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10 16:50:1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思想政治教育課課件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制約因素;基本路徑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1)03-0266-02
高校是人才走向社會的最后一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好壞直接關系到給社會輸送的人才素質的高低,所以我們要及時認識到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之處,并有針對性地提出建設性意見,保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為社會輸送高素質的、全面發展的人才。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研究的意義
黃彥華學者認為,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即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通過一定的教育方法、教育手段,對受教育者實施有關人生觀、價值觀、審美觀等的教育所取得的實際效果。筆者認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可以簡單地理解為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實踐中所取得的實際效果。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研究,有著重要的理論與實踐意義。
1.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研究是常論常需的話題
對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巨大效用,歷代的思想家曾有過不同角度的生動揭示。眾多的華夏先哲將教化視為個體獲得社會性的必由之路,“性非教化不成”,同時又視教化為立政之本,“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民間也將個體德性的好壞看成是個體以后是否會有成就以及成就大小的重要尺度。以上種種觀念盡管由于過分夸大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用而陷入唯心主義的泥潭,但是我們也可以感受到人們對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視。不僅古代社會如此,現代社會也一樣,人們孜孜不倦的探討著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路徑與方法。由此可見,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是一個常談常新、常論常需的話題。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研究是現實需求的凸顯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是富有成效的,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歷程并非沒有曲折與缺陷?,F代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課延續了原來注重道德教化與理論學習的風格,把思想政治教育當做智育來進行,用單一的手段灌輸枯燥而遠離現實生活的“知識”,并用考試成績來衡量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高低。這樣的思想政治教育對學生來說過于抽象,不能切實幫助學生了解、分析、解決現實問題,因而不受學生的歡迎?,F代社會中大學生違法犯罪事件層出不窮,按理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是擔負著育人作用的,面對如此尷尬的教育局面,面對如此緊迫的社會問題,講究高效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勢在必行。
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研究是其自身研究現狀的呼喚
我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存在一些缺陷,主要表現在:首先,視角單一。研究者對于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研究大多停留在一個宏觀的層面上,對于特定的研究領域和群體研究較少,且不夠深刻,尤其是對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研究,不僅量少,且質量低下。其次,經驗描述性。大多數人對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沒有深刻的思考與調查,只是單純的查看別人的論文與書籍,導致調查研究多是經驗性的描述。最后,實踐性差。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研究多數在尋找問題、陳述問題,但對于解決問題的方法及可行性的研究較為粗略,甚至一筆帶過,沒有起到指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踐的作用。
二、制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因素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單一
長期以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了以知識為中心、以理論課為中心的教育模式,單純的課堂知識傳授成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手段。內容決定形式,特定的內容只有在特定的形式下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由于教育形式的單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被削弱了。另外,教師的講授完全依照教材,就教材講教材,教學方法簡單套用知識教育的方法,整堂課學生的思維受限于教師所教的范圍,找不到發問的切入點,提不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的教學模式無法深入學生的內心,更無法將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外化為學生的實際行動,嚴重影響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與學生、社會生活脫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與學生、社會生活脫節,缺乏針對性。這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滯后性,二是超前性。就滯后性而言,隨著全球化的發展,社會生活更加豐富多彩,出現了許多新問題、新情況,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得不到及時的更新,無法解決學生的思想實際,既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更難解決學生的實際問題。就超前性而言,當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味用抽象、概括在現階段還暫時無法實現的理論要求學生,忽視了學生自身的需要,學生不但難以接受,反而會引起反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只有符合學生的需要、社會的需要,才能夠使教育具有針對性,學生才會認真去聽、去思考,才會引起共鳴并迸發出智慧的火花,也才能達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目的。
3.中學思想政治教育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脫節
在傳統的教育觀念和教育模式下,教學都是強調功利性和階段性的,工作在第一線的老師們更多地關注短期和階段性的任務和目標,而沒有從教育教學的系統性、連續性方面進行考慮和研究。中學老師更多地注重學習成績和升學率,忽視了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而大學老師則在自己頭腦中對學生既定的思想政治水平上進行教育,從而導致了思想政治教育在兩個階段銜接上的脫節。有些內容被遺漏了,有些內容則被反復的提出來,甚至沒有梯度,不可避免地出現了教育內容不均衡的現象,嚴重影響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4.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對現代教學設備的盲目運用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現代化的教學設備被引入了課堂。例如多媒體,它本來應該被當做教學的輔助手段,幫助老師將抽象的理論生動形象地展現給學生,增強教學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擴充課堂的信息量,豐富教學素材,緩解思想政治理論課內容多課時少的矛盾。但是有些教師卻不是充分利用它使課堂更高效,而是過分依賴它。有些教師放棄了傳統的講授,過分依賴課件,忽視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主導作用,由于多媒體課件具有高度程式化的特點,過分依賴課件致使一些教師無法根據課堂上學生的個性特點和課堂氛圍及時采用相應的教學策略,嚴重影響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三、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基本路徑
1.調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評價機制
思想政治教育評價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它一方面可以檢驗思想政治教育實施的效果,另一方面能夠引導學校的教學行為和教學方向。為了進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調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評價機制是必需的。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評價標準過于單一、片面。首先,分數可以作為評價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手段,但絕不是唯一的評價標準。其次,對學生的評價必須由注重知識的掌握轉向注重應用知識的能力,由主要依靠考試轉向依賴多種考查方式,由只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轉向關注學生學習和成長的過程。再次,全方位評價學生。從多個方面綜合地評價學生,諸如思想品德、科學文化、勞動技能、心理素質等。只有評價機制發生改變,才能有力的促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2.鼓勵教法和學法方式的創新
要想窮盡所有的知識、直面所有的問題是不可能的,教師只有掌握了學習的方法、分析問題的方法,并將其傳授給學生,才能使學生真正受益,學生才能從根本上分析、解決一些問題。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大力提倡教學方式和學習方法的創新。在課堂上教師要鼓勵學生暢所欲言,以平等的身份參與到討論中,允許多元的觀點甚至是對立的觀點存在,以此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活躍其思維,加深學生對概念的理解,無形中培養學生的成就感、自信心,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3.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師的素質
教師是課堂的組織者、引導者,在教學中發揮著主導作用,教師的素質直接影響到其在教學中主導作用的發揮?,F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諸多問題,如課堂教學教條化、現代技術設備使用呆板化等,教師主導作用的發揮受到限制,嚴重影響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這與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質是分不開的。因此,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質勢在必行。只有提高了教師的專業素養,課堂的教學內容才會鮮活起來、科學起來,只有提高了教師技能,現代教學設備才能真正走進課堂,走進學生心中。
4.注意高中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銜接
中學思想政治教育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脫節,使教學內容不論是在廣度還是深度上都受到了影響,沒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為此,我們必須注意中學思想政治教育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銜接。第一,本著“以人為本”的理念,對高中思想政治課內容進行調查、研究,了解高中生的思想政治水平,這就為之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開展奠定了重要基礎。第二,科學設置層次化的教學目標,服務教學銜接,循序漸進地對學生進行教育,實現高中與高校之間的有效過渡。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的基礎,也是其靈魂。領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研究的意義,找準影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因素,是制定科學對策的前提與基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研究任重而道遠,吾輩必將盡己所能。
參考文獻:
[1]沈壯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2.
[2]翁愛云.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教學中常見的問題與對策[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0,(2).
[3]胡洪彬.近年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研究綜述[J].西南科技大學高教研究,2009,(2).
關鍵詞: 思想政治課堂 高效課堂 誤區
所謂“高效課堂”就是一切以學生為中心、以快樂為根本,用盡可能少的時間獲取最大教學效率的教學活動,我們現在提倡的“高效課堂”研討,其目的是做到兩個減輕,兩個提高,即減輕教師的教學負擔,減輕學生的學業負擔,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一、思想政治課課堂的誤區
1.在教學目標上,割裂知識與技能、目標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
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主體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所要達到的預期目標與標準。前蘇聯教學論專家巴班斯基曾指出:教學最優化的第一步就是用綜合的觀點選擇和決定教學的任務。可見,教學目標的設計在教學中的重要位置。思想品德新課程倡導知識與技能、目標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教學目標,然而現實的情況不容樂觀。課堂教學過于倚重認知目標或能力目標,有些老師過多強調情感目的的落實,而弱化知識、能力的落實,這種做法其實割裂了三維教學目標。
2.在活動設計上,注重熱鬧與新奇,缺乏教學實效。
新課程實施以來,思想政治課堂發生了重大變化,其中利弊共存?,F在的政治課堂注重學生生活經驗的社會實踐的聯系,通過學生自主參與的、豐富多彩的活動,提高知識技能,完善知識結構。這種變化有利于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煥發思想政治教育課的生命活力,但同樣存在問題。如脫離教學目標,為活動而活動,活動內容與形式不能有效整合。盡管課堂氣氛活躍,但缺乏科學性和合理性,盡管學生忙得不亦樂乎,但收效甚微。
3.在教學方法上,形式單一,成人化傾向嚴重。
教師在教學方法設計上形式單一,缺乏變化。不可否認,講授式教學方法有其合理性和優越性,但一味采取這種方法,就會使學生乏味生厭,影響教學效果。課改后,教師們十分注重啟發學生參與教學,但有部分老師走了極端,出現“滿堂問”的現象。歸納教學可有效促進學生對已有知識進行概括、綜合,實現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有利于學生主動構建知識體系,更好地達到教學目標。但不少老師采用演繹教學,先呈現結論,后進行解釋,顛倒了先后順序,呈現成人化傾向。
二、克服誤區,找到打造高效課堂之途徑
思想政治課是進行公民思想道德教育的最好材料,既能指導學生的思想,又能引導學生的行為,是與學生的現實生活和未來發展緊緊聯系在一起的。通過創設問題情境,學生原有的認知水平與新的理論知識體系發生激烈碰撞,從而在問題中解決問題、矛盾中處理矛盾,檢驗自己的行為或他人的做法是否得當,如何作出新的調整,以得到社會的認可。具體的做法是:
1.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用心營造“低壓力,高挑戰”的課堂氛圍。
老師積極投入才可以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老師授課時一定要調節好情緒,無精打采的課堂只能讓學生萎靡不振。老師的講課成了催眠曲,課堂效率自然無從談起,成績也就很難提高。相反那些上課富有激情的老師,學生的成績普遍較好,原因就在于他們善于用情緒感染學生。
對學生來說,“低壓力,高挑戰”的課堂氛圍讓他們精神放松,知道老師永遠都會為他們提供幫助,有安全感和受尊重感,更愿意提問和回答問題,不會感覺來自老師和其他同學的壓力。老師要不斷地給學生設置問題,不斷地給學生傳遞期望,引領學生攻克疑難問題。
2.利用多種教學手段,尤其要善于應用現代化教學手段。
現代教育教學手段是對傳統教學模式的一次革命。在課堂教學中.政治教師要恰當地運用多媒體課件的聲像把抽象概念、原理具體化、形象化,從而使課堂教學既生動活潑又充滿現代化的氣息,實現教學手段的多樣化、教學方法的藝術化。如在《維護國家統一》的教學中,我們可以播放伊拉克戰爭的片段,使學生對國家、領土、政權有深刻的理解。同時利用多媒體把相應的資料顯示在大屏幕上,增加課堂的容量,收到良好的效果。現代化教學手段有很多優點,其顯著的特點是:一是有效地增加每一節課的容量,把原來五十分鐘的內容壓縮在四十分鐘之內講授;二是減輕教師板書的工作量,從而有精力講深講透所舉例子,提高講課效率;三是直觀性強,容易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四是有利于對整堂課所學內容進行總結復習。在課堂結束前幾分鐘,教師引導學生小結本堂課的主要內容,歸納學習的重點和難點,借助投影儀,同步地將內容在瞬間躍然“幕”上,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印象,更容易提高課堂效率。
當然,在運用現代化技術時,我們要避免只注重課堂的熱鬧、氣氛的熱烈、授課手段的花哨,忽視教學形式必須為教學內容服務這一宗旨,要將二者很好地統一起來,使課堂教學多姿多彩。同時也可以把一些時事以聲像的形式展現在學生面前.這樣一方面能把抽象的理論知識以通俗易懂的形式展現在學生面前,另一方面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3.科學地組織和安排課堂進程。
科學課堂教學是實現學生前概念轉變的主要載體,在課堂教學各環節中,需以學生前概念向科學概念轉變為核心,有序組織活動內容,分步推動學生概念的轉變。已有教學經驗表明,有效的認知沖突能更有效地實現概念的轉變。結合心理學研究所認為的概念轉變主要過程:學生描述各自的理解和認識;重新建構理解和認識;應用新的理解與認識;將新的理解和認識與以前的理解做比較。
關鍵詞:高校;大數據;文獻計量學;知識圖譜
中圖分類號: G250.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6)26-0010-04
Bibliometric Analysis of Big Data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in 2009-2016
TANG Yan, HAN Ai-qing, ZHANG Bao-ying,ZHANG Wei-wei
(Information Center,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Beijing 100029,China)
Abstract:This article introduce the bibliometrics analysis of big data related literatur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2009-2016. Through the bibliometrics analysis of the literature and literature sources, literature journal, CO word matrix of keyword analysis, keyword, knowledge mapping analysis, draw the data related researches and the research hot spot, which can provide the reference for future researchers.
Keyword: University; big data; bibliometrics method; knowledge mapping
1研究背景
隨著云計算、互聯網的發展,人類社會已經進入大數據時代。大數據包括各個系統中數據庫中的結構化數據,也包括由社交媒體、郵件、視頻、音頻、文檔信息和網頁所產生的非結構化數據。
大數據已經成功應用于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各領域,已成為一個事關國家發展的產業。2012 年3 月29 日,美國政府宣布了“大數據研究和發展倡議(Big Data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itiative)”,以推進從大量的、復雜的數據集合中獲取知識和洞見的能力,并承諾政府將為此投資超2 億美元,許多重要國家機構都將參與其中。2012 年7 月10 日,聯合國大數據政務白皮書《大數據促發展:挑戰與機遇》,指出各國政府應當使用極大豐富的數據資源,更好地響應社會和經濟指標。日本總務省于2012 年7 月新“活躍ICT日本”新綜合戰略,提出正針對大數據推廣的現狀、發展動向、面臨問題等進行探討,以期對解決社會公共問題做出貢獻。
同時,大數據正在給零售行業帶來深刻的變革,比如美國的亞馬遜,中國的阿里巴巴、騰訊等企業。電商利用大數據預測人們的購買行為,預知消費趨勢,并對人們未來的選擇做出一些推薦。大數據也影響著每個人的工作、生活和學習。生活中,人們基于大數據的移動應用隨時叫到出租車;甚至有數據分析家分析Facebook上的信息,來判斷戀人們是否會分手。
大數據技術的目標就是從這些數據中挖掘信息、判斷趨勢、提高效益?!按髷祿笔抢^物聯網、云計算之后IT 產業又一次顛覆性的技術變革。如何在教育信息化領域充分理解并迎接大數據技術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利用海量數據來挖掘信息、判斷趨勢、提高效率?這是高校信息化部門未來建設數字化校園過程中的必由之路。
高校信息系統也是數據生產大戶。麥肯錫全球研究中心的最新數據顯示,僅2009 年,美國國家教育部的某信息系統的數據庫就膨脹至269 P 字節(1 個P 字節等于10 億個M 字節)。在中國的高校里,學生的學籍、選課、成績、借書、BB平臺、科研系統、實習情況、就業情況、上網、論壇、微博、一卡通、門禁等都會產生大量數據;教師的OA系統、基本信息、科研情況、講座、上課課件、視頻、遠程教育課程等也會產生大量數據;實驗設備、機房、實驗室、圖書等信息,也會產生大量數據。所以高校信息系統通常龐大、復雜,經過多年運營,已經積累了很多數據,這就是高校信息系統中的大數據。
高校中的大數據有很高的教學與科研價值,通過大數據分析,為學校管理部門提供科學的決策支持,幫助教學管理部門優化教學資源配置,優化招生、就業指導等工作。在這個信息非常寶貴的時代,高校的師生們都將從大數據技術中受益。本文采用文獻計量學方法,對我國2009年至2016年大數據在高校的相關文獻進行統計分析,旨在了解該領域的研究現狀、研究熱點和發展趨勢,為科研人員和技術人員提供參考。
2 數據來源與處理方法
2.1數據來源
本文選擇CNKI中國知網數據庫作為檢索數據來源,檢索策略為:(主題=大數據 或big data) 并且 (摘要=高校 或 大學)。檢索時間范圍為:2009年至2016年的數據,共檢索出1340條記錄,檢索時間截止2016年3月9日。
本研究分析的文獻均來自于國內學術期刊、會議論文和學位論文,剔除新聞、短訊、消息、會議通知等文獻,并經過人工篩選剔除不屬于大數據和高校主題相關的研究文獻以及資料不全、數據缺失的文獻。經過篩選共有1258篇文獻與本文研究領域相關,作為文獻研究數據。其中,期刊論文1143,學位論文89篇,會議論文26篇。
2.2分析方法
本文應用計量分析法分析文獻發表年度分布、文獻發表地區分布、文獻機構來源分布、文獻發表期刊等情況;并進一步研究文獻的高頻關鍵詞,分析關鍵詞共詞矩陣,繪制高頻關鍵詞知識圖譜,探討高校大數據的研究熱點和研究前沿。
在研究過程中利用Excel、Access軟件對檢索到的文獻數據進行數據分析前期的數據清洗、數據管理;使用SATI3.2軟件進行信息的抽取,使用Ucinet軟件生成數據文件,并通過NetDraw進行知識圖譜的可視化展示。
3 文獻計量分析
3.1文獻年度發表數量分布
對研究文獻按年度統計文獻數量,結果顯示:2009年文獻5篇,2010年4篇,2011年7篇,2012年9篇,2013年86篇,2014年336篇,2015年739篇,2016年截至3月9日發表文章58篇,另有15篇年代不詳。統計結果如表1所示。通過文獻數量可以看出,2012年以前,國內大數據技術在高校中的應用比較少,尚處于萌芽狀態;2013年開始增長,2014之后迅猛發展,2015年文章數占2009-2016.3月文獻總數的一半多。
表1 2009-2015年高校大數據相關文獻數量
3.2 文獻來源機構分布
分析文獻的來源機構,可以為該領域各科研機構的科研成果、學術水平提供科學依據。本文提取文獻中作者的所在機構,并將同一學校不同部門、更名機構合并為同一機構,分析機構來源情況。分析得出,文獻來源于619個科研機構,并按發文量由高到低排列,位于前12位的機構及發文量如表2所示:
表2 高校大數據發文量前12名的機構分布
通過表2可以看出發文量較高的大學主要位于上海、北京、南京、廣州等這些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大部分是重點大學,這些高校在大數據方面的研究開展較早,投入較多,研究基礎較好。
使用Access軟件,對不同機構之間的合作發文情況進行統計,機構間合作發文95篇,占總文獻數的7.1%。單個機構發文數量遠遠高于合作發文,目前不同機構在高校大數據方面的合作還比較少。
3.3文獻發表期刊分析
選擇1143篇期刊文獻,經過統計,共發表在518種不同的期刊上,發文量排名靠前的期刊分別為《中國教育網絡》26篇,《農業讀書情報學刊》22篇,《中國教育信息化》17篇,《蘭臺世界》17篇。統計發表文獻數量排在前十的期刊,如表3所示,這些期刊占518種期刊的1.93%,但是發文量共162篇,占全部期刊文獻的14.11%。說明這些期刊中發表高校大數據方面的文章較多,是高校大數據研究的重要陣地。
表3 國內高校大數據相關文獻排名前10的期刊分布
3.4 文獻關鍵詞分析
文獻的關鍵詞一般有3-5個詞或詞組組成,能體現出文章的核心思想。對關鍵詞進行分析,找出高頻關鍵詞,發現研究領域的熱點問題。本文共提取1258篇論文中的關鍵詞4853個,整理、合并部分意思相同的關鍵詞,頻率最高的29個關鍵詞如表4所示:
表4 高校大數據相關高頻關鍵詞
從表4中可以看出,“大數據”詞頻最高, “高校圖書館”、“高?!?、“思想政治教育”、“MOOC”、“數據挖掘”“互聯網、互聯網+”等關鍵詞出現的頻率也較高,可以看出這些都是大數據在高校的研究熱點。
但是,單個關鍵詞的詞頻不能夠說明關鍵詞之間的關系,還需要進一步進行關鍵詞共詞分析的研究。
3.5 關鍵詞共詞分析
關鍵詞共詞分析是對關鍵詞兩兩統計其在同一片篇文獻中出現的次數,構建共詞矩陣,進行聚類分析,從而找出關鍵詞之間的聯系,進一步解釋該領域研究熱點之間的聯系和結構關系[4]。
本文使用Excel中的“數據透視表”功能,創建所有關鍵詞共詞矩陣,選擇矩陣中關鍵詞詞頻較高的部分數據,顯示在表5中。
上面的共詞矩陣中,對角線顯示單個關鍵詞在文獻中出現的次數(注:此處關鍵詞沒有進行人工整理、合并),其他單元格顯示行和列對應的兩個關鍵詞同時出現在文獻中的次數。該矩陣以對角線為對稱軸對稱,沿對角線方向,矩陣上下部分數據完全一致。
為了研究高頻關鍵詞之間的關系,將表5所示的共詞矩陣導入到Ucinet軟件中,生成*.h的數據文件,并通過NetDraw可視化軟件繪制關鍵詞之間的知識圖譜,生成如圖1所示的高校大數據關鍵詞知識圖譜。
在圖1中,不同的節點代表不同的關鍵詞,節點的大小說明了關鍵詞的中介中間性。處于整個圖中心位置的“大數據”關鍵詞,節點最大,說明位置最為重要。節點之間線條的粗細程度代表了節點表示的關鍵詞共現的次數的多少。線條越粗,說明兩個關鍵詞共現的次數較多,關系較為密切。
圖1中,關鍵詞“大數據”位于核心位置,是這兩年研究的重點?!案咝D書館”、“高?!?、“思想政治教育”、“MOOC”、“數據挖掘”“互聯網、互聯網+”等關鍵詞,也是大數據在高校領域的研究熱點。
4 結論
綜上所述,通過對2009年-2016年CNKI上高校大數據相關文獻進行計量分析法、內容分析法和可視化分析法,得出以下結論:
文獻數量上,2012年以前,研究較少,處于萌芽狀態;2013年開始增長,2014之后迅猛發展。文獻的數量與大數據在我國的發展相吻合。媒體將2013年稱為中國的“大數據元年”。這一年,大數據開始走向各行各業,阿里、百度等企業與政府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推動大數據在政府統計中的應用。教育、醫療等行業也認識到大數據對于解決面臨的種種問題具有重要戰略價值,大數據技術在各行業的研究應用逐步增多。從數據可以看出,從2013年開始,大數據技術與高校相關的文獻迅速增多,大數據在高校的研究與應用越來越多。
從文獻發表期刊可以看出,近年來雖然文獻數量快速增長,但是,發文期刊主要集中在教育信息化、教育教學、圖書情報方面。高校大數據研究集中在教育、情報圖書館、計算機科學領域,具有學科交叉性,但是目前對大數據的研究還處在初期的理論、概念、設計方面的研究,大數據技術的深入研究、行業的實際應用方面還比較薄弱。
通過關鍵詞詞頻分析、共詞矩陣、知識圖譜的分析,可以看出在高校圍繞大數據開展的熱點研究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
1) 大數據在高校圖書館、信息服務、知識服務、數據分析、數據挖掘方面的研究;
2) 大數據在人才培養、高等教育方面引起的變革,以及MOOC教學模式的引入也是研究的熱點內容;
3) 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技術在高校管理的信息化、數字化,以及建設數據中心,建設智慧校園中必不可少的。也是高校大數據的研究熱點。
總之,高校大數據的相關研究已經取得了一些成果,今后科研人員還需要注重研究的深度,注重大數據關鍵技術在高校中的應用的研究,將理論成果向實踐應用轉化,為高校、乃至整個教育行業帶來深遠的影響。
參考文獻:
[1] Spiroski,Mirko.Relative Citation Ratio of Top Twenty Macedonian Biomedical Scientists in PubMed:A New Metric that Uses Citation Rates to Measure Influence at the Article Level[J].Open access Macedonian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s,2016,4(2):187-93.
[2] Huang,Ying,Schuehle,Jannik,Porter,Alan L.A systematic method to create search strategies for emerging technologies based on the Web of Science: illustrated for 'Big Data'[J].SCIENTOMETRICS,2015,105(3).
[3] Bragge,Johanna,Korhonen,Pekka,Wallenius,Hannele.Scholarly communities of research in multiple criteria decision making:a bibliometric research profiling stud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decision making,2012,11(2):401-426.
[4] 楊瑞仙.大數據研究的文獻計量分析[J].情報科學,2015,33(8):152-156.
[5] 桑慶兵.大數據在高校的應用與思考[J].南通紡織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綜合版),2013,13(2):84-87. (下轉第16頁)
(上接第13頁)
[6] 姜開達,章思宇,孫強.基于Hadoop 的校園網站日志系統設計與實現[C].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教育信息化分會第十二次學術年會論文集,2014(11).
[7] 崔雷,鄭華川.關于從MEDLINE數據庫中進行知識抽取和挖掘的研究進展[J].情報學報,2003(4):425-433.
[8] 楊繹.基于文獻計量的“大數據”研究[J].圖書館雜志,2012,33(9):2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