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11 16:55:1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金融理財原理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我國投資者的以下特點決定了他們需要科學的理財理念與指導。
第一,人們的收入由主要用于支付基本生活需要轉向支付住房、醫療保險、養老、教育等大宗長期金融產品。人們對金融產品的需求趨于穩定化、長期化。
第二,我國居民的金融資產分布不甚合理,超過80%的金融資產都是銀行存款,與金融資產多元化的需求不相匹配。
第三,傳統文化和習俗對我國投資者的投資行為產生了顯著影響。受封建小農意識的影響,社會信用意識不強,不喜歡將錢交給別人使用;對外人充滿戒心,不愿露財,不愿交給專門的理財顧問進行管理;喜歡實業投資,不喜歡金融投資和長期投資;在財富形態上,偏愛硬資產,如房地產、珠寶等。重教育,對子女的投資不惜代價。
第四,傳統社會制度的影響。長期以來,產權得不到嚴格的保護,降低了人們通過持之以恒的努力創造財富的愿望。
第五,理財理念不清晰,缺乏統籌性,我國投資者心態不成熟。當看到利益時通常會蠢蠢欲動,追漲殺跌。
那么,什么是科學的理財理念呢?
金融理財是一種綜合金融服務,是指專業理財人員通過分析和評估客戶的財務狀況和生活狀況,明確客戶的理財目標,最終幫助客戶制訂出合理的可操作的理財方案,使其能滿足客戶人生不同階段的需求,最終實現人生在財務上的自由,自主和自在??梢?,科學的金融理財不是簡單的產品推銷,而是綜合金融服務;不是客戶自己理財,而是專業人員提供理財服務;不是僅僅針對客戶某個生命階段,而是針對客戶的一生;不是一個一次性產品,而是一個動態過程。
自2005年以來,我國開始實施金融理財師認證制度。隨之而來,各家銀行都配備了自己的專業理財師。一個高素質的理財師,一份科學良好的理財方案,可以有效的使我們的財產增值,從而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
一份良好的理財方案,應當是在充分了解客戶信息的基礎上,為客戶制定的一個終身的規劃,以穩健性為主,兼顧盈利性和流動性;方案應當具有綜合性,合理組合不同風險收益特征的金融產品,使其達到最優效果;方案本身要有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在表述上應邏輯合理,條理清晰。同時,理財方案對理財師也有較高的要求,理財師要有崇高的職業道德,能夠廉潔自律,為客戶保密,要認識到客戶是銀行的財富,做到對客戶認真負責,真實反映產品特點,從而也是對銀行負責,只有這樣,才能保證銀行與客戶的相互信賴與長期合作。
那么,客戶是選擇自己理財還是依賴銀行中的理財師呢?這得從理財原理和金融產品兩方面加以分析。另外金融理財有其自身的特點,人口的特征如年齡分布、受教育程度、城鄉人口分布、傳統人文文化等,一國的法律規范、公司治理結構、金融發展狀況、投資限限制、稅收規定等。
金融理財的核心原理,就是財務管理中價值風險體系在金融產品上的運用,可以從貨幣的時間價值和風險管理方面加以分析。貨幣的時間價值是指當前所持有的一定量的貨幣,比未來獲得等量貨幣具有更高的價值。貨幣時間價值的計算在金融理財規劃中應用非常廣泛,是最基本的工具和基礎,任何有關現金流的分析都離不開時間價值的計算,如住房按揭、養老金、教育金等。其計算原理容易理解,并已有了現成的復利現值和終值表可查算。貨幣只所以具有時間價值可從三個方面揭示,一是貨幣占用具有機會成本,是用于當前消費還是用于投資而產生投資回報;二是通貨膨脹可能造成貨幣貶值;三是投資可能產生投資風險,需提供風險補償。所以貨幣時間價值的核心是時間的長短和機會成本(資本的租金或利息)的大小在現值和終值的重要作用。介紹一個簡單公式幫助大家對時間價值有一個粗略的認識。據經驗,如果年利率是為r%,你的投資將在大約72/r年后翻一番。這一經驗公式被稱為72法則。該法則只是一個近似結果,般說來,利率在2%—15%的范圍內,使用72法則較為準確,利率過高或過低,該法則將不再適用。
金融理財的風險原理可劃分為系統風險與非系統風險。其影響因素與各金融產品和社會經濟環境直接相關。系統風險是無法消除的,非系統風險則可以通過各金融產品的有效組合來化解。
經歷了2005年至2008年證券市場的大起大落,我國有相當一部分投資者對金融產品特別是股票和基金并不陌生,其風險和收益有了大致的了解。知道股權類證券風險高,流動性較強,通常用于滿足當期收入和資本積累;基金類投資產品特點是專家理財,集合投資,風險分散,流動性較強,適用于獲取平均收益的投資者;衍生金融產品如期權、期貨等(目前銀行中尚未開通),其特點是風險高,個人參與度較低;而實物及其它投資產品如房地產、黃金、藝術品等,具有行業和專業特征。這里只介紹一下銀行中現有的黃金和外匯。
進行黃金投資首先要明確,它可以作為對沖通貨膨脹和貨幣風險的工具;其次它是相對更穩定的貨幣形式,不像紙質貨幣那樣被任意制造;最后它可以作為分散風險的選擇。目前普通投資者最簡便的投資方式就是商業銀行的紙黃金業務?!百I黃金”抗通脹是當下理財經理必用的口號,但黃金的抗通脹性是有條件的,就是不考慮貨幣貶值的因素。如果只看通脹與黃金的關系,會發現只有當實際利率為負,黃金才有高于紙幣的抗通脹性。道理很簡單,即使CPI高達5%,只要央行規定的存款利率是6%,老百姓拿錢還是比拿沒有利息的黃金合算。紙黃金相對盈利高,但風險較大,適合風險承受能力強,喜愛博取短期收益的客戶。而對于比較保守的投資者,他們可能更適合黃金的長期投資,他們不需要技術,只需耐心。他們把黃金視為保護資產的手段,將黃金世代傳承。從影響黃金投資的相關性而言,與石油、通貨膨脹、戰爭、社會動蕩、消費需求、利率正相關,而與匯率、社會繁榮負相關。經濟學家凱恩斯這樣評價黃金的作用:“黃金在我們的社會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作為最后的衛兵和緊急需要時的‘儲備金’,還沒有任何其它的東西可以取代它?!?/p>
【關鍵詞】金融生態;個人理財;發展現狀
1.引言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取得巨大發展,GDP增速始終保持在8%以上,綜合國力提高的同時,個人財富也得到極大提升,個人財富的保值增值及財富配置的需求日益迫切,個人理財業務應勢而生。
個人理財在我國是一個新興領域,我國的個人理財業務尚處于起步階段。20世紀90年代,我國商業銀行率先開展了個人理財業務:1995年,招商銀行首次推出“一卡通”個人理財產品,它集本外幣、定活期存款集中管理及收付功能為一體;隨后,中國工商銀行深圳分行設立其獨立的理財部;自此以后,其它商業銀行也都相繼推出了個人理財業務。個人理財業務在我國發展時間不長,但速度卻很快,隨著個人理財市場的不斷完善以及個人財富的不斷累積,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了理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更多的人加入到了個人理財的行列,這將不斷地推動我國的個人理財業務和我國個人的理財技能的發展。
2004年12月7日,央行行長周小川在《金融時報》上提出了“金融生態”的概念,此后引起了廣泛的關注,金融生態已經成為金融領域研討的熱點問題。從自然生態學的角度去研究金融問題,極具有創新性及啟發性,許多學者從這一視角出發,對我國經濟金融各方面進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現階段我國個人理財業務高速發展的今天,結合金融生態對其展開研究具有較強的理論與實際意義,本文基于金融生態視角,分析我國個人理財業務的現狀及問題,并對我國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提出戰略性建議。
2.金融生態基本概述
2.1 金融生態內涵
生態系統可以分為生物群落和環境兩個基本子系統,每個子系統都具有不同的功能,而且它們之間是相互依存、制約、生成和動態平衡的。基于生態系統這一基本原理,為了更形象生動地表述“金融生態”這一概念,周小川行長將金融生態系統比作“水族館”:金融機構像“魚”,自身必須健康,才能生存和自如地“游動”,所以其自身的改革是最重要的;外部的金融生態環境,就像水族館里的水草、浮游生物和氧氣等,是生物生存和茁壯成長的必備條件;另外,如同水族館中各種生物構成的生態系統需要有適當的規則來維系,金融監管對于金融體系的健康運行也是不可缺少的;最后,宏觀調控就好像是水的溫度,不能太冷,冷了有些魚會凍死,也不能太熱,否則氧氣會跑掉,生物就不能生存,還不能忽冷忽熱。這些因素有機結合,共同作用,缺一不可,否則“水族館”就會出現“生存危機”,金融體系就會出現金融風險從而引發金融危機。金融系統具有生態系統的大部分特征,結合這些特征,我們可以更為具體地分析金融生態的內涵。
金融生態是對金融的一種擬生態化的形象闡釋,金融機構作為社會經濟體系中的一員,其生存和可持續發展的實現一方面要以自身制度建設和經營水平的提升為基礎,另一方面也離不開其所處的外部環境,其中既包括宏觀的經濟大環境,也包括微觀層面的金融環境。因此,我們可以把金融生態系統理解為各種金融機構為了生存和發展,與其生存環境之間密切聯系、相互作用的動態平衡系統,這個系統由金融生態主體、金融生態環境、金融生態調節機制三個有機部分組成。結合生態學系統構成原理,我們可以整理金融生態系統的構成原理,見圖1。
2.2 金融生態特征
金融生態作為生態學在金融領域的體現,既有與自然生態學相類似的地方,也有其自身特性。因此,將金融生態應用于金融發展研究時,必須充分了解金融生態的特征。
金融生態是以信用經濟為基礎、以金融資源為運作對象、依托于一定的社會體系,在自身調節機制的作用下保持平衡,實現資金資源合理有效配置并對經濟發展發揮支持和促進作用的動態系統。其具體特征如下:
(1)雙面性。金融生態是一個系統,其主要中心是金融業,金融生態表現出了內部環境(因素)和外部環境(因素)的雙面性。金融生態這個統一的系統由兩大部分組成,一部分是金融業內部環境,如金融市場、金融機構、金融產品等;另一部分就是金融業外部環境,如政治、經濟、法律、信用環境等。這兩部分相互聯系,相互作用,不可分割的共同組成了一個相對穩定的特殊生態系統。
(2)動態關聯性。金融生態中的所有因素和外部所有因素并不是靜止不動的,如同自然生態中各個生態因子緊密關聯一樣,他們也具有十分密切的關聯性,通過資金鏈條相互作用。所以,金融生態也不是靜止的,而是一個不斷新陳代謝和逐步完善的系統,是一個動態關聯的系統。
(3)雙重機制性。金融生態具有雙重機制性,即適應性學習機制和自然選擇機制。由于各國、各區域的法律體制、經濟條件、社會特征、文化傳統等各種外部因素不同,為了適用這種不同的外部環境,其金融生態內部因素就會表現出不同的特征,這就是金融生態的適應性學習機制發揮作用的結果。同自然生態一樣,金融生態沿襲了自然選擇的傳統,金融生態也不斷的進行著優勝劣汰的自然選擇,從平衡到不平衡再到平衡的動態發展著。
3.我國金融生態個人理財發展分析
3.1 我國個人理財業務發展現狀
我國的個人理財業務首先出現在商業銀行,這是由于商業銀行在銷售網絡方面的強大優勢、在資金清算方面無法替代的作用和辦理各項中間業務的特殊權限,使其在開展個人理財業務方面有著其他金融機構無法比擬的得天獨厚的條件。而個人理財業務以其批量大、風險低、業務范圍廣、經營收入穩定等特點逐漸得到中外商業銀行青睞,并迅猛發展,其市場規模不斷擴大,2004年以來,我國理財業務每年的市場增長率達到18%;2011年上半年,理財產品發行量呈現“爆發式增長”,商業銀行共發行8497款理財產品,發行規模達8.51萬億元,已經超過2010年全年的發行規模7.05萬億元;2011年前三季度我國理財市場規模更是達到300億美元。
我國保險公司、證券、信托、基金公司在個人理財市場上也不甘落后,紛紛設立理財中心來推銷理財產品,其中,保險公司在傳統壽險、財險等保險品種的基礎上推出了以下幾種新型保險理財產品:分紅保險、投資連結保險、萬能保險,新型保險理財產品相對于傳統的保險產品來說具有相當的優勢,它在為人們提供保障的同時還較好的兼顧了收益。
3.2 我國個人理財業務發展的需求分析
我國個人理財業務的不斷發展,市場需求越來越旺盛,我國個人理財業務的需求主要分為潛在需求和現實需求兩個方面:
第一,潛在需求方面。一方面,我國近年來持續的GDP增長促進了國民財富的增加,國民經濟的持續增長帶來了我國居民金融資產總量的持續增加,進而使我國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持續增加,這為個人理財業務的不斷發展提供了最直接條件;另一方面,我國的CPI也基本保持上漲趨勢,物價的持續上漲給人們帶來通脹壓力。因此,來自于這兩方面的因素構成了我國潛在的持久而旺盛的理財需求。我們可以從下圖中看出,我國GDP及CPI在最近這些年的增長勢頭。
第二,現實需求方面。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以及城鎮居民貨幣收入的大幅增加,我國居民金融資產在總量和結構上都發生了重大變化,我國居民金融資產結構由以前的單一存款、手持現金逐步向多元化轉變,出現了現金、存款、債券、股票、外匯、保險、基金、黃金等并存的多元化新格局,但觀察目前我國居民金融資產存量不難發現,儲蓄存款仍然處于絕對優勢地位,從現金、債券、股票等的比例上可以看出我國居民的投資心理,即缺乏主動性,避險仍然是我國居民的主要投資要求。基于此,更符合居民心理的個人理財業務有了較大的市場需求。目前我國居民在理財意識、金融資產的數量上都比以前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3.3 我國金融生態個人理財發展存在的問題
我國個人理財的發展較之西方發達國家晚20年,居民理財意識尚屬于起步階段,加之我國金融經濟發展地不完善以及金融監管不到位等原因,難免存在一些問題,制約我國個人理財的發展,本文結合金融生態內涵,從金融生態主體、金融生態環境、金融生態調節機制等金融生態子系統對我國個人理財發展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
(1)金融生態主體方面
第一,作為我國個人理財產品的供給機構,我國金融機構,主要包括商業銀行、保險公司、證券公司和基金公司等,在理財產品的種類、結構、設計上都比較接近,難以滿足不同客戶的不同需求。理財產品功能簡單,同質化嚴重,理財產品易復制的特點在各金融機構的激烈競爭中一覽無余,理財產品幾乎都是證券、外匯、基金等投資產品的組合。而個人理財的目標就是針對客戶不同的財務狀況、風險承受能力以及需求等,為客戶制定個性化、有針對性的理財規劃。而我國目前金融機構理財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不能真正滿足客戶的實際需求,難以得到客戶的認可。
第二,我國個人理財的發展較晚,作為個人理財產品的最終需求者,居民的理財觀念尚不成熟,尚處于起步階段,而且在個人理財知識方面存在一定的誤區,甚至將理財看作為是一種新型投資,同時我國金融機構缺乏復合型金融理財專業人才。近年來,我國各金融機構尤其是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技能仍以本機構業務為主,理財服務人員專業素質不高,造成了金融機構在理財宣傳、規劃、產品設計等方面的不深入,不能滿足客戶的多樣化理財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我國個人理財的發展。
(2)金融生態環境方面
第一,我國金融業一直實行分業經營,即商業銀行、保險公司、證券公司等金融機構分業經營、分業管理的政策體制。由于受到政策的限制,商業銀行不能涉足證券、保險、基金、信托領域,只能代銷基金、保險等產品。與此同時,客戶在保險公司投資的仍然是單一的保險產品,同樣受到相關政策對保險資金運用的限制,無法真正地實現客戶資金在各類理財產品上的分配與流動。這樣的分業管理,導致各金融機構不能根據客戶的實際情況為其量身打造針對性的投資組合,并幫助或客戶實施投資理財計劃,從而使得個人理財業務的功能大大降低,缺乏對目標客戶的吸引。
第二,法制不完善,金融監管滯后,風險防范問題凸顯。個人理財近幾年發展迅速,不少金融機構推出的理財產品競相給客戶以高回報承諾,不少金融機構將理財產品視為競爭資金的手段,在回報率上惡性競爭,考慮其后果。在個人理財競爭日益激烈的情況下,個人理財的監管明顯滯后,盡管《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及《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風險管理指引》等相關法律均對個人理財相關業務風險管理與防范有所規定,但個人理財相關法規還很不完善,特別是適應金融業混業發展的趨勢,綜合性的個人理財法規還幾乎是空白,這顯然不適應個人理財監管的需要。
第三,全球金融危機的發生和蔓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我國個人理財的發展。受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世界經濟增長明顯放緩,部分主要發達國家或地區經濟陷入衰退,我國作為國際經濟體系下的重要一員,也在一定程度上遭受著金融危機的影響,經濟增速有所放緩,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居民收入會有所減少,從而抑制對個人理財業務的需求。另外,在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個人理財業務涉及產品和交易的多個層面,隱藏著多種形式的潛在風險,如市場風險、流動性風險、利率風險、道德風險等,風險的暴露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居民的理財積極性。因此,個人理財無論從投入資金量,還是投入方式上都面臨著巨大的困境。
第四,我國社會保障體系不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是社會發展和經濟運行的“穩定器”和“安全閥”,對維護社會安定,穩定人們收入預期,促進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促進經濟和社會協調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只有對醫療、養老等一系列社會保障問題沒有后顧之憂時,人們才會增加自己的消費或者投資等方面的支出,但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及醫療保險制度設計上的缺陷在一定程度影響我國社會保障體系的完善,從而抑制我國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
(3)金融生態調節機制方面
金融生態個人理財調節機制的優劣評判依據是:個人理財市場的市場機制和競爭機制的完善程度以及個人理財市場監管調節的有效程度。與國外不同,我國的市場經濟并不是純正的市場經濟,市場化程度還不夠充分,我國商業銀行因為在個人理財市場中的巨大優勢地位,使得我國個人理財市場的市場機制和競爭機制不完善。要改善生態個人理財調節機制失衡現狀就必須按市場化方向,完善個人理財自我調節機制,同時提高個人理財市場監管的有效性,增強金融監管的調節作用。
(4)我國金融生態個人理財發展戰略
通過對發達國家個人理財業務的產生與發展及其運行特點的分析,并針對目前我國金融生態個人理財發展存在的問題,提出如下戰略性發展建議:
第一,加快我國金融機構業從分業經營向混業經營轉變。隨著金融管制的放松,我國金融業內部已經開始彼此向對方的業務領域滲透和擴張,比如保險資金入市,券商股票抵押貸款,非銀行金融機構進入同業拆借市場,保險公司推出的連結保險,以及商業銀行保險、基金發售,開通“銀證通”業務等等。目前,國際金融界混業經營已成趨勢,混業經營的外資銀行集銀行、證券、保險和投資銀行業務于一身,可以為客戶提供更為全面的金融服務,滿足客戶多樣化的需求,我國金融機構應從混業咨詢、混業合作的思路出發,對個人理財業務進行拓展與創新,努力實現從單一業務平臺向綜合理財業務平臺的轉變,充分做好理財“混業”經營準備,為客戶提供更具綜合性的理財服務。
第二,加快個人理財產品的創新,提供差異化的個人理財產品。個人理財產品是個人理財業務的基石,也是個人理財服務的落腳點。一方面,各金融機構應積極探索合作,推出具有吸引力的投資品種,豐富個人理財產品;另一方面,應當對客戶群進行細分,確立以客戶為中心的經營理念,根據客戶實際情況和需求,為客戶提供個性化的理財方案,在延伸業務的同時增長了對同一客戶的服務周期。
第三,健全相關法律法規,完善外部監管機制。我國與個人理財業務的相配套的法律法規顯得較為薄弱,如何完善個人理財業務的相關法律規定、填補其存在的法律空白是金融機構開展個人理財業務的基本前提。我們應進一步明確市場準入、理財資金投向的合法合規、風險提示、客戶知情權保護、金融機構與客戶雙方的權利義務關系等問題,解決個人理財業務(下轉第195頁)(上接第192頁)法律關系的定位問題,為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提供相關的法律依據。同時,為了給個人理財業務的順利發展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我們必須加強行業監管力度。進一步加大三大監管機構的合作力度,引導各類金融機構提高個人理財業務的風險管理意識和管理水平,同時根據新業務發展和監管的特點,進一步完善新業務監管體制。只有較為健全的法律法規和完善的監管機制,才能促使我國個人理財業務的健康發展,進一步擴寬各類金融機構理財產品與服務的供給,有效解決相關規章制度缺乏的問題,滿足我國居民日益增加的多樣化理財需求。
第四,培養復合型專業理財人員,提高專業修養,同時更新客戶理財意識,拓展理財市場。居民希望理財服務人員既熟悉銀行業務又精通證券、保險等金融業務的專家,為自己提供全方位、全過程和一站式的綜合理財服務,復合型的專業理財人員是我國個人理財業務發展的必要條件,因此,個人理財資格認證制度應把綜合個人理財策劃、投資策劃、保險策劃與風險管理、員工福利與退休計劃,個人稅務策劃和遺產策劃及事業繼承等作為培訓和考核從業人員的標準,提高他們的專業修養。在此基礎上,加大對居民的宣傳力度,同時建立相關個人信用體系,讓更多的人放心將錢交由理財機構管理。
4.總結
發展個人理財業務不論是對個人,還是金融機構來說都具有重大意義。從金融生態角度來看,我國個人理財業務存在一定的問題,如何在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主體地位的背景以及不完善的市場機制下,思考并解決這些問題,對個人理財業務更加健康發展至關重要,本文從監管、產品、法規及專業素質等四個方面對完善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提出自己的建議,以此促進我國個人理財業務在金融生態系統下充滿活力地發展。
參考文獻
[1]周小川.完善法律環境,打造金融生態[N].金融時報,2004-12-07.
[2]周小川.獨家專訪:周小川談“金融生態”[N].人民日報,2005-03-28.
[3]徐諾金.論我國的金融生態問題[J].金融研究,2005(2):35-45.
[4]林永軍.金融生態建設:一個基于系統論的分析[J].金融研究,2005,4.
[5]閆濤,劉靜芳.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現狀分析[J].經濟師,2008,2.
[6]閔靜.淺析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J].金融經濟,2008,6.
[7]馬榮鏢.淺談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發展現狀與對策[J].金融管理,2008,6.
[8]許棣.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發展探析[J].廣西金融研究,2008,8.
[9]王芊.我國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現狀及思考[J].黑龍江對外經貿,2009,2.
[10]李誠丁.淺談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J].西南金融,2009,4.
[11]劉偉.個人理財[M].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5.
[12]黃晟.我國個人理財業務發展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
摘 要 隨著經濟社會的飛速發展,我國國民經濟收入逐年增加。國民收入的遞增進一步刺激了金融理財產業的發展需求,因此我國各大金融理財機構的發展數量也呈現上升趨勢。但是,受到經濟起步較晚等方面的影響,我國金融產業也存在一些發展問題,亟待相關工作者予以優化。本文針對當前形式下我國金融理財的價值含義、發展趨勢及面臨的問題進行探究。
關鍵詞 金融理財 發展趨勢 面臨挑戰 經濟 價值
隨著經濟社會的飛速發展,我國國民收入迎來了新一輪的深化改革。在黨和中央相關經濟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我國國民經濟收入逐年增加,金融市場的發展也相對比較活躍。國民收入遞增的同時也刺激了金融理財產業的發展需求,因此使理財業務出現了“挑戰與機遇并存”的局面,個人理財相對失衡,容易存在一些潛在的經濟隱患。
因此即便是當前我國金融理財的發展呈現上升趨勢。但是受到經濟起步較晚等方面的影響,我國金融產業依然也存在一些發展問題,亟待相關工作者予以解決優化。
一、我國金融理財的產業現狀
金融理財的產業包含著廣泛的服務范圍,包括資產、債務、保險、住房等各個方面。在經濟繁榮的大背景下,我國人民群眾的工作收入有了顯著的提高,很多人選擇將閑置的資金存放在銀行,通過定期存儲、活期存儲等方式,實現資金的安全化和再利用。
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經濟的發展帶動了各項產業的循環,因此,從整體上看,我國金融理財產業的發展前景較為穩定。根據相關調查表明,早在《2010年銀行金融理財產品綜合分析報告》中就已經表明,我國2010年的銀行理財數額高達7萬億元,同期證券理財、同期公募基金、同期信托理財分別達到2000億元、2.5萬億元和3.2萬億元。我國金融理財產品的創新性凸顯出來,理財產品的推陳出新使客戶有了更多的選擇。
二、我國金融理財的發展趨勢
金融理財行業關系到千家萬戶的生計,所以也存在一定發展問題,而廣大工作者首先要做的就是深入了解我國金融理財行業的發展趨勢。
(一)個人金融理財業務的增加
從相關部門作出的統計結果中可以看到,截止到2015年年末,我國年收入4萬元的家庭占到了25%。較之五年前,增加了10%以上。因此,這些有經濟結余的家庭,需要對資產進行相應的服務和管理。除了經濟收入的積累,日益突出的住房、醫療、保險等問題也需要專業的技術人員進行專業的金融規劃和指導。除此之外,在市場理財手段上,金融資產還包括股票、存款、黃金等方面。這也為金融理財的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金融理財的專業性加深
在中高端收入的人群中,金融理財因其蘊含的風險性而深具專業特性。因此,在金融理財中除了要考慮到資金的收益,還要考慮到其中蘊含的經濟安全性。越來越多的理財人員也意識到了在資金理財方面,需要優先選擇有資質、有能力的理財機構進行。通過理財專家的建議,減低金融資金管理的風險,并委托專業人員進行幫扶,滿足客戶的需求。
(三)金融理財監管機制有待完善
從當前金融市場上看,所形成的法律關系大多都是基于信托的發展原理而形成的。因此,在雙方的權利和義務中,要遵循平等、公平的競爭屬性。但是現有的信托業務帶有一定的法律空白,致使其他種類的理財產品及服務都不夠完善,因此需要相關金融監管部門進一步強化相關金融法律法規,規范金融市場的有序進行。
三、我國金融理財產業發展中面臨的挑戰
應該說,我國金融產業在面臨發展機遇的同時也產生了一定的潛在危機。隨著人們對更高的經濟效益的吸收,市民在提高自身理財需求的同時,對銀行的服務性、專業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銀行需要把理財業務整合在一起,通過對理財資源的調整,進一步創新產業管理機制,提升金融理財產品的多樣性。
因此,金融理財機構要立足于市場的發展需求,以客戶服務作為發展宗旨,逐步提升理財產品的科學體系,進一步增進團隊營銷策略,根據客戶的財富需求,定制高效、科學的理財產品。而針對于金融業務的整體走勢上看,廣大金融管理者要積極拓展業務發展模式,為銀行提供較高的利潤,進一步防范銀行的信貸危險,從而將其中涵蓋的經濟風險降到最低。
同時在金融行業內部,要通過完善的行業規章和科學的法律條文進行約束。建立行業協會和理財師認證機構,促進理財人員的職業道德規范和市場的良性發展,進一步提升我國金融產業的高效性,重點發展金融機構的第三方理財,突出個性化理財、科學化兩理財和定制化理財服務,最大程度的強化金融理財行業的服務質量,使基金公司的客源、信譽都能得到有效的提升。最終,促使我國金融理財行業能夠沿著健康化、平穩化、多元化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 李國鋒.簡論我國金融理財的發展趨勢與挑戰[J].中國農業銀行武漢培訓學院學報,2011(09).
關鍵詞:集合理財產品信托金融
當前,商業銀行、證券公司、信托投資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金融機構都在積極推出各類集合理財產品。2004年,我國商業銀行加快推出人民幣理財計劃;2005年,券商集合資產管理計劃面世;2006年,信貸資產證券化產品和券商專項資產管理計劃進入快車道,集合理財競爭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
目前,金融市場上交易的金融產品或者金融工具都是體現一定權利義務和責任關系的合約,明確金融產品的法律關系是金融活動有序展開的基礎。對同一類產品應該統一立法,為當事人的權利義務和責任風險進行明確劃分和適當分配,目的是創造公平的競爭環境,防范風險。把當前眾多金融機構開展集合理財產品統一到信托軌道上來,可以滿足投資安全和投資效率的雙重需要,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維護金融秩序。
信托的擴展運用
上世紀初,我國模仿英美法系國家導入信托業,信托投資公司即脫胎于銀行業,其功能定位的爭論從未停息。改革開放以來,信托業繼續被引入金融投資領域,之后信托投資公司雖然歷經五次整頓,甚至《信托法》頒布實施多年,我國信托業的定位問題仍然是一個懸而未決的理論兼實踐問題。
事實上,信托與公司、委托-等一樣,屬于一種制度性“公共物品”。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尤其理財市場的競爭加劇,出現了對信托制度進行拓展運用的客觀要求和趨勢,從而信托制度的內在價值和功能在世界范圍內開始有所張揚。在我國,證券投資基金制度的確立是信托制度拓展運用的典型。此后,企業年金等引進信托制度,社?;?、保險基金、住房公積金、產業投資基金、房地產信托基金以及資產證券化產品等都有運用信托制度的要求。銀行集合委托貸款以及券商集合理財計劃限于委托制度框架內,不過是分業經營、分業監管的管制結果。
信托制度拓展運用可以看作金融混業的一種因素或征兆。同時,表明信托業已經朝著打破“制度壟斷”和“行業壟斷”的方向邁進,信托公司面臨的不僅是一般意義上的不同機構之間、不同金融行業的競爭,還面臨如何運用信托制度的競爭。具有典型意義的是,中國證監會于2004年10月21日《關于證券公司開展集合資產管理業務有關問題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在《證券公司客戶資產管理業務試行辦法》原則規定的基礎上,對證券公司設立集合資產管理計劃、開展集合資產管理業務的具體操作及監管事宜進行了詳細規定。2005年3月,經證監會批準的光大證券“光大陽光集合資產管理計劃”和廣發證券“廣發理財2號集合理財計劃”相繼成立。
《通知》內容在多方面出現了與信托公司的資金信托管理辦法內容相似,甚至接近的地方,為防范道德風險和變相融資,設置了明確而詳盡的規則。該產品實際上是基金產品與信托產品的共生物,形式上偏重于基金,實質上則是信托關系,而名義上卻是委托關系。從設立專門的資金賬戶和證券賬戶來看,集合資產管理業務具有信托特征。資金賬戶和證券賬戶,不管是以證券公司的名義設立,還是以集合資產管理組合的名義設立,標的所有權都發生了轉移,從而超越民法對于委托理財的規定,符合信托法的規定。因此,如果對集合資產管理業務按信托法的要求進行規范,更有利于發展。
從監管層面來看,如果將信托定位于信托投資公司從事的信托業務,而否認社會上已經存在的以委托面目出現的信托樣態,容易人為制造制度性風險。在我國當前金融經營分業管理的模式下,不能以主體身份判定營業特征,其他金融機構從事的信托業務也應該劃定為信托范疇,防止剝奪他們存在的合法基礎,尤其是信托機制本身就具有極強的脫法功效,管制之間的空白和沖突反而為其所用,這就可能釀造普遍的脫法行為,令大量交易行為處于非法與合法之間的灰色地帶。應當允許信托的多元化,否則這種“地下”信托容易引發新的交易安全問題。
立足信托關系的集合理財產品
我國金融機構選擇信托模式競爭理財市場的最重要也是最簡單的原因,即信托模式本身就是“好用”的金融工具?!昂糜谩敝饕钦f信托產品具有靈活性和規避管制的“自由基”,具有高度彈性空間,在打通不同金融市場以及金融與實業領域的間隙方面具有特別深刻的穿透力,同時又具有良好的集資效應,可以迅速覆蓋社會的機構投資者和自然人投資者。金融機構的金字招牌,吸引眾多停留在存款認知水準的百姓大眾的注意力。
在各類金融產品推出之際,監管機構應預先以法規形式明確禁止不當行為,防止和最大限度地減少逆向選擇的可能性。例如,防止假債券回購、假委托存款委托貸款、假信托業務等。否則,一旦問題暴露了時尋求解決辦法,往往代價沉重。尤其是利用信托機制集合投資或集合理財類的產品,因其規模大且善于規避管制,如果不強制安排交易結構和規范標準的法律結構,否認其信托性質和潛在的巨大風險,等待證券業、銀行業的將是信托投資公司已經走過的重重困難。
作為表外業務的理財產品本來應當由投資者承擔投資風險,但前提是金融機構作為受托人已盡法定和約定的善良管理和誠信義務。如果金融機構未盡義務,則應承擔信托責任或者最低也是違約責任、過錯賠償責任,由表外強制轉化為表內。金融企業的表外業務并不一定是無風險的業務,事實證明,大量的表外業務可能是風險過大或者在一定觸發因素、誘導因素出現時容易轉化為現實風險。我國普通投資者對投資風險意識比較淡薄,同時,他們并不能有效區分表外和表內金融產品的風險度,在選擇金融產品時往往是依據金融從業人員的解釋和廣告,甚至僅僅憑借金融機構的看板和條幅來購買。而事實上,很多銀行集合理財產品從一開始就已經走樣,例如規定收益率;券商的集合理財產品亦未脫此窠臼,例如在文件中規定“客戶在封閉期內可優先獲得3%的凈值增長率,低于部分管理人用投入資金補足”,在措辭上使用“優先獲得”,也就是對投資者在封閉期內的收益作出保證,實為隱性保底條款。
信任制度下的集合理財產品滿足投資安全和投資效率的需要
集合理財產品按照信托法所規定和塑造的信托關系進行規范,不僅僅是因為我國已經頒布了《信托法》,引入了信托制度,而是因為信托制度所固有和特有的功能以及制度張力可以滿足集合投資所必需的投資安全和效率的要求。相反,基于委托關系的制度,則不如信托制度提供的安排更加具有安全性和效率性。
信托制度對投資安全性的保障
信托財產獨立性是信托制度的最重要法律原理。信托財產的獨立性原理,使得信托財產與委托人、受托人、受益人以及其他的信托財產之間的風險隔離開來,大大減少了信托財產所面臨的法律風險,是一種有效的破產隔離財產保護方式。
在信托制度確立的權利架構中,受托人雖然是以自己的名義對信托財產進行投資運作,但是受托人所擁有的權限并不是無限度的。委托人可以在信托合同中明確規定受托人管理、運用、處分信托財產的方法,或者對受托人運用信托財產提出明確的風險保障標準,對受托人的管理權限作出明確規定和限制。委托人對信托財產運用標準的限制,可以大大提高投資的安全性。
在信托制度確立的義務架構中,信托關系中的受托人法定義務比委托關系中的受托人法定義務嚴厲,受托人管理信托財產,必須恪盡職守,履行誠實、信用、謹慎、有效管理的義務。信托法要求受托人將其個人財產與信托財產分離,使信托財產形成一個獨立的財產實體,免受當事人(委托人、受托人、受益人)的債權人追索,保持其相應的獨立性和穩定性,這是委托制度所不能具備的。
信托制度對投資效率的保障
信托法規范為信托當事人進行交易提供了訂立信托契約的標準,并為建立信托關系提供了“一套強制性的標準化約款,可以大大降低締約的交易成本?!蓖ㄟ^提供受托人義務,包括忠實義務和善良管理義務等信托法的默示規則,為交易主體提供了效率。信托法中,許多任意性條款為當事人確定權利義務提供了極大便利。而投基資金領域信托契約的標準合同形式,大大減少了基金當事人之間的交易成本。
信托法以信托財產的獨立性為核心,整體安排與信托財產有關的諸多法律關系,以便實現設立信托的目的。信托法不但使信托當事人通過信托合同的方式,建立信托結構妥善處理,相互間權利義務變得相當方便,并且對當事人與信托財產、各當事人自己的債權人與信托財產,及信托財產與交易第三人之間復雜的責任體系作出了整體妥當安排。尤其是信托通過受益權的分割、分層等與證券市場有機結合起來,在資產證券化領域巧妙運用,促進了金融資產的交易效率。
委托關系中的委托人并不是以所有權人身份運用的信托財產,因而在交易時往往需要提交授權文件等,并履行必要的確認手續,這樣做往往持續時間較短,往往是一事一委托,受托人的自在委托法律關系中十分脆弱,受托人常常缺乏對受托財產中長期投資盈利的戰略考慮,因而交易效率不高。在信托制度中,受托人運用信托財產時,是以所有權人名義進行交易,而且受托人往往是基于受托財產的中長期戰略目標進行管理、運用、處分,故交易效率顯然高于制度。
受托人的管理運用權和財產托管權能分化,產生了投資基金的法律架構。此外,賬戶管理的職能也可以由專門銀行負責,出現了年金分權制衡模式。這種法定化和定型化結構是市場長期選擇的結果,也是法律強制擬制的產物。將金融市場上出現的集合投資或理財計劃規范為信托,有利于更好地利用信托法原理調整和規范當事人之間的法律關系,保護當事人權益,并促使監管部門統一監管信托業務。
隨著我國普通民眾財富的累積,人們日益要求金融機構豐富和發揮代客理財的金融功能。信托與證券、公司、等最普遍的交易手段日益結合,融入現代金融市場,成為規范和引領投資、融資和理財行為的基礎性制度單元。因此,運用信托完善我國集合投資制度是一種優質的選擇。目前,券商理財、銀行人民幣理財尚游離在信托之外,反映了在分業經營格局下不同金融監管機構的監管關系協調性尚嫌不足,各監管部門應摒棄過去作為行業代言人的角色,將監管目標始終定位于保護投資人利益之上,從界定集合理財的信托關系入手,拋棄分業監管門戶之見和利益之爭,統一對集合投資行為定章立制,防范金融風險。
參考文獻:
1.盛學軍.中國信托立法缺陷及其對信托功能的消解[J].現代法學,2003(11)
2.王文宇.新金融法[M].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3
3.張天民.失去衡平法的信托——信托觀念的擴張與中國《信托法》的機遇和挑戰[M].中信出版社,2004
出版:機械工業出版社
書號:7-111-23070-0
定價:29.8元
當下,我國金融市場化全面提速,金融業賣方市場徹底改變,消費與投資的選擇權完全回到百姓手中,理財成了最為熱門的話題。
《大眾理財實戰寶典》 (第三輯)應時而作,面向都市家庭與個人,承繼《寶典》系列風格,萃取《大眾理財顧問》雜志內容精華,涵蓋基金、股票、銀行、保險、房產、集藏、汽車,生活8大理財領域。100多篇文章融合了專家點評與老手心得,選題源自理財實戰,內容偏重方法介紹,語言通俗易懂有韻味,堪稱個人投資者的理財顧問和理財從業者的升級教程。
《基金理財》
資深金融理財專家為基民量身定制的升級讀本。個人投資者的理財顧問,理財從業者的升級教程。讓你了解基金分散風險的原理與研判景氣方向的法則,智慧地運用基金來達到多種人生目標。
書號:7-111-21274-4
定價:25元
《聰明看盤――K量三態分析方法》
作者高屋建瓴、獨創的圖表分析方法。大大增強了K線理論的實際可操作性,可以說是一部能用于實戰的超級參考書。
書號:7-5074-1097-2
定價:35元
《投資是一種思維》
成功的投資背后,都隱藏著一個成功的思維故事。作者張榮亮歷經5年思考和沉淀之作,帶你進行一次有意義的投資思維之旅。
書號:7-111-23118-9
定價:32元
《大交易場:美國證券市場風云實景》
美國資本市場近一個世紀的核心地位成就了無數的股市專家和投資理論,也催生了無數的悲歡離合。
書號:7-111-22487-7
定價:38元
《通向財務自由之路》
初學者入門的絕佳指導,首屈一指的交易心理學大師杰作。證券交易領域的3本最佳書之一。讓你系統學習投資方法。
書號:7-111-22660-4
定價:48元
《麥克米倫談期權》
項懷誠推薦閱讀。美國業內人人必讀的期權經典。期權就是麥克,米倫,麥克?米倫就是期權。
書號:7-111-22796-0
定價:80元
紅樓兒女風流理財
推薦詞:
《紅樓夢》是中國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其中的人物和故事早已廣泛流傳,耳熟能詳,《紅樓理財》全書以“紅樓人物”為背景,借用古典名著的筆法,情節,講述現代社會投資理財的基礎知識、技巧,文字生動,寓意豐富,還配有精美的漫畫插圖,圖文并茂。在出版之前,已經在各大門戶網站和主要媒體連載,廣受好評。
金融理財需求已不斷升溫,投資者的理財知識仍然相對乏。但與專業投資者有所不同的是,普通投資者需要更為輕松和通俗易懂的溝通方式,以提升科學、理性投資的觀念,(紅樓理財)就是一本可以一口氣讀完的理財書,旨在讓您輕松掌握投資理財要訣,達到簡單投資,輕松生活的目的。
作者介紹:
何寒熙
匯豐晉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市場推廣部總監,1998年畢業于復旦大學經濟系,獲經濟學碩士學位,此后一直服務于金融行業,擁有完整的銀行、證券,基金等金融知識背景,2001年進入基金行業后,在基金產品開發、銷售。市場推廣,客戶服務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并曾在國內各類財經期刊上發表過數十篇文章。
內容簡介:
“金紫萬千誰治國,裙釵一二可齊家?!边@是曹雪芹對筆下那些“脂粉隊里的英雄”的評價。是的,王熙鳳不是已經會放高利貸“以錢生錢”了嗎?賈探春不是把大觀園給承包出去了嗎?
我們在感嘆紅樓女兒的冰譬聰瑩之外,也會生發許多遭遇;如果她們生活在現代,面對光怪陸寓的大千世界、紛繁復雜的金融產品,又將如何處事、“齊家”?
一、何為RFP
美國注冊財務策劃師-Registered Financial Planner(簡稱RFP)為美國注冊財務策劃師協會所特許制定的國際權威認證資質。財務策劃最早于70年代在美國產生,美國注冊財務策劃師協會于1983年在美國正式成立,目前在全球共有15個國家和地區擁有其協會機構。其會員組織遍布全世界包括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德國、瑞士、澳大利亞、新西蘭、日本、新加坡、韓國、印度、馬來西亞和南非等國家及香港地區,在亞太已分布21個國家和地區。
現時的財務策劃師,普遍就職于歐美各國中的銀行、保險、證券、基金、信托公司、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以及在各類公司擔任財務管理職務,其中在銀行和保險公司工作的各占1/3 。因此取得專業理財策劃的資格,是日后在激烈競爭環境下的一種強競爭力的提升工具;并且由于財務策劃師的高額年薪,已成為目前全球最受歡迎的職業之一。5月份美國注冊財務策劃師協會大中華區在香港會展中心舉辦了2006年學員畢業典禮,有1000多學員參加了畢業典禮,并且在《星島日報》等報刊上刊登了通過認證的畢業學員的資料。
二、RFP職業前景
《美國職業評級年鑒》近年一直把財務策劃師評為美國最佳職業之前列,與生物學家及
精算師等量齊觀,2001年更是榮登榜首,2004年亦位居第三。此項評級是根據美國250種職業的工作環境、收入、就業前景、體力需求、工作保障及壓力這六大項標準所計算出的結果。在美國,RFP的年均收入已超過了哈佛MBA的薪酬水平。
近年來,中國經濟持續高速發展,社會財富加速積累,人們對自身的人生規劃和財富管理的需求越來越普遍。同時,隨著金融產品的不斷豐富以及稅收制度的復雜化,人們在理財實踐中也越來越需要專業理財人士的幫助,以彌補個人金融知識缺乏、時間有限的不足。國家經濟景氣監測中心公布的一項調查結果表明,約有70%的居民希望自己有理想的財務顧問,50%以上的人愿意支付顧問費用。在企業內,財務作為掌握各類公司的命脈因素,也越來越需要高水準的財務管理人才。所以,財務策劃師必將成為中國的高薪、熱門職業之一。
三、申報條件
1、本科以上學歷或中級以上職稱。
2、大專學歷,具有三年以上相關工作經驗者。
3、從事金融、保險、證券、投資、銀行、律師、房地產等行業專業人士和各類企業對財務策劃有興趣的人士。(注:凡符合以上任意條件者,均可報名。)
四、培訓目標
根據國際理財策劃師職業標準要求以及各類公司財務人員的工作需求,通過系統學習理財工具和理財規劃實務以及案例,提高各類公司財務人員的財務管理水平,使理財人員熟練掌握理財技巧,具備獨立為客戶量身定制理財規劃報告、開展理財服務的專業資質,成為理財行業的專業人士。經過培訓,學員可以統一參加由美國注冊財務策劃師協會組織的考試(地點在北京),考試合格后,由美國注冊財務策劃師協會直接頒發RFP中英文證書。
五、課程設置
(一)基礎財務策劃
介紹財務策劃的基本概念和元素,了解財務策劃程序的步驟,掌握有關基礎財務策劃知識和技巧,了解金融市場的交易機制和監管制度,明白財務策劃師的專業操守及責任,理解財務策劃的執業標準。
(二)投資學
介紹金融市場投資環境、金融市場架構和各種金融投資工具,固定收益證券、股票證券的分析和定價。解釋各種投資理論和策略、分析投資組合的表現及分析有關利率和匯率波動的財務風險。
(三)保險及退休策劃
介紹風險、風險管理、保險原理和實踐的知識。了解保險的理論、主要保險產品以及保險的實踐應用。從風險管理的角度解釋保險的原則和策略,解釋保險的作用以及如何決定保險需要和與保險相關的法律問題,評估各種保險產品,并且從成本效益的觀點選擇保險產品。
(四)稅務及遺產策劃
介紹稅務制度、稅務管理、法律念、稅務策劃原則的實踐知識。并且涉及國內、國際稅務簡介。掌握通過稅務策劃而為客戶提供制訂完善綜合理財策劃。
(五)高級財務策劃
注冊財務策劃師(RFP)教育課程的總結。主要回顧個人財務策劃的完整概念,內容包括財務策劃、投資策劃、保險策劃、退休計劃、稅務計劃和遺產策劃。并且通過真實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和不同類型的專題討論來學習如何進行完整個人財務策劃。
七、培訓師資
部分講師來自香港,另有內地講師,均為從事國際金融行業的專家,全部已獲得"美國注冊財務策劃師"專業資格,超過5年以上的教學經驗。全部課程使用中
文授課,考試亦使用中文答卷。
八、收費標準
個人報名:12000元/人
2006年7月30日前報名將享受9.8折優惠
本文從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現狀出發,對理財業務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深入的分析,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個人理財業務發展的幾點建議,以促進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持續健康發展。
關鍵詞:個人理財業務;現狀;問題;發展建議
根據2005年9月出臺的《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辦法》規定,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為“商業銀行為個人客戶提供的財務分析、財務規劃、投資顧問、資產管理等專業化服務活動”,具有個性化、組合化、綜合化的特征。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逐漸深入,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資本市場日益活躍,銀行進行產品創新和服務創新的速度不斷加快,個人理財業務成為內外資商業銀行爭奪市場的重要陣地。然而,目前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還處于初級階段。
一、我國個人理財業務的現狀
(一)個人理財產品市場規模持續擴大,股份制商業銀行仍為發行主力
2011年,我國銀行理財市場呈現爆發式增長態勢,產品發行總量明顯提速,2011年,我國銀行理財產品發行數量為19176款,較2010年上漲幅度為71.40%;產品發行規模為16.49萬億元人民幣,較2010年增長幅度高達1.34倍。無論是產品發行數量還是產品發行規模,其同比增速均大幅超過2009年和2010年。
大型銀行和股份制銀行占據個人理財市場主導地位,國有銀行的理財產品發行數量為6529款,市場占比由2010年的35.18%降至34.05%。股份制商業銀行的全年產品發行數量為7344款,市場占比達到了38.30%。城市商業銀行異軍突起,市場份額由2010年的15.88%上升至2011年的20.89%,產品發行數量超4000款i。
(二)理財產品短期化趨勢明顯,超短期產品受到限制
1個月以下期的超短期理財產品因其高流動性和高收益性而備受追捧。2008年這類產品發行量占理財市場的比例為10.64%,2009年為17.56%,2010年繼續上升為23.74%,而2011年這個比例更是高達30.28%,雖然銀監會為規范銀行理財市場的健康運行,防止商業銀行變相高息攬存,于2011年9月底,明確提出了要對“利用短期產品進行監管套利行為”進行限制,致使第四季度超短期理財產品發行量一路下滑,但當月發行的1個月至3個月期產品占比接近60%,其中32天至45天期產品占比更是高達30%??梢姡谡弑O管下,銀行理財產品發行期限只是避開了1個月以下期限的監管紅線,發行的理財產品仍然為短期性質。
(三)非保本型產品成為理財產品市場主流
2011年發行的銀行理財產品中,非保本浮動收益型是主要風險收益類型,該類型產品發行共計11246款,市場占比達到了58.65%,較2010年上升了3.33個百分點。保本浮動收益型產品發行數量為2817款,市場占比近15%,而保證收益型產品的市場份額則出現回落。從各類風險收益特征產品市場占比的變化形勢可以看出,浮動收益類型產品越來越廣泛,固定收益類型產品的市場份額則呈萎縮趨勢。
二、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存在的問題
雖然近年來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有了一定的發展,各銀行也普遍認識到開展該項業務的重要性,但由于我國的銀龍管理體制和金融市場發展程度的限制,我國個人理財業務仍存在很多問題。
(一)經營理念有待提高
由于在個人理財業務發展之初,被當作擴大銀行存款規模、提升業務模式和實現轉型的手段,單純的依賴產品導向的發展模式,至今仍未能成功的轉變為以客戶為中心的綜合性發展模式。錯誤的經營理念使得個人理財業務難以正常發展。
首先,忽視以客戶為中心致使本應合作雙贏的銀行客戶關系可能轉變為競爭性的零和游戲,雙方博弈陷入囚徒困境。銀行從自身利益出發,不顧客戶的投資需求,一味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給客戶帶來了不必要的損失。
其次,錯誤的經營理念造成銀行間及銀行與其它金融機構之間陷入過度和無序競爭, 一味追求占有市場份額,不利于產品和服務創新,導致同質化現象嚴重。
第三,產品導向的經營理念使得客戶定位不明確,市場細分不嚴格。在產品導向理念下,銀行理財產品的設計難免出現閉門造車的現象,難以符合客戶的實際需求,營銷過程是根據產品的特點尋求合適的客戶,這是很難完全匹配的。
(二)監管不足和政策限制
首先,監管標準不統一,商業銀行、證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等都通過信托原理開展了各式各樣的理財業務,僅僅是理財的主體不同,產品本質上沒有太大區別,但是不同的監管主體針對各金融機構推出了不同的監管標準,造成了金融機構間不公平競爭。
第二,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資金管理不規范,由于我國商業銀行的監管機制不完善,部分銀行沉溺在理財資金挪用的現象。目前,商業銀行通常對出售理財產品獲得的資金沒有設置專門科目進行管理,只是在儲蓄存款科目反映,資金實際用途難以監控,增加了監管的難度 。
第三,多數銀行的組織架構呈現出“大總行、大分行、小部門”的特點,理財部門也承襲了該特點,但“三級管理、一級經營”的組織結構仍未徹底改變,存貸、中間、證券等業務部分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