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1-30 01:19:3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圖書館職稱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 圖書館職稱評審 問題 改進措施
1.引言
我國圖書館職稱評審從1981年國務院頒發《圖書、檔案、資料專業干部業務職稱暫行規定》開始,已走過三十年。隨著評審工作的進行,圖書館人也在致力于這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對目前我國圖書館界學者開展圖書館職稱評審工作研究的情況進行階段性的梳理與歸納,以期對我國圖書館職稱評定和研究等方面提供參考。
2.圖書館職稱評審研究的主要內容
國內學者對圖書館職稱評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職稱評審存在的問題和改進措施兩個方面,另外,在研究中就職稱評審的作用也有論及。下面分別加以闡述,并列舉一些有代表性的觀點。
2.1職稱評審作用的研究
職稱評審對圖書館事業所起的作用,學者們主要從正面給予了充分肯定。苗麗安、王君認為,圖書館職稱評審改善了隊伍結構;提高了隊伍素質;調動了奮發向上的積極性;增強了相互了解與交流[1]。王霞認為,評審提高了圖書館工作人員的社會地位,穩定了圖書館的專業隊伍,提升了圖書館的專業形象,對推動我國圖書館事業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2]。鮑碧娥等認為,評審既穩定了圖書館的專業隊伍,又提高了圖書館干部隊伍的素質,還極大地調動了圖書館全體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提高了工作效率[3]。
職稱評審對圖書館的負面影響,研究者認為是由評審條件和評聘結合等因素帶來的。在條件中過于注重論文,就會引導多數工作人員都把主要精力和時間放在編寫“職稱論文”上,而疏于正常的服務工作,這樣必將使圖書館的服務水平下降,從而降低圖書館的社會地位[4]。實行評聘結合的辦法,將會導致一些人評職后工作得過且過,失去進取心,學識水平和工作能力難以再有提高[5]。當然,相對于職稱評審的積極作用而言,其負面影響只是次要方面,是可以通過不斷完善予以消除的。
2.2職稱評審存在問題的研究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和事業單位人事聘任制度改革的逐步推進,職稱評審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和弊端不斷凸顯出來。這些問題和弊端或多或少都會影響職稱評定的公平性和公正性,也會使評定工作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對此,研究者就以下比較突出的問題闡述了各自的觀點。
2.2.1指標分配問題。評定職稱要有指標,這是業界心知肚明的事。如果欲評職者所在單位沒有指標,那些工作人員就是科研水平再高、業務能力再強、工作干得再好,恐怕也只能耐心等待。針對評職過程中的指標分配(也稱額度指數),莊玉香認為這種做法致使一些業務骨干和優秀中青年同志望職稱興嘆,挫傷了他們的積極性,束縛了生產力的發展[6]。黎中志認為過多的強調指標,不僅違背職稱評審的初衷,而且容易在職稱評審中形成一種“關系風”[7]。
2.2.2注重科研問題評過職的人都知道,職稱申報材料中科研成果的統計要是一個重要的比拼條件,成果多就意味著勝算的把握大。針對評職過程中過于注重科研成果數量的問題,黃珍娟、王含暉指出:圖書館員的學識水平應該體現在具體的業務工作實踐中,將自身的學術研究和具體的業務工作緊密結合,應該在具體的業務工作實踐中體現出自身的專業優勢和人生價值,而不應該埋頭于研究工作中[8]。崔林認為,這樣做有悖于《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下稱《規程》)。雖然說高校圖書館是學術性機構,但它更重要的是為教學和科研服務的服務性機構,服務是第一位的[9]。要求館員從事一定的學術研究是必要的,對于這一點,《規程》第一條這樣規定:“高等學校圖書館是為教學和科學研究服務的學術性機構。”請注意這句話的語法結構,“學術性機構”前邊有定語“教學和科學研究服務”,很顯然服務是前提是基礎。黎中志也指出:圖書館雖然是一個學術機構,但它更是為教學和科研服務的服務性機構,在某種意義上說其服務性是第一位的,對于多數工作崗位,大多數的同志,踏實工作更為重要[10]。鮑碧娥等研究者認為,科研成果幾乎成了能否晉升相應職稱的決定因素,導致重科研、輕工作及“學術腐敗”現象的蔓延[11]。職稱評定偏重對論著數量的要求,致使一部分圖書館員上班只顧埋頭寫文章,對工作敷衍了事,往往是只注重論文數量,并不考慮解決實際工作中的問題,其論著既缺乏深度,又與圖書館發展相脫節,沒有什么實際意義[12]。
2.2.3評聘終身問題。圖書館職稱評聘終身應該是一個普遍的現象,這是大鍋飯的顯著特征。對此,不少學者在研究中都給予了抨擊。王霞指出,這是當今職稱評審體系中最不公平、最不科學的一個方面[13]。崔林認為職稱評定的目的是對一個人社會價值和工作業績肯定的同時,激勵其不斷提高學識水平和工作能力,積極干好本職工作。而職稱評審終身制,將促使一些評到理想職稱后的人,工作得過且過,失去進取心,失去積極干好本職工作的動力[14]。
另外,苗麗安、王君就評職過程中出現的人情關系[15],王霞就申報標準的地域差異[16],孫玉枝就參評人員缺少專業學歷[17]等問題也都分別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2.3職稱評審改進措施的研究
如何客觀、公正、科學地進行職稱評審,充分體現職稱評審的積極作用,是大家普遍關心的問題。研究者認為,現行職稱評審的條件、辦法等應該不斷改進,從而達到圖書館人能盡心盡力、積極主動干好本職工作之目的。對于職稱評審辦法的改進,學者們主要有以下觀點。
2.3.1推行職稱評審社會化。長期一來,我國圖書館專業技術職稱評定和專業技術職務評定制度采取的是單位評審為主的辦法,并同工資、福利待遇密切掛鉤。這種職稱評審方式已經遠遠不能適應新形勢下專業化人才建設的需要,職稱評審社會化的呼聲越來越強烈。職稱評審社會化,就是在職稱評審中采取個人自主申報、社會統一評價、單位擇優聘任、政府宏觀調控的職稱評審方式。在列入統計的文獻中,學者王霞、莊玉香就是積極主張推進圖書館職稱評審社會化的代表。對職稱評審社會化的優越性,莊玉香談到:職稱評審社會化可以消除單位評審辦法中存在的利益、人情因素,社會化評定的職稱可以被社會承認,可以將職稱作為用人單位的一個重要參照[18]。資格評定社會化的主要表現形式就是實行專業技術資格認證制。實行這一制度后,圖書館可根據工作需要,從取得職業資格證書的人員中,聘用初級、中級或高級職稱人員。沒有取得職業資格證書的人員,不能取得專業職務[19]。王霞在研究中發現,目前我國圖書資料專業已有一些地方開始實行職業資格制度。如河南省自2005年起,就開始推行圖書資料專業初、中級專業技術資格的考試制度[20]。鮑碧娥等主張把專業考核的結果作為職稱評審的重要條件之一,專業考核采取考試的辦法。他們對考試提出了設想:考試的內容可以選擇幾門圖書館專業課程,也可以將圖書館專業課程綜合形成一份考試科目;考試應有國家在同一時間統一組織實施,并要規定統一的要求;考試結束后,發給合格者專業合格證明書[21]。
2.3.2廢除職稱評聘終身制。王霞針對現行職稱終身制提出兩點主張:一是實行評聘分開的“雙軌制”,即職務與資格并存,避免職稱與個人利益掛鉤,取得相應等級任職資格后,還要面對崗位進行再一次競爭,使受聘的圖書館專業技術人員面臨著取得資格而無職務的不斷挑戰;二是建立職稱年度審核制度,即國家在制定職稱改革條例時,同時制定出獲取相應職稱后應履行的基本職責,發證機關可根據這些要求與該同志的表現(個人述職和單位意見)相比較,給予審核或注冊[22]。彭桃英談道,各圖書館要實施評聘分開,職稱與待遇適當脫鉤,職稱不等于職務,職務等于崗位。對履行崗位職責情況要建立嚴格的考核體系,凡不具有承擔相應崗位工作能力者,則解聘或低聘[23]。怎樣廢除職稱終身制,李金慶談了兩點想法:一是可以從直觀的定量考核抓起,例如,有的人評后多年再無新成果問世,對此情況即可根據新規定予以降級;二是實行評聘分開,可高職低聘,也可低職高聘[24]。
2.3.3采取定量結構打分法。為了能比較科學地實施職稱評審,苗麗安、王君提出定量結構打分法,即從參評者的基礎素質(學歷、外語、工齡)、工作實績(按年終考核格次分別計分)、研究能力(科研成果及論文情況按各自的層次累計得分)等方面全面衡量[25]。張玉禮、魏昱也持同樣觀點,他們認為高校圖書館職稱評定應制定量化管理指標,由基本條件、工作表現、科研分、先進分、任職年限和學歷分等五個方面組成。并指出,高校圖書館的工作是以實際業務工作為主,因此工作表現應占總分值的50%以上[26]。針對學術研究中的“職稱論文”,張永軍認為有必要對論文進行打分評定,即對論文從選題、參考文獻、創新點、學術水平、應用價值等12項根據評定標準進行打分評定[27]。
2.3.4注重履行崗位職責。毋庸置疑,推行圖書館職稱評定的初衷是要促使廣大從業者能不斷學習,不斷提高理論水平,不斷提升工作能力,從而更好地履行各自的崗位職責。做好工作才是真正的目的。那么,在職稱評審中就應該將申報者履行崗位職責的情況作為一個重要的方面予以考評,但實際并非如此。針對現行評審制度,郭國慶等提出,要把履行崗位職責作為職稱評審的主要依據,突出專業水平和工作實績標準。衡量專業水平和工作實績應堅持“三個為主”:一是任現職期間做出的成績為主,二是以完成本職工作任務為主,三是以學術成果為主[28]。吳國華同樣認為要把實際工作業績作為評定職稱的主要內容,把為教學科研服務的多少和質量作為職稱評定的標準[29]。
2.3.5設置評委監督機構。不言而喻,評委是職稱評審工作的關鍵因素,評審的結果是否公正合理,直接取決于評委們的水平、態度和覺悟。為了促使評委做好評審工作,李金慶建議要對評委的組成及運行建立嚴格的監督機制。他指出,評委組成后應公開接受群眾評議、監督,如有不符合評委資格的,應予撤換。同時還建議,為了杜絕職稱申報者走后門,二審和三審可以實行異地評審制度。在這方面福建省就先走了一步[30]。
3.當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通過對十多年來我國圖書館職稱評審研究文獻的梳理,我認為這方面的研究還有待深入,尤其是在對現行評審制度改進上,研究中尚存在一些明顯不足。
3.1研究內容比較淺顯
多數研究者在文獻中,只是先就職稱評審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羅列,然后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一些改進措施。我認為,在提出存在的問題后,沒有對之所以存在這些問題的深層次原因進行逐一剖析,這樣就導致后邊難以對癥下藥。研究者提出的改進措施(或稱之為對策),也缺乏對其必要性、可行性的闡述,讓人感覺到可操作性不強。就拿提出的要用考試的方式來認定專業技術職稱來說,就有其復雜性。誰來考,怎樣考,考什么,這種方式的合理性、公平性又將如何保證等問題都是需要深入探討的?,F行的職稱申報前的英語、計算機考試,實際運行情況是業界人人皆知的,但部分不懂英語、不會計算機基本操作的人,也能照樣評上高級職稱,這是不爭的事實。
3.2研究范圍比較狹窄
圖書館職稱評審研究的范圍比較狹窄,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有不少文獻標題基本相似;二是文獻的結構、內容沒有多少突破;三是文獻涉及的內容缺少相關調研;四是參與的研究者人數不多、地域不廣。
3.3研究缺乏持續性
發文的作者當中,均為首次涉及圖書館職稱評審的研究,說明沒有學者將圖書館職稱評審作為本人的主要研究內容,更沒有作為本人的研究方向,因此這方面的研究也就難有深度。圖書館職稱評審這一研究領域,目前還沒有出現在全國有影響的重量級學者,那么其研究的結論就缺乏權威性,這種理論對實踐的指導意義自然就顯得份量不夠。
參考文獻:
[1][15][25]苗麗安,王君.圖書館系列職稱評審工作中出現的問題與對策[J].大學圖書情報學刊,1998,(3):57-58.
[2][13][16][19][20][22]王霞.關于深化圖書館專業技術職稱體系改革的思考[J].河南圖書館學刊,2006,(6):127-129.
[3][11][21]鮑碧娥,賈翠玲,李小紅.高校圖書館職稱評審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延安教育學院學報,2005,(2):79-80.
[4][5][9][14]崔林.專業技術職稱對高校圖書館的影響[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06,(12):103-105.
[6][18]莊玉香.圖書館專業技術職稱評審改革芻議[J].圖書館學刊,2004,(3):30-31.
[7][10]黎中志.對圖書館學專業職稱改革的思考[J].圖書館建設,2003,(6):106.
[8]黃珍娟,王含暉.圖書館職稱評審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與改進措施[J].國家圖書館學刊,2009,(1):76-77.
[12]柴新軍.新世紀圖書館情報工作[M].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119.
[17]孫玉枝.圖書資料系列職稱評審中若干問題思考[J].河南圖書館學刊,1998,(3):63-64.
[19]胡京波.我國圖書館實施職業資格認證將遇到的主要問題[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06,(5):12.
[23]彭桃英.走出圖書館技術職稱評審的誤區[J].大學圖書情報學刊,2004,(3):17-18.
[24]李金慶.圖書資料系列高級職稱評審隨想[J].大學圖書館學報,1998,(5):45.
[26]張玉禮,魏昱.論高校圖書館職稱評定的量化管理[J].情報科學,2001,(10):1035.
[27]張永軍.圖書情報學專業職稱論文評審創新體系研究[J].現代情報,2005,(4):144-146.
一、網絡中的地理資源信息
互聯網上提供的可以作為中學地理教學參考的網站有兩大類型,一類是資源型的,另一類是教學型的。所謂資源型網站是和地理教學內容中各類知識點相關的信息網站。教學型網站與教學方法和教學過程有直接關系,它提供有關教科書、教學參考、習題練習、教案設計等地理教學內容。地理知識可謂包羅萬象,前者所涉及的范圍比較龐雜博大,所有可以為地理學習知識點提供參考和借鑒的都屬于此種類型,職稱論文它們并不為地理教學所專用。網站共同要素包括地理時事新聞報道、教案、資源庫、試題課件、本地科研課題及成果展示。
網絡信息資源有很多優勢。信息的儲量大,儲存方便,通過信箱儲藏和網絡硬盤的儲藏,可以更新和節省資源空間。這些可以克服紙質的信息資源常常容易被丟失和丟棄的現象。網絡里信息的更新非??旖?,比如在高考之后的高考試題會迅速地在網絡中出現和傳播,顯示了信息的更新和傳播速度快,使我們能夠快捷和方便地獲取所需要的信息資源。
網絡中常常有人們在現實中很難獲得的資源。像人教出版社網站在網絡里面為教師提供了大量的配合教材的教學資源,為廣大教師的教學提供了方便,在現實中教師很難獲得的教學資源在這里就非常容易獲得,里面有試題、有教學建議、有教學方法和教學課件等教學資源,還為地理教師提供了交流和發表建議和意見的平臺,出版社希望通過這個平臺的支持來提高所出版教材的質量,從而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
目前的新課程改革對于考試和高考有導向作用的信息是大家比較關注的熱點,教師要經常從網絡中予以重視和關注。最新的考試綱要、考試動向和學習指導等信息對于學生的學習具有導向和指導作用,需要教師從網絡中經常查詢這方面的信息,從而對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及其努力方向具有指導作用。
二、教師面臨的問題和困難
1、教師對于信息社會的不適應
目前還有很多教師對于網絡存在陌生現象,有的教師家庭里面沒有通網絡,而單位的網絡資源又不能夠滿足需求。網絡是需要經常摸索和習慣的,沒有經常的接觸,就不可能熟悉。有的教師不會上網,不會運用網絡查找教育教學的相關信息,不會申請和利用電子信箱,不會在線聊天。還有極少數教師對于網絡有排斥心理,認識不到信息對于人的發展和教師教學的重要作用。缺乏網絡支持的教師還是依靠傳統的信息獲取方式來獲取信息,依靠數量有限的紙質教學輔導材料,不會獲取和使用電子版本的教學資源,教師的視野狹窄,影響新課程標準教學工作的進行。
2、教師在時間上的困難
教師一般工作時間緊、任務重、工作壓力大,沒有很多時間進行網絡中地理資源的查找,只能利用夜間或者其他休息時間來尋找地理教學方面的網絡資源。這樣就使地理教師的網絡教學和其他信息資源的需求與查找時間相矛盾,而同類教師查找的網絡地理資源有時候還常常雷同,導致重復勞動,浪費了大量的時間。
3、網絡信息和資源的有限性
不是所有的信息和資源都能在網絡里面直接找到。例如,中國地圖出版社的高中地理必修教材就無法在網絡里面搜索和下載到,這就需要教師在獲得教學資源的時候通過其他方式獲取,比如通過出版社、書店購買紙質的教育教學資源。
4、教育管理部門及學校條件資源限制
學校這方面條件可能滿足不了教師對于網絡地理信息資源的需求,特別是缺乏網絡地理資源信息的整合,導致教師常常獨立尋找資源和處理資源;教育管理部門缺乏教育教學資源信息。
三、需要采取的措施
1、提高教師適應信息社會的能力
學??梢圆扇∧壳氨容^流行的辦法,像專家引領、同伴互助、個人自學的方式提高教師信息化水平,請專家開講座,請同行的教師互相幫助,配合個人的努力自學,盡快適應信息社會對教師素質的需求。
學校和教育管理部門可以通過培訓使教師獲取地理教學信息的能力,教師也需要經常關注地理科目和相關科目的信息變化,大量儲存地理教學信息資源,篩選和處理所需要的信息資源,為教學工作服務。教師要建立自己的資源庫。網絡具有儲藏資源的作用,把試題、教學設計或其他教學資源儲藏起來,通過網絡的儲藏,建立自己的資源庫,集中在自己的博客或者電子信箱里面,在需要的時候調出來使用。根據資料的性質進行歸類,按照類別來儲藏,在以后需要的時候也按照類別查找和下載使用。
2、多進行網絡交流,學會使用網絡的各種功能
網絡環境下,地理教師可以建立地理博客,可以通過網絡平臺把自己的教學反思、感想和教學材料進行交流和溝通,可以交往地理界的朋友,坐在計算機前面就知道外地的地理教師是怎樣工作的。網可以通過地理群直接在線發表自己的看法,也可以直接詢問地理問題,尋求在線網友的回答,甚至可以通過視頻進行交流,達到以地理會網友的目的。課改就是要教師有自己的教學思想,與國家發展和地理相關的熱點信息也是地理教師要經常了解的信息,也是地理界學者比較關注或者對考試有一定導向的內容,教學必然要面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戰場。這是新課標的期望,也是地理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的需要。教師的信息獲取能力和信息處理能力會在交流過程中逐步提高。
地理教師要能夠熟練地使用電子郵件、郵件列表、新聞組等Internet工具與其他教師就作業、任務和信息問題進行交流討論;能夠掌握和熟練使用Internet瀏覽器、電子郵件、在線圖書館目錄、雜志和報紙索引、全文電子資源的功用;利用Web瀏覽器和搜索引擎、在線圖書館目錄等,從多種信息源檢索和獲取信息;學會利用FTP進行資源下載和上傳數據、文檔,利用電子表格的數據庫統計數據;能夠根據教學目標有效地搜集和選擇各種地理信息;能熟練地利用文字處理、圖像處理、電子表格、Web網頁制作工具等來創建文檔、圖像、圖表、Web網頁,以進行信息集成;能熟練使用閱讀、訪問、討論、參觀、實驗、檢索等信息獲取和采訪、觀察、實驗、問卷調查、圖書館和光盤的利用等信息搜集的方法,培養信息運用和獲取信息的能力。
3、同科教師的資源加強共享和交流
對于相同科目的教師,因為教學的相似性而需求資源相似,所以查找的資源也類似,這樣,為了避免工作的重復,教師之間需要加強合作,形成互助合作的氛圍,共同促進本學科教學工作的提高。這樣可以通過分工的方式查找和篩選整合資料,實現資源共享,節省時間,形成合力。
4、教育管理部門和學校要盡力為教師提供支持
學校盡力為教師提供多媒體和網絡的支持,提供相關的硬件、軟件和網絡服務系統,促使教師盡快熟悉網絡和熟練處理網絡教學信息的能力,以適應新課改對于教師的信息化水平。教育管理機關需要建立能夠進行資源共享的網絡平臺,適應教學信息化社會的發展。
咨詢業是一種新型的知識產業。它一般是指在收集處理信息的基礎上,利用專門的知識、技術、經驗和信息等,通過科學的方法進行調查,分析研究,向用戶提供解決問題的方案、策略、建議、規劃或措施等的服務行業。
自19世紀中期誕生以來,咨詢業已經走過了100多年的歷程,盡管在其發展中有起有伏,各個國家也存在差異,但實踐已證明了其生命力的旺盛,特別是在知識經濟、信息化、全球化的今天,面對瞬息萬變、紛繁復雜的社會,人們對于咨詢業的依賴性比以前更強。咨詢業的大發展勢在必行。日本的咨詢業較有些國家雖然起步稍晚,但發展迅速,成績驕人,目前僅次于美國而躍居世界第二,亞洲第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研究探討日本咨詢業的發展,無疑可得到諸多的借鑒和啟示。
1日本咨詢業的發展狀況
可以肯定地說,咨詢業的產生與發展,興盛與衰落,與一個國家或整個社會的經濟環境是息息相關的。二戰前的日本是一個封建專制的國家,奉行的是一條軍國主義路線,總是企圖通過擴張侵略的途徑來達到強國的目的。二戰中,日本到處碰壁,最終以失敗告終,付出的是經濟凋敝、國運衰弱的代價。慘痛的教訓之后,日本意識到,只有痛下決心,發展經濟,才是救國復興之正道。隨后,日本的經濟發展進入了快車道。而智力型的咨詢業也獲得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人們視咨詢業為決策的參考,解決問題的助手而倍加重視和青睞,加之政府的大力扶持,日本的咨詢機構由戰前的十幾個劇增到幾百個,20世紀70年代以后,其發展更為健康快速。目前,日本的咨詢公司、機構、團體等有6000家左右,從事經營咨詢師的人數有1萬人左右。涌現出了在世界上享有盛譽的咨詢機構,如野村綜合研究所、日本三菱綜合研究所和日本亞洲經濟研究所等。
2日本咨詢業的類型
日本的咨詢機構不拘一格,靈活多樣,從不同的角度可分為不同的種類。
1)按性質和隸屬關系,大致可分為3種:
①外資系統和銀行系統的大型咨詢機構。這類咨詢機構以大型的財團、金融機構或大型的企業集團為后盾,跨國組建,實力雄厚,規模龐大,多數為咨詢業的巨頭。主要為本國政府和大型企業集團(財團)、國外政府和企業等提供多方面的咨詢,也參與國防和尖端技術的研究工作。其研究多數是受所屬系統的委托,經費也是由它們提供,不過這類機構也有一些到后來實現經濟獨立,進行自主研究或接受合同研究。如野村綜合研究所從1965年建所到1975年期間主要接受野村證券公司的委托研究,靠金融集團提供經費維護,20世紀70年代后期經濟上開始獨立,現在的注冊資本達20多億日元。
②政府指定的事業法人機構。這類咨詢機構實際上是一種綜合性開發與管理的準政府機構,依法承擔中央政府或地方政府委托的事業,主要為中小企業提供了全方位的事業支援,必須是非贏利性的,主要著眼于基礎信息資源建設和信息事業的協調。這類機構的業務領域、活動范圍和服務網絡覆蓋全日本各個地區、各個行業,為推動和促進國家的經濟建設發揮著重要作用。屬于此類的如日本中小企業事業團、中小企業診斷協會、日本貿易振興會、全國中小企業團體中央會、全國中小企業情報化促進中心等。
③民間咨詢機構。包括個人獨立開業的咨詢公司和各類團體機構或企業創辦的或從中分離出來的咨詢公司等。主要對行業內或相關專業領域,提供多層次、全方位的咨詢服務,這類咨詢機構數量最多,最為靈活,完全是按照市場的法則進行運作,最具代表性的是由取得中小企業診斷士資格以及技術士資格,且具有豐富經驗的經營咨詢師創辦的咨詢公司,如日本亞洲經濟研究所等。
2)按形式和實力,主要可分為:
①自主型的咨詢機構。這類機構集中了眾多的人才,專業齊全,層次較高,一般可獨立地進行專題研究而無需外界的參與。如日本野村綜合研究所即人多勢眾,自成一體,久負盛名。
②主從型咨詢機構。指擁有一定的研究實力,在研究中起主導作用,但群體的知識結構、智力結構還不夠完善,需要經常借助外力的參與合作的咨詢機構。如東京政策研究所,只有22名成員,每年都要從社會上聘請專家學者500~600人次協助研究。
③協調型咨詢機構。這類機構本身沒有專職的研究人員,主要依靠社會的研究力量開展咨詢服務,本身只起組織和協調作用。如日本神戶都市問題研究所,只有4名職員維持日常事務性工作,該所確定或接受的研究課題,均由地方專家、學者和市政職員等臨時組成課題組,共同完成。
3日本咨詢業的業務內容
311決策咨詢
決策咨詢是一種參考性咨詢。國家制定方針政策,政府部門對一些重大問題的決策,地方政府或部門擬定有關的發展和實施計劃等等,都需要咨詢機構在進行廣泛的調研之后提供決策的依據或可供選擇的方案。這類咨詢往往是一種跨學科、跨專業、多領域的綜合性咨詢,需要方方面面的專家協同合作方能奏效,是日本咨詢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使決策部門減少決策中的盲目性,提高科學性,也能使政府意識到咨詢事業的重要,從而予以重視和支持,促進咨詢業的發展。當然企業的投資決策也需要通過咨詢公司的工作,對市場的今天和明天有個正確的把握和科學的預測,才能減少失誤,在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312管理咨詢
管理咨詢是一種實施性咨詢。日本咨詢界把管理咨詢叫做企業診斷,這是日本咨詢業務比例最大的一部分。日本對企業診斷十分重視,早在1948年就建立了企業診斷制度,并建立診斷士制以保證診斷士的素質和診斷水準。日本的各類咨詢機構都承接企業所需的各專業領域內的咨詢課題,其任務是針對企業提出的問題,深入調查,運用科學的方法,對企業經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定量和定性分析,找出原因,提出改進方案,并幫助指導實施,以提高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和經濟效益。企業診斷對改善日本企業的經營管理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也為咨詢業提供了廣闊的市場。
技術咨詢
技術咨詢也包括工程咨詢,是一種指導性的咨詢。技術咨詢是指咨詢機構為用戶提供解決復雜技術問題的系統方案。主要為科研開發、技術引進、設備更新等提供可行性研究或咨詢,為技術攻關和新技術、新產品、新材料、新工藝、新設備等的研制開發和利用提供咨詢,為有關地區和廠礦企業提供技術經濟情報或進行技術經濟預測以及信息環境下的信息技術等方面的咨詢服務。工程咨詢是指對各種建設項目提供的技術咨詢,包括工程項目建設書,可行性研究、評估咨詢,工程設計方案咨詢,設備選型采購、施工管理等業務和技術性的監督指導咨詢等。
314專業咨詢
專業咨詢是一種單一的具體的咨詢。它是針對某一專業領域中的具體問題所進行的咨詢活動。這類咨詢涉及的面窄,專業性強,主要是就用戶提出的特定問題進行解答,如情報咨詢、稅務咨詢、保險咨詢、法律咨詢、心理咨詢,旅游咨詢等。這類咨詢目前尚不以單獨的咨詢企業或公司形式出現,而是依附于相關的專門服務性企業,如旅行社、律師事務所、保險公司和公益事業的圖書情報部門等。這類咨詢最貼近于生活,貼近于普通大眾,隨著人們咨詢意識的提高,需求量會越來越大,所以有獨立出來的趨勢。
4日本咨詢業的特點及啟示
411日本咨詢業的特點
41111管理規范化
日本政府對咨詢業高度重視,一方面在立法上給予有力支持,使得日本的咨詢管理制度比較完善、細致、規范,使咨詢業的運作發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20世紀50年代初期,日本政府就頒布了《中小企業診斷實施基本綱要》、《企業合理化促進法》和《中小企業指導法》等,60年代中期,又頒布了《建設咨詢業務登記條例》和《建設咨詢人員注冊登記章程》等,不僅對咨詢業的社會地位和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予以明確的肯定,而且對咨詢業的行為提出了嚴格規范的要求。另一方面在組織上提供了堅實的保障。由政府直接委托和指導的事業法人,也即咨詢行業協會,諸如“中小企業診斷協會”、“中小企業事業團”等,是聯系政府與咨詢機構的橋梁和紐帶,它們既為咨詢機構提供政府信息,也將政府的法規、政策轉化為具體的行業制度,以此來約束會員行為,實現行業自律。另外,相應的國家資格考試制度和資格認定制度以及重新登記制度等,保證了咨詢人員的素質以及咨詢水平的不斷提高。
41112運作市場化
日本咨詢業的發展,是建立在強化社會的咨詢意識,培育咨詢市場的基礎上的。政府不僅是咨詢業的支持者,也是咨詢市場的培育者和主要用戶。1948年建立的診斷士制度,主要就是規定在中小企業的發展中必須要有管理咨詢專家的參與,為咨詢業的發展創造了一個重要契機與市場。此后,日本的咨詢機構如雨后春筍般涌現。日本的各類咨詢機構都承接企業所需的各專業領域內的咨詢,企業的咨詢意識也空前增強。在日本幾乎所有的企業都與咨詢機構打過交道。作為用戶的政府,其行為也完全是按照市場經濟規律,規范化、科學化高效運作。政府的咨詢項目,面向市場,公開招標,與咨詢機構在合同關系的基礎上進行合作。政府主導的信息系統,主要著眼于基礎信息資源和信息設施建設,并不干預和限制信息的自由流通和信息市場的健康發展,更不造成國家對信息市場的壟斷。咨詢業的發展離不開信息,信息的市場化必然促進咨詢業市場化的進程。
41113手段現代化
現代信息技術、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通信技術等快速發展,給日本的咨詢業注入了新的活力。為提高信息傳遞和反饋效率,提高信息的儲量和加工能力,日本咨詢業廣泛建立全國性和國際性的數據庫和數據電信網絡,利用電訊、視頻、傳真建立和完善行業內和跨行業的全國乃至全球的通信網絡,信息處理基本實現電子化。
41114機構多樣化
日本的咨詢機構沒有一個統一的模式和要求,呈現出的是一個多層次多角度的格局。從規模上看大小不一,大的公司500多人,小的公司二三個人。從性質上看,事業型和企業型并存。從業務內容的側重上看,有政策建設型、研發型、管理型和經營型。
41115人員合理化
咨詢機構中人力資源的合理配備是保證咨詢質量的關鍵所在。主要指專業、年齡和層次3個方面的結構要合理。日本的咨詢機構在這方面做得較為出色。在專業結構上營造出一種多種人才組合,協同作戰的氛圍,尤其在一些大的綜合性的咨詢機構更是如此。在年齡結構上以年輕化為主要特色。據日本綜合研究所開發機構對183家咨詢機構的調查,平均年齡在30~34歲的有64家,占34197%;35~39歲的有54家,占2915%。在層次結構上以高智能占絕對優勢,據有關方面對204家咨詢機構的3661名研究人員的學歷調查顯示:學士、碩士、博士及相當于博士的比例為6916∶2214∶8。
412日本咨詢業發展的幾點啟示
41211政府支持是前提
在發達國家中,日本政府對咨詢業支持的力度最大,效果也最明顯。這是日本咨詢業發展后來居上的主要原因。其支持不光是前面提到的在立法、組織、基礎設施等方面,而且還在政策上給予傾斜,經濟上給予資助。對咨詢業務實行優惠稅制,每年的咨詢研究費約占全日本科研經費的1%,并建立海外咨詢專項獎勵金,發給占預備性調研50%左右的補助金。
41212培育市場是基礎
大的市場經濟的繁榮才會帶來小的咨詢市場的發展。日本在發展經濟的同時迅速意識到咨詢市場的重要,不失時機地率先將企業推向咨詢市場,然后又以身作則,積極參與,成為咨詢市場的重要客戶,政府的示范效應對市場的進一步擴大起到了更為積極的影響。至此,日本的咨詢市場基本形成。
41213重視人才是關鍵
日本在發展咨詢業中,緊緊把握住了人才關。資格考試從總體上把住了人才的素質關。咨詢機構對人員的知識、年齡、層次結構的合理調配也就把住了這個機構的生存命脈,保證了咨詢水平的不斷提高和咨詢業的發展后勁。
41214面向世界是必然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格局的形成,咨詢業的國際化成為必然趨勢。與歐美咨詢業相比,日本的涉外咨詢較弱,對此日本已充分正視并積極采取措施,奮起直追。設立專項獎勵和補助,建立海外機構,擴展海外業務,吸納海外人員等一系列舉措,將很快地改變目前的弱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