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09 17:17:3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高中地理教學進度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高中地理教學;地理信息;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09-0154-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9.099
雖然高中地理教學方法眾多,但無法做到對癥下藥,地理教學質量依然得不到提高。地理信息屬于空間信息,它是通過數據進行表示,具有區域性、多維性和動態性的特點。若將其應用于高中地理教學中,不僅能擴充教師的教學內容還能帶給學生一定的思維啟發,但采用何種教學方法還有待地理教師的進一步研究。
一、 利用地理信息豐富高中地理教學的優勢
(一)利于學生地理思維能力的擴散
地理信息本身是多種數據整合,其覆蓋面積較廣,是當前高中地理教學必不可少的知識庫存。將地理信息應用于高中地理教學中,已然是地理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從地理教學本身來看,地理教師運用地理信息對教學內容進行擴充和解釋,可以彌補傳統地理圖冊教學的不足,對學生地理知識的儲備和信息素養的養成也有很大的幫助。從教學層面上講,學生可通過有趣的地圖符號了解教學知識,進而提高高中生學習地理知識的積極性,并誘導學生對地理知識進行探索,在提升地理成績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地理信息素養。
(二) 有助于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
高中地理教師在地理課程教學中,所用的方法較多,然而教學質量并不顯著。將地理信息應用于高中地理教學中,一方面可幫助教師活躍課堂氛圍,緩解學生的課堂壓力。另一方面,教師在熟練掌握地理信息后可對現有的教學理念進行改革和創新,采用更直觀的教學方法進行授課,促進學生對高中地理知識的理解,也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
二、 當前高中地理教學現狀
地理課程作為高考科目的一部分,占據一定的比例。現今,高中地理授課還是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即便采用互動教學,也因為教學內容的深奧,阻礙了師生雙方對地理課題的探討。
除此之外,高中地理教學內容過于抽象化,僅僅依靠課堂45分鐘,學生根本不能完全消化所學的地理知識。而今,教育改革背景下,高中地理課程素材中開放性的題目日漸增多,這需要學生利用所學的地理知識對研究課題展開進一步的探索挖掘。然而,在實際的教學中考慮教學課程的緊張,教師對開放性地理課題多數選擇有重點地講解,學生只需要記住教師所畫出的考試重點即可,這樣一來,完全違背了素質教學改革的目的。
從高中生本身出發,學生對地理教學內容就有一定的排斥心理,加之教學節奏步伐的緊湊,學生不理解的地理知識會越積越多。此種境況下,學生很容易對其產生反感,地理教師在授課中也頗受阻礙,教學進度自然遲緩。
三、地理信息豐富高中地理教學的方法
(一) 熟悉地理信息系統的應用領域
地理信息隸屬于空間信息,可將其視作各種數據的整合。從地理信息的應用層面講,其對城市資源管理、城市規劃、地籍管理等方面的決策都能提供有用的數據支持。所以,地理信息應用于高中地理教學中,對教師地理知識補充和技能應用都有重要的幫助,但在具體課堂實踐中,教師應明確哪種教學方法適用于當前的地理教學,適合學生的地理思維發展。
教師可借助多媒體技術和書籍或者其他地理檔案資料明確地理信息在高中地理課堂中的應用范圍。此外,在平時的日常工作生活中,需要教師多關注身邊的地理信息,比如交通路況、河流汛期、積水路段的監控等,這些都是運用地理信息進行分析和處理的。
(二) 豐富高中地理教學的設計流程
高中地理教學流程的豐富包括整體的教學流程和教學方法。地理教師可根據地圖的區域特點,充分運用自身儲備的地理知識對其進行分析和總結概括,確定要表述的教學內容。
為保障教學流程的順利開展,地理教師需要定制科學的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才能為學生展現正確的地理知識。因此,教師在課下的教案儲備中,必須采取區域分析,找出準確的區域位置,劃分出區域范圍,明確各項地理要素的分布特征,并摸索出其正確的分布規律。一般而言,在區域分析階段,教師需要借助地圖、遙感影像和以往的地理檔案資料進行分析,深入了解該區域段的范圍和地理景觀后,根據地理信息系統將各個地理要素矢量化,運用學生所學的地理圖形、符號和文字進行區域特征的表述。
(三) 采用覺色彩感知教學方法
人體對色彩的感知十分敏感,色彩也是視覺信息中的一個重要變量元素,色彩變換可產生多重視覺效果。所以,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色彩的應用最起碼要做到層次化、重點化,恰當合宜的色彩能提升高中生讀圖過程中的視覺感受,同時,色彩的應用能豐富地圖內容,對學生也有一定的吸引力。教師在地理教學中,將不同區域范圍用以不同的色塊,既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也有助于授課中的教師答疑。當然,色彩的運用需與自然地理相結合,比如自然地理中水采用藍色、樹木采用綠色,這樣呈現在計算機屏幕上的地理信息才足夠鮮明、簡潔,學生讀圖花費時間才短暫,讀圖效率才高。此后,地理教學內容復習課程中,教師可將色彩與地理信息符號聯合應用,幫助學生理解課程內容。
關鍵詞:高中地理;思維導圖;教學應用
1.思維導圖的基本闡述
(1)思維導圖的定義。作為一種綜合教學模式,思維導圖以教學任務的完成和教學目標的實現為最終目的,對學生進行發散教育。其主要形式為引導教育和象征教育,可使學生在學習地理的過程中,記憶的同時持續積累與地理學科相關的影像,并憑借科學組合和生發方式實現有效因子的有機融合。持續學習的過程中,相關性和必要性知識還會不斷補入,最終形成完整的教學構圖。(2)思維導圖的特點。思維導圖在應用過程中擁有諸多優勢。這得益于其自身獨特的特點,具體包括:第一,可實現信息到圖表的轉變,將枯燥的知識轉化成富有趣味性、易于記憶、組織性強的知識;第二,可實現知識的有效歸納,使學生可以站在整體的高度上對宏大課題進行把握;第三,可實現大腦數據處理功能的優化,使大量信息的獲得和掌握更為容易。
2.將思維導圖運用于高中地理教學的分析
(1)運用思維導圖做地理教學的課前預習。課前預習思維導圖的引進,目的在于使學生能夠站在整體的高度上把握地理知識,使課堂效率得到有效提升。預習時間和內容的選擇要以高中地理知識具體的難度和教學進度為基準。目的在于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有的放矢,使高中地理教學更具針對性和實效性。(2)提高學生對地理學習的學習積極性和效率。①學生在進行課堂學習時,以自己預習時繪制的思維導圖為依據,有針對性地聽課,并對比自己對知識的理解和教師的講解,以及時發現自身的不足之處并給予糾正,盡量在課堂上消化和掌握當堂的知識。②通過思維導圖方式進行課堂筆記的記錄。這樣做的優勢在于:重點突出,可將知識的內在聯系性清楚地呈現出來;有效提高學習效率,思維導圖應用靈活,可節省大量記筆記的時間和復習時間;利于知識的結構化建構和遷移,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到相應激發,能夠更深入地進行地理知識的學習和探究。(3)對以往的地理知識進行復習。復習和總結對于高中地理知識的學習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夠實現瑣碎知識點的有效串聯和歸納。思維導圖的應用,通過關鍵詞以點帶線,進而幫助學生構建全面完善的高中地理知識體系,使學生在復習的過程中更省力更高效。思維導圖應用靈活,知識的歸納具有可視性,這也能夠極大地激發學生復習的積極性。(4)增強學生對地理習題的解答能力。知識的學習目的在于能夠對知識進行靈活應用并有效解決問題。思維導圖從問題本身出發,通過逆向思維、舉一反三等方式,糅合了多層次的知識并進行靈活應用,最終將問題快速解決。
3.思維導圖運用于高中地理教學的一些思考
(1)思維導圖運用于每個地理教學環節。由上文分析可知,思維導圖可運用于地理教學的每個環節之中(如圖所示),如運用得當,能夠使學生地理知識的學習變得更為容易,知識的掌握也會更加全面。因此,教師在進行高中地理教學的過程中,要有意識地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中融入思維導圖教學,并不斷積累經驗,使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都得到有效提升。(2)思維導圖應用中的一些注意事項。在應用思維導圖進行教學時,還需注意兩點問題,一是思維導圖并不適用于所有的教學內容。例如,對于無層次性、段落性的問題,很難運用思維導圖進行呈現。二是思維導圖在應用的過程中,教師一定進行正確的引導。思維導圖的有效應用給高中地理知識的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教師應積極應用該方法進行教學,并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積累教學經驗,努力提升高中地理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王飛雁.高中地理教學中思維導圖的應用研究[D].大連:遼寧師范大學,2013.
一、新課改條件下高中地理教學面臨的問題
1.課時不夠充裕,影響了教學的效果
在課程改革的條件之下,所使用的教材因其簡單的特點而被教師們廣泛推崇,但是這樣的教材對于教師的要求也更加高,教師需要對于教材的廣度以及深度都有一個更為全面的掌控,同時對于整個教材的系統性理解和安排有一個更加深入合理的處理。新的教材在刪掉了部分學生難以掌握的內容的基礎之上,大大強化了課堂活動的組織和開展力度,但是所安排的課程時間不會發生改變,因此,怎樣才能夠更加高效合理地進行地理課程的教學,成為了教師們需要深入思考和探究的問題之一。
教師需要從課程的組織與安排、教學進度的良好控制以及最終課堂效果的獲取程度這三個方面出發,強化課堂教學的整體氛圍和學生的接收效果,這些都是很有挑戰性的事情。剛開始引入新教材的時候,教師在考慮課時安排的同時往往不能夠顧及到教學的效果,產生組織不善的問題,學生在此過程當中往往不能夠提起積極主動性,使得最終的教學都只是流于形式。因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解決課程進度的安排問題,最終完成既定的教學任務,同時還要保證良好的教學質量,成為高中地理課程教學需要解決的問題。
2.學生的學習態度存在一定的問題
中學對于地理課程的要求各不相同,因此,學生的知識基礎的扎實程度也存在很大的差異。在新課程的改革條件之下,初中地理教材的內容變得相對比較簡練,而高中的地理教學內容設置的難度卻比較大,對于學生的學習要求也進行了相應的提升。很多地理知識相對比較薄弱的學生對此無從適應,也給地理課程的教學增加了一定的難度。例如,在經緯度以及季風氣候的學習章節,很多學生都搞不清楚經緯線,在之后所要進行的地球的運動規律的探索、時差的計算以及季節性季風氣候的形成過程的深入理解更是一團亂麻。面對這樣的問題,教師只能從根本出發,為學生補充經緯線和經緯度的知識,幫助他們進行區分和判別,這樣又加劇了課時緊張的問題,影響教學的正常進行。
二、新課改條件下高中地理教學的應對策略
根據高中地理教學當中面臨的問題,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當中,需要切實考慮學生的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顧及到學生的整體水平,盡可能地提升學生對于基本知識掌握的熟練程度,之后再進行能力的進一步提升。
1.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引導他們對于地理重要性的認知
很長一段時間,學生都把地理這門課程定義為副科,對于地理課程的重視程度非常欠缺。如果想要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就必須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對于地理這門課程產生興趣,逐步拓展學生的思維,這樣的話學生所取得的學習成效必將非常顯著。
2.進行教學方法以及模式的改革與創新
在新課程的發展導向當中,把學生的主體地位更加明確地提出,同時還倡導學生與教師在課堂上的互動交流。所以,以往的教學模式必須要進行相應的改變。教師權威性地強行教授已經成為過去,學生與教師之間的關系逐步轉變為朋友亦或者是伙伴的關系,只有這樣才能讓教學更加順利地進行。
3.對于學生學習方法的進一步指導與監督不可或缺
【關鍵詞】 高中地理 多媒體教學 應用
多媒體一般可以理解為多種媒體的綜合。多媒體是計算機和視頻技術的結合,實際上是兩個媒體,包括聲音和圖像的結合。從廣義方面來說,多媒體指的是能夠傳播文字、聲音、圖形、動畫以及電視等多種類型信息的方式、手段與載體。從狹義方面來說,多媒體專指融合兩種以上傳播手段、方式或載體的、人機交互式信息交流和傳播的媒體,或者說是指在計算機控制下把文字、聲音、圖形、影象、動畫和電視等多種類型的信息,混合在一起交流傳播的手段、方式或載體。高中地理教學所運用的多媒體是指廣義層面的多媒體。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設備的運用,不僅是新課改教學標準的要求之一,而且是提高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途徑和方法??梢哉f,高中地理教學中的多媒體的運用具有重要的作用。
1 多媒體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重要性
在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借助多媒體等現代化的教學設備進行課堂教學,不僅有助于豐富高中地理課程教學的內容,而且有助于調動學生的多種學習感官,拓寬學生的地理學科知識,同時還有助于幫助教師節省課堂教學時間,起到優化教學過程、方法的作用。多媒體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運用,一方面,能夠使高中地理課堂的教學更為豐富多樣,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另一方面,有助于培養學生多元化的思維方式,促進學生能夠關注社會生活,提高學生的地理學科實踐能力。多媒體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①運用多媒體有助于幫助高中地理教師呈現豐富的背景知識,使教學內容形象化。高中地理課程知識結構是具有一定的體系、條例的,尤其背景知識更是高中學生較好學習與理解地理知識不可缺少的前提條件。因此,背景知識的呈現有助于學生更好地學習和理解地理知識,豐富教學內容。②運用多媒體有利于突出地理課程的重點和難點,增強高中學生的理解記憶。在地理課常的教學中注重多媒體課件運用,能夠為學生的理解提供非常豐富的知識素材,尤其是幫助高中學生更好的理解教學過程中的重點、難點,提高他們的地理學科實踐能力。③運用多媒體有助于補充教學內容,促進學生發展、創新。一方面,能夠助學生拓寬知識視野,幫助他們積累豐富的學科知識,提高高中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能夠有助于增強學生的學習理解,提高他們的學科綜合運用能力。這樣的教學模式也會使得地理課程的教學資源變得更為豐富多彩,促進學生學科知識與技能的提高,滿足高中學生發展創新的需要。
2 活躍思維,提高能力,開闊視野
教學中教師要努力設置情境活躍學生思維,讓學生獨立思考,在現實中難以說明的教學內容,在傳統方法教學中,即使配以模式或掛圖加以說明,因其只是一些靜態的死板的教學道具圖形,花費大量的精力和時間講解,也難以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而用多媒體手段教學,集聲、像、字動態顯示。圖文并茂、形象生動,達到了抽象概念具體化,微觀概念宏觀化的良好效果,使課堂教學活動變得活潑,生動有趣,富有啟發性、真實性,可以從根本上改變傳統上單調的教學模式,從而活躍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尤如身臨其中,得到體驗,提高了學生的思維力、想象力和創新力。高中地理重在講“理”,這就必然涉及到許多學生一時難以理解的地理知識。多媒體教學,可以化抽象的概念于具體而生動,無法講清楚的重點、難點直觀而形象,易于理解。多媒體課件可以把似乎零散的地理事物歸結到圖中進行綜合歸納,條理化,能夠清晰的呈現出地理知識的規律性,使一些復雜的、抽象的地理事物化繁為簡,轉難為易。為此通過制作多媒體課件,教師可以將大量的信息帶給學生,還可以通過互聯網更新豐富的前沿資料。從而開闊學生的視野。
3 多媒體對于強化學生的練習,消除教學的薄弱環節,有著難以替代的作用
[關鍵詞]新課標農村高中地理問題與對策
[中圖分類號]G633.5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6058(2016)010109
隨著新課程標準的實施,許多城市高中已經按照相應的要求對高中課程進行了調整。但在環境閉塞的農村高中,由于許多教師對新課標的重視程度不高以及教學環境等其他因素的影響,新課標在農村高中的推進受到了一些影響。
一、新課標下農村高中地理課程中出現的問題
(一)學生基礎地理知識匱乏,高中地理教學難以開展
初中地理由于不是中考所考察的學科,導致教師以及學生不重視初中地理課程的教授與學習,致使學生普遍存在地理知識匱乏的問題。許多初中在結業考試之后,學校就不再開設相關的地理課程,學生無法學到相應的地理知識。例如,高中地理課程中對中國氣溫分布的學習,首先要求學生掌握我國地理區域的劃分,教師再對氣溫分布展開教學,但由于我國地理的區域劃分的內容為初中地理的學習部分,許多學生并沒有相關概念,這就使得教師在開展教學之前,要先對初中地理知識進行補充說明,這就縮短了正常的教學時間,不利于教師正常教學進度的開展。初中地理課程由于是副科,因此經常被其他所謂的主科所占用。學校對地理學科的重視程度不高,許多地理教師的本專業并不是地理學,而是被學?!袄眮碇v解地理課程,這既是對學生的不負責任,也是對地理學科的不尊重。而學生對地理課程的學習態度也出現明顯的問題。例如,學生在上課的過程中不專心聽講,聽音樂看小說,做其他學科的試卷等,課下則出現不認真完成老師布置的地理作業等現象。由于學生沒有在初中打下扎實的理論基礎,導致高中地理課程難以順利開展。
(二)缺乏配套的教學器材,增加地理教學開展難度
地理是一門涉及自然、社會、天文和經濟等多方面知識的邊緣學科,學科涉及范圍較廣,學生需要掌握大量的專業知識。對高中的地理教學來說,教學生如何讀圖是學好地理的關鍵部分。目前多媒體教學在各高中普遍開展,但在經濟相對落后的農村來說,許多學校面臨同樣一個問題,那就是多媒體教學設施嚴重缺乏。學校的基礎地理教學環境與教輔器材也不是十分的盡如人意。例如,許多高中并沒有建設地理實驗室來增加學生對于地理學習的感性認識。學校除了世界地圖、中國地圖和教材對應的地理教學圖片外,缺乏天文圖、剖面圖以及交通運輸圖等具有專業指向的專題性地圖;而在地理儀器方面,學校除了地球儀外,沒有教學所需要的天球儀、經緯儀等。學校采用這些舊的教輔器材,不僅容易給學生傳遞錯誤的地理認知,也不方便教師的教學開展,許多教師為了更好地教授地理知識,甚至自己出資購買教學器材。
(三)課堂教學模式單一,學生學習興趣及自主學習能力沒有得到有效提升
高中地理是高考文綜的考察科目之一,要求學生除了要掌握大量的專業知識外,還要具備一定的分析能力。農村高中由于教學環境閉塞,許多地理教師雖然接受了新課標的相關培訓,受高考和教師本身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他們仍采用傳統的應試教學模式與理念來開展高中的地理教學。新課標的一個重要要求就是要使學生成為課堂主體,著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但目前在我國農村,高中地理教學仍以教師為課堂的主導,還是采用“老師寫板書,學生記筆記”的傳統教學模式,忽略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對學生所學知識的檢驗也是采用傳統的題海戰術,沒有注重對學生分析能力的培養,很多題目,雖然考察的是同一個知識點,但由于許多學生沒有意識到,所以只是盲目做題,這就增加了學生的負擔。
(四)教師缺乏專業的知識理論,難以滿足現階段的教學要求
俗話說:“想要給學生一杯水,老師自己先要有一桶水?!彪m然高中地理是高考文綜的考查科目之一,但由于農村高中普遍存在師資缺乏的現象,致使很多高中的地理課程是由其他科目的教師“兼職”來完成的。由于兼職的地理教師本身缺乏地理的專業知識理論以及相關的教學經驗,不能對新課標下的地理教材做到明確和及時地掌握,在上課的過程中,也只是一味地照本宣科,有些兼職教師甚至連地形剖面都不能很好地繪制完成,在課上不能用專業的知識及時地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課下不能輔助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這使沒有扎實地理基礎的學生在地理的學習中變得難上加難。
二、解決農村高中地理課程問題的相關對策
(一)改變初中地理的教學地位,教師幫助學生上好高中地理第一課
筆者在調查研究中發現,大部分的教師與家長認為應將初中地理納入中考的考察范圍內,許多文科生也紛紛表示,由于在初中的地理課堂上沒有好好地學習基礎知識,導致在高中的地理學習中,基礎知識薄弱而且也不知道怎樣才能將地理學好。對初中地理進行合理考察,筆者認為可以有以下幾種方式:一是可以參考高考綜合試卷的考查形式,將初中地理、初中生物以及其他學科的知識放在一張試卷上對學生進行考查;二是學生的地理、生物和歷史等其他副科的考查成績可以作為高中招生考察的一個重點,如果學生沒有達到當年要求的分數,高中進行招生時,要對該生能否進入該高中學習進行二次考察。將初中地理以及其他副科合理地納入中考的成績范圍,不僅是要引起學校的重視程度,也是為了使學生更好地全面發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許多高一的學生由于地理基礎知識薄弱,所以在最初很難適應對于高中地理的學習,地理教師要充分的認識到第一節地理課的重要意義。教師應先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讓學生明白地理不是單純的講自然、天體和社會,地理的知識可以與現實很好地結合。對于如何改善學生基礎地理知識這方面,筆者在調查中發現,許多教師會把初中地理的重點進行一個匯總,然后讓學生進行集中學習。但筆者認為,這種方式跟以往死記硬背的教學方式并無差異,如果沒有及時復習,會出現背得越多,忘得越多的現象,打擊學生的自信心,也容易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筆者認為,教師應在高中地理的學習中對初中的基礎地理知識進行穿插教學,對涉及初中地理的部分,先給學生講解基礎知識,再由淺入深地開展下一步的教學。
(二)拓展資金來源,完善高中地理教學環境
許多農村高中都面臨著多媒體和教輔器材缺乏的現象,許多農村高中大部分只有一兩個多媒體設備,向學?;蚪逃块T申請撥款來實現多媒體教學的普及,就目前來看實現的可能性較低,學??梢詫で笃渌馁Y金來源,例如優秀的鄉鎮企業或其他的企事業單位,擴大學校的資金來源。農村高中在多媒體設備沒有普及的時候,學校應購買教學需要的教輔圖片和儀器,例如三球儀、平面地形地球儀、天球儀和各種專題地圖等,提高學生的讀圖能力,擴大學生的知識范圍。教師也可以定期地組織學生進行戶外考察,這既符合地理本身的內涵,又可以結合當地地形對學生進行地理知識的拓展,增加學生的感性認知程度,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
(三)創新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新課標的一項重要要求就是以學生為教學主體,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學習能力。教師在教學中應一改以往“老師講,學生記”的教學模式,教師可以進行“問題式”教學,教師在課上提出問題,學生自己在書中找到問題的答案,加深學生對于知識點的認知。這種教學模式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教學氛圍,而且可以實現教師與學生的良性互動,增加師生交流,方便教師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動態和對知識的掌握情況。教師在注重對知識點講解的同時,也應注重教材中的探究部分。這部分內容可以給予學生極大的學習空間,是提升學生學習能力,拓展知識面的重要途徑。農村高中地理教師可以利用農村環境,組織學生進行地理戶外學習。例如,在學習《山岳的形成》這一課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到山上開展實地教學,對當地的山脈的延伸方向、斷層和褶皺進行分析,增強學生地理學習的感性認知。之后,教師按照教學內容對山岳的形成展開教學。
(四)加強教師團隊建設
我國農村高中教師缺乏現象嚴重,許多教師身兼多職,不僅給教師本身帶來沉重的負擔,也給教學質量帶來嚴重影響。首先,我國的教育部門應鼓勵大學生走到農村的教學中來,對愿意投身農村高中教育的大學生給予一定的獎勵。其次,應加強教師的專業素養,為教師提供學習培訓的機會,提高教師的專業技能,保障教學工作有效、有序地開展。
高中地理作為高考文綜的重點考察科目之一,對學生分析能力的培養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新課標的提出,對農村高中的任課教師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教師要對此好好把握,使農村高中的教學質量邁入一個嶄新的階段。
[參考文獻]
[1]王秋停,宋佳.初、高中地理教學銜接問題調查及對策研究[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5(08).
[2]譚青山,劉蘭芳,周維.農村地理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教育科學,2010(10).
[3]林春華.農村高中地理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考試周刊,2015(59).
[4]張蓉蓉.新課改下高中地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考試與評價,2014(02).
[5]楊發志.新課改條件下高中地理教學存在的問題和應對策略[J].教書育人,2013(13).
[6]黃俊.淺析新課標下農村高中地理課程改革問題及對策[J].東方教育,2014(02).
關鍵詞:新課標;高中地理;優化教學
作為一門研究地理環境以及人類活動關系的學科,高中地理教學內容具有極強的綜合性,且其課程內容也存在著較大的知識跨度。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必須通過對不同教學方法的靈活運用,突出地理課程在學生生活學習中的實用性。而隨著新課改在我國的實行,教學主體的轉變,課堂教學的改革與優化也成了當前我國教育界共同面臨的難題。
一、靈活運用教學手法,利用現代技術,激發學生對地理學科的興趣
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边@一名言充分揭示了在教學活動中,興趣對教學成果的巨大影響。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重視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與引導,通過強烈的學習興趣,釋放學生的潛能,讓學生在樂學的狀態下,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進而提高地理課堂教學的效率,達到優化地理教學的目的。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與進步,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地利用現代電子信息技術、多媒體技術,將地理課程中涉及的地理模型等更加形象地展示在學生面前,從而引起學生對相關知識的興趣,同時,通過現代多媒體技術的靈活運用,也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某些學習難度較大的知識點。
二、結合學生實際生活狀況,創設合理的教學情境
我們知道,地理學科的主要研究范疇在于對地理環境及人類
活動關系的研究,也就是說,地理知識與我們當前的生活環境是緊密相關的。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注重生活實際與教學內容之間的聯系,結合學生的生活環境合理地創設情境,在教學情境中強化師生間的互動與學生間的溝通,進而通過對具體案例的分析,細節問題的詳細解答來引導學生。通過對日常生活知識的合理運用以及教學情境的創設,讓學生感受到地理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作用,進而明確地理學習的重要性。
三、重視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靈活運用教學方法
在新課標下的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必須要改變以往的填鴨式教學方法,重視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在教學過程中,靈活地運用多種教學手法,引導學生的自主學習性,讓學生自發地探尋知識而非被動地接受。同時,重視對學生邏輯思維及發散思維的拓展,重視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引導。
“真理越辯越明?!痹趯嶋H教學中,教師靈活地運用討論、辯論等方式進行教學,讓學生在討論、辯論中進行思考,不但能夠有效地強化學生的思考能力,同時也能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并且通過激烈的辯論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潛能,進而對所學知識進行深入的挖掘。通過對教學情境的合理創設,教學手段的合理選擇,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引起學生的共鳴,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性。
與此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應重視對學習成果的反饋情況。每當某一教學階段結束前,對學生進行適當的抽檢、測驗等,對學生的學習狀況進行考核,從而幫助教師了解學生對本學習階段知識內容的掌握情況,進而根據這一反饋的情況制訂下一階段的教學方法與整體教學目標,及時地調整教學計劃與教學進度,從而制訂出更為科學、合理的教學計劃。
此外,教師還應重視啟發式教學的應用,在教學中,必須重視學生教學主體的地位,通過對學生的引導,幫助學生理解相應的地理知識。通過對已學知識的鞏固幫助學生學會舉一反三,進而能夠從更多的角度對學習中遇到的問題進行思考,從而養成獨立思考、發散思維的學習習慣。進而達到優化地理教學、提高教學質量的教學目的。
四、適當地開展教學活動
作為一種對課堂教學進行補充的必要元素,當前教學活動的開展已經在各學科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在地理教學中,通過對教學活動的合理開展,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拓寬視野,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同時讓學生充分地運用已學過的地理知識,進而使學生的地理素養得到提高。
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必須重視對學生地理素養的培養,通過針對性強的教學活動培養并提高學生的地理素養,從而達到優化高中地理教學的目的。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新課標的開展,教師必須通過對多種教學方法及教學手段的靈活運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對學生的正確引導,讓學生能夠主動、自覺地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來,進而提高地理課堂教學效率,有效地優化高中地理課堂教學。
參考文獻:
[1]彭玉美.優化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的思考[J].臨滄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0(11).
[2]于紅霞.淺談高中地理課堂教學優化[J].課外閱讀,2011(08).
[3]曾菊新,李家清,李星明.地理科學與教育研究[M].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
關鍵詞:地理教育;斷層;問題
初高中地理教育“斷層”問題由來已久,所謂“嗖恪筆侵伏a href=//dili.7139.com/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地理學科在中學階段的教訝狽α嶁?,矄觉V恫忝娉魷侄喜?,思维能力也存栽溝层捎諛殼爸醒?a href=//dili.7139.com/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地理課程的安排以及地理學科的尷尬地位,也讓初高中教育“斷層”問題在地理學科表現得尤其突出。
一、初高中地理教育“斷層”問題的產生
初高中地理教育斷層問題是隨初高中兩個階段教育而產生的客觀存在, 對初高中地理教育有很大的負面影響,發展到今天,這一現象越來越嚴重。剛步入高中階段或剛進入文科班的學生中“斷層”問題表現得最為明顯,如越來越多的高中生特別是高一新生反映高中所學習的地理原理難懂、地理規律難記、地理試題難做、地理成績難提高、地理學習興趣不高等。這不僅影響學生對地理的學習,增加教師的教學難度,也會對地理學科的建設帶來負面影響。
初高中地理教育“斷層”這一問題背后有教育規律使然的客觀原因,也有人為因素的參與讓問題嚴重化。與初中地理側重大量記憶性地理基礎知識的學習相比,高中地理更側重解決地理的規律、原理和地理事物、現象對人類生活的影響,更注重知識的系統化、理論化研究與學習,這一客觀差異使得初高中地理在知識結構上存在較大跨度;加之,初高中兩個學習階段的學生在知識、能力以及學習方法等方面的差異,使得在初高中地理教育中構成了一個客觀存在的臺階。所以,初高中地理教育斷層問題的產生是符合教育規律的。但作為高考科目的地理卻不參加中考,造成初中地理學科尷尬的同時,也直接影響教學質量。而高中地理知識的設置又是以初中地理為基礎進行,讓本已存在的知識結構跨度無形被擴大,抬高了初高中之間這一客觀存在的臺階,讓初高中地理教育“斷層”更大更深。
在課程設置上,目前重慶僅在初一、初二兩個年級學習區域地理,初三年級未開設地理課程,學生升入高中后再開設地理學科,這直接造成學生地理學習時間上的斷檔,對初高中地理教育“斷層”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初高中地理教師在教學溝通方面也缺乏銜接。初、高中地理教師常常是分別在初、高中階段小循環,都對另一階段的地理教材、教學內容不熟悉。初中階段地理往往關注知識性內容的積累,教師執著于利用歌謠、口訣等形式對地理事物的位置、名稱、規律在識記層面下功夫,對學生地理思維和能力的培養不足,導致高中學生在學習地理時,只會死記硬背,缺乏思考與探究,不能將所學知識遷移應用于變式問題。
二、研究初高中地理教育“斷層”的意義
1.有利于學生進行有效學習
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習過程是循序漸進的,了解并掌握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是進行有效學習的前提。對初高中地理教育“斷層”問題的研究,有助于關注和了解中學生的學習情況,從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出發,精心設計教學內容,給剛入高中的學生架起一座由初中地理通往高中地理學習的橋梁,使他們不會因為進入新的學習階段而感覺地理學習困難,進而對高中地理學習產生濃厚興趣。同時,解決好初高中地理教育“斷層”問題,讓初高中地理教育上下啟承更加平緩,順應中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有利于中學生健康成長。
2.有助于教師形成高效課堂
解決好初高中地理教育“斷層”問題,離不開初高中地理教學的銜接。教學銜接的實施需要地理教師的主體意識活動去構建和組織。知識內容的查漏補缺是在了解學生對初中地理知識的掌握情況下,研究新教材的變化,根據教學內容進行知識的有效銜接。要因材施教,突出必備知識,強調重點知識;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通過學生對初中地理知識掌握情況的了解,研究新教材和新課標的要求,對教學進度進行一定調整,學生不僅是掌握好初中地理基礎知識,并能夠很好地運用到高中地理學習中??傊?,做好對初高中地理教育“斷層”問題的研究,不僅可以轉變地理教師的課程觀念,還可以幫助教師有效教學,較快地提高地理教師的教學素養,促進教師成長,實現生動、活潑、開放的課堂局面。
3.豐富地理教學理論和實踐
基礎教育的課程設置是一個系統工程,在初、高中課程內容上既表現出密切聯系又有明確分工。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諸多因素使學生在知識、能力、學習方法等方面出現明顯“斷層”現象。因此,對初高中地理教育“斷層”問題進行全面系統研究,提出合適的應對策略,對解決目前初高中地理教育“斷層”――這一突出的問題,有廣泛的現實與理論意義。
三、解決初高中地理教育“斷層”問題的對策
1.地理課程設置的多樣性
目前中學地理教育在課程上存在必修、選修和活動課程等結構形式的多樣化。必修課是基礎課程教學,關注學生的基本地理文化素質,為學生奠定知識技能與情感態度基礎。但必修課的時間和內容有限,易受教材限制。選修課可以彌補必修課的不足,適時介紹新理論和新知識。本校在初一、初二、高一等年級設置了專題拓展課程,如“星空的奧秘”、“中國旅游地理”、“地理與生活”、“區域地理整合”等選修內容。將初、高中地理知識進行融合,找到課程目標的銜接點。在高中選修課中,使用區域地理整合教材,建構地理空間思維并利用高中的知識原理推導區域中的地理現象。同時,本校還開展了“重慶的緯度、正午太陽高度測量”、“野外地質構造與地貌”等課外實踐活動,這些親身體驗的活動,不僅讓學生鞏固所學地理知識,也培養他們從自己熟悉的生活環境中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地理校本教材的實用性
高考中有關區域地理的試題設計,不僅涉及初中世界地理、中國地理的內容,還涉及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和區域可持續發展部分。若在教學中單純使用初中教材來上高中地理內容,對高中學生而言比較淺顯。本校針對學生學情,參照課程標準和教材,編寫了區域地理整合的校本教材,對區域地理知識體系進行重組和構建,抓住初、高中地理知識契合點,擴展學生認知結構。在編寫中從區域的位置和范圍、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入手。利用地圖進行區域定位,引導學生從位置判斷地形、氣候類型和特征,再以地形、氣候為基礎,推導該區域水文、植被、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特征,然后以自然地理特征為條件,分析對主要的人文特征產生的影響,讓學生學會用高中地理知識、原理和方法來分析區域特征,找到區域發展的共性和差異,形成區域綜合分析和知識遷移轉化能力。
3.地理教學活動的創新性
隨著時代的發展,學生獲知地理知識的途徑和方式越來越多,僅僅停留在課堂中的知識灌輸難以滿足學生成長的需要。教學活動必須是具時代特色、符合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學生喜歡的形式。本校開展了卓越課堂研究、地理學科講座、知識競賽、模型制作、學生繪圖比賽、優秀作業展示等系列活動。學生可以自主選擇喜歡的活動,主動參與性強。在活動中,學生的個性得到自由發展、創造性得到充分展示,同時,也獲得了樂趣及成功體驗,這一切又必然轉化為無窮的創造動力和創造才能。
隨著高考改革的深入和開展,解決初、高中地理教育銜接問題的關鍵不僅僅只是初、高中地理知識上的連接,更應注重學生學習習慣、方式和能力的銜接。
參考文獻:
[1]李家清.地理課程與教學論[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2]汪鐵軍. 高中學生區域地理知識欠缺的解決策略[J]. 北京教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02:48-52.
[3]朱學堯. 高中地理教師教學銜接意識的培養[J]. 教學與管理,2014,25: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