籌劃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4)08-0261-02
一、前言
近年來,我國中小企業發展非常迅猛,整體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在國民經濟及社會發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別是在促進就業、科技創新方面,為國家做出了巨大貢獻。目前中國中小企業總數己占全國企業總數的99%以上,上繳的稅收占國家稅收總額的50%以上,提供了80%以上的城鎮就業崗位。另外,全國約有65%發明專利、75%以上的企業技術創新和80%以上的新產品開發都是由中小企業完成的,中小企業的生存發展已關系到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因此,關注與扶持中小企業的發展變得刻不容緩。但目前,中小企業的生存狀況并不樂觀,存在著稅負過重問題,實際稅負高于名義稅負。原因是目前我國企業稅收征收征管制度還存著一定的缺陷,中小企業享受不到增值稅抵扣或稅收優惠政策,“稅”在中小企業的經營成本中占據比較大的比重,如果中小企業不注重節稅,90%的中小企業無法生存。納稅是企業應盡的義務,如何在不違反法律、法規的前提下,合理地安排企業的經營達到合理的節稅,爭取利潤的最大化,受到中小企業的極大關注。
二、中小企業存在的稅務風險
不同行業面對的稅種不一樣,采取的避稅方式也不一樣,但大致可分為以下幾種:生產型企業、商業企業、進出口企業和服務企業等。下面就根據每個行業的特點來詳細分析各自存在的稅務風險。
2.1 生產型企業
生產型企業存在的稅務風險主要涉及增值稅和所得稅。
首先關于增值稅,其公式為:應納稅額=當期銷項稅額一當期進項稅額,銷項稅額=銷售額*稅率,即企業當期申報的銷項稅額減去當期進項稅額。其中,銷售收入是企業可掌控的,進項稅額是企業采購原材料時取得的進項發票,因生產型企業是將多項原材料組織生產,制造成新的產品出售,故其增值部分相對較復雜。企業想要少繳納增值稅,一般從銷售額和進項稅額做文章。關于銷售額,報稅銷售額控制到越少,企業所需承擔的增值稅越少,除非出于特殊目的如上市或騙取出口退稅外,絕大多數民營企業能少報稅盡量少報稅。關于進項稅額,可抵扣的進項稅額越多,意味著增值部分越少,企業所需承擔的增值稅越少。而進項稅額系供應商的銷項稅額,對于供應商而言,其愿意用優惠價格換取不開或少開增值稅發票,能不開增值稅發票最好,故實際中一般民營中小企業,其不愿意報稅的大部分原因是其較難取得增值稅進項發票,因此一些有技術優勢企業因增值空間較大而又不愿意承擔較高增值稅稅負的企業會找第三方代開發票,若其第三方是虛開發票的公司,則其發票無法通過稅務局認證,反而得不償失。
所得稅方面企業若能將報稅收入降低,基本能實現將盈利狀態調整為虧損或微利,則可不繳或少繳納所得稅。
故生產型企業一般會存在漏報收入、代開發票的稅務風險,此類情況屬于高風險的稅務風險。對于生產型企業而言,企業的生產制造過程是無法造假的,銷售規模與場地面積和員工人數正相關關系,稅務機關有相應的行業比對數據,較容易通過現場大概了解企業的銷售規模。另購買進項發票較容易出現買到虛假發票,這樣不僅要全額補稅,還面臨巨額罰款,對于中小企業而言,基本無法承擔。
2.2 商業企業
商業企業,指的是從事貨物批發或零售的企業,業務相對簡單,只是商品的買和賣的過程。其涉及到的主要也是增值稅和所得稅,部分因商品性質或涉及到消費稅。
商業企業一般有比較明顯的特征,即“傍大款”,或者作為較知名產品的商,或者給大型商超供應各類產品。在此情況下,絕大多數增值稅銷項票和進項票是不匹配的。若其上游為知名品牌企業,則其進項票是充足的,其客戶要求全開票的幾率較小,則其較容易少報稅,但主管稅務部門較容易通過其進項票來反推其銷售規模。若其下游為大型商超,則收入基本要足額開票,而其供應商會以讓利的形式不開具增值稅發票,此類企業銷項較難匹配,意味著其要承擔較高比例的增值稅稅負,企業會考慮從其他途徑來匹配進項票,或采取其他方式來增加銷售中的現金交易。
商業企業一般利潤空間較低,且本身銷售中會存在較多的現金交易,故所得稅方面相對較好調配。
2.3 進出口企業
以深圳為例,深圳屬于外向型經濟,2013年外貿進出口、出口和進口規模分別達到5373.59億美元、3057.18億美元和2316.41億美元,均創歷史新高。進出口居全國大中城市首位。中小企業或多或少會有進出口業務,進出口涉及到免稅和出口退稅,毗鄰自由貿易港香港,進出口企業涉及到的稅務風險程度更高。
許多核心產品主要依賴于進口,深圳許多中小企業會通過在香港設公司采購,然后通過其他非正常渠道回到深圳組織生產。許多出口企業會通過關聯企業來避稅或者騙稅,公司實際控制人在香港設立公司,以香港公司名義接單。若出口產品無退稅或退稅率低,則與香港公司以較低價格報關出口,超出出口單價部分滯留在香港,再以地下錢莊等方式回流到內地企業,內地企業報稅銷售收入遠低于實際銷售收入,進而實現少繳納增值稅和所得稅;若出口產品退稅率較高,則與香港公司以較高價格報關出口,來獲取較高的出口退稅。
2.4 服務型企業
服務型企業主要集中在物流企業,故本文服務型企業中的稅務風險主要針對物流企業來闡述。物流企業主要從事服務和運輸、倉儲等業務,同時涉及交通運輸業和服務業。廣東省從2012年11月開始推行“營改增”,物流行業已由原來的營業稅改為繳納增值稅。物流企業因實際經營中涉及到的如司機工資、過路費和油費等現金支出較多,同時此次營改增未將占其運營成本三成左右的過路費納入可抵扣項,則其更有少報收入以少繳稅的驅動。該類企業的風險主要體現在營業稅、增值稅和所得稅三方面。部分未改增值稅的業務收入仍要繳納營業稅,而營業稅是基于營業額來征收的,增值稅和所得稅則存在和生產類企業一樣的稅務風險,結果就是少報收入,少報稅。
三、中小企業存在稅務風險原因分析
3.1 企業稅負過重
對于中國宏觀稅務的度量有以下幾個口徑:一是預算內稅收占GDP的比重,2012年中國預算內稅收收入超過10萬億元,占GDP的比重約為19.3%;二是財政收入占GDP的比重,2012年財政收入接近12萬億元,占GDP的比重約為23.1%;三是政府總收入占GDP的比重,2012年政府總收入為14.5萬億元,約占GDP的28%。雖然整體宏觀稅負水平相對于發達國家并不算高,但和與地域和人均GDP相近的國家比較,中國的宏觀稅負水平則明顯偏高。如此之高的稅負對于中小企業而言是不能承受之重。
3.2 缺乏正確的納稅意識
目前一些中小企業,片面追求利潤最大化,對稅法不了解,主觀隱瞞收入,同時對財務人員不重視或不信任,也不愿意借助專業人員的專業知識進行優化企業自身的財務狀況,使得對稅務管理的工作水平不高,工作效率低下,導致較多稅務問題,這種情況在中小企業的管理中表現得尤為突出。
3.3 不規范的市場環境
單個企業不可能獨立開展業務,必然會和供應商、客戶上下游企業之間發生業務往來,形成企業發展的市場環境,市場環境中的涉稅事項是否規范會直接影響到企業風險的大小,虛開發票、不開發票和代開發票,這些不規范的發票行為會直接助長并連帶其他企業的稅務風險。四、如何有效防范稅務風險
4.1 提高企業的風險意識和發展意識
目前某些地方政府仍采取放水養魚政策,對于中小企業的納稅情況,稅務主管部門基本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對于企業而言,可能不了解稅務風險的嚴重性。稅務風險是因企業的涉稅行為未能正確有效的遵守稅法規定,而導致企業未來利益的可能損失,如果已存在的稅務風險不能減少或消除,企業的稅務的風險意識得不到發展,企業的發展將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故企業只有做未來的發展規劃,合理避稅,樹立牢固的稅務風險意識和發展意識,才能不斷提升公司的對外形象,保持企業的長期穩定發展。
4.2 提升企業的財務管理和稅務籌劃水平
中小企業財務管理水平整體偏弱,很多企業甚至無專職的財務人員和稅務專員,對財務管理和稅務籌劃工作完全不重視。對于此類情況,建議從企業基本制度規范著手,建立健全財務會計核算機制,設立專門的稅務專員,正確計算、申報和繳納稅款,加強與稅務專管員的溝通和協調,主動學習和及時了解稅務相關知識和國家稅收政策動向,降低企業的稅務風險,提升財務管理和稅務籌劃水平,減少企業不必要的損失。
4.3 利用優惠政策來降低企業的稅負
當前國家和地方政府均出臺了很多扶持中小企業的優惠政策,以免稅、財政資助、補貼等各種方式體現,但各種補貼在申請資料中均注明需要企業提供近兩年及最近一期的財務報表和過去兩年的納稅證明,企業能否申請到補貼均與企業的納稅情況息息相關。而現實中由于信息不對稱,政府的宣傳力度有限,中小企業對政府政策不太關心,存在著認為拿政府補貼政策既耗費人力物力財力,又毫無結果的認識誤區。因此我們可通過積極向企業宣傳政府的扶持政策,讓企業盡可能照章納稅,然后通過獲得政府補貼來減低稅負以減少稅務風險。
4.3.1 免稅和減稅政策
一些發達地區新設高新技術企業有“兩免三減”稅收優惠政策,而本身是高新技術企業還是執行15%的所得稅稅率。因此建議有一定技術含量的企業重視產品和技術研發,積極申請為高新技術企業。
另外,雙軟件企業享受增值稅超過3%即征即退優惠政策,主營產品中包含軟件的企業可申請為雙軟件企業或者新成立@雙軟件企業,將軟件產品和硬件產品分開銷售,并獨立報稅,則可實現增值稅的節稅。
出口型企業則可詳細了解國家的出口退稅政策,出口型企業出口產品絕大多數屬于政府鼓勵出口產品,如許多電子產品能享受17%退稅率,企業可通過熟悉免抵退稅政策和流程來實現已承擔增值稅的全額退還。
4.3.2 財政資助政策
2012年廣東省人民政府出臺了《2012年扶持中小微企業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主要從財政資金引導、落實針對中小微企業的各項稅收優惠和稅費減免、加大融資支持力度、強化公共服務等方面幫扶中小微企業,其中涉及稅收優惠和稅收減免的內容有24項,主要包括:對符合相關條件的小型微利企業減按20%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對年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6萬元的小型微利企業,其所得減按50%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按20%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被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的中小企業,減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對中小企業的技術轉讓所得,在一個納稅年度內不超過500萬元的部分,免征企業所得稅;超過500萬元的部分,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等,多管齊下助力中小微企業發展。
2013年11月廣東省人民政府又出臺了《關于進一步扶持中小微企業發展和民營企業做大做強的意見》,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的扶持力度,對減免征稅的又提出一些新的優惠政策。包括自2013年8月1日起,對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中月銷售額不超過2萬元的企業或非企業性單位,暫免征收增值稅;對營業稅納稅人中月銷售額不超過2萬元的企業或非企業性單位,暫免征收營業稅。對從事蔬菜批發、零售的納稅人銷售的蔬菜免征增值稅;對從事農產品批發、零售的納稅人銷售的部分鮮活肉蛋產品免征增值稅等。
六、結束語
盈利是企業經營的目標,納稅是企業應盡的義務。企業的發展壯大,盈利創收伴隨著各種各樣的稅務風險。對于中小企業而言,認識當前客觀環境中存在的稅務風險,以此針對性的防范風險,強化內部經營管理,提升財稅管理水平,關注國家法律法規和行業政策動向,利用專業知識和政策指引依法合理避稅,才是企業長期穩定發展之道。
參考文獻:
[1]鞠崗.基于民營中小企業稅負情況的調研[J].稅收與稅務,2012(22):31-33.
[2]曉舟.解析中小企業“稅負之痛”―稅收之痛[J].西部大開發,2011(1)38-41.
[關鍵詞]中小企業 稅收政策 增值稅 所得稅
目前,中小企業已成為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由于中小企業的先天弱勢,就必須要政府給予稅收政策扶持。中國自1994年實施分稅制改革以來,先后出臺了諸多中小企業發展的稅收政策,有效促進了中小企業的發展。但是我國中小企業發展的稅收政策還存在很多問題。為進一步促進中小企業的發展,就必須要完善中小企業發展的稅收政策。
一、我國中小企業稅收政策的現狀
1.增值稅相關優惠政策。自2009年1月1日起,我國增值稅開始由生產型向消費型轉型。這種轉型有利于減輕中小企業的負擔:一是擴大增值稅的抵扣范圍。新的增值稅規定固定資產可以當期抵扣進項稅額,這會大大減輕中小企業的負擔;二是降低小規模納稅人稅率。將原來6%、4%兩檔稅率統一降為3%;三是加大稅收優惠力度。新增值稅規定,銷售貨物月銷售額3000元~10000元的,應稅勞務為月銷售額2000元~6000元,低于這個標準的小企業可以免征增值稅。
2.企業所得稅相關優惠政策。我國于2008年1月1日起開始實施新的所得稅法。新的所得稅法也為中小企業提供了較大的優惠,具體措施包括:一是將所得稅稅率統一為25%,改變了內外資企業區別征稅的狀況;二是統一各項支出的扣除標準,對企業人員工資提高了稅前扣除限額;三是提高捐贈支出的稅前扣除標準等,大大地減輕了中小企業的負擔;三是提供了“三免三減半”的稅收優惠。
3.營業稅相關優惠政策。在提高起征點方面,個人按期繳納營業稅的起征點為月營業額為1000元~5000元;按次納稅的起征點為每次(日)營業額為100元。在稅收優惠方面,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創辦新中小企業,從事社區居民服務業的可以3年內免征營業稅、個人所得稅、城市維護建設稅及教育費附加。在營業稅改征增值稅方面,對小規模納稅人企業而言,營改增后稅率從營業稅的5%調整到增值稅的3%。這也將大大減輕中小企業的稅收負擔。
二、我國中小企業稅收政策存在的問題
1.增值稅稅制存在缺陷。一是目前增值稅只允許增值稅納稅人扣除購進與生產和經營有關的固定資產的進項稅額,無法將交通運輸業、服務業、房地產業等納入到此項優惠之中。二是增值稅法將增值稅劃分為一般納稅人和小規模納稅人,并且小規模納稅人不能抵扣進項稅額。三是小規模納稅人不具有使用增值稅專用發票的資格導致很多一般納稅人不愿意與小規模納稅人交易,不利于中小企業的稅收減負。
2.企業所得稅稅制存在缺陷。雖然我國新的企業所得稅法降低了企業所得稅稅率,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企業負擔,促進了我國產業結構的優化。但是,中國企業所得稅的稅負還是偏高的。尤其是對比西方發達國家10%~25%的企業所得稅稅率,企業的稅負還是比較重。這樣也不利于中小企業的發展壯大。另外,我國所得稅稅率也沒有考慮到中國企業的地區差異以及行業差異。
3.稅收優惠政策體系不健全。一是稅收優惠政策比較單一。我國中小企業稅收優惠政策主要包括稅率優惠和減免稅兩種,方式還比較單一,不太適應越來越復雜的中小企業。二是享受稅收優惠的認定條件比較高,導致很多中小企業最終無法享受到稅收優惠。三是我國的稅收征管制度存在不足。一方面是國稅與地稅的分設增加了中小企業納稅成本。另一方面現有的稅款征收方式也給中小企業造成了不同的稅收負擔。
4.納稅服務體系不完善。一是納稅服務的法律體系還沒有建立起來。目前納稅服務的法律依據主要是新征管法,還缺乏專門的法律體系,中小企業的權益還缺乏有效的保障。二是稅務部門對中小企業錯誤認識。在實際中,稅務機關往往會在思想上假定中小企業會偷稅、漏稅,從而無法為中小企業提供優質的納稅服務。三是納稅服務內容不足。現有的納稅服務還僅僅停留在制度層面,并沒有得到很好的落實。
三、完善我國中小企業稅收政策的對策
1.完善中小企業發展稅制體系。一是要建立中小企業發展的稅收政策體系,扶持中小企業的發展。二是要調整和完善中小企業增值稅稅制,包括減輕小規模納稅人的稅收負擔、針對不同地區和行業的中小企業實施定率和定額納稅等。還要,同等對待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和小規模納稅人,促進兩者稅負的公平。三是要從準予稅前列支符合規定的借款利息、縮短中小企業固定資產折舊年限等完善所得稅稅制。
2.完善中小企業稅收優惠政策。一是要完善中小企業直接稅收優惠政策,即直接降低中小企業所得稅稅率或者提高中小企業應納稅所得額,鼓勵和扶持創辦中小企業。二是要完善中小企業間接稅收優惠政策,比如對具有發展潛力的中小企業免征所得稅,還比如允許中小企業實施固定資產加速折舊,再比如鼓勵中小企業將所得利潤進行再投資等,減輕中小企業稅負,促進中小企業發展。
3.健全中小企業稅收征管制度。一是要消除中小企業稅收歧視政策,以發展的眼光給中小企業有力的政策支持,為中小企業的發展創造良好的市場環境。二是要改革我國目前的稅收征管模式,要提高稅收征管效率,降低中小企業納稅成本。要改變國稅和地稅兩個稅務部門的存在,減少多頭管理中小企業稅收的問題。另外,還需要加大稅務稽查力度,促進稅法真正落到實處。
4.完善中小企業納稅服務體系。一是要樹立正確的納稅服務理念。稅務機關要將中小企業納稅人作為“客戶”,并提供優質的服務。二是要加大納稅服務手段和方式的創新力度。稅務部門需要加強與銀行、工商等部門的聯網,實現信息共享,更好地為納稅人做好服務。三是要加強稅務人員的培訓與考核,培養一支高素質的稅務服務隊伍。
參考文獻:
[關鍵詞]中小企業 納稅籌劃 對策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時代的到來,我國中小企業不僅擁有更多的機遇,而且面臨更大的挑戰和生存壓力。企業要發展,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就必須盡量減少成本擴大收益,達到自身利益最大化,由于納稅金額是成本的一部分,這就產生了如何納稅更利于企業發展的問題,即納稅籌劃問題。因此,隨著與國際經濟逐漸接軌,我國越來越多的企業認識到納稅籌劃對企業經營決策和發展的重要性。尤其對于中小企業來說,納稅籌劃往往是一個難題,他們不知道如何通過合理合法的納稅籌劃,達到企業利益最大化。其實,納稅籌劃如一層窗戶紙,捅開了便能夠應用自如。
一、中小企業納稅籌劃的文獻綜述
納稅籌劃是一門涉及稅法學、會計學、財務管理學等多門學科知識的新興現代邊緣學科。納稅籌劃一詞在西方國家幾乎是家喻戶曉,已發展融合成公司的經營活動,有關的論著和文章也比比皆是。
美國南加州W?B?梅格斯博士在與別人合著的、已發行多版的《會計學》中說道:“人們合理而又合法地安排自己的經營活動,使之繳納可能最低的稅收。他們使用的方法可稱之為納稅籌劃……少繳稅和遞延繳納稅收是納稅籌劃的目標所在。”另外他還說:“在納稅發生之前,有系統地對企業經營或投資行為做出事先安排,以達到盡量地少繳所得稅,這個過程就是納稅籌劃?!?/p>
可見,西方國家對納稅籌劃的研究起步較早,納稅籌劃理論已相當成熟,并在實踐中得以廣泛應用。并且,近年來,隨著稅收的國際化,西方國家對納稅籌劃的研究已從本國擴大到全球范圍,國際納稅籌劃成為各國高度關注的熱點領域。而在我國,盡管目前有關納稅籌劃的專著已不少見,但整體上系統地對納稅籌劃的理論和務實的探討還比較缺乏,納稅籌劃的市場化程度也較低,還沒有形成健康良性的運行機制。因此,總的說來,我國納稅籌
劃從理論到實踐均處于起步階段。
二、中小企業及納稅籌劃的涵義
1.中小企業的界定
眾所周知,中小企業是針對大企業而言的,但究竟什么是中小企業,以怎樣的標準來劃分,則是一件十分困難和復雜的事情。以下是我國對中小企業的劃分標準:
2003年3月,國家經貿委、國家計委、財政部、國家統計局研究制訂出臺了《中小企業標準暫行規定》,《中小企業標準暫行規定》中的中小企業標準根據企業職工人數、銷售額、資產總額等指標,結合行業特點制定。本規定適用于工業,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其中,工業包括采礦業、制造業、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本標準以外其他行業的中小企業標準另行制定。以工業為例,中小型企業須符合以下條件:職工人數2000人以下,或銷售額30000萬元以下,或資產總額為40000萬元以下。其中,中型企業須同時滿足職工人數300人及以上,銷售額3000萬元及以上,資產總額4000萬元及以上;其余為小型企業。
2.納稅籌劃的概念
對“納稅籌劃”概念的定義,目前尚難以從詞典和教科書中找出很權威或者很全面的解釋,但我們可以從專家學者們的論述中加以概括。
納稅籌劃是指在納稅行為發生之前,在不違反法律、法規的前提下,通過對納稅主體的經營活動或投資、籌資行為等涉稅事項作出事先安排,以達到少繳稅和遞延繳納目標一系列謀劃活動。廣義的納稅籌劃包括避稅、節稅、稅負轉嫁等活動。它具有以下幾方面的特征:合法性、籌劃性、目的性、地域性、時間性、專業性。
三、中小企業納稅籌劃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
中小企業從事生產經營活動,依法納稅是其應盡的義務,同時,依法進行納稅籌劃也是其應享有的權利。那么,中小企業如何進行納稅籌劃,納稅籌劃在實踐中的應用情況又如何呢?為了弄清此類問題,下面是我對中小企業納稅籌劃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所做的總結。
1.納稅籌劃與偷稅、漏稅混為一談
納稅籌劃采取的是合法或非違法的手段,它與偷稅、漏稅、逃稅等違法行為有著本質的區別。納稅人在發生納稅義務后,理應按照稅法的規定及時、足額地繳納稅款,任何違反法律規定,故意不納、少納或推遲繳納稅款的行為都是違法的,必將受到處罰。
2.中小企業進行納稅籌劃的風險比較大
納稅籌劃的風險主要來自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由于稅收政策不穩定導致的風險。頻繁變化的稅收政策在給納稅人提供納稅籌劃空間的同時,也給其帶來風險。二是稅務行政執法不規范導致的風險。稅務行政執法不規范的現象在全國許多地方均有發生。三是納稅人對稅收政策理解不準確、不全面導致的風險。此外,國家發現稅收政策的漏洞時,有權適時做出調整。
3.稅法、準則未得到嚴格執行
中小企業天生底子薄,無法與大企業競爭,偷稅、漏稅成了部分中小企業求生的一個重要手段。部分稅務機關只注重稅款的查補而輕于處罰,導致一部分企業認為偷、逃稅款即便被查處了也有利可圖。同時,少數稅務機關以組織收入為中心,稅務執法人員擁有過大的稅收執法裁量權,導致部分稅務執法人員與納稅人之間協調的余地很大。
四、中小企業納稅籌劃的建議和對策
1.提高企業有關人員的素質
通過以上分析可知,我國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納稅籌劃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這個問題解決的最基本的途徑就是提高企業人員特別是管理者、會計人員的素質,企業可以通過外出學習、自己培訓等形式提高這些人員的素質,使企業的有關人員消除對納稅籌劃認識上的誤區,不要把納稅籌劃與偷稅、漏稅混為一談,要使他們充分掌握稅收方面的相關知識,以便進行合理合法的納稅籌劃。
2.中小企業應該熟悉納稅籌劃的方法及如何運用
2.1充分利用國家法律、法規規定的稅收優惠政策,合理進行納稅籌劃主要發達國家對中小企業的稅收都采取了一定的鼓勵措施和優惠政策,我國也不例外。我國對中小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1稅率優惠。為照顧中小型、低利潤的企業,國家確定了兩檔照顧性稅率,即:對年應納稅所得額在3萬元(含3萬元)以下的企業,暫減按18%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對年應納稅所得額在10萬元(含10萬元)以下至3萬元的企業,暫減按27%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因此,中小企業只要充分利用此項優惠政策,合理進行納稅籌劃,就可以減輕自己的納稅負擔,實現稅后利益最大化。
2.1.2起征點優惠。我國稅法規定對個體戶每月銷售收入或服務收入達不到規定起征點的,可免于征收營業稅和增值稅。因此經營規模較小(收入額在起征點上下)的納稅人可以盡可能通過合法形式使其收入額在起征點以下,以便達到避稅的目的。
2.2中小企業可以從企業組織形式入手,合理進行納稅籌劃
在現行的稅收制度下,不一樣的企業組織形式,享受不一樣的稅收待遇。因此,中小企業必須選擇適合自己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輕稅收負擔的組織形式。
2.3中小企業招收企業員工的納稅籌劃
我國現階段對失業人員創立的中小企業和當年吸納失業人員達到國家比例的中小企業,安置殘疾人員達到國家規定比例的中小企業,在一定期限內減征、免征所得稅,實行稅收優惠。
3.中小企業進行納稅籌劃時風險的防范
3.1樹立稅收籌劃的風險意識,立足于事先防范。進行稅收籌劃的中小企業首先要樹立稅收籌劃的風險意識,在進行稅收籌劃過程中,要注意相關政策的綜合運用,從多方位、多視角對所籌劃的項目的合法性、合理性和企業的綜合效益進行充分論證,隨時隨地注意稅收籌劃的風險防范。
3.2中小企業要從一開始就規范運作,要有納稅觀念。這樣既能盡早地進行納稅籌劃,也能避免不規范運作可能帶來的風險,因為隨著國家稅收征管體系的完善,企業為不規范的納稅行為付出的成本將會越來越大。
4.研究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正視企業稅收籌劃環境
稅收籌劃是一個系統工程,是多部門配合的結果。要因時、因勢、因地制宜地制定適合本企業特點的稅收籌劃措施,并加以系統化,這樣才有效果。否則,零散地使用稅收籌劃個別措施雖能解決部分問題,但會顧此失彼,增加稅收籌劃成本。要切實保證稅收籌劃的適應性、綜合性。
參 考 文 獻
[1]張菡.新時期我國中小企業納稅籌劃之探討[J].商場現代化,2005(1).
[2]林立清.黃光陽.中小企業納稅籌劃的現狀分析[J].財會月刊,2005(8).
[3]王登梅.淺談中小企業的稅收籌劃[J].內蒙古煤炭經濟,2004(3)
[4]財政部注冊會計師考試委員會.稅法[S].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關鍵詞:中小企業 財務現代化 陽江市
014年中國宏觀經濟增速下滑,當前正處在由高速增長到中速增長的轉換期,國內原材料和人工成本不斷上漲,社會競爭逐漸加劇,同時國際經濟復蘇緩慢,導致中小企業經營難度不斷增加、盈利能力逐漸下降。根據賽迪智庫對2015年中國中小企業發展的分析,中小企業經濟活躍度呈現降低趨勢,中小企業增長動力不足,轉型升級任重道遠。
國家近年來大力發展民營經濟特別是支持中小型企業的發展,為此先后出臺過多項優惠扶持政策。例如,國家發改委等12個部門聯合下發的《關于支持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若干政策的通知》(發改企業[2007]2797號),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小型微利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有關問題的通知》(財稅[2014]34號)等。國家制定的一系列政策在經濟層面對中小企業發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除了外部因素外,中小企業的發展應該更需要自身經營能力的不斷提升,其中財務水平現代化已經成為中小企業轉型升級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很多中小企業逐漸重視品牌建設、產品技術、渠道建設等,很多具備國內外技術專利的中小企業有意申請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一些品牌意識較強的企業希望樹立中國名牌商標甚至世界名牌商標,一些經濟規模擴大的企業希望建立更加完善的內部控制體系,這些無不與企業良好的財務系統有關聯。中小企業在申請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和名牌商標時都要求具有良好的財務指標,在企業經濟規模擴大時更加需要良好的財務系統作為支撐,但在實際工作中很多中小企業由于沒有預見或忽視財務系統的重要性,從而影響了未來發展。
一、陽江市中小企業的特點
陽江市是廣東省西部沿海的一個年輕有活力的地級市,擁有豐富的五金刀剪文化,是全國最大的刀剪生產和出口基地,同時陽江市擁有豐富的海洋漁業和海洋旅游資源。陽江市民營經濟高度發達,2014年陽江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 168.55億元,其全市民營企業生產總值占GDP比重預計達70%左右,近年來陽江市民營經濟總量年均增長15%以上,民營經濟已成為陽江市最具生機和活力的經濟增長點之一,其中中小企業又是陽江市民營經濟的主體。陽江市中小企業的健康穩定發展,對陽江市的經濟和社會發展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目前,中小企業主要存在三種類型,一是依附于大企業而發展的中小企業,以大企業為龍頭,形成產業集群,為大企業提供配套服務,有利于各類企業發揮自身優勢,實現各自優勢互補和資源優化配置,提升產業整體競爭力。二是遵循市場引導的中小企業,其市場敏銳度較高,主要以傳統制造業、勞動密集型和外向型企業為主,企業的生產技術相對落后,單個企業的資金規模有限,技術和管理人才缺乏,品牌意識不強,主要依靠低勞動力成本。企業以家族管理為主,投資決策具有隨意性,缺乏有效的內部監控和制約。三是科技型中小企業,以技術創新、創業型企業為主,具有巨大科技前景或市場發展前途,依靠知識、設備、技術、資金投入,存在較大發展風險。目前陽江市的中小企業主要是第二類企業,以傳統制造業、勞動密集型和外向型企業為主,行業主要分布在批發零售業、制造業、住宿餐飲業、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而一些高端服務業如金融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等行業民營企業占的比重很小,其主要特點是經濟規模普遍偏小、工藝水平較低、產品技術含量較低、制造業偏向傳統高耗能高污染行業、人才素質不高、組織管理水平欠缺等。
二、陽江市中小企業財務建設現狀分析
通過調研陽江市四十多家中小企業的財務狀況,選取會計信息化、會計核算、財務管理水平等與財務現代化緊密關聯的指標進行統計分析,同時對一些企業進行實地考察獲得企業財務的第一手資料,經過綜合判斷得出以下結論。
(一)一些單位負責人不重視財務活動
國家財經法律制度規定所有企業必須依法建賬進行會計核算,但在實際工作中中小企業會計功能主要是為納稅服務。由于稅務系統自動化管控比較嚴格,如果沒有及時足額納稅則會給企業直接帶來稅務處罰后果,因此大多數中小企業負責人十分重視日常納稅工作,而是否及時編制報表或編制質量較好的報表以及財務管理水平如何等由于不會直接帶來相應后果,所以一些單位負責人認為財務管理不重要。
(二)會計信息化程度較低
中小企業會計核算基本采用手工核算方式,工作效率較低,而通過財稅中介機構記賬的全部采用會計信息化核算方式。在實際工作中,目前會計信息化成本動則三五萬元,給中小企業帶來一定經濟負擔,同時中小企業為了壓縮成本,會計人員往往身兼數職,從事瑣碎雜亂的其他工作,再加上自身會計核算能力較低,導致會計人員工作忙、壓力大,基本沒時間從事財務管理工作。
(三)會計核算質量有待提高
中小企業的會計人員數量平均為二至三人,學歷水平普遍較低,基本處于大專層次水平甚至以下,平時工作主要是整理會計單據、會計核算和納稅申報。會計核算存在許多錯漏,甚至一些企業連基本建賬都不存在,僅僅是每月完成稅法強制的納稅申報而已,工商、稅務等國家強制規定任務正成為會計人員的核心工作內容。由于工作重心的偏移,導致中小企業對會計人員要求不是太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會計核算質量下降。
(四)企業常規財務管理水平落后
中小企業由于規模較小,投資者(一般也是老板)往往直接控制資金的各項活動,對財務預算、決策、控制和評價全過程都直接參與甚至包辦。這些情況的產生當然有現實原因,但在中小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也產生了很多問題。一是企業基本沒有財務分析活動。中小企業完成基本會計核算工作,但很少從事后續的財務分析活動,沒有提升會計價值。二是中小企業金融機構融資困難,更多依靠自身投入和民間借貸來完成企業的資金需求,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一直存在。三是企業缺乏有效的財務管理,特別是有關財務預算和財務控制。中小企業經營規模較小,資本和技術構成較低,企業資金大權一般直接由投資者(老板)控制,從資金來源到資金運用這樣的財務預算完全掌握在老板手中。而老板大多數對財務知識不甚精通,對資金占用調節理解不深,主要憑自己的經驗或主觀判斷,結果往往出現存貨積壓、過度賒銷等,造成資金緊張。同時中小企業受自身經營體制和外部環境等因素影響,財務控制方面存在許多薄弱環節,包括財務控制制度不健全、現金管理失控、實物資產控制薄弱、成本管理水平低、財務風險控制不嚴等問題,從而導致企業發生經濟損失。
(五)企業欠缺財務管理創新
當前國內外經濟形勢發生變化,為適應發展要求,中小企業主動或被動地加快了轉型升級的步伐,逐步摒棄“低成本、低價格、高耗能、高排放”的發展模式,而是根據不同行業特點采取產品升級、技術升級、營造品牌、建立營銷渠道、延伸產業鏈條、市場轉移、產業轉移等多種方式進行轉型升級。同時網絡經濟日漸蓬勃,很多中小企業積極利用互聯網加快發展,采用電子商務、網絡金融、微信營銷等加速企業轉型升級,然而大部分企業財務管理方式還局限在傳統財務管理模式,產生了與業務發展不協調、與知識經濟脫節、不適應網絡經濟等諸多問題。
三、提升中小企業財務現代化水平的對策
(一)大力發展財稅中介機構
為了提高企業經營效益,需要加強企業會計信息化建設,全面提升財務管理水平。在經濟允許的情況下中小企業可以自行購買,并且配備相應的財務人員,但是相應增加了軟硬件和人員的配備費用,而財稅中介機構可以為中小企業解決這些問題,具有較大優勢。第一,財稅中介機構專業性較強,基本采用會計信息化方式,會計核算水平較高,從而降低了企業會計風險和稅務風險。第二,財稅中介機構提供更加全面專業的服務。很多會計師事務所、稅務師事務所、會計服務公司、財稅咨詢公司等除提供記賬服務外,還有更加廣泛的財稅咨詢服務,例如審計、稅務籌劃、資產評估等。第三,財稅中介機構會計核算的成本相對較低,往往只是企業自行處理的五分之一到十分之一左右,大大減輕了企業的經濟負擔。建議政府采取措施支持財稅中介機構的發展。首先,政府部門改變服務模式,可以主動推薦優質中介機構或編制中介機構手冊面向企業服務。其次,政府部門設法提高財稅中介機構服務水平,多給予一些政策和技術方面的指導,支持政府部門、高校、學會與中介機構合作。最后,政府部門對財稅中介機構加大財稅支持力度,例如在財務軟件、稅務軟件等方面進行財稅支持,通過以點帶面擴大中小企業受益面。
(二)政府部門加強對中小企業財務的引導和服務
國家近年來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有關中小企業的財稅措施,例如推行小企業會計準則更符合中小企業會計核算需要,而且通過簡政放權進一步減輕了企業經濟負擔和增強企業經營活力。為促進民營經濟做大做強做優,陽江市早在2011年掛牌成立陽江市民營經濟發展服務局,進一步加強對民營經濟的服務指導工作,并從2011年起市財政連續5年每年安排500萬元專項資金扶持中小企業發展。多年來陽江市堅持開展工業企業集中服務月活動,幫助企業解決招工、融資、用地等難題。除解決傳統難題外,建議政府部門進一步指導中小企業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增強企業財務管理能力,可以建立財稅專業服務中心,加大服務體系建設,通過定期開展專家講座、免費課堂、企業內訓等多種形式開展財稅支持服務,內容涵蓋會計、財務、稅務、經濟、金融、外貿等多方面。
(三)加強中小企業財務管理人才的培養
企業財務水平的提高關鍵還是需要財務管理人才水平的提升,企業需要更多既懂會計又懂財務的人員,需要大力培養更多新型財務管理人才。一方面,在學校層面加大財務實用人才的培養,加大教學改革力度,改革傳統財務管理教學內容,重點培養一些與中小企業實際財務工作相適應的技能型人才。傳統財務管理教育重會計輕財務,重決策而輕預測、預算、控制、評價,教學內容比較落后,缺乏適應我國中小企業實際需要的內容素材。建議學校和企業加強校企合作,政府、行業大力支持,最終達到政校行企四方合作多贏結果。另一方面,加強對社會在職人員的繼續教育,改變會計人員的狹隘思維,擴大財務視野,更新財務觀念,真正符合中小企業經營管理的實際需要。建議政府部門進一步加大企業財務人員繼續教育的規模和質量,聘請企業財務專家開展培訓或講座活動,也可以通過政府購買專業的財稅咨詢服務,以生動實用的內容吸引企業財務人員主動參加后續學習。
(四)中小企業自身不斷完善財務管理制度
根據當前中小企業經營現狀和未來轉型升級要求,財務管理問題亟須在以下幾方面提高:一是加強財務分析,促使財務分析作用的發揮,提升財務決策的科學性和降低財務風險。財務分析要與經濟業務密切聯系,傳統中小企業財務人員不懂業務,與業務人員無法溝通,資金的流向和使用不明確,大大增加了資金投資和使用的風險,應從業務上發現提煉財務價值。二是逐步建立中小企業的財務預算體系,規范企業的經營活動。確定銷售目標是企業財務預算的起點,由此展開企業生產經營的資金循環,隨后編制適當的生產計劃,然后進入采購資金預算、生產資金預算到銷售資金回籠預算,環環相扣,同時月份、季度、年度預算,資金籌措方式、渠道到結構需要進行全盤規劃,預算決策、執行、監督及評價需要步步推進,從而為企業現金流平衡提供有力保證。另外針對財務預算執行不確定性,要求財務部門加強預見性,制定應急預案。三是加強中小企業的財務控制。財務控制主要為了保證企業資產的安全和完整,提高企業經營活動的效率和效果,從銷管理、資金籌集使用及分配方面,通過制定相關的制度加以保證,通過授權批準、會計控制、不相容崗位分離等控制手段規范財務行為,依法理財。很多中小企業為了可持續性發展,需要樹立企業品牌、擴大銷售渠道、申請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和獲得國家有關財政補貼等,首要任務是建立有效的財務控制體系,健全會計核算,使企業不僅滿足國家相關規定的需要,而且也滿足企業經營發展的內在需要。
(五)與時俱進推動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創新
以互聯網、電子商務為代表的新經濟迅速發展,中小企業謀求發展新模式,產生了一些新情況。一是知識資本的合理配置逐漸成為財務管理的重要內容。知識資本由人力資源和無形資產兩部分組成。知識資本在企業全部資本中的比重越來越高,正成為發展經濟的主要資源和動力。未來的財務管理將逐漸衍變為知識化管理,企業科技水平、組織管理、人才素質等知識含量將是決定財務管理是否創新與發展的關鍵因素。二是互聯網的蓬勃發展促使傳統的財務管理進入新型的網絡財務時代。以互聯網、內部網以及電子商務為背景的經濟活動,不僅使交易、決策可即時完成,大大提高企業工作效率,也實現了財務與企業經濟業務的協同運行,可以進一步優化企業資源配置。中小企業未來不僅需要重視傳統實物資產投資,也要逐漸重視企業信息化建設。三是中小企業服務市場擴至世界,企業資源在更大范圍內流動,面對更復雜的經濟環境,企業籌資、投資和經營將逐漸走向國際市場,面臨更多機會和更加激烈的競爭,特別是企業運用衍生金融工具時各種風險更高,企業的財務管理水平要與時俱進,要學會在更加復雜的世界經濟環境中運用新型財務管理工具。
財務現代化是中小企業長期面臨的重大問題,隨著企業經濟規模的不斷擴大,財務重要性也與日俱增。中小企業需要從長計議,做好長期規劃,并在日常工作中做好查漏補缺,適時建立與企業發展同步的財務支撐體系,真正發揮財務為企業經營管理的核心作用。X
參考文獻:
1.卞紅梅.發揮財務功能構筑中小企業資金鏈“防火墻”[J].財經界,2014,(14).
2.劉睿智.國內企業基因模型構建研究:以創新型中小企業為例[J].中國海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3).
3.鞠冉,楊鷺.互聯網金融模式對中小企業發展的支持[J].改革與戰略,2014,(5).
4.劉方.我國中小企業發展狀況與政策研究――新形勢下中小企業轉型升級問題研究[J].當代經濟管理,2014,(2).
5.李紅浩.中小企業財務管理中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