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0-18 13:50:2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高中生消費調查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引言
由于受社會以及家庭各方面的過度保護作用,我們高中生在經濟消費觀念上與自己父母這一輩人之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而這種變化對于未來經濟的發展產生了多方面的影響,一方面成為相關產業的經濟建設助力,另一方面又暗藏了潛多重危機。
二、高中生的特點
在計劃生育政策的有效實施前提下,我們這一代多為獨生子女,而父母對于我們過度的溺愛造成了相應支出方面過度的寬裕,從而使得我們在日常生活消費中產生嚴重攀比現象,引發了一系列的盲目消費。
三、高中生的消費觀
在理財和消費觀念方面,我們高中生有著敢于挑戰的一面,也存在相對保守的一面,其時期的主要特點包括:
(一)自主性強
現代的高中生擁有獨特的審美視角,消費的自主使他們不再受經濟的限制,不再束縛于單調而缺乏個性的生活。
(二)敏感性強
我們對于新鮮事物是非常敏感的,非常容易接近新鮮的事物,好奇心強,追求時尚和流行。
(三)挑戰性強
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有著執著和叛逆,但是,我們對于中國的傳統的消費觀還是認同的,而在這種認同的基礎上又相對的存在著對于傳統思想的挑戰,我們渴望沖破世俗與傳統。
四、高中生的消費觀對于經濟的影響
高中生對于新鮮事物的好奇心,以及在金錢觀和消費觀上對于傳統觀念的挑戰,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刺激了消費,使得高中生作為一種新的消費群體,參與到國家經濟總體發展平臺上。
(一)高中生的消費觀對餐飲、服裝產業的影響
根據數據表明,高中生基本上平均每月的零食錢都在300元以上,其月消費水平還是相對較高的[1]。同時通過對學校校園超市平均日收入情況的統計發現,超市的日平均收入都在5000元以上,很明顯的可以看出零食方面的消費是我們高中生日常生活消費中的一大支出。而對于服裝消費方面的調查統計結果顯示,平均每月服裝方面的消費水平遠遠高于零食消費,這些具體的數字充分說明了正處于青春期的我們對于外在形象的重視,以及對于時尚和品牌的追求。我們這種強烈的自主性、敏感性和挑戰性的消費觀念在一定的程度上大大的刺激了餐飲業以及服裝產業的發展。而對于這種只重物質的消費,我認為我們更應該著眼于未來發展的投資,而不是僅僅滿足于眼前的物質需求。
(二)高中生的消費觀對學習產業的影響
學習消費主要包含了書本費、學習用品費和補習班補課費等[2]。每個學期,我們在購買包括文具、參考資料等在內的學習用品上的錢都在幾百元甚至上千元以上,但是在購買的這個過程中,沖動性很大程度上支配了我們的大腦,很多時候在主觀上認為參考書買的越多對于自己的學習幫助就越大,不注重實效性,導致了手中多數參考資料的荒廢[3]。另一方面,我們正值于青春期的攀比心、虛榮心以及叛逆心又加重了在于文具以及學習工具方面的消費,比如,高品質音響設備,高配置電子記憶詞典,高功能電子學習機以及平板電腦等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刺激了消費。現在爸爸媽媽為了讓我們全面發展,每周給我們報的各種特長和輔導班,這些對于一個家庭來說無疑又是一份較沉重的經濟負擔,所以說,我們在學習方面的消費是一注勢不可擋的洪流,一方面能夠刺激多種產業經濟的發展,另一方面又能讓一個家庭窒息。
(三)高中生的消費觀對交際產業的影響
交際消費是指一種交互性的禮尚往來方式,是目前我們高中生消費中比較普遍流行的一種交際方式,這種消費主要包括我們同學之間的聚會、請客吃飯、互贈禮物等等。目前調查研究表明,外出請客吃飯是我們交際消費支出的主要方式,而且隨著年級的增高,聚會吃飯的頻率越頻繁,消費的水平也越高。這雖然對于娛樂和餐飲產業說是一種助燃劑,但是給那些條件并不是很富裕的同學造成了很嚴重的家庭經濟負擔,也給他們帶來了很沉重的思想包袱。
五、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可促進經濟的和諧發展
我們是新世紀的新一代的新新人類,是國家未來的希望,因此應當建立正確的人生觀、金錢觀和價值觀,做理智的消費者。
(一)杜絕攀比,合理消費
我們高中生要在日常生活的金錢消費中杜絕攀比心理。在實際的消費過程中要考慮自己的實際需求,不能一味的追求高端和檔次,不能造成消費的超額增長。同時家長和學校一定要加強對我們的教育,杜絕攀比心理,建立一個合理的消費觀念。
(二)量入為出,適度消費
量入為出就是指根據自己的收入情況來決定自己的消費水平。適度消費原則就是指在個體經濟能力承受范圍內能夠進行合理的消費[4]。也就是說,我們在平時的消費過程中,一定要考慮爸爸媽媽的經濟能力,在爸爸媽媽的經濟可承受范圍內,保持積極、合理的消費。
(三)避免盲從,理性消費
盲目從眾是我們高中生中普遍存在的一種消費心理狀態,對于我們具有極高的吸引力。但是這種消費往往隱藏了巨大的隱患,是一種相當不科學的消費理念。就好像馬雅可夫斯基曾經說過:“流行的不一定好,比如流行感冒”。消費從客觀方面來說就像是跟隨自己多年的鞋子,最好的不一定適合自己,適合自己的不一定是最好的。所以,在消費的過程中我們要保持好自己的主見,不要只看重物質消費所帶來的樂趣而忽視精神消費所能帶來的價值。
參考文獻
[1]歐陽杰妮,淺析當代高中生消費問題及對策研究――基于長沙市部分高中生調查.科技視界,2015(11):p.282-283.
[2]陸玉紅,當前城市中學生消費存在的問題及對策.2008,華中師范大學,2008屆碩士論文.
隨著教育的發展,課堂教學已逐漸從傳統的教學模式轉向了研究性的課堂模式,而要開展研究性學習,首先教師應做一個研究型教師。政治教師要具有淵博的文化知識、高深的專業素質以及心理學、教育學等多層次的知識結構,還要具有組織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的能力和素質。這樣在高中政治教學中,才能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創新能力以及思維能力,進而培養他們的鉆研精神和科學精神,促進他們全面健康的發展。最后,創新教育方法。在倡導素質教育的今天,教師不再是課堂的壟斷者和主宰者,而是學生的合作者和指導者。素質教育對高中政治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還要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和技能,注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開展研究性的課堂教學活動,教師要注重教學的方法,根據學生的特點設計教學活動,以使學生獲得更多的情感體驗,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二、改革課堂教學模式
思想政治課程對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如果教師的教學方法單一、枯燥,難免會使學生失去興趣。如果課堂教學模式長期得不到轉變,那么高中思想政治課堂的教學效率就無法得到提高。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就要進行課堂教學改革,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學會學習、樂于學習。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課堂教學的吸引力,放在重要的位置。首先,創新教學方式。對于高中學生而言,他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正在形成,對什么問題都感到好奇,探究的欲望比較強烈,喜歡刨根問底。因此,教師要抓住學生的這種心理,在教學中巧妙地設置問題,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和探究熱情,讓學生在積極的思考中找到問題的答案。同時,高中生的認知正處于從感性思維向理想思維過渡的階段,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注重聯系生活實際,創設教學情境,幫助學生理解比較抽象的政治理論,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其次,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課。教師可以通過開展綜合實踐活動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包括社會調查、社區服務等。這些活動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自主進行的綜合性活動,其最大的特點在于學生的親自實踐。在活動的過程中,學生能夠認識自我、塑造自我,使自己融入社會和集體。最后,把現代教育技術引入課堂。隨著科技的發展,多媒體作為一種有效的教學輔助工具被廣泛運用到了政治課堂教學中,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其生動直觀的教學特點使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更加容易和深刻。高中政治課作為高中階段的一門基礎學科,它不僅能夠傳授給學生知識,同時也是提高學生思想水平的主要渠道。在以往的傳統教學中,教師只注重知識的灌輸,卻忽視了高中政治課程的德育功能,以致于影響了對學生德育的培養。而利用多媒體就可以把德育有效地滲透到整個教學中。多媒體教學手段的運用,優化了政治課堂教學,使素質教育真正得到了落實。
三、開展研究性學習
[關鍵詞]正確對待金錢;高中政治;綜合探究課
[中圖分類號]G63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712(2012)02-0067-03
[作者簡介]付巧云(1968―),女,天津塘沽人,本科,天津市塘沽一中政治教師,中學特級教師。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鞏固和深化第一單元所學的知識,例如:貨幣的本質、職能,根據價格變動和收入增減合理安排經濟生活等。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收集相關資料、篩選信息的能力及剖析各種觀點的思維辨析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在分析、比較和感悟的基礎上,認同正確的金錢觀;在共同學習的活動中,體會合作探究的愉悅,學會分享和合作。
二、教學重難點
探究金錢的作用及樹立正確的金錢觀。
三、教學方法
調查法、舉例法、談論法、小組探究法。
四、教具實驗
多媒體教學。
五、設計意圖
金錢是什么?金錢能做什么?金錢應怎么獲得?金錢應怎樣使用?第一單元的綜合探究圍繞這些問題展開,通過對這一問題的探究,使學生樹立正確的金錢觀。主要基于以下考慮:
1.金錢觀與本單元內容有內在的聯系,可以說是聯系三課書基本內容的紐帶。探究正確對待金錢,有助于學生更好地學習理解本單元的知識。
2.正確對待金錢,在高中生的成長過程中十分重要。市場經濟條件下,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高中生有更多的機會與貨幣打交道。通過對這一問題的探究,可以避免他們陷入拜金主義誤區,使其樹立正確的金錢觀。
3.這一問題可操作性強。對金錢的看法,在社會上可謂眾說紛紜。收集社會上關于金錢的觀點和行為表現,并對它們進行爭鳴、分析,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提高思想政治素質。
六、探究活動
1.將全班學生分成六個小組:第一小組的同學負責收集我國古代有關金錢的看法;第二小組的同學負責收集我國近代有關金錢的看法;第三小組負責收集各種典型事例;第四小組負責收集外國人的金錢觀;第五、六小組做問卷調查并匯集調查結果。
2.各小組各負其責,將自己收集的資料進行整理,把整理的結果制作成幻燈片,不是簡單地匯集收集的觀點、事例,而是要匯報自己對這些觀點、事例的看法,以備課堂展示之用。
3.第五、六小組在教師的指導下,事先編寫有關金錢觀的調查問卷,將問卷發給周圍人填寫,將問卷回收后進行統計分析。
4.全班探究課后,整理出一份探究成果,制作一期板報。
5.每個小組的成員對小組內其他成員在小組合作學習時的態度、貢獻進行評價。
七、教學過程
(一)教師導入:詩朗誦
金錢既是天使,又是魔鬼。取之有道時是天使;取之無道時是魔鬼。
金錢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滿足正常需要的金錢是天使,滿足欲念膨脹的金錢是魔鬼。
金錢有時是天使,有時是魔鬼??壳趧诰燮鸬慕疱X是天使;作為培養庸人的溫床時它便成了魔鬼。
金錢適度時是天使,失度時是魔鬼。
金錢一面是天使,一面是魔鬼。 當金錢能夠拯救人的生命時,金錢站在那兒就成了天使;當金錢葬送了人的靈魂和生命時,金錢就化作了魔鬼。
古往今來,有人視金錢如糞土,有人認為錢能通神;有人說金錢是魔鬼,也有人說金錢是天使。那么,金錢到底是什么?錢能做什么?金錢應該怎樣獲得?錢應該怎樣利用?我們今天就來聽聽同學們調查探究后的看法。
(二)學生分小組展示探究成果:
1.第一小組:我國古人對金錢的看法
一清二白、藐視金錢:楊震魯褒
崇尚金錢 例子:和
正確對待 例子:孔子袁枚張說
俗語、名言 :“有錢能使鬼推磨”“錢有兩戈,傷盡古今人品”“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富貴不能,貧賤不能移”等
2.第二小組:我國當代人對金錢的看法
當然,對于金錢的看法也有很多種。在這里,學生把它們分成了兩組:
(1)被金錢片面的表現所迷惑
(2)在金錢面前保持清醒
3.第三小組:金錢觀與消費觀的典型事例
正確的金錢觀、消費觀――代表人物(、居里夫人、華羅庚、王衍、捐獻者)
錯誤的金錢觀、消費觀――代表人物(夏洛克、盜賊們)
小組感悟:我們應養成正確的金錢觀,正確地理解金錢的意義與價值,合理利用金錢,不要被金錢束縛,做金錢的主人。消費觀從根本上說是受國家經濟發展水平制約,還受收入水平、物價水平、人口數量的限制,同時還取決于地方傳統文化和倫理價值的差別。無論如何,我們都要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堅持科學發展觀,適度消費,避免盲從,保持經濟持續健康快速協調發展。
4.第四小組:外國人的金錢觀
美國人的金錢觀――舉債消費、寅吃卯糧
日本人的金錢觀――崇尚現金、忌諱借債
猶太人的金錢觀――立足于掙錢而不是攢錢
教師小結:
西方人與中國人金錢觀的區別:(1)重視程度的差別;(2)表述方式的差別;(3)衡量標準的差別;(4)消費時間的差別;(5)理財手段的差別。
5.第五、六小組:周圍人對金錢的看法――調查報告
調查結果:每個人的金錢觀都不一樣,造成差異的因素有年齡、成長年代、社會角色、家庭角色、家庭環境、個性、受教育程度等。大多數人都會被金錢左右,或喜或悲。我們應建立正確的金錢觀,金錢究竟是魔鬼還是天使不在于金錢本身,而在于人們對金錢的態度,要讓金錢發揮其正確的職能,服務于我們,而不要做金錢的奴隸。
調查收獲:在本次實踐課的小組活動中,本組同學搜集相關報刊、書籍和網絡資源來制作問卷,并用問卷進行了調查,將調查結果匯集、整理并進行統計分析,很好地完成了調查報告。這期間同學們積極完成任務,團結互助,其過程更培養了我們收集相關資料、篩選信息的能力,培養了我們剖析各種觀點的思維辨析能力,并在分析、比較、感悟的基礎上,使我們認識了正確的金錢觀。
(三)探究評價
探究評價以教師為主,學生也可以參與。評價的內容與方式必須充分關注學生的學習態度,重視學習的過程與方法。教師客觀公正、充滿期待的評價能夠激勵和促進學生的有效學習。
1.有助于更好地學習理解本單元的知識;
2.逐步樹立正確的金錢觀;
3.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提高思想政治素質。
(四)作業
總結探究成果,出一期黑板報。
八、教學反思
教師對于普通方式的上課駕輕就熟,而對“探究課”則是陌生的,因為其不僅缺乏跨學科的綜合知識,而且教學活動的組織極易陷入課堂教學模式的誤區。筆者第一次接觸新教材,對“探究課”比較陌生,通過第一單元“探究課”――《正確對待金錢》的教學嘗試,感觸頗深。
成功之處:課堂上學生是真正的主體,無論從時間上還是內容上都能體現這一點,可以說把課堂真正還給了學生,學生主動參與、親歷過程、協同合作、發展個性,充分發揮了積極性,讓智慧之花盛開在課堂上。教師在輔導學生的過程中,增長了跨學科綜合知識,而且看到學生多才多藝的方面,真正做到了教學相長,受益匪淺。
整節課學生在展示的過程中,對本單元的知識進一步深化;逐步樹立正確的金錢觀;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
不足之處:課堂的互動欠缺,形式應更多樣化。
參考文獻:
[1]鄭傳霞.高中思想政治探究課教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教育學院碩士論文,2012.
關鍵詞 生態文明 校本課程 課程開發
中圖分類號 G633.91 文獻標識碼 B
黨的十七大報告強調要建設生態文明,基本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循環經濟形成較大規模,可再生能源比重顯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生態文明觀念在全社會牢固樹立?!边@充分體現了生態文明對中華民族生存發展的重要意義。中學生正處在世界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他們思想敏銳,有激情、有朝氣,他們作為未來經濟建設的生力軍,有必要了解我國生態環境的現狀,提高生態環境保護的意識,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可持續發展觀念。
高中生物課程標準的三維目標之一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中明確提出“熱愛自然、珍愛生命,理解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意義,樹立可持續發展的觀念”,其中“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就是生態文明的實質及目標。生態文明的理論基礎之一是生態學原理,中學生物教材中有很多生態教育的顯性材料,特別是必修三“穩態與環境”,這些都為生物學教學中進行生態文明教育提供了現實基礎和可能性。為搭建高中生態文明教育平臺,結合福州格致中學校內外資源條件和學生需求,筆者對開發設計“生物與生態文明教育”校本課程做出初步探索和實踐。
1 課程開發
1.1 開發目的
當前我國生態環境保護的形勢仍十分嚴峻,加強青年學生的生態文明教育是時代對教育事業提出的新要求、新課題。開發“生物與生態文明教育”校本課程,具有重要意義:
(1)學習貫徹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和重要實踐。
(2)弘揚生態文明、建設綠色校園,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
(3)生物學教學的創新與突破,有利于提高教學效率與水平。
1.2 可行性分析
福建省早在2002年就提出“生態省”建設,福建省森林覆蓋率為63.1%,居全國第一,生態環境水平良好,具有豐富的生物與生態文明教育資源。如福州國家森林公園,是我國九大森林公園之一,免費開放的AAAA級旅游景區,融科學性、藝術性和觀賞性為一體,里面的珍稀植物園、竹類觀賞園、樹木觀賞園、花卉盆景園和鳥語林等是參觀、教學的良好去處。
福州格致中學始建于1846年,具有悠久的歷史,學校位于福州于山北麓。校園墻外的于山是福州市區的著名景點,山上怪石嶙峋,林木參天,景色秀麗,同樣是開展生物與生態文明教育的良好去處。校內有綠地面積3830m2,占校園面積的11.2%,環境優美,也具有開展生物與生態文明教育的良好條件。
通過結合校內外相關資源,開發“生物與生態文明教育”課程,有利于提高學生對生態文明的認識和生態環境保護的意識,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符合生物教學和社會發展對學生的要求。
1.3 開發理念
(1)因地制宜:課程開發時,充分考慮學校的資源,并拓展發揮運用學校周邊的可用資源。在體現學校特色的同時,將地方公共資源融入到生物與生態文明教育課程開發中,以經濟的手段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
(2)因材施教:課程開發應以學生的需求為出發點,充分考慮學生對課程內容、教學方式和安排的訴求。
(3)互動教學:改變傳統的教師教授為主的教學方式,采用互動教學,增加學生的參與程度。
(4)學習與實踐相結合:擺脫刻板的課本教學,將學習與研究實踐相結合,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體會,增加印象,增強效果。
(5)利用網絡等現代工具:充分利用網絡工具、公共檢測服務結構的現代化檢測工具等資源,提供多渠道的知識來源,豐富教學內容。
1.4 課程目標
(1)提高學生對生態文明的認識,促使學生更多地關注生態環境,并積極參與到生態環境保護的具體行動中。
(2)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通過觀察、學習、思考,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其在生活中發現不環保的行為習慣,并加以改進。
(3)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學生通過課程實踐鍛煉,形成初步的策劃、組織能力和群策群力的做事方法。
(4)豐富學生的知識,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的情感,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價值觀。
(5)提高教師的科研改革能力,使學校課程實施多樣化、特色化,不斷豐富學校的辦學內涵。
1.5 課程內容
“生物與生態文明教育”的校本課程內容見表1。
說明:低碳生活: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的召開引起了全球對生態環境前所未有的重視。我國也提出到2020年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減排目標。低碳成為當今最為流行的詞匯。
1.6 教學方式
(1)專題講座法。
教師開設相關專題,要求相關專家就專題內容開設講座,并安排一定時間讓學生和專家互動交流。如,邀請省觀鳥協會成員結合PPT圖文展示,給大家講授福建省常見鳥類、遷徙規律、如何觀測和保護等。
(2)實際調查法。
教師安排學生設計一個實際調查方案,并展開調查,獲得調查結果,如福州內河水污染狀況調查、于山生物多樣性調查等。
(3)實驗教學法。
教師組織學生利用實驗室儀器設備進行相關主題實驗研究,獲得相關實驗結果,如植物生長素影響實驗。
(4)綜合教學法。
教師綜合應用講座、調查、實驗的教學方法,使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提高
1.7 課程評價
校本課程是對國家統一課程的補充,其主要目的是開拓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興趣,盡量滿足每個學生的需要,因此評價沒必要采用統一考試的方式來進行。針對該課程的要求與特點,在對學生進行學習評價時應更注重過程性評價,主要采用了學分制的評價方式。操作要點主要根據以下3個方面內容:
(1)學生的出勤情況:滿勤滿分,缺勤酌情扣分,此項占總學分的30%。
(2)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如態度、積極性、參與狀況、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學習方法的掌握情況等,此項占總學分的40%。
(3)期末學生呈現的學習成果,如筆試、課題結題報告、小論文等,此項占總學分的30%。
2 課程實踐舉例
課程實踐舉例:福州水資源環境保護專題之福州主要內河水污染狀況的調查。
治理水環境,生活更美好(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本節屬于校本課程的一個內容,它將地理與生物知識相聯系,用生物實驗的方法間接說明水污染對人類的影響,指導學生用不同方法、從不同角度研究同一問題,開拓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合作學習、自主探究的科學精神。學情分析:高中生已具備較好的網絡能力、較強的自控能力和較清晰的思維能力,能夠較好應用三種研究方法:查資料法、調查法、實驗法,通過學生親自體驗,有利于他們更好掌握科學的研究方法。
教學目標:
(1)了解我國水環境情況。
(2)通過實地調查,關注福州市水資源現狀。
(3)通過探究實驗,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
(4)讓學生關注水污染狀況,培養他們的環保意識。
設計思路:教師開題后由學生上臺匯報他們的活動成果,最后再由教師總結。
教學過程見表2。
教學反思: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學生在教室中無法完成的,它要求學生利用課外時間花一定時間、精力上網、上路、上實驗室才能完成各項學習任務,學生不是被動的接受老師已準備好的知識,而是通過自己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來解決問題;通過師生互動和協作學習,把課堂交還學生,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3 關于校本課程開發的幾點建議
(1)加強生物實驗室建設,更新部分陳舊的儀器設備,添加常用的研究儀器,如分光光度計、恒溫培養箱等,開辟教學實踐基地。
(2)多安排一些課余時間開展形式多樣的“生態文明教育”活動,可拓展到校外領域,充分利用校外公共資源,有條件的可聯合省環保志愿者協會、觀鳥協會等社團一起開展植樹、觀鳥等相關活動。
關鍵詞:教學理念、科學內涵、主要特點、適用內容、方法步驟、教學效果、科學評價
【中圖分類號】G633.91
一、“探究性教學”的教學理念
探究性教學是由英文“inquiry teaching”翻譯而來的,是一種以學生自主探究為主的教學方式。
二、“探究性教學”的科學內涵
探究性教學的科學內涵體現在如下4方面:1、在培養目標上,讓學生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提高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交流與合作的能力。2、在學習方式上,倡導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探究、勤于動手的學習方式,主張在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同時,學會學習并形成正確價值觀。3、在教學方式上,主張改變以教師傳授為主的教學方式,倡導師生互動、共同發展。4、在教師承擔的角色上,教師由主要的講授者轉變為設計者、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
三、“探究性教學”的主要特點
1、開放性
探究性教學在內容上是開放的。探究性教學不應把學習內容限制在某些方面,只要學生想到而且力所能及的,都可以成為探究的內容。通過探究性教學,希望學生獲得一種關于社會的、自然的、生活的綜合知識,而不僅僅是學科知識。在探究過程中,不論是關于生活、社會、還是自然的知識,只要需要就應該用上。因此,就需要的知識而言,探究性教學是開放性的。
2、自主性
自主性是實現探究性教學目標所必需的,只有這樣才能實現探究性教學的目的。不論是探究的能力,還是問題意識和創新精神,都只有通過親自實踐才能逐步形成,傳統的講授式的教學是難以形成的。
3、過程性
探究性教學注重的是探究的過程。學生的體驗和表現比結果更重要,讓學生在探究中學會交流和合作,在探究中得到發展,是探究性教學的最主要目的。
4、實踐性
探究性教學不同于學科知識傳授,不能只是坐而論道,要實踐,要活動。
四、“探究性教學”的適用內容
1 、課題
在選擇課題任務時,最重要的是課題的教育價值。因此在選擇課題時要注意:(1)、學術性不能太強。有的課題學術性很強,如果讓學生去做,他們的知識和基礎都不夠,就很難完成,教育的目標也無法達到。(2)、涉及的社會因素不能太多。涉及的社會因素很多,學生和教師都難于了解,提出的對策可能沒有可操作性,這樣的課題也無法達到教學目標。
選擇的課題應符合如下幾個要求(1)范圍適中,不能過大,也不能過?。唬?)可操作性要強;(3)要能達到一定的教育價值。
2、實驗
如高中生物必修1中探究“探究植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探究酵母菌細胞的呼吸方式”;必修2中“探究自然選擇對種群基因頻率變化的影響”;必修3中“探究培養液中酵母菌種群數量的變化”等。
五、“探究性教學”的方法步驟
1、課題的探究步驟
(1)提出問題:通過現實生活中的某些現象提出問題。
(2)搜集資料: 從書籍、互聯網或實地考察中收集資料;
(3)設計實驗:設計實驗包括實驗材料、實驗用具、實驗步驟
(4)得出結論
(5)表達與交流
案例1、課題:調查我市"明珠文化廣場的垃圾污染"。
第一步:提出問題――明珠文化廣場有哪些垃圾?
我先帶領學生去明珠文化廣場收拾垃圾。收拾到的垃圾有:面巾紙、塑料瓶、廢電池、塑料袋、零食、廢棄的塑料玩具、一次性飯盒、一次性杯子、一次性筷子、報紙、等等。
第二步:搜集資料
我布置任務:讓學生查找有關垃圾分類的資料。有的同學從互聯網上搜查資料,有的同學從書籍中查找資料。然后學生間之進行討論。
1、垃圾的分類
(1)可回收垃圾
概念:適宜循環使用和資源利用的廢物
種類:a廢紙:報紙、紙盒等 b塑料:塑料袋、礦泉水瓶等 c玻璃:玻璃瓶、玻璃碎片等 d金屬:易拉罐、鐵皮等 e布料:衣服、桌布等
(2)不可回收垃圾
概念:可回收垃圾之外的,在自然條件下易分解的垃圾
種類:a廚余垃圾:果皮、菜葉、剩菜剩飯等 b有毒有害垃圾:廢電池、日光燈管等 c其他垃圾:水溶性強的衛生紙、餐巾紙等
2、垃圾的現狀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垃圾問題日益突出。我國668座城市,2/3被垃圾環帶包圍。這些垃圾埋不勝埋,燒不勝燒,造成了一系列嚴重危害。
垃圾山也可以變成金山,各種固體廢棄物混合在一起是垃圾,但分選開就是資源。如果能充分挖掘回收生活垃圾中蘊含的資源潛力,僅北京每年就可獲得11億元的經濟效益。
3、垃圾的處理
(1)、途徑――分類
將消費環節產生的垃圾及時進行分類,然后回收再利用是解決垃圾問題的最好途徑。
(2)、現狀――艱難
國營垃圾回收日見萎縮。我國是最早提出垃圾分類收集的國家之一。就拿北京為例:1965年,二環路以內,國營廢品收購站有2000多個。80年代后,其規模嚴重萎縮;1997年,三環路以內的國營廢品收購站僅剩16個。我國現在垃圾分類處理的設備較少,通過機械化分類成本較高,規模有限,不能滿足垃圾分類處理的需要。
第三步:得出結論
經過這個課題的研究,同學們一致認為:
1、要用實際行動進行垃圾分類。
在教室里放置了兩個袋子,并標上了標簽:一個標上廢紙、一個標上塑料。大家都自覺地把廢紙、塑料裝入相應的袋子里。生活委員定期將這些垃圾賣到廢品店,并將所得的錢作為班費使用。大家的積極性都很高。
2、在家里要向家人灌輸垃圾分類的觀念
3、政府的配套設施、配套管理需跟上。如對有毒有害垃圾,政府需設立專門地點集中收集,集中處理;如市民分類好垃圾以后,政府要分類處理等等。(同學們還將建議以書面的形式送交市環保局并得到環保局領導的好評)
六“探究性教學”的科學評價
探究性教學的評價重在學習過程,而非研究結果;重在知識技能的應用而非掌握知識的數量;重在參與探究性實踐而非接受別人傳授的經驗。
1、探究性教學評價的主要形式
(1)、學習檔案:記錄學生參加探究性教學的時間、次數、內容。內容包括觀察日記、討論過程、談話記錄、探究計劃、探究結論、及收集到的資料、文章或作品。
(2)展示與交流:展示與交流即要求學生在觀眾面前進行演示或表演。形式上可采用繪畫、制作、論文等形式。
2、評價時需注意的問題
(1)著重探究的過程:如學生在探究過程中擬定的探究方案、實施的調查活動等。
(2)著重引導學生自我評價與反思。
(3)著重評價的激勵功能:鼓勵學生新的想法和創意,激發學生參與探究性教學的熱情,使廣大學生主動參與探究式教學。
教學實踐證明:探究式教學是實施高中新課標的重要教學模式,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重要途徑,是讓學生學會學習的重要手段。
參考文獻:
1、劉恩山、汪忠《生物課程標準》
論文摘要:新課程改革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著眼于學生的個體發展,倡導“人性化”教育,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健全學生的人格和培養學生的良好心理品質,以更好達到教育教學的目的。從思想政治教師擔任班主任工作實踐出發,從施教主體、施教環節、施教目的三位一體的教學模式出發,把思想政治教學理論觀點寓于社會生活之中,探索一些策略和方法,以提高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激發學生的生命活力。
夸美紐斯認為:“教育是生活的預備?!边@說明,一切教育活動不過是社會生活的前奏,教育活動的終極目的就是回歸生活。由于思想政治學科在德育方面的特殊性,思想政治教師當班主任有很多的便利,可以借助思想政治教學融入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健全學生的人格,激發生命的活力。經過幾年的教學實踐,筆者根據自己的實踐,從施教主體、施教環節、施教過程三位一體自成系統的動態機制出發來提高思想政治課堂教育教學的實效性談幾點淺略的想法。
一、充分發揮學生施教主體的地位,引發學生的自我認識,激發學生的成長動機
要構建“學生—老師—家長”密切配合的三位一體施教主體系統,凸顯學生在自我教育中的作用。
在教育理論發展過程中,曾有過“教學主體論”的討論,有些觀點主張“教師主體論”,也有些主張“學生主體論”,而也有主張“雙主體論”的。筆者比較贊同最后一種觀點。當然,學生只有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樂其道,尤其是教師的端正態度、公平心理和家長的積極配合和引導,在教育這一群體中是極其重要的,所以,我們思想政治課教師要利用自己的職業優勢,充分發揮德育和智育的雙重功能,做學生的知心朋友,建立起相互信任、尊重、幫助、團結、友愛、共同進步的良好關系。其一,教師、家長在教育學生中自身也受到教育,本身也是受教者。其二,新課標倡導“以人為本”,提倡“人性化”教育理念,要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所以,學生可以而且應該也是施教的主體,在自我教育中也會實現自我超越,取得進步。我們可以把這一理念充分運用到思想政治教學和教育的過程中。下面來看一下獲得成功的實例。
印象最深的是,高三第一次月考后的一次家長會,一位家長因為她女兒(金學生)的巨大進步向我致謝。因為金學生在高一時沉浸于高中戀情中,無法自拔,無心向學。高中的學習是苦的,金同學和鄭同學在畫畫中接觸頻繁,互生好感,出現談戀愛的跡象。如何引導他們把心思放在學習上?我認為,針對兩位自尊心和個性極強的人而言,如果一味地說教可能會適得其反。我在思想政治課上講到“矛盾具有特殊性,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知識時,話鋒一轉,說人生的每個階段也有自己的特點,高中階段正是努力讀書的關鍵時期,人生的價值不僅是戀愛,還有很多值得我們去做的事情……我還特地觀察了這位女生和男生的表情。第二天,我采取了“圍而不打”的戰術,我先從信任的幾個班委入手,了解情況,順藤摸瓜,我又調查到與這個事件有關聯的幾個關鍵人物,一一找這幾個關鍵人物談話,旁敲側擊,我的目的也是讓學生放風出去,讓那兩位學生知道“老師已經知道了”,接下來,我就耐心等待兩位學生的出現。果不出我所料,先來說明情況的是鄭同學,一副忐忑不安的樣子,在我面前講述了兩個人的經過,認識到此件事情的不合適,把責任都推在女生身上。女生是夜自修來找我的,她自信地跟我理論:“沒什么不可以,也有成功的案例?!蔽也]批評她,而是慢慢引導讓她自己想這個事帶來的一系列結
果,學習、生活、事業……她也開始不自信起來,我順勢把男孩中午的話和表現告知她,她才意識到他們這個年齡階段的感情是如此經不起考驗,痛哭了一頓。最后,我打電話聯系雙方的家長,叫家長配合監督,但要當作不知道這件事,一起為學生保密。在以后的幾天里,我發現男生女生不再說話,變得沉默了,所以當我上思想政治課講到“內因、外因”和“順境、逆境”時,我著重對于學生當中存在的這些現象進行分析,讓學生正確看待人生道路上的挫折。在以后的日子,我發現他們恢復了正常的同學友誼。文理分班后,男孩去了理科班,女孩在文科班,成績一直都在進步。女孩有次碰到我聊起時說:“過去的事情與其是一種教訓,不如說是一種成長。”
在這個成功的案例里,在老師、家長的緊密配合下,學生主體最終能“逐步自我感悟”即實現“自我教育”,所以,老師采用各種施教的策略幫助學生通過自我教育來正確認識自我發展現狀,充分認識某種心理品質的重要性,從而產生缺失感和認同感,喚起情感共鳴或震撼,激起自我成長的動機,了解自己的價值觀,讓該生總結自己的表現和感受,了解自己的自控水平。
二、創設活動情境,營造和諧氣氛,促進學生的自我體驗,激發學生的生命熱情
構建并優化“課前—課中—課后”三環一體的課堂結構系統,活化思想政治課堂,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法國教育學家斯普朗格說:“教育的最終目的不是傳授已有的東西,而是要把人的創造力量誘導出來,將生命感、價值感喚醒,一直到精神生活運動的根?!毙抡n標要求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和行為表現,倡導開放互動的教學方式與合作探究的學習方
式,使學生在充滿教學民主的過程中,提高主動學習和發展的能力。在此背景下,如何優化思想政治課堂結構的施教機制,提高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效果呢?筆者認為,通過創設情境來體驗生活,讓學生在情境中解決生活問題,讓學生在虛擬的生活情境中學會生活、創造生活,以此來提升生活品質,為將來更好地生活服務。
以《樹立正確的消費觀》課例為例:
1.課前創設各種教學情境體驗,激發學生的體驗興趣和熱情
課前先讓學生準備了演繹大賣場活動,學生在大賣場里自由消費,這一環節讓學生嘗試了多種角色的扮演,初次感受活動體驗式教學的魅力。
2.在課中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元素,營造自主學習氛圍,演繹課堂中的生成
(1)營造自主學習氛圍,在自主學習中初步實現學習目標
第一環節熱熱鬧鬧的大賣場之后,教師組織學生回到座位上要求學生靜下心來帶著教學問題閱讀課本。這一環節做到了以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通過學生的閱讀、獨立思考、探索提高等方法實現學習目標。
(2)開展主題探究活動,創設民主的課堂氛圍,演繹課堂中的生成
3.遷移應用
遷移應用環節要求學生由大賣場的消費情況,用所學知識評析小組成員的消費是否合理,并分析原因。這一環節讓“動態生存”成為生活化課堂的亮點。這節課上,學生的積極性被喚醒,智慧被點燃,情感被激發,創造性得到最大的發揮。在課后,給學生布置了消費調查活動,讓學生在調查中去了解我國當前的消費結構和居民的生活水平
總之,本堂課的這三個環節,環環相扣,實現了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探究、合作學習。在活動體驗中,既鞏固了所學知識,又培養和鍛煉了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還幫助了別人,悅納了自己,達到了三維目標的和諧統一。
三、回歸生活,注重知行合一,讓學生生命在實踐中得以升華
要構建“再現生活—思索生活—回歸生活”三位一體的施教目的系統,讓教育回歸生活,提高生命的質量。在回歸生活中提升生活品質教育的根本目的應該是為了人的生活,為了建構人生的生活方式,為了實現人的價值生命。
然而,在中學思想政治課中進行教育可以是多渠道、全方位
的。唯有從教材出發,科學地把握情感教育的方向與時機,采取恰當的方法,注重課外的實踐,就能既促進學生課堂教學的情感參與,又能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態度和良好的心理品質,有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
施教的主體、環節、目的這三點是緊密相連的,由此構建的以上三種相應的施教系統雖然各有自身的特點,但從整體看,他們是統一的“主體、環節、目的”三位一體施教系統的有機組成部分。其中,三位一體主體施教系統強調的是誰施教的問題,三位一體環節施教系統解決的是如何抓住施教過程的各個重要階段的問題,三位一體施教的目的系統解決的是三位一體思想政治教學動態系統構建的核心問題。只有把施教的主體、環節、目的切實抓好了,我們才能在解決學生問題、構建三位一體思想政治教學動態系統方面取得突破。
由以上分析可看出,所謂“主體、環節、目的”三位一體思想政治教學系統實際上是一種活生生的動態施教系統,它是在摸清學生學習生活背景、學情,特別是學生問題的基礎上,從施教的各個主體、環節、目的等方面構建起各自的三位一體的體系,以喚起學生的內在動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實效性。
當然,要在思想政治教學實踐中優化這一機制并使之有效運轉,在實際操作層面上,我們要注意以下幾點:
1.讓學生積極有效參與
構建特殊學生群體問題三位一體施教主體系統是一個整體聯動工程,它要求各個相關主體的積極有效參與,各個施教主體要發揮自身獨特作用。如,家長在孩子健全人格的培養方面,教師在全面提升學生素質方面,但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自我施教方面能換位思考,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和作用。各個施教主體互補互動、緊密配合,使這一機制得以運行協調、整體推進、有效構建。
2.科學、理性對待學生問題
學生的問題盡管形態各異,但基本上都是成長過程中的“煩惱”?!盁馈钡南饩褪侨松倪M步。對這類問題,我們應有科學、理性的期待。要科學期待,這就要求我們弄清學生的全貌,喜歡學生的優點,也喜愛學生的缺點和問題,對癥施治、據情施教,還要理性施教,對學生的知識缺陷、心理問題的解決要有耐心、恒心。相當一部分教師把學生的心理問題視為思想品德問題,有的常常表現出急躁情緒,這些都是不科學的、有害的。
3.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對癥下藥
我們應分析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弄清學生的全貌,對癥施治,據情施教,切忌千人一方、主觀片面、不顧后果,也不能張冠李戴,而是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因材施教,這樣才能獲得最佳的教育教學效果。
4.提高學生主動學習和發展的能力
學生學習生活中對自我原有基礎的不斷超越,就會使自己的學業水平獲得提升。因此,我們的努力,就要著眼于讓學生主動學習、自主學習、學會學習,體悟學習的真諦,享受學習的愉悅和快樂。這樣做才能切實抓到點子上,使學生喜歡上我們的思想政治課,才能使學生問題“主體、環節、課堂”三位一體施教系統得以真正構建起來。
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化推進,學生問題的施教越來越引起教育界的關注。筆者對構建學生問題“主體、環節、目的”三位一體動態施教系統的探尋,對解決困擾思想政治同行面臨的現實迫切問
題,也許有所裨益。其實,在這一方面,許多同行已經提出了許多有價值的見解。只要我們真正理解,切實把握住這一機制,并在實踐中有效運行,就會使思想政治課的功能和作用得到更好的發揮,
為教育的改革和發展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實驗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張志勇.情感教育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3.
[3]劉建國,郭瑞芳.情感的魅力.教育實踐與研究,2002(10):6.
[4]汪顯來.情境教學法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運用.政治課教學,1999(2):30.
張亞萍,單位:浙江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專業:教育經濟與管理。
摘 要: 影子教育作為學生在主流教育之外的培優補差的課外補習活動,近些年在我國發展十分迅速,特別是在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別盛行。通過對影子教育在義務教育階段盛行的文化、教育、經濟、利益相關者角度的原因分析,得出其產生的必然性,并在對影子教育廣泛影響的解構中,得出其存在的復雜性。學校、政府部門對其既不能放任自流,任其無規范的發展,也不能完全禁止取締,而應對其進行更好規范、監督、管理,積極引導其在合乎法、理、情的道路上發展。
關鍵詞: 影子教育、義務教育階段、盛行原因、影響
一、引言
影子教育,指的是學生在主流學校教育之外參加的培優補差的活動,因其補習內容基本類似于學校課程,故而也被稱之為“影子教育”。提出影子教育的概念并對其做出開創性研究的當屬Stevenson和Becker(1992)[1]。他們對日本高中生所做出的調查發現,影子教育發生在主流教育之外,但目的是為了提高主流學校的學習成績,其接受對象以中小學生為主。隨著當前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對于教育的高質量、多元化需求越來越旺盛,這就與我國的學校優質教育資源分配不均、大班額教學以及缺乏個性化指導產生了矛盾。同時近些年,我國政府一直推卸義務教育階段“兩免一補”政策,大大減少了家庭的學校教育支出,這也為影子教育提供了成長發展的土壤。有研究表明,超過一半以上的城鎮學生參加了教育補習,其中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參加教育補習的比例最高;家庭社會經濟背景和學校背景等因素對城鎮學生參加教育補習的機率和教育補習支出有顯著影響[2]。對于課外補習的聲音有支持的也有反對的,補習教育的支持者往往是自由主義者,他們普遍堅持家長擁有對子女的教育選擇權;而補習教育的反對者則往往是教育機會平等的支持者,認為補習教育使得家長陷入“囚徒困境”,不滿于這樣的選擇,卻又“欲罷不能”,并對教育機會平等分布產生影響[3]。無論是影子教育的支持者亦或是反對者,都是站在其合理的角度進行分析,而影子教育近些年在世界,尤其是在東南亞國家的盛行也說明了其產生發展的必然性以及存在的復雜性。
二、影子教育盛行的原因
(一)從文化的角度
根據馬克?貝磊2005年的調查發現,影子教育主要分布在中國、日本、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 ,同時也存在于非洲、中東、南美、東歐等地,但西歐、北美與澳大利亞的課外補習活動并不十分普遍[4]。從文化的角度分析,包括中國在內的東南亞國家都深受儒家文化的影響,儒家文化強調通過努力獲得成功,這種對子女教育的重視的傳統顯然對這些東南亞國家的補習活動產生的重大影響,而西方更多強調的是能力,而能力并不是能通過課外補習培養的。
(二)從教育的角度
目前,在我國實行的仍然是精英選拔機制,以選拔性考試為中心,雖然政府一直強調在義務教育階段進行“減負”、“素質教育”,但是如果教育體制機制沒有改變的話,學校的“減負”往往會為課外補習活動的盛行提供了條件。同時伴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家庭的經濟水平不斷上升,對高質量、多元化教育的需求也在不斷的提高,這與我國目前大多數學校教育質量不高、大班額教學以及缺乏個性化指導產生了矛盾,許多家庭不得不去向校外尋求出路,以幫助學生在以考試為中心的教育體制中取得成功。
(三)從經濟的角度
家長紛紛投資于教育補習的原因很大程度上也與教育可能帶來的巨大收益率有關,在很多家長看來,教育補習有助于孩子接受更高層次的教育,而高層次的教育一般也意味著一份好的就業,在我國就業競爭壓力如此之大的情況下,投資于孩子的教育對多數家長來說不失為一種明智的選擇。
(四)從利益相關者的角度
影子教育在我國的盛行不僅與文化、教育、經濟這些方面有關,同時也和與其相關的政府、學校、補習供給方(補習班、在校大學生、在職教師)以及補習需求方(家長、學生)有密切的關聯,這些利益相關者彼此之間相互需求,同時彼此之間也在進行著相互的博弈。
1.補習供給方與需求方
補習班、在校大學生以及在職教師作為影子教育的主要供給方。而在職教師作為影子教育的主要供給方之一,一方面與教師的工資購買力持續下降有關,另一方面也與一些不在編制內的合同教師所面臨的生活壓力存在聯系。同時影子教育作為一個龐大的教育市場,它這種門檻低,收益快的特點吸引了數以萬計的就業大軍,特別是在校大學生還有剛畢業不久的學生,各類補習班層出不窮,魚龍混雜。學生、家長作為需求方對它的感情也是非常復雜的。一方面,它滿足了學生和家長不同類型的需要,這是他們自愿為此付出大量時間和金錢的原因;另一方面,學生和家長在補習教育問題上像是陷入了“囚徒困境”:不滿于這樣的選擇,卻又“欲罷不能”[5]。
2.學校與補習需求方
當前義務教育教育階段,各類學校一直都在強調“減負”、“素質教育”,而實際情況是學生學業負擔非常重,不斷的成績排名也是學生造成嚴重心理負擔,由于大班額教學,教師無法照顧到每一位學生,特別對于那些成績不太好的學生更是無法予以關注,而那些成績比較優秀的學生為了保持成績排名也不得不去參加補習。學生、家長渴望在學校得到優質、多元化、個性化教育的心理與學校無法滿足需求之間存在著矛盾,這也就是學生、家長在校外積極尋求輔導的原因之一。
3.政府與補習供給方
從政府角度看,對影子教育的矛盾心理同樣存在,一方面補習供給方的存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幫助政府削減教育公共開支,同時還可以滿足部分家長不惜成本進行教育投資的意愿;另一方面,又擔心影子教育的繁盛對社會分層產生影響,長此以往會加劇社會不公,并且現在補習市場魚龍混雜,補習需求方與供給方之間存在著信息不對稱現象,很多學生在補習活動中得不到好的教育,相反增加了學業的負擔。
4.政府與學校
政府與學校之間的關系是整體利益和局部利益之間最基本的利益關系,從學校角度看,政府與學校之間具有兩重性:一致性和非一致性。這種兩重性是有政府所行使的功能和所處的地位所決定的。因此對待影子教育,一方面學校響應政府指示,不允許在職教師去進行校外輔導;另一方面由于學校的相對獨立性,考慮到課后補習即能幫助學生提高成績,減輕教師負擔,又能在給一些在職教師增加收益,對待學生的補習活動,學校采取即不鼓勵也不禁止的態度。
三、影子教育的廣泛影響
(一)對學校教育的影響
影子教育的支持者認為,補習對學校教育有益,如果補習能幫助學生理解并喜歡學校的課程,由于種種原因,一所學校不可能在所有科目上都有一流的老師,也不可能擁有全部超過平均水平的學生,而有效的補習能增強學生和他人競爭的信心。持支持態度的人所持的視角是自由主義和人力資本理論等。
影子教育的反對者認為,補習會給學校教育帶來負面影響:首先,補習可能導致學生在學校的學習興趣下降,因為他們已經提前學會了學校的知識,而且可能會厭倦學校老師的教學風格;其次,在職教師給自己所教的學生補習,會導致他們在學校教學中偷工減料,引誘學生去參加補習;最后,補習的目的是為了考試,達不到教育讓學生全面發展的目的[6]。
(二)對社會的影響
1.影子教育具有彌補主流教育體系不足的功能
如果足夠明亮并且確保光線從各個方向投射,影子是可以不存在的。但是,作為主流教育體系,特別是義務教育階段,盡管朝著多樣化方向努力,但并不能滿足所有要求,于是,“影子”教育體系就難以回避。任何一個體系都有設計上的弱點,義務教育體系的設計目標是培養國民基本的讀寫算能力,因此,它在滿足多樣化和個性化需求方面就存在一定不足,“影子”教育體系與正規教育體系相伴而生互為補充,在結構和功能上彌補正規教育的不足。
2.影子教育可能會擴大社會階層間已經存在的差異
有研究表明,在控制其它因素情況下,家庭社會經濟地位(以收入、家庭撫養負擔和父母親受教育程度表示)對教育補習支出有顯著的積極影響,社會經濟地位越高的家庭,其教育補習支出增長越快;從地區差異來看 ,與西部相比,東部和中部地區城鎮家庭教育補習支出比西部地區家庭分別高15%和25%[7]。因此,家庭經濟情況、所在城市、學校層級的差異決定了補習教育可能使較多的優質教育資源給了富裕的家庭,這正是很多地方政府和公眾對補習教育持反對意見的重要原因之一。
3.影子教育不一定提高整體教育水平,但對個體具有功利性效果
盡管各科輔導占用了學生及其家長大量的時間、精力和金錢,但很多家長和學生依然“樂此不?!?。有人抱怨補習教育只是通過反復練習提高了成績,但損害了學生的創造性。然而,無論對整體教育效果的影響如何,課后補習教育對個體的影響效果是顯著的,否則,家長也不會為此付費。不管通過什么方式提高了成績,都意味著獲得更好的教育機會和更好的工作機會[8]。
(三)對經濟的影響
影子教育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產業,它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對于在職教師而言可以增加額外收入;對于在校大學生而言可以提高生活質量,滿足基本生活需求;對于輔導班的創辦者而言可以增加創造收入的同時提供就業崗位。同時,很多補習機構具有照管學生的功能,父母可以騰出更多時間來彌補教育支出,從另一個方面來說也是在為刺激社會經濟的發展做出貢獻
四、小結
影子教育盡管只是主流學校教育的“影子”,但與一般物體的影子不同,補習已經主動的影響到學校教育,同時它也對社會與經濟產生了一系列影響,通過對影子教育廣泛影響的解構可以看出影子教育的存在具有復雜性。首先,政府部門面對旺盛的補習需求,應該反思正規學校教育體系可能存在的偏差,比如學校在照顧不同學生多元化需求方面存在欠缺、學校教育加劇了學生的考試競爭壓力同時學校將部分教育負擔轉嫁給家庭,從而刺激了校外教育補習活動;其次,面對不斷繁盛的影子教育市場,政府部門要積極的引導、規范,使其在合法、合理、合情的道路上發展,同時開展對補習教育效果的專項調查,幫助家長認識補習教育的局限性,引導家長進行理性消費;再次,面對影子教育可能帶來的不公平現象,政府解決此類問題可能有兩種途徑:要么直接向社會弱勢家庭提供財政資助,以提高經濟不發達地區、農村地區和低收入階層學生支付教育補習費用的能力;要么以財政手段鼓勵學校擴大供給能力,以低收費政策吸收社會不利群體[9]。最后,從長遠看,政府管理部門還需要將素質選拔性考試制度改變為“素質+社會責任”式的選拔制度,將家庭的自利性競爭行為轉化為對社會有利的公共行為[10]。 (作者單位:浙江師范大學)
參考文獻
[1] Stevenson&Becker. Shadow education andallocation in formal schooling: transition to university in Japan“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1999,(6): 1637-1657.
[2] [7]薛海平.中國城鎮學生教育補習的實證分析[C].2006年中國教育經濟學年會會議論文,2006:807-821.
[3] 曾曉東,龍怡.對補習教育體系的爭論及其政策意義[J].比較教育研究,2012,(10):72-75.
[4] Bray, M.2005. “Private supplementary tutoring:comparative perspectives on patterns and implications”. Sep.13-15. Oxfo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andDevelopment.
[5] [10]曾曉東.補習:正規教育難以走出的影子[N].光明日報,2010,(11):1-7.
[6] 彭湃.”影子教育”:國外關于課外補習的研究與啟示[J].外國中小學教育,2007,(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