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10 16:50:2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風險定量分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 概述
項目風險管理是指項目管理團隊通過風險識別、風險量化和風險控制,采用多種方法、技術和工具,對項目所涉及的各種風險實施有效的控制和管理,主動采取行動,盡量使風險事件的有利后果最大,而使風險事件所帶來的不利后果降到最低,以最少的成本保證項目安全、可靠地實施,從而實現項目的總體目標。
在項目風險管理中,項目分析是最為關鍵的環節。只有盡量科學地進行風險分析,才能為風險管理提供正確的依據。英美等國許多部門制訂工程項目風險管理手冊,從而保證了工程項目風險管理的科學化、規范化和制度化。美國項目管理協會編寫的《項目管理知識體系指南》一書,列專章對項目風險管理作了全面、系統的論述,包括風險管理計劃編制,風險識別,定性風險分析,定量風險分析,風險應對計劃編制,風險監控等內容,是目前國際上較為權威的項目風險管理論著。
我國對項目風險管理的研究起步相對較晚。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投資體制的不斷變化,風險管理也越來越顯示出它的重要性。1987年,清華大學郭仲偉教授的《風險分析與決策》一書的出版,標志著我國風險管理研究的開始。近年來,由于科技水平的發展和相關研究的深入,風險分析的理論與方法有所完善。
隨著中國經濟不斷融入到全球經濟當中,越來越多的企業走出國門承攬項目。針對國際項目的風險研究也應運而生,出現了一些研究成果,如鐘偉容、龔燕平的《國際工程項目施工風險分析和研究》,針對國際工程承包實踐,建立了國際工程項目施工風險模糊遞階辨識模型,定性分析了在施工階段承包商所面臨的施工風險。但綜合來看,運用項目風險管理的理論和方法對國際項目風險管理進行系統研究的成果還不多。我國企業在項目風險分析上,很多還停留在定性分析階段。
本文以中國某公司(文中簡稱甲公司)在沙特阿拉伯承建某工程項目(文中簡稱沙特項目)為例,運用層次分析法(AHP,Analytical Hiearchy Process),對該項目風險進行定量分析,希望能夠為國際項目風險管理提供一些借鑒作用。
2. 沙特項目簡介
2.1業主背景
本項目業主是沙特阿拉伯某礦業公司。沙特礦產資源儲量豐富,在沙漠和山區地帶儲有鋁釩土、磷酸鹽、黃金、銅、石膏和銀等礦產資源,且多在近地表層。雖然沙特是中東礦產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但長期以來除了石油,其他礦產品的開發嚴重滯后,國家經濟過分依賴石油,經濟較為單一化。為此,近年來沙特大力發展采礦業,以期實現經濟多元化,其中包括建設一個大型磷酸鹽工廠,由此需要建設一個1250萬噸/年的磷礦石選礦廠項目。
2.2承包商背景
本項目的承包商是甲公司。該公司是國內的行業領先企業,以技術研發領先于國內同行業其他企業。公司利用其擁有的大量行業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實施智力輸出型的國際化模式。2007年沙特項目招標,甲公司經過與多家國際著名工程公司的激烈競爭后中標,合同總金額4.5億美元。
3. 項目風險識別及重要度評估
3.1風險識別
本文采用德爾菲法,識別出項目存在8類風險及16項風險因素(具體過程略):
3.2風險估計
本文采用主觀概率法,對識別出來的8類風險進行了分值估計,初步得出風險重要度(具體過程略):
4. 用AHP法進行項目風險量化分析
4.1AHP法的基本原理
層次分析法是一種在經濟學、管理學中廣泛應用的方法,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由美國 運籌學家托馬斯·塞蒂(T.L.Saaty)正式提出。層次分析法是一種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系統化、層次化的分析方法,它把復雜的問題根據其性質和要達到的目標分解為各個組成因素,按支配關系將這些因素分組形成有序的遞階層次結構模型,對模型中每一層次因素的相對重要性,依據人們對客觀現實的判斷給予定量表示,再利用數學方法確定每一層次全部因素相對重要性的權值,得到最底層相對于最高層的相對重要性次序的組合權值。其優點是可以將無法量化的風險按照大小排出順序,把它們彼此區別開來,在處理復雜決策問題上有很大的實用性和有效性。
層次分析法其解決問題的基本步驟是:
(1)明確問題和建立層次結構。在對待研究問題進行全面深入地分析后,要弄清楚問題的各組成部分之間的關系,然后按它們之間的隸屬關系及重要性級別,進行上下分層排列,形成一個層次結構。AHP法所建立的層次結構一般有三種類型:完全相關性結構,即上一層每一要素與下一層次的所有要素完全相關;完全獨立結構,即上一層要素各自獨立,且都有不相干的下層要素;混合結構,是上述兩種結構的混合。遞階層次結構模型一般分為三層:目標層,是決策問題所追求的最高目標;準則層,評價準則或衡量準則;方案層,指決策問題的方案。
(2)應用兩兩比較法構造判斷矩陣。構造矩陣的關鍵在于設法使任意兩個風險關于某一準則(上層風險)的相對重要程度得到定量描述。一般采用9級標度法,即某準則與另一準則的重要度用1、2、3、4、5、6、7、8、9來表示,并要求準則之間進行兩兩比較,構建出一個判斷矩陣。若i元素與j元素的比較結果在判斷矩陣中為aij,則標度見表2.1。標度1-9以及它們的倒數,是數值意義上的數字,而不是順序意義上的數字。這些數字是根據人們進行定性分析的直覺和判斷能力而定的。9個不同重要程度的數量標度完全能夠標明兩個事件之間不同重要性在程度上的差別。將專家對每一個層次中各個元素的相對重要性給出的判斷,用1-9級標度數值表示出來,寫成矩陣形式,即為判斷矩陣。
判斷矩陣中元素aij表示從判斷準則Hs 的角度考慮要素Ai對要素Aj的相對重要性,即:aij=■ aij>0;aij=1/aji;aii=1
(3)確定項目的風險要素的相對重要度。在應用AHP法進行分析評價和決策時,需要知道Ai關于Hs的相對重要度,即Ai關于Hs的權重。計算分析程序如下:
首先,計算判斷矩陣A的特征向量W,再經過歸一化處理得到相對重要度。
然后,進行一致性判斷。在對系統要素進行相對重要性判斷時,由于運用的主要是專家的隱性知識,因而不可能完全精密地判斷出Wi/Wj的比值,而只能對其進行估計,因此必須進行相容性和誤差分析。估計誤差必然會導致判斷矩陣特征值的偏差,據此定義相容性指標。
若矩陣相容時,應有λmax=n;若不相容時,則λmax> n,因此可用λmax- n的關系來界定偏離相容性的程度。設相容性指標為C.I.,則有:
定義一致性指標CR為:
若一致性指標CR
(4)計算綜合重要度
在計算各層要素對上一級的相對重要度后,即可從最上層開始,自上而下地求出各層要素關于系統總體的綜合重要度,對項目風險要素進行優先排序。分析過程如下:
設第二層為A層,有m個要素A1,A2,…,Am,它們關于系統總體的重要度分別為a1,a2,…,am.第三層為B層,有n個要素B1,B2,…,Bn,它們關于ai的相對重要度分別為b1i,b2,…,bni,則第B層的要素Bj的綜合重要度bj=■aibij,j=1,2,…,n
即下層j要素的綜合重要度是以上層要素的綜合重要度為權重的相對重要度的加權和。
(5)計算整體風險水平
根據項目風險估計中得出的各風險因素分值Ri,以及風險分析評價中得出的各風險因素權重Wi,得出項目整體風險水平為:R總=■WiRi
(6)進行項目風險排序
根據項目各風險因素綜合重要度計算結果,進行風險因素排序,找出關鍵風險。
4.2 沙特項目風險定量分析
根據本文4.1所述AHP法基本原理,以及3.1、3.2所識別出的項目風險因素及重要度評估,對沙特項目風險進行定量分析。
4.2.1 建立本項目風險的遞階層次結構
4.2.2一級風險因子的判斷矩陣及權重
分別構造項目的一級風險因子和二級風險因子的判斷矩陣,并進行權重和綜合重要度計算。
如圖4.1:
①判斷矩陣的構造過程
選擇項目管理方面的三位專家,采用兩兩比較尺度的取值方法,分別對A層(一級)和B層(二級)全部風險因子進行兩兩比較,綜合對比三位專家的結果后,得出A層和B層風險因子的判斷矩陣。
②權重的含義
本文中,A層(一級)風險因子的權重,指A層各風險因子相對項目整體風險的風險度,權重越大,說明該風險因子對項目整體風險的影響程度越大。B層(二級)風險因子的權重,指B層各風險因子相對其所屬上層風險因子的風險度,權重越大,說明該風險因子對其所屬上層風險因子的影響程度越大。
③綜合重要度
本文中,綜合重要度指各風險因素(即B層各風險因子)相對項目整體風險的風險水平,即風險度。
④項目整體風險水平
本文中,項目整體風險水平由項目風險估計得出的A層各風險因子的加權平均預測值,以及本章得出的各風險因子權重進行加權平均。
(1) 一級風險因子判斷矩陣
(2) 一級風險因子權重
(3) 一致性檢驗
4.2.3 二級風險因子的判斷矩陣及權重
與一級風險因子計算方法相同,對二級風險因子進行矩陣構造和相關計算。本文以政治風險、社會風險、管理風險三類風險為例進行分析:
(1) 政治風險
當n=1或n=2時,C.R.=0,不檢驗一致性。
(2) 社會風險
由于社會風險項下只有一個子項,故權重(B5)為1
(3) 管理風險
同理,分別計算出法律熟悉程度風險B3=0.3333,執法環境風險B4=0.6667;社會文化沖突風險B5=1;通貨膨脹風險B6=0.2491,匯率
(下轉第232頁)
(上接第195頁)
變動風險B7=0.7509;自然風險B8=1;承包商技術能力風險B9=0.3333,設計風險B10=0.6667;資金支付風險B15=0.1667,成本費用風險B16=0.8333。
4.2.4 項目全部風險因素的綜合重要度
根據:Bwj=■aibj,j=1,2,…n,計算B層全部風險因子的綜合重要度(表4.9)
由表4.9可知,本項目最重要的風險是成本費用風險B16和匯率變動風險B7,在風險管理中應重點關注此兩項風險。
4.2.5 項目總體風險水平
根據項目風險估計得出的各風險因素分值和項目風險分析得出的各風險因素權重,對項目總體風險水平計算如下(表4.10):
項目總風險分值為70.333,為較高風險,承包商應高度重視和加強風險管理。
參考文獻:
[1] J·R·Turner等著,李世其等譯.項目管理手冊.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4.6.1.
[2] 美國項目管理協會編,盧有杰,王勇譯. 項目管理知識體系指南(第3版). 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 2004.12.1.
[3] 郭仲偉. 風險分析與決策. 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1987.7.
[4] 陳立文. 投資項目風險分析理論與方法. 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4.9.1.
[5] 徐玖平,劉曉紅. 項目風險管理. 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8.1.
[關鍵詞]信息系統;風險評估;基于知識的定性分析;風險管理
中圖分類號:F06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3)06-0100-02
隨著計算機信息系統在各軍工企業的科研、生產和管理的過程中發揮巨大作用,部分單位提出了軍工數字化設計、數字化制造、異地協同設計與制造等概念,并開展了ERP、MES2~PDM等系統的應用與研究。這些信息系統涉及大量的國家秘密和企業的商業秘密,是軍工企業最重要的工作環境。因此各單位在信息系統規劃與設計、工程施工、運行和維護、系統報廢的過程中如何有效的開展信息系統的風險評估是極為重要的。
一、風險評估在信息安全管理體系中的作用
信息安全風險評估是指依據國家風險評估有關管理要求和技術標準,對信息系統及由其存儲、處理和傳輸的信息的機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等安全屬性進行科學、公正的綜合評價的過程。風險評估是組織內開展基于風險管理的基礎,它貫穿信息系統的整個生命周期,是安全策略制定的依據,也是ISMS(Information Security Management System,信息安全管理體系)中的一部分。風險管理是一個建立在計劃(Plan)、實施(D0)、檢查(Check)、改進(Action)的過程中持續改進和完善的過程。風險評估是對信息系統進行分析,判斷其存在的脆弱性以及利用脆弱性可能發生的威脅,評價是否根據威脅采取了適當、有效的安全措施,鑒別存在的風險及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和影響。
二、信息系統安全風險評估常用方法
風險評估過程中有多種方法,包括基于知識(Knowledge based)的分析方法、基于模型(Model based)的分析方法、定性(Qualitative)分析和定量(Quantitative)分析,各種方法的目標都是找出組織信息資產面臨的風險及其影響,以及目前安全水平與組織安全需求之間的差距。
1、基于知識的分析方法
在基線風險評估時采用基于知識的分析方法來找出目前安全狀況和基線安全標準之間的差距。基于知識的分析涉及到對國家標準和要求的把握,另外評估信息的采集也極其重要,可采用一些輔的自動化工具,包括掃描工具和入侵檢測系統等,這些工具可以幫助組織擬訂符合特定標準要求的問卷,然后對解答結果進行綜合分析,在與特定標準比較之后給出最終的報告。
2、定量分析方法
定量分析方法是對構成風險的各個要素和潛在損失的水平賦予數值或貨幣金額,當度量風險的所有要素(資產價值、威脅頻率、弱點利用程度、安全措施的效率和成本等)都被賦值,風險評估的整個過程和結果就都可以被量化。定量分析就是從數字上對安全風險進行分析評估的一種方法。定量分析兩個關鍵的指標是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和威脅事件可能引起的損失。
3、定性分析方法
定性分析方法是目前采用較為廣泛的一種方法,它具有很強的主觀性,需要憑借分析者的經驗和直覺,或國家的標準和慣例,為風險管理諸要素的大小或高低程度定性分級。定性分析的操作方法可以多種多樣,包括討論、檢查列表、問卷、調查等。
4、幾種評估方法的比較
采用基于知識的分析方法,組織不需要付出很多精力、時間和資源,只要通過多種途徑采集相關信息,識別組織的風險所在和當前的安全措施,與特定的標準或最佳慣例進行比較,從中找出不符合的地方,最終達到消減和控制風險的目的。
理論上定量分析能對安全風險進行準確的分級,但前提是可供參考的數據指標是準確的,事實上隨著信息系統日益復雜多變,定量分析所依據的數據的可靠性也很難保證,且數據統計缺乏長期性,計算過程又極易出錯,給分析帶來了很大困難,因此目前采用定量分析或者純定量分析方法的比較少。
定性分析操作起來相對容易,但也存在因操作者經驗和直覺的偏差而使分析結果失準。定性分析沒有定量分析那樣繁多的計算負擔,但卻要求分析者具備一定的經驗和能力。定量分析依賴大量的統計數據,而定性分析沒有這方面的要求,定量分析方法也不方便于后期系統改進與提高。
本文結合以上幾種分析方法的特點和不足,在確定評估對象的基礎上建立了一種基于知識的定性分析方法,并且本方法在風險評估結束后給系統的持續改進與提高提供了明確的方法和措施。
三、全生命周期的信息系統安全風險評估
由于信息系統生命周期的各階段的安全防范目的不同,同時不同信息系統所依據的國家標準和要求不一樣,使風險評估的目的和方法也不相同,因此每個階段進行的風險評估的作用也不同。
信息系統按照整個生命周期分為規劃與設計、工程實施、運行和維護、系統報廢這四個主要階段,每個階段進行相應的信息系統安全風險評估的內容、特征以及主要作用如下:
第一階段為規劃與設計階段,本階段提出信息系統的目的、需求、規模和安全要求,如信息系統是否以及等級等。信息系統安全風險評估可以起到了解目前系統到底需要什么樣的安全防范措施,幫助制定有效的安全防范策略,確定安全防范的投入最佳成本,說服機構領導同意安全策略的完全實施等作用。在本階段標識的風險可以用來為信息系統的安全分析提供支持,這可能會影響到信息系統在開發過程中要對體系結構和設計方案進行權衡。
第二階段是工程實施階段,本階段的特征是信息系統的安全特征應該被配、激活、測試并得到驗證。風險評估可支持對系統實現效果的評價,考察其是否滿足要求,并考察系統運行的環境是否是預期設計,有關風險的一系列決策必須在系統運行之前做出。
第三階段是運行和維護階段,本階段的特征是信息系統開始執行其功能,一般情況下系統要不斷修改,添加硬件和軟件,或改變機構的運行規則、策略和流程等。當定期對系統進行重新評估時,或者信息系統在其運行性生產環境中做出重大變更時,要對其進行風險評估活動,了解各種安全設備實際的安全防范效果是否有滿足安全目標的要求;了解安全防范策略是否切合實際,是否被全面執行;當信息系統因某種原因做出硬件或軟件調整后,分析原本的安全措施是否依然有效。
第四階段是系統報廢階段,可以使用信息系統安全風險評估來檢驗應當完全銷毀的數據或設備,確實已經不能被任何方式所恢復。當要報廢或者替換系統組件時,要對其進行風險評估,以確保硬件和軟件得到了適當的報廢處置,且殘留信息也恰當地進行了處理,并且要確保信息系統的更新換代能以一個安全和系統化的方式完成。對于是信息系統的報廢處理時,應按照國家相關保密要求進行處理和報廢。
四、基于評估對象,知識定性分析的風險評估方法
1、評估方法的總體描述
在信息系統的生命周期中存在四個不同階段的風險評估過程,其中運行和維護階段的信息系統風險評估是持續時間最長、評估次數最多的階段,在本階段進行安全風險評估,首先應確定評估的具體對象,也就是限制評估的具體物理和技術范圍。在信息系統當中,評估對象是與信息系統中的軟硬件組成部分相對應的。例如,信息系統中包括各種服務器、服務器上運行的操作系統及各種服務程序、各種網絡連接設備、各種安全防范設備和產品或應用程序、物理安全保障設備、以及維護管理和使用信息系統的人,這些都構成獨立的評估對象,在評估的過程中按照對象依次進行檢查、分析和評估。通常將整個計算機信息系統分為七個主要的評估對象:(1)信息安全風險評估;(2)業務流程安全風險評估;(3)網絡安全風險評估;(4)通信安全風險評估;(5)無線安全風險評估;(6)物理安全風險評估;(7)使用和管理人員的風險評估。
在對每個對象進行評估時,采用基于知識分析的方法,針對互聯網采用等級保護的標準進行合理分析,對于軍工企業存在大量的信息系統,采用依據國家相關保密標準進行基線分析,同時在分析的過程中結合定性分析的原則,按照“安全兩難定律”、“木桶原理”、“2/8法則”進行定性分析,同時在分析的過程中,設置一些“一票否決項”。對不同的評估對象,按照信息存儲的重要程度和數量將對象劃分為“高”、“中”、“低”三級,集中處理已知的和最有可能的威脅比花費精力處理未知的和不大可能的威脅更有用,保障系統在關鍵防護要求上得到落實,提高信息系統的魯棒性。
2、基于知識的定性分析
軍工企業大多數信息系統為信息系統,在信息系統基于知識分析時,重點從以下方面進行分析:物理隔離、邊界控制、身份鑒別、信息流向、違規接入、電磁泄漏、動態變更管理、重點人員的管理等。由于重要的信息大多在應用系統中存在,因此針對服務器和用戶終端的風險分析時采用2/8法則進行分析,著重保障服務器和應用系統的安全。在風險評估中以信息系統中的應用系統為關注焦點,分析組織內的縱深防御策略和持續改進的能力,判別技術和管理結合的程度和有效性并且風險評估的思想貫穿于應用的整個生命周期,對信息系統進行全面有效的系統評估。在評估過程中根據運行環境和使用人群,判別技術措施和管理措施互補性,及時調整技術和管理措施的合理性。在技術上無法實現的環節,應特別加強分析管理措施的制定和落實是否到位和存在隱患。
3、注重縱深防御和持續改進
關鍵詞:中小銀行 數據定量分析 精細化管理
中圖分類號:F830.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2)08-181-02
一、精細化管理在銀行管理中的運用
精細化管理是一種管理理念和管理技術,是通過規則的系統化和明確化,目標的細分化和定量化,運用程序化、標準化、專業化、數據化和信息化的手段,使組織各單元精確、高效、協同和持續運行。
銀行精細化管理是企業精細化管理的延伸和發展,是健全各項管理制度,細分目標,落實責任,充分運用數據定量分析技術進行精準業務營銷、客戶關系管理、成本核算及風險控制,實現銀行效益最大化的現代管理模式。目前世界上較先進的銀行精細化管理有三類:第一類是定量管理。主要是利用數據挖掘及數據定量分析技術對大量歷史數據進行分析,分析客戶需求特點,制定并實施精細化管理策略,實現信息化和智能化運作。第二類是半定量管理。主要是運用數據定量分析技術與定性判斷相結合實施銀行管理。第三類為定性精細化管理。主要是運用傳統的管理方法,憑借以往經驗進行分析判斷,從定性的角度對目標細分管理及考核。
二、中小銀行實施精細化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1.實施精細化管理是現代銀行業發展的必經之路。美國及西方的銀行業先進經驗證明,將金融管理理論和實踐、統計分析、數據管理、信息技術等結合起來的數據定量分析和精細化管理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充分利用數據資源支持管理決策,實現定量基礎上的精細化管理,是未來金融機構發展的趨勢,也是提高銀行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如今各金融機構圍繞金融創新,正開展形式多樣化的市場競爭,金融市場競爭已達到白熱化。與大型商業銀行相比,中小銀行在資本、客戶資源以及網絡渠道都處在劣勢,中小銀行要在如此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足,并實現持續發展,就必須緊跟現代銀行經營管理發展趨勢,積極實施精細化管理模式。
2.實施精細化管理是提升經營效益的重要途徑。精細化管理理念源自于提高效率、節約資源、避免浪費,要求對目標進行合理細分、對過程進行科學控制、對成本進行精準算,實現既定投入下的產出最大化目標。銀行作為金融企業,最終的經營目標是實現效益最大化。效益與銀行業務經營過程中的每個目標及實現目標的成本與風險控制息息相關,如何把業務經營控制與經營目標有機結合起來是銀行能否獲得最大效益的關鍵。近年來,隨著國內經濟金融的快速發展,中小銀行逐漸突破了區域經營范圍,實施跨區域經營。在中小銀行業務規模不斷擴張的大背景下,以往的粗放式小銀行管理模式的弊端不斷凸顯,如決策經驗性、管理主觀性及業務拓展無針對性,已不能適應中小銀行效益最大化的要求。精細化管理成為中小銀行彌補粗放式管理缺陷,增強管理科學性,提升經營效益的管理新模式。
3.實施精細化管理是加強風險管理的必然選擇。銀行業就是經營風險的特殊行業,有效的風險管理是實現銀行穩健經營的保障,未來銀行業的競爭將集中在風險管理能力上,風險管理能力將構成銀行核心競爭力的核心元素。目前由于經濟金融環境不確定性增多,金融創新層出不窮,銀行業務日益拓展,銀行面臨的風險也越來越復雜。尤其對于中小銀行,受經營規模、經濟實力、管理水平等因素的限制,抗風險能力低,受經濟波動影響較大,風險管理更是不容輕視。從細化信貸業務操作流程、強化貸后管理、分析風險數據等方面對風險進行識別、預警和防范,是中小銀行增強全面風險管理能力的有效途徑。銀行面臨的風險包括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操作風險等內外部風險,對以上三類風險的定量化管理是對銀行監管基本要求。
三、中小銀行精細化管理流程
銀行的精細化管理涉及自上而下的決策機構、職能部室和執行機構,主要包涵銀行決策層、管理層及業務層三個層面操作的精細化。
1.決策機構的精細化管理。決策機構的精細化管理包括戰略目標制定精細化以及在此基礎上對職能部室與執行機構完成戰略目標情況進行考核的精細化。
戰略目標制定的精細化要求決策機構結合國際國內銀行業發展趨勢及最新經濟金融形勢,立足本行實際,充分利用職能部室所提供的數據,對本行內部管理、業務發展及風險管理三方面目標進行正確規劃,并制定完整的戰略目標體系,為本行各項工作的開展樹立明確的目標。目標考核精細化是保證戰略目標實現的激勵機制,是對前一階段精細化戰略目標實現程度的檢驗,也是為制定下一階段的戰略目標提供決策參考。實現目標考核的精細化要求建立完善的考核指標體系、崗位與部門職責體系及考核辦法體系,將考核指標落實到個人和部門,實現對戰略目標體系考核的公平、公正和全面。
2.職能部室的精細化管理。職能部室管理精細化包括對決策機構戰略目標細分的精細化,根據細分目標進行資源配置的精細化,以及對實現細分目標的過程控制精細化。
中圖分類號:TB38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91(2012)04(a)-0000-00
壓力管道在國民經濟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在化工、石油,冶金,醫藥等各工業生產領域和在輸送危險液體方面擔負著重要任務。壓力管道如果出現泄漏或者斷裂將會造成不可估量的嚴重損失,直接影響著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由于種種原因,例如管理不力,法規不完善,尤其是我國的科技水平還處于相當落后的水平,我國壓力管道普遍缺陷重重,存在著諸多的安全隱患,因此如何以最少的成本降低壓力管道缺陷帶來的風險,一直成為人們普遍關注的焦點。本文就壓力管道缺陷檢驗的幾種主要方法和敏感區域的確定進行簡要的分析介紹,并對壓力管道的風險評估進行初步的探討。
1 缺陷檢驗
壓力管道的安全關鍵在于敏感區域的確定,而壓力管道的各種技術文件,存儲或流通流體的性質與危害性,歷史經驗的積累,這些都是我們確定敏感區域需要考慮的因素。只有對敏感區域有了深刻的認識,我們才能對壓力管道的缺陷檢驗做到有的放矢。
1.1 宏觀缺陷檢查
在線檢驗一般從發生事故可能性比較大的位置,或造成后果比較嚴重的部位進行檢驗,在管道在運行傳送流體的情況下,觀察管道是否有泄漏的情況;絕熱層是否有磨損或者掉落的情況;檢查管道防腐層是否有破損的現象;是我們進行宏觀缺陷檢查的重點。
在實際檢驗工作過程中,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檢查:管道有沒有彎曲變形,閥門、法蘭,支吊架等基礎設施是否有不妥當的地方,對腐蝕、泄漏的部位進行標注,并將結果記錄在單線圖上,以方便后續檢驗工作的開展和檢驗審核。
1.2 厚度缺陷檢驗
厚度缺陷檢驗是通過對壁厚的測試,發現可能存在缺陷的部位,確定敏感區域。在實際工作中,主要是對于易受沖刷的部位、有明顯腐蝕老化的部位、可能積液的部位、管徑明顯發生變化的部位等,以抽查的方式進行定點壁厚測試,如果發現異常點,應在異常點附近進行檢驗,確定異常部位的大??;特別要注意的是,測定的點數要滿足檢驗判斷準則的需要,
1.3 表面缺陷監測
表面缺陷監測一般是采用磁粉檢測或滲透檢測方法,對敏感區域的表面和近表面進行檢驗。通常情況下,應對以下敏感區域進行表面缺陷監測:宏觀檢查中發現裂紋的部位、焊縫咬邊部位、焊縫修磨部位、絕熱層破損的部位、應力集中的部位、腐蝕環境中的管道等。
1.4 內部缺陷監測
內部缺陷檢測主要是采用超聲波或射線的方法對敏感區域進行檢測,以確定其內部是否存在危險性缺陷。檢測的敏感區域主要是焊接接頭和使用中發生泄漏的部位,支吊架損壞的部位等。
總之,在缺陷檢驗過程中,應嚴格按上述原則確定檢驗的敏感區域,采用合適的檢驗檢測方法,確定管道的安全狀況,以便以后的檢驗維護。
2風險評估
根據多年來的事故原因統計表明,大部分的經濟損失只有少部分是因為使用高風險設備引起的,因此對所有的設備都進行一般性檢驗,檢驗的成本將會大大增加。但如果對在用的壓力管道不進行一般的常規檢驗,而是對管道進行風險評估,綜合考慮管道發生事故的可能性和發生事故后造成的損失程度,將壓力管道的的風險劃分等級,合理的安排高風險管道和低風險管道的檢驗和維修投入,在確保管道的安全得到保障的情況下,以達到低成本高效益的成果。
RBI分析方法就是我們想要使用的方法,因為采用RBI方法能使檢驗管道的費用合理分配,直接降低檢驗管道的費用,能對管道的風險進行排序,使我們對高風險管道進行重點檢驗,從而大大降低壓力管道的風險,給人們的生命財產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撐和重要保障,所以下面對RBI方法在管道風險評估方面做簡單的探討。
RBI分析方法有三種:定性分析,半定量分析和定量分析。這三種分析方法在管道風險分析方面都有著各自的特點,現介紹如下:
2.1 定性分析
定性的方法雖然簡單,便于應用,用來對壓力管道出現風險的可能性和造成后果的嚴重性進行評定并用風險矩陣表示風險,但它所產生的結論是比較保守的理論。定性分析可以在壓力管道風險顯示方面比在風險評估方面發揮更大的,所以我們一般將其用作風險顯示的手段。它能夠迅速的將壓力管道的風險等級進行排隊,為我們進一步做風險分析提供方便。
2.2 半定量分析
半定量RBI評估較定性分析考慮的因素多一些,但需要的壓力管道的相關數據也不多,其壓力管道的數據采集和風險后果計算是對管道分類進行簡化計算,而不是對管道的流量進行詳細計算,評價的成本較低。半定量方法可以采用多種方式得到壓力管道發生事故的可能性和事故后果的嚴重性,例如,問答、選擇、估算。半定量分析方法同樣也可以采用風險矩陣的方式表示壓力管道可能出現的風險,對于風險評估的精度要求能滿足,所以半定量方法得到許多國家的青睞并欲與發展。
2.3 定量分析
對壓力管道定量RBI評估方法考慮的因素最多,所需要的基礎數據也最多,如壓力管道的工藝流程數據,歷年維修檢修記錄,設計資料等,從而獲得最準確的評估結果。定量方法可以根據壓力管道的類型從通用事故頻率數據庫中得出所預計的破壞規模的通用事故頻率;可以根據管道的實際情況,確定管道的各種因子,然后根據公式求出壓力管道實際事故的頻率、事故的后果、壓力管道風險。定量RBI評估在這三種風險評估分析技術里是最科學合理的,也是未來壓力管道風險評估的技術發展趨勢,但因為其繁雜的先期準備工作,不可能在短期內實現。
由上可以看出RBI的壓力管道檢驗技術是風險評估控制的有效措施之一,經過風險評估后,我們可以把檢驗重點放在高風險的壓力管道上,也可以適當的對低風險管道進行檢驗,從而在保證管道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大大降低了成本。RBI技術對壓力管道評價的安全性、經濟性以及潛在的失效風險作了全面的考慮,它首先對壓力管道的風險進行有效排序,然后在風險可接受準則可接受的范圍內確定高風險壓力管道,并且利用風險驅動因素得出具有針對性的檢驗策略。RBI技術相比于傳統的檢驗方法,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如:提高壓力管道的安全、可靠、有效性,減少成本,縮短檢修時間,延長檢修周期。
3結語
我國在管道缺陷檢驗和風險評估方面雖然取得了不少成績,但也存在著許多不足,這就需要我們在原有成績上繼續努力,學習先進的檢驗手段和風險評估方法,爭取以最少的成本保證壓力管道的安全可靠。
參考文獻
[1] 劉展,王智平.俞樹榮,等.RBI在壓力管道風險管理中的應用[C]. 中國安全生產科學院,江蘇省科學技術協會.2005中國第二屆城市與工業安全國際會議論文集.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5:281-285.
論文關鍵詞:定量分析;管理會計;運用定量
1 定量分析法的定義及重要性
定量分析法亦稱“數量分析法”。是運用運籌學、概率論和微積分等現代數學方法和計算機等各種現代化計算工具對與預測目標有關的歷史數據,進行科學的加工處理,并建立預測分析的數學模型,揭示影響預測目標各有關變量之間的規律性聯系,根據求解數學模型得到的結果,進一步分析考慮相關的非定量因素并作出預測結論的專門方法。屬于預測分析的一種基本方法。這類方法主要適用于預測具備較完整的歷史資料和數據的事項。管理會計為適應企業管理,更注重用高等數學和現代數學方法來“武裝”自己,朝著定量化的方向發展。用其精確性、科學性來決策消除某些直覺性和隨意性。
2 管理會計中定量分析法特點
2.1 定量分析法具有科學性和精確性
管理會計經過近一個世紀的發展,理論體系逐步完善。尤其是依賴于現代數學技術發展起來的區別于傳統財務會計方法的定量分析工具,在短時間內成長為一門與財務會計并駕齊驅的學科,它的主要職能作用是籌劃未來,充分利用其所掌握的資料,定量分析法偏重于數量方面的分析,嚴密地進行定量分析,幫助管理部門客觀地掌握情況,正確進行最優管理決策和有效經營提供有用的資料,它的科學性及精確性受到了普遍的認可和贊賞。
2.2 管理會計中定量分析法具有局限性
(1)客觀的經濟情況千變萬化,影響定量分析法的運用。
雖然管理會計逐漸發展完善了一些定量分析工具,它們把所涉及的變量與變量以及變量與目標之間的關系,用數學模型將數量之間的關系表達出來,然后按照預測的前提條件,計算出結果。但對客觀經濟變化缺乏應變能力,如果其主要問題把握不好,會嚴重影響預測、決策的結果。
(2)為保證定量分析法質量,需花費大量成本。
定量分析法耗時費力,也更為嚴格,有時需要使用復雜的數學模型。只有保證數據和假設的質量,才能保證定量分析法的質量。這就要求企業為了保證定量分析法的運用,收集大量符合質量標準的數據。但現實中存在著企業現有信息搜集措施不能滿足這些工具的需要的情況,企業需花費高額成本來進行信息搜集。當信息搜集成本太高時企業就會拒絕采用,從而導致了這些工具的應用成了紙上談兵。
3 運用定量分析法時應注意的問題
因定量分析法在管理會計中的重要性,也就對我們在運用管理會計中定量分析方法時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為了更好的運用定量分析法,我們就需要對管理會計中定量分析法在運用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網絡時代定量分析法的發展方向加以研究,從而提高運用定量分析法的能力。
(1)重視模型運用的前提。
通常管理會計中定量分析法把模型運用和結果計算放在首位,忽視模型運用的前提分析與結果計算的取數過程,以致誤入照搬照套的歧途。比之于結果計算,取數過程和明確模型前提條件更為重要,更能指導實務。作為模型運用的前提條件是否存在,決定了模型的可運用性。因為不同的模型有不同的前提條件,條件符合對模型是正確的,若條件不符合,模型可能不正確,或者誤差太大,沒有應用價值。所以,會計人員在應用模型時一定搞清楚模型的前提條件。
(2)應注重取數過程。在經濟行為分析中,與結果計算相比,取數分析過程更為重要。如果取得的數據不正確,即使應用非常完善的模型進行計算,結果也是不正確的;所以在定量分析時應注意:①進行模型的理論前提與現實前提是否吻合的比較分析,從而確定選用的模型或對計算結果的可能修正;②在遵從取數的一般過程和其分析要求的前提下,確定取數的方法以及取數的分析方法;③對取得的數據進行確定性、可靠性評價,進而確定所取數據中存在的風險因素;④對模型中運用的數據,凡存在不確定性的因素,應提出控制措施。確實找不到控制措施的,必須對取數進行風險值測定,并調整取數的大小。
4 網絡時代定量分析法的發展
安全度量分為技術性安全度量、組織性安全度量以及操作性安全度量。技術性安全度量用于描述、比較技術方面的對象,如算法、規格說明書、體系結構、設計、產品以及實施的系統等;組織性安全度量用于描述組織過程、規程的有效性:操作性安全度量用于描述操作環境方面的風險.目前人們在使用安全度量這個詞時存在很多模糊和不同的含義,有研究指出,《信息技術安全評估通用準則》雖然是指導安全度量的一個非常好的標準,但它也沒有全面解決安全度量的問題,尤其是針對網絡系統的安全度量,目前仍有待于進一步的研究。
對于什么是信息系統安全度量(SecurityMetrics),有人認為,它是以科學法則為基礎進行測量的結果,有人認為它還應包括在主觀判斷基礎上做出的度量結論。目前這方面還存在爭議,有人還使用了具有類似含義的其他詞,如:measure,score,rating,rank,essmentresult等,.n。在對這些詞做出區別前,它們統一作了如下定義:信息系統安全度量(SecurityMetrics)是通過度量過程從一個偏序集中選擇的一個值,它表示了信息系統的信息安全相關的質量,它提供或用于產生一種關于信任程度的描述、預言或比較。
2信息系統安全管理度量方法
在度量過程中使用何種方法對度量的有效性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度量方法的選擇直接影響到度量過程中的每個環節,甚至可以左右最終的度量結果,所以需要根據系統的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風險度量方法。風險度量的方法有很多種,概括起來可分為三大類:定量的風險度量方法、定性的風險度量方法、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度量方法。
(1)定量度量方法:定量的度量方法是指運用數量指標來對風險進行度量。典型的定量分析方法有因子分析法、聚類分析法、時序模型、回歸模型、風險圖法、決策樹法等。
定量的度量方法的優點是用直觀的數據來表述度量的結果,看起來一目了然,而且比較客觀。定量分析方法的采用,可以使研究結果更科學、更嚴密、更深刻。有時一個數據所能夠說明的問題可能是用一大段文字也不能夠闡述清楚的。但常常為了量化,使本來比較復雜的事物簡單化、模糊化了,有的風險因素被量化以后還可能被誤解和曲解。
(2)定性度量方法:定性的度量方法主要依據研究者的知識、經驗、歷史教訓、政策走向及特殊變例等非量化資料對系統風險狀況做出判斷的過程。它主要以與調查對象的深入訪談做出個案記錄為基本資料,然后通過一個理論推導演繹的分析框架,對資料進行編碼整理,在此基礎上做出調查結論。典型的定性分析方法有因素分析法、邏輯分析法、歷史比較法、德爾斐法。定性度量方法的優點是避免了定量方法的缺點,可以挖掘出一些蘊藏很深的思想,使度量的結論更全面、更深刻,但它的主觀性很強,對度量者本身的要求很高。
(3)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綜合度量方法:系統風險度量是一個復雜的過程,需要考慮的因素很多,有些度量要素是可以用量化的形式來表達,而對有些要素的量化又是很困難甚至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們不主張在風險度量過程中一味地追求量化,也不認為一切都是量化的風險度量過程是科學、準確的.我們認為定量分析是定性分析的基礎和前提,定性分析應建立在定量分析的基礎上才能揭示客觀事物的內在規律。定性分析則是靈魂;是形成概念、觀點,做出判斷,得出結論所必須依靠的。在復雜的信息系統風險度量過程中,不能將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兩種方法簡單的割裂開來.而是應該將這兩種方法融合起來,采用綜合的度量方法。
(4)信息安全管理度量過程:風險度量過程訓就是在度量標準的指導下,綜合利用相關度量技術、度量方法、度量工具,針對信息系統展開全方位的度量工作的完整歷程.對信息系統進行風險度量,首先應確保風險分析的內容與范圍應該覆蓋信息系統的整個體系,應包括:系統基本情況分析、信息系統基本安全狀況調查、信息系統安全組織、政策情況分析、信息系統弱點漏洞分析等。
(5)實體與環境安全:實體與環境指計算機設備及計算機網管人員工作的場所,這個場所內外的環境條件必須滿足計算機設備和網管人員的要求。對于各種災害、故障要采取充分的預防措施,萬一發生災害或故障,應能采取應急措施,將損失降到最低限度??梢詮囊韵聨讉€方面來檢查:
①機房周圍環境機房是否建在電力、水源充足、自然環境清潔、通訊、交通運輸方便的地方。
②機房周圍l00m內有無危險建筑危險建筑指易燃、易爆、有害氣體等存在的場所,如加油站、煤氣站、煤氣管道等。
③有無監控系統監控系統,指對系統運行的環境、操作環境實施監控(視)的設施,及時發現異常,可根據使用目的不同配備以下監視設備,如紅外線傳感器、監視攝像機等設備。
④有無防火、防水措施防火,指機房內安裝有火災自動報警系統,或有適用于計算機機房的滅火器材,如鹵代烷1211和1301自動消防系統或滅火器。防水,指機房內無滲水、漏水現象,如機房上層有用水設施需加防水層,有暖氣裝置的機房沿機房地面周圍應設排水溝,應注意對暖氣管道定期檢查和維修。是否裝有漏水傳感器。
⑤機房有無環境測控設施溫度控制:指機房有空調設備,機房溫度保持在1824攝氏度。濕度控制:指相對濕度保持在400/"0%。潔凈度控制:機房和設備應保持清潔、衛生,進出機房換鞋,機房門窗具有封閉性能。
關鍵詞:企業;財務風險預警系統;財務指標
務預警系統是針對企業財務風險提出的管理系統,其預警對象是企業的籌融資、投資、營運和關聯交易等活動,是企業的經營狀況、環境變化等因素在財務上的反映,它是站在財務管理的角度,對企業的資金安全性和盈利性分析。它的整個預警監測必須以風險預測為重心,以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和經濟效益為目的,揭示企業經營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潛在的風險,從源頭上阻止或減少企業危機發生及損失。所以建立有效的財務風險預警和控制體系,是亟為重要的。
一、財務風險預警系統簡述
(一)財務風險預警的內涵。
財務風險預警系統就是通過對企業財務報表及相關經營資料的分析,利用及時的財務數據和相應的數據化管理方式,將企業所面臨的風險情況預先告知企業經營者和其他利益關系人,并分析企業財務狀況變化的原因和企業財務運營體系隱藏的問題,以提早做好防范措施的財務分析系統。
(二)企業建立財務風險預警系統的必要性。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逐步完善,企業面臨來自市場競爭的壓力,感到了風險的威脅,這要求企業不斷尋找有利可圖的投資機會,以謀取超出社會平均報酬水平的超常收益,這種利用機會的同時又時刻面臨著財務失敗的風險、面臨企業生存的危機。事實上,不論哪一種職能管理的失誤,最終都會表現在財務風險上。因此,揭示財務風險產生的原因及表現形式,計量財務風險的程度、構建企業財務風險預警系統、時刻把握企業財務狀況是避免財務危機、防止企業破產既十分重要也十分必要。
二、企業運用財務預警系統存在的問題
(一)財務預警模型的時效性較差,準確性不高。
雖然企業已經逐步認識了構建和使用財務預警模型可以成為防控財務危機的有效手段,但是很多企業將財務預警系統作為獨立的財務子系統,將構建和使用財務預警系統的任務交由財務部門單獨完成,這導致財務預警模型不能及時與其他業務信息系統交換數據,無法在第一時間反映企業的現實狀況,導致預警信號時效性差、準確性也不高。
(二)構建財務預警模型時沒有做到靈活選擇財務指標。
企業除了要關注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對現金流量表也應格外關注。良好的經營活動現金流入能增強企業的盈利能力,使企業保持良好的財務狀況。相反,如果企業現金流入小于現金流出,現金支付能力極差,則可視為嚴重的財務危機。在美國學者Altman的Z值模型和ZETA模型的多個重要指標中恰恰缺少了現金流量指標,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財務風險評價模型的預測效果。而大多企業在構建模型時大多采用Z值模型和ZETA模型,并且沒有做到結合自身的實際需要來設計和改進原有的財務指標。
(三)非財務指標和定性分析方法使用不夠。
當前,常用的財務預警模型在選擇自變量時均采用可量化的財務指標,在評價方法上均采用數學評價方法,這使得財務預警信號較為客觀和精確。但是,財務預警是一個動態的概念,企業管理者的風險意識高低、財務人員的認識深淺、企業目前的生存環境是否發生變化等非量化或主觀性的因素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企業的財務風險評價。因此,結合定量分析方法,管理者們也要考慮到重要的非財務指標和定性分析方法對企業財務風險的影響,從而更加全面地判斷企業面臨的風險。
三、對企業構建和使用財務預警系統的建議
(一)擴大數據來源,提高財務預警模型預測的準確性和穩定性。
我們現有的財務預警模型大都是套用國外理論,根據上市公司的資料確定合理的系數值而計算出來的。在前面的分析中已經提到,我國證券市場仍處在發展初期,在利用上市公司財務資料進行財務預警研究時經常面臨市場容量小、數據來源少等問題。要不斷提高財務預警模型的準確性和穩定性,就需進一步拓寬數據渠道,從更廣的范圍,如非上市企業等角度進行財務預警的研究。
(二)根據行業特征選擇合適的財務指標。
我們在構建財務預警模型時,不能僅僅依靠拿來主義,而應該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和發展環境,淘汰不適用的指標,增加更能反映本企業實際問題的新指標,合理調整相關權數,探索適合本企業的評價標準。例如,地勘單位由于計劃經濟的烙印較深,企業化經營的進程較短,加之行業的特殊性,在新的競爭環境下,與其他較早進入市場的市場競爭主體相比其財務風險管理的任務更重。這就要求地勘單位一方面將不能適應實際的原始財務指標進行創新性的重新組合,以更加綜合的指標來代替原始指標,選擇其中盡可能多地反映原來指標信息的綜合指標參與模型的計算,這樣做可以保證財務比率指標更加具有科學性和實際應用價值;另一方面通過加強財務管理,正確認識財務風險機理,做好財務風險管理工作,防范和化解各類財務風險,以建立各級管理人員能直觀識別風險的符合地勘單位財務風險預警機制的財務指標預警體系。
(三)財務指標與非財務指標、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相結合。
使用定量分析方法構建財務預警模型是預防和化解企業財務風險的有效手段。同時,現代企業管理也應更加注重一些非量化因素,如企業管理者的風險意識、財務人員素質、人員流動狀況、顧客滿意度等。因為這些因素無需完整的數據資料,需要憑借人們的經驗對財務風險的趨勢進行定性分析,有時比定量分析更加可靠和有效。因此,如果能結合非財務指標,運用定性分析方法對企業進行風險評價,財務預警模型的效用就能得到更有效的提升。在運用財務指標對財務風險進行定量分析時,企業不能忽視定性分析和對非財務指標的分析,否則可能導致財務風險評價結果的不全面和不準確。
四、結語
對財務風險預警系統的研究,在現階段還處于探索和創新的階段,本文在學習研究的基礎上,對財務風險預警系統進行了一些探索,期待能對具體實踐有所裨益。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