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10 16:50:1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蒙氏數學意義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 蒙氏教育 蒙氏實操 教學實踐
一、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一)選題緣由及意義
1.選題緣由
蒙氏教育法是由意大利第一位女醫學博士——蒙臺梭利開創的推廣了百年所取得的豐碩成果,其教育理論及教育書籍不斷完善和發展,得到了世界各地幼教界的普遍推崇和認同,許多國家紛紛設立了蒙臺梭利協會及各類培訓機構,促進了現代教育的改革與發展。在日益重視素質教育的中國,以她的思想為基礎創立的蒙臺梭利嬰幼兒早期教育越來越受到家長的青睞。許多早教機構如紅黃藍親子園、新愛嬰早教中心、華夏愛嬰早教中心等都引進了蒙氏教育課程,為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提供了廣闊的就業空間。
從2010年8月以來,徐州幼師進行課程改革,增添了選修課形式,旨在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素養。每個班級每周安排兩個課時理論教學;并投入大量資金開辟蒙氏實訓室,配有日常生活、感官、數學、語言、科學文化教具1000余件。每周安排學生進行兩次實訓操作,通過實訓活動幫助學生熟悉蒙氏教具的價值及特點,深入理解蒙氏教育的內涵,掌握指導幼兒操作蒙氏教具的教育教學技巧等。我因在求學期間接觸和系統學習過蒙氏教育相關內容,并獲得了親子教育資格證,有幸擔任了蒙氏公選課教學任務,借此機會進行理論與實踐探討。
2.研究目的
(1)通過理論講授和實踐操作相結合的教學形式,幫助學生系統掌握蒙氏教育的相關知識,其一是將蒙氏教育中強烈的邏輯性、靈活地操作性和創造性的工作融入到未來日常的幼兒園教學中;其二是幫助學前教育學生和幼兒教師形成一種蘊含愛與責任,擁有獨特與創新性教育思想和理想的精神,即不教的教育思想;以此適應現今親子教育中對于蒙氏理論的應用。
(2)通過9張教學講義的設計,平日的課堂教學實錄和實訓操作的課例分析等有效形式,系統分析教學過程中的優勢與弊端,運用行動研究法,不斷實踐和反思、改進的循環方式,強化蒙氏公選課的教學效果。
(二)核心概念的界定
蒙臺梭利教育法簡稱蒙氏教育,由意大利第一位女醫學博士——瑪利亞·蒙臺梭利創辦,她是世界第一所“兒童之家”的創辦者,并在實驗、觀察和研究的基礎上形成了《蒙臺梭利早期教育法》、《蒙臺梭利兒童教育手冊》、《童年的秘密》、《兒童的發現》、《有吸收力的心理》等著作,創設了一整套蒙臺梭利教具。在多年的理論和實踐探索中,形成了獨特的教育理念,其獨特魅力源于對兒童的充分觀察、實驗研究與了解,遵守兒童的敏感期,開發兒童潛能,在寬松、愉快的環境中發展孩子獨立、自信、專注、創造等性格和能力,為將來孩子的成長打下良好的素質基礎。她的教育理念被譽為“20世紀西方最卓越、最科學、最完美的育兒經典”。
(三)研究內容與范圍限定
本研究主要將蒙氏教育公選課本身和每個參加蒙氏公選課學習的學生作為研究對象。通過課堂教學教案的書寫、設計、課堂實錄、教后反思的方式,不斷強化教學效果;通過調查和觀察每個學生的實踐操作,既幫助學生有效掌握一門技能,又通過這種教學反饋形式解除理論教學的弊端。
作為一名普通教師,我的研究還受到很多條件的限制。如僅以幼師課堂為例,因此有區域限制,不能推廣至其他地區。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質的研究和量的研究相結合的方式完成,簡述如下:
(一)文獻法
我系統地閱讀過蒙臺梭利的經典著作,又大量閱讀了相關書籍《圖解蒙特梭利教育法》、《蒙臺梭利標準教具與制作》、《蒙臺梭利育兒全書》、《兒童之家——蒙臺梭利早期教育方法與訓練指南》等;查閱中外有關文獻資料37個,梳理結果為多數研究都是圍繞蒙氏教育思想的分析為主,少數研究有針對性地指向蒙氏數學教育的幼兒園實踐探索,這些都為本研究提供了理論支持。
(二)觀察法
每周在兩次課堂活動中進行系統的事件取樣觀察,完整記錄學生的蒙氏教具的實踐操作情況,進行案例及課例分析,將有利于彌補課堂講授的弊端,強化教學效果。
(三)調查法
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系統了解學生掌握蒙氏理論知識的情況。
(四)行動研究法
行動研究法是以提高行動質量,改進實際工作,解決實際問題為目的的研究方法,適合理論和實踐研究,這點很符合蒙氏教育公選課的特征。研究環境適用于課堂,教師可以邊教學邊研究,通過自我反思的形式,不斷強化教學效果,本研究通過課堂教學教案的書寫、設計、課堂實錄、教后反思的方式進行研究。
三、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教學講義的設計與分析
1.蒙氏公選課的宣傳資料,旨在幫助學生在每個學期未能夠直接、簡潔地了解下學期公選課的基本內容,快速做出選擇。講義內容包括蒙氏教育的目的與意義、蒙氏教育的現狀及就業前景、蒙氏教育課程的基本內容。通過此講義每學期都有150名左右的學生選擇該課程,可見所列內容基本符合學生的認知能力及興趣點,無須做大的修改。
2.蒙氏實訓室管理條例,此內容適用于平日的教學管理。在不斷實踐中發現問題,并修改如下:分為登記制度、管理制度及借還制度,其中明確規定蒙氏教具操作的內容,并新增了借還要求,比原本的條例更規范和明確,可操作性更強。
3.教學講義,即一個學期需要學生掌握的蒙氏教育的基本內容。講義分為六大部分:蒙臺梭利教育概述、日常生活教育、感觀教育、數學教育、語言教育和人文自然教育。結合實踐教學發現,在講義的設計中,因我的教學特長所限,前四部分講義內容充實豐富,結合教具實操練習,學生的興趣點非常多。相對薄弱的語言教育和人文自然教育因教具有限、內容冗雜,大部分學生失去了興趣。因此,在第二學期的教學中,我調整了思路,進行課程的動靜搭配,并對語言教育和人文自然教育的內容做了修改,讓其與幼兒園的日常教學相關,讓學生主動收集資料,變課堂為游戲化教學。如語言教育中與學生一起利用蒙氏語言教具——泥偶娃娃,創編故事,大家一起探索學習,以此提高教學效率。
(二)實訓室實操案例分析
1.學生實操分析
除課堂的正常教學外,每周二、四還分批對學生進行蒙氏實訓操作練習。因學校條件便利,設有專門的蒙氏實訓室,這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先決條件。在觀察記錄和指導的過程中發現:學生對日常生活教具、感官教具的操作得心應手,對數學教具的操作較差。分析如下:(1)日常生活教具,為衣飾架、兩只捏、三只捏、倒鈴鐺、擰螺絲、清掃豆子、穿線板等,內容貼近生活,學生容易接受,并能很好地進行教學延伸設計。(2)感官教具,形式多樣、新鮮有趣,教具變化組合性較豐富,學生興趣點濃厚。如在操作粉紅塔時,既可以學小等差概念,又可以進行造型組合,學生練習時創新不斷。(3)數學教具類型多樣,對于幼兒學習早期數學基本概念,具有良好的啟蒙效果。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學生不能舉一反三,操作技巧差。究其原因發現,多數學生的基礎數學概念差,不知道如何將知識轉化為幼兒能夠理解的語言進行操作。
2.學生指導幼兒實操分析
蒙氏教育公選課開設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掌握蒙臺梭利先進的教育理念的同時,熟練掌握蒙氏教具的操作,更好地實施幼兒園教學。在平日的實訓操作中,我要求學生獨立設計蒙氏教案,利用幼兒實訓室操作時間,模擬教學,以便學生學以致用。可是在探討的過程中發現學生易出現以下問題:教學語言成人化、教學控制力度大、教學形式單一,這些恰恰與蒙氏教育中不教的教育、探索式的學習相違背。分析原因得知,模擬教學實踐時間安排較少、教學輔導力度不夠、學生的教學理念與實踐相違背等。因此,加強學生自身的蒙氏教具操作練習是首要要求,而后盡量多提供模擬機會,這樣才能實踐出真知。
(三)調查問卷結果與分析
1.選擇題結果與分析
(1)蒙氏教育初知
問卷的第1題,即了解學生在選擇該門課題時,是否已經聽過或者多少了解一些有關蒙氏教育的知識。其中95.7%的學生聽說過蒙氏教育,可見選擇該課程的學生是有目的性的學習。
問卷中的第2題(多選題),旨在了解學生獲知蒙氏教育的途徑,統計數據見表格。由此可見,大多數學生通過學前教育的專業課了解蒙氏教育的相關內容;其次是幼兒園實踐、書籍、親子教育機構,這些說明蒙氏教育理念被廣為推崇、就業市場前景好;再次宣傳、培訓,這些說明蒙氏教育的傳播途徑是多樣的。
(2)蒙氏教育學知
問卷中的第3題,旨在了解通過學習蒙氏教育學生掌握蒙氏理論的基本情況。其中了解一點的選項35個,占52.2%,非常了解的選項32個,占47.8%。問卷中的第4題,考量學生對蒙氏教育是否是創新性的認同感,其中(是)選項67個,占95.7%,(不是)選項1個,占1.4%,(不知道)選項2個,占2.9%。由以上兩個題目可知,大多數學生通過選修課還是很認同蒙氏教育這種教育理念的,同時通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大多數同學基本上掌握了蒙氏教育的理論及實操要求。
(3)蒙氏教育教學效果分析
問卷中的第五題,(滿意)選項55個,占78.6%,(一般)選項15個,占21.4%。由此可見,大多數學生認同本門課程的教學效果,少數學生認為一般,個別訪談了解得知,課程中基本理論太多,學生難以理解和記憶;實訓室實踐操作的實踐太少,無法很好地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這些數據都為以后的教學效果分析提供了真實數據,也為下學期的備課提供了改進方向。
2.問答題結果與分析
問卷中唯一的問答題是:“你認為蒙氏教育給你最大的啟發是什么?”旨在了解學生通過一個學期的課程學習最大的收獲是什么。分析如下:
(1)不教的教育
在以往的教學中,我們習慣于灌輸式教育,出示教具或材料時總反復強調,一遍又一遍地進行語言提示,生怕幼兒不明白,掌握不好;教學想法多,操作材料多,不敢大膽實施,怕幼兒接受不了,低估幼兒的能力。這樣,無形中使幼兒失去了更多操作、發現、探索和思考空間及機會,同時失去了通過交流、嘗試、體驗,自己克服困難,發現問題——查找問題——解決問題——創造提高的學習愿望,孩子們機械地、被動地完成教師指定的內容,體會不到自己解決問題的樂趣和成就感,無法與同伴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悅與快樂。蒙氏教育法的獨特魅力源于對兒童的充分觀察,實驗研究與了解,遵守兒童的敏感期,開發兒童潛能,在寬松、愉快的環境中發展孩子獨立、自信、專注、創造等性格和能力。
(2)蒙氏教具
蒙氏教具兼有玩具和教學材料的特點,而且教具具有組合性、延伸性。這也是學生最感興趣的地方。
(3)有準備的環境
蒙臺梭利認為,“有準備的環境”需具備以下幾個條件:適合兒童的發展水平和節奏;能夠使兒童自由操作各種活動材料;活動材料的多寡適度;與成人環境有關聯;能夠保護兒童并讓兒童有安全感;對兒童具有吸引力。在有準備的環境中,幼兒可以自主學習獲得各方面能力的發展與提高。①這是我們需要借鑒的地方。
(4)教師的作用
蒙臺梭利通過教師守則對蒙氏教師進行規范,針對現代蒙氏教學,是否有“蒙氏教師初級資格證”應該是合格的蒙氏教師的先決條件;其次,應該結合新《綱要》中的要求,做幼兒學習的指導者、觀察者、參與者,尊重兒童、熱愛兒童,用平等、謙遜的態度協助兒童的成長,使兒童在環境中自我學習、自我建構、自我完善;再次,運用蒙氏教育的先進理念,積極投入到學習和研究中,不斷提高教科研能力,探索開拓新的教育天地。
綜上所述,蒙氏教育公選課的開設具有必要性,它能為學生提供學習理論和掌握實踐的機會。然而教學相長,通過這三年的教學,我不斷修正教學方案,希望更符合學生興趣、更貼近市場需求,通過不懈努力,提高教學效率,做一名優秀的蒙氏教師。
注釋:
①李淑英.《了解蒙臺梭利,了解蒙氏教育精髓》[J]父母必讀,2005(3).
參考文獻:
[1]瑪利亞·蒙臺梭利.蒙臺梭利早期教育方法與訓練指南[M].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7(7).
[2]吳金嶺.圖解蒙特梭利教育法[M].海潮出版社,2008(1).
[3]林麗,曲小溪,王玉廷,宋茂蕾.蒙臺梭利標準教具與制作[M].山東教育出版社,2007(3).
[4]曹冬.蒙臺梭利教育法在中國的實踐與改革[D].山東師范大學,2006.
[5]陳萍.蒙臺梭利學前教育思想在中國的引進及其影響[D].山西大學,2008.
[6]鮑亞.蒙臺梭利兒童課程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7.
關鍵詞:蒙臺梭利;教育
中國分類號:G4
一、確定以全面發展為本的差異性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指教學活動的主體在具體教學活動中要達到的預期結果標準。蒙臺梭利認為兒童的發展是在“工作中”實現的,兒童由于內在生命力的驅使和心理的需要產生一種自發性活動,這種自發性活動通過與環境的交互作用使兒童獲得有關經驗,從而促進兒童心理的發展。因此,蒙臺梭利認為“活動”在兒童心理發展中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綜合上述觀點,教學目標的制定既要考慮兒童現實發展水平,又要考慮兒童潛在發展水平,并且每個兒童的現實發展水平和潛在發展水平是有差異的,因此教學目標也應該是差異性教學目標,即針對不同發展水平的兒童制訂不同的教學目標。
蒙臺梭利的教具是她的教學法的構成要素之一,非常有特色,在蒙氏教學中有人誤以為將蒙臺梭利教具擺放在教室的各個區域就是蒙氏教學法了。實質上,蒙氏課程的核心在于觀察、了解兒童發展的內在需要,以確定其教學目標,而后提供適宜的環境,滿足兒童的需要。不同的兒童有不同的需要和目標,課程組織的中心是兒童的發展,而不是教具操作。
因此,在將蒙氏教育方案引進我國幼兒園教育中,應該考慮它的教學目標的全面性,同時制定差異性教學目標時,對不同發展水平的幼兒確定不同的教學目標,以便教師在觀察中指導,使處于不同發展水平的幼兒都能得到發展。
二、拓展全面豐富的整體的教學內容
蒙臺梭利研究設計的教學內容包括日常生活練習、感官教育、數學教育、語言教育和文化教育五大領域。她把日常生活練習作為教育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她認為日常生活練習對于促進兒童健全人格的形成有重要的意義;感官教育主要是視覺、聽覺、觸覺和嗅覺練習五大類,它們分別由相應的教具來完成;語言教育內容主要包括讀和寫兩部分;數學教育主要是10以內的讀、寫、算等內容;文化科學教育的內容主要包括簡單的歷史、地理、動物、植物等幾個主要方面。今天看來,蒙臺梭利的教學內容設置的確有一定的局限,不能滿足當代社會的需要與兒童發展的需要,比如對兒童全面發展意義重大的藝術教育內容、社會教育內容沒有涉及。因此,國外一些新一代蒙氏教育思想的追隨者已經意識到了這個問題,而對原蒙氏方案的內容進行了改進和發展,將原五大領域擴展為十大領域,分別為:日常生活訓練、感覺教育、語言教育、數學教育、文化教育、體能訓練(大肌肉活動)、音樂教育、美術教育、戲劇教育(角色扮演)、社會教育(包括社會交往技能的練習)。這種改進和發展有著十分積極的意義,尤其對我國當前教育界。
三、教學過程中的探索和創新
教學過程主要是在教師引導下學生經歷一個以承接人類文化科學知識為主線的特殊的心理過程。蒙臺梭利追求的主要教學目標是幫助兒童形成健全人格,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著名報告書《學會生存》把人格理解為道德、體力、智力、審美意識、敏感性、精神價值等等品質的綜合,是“完人”,并認為這種“完人”是教育的“基本目的”。
繼《學會生存》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最著名的報告書《學習:內在的財富》進一步發展了這種思想,指出:“在一個以社會和經濟改革為主要動力的迅速變革的世界里,可能更重視想像力和創造性;它們是人的自由的最明顯的表現,有可能受到某種個人行為準則規范化的威脅?!彼?,“創造性”和“想像力”是“自由人格(個性)”的表現,為了培養人的想像力和創造性,應首先培養“自由人格(個性)?!庇纱丝磥?,不能把某一種或幾種品質從完整的人分離出來孤立地培養,否則會造成人格分裂。創新意識和能力也應該在培養人的整個過程之中,特別是在教學過程中整合進行。
四、激發積極互動的交往關系
蒙臺梭利教育法由三要素構成:有準備的環境、教師和教具。
她認為教育不是教師自上而下的教授,而是教師協助兒童自下而上地自我發展。正是從這種教師觀出發,蒙臺梭利把“兒童之家”的教師稱為“導師”,而不是“教師”。
因此,在蒙臺梭利的教育方案中,教師所具備的角色是:
(一)環境的提供者:在蒙臺梭利看來,由于兒童是在吸收環境的過程中發展的,所以教師應為兒童提供適當的有準備的環境。有準備的環境主要由兩部分構成:一是物質環境;二是人文環境。特質環境主要是指蒙臺梭利教具,各種符合兒童尺寸的室內設施以及教師自制的各種教學材料;人文環境則主要是指各種有價值的人類的文化遺產。
(二)示范者:在兒童自我選擇、使用教具材料之前,教師首先為孩子示范教具的正確操作方法。教師對教具材料作簡單的介紹、示范時,話要簡短、明確、客觀,內容必須是直接涉及要解決的問題,不講不必要的話。當孩子模仿出現錯誤時,教師不要直接告訴孩子,而是再一次示范或引導選擇另一個新的教具。(三)觀察者:教師隨時觀察孩子的行為,“以不帶成人偏見的眼光來看孩子”。在兒童擺弄和操作物體的時間里,教師的主要職責是了解兒童的自由表現,觀察兒童對教具材料的興趣及興趣持續的時間,甚至還要注意他的面都表情。觀察的目的在于了解孩子的發展和需要,然后以此來提供適宜的環境。
關鍵詞:別種 夫余 高句麗
關于高句麗的族源問題,目前學術界有穢貊說、夫余說、高夷說、橐離說、商人說、介萊合族說等諸多說法,迄今仍無定論?!度龂尽の簳|夷傳》是最早記載高句麗族屬的古籍,稱高句麗是夫余“別種”。對“別種”一詞,學術界也存在著不同的認識。周一良先生在《論宇文周之種族》一文中認為:“今按‘別種’之稱猶‘別部’,為政治上相統屬而種族上十九不相同之部落”[1],認為“別種”與本種之間大多族屬不同,這一觀點得到多數學者的支持。但也有學者認為:“我國古代史家所說的‘別種’通常是:由‘母族’中分離出來,并形成了一個新種的人類集團,可稱為‘母族’的‘別種’?!盵2]“別種表示他們血緣上的淵源關系”[3],認為“別種”與本種族源相同。本文試從分析“別種”一詞的用法入手,解讀《三國志》對高句麗族屬的記載,以期對高句麗的族源問題有新的認識。
(一)
目前見于史書記載的最早使用別種概念的是東漢賈逵(30-101)?!妒酚洝x世家》《集解》引賈逵說:“東山,赤狄別種”、《史記·匈奴列傳》《索隱》引賈逵說:“犬夷,戎之別種也”。另外,《史記·晉世家》《索隱》引賈逵說 咎如:“赤狄之別”,顯然“別”是“別種”的簡稱,這也是后代史家通行的用法。從賈逵對“別種”一詞不作任何解釋并已采用簡稱來看,賈逵不是此詞的發明者,此詞的出現當在賈逵之前,也就是說,至晚在西漢末、東漢初即已出現,至賈逵時已被廣泛使用。
“別”字在東漢以前的史書中多用作動詞,意義是區別,作修飾語的情況不多,可考見的有以下三條:《淮南子·要略》:“韓,晉別國也”,指韓國是從晉國中分出獨立發展的國家;《禮記·喪服小記》:“別子為祖,繼別為宗”,指大宗子之外的諸子成為小宗的宗子建立新的宗派;《左傳》昭公三年:“晉之別縣不唯州”,指從晉國中分出的相對獨立的私邑。不論是“別國”、“別子”還是“別縣”,“別”字作為修飾語,其意義都是從一個共同體中分出而后獨立發展的情況。漢代“種”字指子孫后代,《史記·田敬仲完世家》:“女不取媒因自嫁,非吾種也”就可以證明這一點;參之《三國志·魏書·烏桓鮮卑傳》:“怒則殺父兄,而終不害其母,以母有族類,父兄以己為種,無復報者故也”,《三國志》中的“種”也是指后代?!逗鬂h書·西羌傳》:“其后子孫分別,各自為種”、“忍生九子為九種,舞生十七子為十七種”,也證明“種”指子孫后代。則“別種”一詞,當指自原部族中分出而后獨立發展的子孫后代。所以,從族源上講,“別種”與本種是同族。
最早見于記載的“別種”一詞出于經學家賈逵之口,說明此詞與經學存在密切關系。自賈逵之后,有胡廣、蘇林使用過“別種”,與《三國志》的作者陳壽大約同時代的韋昭、杜預也都使用過“別種”一詞??梢哉f,自公元一世紀至公元三世紀下半葉,“別種”一詞已成為學術界的通行用法。賈逵、胡廣、蘇林、杜預、韋昭所說的“別種”與“本種”之間的族屬關系詳見下表:
使用者
出處 本族
別種是否同族
賈逵《史記·晉世家》《集解》赤狄東山皋落氏是
賈逵《史記·晉世家》《索隱》赤狄
咎如是
賈逵《史記·匈奴列傳》《索隱》 戎
犬夷是
胡廣《史記·匈奴列傳》《索隱》 東胡
鮮卑是
蘇林《漢書·昭帝紀》注引西南夷廉頭、姑繒、 柯、談指、同并是
杜預《春秋左傳注》隱公二年氐、羌戎、狄、蠻、夷否
杜預《春秋左傳注》閔公二年赤狄東山皋落氏是
杜預《春秋左傳注》僖公二十三年赤狄
咎如是
杜預《春秋左傳注》宣公十五年赤狄潞是
杜預《春秋左傳注》宣公十六年赤狄甲氏、留吁是
杜預《春秋左傳注》成公元年戎茅是
杜預《春秋左傳注》成公六年蠻氏戎夏陽說不詳
杜預《春秋左傳注》昭公十二年白狄鮮虞是
韋昭《國語·周語》注西戎姜氏之戎是
上表中杜預稱氐羌是戎狄蠻夷的“別種”,雖然從族源上說不通,但如果從“別種”指的是某一母體中分出獨立發展的部分的意義上去理解,戎狄蠻夷是對少數民族的通稱,而氐羌顯然是少數民族的一個分支,那么,與“別種”一詞的用法也是相符的。所以,除去一條資料“別種”與其本種之間的族屬關系無法考證之外,其它各條資料都符合前述“別種”一詞的用法。這說明,自公元一世紀至公元三世紀下半葉,學術界對“別種”一詞內涵的認識是基本相同的,即:從原部族中分出后獨立發展的子孫后代。
《三國志·魏書·東夷傳》中“別種”一詞共兩見,一是稱高句麗“東夷舊語以為夫余別種”,一是稱“句麗別種依小水作國,因名之為小水貊”?!度龂尽返淖髡哧悏蹘熓碌淖S周[4],是東漢末著名經學家,其父“治《尚書》兼通諸經及圖緯”,譙周“耽古篤學”、“研精六經”[5],陳壽治學顯然也是自經學入門,其所用“別種”一詞不可能與傳統經學家通用的含義相違。而且,在陳壽的時代,學術界對“別種”一詞的內涵已經基本形成共識,陳壽不加解釋地使用這一詞,一方面說明此詞的通用性,另一方面也證明陳壽個人對此詞的理解與學術界通行的認識是一致的。也就是說,陳壽也認為,“別種”指的是從原部族中分出后獨立發展的子孫后代。
繼《三國志》之后使用“別種”一詞的正史是《后漢書》。在《后漢書》中“別種”共出現四處,《高句麗傳》中稱高句麗是夫余“別種”,小水貊是高句麗“別種”,與《三國志·魏書·東夷傳》完全相同,顯然出自《三國志》,則范曄對“別種”一詞內涵的理解與陳壽相同。另外兩處一見《皇甫規傳》,一見《西羌傳》,都是在說明羌人的族屬問題。所以,分析《后漢書·西羌傳》中所載羌人的族屬關系,不僅可以理解范曄對“別種”的定義,也可以理解陳壽對“別種”的定義。
《后漢書·西羌傳》:“至爰劍曾孫忍時,秦獻公初立,欲復穆公之夡,兵臨渭首,滅狄嵵戎。忍季父卬畏秦之威,將其種人附落而南,出賜支河曲西數千里,與觽羌絕遠,不復交通。其后子孫分別,各自為種,任隨所之?;驗殛笈7N,越巂羌是也;或為白馬種,廣漢羌是也;或為參狼種,武都羌是也。忍及弟舞獨留湟中,并多娶妻婦。忍生九子為九種,舞生十七子為十七種,羌之興盛,從此起矣?!边@里所說的“子孫分別,各自為種”,指子孫后代分出獨立發展,漸產生風俗文化上的差異,即形成不同的“種”,也就是“別種”形成的過程。只不過羌人的分化變異較大,中原史家無法識別何者為正統,何者是發生文化變異的部分,所以也就無法用“別種”來指代相對于原部族的傳統發生文化變異的后代,只好一律稱之為某某種。“忍生九子為九種,舞生十七子為十七種”也是出于相同情況。“子孫分別,各自為種”顯然是對“別種”一詞的最好解釋。這也從另一角度證明了,范曄、陳壽對“別種”的理解,是指從原部族中分出后獨立發展的子孫后代。
所以,陳壽指出高句麗“東夷舊語以為夫余別種”,所要表達的意思是,在東夷人的口碑傳說中認為,夫余人中分出一部分獨立發展,后來形成了高句麗族。《三國志·魏書·東夷傳》中分別為夫余、高句麗、沃沮、挹婁、穢、三韓、倭人立傳,證明陳壽所說的“東夷”包括上述各族,則“東夷舊語”指的是居住在東北東部乃至朝鮮半島的各族,即高句麗人以及包括夫余人在內的與高句麗人相鄰的諸族,都承認高句麗是夫余“別種”。所以,高句麗從族源上講當出自夫余。
(二)
《好太王碑》稱:“惟昔始祖鄒牟王之創基也,出自北夫余天帝之子”,[6]《高麗大兄冉牟墓志》:“鄒牟圣王元出北夫余”,[7]都稱高句麗出自北夫余。但據《三國史記·高句麗本紀》,高句麗始祖朱蒙為東夫余王金蛙養子,朱蒙率部自東夫余遷出 “是漢孝元帝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認為高句麗出自東夫余。朝鮮史書《三國遺事》引《古記》載:“前漢書宣帝神爵三年壬戌四月八日,天帝降于訖升骨城(在大遼醫州界),乘五龍車,立都稱王,國號北扶余,自稱名解慕漱。生子名扶婁,以解為氏焉。王后因上帝之命,移都于東扶余。東明帝繼北扶余而興,立都于卒本州,為卒本扶余,即高句麗之始祖”,《三國遺事》引《國史·高麗本紀》:“先是北扶余王解夫婁,既避地于東扶余,及夫婁薨,金蛙嗣位”,證明解夫婁所部原號北夫余,因東遷而改稱東夫余。從這個意義上講,稱高句麗出自北夫余與稱高句麗出自東夫余都是正確的。朝鮮史書一致認為高句麗的統治集團出自夫余人,與上述我們對《三國志·魏書·東夷傳》中“別種”一詞的認識是相吻合的。
但是,“別種”一詞的內涵中還包括著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強調從原部族中分出獨立發展。陳壽使用“別種”,也是為強調高句麗人已經脫離夫余人獨立發展了,暗示著高句麗人與夫余人不同?!度龂尽の簳|夷傳》說高句麗“言語諸事,多與夫余同,其性氣衣服有異”,也證明陳壽已經認識到高句麗人與夫余人民俗方面的差異。之所以存在這種差異,是因為朱蒙所部脫離夫余人獨立發展之后,經歷了十分復雜的民族融合過程。
首先,高句麗人雖然出自夫余,但夫余國內就包括夫余人、穢人、貊人三種民族成份?!度龂尽の簳|夷傳》稱“蓋本穢貊之地,而夫余王其中”,就可以證明這一點。據《三國史記·高句麗本紀》,朱蒙為夫余王金蛙養子,無疑屬于夫余人。朱蒙與“烏伊、摩離、陜父等三人”南遷,烏伊與摩離在公元14年“領兵二萬西伐梁貊,滅其國,進兵襲取漢高句麗縣”,此時距朱蒙南遷已51年,烏伊、摩離即使與朱蒙遷徙時僅20歲,至此也已70多歲了。高句麗前三位王中,朱蒙享年40歲,其子琉璃明王約56歲,大武神王最高壽,也只61歲。烏伊、摩離70多歲仍健在,并能領兵遠征,是很令人懷疑的。此三人名字也不見于中國史書,《魏書·高句麗傳》:“朱蒙乃與烏引、烏違等二人,棄夫余,東南走”,而沒有烏伊。則烏伊、摩離可能是隨朱蒙遷徙的部族的名稱,在經過長期的對古史的神化以后,在其始祖起源傳說中演變為人名。烏伊,《三國史記》中也寫作鳥伊,伊字《東國史略》寫作夷,則烏伊也可以寫成鳥夷?!渡袝び碡暋贰皪u夷皮服”,島字原作鳥,唐人改為島,王肅注:“鳥夷,東北夷國名也”,是堯時東北古部族。烏伊的原型就是鳥夷人,也就是夫余國內的穢人[8]。高句麗一詞《闕特勤碑文》作“Bokli”[9],以漢字標音,正是摩離?!逗鬂h書·東夷傳》:“句驪一名貊耳”,摩離就是貊的變音,摩離即貊,是高句麗族的別稱,摩離的原型就是夫余國內的貊人。由此證明,朱蒙所部從東夫余南遷時,有相當一部分穢人、貊人隨行。《三國史記·高句麗本紀》記載著夫余王說朱蒙:“誘我臣逃至此,欲完聚以成國家”,也可以證明隨朱蒙南下的不僅僅是夫余國的統治民族夫余人,也有夫余國內的被統治民族穢人與貊人。
其次,朱蒙所部遷入的卒本川一帶,民族成份也比較復雜。
據《三國史記·高句麗本紀》:“麗語謂復舊土為多勿”,朱蒙立國第二年以沸流國所在地為多勿部,說明朱蒙為代表的高句麗統治者夫余人認為,對沸流部的收降是收復夫余民族的舊土,可見,沸流部屬夫余人,先于朱蒙所部入居卒本川。琉璃明王在東夫余時,他的母親曾對他說:“汝父非常人也,不見容于國,逃歸南地,開國稱王”[10],所謂的“逃歸南地”,也就是回到夫余人在南邊的故地,也證明在朱蒙所部南下之前,卒本川一帶已存在夫余人的部族。
《史記·朝鮮列傳》稱衛滿在奪取箕氏朝鮮政權以前即已“稍役屬真番、朝鮮蠻夷”,此真番當為族稱。《史記·朝鮮列傳》《索隱》注真番為“東夷小國,后以為郡”,則真番郡即設在真番族的居住區。真番郡的位置學者們認識不一致[11],但考慮到樂浪郡以南是箕氏朝鮮的后裔建立的韓國、臨屯郡以南是從馬韓分立出來的辰國[12],則真番郡只能在玄菟郡以北,真番人的居住區是夫余人南下的必經之路,朱蒙所部轄區內顯然也存在真番族。
《漢書·地理志》:“玄菟樂浪,武帝時置,皆朝鮮、穢貉、句麗蠻夷”,則早在漢武帝滅朝鮮以前,此“句麗蠻夷”即已存在,隸屬于衛氏朝鮮,與朱蒙所部顯然族屬不同?!逗鬂h書·東夷傳》:“武帝滅朝鮮,以高句驪為縣”,證明玄菟郡高句麗縣是因為設于此族的居住地而得名。到朱蒙所部 “從玄菟郡受朝服衣幘,高句麗令主其名籍”[13],即接受漢高句麗縣統治時,才與此句麗蠻夷雜居并相融合。
卒本川一帶也有不少漢人。《史記·朝鮮列傳》:“自始全燕時,嘗略屬真番、朝鮮,為置吏,筑障塞”,說明自戰國時已有中原人進入真番地區。高句麗琉璃明王有漢妃也可以證明這一點。
《三國志》、《后漢書》中所載后世夫余、沃沮、高句麗等族的居住地曾經都是穢人的分布區,則卒本川一帶也存在穢人。
總之,高句麗人的始祖朱蒙所部自夫余國遷出獨立發展之時,內部就包含夫余、穢、貊三大民族,所遷入的卒本川一帶又是夫余人、真番人、句麗蠻夷、漢人與穢人雜居的地區,高句麗族就是朱蒙所部夫余人與上述諸族進行民族融合的產物。從族源上講,高句麗族是多元的,夫余不過是其多元中的一元。陳壽使用“別種”一詞,一方面指出高句麗人的統治集團出自夫余人,另一方面也強調了高句麗人不同于夫余人,從這個意義上講,其記載是完全可靠的。但是“別種”一詞卻無法描述高句麗族形成過程中復雜的民族融合過程,從這個意義上講,這個概念也是不夠準確的。
[1] 林干《匈奴史論文集》,中華書局1983年版,第54頁。
[2] 劉慶《“別種”雜說》,《北方文物》1988年第1期,第72頁。
[3] 孫進己等《渤海的族源》,《學習與探索》1982年第5期。
[4] 《晉書·陳壽傳》。
[5] 《三國志·蜀書·譙周傳》。
[6] 王健群《好太王碑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02頁。
[7] 《東北古史資料叢編》第二卷,遼沈書社1989年版,第476頁。
[8] 我認為穢人為東北土著民族,貊人原生活在蒙古草原,后遷入東北地區。鳥夷是東北見于記載的最古的居民,穢人當是其繼承者。參見拙著《穢與貊》,載《煙臺師范學院學報》1996年4期,16-18頁。
[9] 岑仲勉注釋突厥文的《闕特勤碑》,將此詞標音為“莫離”,與“摩離”完全相同。見《突厥集史》,中華書局,1958年版,第892頁。
[10] 《三國史記·高句麗本紀》琉璃明王本紀。
[11] 真番郡的所在地有朝鮮南部說、鴨綠江流域說、今寧安說三種說法,詳見孫進己、王綿厚主編的《東北歷史地理》第一卷,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270-273頁。
關鍵詞:學前幼兒;蒙臺梭利;游戲;數學思維;數學情感
大多數科學家認為,他們終身所學到的最重要的東西,就是幼兒園老師交給他們良好的習慣。所以在幼兒數學教育階段不僅要讓幼兒掌握粗淺的數學知識,更重要的任務是培養幼兒初步形成數學思維,以及良好的數學情感,能讓兒童在將來的數學學習中保有持久的興趣和潛能,對幼兒今后的數學學習乃至終身教育都有難以逆轉的深遠意義。
一.我國幼兒數學教育存在的問題
學前數學啟蒙教育是數學教育的重中之重,讓孩子學習好數學知識有助于他們更好的認知新世界。但數學在很多學習者和教學者看來是枯燥與無味的,在生活中好多孩子對學習數學總是缺少熱情和興趣,這也是數學教學中的難題與問題。當前我國學前數學教育存在的問題如下:
①教學目標單一。幼兒園數學教育中存在著教師只為傳授知識而傳授,幼兒只為學知識而學的現象,教學的目標知識只是數學知識單方面的目標。
②教學內容的廣度、深度不夠,片面強調科學性知識的學習。幼兒園數學普遍存在內容淺、容量少的問題,不能滿足幼兒的發展需要。
③忽視幼兒的思維特點。幼兒期思維發展的趨勢是從直覺行動思維向具體思維發展,抽象邏輯思維尚處于萌芽狀態,幼兒學習數學主要通過:實物操作――語言表達――圖形把握――符號把握。從而建立數學知識結構,每一次數學活動都必須由具體到抽象,由低級到高級逐步過渡,而且必須經過長期訓練才能達到目標,不是通過一兩次活動就能完成。
④忽視幼兒的數學興趣和情感的培養。部分幼教教育單純把數學教育作為兒童獲得數學知識來教,忽視了其他的教育價值。若壓抑了孩子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喜愛,久而久之將會造成幼兒厭惡數學的消極情緒,對今后學習影響巨大。
⑤幼教的職業技能不完善。從教師專業化對幼兒教師的新要求出發,考慮個體素質的多元化發展和自我完善,幼兒教師的職業技能主要包括:一般教育技能、基本教育技能和綜合教育技能三個層面。
可知,當前我國學前數學教育中,大部分形成了如同中小學階段的傳統課堂為主的“灌輸式”課堂,或是任由兒童自主活動的無目的的“放羊式”課堂。尤其老師不夠重視幼兒在數學的思維和情感上的培養,這對于幼兒今后數學學習的發展是極大的損失。
教師應把握住兒童這一不僅是智力更是人格和情感的初步形成的關鍵期,掌握兒童思維發展規律,立足于數學的趣味性和實用性的基礎上,從培養思維和情感出發展開教學。這將對于兒童今后數學的學習起到啟智的作用,而且良好的數學情感,對學習數學獲得的自信和喜愛,能產生持久的情感,而不是厭煩與恐懼,對孩子今后的數學學習有深遠的意義。以下將從游戲的角度出發,對幼兒的數學思維和數學情感的培養途徑進行闡述。
二.通過游戲培養幼兒的數學思維和數學情感
蒙臺梭利有句名言:“讓我聽,我隨后就會忘記,讓我看,我就能記住,讓我做,我就能理解?!彼J為應讓幼兒們在動手操作和游戲中發現并體會“數”的存在,不僅使幼兒學會很多具體的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使幼兒從小養成喜歡數學,不怕數學的習性,為上小學奠定數學基礎。合理的教學游戲能有效地培養幼兒的數學思維及情感,其培養途徑就是充分挖掘數學內容中豐富的內涵,組織適宜的數學游戲和操作活動,在活動中提供有效地指導。
(一)在游戲中培養幼兒的數學思維
蒙臺梭利認為數學教育的基本目的,促進兒童數學思維的形成與發展,培養兒童學習數學的興趣,最終提升兒童的人格。數學本身所具有的抽象性、邏輯性、以及在實踐中廣泛的應用性,決定了數學教育是促進兒童思維發展的重要途徑。學前兒童學習數學,不僅對于學前階段思維的發展,乃至一生的思維發展,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1.數學思維的深刻性
如小班圖形分類活動,在認識了基本圖形的基礎上,給幼兒提供不同形狀(不同顏色)的三角形、圓形、和正方形。請幼兒將三角形找出來,之后教師引導幼兒摸摸三角形,發現特點,得出其具體特征以形成概念,如三角形有三條邊,三個角和三個頂點。再一起討論自己家里、教師里的三角形物品,對照得出的特征和概念。能加深對概念的理解的深刻性和持久記憶。再如出示一組到動物園參觀的照片,請幼兒按照參觀活動中市區發生的先后順序,感受事件發生過程與時間的關系,發展其推理能力。
2.數學思維的發散性
發散性思維是數學思維的主要部分,在游戲和操作中培養幼兒的發散思維主要體現在“一物多玩”的活動中。引導幼兒以不同的方法和角度去尋找答案,積極把握幼兒好奇和愛玩的天性,發揮他們的想象力,突破固有的思維定式。
如拼畫游戲,在認識了基本圖形的基礎上,教師提高某一單一的圖形,如三角形,讓幼兒按要求把這些三角形拼成小房子或者其他圖形,送給他們的好朋友。這時候幼兒的操作不受固定套路的限制,興趣提升,熱情投入地參與到活動中,幼兒的發散思維得到很大的發展。
再如拼擺游戲,教師提供兩張正方形圖片,把其中一張沿著對角線剪開。攤開擺放成以下形式(圖1),請幼兒將剪開的兩部分三角形拼成原來的正方形。第一個活動很簡單,幼兒們很迅速地就做好了。接下來,老師收起全部的圖片,再擺成如下的另一種形式(圖2),幼兒再按剛才的要求去做。這時候幼兒可能會迷惑,同樣的圖片不同的位置。激起趣味后,就開始動腦思考,動手嘗試,等到拼接成功時,幼兒會豁然開朗,不僅得到了成功的喜悅,也突破了思維的定式。
3.數學思維的敏捷性
思維的敏捷性表現在幼兒身上即幼兒能夠既快速又正確地完成游戲任務。如小班的1-5的按數取物游戲,教師出示一個數字卡片,幼兒快速在盒子里取出相應的物品數目,或是相反的活動。同時可以加入比賽的形式,比一比誰又對又快。再如說相反詞活動,教師說一個詞,要求幼兒快速思考回答出相反的詞。如快對慢、胖對瘦、好對壞、高對矮等等。
在培養幼兒數學思維的敏捷性游戲中,教師要不斷鼓勵幼兒以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不輕易否定和打斷,給幼兒思考的時間,之后再在各方法中作比較,找到一種最便捷和有效的辦法。
在游戲和相關的活動中,教師要注重鼓勵和引導幼兒積極思考,在動手、動腦和動口中啟發幼兒合理有效地完成活動任務。俗話說,數學是思維的體操,在幼兒階段培養幼兒初步形成數學思維,能有效地掌握數學知識并學以致用。
(二)在游戲中培養幼兒的數學情感
培養幼兒數學情感,即對其數學學習的興趣、求知欲、自信心和喜愛的積極情感的培養。幼兒內心保有持久的內在動力,才能更積極有效地投入到今后抽象的數學學習中。
長期以來,幼兒園數學活動大多注重它對幼兒的智力功能,很多教師甚至單純地把數學作為訓練思維的體操的偏向,而忽視它的多種教育價值。導致相當一部分的兒童都懷有厭惡和害怕數學的心態。而情感態度不是單純靠“教”出來的,是長時間的潛移默化的結果。在輕松愉快的游戲活動中引入數學知識,是培養幼兒數學情感的最好途徑之一。
比如,創設環境。把幼兒的數學學習放到孩子實際的生活中,帶幼兒帶教室外散步,數一數身邊的房子樹木,比一比樹木的高低等等活動,教師適時引導提問,使幼兒感受身邊事物的大小、高低和數的運用。體會數學就在身邊,我們可以用所學的知識來解決身邊的問題,產生了極大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對身邊的事物也產生了很大興趣,不斷想尋找其他問題和問題的答案。這樣的游戲活動,不僅使幼兒學以致用,更能在生活化的游戲中體會積極向上的數學情感,產生持久的內在動力。
總之,知識只是暫時的,思維方法和情感態度才是永恒的。所以在幼兒數學教育的工作中,幼教工作者應注重合理地安排課程,設計教具和有教育目的的游戲,采取從“做”中學的方式,讓孩子在積極愉悅的氛圍中操作,提升孩子的感性經驗。對于初接觸數學的幼兒來說,不僅要學習數學粗淺知識訓練數學思維,更要培養他們的數學情感,能讓幼兒從小就真正喜歡數學,不怕數學,對幼兒今后的數學學習有深遠影響。
參考文獻:
[1] 金浩.學前兒童數學教育概論[M](2000年版).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2] 張紅兵.數學教育理論與實踐[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07.
[3] 范佩芬,王輝.“活教育”做出“活智慧”[M](2010年版).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4] 趙旭曼.我國目前幼小銜接中存在的問題及策略分析[J].少年兒童研究(理論版),2010,(19):38-49.
[5] 王叢巖.在蒙氏教育中發展幼兒數學邏輯思維能力[J].現代教育科學,2006,(2):68-69.
[6] .蒙氏教育對學前兒童數認知能力影響研究[J].心理科學,2008,31(2):483-486.
[7] 王曉輝.數學活動中幼兒思維品質培養的研究[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10,(6):81-83.
[8] 唐林媚.幼兒數學教育與思維發展[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15):76-78.
新教師培訓是教師繼續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教師職前教育的延伸、職后教育的起點,對教師成長具有重要意義。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關于一些老師去外地培訓的通知模板,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老師去外地培訓的通知模板1根據市勞動局172號文件要求,凡有培訓就業需求的均可登記參加免費學習,石家莊市金博瑞職業技能培訓學校做為就業局“再就業”培訓授權單位,特興辦免費技能培訓大型公益活動,旨在幫助已畢業的大中專畢業生和社會無業人員擁有一技之長,尋找到適合的工作崗位,從而改變命運,改善生活?,F將具體事項公布如下:
一、免費培訓開設課程:
人力資源管理師(三、四級)
營銷師(三、四級)
物流師(三、四級)
物業管理師(三、四級)
心理咨詢師(三、四級)
社會工作者(三、四級)
以上課程均為200個課時。
二、報名對象:
1、擁有河北省戶籍的.人員;
2、16至48周歲,有工作意愿,暫無工作的社會待業人員及大中專畢業生。
三、報名時攜帶材料:
1、本人的就業失業登記證原件及復印件二份。
(注:就業失業登記證可在本人戶口所在就業局免費辦理。)
2、一寸免冠照片8張。
3、身份證復印件8張。
四、開課及報名截止時間:
開課及報名截止時間:7月。(具體時間另行通知)
五、獲取證書
(一)經培訓合格后頒發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的《結業證書》;
(二)經職業資格鑒定考試合格頒發《職業資格證書》,獲得任職資格證明。
報名地址:石家莊市街75號大廈南樓311室
聯系人:張老師
老師去外地培訓的通知模板2各區、縣級市人事局,市直各單位人事部門:
根據市人事局《關于舉辦__年應屆高校畢業生上崗前培訓班的通知》(___〔__〕16號)精神,應屆高校畢業生崗前培訓作為我市人事培訓的一項常規性工作,要求于每年10月底前完成,做到“先培訓,后上崗”。我中心現定于今年7月中旬開始舉辦~年應屆高校畢業生上崗前培訓班。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培訓對象
~年進入__市各企事業單位工作的應屆高校畢業生。
二、培訓內容
(一)職業生涯規劃與成功之道;
(二)職業初期的心理調適;
(三)職業道德規范與修養;
(四)職業人士的溝通與禮儀;
(五)__經濟與社會發展;
(六)__風貌與__人精神;
(七)參觀考察。
三、培訓教材
培訓采用__市人事局組織編寫、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出版的《應屆高校畢業生崗前培訓教程》一書。
四、培訓時間及地點
(一)培訓時間:第一期培訓班,7月19日至22日;第二期培訓班,7月26日至29日;8—9月份各期培訓班開班時間另行通知。
(二)培訓地點:__市人才培訓中心(__路266號北秀大廈)。
五、培訓費用
每人繳交培訓費用230元(含培訓費、教材費、參觀考察費、證書工本費)。
六、其他事項
請各單位填寫《~年應屆高校畢業生上崗前培訓班報名表》(附后),在當期開班時間前5個工作日通過交換、傳真或電子郵件形式報送市人才培訓中心公務員培訓部;學員請于開班當天上午8:30到培訓地點辦理報到手續(繳交培訓費及小一寸彩色照片2張)。
老師去外地培訓的通知模板3培訓目的:
1為了提高辦園教學質量,提升教師對蒙氏教育有全面的了解,整體提高教學水平。
2、通過培訓,了解蒙氏教育與傳統教育的區別,掌握基本的教學理論知識,并能學以致用,把蒙氏教學理念運用到日常教學中去。
培訓時間:7月9-13日,共五天。
培訓內容:全面升級蒙氏教育理念,蒙氏教學的基本理論與實踐。
培訓地點:惠州市西湖技工學校
培訓課程:
時間
上午9:00——12:00
下午2:30——5:30
參加人員
201_.7.9
蒙氏理論
201_.7.10
日常生活教育(實際操作)
201_.7.11
感官教育(實際操作)
201_.7.12
數學教育(實際操作)
201_.7.13
音樂教育
人文教育
培訓教師:1、做好相應培訓方案
2、負責相關課程內容的培訓
本次培訓注意事項:
一、準時到場,不遲到早退。
二、分組進行,每組評選一位組長協助培訓老師整理會場,人員簽到、主持、評分、登記。
老師去外地培訓的通知模板4一、指導思想
為了能加快學校發展,讓學校教師隊伍擴充和更新的步伐不斷加快,我們決定對新分配教師和調進的教師進行培訓。使新教師及早了解校情,了解教育改革的形勢,更快地適應新的工作崗位,進入角色,從而提升新教師的專業素養,為新教師的個人發展打下良好基礎,也為學校發展夯實基礎。
二、培訓目標
通過培訓讓新教師在短時間內熟悉學校,熟悉工作崗位,進一步鞏固新教師的專業思想,具備良好的道德素養,能熱愛本職工作,熱愛學生。初步掌握學科的教學常規和技能,理解學科的業務知識和內容體系,課堂教學、作業批改、課外輔導等逐步走向規范化。
三、參訓人員
陳莉、楊玲、魏芹芹、曹月、魯思思、丁飛琴、劉惠妤、李超、雷志軍、萬薔璐、周安、邵尉哲、張璐娜、周凱云、
四、培訓內容
(一)介紹學?;厩闆r、辦學理念
(二)教育教學常規培訓
1、教學計劃、備課、上課、聽課的有關標準及要求。
2、作業設計、布置、批改作業要求和單元檢測要求。
3、教學上的有關規章制度。
(三)如何當好一名老師
五、培訓時間安排
培訓分集中培訓和分散培訓兩個階段。
(一) 集中培訓階段
分三期
第一期:10月11日(星期四)下午放學后
培訓主講人:熊校長
培訓內容:介紹學?;厩闆r、辦學理念
培訓地點:校長辦公室
第二期:10月15日(星期一)下午放學后
培訓主講人:文學忠
培訓內容:《共青城耀邦小學教學常規管理制度》
培訓地點:多媒體教室
第三期:10月17日(星期三)下午放學后
培訓主講人:任春英
培訓內容:如何當好一名老師
培訓地點:多媒體教室
(二)分散培訓階段(10月18——11月18日)
各新教師在自己的實際教學工作中進行研修,進一步鞏固新教師的專業思想,進一步掌握學科的教學常規和技能,理解學科的業務知識和內容體系,課堂教學、作業批改、課外輔導等逐步走向規范化。
六、培訓要求
1、新教師應按時參加培訓活動,不得遲到和早退。
2、認真聽課,作好筆記,為今后的實際教學工作做好鋪墊。
七、考核(指教師參加該內容的培訓后所取得的效果的檢測)方式:
隨堂聽新教師的課,并對新教師的常規教學工作進行檢查。
老師去外地培訓的通知模板5指導思想:
以《大興安嶺地區中學教師繼續教育實施方案》為依據,把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列為我校教師教育之核心內容,堅持以集中培訓,教研培訓,科研培訓相結合為基本核心.加強科研,探索規律,保證培訓發展,提高培訓實效,努力提高廣大教師實施素質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以適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和發展的需要.
培訓對象:
各學科50分以下的在崗教師(已參加骨干教師培訓的教師可不參加培訓).
培訓內容:
教育理論
教育觀念的轉變與更新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通況
現代教師觀,學生觀,教學觀,新情境的教學策略等教學理論.
教育科研理論
學科教學理論與實踐
國家學科課程標準
學科教學理論與實踐
學科知識的拓寬與加深
課堂的主觀摩和教學實踐的教研培訓
教育科學研究
學科教育科研方法
課題研究的過程與方法
學科教改課題研究與實踐
(4)信息技術培訓
1.現代化教育技術專題
2.信息技術基礎知識培訓
(5)校本培訓
結合我校特點,按照進修校要求自學自練.
四.培訓形式:
根據課程不同可采取講座,自學與研討,觀摩與案例探究,典型示范等把面授學習,自覺學習與實踐工作相結合.集中學習在放假前,開學初.學科學習利用周五第八節課,通過活動完成自學自練等實踐課.
五.培訓管理:
(1)各教研組制定本組培訓計劃,學校檢查實施.
關鍵詞:新課程;興趣;空間;交流
遵循幼兒身心發展特點,讓幼兒健康活潑快樂地成長,豐富多彩的區域角活動設計為幼兒學習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我們可以在區域角里不僅展示各種類型的作品,還可以將幼兒的奇思妙想通過各種形式展示出來,發揮他們豐富的想象力,體現各種創意。
一、充分利用區域角激發幼兒開口說話的興趣
由于幼兒正處于語言發展的飛躍期,盡管掌握一定的語言發音,但在具體表達時發音還不夠準確,詞匯量也比較欠缺,有時為了向別人表達自己的想法,敘述生活中發生的一些事情,用語言交流時需要教師逐步引導和模仿。這時,教師可以充分發揮區域角的優勢,比如在區域活動角中為他們收集各種不同類型的圖書,特別是運用各種不同的會話情境,讓幼兒感受到不同情境中的語言表達,學會用各種不同詞匯表達自己的思想。也可以結合語音和圖書邊聽邊表述,使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激發幼兒學習語言的動機,而且時間久了幼兒開口說話也就十分積極主動了。當然,提高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不能僅限于在課堂上通過各種不同語境的訓練,還需要教師創設活動交流機會。因此,通過區域活動為幼兒提供了練習說話的機會,增加了幼兒間的交流。
二、通過利用區域角不僅展示幼兒的奇特創意,還為語言交流拓展空間
區域角的設計其中最大的功能在于展示幼兒的奇特創意,喚起他們的創新意識,激發幼兒的豐富想象力。在區域展示中,為幼兒的語言交流提供平臺,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1.美工區
美工區里不僅展示幼兒的美麗圖案,還可以將他們的各種奇思妙想展示出來,讓他們的各種創意得以馳騁于美工區里,激發他們的創意。比如:為幼兒提供各種顏色的廢舊材料、各種瓶瓶罐罐、布料、棉、針線等,幼兒不僅能自己動手自制各種玩具,還在制作活動中體會到各種動詞不同類型的動詞“拉”“折”“剪”“貼”“轉”“翻”“撕”“壓”“疊”等,這些不同類型的動作可以通過不同的語言表述出來,幼兒在邊動手操作邊自言自語中體驗不同動詞的區別,在互幫互助中學會正確表達,為語言交流拓展空間。當幼兒完成手工后,可以將作品擺放成不同類型的主題“收獲秋天”“生活萬花筒”等,可以運用不同的主題編個美麗的故事或說一段自己想說的話,讓幼兒手中的作品“動”起來,讓幼兒在活動中感受到樂趣。
2.建構區
建構區充分展示幼兒的合作能力,在合作中幼兒一起動腦筋,想辦法,相互商量怎么實現自己的創意,并將自己的創意通過活動展示出來,在互動中啟發幼兒思維。在具體實踐活動中,教師也可以設計想一想、說一說、玩一玩等活動環節,引導學生可以做什么,大家如何搭建;也可以設計邊玩邊交流活動,將自己的想法用一句話或一段話講述給其他小朋友聽,在不經意間為他們的交流提供機會,提高口語表達能力,也可以讓其他小朋友對自己的創意提出自己的不同見解,建構更加完整的作品。
三、充分利用區域角培養幼兒的智能
通過對區域角的深入研究,其獨特優勢還在于將傳統課堂教學與區域活動區有機整合起來,讓兒童初步形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法,讓幼兒積極參與區域角學習活動,發揮學習主動性、積極性。例如:在蒙氏數學中,通過操作材料自制的“時鐘”墻飾創建出來的數字區,讓幼兒認識時鐘,不僅增強幼兒的數感,還通過對時鐘的認識形成時間概念,讓學生在活動區域角中自主學習,在小組討論中了解有關數字、時鐘的基本時間觀念。也可以將每日的幾個關鍵時間展示在區域角上,比如吃飯時間、放學時間,通過撥一撥墻飾“時鐘”的時針,加深對數字的認識。
環境作用于幼兒的認知,幼兒的認識依賴于環境。通過區域角的設計,構建和諧的幼兒認知環節,促進幼兒健康成長有積極意義。所以,教師應善于從幼兒與環境的互動中形成主題方案,設計好區域活動角,從而為幼兒提供大量的、有具體意義的、形象的、生動的、有新意的區角環境,以促進幼兒園教育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最終實現高效的幼兒教育。
教育與幸福問題并不是一個全新的話題,早在20世紀90年代就有學者在關注這個問題,總結十多年來教育與幸福的研究發現,教育與幸福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教育過程與幸福、教育目的與幸福、如何實現幸福教育等,還有少數學者論述了中國女性教育與幸福的關系,但這些基本都是關于基礎教育的,在這樣一個幸福教育成為全世界教育的主流的大背景下,我們也應該把幸福教育引入學前教育。目前關于學前教育與幸福的研究大多是質性或者量化研究的,很少有人像研究教育學中的幸福教育那樣從哲學的層面進行思辨的研究。教育的目的是實現人的幸福,因此教育是為著幸福的教育,但是教育并不是幸福的必要條件。我們不難發現,生活中很多人沒有受過教育也覺得自己很幸福,很多人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但是也不幸福、不快樂。因此幸福感的獲得取決于人們的期望和是否實際滿足之間的差距,期望越大,實際得到的越少,便會體會到一種幸福感的“相對剝奪”。從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來看,幸福與否取決于人的需要是否得到了滿足,人本主義認為,人的幸福來自于自我價值的實現,因此,我們現在的教育也在強調“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位”。教育的目的是為了使學生具有獲得幸福生活的能力,并且為了學生未來生活的幸福。但是在受教育的過程中,我們不得不說,學生的痛苦是不可避免的,盡管我們在強調快樂教育,也只是盡力想使我們的教學手段游戲化,使學生快樂地獲得知識。但是在學生探索知識的過程中,必須要付出艱辛的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古時就有“頭懸梁,錐刺股”的典故,盡管他們也在以獲得結果的快樂激勵自己,但是不能不說這個過程還是有些痛苦的,快樂教育、幸福教育也只是在盡力減少學生的學習的痛苦,促進學生學習的興趣。所以說,教育應該是幸福的,但在過程中也未必全都是幸福。這就是教育過程中的痛苦。
二、幼兒教育從目的到過程都應該是幸福的
我國學前教育目的是“根據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和特點而進行的促進兒童身心全面健康發展的教育”,因此是基于幼兒的全面健康發展的,如果學前教育使幼兒不幸福,那么也就很難達成幼兒的身心健康了。在大教育過程中存在的學生的痛苦,在幼兒教育中是不應該存在的。幼兒的學習,在理論上不應該像中小學生那樣,是一種講授式學習,幼兒是以游戲為主要生活方式的,幼兒園的基本活動就是游戲。幼兒在游戲中通過感知和探索獲得經驗,這種經驗是有助于他們以后的學習的,為以后在小學的學習打下初步的基礎。游戲的意義之一就是使兒童獲得愉快的情緒體驗,所以說,幼兒在學習過程中不應該存在痛苦,他們是樂學的,而且在學習的過程中也應該是快樂的。
三、幸福為什么與部分幼兒失之交臂
幸福是幼兒教育的應然之義,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幼兒教育都是幸福的。首先,許多兒童感受到了幸福,他們生活在幸福中,并為了幸福而生活著。同時,還有許多兒童并沒有真正地體驗到幸福,或者沒有充分地體驗到幸福。因為我們現在的學前教育,存在著入園難、入園貴、學前教育小學化等現象,甚至有些地方會發生教師毆打和虐待兒童的現象,在一些縣級或者鄉鎮幼兒園,幼兒園的功能就是幫助家長看孩子,提前向孩子灌輸小學的知識,所有這些現象都證明,并不是所有的幼兒都是幸福的。究其原因,從理論上來說有以下幾點:
1.成人對兒童學習認識的偏差。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都必須明確幼兒是如何學習的這個問題。幼兒的學習是同幼兒的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的?;顒邮怯變簩W習的內容,也是幼兒學習的過程。幼兒園中,除了集體教學活動以外,游戲、飲食、盥洗等各個環節,幼兒都可以在其中學習。幼兒學習這些內容的主要方式不是安靜下來聽講,而是在特定的環境中通過多種感官參與活動來學習的。如果幼兒不能自己開動腦子并伸出雙手操作,就不可能實現真正的學習。而現實是,幼兒經常地被安置在一個需要端正靜坐的環境里,被成人強迫去聽講,抄題,算題,寫漢字,而根本沒有動手操作的機會。幼兒動手的權利被壓抑了,不能活動,如何獲得經驗和智慧?“智慧之花開在手指尖上”,皮亞杰的這句話明確了幼兒學習的方式和特點。所以,活動和游戲之于幼兒,就像陽光之于植物一樣重要。只有在活動和游戲中,幼兒才能體驗到真正的幸福。
2.成人以自己的幸福觀主導兒童。孩子需要什么?對兒童來說,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一切違背幼兒身心發展規律的活動對幼兒來說都是不幸的,幼兒的幸福與幼兒的精神世界密切相關,能否自由游戲,能否在教師和家長那里得到安全感,是幼兒幸福的關鍵。但是,有些家長往往認為,給兒童穿最好的,吃最有營養的,就是在促進兒童的幸福;讓孩子上最好的幼兒園,上很多興趣班,就是在促進兒童的幸福。實際上,豐富的物質生活是幸福生活的一部分,但是并不能代表全部,物質并不是幸福的充分條件。幼兒在按照自己的意愿玩沙玩水的時候所表現出的專注、愉快和幸福也許遠比在幼兒園里按照老師的要求小心翼翼地玩昂貴的游戲器械要幸福得多。幼兒按照自己的意愿探索自然的時候所表現出的滿足也許遠比按照家長的意志努力學會一首鋼琴曲要幸福得多。成人尊重兒童,不干涉兒童的活動時,也許兒童是更幸福的。
四、幼兒教育要實現整體的全面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