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09 17:17:3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勞動教育結論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幼兒;家庭;勞動教育
一、幼兒家庭勞動教育
家庭勞動教育是指父母或其他年長者在家庭內自覺地、有意識地對子女進行的勞動教育。家長通過言傳身教,使子女能夠進行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培養幼兒的勞動意識,以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幼兒家庭勞動教育旨在從小培養幼兒正確的勞動觀念與勞動意識,這一時期的家庭勞動教育,是幼兒機械地模仿成人的勞動,進行自我服務與管理的游戲性的活動,這些活動往往缺乏目的性,而成人的任務就是要讓幼兒明白勞動的意義、掌握簡單的勞動技能,幫助幼兒養成正確的勞動觀念。
二、勞動教育的重要性
勞動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讓孩子從小進行勞動鍛煉,學會做力所能及的事,減少對成人的依賴,能夠促進孩子獨立意識的形成;勞動促進孩子智力發展,動手勞動是孩子發展思維的重要途徑,通過基本勞動的訓練,促進孩子手腦協調發展,加快孩子腦細胞發育成長;勞動促進孩子身體健康,勞動使孩子養成動手習慣和吃苦耐勞的精神,能夠促進孩子大小肌肉的發育和肢體的協調;勞動促進孩子良好品德意志的形成,勞動使孩子學會珍惜勞動成果,尊重勞動和勞動者,從而促進孩子良好個性和道德品質的發展。因此,家庭勞動教育對孩子來說是百利而無一害的。
三、現實中的幼兒家庭勞動教育
(一)家庭勞動教育效率不高
如今能夠堅持對孩子進行勞動教育的家長實在是難能可貴,相信他們對孩子進行的這種重要的教育會讓他們的孩子成長為優秀的人,但是當前家長們開展的勞動教育存在的最大問題:效率低下。之所以家庭勞動教育收效甚微,一方面是因為家長缺乏耐心,沒有持之以恒地將勞動教育長期堅持下來;另一方面,家長對孩子的學習接受能力估計錯誤,要么太難,導致孩子難以學會,要么太簡單,引不起孩子興趣。如此一來,盡管家長教了,教的也不少,但孩子懂的、會做的卻不多。
(二)勞動教育方式存在一定誤區
家長們普遍缺乏這樣的意識:因為生活中處處有勞動,所以只要有合適的時機就可以對孩子進行勞動教育。許多家長認為勞動教育一定要在勞動時才能進行,只有讓孩子親自參加勞動,那時進行的教育才是有效的。其實,對孩子的勞動教育經常是在不知不覺的情況下進行的,許多家長只會機械地教授孩子勞動技能,卻不會有意或無意地通過自己或他人的勞動向孩子傳達正確的勞動觀念。
(三)家長對孩子勞動的反應不夠積極
當孩子憑借自己的努力完成了某個任務,并且取得不錯的成績,滿心期待地希望得到家長的鼓勵,可是父母的一聲聲“看你把衣服弄這么臟,以后不要弄了!”“這都弄些什么,純粹給我添亂!”等話語嚴重孩子的自信心,本來孩子能夠幫家長做一些事,也做到了盡自己所能能做的,按理來說應該得到表揚和鼓勵才是,即使他們做得不夠好也應該耐心的提供一些改進的建議,家長們卻總是把孩子的勞動視為麻煩的來源。如今生活的快節奏和職場的激烈競爭導致家長與孩子在一起的時間極少,而長期的快速效率的辦方式也導致了對和孩子在一起緩慢低效活動的不適應。當孩子在勞動中遇到困難時,家長們為了節省時間總是直接代勞,長此以往,孩子哪還有勞動的興趣呢?
(四)家長對勞動教育認識不足
人們對勞動的重視程度早已跟不上經濟發展的速度,社會沒有發揮正確的導向作用,也未能給孩子提供良好的勞動實踐環境,因此才會出現“重智輕勞”的現象:家長總是在有意無意地向幼兒表現出對體力勞動者的蔑視,為了驅使幼兒努力學習,甚至將體力勞動者作為反面教材,辛勞一天下班回家時不會讓幼兒正確了解自己勞動的意義,反而和幼兒說:“倘若你不好好讀書,將來便和我一樣勞累……”,仿佛勞動是非常丟臉而又得不到益處的。
四、思考及建議
(一)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正視勞動教育的重要性
“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社會不應歧視體力勞動者、鄙視體力勞動,廣大勞動人民應受到應有的尊重和熱愛,正視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間的關系,體力勞動者和腦力勞動者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正確的社會價值觀導向有利于樹立家庭勞動教育的重要地位。尤其社會要創造良好的勞動氛圍,為孩子提供良好的勞動環境,比如多開展公益性勞動,讓孩子有作為志愿者參加集體勞動的機會。學校盡量開設專門的勞動教育課程,以彌補社會和家庭勞動教育的缺陷與不足。應該把勞動教育納入素質教育范疇,即使學校不能開設專門的勞動教育課程,家長在家庭教育中也應該重視勞動教育。
(二)尊重孩子的勞動,積極引導孩子勞動
1.正視孩子的勞動和勞動成果
讓孩子參加勞動絕對不是添麻煩,勞動是每個人生存的基本權利,孩子自然享有這種權利,家長無權剝奪,孩子必須參與勞動才能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掌握一定的勞動技能。當孩子做成一件事時,首先必須給予鼓勵和肯定,然后才能提出改進的意見和建議,3-6歲年齡段的孩子內心脆弱,行為易受情緒的影響,尤其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家長及時的鼓勵和幫助對孩子極其重要,這個時候的鼓勵和信任有助于孩子建立自信心提高勞動的積極性。
2.不要吝嗇時間,多和孩子一起勞動
孩子需要父母陪伴,良好的親子關系對孩子的健康成長很重要,和孩子一起勞動無疑是培養親自關系的絕佳方法。和孩子一起勞動的過程也是對孩子更深入了解的過程,因為在幼兒園,老師會告訴家長孩子在哪些領域存在什么樣的長處與不足,而孩子的某些優缺點需要在勞動中才能得到體現。
3.不要過分溺愛孩子
家長疼愛孩子是理所當然的,但過分溺愛孩子是百害而無一利的,尤其獨生子女家庭,家長們不能做孩子的奴仆經常讓孩子幫忙做一些簡單的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給孩子獨立做事的機會,孩子的獨立意識和堅強意志也就能得到培養。
(三)改善勞動教育的方式方法
家長務必在孩子遇到困難時給予幫助和鼓勵,直接代勞和不管不顧絕對是不明智的做法;以鼓勵和信任來激發孩子的勞動興趣,因為3-6歲幼兒容易受情緒的影響,及時的鼓勵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自信心;要教給孩子正確的勞動技能,引導孩子學會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務;放手讓孩子參與勞動,總是擔心這個那個,孩子就真成了溫室里的花朵了;教會孩子在勞動中既要動手也要動腦也是十分重要的……這些靈活多樣的方法對提高勞動教育的效率是很有用的。
五、結論
勞動使社會進步,賦予人類聰明和財富,教育孩子從小熱愛勞動就是為孩子的人生創造了一個良好的開端。勞動教育不僅能夠培養孩子的生存技能,樹立良好的意志和品質,還有利于促進孩子健康成長,父母不能永遠為孩子遮風擋雨,只有通過適當的勞動教育才能使孩子具備獨立生活的自理能力,從長遠來看,孩子的勞動教育關系到民族素質的進步和國家的發展。必須正視勞動教育的重要意義,無論是家長、老師、幼兒園還是社會,都應該樹立正確的勞動教育觀念,作為勞動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家庭勞動教育的問題必須得到有效的解決,以發揮其無可替代的巨大作用,培養鞏固孩子正確的勞動觀念,促進孩子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教育大辭典[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5).
[2]張榮鋼.當前家庭勞動教育存在的問題及改進建議[D].湖南師范大學,2011.
[3]趙榮輝.勞動教育及其合理性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0.
[4]全國婦聯兒童工作部.全國家庭教育調查報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
一、生動活潑的課堂教學
九年級《思想品德》第十課寫道:“創新精神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發展的不竭動力,也是一個現代人應該具備的素質。只有具有創新精神,我們才能在未來的發展中不斷開辟新的天地?!币虼耍枷肫返陆處煈撛谡n堂教學中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現在很多學校的思想品德課都安排有時政播報時間。這一安排,使我們的課堂教學充滿生機與活力。課堂上,教師可以選擇最近發生的重大時政,讓學生嘗試著解讀其發生的原因、可能造成的結果或產生的影響以及應對的措施等。由于學生對時政的分析能力有限,也許會出現許多幼稚的觀點,此時教師應該以“言之有理即可”作為評價標準。如以“2008年有民眾提議北京機動車實行單雙號長期限行”為背景,讓學生分析這種做法是否可行。學生討論熱烈,有的從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的角度出發,認為這種做法可行并堅決支持。有的從交通堵塞的角度出發,認為這是迫不得已的做法,可以偶爾實行。有的則認為,如果單雙號長期限行,帶來的必然結果是很多單位或個人為了出行方便增加車的數量,并通過某種手段將車號分別定為單號和雙號,這樣就可以每天出行。從長遠看,這樣不僅起不到控制車輛出行的目的,還會使車的數量激增,帶來更嚴重的交通堵塞。因此,這種做法是堅決不可行的。顯然,最后一位同學的分析更全面、更有道理。但是,教師不可以否定前兩位學生,他們的回答都“言之有理”,教師應該給予肯定和鼓勵,這樣學生才能大膽參與到討論、探究中來,積極關注社會生活,自覺承擔社會責任,做一個有責任感的人。
二、形式多樣的課下作業
作業是反饋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既能使學生鞏固已學知識,又能發展學生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意識。因此,教師不僅可以布置書面作業,也可以布置形式多樣的課下作業。
1.布置探究性作業。
探究性作業是教師為學生布置的探究性任務,這種任務主要是利用課外時間完成的。布置探究性作業能夠鞏固課堂學習的知識和技能,擴展學習內容,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的意識和能力,培養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具體問題的能力。如:在講《思想品德》七年級下冊“防患于未然”一框時就可以讓學生通過課前網絡搜索、查閱有關法規等方式進行探究,了解已滿14周歲未滿16周歲的人實施哪些犯罪行為會受到刑事制裁。通過探究,學生不僅對本知識點有了深刻的理解,提高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還會有意識地規范自身的行為。
2.布置調查性作業。
所謂調查性作業,主要指通過學生進行社會調查,分析調查所得數據和資料,從而進一步認識我們周圍的世界、感受社會,提出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建議性的方案。教師可從現實生活中挖掘能引發學生去調查、實踐的材料,營造自由寬松的氛圍,引導學生提出新思路、新方法、新方案,并要求學生把這些調查實踐的東西寫下來,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其思維能力。例如:在講九年級第四課“我國人口、環境、資源的現狀”的內容時,可以組織學生對當地的人口分布年齡狀況、河流、耕地、樹木的覆蓋率、企業資源利用率等進行調查,然后根據調查結果得出相關結論。有了親身實踐,學生對課本知識就產生了感性認識,理解起來就容易多了。
3.布置家務勞動、社區活動、義務勞動。
近幾年來,我國青少年的勞動“答卷”一直令人擔憂。各種媒體不斷報道有關當代青少年勞動意識淡薄、勞動能力差的現象。某縣婦聯對該縣一所重點中學七年級的學生做過一次調查測試,結果表明:從沒有洗過一件襯衫的占79%,不能煮好一鍋白米飯的占84%,不會和不敢使用電飯鍋、液化氣爐的占67%。
忽視勞動教育,會使孩子不尊重勞動,甚至看不起體力勞動者。沒有經歷過勞動磨煉的孩子,往往不懂得勞動成果來之不易,不愛惜勞動成果,不理解父母,不愛護公共財物。因此,加強青少年的勞動教育,讓他們在勞動中培養實踐能力、提升道德品質、形成健康的人格非常重要。如教師在講授九年級“扮演不同的角色承擔不同的責任”的內容時,就可以給學生布置如下作業:在家幫父母做一些家務勞動;在社區做一些公益活動;在平時多參加一些義務勞動。這項作業可以不拘泥于課程時間安排,可每周或每月布置一次,通過家長、社區等的反饋意見來進行評價。
三、充滿挑戰的開卷考試
考試是了解學生知識掌握水平和運用能力的重要手段。新課程改革以來,思想品德學科的考試越來越貼近學生生活、貼近社會??疾榈姆绞揭察`活多樣。近幾年來,河南一直采取開卷考試的形式,試題以考查學生的能力為主。如下題:
材料一:展示中國發展新貌,薈萃世界文明精華。舉世矚目的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4月30日晚隆重開幕,246個國家和國際組織齊聚黃浦江畔,共同見證這一難忘時刻。上海世博會是繼北京奧運會后我國舉辦的又一國際盛會,也是在世博會159年歷史上第一次由發展中國家舉辦。
材料二:上海世博會河南館以“國之中,城之源”為主題,其標志取名為“龍城”,以印、龍為主要元素,以篆書體“豫”為主體形象,神似人物或一個場景(勞作、唱豫劇),給人以無限遐想。吻合河南的歷史文化背景和世博會以人為本的理念。世博會河南活動周定于7月13日至17日舉辦,屆時將開展一系列活動來宣傳河南、展示河南。
“看世博,知世界”活動正在進行中,請你參與并完成下列任務:
(1)請談談我國舉辦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重要意義。
(2)請推薦兩種獨具我省特色的展品或項目參加河南活動周。
(友情提示:可從歷史文化類、土特產類、民俗類、知名品牌類等方面入手)
(3)如果有幸參觀世博會,你將如何向世人展示中國當代中學生的風采?
蘇霍姆林斯基 智育思想 建構主義
蘇霍姆林斯基(1918~1970),前蘇聯著名教育家,一生通過大量的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并提出了諸如“和諧教育”、“教師教育”、“道德教育”、“勞動教育”等諸多教育理論。在蘇霍姆林斯基龐大的教育理論系統中,關于智力――思維發展的教育思想占據了核心地位[1]。與傳統的智力教育理論不同,蘇霍姆林斯基由于受到建構主義思想的影響,其智育思想也表現出了某種建構特征。
一、建構主義智育思想的主要內涵
傳統智力教育深受行為主義教育理論的影響,主張通過外在的行為來探究心理活動規律,在他們看來,知識是對現實的一種客觀反應,是封閉的、穩定的、可以從外部加以研究的意義系統。學習是有機體在一定條件下形成刺激與反應的聯系從而獲得新經驗的過程。在傳統的智力教育中,由于忽視主體的經驗性和主體性,忽略學生內部智力發展水平和思維抽象,學生成為了簡單地、被動地接收信息的客體,知識并未被學生真正理解和吸收,智力水平也就很難得到提升。通過對傳統智力教育理論的批判,建構主義教育思想家們提出了不同的觀點。作為認知建構主義的代表人物皮亞杰則認為,發展是一種建構的過程,是個體在與環境不斷相互作用中實現的。他認為:“認知的結構既不是在客體中預先形成了的,也不是在主體中預先形成了的。因此,認知的獲得必須用一個將結構主義和建構主義緊緊地連結起來的理論來說明,也就是說,每一個結構都是心理發生的結果,而心理發生就是從一個較低級的結構過渡到一個較復雜的結構?!盵2]認知結構在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中不斷被重構,學習就是同化和順應之間的平衡。教師的任務就是提供引發學生認知沖突的概念或問題。建構主義另一理論派別――社會建構論的代表人物維果斯基則從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出發,主張人的高級心理機能是社會歷史發展的產物,受社會規律的制約。他十分注重語言的意義,認為知識的形成應該是在社會交互的過程中形成的[3]。認知建構主義與社會建構主義盡管相互之間存在著差異,但兩者在根本的觀念上仍是一致的,都認為學生并不是被動的信息接收者,而是積極地參與意義建構過程的主動學習者,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將自己先前的知識帶進新情景中,如果有價值,就順應那些知識結構。建構主義的這些主張也體現在蘇霍姆林斯基的智育思想中。
二、蘇霍姆林斯基智育思想的主要內容及其建構特征
1.直觀性與思維發展
認知建構主義代表人物皮亞杰所提出的發生認識論把個體的認知發展分成四個階段:感知運動階段(0~2歲)、前運算階段(2~7歲)、具體運算階段(7~11歲)、形式運算階段(11歲至成年),直至最后一個階段,兒童的思維才脫離對具體感知的事物的依賴。這充分說明了直觀性也就是被兒童所感知觀察到的事物在兒童思維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性。皮亞杰曾說過,“人類智力是一系列充滿活力的認知結構,它幫助我們理解觀察到的事物,而我們理解觀察到的事物,反過來又促進認知結構的發展?!盵3]通過作用于具體事物,主體形成關于他的經驗并形成“暫時的概念”。在面對不同于以往的材料和事物時,我們要么把它納入到原有的概念中去,要么形成一套新的概念使原有概念與之適應。這就是認知發展過程中的同化和順應。在這一過程中,直觀事物具有不可缺失的地位。
這些觀點在蘇霍姆林斯基關于“思維課”和直觀性的論述中都有明確的體現。蘇霍姆林斯基就是要讓孩子們通過觀察大自然,以直觀為基礎去理解抽象,從而形成對知識的理解。他不僅關注關鍵知識本身,而且關注如何使學生獲得這些關鍵知識以及利用這些知識。為此蘇霍姆林斯基提出了要努力擴充學生的智力背景的想法。智力背景包括給學生提供與主題相關的閱讀材料,以及直觀性材料,它要求學生(尤其是低年級學生)走進大自然,觀察大自然中的事物以及思考事物之間的關系。為了幫助孩子學習,蘇霍姆林斯基創造性地提出了兩套教學大綱的概念。所謂第一套教學大綱,就是指必須清晰地保存在孩子腦海中的關鍵知識與技能。他認為,只有將這些關鍵的概念和技能技巧熟練掌握之后,學生才有可能獲得一般性的發展,教學工作才能順利進行。然而,如何才能順利的掌握這些關鍵的知識和技能呢?蘇霍姆林斯基反對灌輸式的學習,因為那樣只會引起孩子們的反感,故他又提出了“第二套教學大綱”。所謂第二套教學大綱,就是為學生更好地掌握第一套大綱而準備的智力背景?!氨仨氉R記的材料越復雜,保持在記憶里的概括、結論的規則越多,學習過程的‘智力背景’就應當越廣闊。”[4]因為學生習得的知識,往往是經過演繹、概括后的抽象內容,這些抽象遠離了他們的實際生活,難以被他們所理解,假若僅靠死記硬背的手段,學生只能被動接收了這些概念卻沒有理解概念的意義。為此,針對學生必須掌握的關鍵知識和技能,補充相應的智力背景是極其重要的。這些智力背景包括了與主題相關的閱讀材料,也包括了相應的直觀材料。蘇霍姆林斯基十分重視直觀性的作用,認為“學生的智力發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形象思維向概念思維過渡”[4]。通過對直觀性的感知,學生可以深入理解抽象的內容,清楚明了知識各部分之間的關系,而不再是單單的記住一種“符號”。當然,思維的發展并不只是對直觀和現象的感知,引導孩子“進行邏輯分析,獲取新知識,進行思維聯系,找因果關系”是更進一步的因素。在感知的基礎上深入思考,才是發展思維的關鍵。
2.勞動與智力發展
皮亞杰認為知識的增長來自個體的建構,個體在與環境不斷的相互作用中達到心理的“平衡”。蘇霍姆林斯基的勞動教育就是一種個體與環境的相互作用,是個體運用自己的圖式試圖去改造實在客體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如果運用的圖式得當,個體會增強自己這種圖式的預測性,也就是增強了這種圖式的可行性,以后遇到類似的情況也會使用如此的圖式[3]。如果改造失敗,個體便會改變自己的認知結構,形成一種新的圖式去適應這個世界。在勞動中,學生不僅運用自己的思維去思考物物之間的關系,選擇何種方式改造也必然是學生運用自己圖式的結果。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能清晰的認識到哪些動作是可行的,哪些則是造成任務失敗的因素,通過不斷地改組自己的動作(自然也伴隨著思維),來實現勞作的目標和任務。
蘇霍姆林斯基強調社會文化對個體的影響,個體正是通過參與社會活動來內化影響的。在勞動過程中,小組合作的方式與社會建構主義的通過合作、對話的方式來達到意義的協商等思想是一致的。蘇霍姆林斯基的勞動教育不僅指勞作,更重要的是要求“勞動與智力生活統一起來”,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著創造性的勞動,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熱情被激發起來,通過對實在的土地、農作物的改造和操作,既鍛煉了體力又間接鍛煉了智力的發展。他認為:“吸引那些思維緩慢而混亂的學生參加復雜的、動腦筋的勞動,以及對他們的勞動活動的長期觀察,這一切都幫助我更清楚地認識了思維形成的途徑。”[4]對于學習困難的學生,問題往往在于知識對他們而言過于抽象和形式化,他們無法在大腦中同時把握思維的不同方面并處理它們之間的關系(即進行皮亞杰所說的運算),但在勞動中,事物以及事物的變化直觀地呈現在眼前,并且可以通過操作而進行各種嘗試。這樣,他們更容易理解知識和發展思維,也更容易發現(或者讓教師們發現)他們的困難所在。
3.最近發展區與“交集點”
從經驗建構的角度講,交集點應該是新的有待解釋的現象(或問題)與學生原有的認知經驗的交集(即沖突)。這種交集或沖突,是誕生或掌握新觀念的開始,或者說開拓了建構新觀念的可能空間。激進建構主義者們要求教學就是要使學生的認知“失衡”,從而促進學生智力(認知結構)的發展?!敖嬛髁x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學生原有的觀念引導他們理解教師或教材所呈現的信息,這些前概念與科學概念常保持著一定的距離,甚至完全是兩碼事?!盵2]這種前概念與現有事實之間的沖突其實也顯現了學生現有的認知水平,也正是在這些沖突中學生發展了他們的思維。
維果斯基“最近發展區”的教學理論也表達過此種建構思想。兒童接觸并在一定程度上理解科學概念后,在教師的引導下,對更深一層次的內容感到困惑、興奮并試圖做出解答,這樣就實現了兒童最近發展區的發展。蘇霍姆林斯基思想中很多地方都提到“交集點”,也就是教材中各種因果關系交錯的地方,這些地方往往晦暗不明,那正是產生疑問之處,而對新知識的掌握,正是通過這些因果關系的梳理而完成的?!耙页瞿切┱Э雌饋聿灰撞煊X的‘交集點’,即各種因果聯系、時間聯系、機能聯系交叉集結的地方,因為疑問正是從這些聯系中產生的,而疑問本身就是激發求知愿望的刺激物。”[4]交集點的形成,原因在于先前知識與后來呈現的知識之間存在的錯綜復雜的關系,而這種關系又在兒童思維中沒有清晰化、邏輯化,在教師指出矛盾所在的情況下,可以激起學生的興趣,通過解決疑問更積極地進行思維,從而有效地掌握關鍵知識。
4.語言與自動化閱讀
維果斯基特別強調語言符號的重要性,他認為人的高級心理機能首先出現在心理間的層面上(社會),然后通過語言符號這一中介,內化到心理的層面上(個人)。沒有語言中介,就不能實現內化,人也就不能稱為完全意義上的人。顯然,語言承載了意義。
相似地,蘇霍姆林斯基則強調了以語言為基礎的自動化閱讀,“必須使閱讀能達到這樣一種自動化的程度,即用視覺和意識來感知所讀材料的能力要大大超過‘出聲朗讀’的能力?!盵4]在蘇霍姆林斯基這里,朗讀不再是形式上的,而是一種語言的表達,它承載了意義,“在語言里,有2000到2500個寫法正確的句子,它們是知識、讀寫能力的骨架。”[4]通過有意義的閱讀,學生可以將材料中賦予的知識的意義內化到個體之中。從上面的論述中我們可以看到,在蘇霍姆林斯基的第二套大綱中包含更廣的知識背景和一般的技能技巧,而自動化閱讀便是一般的技能技巧之一。針對兒童不能正確地拼對單詞,不能流利地讀出一段話等閱讀障礙現象,蘇霍姆林斯基提出了自動化閱讀,要求“在閱讀的同時能夠思考,在思考的同時能夠閱讀”[4]。這就是說,在閱讀的過程中要善于把“讀”與“思”結合起來,在視覺感知到閱讀材料的同時,意識也伴隨著出現,從而形成對閱讀材料的理解,甚至不需要將材料讀完就能理解其意義。
蘇霍姆林斯基的智育思想注重了學習主體與客體的相互作用,鼓勵主體在實踐中、在改造客體的過程中去形成個體的經驗;注重直觀性在發展兒童抽象思維過程中的作用;注重把握教學過程中的最近發展區,善于激發兒童的求知以及興趣,在兒童認知產生沖突時及時加以引導;注重語言的發展,要求在閱讀的同時進行思考,從而更好地促進思維的發展等,這些帶有建構特點的智育思想對我們今天發展學生智力與進行相關教學活動仍有較好的啟示作用,為我們培養兒童智力和思維能力提供了很好的借鑒依據。
――――――――
參考文獻
[1] 魏智淵.蘇霍姆林斯基教育學(上).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13.
[2] [美]萊斯利?P?斯特弗,杰里?蓋爾.教育中的建構主義.高文,徐斌艷.程克拉等,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3] [美]馬丁?G?布魯克斯.建構主義課堂教學案例.范瑋,譯.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5.
關鍵詞:實驗探究;觀察;引導
一、誘導學生自我動力的形成
興趣是學生前行的最直接而有效的原始動力,而化學又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故而我們可以通過豐富多彩、變化莫測的化學實驗現象、幽默的語言甚至是肢體動作,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好奇心,進而產生旺盛的求知欲。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運用提問、觀察、實驗、想象等方法,誘導學生對所見的現象以及問題進行思考和討論,逐步形成探究問題的欲望。尤其是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以及網絡圖文并茂、聲色兼備的獨特優勢,在各種情境中誘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教師還可以利用失敗的實驗或結果誘發學生進行積極思維。
二、指導學生學習方法的養成
教學中,授之以漁,方可使學生受用終生。因此,教師要指導學生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這是學習化學的關鍵。實驗作為化學教學的重要內容,教師首先要指導學生學習觀察的順序和方法,做到由表及內、粗中有細,不放過任何一個細小環節的作用。還要指導學生對觀察的現象進行充分的聯想、分析、比較、概括,進而得出相應的結論。另外,還要指導學生對所遇到的問題進行實驗探究,在操作中觀察、記錄,進而達到分析、總結并得出結論。在教師的耐心指導下,使學生逐步學會正確的觀察方法和實驗操作技能。知識的記憶離不開對課本的細致閱讀與理解,包括文字、實驗操作與描述、圖片等。“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所以課外資料的學習,也可以使學生獲取有效的學習方法。
三、引導學生學習規律的建成
知識的形成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因此,在教學中, 對于難以理解與掌握的內容,教師要針對絕大多數學生的情況,設定出他們可以通過一定的努力達成的一個個“小目標”,最終在積少成多的作用下,形成“大目標”。在目標完成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按照設計的疑問、提示、習題去觀察、思考,讓他們自己在反復的動手、動腦的過程中獲取并積累知識,進而在徹悟中形成學習規律。對于精力旺盛、頭腦靈活的學生,教學可以不循規蹈矩,強迫其完成對他們來說“小菜一碟”的目標,而要制定出更高的“目標”。
四、疏導學生學習障礙的干擾
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會經常遇到各種困難,教師應及時幫助學生排除障礙,讓學生的知識在形成過程中能一路暢通,并靈活應用。
情感問題是師生、生生之間交流的最大障礙。師生之間只有良好而豐富的情感,學生才可以“親其師,信其道”。要做到這一點,做教師的就應該尊重學生、公平對待他們,尤其是中、差類學生和性格內向型學生,只有采取靈活的辦法洞察并疏導他們在生活、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和矛盾,才能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心態,成為學生有效學習的催化劑。
五、教導學生優秀品行的樹立
考評重點化
社區矯正工作作為司法行政工作中唯一有執法性質的工作,得到了司法局黨組的高度重視,在總分為一百分的月末司法所重點工作考評中其獨占50分,其重要程度可見一斑,為合理考評、細化任務,月末司法所重點工作考評將社區矯正工作分解為信息錄入(5分)、安置幫教檔案(10)分、監管定位(15分)、勞動教育(20分)。任務的合理化、考評的重點化,使得各基層司法所形成奮勇爭先的良好局面?!吧习嗟牡谝患率谴蜷_電腦,打開電腦的第一件事是登錄監管平臺查看監管對象的情況”這種狀況基本成了各司法所干警的“規定動作”,正是這種思想上重視、業務上落實的干勁,沒有出現一起脫管、漏管的現象。
管理規范化
作為社區矯正執法規范年,規范一詞分量十足,規范執法是現在也是未來社矯工作的引領和目標,只有向規范要成績,才能促進公平、合法,只有向規范要成績,才能保證嚴格、合理。司法局始終以規范執法為要求,狠抓落實三規范。
一、規范審前調查格式。五花八門的書寫格式、花樣繁多的書寫語言,這就是以往各司法所審前調查的狀況,為徹底改變這種差強人意的情況,加強規范執法、提升工作效率,司法局統一規范了社區矯正審前調查報告格式,規范格式的審前調查報告為整個社區矯正工作規范化走出了第一步,為后期工作的規范化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二、規范社矯勞動著裝。社區矯正的目的是對罪犯進行社會化的教育,使罪犯適應并順利回歸社會,義務勞動則是改造罪犯,使其獲得社會認同、增強社會責任感的重要手段。為了用好這一手段,切實提升義務勞動效果,司法局黨組身先士卒、做出表率,于5月20日與縣市政局聯合組織100名社區矯正人員參加大型公益勞動,社矯人員統一著裝,參與整治縣重點、難點衛生區域,清理路段合計5公里,勞動整整3小時。義務勞動不但使環境衛生得到改善,得到群眾的歡迎和贊賞,更重要的是使得社矯人員得到了社會尊重,加強了社會責任感和紀律意識。各司法所嚴格執行規范,在局機關示范效應的帶動下,積極組織社矯人員每周統一著裝參加義務勞動,并拍照存檔,使義務勞動這一改造良方真正落到實處。
三、規范村級工作站。整合有利資源、利用社會力量,是司法局創新工作的重要體現。社區矯正,社區為修飾、矯正為重點,離開社區談矯或離開矯正談社區都不能真正詮釋社區矯正。在我縣,各村委會實為社區的真實含義,社矯人員大部對家鄉充滿感情且群眾對其知根知底,監管起來自然便捷有力,爭取各村委的支持,社區矯正將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為了促進社矯工作更上一層樓,2013年,縣司法局在全縣各村委會成立了社區矯正工作站,并于今年3月統一規范了社區矯正工作站站牌,做到有人員配置、有工作牌子,并要求各司法所干警在轄區村兩委召開座談會,宣傳司法局工作職能和工作流程。拉動社會力量,積極參與社矯工作,這一舉措取得了良好效果,如今,每到一村委會皆能看到醒目的社矯工作聯絡站站牌,如道道風景,在鄉村綻放。
我國教育部頒布的《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教育本科專業課程方案》(簡稱《課程方案》)是指導我國普通高等學校(含綜合大學、師范院校、體育院校)培養體育教育專業人才的指導性文件。其培養目標是高等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點,是高等學校辦出特色、提高質量的重要前提。課程方案制定的是否完善直接影響到各高校培養人才的高低。教育部2003年頒布的《課程方案》,其培養目標是指培養本專業能勝任學校體育教育、教學、訓練和競賽工作,并能從事學校體育科學研究、學校體育管理及社會體育指導等工作的復合型體育教育人才。課程設置主要是必修課(1126學時、60學分,占56.1%)包括必修課和一般必修課,選修課程(880學時,50學分,占43.9%)主要包括方向選修課(約530學時,31學分)、任意選修課(不少于350學時,1分),實踐環節主要包括社會實踐(入學教育、軍訓、勞動教育、社會調查、畢業教育、就業指導);教育實踐(10~12周,其中見習l~2周、實習8~10周),科研實踐(畢業論文、學術活動)。其中教育實踐是學生教學能力形成的主要環節。
通過以上分析發現,教育部對人才培養目標的定為出了多元化的特點,滿足了社會對人才的不同要求,但是《課程方案》卻沒有對教師的核心能力———教育教學能力的培養做特殊的、具體的要求,沒有體現出對教師教學能力重視。很明顯滯后于《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對教師教學能力要求。因此,各校在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是應考慮進行適當的修正和調整。從課程設置看,教育部很注重體育基礎學科,忽視人文學科課程和教育類課程,而且理論選修課較少、技術選修課較多。從教學實踐環節看,學生實習時間太短(只有10周),這一點與國外教師教育明顯不同,比如英國的學校非常重視教學實踐課,其課時量遠超過200課時,同時通過微格課程的教學訓練,提高學生的教學能力;法國的教師教育業非常重視學生的教學實習,其教學實踐達到486學時。
2對陜西省高校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分析
由于西安體育學院是陜西省及西北地區唯一所高等體育專業院校,其體育教育專業開設時間長、規模大、人數多,是體育教育人才主要培養基地。所以本文以西安體育學院2004年教學計劃中體育教育專業本科培養方案為例對陜西省體育院校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進行分析。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培養培養目標是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學校體育的基本理論知識與技能,能從事學校體育教學、運動訓練與競賽,以及管理工作的復合型體育專業人才。西安體育學院體育教育專業課程設置為:必修課包括公共課(636學時、占23.9%)、專業基礎課(548學識、占20.6%)和專業課(648學時、占24.4%)。選修課(828學時、占31.1%)和實踐性教學活動(教學實習10周)。
西安體育學院人才培養目標和2003年《課程方案》中的培養目標保持了高度一致,都是培養復合型人才,不同的是西安體育學院強調了人才的專業性,體現了社會對人才的專業化要求的特點,要求學生掌握體育與健康教學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方法等,體現出為中小學培養人才的特點。必修課劃分更為具體,但是課程設置只是強調了體育基礎學科,忽視教育類課程的開設,選修課也缺乏對教育類課程的重視。其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人才培養目標向課程目標轉換時沒能突出為中小學培養教師人才的特點,課程設置脫離《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教學特點和對教師的教學要求,忽視體育與健康課程對教師教學能力的要求,缺乏對學生教學能力的訓練,缺乏針對學生教學能力專門課程的開設以及與《體育與(健康)課程》相關專題課程的開設。教學實習時間太短,實習前的培訓主要是常規口令練習和中學校園集體舞練習,缺乏針對學生教學能力和從事《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的培訓。西安體育學院新修訂的08年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培養計劃和方案與以前相比雖然有了很大的改善和進步,但是教學實習時間的規定、實習前培訓以及培養學生教學能力的專門性課程仍沒有得到重視。
3結論與建議
關鍵詞:高中 德育 教學管理
一、高中學校德育教學管理中存在的一些偏差
筆者在日常工作中觀察發現,目前的學校德育管理工作存在著一些方向的偏差:
偏差一:在學校德育管理中,沒有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學生在德育管理過程中處于被動地位,處于被管理者的位置。在日常生活和教學中,教師給學生灌輸一些枯燥的理論,讓學生背誦和記憶,形成的結果就是教師講條條,學生背條條,思想和行為不沾邊。
偏差二:無論是學校管理者、教育工作者、家長和學生,都狹隘地將德育管理工作理解為是單純的學校的工作和任務,而忽視了應當發揮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合力,共同完成德育管理工作。
偏差三:作為普通高中班主任來講,沒有認清自己在學生德育管理中的重要位置,一味的只注重班級學生的成績,造成理論和實踐上的雙重混淆。對于高中學生的德育管理工作的實施只有宏觀上的論述,缺乏具體的可操作執行的措施。
以上列舉的一些現象僅是筆者在平時教育教學工作當中體會到的。學校經常談德育管理重要,而實際工作中對德育管理的重視程度如何,德育管理隊伍建設的如何,德育管理工作是否到位,德育管理的方法、途徑、評價是否科學合理,帶著一系列問題,筆者主要想通過結合相關文獻資料,然后進行走訪調查幾所普通高中學校德育教學管理的實際,以期待從現狀中總結成績、發現問題,展開思考,以探求相應的有效對策,對實踐工作有一定的幫助。
二、高中學校德育教學管理策略
(一)注重切身體驗,建立評比競賽制度
1.注重學生的切身體驗。目前學校德育“假、大、空”,教育效果甚微,在加強學生職業道德教育中,結合本地區的現實情況,例如可以通過讓學生在企業見習實習中體會職業道德,培養職業道德情感,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職業行為習慣。學??梢越Y合地區特色、本校特點,進行豐富多彩的道德教育體驗活動。
2.建立評比競賽制度。學生會下設文體部、生活部、禮儀部等。對學生進行日??己耍_展比、學、趕、幫、超競賽活動。同時設立禮儀示范崗、禮儀示范生培訓班、在思想道德和禮儀方面為全校學生起到示范和監督的作用。在每年的五四青年節時對表現好的同學進行表彰。授予其“五四表彰”或“禮儀示范標兵”等稱號。這樣的活動不僅在一段時間內對學生有督促管理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也起到了道德教育的作用。在這樣的活動和組織中,讓學生自己成為德育管理的主人,讓學生既是德育管理的管理者,又是德育管理的被管理者,學生是真正的主體。
(二)構建學校、社會、家庭相結合的德育管理網絡。德育管理的整個過程中,德育管理工作應不僅僅體現在學校工作的時時處處,它不只是一節課,一次活動,而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學校、教師、社會、家長、學生共同合作。我們不僅重視教育的三大支柱分別在學生健康成長中的重要作用,而且特別強調將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相互溝通,積極配合,形成合力,以取得最好的教育效果。
家庭教育從一個人接受教育的發展過程來看,是接受最早、時間最長、影響最深的教育。人的一生發展都離不開家庭教育,在學齡前,是在父母的呵護和教育下長大,上學時期更是在父母的關心和愛護下學習。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對子女都有著言傳身教、陶冶習染和潛移默化的作用。因此父母必須加強修養,給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形象。父母作為孩子人生的第一任教師,家庭作為孩子成長過程中的第一影響源,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尤其對于模仿性、可塑性極強的青少年來說,無言的身教比什么都重要。父母的社會行為、言談舉止,就像一面鏡子,對孩子產生著無言而最直接的影響。
(三)加強對職業高中教師的培養。對班主任的培訓,要把固定培訓和機動培訓結合起來,及時從思想、政治、品德等方面提高班主任的德育素質,保證德育管理骨干隊伍先受教育,增強其對德育工作的責任心、自覺性和熱情;對一般教師的培養,要把教書和育人結合起來,把育人訂入教學計劃,貫穿于教學活動,不允許只教書不育人現象的存在??梢圆扇〉男问届`活多樣,如“班主任崗前培訓”、“班主任德育工作經驗交流座談”、“老教師帶新教師”、“師德演講”、“心理健康教育培訓”等,通過這些活動,提高教師的思想道德水平,增長德育工作的經驗,促進教師的德育管理工作能力的發展,使德育管理工作能切實有效進行。
學校團委和政教處兩個組織機構聯合起來,對班主任和青年教師進行培訓管理。在學校團委的培訓管理中,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組織青年教工德育論壇,這里討論最多的話題是如何培養教師的師德,如何培養學生,即研究教育學生的方式和方法。另一個方面,是對班主任和青年教師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通過不同的方式和途徑,給教師進行心理健康指導和滲透,進而能夠通過教師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心理健康引導。在學校政教處中,要通過對班主任和教師進行管理,使整個學校的德育管理工作達到“高一合格,高二成熟,高三優秀”的水平。最終實現的是學校對班主任進行管理,班主任對學生進行管理。
三、結論
綜上所述,對于加強高中學校德育教學管理水平勢在必行,筆者主要想通過本文的研究,探索出有利于提升高中德育管理水平的相關策略,希望能為提升當前高中學校對于學生德育管理的實效性提供一定的參考及借鑒。
參考文獻:
[1]張卉,發揮高中資源優勢,提高德育實效性[J].科技創新導報,20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