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10 16:50:3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物流工程需求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研究表明,各種大型工程項目中的物資費用在整個工程造價中占有相當大的比重,物流費用甚至占到總成本的60%以上11~41。這一特點決定了建筑物流已經成為建筑業的重要利潤源泉。而現行的建設過程材料管理由于缺乏明確的物流管理思想的指導,材料交付不及時、大量的現場存儲、不必要的運輸和現場處理,不但增加了物流管理成本造成現場的混亂,甚至導致施工中斷、計劃延遲。因而,若要降低工程項目的成本、提高其管理效率,必須從物流管理的高度進行全方位的改革。
工程項目物流較為復雜,需要原材料供應商、制造商、供應商、業主、設計商、承包商、分包商等各企業間的高度協同。因此,分析與研究工程項目物流管理框架模型,對于提高工程項目的管理效率,促進我國建筑業的健康發展具有積極的意義。
2 工程項目物流
工程項目物流的實踐正在發展,形式多種多樣。迄今為止,國內外專家學者們分別對工程項目物流進行定義,但并沒有形成一個統一或者被廣泛使用的定義。
2.1工程項目物流的定義
A.Agapiou5認為工程項目物流指從原材料的獲取到最終成為完工的建筑物一部分的物料流。JeanlucGuffond16和FredBorgesdaSilvei7認為工程項目物流指施工所需各種資源(原材料、產品、設備、
勞動力、技術以及相關信息)的流動,且在此過程中確保這些資源在正確的時間和正確的位置被用來進行生產。顯而易見,這些定義都過于零散,不全面。
通過綜合已有專家、學者的定義,本文認為,工程項目物流指施工現場所有物料、構配件、設備等的采購、運輸、倉儲、裝卸、搬運、包裝、配送、信息處理等全過程。包括從原材料供應商向生產商提供原材料,生產商向供應商提供建筑材料,供應商向工程承包商提供訂購的材料以及材料在現場被運送到施工地點等過程。工程項目物流管理指通過施工活動之前及其過程中的計劃、組織、指揮控制活動,尋求在合適的時間、正確的位置、以低廉的成本和較高的質量保證:物料供應、存儲、加工處理;計劃控制;現場基礎設施和設備位置;見場物料管理;以及所有與物流和服務流有關的信息管理。
2.2工程項目物流的特征
相對于傳統物流,從結構和功能角度來講,工程項目物流主要具有如下特點:
(1) 是匯聚型的物流。它是一個單向、匯聚型的物流。所有的材料、設備最終被運送到建筑現場,建造成最終產品185。因而,通常只有材料流入物流卻無產品流出物流。
(2) 物流計劃不確定性大。工程項目生產過程和運輸過程的不均勻性,使資源的需求和供應不均勻。資源的品種和使用量在施工過程中大幅度起伏。這些因素使得建設體系不允許所有材料和構件定期供應。
(3) 不易確定庫存和作業層材料。通常情況下,到達現場的材料按事先的布置堆放,并沒有在任何系統中登記。有些施工現場,雖然有電子表格記錄,但往往由于人工處理滯后于材料移動而有缺陷19Jo建筑工程施工期間,不同工種、不同工序的生產、加工幾乎在同一施工現場完成,統計作業層材料情況也異常復雜。
另外,工程項目物流還具有約束性和一次性,其過程協調環節多、復雜,倉儲成本高等特點。
3工程項目物流管理框架模型
圖2描述了工程項目物流管理的模型框架。工程項目物流的匯聚性特點決定現場物流是整個物流的核心。且工程項目物流中原材料供應商向生產商提供原材料,生產商向供應商提供建筑物料這兩個階段的管理與傳統物流管理相似。因此,本文將此部分省略。
Agapiou15]建立的物流管理框架模型包括材料協調員,供應計劃,需求計劃,卸載計劃四部分。SvenBertelsen等14J引入JIT的概念,采用總物流計劃和日耗物料JIT交付計劃這兩個層級的物流計劃方法,控制建筑現場的物流管理。筆者認為這些模型或者不符合工程項目物流的特點,不能緊密結合整個物流的流程;或者只反映了某一部分,不全面。特點決定管理模式,本文認為工程項目物流管理框架應主要包括以下六方面。
3.1業主、設計商和承包商的三重角色
物流為工程項目的施工服務,始于設計,終于工程現場安裝。工程設計處于物流流程的開端,是物流的確定性因素。工程項目管理貫穿物流管理,同時也是物流的目標。因此,在物流過程中設計商、承包商和業主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建設全過程中,他們任何一方都扮演著三個不同的角色:供應者、過程處理者和客戶。如圖2所示。業主是設計商的客戶,為設計商提供必要的信息和要求。通過設計商為他提供的服務,業主審核設計方案和材料需求計劃,為承包商提供材料規格等信息。在此過程中,承包商成為設計商的客戶,通過設計商的計劃和要求,進行施工,為業主提供滿意的建筑設施。
為保證工程按期完成設計商、承包商和業主必須高度協同分析在各個環節上的物流信息,合理制定和調節物料需求計劃。
3.2物料需求計劃
SvenBertelsen采用總物流計劃和日耗物料JIT交付計劃。本文認為這種方法不適合實際運作。建筑工程的進度計劃一般分為總進度計劃、單項工程進度計劃、年(季)進度計劃、月進度計劃、周進度計劃、日施工計劃。故本文采用三個層級的物料需求計劃方法,即供應計劃、需求計劃和日耗物料交付計劃。
供應計劃指整個項目所需材料、構配件等的計劃交付日期,且包括對與每一個供應商材料協調的詳細說明。此計劃在詳細設計階段制定,并且要詳述材料屬于哪一個單獨工序。制定計劃時,設計師、承包商和供應商必須密切合作。因此,要求供應商在設計階段就進行參與。
需求計劃是供應計劃的詳細版本預測近期所需物料,由所有分包商合作草擬。在施工階段,承包商、供應商、物流管理小組等有關人員舉行材料控制周例會。各方代表要識別提前三周的材料供應,確定提前兩周的精確需求,對提前一周的材料供應提出申請,并根據周預測分解以識別每天的材料需求。在下次例會中,根據施工進度以及現場材料的實際情況,依次提出后續的材料申請。必要時,采取糾正措施。
曰耗物料交付計劃是對需求計劃的補充,僅交付第二天所需的材料。在日耗物料交付計劃中采用“組合單元”的概念11(0。一個組合單元就是一包材料,指在建筑現場某一位置、某一工種、一項作業所需材料的集合。因此,日耗物料交付計劃就被分成很多個單元。某一組合單元計劃由相應材料供應商與材料協調員協力制定。承包商詳細說明組合單元數量、材料類型、供應商、接收的承包商,以及計劃規定的交付時間、運輸方法、交付所需設備和包裝細節。由于包括單元的描述及其計劃交付日期等所有的細節,承包商也可以在早期向供應商下訂單。
供應商按不同的訂單和作業及工作區域進行包裝,按正確的順序將組合單元裝到準備好的集裝箱內。同時為每一組合單元規定一個特定的號碼以便識別。單元交付應盡量靠近工作區域。在整個項目材料交付過程中,最好雇用某些固定的司機裝貨和交付,使他們熟悉現場布置的變化,選擇最好的卸貨順序。同時,要求任何錯誤被立刻、直接反饋給有關各方。因此,必須與供應商建立密切的合作關系。
3.3庫存在工程項目建設過程中準確確定庫存非常復雜。文章借鑒制造業先進的管理技術通過跟蹤現場倉庫收到的材料和從倉庫支出的材料建立材料庫存信息。跟蹤技術要求所有的材料交付都配備一個識別碼,貼在交付的材料上。當材料到達或者從倉庫取出時,這些識別碼用一個跟蹤系統來登記。然后,跟蹤軟件將識別碼、庫存地點和時間傳送到跟蹤
數據庫。如圖3所示。同時建立信息反饋系統。由于此庫存數據庫建立在跟蹤進貨、出貨基礎上,還可以從中獲得以下信息:某項作業所需各種物料的位置;某一特定位置的物料;某一次所發貨物的位置以及材料在某一特定位置的停留時間。
3.4作業層物料流跟蹤系統
由于有些材料直接交付到施工地點,理清庫存時,也要確定作業層的材料。因此,要求在材料和作業之間也要有鏈接。本文引入材料清單(B0M)來解決此問題。一項作業所需材料可以被認為是該任務材料清單(BOM)。例如,某項目作業的B0M如圖4所示。將所需信息輸入庫存信息跟蹤系統構成完整的庫存信息。
反過來,如果提供了所有作業材料的信息,可以決定項目作業的材料約束。圖5表示某一單項工程周計劃各項作業及其各自材料之間的鏈接。當項目作業具備了材料信息,可以發現那些仍然具有材料約束的作業,并且將它們重新計劃至往后的日期,同時修改材料需求計劃。
3.5供應商的主動交付
本文將物料需求計劃分為供應計劃、需求計劃和日耗物料交付計劃。通過早期參與設計過程及局域網,供應商會清楚地看到這三種計劃,因而了解即將交付的材料需求。因此,他們可以主動通知項目有關管理人員可能的交付問題,且根據已經發現的材料問題,調整生產計劃。此方法使供應商可以被賦予按時交付現場每一作業所需材料的責任。
對主動交付,我們采用項目管理中常用的參數一時間緩沖器,來確保某項作業所需材料不會耽誤施工。這樣,供應商有了材料需求計劃,按照緩沖天數進行交付。如圖6某一單項工程周計劃。假定項目的時間緩沖器為2天,某供應商交付鋼筋所需時間是兩天,另一供應商交付磚的時間是一天。則對周五的作業,鋼筋供應商應該在作業開始前四天發貨,磚供應商則應提前三天發貨。
3.6專門的物流管理小組
鑒于工程項目物流管理的復雜性,本文指出指定一個專門的物流管理小組經營整個物流的運作,作為現場建設管理的一部分。這個專門的物流管理小組由所有參與工程項目企業的高級管理代表組成,或者稱為委員會。此委員會審視整個物流管理過程,解決不可避免的沖突。委員會制定每天的運作計劃,提供所需材料,協調單個承包商的工作,跟蹤與供應商的合作。其主要責任如下1451:
①準備現場計劃,指示交付地點;
②組織計劃材料交付的周例會;
③參與且幫助定義“組合單元’,確定需求;
④檢查交付到現場的物料;
⑤與材料供應商保持每天碰頭,監控材料的交付;
⑥協調普通材料處理設施的使用;
⑦評價供應計劃的變更。若確實需要變更材料供應,采取相應措施;
⑧組織收集和歸還可再度使用的材料;
⑨浪費處理;
⑩確保有關各方恰當使用物流概念。
物流工程作為跨學科、復合型專業,2012年才正式成為教育部目錄內專業,迫切要求現有的物流類專業結合辦學定位、學科特色和服務面向等,明確專業培養目標和建設重點,優化人才培養方案。本文借鑒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基本理念和相關標準,采用工業領域廣泛采用的新產品開發和設計工具質量功能展開(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QFD),探索物流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優化思路及實施路徑,從培養目標和畢業要求設計、課程體系建設、實踐教學體系改革等方面優化人才培養方案。
1基于專業認證的人才培養方案構建思路與框架體系
人才培養方案的核心是培養目標、畢業要求、課程體系,依據專業認證標準(見圖1)及具體要求,這三個部分可以進一步細化,通過進一步明確相互之間的關系,形成人才培養方案的優化思路及實施路徑:一是依據需求確定培養目標;二是依據培養目標細化畢業要求;三是依據畢業要求決定課程體系及教學環節、教學方式。
圖1工程教育專業認證通用標準邏輯體系
2基于內外部需求的培養目標設計
內外部需求是確定培養目標的主要依據。外部需求包括國家和社會的宏觀需求、行業和用人單位的微觀需求、學生的需求和期望;內部需求包括學校辦學定位、人才培養定位及培養質量追求等。[3]而傳統教育模式的培養目標制定主要取決于內部需求,即教育教學規律、學校的辦學思想和辦學特色等。
根據麥可思提供的安徽工業大學畢業生用人單位類型分布統計資料(如圖2所示),筆者有針對性地選取相關用人單位進行重點調查,并通過電話訪談、問卷調查、座談、研討等多種形式,組織畢業生、學校職能部門、專業教師和在校生對專業培養目標進行設計。新的培養目標要求能夠清楚地描述學生最具有競爭優勢的領域,以及畢業后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能夠承擔的社會與專業責任。
參照工程專業認證標準和我國物流管理與工程類專業教學質量國家標準,新的培養目標設計為:物流工程專業按寬口徑、厚基礎、復合型、高素質的人才培養模式,培養適應社會經濟和科技發展需要,具有工學、管理學及相關學科理論基礎知識,掌握物流系統策劃、設計和實施、決策及運作與管理等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規范、國際化視野、終身學習的意識、團隊合作精神及溝通能力,富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具有分析和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能力,畢業后5~10年左右能夠在其所從事的物流及相關領域承擔物流系統設計、運營、管理及科學研究等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3畢業要求指標設計
畢業要求是對學生畢業時所應該掌握的知識和能力的具體描述,包括學生通過本專業學習所掌握的技能、知識和能力,是學生完成學業時應該取得的學習成果。[4]專業認證理念要求遵循反向設計原則,即由需求決定培養目標,由培養目標決定畢業要求,再由畢業要求決定課程體系。
國家工程專業認證要求畢業生達成具有系統的工程實踐學習經歷,具備設計和實施工程實驗的能力,具有綜合運用理論和技術手段設計系統和過程的能力;物流管理與工程類專業教指委要求畢業生達成具備從事物流系統分析與規劃設計、企業物流業務運作管理、物流企業經營管理、物流信息管理、采購與供應鏈系統運作管理等基本工作與實踐能力。
圖2畢業生的用人單位類型分布
根據新的培養目標和我國物流管理與工程類專業教學質量國家標準,結合麥可思畢業生質量評價報告認定的物流工程專業畢業生最重要的前三項基本工作能力有效的口頭溝通、疑難排解、積極學習,將工程專業認證通用標準的12條畢業要求具體化為如下七條:
第一,具備較好的人文社會科學素養、社會責任感,能夠在實踐中理解并遵守職業道德和規范,履行責任。
第二,具有扎實的工學、管理學、應用數學(主要是運籌學)及計算機科學基礎;能夠將數學、自然科學、工程基礎和專業知識用于分析和解決物流系統設計與運營過程中的復雜問題。
第三,系統掌握物流管理與工程的相關基礎理論、專業知識和基本技能,熟悉物流系統各環節的業務運作,能夠應用物流工程的基本理論和方法進行物流工程項目、物流信息系統、物流技術裝備及物流運作管理方案的設計;能夠從事物流系統分析、設計、運營及其管理工作。
第四,具有較強的創新能力和追求創新的態度和意識,善于應用現代工具和方法進行物流預測、數據分析、物流系統模擬及優化,解決物流實踐中的復雜工程問題。
第五,了解工程實踐活動對環境、可持續發展所帶來的各種影響,能分析和評價物流工程解決方案對社會、環境、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響。
第六,能夠在多學科背景下的團隊中承擔個體、團隊成員以及負責人的角色。能夠與業界同行及社會公眾進行有效溝通和交流。具備一定的國際視野,能夠在跨文化背景下進行溝通和交流。
第七,具有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意識,有不斷學習和適應發展的能力。能及時了解物流最新理論、前研和發展動態。
4基于成果導向的課程體系建設
基于專業認證的課程體系設計,關注知識、能力、素質結構的縱向和橫向關系,按畢業要求合理確定各類課程之間的學分比例,正確處理課堂講授與課外學習的關系,充分重視第二課堂的育人功能,重視對學生的知識、情感、態度、信念和價值觀等的形成起到潛移默化影響的教育因素。
工程專業認證課程體系結構設計的基本要求為:一是數學與自然科學類課程至少占總學分的15%;二是基礎類課程、專業基礎類課程與專業類課程至少占總學分的30%;三是工程實踐與畢業設計(論文)至少占總學分的20%。[5] 在基本滿足專業認證的課程體系設計要求的前提下,我們設計了新的課程體系結構(如表1所示)。
依據專業認證以學生為中心及能力導向理念,根據培養目標畢業要求課程體系的路徑構建課程體系,將畢業要求逐條地落實到每一門具體課程中,建立所有課程與畢業要求關系矩陣(如表2所示)。并通過進一步建立畢業要求課程目標教學內容三者的關系矩陣,修訂和完善課程教學大綱。
依據麥可思畢業生質量分析報告中的專業核心課程有效性綜合評價情況(如表3所示),我們通過廣泛調研及征求意見,從開課學期、實驗學時比例調整及教學方式改進等方面對主要專業核心課程進行了重點的修訂完善,以進一步提升專業核心課程的滿足度。
5基于能力導向的物流工程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
我國高等工程教育中的實踐環節雖占一定比例,但仍然以理論教學為主,過分強調理論知識的深入和嚴密,而忽視工程技能的培養。據麥可思調查,安徽工業大學畢業生認為母校教學最需要改進的地方是實習和實踐環節不夠(67%),其次是無法調動學生學習興趣(54%)(如圖3所示),而對實踐環節改進需求較多的是工程訓練實習(如圖4所示)。
在充分分析原有物流工程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基礎上,依據專業認證理念,通過建立畢業要求教學環節關系矩陣,按照分層培養、層層遞進、逐步提高模式,構建新的物流工程專業實踐教學體系。
內容體系包括基本技能、專業技能、技術應用或綜合創新訓練三大模塊。
第一,基本技能類實踐。除了所有專業都需要的外語訓練、計算機訓練、社會實踐和文化素質教育等外,根據物流工程專業需求,開設了金工實習、電子電工實習、企業現場的認識實習。一般安排在大一和大二。
第二,專業技能類實踐。主要包括課程實驗、課程設計和綜合實驗。課程實驗是指物流專業課程中包含的相關實驗,附屬于具體專業課程,如生產系統實驗、物流自動化技術試驗、ERP實驗;課程設計和綜合實驗是學完相關幾門專業課程后在實驗室進行的綜合性設計或實踐,如工程經濟課程設計、物流系統綜合模擬實驗等。一般安排在大三。
第三,技術應用或綜合創新類實踐。主要包括研究創新型的課程實驗(如物流裝備設計與應用實驗、物流系統規劃設計實驗、物流系統仿真實驗)、專業實習、畢業設計、科技競賽及創新創業訓練等。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生的創造能力。一般安排在大三下學期和大四。
該實踐教學內容體系不僅體現了能力培養的不同層次,而且還體現了能力培養的過程。通過四年不斷線的實踐教學,逐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處理關鍵技術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郵政物流;人才培養;課程體系
1 北京市郵政物流需要解決的問題及作用和意義
伴隨著網絡購物的迅速發展,作為技術支持的郵政物流配送業的發展也呈現出同樣的發展勢頭。在這樣的大環境下,郵政速遞物流公司每年的業務量也呈現出快速增長的趨勢。人才是郵政物流企業發展的關鍵要素,本文在對北京市郵政物流人才需求狀況和高校人才培養模式進行調研、分析和比較的基礎上,提出符合郵政物流企業發展需要的人才培養模式,通過在北京郵電大學世紀學院教學實踐改革,推出定點訂單式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并在企業實踐中發現和解決問題,從而完善面向郵政物流的人才培養模式。
1.1 郵政物流人才需求現狀
北京郵政速遞物流公司有兩大塊業務是企業利潤主要來源,那就是速遞業務和一體化物流服務,從人才需求上來看,也主要側重于這兩個領域來組織招聘員工。首先,速遞業務方面,企業需求主要有速遞營業點物流管理;物流網絡節點優化和配送網絡優化;物流分揀技術優化和人機工程領域的人才。其次,一體化物流服務方面,企業需求主要有庫存存量分析與控制;外運物流公司考評、監督和協調;物流流程及貨物存儲、運輸狀態監督管理等方面的人才。從這些需求看,企業對物流人才需求有如下兩個基本要求:(1)對郵政物流企業的業務和設備比較熟悉,能夠很快投入工作;(2)具備相當的物流管理、物流流程優化、庫存分析優化和物流仿真等知識。
目前,從事物流管理和物流工程專業教學的高等院校很多,其中,開展物流本科教育的全國就有200所左右,但多數院校培養的都是物流管理、物流工程或采購管理等專業的通用人才,而立足于郵政物流的人才培養目前在本科層次上基本上是空白。在這種情況下,推出物流工程專業郵政物流方向的教育培養模式勢在必行。
1.2 北京市郵政物流人才培養模式研究的作用和意義
1.2.1 解決北京市郵政物流人才需求現狀問題。目前制約郵政物流快速發展的瓶頸之一就是物流人才的匱乏。由于現代物流行業涉及的不單純就是一個簡單的運輸學科,它還包括各種復雜的學科,多領域的知識密集型、技術密集型行業,對從業人員的能力,與素質具有很高的要求,根據這一需求現狀,培養符合郵政物流業務需求的高級人才,具有重要的意義。
1.2.2 為本科物流工程專業探索一種新的培養模式,加強校企合作,體現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前大多數的本科物流工程專業的培養方向不夠明顯,為了適應北京郵政物流的社會需求,體現我校物流工程專業的特色,以企業需求作為我們人才培養的方向,依托北京郵電大學的郵政資源,結合北京地區的郵政物流,在10級物流工程專業培養方案的基礎上制定具有郵政特色的培養方案。
我們的基本思路是:保持總學分不變,增設或替換原有課程共10學分,主要適應于郵政一體化物流業務、區域配送業務、中郵快貨業務與貨運,如郵政物流概論、郵政物流技術與實務、郵政物流系統仿真、郵政物流企業運營與實務等課程。在10級學生修完第6學期的課程后,選拔優秀人才在第7,8學期進入北京地區的郵政企業進行頂崗實習,結合實際工作的需要自擬題目,完成畢業設計任務,并將研究成果應用于實際工作當中。
通過這種模式,不僅為北京市郵政物流企業引進更多的高級物流管理和技術人才,也為高等學校物流工程專業的就業提供廣闊的平臺。同時,這種模式的成功也會為物流工程專業其他課程改革具有較大的借鑒意義。
2 國內對郵政物流人才培養的研究概況、水平及發展趨勢
北京作為我國的首都、政治文化經濟中心和超大型城市,人口迅速增長、土地資源稀缺、交通壓力巨大,雖然北京物流業目前已擁有了一定的倉儲、運輸等物流基礎設施,并形成以高速公路為基礎,鐵路、航空為遠程輻射,海運為重要補充的交通運輸網絡。提升北京市物流總體水平,推動北京市現代物流業的發展對促進北京市經濟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2.1 中國郵政資產狀況以國有資產為主
當前北京的物流業以國有資產為主,如郵政物流、招商局物流等,傳統國有企業在發展物流業上存在一定優勢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一個優勢是國有資源的充足性;另外,傳統的國有企業在發展中也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在向現代物流業發展的過程中將發揮重要作用。國有資產雖然占有很大比例,但在實際使用中存在較大浪費現象。有一部分資源不僅沒有在物流發展中起作用,反而成為一些企業的包袱。如郵政物流經過近百年的建設和實踐已形成了自己的龐大網絡,包括物流運輸網、信息網和金融網。這三網構成了郵政開辦物流業務的基礎和優勢,形成了溝通城鄉、覆蓋全國、聯系世界,集水陸空多種運輸手段和投遞方式于一體的散集式立體實物傳輸網。
2.2 郵政物流從業人員素質偏低,人才匱乏
郵政物流企業從業人員中,學歷在大專以上的占19%,而且物流專業畢業的人員不足1%,物流人才的匱乏限制了物流業發展的步伐。就目前的研究現狀來看,對于郵政物流人才培養理論方面的研究還較少,尤其是高校高層次郵政物流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無論是從理論上還是從實踐上都是空白,急需填充。
2.3 國內已有已開設郵政物流人才的培養的現狀及分析
當然,目前國內已有高校對于郵政物流人才的培養做出了嘗試。石家莊郵電職業技術學院始建于1956年,隸屬中國郵政集團公司,是我國培養郵政專門人才的高等院校之一。石家莊郵電職業技術學院對郵政物流人才有兩種培養模式:訂單式培養和定制式培養。
2.3.1 學院與各省郵政企業、郵儲銀行的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石家莊郵電職業技術學院按照為郵政企業培養科班人才的功能定位,從2004年開始,面向郵政基層企業開展訂單式人才培養。目前,郵政企業訂單式人才培養已在社會中產生了積極的影響。教育部、中國郵政集團公司和訂單省教育廳領導對訂單式培養工作給予了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
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的基本內涵是:學院根據郵政企業的需求確定招生計劃,制定人才培養方案;考生自愿報考;學生入學后,企業全方位跟蹤和參與學院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學院、企業、考生以協議方式保證訂單式人才培養內容的落實;郵政企業為合格的畢業生安排到基層就業。對于學院,實施訂單培養將充分發揮企業辦學和學院郵政特色教育資源優勢,使學生所學知識和技能與崗位“零距離”。對于學生,避免了就業的后顧之憂,可以較早地了解郵政企業特色和企業文化,畢業后能夠更好、更快的融入企業。
2.3.2 學院與北京市郵政速遞物流有限公司定制式人才培養模式。啟動與北京市郵政速遞物流有限公司定制式人才培養模式。定制式人才培養是學院與企業共同進行教育培養與接收就業的人才培養模式。定制式人才培養在學生大二學年下半學期進行,培養流程包括企業宣講、暑期到企業實地觀摩實習、確認報名,面試選拔、編入定制班學習、技能鑒定考核、頂崗實習、簽訂協議等環節。
訂單式培養模式已經趨于成熟,也得到了很好的培養效果;定制式培養模式在初步嘗試階段,反響良好,得到了企業的積極評價,定制式人才培養模式也得到了郵政速遞物流公司總部人力資源部領導的高度認可。
綜合以上分析,高校郵政物流人才培養模式研究有了一定的基礎,但是定位在??茖哟?,而本科層次的培養模式還是空白。北京郵電大學世紀學院以北京郵電大學為學科基礎,探索北京市高校本科郵政物流人才培養模式,實現學校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目標。
3 郵政物流人才培養的課程體系建設的任務和發展趨勢
3.1 郵政物流人才培養課程體系建設的任務
郵政物流行業是一個涉及面廣、跨行業經營的大產業,這樣,就必須要有一個完整 的學科課程體系作為支撐的基礎。作為引進.后發性的郵政物流產業,郵政物流的課程體系建設是應當科學合理,郵政物流管理課程體系建設的任務具體表現為以下幾點:
(1)規劃郵政物流基礎課程.核心課程.專業選修課的比例和結構;(2)確立從職業教育到大學???、本科的郵政物流課程體系結構;(3)建立郵政物流管理課程體系合理化運行方案;(4)建立從郵政物流情報研究到設計規劃、物流技術裝備研究等方面的研究體系,作為郵政物流管理課程建設的基本資源。
3.2 郵政物流人才培養的研究內容、研究方法和進度計劃
3.2.1 研究內容。(1)針對北京市郵政物流人才需求的現狀。提出分析報告和解決的方案;(2)為本科物流工程專業探索一種適應北京市郵政物流人才培養的新模式,加強高de等教育與企業合作,體現應用型人才的訂單式培養的優勢。
3.2.2 研究方法。在現有的物流工程專業的基礎上。在2010級大三的專業課中增加郵政物流的專業方向課程;在大四的相關課程中加強于企業合作的訂單式培養實習實訓工作。
3.2.3 進度計劃(含預期目標、階段成果)。
3.3 郵政物流人才培養課程體系的今后的發展趨勢預測
3.3.1 郵政物流教育思想的現代化趨勢。郵政物流教育發展水平與西方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也必然會縮小,將來的郵政物流教育將側重于對學生包括自學能力、為人處事的能力、社會適應的熊力、心理承受能力等多種能力的培養以及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
3.3.2 郵政物流專業教育內容的國際化趨勢。在世界經濟市場化、市場一體化、競爭國際化的背景下,物流的國際化、高級化的發展趨勢已成為現實,因此,中國的郵政物流業要想在全球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這種國際化的趨勢就要求未來郵政物流專業課程體系必然設置國際化的內容。
3.3.3 郵政物流管理專業的教學內容的綜合化趨勢。為了攝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在整個郵政物流的課程體系安排上,不僅要強調多元化,還要突出特色,必須在“寬口徑、厚基礎”上下功夫,培養基礎知識扎實、適應面廣的郵政 物流管理專業學生。因此,課程體系也將向綜合化發展,整個課程體系形成一個有機整體。
Abstract: Aiming a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ortheast Asia logistics industry, the post group of logistics informatization was subdivided in this paper firstly. Then combining the teaching mode of credit system, an increasing capability cultivation system was put forward here. Lastly,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system of logistics informatization talent was re-optimized. The restructured curriculum system has promoted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and employment competition effectively, and improved student's engineering practice ability significantly.
關鍵詞: 崗位群;物流信息化;人才培養體系
Key words: post group;logistics informatization;talent culturing system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3)03-0243-02
0 引言
近年以物流為代表的現代服務業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到2015年,基本確立了東北亞國際物流中心和東北地區金融中心的地位,城市的物流信息化水平逐漸在增強。據預測,2010年到2020年每年需要新增物流從業人員100萬人。從眾多物流崗位的用人單位反饋信息來看,通過大學培養的物流人才與企業的需求差距很大。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物流專業課程知識更新慢、偏重理論、實踐不足的通病使得培養出來的人才對于物流產業的適用性水平很低。如何培養一批與現代物流相適應、能適應網絡化和社會化的需要、具備綜合業務能力和全面素質、可以直接為物流信息服務提供技術支撐的應用型人才是核心問題。
CDIO代表構思(Conceive)、設計(Design)、實現(Implement)和運作(Operate)[1],它以產品研發到產品運行的生命周期為載體,讓學生以主動的、實踐的、課程之間有機聯系的方式學習工程,該模式倡導“做中學”[2]和“基于項目教育和學習”。本文引入CDIO培養模式,從市場需求出發,深入調研我國物流人才市場需求情況,對物流崗位進行分類,對物流信息化人才進行細分,確立了人才培養模式及能力定位,并對課程群落進行劃分,優化課程結構,確定一體化物流人才培養課程體系,為我國物流信息化人才的培養提供一定的借鑒意義。
1 面向企業崗位群的物流信息化人才細分
通過對中華英才網、前程無憂網、智聯招聘等大型知名招聘網站近來的物流相關崗位進行統計分析,可知國內物流人才的短缺,除了總量上的短缺,更重要的是掌握現代物流信息技術的應用型人才的短缺,也就是懂得建立在信息系統平臺上物流供應鏈管理的綜合性人才的短缺。信息系統平臺的建設和使用,催生了物流信息化人才的急迫需求。企業的行業崗位素質標準理所當然就是學校人才培養的質量標準[3],不但物流企業的管理人員需要掌握物流信息技能,物流操作層面的人員更需要懂得怎樣使用信息系統,特別是在以信息技術為平臺進行流程優化和改造后的企業,需要嚴格按照信息系統的要求規范作業,因此,物流行業對掌握物流信息技能人才的需求缺口越來越大。本文針對東北亞物流產業和行業特色、物流信息化人才需求等進行調研,通過比較分析物流專業崗位群對物流人才層次需求的差異性,按照物流信息化職業崗位群抽取出物流信息化人才需要的能力、職業素質和知識,融合物流職業資格標準,從而更好地滿足訂單企業對人才的特殊要求。具體如圖1所示。
2 基于CDIO的能力遞進式人才培養體系
物流信息化人才主要以物流業務為支撐,以物流系統的設計、開發、應用、實施為目標,以CDIO工程教育理念為前提,充分考慮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潛力,根據學生對知識認知與技能提升過程,以任務為載體進行課程體系的設計,任務由模擬到真實逐級遞進,學生的職業能力、職業道德和職業意識逐步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逐漸增強。本文努力構建合理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突顯“實用化、國際化、個性化”人才培養特色,提出了能力遞進的“交互式”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針對企業對物流崗位群的實際需要,以勝任崗位工作所需要的知識、技能、品德和各方面能力為依據構建課程體系。整個課程體系分成4個階段,專業基礎課程、專業課程、崗位技能課程、專業拓展課程,通過點、線、面等各種層級的業務實訓,達到提高學生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目標。如圖2所示。
課程體系決定著人才培養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構建科學的課程體系是高校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保證[4]。根據物流信息化人才培養的最終目標,將理論課程體系可分為素質養成課程、個性發展課程、特色創造課程三類,突出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模式,加強素質教育和基礎理論教育、加強思維方法訓練、加強研究方法實踐。根據不同的社會崗位需求,以CDIO工程教育理念為核心,學生可以通過信息化的教學管理系統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多個出口”,突出了教學的靈活性和學生個性的發揮,也為日后在制造業物流、商貿業物流、第三/四方物流、國際物流等方向就業打下了良好的專業基礎。
實踐教學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創業能力和綜合實踐能力的關鍵,在人才培養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物流信息化人才培養的實踐教學體系重點培養學生具有較強的思維能力、動手能力、實踐能力、溝通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實踐教學方面注重各個教學環節的聯系和融合,打破原有的以課程設置實驗的做法,對實踐教學進行調整和整合,既注意到各門課程的獨立性,又考慮各門課程之間的連貫性及專業的系統性,進行分層次教學;并把附屬于理論課程的實驗內容抽出來,按照不同層次的總體方案進行建設。
實踐能力體系可以以行業崗位需求技能為主線設計,包括概念實習、技能實習、項目實習、專業綜合實訓和畢業實習五個實踐教學環節,緊密承接,構成有機整體。通過對實踐教學內容進行調整和整合,從專業認知實習了解企業基本狀況,到課程仿真實訓模擬企業物流各環節運作流程、分析企業物流各子系統運營狀況,再到綜合運用物流專業課程知識以系統方法初步解決企業實際問題的綜合課程設計,最后到以企業實習(頂崗操作)與畢業設計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的綜合實訓,形成由淺入深、由部分到綜合的層次實踐教學內容體系。讓學生的個性設計充分的發揮,逐步培養學生的基本職業能力、專業技術能力、綜合實踐能力以及實際工作能力。如圖3所示。
3 總結
本文以造就應用型人才為主要目標,大力培養物流信息化人才,促進中國物流產業的總體創新能力和競爭實力的提升。從需求獲取方面,進一步明確物流產業對人才的需求,根據企業對物流人才的需求進行了具體的細分和分類;同時基于CDIO理念,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目標,建立了以能力為本位的物流信息化人才培養理論和實踐課程體系。本文的研究為物流信息化人才培養起到了一定的啟示作用,也為相關課程體系的構建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林藝真.CDIO高等工程教育模式探析[J].哈爾濱學院學報,2008,29(4):137-140.
[2],龔永堅.基于校企利益共同體的CDIO工程教育改革實踐[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2,(1):102-104.
關鍵詞:物流學 學科 物流管理 物流工程 物流經濟
1 引 言
物流學是一門綜合學科,物流產業是一個新興聚合型產業,它的理論與實踐必然在中國形成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隨著經濟全球化和信息技術的發展,被稱為"第三利潤源"的現代物流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活動正在世界范圍內蓬勃興起。競爭的國際化、需求的多樣化、市場的一體化使現代物流的發展進入了一個高級階段。許多專家指出,現代經濟的發展水平,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物流的水平。物流實踐的發展,需要對物流學理論更深入、更規范的研究,需要更多的適應現代社會發展需要的新型物流人才,這就迫切需要建立和不斷完善物流學學科體系,以適應我國經濟發展的要求、適應我國物流發展的要求、適應物流學理論研究和物流人才培養的要求。本文提出關于對物流學學科體系構建的兩種設計方法,望引起各界同仁們的爭鳴和共同探討。
2.構建物流學學科體系的必要性
從二十世紀初,美國人提出物流這一概念開始,就有許多爭論,并逐步深化與發展,到目前為止,各國對物流的定義也不完全一致,但大同小異。物流業已成為發達市場經濟國家的一個重要產業,已是既成的事實,物流業對經濟發展的作用已無可質疑。物流作為一門科學,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各國研究的成果越來越引起人們的興趣。但是,物流尚未作為一個學科屹立于眾多成熟的學科之林,這個學科就是“物流學”。直至目前,物流學還是一個沒有進行充分研究的新學科,建立和不斷完善這樣一個學科是否有必要?是否可能?這個學科下面又應該包含哪些子學科、其學科體系究竟如何?這是長期致力于物流實踐、物流理論研究、物流教育和培訓的專家們共同關心的問題。
2.1 物流實踐的發展急需明確物流學學科體系
目前,物流學學科體系的不明確和物流學理論研究上的滯后已嚴重影響了中國物流實踐的發展。物流實踐活動對商品生產、流通和消費的影響日益明顯,已引起了各方面的廣泛關注。然而,指導理論和實踐研究的物流學學科體系至今沒有完全建立起來,致使物流這個概念的內涵和外延還沒有真正研究清楚,物流學學科的本質還沒有被全面揭示出來,進而直接導致了人們對物流認識的偏差。
2.2新興的物流學呼喚建立自己的學科體系
物流學理論的發展,出現了許多新的物流概念、物流技術和物流模式,產生了許多傳統學科無法解釋的問題,帶來了傳統學科之間的交叉與融合,這就必然要求建立起物流學學科。通過理論研究,我們越來越認識到,物流學是一門新興的交叉學科,是由管理學、經濟學、工學和理學等相互交叉形成的新興學科;物流學學科有著自己的理論體系和研究內容;作為一個學科,物流學有著自己的學科體系。從物流學理論研究出發產生的建立物流學學科體系的需求,是學科發展的必然。
2.3物流教育的發展迫切需要學科體系的支撐
為適應物流理論和實踐研究的深入,社會和經濟發展各對層次物流人才需求的急速增長,目前我國物流教育正在快速發展(見下表),從2001年僅有一所高校招收物流專業,到2003年9月已有47所高校在辦物流專業。但是,我們的同仁中仍在對有關物流的學科專業的內涵進行著討論。例如,對物流工程,有的定義為“從系統工程角度研究物流,稱為物流系統工程,簡稱為物流工程”,有的定義為“物流工程是從工程角度研究物流系統的設計與實現”,有的定義為“物流工程是指在物流管理中,從物流系統整體出發,把物流和信息融為一體看作一個系統,把生產、流通和消費全過程看作是一個整體,運用系統工程的理論和方法進行物流系統規劃、管理和控制,選擇最低的物流費用、高的物流效率、好的顧客服務,達到提高社會經濟效益和企業經濟效益的綜合組織管理活動過程?!边@樣,就從方法論、工學、管理學三個角度對同一概念產生了三種定義。物流教育的發展迫切需要學科體系的支撐,試想,在這種內涵混亂的情況下,必然產生專業培養目標不明確的問題,而這個問題正是由于物流學學科體系的不明確產生的。
近三年我國招生物流專業的高等學校數
專業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物流管理
1
7
37
物流工程
2
10
2.4物流學學科體系的構建對今后學科的調整和完善會起到重要的指導作用
目前我國的物流學學科體系正在建立過程中。由于受管理體制條塊分割、分業管理等問題的影響,我國物流業呈現一個分散的狀況,再加上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物流教育條塊分割的狀況也未得到徹底的改變。因此,各學科專業的研究領域、研究目標、研究的重點不明確。新設的物流工程和物流管理等專業,在很大程度上是原來某一物流相關學科的轉型,使物流學學科的發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因此,目前迫切需要對物流學學科體系進行構建,以期對今后物流學學科體系的調整和不斷完善起到指導作用。
3.物流學學科體系構建的設計方法
學科是指學術的分類,是指一定的科學領域或一門科學的分支。學科發展歷史表明,一個學科的成熟將要引發這個學科與相關學科的集成。對于在一定層次和高度已經認識清楚的事物,人們將會在更高的層次上來認識。物流學學科的發展也是這樣的。以前人們所認識的重點是物流各要素所組成的這些學科。目前我們認識到,這些學科必需進行集成才能達到更大規模的優化,而這個更大規模的范圍就是物流學學科的研究范圍。
研究物流的目的是要有效地管理控制物流的全過程,在保證服務質量的前提下,使其消耗的總費用最小,因此,經濟指標是衡量物流系統的基本尺度。研究物流學必然涉及經濟學的有關內容,特別是近代興起的技術經濟學和數量經濟學都和物流研究有密切關系。在對作為物流要素的對象物的研究中,以及對對象物產生時間維和空間維物理性變化的方法、手段的研究中,又涉及到工程技術科學的許多領域。在運輸技術、倉儲技術、搬運和包裝技術中融合了機械、電器自動化等學科的成果。對物流系統進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必須以數學特別是應用數學、運籌學等為基礎,也要以電子計算機作為手段來實現分析和控制的目的,這些都是物流學的研究范疇。綜上所述,物流學可以說是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之間的交叉學科,或是管理科學和工程技術科學之間的交叉學科。
鑒于此,我們對物流學學科體系的構建提出以下兩種設計方法,供大家討論和完善。
物流學學科體系構建的第一種設計方法:
將物流學作為管理學學科門類下的一個一級學科,物流學下面進一步分為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物流經濟三個二級學科。物流學學科體系構建的這種意見見表1。
學科門類
一級學科
二級學科
管理學
物流學
物流管理
物流工程
物流經濟
物流學學科體系構建的第二種設計方法:
在管理學學科門類下的管理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中設立一個二級學科——物流管理工程,該二級學科下可設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等多個研究方向。將物流經濟作為經濟學學科門類中應用經濟學下產業經濟學二級學科的一個研究方向。這種設計方法可鼓勵多學科共同研究物流問題。物流學學科體系構建的這種意見見表2。
學科門類
一級學科
二級學科
研究方向
管理學
管理科學與工程
物流管理工程
物流管理
物流工程
供應鏈管理
物流系統分析
等等
經濟學
應用經濟學
產業經濟學
物流經濟
等等
在上面兩種設計方法中,物流學學科體系的基本構成都是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物流經濟三個子學科,有必要對這三個子學科作一分析。
3.1物流管理
美國物流管理協會對物流的定義為:“高效、低成本地將原材料、在制品、產成品等由始發地向消費地進行儲存和流動,并對與之相關的信息流進行規劃、實施和控制,以滿足用戶需求的過程?!蔽鞣轿锪鳎↙OGISTICS)理論強調物流學科研究的重點就是對物流系統的管理。在我國,物流管理學科應該作為國內物流學的重點子學科進行研究。
物流活動是由物流組織來完成的,而“管理是一切組織的根本”。企業的物流系統規劃與設計、物流業務的具體運作、物流過程的控制、物流效益的考核與評估等都是管理,需要管理理論的指導。物流與許多的管理學專業有關,如工程管理、工商管理、信息管理、市場營銷、財務管理等,但物流管理學科有著自己的研究范圍。
(1)物流管理學科的研究對象
物流管理學科的研究對象可以概括為:同現代生產經營、科技、經濟、社會等發展相適應的物流管理理論、管理方法和工具。
(2)物流管理學科的內涵
物流管理研究的對象是物流系統,它是由生產、流通和消費過程中物質資料(物品)的運動構成。物流管理研究的核心是社會經濟活動中物品實體運動的客觀規律,它包括物品運動的時間及時性、路徑合理性、速度的經濟性以及物品運動過程中的停滯和相關形質變化的必要性等。物流管理學科是研究以經濟效益為目標,運用現代管理的理論、方法和手段來分析處理物流活動,設計建立物流系統,以及對物流問題進行決策的科學。因此,物流管理學科必須以經濟學、管理學、運籌學為基礎,以網絡化的電子信息技術為支撐。
(3)物流管理學科的目標
物流管理學科的目標概述為:運用現代管理科學的方法與科技成就,闡明和揭示物流管理活動的規律,發展物流管理的理論、方法和工具,提高物流過程的運作效率。該學科作為一個專業,培養具備堅實的管理科學與工程理論方法、管理數學及計算機應用等基礎理論;掌握物流系統分析、物流管理方法等專業知識;具有獨立從事物流計劃、預測、決策、經營、管理等工作能力的專門人才。
(4)物流管理學科的特點
物流管理學科具有理論與應用并重的特點,將管理科學的理論、方法和技術應用于物流管理實踐領域,通過分析宏觀和微觀物流發展的規律,研究發展適合宏觀管理和企業管理特點的新的物流管理理論、管理方法和管理技術。
(5)物流管理學科研究的意義
物流管理實際是對物流活動的管理,通過這一管理使物品得以合理配置和運動,但是,“物流”或“物流系統”作為概念所反映的物質實體是“物”而不是“人”。物品是企業構成的三個基本要素之一,它的運動不僅存在于企業生產經營的全過程中,而且還由于它的運動,使社會經濟主體之間形成供應鏈。科學地進行物流管理,不僅可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而且還可消除或緩解經濟主體之間聯結點上的矛盾。
3.2物流工程
“物流工程”是一個技術含量很高的學科。大型的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一般都是高度自動化的物流設施,建設前需要大量的工程技術人員進行分析和工程設計,建成后需要工程技術人員進行維護和管理;物流的載體——運輸車輛、自動立體倉庫、裝卸搬運設施的建設等,也需要進行科學的規劃和設計。物流系統分析、設計、實施都涉及大量的工程和技術,因此“物流工程”涉及到工學的許多學科方向,如機械、建筑、電子、信息、材料、交通運輸等等。
在眾多的理論研究中,“物流工程”有多種含義(見本文第一部分)。我們認為,“從工程角度研究物流系統的設計與實現”是真正意義上的物流工程,國家也是把物流工程劃在了工學學科門類下。
(1)物流工程學科的研究對象
物流工程學科的研究對象是多目標決策的、復雜的動態物流系統,主要從工程角度研究上述系統的設計和實現。
(2)物流工程學科的內涵
物流工程學科主要是對物流系統的規劃、設計、實施與管理的全過程進行研究。設施設計是工程的靈魂,規劃設計是物流系統優劣的先決條件。物流工程為物流系統提供了軟件和硬件平臺。一個良好的物流系統不能僅留在規劃階段,需要通過具體的工程建設來實現,物流工程的實施過程就是完成整個系統的硬件設計、制造、安裝、調試等過程,同時也需要規劃軟件的功能。在進行物流系統分析、設計和實現的過程中,既要考慮其經濟性指標,又要考慮技術上的先進性、科學性。因此,物流工程學科主要是以工學學科作為其理論基礎的,它既是技術學科,也有經濟學科和管理學科的滲透。
(3)物流工程學科的目標
物流工程學科的目標概述為:運用工學的理論、方法和工具,根據物流系統的基本要求,對復雜物流系統進行分析、設計和實施,以提高物流技術水平,更好地服務于人類社會。
(4)物流工程學科的特點
物流工程學科具備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相互交叉的邊緣學科的特征。物流工程學科的研究方法,不僅要運用自然科學中常用的科學邏輯推理和邏輯計算,同時,也常采用對系統進行模型化、仿真與分析的方法。研究中常采用定量計算與定性分析相結合的綜合研究方法。
(5)物流工程學科的意義
物流工程學科的研究意義主要在于培養一批具有工科背景的物流人才。物流業的發展需要大批掌握物流工程同時掌握管理方面堅實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能夠熟練運用現代物流工程理論、系統規劃設計方法和計算機技術,具備獨立從事大型物流工程項目規劃、實施、管理等工作能力的專門技術人才。
3.3物流經濟
物流學科研究大量的物流資源優化配置、物流市場的供給與需求、宏觀物流產業的發展與增長等問題,解決這些問題靠的是經濟學理論,包括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理論在物流研究中的具體應用。
日本行政管理廳統計審議會對物流的定義是:“物的流通是與商品的物理性流動相關聯的經濟活動,包括物資流通和情報流通。物資流通由運輸、保管、裝卸搬運、包裝、流通加工以及運輸基礎設施活動組成?!比毡镜奈锪鞫x中強調了物流是一種經濟活動,物流在日本的經濟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因此從經濟學科的角度,研究物流經濟問題無疑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
(1)物流經濟學科的研究對象
物流經濟的主要研究對象是物流產業的經濟運行和資源配置問題。
(2)物流經濟學科的內涵
物流經濟學科應以宏觀經濟學、產業經濟學和中國宏觀物流問題的關注為基礎,以深度分析宏觀物流發展趨勢及宏觀物流產業發展政策為特色,致力于探索和建立經濟發展中的宏觀物流理論體系;同時應關注微觀物流經濟的研究,研究重點集中在與企業問題有關的物流企業制度、物流項目評估、物流市場需求預測等政策和理論問題上。
(3)物流經濟學科的目標
物流經濟學科的研究目標為:研究物流產業發展政策及其同國家宏觀經濟政策的關系,對物流業發展提出決策建議,成為有關決策部門和企業的思想庫和參謀部;加強物流經濟理論體系建設并與國際物流經濟學科接軌。
(4)物流經濟學科的特點
物流經濟學科同樣具備多學科相互交叉的邊緣學科的特征。相關學科有運輸經濟、物流管理、物流工程、技術經濟、信息經濟和會計學等。該學科的特點就是要緊密結合物流業改革和發展的要求,從經濟學的角度對宏觀和微觀的物流發展問題進行理論探討。
(5)物流經濟學科研究的意義
物流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物流不僅是國民經濟的動脈系統,同時對實現資源配置具有重要的作用。物流還以本身的宏觀效益支持國民經濟的運行,改善國民經濟的運行方式和結構,促使其優化。特定條件下,物流會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一個新的物流產業可以有效改善我國產業結構。因此物流經濟學科的研究必將促使國民經濟向更加合理的、協調的方向發展。
4.對物流學學科體系建設和專業人才培養的相關建議
社會對物流人才的需求是多樣化的,物流人才的培養應該滿足多樣化的需求。物流學學科的設置應立足于培養復合型物流人才。按照這一思路,對物流學學科體系的建設和物流專業人才培養提出如下幾點相關建議:
(1)保留現有某些按物流環節設置的物流類專業。這類專業有交通運輸、油氣儲運工程、包裝工程等,它們既是按物流環節設置的專業,也分屬不同的行業。這些專業都有他的特定的領域適用性,不一定要全盤改造成為物流工程專業。
(2)盡快構建和完善物流學學科體系,進一步明確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物流經濟等學科專業的內涵。
(3)加強高校、學術團體、企業之間的交流,對物流學學科體系問題進行不斷的探討,逐漸深化,,在適當的時候向國家提出調整學科專業目錄的建議。
主要參考文獻:
[1] 丁俊發,現代物流與中國經濟發展,首屆中國物流學會年會,2002,R
[2] 何明珂,物流系統論,中國審計出版社,2001,M
[3] 宋偉剛,物流工程及其應用,機械工業
出版社,2003,M
隨著城市化以及鐵路、公路運輸事業的發展,土建施工企業的工程業務快速增長。同時,施工企業物流管理也獲得快速增長。但是,施工企業物流管理的理論僅處于初步探索階段,實踐上物流管理業務有明顯的差異。下面就從土建施工企業物流管理的定義、特點說起,進而分析其發展現狀和需改進的措施。
一、土建施工企業物流管理的定義
土建施工企業物流管理屬于物流管理的一種類型,如果按照物流管理的定義,土建施工物流就是對土建工程所需材料、設備等物資進行的包括采購、運輸、倉儲、現場管理等環節的管理。
二、土建施工企業物流管理的特點
綜合國內外學者的研究[1][2],可以總結施工企業物流有如下特點:
1.一次性實施
建筑業施工地點的一次性決定了施工企業物流管理方案及實施的一次性。這一點工業品和消費品物流的連續性表現出很大的不同。
2.技術的復雜性
相較于商業物流和工業物流,工程物流屬于非標準化作業,工程項目所需材料設備種類龐雜,很多輔助材料用量較少,但卻必不可少,因此工程物流的整體協調顯得十分重要,增大了實施的復雜性。
3.外包的瓶頸
按照經典的外包理論,獨立的第三方、第四方物流能夠有效促進主產業和物流的發展,降低物流成本;但是這種情況在工程物流領域表現的尚不是十分突出,在業主供料的模式下,所謂的物流外包更多的是分散的運輸服務、裝卸服務;在施工方供料的模式下,物流外包也存在同樣的缺乏系統性的問題,都是零零散散的運輸、裝卸。能夠提供一攬子工程物流服務的企業較少。
4.實施地點的特殊性
這里講的特殊性,是相較于商業物流和工業物流的而言,施工項目尤其是公路和鐵路項目交通不便,這對工程物流的運輸和裝卸工作提出了挑戰,此時的工程物流運輸已經擴大為多式聯運,所以運輸對供應的保障,庫存和運輸的平衡就顯得尤為重要。
5.與工程承包模式密切相關
工程承包模式大體上可以分為[3]:傳統設計~招標~施工模式,DB模式,總承包模式,全過程承包模式,從這些承包模式的發展來看,施工企業已經從簡單的勞務、材料承包,發展到全方位的融資、設計、采購、施工、調試承包。不同的承包模式對工程物流的發展有深刻的影響,在傳統的勞務、材料承包階段,施工企業的著眼點在質量、工期、成本、安全的約束。工程物流只是一個能保障施工需求的附屬品。而隨著承包鏈條的增長,工程物流已經可以在早期的融資、設計等環節參與到項目的全過程承包,專業的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企業有更多的合作空間,施工企業內部的工程物流專業化也將進一步發展。
三、土建施工企業物流管理現狀
從普通物流業發展的歷程來看,結合外包的理論,基本都經歷了一個企業內部分散化――企業內部集約化――外包的過程。然而,施工企業的工程物流卻遲遲難以實現內部集約化以及市場外包。
總結施工企業物流現狀,主要有以下幾個突出問題:
1.工程物流的傳統化問題比較突出
項目上的物資管理工作,傳統上就是按照物資采購、運輸、倉儲、使用的過程來進行,因為項目的分散性,所以根據物資的重要程度,分為主要材料,輔助材料,零星材料,一般說來,主要材料都是局集采,項目的采購主要針對的是輔助材料和零星材料。因此物資管理工作更多的是從保障施工供應的角度來開展工作。
2.工程物流外包控制的難度大
工期對于施工企業而言是具有杠桿效應的變量,工程質量對施工企業也具有傳遞效應,因此物資的供應期和材料質量對施工企業有重要作用,如果把工程物流業務外包,那么供貨期和材料質量的控制就增加了難度。
3.工程物流實施的的碎片化
工程項目在整個施工階段,工程物流服務于以項目工程部為核心施工,工程物流的起點是物資需求計劃,終點是物資的發放以及最終成本核算。這些工作看似環環相扣,但在執行過程中,又存在各自為政的問題。物資的采購、運輸、倉儲都是獨立來做的,較少有企業能夠提供一體化的服務。
4.工程物流風險大
相較于生產制造企業的物流,工程項目因為受到業主變更,天氣,勞動力組織等影響。風險往往更大,因此工程物流的風險更大。
四、發展土建工程物流的對策
基于工程物流的實施現狀,提出如下對策:
1.以精細化管理為突破口,進一步實現企業內部物流的集約化,只有這樣,才能不斷降低企業自營物流的成本;
2.將現有的集中采購業務進行延伸?,F有的物資采購工作,都是按照采購的金額,500萬以上由集團公司集中采購,500萬―50萬之間的局集采,50萬以下是分(子)公司集采,這些物資的采購集中相較于以前的各項目分別采購已經是一種進步,但是有必要進一步挖掘集中采購的優勢。采用集中運輸,及時運輸來降低成本。
一、物流的經濟環境
200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多數預期目標完成情況較好,經濟結構調整步伐加快,經濟體制改革穩步推進,特別是金融領域改革進展順利,宏觀調控中經濟手段得到進一步加強和改善。但隨之而來的2008年卻并非一帆風順,全球性通貨膨脹及全球性高油價形成的沖擊波都在影響中國,加之2008年我國遭遇冰災、地震、洪水等天災,以及有新勞動法等意在促進產業升級的新法規,機械網上述因素都不可避免地沖擊著中國工程機械物流。冰災、地震、洪水沖擊了中國工程機械制造企業本來脆弱的供應鏈;新勞動法讓中國工程機械制造企業失去廉價勞動力成本優勢;高油價直接增加工程機械運輸物流等成本。
雖然困難重重,但機會同樣存在,大災之后必有大建設,尤其西南地區大地震之后災區對機械網等工程機械需求陡增,物流需求也隨之旺盛,汶川地震期間我們都看到中國動用超大直升飛機空運載挖掘機等機械。據慧聰工程機械網了解,目前災后重建工作還需要大量工程機械的參與。新勞動法和高油價可能淘汰一批產能落后和競爭力不強的企業,利于行業的整合發展,也勢必利于工程機械制造行業的產業集中度提高,最終利于供應鏈的完善。
二、中國工程機械物流的政策環境
可以說,目前專門應用于工程機械物流的政策幾近空白,這主要是定義的問題。因為工程機械種類多樣,不同的種類市場有不同的政策。比如交通運輸部門對一些大價物流的公路運輸等詳細的要求,另外一些專業的行業組織對行業內專業工程機械物流推出了相應的標準。如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物流分會在2007年,針對電力工程機械的運輸物流服務,推出了《電力大件運輸規范》。但我國還缺系統化、專業化的工程機械物流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