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統計學和運籌學的關系
時間:2023-08-11 16:55:1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統計學和運籌學的關系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 運籌學 管理科學 商學院 分級教學
本文得到上海市教委2009年《運籌學》重點課程建設項目資助。
引 言
在商學院多年從事運籌學教學的基礎上,筆者比較并深刻體驗了使用中文教材和英文原版教材兩種語境下的各種不同。使用中文教材時,課程與教材同名都叫“運籌學”。而使用英文教材,則是因了聯合國國際貿易中心(ITC)的推薦,課程和教材統統改為“管理科學”(Management Science)。兩種語境,教學側重點的差異十分明顯,教學心得和學生反饋亦迥異。本文比較它們的異同及該課程在我校的定位和教學實踐的變遷并提出個人思考。
商學院運籌學課程的定位
“運籌學”在我國高校早已普遍開設。雖然何謂運籌學,至今尚無統一且確切的定義,但與英文“管理科學”類似,包含規劃論、排隊論、決策論、對策論、圖與網絡分析、存儲論等內容基本是固定的,只是因專業或課時不同各有取舍而已。雖然近年亦常見名為“管理運籌學”、“物流運籌學”等明顯偏重應用的教材,但與英文教材不同的是,中文同類教材直接用“管理科學”稱呼的幾乎沒有。既然“運籌學”與“管理科學”內容基本一致,為什么中文課程名稱多舍后者而就前者?筆者認為,差異較多地來自對運籌學與管理學關系的理解不同,課程體系的偏重不同,表現為稱呼不同。
中文語境下“運籌學”明顯地偏重定量方法自身,數學色彩濃厚,數學化處理方式明顯:概念、定理、算法和推導構成課堂的主旋律。
英文語境下的管理科學則有狹義和廣義之別。狹義上,管理學界存在所謂管理科學學派(亦稱計量管理學派)。該學派認為管理科學與運籌學是同一語:為解決復雜系統的管理決策問題,可以借助各類模型和計算機作為工具,尋求最佳的計劃或方案,以達到企業優化目標。Stafford的解釋更干脆:所謂管理科學就是運籌學在商業方面的應用。
再看廣義。首先,管理理論是指管理學學者經過反復驗證修訂后,用以解釋管理現象的理論。管理學界公認的分支就有:企業管理(含生產、營銷、財務、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等)、管理工程(含質量控制與可靠性管理、物流管理、戰略管理、決策分析、管理信息系統等)、工商管理、管理心理學、管理思想史、計量管理學等。廣義管理科學已經滲透到管理的各個領域,形成了內容廣泛、門類齊全的與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并列的第三類科學。其中許多分支僅將運籌學作為最重要定量分析工具之一,如物流系統工程。其次,運籌學模型難以量化在管理實踐中最復雜也是最重要的人的因素,僅僅利用俠義的管理科學定量方法解決復雜經營環境下的組織問題必然會面臨諸多實際困難。英國蘭卡斯特大學管理學院對此的最新解釋是:管理科學專注于建立和應用已經被證明確實能幫助說明管理問題的模型和概念,并解決實際管理問題。
在美國歷史上曾出現過兩個與運籌學有關的專業團體:美國運籌學協會(ORSA)和管理科學學會(TIMS)。前者專注于建立數學模型和模型的優化算法、模擬及隨機過程分析方法。后者考慮的問題則要寬泛許多,強調對更一般性問題科學方法的應用并研究管理問題本身,涉及運籌學、統計學、會計學、金融學、信息系統和組織心理學等。只是到了1995年才在爭議中合并為運籌學和管理科學學會(IFORMS)。
可見,“運籌學”與“管理科學”關系緊密但卻有區別。俠義的管理科學既不注重運籌學的數學基礎,也不探究管理學原理,而是側重依據客觀數據、最優化標準和各種數學方法處理管理問題,追求經濟和技術上的合理性,是將科學方法和工具應用于管理過程。而廣義管理科學能為系統地改善組織的決策過程提供更廣泛的工具,運籌學等“硬”決策工具的應用可使之具有更鮮明的科學性,也是現代管理實踐基本功之一。但運籌學遠不能涵蓋廣義管理科學全部內容,特別是其中的“軟”決策方法,作為一門課程也不可能作此要求。
所以,在管理學越來越清晰呈現出定性與定量交叉化趨勢下,商學院完全有必要開設“運籌學”課程。不過,即便從培養目標看,也不宜突出其數學特性,而應將之作為管理問題的數量化工具,凸顯其在優化資源配置方面的作用。也就是說,將“運籌學”定位在狹義管理科學上更合理。絕大多數英文“管理科學”教材在大量刪減運籌學數學理論的同時增添大量實用管理模型和案例就是一種說明:既鮮明突出了運籌學在管理學中的應用價值,又使“管理科學”的稱呼更適合于商學院的氛圍和應用導向,便于學生突破對數學的思考范疇,同時提升對管理學進行科學思考的水平。
商學院運籌學課程的設計
既然商學院運籌學課程應淡化數學色彩,恰當地予以設計十分必要。
1.運籌學的核心是應用
運籌學被公認是一門從起源到發展脈絡都體現出極強實踐性的學科,其精髓在于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庫存、運輸、項目、財務、人力資源管理和生產計劃等領域都是其擅長之處。對商學院而言,學校目標是“培養應用型人才”,其中經管類學生有機會了解廣義管理科學的諸多分支,知識面龐雜,思維活躍,特別歡迎實踐性強的知識但手中較少有效的定量工具。所以,運籌學的教學若能充分體現學以致用的原則,對不同專業學生設計出有針對性的內容模塊,則可體現該課程的定位,亦容易激發學習積極性。
2.運籌學不是數學課
我們在多年教學經歷基礎上探索的結果是:作為管理學科學化標志之一,運籌學打通了管理學與數學的界線,在培養商學院學生習慣于利用定量工具思考管理問題(圖1所示步驟),從而提升作為科學人的素養方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多年的教學互動和來自學生的反饋也提醒我們:運籌學課程最后的著力點應在管理(步驟 I)。
這是因為,首先,運籌學包含的內容十分豐富,而商學院相應學時數一般并不多;其次,經管類各專業學生的經濟、管理類知識比較齊全,對圖1步驟 I 比較容易上手,在對計算機運算結果給予合適經濟和管理含義解釋方面也有一定優勢,但數學基礎普遍不很扎實,要在十分有限的課時內接受并熟悉運籌學復雜的數學推導、精巧的算法思路和計算機編程(圖1步驟 II 和 III)并不容易;第三,不同層次、專業和類型的學生,專業培養目標不盡相同,學生對本課程的認知和訴求也存在明顯差異。例如,理工類專業學生就比較擅長圖1中步驟 II 和 III。所以,若偏重算法和編程卻輕視應用,像數學課那樣羅列一大堆定理和公式,對算法予以嚴格推導,運籌學就會在商學院學生面前失去其多學科橫向交叉聯系、強調解決實際管理問題的特色,出現厭學、為考試而學習、無法實現從理論到應用的過渡等現象也就不足為奇。
3.運籌學離不開計算機
現代企業管理中影響某一事務的因素往往錯綜復雜,即使能建立起定量模型,其后續計算大多極為繁復。若僅僅依靠傳統的算法獲得模型結果往往需要相當長時間,就會使定量模型的意義大大下降。計算機的出現極大提高了模型的求解效率,使運籌學模型在日常管理中的應用成為可能。正因為此,在企業管理實踐中,不再是是否應當使用計算機,而是計算機怎樣才能更好地用于支持決策。所以,在商學院運籌學教學過程中強調并深度融入相應計算機軟件的使用是必要的。
教學探索與實踐
表面上看,同樣一門課,我校經歷了“運籌學”到“管理科學”的名稱變動,但實際上體現了從數學化的運籌學到應用為主管理科學的教學實踐的演變。
1.分級教學
從學生實際出發,因材施教是將幾乎處于同一水平的學生放在一起分別教學的一種教學手段。這種教學體系,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按照不同科目的不同學習能力的高低將學生群體劃分成不同的級別或層次,有針對性地進行分班教學。有效的分級教學,能使教師節約精力、突出重點、積累經驗。能讓學生盡可能地在各自的“最近發展區”得到充分的自由發展,謀求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體驗,促進學生的素質得到全面提高。所以說,分級教學是建立在“以學生成才為本”理念基礎上,為實現教學目的的一致性和教學過程的互異性所進行的重要實踐,因材施教是分級教學的核心思想。教育部在最新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也指出,要注重因材施教,關注學生不同特點和個性差異。
針對不同課時數的不同專業,我校將運籌學課程分成了A、B兩級進行分級教學。具體來說,A級教學中數學處理手法較多,兼顧模型的建立和算法的分析。B級則更注重啟發學生在面對管理中存在的大量最優化問題時運用運籌學方法建立模型而非算法分析。例如,其中的一個案例問題是:雖然已經具備現代化定位和通訊設施,若要上海出租車調度系統充分發揮效能,可以利用哪些運籌學模型作為后臺支撐?
實踐中,我們的分級教學使用不同教材,還對內容進行了較大力度的取舍處理。規劃論各專業必修。其他一些分支,則各有增減。如工商管理專業適當增加項目管理內容;物流專業增加存儲論部分內容,介紹延遲策略及其模型;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會增加績效評估內容;信息管理類專業,則增加計算機模擬和信息價值評估方法等內容,受到學生歡迎。
2.厚積薄發,突出運籌學與其他學科的交叉
我們始終把運籌學課程看作是對思維方式的一種培養,是為商學院學生提供“打開一扇窗”的機會:除了要有科學管理意識,更需掌握管理科學的方法。
面對知識面較廣的商學院學生,要想上好運籌學課并凸顯其實用性,教師需具備充分的定量和經濟、管理學知識。例如,庫存模型通常將需求區分為固定和相對復雜的隨機兩類。當學生對需求滿足特定分布的假設產生疑惑時,教師就應當能夠適時介紹需求數據的獲取及利用統計學軟件對其分布加以判斷的方法,這可加深學生對運籌學交叉性的理解。再比如,對偶價格與資源價值、運輸模型算法與經濟學帕累托最優原理、敏感性分析與市場波動、數據與市場調研等相關概念都體現了運籌學與經濟、管理千絲萬縷的聯系和交叉,教師足夠的知識積累才能應對裕如。唯其這樣,不少現代管理方法,如績效評估、MRP、JIT技術、設備管理計劃、ABC分類法等,才能在管理類專業的運籌學課程中得到充分展現。這樣做,除突出了運籌學的實用性,也有利提高學生對該課程及其相關課程的興趣,有益于他們對管理學從理論到實踐的全面了解。
3.讓頭腦思考,讓機器運算
利用計算機軟件輔助教學,體驗運籌學“人―機系統”的特質,在各高校早已不新鮮。我們發現,這一教學模式也可能使商學院學生處于被動地位。主要原因是,這種訓練方式的前提是學生需要對各類算法和程序(圖1步驟II 和 III)十分熟悉,然后才可能或利用EXCEL軟件或自行編程實現算法從而完成模型的求解。這種要求顯然不是我校學生的長處,若刻意要求,只可能傷害學習積極性。
我們在探索后認為:既然商學院運籌學課程的重點在應用,熟練使用專業軟件比了解程序本身更重要。所以,我校堅持采用專用軟件“Management Scientist”。除了該軟件極端易學節省時間外,還有助于突出教學重點(圖1步驟I),使教、學雙方都將有限的課時集中在管理模型的修改、合適性方面。具體的做法是,在課后練習中專門安排部分開放性習題,要求學生對管理問題自行設定不同的優化目標和約束并給出最優的決策方案。這就需要學生在建立不同的運籌學模型后對最優解進行比較。如此一來,一方面由于計算量大,若沒有軟件輔助,幾乎不可能完成上述要求。另一方面,學生也能從中領悟到:通過比較軟件輸出的結果,可以反向思考我們對管理目標和約束條件設定的合理性及可行性,體驗“讓頭腦思考,讓機器運算”的現代管理實踐。
參考文獻:
[1]胡運權.運籌學基礎及應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61.
[2]Stafford Beer. Management Science: The Business Use of Operations Research [M]. Aldus Books. 1967, 87.
[3]賀仲雄,王偉.決策科學[M].重慶:重慶出版社,1988,114-122.
[4]蘭卡斯特大學網頁. lums.lancs.ac.uk/departments/ManSci/DeptProfile/WhatisManSci/
[5](加拿大)Peter C. Bell. 管理科學(運籌學):戰略角度的審視[M].韓伯棠等.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0, 118.
[6]姚翔飛.工科高等數學分級教學模式的探討[J].高教論壇,2008,(3). 85-87.
[7]李志猛,祝江漢,邱滌珊,徐培德.啟發式教學在運籌學課程中的應用與實踐[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08,(4). 58-59.
[關鍵詞]高等農業院校 數學課程 研究生 改革
[中圖分類號] O1-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4)14-0114-02
近些年,我國高校對于研究生的招生規模在不斷擴大,但是研究生教育依舊是面向小部分人群,可以算作是中國的精英教育。做好研究生的教育教學工作,不僅關系到國家的發展復興,還關系到國家各項工作能否順利、良好地實施和完成。當今是一個科技的年代,知識的年代,創新能力是發展競爭的核心,對于肩負重要使命的研究生而言,創新能力是評價、衡量其是否合格和優秀的標準,這也是研究生教育質量的標志。如何培養研究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新素養已經成為全國眾多研究生培養教育以及管理機構的關注重點。
但是,當今國內高校的研究生教育在創新教育層面普遍存在一些問題,如缺乏相關的創新理論教育,缺乏創新能力實踐,研究生的創新教育意識淡薄等。研究生教育的知識結構以及能力結構應該得到相應的、合理的調整和優化。創新是建立在擁有著相對完善和成熟的知識體系和思維方式的條件下進行的,但是在研究生中有相當大一部分存在理論知識學習不扎實,知識體系建設不完備,知識整合能力欠缺,思維思考方式簡單和呆板等一系列問題。要想做好創新教育,就要求研究生不斷地開拓自己的知識面,建立完整的知識結構,了解和掌握最新的科學動態和科學研究方法。只有這樣,才能夠在創新方面有所突破。
下面,筆者將基于創新教育的視角,結合高等農林院校的研究生數學課程進行相關的探討。
一、數學在農林專業中的應用
數學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學科,在農林專業的科學研究以及實際的生產實踐活動中有著非常重要的運用。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紀初Fisher等人基于農業統計數據建立起來的“農業實踐統計”,隨著學科滲透的不斷深入,數學在農業方面的應用也在不斷地增加。
1.農業實驗。農業實驗主要是結合數學的思想,設計相關的農業實驗,采集實驗數據,分析實驗結果,并利用實驗結果對實際的農業活動進行指導。
2.農業運籌學。農業運籌學主要是結合運籌學的相關知識進行農業線性規劃、農業生態系統的優化等。農業線性規劃是對農業生產中各要素進行抽象,建立相應的函數,以求得最大的經濟效益;農業生態系統的優化就是利用運籌學的知識對生態系統進行研究,找到合理的結構安排,使得系統經濟效益最大化。
3.農業預測以及控制。在農業種植和生產過程中,及時把握農作物的生產情況以及周邊環境的變化意義重大。在農業方面運用數學知識,可以準確地預測到各種農作物的生長情況,能夠結合環境變化及時地調整生產方案和補救措施。這對于保證農作物產量的穩定增長以及實現最大的經濟效益方面大有裨益。
4.農業信息化建設。農業信息化建設是指將計算機技術與農業生產進行結合,對農業生產活動的各種數據進行實時采集,對農業系統進行預測和模擬,對農業管理進行優化等。根據大量的數據建立數學模型,利用計算機技術對農作物生長的各個方面進行模擬。
二、研究生數學教學中的幾個問題
1.基礎知識不夠牢固。在各大高等院校中,無論是微積分、線性代數、統計學還是運籌學,研究生往往是在解題技巧和解題方法上下功夫,但是對基礎概念的學習卻不夠重視。這與學校的考核方式有一定的關系,由此帶來了一個弊?。簩W生對基本概念掌握不清,給更深層的數學知識的學習留有后患,給知識的融會貫通帶來了很大阻力。當數學知識與其他學科知識進行交叉時,這將大大降低學生的創新能力。
2.缺乏系統的歸納總結。農林專業的研究生往往注重專業課的學習,對于學習數學的要求僅僅停留在考試及格、基本掌握的層面上,沒有做到系統地歸納和總結知識。這使得研究生們缺乏用數學方法應對問題的能力,更不用說是結合數學知識解決專業問題與進行創新研究了。
3.學習缺乏自主性。造成研究生缺乏學習主動性的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課程選擇大多是由學?;蛘呓處熕鶝Q定,學生缺乏自主選擇權;另外一方面是學生僅僅是為了拿到學分而學習,并且抱有“及格萬歲”的心態。
三、研究生課程體系優化
課程學習是進行研究生教育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這個環節做好了,將對研究生創新能力和創新素養的培養起到很大的推進作用。創新能力要求學生能夠自主地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研究生要想具備良好的創新能力,就需要擁有充足的知識儲備和良好的專業技能,這些知識和技能的積累有很大一部分是在研究生的課程學習中完成的。因此,研究生課程設計優良與否,直接關系到研究生能否學習到所要求的知識水平。
農林專業中食品科學專業與動物科學專業對數學的要求不一樣。對于數學課程,其實是可以分為四類的,分別是研究生通識類課程、應用數學基礎課程、方法工具數學課程以及提高類數學課程。這四類課程體現了研究生數學的不同層次,研究生可以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進行有選擇性、有針對性的學習。
之所以這樣設計數學課程,一方面是為了增加學生的選擇余地,對學生的學習自覺性和主動性有著促進作用;另一方面,是為了讓學生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選擇有興趣、有需要的課程,這樣解決問題就會更加具有針對性。學生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進行課程的選擇,對于學生知識體系的建設和完善更有效果和效率。
四、教學方法的改進
課程優化只是進行創新教育的一個方面,要想使研究生的創新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對現有的教學方法進行改進非常有必要。
1.實驗課。充分利用計算機技術,在電腦上進行模擬和計算,增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吸收??梢酝ㄟ^計算機繪圖軟件,增加學生的空間感;也可以結合相關的數據,培養學生進行數學建模和編程的能力,讓學生自主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還可以利用計算機網絡技術,讓學生接觸最新、最前沿的知識。
2.開展討論課。相比傳統的“填鴨式”教學,增加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其實更能夠促進學生對知識的吸收。在農科高等教育中,教師應將數學模型引入實際的教學中,對于模型的建立、參數的設置等方面,學生都可以和教師進行探討,表達自己的觀點。開展討論課,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積極思考,并且能夠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方式。
3.增強課程的時代性和信息性。教師應該把握時代潮流,積極將自身學科知識與其他學科知識進行交叉,了解當今世界大發展趨勢以及新的知識和研究方法,并緊密地與自身學科和研究方向進行結合,培養學生的敏感性。在實際的課程教育中,教師應該積極引導學生接受最新的知識,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而且結合最新的知識解決問題本身就是一種創新的表現,也很容易取得創新成果。
4.考核方式改革??己朔绞街苯佑绊懙綄W生的學習狀態和學習效果。教師應該綜合考慮各方面的情況,一方面是考慮學生對基礎數學知識、基礎技能的掌握情況;另外一方面應該考慮讓學生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際中,培養其解決問題的能力。所需要參考的不僅僅是期末考試的一紙試卷,還有平時的課堂表現、課外實踐活動、論文設計競賽及科研表現等。
農林院校各個學科都有自身的特點,夯實基礎是前提,加強創新是要求和目標。對于研究生的數學教學,要從觀念上進行轉變,著眼于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從各個方面為研究生的創新能力培養做好準備。合理的課程設計和課程內容,要做到因材施教,建立多層次、多類型的教學模式,以及適合創新培養的考核體系;要加強學科交叉性、前沿性以及國際性;要初步建立面向創新教育的高效的農林院校研究生數學課程新體系。
[ 參 考 文 獻 ]
[1] 孟軍.高等農業院校碩士研究生數學課程教學改革方向的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09.
[2] 史國華,居學海.研究生創新教育的現狀與改善途徑[J].高等理科教育,2008.
[3] 孟軍,尹海東,葛家麟.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深化高等農業院校數學課教學改革[J].大學數學,2004.
關鍵詞:思維訓練;競賽教學;學習型團隊;實踐教學
本文以培養大學生創新能力和學術研究能力為宗旨,對大學生實踐教學模式、課程體系和教學方法進行深入剖析,在多種實踐教學方法應用的基礎上,力求從創新思維培育、拔尖人才培養、學習能力構建等方面探索一套適于研究型大學的實踐教學范式。
一、創新型、研究型實踐教學范式構建
為了培養訓練有素的創新型、研究型人才,實踐教學范式以科學研究為主線,沿著感知一抽象一應用這樣的邏輯脈絡,引導學生發現問題,研究問題并解決問題,進而完成科研體驗的全過程(如圖1所示)。
在此過程中,著重提升大學生兩方面素質。一是能力素質,即思考、學習及研究能力,旨在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培養業務能力強的創新性人才。二是行為素質,即在學習生活中與人相處、做事做人、應對挑戰、自我實現的能力,注重情商隋感的培養,旨在訓練身心健康的研究者。
在能力素質的培養中,可以輔之以多種實踐教學手段,如思維訓練、團隊構建、競賽教學等;在行為素質的培養中,我們更多地關注每個學生的心智發展,從最初發現問題時可能遇到的挑戰、未知、不安,研究問題時可能遇到的興奮、挫折、低谷到最后解決問題后的成功、喜悅,通過不斷的關注,總結和輔導,協助其完成研究心路歷程的一次升華,進而實現自我的價值,更加增強了研究的興趣與信心。
以下,分別就三種實踐教學方法及其應用進行簡單介紹。
1.有效應用思維訓練教學法
思維訓練教學方法,是20世紀中期誕生的一種頭腦智能開發和訓練方法,核心理念認為“人腦可以像肌肉一樣通過后天的訓練強化”,代表人物有英國著名心理學家T0nv Buzan。在課程中通過一系列思維游戲、智力測驗、情境設定等活動,誘發學生思考,可以訓練培養創新思維的態度,系統地應用思維訓練方法。首先要明確目標,確定不同專業類別思維訓練的重點。以工商管理專業的學生為例,應將思維訓練的重點放在拓展開放思維方面,著重解決現實問題,再輔之以邏輯思維方面的訓練,使其在分析問題時有較為清晰的研究脈絡。然后是總體規劃,整合課程體系,設計思維訓練的全套系統方案。仍以工商管理專業為例,將管理學、運籌學、統計學、營銷學、會計學等課程綜合構成理論一實踐類課程體系,總體設計規劃思維訓練重點和內容,分別從策劃、分析、建模等方面制定思維訓練的系統方案,以實現全方位思維突破。最后具體落實,針對不同課程實施差異化思維訓練方法。以統計類課程為例,適當加強數字方面的訓練內容,增強對數據分析的敏感度和洞察力;而對于“管理運籌學”課程,更多偏重于規劃建模,適當增加全局思維訓練:營銷相關的企劃類課程則注重創意思維的設計,以突破常規的思維定勢。
2.設計競賽式課程實踐
競賽是按照人們的自尊需要、成就需要而激發人們努力向上的一種策略,可以激發學生學習動機,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其學習興趣,有利于鼓勵進取、消除懈怠,達到實現自我的目的。在實踐環節中引入競賽,著重于檢驗學生對專業知識的掌握,并培養他們靈活應變、統籌規劃及團結協作的能力,要求學生與教師共同參與,競賽內容點面結合??梢杂蓪W生主導自擬題目,進行“知識點”考核。通過角色轉換,由學生自行設計競賽題目對壘,競賽內容緊緊圍繞課程內容“知識點”進行。這樣做的目的可以充分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擴展相關領域閱讀量,發現并整理學習問題,以探索方式學習課程內容。教師需給出競賽的具體要求,題目類型、題目難度、數量等總體信息,并在實際競賽前審核題目,合理分配時間,組織競賽??己藰藴始劝ǔ鲱}得分,也包括答題得分,從而避免了小組間題目過難,惡性競爭的情況出現。也可以由教師主導設計命題式綜合研究型競賽,實施“知識面”考核。為了使學生對本學科知識融會貫通,由關聯課程的教師組成某一學科組,集成各知識點,設計學科相關的復雜命題,考查學生綜合能力的運用。參考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及國際企業管理挑戰賽的形式,提出現實問題,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設計解決問題的方法思路,通過建立各種數量模型,運用自行研發的“管理運籌學”軟件以及其他分析工具進行分析、預測等,優秀成果還可整理為研究論文在學術期刊上發表。
3.構建學習型團隊,強化大學生心智訓練
在實踐教學中努力構建學習型團隊,展開深入討論,交流觀點,彼此借鑒產生更有建設性的意見,發揮團體智慧,有助于提煉出高于個人見解的團體智力。此外,學習型團隊重在培養集體協作能力,不斷關注大學生的心智變化,培養身心健康的研究者。
在學習型團隊組建中,我們強調方式方法多樣化??梢詫崿F隨機組隊的方式;可也由班級學生民主選取核心組長,再由組長指定組員;還可以招聘會形式選拔,形式內容不限。通過開放的學習任務讓學生們自由發揮,給他們足夠的空間施展才能,這對大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十分有利。在團隊學習過程中,應重點關注大學生的心智成長。觀察他們如何進行團隊合作,以及面對困難時的態度和反應,并在適當時候給予必要的指導和幫助,培養他們不怕困難,知難而進,團結協作的探索精神。同時,還應注重學習型團隊的整體效果評價。鼓勵學生在實踐任務結束后認真總結,從知識掌握及心智體驗兩方面做綜合評價。通過總結學習型團隊中的經驗教訓,為其今后走上工作崗位提供借鑒,也為教師改進團隊學習方式提供參考。
二、實踐教學范式的教學應用實例
下面結合北京理工大學工商管理專業的教學安排及課程設置,以具體課程為例簡單說明本實踐教學范式的應用。
北京理工大學非常重視實踐教學,在春季與秋季學期銜接的時間段集中安排了小學期實踐環節,為期3周左右,通常以實踐課程為主,注重技能、操作的訓練。這為我們實踐教學范式的應用提供了非常好的契機,通常會在這一集中時間,以小組為單位,采用研究競賽形式,綜合以往課程中學習的知識,完成相對復雜的綜合性研究命題。待進入正式學期以后,進入長時間系統的課程學習階段,分課程穿插課堂實踐環節,如課堂熱身,以lO分鐘為宜,安排思維訓練題目,活躍思維。改變以往小測驗的形式,以學習型小組為單位完成組間對壘競賽,以檢驗各章節的學習內容,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之后,再進入下一輪小學期實踐,綜合應用以往學過的技能、理論,組織團隊學習或研究競賽,進行更進一步的研究訓練。如此循環往復,不斷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如圖2所示)。
1.課程教學中的思維訓練應用
基于創新型、研究型人才培養實踐教學范式的應用是一個系統工程,課程設計的銜接至關重要,這就要求
課程組、學科組之間充分溝通,理論課與實踐課、必修課與選修課緊密配合。以工商管理專業為例,實踐教學依托的課程如圖2所示。正是在這樣的課程體系下,學生可掌握必要的數理分析知識及專業技能,具備了初步綜合運用專業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我們在正式學期課程中引入思維訓練進行課堂熱身。以“統計軟件應用”這門應用性較強的選修課為例,統計學分析并非簡單的數學推導,強調學生多角度分析事物的能力,同樣的數據,不同的分析角度會產生新的科學發現,數據是不變的,而分析卻五花八門,豐富多彩,具有“橫看成立側成峰”,“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意昧。因此,對于管理類學生而言,統計軟件并非只是傳授統計方法,更重要地是提升學生對數據的敏感性,充分調動他們對數據分析的深度和數據挖掘的潛力。因此,思維訓練環節貫穿于課程始終,通過直觀演示,動手操作,質疑問難等形式來啟迪學生,培養學生觀察辨析能力,發現事物有關屬性和規律的能力,概括小結及語言表達能力。
在最初的數據分析階段,為了拓展學生對數據分析的維度,課程引入二維平面向三維平面擴展的思維題目,即必須通過三維分析才能解釋的問題。通過變換思維模式,突破了學生的思維定勢,使其更加活躍,實現了對數據的多角度分析。
在多選題分析時,課程引入了“重復計算”的謬論題目,加深了學生對應答次數(Response Number)與樣本次數(Case Number)的理解。在相關分析時,為了避免學生機械地理解數據間關系,而是發掘隱藏在數據背后的潛在規律,課程引入了關于“偽相關”的題目,如何理解日本諺語“風一吹,賣桶的會賺錢”,力求使學生掌握數據邏輯中的相關關系,并不能解釋其內在的因果關系,若想發現真正的影響因素還需更多的理論分析與科學驗證。
2.理論課與實踐課中的競賽設計
在正式學期的課程中定期穿插“競賽式對壘實踐”,學生們幾人一組(5人為宜,視班級人數調整),互出題目分組對壘,出題測驗某些章節的學習內容,由于要對試題難度進行控制,通常教師會事前檢驗題目信息,必要時進行試題替換。由于出題環節也作為考核指標,因此學生們設計題目通常比較慎重,不會超出難度過多。競賽式的考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也加強了學生們的集體學習能力,特別是通過競賽形式,學生們加深了對學習知識的記憶和掌握,由于角色的轉換,從考試者到考官,使其對問題的理解和認識也比較深刻。
小學期的教學多以短時間集中實踐課程為主,如筆者整合“專業實踐”及“計算機基礎實踐”這兩門實踐課,先由教師完整介紹一個綜合知識運用的管理研究案例,再組織“研究型競賽”。在與本專業其他教師溝通之后,綜合運用“管理學”、“運籌學”、“統計學”、“營銷學”等課程知識,在暑期實踐之前,下發研究競賽選題。由學生利用暑期實踐組織調研,問卷調查,收集一手二手數據資料,利用小學期計算機課程集中上課時間,綜合運用各類軟件,包括運籌學、SPSS等在實驗室完成研究課題及報告撰寫。
在研究型競賽題目的組織方面,主要參考大學生建模競賽及企業管理挑戰賽等內容,設計問題導向的競賽題目,可以是同一個問題背景的不同研究角度,也可是不同行業背景下的相同研究內容,課程結束后要求各參賽隊伍做小組陳述,重點對研究方法、模型構建、數據收集、數據處理及分析結論等部分展開詳細介紹,并安排現場提問及回答。教師最后總結并為每組打分,學生也參與打分,綜合評價后,選出得分最高的3組,實施一定的物質獎勵。
3.學習型團隊的組織和安排
本文中所涉及的競賽均為全員參與,且以團隊形式組織,通常5人一組,完成各項團隊學習任務,包括團隊分工、團隊學習及團隊競賽。在團隊構建時,我們采取隨機分組方式,之所以沒有采用自由組合方式,一方面保證每組成員構成均勻,另一方面也是適應今后工作的需要,現實中不可能根據自己喜好挑選團隊,這其中也培養了學生們的團隊適應能力。團隊中的工作方式各不相同,有些組主要依靠核心領導,有些組倡導民主合作,還有些團隊,組內分工,兩兩合作??傮w看來,學生基本適應團隊工作,而且氣氛比較融洽,盡管組內可能會遇到矛盾,但對外表現得非常團結。非常有趣的是,還有些組專門派出外巡人員,了解其他組工作狀態,頗有些實際職場競爭的味道。教師在團隊工作中要起到監督、協調工作,小組配置人員時,如果隨機分組資源十分不均勻,可適當調整,在小組遇到問題時及時答疑解惑,這就要求教師要經常到各個組里調研,了解他們的研究動態,在研究方法上給予指導和幫助。
4.課程總結學習
【關鍵詞】工業工程;發展;現狀;問題
1.工業工程概述
工業工程作為一門綜合交叉性學科,綜合了管理學、運籌學、系統工程、統計學等多門學科,不僅被廣泛應用于制造業,目前也被廣泛應用于第三產業。工業工程的定義一直以來眾說紛紜,沒有一個明確確定的定義。目前,在所有工業工程的定義中只有美國工業工程師協會于1995年制定并修改的定義被廣泛采納,它指出工業工程是對整個生產過程中的人、資源、能源、信息與設備等進行綜合性設計、完善以及設置的技術,采用工業工程技術再結合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某些技術知識,能夠實現對整個生產系統的綜合設計、評價與預測。
2.發展現狀及問題
上世紀80年代,我國開始引人工業工程技術。引人工業工程學科以后,我國工業生產制造業得到迅猛發展,可謂脫胎換骨。但是從目前我國工業工程的發展狀況來看,其在我國實際應用中仍然存在不少問題。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對工業工程技術不能靈活掌握應用,企業的整個生產和經濟系統出現資源利用率低的問題。(2)采用工業工程的企業效益不高,生產產品綜合性結構不合理,環境適應性上存在欠缺。(3)國內對于工業工程的運用大部分還處于“摹仿”狀態,自主創新能力較弱,缺乏特色。同時,企業運營無明確戰略,全面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措施欠缺,工業工程技術與管理脫節。(4)企業、政府以及市場之間的關系不穩定、不規范。
3.解決問題的策略
3.1工業工程的應用要特別強調整條產業鏈的整體優化
工業工程的使用應該著眼整體,從整個生產系統到每一條產業鏈,再到每條產業鏈的每個單元,再到每個單元的各個細節。生產系統中的每個環節和細節都是相關聯的,具有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重要作用,某個環節不能代表整個系統。因此進行規劃設計時,必須從整體出發進行考慮。目前,為工業工程的使用建立一個統一、科學、合理的的規劃與布局,明確應用戰略和目標是工業工程能夠有效發揮作用的前提。
3.2借鑒國外優秀研究成果和經驗的同時加強自身研究,努力突破創新
在企業應用工業工程的過程中,一定要掌握工業工程的靈魂,靈活運用,然后自己再進行創新。從20世紀80年代至今,工業工程在我國已經有30多年的發展,工業工程發展需要的基礎設施、設備已經非常完善,進行創新的基本條件已經具備。因此,企業在今后的生產運作中要注重創新,在內部成立專門的工業工程項目研究部門,專門負責工業工程的相關事項。
3.3把握方向與趨勢,與國際接軌
工業工程始于美國,后被日本、德國引用并獲得較大進步,在我國只有30多年的發展。因此為了能夠真正掌握工業工程,我國要不斷向國外具有先進工業工程技術的國家學習,提升整體水平,將工業工程技術與我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并有所突破,逐漸縮小與技術發達國家的差距。
4.工業工程發展趨勢
工業工程和我國的先進科學技術融合已經形成了越來越多的新技術與新科學,并逐漸形成現代工業工程體系。縱觀現代工業工程的整個體系,其已經不僅僅局限于生產制造業的應用,而是開始向第三產業、農業轉移,功能性更強,系統性也更加突出,相比傳統工業工程有了較大進步。今后,工業工程在我國的發展趨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工業工程將與系統工程、計算機以及信息系統的結合更加緊密,相互貫通。尤其是將工業工程與現代計算機和信息系統結合產生的現代生產制造信息系統,對生產制造企業的正常生產運作產生重要保障作用。同時,智能信息系統的建立能夠對生產系統進行投資分析、決策分析以及生產計劃安排等,能夠保證快速、準確地生產出客戶需要的產品。
(2)工業工程對生產成本、效率以及質量的研究將更加深人,對這些因素的控制將更加嚴格。另外,對生產環境比如車間溫度、噪音、濕度等空間條件的研究和控制也將突破傳統,利用這些生產“軟件”提高生產效率。
(3)傳統工業工程的內容和技術將發生很大改變,必將與運籌學、生產計劃等應用新學科結合使用,提高工業工程的研究水平。未來工業工程將遵循運籌學、系統工程、生產計劃等學科的原則,將理論和實踐研究深人到生產系統的每個環節和操作,爭取從整體上提高生產系統的效率,增強功能。
5.結語
目前,我國在工業工程的應用和研究上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但是隨著我國科研能力和實踐能力的不斷增強,工業工業工程技術在我國將有更大的突破和發展,除了工業制造還將對第三產業、農業等產生強大的促進作用。 [科]
【參考文獻】
關鍵詞:工業工程;企業管理;應用
現代工業工程是一門技術科學,它是在結合系統工程學說和運籌學說等理論后,再運用計算機的強大運算能力而形成的一門獨立的系統優化學科。它所關注的重點在于如何實現系統的優化和作用的最大化,從而達到該系統所能實現的最大化經濟和社會效益。
一、工業工程的形成
工業工程并不是誕生于我國本土,而是在美國工業迅猛發展的背景下誕生的工程學科。20世紀以來,泰勒作為首批工業工程學者,率先運用秒表法、動作以及電影法等來提高作業現場的生產效率,并將之整理為工作研究理論。二戰后,工業工程與統計學逐漸融合:運籌學、系統工程以及行為科學等先進理論及方法,逐漸用于工廠系統整體效益問題的研究,并形成了工廠設計、物料搬運、質量管理以及工程經濟分析等系列方法,初步形成了以規劃、評價及創新為手段的現代工業工程體系。
二、工業工程與管理的關系
科學管理原理能夠很好的闡述工業工程學科與管理學之間的關系,兩者有很多共同點,也有異常緊密的聯系,但是根本上卻有很大的不同,這也是時展、工業進步以及管理學的發展所促成的。
1、兩者職能、作用不同
工業工程強調對系統的優化,有較強的技術特性,它追求系統的優化、工作和服務效率的提高以及系統運行成本的降低;管理則不同,它強調系統運行最后的經濟和社會效益以及系統運行效率,它擁有著奪寵職能,如監督、決策、領導管理等等,它注重學科在實踐中的運用效率和成果。
2、兩者專業人才不同
工業工程師,屬于專家型、技術型人才,可為管理人員提供建議、咨詢以及可行性方案,并在管理層的引導下,處理企業經營中出現的管理技術問題;管理者,則屬于專家、顧問型人才,主要提供決策、領導或是控制,其工作范圍包含基層、工業工程人員等全體員工,是整個組織內的領導者。
3、管理與工業工程相輔相成
工業工程和管理之間的關系較為緊密,兩者相互促進、相互影響,相互依賴對方而具有存在意義,兩者失去任意一方,對方則失去了存在價值。工業工程依賴于為管理工作的服務而具備存在價值,管理依賴于工業工程的服務而具備價值。工業工程對管理的服務主要有合理配置企業資源、人力資源管理、優化企業運行系統,將企業所有優勢轉化為巨大的生產力,從而實現管理所建立的目標。
三、工業工程在現代企業管理中的應用
首先,若想合理科學的以市場為導向進行生產,企業就需要建立完善合理的工業工程方法體系。在市場為導向的新經濟轉型期,企業必須弄清楚如何更好的利用工業工程體系,利用這套程序和體系去進行工程項目的建設、發展以及優化。其次,下崗人員的再就業問題一直都是困擾企業和國家的重點問題,若是不能有效處理,極有可能造成社會的動蕩。工業工程對企業生產系統的優化則很好的緩解了下崗人員再就業的壓力,企業工作生產系統的優化,不僅能夠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以及生產產品的質量,而且能夠降低單位產品所消耗的勞動力和資源,這種效率的提高能夠幫助企業推行以崗定人和按產定員的經營方法。最后,工業工程能夠幫助企業在產品質量、降低產品生產成本、構建相應的產品質量檢測體系等方面有所建樹。而且能夠為用戶提供更高質量的產品服務,這無疑又提高了企業在激烈競爭的市場中的生存能力。
四、現代工業工程在企業管理中創新
1、做好培訓工作
首先,要制定相應的培訓課程,這種課程的制定必須根據企業實際情況進行。在借鑒外國先進經驗的基礎上結合自身的發展狀況、員工的素質狀況以及社會發展需求等。其次,培訓方法的創新和開發也是企業需要關注的。單一的培訓方式必然不能完全實現培訓要求,因此,必須不斷創新培訓方式,將各種培訓方法結合使用,讓員工體會到學習的樂趣。
2、做好前期準備和對企業需求做出準確分析
必要的準備工作是高效應用工業工程的前提,具體的準備主要有以下幾點:找出企業現存的問題并進行分類總結、明確企業自身發展的需要、對企業內部組織進行調整、制定問題解決方案、改革創新企業業務的開展流程。工業工程技術在企業中的應用能夠幫助企業更好、更快、更加全面的解決企業各種顯存弊端和問題,從而為企業未來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3、局部應用工業工程
工業工程在企業中的應用可以從實際需求出發,在某一職位進行實施,這種局部使用能夠使工業工程的作用最大化。比如運用生產計劃技術合理的對生產的過程進行組織,以達到制造過程中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4、加強產學研相結合
工業工程的應用,應該走產學研結合的道路。高校集中了理論研究的高級人才,他們在工業工程學科的研究中掌握了最新的發展動態,同時也擔負著培養人才的重擔。如果企業能和高校合作,借助高校資源可以更好地將知識轉化為生產力。
五、結語
企業若想把握住經濟轉型時期的發展機遇,就必須重視工業工程,將其與企業管理有效結合,發揮其價值。具體的學習可以借鑒外國先進的經驗,但需要注意的是必須結合自身發展的實際狀況,只有這樣的工業工程運用才能幫助企業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趙晨晨.工業工程在制造企業管理中的應用[J].華章.2014,(14).
【關鍵詞】 財務管理; 對象; 方法; 手段; 戰略管理
管理科學的進步具有一般規律性,掌握這些規律,對于企業集團實現管理創新具有重要的意義。對一般規律性的把握,有助于企業集團找到管理創新的路徑。
一、財務管理對象的演進
財務管理是隨著籌集資金的出現而產生的,起初的職能只是籌集資金和進行簡單的分配,所以那時財務管理的對象是所籌集到的資金。到了19世紀末,工業革命的成功、生產技術的改進和工商業的發展,促進了企業集團規模的擴大,引起資金需求量的增加,籌資在企業集團運營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籌資方式增多,發行股票和債券成為企業集團主要的籌資渠道;投資銀行、保險公司、商業銀行及信托投資公司成為企業集團籌資的主要對象,于是股票、債券作為虛擬資本在這一時期也成為財務管理的對象,財務管理的對象從資金擴展到虛擬資金(股票和債券)。二戰以后,投資管理成為財務管理的重點,建立了一系列的投資分析評價的指標,如投資回收期、投資報酬率、貨幣的時間價值等,財務管理同時也向這些指標轉移。20世紀80年代后,隨著知識經濟、網絡經濟和全球經濟的發展,傳統的財務管理已不能適應企業集團的發展需要。財務管理從傳統的財務資本管理轉向對知識資本的管理,財務信息已經成為財務管理對象之一。另外,由于企業集團受信息傳播速度加快、媒體空間擴大、產品壽命周期縮短以及無形資產投入增加等因素的影響,以高新技術為內容的風險投資在企業集團投資總額中的比重日趨上升,而高新技術產業的高風險性特點,使企業集團的投資風險不斷增加,因此,風險資本也成為財務管理的對象,并成為越來越重要的因素。
在投資管理時期,財務管理中資金的運用被分為兩部分:企業集團內部的資金運用和企業集團外部資金的運用。企業集團資本流動、延伸到企業集團外部,財務管理的對象從企業集團內部運用的資本擴大到企業集團外部投資對象運用的資本。進入20世紀80年代后,財務管理進入跨國財務管理階段,由于高新技術的發展和計算機的出現,企業集團的經營更加復雜。尤其是通信技術的迅猛發展縮小了企業集團間的距離,國際市場向企業集團敞開了大門,跨國公司發展迅速,財務管理也隨之發生了變化,從管理本國資金發展到管理多國資金,投資、籌資都開始國際化,財務管理的對象也延伸到國外資金。
財務管理對象是隨著企業集團競爭環境的改變而變化的,從有形的資本到無形的資本,從單一的資本金到虛實結合的多維度資本,還有不確定性帶來的風險資本??傊?,財務管理的對象已由單一的要素發展到多要素的結合,并從企業集團內部擴展到企業集團外部,對象的內涵越來越豐富,不斷擴大,新的對象不斷出現。
二、財務管理方法的演進
財務管理方法是企業集團財務管理者在進行籌資管理、投資管理、利潤分配中所采取的方法。
(一)企業集團財務管理方法的演進從經驗管理到科學管理的發展
籌資是財務管理的起點。起初,籌資方式、渠道比較單一,籌資對象有限,企業集團規模小,金融市場不發達,所以籌資沒有標準的方法,只要找到有資金的人就可以了;資金的數量也沒有相對的標準,完全依靠個人經驗以及當時的籌資對象。直到1910年,米德(Meade)出版了《公司財務》,主要研究企業集團如何最有效地籌資,財務管理才有了初始的理論形態,開始向科學管理邁進。到了二戰以后,隨著投資的興起,金融市場不斷完善,財務管理從對一些出現的問題的本質認識發展到用一些數學模型進行量化分析。如對投資項目決策程序科學化,提出了一些量化的投資分析評價指標,資本報酬率、資金的時間價值等。財務管理方法發展到今天,理論模型已多種多樣,研究的內容也越來越精細,統計學、運籌學等其它學科在財務管理理論中的應用使財務管理方法更加科學化。
(二)企業集團財務管理方法的演進是從定性到定量再到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過程
財務管理中的一些籌資、投資理論模型的發展始于二戰后。二戰前的財務管理只注重內部生產,籌資財務管理的主要職能雖然發展早,但沒有固定模型來分析籌資的數量和成本。到了二戰以后,隨著投資的興起和金融市場的不斷完善,籌資管理開始逐漸成熟。在籌資分析方面,財務管理從對一些出現的問題的本質認識發展到用一些數學模型進行量化分析,如解決怎樣分配普通股和債券的資本結構理論。投資理論在二戰后的發展也是以量化模型為主。到了20世紀90年代以后,隨著金融市場的完善、企業集團籌資和投資的發展及經營的復雜化,其財務管理中的分配管理更加多樣化。企業集團根據發行的股票種類制定各種股利政策,同時還根據本企業集團的性質制定相應的高股利政策或低股利政策,做到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并利用財務預算的結果在企業集團和所有者之間分配利潤。
(三)企業集團財務管理方法的演進是從規范到實證的發展
規范法是關于應該是什么的系統化的知識體系。其基本程序為:提出前提推導命題及得出結論驗證結論指導實務。實證法(Positive approach)是說明是什么的系統化的知識體系。其基本程序為:確立項目項目研究設計樣本模型數據解釋與評價檢驗運用。因為一般存在于個別之中,一類事物共有的屬性,其中每一個別事物必須具有,所以,從一般必然能推知個別。只要前提是經過實證的科學事實,前提和結論之間具有可靠的邏輯關系,那么,所得的結論就一定是正確、有效的。這種方法被稱為“從一般到特殊”的方法。財務管理從整體上講運用了這種方法。
三、財務管理手段的發展
財務管理手段是財務管理者在實際工作中運用的工具。財務管理發展初期,只有籌資功能,其職能的單一性決定了其手段的低級性。直到20世紀初,泰羅的科學管理理論提出后,財務管理才開始向科學化發展,開始把重點轉移到內部控制,出現了一些量化模型。1914年杜邦財務分析體系的提出標志著財務管理進入了數字管理時代。財務管理手段經歷了從人工到利用工具的發展過程。在發展初期,經濟環境決定了只能依靠人工。到了財務管理向科學化發展時期,雖然出現了一些量化模型,但是工作中的計算量加大了。簡單計算器出現后,才開始在財務管理工作中運用簡單的工具計算器。之后,隨著計算機的發展,大大減少了財務管理者的工作量,同時也將統計學、運籌學等復雜的運算應用于財務管理理論中,使財務管理理論的發展邁進了一大步。20世紀50――60年代,計算機的出現和單一記賬功能的財務軟件的應用大大簡化了財務管理者的工作,方便了數字模型的應用,尤其是運籌學在財務管理決策中的應用,簡化了財務管理決策的程序,同時也減少了決策中人為因素的影響。到了20世紀80年代,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一些數據信息的儲存、傳遞、分析更加方便,核算型財務軟件也開始應用于財務管理工作中,應用范圍從單機模式擴展到具有一定數據共享能力的小型局域網,大大提高了企業集團的生產效率。
財務管理手段是從單一功能系統到多功能相結合的復雜系統。財務管理起始于籌資,傳統的財務管理以企業集團內部情況為管理重點,提供的信息也局限于一個財務主體;以Internet為代表的信息技術得到普及和發展后,交互式Web應用出現,電子商務作為網絡經濟和知識經濟的引擎,徹底改變了企業集團的生存環境,企業集團從大規模的生產轉變為個性化生產;從以產品為中心轉變到以客戶為中心;從企業集團間產品的競爭發展到信息和人才的競爭;從單個企業集團間的競爭到供應鏈競爭;從區域競爭到全球化競爭;從以規模取勝到以速度取勝,這些變化使財務管理在管理過程中的手段隨之提高。尤其是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不斷加快,通訊手段的飛速發展,信息得以高速流動,資源高度集中,電子商務浪潮的掀起使企業集團財務管理走向網絡化。IT環境的形成,使信息可以被實時、動態地獲取、存儲、加工和傳遞。尤其是數據平臺建立后,將企業集團內部各部門之間、企業集團與供應商、企業集團與客戶、企業集團與其他職能部門緊密地聯系在了一起,同時也將企業集團的財務流程和經濟業務流程有機地融合在一起。財務管理的網絡化使企業集團經營在資金和商品之間的傳遞中節省了大量時間,降低了經營費用,加速了企業集團的資金周轉。同時,企業集團做財務決策時,也可以在這個鏈上獲得即時的信息。這些都使財務管理從一個簡單的系統轉變成為滲透到企業集團各個部門甚至供應鏈上各個企業集團的復雜系統,網絡成為財務管理的主要手段,財務管理的外延得到不斷擴展。
四、財務管理視角的演進――戰略財務管理
在最近一個世紀的時間里,財務管理理論方法的發展異乎尋常,碩果累累。然而,縱觀其發展,無論是理論的提出與完善,還是方法、手段的改革,都是站在企業集團一個部門職能的角度之上的。財務管理的目標就是利潤最大化?;I資、投資等財務管理職能實施的目的只是針對短期的企業集團經營中出現的問題。自20世紀80年代起,戰略因素被引入到財務管理理論方法中,并首先應用于管理會計中。英國學者肯尼斯西蒙茲(Kenneth Simmonds)在20世紀80年代初首先提出了戰略管理會計的概念。之后,有關戰略成本管理(Strategic Cost Management,即SCM)的理論初步形成并在2006年得到深入研究,即把成本管理提升到企業集團戰略的層次上,從戰略高度對企業集團生產運作的總體成本進行全面了解、控制和改善,從而努力尋求并創造企業集團的長期競爭優勢。美國管理會計學者??耍⊿hankJ.K.)和美國學者邁克爾?波特(Michael Porter)于1993年出版了《戰略成本管理》一書,使戰略成本管理更加具體化。戰略成本管理和戰略管理會計的發展證明,現代財務管理理論已經有了戰略的特性:全局性和長期性。企業集團的財務管理工作和戰略管理結合得越來越緊密,財務管理的視角從企業集團本身轉移到了市場競爭者、供應鏈上的企業集團,戰略眼光從眼前轉移到了產品的生命周期和企業集團的長期利益上。
【主要參考文獻】
[1] (美)Watts Zimmerman.實證會計理論[M].黃世忠,等譯.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02.
[2] (美)唐?泰普斯科特,阿特?卡斯頓,著.范式與的轉變――信息技術的前景[M].米克斯,譯.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1999.
[3] 朱小平,楊郊紅.金融工具會計管理[M].北京:企業管理出版社,1997.
關鍵詞:金融生態環境;綜合評價;因子分析;黑龍江省
中圖分類號:F32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23-0049-03
引言
周小川(2004)最早將生態學概念系統地引申到金融領域,并強調用生態學的方法來考察金融發展問題。金融生態指對金融的生態特征和規律的系統性抽象,本質反映金融內外部各因素之間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有機的價值關系。進一步來說,金融生態就是由金融子系統和與之相關聯的其他系統所組成的生態鏈,這個生態鏈與金融業可持續發展息息相關。而金融生態環境是指宏觀層面的金融環境,指與金融業生存、發展具有互動關系的社會、自然因素的總和,包括政治、經濟、文化、地理、人口等一切與金融業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方面,主要強調金融運行的外部環境,是金融運行的一些基礎條件。
近些年,學術界和金融界都對金融生態環境進行了深入了研究,也發表了大量的成果。綜合這些成果我們可以看到,這些成果主要集中在金融生態環境的學理探討、金融生態環境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國家級或省級層面數據在相關實證研究中的運用等等方面,但是缺乏對更為具體的城市金融生態環境綜合評價指標體系的研究,也缺乏運用地區級金融生態環境數據進行實證測度。鑒于此,本文利用因子分析模型,對黑龍江省各地區的金融生態環境進行綜合評價,對各地區金融生態環境狀況給出科學的評估,希望為黑龍江金融生態環境的進一步優化提供一定的參考。
一、評價模型原理
綜合評價方法是一個多學科邊緣交叉、相互滲透、多點支撐的新興研究領域,有的從統計學角度對其進行研究,有的從系統工程學角度對其進行研究,有的則從專業角度對其進行研究。由于研究出發點與基礎不同,研究觀點、偏好也不盡相同,使得綜合評價這一重要技術仍然處于一種分散、零亂的狀態中。選擇不同的研究方法很可能得出不同的研究結論。綜合評價包含許多種方法,其中有新興學科方法如模糊數學、人工神經網絡、灰色系統理論等等;以運籌學為基礎的層次分析法和數據包絡分析;以傳統統計學方法為基礎的聚類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等方法。每種方法都有其科學性和實用性,在對不同系統進行綜合評價時,我們應當選取適當的方法,根據相關文獻的研究,在對金融生態環境進行多指標綜合評價時,因子分析法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因子分析是通過研究多個變量間相關系數矩陣或協方差矩陣的內部之間依賴關系,找出能綜合所有變量的少數幾個隨機變量(即,因子),然后根據相關性大小把變量分組,使得同組內的變量之間相關性較高,但不同組的變量相關性較低。它將多個變量綜合為少數幾個因子,以再現原始變量與因子之間的相關關系。
二、實證研究
(一)指標選擇及樣本數據來源
進行綜合評價,確定評價的指標體系是重中之重??茖W合理地選擇指標可以保證最終運算結果的有效性。在進行地區金融生態環境指標選擇時,我們遵循以下的原則:科學性、系統性、可比性、定性與定量相結合。針對以上原則,我們具體分析了在地區金融生態環境中起到重要作用的指標,選擇如下指標:地區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總額、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生產總值、進出口總額、存款余額、貸款余額、財政公共收入、財政公共支出、規模以上批發貿易業商品銷售總額、教育經費支出、醫療經費支出,共11項,具體詳見表1。
選定的指標原始數據來源于2013年《黑龍江統計年鑒》和2013年《中國城市統計年鑒》中黑龍江省各地區的相關數據,并經過相應測算得出。表1給出了指標數據的描述性統計,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來源數據具有科學性和可測性。
(二)實證分析
1.數據的無量綱化
評價指標是由多個指標構成,為了避免量綱和數量級的影響,必須對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將它們都轉化為無量綱數據。按以下公式進行處理。為節省篇幅,無量綱化處理數據不在文中列示。
3.確定解釋因子
4.因子得分
為了考察各地區的金融生態環境狀況,并對其進行分析和綜合評價,根據函數系數矩陣,采用回歸方法求出因子得分函數。由系數矩陣將3個公因子表示為11個指標的線性形式。
(三)實證結果
根據上述公式,我們可以得出黑龍江省各地區金融生態環境綜合評價得分,具體見表4。從表4中我們可以看到,地區金融生態環境因子得分最高的是哈爾濱市,為2.230,其次則是大慶市和齊齊哈爾市,因子得分分別為0.5010和0.1952。得分最后的三個地區分別是撫遠、大興安嶺和七臺河,因子得分分別為-0.5156、-0.4107和-0.3853。再從3個分因子來看,F1代表的經濟綜合環境因子,以哈爾濱、齊齊哈爾和綏化得分最高,這意味著這三個地區的經濟綜合發展水平能更好地促進金融發展;F2代表的社會綜合因子,則以大慶市、哈爾濱市得分較高,大慶市的得分高達3.4654,這意味著社會綜合環境狀況較好;F3代表的商品流通綜合因子,則以綏芬河市、哈爾濱市、牡丹江市得分較高,綏芬河市的得分高達2.8664,這意味著當地的商品流通為金融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三、結論
通過上述實證研究,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第一,各地區金融生態環境水平差距明顯。根據上述實證所得,我們可以看出,最高得分與最低得分差距極其明顯,且大多數地區的金融生態環境得分處于負分。其中,經濟發展水平較高、城市規模較大的地區金融生態環境得分較高,而經濟發展程度較低、城市規模較小的地區則金融生態環境得分較低。
第二,各地區內部金融生態環境狀況并不均衡。由表4我們可以看出,各地區在主要因子得分中都沒有處于完全優勢,在各個方面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缺陷。例如,哈爾濱市在經濟綜合發展因子得分非常高,大慶市則在社會綜合發展因子得分中遙遙領先,而綏芬河有其自然地理優勢,在商品流通綜合發展因子得分最高。所以,各地區應該因地制宜,制定適合自身的金融生態環境優化政策。
第三,金融生態環境的優化是一個系統工程,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通過實證研究我們發現,可能影響金融生態環境的因素較多,其中包括經濟因素、社會因素、教育、醫療、衛生,甚至還包括地方習俗和生活習慣等因素。所以,優化金融生態環境需要統籌考慮,系統優化。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