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初高中地理教學銜接的策略
時間:2023-08-12 09:05:0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初高中地理教學銜接的策略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管理上的銜接
⑴ 加強初中和高中的整合促進教學銜接
初中和高中分設,給教學銜接帶來一定障礙?;谶@一原因考慮,可打破初中與高中的嚴格界限,實行初中與高中的整合,即打破初高中的行政界線取消以中考來檢驗學生的做法,統一協調教學工作的模式,把“六年”看作一個整體,樹立為學生發展的共同目標,既相互聯系,又有所側重,充分利用不參加中考的有利條件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激發學習興趣,調整初中地理教學內容,在初中就培養學生的觀察、想象與表述能力、思維活動能力,把為高中學習打基礎作為重要目標。這樣必然能提高高中的學習效率,從根源上解決初高中銜接。
⑵ 把初中地理納入升學考試,改革高中地理畢業評價方式
要做好初高中銜接,應盡量保證地理教育的持續性,建議在義務教育九年級也開設地理課。改進原有的地理只是在初二會考而不受重視的考試評價方式,將初中地理納入升學考試,使學校、教師和學生重視初中地理,使學生確實達到課標所要求的教育教學目標。針對初高中教育分離這一問題,教育管理部門還應加強初高中間的聯系,要積極溝通,互通有無。高中地理教師要了解初中教學,掌握學生情況,初中地理教師也要關心高中的教學。
⑶ 教育教研部門應加強培訓和教學研究
首先,教育行政主管部門以及初高中學校應經常組織教育培訓,強化教學銜接思想,提高教師教學能力。尤其是面對新課標這一新事物,教師更應摒棄舊的傳統思想,緊跟時代步伐,通過培訓交流能提高認識,增強能力,在教學中有效的進行教學銜接。同時,教研部門應承擔起自己的責任,組織學校進行教學銜接研究,為教師提供理論和方法指導,不斷完善教學實踐,將教學銜接落到實處。
二、提高教師隊伍教學銜接水平
教師是教學的主導者,他們的教學水平直接關系到初高中教學銜接的效果。加強初高中地理的有效銜接,就必須提高自我素質,加強教師教學銜接水平。要實現初高中地理教學的有效銜接,教師就要更新觀念、具備高的教學水平和教學技巧,深入鉆研教材教法,明確銜接知識點,把握學生的特點,確實實現初高中地理課教學的有效銜接。
⑴ 教師要更新觀念,加強理論學習,改進教學方式方法
教師銜接意識的強弱直接關系到初高中地理教學銜接能否順利地完成。所以教師必須強化自覺銜接意識,把教育銜接工作當成一個常態的教學任務實施下去,初中教師立足學生的長遠發展,熟悉高中教學,盡量完成課標要求,為高中奠定基礎;高中教師要深入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所教學生原有基礎、學習和心理狀況都要掌握,以便因材施教。
⑵ 通覽教材、課標,對學科知識體系要心中有數
為做到地理銜接教學有效地進行,初高中地理教師不僅要熟知自己所教學段的課程標準和教材,也要了解高初中的課標和教材。要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學銜接需要教師既要在宏觀上把握新課標對學生發展的要求,又要對整個學科知識體系做到心中有數,高屋建瓴,在研究初高中課標和教材的變化,調查了解學生初中地理的學習情況的基礎上,根據高中地理教學的內容,認真做好教學計劃,因材施教,根據教學內容做好知識銜接,全面把握中學地理教學。“知己知彼”,了解哪些知識在初中講過,講到哪種程度,學生掌握情況如何,用不用再加深和拓寬,并結合教學目標,確定學生復習初中地理知識的起點和重點。通過研究課標和教材,教師應把高中教學所需的初中地理缺失的知識點做出歸納,以便指導初高中教學。例如在初中的地球和地圖部分,缺少對低中高緯度的劃分、地軸傾斜的角度、晝夜長短的變化、太陽直射點的移動、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四季的形成等知識點。
⑶ 注意教學方法的銜接
對教師而言,既要認識到銜接的重要性,又要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幫助學生自然過渡。與高中相比,初中教材知識容量小,時間充足,學生的依賴性較大,教師通過組織各種學生感興趣的課堂活動或列舉大量的具體的地理事實,在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中傳授基本的地理知識和訓練基本的地理技能,老師就像學生的拐杖。而高中階段知識容量和難度加大,重視自主學習,同時要使學生養成研究性和合作性的學習習慣,通過自主思考解決問題。高中教材從培養學生的能力出發,在知識的傳授和問題的設計上都與初中有很大的區別,盡管高中學生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推理歸納能力,都比初中有所增強,但仍然要注重學生已有的初中經驗,采用學生熟悉的案例教學法、啟發式教學法、活動教學法等,運用探究學習、自主學習等方式,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 初高中地理教學 銜接
初高中地理教學是前后連貫性很強的一個系統,初中地理是高中地理的基礎,高中地理是初中地理的延伸。我市現行初中地理教材是人教版的,而高中地理教材是湘教版的,教材的不統一造成了一部分知識點對接不上;再加上受中考指揮棒的影響,對于既不參加統考,更不屬中考科目的地理來說,學校及學生基本不重視,地理知識嚴重缺乏。隨著教學的深入,初高中教學銜接不上的現象逐漸暴露出來,遇到與初中地理相聯系的內容往往“卡殼”,這種背景下,怎樣將初高中地理教學聯系起來就顯得尤其重要。
一、 當前初中地理教學的現狀
教材的主要特點是:以區域地理學習為主,不涉及較深層次的成因問題;區域的選擇只規定了數量,不規定必須學習哪些區域。
以我們先在所用的“人教版”教材為例,按現行高考大綱和高中教材所需基礎要求,區域地理缺少了下列知識點:
世界區域地理部分:東亞概述;東南亞錫、石油分布;新加坡;南亞概述;中亞;西亞和北非;(改為中東地區);歐洲西部(三大半島、冰川作用下的地形、北大西洋暖流、主要國家的首都、英國、法國和德國);歐洲東部和北亞概述;北美概述;拉丁美洲概述;大洋洲概述;
中國地理部分:中國主要地形區的分布及特點;中國火山地震帶的分布;冬夏氣溫差異的成因;海陸熱力性質的差異 ;鋒面雨帶的推移;季風成因;季風活動與降水季節變化、年際變化的關系;珠江;礦產資源和海洋資源;三北防護林;主要農作物的分布;工業布局的變化;京津唐和珠三角工業區;
通過對初中教材的熟悉,了解初中教材和課標,而且通過師生聊天、新生座談、課堂提問、針對性測驗等方式了解任教班級學生的地理基礎,并及時對所掌握的學生情況進行綜合分析整理。教師只有這樣了解了學生的地理基礎,才能更好的處理以后教學的深度和廣度。
二、初高中地理教學銜接策略
1、知識上的銜接
通過調查研究掌握了學生的學習情況后,對普遍掌握不好的知識要定為重點銜接內容,融合高中教材下功夫徹底解決。我們知道初中地理區域地理的內容是高中地理出發點和歸宿,高中的地理內容的掌握離不開初中的區域地理,因此我們的對高中知識的學習過程中不能對初中地理蜻蜓點水般地重復一遍,這樣突不出學科教學的重點,也顯示不出地理再學的必要性,使學生沒有新鮮感,失去對地理學習的興趣,這樣是不科學的,也是在浪費時間。不利于我們的進一步教學。,對普遍掌握不好的知識要定為重點銜接內容,融合高中教材下功夫徹底解決。如在七年級上冊有關于經緯網的知識的學習,但七年級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尚未健全,立體幾何的知識幾乎是空白,要讓學生牢固掌握這部分知識與技能是非常困難的,所以經緯網知識應作為重點融合在《地球運動》的學習中,以掃除學習的障礙。
2、學習方法的銜接
初中階段地理課程設計的思路是“原則上不涉及較深層次的成因問題”,因此初中教材內容通俗易懂。學生樂于跟著老師走,較少注重獨立思考。高中地理課程卻“要求學生在梳理、分析地理事實的基礎上,逐步學會運用基本地理原理探究地理過程、地理成因以及地理規律等”,高中教材從培養學生的能力出發,在問題的設計上和知識的傳授上與初中有了很大的區別,如:初中教材在介紹氣候知識時,只要求掌握最主要的分布地區即可。而高中教材對這部分內容要求很高,不僅要求學生掌握這些主要氣候的特點、成因和分布規律,還要根據文字描述或氣候表格或降水柱狀圖等相關氣候資料,分析、判斷和推理是什么氣候類型,如何形成、怎樣分布等一系列問題。所有這些,教師應該教給他們好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技巧,強調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課前先預習,上課勤思考、勤做筆記,課后及時復習并自覺做好知識的整理歸納工作。
3教學方法的銜接
地理是一門綜合性和地域性都很強的學科,具有地域空間廣、時間跨度大、地理事件原理抽象等特點。在教學一些復雜的、抽象的問題和現象時,如果教師單純采用語言描述、板圖、掛圖展示進行講授,學生往往很難理解。因此要精心設計教學銜接內容,重點突出必備知識。對普遍存在的問題要下功夫徹底解決,對教材中將要涉及的內容重點復習。例如很多新生對《地球和地圖》內容掌握不牢,一些概念混淆不清,可以充分利用直觀教學手段(課本插圖、地圖冊、掛圖、多媒體教學);更要注意學生閱讀習慣,讀圖習慣、書寫規范等的教育。
4學生學習心理的銜接
擁有穩定、健康的心理是學生不斷進取、不斷探索的催化劑,是學生實現長久、高效學習的源動力,也是實現有效教學的保障。但對于高中學生尤其是高一新生來說,環境是全新的,新老師、新同學、新教材……學生在從陌生到熟悉的適應過程中,會產生種種不穩定的心理;初中時為所在班級的“佼佼者”而進入高中后成績平平而產生的失落感;這些心理的存在會嚴重影響學生正常的學習,甚至出現過激的行為。因此作為教師應及時發現并做好學生的心理調適,引導他們邁好人生的每一步。
初高中地理教學的銜接問題,不僅僅是教學層面上知識的增補,溫故知新的問題,更是我們如何深入傳統教育理論中合理的內核與學生獲得知識的主動構建理論在高中教學的實踐問題。這要求我們在教學實際中,遵循初高中教學規律和特點,不斷探索,從而從根本上解決初高中地理教學銜接的問題。使得初高中地理教學能夠順利的完成銜接問題,更好的教好地理這門課程。
【參考文獻】
1、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必修)《地理》Ⅰ、Ⅱ、Ⅲ,湖南教育出版社 2004
2、全日制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實驗稿)。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3、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自然?社會》浙江攝影出版社 2004
一、新課程改革對高中地理教學產生的影響
1.新課改提出的新理念
高中地理新課程改革標準在教育理念、教學觀念、教學內容、教學手段與教學評價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其核心理念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推行素質教育。新課改的目標,著眼于對學生素養的全面提升,包括地理科學素養、地理人文素養、地理技術素養。二是主體性教育的理念。新課標提出的新理念,就是要強調教學活動中學生的主體地位。三是多樣化教育的理念。新課改認為,當前社會發展需要各種各樣的人才,人的發展對教育的需求也是多樣化的。因而強調在地理教學實踐中,應注重教育思想和教學手段的多元化。
2.新課改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學遇到的問題
一是新課改理念及教學目標的困惑。其主要表現在對新課改理念認識方面的差異,這導致了在教學實踐中理念與實踐的脫節。二是新課改地理教材的困惑。其主要表現在對初高中銜接方面存在問題。新課改帶來的教材的變化不僅給教師施教帶來挑戰,同時也給學生適應新教材的特點帶來難題。三是新課改教學模式的困惑。新課改的重要目標之一,就是改革傳統教學模式,鼓勵創新教學模式與方法,因此這兩種模式在課標、教材、教輔和考綱方面表現出一定的差異性。
二、高中地理教學應對新課改的策略
面對新課改帶來的新理念和新挑戰,在高中地理教學一線的教師應當如何積極應對,是一個值得探索的課題。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科研實踐談以下看法。
1.正確定位教材功能
新課改倡導學生自主學習,這使教材的意義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這就要求地理教師準確把握課程標準,對教材內容進行合理的安排,從而更好地適應教學對象的需要。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適當地拓展教材的相關知識,比如講“西氣東輸”時可補充講“西電東送”,以加深學生對教材內容的理解。
2.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手段
新課改的理念就是要實現教學手段與方法的多元化,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在地理教學實踐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教學內容,積極尋求合理的、科學的教學方法,從而使學生更好、更快地掌握學習內容。教學手段的選擇,要從能體現學生主體地位的需要出發,激發學生課堂參與熱情,培養學生對地理學科的學習興趣;同時,應強調教學效果,通過新的教學手段與方法,切實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和課堂教學效率。
3.重新定位師生關系
新課改要求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體現教學相長的教育觀。在新型的師生關系中,教師是教學的主導者,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建設平等的師生關系,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這樣做有利于學生放下思想包袱,全身心參與到課堂教學當中來。
4.教師加強業務學習,提升地理專業素養
高中地理新課程要求教師與新課程共同成長,因此,地理教師要加強自身的專業修養,加強對教育理論和地理知識的學習,尤其要認真研究地理課程標準,及時更新自身的觀念和知識,提高自身的地理教學能力,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達到新課程所要求的目標。因此,教師應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積極參加繼續教育和培訓。
5.建立多元化的評價模式,注重質性評價
高中地理新課程提倡評價應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與發展,強調評價對地理學習的診斷和發展功能,弱化地理學習評價的選拔和甄選功能,倡導發展性評價理念為主、多種評價方式并存的評價觀。在評價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多渠道地收集評價資料,一方面包括反映學生學習情況的初始資料,如學生作業、測驗、小論文、實驗方案和報告、探究過程記錄等;另一方面包括各種評價主體對學生從事上述各項活動的評價,如教師給出的分數、等級、評語及建議,學生的自我評價,同學的觀察記錄和評價,家長評價。在此基礎上分析評價信息,做出綜合評價,全面分析學生的學習情況。
綜上所述,新課改的實施給高中地理教學帶來了新的挑戰,作為地理教師,應積極地應對這種變化與機遇。本文僅從地理教師角度提出了相應的策略與建議,實際上,地理教學活動還涉及學生因素及教學設施。
參考文獻
新課標要求教師要改變教育觀念,轉換教育角色。在觀念上,教師要授人以漁,角色上要做學生的合作者和幫助者。這一要求在七年級地理教學中體現得尤為明顯。教師要在教學中注意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教會學生學習方法,這既有利于學生對地理知識的掌握,也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和以后學習的進步。這些能力包括讀圖用圖能力、地理思維能力、記憶能力以及創新能力等。
關鍵詞:
七年級;地理教學;能力培養
七年級是學生從小學基礎學習轉入各科知識全面學習的第一年,也是關鍵的一年。學生驟然面多種類繁多的科目、繁重的作業量和學習任務,學生們的學習習慣和熱情會受到影響,因此教師要特別注意在教學中引導、幫助培養和養成健康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生的能力。在地理教學中,尤其要注意培養地理能力,這不僅是新課改的教學要求,也是實現教學任務的必由之路。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培養和提升學生的地理能力。
1讀圖用圖的能力培養
讀圖用圖是學生的首要能力。首先地圖是地理這門學科的主要學習對象,學習地理,某種程度就意味著學習地圖,學會地圖,就學會了一半以上的地理知識。七年級的地理課本和附屬教材中,大量的地圖現于其中,包括地球外觀圖、中國各地區圖、各地氣候圖、各地地形結構圖以及世界大洲大洋圖等。其次地圖是地理的第二種于語言,一幅地圖可以包含大量的地理信息,讀懂地圖,就讀懂了這些圖中所蘊含的非文字信息。所以培養學生的讀圖用圖能力是地理教學的首要目標,而掌握這一能力,也是學生地理能力的基礎。提高學生讀圖用圖能力,要依靠教師的引導和幫助。地理地圖種類多,含有很多專業名詞和輔助知識,包括經緯網圖、地球運動圖、坐標圖、比例圖、分布規律圖、區域圖、等值線圖、剖面圖、景觀圖和模式圖等。教師在講授這些圖時,要注意對于不同類型的圖,針對性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例如,在講授地球運動圖時,教師要注意從平面到立體、從靜態到動態,從書面到腦海,從具象到抽象這幾個層面入手,適當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靈活準確的教學工具(如地球儀),生動直觀的簡易圖畫以及簡單常見的生活實例來為學生講解。這類地圖的教學目標也要注意區分階段,不能企圖讓學生“一口吃成個大胖子”,要注意學生接受能力的層次,循循善誘。
2地理思維能力的培養
地理思維能力,就是在地理這門學科背景下,以解決地理問題為目標,以地理規律和知識為手段的思維能力。在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這種能力,是培養和提升地理能力的基礎,因為一切知識都是為了解決問題,而培養這種思維能力是解決問題的首要步驟。培養學生思維能力,首先教師要做到勤問,鼓勵學生勤答。由于七年級學生剛由小學進入初中,自學和思考很難做到主動,教師有必要成為一個引領者,將每節課的教學重點都轉化為能引導學生深入思考的地理問題,或小組合作討論,或個人思考,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其次,教師可以根據圖形圖像幫助學生進行發散式的思考。例如在講授世界的氣候這一章,教師可以從經緯度位置、海陸分布、地形結構等幾個方面,對各種氣候類型進行發散性的提問和啟示,或者以實際生活中典型案例如地中海地區的地形特點,而啟發學生思考地中海氣候的而形成原因和特點。
3記憶能力的培養
記憶能力是學生學習必須具備的基礎能力,即使在類似數學、物理和化學等理科學習中,記憶能力也是極為重要和基礎的能力。而在地理知識的學習中,記憶能力更是直接關系到學生的學習效率、學習成果和運用能力。因此,教師在地理教學中也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記憶能力。教師千萬不要走進“記憶能力是學生的天賦使然,學生老師無能為力”的怪圈中,要明確知道記憶能力很大程度上依靠后天的培養。教師在培養學生記憶能力時,首先要充分利用地圖。初中地理地圖占據很大一部分教材,地圖既是學習對象,也是學習工具。其次要注意使用常見的又容易被人忽略的生活現象幫助學生記憶,并督促養成固定的習慣。再次,地理學習中的記憶能力,一定不能依靠死記硬背,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運用地理知識,將每節課的教學重點運用在實際問題中,在運用的同時進行識記。例如,在講授中國的經濟發展這一章時,就要充分借助地圖。這一章的教學內容很大一部分屬于經濟和社會類,所以教師要將學生拉回到地圖上,為學生創設各地理情境,讓學生在地理的情境中,理解中國的經濟發展。只有通過地圖,學生才能認識、牢記我國主要的鐵路干線,掌握他們的東西向和南北向,明白他們對于我國交通的重要性,熟記這些鐵路干線的大致形狀和沿線省市。
4總結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培養學生的地理能力,就是從宏觀的角度全面提升學生的素質,從能力和方法的角度提高學生的地理水平,從運用和實踐的角度提高學生的知識素養,更是符合新課標教學要求的教學方式。教師要在地理教學中,要充分注意以上能力的培養,提高教學效率,達到教學目標。
作者:張春艷 錢芳 單位:吉林省榆樹市第二中學 白山市教育學院
參考文獻
[1]徐飛.初中地理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