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如何提高地理課堂效率
時間:2023-08-10 16:50:4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如何提高地理課堂效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備課
1.備教材:仔細閱讀材料,備內容的重點、難點、易錯點,歸納知識,總結規律。
2.備學生:編教材的專家不可能把每個使用教材的學生都切實考慮,所以備課時預測課堂可能出現的問題,設計出相應的調控方案對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是非常有用的。
3.編寫導學單:導學單是課堂教學的總抓手,導學單的質量直接影響著教學的每個環節。編寫時應根據教學目標,以及教學重點、難點設置基礎知識、典型例題、當堂訓練、課后鞏固等知識,并且盡量做到知識問題化,問題層次化;編寫的內容要按易到難的順序編排。
二、課中
我采用“一堂兩段”教學方法,“35+10”,前35分鐘進行教學,后10分鐘讓學生當堂訓練,教師批改,精講錯題,做到堂堂清。在教學過程中我盡量做到以下幾點:
1.激趣導人,展示目標
導入要先聲奪人,激發學生的興趣,抓住學生的心。導人的時間雖短,但對整節課的成敗卻至關重要。
2.靈活應用教學方法
孟子說:“教亦多術矣”?!靶g”即教學方法,只要能讓學生在課中集中精力聽教師講解便是好方法,不需要拘泥子形式。
如在鋒面一節內容授課中,學生對鋒面的概念難以把握,所以在授課時結合鋒面示意圖指導學生搞清楚鋒面、鋒區、鋒線等概念;同時,學生對鋒的形成、發展、消亡的動態過程難以理解,所以在教學時相應采用多種方法,如讀圖指導法、多媒體動畫演示法等,來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對于暖鋒和冷鋒的教學,采用比較分析的方法,在指導學生仔細觀察鋒面圖像的基礎上,比較分析出兩者的區別。然后讓學生列表歸納,加強理解和識記。
3.妥善處理教學細節
有了好的教學方法,但若細節處理不當,必然會影響45分鐘的教學效率。所以,我覺得應在課堂中合理使用教具,妥善處理細節。
比如:我在上課使隨手帶著指圖的工具。地理課是需要大量指圖的,如果用手去指地圖。在投影儀的燈光下,講臺上的老師的臉龐光斑陸離,影響地理老師的“光輝形象”。更重要的是,老師用手去指圖,人離地圖很近,學生就看不見老師所指的地方了!而一支指圖的“教鞭”就可以清晰明了的指出圖中重點所在。
4.充分重視學法指導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指導學生學會學習,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1)指導學生預習。“磨刀不誤砍柴功”,預習不是看一遍書即可,所以我在課前給學生的導學案中列出提綱,讓學生自學。讓學生發現問題,帶著問題聽課。
(2)指導學生聽課。動耳、動腦、動手,只有做到人在心在,才能將課堂重點、難點理清:
(3)指導學生復習。指導學生利用晚自習將新授內容復習。學生自己做題時,不可每做一題,便尋找答案。每做完一節內容,用紅筆校對。自己先尋找自己出現問題的原因,若發現不懂,再在相應題目中留下標記,課后問同學或教師。
5.創設學習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愛因斯坦說得好:“對一切來說,只有喜愛才是最好的教師?!痹谡n堂上,教師要善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情境教學可使枯燥的內容形象生動,從而激發學生興趣。
如:在講解地球公轉意義中太陽直射點的南北移動,引起晝夜長短變化這一知識點時,假如教師只是純粹進行理論的敘述,學生將不知所云,多媒體的是用有些不夠直觀。因此,我在課前準備了一個簡單的道具:用長短一樣的黑白兩根線,分別表示晨線、昏線;另外用直尺,表示直射光線。演示過程中學生會發現:晨昏線隨著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而移動。從而引起了全球晝夜長短的變化。在整個45分鐘內,課堂氣氛活躍。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中,充分體現了他們的主體地位,使得45分鐘效率自然很理想。
6.分組討論
分組討論可以拓展學生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情感,確立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進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自信心。
如:在水循環的類型授課中,活動討論:全班同學分成三組,分別繪制海上內循環、海陸間水循環、陸上內循環示意圖,學生繪制,我進行指導,提醒畫好的同學相互交流。學生討論畫好后。小組推薦代表上臺,投影繪制作品,講解水循環的過程和環節,我進行點評。
7.合理的評價制度,提高學生信心
目前的學生多數是獨生子女,以我為中心,懶散、拖沓已經成為習慣,設置合理的評價制度可以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比如:在畫水循環的過程中,有位同學少畫了“下滲”環節,我的評價是“你的繪畫很有創意,但少畫了
‘下滲’環節,只能給90分?!边@樣,會讓學生感到有所不足,但仍體會到成功的喜悅。令一位同學,畫的完全準確,“你太有才了”從而激起他甚是全班同學的自信心。
根據我的教學經驗,教師可以切實重視抓好以下六點工作,提高地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傳授知識,貼近生活是提高地理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基礎
地理與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地理知識就在我們身邊。從衣食住行,旅游觀光,建設家鄉和祖國,都需要一定的地理知識。生活中的報紙、廣播、電視等媒體,涉及信息最多的還是地理知識。如:為什么冬天冷夏天熱?為什么一場春雨一場暖,一場秋雨一場寒?天氣預報中的各種符號代表什么意義?什么叫世貿組織?等等。地理教學中教師若能聯系生活提出問題,讓生活經驗地理化,地理問題生活化,就會使學生對地理知識倍感親切。當學生和教師一起解決了生活中一個個熟視無睹的問題,學生就會豁然開朗,身心愉悅,地理課堂教學有效性自然就會提高。例如:講“青藏高原地區”時,播放歌曲《青藏高原》,讓學生聆聽富有地方特色的音樂,增強教學內容的感染力,加深對祖國風光美的感受,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山河的感情。同時提問假如暑假里同學們去拉薩旅游需要帶些什么必需品?青藏高原海拔很高,離太陽很近,可是氣溫為什么很低?給學生思維上的沖突,同學們踴躍思考,積極討論,你一言我一句,課堂氣氛一下子活躍起來了,這樣的地理課教學效果一定不會錯的。
二、三維目標領航,讓目標導引教學是提高地理課堂教學有效性的保證
教學目標是一節課的靈魂,是判斷課堂教學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據,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一定要明確課堂教學目標,讓目標導引教學。例如在教“海陸的變遷”時,先通過實例讓學生明確海陸是變遷的,那海陸為什么會發生變遷呢?通過媒體展示讓學生知道地殼的變動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陸變遷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礎上向學生詳細介紹大陸漂移學說,板塊構造學說并讓學生試著用這些理論解釋一些地理現象。通過關注現象,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讓學生知道海陸是變遷的和海陸為什么會變遷。學生能在這堂課開始關注自我“問題意識”的培養,學生依靠自己的知識積累和分析能力,結合我所提供的一系列材料,有序解決自己所產生的疑惑,能夠科學地解釋“海陸為什么會變遷?”
三、變換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是提高地理課堂有效性的根本
在地理課堂教學中開展多樣化的研究性學習,重視現代教育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提倡自主、探索與合作的教學方式,在教法的選擇上,注意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成為真正意義上學習的主人。例如在講“氣溫和氣溫的分布”一節時,我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在學生充分討論氣溫與生活的關系基礎上,讓學生來講述,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更主要的是鍛煉了學生能力。關于氣溫的測量我們學年實踐活動曾經帶領學生到我市氣象站,教學生觀測的方法,要求他們按時觀測并根據觀測結果畫出氣溫日變化曲線圖。如果我是學生,我將如何分析教材和思考問題?我將會遇到什么困難和困惑點?希望老師怎樣調節學生的學習需求?激發學習興趣,開發學習潛能。
四、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是地理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催化劑
如何利用課程資源,提高地理課堂的有效性,需要教師對現代教育手段非常的嫻熟,特別強調的是恰到好處地使用多媒體教學,從而使其服務于地理課堂教學。地理是一門趣味性比較強的學科,很多地理知識可以利用多媒體將生動有趣的畫面呈現在學生面前,通過這些多媒體方式可以讓學生更形象的認識地理現象,學生通過調動多方面的感官,科學形象生動的掌握好地理知識和地理現象,進而提高對地理學習的興趣。例如,六年級地理第一章《地球的運動》一節中,地球的公轉和四季的形成既是重點又是難點,而我將這部分內容通過多媒體組合課件加以演示,讓學生通過生動形象的動感畫面,認識地球如何繞太陽轉動,運動時的方向,以及四個節氣太陽直射點分別落在地球上的什么位置,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認知空間,從而能更好的把握重點和突破難點。
五、《地理填充圖冊》的有效使用是地理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歸宿
《地理填充圖冊》是初中地理教學常備的作業,如何改變“貓追老鼠”現象,讓學生由消極、被動、應付的態度變為積極、主動、樂觀地完成,提高作業的效率,采取以下策略。
1.調查了解學生不能及時完成作業的主要原因
通過調查,談話征求學生的意見,讓學生自主選擇,是課堂完成,還是課后完成,通過師生商討確保每節課留5―6分鐘時間給學生完成作業,不讓作業留在課后,以減輕學生負擔。
2.注重《地理填充圖冊》作業的過程管理
《地理填充圖冊》實行一節一改,當堂面批或互批;每節課前兩分鐘請各組課代表對學生是否帶填充圖冊、是否及時完成上節課的內容,批改過錯誤的地方是否及時訂正等進行常規檢查,老師進行抽查,重點服務潛能生,培養其良好習慣。
六、正確把握并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提高地理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升華
關鍵詞: 高中地理 課堂教學 有效性
課堂始終是高中地理教學的主陣地,提高教學效率應當始終緊扣這一重點環節,尤其是要注重轉變教學理念,以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統領課堂教學改革,對教學過程進行優化與改進,重點是改進傳統的灌輸教學模式,體現學生主體地位,運用先進的教學手段提高教學生動性,綜合著力推動地理教學成效提升。筆者多年從事高中地理教學工作,在課堂教學模式優化與改進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究,本文對此進行分析。
一、引入先進教學手段,提高地理課堂教學生動性
一直以來,教學手段的制約成為影響高中地理教學成效的重要方面,教師的空洞說教無法有效讓學生產生直觀感知,對學生的理解效果具有一定影響,同時無法活躍課堂教學氛圍,整個地理課堂呈現沉悶、枯燥的狀態。筆者在教學中注重發揮先進教學手段的作用,以多媒體為代表的現代化教學手段可以為地理課堂教學帶來生機與活力。如《自然災害與人類》教學中,學生對于破壞力極強的一些自然災害缺乏直觀感知,筆者在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手段演示了三段視頻,分別是颶風、洪水、地震所產生的破壞性影響,極具震撼力的畫面及相對應的圖表、數據說明,讓學生對這些自然災害所產生的破壞性作用,以及對生產生活所造成的巨大損失等方面具有了清楚、直觀認識。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分析預防和控制自然災害的措施,分析人類活動與這些自然災害之間的關聯性等,學生的理解就能夠更深入。先進的教學手段能夠為高中地理課堂教學補充豐富、生動的信息,這對于增強教學的吸引力及幫助學生加深對教學內容的理解等,都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
二、發揮啟發引導作用,提高學生地理學習自主性
高中生在獨立思維及分析研究等方面已經得到長足發展,教師在教學中應當尊重學生的這一發展特點,不能再進行簡單的灌輸與傳授,要注重調動學生的思維積極性,引導他們深入分析和探究,提高地理學習的自主性。筆者在這方面側重于給予學生自主學習的平臺,將教學流程設計為“教師啟發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的模式,讓學生依靠自己的努力及教師畫龍點睛式的點撥,深入分析研究學習內容,從而全面、深刻、準確地把握教學內容,提高地理學習效率,同步培養學生學習能力。例如在《人口遷移與人口流動》教學中,筆者結合教學目標對學生提出一組啟發性問題:“如何理解人口遷移的定義?不同階段人口遷移的特征及對經濟、社會發展具有什么影響?人口流動的概念與原因是什么?人口移動的動因與效應是什么?”在這樣一組啟發思考題的引領下,學生展開了學習研究活動,大家一起分析、交流討論,對相關概念的理解更為準確,對人口遷移的原因、產生的影響等方面的理解更為深刻。實踐證明,設置啟發引導思考題能夠極大地調動學生地理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的思維寬廣度得到有效拓展,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程度,有效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
三、結合難點開展辨析,提高地理課堂教學深刻性
地理學科涵蓋知識面廣,涉及的學習難點也較多,依靠學生自己的理解,難免會出現偏頗之處。對待這樣的學習難點,有些教師直接進行糾正與闡述,實際上這樣的做法并不十分妥當,教師不僅要教給學生問題的答案,還應當引導學生尋求問題出現的根源,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筆者在地理教學中,針對學生學習面臨的一些難點方面,設置平臺引導學生進行辨析,不同觀點的學生各自闡述觀點,列舉相關證據材料,開展辯論活動。在學生辯論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選準恰當時機進行引導和啟發,引領學生的思維向著正確方向前進,從而幫助學生盡快明晰問題的實質與尋找到正確答案。例如在《資源開發與區域可持續發展》教學中,有學生提出“先加大力度開發資源還是先設定規則保護環境”這樣一個在當今社會與經濟發展中普遍面臨的難題。學生的觀點很快分為了兩派,一方認為我國當前正處于加快經濟發展的黃金時期,應當緊抓機遇先行發展,其余問題邊發展邊解決。另一方學生認為經濟發展是暫時的,環境保護是長遠的,應當先設置環境保護的門檻,然后依據實際情況決定資源開發與利用的速度、規模。針對兩種不同的意見,筆者引導學生從環境保護的意義、發展經濟的緊迫性及科學處理二者關系等角度,進行深入辨析與討論,讓學生明白:保護環境與開發資源、發展經濟之間并不是沖突與矛盾的對立面,只要科學開發與利用,完全能夠實現協調發展、可持續發展。在此基礎上,筆者引導學生討論研究如何實現環境保護與資源開發利用的協調,大家群策群力、積極討論,不僅解決了這方面的思想困惑,而且對科學合理開發資源方面具有更深的理解。
四、堅持理論聯系實際,提高教學學以致用的針對性
一、教師要提高自身素質,巧妙運用語言魅力
使用幽默趣味的語言教學,讓學生樂學?,F代教學理念已跳出傳統框架,將讓學生“會學”和“樂學”成為追求的目標,從而使課堂教學充滿理趣和情趣,因而教師要積極學習,提高自身素質,發揮語言幽默教學在課堂教學中的優勢。地理學科的內容較為廣泛,自然人文兼備,比較貼近實際,因此在教學中容易使學生理論聯系實際。語言幽默在地理教學中大有用武之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使用內容生動活潑、有趣、切題的故事,這樣會使課堂增色添彩,學生思考無窮。
在教學中教師使用準確精煉的語言進行教學,可以使課堂科學嚴謹,更富有感染力。地理學科作為一種科普知識,它的表達在語言上要求其具有科學性和嚴謹性。地理知識與技能的傳授,也要求教學語言的科學與準確,嚴謹與規范,從而使學生得到準確信息。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語言富有激情,以自身激昂的情緒感染學生,可以強烈地吸引住每個學生的注意力和情感的投入,使其全身心投入課堂教學之中。
教師可以應用啟發性的語言進行教學,因為好的啟發性語言教學可以讓學生集中注意力,激發學生積極開展智力活動,啟發學生進行深入思考。在新課程下理念,地理教師的語言日益豐富,提高自身素質,充分調控好語言的作用。同時也要注意避免“語言暴力”對學生的傷害,自主營造創設民主、平等、自由、和諧的教學氣氛。
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利用“地理有用性”引導學生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庇纱吮砻饕粋€人一旦對某個事物產生濃厚的興趣,就積極主動去求知、去探索、去實踐,并在此過程中產生愉快的情緒和體驗,因此古今中外的教育家無不重視興趣所起的作用?!暗乩碛杏眯浴笨梢杂行Ъぐl這種興趣?!暗乩碛杏眯浴苯虒W是指地理在地緣政治、國際經濟程序、環境保護、社會文化以及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所起的積極作用。“地理有用性”教學可以有效幫助學生理清地理學的基本知識,也可以幫助學生修正以往錯誤的認識。
教師要精心設計教學方法實施“地理有用性”從而使其有效引導學生。教師在進行“地理有用性”教學中,一定要根據學生的情況,選擇有效的教學方法進行“地理有用性”的教學,這樣能夠達到加深知識理解、啟發心智、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的目的。靈活組織“地理有用性”的教學過程,以達到其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中獲取知識、增長智慧、陶冶情操、修養德性的目的。
三、將課堂還給學生,打造“生動課堂”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在課堂教學中如何真正處理好師生關系,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及創新意識,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是打造地理高效課堂的關鍵。教師應該做好宏觀調控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指導學生自主學習,引導學生積極探究,形成主動學習的風尚,從而有效地提高地理課堂教學效率。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告訴我們,學習過程不是學習者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積極地建構知識的過程。在課堂上,學習不是教師向學生傳遞知識的過程,而是學生建構自己的知識和能力的過程。這就要求我們教師根據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聯系實際教學內容創設問題情境,積極打造“生動課堂”,通過問題引導學生積極探究自主學習,形成主動學習的態度,從而有效地提高地理課堂教學效率。同時教師也要注意杜絕“撒手不管”現象發生,這樣不僅不能提高教學效率,反而會起到相反的作用。因此教師及學生要做好反思教學及學習成果工作,課堂反思能優化課堂教學,教師也可以及時了解和反思學生的學習情況,通過檢測反思教師能發現備課中的不足、學生自主學習中不透徹的地方,以便及時調整教學方案。
關鍵詞:農村初中學校;課堂教學;理念
有效教學,就是教師在符合時代和個體積極價值建構的前提下,其效率在一定時空內不低于平均水平的教學。教學的有效性最終會落到學生的學習上,即學習的有效性。因此,教學有沒有效益,并不是看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真不認真,而是看學生有沒有學到什么或學生學得好不好。中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一個很重要的環境就是課堂,教師對于地理課堂把握得好壞,直接影響學生掌握地理知識的收效。對于農村初中學校普遍存在生源素質不高的情況,如何提高地理課堂有效性,提高地理課堂學習效率,讓學生真正能學到有用的地理知識、基本地理技能和能力,在課改的新環境下,顯得尤為重要?!敖虒W有法,教無定法?!苯虒W對象在變,教學條件在變,教學智慧也應增進。以下就新時期如何提高農村初中學校地理課堂教學有效性淺談幾點個人見解。如有雷同,希共商榷同進步;如有不妥,請同行專家給予批評指正。
一、理念引領教學
1.創設積極有效的地理課堂學習環境
教育是平等對話,是師生的和諧交流。教師只有具備這樣的觀念和態度,才能在教學準備、課堂教學、課后反思中切身為學生量身設計,體現“教師主導,學生主體”。不同的教師有著不同的教學個性,但無一例外地都需要在“平等對話”上做探索。教師應該用比較平等的態度對待學生,不“獨斷專行”用自己代替學生,要常換位從學生角度出發設計問題,設計教學,用平和的心、樂觀的心、愛護的心引導學生參與課堂。
課堂中,在對某一個問題做了小組討論后,請小組選派代表發言,學生都不好意思站起來時,可以和藹地說一句“沒關系的,站起來說就可以了”,做到了平等對話和有效鼓勵。請學生對某一內容發表看法,大家不肯動身時,可以平和地說一句“看來大家沒有問題了,那我給大家提個問題?!边@種平等教學范圍的營造,久而久之,會讓學生愿意參與到課堂中來,漸漸暢所欲言,打開課堂教學的廣度和開發度。在一個學生回答完問題后,出其不意地來一句“我喜歡這個同學的聲音?!边@樣的課堂上師生之間能做到有效傾聽,有效溝通交流,直至有效互動成為學習共同體,以此來共同打造有效課堂。
2.深刻領會課改精神和有效教學理念,提高駕馭教材的能力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目的是要構建具有現代化教育理念的課程結構,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滿足每個學生終身發展的需要,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初中地理課程改革目標之一是要激發和關注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經驗,精選終身學習地理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和勤于動手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搜集、提取和處理地理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
與此相應,地理教材體系隨之發生深刻變化,“一標多本”取代“一綱一本”,初中地理教材就有人教版、湘教版、中圖版等。正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同的教育出版社所編出的教材在內容選取和結構編排上各不相同。教材與教學參考只是作為教學活動重要的參考資料,非唯一依據,教師要根據教學環境、學生實際,結合自身吃透教材,對教材進行增、散、調、補的深度加工,靈活地處理學習材料,設計出獨具匠心的教案,保證教學活動的有效性和生動性。
例如《滾滾長江》一課,可以嘗試“河流分段―開發利用―遇到難題―綜合治理”的教學思路,將長江的源流概況結合開發利用去整體認識,重點放在“開發利用”,由其引出長江的各個概況。如此設計即可達成課標要求的“在地圖上說出長江的概況”,打破傳統的從長江的源流概況和開發利用兩大方面著手的授課習慣,提高教學活動的有效性和生動性。
二、“有效備課”才能“有效上課”
考量學習的有效性要從三個指標入手,即學習速度、學習結果、學習體驗。學要有效性,教也要有效性。有效備課是有效教學的首要條件。備課是否有效,不是看教學流程、教學設計寫得如何,關鍵是看教學設計是否與課堂表現相一致,與學生需求是否相吻合,與教學實際是否相結合。有效備課要更關注教學對象,更關心教學效益,更注重教學實踐,更注意教學反思。
地理課標是地理課堂教學活動的最低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地理課堂教學活動要因時、因地、因人而預設。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取舍或補充教材中的內容,甚至變更教學順序和呈現方式。即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和地方學校特色,把握住地理課堂教學重點,對教材中的內容進行適當而且必要的取舍。
例如《中國的土地資源》一課,可以選取“我國自然資源總量和人均占有量情況表”和“為什么我國的耕地總面積比美國少?”這兩個多數學生談得來、喜歡說的問題為課堂切入點引導學生展開討論,按“我國自然資源的特征分析――我國土地資源的基本國情――我國土地利用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根據生活體驗探討我國的土地利用類型――以‘水熱土’條件讀圖分析我國各類土地資源的分布”的思路設計課堂教學流程。
三、警醒“無效”才能求得“有效”
1.要對什么是“無效”,做到心中有數,評價有度
在“教學方式”上,要警醒“無效提問”,有效的提問方式:要生活化、趣味化,提問難度要優化,提問要有梯度性,要有開放性。
在“探究式學習方式”上,教師方面的“無效表現”有以下幾種:(1)對探究問題的設計缺乏挑戰性;(2)對探究活動的任務交代不夠清楚;(3)給學生探究活動的時間不夠科學;(4)教師做出的評價不夠全面;(5)教師的不合理否定,扼殺學生思想火花。
在“教學媒介”方面,比較突出的無效有:多媒體課件中文字太多、數量太多、播放太快、課件代替板書。
在“課堂教學環節”方面,課堂結束前的小結環節,容易被多數教師忽視:有的認為不重要,有的因為課堂容量大而沒時間去小結。失去這個環節以后,首先使課堂教學過程不夠完善,更重要的是學生獲得了一個模糊的課堂知識結構印象。本節課的重點內容是什么,應該掌握哪些內容弄不明白,這樣課堂教學效率就會明顯下降。
2.重教學過程,力求“有效上課”
提高地理課堂有效性,要致力于使我們的地理課堂發生根本性的改變,讓地理課堂變活、變大、變新?;A教育課程改革之“教學過程”明確指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系,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富有個性地學習。
(1)要在課堂上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
探究、合作的學習無疑是好的方式。有意義的接受性學習對學生的有效學習也很重要。有些課堂,我們也可以把有意義的接受性學習和探究性學習有機結合起來,把重難點知識的學習與運用整合成新的知識結構,側重把握教學的目標和進度、思維的擴散和收斂,訓練的密度和質量等。
(2)要在課堂上激活學生原先的經驗
提高地理課堂有效性,激活學生以前的學習經驗很關鍵。在實際授課中,課程要素的整合要有效喚醒學生的經驗,并使其興奮和活躍起來。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按教學需求主動進行有效經驗的改組和改造,為落實預設目標服務,悟出新的生成。
(3)要在課堂上加強學生的學習體驗
學習體驗是提高地理課堂有效性的必要手段。課堂中,學生的學習體驗,一般源于強烈的認知沖突,并在親歷性的認知和實踐活動中解決問題和獲得體驗。不斷強化和拓展學習體驗,有利于為后續學習積累新的經驗。同時,教師要在教學中為學生疏通必要的信息通道,使課堂更加開放和更多對話,使學生能在信息背景下進行思維加工,形成新的思維成果。
(4)要在課堂上發展學生的主體價值觀
課堂教學中,特別是在實踐活動中,教師應注意強化學生的個性化體驗。教師可以扮演基于演員之上的導演的角色,學生扮演臨時演員并擔任主角,教師自導但不自演,教師既導又演,教師雖演但不演主角,引導學生質疑,鼓勵學生進行有效、民主的對話,促使學生在思辨中擦出創新的火花,使學生成為有自己思想、懂得思考的學生。
(5)要在課堂上發展學生的求學態度
教師“嚴謹治學,認真執教”的態度,也是提高地理課堂有效性的關鍵。初中學生模仿能力很強,教師認真的教學態度將會給學生以潛移默化的人格魅力,培養學生認真的學習和研究態度。
參考文獻:
[1]肖成全.有效教學[M].遼寧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06.
1 轉變教育觀念是提高課堂效果的根本
課堂不是教師表演的場所,而是師生之間交往、互動的場所,是引導學生發展的場所。課堂不能只注意傳授給學生知識,而更應該引導學生主動去探究知識。另外現代教育思想更關注學生的生活心理世界,打破書本世界和生活世界的無關現狀,給學生以主動探索、自主支配的時間和空間,創設對學生有挑戰性的問題或問題情景,從而使教師所教與學生所學、所需能有機結合。所以課堂效果如何,教師的教育觀念至關重要。
2 做好教學準備是獲得課堂最佳效果的關鍵
備課要備內容、備材料、備教具、備學生、備方法等,我認為最關鍵的是備學生、備方法。經過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教學,我相信各位教師在地理基本知識方面不會存在大的問題,但是,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導致一些教師在課前備課時只注重備內容的系統化、全面化,只關注自己的教學過程,不管學生,不備方法,導致教師講課、學生學習兩層皮,教學效果不好。殊不知我們的學生已經發生了極大的變化。我們必須研究我們的學生,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現代教學的要求,采用恰當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才能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第一,提高地理課堂效果的前提是了解學生
首先要了解學生的生活環境,掌握學生的心理狀況,以及學生可能熟悉的生活地理環境,為課堂教學方法的選擇和實施做好準備。其次要備學生現有的地理基礎知識,知己知彼方能隨心所欲地駕馭課堂。
第二,提高地理課堂效果的途徑是科學教學方法的運用
首先全力激發學生上地理課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中學階段學生對地理課多無多大興趣,造成這種情況的重要原因,學生要么是感覺地理知識過于淺顯,很多知識通過自學便可以從書本上理解掌握,課堂教學對學生失去吸引力,要么是覺得知識過于抽象、空洞、難以理解,沒有學習意義,從而失去學習興趣。挑戰欲望強烈、逆反心理強烈是當代中學生普遍存在的共性,抓住這一心理特征,在地理課堂上有效地巧設情景,吸引學生課堂注意力,刺激他們征服困難、解決問題的決心,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是激發學生學習地理興趣眾多因素中的關鍵。
其次運用現代教學手段,讓地理課堂貼近學生生活。這個世界缺乏色彩、缺少變化,是以一種冰冷冷的形勢和姿態呈現出來的。生活世界是真真切切存在的世界,是由一系列鮮活的事實和生動直觀的感受構建來的世界。這個世界多姿多彩、色彩斑斕,是以一種活生生的、火辣辣的形式和姿態撲面而來的。對學生來說,這兩個世界并不見得是統一的、相互佐證的。學生之所以感受到學習是一種負擔,而不是自己應盡的責任;課堂之所以沒有生機活力,變得如同一潭死水、波瀾不驚……應該說與學生的書本世界和生活實際相割裂有關聯。
現代教學手段可使課堂生動、形象地再現生活,使課本內容與現實有機結合?,F代教育媒體如幻燈、投影、錄音、錄像、電影、計算機、激光視盤等,具有形聲性、再現性和先進性的特點。它們主要以圖像和聲音的形式傳遞信息,可使學生真正做到眼耳并用、視聽并用,使知識傳遞、接受、記憶變得比較容易,也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最后把課堂“還給”學生。給學生以自主支配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最大限度地處于主動激活的狀態,主動積極地動手、動腦、動口,從而使學習成為自主的活動。開展“研究型”教學是把課堂還于學生的重要手段。研究性教學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通過學生對全過程的主動學習,變被動、機械地接受知識為積極、靈活地認識和應用知識信息,整節課的內容可以轉化成若干個小問題,讓學生通過看書、思考解答。對于難度較大的問題,可以讓學生在討論中找到答案。為促進學生積極思考、踴躍發言,可采用靈活多變的啟發誘導方法。這樣做比教師單純講解效果要好得多,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教師則在退居次席的同時,又充分發揮出“主導”的作用,推動學生的主體活動正常有序、高效地進行。主動學習有激情,教學效果自然會較好。
3 加強科學教育研究
作為教育工作者,必須不斷地學習國內外教育理論,密切注視教育發展的新動向,認真研究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把精力集中在課堂教學上,最大限度地提高每堂課的教學效率,實現輕“負擔”、高質量。而且同時還要有較高的教育科研水平,把課堂教學當一門科學藝術來研究,改向經驗要效率為向教育科研要效率;改向題海戰術要質量為向教學改革要質量。
4 課后及時總結
一、精選地域歌曲MV導入
優美的富有地域特色的歌曲MV能夠引人入勝,可迅速帶領學生進入一個極富特色的境界,對于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學好該地域地理知識,有很強的潛在導向性。因此,地理教師要善于選擇一些富有地域特色的歌曲,巧妙靈活地運用播放歌曲導入新課。比如學習“草原氈鄉—”一節時,可選播騰格爾的歌曲《天堂》中的一段:藍藍的天空,清清的湖水,綠綠的草原……奔馳的駿馬,潔白的羊群……濃郁的民族音樂,鮮明的色彩畫面,獨特的草原風情,能極大地調動學生的求知欲望,讓他們迅速進入本節地理課的教學中。另外像鄭鈞的《回到拉薩》,刀郎演唱的《新疆好》都是不錯的選材。
二、巧設懸念布疑導入
地理課開講時,教師應適當地設置懸念,及時地掌握學生急于刨根究底的心理,這是集中學生注意力,讓整堂課師生互動合作探究,使課堂富有成效的重要手段。比如學習“海陸變遷”一節時,教師提前用硬紙板剪成地球六大板塊示意圖,上課時請幾名學生上黑板前拼圖演示。當學生成功拼合后,再問學生對照硬紙板的形狀各像地球的哪一洲,它們怎么能神奇地拼合呢?這樣的布疑設懸互動,能調動學生積極地探究本節內容,也會激發他們強烈的探究欲和求知欲,授課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利用詩歌諺語導入
有些千古傳誦的名詩凝練傳神,一些勞動人民總結流傳的諺語形象生動,它們巧妙準確地道出地理學的氣象、地域特征。只要教師善于選擇挖掘,是很適合用于地理課堂教學的導入語的。比如在講氣候和氣溫時,教師開場朗誦或引導學生背誦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常恨春歸無覓處,不覺轉入此中來”,也可用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引入“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這些耳熟能詳的古詩,能使學生盡快進入詩歌意境,教師略加引導,就能創造出適宜的教學情境,從而順利展開本節課的教學。此外那些通俗易懂、形象生動的諺語也是地理課導入的好素材。
四、趣談旅游見聞導入
我們偉大的祖國歷史悠久,山河壯麗。遍布各地的名勝古跡,馳名中外的秀麗河川美不勝收。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顯著提高,有些孩子跟隨家長也游歷了好多地方。地理教師如能了解到學生這方面的信息,每節課開始用5分鐘請學生講講旅游趣聞,如旅游地區及沿途各地的季節氣候、環境、生活習慣等,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筆者在講授“天涯海角—海南省”一節時,曾請班上一個寒假去海南島旅游過的學生講了他是如何由天水出發時穿厚厚的羽絨服,到三亞時換成了薄薄的海島服—短袖短褲。這讓全班學生對兩地氣候、經緯差異、生活習俗有了深刻的印象,效果非常好。
五、張掛地理圖冊導入
帕米爾高原的雄渾冷靜,鄱陽湖晨曦的云蒸霞蔚,印度泰姬陵的別致靜美,紐約曼哈頓的繁華富庶,一處處名勝,一幅幅掛圖,讓學生心馳神往,嘆為觀止,勾起他們了解該地區的強烈好奇心和求知欲,進而很好地完成該節課的教學任務。另外通過開授新課前讓學生填充地圖冊,上黑板和臺下互動,教師及時指導激勵,也是溫故知新、順利進入新課學習的良好導入方式。
六、制作多媒體課件導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