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10 16:50:1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交通運輸工程技術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創新型人才的特征以及成長機制
創新型人才的特征主要表現為潛在的特征和外在的特征兩個方面。其中潛在的特征是指難以用外部具體指標量化衡量與評判的特征,是一個創新型人才最應該具備的核心素養,具體來講,是指一個創新型人才的創新熱情、創新精神、創新思維等多方面內在品質。創新型人才只有具備潛在的特征,才可能轉化和表現出外在特征。創新型人才的外在特征主要是指一個人所學習到的創新知識、所掌握的創新方法以及通過這些知識和方法所取得的創新性的成果。創新型人才具有的這兩個方面的特征不是相互獨立的,而是相互聯系密不可分的,一個創新型人才只有具備了潛在的創新素質、創新熱情和創新思維,才能學習到創新的知識、掌握創新方法,做出創新業績,反過來講,凡是表現出外在創新特征的人,必然具備潛在的創新素質,同時外在的創新業績也會反過來激發和加強其潛在的創新素養。
創新型人才的培養不能按照既定的人才培養模式,要拓展思路,勇于創新。對于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既要傳授扎實的理論知識,更要培養卓越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特別是創新實踐能力,因此應該堅持將實踐課程貫穿于知識傳授的始終[1]。比如,可以充分發揮高校與企業的各自優勢,協同創新,將創新型人才實踐能力的培養貫穿于協同創新實踐的全過程。與此同時,還要建立長效的創新型人才培養機制,在社會各大型企事業單位設立相關的創新型人才培養和實踐基地,制定有利于創新型人才脫穎而出的政策措施,為創新型人才干事創業創造良好的環境條件,關注創新型人才的持續健康發展。
二、國內外交通運輸工程人才培養現狀
我國的交通運輸工程學科為一級學科,下設四個二級學科:交通信息工程與控制、道路與鐵道工程、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載運工具與運用工程。國內各高等院校一般都設有相應的交通系或者交通學院來進行交通運輸工程學科的招生與培養。由于各個院校的歷史背景不同,優勢與特色也會有很大的差距,所以各個院校在二級學科和課程的設置方面也會不同。國外高校的學科劃分一般沒有交通運輸工程學科,也很少設有交通運輸系,交通運輸工程人才通常在土木工程或者環境工程院系中培養[2]。
改革開放以前,我國的交通基礎設施十分薄弱,改革開放以后,國家在戰略上向交通運輸傾斜,逐漸加大在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上的投入,因此,當時需要大量與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相關的工程技術人才,為適應社會需求,國內多所高等院校設立了交通運輸工程學科,并培養了大批優秀工程技術人才。但是,隨著交通運輸行業的快速發展,行業形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傳統意義上的工程技術人才已經不能滿通運輸行業發展要求,這就對當前的交通運輸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的期望,高校要順應行業發展趨勢,進行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創新,培養以創新能力為核心素質的交通運輸工程創新型人才[3]。
三、交通運輸工程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
交通運輸工程學科涉及理學、工學、管理學、經濟學等多門學科,交通運輸工程創新型人才應具備復雜的、交叉的知識體系。交通運輸工程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革新:
1.培養理念的創新。培養具有社會實踐能力、專業知識、創新能力的人才是工科人才培養的目的和任務,但在我國傳統的教育模式中往往只注重專業知識的培養,忽略了對歷史、社會和環境的認知與責任方面的教育,同時對學生實踐技能和創新能力的培養重視不夠,因此應該革新培養理念。
在當前高等工程教育中,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學生除了要具有扎實的專業技術知識外,還必須擁有良好的團隊協作精神、系統分析及實際動手能力以適應現代化工程團隊合作、新產品及新系統的開發需求?!癈OID”教育理念是世界上最新的工科教育研究成果,它的研究載體是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即從產品研發到產品運行,強調理論學習綜合能力培養的有機結合,達到了教與學、教育目標與企業需求的和諧統一。在交通運輸工程創新型人才培養中,應當積極學習世界上先進的教育理念與模式,嘗試性地將“COID”教育理念引進到交通運輸工程人才培養之中[4]。
2.教學模式和課程體系的創新?,F有的課程體系比較注重理論知識,教學方法比較單一,主要以教師傳授知識為主,缺乏師生互動,與此同時培養計劃缺乏對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因此教學模式和課程體系需要進行改革。特別是應該將實踐教學環節貫徹于現有的課程體系之中,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訓練學生獨立分析問題的思維習慣、鍛煉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技能。實踐教學包括多個方面,具體的可以從課程實驗和課程設計開始訓練,然后在畢業設計和社會實習環節重點加強。
應該嘗試創新型的考核方式,考核的目的是度量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學習成果,同時也是為了檢驗和考核教學改革和教師的教學效果。此外,考試還是質量控制系統中的重要反饋環節。創新型人才培養過程中,個人人際交往能力和產品系統的構建能力是重要方面,所以應該考慮將這兩方面設置到課程內容和學習過程中??紤]到各門課程的性質不同,在學習的各個環節,從技能、知識、協作等方面,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考核。根據學生的實結、課程設計的學習效果、遵守學校制度的情況等,以專業知識點的考核為重點,對學生的綜合素質和技能進行全面考核,由教師、用人單位和學生多方評價。
專業設置要隨社會經濟發展需要進行創新,要與社會對人才的需求相適應,要根據現代學科發展規律和現代交通運輸發展趨勢不斷淘汰或改造傳統專業,設置更多的新型專業,培養滿足現代交通需求的創新型人才。
因此,交通運輸工程人才的培養,要注意觀察學科發展動向,跟隨行業發展趨勢,同時應在課程體系和教學方式方面借鑒學習國外的交通運輸工程人才培養模式的優點。國外交通運輸工程課程體系設置有如下特點:(1)課程內容不僅注重基礎理論知識,更加注重加強方法論的學習和數學建模的培訓以及數據分析能力等方面的學習。(2)課程設計注重增強學科間的交叉,學生課程學習中應根據學科交叉的需要,鼓勵學生選修相關學科的課程。交通運輸工程屬于工科類學科,我國高校普遍將交通運輸工程人才的培養按照普遍的工科人才培養模式設定的課程體系和培養方案,忽略了與交通運輸工程學科交叉的經濟類和社會科學類等課程的設置[5]。(3)加強對學術類講座和專業知識研討會的重視程度。國外的高校將這些作為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會定期安排相關的學術報告,邀請行業內學科或技術帶頭人到學校授課,使學生了解到交通運輸行業學科的最新動態。進行交通運輸工程學科課程體系改革,國內的院校要根據交通類學科的發展趨勢與方向,實時更新前沿知識和創新方法,定期安排學術論壇或者學術講座以便讓學生緊跟世界交通行業的發展方向,培養創新興趣,開發創新潛力。
3.綜合實踐能力的創新。高校應該加強對學生綜合能力和人格培養,這有助于創新能力的形成。應將綜合實踐能力列入學生培養目標,有計劃、有目的地舉辦課外活動,例如建立學科興趣小組、成立交通類社團、舉辦趣味學科知識競賽和專業知識能力創新大賽,這些活動可以培養學習興趣,激發學習熱情,提升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以及養成獨立思考和終生學習的習慣。此外,還可以安排學生到企業進行實習,與企業建立對口的創新實習基地,激發學生的實踐意識,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4.人才培養評價體系的創新。常規的人才培養評價的重心以學生為主體,在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中,要形成多元化的評價體系,從高校、教師、學生等各個方面進行評價,同時對于學生創新型能力的評價,也要采用多種評價方式并行,避免常規的用分數高低作為評價學生能力的唯一標尺。打破傳統的單一化考核方式,注重過程考察和能力評價,建立以培養過程為載體的過程考核評價方式,結合理論授課、課程設計、實踐環節、創新成果等進行綜合考核,全方位考核學生的知識、技能、專業素質和創新能力。建立包括實踐教學單位評價、學生評價和教師評價三部分的“以學生為中心”的全方位、全過程、系統的、綜合性的監控和評價體系,保證課程授課和人才培養過程的科學性和合理性。
四、結束語
隨著我國交通運輸行業的不斷發展,交通運輸工程學科的人才培養面對著新的挑戰,國家與行業不僅需要能夠解決本行業基本問題的技術人才,更需要能夠解決和其他行業交叉相關問題的創新型人才,交通運輸工程創新型人才的培養,要不拘泥于現有人才培養體系、評價模式,要打開思路,放遠目光,積極探索新的培養模式,從高校、教師、學生三方面進行創新改革,同時在課程設置、教學模式、培養評價體系等多方面進行創新,引入國際最新的工程教育培養理念,建立一套適合我國國情的交通運輸工程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
參考文獻:
[1]黃蜀云.四川交通系統創新型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研究[D].長安大學,2011.
[2]魯光泉,宋陽.國外交通運輸類研究生課程體系分析[J].大學:學術版,2014,(4).
[3]周海濤.依托行業,加強合作,加快發展現代交通運輸高等教育[J].中國大學教學,2013,(11):22-23.
【關鍵詞】軌道交通 專業建設 實踐教學 校企合作
一、交通運輸行業發展現狀
交通運輸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和重要的服務行業,關系到人民生活、經濟增長、社會進步和各行業的運轉。伴隨著全球化的進程,國家間的區域交流、貿易往來與日俱增,更加凸顯出交通運輸業的重要地位。鐵路作為國民經濟的大動脈、國家重要基礎建設和大眾化的交通運輸工具,在我國的經濟發展中具有至關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我國城鎮化進展迅速,人口集中度提高,車輛猛增,道路設計不合理等因素導致城市擁堵日趨嚴重,地鐵和城際鐵路等軌道交通成為重要的解決途徑。在如此背景下,交通運輸(軌道交通)專業的開設和發展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軌道交通在西安市發展規劃
城市化進程增速和日益擁堵的交通現狀必然給軌道交通創造黃金發展期。陜西省政府日前出臺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以西安國際化大都市為核心,10個中心城市、楊凌示范區、西咸新區和83個縣城(市)及重點示范鎮、文化旅游名鎮為重點,提升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和質量,創建生態、綠色、宜居城市。意見提出,要推進西安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加快西安地鐵1號線延伸段,3、4、5、6號線以及臨潼市軌道交通建設。到2015年,西安市建成90公里的地鐵運營線路。到2017年,西安地鐵運營總里程達到126公里,日均客流量超過150萬人次。推進城市群內主要城市之間的快速鐵路建設,加快西安北客站-咸陽機場、西安-富平-銅川等關中城際鐵路建設,形成覆蓋西安、咸陽、銅川以及西咸新區的城市軌道交通主骨架。
(二)西北地區高校交通運輸專業開設情況
目前全國多家本科院校均開設有交通運輸類專業,其中西北地區共有5所本科開設交通運輸專業,分別為陜西?。洪L安大學、西安建筑科技大學、西北工業大學;甘肅?。禾m州交通大學;新疆自治區:新疆農業大學。以上院校交通運輸專業專業主要培養:公路交通相關部門高層次的運輸管理人才、總圖設計與工業運輸方面的科研、規劃、設計、管理型人才、空中交通管制、飛行簽派、航行情報及機場管理等高級工程技術與管理人才。
綜上所述,目前西北地區雖然有部分本科院校開設了交通運輸專業,但都集中在道路交通運輸、設計和航空交通方向,并沒有本科院校開設交通運輸軌道交通方向,結合目前西北地區城市軌道交通發展現狀,開設交通運輸軌道交通專業很有必要。
二、軌道交通在陜西電子科技職業學院建設情況分析
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陜西電子科技職業學院也緊跟時代步伐,在專業建設上與時俱進,適時新增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的新型專業。
目前,已經形成了城市軌道交通控制、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和城市軌道交通工程技術三個專業鼎立的特色。
(一)專業建設概況
城市軌道交通控制專業是本院的特色專業。該專業突出計算機在城市軌道交通控制專業中的應用,培養了一大批具有地鐵系統控制基本理論和基本操作技能,能在地鐵控制系統、控制系統調度指揮,設備維護等方面進行實際操作的應用型高級技術人才。
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培養在城市軌道交通車站站務、行車、客運組織、行車調度、票務管理等一線工作中具備列車接發、車站調度、旅客運輸等高素質、高技能的專門型人才。
城市軌道交通工程技術專業為社會培養了一批從事城市軌道交通道路與橋梁工程設計、施工、監理、養護技術等方面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二)師資隊伍建設
在學校“高層次人才引進、培養計劃”,加強教學團隊、專業帶頭人建設的大背景下,學院教師隊伍不斷壯大。學院對青年教師定期進行培訓,組織講課大賽,并鼓勵青年教師學習深造,提升教師學歷層次和職稱結構,教師隊伍質量和結構不斷優化。目前,學院教師隊伍全部是本科以上學歷,其中,碩士研究生及以上學歷教師人數約占50%。在年齡、學歷、職稱結構等方面形成了良好的學術梯隊,能較好地滿足教學需求。
(三)實驗室、實訓基地建設
實驗室、實習基地建設是學科專業建設的保障。為了貫徹職業教育理念,全面培養學生職業技能,學院利用中央財政提升專業服務能力建設項目資金、中央財政支持的實訓基地建設資金、學院自籌的資金,加大了校內實訓基地建設力度,逐步完善了各專業校內實訓條件,滿足了實訓要求,建成了城市軌道交通控制沙盤實訓室、城市軌道交通設備實訓室、城市軌道交通車輛塞拉門實訓室、地鐵售檢票系統實訓基地、地鐵機車模擬駕駛實訓基地、地鐵機車駕駛技術模擬訓練基地、地鐵交通信號控制技術實訓基地、地鐵車輛維修控制實訓基地8個城市軌道交通實訓基地。實訓基地的建設,強化了教學過程的實踐性、開放性和職業性,提高了人才培養質量和辦學水平?,F有的軌道交通實訓基地,為軌道交通教學、實訓奠定了設備基礎。
(四)校企合作建設
學院成立“學生就業指導服務中心”和“校企合作辦公室”,把畢業生的就業工作作為一項系統工程來抓,采取“全院參與、全員參與、全程參與”的三全就業體系,切實加強就業指導服務工作。目前,學院的校企合作方式:一是實行“訂單式”教育,定向招生、定向培養、定向就業;二是與有關企業建立長期穩定的用人關系,保證畢業生的就業質量和就業率。主要合作企業有:上海地鐵、北京地鐵、廣州地鐵、西安地鐵等。
具體到專業,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城市軌道交通控制專業全部實現了學生畢業后就能頂崗操作,在較短的時間內就成為企業的骨干,畢業生在工作崗位上憑著“思想素質高、專業技能強、協作精神好、適應速度快”而贏得企業一致好評,滿意度達到90%以上。學院
三、交通運輸(軌道交通)專業在學院的建設展望
我校交通運輸(軌道交通)專業的總體建設目標是“以就業為導向,加強與企業的深度融合,以構建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體系和課程標準為抓手,建立與軌道交通行業發展需求相適應、有利于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教學體系”。
(一)全方位,深層次推進校企合作
(1)優化現有的校企合作項目。繼續做好地鐵訂單班的管理和教學工作,互換雙通,建設強大雙師隊伍。讓校內教師(包括實習指導教師)和企業的能工巧匠互換身份、互換工作環境,通過企業和學校對他們的培訓及鍛煉,使其在校企間可以雙向通用,建立一支既具有扎實專業理論知識,又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的雙師型教師隊伍。
(2)根據企業需求動態調整課程設置、教學方法。學校在課堂教學中注重知識的“有用性”。在專業知識的課堂教學中,以教授學生專業基礎知識、基礎技能為根本,同時根據企業需求的不斷變化調整教學內容,以傳授新知識、新技術、新技能為目標,使學生與企業之間針對性更強、適用性更好,從而縮短學生進入企業后的適應期,以期畢業后能立即上崗。
(3)拓展校企合作領域。在開發項目、提供專業技術服務、利用校內實訓室進行地鐵LOW操作上崗證、職業技能考證培訓等方面進行校企合作。
(二)進一步加強實踐教學資源建設
按照緊貼崗位、能力為先的育人思路,以軌道交通對應崗位要求為出發點,研究崗位職業資格標準,結合本校教院理念和教學現狀,明確專業學習領域,完善交通運輸(軌道交通)專業課程體系和課程標準,建立以思想道德、職業道德為前提,外語、計算機等為工具,學科基礎知識為根本、專業技能培訓為導向的多層次的教學體系,組織建設符合專業技能發展客觀規律的課程體系。
四、結語
通過以上分析,軌道交通行業在西北地區乃至全國迅速發展,在交通運輸行業開設城市軌道交通方向顯得很有必要。陜西電子科技職業學院有一支教學水平高、實踐經驗豐富、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有先進的實驗、實習設備;有優越的區域環境;有現成的基本建設用地和用房;經過整合,能形成特色鮮明的人才培養方案及配套的教學管理制度和產學研配套的運行機制。綜上所述,陜西電子科技職業學院達到了開設交通運輸(軌道交通)專業的基本教學要求。
參考文獻:
[1]劉慧勇,高利鵬,滕超.未來30年我國需建4萬公里城市軌道交通[J].中國投資,2010,(3).
[2]西安市城市快速軌道交通近期建設規劃(2006-2018).西安地鐵官方網站.
一、前言
近年來,隨著我國鐵路網與城市軌道交通的快速發展,以及軌道交通運輸設備與設施的現代化,對軌道交通運輸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加,對教育學歷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交通運輸專業面向交通運輸系統的基礎設施規劃和運行管理,我校交通運輸專業教育重點在軌道交通運輸方式生產作業過程的技術管理理論、知識、技術和能力的培養和訓練,定位于兼有工程應用背景和管理色彩的工科專業。目前交通運輸專業的繼續教育雖有基礎、資源和載體,但總體上還不能適應軌道交通運輸行業的快速發展和廣大繼續教育學員多樣化的學習需求,同時伴隨著高校繼續教育綜合改革的深化以及高等學歷繼續教育逐步融合的推進,需要強化網絡教育對校內學習的支持服務,推動優質繼續教育教學資源的整合與共享。因此,需要基于繼續教育綜合改革,將“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融入培養方案的制訂,優化交通運輸專業的培養方案、課程體系與教學方法,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開設網絡課程進行教學,提高成人教育人才培養質量,以便更好地滿足軌道交通運輸發展的人才需求。
本文將結合交通運輸專業發展需求與成人繼續教育的特點,明確交通運輸專業繼續教育的培養目標,優化本專業的課程體系,改進教學方法,進一步促進學生職業素質的提高和終身學習能力的培養,更好地探索面向行業發展和學習者需求的人才培養模式,進一步提高成人教育人才培養質量。
二、面向繼續教育綜合改革的交通運輸專業的培養目標
為適應國家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升級的要求,面對高校繼續教育綜合改革的深化,需要積極發展繼續教育,以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多樣化需求,著力培養知識型、技術型、應用型、創新型高素質人才。
繼續教育要為深化教育綜合改革服務,需要面向社會需求,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建立與行業企業合作辦學的新體制、新機制,切實深化產學研結合,高度重視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優化專業結構和課程設置,探索面向學習者需求的人才培養模式。
面對高校繼續教育綜合改革的深化以及高等學歷繼續教育逐步融合的推進,針對參與繼續教育的學生通常都是在職工作人員的特點,需要以應用型人才為培養目標,結合成人繼續教育的實際情況以及軌道交通運輸行業發展和參與繼續教育學生個人自身發展的需求,確定本專業培養目標,梳理專業課程設置。
我校交通運輸專業正是面向社會對軌道交通運輸人才的需求,創新人才培養模式,與上海鐵路局合作辦學,培養軌道交通運營管理人才。
交通運輸專業(專升本)培養目標:本專業主要培養軌道交通運輸方面的應用型高級技術人才,掌握從事軌道交通運輸與管理工作所需的相關科學知識、經濟管理知識、軌道交通運輸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技術手段,具有本專業綜合職業能力。畢業后能在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等相關領域從事規劃設計、運營組織、生產管理、咨詢服務等工作。
三、面向繼續教育綜合改革的交通運輸的課程體系優化
根據交通運輸專業的培養目標,以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為導向,加強實踐環節,優化優化交通運輸專業課程體系。
1.課程體系對比分析。通過與相關同類院校如西南交通大學、北京交通大學的交通運輸(專升本)專業課程設置對比,我們可以看出各學校的培養目標大致相同,都是軌道交通運輸方面的管理人才和工程技術人才,課程類型也大致相同,包含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和實踐教學。就實踐教學環節而言,其他學校只包含畢業設計,針對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需要,同濟大學交通運輸專業增設了課程設計環節,以加強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2.課程體系優化。交通運輸特色專業(專升本)課程體系設計分為公共基礎課程、工程專業課程和工程實踐環節三部分(如圖1所示),形成知識―應用兩位一體的教學模式,以學生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為核心,著重工程實踐與專業技能的訓練,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增加學生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
(1)公共基礎課程包括人文知識、數學與自然科學知識、基本技能三個模塊:①人文知識模塊主要設置由“政治思想理論課”等系列課程構成的課程。②數學與自然科學知識模塊主要設置數學、物理類、應用數學類等基礎性課程,使學生擁有基本的分析與解決的問題的理論基礎和技術手段。③基本技能模塊主要設置計算機類(數據庫及原理和計算機程序設計C語言)、英語類等理論和實踐課程。培養學生具有較強的計算機應用能力、良好的中英文溝通、表達能力。
(2)工程專業課程由專業基礎課和專業核心課兩個模塊組成。①專業基礎課程模塊包含交通運輸設備、運輸規劃、運輸經濟學、運籌學和系統仿真基礎等課程,使學生掌握扎實的交通運輸專業的基礎理論知識,建立科學思維方式。②專業核心課程模塊設置了列車運行組織、車站與樞紐運輸組織、線路工程、站場與樞紐規劃設計、貨物運輸組織、運輸安全系統工程等專業課程,使學生掌握本專業的工程理論和應用知識,培養學生的工程實踐和應用能力。
(3)工程實踐環節以專業知識體系為主線,以專業基礎型和綜合型為內涵,構建了多層次、系統化的實踐教學框架體系,包含課程設計模塊和畢業設計模塊。①課程設計模塊,在對比了各校交通運輸專業課程體系設置情況的基礎上,根據本專業的培養目標,進一步加強實踐環節的訓練,針對本專業的核心課程“列車運行組織”、“車站與樞紐運輸組織”以及“站場與樞紐規劃設計”分別設計了相應配套的課程設計,以加強學生綜合運用本專業基礎理論知識解決管理與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②畢業設計模塊,對交通運輸專業的專業理論進行綜合運用,是實踐教學的關鍵環節,該環節的設置目的在于提高學生綜合運用本專業基礎理論知識解決工作實踐中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網絡教學的應用
教育信息化已經成為世界各國繼續教育發展的方向,網絡教學日益成為繼續教育的重要教學傳遞模式。在本專業課程體系優化的基礎上,需要將“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融入到教學方法的改革中,考慮到參加繼續教育學生通常都是在職工作人員,日常工作繁忙,應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和方法進行教學方法的創新,通過制作網絡課件等形式滿足成人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求,緩解工學矛盾引起的學習困難等問題,保證和提高成人教育人才培養質量。
1.網絡教學應用的理論框架。網絡教學應由網絡學習平臺、網絡學習課程、網絡導學和支持、網絡教學管理以及質量保證5個部分組成。其中網絡平臺是網絡教學的基礎設施和技術工具,網絡學習課程是核心。網絡教學需要開發優質的網絡課程為學生提供學習資源,在網絡課程開發中,需要制定網絡課程建設的規劃。網絡教學需要根據成人學習者的學習特征和學習時間安排,進行網絡課程的教學設計,撰寫學習資源,拍攝和制作教學視頻,制作互動學習課件,制作互動練習課件,使網絡學習資源靈活多樣,豐富多彩,以維持學習者在網絡學習環境中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同時為了確保網絡課程學習的質量,還需要網絡導學和支持、網絡教學管理以及質量評價等系統的配合。
2.交通運輸專業網絡課程的篩選與設計。在網絡教學體系中,核心的內容應當是網絡課程的篩選、設計和開發。針對參加繼續教育學習的大多是企事業單位一線的人員,存在工學矛盾,可利用網絡教學等形式滿足成人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求。
(1)網絡課程的篩選網絡課程的選擇可以首先考慮公共基礎課程。公共基礎課程包括:原理、計算機程序設計C語言、大學英語、高等數學、數據庫原理及其應用、線性代數及普通物理。這些課作為繼續教育的必修基礎課,受眾廣基礎性強,學生對網絡課程的需求也大。
對于專業課程模板,包括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授課的形式可以采用網絡授課與課堂授課相結合,一部分學時分配給網絡自學,一部分學時進行面授,這樣可以更好地發揮兩者的優勢,同學先通過網絡課程進行學習后,再由教師針對學習中的難點,結合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對這些知識點及其運用進行深入淺出的分析,并通過課堂交流為同學進行答疑解惑,使學生能更好地掌握本學科的基礎理論與專門知識。
工程實踐環節包括課程設計與畢業設計,專業課程設計(運行圖課程設計、站場課程設計、車站運輸組織課程設計)涉及較多實際操作方法與技巧,需要通過學生與教師的互動共同完成。畢業設計類題目通常結合交通運輸工程的實際情況,每人布置一題,獨立完成,培養學生利用理論知識與經驗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需要教師與學生之間一對一的交流與互動采用完成。因此,工程實踐環節不適合開設網絡課程。
(2)課程開發及設計。對于已選定需開發網絡教學的課程,該課程的開發與設計需要一個團隊共同完成,包括責任教師、學科專家、網絡技術人員、多媒體制作人員、美工、編輯等。同時,需要制定網絡課程規劃,網絡課程開發與設計規劃應包括以下12項內容:團隊的人員組成和任務、課程背景、課程介紹、課程目標、課程單元和主題、學習目標、學習資源、作業和考試、交流及合作學習、課程開發進度、學習進度安排和課程版權等。通過細致的網絡課程規劃,團隊人員都能清楚地了解課程目標和要求,才能通力合作,共同為達到課程目標而進行有效合作。
關鍵詞: 城市軌道工程技術 專業領域 現狀調研 人才需求
目前國內城市軌道交通工程技術應用型人才缺口很大,預計今后需求量將會進一步增大。各施工生產單位急需掌握新技術的應用型人才,并且對人才培養的要求不斷提高,要求培養的畢業生,不但能夠從事業務生產,而且懂得生產管理的復合型人才,這為城市軌道交通工程技術專業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和挑戰。
1.專業領域發展現狀與趨勢
城市軌道作為快捷便利的綠色交通方式,已成為城市公共交通發展的主流。紐約、倫敦、巴黎、莫斯科、東京等城市的軌道交通,已基本形成規模化和網絡化,構成這些現代化大都市的重要交通干線。擁有735萬人口的紐約――即使沒有私人汽車也能生活的城市,28條地鐵線路縱橫交錯、四通八達,線路總長1140多公里,490個車站遍及整個城市。發展中國家也掀起城市軌道交通建設的,城市軌道交通將成為這些國家的城市重要交通干線。
我國一直注重城市軌道交通的發展,截至2014年底,全國已有北京、天津、上海、廣州、南京、成都、沈陽等22個城市建成地鐵95條,運營里程達2900公里?!笆濉逼陂g,我國把城市軌道交通的發展放在突出的地位:“加快軌道交通的規劃建設,在大城市逐步構建以軌道交通為骨干的城市交通體系?!北本?、上海、廣州的軌道交通線每年以30公里~50公里的速度延伸,杭州、蘇州、福州等35個城市正在建設、籌建或規劃修建地鐵和輕軌線路。目前,我國城市軌道交通開工建設線路超過了1000公里?!吨袊顿Y》數據表明:到2015年底,我國軌道交通運營里程將達3800多公里;預計到2020年,我國城市軌道交通累計營業里程將達11042公里。在國內,城市軌道交通每公里線路的平均人員配置一般為50~80人;效率較高的城市軌道交通每公里線路人員配置約為60人。按照這個標準推算,到2015年底我國城市軌道交通新增從業人員超過7萬人,未來從業規模將達60萬人。
交通要發展,人才是關鍵,一帶一路、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對城市軌道交通工程技術人才產生很大的需求,城市軌道工程技術專業的發展前景廣闊。
福建省地處中國東南沿海,是全國人口密度較大的省份,國民經濟連續16年保持高速增長。福建經濟的高速發展與交通基礎設施的迅速發展密切相關。福建省“十二五規劃”提出推進福建交通跨越發展,交通投資五年累計突破2200億元,在“十二五”期間,交通基礎設施實現適度超前,網絡更趨完善,結構逐步優化。在軌道交通方面,近年來,先后建設了幾條新的鐵路線路,比2000年增長了一倍,新建和擴建了一批高標準的火車站,改善了群眾的出行條件,主要鐵路干線進行了電氣化改造,增開了多趟高等級列車,路網設施條件大幅提升,運輸能力顯著提高。省會城市福州,2009年6月國家發改委批準了《福州市城市快速軌道交通建設規劃》(2009―2016),規劃建設1號線、2號線,總長55.7km,在中心城區形成1、2號線“十”字形主骨架。1號線象峰站至東部新城站,約29.2km;2號線沙堤站至下院站,約26.5km。1號線工程分為兩期建設,一期工程起點站為象峰站,終點站為福州火車南站站,正線線路長24.89km,共設21座車站,平均站間距1.202km。二期工程福州火車南站站至東部新城站3站3區間約4.31km線路,擬結合東部新城開發實施。福州軌道交通1號線工程(一期)土建工程于2010年10月31日后陸續開工,計劃在2016年建成運營。2號線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已通過福建省發改委組織的預審,現已上報國家發改委。福州市軌道交通遠景線網(至2050年)由9條線路組成,總體為“有環放射狀”網絡結構。根據修編方案,9條軌道交通總里程338.12公里,設置車站215座,換乘站26座。按照運營每公里60人計算,未來需要2萬人左右的專業人才。
廈門市城市軌道交通近期建設規劃(2011~2020年)通過批準,依據廈門城市總體規劃和綜合交通規劃,廈門市規劃遠景年城市軌道交通線網由10條線路組成(含2條遠景控制線),總長約387.75公里,設車站190座,其中換乘車站40座,線網密度廈門本島0.65公里/平方公里,島外0.29公里/平方公里。線網中,1、2、3號線分別為本島沿北、東、西方向的放射狀骨干線路(含1號線支線),主要承擔本島與環灣組團間跨海交通聯系功能,兼顧島內及島外組團內部公共交通骨干功能;4、5、6號線作為輔助線,支持本島與周邊組團、環灣組團發展。預計2020年,廈門市公共交通分擔率為40%,軌道交通占公共交通的比例達30%~35%,力爭承擔60%的跨海出行量。2013年11月開工建設地鐵1號線,按照運營每公里60人計算,未來需要2.2萬人左右的專業人才。
海峽西岸公路水路交通基礎設施發展規劃指導意見和一帶一路建設明確提出:必須進一步完善海峽西岸公路水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明確重點建設任務,把“突出港口、強化通道、協調推進”作為海峽西岸經濟區交通建設的基本思路,由此促進海峽西岸的港口、道路、鐵路、市政設施建設。交通要發展,人才是關鍵,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對城市軌道交通工程技術人才有很大的需求。
城市軌道交通基礎設施中各類工程結構物的建設都屬于交通土建工程類。隨著交通土建建設市場的規范化及加入WTO后的建設市場國際化,根據國際慣例對施工技術、施工管理、施工監理、勘測設計、質量監督、運營養護、基本建設管理等細化后,對城市軌道交通土建技術人才的素質要求提高。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在我國土木工程中廣泛使用,對城市軌道交通土建類建設從業人員的理論和技能素質要求越來越高,只有受過專業訓練的人員才能勝任,由此將對城市軌道交通土建類技術人才產生大量的需求,城市軌道交通工程技術專業的發展前景廣闊。
2.專業領域從業人員情況與人才需求分析
城市軌道交通運輸方式已逐步成為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城市軌道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建設及投資力度進一步加大,城市軌道交通營運能力逐年提升。各方面的專業人員遠遠不能滿足城市軌道交通建設發展的需求。
調查資料表明,根據預測,2015年交通行業(含城市軌道交通)從業人員300萬,專門人才達到90萬,專門人才密度達到30%;2020年從業人員300萬,專門人才達到120萬,專門人才密度達到40%。為此,2015年到2020年年均需新增9萬。若交通土建工程專業專門人才所占比例維持不變,2015年到2020年需新增3.86萬。照此預測,到2020年,交通教育辦學規模應由1997年的12.9萬人擴大到28萬到30萬人。
城市軌道工程技術專業人才存在有較大量的需求。近年來,我國大力推動城市軌道工程技術專業教育建設及專業人才培養,截至2012年初,我國已有廣東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等七所高職院校開設了城市軌道工程技術專業,是就業前景良好的專業之一。
交通基礎建設任重而道遠,為了確保工程質量,管好、用好建設資金,保證施工進度和安全,就需要對工程的質量、安全、環保、費用、進度實施監督和管理,在工程建設第一線要求有一大批從事工程施工、監理、安全、管理等相關業務的人才。城市軌道交通工程技術專業畢業生主要面向軌道工程施工與安裝、軌道工程監理、軌道工程檢測、軌道工程養護、質量監督、安全管理等單位,主要從事軌道工程施工、監理、項目管理、造價編制、測量計量、工程檢測、安全管理等工作,其職業崗位有現場施工員,試驗員,測量員、預算員、安全員等。城市軌道交通工程技術專業的設置應以行業需求為依托,以就業質量為導向。適應市場需求和用人單位性質改變現狀,結合學校的自身條件充分發揮學院已有的辦學優勢和特點,合理設置城市軌道交通工程技術專業,及時調整專業方向,以確保教學質量的提高。
福建船政交通職業學院作為一所高職院校,是全國首批28所示范性高職學院,在幾年的辦學實踐中,所培養的學生都成為企業的業務骨干,積累了較豐富的辦學經驗。隨著一路一帶和海西建設的深入,福建省城市軌道交通將加大發展,城市軌道交通工程教育將迎來大好時機。面對新的形勢、新的任務和新的要求,福建船政交通職業學院將認真制訂完善城市軌道工程技術人才培養方案,進一步改革調整人才培養模式,以適應社會需求。
3.省內外院校專業現狀調研分析
3.1專業點分布情況
城市軌道工程技術專業點分布情況,本科院校有:北京交通大學、西南交通大學、同濟大學、長安大學、華東交通大學、中南大學、蘭州交通大學和大連交通大學。
每省一兩所高職類學院,全國招收城市軌道工程技術專業的學校有:哈爾濱鐵道職業技術學院、石家莊鐵路職業技術學院、湖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陜西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北京交通運輸職業學院、廣東交通職業技術學院、云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南京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四川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廣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河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河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等。
3.2專業招生與就業崗位分布情況
福建省內高職院校城市軌道工程技術專業點分布情況、招生與就業情況見表1所示。
目前只有福建船政交通職業學院開辦城市軌道工程技術專業,福州職業技術學院交通工程系自2011年以來開辦有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和城市軌道交通車輛專業。
3.3專業教學情況及存在問題
3.3.1學生實踐能力較差。由于過于追求學科體系完整性,不是從生產實踐中引出課題進行分析和研究,針對性較差,造成理論與實踐的脫節;各門課程各自獨立縱向成線,缺乏彼此應有的溝通;基礎課、專業基礎課與專業知識和能力的培養聯系不緊,沒有達到教學理論為生產實踐服務的目的。
3.3.2教學計劃、課程結構、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與培養技術應用型人才不相適應。由于基礎理論課安排的課時較多,專業課排的課時較少,使學生在校期間難以基本完成就業上崗前的實踐訓練。在教學方法上,多數教師仍采用傳統的滿堂灌的教學方式,調動不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3.3教學的教師動手能力不強。學校現有的從事理論教學的教師來源主要有:一種來源是由高校分配來的本科生及研究生;另一來源是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的在企業從事施工技術管理或其他管理工作的人員。學校教師中絕大部分屬于第一種情況,這就使得絕大部分教師有較強的專業理論知識,而動手能力不強;有的教師從非師范院校分配而來,沒有經過教師崗前培訓和實習就上崗教學,因而教學效果較差。
3.3.4學生的考核評價方法單一。目前學校對學生的考核評價主要以期中、期末的試卷分數定高低。
3.3.5教學手段落后,先進的實訓器材和設備不足。教學班大多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相當多的時間用于板書和繪圖,課時容量小,加之缺乏與實際緊密結合的實物結構、掛圖、先進的電化教學手段、模擬設備、檢測儀器缺乏,嚴重影響理論教學和實訓的效果,市場調查對添置電化教學設備的要求十分強烈。此外,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定位與能力結構與行業企業的期待尚有一定的差距等。
參考文獻:
[1]王磊,曲喜貞.高職藥學專業人才需求現狀及畢業生就業前景調查與分析.清遠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12).
[2]曹成濤,林曉輝.珠三角地區高職智能交通專業人才需求調研分析.職業技術教育,2013(8).
[3]王祖俊,蔡建國,江潔.湖北省數控技術專業人才需求與教育現狀分析.武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12).
[4]楊黎,安小可云.南省高職院校旅游英語專業人才需求調研分析.海外英語,2015(3).
[5]劉廣新,高凌嫣.杭州市會展策劃與管理專業人才需求調研分析.經濟研究導刊,2012(9).
[6]武俊昊.民族傳統體育專業人才社會需求現狀的調查分析與人才培養模式的探討.體育科學研究,2005(3).
[7]魏紅征.行政管理人才社會需求及職業能力調研分析.牡丹江大學學報,2013(2).
JIANG Li
(TONGJI ZHEJIANG College 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Zhejiang Jiaxing 314051)
【Abstract】To comply with National and Zhejiang province Education Reform and Development, Transportation professional of TONGJI ZHEJIANG College Faces with the need of practice teaching reform. On the basis of investigation, designing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and reacting with the integration of theoretical teaching, providing the basis for optimizing transportation professional training programs. In addition, discussing the problem of “practice teaching, practice platform and base construction”, to provide education reform ideas and basis of training students to become talent being expert in “planning , management, operating”.
【Key words】Transportation; Application; Practical teaching
1 實踐教學改革的要求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提出,要引導高校辦出特色,優化學科專業結構,緊密結合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大力培養應用型、復合型、技能型、創新型人才。
同濟大學浙江學院積極響應國家和浙江省教育廳關于建設應用型本科高校的號召,在培養目標和定位上,以“應用”為主導,以滿足社會需求為導向,強調實踐性、應用性和創新性,應以培養掌握現代技術的應用技術人才為目標,開拓一種新型的應用本科人才培養模式。
根據當前交通運輸市場對人才的需求調查,交通運輸一線技能型人才需求量大。因此,我校交通運輸專業(軌道方向)在特色專業培養路線上應以社會需求為準則,努力增加、創新實踐教學環節,在提升學生專業理論水平的同時,注重 現?鍪擋俸蛻杓頗芰Φ難盜罰?增加畢業生就業競爭力。
2 實踐教學改革的思路
通過對中南大學、長沙理工大學、南京鐵道職業技術學院等不同層次高校交通運輸專業的調研,明確我校交通運輸專業的改革方向和著眼點,確立專業實驗教學改革的重點與難點,研究改革過程遇到的問題,提出解決思路、方法。在此基礎上,嘗試部分專業課程的實踐教學改革,總結實施經驗、不斷創新實踐教學內容。具體思路見圖1。
3 實踐教學改革方案設計
3.1 實踐教學體系方案構想
專業實踐教學存在多種形式。本次研究的目標:立足學校的教學資源條件和特色專業建設可能爭取的條件,廣泛聯絡校外實踐教學可用資源(如實習基地),以專業課程改革為突破口,強調理論教學與實驗/實習相結合的方式,提高專業實踐教學的學時比重、創新實踐內容,從而建立具有交通運輸專業特色的新的實踐教學體系(見圖2)。
與理論課程體系相匹配的實踐環節教學類型分為:
(1)認知型。利用多媒體技術,將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的現場實物、作業環境、控制系統等圖片、圖像、影像等資料,系統地集成若干個系列實驗單元,在參觀或演繹的基礎上,加深學生交通運輸設備功能、組成結構等的了解。
(2)驗證型。根據專業課程的內容,設計若干實驗小項目,每個項目提出實驗目標,利用仿真軟件或計算機工具,完成實驗任務,達到對實驗內容專業知識的深度認識與掌握。
(3)綜合型。以培養學生創新、綜合運用專業知識和技能為出發點,要求學生針對實驗(設計類)題目,充分發揮個人的能力,完成該實驗任務,每個同學允許有不同的實驗(設計)結果。
(4)創新型。學生在導師的指導下,自主選題設計、獨立組織實施并進行信息分析處理和撰寫總結報等工作,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興趣和能力。
3.2 專業培養計劃調整
在2015級交通運輸專業培養計劃的修訂中,我們就遵照學校關于專業教學改革的要求――“壓縮基礎課、專業課前移、增加實踐環節、適用教育為主”,按教務處下發的“關于制訂同濟大學浙江學院2015級培養計劃的原則意見”,對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等的學分、內容都做了相應的調整。
調整后的交通運輸專業培養計劃的特點有:
壓縮基礎課程,專業選修課程方向更廣,課程設置實用性更強;
實踐環節比重增加、方式多樣化;
大四年級理論教學集中。第七學期課程安排到14周前全部?Y束,給學生預留3周以上的時間進行綜合交通社會調研,為學生找工作、考公務員、考研,或提前進入單位實習等創造條件。
3.3 加強實踐教學組織與模式
(1)豐富實踐教學內容、增加“課外研學”板塊
在實踐環節中增加了“課外研學”板塊,學生可以通過“參加講座、自主實驗、雜志報刊發文、創業計劃、駕照、優秀社會活動、證書認證、專業興趣小組、預就業實習、掛職鍛煉”來取得學分(見下表1)。
表1 課外研學內容
(2)建立基于校內+校外資源整合的實踐教學模式
校內實驗+校外實踐實習。校內實驗分為“獨立實驗”和“非獨立實驗”。所謂獨立實驗,是與專業課程學習相關,但需要單獨完成的實驗項目;非獨立實驗則指包含在專業課程教學中,實驗項目是穿插在課堂理論教學之中進行的。校外實踐包括“實習基地實習”和“自主實習”,認識實習、專業實習等借助于校外實習基地,自主實習可以結合專業課程,學生自主選擇實習內容和實習地點,進行調查研究或實習鍛煉。
(3)重視實踐教學文件的編制
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要求,堅持工程科學教育與工程實踐訓練并重,完成“專業實習、課程設計、實驗課”等部分實踐課程教學大綱的編制,包括:
《軌道交通設備參觀演示實驗教學指導手冊》、《列車運行計算實驗教學指導手冊》等課程的實驗教學指導手冊:
《站場與樞紐設計》、《軌道行車組織》、《運輸項目管理與評估》、《運輸規劃》、《貨運組織與技術》、《專業實習》等課程設計指導書、任務書等。
(4)進行“滾動式”實踐教學改革的嘗試
為了盡快達到實踐教學改革目的,在研究的過程中,、啟動了“滾動式”實踐教學改進模式,在兩屆學生的教學中,有序的嘗試完成三門課程――《線路工程》、《運輸規劃》和《運輸項目管理與評估》的課程設計實踐內容,然后通過調查問卷搜集學生的反饋意見和建議,進而準確找出不足之處,不斷更新完善。
4 實踐教學改革初步探索結果
(1)已經完成了與前不同的、符合學校辦學理念“2015級交通運輸專業培養計劃”,并切實落實于2015級交通運輸專業教學中;
(2)已利用“交通運輸模型陳列室”、“交通仿真實驗室”完成了《軌道交通設備》、《線路工程》、《站場與樞紐設計》等課程的非獨立實驗教學任務;
(3)在2013級交通運輸專業的《運輸項目管理與評估》、《運輸規劃》等課程的授課過程中,已嘗試配套課程設計的實踐教學。這些設計都是與相關課程知識點緊密聯系,鍛煉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學生反饋表明,大多數學生贊同這種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教學模式。
關鍵詞:技術型;管理型;培養
1.交通運輸技術型人才向技術管理人才轉型理論分析
1.1交通運輸技術型人才向技術管理人才轉型必要性
隨著民航事業的不斷發展,相關領域的工作已漸漸從純業務純技能的解決方案逐步轉變為管理方案,空管部門把ATC上升到ATM,公司簽派部門的培訓也開始注重從技能型向管理型傾斜。在實際工作中,單純的業務能力已經不能完全滿足工作需求,在與畢業生的信息反饋交流過程中,我們發現,專業技能的掌握程度已經不能準確反映工作能力高低,現今工作環境的變化使得每個崗位的工作壓力急劇加大,傳統的培養模式解決了處理一項事務的問題,但是現今事實是大量繁雜的信息涌向工作人員,他們需要具有條理的思維,能夠分清信息中孰輕孰重,進而確定先后次序,一一分析,在分析中還要和周圍團隊溝通,綜合周圍團隊的方案意見,最終做出最佳決策。在信息接受、分析、傳遞、處理直至決斷的過程中,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有可能導致事故征候或者事故,任何一個環節的處理能力偏弱都會降低工作效率。因此,民航專業人才培養,應該順應這一形式轉變,使工程技術型培養向工程技術管理型過渡,為學生適應新形勢下的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1.2轉型應堅持的原則
首先,轉型要圍繞交通運輸專業的特點進行。由于交通運輸專業具有職業教育培養模式的特點,必須在嚴謹的理論支持下進行實踐,理論和實踐應用都要圍繞交通運輸業的靈活性和動態性為基礎。
其次,轉型要以應用為導向,能力為根本。交通運輸專業市場化的特性要求培養人員要具有足夠的適應性,將交通運輸經濟結構、產業結構和市場結構與專業知識的內涵相結合,形成為人員專業技能,轉化為有效生產力。
2.交通運輸技術型人才向技術管理人才運行機理
2.1基于交通運輸人才目標導向的教學體系的建立
首先,制訂完善培養方案。在制定培養方案時,要從增強學生的理論基礎為核心,拓寬學生視野為手段,增強學生管理能力為目標的教學理念出發,注重發揮綜合性大學多學科的優勢,將“基礎教學、技能教學”教學內容有機地結合起來。遵循傳授知識、培養能力、提高素質、協調發展和綜合提高的原則,打破技能型人才培養的單一模式,發揮學生個性化優勢,培養專業技能過硬,管理才能突出的通才型、復合型的高素質人才。
其次,優化整和課程體系,鞏固學生知識技能。以教學目標為主線,優化課程體系,將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相結合,加強與管理學科的滲透、交叉、組合,在注重工程實踐能力同時強化管理概念。加強學科間的內部聯系,以工程管理案例為中心,將一些重要經典的基本概念、知識點連同相應的技能培訓串聯起來安排教學課程和內容,增加理論知識與實踐關系;增加角色扮演,提高學生管理意識和能力。
2.2業務技能與管理技能的交叉滲透機理
為了適應未來行業的發展,交通運輸專業的培養就要注重專業教育與通識教育相結合。所謂在形成專業技能過程中滲透管理技能就是在目前的通識教育觀的指導下,加強學科的交叉滲透和綜合,促進學生知識、能力和管理素質的協調統一發展,業務技能與管理技能的交叉滲透機理。
2.3實踐驗證反饋機理
業務技能與管理技能的有效結合,實質上需要學校教育與企業教育相結合。通過學校、企業、教育部門和行業協會四個組織機構來實現學校與企業的合作,在學生培養過程中建立“場境實操”的培養模式。學校的人才培養是根據交通運輸企業的需求進行的,交通運輸企業隨著行業需求不斷調整用人需求,為了有效適應變化啟用校企聯合的實踐方式,提升學生能力以滿足行業發展需要。通過企業與學校之間的合作,一方面增強一線教師的實踐能力、掌握一線實踐知識;另一方面讓學生理解所要掌握的技能,依據實踐檢驗效果對理論階段內容進行修訂,不斷增強校企聯合的自檢能力,使得合作成為閉環系統,更好促進學生技術技能和管理技能的雙重提高。
3.以用人機制為動力的轉型機理的運行措施
3.1發揮用人機制的推動轉型核心動力作用
人才培養的最終目的是轉化為企業的生產力,企業對人才培養的成果擁有最終評價權。通過企業選拔人才的標準可以轉化為學生學習的動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為交通運輸專業人才的由專業技能型向技能管理型的培養提供改革的動力。為了有效的將企業用人評價機制轉化為轉型的動力,需要不斷完善人才選拔機制、人才培養質量評估機制,注重知識內涵和反應能力的“刺激”效果。
在評價人才質量過程中,要通過理論與實踐環節以及工作后的經驗反饋進行立體評價。評價的目的不僅是為了選拔人才奠定基礎,同時,還要對理論學習與實踐學習的相互配合提供更好的信息與建議。為了有效提升學生學習轉型的積極性,通過就業競爭壓力提升學生管理思想的考核力度。因此,在整個教學環節的設置過程中從企業選拔人才角度進行考核,作為企業選拔人才的主要參考依據。
3.2落實分級化人才培養的制度
分級培養主要從開課層次,課程設置,實踐時間等三個層次進行。根據學生在進入學校后第一個學期掌握的基礎理論知識,對學生進行初步評價,并有針對性的進行第二個階段的課程設置,增強這些同學的理論深度。為了激發這些同學的熱情并促進其他同學的學習動力,可以利用暑假時間安排這些同學提前進行企業實踐并在考核中突出該部分同學的成績。依據課程設置在第三個學期讓部分同學參與企業實踐,的針對性地提高理論知識;并通過這一階段的學習重新評價學生成績,為下一個階段企業實踐選拔人才提供依據。通過打破實踐環節的時間限制,將企業時間的環節分布到不同學期,從而有效提高實踐的針對性和同學的學習熱情,并將參與實踐環節的時間作為企業選拔人員的主要依據。
3.3教學手段的靈活使用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目前計算機、多媒體等信息技術被更多的教學活動所采納,為很多教學想法的嘗試提供了可能。利用電視、幻燈、錄音、錄像、計算機等現代化信息傳輸媒體可以將企業的實踐環節真實的在線到課堂上,縮短學生對知識應用的時間,并且有效這種信息共享方式不受時空限制,有利于啟發式、交互性教學、個性化教學、遠程教學、資源共享、學生自主學習。在教學方法執行中要創造師生間以及校企間的和諧關系。師生間建立平等、民主的關系,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給予學生質問的權利,協調師生關系,以順利地進行教學活動。在實踐環節中要增強企業指導老師和學生之間的默契,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指導老師的經驗性,真正發揮企業實踐的作用。
總之,為了交通運輸專業的學生更好的適應行業的發展為企業創造更多的價值,就必須對現有的教學理念和方式進行改進,把交通運輸專業的學生培養為具有管理思維的專業技術人員。
參考文獻:
[1]李寅甲.高等學校優秀人才可持續發展的培養和支持體系研究.華中農業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06.
【關鍵詞】交通運輸專業;《文獻閱讀與科學研究方法》課程
Think and Design for Constructing the Course of Literature Read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in Traffic Transportation Major
LI Xin LI Xue-hua WANG Li-hua JIN Xiao-hong MO Xiang-lun ZHAO Lu-cheng
(School of Mines,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Xuzhou 221000)
【Abstract】Traffic transportation major is a kind of cross-discipline major with developing rapidly and knowledge updating rapidly,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and the country "The Belt and Road industry" and "going out" strategy of cultivating , ?have?put forward new demands for students. Based on the analysis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course of literature read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analysis of the course construction, it is thought that the design of the course of literature read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can make the graduates of traffic and transportation major construct a complete knowledge acquisition.
【Key words】Traffic transportation major;The course of literature Rread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1 交通\輸專業與《文獻閱讀與科學研究方法》課程
交通運輸專業研究交通運輸基礎設施的布局及修建、交通運輸經營和管理[1-4]。如圖1所示,現代交通運輸專業除了傳統的交通工程建設、規劃和行車組織等知識體系外,往往還引入不同的研究視角,包括人流、車流、物流的角度,交通參與者行為的角度,人、機、環、管的角度,機電信號設備的角度等[5-6],從而形成工學、社會學、管理學和經濟學兼具的學科體系。隨著我國交通運輸基礎建設力度的進一步加大,交通運輸已成為文理兼修、發展迅猛的交叉學科領域。
科學研究方法是國內外高校普遍認可的科研實踐入門訓練課程[7-10],在海外大多數高水平高校當中,即便是所謂的“文科專業”――社會科學相關專業,科學研究方法也已成為重要的支撐課程,甚至已形成由多門課程組成的課程體系。如哈佛大學,吳建南,鄭燁,顧華偉三位學者對其社會科學專業的研究方法課程進行的分析表明[11]:該校形成了一套目標鮮明、獨具特色的個性化研究方法課程體系,課程內容豐富,課程目標設置明確,修課要求獨具特色,選課方式開放自由,與此同時,研究方法課程的設置還充分體現出多樣性與靈活性并重、學科輻射性與交叉性并存、注重研究方法應用能力的開發與培養,以及將研究方法融入到教學與科研訓練之中等特點。而文獻閱讀又是科學研究方法的重要前提,我國當前的大學生教育體系中,文獻閱讀課程多見于研究生教育和語言類專業教育[12-13],這與當前建設“雙一流”高等學校的目標并不一致,也造成很多大學生畢業后仍缺乏獲取行業內專業學術知識、跟蹤學術前沿動態的能力。
我國高校開辦的交通運輸專業面向交通運輸與物流行業,伴隨我國“一帶一路”戰略和優勢軌道交通技術“走出去”戰略的實施,交通運輸行業呈現出越來越明顯的國際化、外向型和技術交融特點,這對交通運輸專業學生的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前所述,我國大多數工程專業學生培養體系當中缺乏文獻收集和閱讀能力的訓練,以及科學研究方法的教育,形成了學生知識體系的“短板”,與當前社會經濟對知識人才的要求不符,在交通運輸行業教育中體現的同樣明顯。因此,需要開設《文獻閱讀與科學研究方法》課程。
2 交通運輸專業建設《文獻閱讀與科學研究方法》課程的思路
針對交通運輸專業,《文獻閱讀與科學研究方法》課程的基本內容應包括交通運輸專業領域文獻檢索、收集、閱讀和應用方法,以及交通運輸專業領域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具體內容可以包括:基本概念的介紹,交通運輸文獻檢索與閱讀技巧,交通運輸科學研究方法,交通運輸學術寫作等。
通過該課程的學習,使學生能夠全面掌握交通運輸專業文獻檢索的技巧,清楚文獻收集和閱讀的手段,熟練運用專業文獻的應用方法,了解交通運輸專業科學研究的一般方法,知道交通運輸專業學術寫作和調查報告的主要內容和撰寫方式。此外,課程的學習能夠使本科生系統學習交通運輸領域科研基本知識,掌握典型的科研方法和思維方式,啟發并引導他們提出問題的意識,對本科生進行科研基礎訓練,培養他們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課程教學結合科研實際,以問題為先導,研學結合,學以致用,幫助本科生在交通運輸科研領域盡快入門,為今后從事相關科研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為了實現以上教學目標,課程內容的設計中應當包含一定學時的實踐環節和研討環節,形成如圖2所示教學體系。實踐環節要求學生個體能夠嘗試檢索相關文獻,獨立閱讀并摘取有效信息,同時也能夠根據專業問題設計科學合理的研究方法,制定研究方案。研討環節要求學生個體或小組能夠充分合理的表述特定行業問題的研究狀況,展示研究方案并獲得其他同學與教師的認可。
正如前文所說,《文獻閱讀與科學研究方法》課程對交通運輸專業的學生非常重要,課程內容廣泛,教學要求高,因此課程任課教師或教學團隊應具備較強的專業素質,較為深厚的科研積累,以及對行業學術熱點和前沿清晰的認識。這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文獻閱讀與科學研究方法》課程在交通運輸專業學生培養中的作用
大學生應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備寬基礎、強能力、高素質的基本素養,具有社會責任心和國際視野,富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F代大學教育的培養應使得大學生建立如圖3所示的“認識-分析-了解-掌握”知識獲取閉環。可以設想,《文獻閱讀與科學研究方法》課程的設計和加入能夠使得交通運輸專業的畢業生構建完整的知識獲取閉環,對于建立完整有效的大學教育體系,以及培養具備專業素質和自主學習能力的行業人才均能夠起到重要的作用。
【⒖嘉南住
[1]劉玉梅,李輝,李孟順,等.交通運輸類專業寬口徑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設計藝術研究,2004,23(3):42-44.
[2]肖國平,嚴新平,劉清,等.交通運輸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高教發展與評估,2003(3):52-54.
[3]馬永財,毛欣,萬霖.交通運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改革研究[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版,2011(4):86-87.
[4]劉翠蓮,劉南南,紀明珍,等.交通運輸特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航海教育研究,2009,26(4):44-46.
[5]夏新海,羅振林.交通運輸類專業綜合交叉與人才培養[J].航海教育研究,2007,24(1):18-20.
[6]惠英.交叉融合突出特色―面向交通運輸類專業的《城鄉規劃與交通》課程轉型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14(41):133-135.
[7]楊曉琴.教育科學研究方法課程教學方法探析[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電子版,2015(12).
[8]孫靜.社會科學研究方法課程教學改革的必要性[J].柳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13(5):70-74.
[9]徐夏云.基于YY和Moodle的在線學習環境實踐研究――以教育科學研究方法課程教學為例[J].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12(4):40-42.
[10]倪獻智,牟宗剛,于明,等.工程技術類課程教學中注重科學研究方法論的教育[J].中國大學教學,2010(12):47-48.
[11]吳建南,鄭燁,顧華偉.“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哈佛大學社會科學研究方法課程分析與啟示[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4(5):8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