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固定資產常見審計建議
時間:2023-08-12 09:05:1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固定資產常見審計建議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事業單位 下屬企業 財務管理
一、引言
針對事業單位下屬企業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而言,還需要對其出現的原因展開探析, 以期優化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體系,強化財務工作效率、質量。
二、事業單位下屬企業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風險防控意識薄弱
現如今,風險調控以及防范意識不強成為了制約事業單位對下屬企業展開實際財務管理工作較為常見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上致使企業在追求利潤的過程中,會面臨著較為嚴重的財務風險問題。另一方面,在事業單位著手進行投資時,會造成難以準確測評、預測相關的投資活動,極易致使盲目投資決策的情況出,最終造成下屬企業實際的經濟收益難以真正符合企業預期制定的目標。
(二)財務預算編制不合理
目前,在下屬企業的財務預算編訂工作中,相關的事業單位的工作還未切實的落實,難以達到一定的準確性,往往出現和實際情況不符的缺陷。正是由于預算編定和落實情況差距甚大,致使在對下屬企業具體的預算執行工作中,難以制定出健全的法規,最終使得在事業單位對下屬企業進行財務預算編制工作之初,沒有行之有效的參考標注,嚴重制約著預算編制的實效性,帶給預算執行工作不必要的麻煩。
(三)固定資產管理不規范
固定資產管理不規范的問題成為了困擾事業單位下屬企業財務管理工作順利進行的一大主因,最為突出的缺陷就是在管理力度上不盡人意,過于重視金錢,而輕視了管理工作的實效性。另一方面,下屬企業應用相關的規章制度還未完善,難以有效制約各項工作的規范性,造成資產的盤虧。再者,事業單位對下屬企業相應的固定資產,往往會出現一些比如私下擴大投資力度、不及時記賬、不重視固定資產的管理范圍、沖賬不合規定等不良現象的出現。
三、事業單位下屬企業財務管理的建議
(一)強化對下屬企業的財務內部審計
在下屬企業實際的財務管理、監督工作中,內部審計是一項必不可少的工作內容,為下屬企業財務數據的真實性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鑒于此,事業單位需要定期展開對下屬企業相關財務成本、財務收支的審計。一般情況下,審計內容主要涉及了年度審計、離任審計、專項審計。對下屬企業一年度實際經濟運行情況展開的審計工作就是年度審計,以期掌握企業一年度內具體的效益,確保財務報表據的正確性,避免瞞報、虛報情況的出現;離任審計其實就是在應用經濟數據的基礎上,對企業相關領導者在職期間的工作業績進行評價的審計活動;專項審計就是為了進一步對企業清理債權、債務行為切實進行監督,而對下屬企業實際的應收、應付賬款的審計,有效轉變了下屬企業應收、應付的結構,幫助下屬企業重新對合同履行情況進行重視,避免企業壞賬現象的出現。
(二)放權讓利,使權責明晰化
追根究底,事業單位下屬企業財務管理會發生各類問題,最為主要的原因就是事業單位、下屬企業二者間相關的責權利關系未能明晰化。鑒于此,要想幫助下屬企業財務管理工作切實的實現高效化,第一步,就需要有效改革事業單位、下屬企業二者間的關系,而改革的最大任務就是讓利放權,進一步對二者間的權利、責任關系進行明確。第二步,就需要對下屬企業探討實施轉換機制,進一步重組資產,吸引外來投資者的加入,促進其成為具備獨立法人地位的市場主體。第三步,針對一部分具有優良發展前景的下屬企業而言,則需要制定一份行之有效的、具有長期發展戰略的目標,構建一個良好的企業領導班子。
(三)統一管理固定資產投入
在實際的事業單位、下屬企業的固定資產管理工作中,需要在一定統一的管理制度的基礎上,以期避免一些下屬企業的工作者應用自身的職務,而進行損公肥私的活動。鑒于此,這就需要下屬企業在進行固定資產投入、更新工作時,需要將工作進展情況切實、有效的上報給事業單位,通過單位的統一化管理,最終達到強化事業單位、下屬企業固定資產的實際的應用效率,以期降低固定資產的閑置現象,杜絕浪費。
(四)合理分配下屬企業的經營收益
下屬企業經營的主動性和資產收益分配的合理息相關。鑒于此,這就需要相關的事業單位不能僅僅將下屬企業單純的作為利潤創造的單位,而是需要幫助下屬企業在實際的工作中也能獲得一定的收益。嚴格按照事業單位、下屬企業起初共同商定的手段、形式等條件,對具體的經營收益進行合理的分配。另一方面,針對一些經營業績優秀的下屬企業的管理者、員工需要進行一定的績效獎勵,而針對一些經營業績低劣的企業、人員需要展開相應的懲罰。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事業單位下屬企業財務管理工作作為復雜的一項工程,我們簡析了事業單位下屬企業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事業單位下屬企業財務管理的建議,進一步維護事業單位下屬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關鍵詞】高校;核算;固定資產;記賬方式
一、固定資產的定義及其記賬方式
一般來說規定的使用年限大于一年或者其價格超過一定的標準,同時資產形態能一直不變多可以作為固定資產。一般以500元作為價格標準,一些特殊的儀器設備的價格標準是800元。有些設備雖然達不到相應的價格標準,但是堅固耐用并且批量較大,也可以當作固定資產來對待。在高校固定資產一般包括房屋建筑、實驗設備、辦公設備、圖書等。
在高校對于資產的核算有其比較特別的記賬方式,其中“固定基金”就是其比較有特色的科目。比如學校買入一批固定資產一般會借記“事業支出”,同時貸記“銀行存款”,在對于固定資產價值核算方面,借記“固定資產”,同時貸記“固定基金”。由此可以看出“固定基金”這個記賬科目的設置不僅體現出了事業單位的特點,也使高校擁有的固定資產一目了然。
二、高校固定資產核算中的一些常見問題
1.從來不考慮折舊方面的問題
在高校設備管理單位買入固定資產后,就會把相關的資料數據會同財務部門記賬入賬。入賬時都會按照買入的價格,不會有絲毫差錯,同時設備也會最為固定資產登記入冊。但是這些固定資產的價值在賬面上會從頭至尾的保持不變,有的資產比如價格比較昂貴的實驗設備甚至都報廢很多年了,還作為金額很大的資產掛在賬上。這樣的結果就是高校固定資產賬面上的價值與實際的價值根本不符,不能客觀反映高校資產的實際情況。往往銀行再貸款的時候會通過申請貸款單位的固定資產價值進行放貸,這就使得高校非常容易的獲得更多的貸款,有些高校由于貸款過多,背負了沉重的還款壓力,有的甚至連利息都還不上,從而帶來一系列的問題??梢姼咝τ诠潭ㄙY產的不計提折舊這個問題是非常嚴重的一個問題,應該引起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調整資產核算的記賬科目,使會計報表更加真實合理的反應高校的資產狀況。
2.存在報廢固定資產的處理不當的問題
在高校對于報廢的設備往往都是一直存放在倉庫里,一些設備一放就是很多年,這不僅增加了保管費用,也使得本來還有一些利用價值的設備徹底報廢,甚至變成垃圾和污染環境的危險品(比如物理、化學方面的實驗材料)。在處理這些固定資產時不但不能帶來經濟利益,還要花費相當一部分資金請人來處理這些來及和危險品。這就給國家和高校的資產帶來了嚴重的損失,所以在固定資產的報廢處理上還是得認真對待的。
3.固定資產的計入存在問題
在高校的現實工作中,有些固定資產每年需要花費很多的維修費,如教學樓、宿舍樓、辦公樓等等,還有道路地面的硬化、校舍環境的綠化保養,這些項目每年花費都不小,這些花費間接的也增加了固定資產的原始價值,但是在現實中,很多高校沒有相應的政策、標準來衡量這些后續投入應作為固定資產計入。這就使得高校的固定資產賬面價值無法得到真是的反應,一些相關的會計科目就無法正確的計算。比如高校作為事業單位的修購基金就是按照固定資產的實際價值以一定的比例按實提取的。但由于這些后續的動態投資不能合理的計量,似的修購基金也不能得到按實的提取。
三、關于高校固定資產核算的一些建議
1.以動態管理的方式進行核算
通過以上問題不難發現,對于高校固定資產的核算需要進行動態化管理。對于建筑物、構筑物等固定資產的維修費用需及時的轉入固定資產;還要制定相應的固定資產折舊政策,根據不同的固定資產制定不同的折舊標準,對固定資產進行及時的計價處理。如此才能財務和設備管理干部門的賬表如實反映學校的資產狀況,減少高校的財務風險。
2.強化固定資產的管理意識
在高校應該對廣大教職工灌輸愛護學校資產的意識,特別是設備管理部門工作人員和各個院系資產管理人員更應有強烈的責任意識,增強資產的管理觀念,提高資產的利用效率。做好資產的保養、維修、保管及報廢處理工作。及時做好資產計提折舊和動態資產的價值更新工作。
3.以審計監督方式強化內控管理
根據內控制度的要求不相容崗位應該分離,不能由一個人來操作設備采購、驗收、管理、報廢等流程。在這些過程中應該有審計人員的參與,職工代表們也要對資產的預算進行審批,防止超額、越權及不合時宜的申請。對于通過批準的采購申請,大額設備及基建工程項目,應成立專門的招標小組進行公開招標,規范程序、講求效益、降低成本,做到公開、公正、公平。固定資產驗收時應該由設備管理部門、紀委監察部門、審計、財務及使用部門共同參與,保證規格型號符合采購要求。固定資產在使用過程中也要注重管理和養護,通過審計保證動態化資產維修、保養及時合理入賬。
【關鍵詞】 現代國有企業 資產核算 固定資產 資產折舊
目前在我國,現代國有企業的固定資產往往都是占企業總體資產結構中的大部分比例,是國有企業發展的基礎,也是國有企業會計管理的重要項目。但在現行的制度中,對于固定資產核算的相關規范條例都還停留在傳統的管理方式上,不能很好的適應現代市場對國有企業的要求,阻礙了我國國有企業的發展與進步。因此,對國有商業企業的固定資產核算制度的改革刻不容緩。
1. 國有企業固定資產核算的特點
在現代國有企業的財務管理系統中,對國有企業固定資產的核算主要是以會計核算的方式體現的,其特點主要有以下幾點:
1.1會計科目和計算方式較多。固定資產單位價值圈套,增減變化方式多,相應的科目多,會計核算相對較復雜。
1.2固定資產分類不規范。有些國有企業將符合固定資產確認標準的儀器工具設施等未做固定資產入賬處理;還有的國有企業在固定資產分類核算方面存在不規范問題。
1.3固定資產折舊所限確定不統一。主要表現在各種設備工具等資產計提折舊年限的確定,沒有做出明確、具體的規定,存在一定的隨意性。
1.4固定資產盤點流于形式,賬實不符現象突出。國有企業對必須進行的固定資產清查盤點工作意義不明確、重視程度不夠、盤點工作走過場等情況,不能準確填報賬目,造成賬實不符問題和待報廢資產長期得不到處理。
1.5職能部門責任落實不到位。固定資產管賬和管物的部門主要應該有賬務、資產管理、辦公室和資產使用部門。然而,許多國有企業的賬務部門并沒有從財務管理的角度出發做好工作。
2. 現行制度對固定資產核算有關規定的弊端
在我國目前現行的相關制度中,對于國有企業固定資產核算的規范不夠及時明確,相對較為落后,不能體現出現代國有企業固定資產的真實價值,現本文主要針對歷史成本、固定資產折舊、固定資產后續支出和土地使用權等幾方面進行分析,指出制度中存在的缺陷,以利于采取有效措施進行改進,使國有企業固定資產核算的相關制度更加符合現代國有企業的發展規律。
2.1歷史成本計價規定
在目前,歷史成本計價方法是固定資產的基本計價標準。但是當經濟環境和社會物價水平發生變化時,它不能反映固定資產的真實價值。由于貨幣時間價值的作用和物價水平變動的影響,加上固定資產的使用期限較長,購建固定資產所發生的原始成本與現實價值就可能相差甚遠,因此,固定資產的原始價值也就不能真實地反映國有企業現時的經營規模。
2.2固定資產折舊問題
按現行制度規定,對于國有企業的固定資產折舊計算是以歷史成本為依據的。這一規定存在明顯缺陷。首先,由于通貨膨脹的客觀存在,國有企業按固定資產原始成本收回的固定資產損耗補償基金不能在將來購置同樣性能的固定資產;其次,由于貨幣時間價值的存在,數額相同而時間不同的貨幣在價值上是不等的。但折舊本身是對固定資產因損耗而引起的價值損失的補償,如果以固定資產原始貨幣投資為始終不變的折舊基數提取折舊,那么,固定資產到期收回的補償基金只是原始貨幣投資數額上的收回,而不是原有固定資產價值的收回,這不符合折舊的性質。
2.3固定資產的后續支出問題
國有企業在發展進程中,肯定會不斷的增加自身的固定資產以擴大國有企業規模,這時候國有企業的固定資產核算按照《企業會計制度》的規定詳細的分析了國有企業固定資產的增減變化,固定資產的價值更為真實可靠。然而在對規定資產的后續支出問題中,現行準則不是簡單的按固定資產的增減量來計算,而是考慮到國有企業后續支出所帶來的實際經濟效益。如果固定資產的后續支出能夠為國有企業帶來更高的經濟價值,并提升國有企業整體固定資產性能,就應該把后續支出計入固定資產的賬面價值;反之則不能將其予以資本化,而應當在發生時將其確認為費用。但在現行的會計行為準則中,對于固定資產后續支出如何實現資本化沒有做以詳細的說明,給會計核算中對固定資產的核算管理工作帶來很大難度。常見的問題主要有資本化支出的入賬問題和準則施行前固定資產大修理中待攤、預提費用的會計處理問題兩種。
2.4關于土地使用權的核算問題
對大多數國有企業來講,國有企業所占地的土地都是國有企業固定資產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土地使權的核算也是國有企業固定資產核算的重要內容。盡管在相關制度中做出了一些規定,但在實際的會計核算管理中,對于土地使用權的核算還是存在很多問題。一般來說,主要是在兩個方面中難以解決核算問題。一是如果國有企業購買的土地是分期使用開發的,那么購置土地的資金應該如何分攤;另一個是該無形資產轉入在建工程成本后如何計提折舊。
3. 關于國有企業固定資產核算制度改革的相關建議
結合我國國情和商業國有企業發展現狀,筆者在多年的工作經驗基礎上,對國有企業的固定資本會計核算做出了深入研究,通過對以上制度中存在的缺陷與問題的分析,針對問題的解決與相關制度的改革提出了幾點建議,以供參考。
3.1為防止國有企業善意行為導致固定資產會計信息失真,會計人員應加強相關知識的學習和經驗的積累,提高職業判斷力。此外,還應加強會計人員職業道德規范教育,使會計人員客觀、公正、合理地處理各方面經濟利益關系的要求,防止會計人員為某些局部利益所誘惑,會計人員良好的職業道德有時還可以對有關制度的缺陷起到部分修正作用。
3.2為防止國有企業隨意調整固定資產減值準備、折舊方法、折舊年限,惡意造成會計信息失真,財政部門可否頒布相關規定,在會計師事務所對國有企業進行審計時,不再出具簡單的審計報告,增加一項針對會計信息的等級評估報告或者將審計報告直接改成會計信息評估等級報告。
3.3為避免國有企業在固定資產管理方面耗費過多的資源,國有企業可以將固定資產從購建、使用、再到報廢、變價處理建立一套嚴格的管理制度加以約束,對固定資產進行則進行分級管理,從而有效地避免資產的任意流失。
結語
【關鍵詞】基層醫療衛生系統 內部審計 思考
2010年,財政部、衛生部修訂印發了《醫院財務制度》和《醫院會計制度》,制定印發了《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財務制度》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會計制度》(以下通稱“新財務會計制度”)。新財務會計制度的實施,有利于推動醫療衛生機構全面加強預算管理,嚴格醫療衛生機構財務管理,強化預算約束和成本控制;有利于加強政府相關部門對醫療衛生機構的財務監管。會計核算模式的變化帶來了醫療衛生機構管理上的變化,審計環境也相應有了較大改變,審計監督的重點和方式方法也應適應醫療衛生機構經營管理的變化而有所調整。
一、新財務會計制度的創新
1.明確了公立醫療衛生機構的公益定位。新醫改要求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功能向基本醫療服務和公共衛生服務并重轉變。明確了其職能是以維護社區居民健康為中心,提供疾病預防等公共衛生服務、一般常見病及多發病的初級診療服務、慢性病管理和健康服務。對于醫院的功能定位主要是對危急重癥和疑難病癥的診療、醫學教育和科研、指導和培訓基層衛生人員等。新財務會計制度順應新醫改的要求,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預算管理、會計核算和財政補償渠道等方面作了較大的改變,提倡實施收支兩條線、國庫集中支付、財務集中管理等管理新模式。對于醫院的財政補助主要是大型設備配置、人員經費補償以及在專項經費投入等方面給予的資金投入。
2.提出了強化預算管理的職責。新財務會計制度規定了醫院實行“核定收支,定額補助,超支不補,結余按規定使用”的預算管理方法?;鶎有l生醫療機構實行“核定任務、核定收支、績效考核補助,超支不補,結余按規定使用”的預算管理方法。兩者均以預算管理為核心,強化了預算約束。新財務會計制度要求實行全面預算管理,建立健全預算管理制度,對單位預算編制程序、收支核定、預算執行、預算分析和考核等方面均作了具體規定,并強調不得編制赤字預算。同時政府加強了對財政資金使用的監督力度。
3.重新對收入和支出進行了科學分類。新財務會計制度要求收入按來源、支出按用途劃分的原則。來源分類清晰,支出分類明確,并對醫院收支管理提出了加強成本核算的要求。增加了成本管理和成本分析控制的內容,進一步明確成本核算的原則、對象及成本歸集和分攤方式,并提出將成本控制目標與預算執行情況作為績效考核的重要內容。對于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會計核算,突出了基層衛生機構的公共服務職能和財政補償性特點。在會計核算中清晰地反映了各種補償資金的渠道,強化了收支兩條線的核算體系,規范了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各項收支核算。
4.完善了資產分類管理體系。以往在固定資產管理方面缺乏分級歸口管理方面的規定,按固定資產原值記賬再按照賬面價值的一定比率提取修購基金,容易造成固定資產和總資產的虛增,致使醫療衛生機構資產信息不實。新財務會計制度借鑒了《企業會計準則》關于固定資產計提折舊的規定,對資本性支出均衡分期分攤到成本中去,真實地反映單位的資產價值和財務狀況。新財務會計制度新增或細化了一些會計科目,如壞賬準備、庫存物資、固定資產折舊、在建工程、短期投資等,并要求建立健全資產管理制度,保證資產的安全與完整,有利于管理者對“家產”有了更為清晰的了解。
二、實施新財務會計制度需要關注的問題
1.預算的編制、執行與分析。目前大多數基層衛生醫療機構并不重視編制預算,“不編”或“隨意編”是常有的事情。主管部門對預算的審批不重視、不嚴格,“不審”或“走過場審”也是常有的事。為改變目前這種情況,各醫療衛生機構應該設立預算管理委員會,負責單位預算的編制、執行和監督。此項工作應由本單位的負責人負責,財務部門具體組織實施,院辦、人事部門、資產管理部門等相關部門共同參與,由內部審計部門負責監督預算的編制和執行。各部門之間的分工協作要有效地兼顧到預算的各個方面。預算的編制既要考慮國家和區縣有關衛生事業發展與改革的方針政策,又要著眼于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還要兼顧一些優先發展的項目。
2.內控制度的建立健全與有效執行。內控制度是保證各項經濟業務活動的有序進行,堵塞管理漏洞,保證會計資料的真實、準確,保證國有資產的安全與完整,提高財務管理水平的有力保證。近年來,醫療衛生機構財務管理在實際工作中存在諸多問題,因財務制度不完善,管理松弛而導致內部控制工作薄弱、賬目混亂、財產不實和數據失真,私設小金庫、利用職務之便貪污受賄等現象時有發生。我們在日常審計中發現,醫療衛生機構對加強內控制度建設的重要性不以為然,很多單位沒有一套真正的醫院財務管理制度,一些單位至多僅僅涉及報銷和費用審批方面的管理。
因此,完善內部控制制度應引起各醫療衛生機構的重視,同時有效執行更是重中之重。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重點在于明確財務管理崗位責任制,關鍵崗位相互制約,重要經濟事項不能由一個部門或一個人辦理該經濟事項全過程。加強關鍵環節內部控制,在關鍵控制環節、關鍵控制點和控制方法上設置完善的制度規定并有效執行。
3.資產管理實行多層次的崗位責任制。資產管理涉及面廣、金額大、情況復雜。很多醫療衛生機構在實際工作中往往重采購輕管理,重投入輕效益,資產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人員素質不高,管理水平低下,導致在藥品及醫用耗材采購上出現私下里收受回扣好處,資產損失浪費,甚至轉移倒賣單位資產等現象。因此,各醫療衛生機構加強資產管理,單位重要或重大采購項目應多方詢價、集體決策、報批報備;應建立健全固定資產管理崗位責任制,加強對資產采購、使用、報廢等環節控制,明確相關部門和崗位的職責、權限。對固定資產報廢、調出,應組織有關技術鑒定,報相關管理部門審查批準后才能處置;應建立區域性物資采購平臺,營造統一、競爭、有序的物資采購環境。建立規范的采購機制可以規范采購行為,降低采購成本,保障藥品和醫療器械安全、有效節約資金,防止貪污受賄。
4.成本核算管理應成為醫療機構的財務管理的重要內容。以往基層衛生醫療機構缺乏成本核算的意識,少計成本、漏計成本或直接沖減成本,成本核算較為混亂。新財務會計制度提出要加強成本管理,明確了成本核算的原則和成本分攤方法,目的是為了加強成本核算,提高資金使用效率。一是,醫療衛生機構應成立成本管理小組。制定成本管理工作制度及控制流程,提高成本核算的準確性和及時性,確定成本考核指標,并監督成本目標的實現情況。二是,細化成本核算,以科室、診次和床日為核算對象,對于重要項目及費用應單獨核算,單獨反映,力爭將可控成本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三是,實施全成本核算,完整反映基層衛生醫療機構全成本情況。財務部門應定期編制成本分析報告,及時分析實際成本變動情況,做好成本分析與預測。四是,加強財務審批控制,控制不必要的成本費用開支。要建立嚴格的資金授權審批制度,加強支出申請、審批、支付等環節控制管理,嚴格費用開支范圍及費用開支項目,防止資金浪費。
三、醫療衛生機構內部審計監督的重點
1.監督與評價預算編制及執行情況。主要對預算編制及執行情況、預算支出編制及執行情況、會計報表反映三方面進行審查。對預算編制是否遵循了量入為出,收支平衡的原則,是否存在未經法定程序隨意調整的現象。審查單位的收入是否全部納入預算,是否存在擴大收費范圍,提高收費標準的現象。審查支出預算是否貫徹統籌兼顧,保證重點的原則,有無擴大支出項目和支出范圍的現象。對會計報表內容填列是否完整、準確;數據之間的勾稽關系是否正確,與賬戶相關數據是否一致,是否真實、客觀地反映醫療衛生機構的收支情況。
2.重點對單位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及執行情況進行審計。執行內部控制制度的關鍵環節是:是否建立議事決策機制;內部控制關鍵崗位設置、人員配置是否合理;相互監督、稽核制度是否設置到位;收入與支出、資產管理的制度及其業務流程設置是否完整、到位;審核、審批授權是否恰當;基建項目立項、招投標、竣工決算是否符合規定;是否建立了內部監督機制;對內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和執行力進行評價等等。
內審機構應根據上述關鍵控制崗位的制度,審查內控制度的執行情況,對單位內部控制體系的健全性、合理性、有效性進行評價,反映醫療衛生機構經濟運行中存在的問題和疏漏,督促單位進行改進,促進醫療機構經濟運行的健康有序的發展。
3.加強對資產管理的審計,特別是對大型設備購置和使用效益以及醫用耗材方面的審計。固定資產審計主要是從崗位責任制的設定及人員配置、資產的取得、日常管理、保養和維護以及資產的處置等幾個方面進行審查。一方面要審查是否建立健全物資采購制度包括預算、供應商選擇、采購、招投標、驗收入庫、付款等業務,是否明確不相容職責分離。對于大型設備和醫用耗材的管理是否執行請購與審批職責分離,詢價與確定供應商分離,授權審批程序建立與審批、驗收入庫與領用、存儲與保管的限制等。另一方面審查是否建立健全資產日常管理制度和定期清查制度,審查固定資產的賬卡物三者是否一致,對固定資產的購入、保養維護、處置環節是否設置規范的流程和制度,大型設備及大額耗材是否定期盤點。資產的處置與報廢是否按照國家和市區的有關規定執行,審批程序是否規范。此外,應采用計算機輔助審計手段對單位固定資產實行全面審計,資產審查率要達到100%,以便真實反映單位的資產實際存在情況。
4.對財政補償機制建立后政府投入資金的重點審計。隨著政府對各醫療衛生機構的投入越來越大,財政補助資金在其經濟運行中所占比重也越來越大;相應的這部分資金的使用將成為財政、審計監督的主要內容。對財政資金的撥付程序管理、資金使用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方面都應予以更多關注。因此,內審機構對資金審查的重點要逐步轉移到財政資金的使用情況上來,并對其使用情況予以監督和評價。
5.加強內部審計制度的建設,增強審計監督的力度。新財務會計制度的實施時間不長,各醫療衛生機構的財務管理都處在探索階段。內審機構為適應新財務會計制度的變化,應及時調整審計監督方向,加強內部審計制度的建設,提高審計質量,為新財務會計制度的順利進行提供咨詢和監督。此外,醫療衛生機構內部審計可以借鑒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2011年制定印發的《醫院財務報表審計指引》,用于指導實務工作。
(作者為會計師、審計師)
參考文獻
關鍵詞:國有資產績效 考核標準 制度建設與完善
國有資產績效,是指從國有資產的購買及使用過程中所取得的實際效果。它反映了國有企業及行政事業單位為滿足生產經營等相關活動的需要而購買使用國有資產的活動并與取得的收益或社會實際效果之間的比較關系,重點研究資產購買的合理性以及使用過程的有效性,即國有資產的購置及使用是否能夠達到效用最大化的目標。
一、我國國有資產績效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國有資產采購效率低
在大部分國有企業及行政事業單位中,國有資產,特別是大型機械設備以及大額固定資產的購置都有著非常嚴格的審批流程。以市一級行政事業單位為例,常見的審批流程見右圖。
從上述流程圖中不難發現,在行政事業單位,資產從申購到最后的驗收、登記入賬要經歷一個漫長的過程,這使得急需使用資產的申購單位陷入長時間的無謂等待,所需資產無法及時到位也間接影響了申購單位的工作效率。此外,復雜繁瑣的申購程序并不能直接保證申購資產對于申購單位的必要性和緊迫性。資產的申購需要經過主管部門、財政部門的業務科室、資產管理科、資產管理主管領導、市政府的層層審批,然而除了主管部門之外,財政部門各科室、主管領導以及市政府難以從資產購置申請報告外的其他途徑深入了解申購資產的必要性,也無法對每項申購資產進行詳細的實地調研。且財政部門下的各科室及主管領導在審批過程中一般只對申購單位資產配置標準、單位存量資產質量及預算情況進行考核,未對申購資產到位后對申購單位原有資產的整合或優化作用進行綜合性研究,因此,資產申購的審批過程往往流于形式,看似嚴謹的審批過程并不能對資產的申購起到很好的監督指導作用。
(二)對國有資產的使用效率缺乏有效的考核標準
在審計實踐工作中,筆者發現行政事業單位普遍存在忽視國有資產使用管理的現象,現有的國有資產管理模式往往局限于建賬(卡)登記管理,或者只重視購置、不重視效益,導致購買的資產存在使用效率低下甚至閑置的情況。多數行政事業單位尚未建立專門的資產管理部門或資產管理人員。一些單位只注重向上級申請資金購置資產,忽視了現有資產的合理搭配和使用效益。此外,大部分國有企業在固定資產折舊的計提上存在著較大的隨意性。由于凈利潤與實際應納稅所得額之間通常存在差異,企業為了節省人力,在固定資產計提折舊的時間上直接選擇稅法規定的最低攤銷年限標準,忽視固定資產的實際使用情況,使得固定資產賬面價值與其實際使用狀況往往存在較大差異。對國有資產的使用效率缺乏有效的考核標準正是造成國有資產使用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雖然已有部分市級財政部門及國資委出臺了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績效考核辦法,但考評指標往往停留在被考評單位是否建立了相關制度或是否將資產購置預算納入部門預算等較為淺顯的層面,未對制度本身的執行情況及資產購置預算的合理性進行深層次分析,這使得考核內容流于形式,無法深入評價國有資產是否存在閑置、浪費及使用效率低下等問題,更無法建立行之有效的國有資產績效管理問責機制,直接影響到國有資產的使用管理效率。
(三)固定資產處置不及時造成嚴重浪費
行政事業單位在處理毀損、被盜及報廢轉讓等大型大額固定資產時一般要經歷以下5個步驟:(1)單位申報;(2)主管部門審批;(3)財政部門審批;(4);評估備案與核查;(5)公開處置。在審計實踐工作中,筆者發現,大部分行政事業單位或國有企業在會計賬上仍然保留著被盜或已經報廢不用的固定資產,有的報廢資產甚至掛賬3-5年之久。究其原因,相關單位在固定資產處置申報之后遲遲得不到財政部門或國資委的批復,而申請單位在未得到批復的情況下無法對該資產進行處置,更無法對其進行賬務處理。由于報廢資產無法得到及時處理,長時間的存放不僅造成原本應有的處置收益不斷縮水,而且嚴重占用了申請單位的儲存空間。此外,由于報廢資產仍在賬面反映,申請單位在申購新資產時將會受到影響。
二、對完善國有資產績效管理提出的建議
(一)簡化采購審批流程,加強事中管理
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及部分企業的國有資產采購審批手續極其復雜,嚴重降低了國有資產的采購效率,因此,簡化審批流程勢在必行。然而在簡化審批流程的同時如何保證申購資產的合理性,這需要加強申購資產在使用過程中的監督管理。用“事中監督”替代“事前審批”不僅大大提高了國有資產的采購效率,避免申購單位在等待審批過程中的機會成本浪費,還能對所購資產的使用管理起到積極的監督指導作用。財政部門及相關審批部門在資產申購審核過程中應盡可能簡化審批手續,重點關注申購資產到位后的實際使用情況及經濟效益,由申購單位在每個會計年度末自行提交大型、大額資產的使用運行報告,在報告中詳細列明該資產目前的折舊、貶值、耗損及收益等情況,由各級財政部門及國資委等相關部門根據各單位提交的報告進行針對性抽查,確保國有資產處于良好的使用狀態。
(二)建立科學的國有資產績效考核指標
1.考核申購資產的必要性。獲取固定資產的途徑包括購買、經營租賃、融資租賃及自行購建等,而不同方式獲取的固定資產在能夠達到相同使用目的的前提下所付出的成本是不同的。在對固定資產績效考核中,首先應當考核單位所購固定資產的必要性。例如當單位所需資產為非經常性使用資產且耗損不大,則應使用經營租賃方式獲取,又如當某些國有企業面對良好的投資機會且資金較為短缺時應當選擇融資租賃。在對申購資產必要性進行考核時,應將著眼點放在無差別實現目標的前提下是否以最低成本獲取該資產的實際使用效益。
2.對于經營性資產及非經營性資產確立不同的考核標準。經營性資產是指直接服務于生產經營全過程的資產,也可以理解為該部分資產的使用將給企業帶來一定的經濟利益。這樣的資產包括機器設備、銷售場所、運輸車輛等。非生產經營資產是指不直接服務于生產經營,而是為了滿足維持辦公基本需求或職工物質文化、生活福利需要的資產,如辦公所需的基礎辦公設備及科研等其他方面使用的房屋、設備等資產。
對于經營性資產,考核的重點應為權衡該資產為本單位帶來的持續性收益與為該資產所付出的實際成本及機會成本之和的關系。這里所說的機會成本,指的是更換另一資產替代原有資產所創造的超額收益或多余損失,而實際成本指的則是為維護該資產正常運行所付出的人力物力。當該資產所帶來的持續性收益大于等于該資產的實際成本與機會成本之和時,可以認定該資產的績效管理處于較為良好的狀態,反之則應重新考慮該資產存在的必要性。
對于非經營性資產,則應當著重考核該資產是否處于良好的使用狀態且是否及時得到適當養護。以非運輸性車輛為例,考核的著眼點應落在該車輛的已使用年限與其實際耗損程度之間的關系上,考核該單位對國有資產的使用及養護是否合理適當。
(三)建立專業化國有資產處置機構,提高國有資產處置效率
目前我國大型大額國有資產處置審批時間普遍較長,有些報廢資產長年掛賬,得不到相應處理,間接引起申請單位經濟利益的流失。相對于數量龐大的管理對象――各機關事業單位而言,財政部門有限的監督力量已顯薄弱,難以對各部門的資產處置狀況進行全面監督,而且財政監督人員的綜合素質參差不齊。因此,建立專業化的國有資產處置機構,引進、培養管理素質高、專業勝任能力強的資產評估及處置人員迫在眉睫。國有資產處置程序可簡化為以下步驟:(1)由成立的專業處置機構對各單位申報處置的國有資產進行初步鑒定、出具鑒定意見及處置方案。(2)鑒定意見及處置方案報經本級財政部門或國資委等相關機構審批。(3)由專業機構統一對外競標拍賣或進行相應的報廢處理。這樣做不僅可以大大縮短資產的處置時間,提高處置效率,而且可以最大程度地保障被處置資產不被低估、浪費。
【關鍵詞】企業;常見利潤;操縱方法
在社會主義生產發展中,財務會計報告是相關單位對外提供反映該單位某一會計期間、特定時期的財務運營狀況和現金量文件;通過提供或者編制財務會計報告,讓社會資源實現合理、科學配置的目標。所以它要求現有與潛在的債權人、投資者、政府以及相關部門都必須為財務會計報告提供公允、真實的財務經營情況、現金流量以及運營成果。但是從實際工作情況來看,很多企業為了各自目標,蓄意制造會計報告,在“會計游戲”中對利潤進行操縱。因此,在實際工作中,我們必須正確認識企業經營,從各方面促進企業發展。
一、企業常見的利潤操縱方法
為了保障社會效益,避免企業對利潤進行操縱,從2000年開始,國家規定重組公職資本、非貨幣交易與賬面入賬;在2001年,非公允交易已經實現利潤計入公積的目標。但是從實行情況來看,現有的會計制度由于缺乏專業、科學的判斷標準,即使會計人員擁有較大的判斷空間,在會計選擇性的環境下也為當事人提供了選擇權。因為效率性影響,很多當事人都會在制度、準則不完善的情況下,進行人為操縱。
(一)非常規運營的利潤操縱
首先是,很多企業會利用托管、租賃、資產承包等方式進行利潤操縱,關聯方再將資產承包、托管、租賃給企業,并且通過承包、托管、租賃費用明確收入情況,計入業務利潤。當企業將虧損較大的子公司承包、托管、租賃出去后,子公司的權益法轉變為成本法。其次,也有很多企業運用交易關聯對企業外收支進行利潤操縱。這種關聯交易是在經濟實體之間對關聯關系進行的業務購銷,如果關聯交易讓市場價格作為定價標準,就不會交易雙方產生影響。但是從實際工作來看,很多企業使用的是協議定價的方式,定價以企業需求為基準,這就讓利潤在企業雙方間流轉。
最后,也有通過往年損益調整對利潤進行操縱的現象。在企業利潤操縱中,前年度損益調整,反映的是企業以前年損益作為今年利潤調整的基準。所以也讓很多企業利用賬戶缺陷,對手利潤進行人為操縱,并且粉飾報告。
(二)基于賬務處理的利潤操縱
新會計制度明確規定:企業各項費用,必須當期處理,并且納入利潤。但是很多企業為了自身利潤,特別是當期盈利,不根據相關規定工作,而是運用掛賬的形式對費用進行降低,達到利潤虛增的目標。首先,表現在賬齡較長的賬款長期處于掛賬狀態,受勞務提供、產品銷售等因素影響,應收賬款必須接受勞務部門或者購貨方提供的款項,確保企業主營工作,所以應收賬款能否順利收回,對業績具有重要影響。一般對于賬齡在三年之上的賬款,回收可能性相對較小,根據規定,壞賬也會納入當期利潤中,所以壞賬比例對收益具有很大的影響。在實際工作中,也有部分企業為了謀求更多的利益,對銷售收入進行虛增。針對這些現象,對于應收賬款的利潤操縱方式必須高度重視。
其次,是待處理的損失長期處于掛賬狀態,如果這種損失有意不讓在當期處理,不僅會降低當期費用,還會虛增利潤。針對這種現象,會計部門明確規定,在執行會計制度的期末必須處理財產損失,不能有掛賬現象。
然后,是在建項目長期掛賬。很多企業在固定資產建造時,都會將對外部分納入資金;而借款則必須根據會計制度進行利息提取,該借款利息在竣工程序辦理之前資本化?;谶@項規定,一旦企業在竣工后部進行竣工決算,利息就將會計入在建成本,減少當期費用;同時還可以根據假借資產等方式,減小折扣,達到利潤虛增的目標。
最后,是待攤資費的掛賬。從企業經營的角度來說,資產遞延與費用待攤都是已經出現的費用,必須在規定時期內并入相關項目與當期利潤中。但是很多企業為了不攤或者少攤,對當期利潤進行虛增。
(三)基于折舊的利潤操縱
在企業經營中,企業對固定資產的折舊,對于利潤計算、產品折舊具有重要影響。在折舊計提中,固定資產、折舊基數的指標確定相對容易,但是對于固定資產的年限確定則由很大難度。從實際工作來看,固定資產除了有形損耗,還存在無形損耗,受行業與企業的影響,損耗程度不同,所以企業有理由對資產進行折舊。另外,變更折舊形式,指揮影響企業利潤,對應稅收入沒有影響,在不同的費用特征、會計準則、稅收法規以及標準中,對各種固定資產也有明確的規定,如果企業只減小折舊率,只會提高會計利潤,不會影響應稅利潤,所以也不會對企業現金造成影響。
(四)基于投資變更的利潤操縱
一旦投資單位帶有控制功能時,長期性股票投資就會使用權益核算的方式進行運營。但是,從實際工作來看,仍然有很多企業違反法規、法律要求,隨意調整核算收益,對利潤進行操縱。把長期投資由成本控制轉化為權益控制,投資企業就可以根據股權份額進行收益核算。另外,所得稅根據投資企業紅利進行納稅。所以,基于投資企業盈利的基礎上,把收益投資的成本核算轉化為權益核算,不僅能虛增利潤,還能避免為增加利潤納稅,達到雙贏的目標。
二、基于會計分析識別利潤
從企業常見利潤操縱方法來看,企業有足夠的空間對利潤進行操縱。從會計報表的使用人員來看,不僅需要了解利潤數據,還必須認真審視計算流程,這樣才能保障利潤數量與質量。
(一)正確看待利潤與收入之間的關系
從損益數據來看,它是檢驗企業經營狀況的憑據。例如:主業利潤和收入相除,就能得到主業利潤率,如果數字較高則說明其具有良好的創利能力,能夠有效抵御市場風險和經濟波動,具有良好的經營方略,盈利水平相對較高;如果主業利潤與總利潤相除,和1接近,則表明該企業具有良好的主體性,數值低于1,則說明缺乏主營效益,如果比率超過1,則表明該企業投資或者業務收益發生了變化。
(二)明確財務指標
在企業經營發展中,財務指標作為得到更高層次信息的主要工具,如果用流動性資產與負債相除,就能得到流動比率,再從流動比率中減掉流動性負債,就能得到速動比率,明確短期內企業變現狀況以及償債水平。通常,速動比率靠近1,流動比率靠近2最;通過凈利潤除以凈資產、總資產,就能得到企業凈產收益率與貢獻,正確的反映出企業投資以及價值。
(三)增強企業會計信息利用進程
在企業利潤操縱中,它是根據會計應計特征的操作。如果處于較長的時間內,很多利潤操縱方式就會失效;如果對費用確認推遲,就會讓下期費用上升;如果提前確認利潤與收入,就會降低利潤與下期收入。所以適當的擴大對信息進行觀察,就能縮小利潤操作與應用空間。
(四)計算凈資產
年度股東權益減去不良資產,再除以年末股東總數就是調整后的凈資產。其中不良資產包括:三年以上的待攤費用、應收賬款、財產損失以及資產遞延。這種計算不僅意味著期末報告截止,對于可能存在的損失都被視為損失,如果能及時從股東收益中減去,就能真實的反映出企業凈資產額,從而判斷企業業績經營的差異和虛實。
(五)強化現金流量分析
現金流量是通過現金流出、流入的方式,對企業經營、投資以及籌資等活動進行動態反映,最后明確企業現金流出與流入全貌。在企業利潤操縱中,現金流不僅能正確反映企業資金流出、流入情況,還能表明股利支付與償債能力,從而得到獲取未來現金的能力。另外,還需要注意的是審計報告,通過審計報告,能掌握會計師對該年度企業會計報表審計建議。對于不標準的審計意見,應該高度警惕,留意可能出現的利潤操縱。
三、結束語
企業常見利潤操縱作為影響市場運行、健康發展的主要內容,由于當前正處于轉型階段,很多制度、法律都還不健全,所以給企業帶來了利潤操縱的機會。因此,在實際工作中,必須根據企業常見利潤操縱方式以及危害,從各方面完善會計制度以及監管體系,保障資本市場信譽,促進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何秋林.企業常見利潤操縱方法的會計分析[J].求實,2006,(Z2):158-159
[2]巴帥.企業常見利潤操縱方法的會計分析[J].時代金融(下旬),2012,(8):28
[3]黃延莉.企業常見利潤操縱方法的會計分析[J].時代金融(中旬),2011,(7):90,95
一、利潤操縱的原因
根據美國注冊舞弊審核師協會創始人艾伯倫奇特(W.Steve Albrecht)的“三角理論”,任何企業舞弊行為的產生,往往是由壓力、機會和借口三要素共同作用而成,缺少任何一項要素都不可能真正形成企業舞弊行為。縱觀我國上市公司造假的動機,也不外乎以下這幾個方面。
1.擴大融資能力
企業為了維持正常的生產經營和滿足擴大再生產的需求,需要籌措大量的資金。而企業進行籌資的時候,投資者所重點關注的往往是企業一定時期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因此,對于那些經營業績欠佳、財務狀況不健全的企業,難免要對其會計報表修飾打扮一番。為了造出一個看上去盈利很不錯的公司形象,籌措到大量的資金,就會在財務報表上做文章,進行利潤操縱,做出一個表面上看上去光鮮的財務報表。
2.管理層的利益驅動
現在的公司一般都是經營權與所有權相分離,而公司的經營管理者會為了自己的利益使得公司的經營目標與所有者的目標背道而馳,這就是我們常說的道德風險。所有者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會采取一定的激勵措施,比如給予管理者一定的股份,一旦公司股價上漲管理層會獲得股利收入;或者按照公司年度的盈利狀況按比例分配給管理層年終福利。這就使得公司的經營好壞直接與管理者的利益掛鉤。管理者為了年終能交出一份好看的經營業績,同時獲得豐厚的獎金,會進行利潤操縱的行為。
3.地方領導提高“政績”的渠道
這些年來,各地區公司的數量、各公司的經營業績、為地區GDP的貢獻值等逐步成為上級對政府、官員政績考核的標準。因此,一些政府官員為了自己的面子以及在任時有個光輝的業績便于以后的政治道路,參與企業的利潤操縱過程,鼓勵企業虛構報表,并對企業的這一活動睜一只眼閉一只眼。這一系列的行為導致了地方政府官員參與了企業運營與市場競爭,嚴重破壞了市場公平,伴隨而至的是愈演愈烈的地方保護主義。
二、利潤操縱的常見手段
1.虛增銷售收入
銷售收入確認的條件有四個:企業既沒有保留與商品有關的經營管理也沒有對其進行有效的控制、企業已將商品的所有權和風險報酬轉移給了對方、銷售商品的收入能夠可靠計量、有關的成本能夠可靠計量。只有當這四個條件同時滿足的時候企業才可以確認收入。但企業有時為了增加利潤,在不滿足這四個條件的情況下提前確認收入,或者當期發生銷售退回時暫不做處理,在下期時再做處理,以免減少本期的利潤。除此之外,企業在銷售收入上造假的另一手段就是偽造銷售收入。企業通過私刻別的企業的公章或者與其他企業聯合起來偽造一些根本就不存在的銷售活動,以增加本期的利潤。但這樣做的后果則是消費者付出極為慘重的代價,甚至本息無歸。
2.調減費用
“利潤=收入―費用”。 從這個會計恒等式中不難看出,與利潤相關的不僅僅是收入,還有本期內發生的費用。如果費用的減少,會使得當期內的利潤增加。于是企業會在費用上做文章。比如,企業發生的借款費用,在符合資本化的條件時,應當計入成本中去,而如果符合費用化的時候,則應計入財務費用中。所以,企業在處理的時候會將費用化的借款費用資本化計入成本,這就使得當期的費用減少,從而利潤就增加了。
3.固定資產投資
固定資產是公司財務造假的另一個重要的切入點。公司可以故意夸大固定資產投資的成本,借機轉移資金,使股東蒙受損失;也可以故意低估固定資產投資的成本,或者在財務報表中故意延長固定資產投資周期,減少每一年的成本或費用,借此抬高公司凈利潤,但這些夸大或者低估都是有限的;同時可以通過固定資產每年計提的折舊額來調增或者調減當期的費用等。但是,在固定資產上做文章很容易被人看出馬腳,因為固定資產是無法移動的,很容易審查;雖然其市場價格很難估算,但其投資成本還是可以估算的。
三、防范公司利潤操縱的建議
1.健全財務法律、法規體系
自1997年5月起,我國財政部相繼頒布了40個具體會計準則。但是就我國目前的情況來看,這40個會計準則面對不斷變化的市場狀況,顯然有些力不從心,所以也就遠遠談不上對國內會計實務做出全面的規范。所以,這就對財政部、會計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及時更新完善相應的會計準則,以適應多變的市場環境。同時我國有關財務報告的法規雖然已經初步形成了體系,但是各項法規、制度之間缺乏銜接,各種相關規定不一致,很容易引起適用法律混亂,從而導致司法空白或漏洞的出現。這就給了一些企業利用這些司法空白和漏洞的機會,利用漏洞去偽造財務報表,欺騙消費者,進而導致給消費者帶來極為巨大的損失。所以,國家完全有必要將有關的法規、法律進行重新修訂或給出統一、嚴格的司法解釋。同時,由于財務報表利潤操縱行為是由具有相當高水平的財務知識的專業人員直接參與完成的,所以必須通過修改司法實踐形式,規定舉證責任倒置,即由辯方提出反證來證明白己不存在違反規定的行為。
2.加大懲罰力度,提高利潤操縱成本
加大懲罰力度,使利潤操縱成本大于其舞弊收入。利潤操縱的最大動力源是利益的誘惑。因此,要抵制利潤操縱利益的誘惑,根本辦法是控制利潤操縱的經濟根源,即降低利潤操縱帶來的收益,增加利潤操縱的成本。首先要降低利潤操縱的收益。通過完善會計相關法律制度,建立不過高倚重財務報表的業績評價制度,從而降低利潤操縱的收益。其次要增加財務報表舞弊的成本,可以從建全完善多元化的產權制度體系和完善監督機制兩方面入手。對發現利潤操縱的公司,應當嚴肅處理,以儆效尤。以2013年萬福生科的財務造假為例,證監會于2013年5月10日給予了被認為史上最嚴厲的罰單。萬福生科公司被罰款30萬元,董事長董永福、CFO秦學軍各處以30萬元的罰款。其余19名高管分別處以5萬―25萬元的罰款。對平安證券給予警告,沒收其保薦收入2550萬元,并處以兩倍罰款,暫停三個月保薦資格;對保薦代表人處以30萬元罰款,撤銷保薦人資格、證券從業資格。對萬福生科的財務報表進行審計的中磊會計師事務所,沒收138萬元收入,處以2倍罰款,撤銷證券從業許可。對于簽字會計師處以13萬元罰款,終身市場禁入。如此重的懲罰足以起到以儆效尤的作用了,讓其他上市公司引以為戒。
3.完善公司內部治理
仍以萬福生科為例,萬福生科的董事長龔永福不僅是公司的實際控制人,而且兼任公司的總經理一職,因而龔永福集控制權、執行權以及監督權于一身,整個公司的治理制度形同虛設,也使得股東的權利被架空,公司的內部治理存在著嚴重的缺陷。
因此,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公司是否具有健全而有效的內部治理結構。完善治理結構,就是要求公司要形成規范的議事的規則,明確決策執行、監督方面的職責和權限,也就是說對公司所有的工作進行一個職責的分工和一個制衡的機制。我國公司應該加強公司內部治理結構建設并加強內部約束機制建設,明確董事會、監事會的在公司首次發行股票中的對所披露會計信息質量的職責,發揮獨立董事和監事監督的效率。董事會是要對股東大會進行負責,依法行使企業的經營決策權,監事會對股東大會負責,監督企業董事、經理和其他高級管理人員依法履行職責,經理層負責實施股東大會、董事會決議的事項主持企業的生產經營管理工作。
同時,增強內部審計的監管作用。為了防止公司領導層進行利潤操縱,企業應該進一步地完善內部審計機制,這主要體現在審計機構設置以及審計人員安排方面。在審計機構設置方面,應該增強審計部門的內部獨立性,減少董事會尤其是企業高層管理者對內部審計部門的干預。在領導者個人權威過于強大的民營企業中,審計機構可以直接隸屬于股東大會,脫離董事會領導,這樣既可以增強審計的獨立性,也可以增加內部審計的權威性。在內部審計人員安排方面也可以由股東大會直接選任,挑選具有專業知識背景且具備獨立性的第三方兼任,避免董事會的干預,以增強審計人員的獨立性與穩定性。
4.提高事務所審計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