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素質教育思想的基本觀點
時間:2023-08-09 17:17:2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素質教育思想的基本觀點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當前高中政治課在一定程度上陷于應試教育的困境,喪失了思想政治課的“思想”特色:把的基本觀點等同于幾個知識要點,知識要點的死記硬背取代了對基本觀點的理解;課堂教學(特別是高三復習)過程等同于習題訓練,題海戰取代了基本的思維活動;高考分數等同于政治素質,應試取代了思想品質的培養。這也正是新一輪課改所面臨的挑戰:新的課程構建起來,但如果課堂教學行為沒有發生根本性的變化,恐怕還是難以切實改變應試教育模式。從這個意義上講,課堂教學行為的變革其重要性不亞于新課程體系的構建。
基于高中思想政治的學科性質和當前的學科教學現狀,課堂教學變革的關鍵是要凸顯思想政治課的思想性:讓知識點升華為具有踐行意義的基本觀點,并賦予基本觀點以鮮活的生命;給教學過程插上思想的翅膀,讓課堂迸發思維的火花。
第一,賦予基本知識點以思想的靈魂。高中政治課教學的目的,簡而言之就是對中學生進行基本觀點的教育?;居^點不僅是學科知識的靈魂,也是課堂教學的靈魂。但課堂教學的基本觀點要根據學科教學內容、學生的認知與情感價值狀況和社會現實背景確定。如《經濟生活》“企業的經營”這一框題,教師們一般會根據教材向學生呈現基本知識點:企業與公司的含義、有限責任公司與股份有限公司比較、公司成功經營要素等,而這些知識點到了學生的手里就會變成孤立知識點的無序堆砌。這樣的教學處理,今后對學生參與經濟生活的指導作用可以說微乎其微。立足于思想政治課的本質,這一框題的核心觀點應該是“企業是國民經濟的細胞”,即企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由此展開邏輯分析:企業如何才能擔負起“國民經濟細胞”的作用?這就形成了基本觀點:“企業要努力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責任的統一”。因為對于企業而言,這兩方面只要有任何一個的缺失,它就發揮不了其在國民經濟中應有的作用。繼續進行分析:企業怎樣才能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責任的統一呢?這就自然而然落實到了基本知識點上:企業成功經營的基本要素。這樣處理教學內容,向學生呈現的是一個有生命的知識系統:基本觀點與基礎知識有序結合。這種處理意在培養未來社會經濟活動參與者不可或缺的社會責任意識,由此方能體現思想政治課的意義與價值。
第二,給課堂教學插上思想的翅膀。課堂教學過程應該是思維的演繹過程,應該包括思維活動的起點、過程和終點。但事實上,一些政治課教學已經退化成讓學生劃書和背書,成為一種機械記憶的過程。沒有了思維活動,思想如何飛翔?
思維活動的進行首先要確定思維的起點,即,對所要分析的問題進行條件限定。這也就是高中政治課的情景構建。情景構建的不合理將導致思維活動過程的偏差和思維結果的錯誤。如,《經濟生活》有關“商品生產者提高生產率和面向市場生產適銷對路商品”的問題,教師如果給出的條件限定是:商品供過于求,市場競爭激烈,就會讓學生產生錯誤的認知:似乎提高生產率、抓質量是一種被迫行為。應讓學習懂得,“質量是企業的生命,效率是企業發展的根本途徑”,這才是本課知識的邏輯起點。
其次,思維活動要注重邏輯分析的展開過程。沒有思維過程,對知識的理解將是一知半解。如關于“價格變動對生活的影響”這一目,學生往往只記住“生活必需品”、“高檔耐用品”、“互為替代品”、“互補商品”等幾個概念,至于價格變動對人們的生活到底有什么影響,卻不甚了解。在這里至少存在兩個問題:其一,沒有觀點統領,這一目的基本觀點應該是“價格變動影響人們的生活質量和水平”,確定了這一觀點,課堂教學才能有內容和方向。其二,沒有做必要的邏輯分析,因而不可能明確知識點之間以及知識點與基本觀點之間的內在聯系。本目知識的邏輯展開是:生活必需品價格漲了,但其需求量的變化卻不大,人們在這方面的支出必然增加,這就不利于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質量的改善。加上了這個思維環節,知識的理解才算到位。
關鍵詞:化學基本觀念;觀念建構;電化學教學
文章編號:1008-0546(2014)02-0052-02 中圖分類號:G632.41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4.02.020
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過程中中學教學給我們教師提出了三項基本目標:一把健康還給孩子,二把能力還給孩子,三把時間還給孩子。要實現這些目標,每門學科都要在有限的時間內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瘜W學科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為宗旨進行課堂教學,其中科學思維和科學觀念是科學素養的核心組成部分。這就要求學習的重心應該從記憶事實轉移到理解可遷移的核心觀念和對更為根本的知識結構進行深層理解,培養和發展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因此以培養學生的科學觀念為主旨的教學為實施素質教育找到了一條有效途徑,以建構化學基本觀念為主題的課堂教學是落實素質教育、深化化學課程改革的有益探索。
一、什么是化學基本觀念
所謂觀念是指客觀事物在頭腦中留下的概括印象。對化學基本觀念,畢華林教授認為:“簡單地講,就是學生通過化學學習所獲得的對化學的總觀性認識?!被谏鲜隼斫?,化學基本觀念是對化學科學的本質、特征、價值的基本概括性認識。在初中化學學習中學生要形成的基本觀念主要包括:元素觀、微粒觀、化學反應與能量、物質分類等,而到了高中階段,在進一步拓展、完善初中化學基本觀念的基礎上,重點形成物質結構與性質的關系、微粒相互作用、化學反應的限度等基本觀念。
它具有以下特點:(1)它不是具體的化學基礎知識,而是化學知識的核心和精髓,是通過具體知識與原理反復提煉形成的;(2)許多具體的化學問題能在化學基本觀念的框架下得到解決;(3)化學基本觀念能引領學生從化學視角看待物質世界,形成獨特的化學思維方式;(4)化學基本觀念需要在不斷修改中得到完善、提升,且隨著認識事物的增多和認知水平的不斷提高,會逐漸豐富和透徹,進而會轉化為信念與智慧,從而在根本上提高了受教育者的素質,這是素質教育的最終目標。
二、觀念建構的含義
觀念建構是把具體知識作為觀念形成的工具和載體,從講授事實轉移到“使用”事實,從記憶事實轉移到理解可遷移的核心概念與原理,最終教與學的目標是通過不斷概括提煉形成基本觀念,建構起學科的觀念體系。觀念建構是根據素質教育的理念,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圍繞某一化學基本觀念的形成,對教材內容或事實材料進行加工,設計出有思考價值的問題和有效的探究活動,并在不斷的反思、評價基礎上修改完善的過程。觀念建構的核心是在觀念的引領下,使學生通過高水平的思維活動,理解和掌握化學知識,并通過不斷地概括提煉形成化學基本觀念。
三、電化學教學中觀念建構思路
學生化學基本觀念的形成經歷的是從知識到方法、思想再到觀念的遞進過程。但基于基本觀念建構的化學教學,要求教師先于學生進行觀念性理解,然后以化學基本觀念為教學目標,圍繞觀念選擇知識素材,設計教學活動和評價,經歷的是從觀念目標到知識選擇、活動設計再到教學實施的過程。基于基本觀念建構的化學教學設計可按以下步驟進行:
(1)在確定課題后,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回歸教材內容,找出核心概念與原理,抽取出基本觀念,并對其涵蓋的內容進行界定,為建構觀念指明方向;(2)把基本觀念整合為幾個基本觀點,這些觀點期望學生解決問題過程中理解;(3)把基本觀點轉化為“問題組”的形式表達出來,用問題驅動、引領教與學,“問題組”要分層次,逐步幫助學生建構觀念體系,并完善與提升;(4)根據“問題組”設計學生活動,創設情景讓全部學生參與問題討論與解決過程中,幫助學生理解基本觀點,在掌握基本知識的基礎上形成化學觀念,從而達成以基本觀念統率具體知識,用系統知識提升基本觀念,在解決問題中完善基本觀念的目標。
以蘇教版《化學2》專題2第三單元“電能轉化為化學能”為例,相關設計如下:
(1)話說“煉鋁簡史”,感悟“發明”價值。
19世紀以前只能在實驗室中制得少量鋁,其方法是:用鈉或鉀還原熔融的氯化鋁,因而鋁比黃金還貴。1886年霍爾—厄魯爾發明了一種新的煉鋁法:在氧化鋁與冰晶石的熔融液中通直流電,此后,鋁便得以廣泛地應用。那么,該反應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呢?
(2)觀察實驗現象,探析電解原理。(學生分組完成三個實驗并記錄實驗現象然后討論)
①使CuCl2分解為Cu和Cl2的直接動力是什么?
②直流電提供的電能到哪里去了?
③為什么在直流電作用下CuCl2能分解為Cu和Cl2?
④電路中,電子的流動方向如何?回路是怎樣形成的?
(3)構建知識體系,培養統攝能力。
學生自主構建電解、電解池的概念,電極名稱的確定,電極反應式和電解反應方程式的書寫以及微粒流向的判斷等知識內容。
(4)解決實際問題,提升思維層次。
通過相關的例題配置完成知識的內化和思維的提升。
四、實施觀念建構應注意的問題
1. 各種課型都能實施觀念建構
觀念建構適用于各種課型,如新授課、講評課、實驗探究課、復習課等。新課程教材都極為重視化學基本觀念的形成,微粒觀這根主線貫穿于教材始終,每一單元中具體物質的探究,都會讓學生感悟到微觀結構決定宏觀物質的性質,宏觀物質的性質歸因于微觀結構。所以我們要深入研究教材,充分運用教材搭建平臺,觀念建構的教學設計能促進學生對科學概念的理解,發展化學學科觀念,基本建立起用微粒觀、平衡觀分析解決問題的一般思路。
2. 觀念建構與事實性知識學習應有機融合
觀念建構并不是否定或拋棄事實性知識的學習,如果沒有具體事實性知識做載體和工具,觀念就無從談及,沒有化學知識,化學基本觀念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F在我們強調觀念建構,是因為原來的教學太欠缺了,為此我們不能矯枉過正,要正確處理好二者關系,在系統學習化學具體知識過程中形成基本觀念,將知識、技能、方法、觀念有機融合起來,才能真正達到提高學生科學素養的目標。
參考文獻:
[1] 陳展望.新課程下以“觀念為本”的化學教學解析[J].高中數理化,2013,(4)
關鍵詞: 教材分析 政治教學 教學環節
二十一世紀已經來臨,它是一個全球化的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經濟時代的競爭,主要是學習知識、應用知識和創造知識的競爭。會學習將成為人們必須掌握和具備的基本素質。達爾文說:“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于方法的知識,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就像有了金鑰匙,能打開知識的大門?!币虼私處熞欢ㄒ訌妼W生學法的指導,把這把“金鑰匙”交給學生。在思想政治教學中,應注重提高學生的素質,注重對學生學習知識、應用知識和創造知識的能力的培養。
要想做到這一點,政治教師一方面要吃透教材,深入了解教材結構和組成內容。對所要講的內容及與之相配套的參考資料了如指掌,包括基本的框架,基本觀點、基本內容,重點展開講的部分,以及涉及的一些不同觀點和爭議的問題。另一方面要了解與教材內容相關的理論知識、交叉學科內容,以及涉及的背景材料等?!耙o學生一杯水,教師要有一桶水”。只有這樣,教師備課、講課才能從容不迫,應付自如;教學才能生動活潑,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好的教學效果。要做到這一點,教師要深入實際、調查研究,并積極投身當前改革的洪流之中,及時、準確地了解和掌握第一手資料;平時要多注意收集和掌握各種有關資料,如政治課所涉及內容的最新觀點、經濟動態和有關數字,國際國內形勢的熱點問題和政治動態的最新信息,新的政治法規及社會重大事件等。下面我根據教學實踐,談談根據高中思想政治課的學科特點和教材特點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指導的心得。
1.根據學科特點指導學習方法
1.1根據學科研究對象指導學習方法。不同的學科有不同的研究對象,不對對象的性質和規律是不同的。因此,不同學科的學習應聯系不同的實際情況,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在哲學部分教學時,應該認識到,哲學研究的是世界上萬事萬物的共同性質和共同規律,因此在教學中應指導學生從最普通、最一般的意義上學習和理解哲學常識的理論知識。根據高中生的特點,循序漸進地進行基本觀點教育。要著眼于社會發展新階段的時代特點,緊密聯系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際,賦予基本觀點活力,增強教育教學實效。
1.2根據學科表達術語指導學法。學科的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不同,決定了學科的表述方式和表達術語不同。有時雖然不同學科用了一個詞語,但涵義往往是不相同的。例如,經濟學中的“價值”和哲學中的“價值”涵義就不一樣。因此,掌握一個學科的表述方式和表達術語的特點,是學好該門學科的一個前提條件。教學中必須指導學生區別掌握不同的學科術語。
2.根據教材編寫特點指導學習方法
中學教育屬于基礎教育,中學教材需根據基礎教育的需要構建自身的知識體系。教學中必須根據教材編寫特點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教材構建了以經濟生活為基礎,以學科知識為支撐的知識體系,符合高中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形成規律。在教材編排上,力求用有意義的典型材料呈現問題,提供問題發生的情境和分析問題的思路,使學科知識內容的呈現與活動設計融為一體,幫助學生在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活化知識、建構知識,從而達到“內容活動化,活動內容化”的境界。
2.1根據教材編寫的指導思想指導學生學習。新課程標準的頒布實施實現了教材的更新,確立了著眼于素質教育,以塑造學生健全人格為目標的新教材觀。在這一教材觀的指導下編寫的教材,著眼于素質教育,力圖給學生提供知識、技能和情感的全面教育。教材的作用不僅僅是把知識“裝”進學生的腦袋,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在對自己的經驗進檢驗和反思。在此基礎上,對問題分析和思考,從而把知識變成自己的“學識”和“主見”,因此,教學中應指導學生發揮主體能動性,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注意體驗自己的思想,覺悟各種能力的變化。只有學生通過自身體驗,認識到了自己的變化,思想政治課教學才發揮了真正的作用。
2.2根據教材的體系結構指導學法。思想政治課教材是根據教材編寫指導思想,按照課程標準規定內容和基本要求編寫的,形成了自身的結構體系。教材的基本結構,是學科概念、術語、觀點的集合和分解,學科的邏輯框架,是展開教學內容、組織教材體系的基礎。
2.3根據教材敘述方法指導學生?,F行教材的語言文字簡明樸實、新穎活潑,課文圖文并茂,版式設計與裝幀風格獨特,較好地體現了教材的主題和內容。新課程標準規定:課本作為教與學的基本工具,應采用歸納與演繹、分析與綜合相結合的敘述方式。新教材都較好地貫徹了這一要求,采用了從基本事實引出基本理論,對基本結論進行分析,從基本結論過渡到基本應用的編寫體例。教學中應該指導學生了解這一敘述方式,正確理解教材。
3.根據教材的符號標志指導學習方法
符號標志是指在學習材料中增加一些不改變實際內容的標志和詞語強調學習材料的結構和組織。教學中應指導學生利用教材中的有關符號標志學習。
3.1利用標題掌握教材知識體系。高中思想政治課的各冊教材都刊出了大大小小的標題,如課標題、節標題、框標題。高三教材在每一框題中都列出了不同層次的小標題。教學中可以指導學生利用這些標題構成的教材提綱理解教材的知識體系。
1.數學素質與數學素質教育
(1)數學素質,是指通過數學教學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使學生能用數學的觀點和態度去觀察、解釋和表示事物的數量關系、空間形式和數據信息;培養學生使用數學語言,使學生能用數學語言簡捷、準確地表達思維;培養學生運用數學思維的方法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使學生具有一定的數學思維能力,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并培養學生忠誠、堅定、自信、嚴謹、求實的品格等。
(2)數學素質教育。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規定的數學教學目標是使學生掌握數學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形成數學能力,發展個性品質和形成科學的世界觀,這與基礎教育的目標即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科學文化素質及身體心理素質的素質教育內容是吻合的。因此,數學教學同樣是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它的任務就是培養學生的教學素質,其教學活動就是數學素質教育。但由于過去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數學教育偏離了素質教育的軌道,往往只重視數學知識的傳授,輕視學生能力的培養,重視智力因素的培養,輕視了非智力因素的開發,重視書本上的理論知識,輕視了社會實踐及應用,因而使數學素質教育停留在低層次水平上,削弱了數學素質在人的素質中所占的成分。因而,在數學教學中糾正這些做法,才能全面實施數學素質教育。
2.以數學知識為載體,培養學生的數學觀念
所謂數學觀念是人們對數學的基本看法和概括認識,也稱數學意識,在現實生活中用數學的思維方法去考慮問題、處理問題的自覺意識或思想傾向,它一方面是人們的哲學觀念的具體體現,另一方面又是數學思維活動的產物。數學教育的目的不是單純地教會學生一些數學知識,而應該是通過數學教學使學生系統地掌握數學知識結構,掌握常用的數學思想和方法,培養學生自覺的數學意識,逐漸形成數學觀念。數學思想方法和基礎知識都屬于數學知識的范疇,教科書的每章每節及每一道習題的解答都是知識、思想、方法的有機結合,它們共同構成了數學教學的基本內容。同時,數學思想方法以基礎知識的發生、發展為其形成展示的載體,在基礎知識的形成過程中,無處不以數學思想方法作為指南。教學中要以基礎知識的發生、發展為背景,幫助學生構建知識體系,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數學觀念不同于具體的數學思想方法,數學觀念的形成是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培養學生的數學觀念是培養學生數學能力的基石,由此可知培養學生的數學觀念對培養學生的數學素質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3.以數學思想教學為途徑,發展學生數學能力
發展學生的數學能力是數學素質教育中的核心內容,如何發展學生的數學能力,是數學教學中一個討論的熱點。首先,加強數學基礎知識的教學。素質教育應加強數學概念和數學命題的教學,注意概念形成過程和定理、公式的推理過程,重視數學知識的形成、發展與問題解決的過程。在教學中,要將基礎知識講精、講透、講活,使學生在掌握數學知識結構的過程中形成良好的數學認知結構。其次,數學思想是數學的精髓,是數學的基本觀點,是數學知識最為本質的、高層次的成分,它具有主導地位,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指導原則。
4.以開發非智力因素為契機,培養學生的數學品質
(1)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生學會學習。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痹诮虒W中要通過數學歷史以及教材中數學概念、定理、公式、法則等的形成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學生勇于求知、勇于追求、勇于創造的精神品質。
(2)培養學生嚴謹求實的個性品質,使學生學會做事。數學是一門理論體系嚴謹的科學,必須以嚴謹的科學態度去學習、分析問題、處理問題。所以通過數學教學培養學生嚴謹求實的精神品質對于形成一定的數學素質十分重要,而且這種品質能保持和延伸到其他領域并發揮作用。
關鍵詞:歷史教學;德育滲透;辯證唯物主義
德育就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它在學校德育中起著人才定向的作用,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因此,歷史教學同樣肩負著德育的重任。它對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和培養現代化建設合格人才有著重要的意義和作用。那么,如何在中學歷史教學中進行思想品德滲透呢?
一、引導學生用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看問題
在歷史教學中運用唯物辯證法的基本觀點,培養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掌握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正確方法。例如,在科舉制度的教學中,我向學生首先介紹:我國古代官員的選拔有世襲、軍功、薦舉、郎選、恩蔭和科舉等形式,主要可歸結為三種制度,即先秦的“世卿世祿”制度,秦漢至魏晉南北朝的薦舉制度和隋至明清的科舉制度,其中科舉制度延續的時間最長、影響最大。然后問學生:“為什么對科舉制度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看法?這說明了什么?”讓學生從科舉制度的演變中了解科舉制度對個人、對社會的不同影響。因此,不同時代、不同的人對科舉制度會有不同的看法。通過這種具體事例具體分析,使學生逐步領會辯證唯物論的觀點,幫助學生逐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
二、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的思想教育
歷史本身就是愛國主義的源泉,歷史知識本身就充滿愛國主義的內容。懂得了中華民族的歷史,就會由衷地熱愛我們偉大的祖國,立志投身于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去。如,在《四大發明和科技創新》學習中,通過學生的自學和我的點評,他們了解了我國商朝的青銅制造和青銅藝術以及天文歷法達到了當時的世界先進水平,秦朝的兵馬俑和萬里長城,漢朝的造紙術、勾股定理、張衡的地動儀、華佗的“麻沸散”,隋唐時期趙春的趙州橋、《唐本草》,宋元時期的活字印刷術、指南針、火藥等,無不是我們中華民族勤勞和智慧的結晶。尤其作為世界文明古國的標志——指南針、造紙術、印刷術和火藥,表明了中華民族以自己的智慧對世界文明作出的巨大貢獻。通過對這些優秀科技文化的了解,激發了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使學生樹立起熱愛祖國、為中華之崛起而獻身的思想感情。
一、數學的獨特地位
首先,數學作為一種應用日益廣泛的工具,隨著社會和科學技術的發展,正越來越多地滲透到各個領域。特別是計算機的發展,又給數學的更多應用提供了寬廣的舞臺??梢院敛豢鋸埖卣f:“任何技術,歸根到底都包含著一種數學技術?!?/p>
其次,數學也是提高人的思維能力的不可缺少的手段。思維能力是人最重要的一種能力。數學學習本質就是一種思維活動??茖W的論斷,嚴密的推理,精確的求解……無一不蘊含著思維的軌跡。
再有,數學更是代表著一種重要的文化素養。數學學習可以培養人的良好品質,如求實態度,鉆研精神,嚴謹而又敏捷的思維,有條不紊地處理事務等等;也可以培養人的準確、簡煉的表達能力和交流能力。
正因為如此,數學教育在整個素質教育中始終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數學教育的目標
1. 面向全體學生的目標
面向少數尖子學生,實施選擇性、淘汰性的“英才教育”,還是面向全體學生,實施“大眾教育”,這是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之間的主要分水嶺。面向全體學生,就是要樹立對每一個學生全面負責的思想,通過教學使所有學生都具備必要的數學素質。這是貫徹素質教育必須確立的目標。
2.學生全面發展的目標
這是數學學科教育本身的目標。主要包括知識教育、能力培養和良好個性品質及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培養等、著力培養學生自我學習、自我發展的知識能力,使數學教學的重心轉移到啟迪心智、孕育潛力上。
3.基礎性培養目標
科學而全面地認識素質教育,必須從人的發展實質考察。人的發展過程中,必須包含著一系列生理的、心理的和社會性的較為穩定的發展,故素質教育也必須遵循這一規律。要從小抓起,重視基礎,循序漸進。
為實現上述培養目標,數學教育應從哪幾個方面著手呢?
三、數學教育內涵的重新確定
1.學好基本的數學知識。
面對社會發展生產和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人們常以知識爆炸等詞匯來形容學習內容的膨脹。但實際上這一比喻更適用于應用知識的技術領域,基礎知識雖有一個不斷更新的問題,但它并沒有爆炸。相反,越是面臨知識爆炸,越是要打好基礎,提高素質,以形成學習能力、更好地適應飛速發展的社會。
2.培養必要的數學能力。
數學能力包括演算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思維能力、空間想象能力、模型探索能力等。其中思維能力尤被推崇?,F代數學教學論認為數學活動的核心是數學思維活動,而數學思維品質是衡量數學思維質量的重要指標。強調學會思維、學會學習,實際上受到終身教育理論的影響。因此,學會思維、學會學習成為數學教育中一個十分重要的課題。
3.重視對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和介紹
數學思想方法是數學的靈魂,數學思維能力是數學素質的核心。發現和挖掘教學內容中隱含的數學思想方法,逐步滲透,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數學素質。在教學中應該教會學生聯想,培養思維的靈活性和發散性;運用分類討論法,培養思維的批判性;利用同題多解、一題多問,發展學生的求異思維能力,培養思維的廣闊性和創造性。數學思想方法大體可分為兩類:一類是一般的思想方法,如抽象、概括、分析、綜合和分類等,它可以從數學學習中獲得,也可以從其它學習中獲得;另一類是涉及數學內容的思想方法,如消元、降次、配方、極限等。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充分挖掘數學思想方法,把握滲透的時機,注意介紹思考問題的策略,適當提供問題的不同解法,注意解題后的反思小結。
四、實施數學素質教育的幾點原則
1.堅持數學素質教育的實踐性。一般地說,知識可以由言傳口授的方法傳遞給另一個人,而素質則不能用傳遞――接受的方法去傳授和掌握,要通過學生的主體活動促進其主體素質的形成,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觀點是指導數學素質教育的基本觀點。在教學中要以問題解決為主導,通過日常生活、實際情景和其他學科的問題發展和提出數學模型來解,適當地走出課堂、走出校園也是必要的。
一、教師要提高自身素質,改變教學觀念
1.提高業務理論水平
一個教師業務水平的高低直接關系到學生素質的培養。因為在素質教育過程中,教師的主要作用是指導學生在一定的范圍內完成所規定的任務,學生在探究問題的過程中所遇到的很多問題需要教師幫助解決。在這里,學生需要的知識和掌握的技能,并不是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能掌握的。在素質教育的過程中,探究知識不再是教師單純的傳授和學生機械的記憶。在學習過程中,教師要不斷地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并來指導學生,同時要掌握各種技能和技巧,來和學生共同探討問題的緣由。
2.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
傳統的教學往往把學生當成一個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老師教學生多少知識,幾乎就要求學生掌握多少。學生所學的知識是死知識,學生掌握的技能是沒有創新的技能。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改變“滿堂灌”“一言堂”的授課方式,教師的教學地位不再是教學的主角。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才是學習的主角,學生才是教學的主體。傳統教學方式把教師作為教學過程中的主角,忽視學生的地位。生物學科是一種實驗科學,這就要求在學科教學中,創設各種問題情景,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式的教學方式進行學習。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選擇地對學生進行目的教學,不要忽視學生創造性地學習,不要限制學生思維的發展,不要忽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閃光的地方。高中生物的教學中有很多設計實驗的題目,教師不要包辦,要讓學生大膽去設計,大膽開拓自己的思想。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對每位學生的設計思路進行分析比較,找出不足之處,予以改正,教師在整個的學習過程中是一個指導者,也是一個輔導者。
二、用好教室這塊陣地。推動素質教育
在我國現行的國情下,應試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仍左右著千家萬戶的生活。在符合我國國情的情況下,合理開展素質教育離不開教室這塊主要的陣地。我國學生從小學到大學,大約有20年的時間,學生的生活主要是在學校中的教室里度過的。高中的學習生活是我國學生知識掌握最充實又是最累的學習階段,生物是高考必考的學科之一,應該如何開展生物課堂教學呢?
1.培養學生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興趣的學習,是一個沒有目的的學習。在高中生物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提出問題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如生命是怎樣誕生的?生命向哪些方面發展?我國在基因工程方面有哪些主要的貢獻?生男生女是由誰決定的?為什么美國的生物圈二號沒有成功?人類能在月球上能生活嗎?……通過一些現實生活和科技發展的問題,來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起學探究問題的熱情。
2.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
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運動的,這是唯物主義的根本觀點。在新的課改條件下,高中生物教材主要從非生物界到生物界這個順序揭示了這個根本觀點。無機元素組成有機元素,有機元素有機結合在一起組成細胞。以細胞為基本單位的奇妙而多彩的生物世界,其組成的元素和化合物,既與非生命世界有普遍的聯系,又有重大的區別,尤其是組成細胞的有機分子。蛋白質、核酸和多糖又都是以特定的單體構成生物大分子,以碳鏈為骨架,為細胞的結構基礎,演繹著或簡約、或繁復的生命之歌。形成學生從分子水平上看待生命的物質性和生命物質的特殊性的認識,對于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極為重要,無論是進一步的學習和研究,還是處理個人或社會事物,都是極為重要的。
3.根據不同的章節和學生的實際,合理設計教學方案
(1)在高三一輪復習時,每復習每一節內容時,首先要讓學生掌握該節內容在教學大綱中和考綱中的要求,做到有的放矢。
(2)巧析高考題,做到舉一反三。
(3)可以做定量的鞏固練習,但不能拿“題海戰術”來提高學生的能力。在實際教學中,不要讓學生去做大量的題目。對所做的每一道題,要認真精選;對出的題量嚴格控制。學生做完題后,和學生一起探究如何改變出題的方向、考查點,做到舉一反三,這種做法重在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實踐證明,這種做法非常有效,也取得非常理想的效果。
(4)創設新情景,培養學生運用已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v觀近幾年我省的生物高考題,我們可以發現:生物高考題是源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生物高考題考查學生知識的遷移能力,運用已掌握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實際教學中,本著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探究能力為目的,在每堂課上,采取多樣的教學模式,創設新的情景,引導學生去思維,引導學生去探究,引導學生主動地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5)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習慣,提高學生的生物學素質。作為一個學科教師,我們不可能也沒有必要期望自己的學生個個都立下學習生物學的志向,但卻有可能也有必要在普遍提高學生生物學素質的同時,讓一些熱愛生物學的學生脫穎而出。
(6)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
(7)探索適應素質教育要求的教學方法。