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11 16:54:5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空氣污染的防控措施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淤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北京100191;于甘肅省辦公自動化技術服務中心,蘭州730000)
摘要院氣候要素和大氣污染是霧霾產生的主要成因,通過分析美國、英國、日本、德國等發達國家霧霾治理成功經驗及啟示,針對我國環境污染現狀提出依法治霾、數據共享、綜合控制、聯防聯控和綠色出行等霧霾治理的主要措施。
關鍵詞 院霧霾;生態環境;綠色出行;低碳發展;治理
中圖分類號院X513 文獻標識碼院A 文章編號院1006-4311(2015)27-0243-03
0 引言
近年來,我國京津冀地區、長三角地區、西南地區和兩廣地區等30 多個?。▍^、市)發生持續性霧霾天氣。2014年10 月以來,我國京津冀、山東、河南、山西及陜西等地區再次出現大范圍多地現濃霧或重度霾,且污染程度嚴重。霧霾治理的形勢越來越嚴峻,公眾的呼聲也越來越高,借鑒國外霧霾治理的成功經驗,及時采取有效措施減少我國霧霾的發生已刻不容緩。
1 霧霾的形成
“霧”和“霾”是兩種天氣現象。“霧”是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組成的氣溶膠系統[1];“霾”是大量極細微干塵粒等均勻地浮游在空中,能見度小于10 千米,且空氣相對濕度小于80%,排除了降水、沙塵暴、揚沙、浮塵等天氣現象造成的視程障礙[2]。霧霾的成因很復雜,主要由氣候要素和環境要素共同作用形成,相對濕度高和靜穩天氣是霧霾形成的基本氣候條件,而大氣污染則是霧霾形成的主要誘因。一方面,霧霾形成有賴于特定氣象條件,如溫度濕度、輻射強度、風力風向、降水降雪等,霧霾形成與靜風天氣、低氣壓、高濕度等氣候要素聯系密切。另一方面,霧霾形成與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交通排放的廢氣、燃油產生污染物、道路粉塵等可吸入細顆粒物(PM2.5)環境要素密切相關。據北京PM2.5 來源的一項研究分析報告,北京市PM2.5排放源細氣溶膠污染來源包括,機動車燃油排放約23%,工業燃煤和工業燃油排放約18%和5%,生活燃煤排放約14%,居民日常生活及其他活動排放約19%,農業活動和秸稈燃燒貢獻約為7%和4%,城市道路開挖、未覆蓋道路、建筑工地、工業煙塵和城市外礦物粉塵約7%等[3,4]。根據2013年1 月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的主要城市空氣質量監測數據,對京津冀、太原、西安、鄭州、濟南、武漢8 個霧霾期間污染嚴重的城市進行大氣污染特征分析表明,PM2.5 和PM10的濃度與機動車尾氣污染和煤煙型復合污染等具有較強的相關性[5]。我國化石能源中煤炭和石油在能源消費中占90%左右,全國有31 個城市的汽車數量超過100 萬輛,燃煤和燃油產生大量污染物,建筑工地揚塵、道路粉塵以及露天燃燒等這些都與霧霾形成有直接原因。
2 霧霾治理的啟示
霧霾早已成為全人類共同面對的問題,西方發達國家在工業化時期曾出現“霧霾”天氣。但經過長期治理,已經逐步形成了比較有效的霧霾防治體系,在根治霧霾方面積累了豐富值得借鑒的經驗。見表1 所示。國外霧霾治理的成功經驗是我國解決霧霾問題的“他山之石”,對我國霧霾治理具有重要啟示。[6,7]
2.1 倫敦煙霧治理的啟示。1952 年12 月,倫敦發生英國史上最嚴重空氣污染事件,短短幾天時間死亡人數達上萬人。英國政府成立專門的比佛委員會調查煙霧事件,1954 年的《比佛報告》,指出家庭供暖煤炭燃燒是煙塵最大制造者。自查明成因后,政府積極采取措施控制霧霾。主要啟示是:一是制訂法律法規控制污染。如《清潔空氣法》、《環境法》等。二是確立空氣質量監測標準,實時監測空氣質量并及時通報。三是控制超大城市的規模及其人口密度。通過建成33 個新城,容納23%的城市居民。四是實施產業轉型。不再單純依賴制造業,而是大力發展服務業和高科技產業。五是出臺一系列抑制交通污染的措施。包括發展公共交通、抑制私車發展、減少汽車尾氣排放、整治交通擁堵等。六是擴大城市綠化帶。倫敦城市中心區有1/3 的面積被花園、森林和公共綠地覆蓋,還在倫敦城市外圍建成大型環形綠地。通過環境立法、部門協作、監測體系和控污治污等措施,如今的倫敦已擺脫了“霧都”之稱,大霧天氣已經減少為每年不到10 天,成為了人類宜居的國際都市。
2.2 美國洛杉磯光化學煙霧治理的啟示。1943 年7月,洛杉磯遭受霧霾攻擊,政府成立專門煙霧委員會調查證實,煙霧為光化學煙霧,主要來源于汽車不完全燃燒尾氣排放、汽車漏油、汽油揮發以及油田、煉油廠油氣排放物??茖W家哈根斯米特進一步證實,空氣污染的罪魁禍首就是汽車尾氣。自此,洛杉磯采用綜合治理、制定標準,立法保障、數據共享等多管齊下的治理模式展開霧霾治理。主要啟示是:一是加強綜合治理。1945 年洛杉磯當局成立了大氣污染治理監督辦公室,1947 年劃定了洛杉磯郡大氣污染控制區,采取區域環境管理框架模式。二是設定科學標準,加強立法保障。先后出臺了《空氣污染控制法》、《清潔空氣法》、《機動車空氣污染控制法》等。三是重點限制機動車及電廠排污。1975 年規定所有汽車安裝空氣凈化裝置,此舉被認為是治理霧霾之關鍵。四是全民數據共享。1997 年7 月美國環保署在率先提出將PM2.5 作為全國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并在政府官網上實時公布全民共享,2006 年美國環保局針對PM2.5 標準進行了修訂,制定了24 小時周期內PM2.5 最高濃度、年平均濃度標準等。經過幾十年的努力,現今洛杉磯一級污染警報天數從1977 年的121 天下降到0 天,已擺脫“煙霧城”,找回昔日藍天。
2.3 東京大氣污染治理的啟示。20 世紀80 年代中期以后,東京大氣污染公害事件受害人數驟然激增,日本通過出臺法律條例、建立環境標準、實時數據共享、整治汽車尾氣、加大城市綠化等策略展開長期治理。[8]主要啟示是:一是出臺法律條例。20 世紀50 年代開始,日本政府頒布了《公害對策基本法》、《噪聲規制法》、《大氣污染防治法》、《排煙規制法》,構建了較為科學和完備的法律體系。二是建立環境標準。2009 年9 月9 日,日本環境省公布了PM2.5 環境標準。三是加強環保檢測,實時數據共享。日本環境省設有大氣污染物質廣域監視系統,對包括PM2.5 在內的各種大氣污染物質進行監測并通過網站實時。四是整治汽車尾氣。1992 年日本環境廳制定《汽車氧化氮·碳氫顆粒法》,鼓勵發展小型車及低排放車種,規定了機動車在行駛過程中產生和排入大氣廢氣的最高量,并設置廢氣濃度測試點,嚴禁超標車輛投入運行。五是加大城市綠化。東京市政府規定新建大樓必須有綠地,樓頂必須綠化,在注重綠化面積同時重視綠化體積,綠化措施以種植樹木為主。
2.4 德國魯爾工業區空氣污染治理的啟示。20 世紀中期,德國魯爾工業區曾出現過嚴重空氣污染狀況,后來通過100 多個“空氣清潔與行動計劃”使萊茵河流域煥然一新。主要啟示是:一是立法制定排放標準。1974 年德國出臺《聯邦污染防治法》主要針對大型工業企業進行整治,通過立法制定空氣污染物排放標準,這項法律后來成為歐盟范圍內的典范。二是限制可吸入顆粒物排放。主要有兩種手段,一方面是車輛限行、限速,對污染嚴重地區車輛禁行、工業設備限制運轉等,同時在超過40 個城市設立了“環保區域”,不符合排放標準的汽車不允許駛入環保區;另一方面是用技術手段減少排放,例如開發清潔能源、安裝顆粒過濾裝置。三是提倡綠色出行,提升市民環保意識。德國十分注重加強民眾環保宣傳教育和提高全民環保意識,作為世界主要汽車生產大國,德國大力提倡市民選擇綠色出行,許多公司80%的員工每天都乘公共交通或騎自行車上班,綠色出行已成為一種潮流和共識。
3 我國霧霾治理的主要措施
3.1 依法驅霾,建立健全法律法規。各國在霧霾污染后采取的最重要舉措就是立法先行,立法已經成為依法治理霧霾和保護環境的根本。我國霧霾治理的關鍵就是從源頭上控制污染物排放,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和實施將為治理霧霾污染提供可靠制度保障。第一,完善相關法律法規。雖然有了新的《環境保護法》,但還需一系列關于空氣污染防控法案。如出臺《清潔空氣法》,從國家法律層面設定空氣質量具體排放標準,出臺《機動車空氣污染控制法》、《工業企業排污控制法》、《排煙規制法》等,構建環保領域全覆蓋、種類齊全、功能完備、執行有力的環境法規標準體系,使大氣污染防控做到有法可依。第二,加強地方性大氣污染防治條例等制定。各地應切合實際、因地制宜、防保結合、細化標準、綜合控制大氣污染排放。如《北京市大氣污染防治條例》規定禁止在政府規定范圍場地設置露天燒烤,機動車停車三分鐘以上應熄火等等,《上海市大氣污染防治條例》提高無證排污罰金到50 萬元,實行對單位和責任人雙罰制等新舉措。第三,制定明確的環保評估和獎勵懲罰體系、責任落實制度、舉報監督機制等。成立以環保部門為主的多部門聯合執法隊伍,推行聯合執法、交叉執法、綜合執法、區域執法。加強執法力度,落實執法責任,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嚴格執法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加大處罰力度,提高排污超標企業處罰標準使企業違法必究。此外,黨十八屆四中全會“依法治國”的方略,為我國環境公益訴訟制度指明了方向,檢察機關可以提起環境公益訴訟,效彌補了行政部門、社會組織和公眾在環境保護能力方面的不足,有效增強了依法治理霧霾和保護環境的力量。
3.2 數據共享,提高監測預警能力。建立標準統一、多區域全覆蓋、全網絡多共享、現代化信息化的霧霾監測預警系統,構建大氣污染成分監測體系,細化霧霾預報預警核心需求,提高霧霾數值天氣預報模式,實現霧霾監測預報精準化,建立多部門信息共享、預警預報、協同聯動的應急響應機制,全面提升大氣污染防控和預報預警能力。第一,環保部門可以聯合氣象、海洋、國土、林業等多部門構建覆蓋城鄉立體式、全方位、高密度、全天候的環境監測網絡,擴大監測范圍實現對霧霾天氣的系統檢測,可包括氣溫、濕度、能見度、風向、風速、大氣穩定度、大氣顆粒物、大氣組分等全面監測。第二,通過政府網站或移動通訊網絡及時公布當日、次日的天氣預報和空氣質量等級,建立24小時對各地區監測數據的預警機制,實現監測數據實時共享,及時向公眾通報有效信息,并就如何做好防護提出建議,同時不斷提升公眾環保意識和環保參與度。第三,充分利用現代化、信息化手段為建設空氣質量預報和空氣污染監測預警體系提供科技支撐保障,通過激光遙感技術、透霧監測技術、機動車云檢測等高新技術,提高霧霾預報預警的監測水平和準確性。加強霧霾天氣預警預報技術和形成機理的研究,加快工業防污、脫硫、脫硝、防塵、除塵等技術研發,科學有效地提高大氣污染的監測、預警和防控能力。
3.3 多管齊下,加強空氣污染綜合控制。第一,從源頭上控制污染排放總量。采用限制生產、限期整頓、關閉停產等多種方式,重點加強鋼鐵、煤電、石化、有色、焦化、水泥等行業二氧化硫、燃煤硫份和氮氧化等污染物排放治理,嚴格控制工業企業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污染新增量。第二,調整優化產業結構。通過優化能源消費結構,調整產業結構,化解產能過剩,加快傳統產業升級,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從根本上轉變經濟發展模式,走集約化發展的環保道路。如大力發展新能源、新材料、新醫藥、服務業、信息產業等。第三,推行科技環保。加強科技攻關,推動新能源研發和應用,加大環??蒲匈Y金投入,提高清潔能源在能源消費中的比重,如低硫煤、天然氣、太陽能、地熱能、生物質能、沼氣、海潮和風力發電等等。第四,節能減排。發展循環經濟,推進資源綜合利用,提高再生資源利用率,依靠科技節能減排,提倡環保型節能技術,推動發展節能工程。在機關、企業、學校、科研機構等單位提倡節能減排措施,公眾在日常生活中提倡節能環保,做到節約用電、用水、用氣、用煤、用紙、用油、一次性資源等。第五,發展公共交通。通過公共交通配套設施的新建和改善,輔以機動車稅費調整,市區增設自行車車道,讓市民自愿選擇公共交通出行。同時,采取有效措施抑制私家車發展、重新規劃機動車車牌號、采用限號出行等方式控制機動車出行數量,大力推行純電動汽車使用,發展高能效低排放新興節能汽車,淘汰高污染柴油車輛和超標舊汽車。第六,發展綠化。大力發展城郊森林和社區森林,提高植被覆蓋率,在擴大綠化覆蓋面積的同時增大綠化體積空間。
這是2011年12月5日《新京報》的一則報道,標題是“北京大霧致高速封閉航班延誤,首都成‘霧都’”。事實上,隨著我國近段時期大霧天氣頻繁登場,成為天氣舞臺上的焦點,“霧都”一詞已經廣泛流傳開來。諸如“進入11月,杭城仿佛變身霧都”、“合肥變身霧都,大霧生活喜憂參半”之類的報道比比皆是。
霧都,并沒有小說中描述的“像雨像霧又像風”那般浪漫,而是給城市生產生活造成不少困擾。
氣象專家解釋,秋冬季節華北平原出現大霧比較正常,不算是特殊天氣現象。不過,如果我們僅僅把“霧都”當做自然現象,很可能會忽視大自然發出的警示訊號。
雖然空氣污染與大霧之間沒有直接關系,但是,“霧都”肯定會受到空氣污染的間接影響。從氣象角度來說,霧的形成不僅需要水汽,還需要有凝結核。城市里的汽車尾氣、揚塵、工業廢氣等懸浮顆粒物就是大霧的“幫兇”,恰恰提供了適宜水汽積累的凝結核。并且凝結核越多,越容易延長霧的時間,增加霧的濃度,給人帶來不舒服的感覺。
與此同時,霧天風速變得很小,濕度變得很大,很不利于污染物擴散,空氣中各項污染物濃度也會快速上升,進一步加重了空氣污染,陷入惡性循環的“怪圈”。
2011年12月4日,美國駐華使館的北京PM2.5監測數據再次爆表,超過了最高污染指數500――PM2.5濃度高達522!
提起“霧都”,人們很自然想到英國倫敦。每當春秋之交,這里經常被濃霧所籠罩,像是披上一層神秘的面紗,以至于印象派大師莫奈驚呼“我熱愛倫敦勝過熱愛英國的鄉村,而我最愛的則是倫敦的霧?!?/p>
然而,1952年12月一場“霧都劫難”,讓倫敦人看到了大霧恐怖的一面。當時,連續的濃霧將近一周不散,工廠和住戶排出的煙塵和氣體大量在低空聚積,整個城市為濃霧所籠罩,陷入一片灰暗之中。在大霧期間以及霧散后的兩個月間,12000余人因毒霧患病死去,這場災難后來被列入20世紀十大自然災害。
痛定思痛,英國人開始重新反思空氣污染造成的苦果,決心走出迷霧。他們頒布世界上第一部空氣污染防治法案《清潔空氣法》,從社會生產和生活的各個方面,減少和抑制污染物的排放。出臺一系列的空氣污染防控法案,對工廠選址和污染物排放嚴格監管,制定明確的處罰措施,有效地減少導致大霧籠罩的各種煙塵和顆粒物。
隨著交通污染取代工業污染,成為空氣質量的首要威脅,倫敦政府又運用一系列措施,包括優先發展公共交通網絡、抑制私車發展,以及減少汽車尾氣排放、整治交通擁堵等等,從而抑制交通污染。經過半個世紀的努力,倫敦終于摘掉了“霧都”的帽子。
倫敦這種以煤煙為主的霧霾是可能致命的。1873年、1880年、1882年、1891年和1892年,倫敦的毒霧都曾造成上千人死亡。但是,最嚴重的還是發生在1952年12月5日至10日的“倫敦煙霧事件”。據英國官方統計,持續五天的霧霾造成5000多人喪生,在大霧過去之后的兩個月內又有8000多人因相關疾病死亡。這次災難促使英國政府下定決心治理城市空氣污染,用20年時間摘掉了倫敦“霧都”的帽子。
從倫敦治霧的經驗看,最重要的是政府要下決心,準備為環境保護付出必要的成本。歷史上,英國是以自由放任模式實現城市化進程的。由于政府干預不足,很多工廠就建在城市中心,居民生活能源也以廉價的燃煤為主。在倫敦治霧的過程中,政府通過立法,決心不計成本地減少煤煙排放。
1956年,英國通過世界上第一部空氣污染防治法案《清潔空氣法》,規定在倫敦城內的電廠都必須遷出,工業企業要建造高大的煙囪,以便污染物擴散。同時,為減少居民生活煤煙,倫敦市政府下大力氣推進居民生活天然氣化,逐步實現冬季集中供暖。在此基礎上,1968年以后,英國又出臺一系列空氣污染防控法案,對其他廢氣排放進行嚴格約束,制定明確的處罰措施。這些舉措無疑會增加企業生產和居民生活的成本,但是為了治理空氣污染則沒有討價還價的余地。在嚴格的政府管控下,倫敦的煤煙污染逐年減少,到1975年,每年的霧霾天數已經減少到15天,1980年進一步降到5天。
但是,上述措施能夠見效,還有更深的原因。對于倫敦這樣的國際大都會而言,必須建立城市規模的環境承載力概念。這是因為,當人口總量和密度超過一定限度的時候,即使人均污染排放很低,居民生活和相關企業的污染排放總量還是很高,上述減排措施就變成了治標不治本的舉措。
2012年,倫敦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5100人,在發達國家大城市中是比較靠前的。但是與我國大城市相比,情況則要好得多。同期,北京人口密度為11500人,上海為13400人。人口總量方面,2012年倫敦人口827萬,同期北京中心區常住人口超過1020萬,上海超過1360萬。如果考慮流動人口因素,這種差距還可能進一步擴大??v觀世界城市人口密度排行榜,名列前茅的都屬于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形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非常復雜的,與社會資源過度集中、公共交通投入不足、產業布局不合理等都有關系。但是,從公共政策層面看,則主要是政府在城市規劃與管理方面對環境承載力重視不足。
在這方面,戰后英國的很多做法值得借鑒。第一,通過大城市周邊的“新城”建設,有效降低城市中心區的人口密度。1945年,英國啟動政府主導的新城建設運動。到上世紀70年代中期,已經建立33個新城,容納23%的城市居民。第二,大力發展公共交通。這是降低城市中心區人口密度、減少交通污染的核心舉措。2003年起,倫敦開始對私家車征收擁堵費,用以補貼公交建設。第三,倡導“花園城市”理念。目前,在寸土寸金的倫敦城市中心區,有三分之一的面積被花園、公共綠地和森林覆蓋。這些土地如果投入開發,無疑會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但同時會給城市環境帶來負面影響。在這方面,以精明著稱的英國人做出的無疑是明智的選擇。
【關鍵詞】 pm2.5 污染顆粒
1 pm2.5的定義
環境氣象學中,可以按照顆粒物的粒徑進行分類,小于100μm的稱為總懸浮物顆粒,即tsp;小于10μm的稱為可吸入顆粒物,即pm10;小于2.5μm的稱為可入肺顆粒物,即pm2.5。pm2.5的標準,是1997年在美國被首次的,最初制定該項標準并對pm2.5進行控制的目的是更準確的度量危害人類的微小顆粒,隨著工業生產技術的不斷更新進步,之前的環境控制指標已經無法滿足人們的要求。因此pm2.5的數值已成為現代社會中衡量大氣環境污染情況的一個重要標準。
2 pm2.5的危害
地球的空氣組成中可入肺顆粒物的含量并不高,但它對環境以及人體的影響卻十分嚴重。pm2.5由于顆粒直徑小,與大氣中的其他物質相比,它能傳送到更遠的位置并且在空中停留更長的時間。人體本身對于pm2.5沒有任何的阻擋和濾過能力,因而人類健康受著pm2.5相當嚴重的侵害。這些顆??梢蚤L驅直入地進入支氣管,很可能引起一系列的呼吸系統疾病,譬如氣管炎、支氣管炎以及哮喘等。
3 pm2.5的來源
pm2.5形成的主要因素是細小的可溶性氣體和固體。例如硫氧化物、氮氧化物、氯化物、溴化物等,它們可以與水結合形成細小的微粒。這些細小微粒與空氣中的固體小顆粒又是導致霧霾產生的主要因素。各種交通工具產生的尾氣是pm2.5主要的來源,尤其是春季和初冬,氣溫普遍較低,植物的呼吸作用及凈化能力大大減弱,水體由于表面凍結,因此自凈能力也減弱了。同時我國北方普遍采取火力取暖發電,需要燃燒大量的煤,這就給環境帶來了更多的問題。
4 pm2.5的防控措施
治理空氣污染關鍵在于政府引導、協力推進,需明確各方職責。
首先,應該確立更為完善的空氣保護機制,健全大氣監測體系,加強監督與控制。不斷推廣區域間的組織協作,建立聯控預報體制,完善環境污染的應急措施,建立健全重污染天氣的應急預案。其次,積極推廣各個領域開發使用清潔型新能源,對于污染特別嚴重的工廠等實施節能減排改造或是廠址遷移等措施。改變能源構成,選用新型燃料,并同時注重對太陽能、地熱、氫燃料等新能源開發和利用,以達到環保的目的。發展新能源的汽車,推廣使用新型的清潔代用燃料。建議國家不僅加大力度研制電動汽車與混合動力汽車,也應對新型的燃料提高關注度??上葟男旭偫锍涕L、排放多的出租車、公交車做起,對使用代用燃料汽車者在價格、稅收等方面給予優惠政策。然后,對于我們個人而言,應該落實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每件小事,主要需注意以下幾點:
(1)應做到大霧天戴好口罩再出門,防止毒霧由口鼻侵入肺部。有晨練習慣的人,應停止戶外活動。針對這些身型微小的顆粒,應佩戴專用的口罩,防塵口罩對于這種氣溶膠的過濾率應在95%以上。(2)注意個人衛生。霧天外出歸來應立即清洗面部及裸露的肌膚。進入室內后就要將附著在我們身體上的霾及時清理掉,以防止pm2.5對人體的危害。(3)科學生活、飲食清淡。建議大家保持科學的生活規律,避免過度勞累,多飲水,注意飲食清淡,少食刺激性食物,多吃些豆腐、牛奶等食品。確保飲食清淡。
5 結語
pm2.5的治理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實現的,因此,在對pm2.5的治理工作中應注意,首先要保證群眾有廣泛的環保意識,每個人都切實的意識到環境污染對于個人及其社會的影響,才能從自身做起,從小處做起,將保護環境做到實處,各項政策及措施才有持續進行下去的可能性。其次政府以身作則,不僅要聯系群眾,更應起到方向引導,后期支持等等角色,聯系群眾共同努力解決環境污染問題。對此,建議國家將對pm2.5的治理力度作為各級政府政績考核的一項指標,相信會對pm2.5的指數有一定改善。
參考文獻:
[1]趙厚銀,邵龍義,時宗波.室內空氣pm2.5研究現狀及發展趨勢[j].環境與健康,2003,15(5):30-33.
[2]戴海夏,宋偉民.大氣pm2.5的健康影響[j].國外醫學(衛生學分冊),2001,12(5):13-15.
[3]趙珂,曹軍驥,文湘閩.西安市大氣pm2.5污染與城區居民死亡率的關系[j].預防醫學情報雜志,2011,27
4):257-262.
[4]汪安璞.大氣氣溶膠研究新動向[j].環境化學,1999,18(1):10-15.
[5]楊復沫,賀克斌,馬永亮,等.北京大氣細粒子pm2.5的化學組成,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42(12):1605-1608.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學的發展,科學的發展帶來新技術、新工藝及新產品,使得人們的居住環境得到了極大的改善,隨之人們對環境的要求也在提高。近年來,人們在研究中發現,在結構裝修中,存在大部分的有害空氣物質,其嚴重威脅到人們的身體健康,白血病、乏力、健忘癥、不孕不育等癥狀越來越增多,調查中也發現,室內空氣污染也增加了人類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每年我國有數十萬人死于室內有害空氣的污染。對此本文針對室內空氣污染物的來源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防控室內空氣污染的建議。
1室內空氣污染主要污染物及其來源
室內空氣污染物的種類多種多樣,主要有甲醛、苯、氨、氡、CO、SO2、NO2、顆粒物、微生物、PAHs、VOC、煙草煙霧、石棉等。研究發現,室內污染物的來源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1 建筑物
高堿混凝土和在混凝土中滲入防凍劑在目前的建筑工程中廣泛使用,它們都含有大量的氨類物質,同時室內使用的地磚、石材、瓷磚等也都含有氨類物質,氨類物質會隨空氣中溫度、濕度的變化而逐漸釋放出來,容易造成室內空氣中氨的含量超標。
1.2 居室裝修
在現代化的裝修中,給室內帶來更美觀的效果,但乳膠漆、壁紙、大理石板材、木板材、裝飾玻璃、屋面吊頂等裝飾材料都會釋放出大量揮發性的有機物對空氣產生污染。
1.3 室內家具
在家具生產過程,使用不合格的板材,劣質膠水、油漆等,這些不合格產品中含有大量的甲醛、苯等有害物質會在室內空氣中釋放出來。研究發現,長期在含有此類有害物質的環境下生活,會造成頭痛、惡心、嘔吐等,甚至出現呼吸、循環系統衰竭等各種癥狀。
1.4 廚房油煙
家庭廚房油煙中含有大量揮發性的有機物和顆粒狀物質,且油煙可以在空氣中以氣態、氣熔膠態形式存在,其具有可吸入性、免疫毒性和致突變性,危害人體健康。
1.5 家用電器
我們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電視機、微波爐、電腦、手機在使用過程中,會產生各種不同形式的電磁波輻射。輻射波是可以穿透人體的,且室內顆粒物質在輻射波下會加速運動,加大其進入人體的呼吸道感染。當人體長時間在輻射波超量條件下工作,人體的血紅細胞甚至可能被殺死。
2室內空氣主要污染物對人體健康的危害
2.1 甲醛
甲醛對人體的危害是長期的,當人體吸入的甲醛溶度較高時,會產生支氣管哮喘,引起慢性中毒,出現粘膜充血,過敏性皮炎,全身乏力、心悸、頭痛等。
2.2 氨
氨極易溶于水,刺激性強,當人體長時間接觸氨,會引起喉頭水腫、痙攣,甚至出現呼吸困難、昏迷、休克。
2.3 苯
苯是強烈致癌物質,當人體吸入高溶度笨,會產生惡心、頭痛、胸悶、頭暈,甚至出現呼吸、循環系統衰竭,精神萎靡、記憶里銳減等神經性衰弱等。
2.4 TVOC
TVOC會引起集體免疫性失調,影響中樞神經系統系統,產生頭痛、頭暈、胸悶,甚至影響消化系統,損害肝臟和造血系統等。
2.5 氡
當氡隨著氣管粘膜進入人體肺部時,將造成人體白血病、呼吸道疾病甚至引發肺癌,國際衛生組織研究發現,氡是引發肺癌的主要致癌物質。
3室內空氣污染的防治措施
3.1 建立健全室內空氣質量法規:
1998年,我國針對公共場合的CO2、CO、可吸入顆粒物濃度和細菌數量等制定了第一部法律《公共場所衛生標準》;1996年,在該標準的基礎上引入了對甲醛含量的限制。針對室內空氣出現的問題,先后頒布了《住房內氡濃度控制標準》(GB/T16146-1995)、《居室空氣中甲醛的衛生標準》(GB/T16127-1995)、《室內空氣中臭氧衛生標準》(GB/T18202-2000),2001年,國家頒布了《室內裝飾裝修材料有害物質限量標準》和《民用建筑工程室內環境污染控制規范》,這些標準的出臺,對人們加強室內環境衛生的保護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3.2 裝修選材防治
在裝修過程中,對裝修材料進行嚴格把關,根據國家制定有害物質的相關控制標準,做到慎重選材,購買建筑材料時應具有產品合格監測報告,同時盡量選擇環保產品。如在選用大理石、花崗巖等石材時應檢測其放射性是否超標,使用油漆、涂料時應選用水性健康型的合格產品。環保裝飾材料并不是沒有有害物質,而是其有害物質的含量或是釋放都在國家控制標準范圍之內,在使用時較之一般材料將更加安全。
3.3 家用電器的合理使用
電視機、電腦、電冰箱等電器都是容易產生電輻射的家電,不宜集中擺放在臥室內,家用電器盡量分開布置,減少超劑量輻射的污染危害,盡量避免多種家電的同時使用。家電使用時,應保持一定的安全使用距離,減少受電磁輻射的影響,人與電視距離應在5m左右,與日光燈距離在3m,家庭有孕婦和小孩的盡量不要使用微波爐。
3.4 使用空氣凈化器防治
使用空氣凈化器,對改善室內空氣質量是十分有效的,目前市場上常用的空氣凈化器主要有:濾網式空氣凈化器、纖維活性炭景點濾網空氣凈化器、電子集塵空氣凈化器、負氧離子空氣凈化器。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來對室內凈化選用需要的凈化器。
3.5 植物防治
在室內種上幾盆植被,不僅能夠美化環境,同時也能凈化空氣。如吊蘭能夠有效吸附室內有毒氣體,蘆薈能夠吸收室內甲醛,仙人掌能夠有效減少室內電磁輻射量等。綠色植物盆景既能取到美化環境的功效,亦能有助于人體的健康。
3.6 室內通風防治
保證室內的有效通風是保證室內空氣質量的最有效、最經濟的途徑。對于新裝修的住房,要保證長時間的開窗通風,增加室內空氣的有效流動,讓室內的有害物質盡量流散,減少室內空氣污染。
4結語
減少室內空氣污染,提高室內空氣質量。通過科學技術水平,來加強室內空氣的環保,減少室內有害空氣的排放,同時注意室內空氣的通風換氣,降低室內空氣的污染,保護人們的身心健康。
參考文獻
[1] 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科技標準司,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室內環境與健康[M].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2.
[2] GB 50325-2001,民用建筑工程室內環境污染控制規范(2006年版)[S].
關鍵詞:室內空氣; 檢測
中圖分類號:V448.25+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近年來,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大量新型建筑和裝修材料進入家庭, 加之現代建筑物的密閉性, 使得室內空氣污染問題日益突出,據國際有關組織調查統計,世界上30%的建筑物中都存在著有害于健康的室內空氣,這些有害氣體已經引起全球性的人口發病率和死亡的增加,室內環境污染也已經被列入對公眾健康危害最大的五種環境因素之一,所以對于室內空氣檢測工作很重要,作者結合自己工作中的經驗,對以下幾個方面作簡略的探討。
一、室內空氣污染情況分析
人們一直認為空氣污染嚴重的是室外,而事實上,辦公室、居室、飯店、影劇院、歌舞廳等建筑物的室內環境對人們健康的影響卻遠比室外要大得多,從現實情況看,室內空氣質量遠劣于室外大氣環境,而造成室內空氣的污染主要來源于以下5個方面:一是人體呼吸、煙氣;二是裝修材料、日常用品;三是微生物、病毒、細菌;四是廚房油煙;五是空調綜合癥。這些污染物隨著呼吸進入人體內部,長期積累,嚴重危害著人們的身體健康。對于人體呼吸、煙氣方面,研究結果表明,人體在新陳代謝過程中,會產生約500多種化學物質,經呼吸道排出的有149種,人體呼吸散發出的病原菌及多種氣味,其中混有多種有毒成分,決不可忽視,而人體通過皮膚汗腺排出的體內廢物多達171種,例如尿素、氨等,此外,人體皮膚脫落的細胞,大約占到空氣塵埃的90%,若濃度過高,將形成室內生物污染,影響人體健康,甚至誘發多種疾病,吸煙也是室內空氣污染的主要來源之一,煙霧成分很復雜,有固相和氣相之分,經國際癌癥研究所專家小組鑒定,并通過動物致癌實驗證明,煙草煙氣中的“致癌物”多達40多種,所以吸煙可明顯增加心血管疾病的發病機率,是人類健康的“頭號殺手”;對于裝修材料、日常用品方面,室內裝修使用各種涂料、油漆、墻布、膠粘劑、人造板材、大理石地板以及新購買的家具等,都會散發出酚、甲醛、石棉粉塵、放射性物質等,它們可導致人們頭疼、失眠、皮炎和過敏等反應,使人體免疫功能下降,因而國際癌癥研究所將其列為可疑致癌物質;對于微生物、病毒、細菌方面,微生物及微塵多存在于溫暖潮濕及不干凈的環境中,隨灰塵顆粒一起在空氣中飄散,成為過敏源及疾病傳播的途徑;對于廚房油煙方面,據研究表明,城市女性中肺癌患者增多,經醫院診斷大部分患者為腺癌,它是一種與吸煙極少有聯系的肺癌病例,經過進一步的調研發現,致癌途徑與廚房油煙導致突變性和高溫食用油氧化分解的致變物有關,廚房內的另一主要污染源為燃料的燃燒,在通風差的情況下,燃具產生的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的濃度遠遠超過空氣質量標準規定的極限值,這樣的濃度必然會造成對人體的危害;對于空調綜合癥,是指長期在空調環境中工作的人,往往會感到煩悶、乏力、嗜睡、肌肉痛,感冒的發生機率也較高,工作效率和健康明顯下降,這些癥狀統稱為“空調綜合癥”,而造成這些不良反應的主要原因是在密閉的空間內停留過久,CO2、CO、可吸入顆粒物、揮發性有機化合物以及一些致病微生物等的逐漸聚集而使污染加重,上述種種原因造成室內空氣質量不佳,引起人們出現很多疾病,繼而影響了工作效率。
二、室內空氣污染的檢測
隨著室內空氣污染的愈加嚴重,室內空氣的檢測也越來越被社會所關心和重視,室內空氣檢測是針對室內裝飾裝修、家具添置引起的環境污染超標情況進行的分析、化驗的過程且出具國家權威認可(CMA)具有法律效力的檢測報告,根據檢測結果值,我們就可以判斷室內各項污染物質的濃度,并進行有針對的防控措施。
目前我國對室內空氣污染的檢測標準分為兩類:一是由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與國家質檢總局聯合頒布,于2011年6月1日起實施的強制性標準GB50325-2010《民用建筑工程室內環境污染控制規范》;一是由國家質檢總局、衛生部、國家環??偩致摵?,并于2003年3月1日起實施的GBl8883-2002《室內空氣質量標準》。對于GB50325-2010《民用建筑工程室內內環境污染控制規范》,適用于新建、改建、擴建的民用建筑工程和裝飾工程,即在工程完工后、交付使用前的檢測和驗收,是強制執行的國家標準,在民用建筑工程室內環境污染控制方面,對建筑商和裝修商具有強制性約束力,它規定了由建筑裝修材料產生的甲醛、氨、苯、TVOC(總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氡氣等五項污染物指標,在工程驗收時,只有當上述5種室內環境污染物濃度的全部檢測結果符合該標準規定時,方可判定該工程室內環境質量合格,否則,不準交付使用,而且該標準把住宅、醫院、學校教室、幼兒園、老年建筑等劃為I類民用建筑工程,把辦公樓、商店、旅館、文化娛樂場所、書店、圖書館、展覽館、體育館、餐廳、理發店等劃為Ⅱ類民用建筑工程;而對于GB/T18883-2002《室內空氣質量標準》,則涉及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苯、甲醛等物理、化學、生物、放射性四個方面19項指標,屬于國家推薦性標準,它實質上是一個健康人居環境的基本標準,目前對建筑開發商、裝修商、家具商并沒有強制約束力。
對于具體的檢測方法如下:對于甲醛和氨,一般都是用分光光度法來進行檢測的,其具體的實驗步驟如下:首先在現場用一個內裝5ml (氨為10mL)吸收液的大型氣泡吸收管,以0.5L/min的流量抽取10L(氨為5L)空氣,及時記錄采樣點的溫度及大氣壓力,采樣后樣品在室溫下保存,于24h內分析,再將所采回來的樣品放在分光光度計上進行檢測,測得相應的吸光度值,進而得出空氣中甲醛和氨的含量;對于苯和TVOC的檢測,則主要是采用氣相色譜法進行檢測,其具體的實驗步驟如下:首先在現場打開Tenax-TA管,與空氣采樣器入氣口垂直連接,以0.5L/min的速度抽取10L空氣,精確計時,采樣后,應將吸附管的兩端套上塑料帽,并記錄采樣時的溫度和大氣壓力,Tenax-TA管在采樣前已老化,再將采回來的樣品放在氣相色譜儀上進行氣相色譜分析,得出相應的譜圖,根據譜圖分析苯和TVOC的含量;對于氡的檢測,則一般用連續測氡儀直接測出其在空氣中的含量。
三、室內空氣污染的治理
如果室內空氣污染經檢測出業已超標,那該如何治理呢?目前有各種各樣的治理辦法,現提出以下幾種治理方法:一是加強室內通風換氣,通過開窗和安裝換氣扇,讓室內外空氣流通,加速室內污染物的散發和排放,以達到減輕污染的效果;二是使用使用植物凈化,在室內擺放一些能吸收污染物的花卉,例如吊蘭、蘆薈、虎尾蘭、常青藤和天門冬等,這樣能適量吸收室內空氣中甲醛等污染物,改善室內空氣污染狀況;三是使用活性炭或竹炭凈化,活性炭或竹炭能夠對室內空氣中污染物起到吸附作用,活性炭或竹炭在房間內兩天的吸附力能達到80%左右,這是一種較為經濟實用的凈化方式;四是使用光觸媒、空氣觸媒、甲醛清除劑等化學方法進行凈化處理,其最大的優點是有效期長,對細菌、病毒、甲醛、苯、氨等室內污染都有效果。
四、結語綜上所述,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城市居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隨之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生活質量和健康也成為日益重要的大事,室內空氣污染對人體健康的影響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本文結合筆者所在單位的檢測工作,較為詳細的闡述我國室內空氣的污染情況和檢測方法,有針對性的提出有效治理的幾點措施和建議,希望能對同行起到一定的指導作用。
參考文獻:
關鍵詞:霧霾;防控;健康促進;對策
1霧霾的發生
地球大氣是由干潔大氣(即干空氣)、水汽和懸浮在大氣中的固液態雜質等三個部分組成的[1]。固液態雜質以微粒狀態懸浮在大氣中,包括氣溶膠粒子和污染物質,其中污染物質主要集中在3千米以下的低層大氣中,污染物質由自然過程和人為過程造成。霧霾是人類活動過程中大氣污染物質和內部構成發生變化而出現的氣象現象,能見度低于10千米的空氣普遍渾濁現象被稱為霧霾天氣[2]。霧霾發生范圍與強度受氣候、地理、大氣污染物排放等多重因素影響。大氣污染物排放是霧霾形成和發生的主要因素。霧霾天氣的出現主要原因是PM2.5濃度上升,PM2.5又稱“可入肺顆粒物”,是空氣動力學當量直徑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細顆粒物的總稱[3]。煙(粉)塵是PM2.5的主要來源。2014年我國工業煙(粉)塵排放量為1456.1萬噸,占全社會煙(塵)排放總量的83.6%[4]。在遭遇霧霾時,有害物質的垂直高度可從地面延升到空中幾千米[5]。高怡等分析了重霧霾過程沙塵氣溶膠傳輸變化[6],認為冬季華北地區出現的霧霾污染是高空西北氣流傳輸的沙塵(較沙塵暴小很多)與較高背景濃度的人為污染物快速混合的結果,當遇到近地面的南向風或東向風傳輸的水汽后,重霧霾過程隨之出現。另外,王詠梅等采用Kendall-tau和相關分析法研究山西霧霾日數的時空變化特征及其影響因子,認為氣候變暖對霾和煙幕天氣的影響不容置疑[7]。
2霧霾對健康的影響
2.1霧霾對生理健康的影響
英國在1925年發生了一次非常嚴重的霧霾,前后兩個月共造成1.2萬人死亡[8];20世紀50年代,洛杉磯多次發生光化學煙霧,很多居民因此罹患疾病[9]。吸附在PM2.5上的重金屬元素和有毒有機物是PM2.5毒性的主要來源[10],也影響人體呼吸系統、心血管系統、免疫系統乃至神經系統等,同時與肺癌的發生也有關系。近期研究結果[11]證實了大顆粒物質(PM)暴露可增加哮喘、慢阻肺和肺癌等呼吸道疾病的致病機理,同時在全球范圍內首次證實細胞自噬行為與霧霾導致的氣道疾病之間的關系。流行病學研究表明,顆粒物的濃度水平與人的呼吸系統和心肺疾病的發病率、死亡率存在著正相關關系,特別是對易感人群、兒童和老人。PM2.5濃度水平每增加10微克/米3,引起缺血性心臟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發病率和肺炎死亡率分別增加2%、3%和4%[12]。PM2.5高濃度暴露對人群急性支氣管和哮喘的患病率影響較大,高濃度顆粒物暴露對兒童呼吸系統疾病如哮喘和支氣管炎影響與內科門診尤為嚴重[13]。邢麟等[14]通過分析冬季受霧霾天氣影響呼吸系統及心血管疾病老年住院患者流行病學特征,認為空氣污染的長期刺激嚴重時可引起肺心病和心血管疾病,老年群體受霧霾污染的空氣在含氧量、氣壓等均呈下降趨勢,容易引起心肌細胞萎縮、心臟泵效率下降,進而導致血管痙攣、心肌負荷加重和心肌供血不足[15]。霧霾污染范圍、程度、毒性物質化學成分構成等諸多因素是急慢性呼吸系統和心血管系統疾病發生和加重的主要原因。慢性阻塞性肺疾?。–OPD)、肺癌、大氣污染是由慢性炎癥牽連起來的一個疾病三角關系[16],而氣溶膠中硫酸鹽、黑炭等顆粒物本身就是致癌物質,同時在顆粒物的表面還能吸附大量的重金屬,對健康危害很大[17]。PM暴露與機體免疫性疾病有關,影響免疫細胞功能的正常發揮和改變細胞反應機制[18]。
2.2霧霾對心理健康的影響
源于人口增長、工業發展、資源能源過度消耗等引發的資源稟賦能力下降、環境承載力減弱等可持續發展問題,以及氣候變暖、水污染、大氣污染等生態環境問題,空氣質量成為環境心理學研究的重點和熱點。霧霾污染在內的大氣污染,影響著個體和群體的健康問題,包括心理、精神等方面的健康狀態。環境心理學研究認為,個體或者群體對空氣污染的知覺主要由生理和心理因素決定,同時受壓力、煩躁、焦慮等因素的影響;應激事件的回憶常常與污染知覺聯系在一起,壓力感越強的人,越可能因為污染而急躁,癥狀表現在情緒困擾與心理健康方面[19]??諝馕廴緦⒃斐赡X的功能下降,自然會影響到人的心理活動、社會行為和對他人的感覺;流行病學研究也顯示出空氣污染等級與精神病院入院標準之間有著緊密的聯系[20]??諝馕廴具€會增加人們的挫折感,會誘發抑郁、憤怒、焦慮等癥狀發生,甚至出現精神紊亂。按照中醫理論的解釋,人的情緒變化直接影響肝疏泄氣機的功能,氣機不通暢又會影響脾胃功能,所以導致人們出現胸部、肋部飽滿脹痛,沒有食欲,或者進食后總不消化等感覺[21]。霧霾可被視為一種持續性影響公眾身心健康及工作、生活的應激源。人的心理應激反應表現為情緒、情感和行為困擾,如焦慮、憂郁、急躁、易怒、無價值感、解決問題的能力下降等。因此,霧霾應對既涉及生態環境的治理,又涉及公眾心理行為的干預。
3霧霾污染防控策略
3.1經濟社會發展領域干預策略
越來越多的研究和案例表明,霧霾是影響生態環境、危及人類身體健康的主要根源。治理霧霾是一場持久戰,必須將科學、技術、社會管理聯合起來共同應對[22]。為應對霧霾等大氣環境污染嚴峻形勢,我國通過經濟、行政、法律和生態建設等策略治理大氣污染,同時積極參與國際大氣保護行動,同世界各國一道共同維護全球大氣環境安全。
(1)經濟社會領域,采取改革、調控、優化和引導等綜合措施。
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提升經濟發展質量的同時,發揮經濟領域維系生態環境安全屏障的基礎作用和主體作用,以及社會責任和社會行為。積極促進工業向綠色低碳方向發展,提高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23],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中國制造2025》國家戰略規劃,發展“互聯網+”新業態,推動高新技術、服務業、環保等產業領域快速發展。根據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合理布局城鎮化,推進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完善資源稅制改革,優化能源生產和消費結構,降低煤炭消費量、提高天然氣等可再生能源、電力等清潔能源的消費比例,改善城市能源清潔化率等[24]。全面推廣居民用水、氣、電階梯價格等領域改革,大力發展公共交通運輸服務體系,倡導綠色出行、綠色消費方式,推動全民節能減排。
(2)法制環境領域,完善法律、法規、質量和標準等環保法律體系。
2012年2月,國務院新修訂了《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增加了細顆粒物(PM2.5)監測指標,首次將PM2.5納入空氣質量標準。2013年9月,國務院《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新修訂的《環境保護法》已于2015年生效實施,新修訂的《大氣污染防治法》于2016年實施,以環境保護法律體系建設為保障,依法依規打擊大氣污染等環境破壞的違法行為,遏制大氣污染加劇的趨勢。
(3)生態建設領域,建設生態文明社會,構建生態安全體系。
學者何愛平等通過“利益—行為—制度—激勵”的理論框架分析提出在經濟主體行為轉變、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構建生態文明建設激勵機制、協調生態利益與經濟利益等四個方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25]。2015年4月,國家印發了《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把保障人體健康作為環境管理體系建設的核心,落實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逐漸消除重污染天氣,切實改善大氣環境質量,同時積極應對氣候變化。
(4)國際合作方面,采取行動共同維護全球大氣生態安全。
我國積極履行《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同世界各國一道共同開展全球大氣治理與保護行動,發揮重要角色促成第21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全球氣候變化巴黎大會,2015)參會國達成了《巴黎協定》。穩步推進清潔發展機制(CleanDevelopmentMechanism,CDM)合作項目,即由發達國家締約方提供額外的資金和技術,在發展中國家締約方實施項目,獲得溫室氣體核證排減量(certificatedemissionreductions,簡稱CERS)來抵減量化減排指標的機制[26]。通過國際多邊談判與合作,旨在提高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例、實施二氧化碳排放峰值控制等行動,保護大氣生態安全,維護人們身體健康,保障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3.2公共衛生服務領域干預策略
霧霾污染是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不可避免的規律性現象。從國外主要發達國家治理霧霾的成功經驗和我國實施治理霧霾污染及大氣保護行動策略看,治理霧霾必將收到預期效果。霧霾污染預期在未來十數年內仍會不同程度地在中國發生,因而如何從公共衛生的角度應對霧霾天氣顯得尤為重要[27]。在醫療衛生體系由治療為主向預防為主轉變的時期,要在開展霧霾的“認知—行為”干預的同時,從疾病預防與控制、健康保險保障、健康保健產業等三方面同步開展霧霾污染等相關環境性疾病的健康促進工作。
3.2.1公眾應對霧霾的“認知—行為”干預
環境應激理論認為,控制感是一個重要的應激調節變量。如果公眾能夠把握更多有關霧霾的信息,就可以幫助我們預測和有效應對將要發生的情況,這種控制感能夠減輕霧霾帶給人們的應激反應。而應激評估與應對的過程包括初級評價與次級評價。對應激源的評價屬于初級評價,對應對策略的評價屬于次級評價,增強應對策略也是減輕應激反應的有效方法。因此,公眾霧霾應對的策略為:獲知更多的與霧霾有關的知識與信息,掌握霧霾應對的可行的策略,增強控制感及應對能力。人們是否會改變行為來避免污染的影響取決于他們對空氣污染的性質及危險性的看法以及在健康方面的看法[28]。通過“認知—行為”干預,促進社會組織,以及個體、群體健康行為改善,彌補環境健康陷阱,即:不能因為霧霾污染而在認知與行為上被適應,而忽視或輕視環境性疾病的發生風險。環境教育,是使個體或群體、企業等知曉霧霾污染的實質問題是什么,造成的嚴重后果是什么,通過做出什么態度和行為可以增強身體素質抵御霧霾污染傷害,以及遏制污染程度的加重趨勢,因此需進行環境健康促進教育。提倡人們開展適度體育鍛煉、保證充分睡眠、合理膳食、減少吸煙及酗酒等不良行為等,提高健康素質;通過心理素質教育,使得人們具備正確認知霧霾污染的態度,做出積極的社會行為響應。如:實施集中供暖、燃氣供暖、機動車輛油改氣、油電混合動力汽車、電動汽車、垃圾回收利用等,除改善人們生活方式外,對大氣環境的保護和消減霧霾污染也很有必要。提倡人們出行以步行、乘坐公共交通為首選,盡量減少私家車的使用頻率,為霧霾污染治理和大氣保護盡一份力。提倡人們節約利用生活物品,如使用環保購物袋、自帶購物袋等,在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慣改變上,直接或者間接地為防控霧霾污染和大氣保護做貢獻,進而減少大氣污染對健康危害的程度。在行為干預方面,還可以借鑒生態環境心理學中的先行策略與后繼策略。先行策略如在公共場所做環保宣傳、通過有說服力的消息來改變公眾對環境的態度、通過提示牌、大眾傳媒等讓公眾明白如何做可以是支持環保的;后繼策略如通過獎勵支持有益行為,通過懲罰增加行為代價來減少有害行為、通過對能源消耗的反饋,有效降低能源的消耗等。
3.2.2社會健康保健體系的構建
3.2.2.1重視疾病預防與控制能力建設
圍繞“預防為主”的大衛生格局建設,發揮疾病預防與控制體系在環境性疾病醫療衛生管理工作當中的基礎。從加強人類活動造成嚴重環境污染引起的區域性疾病預防與控制能力考慮,適時修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建設標準》(建標127—2009),加大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大氣污染病實驗室建設和檢驗檢測儀器設備的政府投入力度,增加環境疾病預防工作性經費預算支出,在硬件設施和經費保障上更好地開展環境疾病預防與控制工作,提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和實驗室檢測檢驗能力。從重視呼吸系統和心血管系統、免疫系統、神經系統和肺癌等疾病相關的生態學、環境學、心理學和醫學等學科綜合研究與技術運用考慮,加強與科研院所、醫院等機構的合作,設置環境污染類相關檢驗檢疫、疾病預防研究等技術崗位,增加人力資本投入,從技術力量和人員保障上有效地開展環境疾病預防與控制工作,提高技術管理與應用研究指導水平。完善疫情及健康相關因素信息管理系統建設,推進人口健康信息化平臺建設,進行綜合人口健康管理,統籌疾病預防控制、綜合監督等管理,實現人口健康信息數據挖掘和綜合分析[29],為健康危害因素監測與干預提供基礎性信息源、可靠性數據庫和有效性載體,進而構建與霧霾污染相關的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體系。
3.2.2.2完善健康保險保障政策
我國現行的醫療保險體系以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等三大基本醫療保障構成為主,且保障范圍主要集中到疾病治療領域,缺乏疾病預防、健康保健等方面的保險保障,應研究將霧霾等環境污染健康教育與促進、健康保健等納入政策性保險目錄的可行性與現實必要性。同時,加快發展商業性專業化健康保險業,嘗試第三方購買服務,通過政府、市場、社會等各方互相競爭、監督,協同提升環境性疾病醫療服務質量和效率。研究制定環境污染對人造成的健康危害的經濟與非經濟補償機制,例如:提高因環境污染而引起疾病的醫療報銷比例,實行嚴重霧霾污染天休假或戶外工作健康津貼等。
3.2.2.3積極發展健康保健產業
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建設、獨資建設和經營霧霾污染等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的業務活動,引導“互聯網+”霧霾污染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新業態的出現,引導市場化的健康服務業、產業集群出現,優先發展使得人們更健康、健美并延緩衰老或防患疾病于未然的保健產業[30]。在環境性疾病高端醫療服務領域,探索專業化商業健康保險公司同公共醫療衛生機構、私人醫療衛生機構的合作新機制,加快形成公共醫療服務體系為主導,市場化生理與心理服務多維度的健康保健產業發展格局?,F階段,我國從維系生態環境安全、維護人們身體健康出發,堅持綠色發展道路,大力推進包括霧霾污染在內的大氣污染治理進程。今后,應繼續完善疾病預防與控制能力建設、健康保健保險、健康保健產業發展等領域的政策機制,發揮公共衛生領域在應對環境性疾病方面的健康促進能力。
參考文獻
[1]包云軒.氣象學:南方本[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2.12.
[2]楊準.霧霾現象成因初步探討[J].科技創新導報,2014,34:21.
[3]李金嵐.論霧霾天氣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J].資源節約與環保,2013,10:146.
[4]環境保護部.全國環境統計公報(2014年)[EB/OL].
[5]包振虎,劉濤,駱繼花,等.我國環境空氣質量時空分布特征分析[J].地理信息世界,2014,21(6):17-21.
[6]高怡,張美根.2013年1月華北地區重霧霾過程及其成因的模擬分析[J].氣候與環境研究,2014,19(2):140-152.
[7]王詠梅,武捷,紅瑞,等.1961-2012年山西霧霾的時空變化特征及其影響因子[J].環境科學與技術,2014,37(10):1-8.
[8]馬國順,趙倩.霧霾現象產生及治理的演化博弈分析[J].生態經濟,2014,30(8):169-172.
[9]王騰飛,蘇布達,姜彤.氣候變化背景下的霧霾變化趨勢與對策[J].環境影響評價,2014,1:15-17.
[10]孫志豪,崔燕平.PM2.5對人體健康影響研究概述[J].環境科學,2013,26(4):75-78.
[11]新華網.我國科學家發表霧霾致病機理研究成果[EB/OL].
[12]周廣強,陳敏,彭麗.霧霆科學監測及其健康影響[J].科學,2013,65(4):56-59.
[13]謝元博,陳娟,李巍.霧霾重污染期間北京居民對高濃度PM2.5持續暴露的健康風險及其損害價值評估[J].環境科學,2014,35(1):1-8.
[14]邢麟,王巍,余洋,等.霧霾天氣對老年呼吸系統及心血管疾病的影響[J].職業與健康,2014,300(16):2277-2279.
[15]洪新如,鄭鈴,孫慶華.大氣污染對心血管疾病影響的研究進展[J].預防醫學雜志,2008,12(6):459-462.
[16]王廣發.大氣污染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癌[J].中國醫學前沿雜志(電子版),2014,6(2):1-2.
[17]楊福林,高菲.淺談霧霾天氣的環境毒理效應[J].安徽農學通報,203,19(16):98-99.
[18]趙璨,廖紀萍,王廣發.免疫調節在顆粒物質誘導氣道炎性反應中的作用[J].中國醫學前沿雜志(電子版),2014,6(2):29-33.
[19](美)保羅•貝爾等.環境心理學[M].朱建軍等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